高效农田灌溉合集12篇

时间:2023-05-31 08:36:04

高效农田灌溉

高效农田灌溉篇1

1、农田用水灌溉现状

(1)节水灌溉监督制度不完善。水乃生命之本,生存之源泉,世界的万物都离不开水,我们无法想象没有水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如今,水资源短缺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很多社会、生态问题。节水高效灌溉制度是把有限的灌溉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以提高灌溉水向根层贮水的转化效率和光合产物向经济产量转化的效率。目前,不少地方没有节约灌溉用水的政策机制,对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漏斗逐年扩大等水资源恶化问题。因此,造成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断流和引水形势十分严峻。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控制手段。对节水灌溉设备生产检测、销售环节监控薄弱,部分设施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灌溉水量在输水过程中因渗漏而损失。因此,建立节约用水责任制,必须采取措施,推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工作。

(2)灌区水源无保障,渠道老化失修严重,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我国在已建的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七十年代年代,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当时历史特殊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有的工程配套率只达到百分之四十,加之长期以来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粗放,经费不足,手段落后,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同时,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灌溉水的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造成输水不畅,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所以说,发展节水灌溉就显得十分重要。

(3)用水户参与管理发展不平衡。近几年,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势头良好,对推动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还很不平衡。部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组建与运行不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同时,政府对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认识不足,支持力度不够,如何解决既要减轻广大农牧民在用水方面不合理的负担,同时又要减轻水管单位承担“供水到户”而负担过重的问题,对广大农牧民所表现出来的参与管理的意识、如何引导,就摆在我们面前。因此,加强引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水利部门在充分尊重用水户意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用水用户管理。

(4)产权不清,缺乏稳定的长效投入机制,投入严重不足。首先,管理主体缺位。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兴修的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由于所有体制与农村土地分户经营的体制矛盾没有解决,维护管理责任很难落实。其次,缺乏稳定的机制。田间节水工程投入不足,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中央对田间节水灌溉投资规模小,地方和农户的筹资能力不足,田间节水灌溉发展滞后,面积增长缓慢。另外,由于权责不明,造成节水灌溉工程,有人用,没人管,老化、损坏严重。

(5)原建渠系配套率低,量水设施不全,调控水能力差 目前,按照水利厅的水利体制改革精神,我县尝试推行水利一体化管理,但存在的问题是渠系配套率低,量水设施不全,水的调控能力差,不能细化量水。

2、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1)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项目工程的可持续性。为保障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正确选择建设地点和建设方案,在工程建设中,严格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加快项目工程管理改革的步伐,深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完善用水计量设施,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针对项目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和效益观测,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培训的力度。

(2)落实管理使用权,从利益机制上调动群众管水、节水的积极性。通过用水者协会,制定合理完善的灌溉管理制度,设立水务公开栏,增强灌溉费用透明度及用水者水帐,便于群众监督,同时减轻乡镇负担,加强经营机制改革。同时,加强对贫困地区的配套比例应适当降低,加强对配套资金落实的检查监督和完善管理办法。最后,我们一定要加强法制宣传,严格水利产权改革的法律程序,防止资产流失等现象发生。因此,必须要落实管理使用权并从利益机制上调动群众积极性。

(3)通过节水灌溉工程节水。节水灌溉是农业节水的重要举措,其中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短窄畦灌、细流沟灌等。首先,加强渠道防渗技术: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技术和方法。以较低的经费投入,长期保持将水源引用水量尽可能多地、安全、快速输送到田间,达到低投入、高效益的目的。其次,管道输水灌溉是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入田间,并可用末级软管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深受群众欢迎。因此,可根据经济和种植情况合理选择。

(4)政府部门出面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整,并加强部门配合及用管协调。首先,通过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整。同时加强与涉农部门的通力协作,应用水利工程措施采用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时辅以农业综合措施,达到节水增产双重目的。其次,在节水灌溉示范区已大力推广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由于节水灌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各级部门应主动配合水利部门,做好水价改革和节约用水工作,从项目资金和工作上关心支持节水灌溉。物价、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水费和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环保部门应协调水利部门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高效农田灌溉篇2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措施

2.1实行农业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优化方式

我国现如今的水资源比较缺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水资源设施和相关配置进行优化,实行分支供水的方法。在建设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对发展生产、生态以及生活用水进行统筹,加强对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环境评估以及监测。在对农田水利灌溉的水资源进行分配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配额管理以及总量控制”的分配准则;确定各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的具体指标以及用水总量;同时,一定要加强所有用水单位以及灌区的节约用水意识,一定要保证每滴水都用到必要的地方,在对水进行高效利用的基础上,要确保现代农业和相关水资源配置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2大力加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促进地区水利工程的发展。在建设高效水利灌溉工程时,施工人员一定要充分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的特征,制定和节水灌溉相关的各项指标,并按着这些指标严格执行。在对农业进行分区种植的前提下,以经济和生态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建设出现代化的、信息化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选址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第一,优先选择地面高低不平以及严重缺水的地方灌溉;第二,优先选择经济比较发达以及种植种类比较多的地区;第三,干部和群众思想比较先进,可以给予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定的支持;第四,选择社会综合治安比较好,没有恶性治安案件发生的地区。选择这些地区建设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能够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还能提高工程的使用效果,进而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2.3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水利工程的节水高效灌溉,所以引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先前使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基本上都是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水资源的调配优化技术、节约用水管理技术以及生物和农艺的节约用水技术。而现如今建设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过程当中,不但要使用先前使用的这些技术,还需要努力引进先进的灌溉用水工程新技术和新产品。另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还要努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如今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包括以生物技术为前提的调控灌溉技术以及以3S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生物技术为前提的调控灌溉技术指的是通过对农作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农作物的某一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实行亏水生长政策,锻炼农作物的生长能力,进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灌溉。以3S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指的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这些现代技术,准确及时的得到农作物的生长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对得到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随后依据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对其进行灌溉。

高效农田灌溉篇3

1 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科技积累已经基本具备

农业生产的发展总是与生产技术的革命相伴随的,纵观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现状,从总体来说,仍然基本上采用着千百年来所习惯采用的旱作大畦灌溉和水稻淹灌。近20多年来在旱作物喷灌、微灌、膜上灌以及水稻湿润灌溉等新灌溉技术的研究上,均取得了一批成果,但在实际生产中采用这些技术的面积仍然很少,都只占几个百分点。是什么原因使我国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滞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在大力加强农田灌溉新技术研究的同时,从欧、美等许多国家引进过水动或电动时针式、电力直线移动式、绞盘式、滚轮式等各种大型喷灌机,并经过试用、研究、筛选,研制成功和批量生产了电动时针式喷灌机,成功地应用在一些国营农场;也引进了微灌技术、喷头生产技术,薄壁钢管镀锌工艺,并自行研制和批量生产了小型喷灌机、微灌设备、薄壁铝管和各种配套管件,对推动当时和现在喷、微灌的发展发挥了作用;根据需要我们还自行研究建设了恒压喷灌系统、自压喷灌系统、大坡度山地喷灌系统,以及移动式微灌系统等,所有这些技术均普遍获得了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我国农田灌溉技术变革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即科技储备,在80年代中期已经基本具备了,到90年代初又进一步得到加强。但实际上此后多年并未能推动我国农田灌溉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推动技术变革不能单抓技术,还必须有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也就是常说的还要解决一个“机制”的问题。

2 必须解决推动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机制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不论是渠灌区或井灌区,在减少灌溉输水损失方面,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效益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经济活动的核心。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同样都是节约用水措施,而灌溉输水防渗却比农田高效用水要受到更多的欢迎。灌溉管理部门是以“水”为商品开展经营活动的,向农民出售的水量越多,收益越高,在取水量有限制的条件下,减少输水损失就意味着可以大幅度增加对农户和其他用户的供水量,也就是为管理部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样,井灌区采用管道输水,可以在同等能耗的条件下,大幅度增加送入农田的水量,既加快了灌溉进度,增强了灌溉的时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又降低了单位面积能耗,效益也非常显著。而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虽然可以减少灌溉用水量,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做出贡献,但对于灌溉管理部门来说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现实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没有新的用户时还会减少水费收入;对于农民来说,由于水费很低,由节约用水所实现的经济收益,也难以补偿所需要的投入。因此,推动农田灌溉技术变革,除必须解决好的相应的科技储备问题,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以外,还必须解决好机制问题,特别是投入机制的问题,其关键则是要把农田高效用水彻底地转变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实事求是地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农民和管理部门对待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积极性。

3 现阶段农田灌溉技术变革的内涵

农田灌溉技术变革这个概念,是由于我国现阶段普遍采用的农田灌溉技术长期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对节约用水的要求而提出的。也就是说日益加剧的水资源危机,迫使我们不能不加快步伐推进农田灌溉技术变革,把农田用水的无效损耗减小到最低限度,发挥水的最大效益。当然,农田灌溉技术变革当是有条件地首先对畦田或格田进行改革,使之能根据作物需要控制灌排水量,达到灌排自如、灌溉均匀。这就要求必须把田间工程当作灌溉系统的基础工程来抓。

农田灌溉技术的变革给旧灌区技术改造指出了一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当前全国大多数旧灌区都面临着技术改造的任务,既然是技术改造,就必然有一个如何改造的问题,是用新技术、新装备把旧灌区改造成现代化的,可以高效用水的新型灌区?还是仅仅做到恢复或提高其原有的灌溉功能?这个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十多年前我们提出来过,现在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时机可能已经比较成熟了。

当然,技术革命也不仅仅是工程装备的革新问题,技术措施的革新也必须与之协调发展。所以管理为节水增产服务,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次观念上的革命。

4 建立节水灌溉发展基金

据分析,全国现有5000亿m3左右的可供水资源量中,90%是70年代末以前开发的,将来很难依靠新增水量全部满足城市和工业高速发展,以及新增灌溉面积的需要,必须也有可能从现有所占份额最大的灌溉总用水量中转让出一部分。

高效农田灌溉篇4

近些年来,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不断发展,工程灌溉为我国节能灌溉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灌溉逐渐成为我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中坚力量。

1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重要性

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现有农田水利工程经多年运行,年久失修,配套不齐全,数量不足,影响旱时灌溉需求。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项目的实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利设施保障和水利科技支撑,改变落后的灌溉方式,实行节约用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当地农民收入。

2 当前农田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干部群众节水灌溉意识淡薄

在农田灌溉过程中,相当多的干部群众缺乏节水灌溉意识。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本认识不到水资源缺乏的严重程度,只是想当然地认为水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根本没必要进行节约。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意识,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相当多的地区存在着大水漫灌,白天灌溉晚上休息,灌溉过程中水流入沟渠也不管不问等现象。还有的地区在进行灌溉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专人管理,灌溉呈现出完全的自由化状态,只要是河道、沟渠里面有水,就让水恣意流淌。

2.2 节水灌溉投入机制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投入机制还很不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资金相对较少,农户筹资能力相对有限,这样就导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不足的现象大量存在,更不要说是投入到节水灌溉工程中的资金了。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就非常困难,不但在技术水平上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建设面积上也难以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

2.3 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落实困难

尽管当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是真正能够落实到节水灌溉建设中的技术覆盖面积还相对较少,只有少数地区能够真正落实先进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比较落后,另一方面是配套资金不到位,再加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前期投资较大,不能短时间内见到效益。所有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了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落实困难,使现代化的节水灌溉技术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3 灌溉的方法

3.1 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3.2 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水从首部枢纽(或渠首)进入灌区,通过各级(或渠道)的输运和分配,把水按时、按量分送到各个分灌区,以满足各种作物的需水要求。在这一系统别是系统,如果哪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在实行的几个节水灌溉工程中就有碰到例如堵塞、爆裂、淤积等破坏现象,直接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实施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灌水技术要求对灌溉设备进行安装维护和检测,而且在力求节水灌溉设备及技术等硬件措施过关的情况下,还要重视一套完善的用水管理措施。

3.3 加快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在节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价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要逐步利用经济杠杆来增强农民的节水意识,必须把农业节水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实行多用水,多收费,超额用水加价收费的原则,促使农民自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为避免因水价上提,引起农业生产成本轮番上涨,应实行鼓励节约用水的科学水价制度,如容量和计量两部制水价和累进制水价,对于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实行惩罚性水价。

3.4 创新运行机制

节水灌溉系统工程面对的是广大农田,多种多样的作物,以及不同时间和不同水量的灌水要求。在我国农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行体制下,农田承包到户,因此农民的素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农民对节水灌溉的设备使用方法维修等基本不了解,以及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因此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矛盾,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就显得尤为明显。我国多年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直都是靠政府拔款和群众投劳,这是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基本模式,与我国正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不相适应,加之国家财力有限,推广节水灌溉已不能完全靠国家,要采取谁受益谁投资的运行机制进行管理。随着节水灌溉的发展,各地已出现了诸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业主承包农民土地入股、公司+农户等农业生产体系的变革,并由此带动了节水灌溉的产业化。

3.5 积极探索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管理

有必要吸收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管理,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可以在农村基层举办培训班、讲座,讲清节水又增产的道理,从而提高农民节水意识;还可以通过组织农民到已建成的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去参观学习,逐步引导农民参与到科学灌溉中来,这是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在已经实施的几个节水灌溉区中,有些农民开始对微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不能够理解,采取观望的态度,后来看到“一个小小的喷头就能喷洒出均匀的水珠直接洗灌在作物的叶子上,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片田地灌水”,既省工又能减少虫害,农民也就逐渐接受,而且还向当地水利工作站技术人员请教节水知识,有的甚至要自己掏钱请技术人员当顾问,搞经济作物经营。因此农民参与节水灌溉管理是可行的,而且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农民支付的灌溉水费也会降低,农业效益也将明显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为整个农业节约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4 结语

节水灌溉 事关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全局。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把解决节水问题作为灌溉工作的重中之重,万众一心,扎实推进,把防水措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开创高效节水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高效农田灌溉篇5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的必要性

节水灌溉的高效发展能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推进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它能否得到科学有序的发展将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生产经济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质量。我们不应该对节水灌溉这个概念以偏概全的理解,它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涵。针对我国水资源目前出现的种种问题,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就显得非常必要,除了能避免浪费水资源的问题频繁出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在有一定程度上发展农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使农作物加快生产速度,取得良好的收成。此外,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发展相关灌溉技术,将能很好的推进我国的坚持走生态可持续科学发展的路线。我国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处于初级研发阶段,不但需要相关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给予充足的资金款项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确实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同时也由于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具有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不能很好的根据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善,这样也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不良局面。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思路

3.1优化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推进农业优质发展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仍然处于短缺且利用率不高的情景中,科研人员应该在基于这个事实的基础上,优化节水灌溉设备配置,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熟悉掌握当地的水资源布局和气候条件来实施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此外还需在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以可持续科学发展观为战略路线,使民众的生产生活用水能够一一得到科学公平的安排。做到这些,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也必不可少,需要他们提供当地的详细气候历史数据和各种资源评估报告等,根据这些才能做出合理且科学的环境评估。同时还应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分配,使用水总量能够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对每一个用水项目和农田水利工程的用水量都做出明确的规定和控制,对当地管辖范围内实施因地制宜的管理方针,让广大民众能够自觉做到节约水资源,不浪费每一滴水,以最合理的、最科学的、最有效的方法将水资源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已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使我国农业能够长久而健康的发展。

3.2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

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对全面发展我国各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实际的开发建设中要注意保持高效节水灌溉的优点,严格把关数值和制作过程,使农田在区域上能保持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使当地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能互相起到良好作用。设立高效节水灌溉先进项目主要有几个要求,一是需要在合适、合理的地方进行;二是要避免地势崎岖,无法进行天然灌溉和干旱地区;三是要优先选择靠近经济发展较好、当地民众文化教育较好和新事物接收程度较高、对高效节水灌溉这类事业比较热情支持的地方;四是最好选择在主要作物是经济作物的地区。优先选择这些地区主要是因为能有便利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做支撑,能够使节水灌溉项目尽快步入建设日程中去,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对周边地市有着良好的辐射效果。

3.3努力研发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技术是高效节水灌溉的核心,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发和研究相关技术,使节水灌溉效率能大幅提升。特别要关注能有效控制用水量的技术、能合理配置水资源使用架构的技术,一些西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引进。当前,我国大致有这几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形式:3.3.1从农作物特点研究出发。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成长周期的因素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得出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并让其在人为构建的缺水环境下控制生长,这样能够很好的对农作物的各个育成期、收获期进行掌控,避免农作物不受控制的生长。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3.3.2利用计算机技术。善于将全球定位系统、遥控红外技术、地理环境状态等计算机技术投入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开发中去,通过计算机和这些技术进行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推断出农作物最适宜播种、灌溉和收获的时节,便于人们进行高效节水。3.3.3结合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如今发展势头良好的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机械化和有机生物技术紧密的连接起来,以人工操作或者电脑操作的方式全方位全天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观察和监测,之后得出相关的详细农作物和土壤分析,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灌溉,以此达到高效节水的效果。具体工作原理如图1:这个系统内的控制器主要可以采集各类农作物数据、控制各个井房并执行主计算器发出的命令,起着连接灌溉系统各个设备的作用;此外,还支持多种灌溉方式,能根据当地土地的实际含水量定时定点进行自动化操作,进行用水量和水压的测定记录。3.3.4加强相关工程的管理。为了达到加强相关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我们必须要有当地政府和部门在法律政策条款上进行大力协助,制定合理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和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做到有法可依、有人可用、有理可讲,在一个开放科学的环境中,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推进当地农业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3.3.5制定相关规定。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不算平衡,在很多农村落后地区推行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已然需要国家和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扶持。为此,我们应该优先为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实施专门的补助计划,比如集中添置高效节水灌溉设备、设立一些奖励政策和降税措施等,借此来提高当地农民使用和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热情。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要想取得全面广泛的推行,就必须从国家政府本身开始做起。

从技术的发展前景我们能得知,未来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离不开生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一是可以通过生物技术来进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解析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二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来实现对农作物的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元素的调节,以此进行节水灌溉。自“十二五”以来,国家政府开始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其中的核心项目自然受到了大量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研发相关技术项目时碰到了不少难题,如水资源缺乏、落后地区缺乏资金支持、劳作人民普遍节水灌溉意识不高,项目难以顺利推行等,我们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大力研发和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使技术能够真正为民所用,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让人们意识到高效节水灌溉能大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节水灌溉事业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定能在农林水利工程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孔宁 单位:山东省郓城县水务局

高效农田灌溉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因为地区上的差异,在南方地区一些农田灌溉用水管理机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因此,有关部门及工作人员一定要重视起来。

一、存在的问题

1、任然存在轻管理、轻改革、重建设的情况

南方地区经常的会出现一些洪涝灾害,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也认识到了改革大型灌区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改革大中型灌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并且一部分人、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利益会在改革下受到影响,加之传统的旧观念在人们的心中已经很难割舍,改革起来会非常的困难,很多的灌区领导和地方领导任然热衷于跑项目,对于改革的信心仍然比较缺乏,对于调查和研究工作也没有深入的进行,只是流于形式,在表面上下功夫。

2、没有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灌区水利工程产权制改革,管理政策上比较缺乏。

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一些地方的承包和拍卖过程没有有效的公开;②、一些地方没有约束拍卖之后的水价,造成水价格升高,使农民出现了不满情绪,③、一些灌区存在着拿现钱、丢包袱的情况。

3、管理工作上不够科学,相应的标准上比较缺乏。

保证技术规范的执行是管理的核心问题,技术效益的发挥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很大的联系。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联系的非常密切。但是现阶段,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上还很不完善。

4、尽管节水的政策上有所发展,但没有很好的对其进行监督,作用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加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在实处还没有真正的落实,也没有量化这种投入的机制,还使用法律对其进行了固定,导致人们没有办法检查和操作。

二、解决对策

1、做好宣传工作,激发水市场意识

人们需要清晰的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的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逐渐的觉醒,在市场经济下农田灌溉工程还不够成熟,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水商品意识,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的用水体制还不够完善,还没有真正的形成水市场,因此现代的农田灌溉工程对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上要予以贯彻,在水水资源的配置中将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出来,将水的市场意识充分的体现出来,国家和文章所述的南方地区政府,要对这方面的工作在人们中进行大力的宣传,多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2、在水市场理论和水权方面推动改革用水体制的步伐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离不开水利的支撑,不仅在农田灌溉上发挥着作用,在其他方面的作用也是不能代替的。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中也出现了水利的身影,对市场经济体制正在慢慢的适应,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水市场,实现在农田灌溉中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伟大目标,对和水市场相关的一些配套体系建设要进一步的予以提升,在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中将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真正的运用进来。水务一体化就是主要的表现形式,用水利部门的统一管理来取代水资源的地上、地下、多头的管理,对水权分配的公平性上通过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利用法律法规来保障水市场,来促进我国农田灌溉高效用水能够健康、快速的朝前发展。

3、合理的改革水价、对水价体系进行完善

首先,应该同步的对水价和体制进行改革,水管单位的体制改革会出现在水价改革中。水利工程有的是综合性的、有的性质不够明确、有的是公益性的,客观实际就很难通过水价反映出来。因此要将二者的改革有效的结合起来,只有对水管部门的性质上予以明确,对水价才能够合理的确定,将农民在灌溉中的用水负担上予以降低。

其次,将水价改革的配套政策进行研究,要将合理科学的水价政策构架构造出来,将合理的、科学的水价管理体系尽快的构造出来。例如,核定农田灌溉工程管理单位的收益情况、折旧各类固定资产、分摊公益效益和经济效益、核定各项经济指标和人员的定编情况,都要合理、科学的进行规定,将水价政策的可操控性提升上来,防止在核定供水工程中出现随意性和主观性。

再次,将多种水费征收的模式因地制宜的推行出来。应该依据南方地区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的水费征收方式。经营的时候可以利用承包的方式,或者将农民用水协会成立起来,水费有其代收,或是配水的时候按面积进行,对经营买断的方式上进行使用。

4、将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建立起来

改革和实施农田灌溉高校用水的机制,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为支撑,资金缺乏,会影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会影响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近些年,我国南方地区通过对节水的重要性上进行宣传,鼓舞地区各个单位、个人加入到节水项目的构建和运营中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阶段因为缺乏具体的约束条件在这种投入机制中,监督上也比较缺乏,在具体的操控中有较强的随意性,操作起来非常的不便,经常导致这种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入机制出现反弹的情况,又会与国家的支撑联系在一起,对水利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科学的投入机制建立起来是当务之急。

5、对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机制实事求是的进行选择

南方地区农业种植面积比较庞大,受资源、气候和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各个地区的作物种类存在着差异,加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农业生产上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农田灌溉高效用水机制进行选择:首先,对当地的经济、农业生产水平、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考虑,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对不同节水灌溉技术或者灌溉工程进行建设,对不同的管理机制和不同的管理方法上进行使用。其次,根据不同的节水灌溉工程、灌区的类型、灌区的具体大小,对不同的灌溉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上进行选择,对农民的意愿上一定要切实的尊重,保证高效利用的模式在农田灌溉用水中能够有效的实现,将节约与发展有效的联系起来。

结语

改革开放之后,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在经营、运行机制、体制和水价等层面的改革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因为我国南方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农田灌溉运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战略的角度出发,认真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情况,将正确的解决方式挖掘出来,是农田灌溉工程的一个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沈菊艳,黄宝全,王景雷.浅论农田灌溉高效用水管理机制的现状及改革途径[J].水利经济.2005(05).

高效农田灌溉篇7

关键词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改善措施

[Abstract] China began to carry out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national land from the last century 90's,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vast land, a large popul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ood security for the nation, land development and consolidation is to increase the area of arable land for dire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rmland consolid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farmland,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ational use of land resources and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 to explore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development of field effect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water-saving irrigation of farml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keyword] farml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十会议报告别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牢固树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对于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有深远的意义”[1]。在农田开发整理过程中,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是其重要的任务。现阶段我国农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还普遍存在总体水平不足、技术支持不到位、系统规划不严谨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发展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必须对产业体系做出整改,加强对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科学规范化建设,提升农田灌溉管理能力,改善农民节水技术服务,确保农村地区现代农业高效快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建设。

一、我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现状

(一)农田节水灌溉发展成效

农业生产过程需要大量水资源支持,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我国政府不断提出农田节水灌溉发展政策,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不懈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现阶段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农田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通过节水基础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术推广,建设了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节水工程。通过节水示范工程项目和群众自筹资金建设,配套了喷灌、微灌、渠道防渗等温棚节水设施,大量节省了水资源,改善了用水效率和效益;一些地区加强了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建设农业示范园区,控制输水消耗,大水漫灌现象明显减少。

(二)农田节水灌溉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田节水灌溉发展虽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归纳为以下几方面:①农田节水灌溉发展规划不合理。在农田节水灌溉建设初期,首先要对实际农田进行现场勘测,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测规划不够严谨,过于凭借历史数据和主观经验对工程进行规划,造成规划内容与实际不相符;②农田节水灌溉管理不受重视。在农田节水灌溉发展过程中,因为政府领导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使得施工单位对设计建设阶段尤为重视,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地方领导常常会现场监督考察。但是,农田节水灌溉项目一经落成投入使用后,就会出现农田节水灌溉没有技术人员管理、项目荒废等情况。③先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不广泛。先进科学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针对大田及山区农作物喷灌技术、果园微灌技术等,没有被广泛的应用到农田节水灌溉中。农民对新技术学习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认识不深,技术应用不规范、节水灌溉设备不达标等都是造成先进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二、发展农田高效节水灌溉的改善措施

(一)农业生产水平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协调发展

政府部门要深刻认识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农田高效节水灌溉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同时作为国家产业基础的组成成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还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节水灌溉规划要贯彻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结合各地水资源实际情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②根据水资源的可供量制定农田作物需求量、根据水资源特性选取合理的作物种类、根据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布局发展规模,全面考虑农农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自然环境用水协调问题,严格执行强制节水、效益节水管理方针;③对水资源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进行协调规划,加强对地下水、地表水、雨水和生活废水等不同水源的研究利用,实现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二)发展引进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离不开先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支持。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如农作物节约用水技术、节约用水灌溉工程技术等已不能满足我国农业快速发展需求。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中,除了要加强传统节水灌溉技术外,同时还是发展引进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三)提高节水灌溉项目管理水平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落成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首先政府部门要重视节水灌溉项目管理工作,构建有效全面的项目管理章程,技术人员协助共同管理,管理任务责任到个人,确保管理章程得到全面落实,积极促进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长期有效的得到使用。

三、结语

通过对我国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成效、农田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现状的分析,要求我们必须立即提出改善措施。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节水灌溉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通过将先进灌溉技术、农业生产、管理方法等方面有效结合,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效农田灌溉篇8

1.前言

农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水分的需求两较大,因此灌溉也就成为了必然。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水资源被大量浪费,不仅大不到应有的灌溉效果,同时也会阻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对于灌溉节水效果的改善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有必要将这一技术应用其中,以更好的达到提高灌溉水平与灌溉效率的目的,这无论对于我国农业而言,还是对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的长远发展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说,与农田灌溉等有关的诸多工作都可以应用这一技术来完成,这一技术的应用与传统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范围扩大和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两个方面。总的来说,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范围如下:

通过对图1的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应用于四方面工作当中。首先,可以利用这一技术实现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众所周知,渗漏问题的出现是导致水资源被大量浪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下,渠道渗漏问题能够被有效的解决,同时管道输水过程也能够更加顺利的实现,这对与水资源的有效节约十分有利。其次,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下,先进的节水方法能够被有效的应用。节水方法存在很多种,其先进性决定着这一方法的使用效果,基于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节水方法相对来说更加先进,因此节水效果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保证。节水灌溉系统制度的建立也需要在这一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的灌溉方式下,节水工作根本不可能实现,因此制度的建立也就失去了依靠,但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下,水资源的节约问题能够成为可能,这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田间灌溉节水处理也能够在这一技术下实现。由此可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成为了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一项较为先进的、具有极大应用价值的一项技术,将其应用在上述四种工作当中十分必要。

3.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具体应用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应用于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过程中,同时其对于节水灌溉系统制度的建立也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3.1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

渠道防渗与管道输水是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特殊性的主要体现。在过去,农业灌溉过程中所应用的渠道均来源于人工的挖掘,受土质的影响,渠道出现泄漏的现象十分常见,由此带来的水资源的浪费量每一年都有所增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在这一技术的要求下,渠道需要以浆砌块石作为主要材料来完成,相对于土质的渠道而言,其防渗效果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与改善,这对于灌溉节水效果的改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除此之外,利用传统的渠道进行输水,还面临着水份蒸发的问题。根据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要求,需要以管道的方式实现对灌溉水资源的输送,这样的输送方式极大程度的减少了水资源的蒸发量,因此也就能够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3.2先进节水方法的应用

喷灌技术是先进节水方法中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的漫灌方式而言,喷灌方式需要在压力的作用下实现。利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需要在固定的区域内设置相应的喷头,灌溉水资源会从喷头中喷出,并实现对一定范围内的农作物的灌溉。目前,喷灌的方式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应用较为普遍。调查显示,相对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而言,这一灌溉方式能够节约30%到50%的水份。

除了喷灌技术之外,微灌技术也是一种主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微灌技术下包含着不同种类的灌溉方式,其中滴灌以及渗灌的节水效果均十分良好。微灌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能够有效的节约水资源,但其对于灌溉时间却具有较高的要求,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灌溉工作,达到一定的灌溉效果。相对于喷灌技术而言,微灌技术的节水量更大。在对同样面积的农作物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利用微灌的方式较传统的灌溉方式而言能够节约跟多的水份,节水量处于50%到80%之间。

3.3节水灌溉系统制度的建立

不充分灌溉的方式已经成为了节水灌溉系统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在过去,人们对于农作物的灌溉往往秉承着最大程度的提高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的目的来实现,专家认为,这样的灌溉制度是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充分灌溉方法的提出要求改变原有的观点与目的,在灌溉过程中,需要秉承着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理念来实现,即仅仅以产量的提高为准,而不以产量的最高为主要目标。这样的灌溉系统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的达到水资源节约的目的。

3.4田间灌溉节水处理

田间灌溉节水处理是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向之一。为了提高灌溉的节水效果,不仅需要从水资源节约的角度入手来实现,同时还可以从土壤水份保持时间延长的角度出发来完成。众所周知,土壤中水份含量的保持是农作物生长的主要条件,因此,延长水份的保持时间,必定能够达到减少灌溉次数、节约灌溉水资源的目的。土壤中的水份主要通过蒸发而丧失,利用麦秆覆盖的方式能够减少十分的蒸发量,延长其蒸发时间,因此也就能够达到节约灌溉水资源的目的。

4.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提高节水效果,必须注意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使这一技术的应用效果达到更好。具体而言,技术的应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4.1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地区均能够实现对不同种类农作物的种植。根据种植地区的不同,农作物生长所凭借的土壤类型也会有所不同,在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灌溉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灌溉之前,要对当地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并选择最为有效的灌溉方式对其农作物进行灌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除此之外,对技术的应用还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确定,针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利用麦秆覆盖减少土壤中水份蒸发的方式能够达到较好的节水效果,而针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则可以利用喷灌以及滴灌的方式完成灌溉。

4.2充分考虑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特点

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特点,这是必须注意的一点问题。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对于水资源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花生等农作物对于水资源需求量较少,因此在利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其进行灌溉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延长两次灌溉的间隔时间,从而达到结语水资源的目的。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对于水资源量的要求较高,针对这一类型的农作物而言,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有关人员必须对这一原则加以重视,这无论对于水资源的节约而言还是对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农作物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采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十分必要,实践证明,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灌溉节水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对此,农业领域的有关人员一定要加以重视,要加大力度将这一技术扩展到整个农业生产区域内,进而使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高效农田灌溉篇9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可以以生态的发展思路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完成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节约。由于受到气候特征和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某省市为例说明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能灌溉。本文中例举的省市,其地势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平面、山地和丘陵依次呈现阶梯状分布。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在不受到特大环境变化影响时也表现的较为稳定,其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380mm,最大降水量为2280mm,年最小降水量也可以达到880mm,降水月份大多集中在5-8月,鉴于该地区有比较明显的降水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其降水特点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一些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建议措施,具体方式内容总结为表1。通过表1中的四种措施可以发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节水效果。此外在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较高的策略。其次,由于每个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性和价值效益,针对于增加绿化种植面积的举措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也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巩固。为了保证工程灌溉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相关的渠道进行防渗技术的加固,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保证储蓄水可以快速的从渠道引入到田间,从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在该省市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渠系输送水与土渠输送水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80%。因此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可以保证高效节能灌溉的发展需求。其次,上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微灌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微灌技术是微灌系统通过压力作用于水资源输送的技术,其在喷洒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对田地的均匀灌溉,同时也可以保证节水增产的效果。这种灌溉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例如蔬菜和果园等。

3.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1采取引调模式充分利用地下水

在引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引调模式,在充分分析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水源进行合理的引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调模式可以保证地下水库的容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本文的举例县城共有4条主要河流,共有拦河闸坝11座,在引调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水流特点分为洪峰期间和平稳期间,并依据水流的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引调策略。一般情况下,洪峰期间水流太过迅速很容易导致地下水库容量的失控,因此要少引,将重点引调放在平稳期间。在下游水位高时少引,低时多引。这种引调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水,优化水源的管理。

3.2采取合理的配水方案

合理的配水方案与天气特征以及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密不可分。一般在耕种初期进行田地灌溉时可以优先使用储蓄地表水进行灌溉,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后期用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出现旱情时,要优先灌溉作物受旱较为严重的地块和作物。在浇筑耐旱作物之前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在提示雨水来临之前可以放缓灌溉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配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作物生长的角度以及高效节水的角度均是值得借鉴的良策。

4.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可以达到高效节水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农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选则一些耐旱植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旱情带来的危害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高耐旱性的农作物包括葵花、豆类和一些特殊品种的玉米等,在合理调整这些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灌水量。②划锄保墒,降低地表水分蒸发的速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土地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苗期或者春季耕种时节要划锄保墒,避免土地板结,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地对雨水或者灌溉用水的渗入量。与其具有相同原理的措施还包括秸秆覆盖,其也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加护措施除了减少水分蒸发以外,还可以保证对雨水的涵养和储蓄,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③结合一些化学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除了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入手以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其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营养元素的方式将化学抗旱剂施加于作物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作物的抗旱效果,从而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量。

5.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跨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也不例外。“3S”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其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灌溉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3S技术作用于田地灌溉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土壤和作物含水量的估计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时统计和汇总可以有效的为农业抗旱减灾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服务,从而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合理。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相结合,实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测也是必然的。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从而保证各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策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4项农业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发展的思路,分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一些有效措施以及现代前沿技术保证灌溉的高效节能。

作者:吾热古丽•肉孜 单位:库尔勒市水事务管理局水管总站

高效农田灌溉篇10

现今广西特色农业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几个特色农业产业带,如以南宁、柳州、崇左、来宾为中心的甘蔗产业带。而从广西特色产业的分布情况上来看,百分之六十五大概288.7万hm?都是处于坡耕地,这些山坡丘陵地方由于没有较好的种植环境,同时也缺乏农业基础设施,很多都缺乏必要的水利灌溉设施,缺乏较强的抗旱能力,很容易由于自然灾害而导致作物大面积减产。依据我区“十二五”实施方案,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中,建设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必然是我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提高我区农业经济社会效益的一项关键性策略。

1 现今农田水利工程在节水灌溉方面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

1.1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在设计阶段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

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阶段,设计工作员工在项目勘查阶段里面往往过于依赖以往的相关材料,没有认认真真地进行项目实地考察,仅仅依靠其设计经验开展工作,这样很容易致使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设计不够科学的情况出现。所以,节水灌溉项目设计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进行现场考察,研究清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各种影响因子,在掌握好第一手相关材料之后才能开展设计的相关工作。只有在这样情况之下设计出的项目,才可以确保今后运行中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1.2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阶段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对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运行管理阶段却没能引起关注

因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有较高的科技含量,且有着较高的工艺要求,所以其建设阶段往往获得各方面的关注。然而,项目一旦建成正式投入使用之后,其运行管理等方面却往往被人忽略。探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没有明晰的产权,没有运行管理的配套资金及有效的运行管理措施。为了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所在地区的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明晰产权,并拟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利用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配套管理资金,开展专项管理,这样做好之后,才可以确保将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1.3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域中缺乏合理的种植结构

我们开展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工程覆盖区域的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然而,因为受到种植方式与传统种植理念的影响,有很多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覆盖区域的种植结构都没有进行较大的变革,即便某些片区开展了高效农业种植结构,其区域所占的比例也相当小,致使项目提升经济效益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项目增产增效的作用,在项目所在区域,管理工作人员要将宣传工作认真地做好,同时做好农民种植理念转变的工作,调整地区种植结构,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可以将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效益发挥好,提升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

2 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思路

2.1 结合农业发展与水资源优化配置

结合我区水资源的供应情况,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相关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开展全方面的分析研究,将水资源配置情况尽可能科学化、合理化,推行分质供水。在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阶段,要加大项目周边自然环境保护的力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项基本建设原则,统筹各方面用水,加大项目周边环境监测力度。在水资源配置方面的分配思路要坚持“控制好水资源总量,要根据相关配额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将各个灌区,各个用水方的需水量与所灌溉农田的用水指标都确定下来。而且做好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尽可能做到把每一滴水资源都用在对的地方,在提高水资源效率的同时,确保现代化农业发展与农业水资源配置紧密结合。

2.2 加大力度建设水利高效节水灌溉的示范性项目

一个好的灌溉项目能推动区域水利项目建设的进步。在进行示范性项目选址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尽量选择缺水情况严重,而且由于农田地势不平开展自流灌溉难度大的区域;第二,最好是选择在经济方面发展情况较好,且该区域中大部分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第三,区域中领导层面的思想较为活跃、开放,可以配合好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性项目建设的区域;第四,社会治安情况较为稳定,较少出现恶性案件的区域。在这种区域开展示范性项目的建设,不仅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建设情况又好又快,而且项目使用情况也会较为稳定,可以将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3 做好高效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引进工作

为了实现农业水利工程项目高效节水灌溉,引进相关技术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做好相关技术的引进工作对于提升农业水利工程项目节水灌溉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现今新型的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利用生物科学的调控灌溉科技,这种灌溉科技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如依据农作物的生物特点,在作物某个生产时期进行亏水生长,进而让其获得某种程度的亏水练习,慢慢提升它们的种植质量,更好地管理作物的生长,实现高效节水,提升作物的种植效益;第二,利用GlobalPositioningSystem、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RemoteSensing技术,及时采集作物的各类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将种种数据进行二次研究,再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农作物及时获得灌溉,又能实现节水;第三,利用最新智能技术提高节水灌溉的效果,对农田中土壤的水分、作物含水情况开展控制,然后把获得的信息发送到调控中心,让调控中心传递相关指令控制灌溉的情况。

2.4 因地制宜选择灌溉模式

通过分析广西现有灌水方式下的农业措施、作物、地形地貌、工程建设投资、工程运行情况等,研究确定广西特色作物适宜灌水方式。以田阳县那坡镇弄坡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为例,主要作物为芒果,地形地貌以连绵起伏的土山丘陵为主,水源工程为2km以外的右江。由于地势起伏较大,设计采用了“水泵水池首部配水管道作物”的方式,为了合理利用地形的优势,并考虑到芒果喷药的要求,选择了“低压管道灌溉+喷灌”组合方式,即在和水池高差20m的芒果地采用工作水头小的低压管道灌溉,20m以上采用微喷灌方式。

2.5 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而其管理是高效节水灌溉的关键,发挥其效益是目的。为了保证已经完成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长期运行,必须大力加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为了保证工程管理落到实处,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乡镇村组协调合作管理,明确其责权利,将制度落实到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长期发挥其作用。

3 结束语

总之,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进行节水灌溉,不但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对当前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业的社会经济效益,需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广。

高效农田灌溉篇11

中图分类号:S6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有效缓解并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及各级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节水措施。本文就以农田的节水灌溉为例,全面剖析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高效性。

一、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长远规划与建设

随着我国新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尖锐,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规模和速度都将有较快的增长。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践发展,我国节水灌溉园区、农业高效用水工程建设在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在某些地区、某些工程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1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无长远目标、总体规划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缺乏较详尽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总体、长远规划。具体到每个大的行政区、乡镇、村也基本上没有长远的、具体的节水灌溉工程发展规划。多数地区是根据当年的节水工程投资情况,选择建设地点进行建设,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是重复建设、浪费投资和节水效果差。

1.2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没有建立在可靠资料的基础上

目前有一定数量的节水灌溉工程处于瘫痪状态或低效运行状态,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工程的设计没有建立在可靠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如节水工程设计中,供水水源井出水能力的确定,设计中往往根据估计的流量进行。估计值往往偏大,造成运行过程中的水量不足,有时造成部分喷头不转,有时造成喷洒范围小于设计范围,出现漏喷问题等。再如,低压输水管道灌溉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中,以土壤质地单一参数选定土壤入渗参数,而后确定灌水畦田规格,造成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节水效率下降。

1.3设计标准过低,节水效果过差

据某地区面积为6万亩的节水园区的详细统计,园区内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节水灌溉面积上平均的管道密度仅有3.5~4.0米/亩,多数灌溉地块的输水管道仅在耕作条田的上游端进行了铺设,灌水畦田长度与条田的长度相等(150~200米),管道仅解决了灌水井到灌溉地块的输水问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由于管网密度不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仅减少了灌溉水在输水过程中的损失,而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没有提高,因此节水效果并没有大的提高。有些地区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仅停留在合流调水远浇的水平上,其效果更差。如项目区某村通过管道将14眼井并联起来合流远浇,14眼井单井工作时的出水量总和是78立方米/小时,合流后,其出水量总和仅有14~20立方米/小时。合流一方面使井、泵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出水量减小,灌溉速度减慢,延误农时,至于节水效果更无从谈起。

鉴于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就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与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各乡村应在地区农业节水分区规划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制定本乡村的整体、长远节水灌溉发展规划,并结合投资能力制定分期实施计划,使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有序、无浪费、高质量、整体节水效果最优的条件下进行。做到长远规划,分期实施;建设一片,见效一片。

(2)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一定要在获取详尽、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并要充分考虑未来条件变化对节水灌溉系统的影响。对于诸如供水水源流量、地下水动水位等关系到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设计参数应进行实测。

(3)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应坚持标准。在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中应按国家现行标准一次到位建设,分期达标的建设思路不宜采纳。

二、节水灌溉工程的类型选择问题

目前节水灌溉工程普遍存在着利用率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喷灌设施的利用率低。喷灌、微喷以其其它灌水技术不可比拟的高的灌溉均匀度和灌溉水利用率达到节水的目的。因此,国内外很多国家把喷灌作为一种主要的节水灌溉工程类型进行推广应用,我国也不例外。近几年来,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大多数集中在喷灌工程的建设上,使我国的喷灌面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目前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种植过度分散,每户农民耕作田块的规模一般为2~7亩。这种分散的种植模式给喷灌(包括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喷灌)的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在这种种植模式下,作物不能实现统一种植,作物的需水时间和需水定额不一致,不能统一灌溉。喷灌系统灌溉时的喷洒宽度一般在20米左右,按170米的条田长度计算,喷灌单支管工作时,一次喷洒面积将在5亩以上,或许涉及到2~3户的土地,灌溉很难进行。所以使喷灌设施闲置,节水灌溉工程有投入无效益。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这种节水灌水技术在农村普遍受到欢迎,其主要原因有:①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可以很好地解决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高度分散种植管理模式下的灌溉问题;②灌溉水供水速度快;③输水工程中的输水损失小;④在合理的畦田规格和单宽流量下可获的90%以上的田间水有效利用率。⑤相对喷灌而言,灌溉水压力低,长期能耗少,

灌溉水成本低;⑥工程管理简单方便,供水可靠,农民的灌溉可按单用户进行,不涉及其他用户。

理论计算和灌水实际都表明,如果低压输水管道灌溉的畦田规格和单宽灌水流量设计合理,井灌条件下的低压输水管道灌溉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85以上是完全可能的,基本上达到了喷灌条件下的有效利用率。因此,鉴于我国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除了应加快研制适应我国土地分散种植模式下的喷灌设施外,在节水工程的建设中,应坚持高标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优先的原则,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和地块发展喷灌。

三、节水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问题

节水灌溉工程利用率低的另一原因涉及节水灌溉与农民增收的关系问题。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在带来节水效益的同时,或多或少要增加灌溉水的供水成本或劳务投入。如喷灌、微喷、滴灌,由于灌溉水为有压水,需消耗一定能量给灌溉水加压,使得灌溉水的成本提高;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条件下,需要增加修筑田埂的劳务输出等。农民并不关心节水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他们所关心的是如何能在他们经营的土地上,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净收益。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农民宁愿多支付用水的水费,而不愿意投入时间去修筑高规格的田间畦埂,而把修埂的时间用于外出打工,以打工挣来的钱来抵偿超额用水的水费。因此,在节水工程的建设中,应充分把节水与农民的增收结合起来。可采取的措施有:

(1)提高节水高效用水工程供水的保证程度。通过提高节水工程的供水保证程度,为农民种植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值,激发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2)加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降低节水灌溉工程的供水成本。通过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和到位的管理,降低工程的运行费,减少管理费用中的人工费比例,降低供水成本,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调动他们使用节水工程的自觉性。

(3)优先在水资源极度短缺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在水资源极度短缺地区一方面节水增效效果明显,另一方面群众节水积极性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水灌溉工程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我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高效农田灌溉篇12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危机也相继爆发,因此节能环保无疑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能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可以以生态的发展思路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完成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节约。由于受到气候特征和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某省市为例说明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能灌溉。

本文中例举的省市,其地势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平面、山地和丘陵依次呈现阶梯状分布。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在不受到特大环境变化影响时也表现的较为稳定,其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380mm,最大降水量为2280mm,年最小降水量也可以达到880mm,降水月份大多集中在5-8月,鉴于该地区有比较明显的降水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其降水特点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一些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建议措施,具体方式内容总结为表1。

通过表1中的四种措施可以发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节水效果。此外在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较高的策略。其次,由于每个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性和价值效益,针对于增加绿化种植面积的举措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也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巩固。

为了保证工程灌溉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相关的渠道进行防渗技术的加固,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保证储蓄水可以快速的从渠道引入到田间,从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在该省市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渠系输送水与土渠输送水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80%。因此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可以保证高效节能灌溉的发展需求。

其次,上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微灌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微灌技术是微灌系统通过压力作用于水资源输送的技术,其在喷洒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对田地的均匀灌溉,同时也可以保证节水增产的效果。这种灌溉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例如蔬菜和果园等。

3.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1采取引调模式充分利用地下水

在引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引调模式,在充分分析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水源进行合理的引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调模式可以保证地下水库的容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本文的举例县城共有4条主要河流,共有拦河闸坝11座,在引调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水流特点分为洪峰期间和平稳期间,并依据水流的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引调策略。一般情况下,洪峰期间水流太过迅速很容易导致地下水库容量的失控,因此要少引,将重点引调放在平稳期间。在下游水位高时少引,低时多引。这种引调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水,优化水源的管理。

3.2采取合理的配水方案

合理的配水方案与天气特征以及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密不可分。一般在耕种初期进行田地灌溉时可以优先使用储蓄地表水进行灌溉,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后期用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出现旱情时,要优先灌溉作物受旱较为严重的地块和作物。在浇筑耐旱作物之前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在提示雨水来临之前可以放缓灌溉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配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作物生长的角度以及高效节水的角度均是值得借鉴的良策。

4.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可以达到高效节水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农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选则一些耐旱植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旱情带来的危害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高耐旱性的农作物包括葵花、豆类和一些特殊品种的玉米等,在合理调整这些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灌水量。

②划锄保墒,降低地表水分蒸发的速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土地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苗期或者春季耕种时节要划锄保墒,避免土地板结,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地对雨水或者灌溉用水的渗入量。与其具有相同原理的措施还包括秸秆覆盖,其也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加护措施除了减少水分蒸发以外,还可以保证对雨水的涵养和储蓄,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

③结合一些化学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除了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入手以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其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营养元素的方式将化学抗旱剂施加于作物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作物的抗旱效果,从而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量。

5.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跨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也不例外。“3S”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其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灌溉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

3S技术作用于田地灌溉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土壤和作物含水量的估计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时统计和汇总可以有效的为农业抗旱减灾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服务,从而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合理。

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相结合,实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测也是必然的。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从而保证各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策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4项农业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发展的思路,分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一些有效措施以及现代前沿技术保证灌溉的高效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