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1 08:52:07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60-01

做好学校管理工作最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和主动性,让他们做好本职工作,为教书育人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心血,但如何才能做好学校管理工作呢?

一 用情感管理来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人的管理无非是制度和情感管理两个方面,而制度管理只是一个规范行为的准则,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制度管理本身不能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不能有效地平衡人的各种心理状态,激发教职工做好教育工作的内动力,如果操作失度,会产生负面影响,教职工会失去工作热情。而情感管理却能调整和弥补由于制度管理或操作失度造成的负面影响,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工作中的主动和积极性,人的思维创造性产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而情感管理恰好有利于这种氛围的形成。用教师最真实的话语来讲:“只要学校领导能尊重教师,谁都会把工作做好”,只要学校的管理人员尊重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正确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用公平、合理的制度管理方法,用诚实的情感去对待教职工,那么教职工会主动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责任,也愿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二 有高度的事业心,树立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感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2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浅析。

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很多人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其实,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逐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使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呢?这个问题是摆在每一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面前所必须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企业档案记载着这个企业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边缘化危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三、坚持依法治档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3.1立足于法,搞好建章立制工作

法制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以依法治档为根本,实现档案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特点决定了档案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日新月异的形势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的制度化,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应运而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新的形势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各地方要充分利用地方的立法权限,建立一整套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法律法规,是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项制度要管理,项制度要效益,只有这样,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有效。

3.2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只有正视这个挑战,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既要有档案管理者应具备服务意识,又要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档案汇集着大量的指示,也记载着丰富的信息,成为一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重复劳动多,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科技情况下的档案管理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打印,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要注重档案信息的组织化、系统化,在输入检索词时再点查找范围,检索得出的文件就是与事件密切相关的,既准确又不浪费时间,只有这样,丰富的库藏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然而,现代科技的一大弊端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为了保证安全,就必须制定严密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电子文件流转跟踪登录管理。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建立有效的操作权限管理体系,按照信息安全、人员职责、设备管理等因素,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操作权限进行合理划分,在工作模式和软件功能上周密设计。同时结合电子签章、口令管理、活体指纹识别等新技术,提高身份认定的精度。其中应重点对最常用的口令方式进行严格管理。设置自动启动的电子文件操作日志,以备日后进行安全查考或真实性鉴定时作为依据。

3.3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

档案运用的合理有效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把握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全面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服务。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档案开发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要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就必须加强档案基础管理。档案员除了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等方面下功夫外,应着重做好档案的编目、检索、编研工作,编制较适用的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检索体系和档案文件汇编等参考资料,及时、系统、完整地提供、满足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工作,随时准备为利用者提供所急需的档案。重要、珍贵的档案要备有微缩或复制件,以代替档案原件提供利用。同时加强档案库房设施建设,减少外界条件对档案造成的损害。在管理好档案的基础上,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以提高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全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

综上所述,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避免消极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管理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管理道路,一定会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刘涛《谈谈档案工作的“有为”与“有位”》,[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第14期。

2、宋北星,《让档案工作插上翅膀》,[j],《航天工业管理》,2006年第12期。

3、杨静,《怎样加强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刘瑛,《质疑档案工作能否产业化管理》,[j],《兰台世界》,2005年第7期。

5、白桂芝,《略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运用》,[j],《江苏水利》,2002年8月。

6、钱云祥,陈晓春,陈明,《关于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思考》,[j],《浙江档案》,2002年8月。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3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大,影响网络稳定运行的问题也大大增加,如交换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以及通信线路等网络硬件设备的故障问题;网络服务软件和管理软件的设置、优化问题;网络病毒的破坏和网络安全问题等。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解决上面的问题,确保信息网络可靠、稳定地运行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核心问题,由此,应运而生了网络管理工作。

网络管理工作是网络管理员利用多种工具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和辅助设备来监控和维护网络,使网络正常、高效运行的一种服务工作。

一、网络管理员的主要工作

简单地说,网管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服务。

网络建设:规划网络发展和组建局域网(包括规划拓扑结构、物理硬件实现和网络协议设置),新增或升级网络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保留网络拓朴结构图、配线架的配线图,以便我们日后寻找故障点。)

网络维护:包括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硬件和软件)以及保障网络安全。(我们要制作维护日志,对增加、修改的结点要进行标注。)

网络服务:根据不同的网络、不同目的而有所区别,包括软硬件资源。我们提供服务、并进行维护。但这些网络也有共同的服务,最常见的服务有: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即时通讯(IM)软件的设置。

由此可见,对局域网的管理是网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网管人员具体要负责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网络设备

管理网络设备是管理员工作重点中的重点,要管理设备,就必须知道网络在物理上是如何连接起来的,网络中的终端如何与另一终端实现互访与通信,如何处理速率与带宽的差别,不同的网络是如何对联及如何通信的。对网络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及线路的管理,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书面和电子文档的归档存储。

2、管理配置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是网络中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一些硬件设置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及数据管理等服务。

一般一个网络中要有许多的专用服务器来满足网络用户的需要,我们要进行规划,将发生冲突的服务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我们要用最小的配置来满足的用户的要求。通常需要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有以下几种:

(1)WEB服务器:

(2)EMAIL邮件服务器:

(3)FTP服务器

(4)DNS服务器

(5)PROXY服务

(6)数据库服务器

(7)即时通讯(IM)服务器

(8)软件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

维护和管理各种不同功能的服务器应该熟悉这些服务器的安装和使用知识。

3、管理资源:

网络中的资源很多,如IP地址资源、域名资源、硬盘资源等,对病毒库更新升级,只有管理好这些资源才能够让网络为用户更好的服务。4、管理用户:

管理用户就是添加或删除用户,授予用户一定的访问权限、分配不同级别的资源给不同的用户,并保证网络的安全。

5、数据的备份:

网络发生故障会造成网络崩溃,因此,我们要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的资源进行备份,一旦发生网络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把损失降到最低。建议: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二至三份的备份并进行妥善保管。

网管人员负责的这些工作,说起简单,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的。

二、网管应当掌握的知识

掌握网络管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知识,是成为一个合格网络管理员基础。

1、硬件方面的知识

管理网络免不了和硬件打交道,除了要熟悉PC的各种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外,还得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排除网络设备的各种故障和问题。熟悉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网线)、路由器、交换机(包括集线器)、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实用性。

2、软件方面的知识

软件方面需要掌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方法,掌握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掌握软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三、网管应具备的素质

1、熟悉自己的网络设备

作为网络管理员,必须知道自己的系统都使用了哪些网络硬件,熟悉系统的物理线路所连接的交换机、路由器,应该了解自己网络设备的安装位置,网络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型号和制造厂商、使用方法,网络设备有无服务合同及故障预报机制,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根据故障的现象找到故障设备,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2、能使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工具软件

网络管理员不但要掌握常规的网络管理软件,还应该了解一些攻击防御软件,这样,才能在出现各种网络危机时化险为夷。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4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规模的扩大,影响网络稳定运行的问题也大大增加,如交换机、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以及通信线路等网络硬件设备的故障问题;网络服务软件和管理软件的设置、优化问题;网络病毒的破坏和网络安全问题等。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管理,解决上面的问题,确保信息网络可靠、稳定地运行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核心问题,由此,应运而生了网络管理工作。

网络管理工作是网络管理员利用多种工具软件、应用程序软件和辅助设备来监控和维护网络,使网络正常、高效运行的一种服务工作。

一、网络管理员的主要工作

简单地说,网管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网络建设、网络维护、网络服务。

网络建设:规划网络发展和组建局域网(包括规划拓扑结构、物理硬件实现和网络协议设置),新增或升级网络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保留网络拓朴结构图、配线架的配线图,以便我们日后寻找故障点。)

网络维护:包括网络故障检测和维修(硬件和软件)以及保障网络安全。(我们要制作维护日志,对增加、修改的结点要进行标注。)

网络服务:根据不同的网络、不同目的而有所区别,包括软硬件资源。我们提供服务、并进行维护。但这些网络也有共同的服务,最常见的服务有: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即时通讯(im)软件的设置。

由此可见,对局域网的管理是网管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网管人员具体要负责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网络设备

管理网络设备是管理员工作重点中的重点,要管理设备,就必须知道网络在物理上是如何连接起来的,网络中的终端如何与另一终端实现互访与通信,如何处理速率与带宽的差别,不同的网络是如何对联及如何通信的。对网络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路由器、交换机、硬件防火墙及线路的管理,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进行书面和电子文档的归档存储。

2、管理配置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它是网络中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一些硬件设置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及数据管理等服务。

一般一个网络中要有许多的专用服务器来满足网络用户的需要,我们要进行规划,将发生冲突的服务分别放在不同的服务器,我们要用最小的配置来满足的用户的要求。通常需要服务器提供的服务有以下几种:

(1)web服务器:

(2)email邮件服务器:

(3)ftp服务器

(4)dns服务器

(5)proxy服务

(6)数据库服务器

(7)即时通讯(im)服务器

(8)软件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

维护和管理各种不同功能的服务器应该熟悉这些服务器的安装和使用知识。

3、管理资源:

网络中的资源很多,如ip地址资源、域名资源、硬盘资源等,对病毒库更新升级,只有管理好这些资源才能够让网络为用户更好的服务。4、管理用户:

管理用户就是添加或删除用户,授予用户一定的访问权限、分配不同级别的资源给不同的用户,并保证网络的安全。

5、数据的备份:

网络发生故障会造成网络崩溃,因此,我们要对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的资源进行备份,一旦发生网络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备份数据进行快速恢复,把损失降到最低。建议: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二至三份的备份并进行妥善保管。

网管人员负责的这些工作,说起简单,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胜任的。

二、网管应当掌握的知识

掌握网络管理相关的硬件及软件知识,是成为一个合格网络管理员基础。

1、硬件方面的知识

管理网络免不了和硬件打交道,除了要熟悉pc的各种配置和故障排除方法外,还得了解网络硬件设备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排除网络设备的各种故障和问题。熟悉服务器、网络适配器(网卡)、传输介质(网线)、路由器、交换机(包括集线器)、硬件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技术参数及实用性。

2、软件方面的知识

软件方面需要掌握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安装及配置方法,掌握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技术,掌握软件防火墙、杀毒软件的安装及配置方法。

三、网管应具备的素质

1、熟悉自己的网络设备

作为网络管理员,必须知道自己的系统都使用了哪些网络硬件,熟悉系统的物理线路所连接的交换机、路由器,应该了解自己网络设备的安装位置,网络设备的功能及性能、型号和制造厂商、使用方法,网络设备有无服务合同及故障预报机制,了解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根据故障的现象找到故障设备,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2、能使用一些必要的管理工具软件

网络管理员不但要掌握常规的网络管理软件,还应该了解一些攻击防御软件,这样,才能在出现各种网络危机时化险为夷。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5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4-078-02

一、企业管理创新是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1.管理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的创新在整个创新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以解放思想和观念更新为先导的。

在我国,要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管理创新能力,必须有先进的观念创新机制作保证。观念创新不光是几个领导人的观念创新,而是整个企业以至于每个员工的观念创新。

要进行管理观念创新,首先要对企业现状和内外竞争形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在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差距,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急迫性,这样才能激起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而要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并通过综合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等, 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大胆否定自我不断突破。

其次,解决观念创新问题最关键的一个词是“主动”,主动收集创意。必须承认,这是个苦力活儿,但是哪有闭着眼睛就能获得的创新呢?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收集关键知识方面,并通过关键知识的分享激发员工各方面的创新想法。即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创新及分享文化的形成,这种做法仍然可以帮助企业在管理创新上获得更多的机会。

2.战略管理创新

战略创新是企业根据其内外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的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性谋划方面做出的新的思考和实践。现在世界各地有效的管理者无不认识到战略创新对于提高组织绩效的作用。 企业管理层必须意识到当前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等要素上进行重新整合,对关系着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以有的决策及决策过程进行全面整合,旨在增强企业发展的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决策等,使之更加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概括来讲,战略创新的要点如下:企业是容纳有价值的资源和能力的容器,这些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特定的企业运营模式来相互平衡;高回报来自于对公认的假设进行挑战,而不是采纳和其他对手差不多的策略;从客户的不满、厌倦和感受中寻找灵感;根本性的战略上的创新比在单纯运营效率上的改善有价值的多;战略要面向未来的市场环境。

3.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对企业组织的流程、结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重组或变革。组织创新的实质是建立一个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适应环境持续变化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该系统能保持相对稳定、充满效率,能敏锐地感觉到环境的变化,不失时机地进行自我变革和调整。

我国企业要加强组织的柔性,建立跨职能部门的机动团队。这是因为在柔性组织结构下,其专业化、正规化和集权化程度比较低,有利于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跨职能工作能力,从而更易于发动和实施组织创新。

富足的组织资源是实现组织创新的重要基础。组织资源充裕,使管理部门有能力开发创新成果,推行整体性组织创新。建立多向的组织沟通有利于克服组织创新的潜在障碍。例如,委员会、项目任务小组及其他组织机构等,都有利于促进部门间交流,达成共识,采用组织创新的解决方案。创新型组织通常具有独特的组织文化,例如,鼓励试验,赞赏失败,注重奖励等。如:彼得。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它是未来理想的企业组织形式,它能不断反思,不断否定自己,这就是组织创新的成果。

4.管理模式创新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管理创新的模式有两种:一是以改进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适应模式,一种是以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主的市场创新模式。发达国家常采用市场创造模式,而我国企业还处于市场适应模式这一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应围绕如何在适应市场的基础上,向市场创造的模式迈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产品创新模式。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技术开发和工艺创新可以取得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或设计出新结构、新规格、新样式的产品,或具有独特技艺或配方的老字号产品。这些都可以使我国企业的产品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从而以独特的优势取得竞争的主动权。

(2)服务创新模式。所谓服务创新是一切能增加产品附加值来便利消费者的新举措,如服务项目的增加,服务态度的改善、服务设施的改进、及服务方式的推陈出新等。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的需求将日益多样化,高档化。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对消费者的服务方面应该不断创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附加利益,以创造企业经营特色,创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5.管理方法与手段创新

管理方法是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直接涉及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企业要重视和广泛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加强管理,把建设企业的长期实践中所创造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方法与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结合起来,逐渐扬弃并改进以前的管理方法,从市场预测、成本分析、库存物流、产品销售等过程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

例如: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它是以严格管理规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以员工自我管理为主体,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它还是以理性的管理思维,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预防性的相互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的创新型管理方法。 管理手段创新主要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信息化能提高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及其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生存在环境中,必须对环境开放,与外部经济社会环境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又必然被经济社会环境所制约,因此企业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为了提高管理效率,达到其管理目的,不仅要掌握员工的价值观、组织其所拥有的资源等内部环境因素,而且要了解政治、经济、文化需求和竞争等外部环境因素,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今天的企业而言,其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空前的,对企业管理的冲击也是空前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管理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国内范围来讲,我国告别了计划经济体制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企业面临的所有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经济规模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升级,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日益提高;人们的需求结构的层次性已明显地表现出来;环境意识、生命意识、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进步发展途径、经营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使得环境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国际范围而言,世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竞争对手跨越国界,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在不断削减,市场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伴随着信息革命的冲击,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企业管理转向知识和无形的资产,知识成为决胜的法宝,人力资产的管理无比重要。面对这一变化,企业管理者如何转变思维方式,学会竞争与合作,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市场竞争格局,以适应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三、做好企业管理对环境变化的应对之策

企业是存在于经济社会这个复杂而又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要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以便生存下去。达尔文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大的、最强的,而是变化最快的。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总裁杰克q韦尔奇重新定义了通用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该公司以前的产品类型和管理模式。在1980年上任伊始就提倡“管理思想的变革”,首先烧掉了鼓吹传统行业管理方式的公司政策手册,随后改进了公司的管理机制,革除了两个完整的管理层。此外,他还广泛向下属授权,实现决策制定的分散化,并由此提高了经营运作的效率,使得通用电气公司在过去的10多年来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究其原因是当今世界游戏规则的变化迫使管理者们开发系统性的方法,以分析环境,评价组织的优势和劣势,识别有可能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在组织方面,长期以来,企业是按职能设立管理部门,按管理幅度划分管理层,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机构。这种组织结构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部门已成为新的趋势,管理组织结构变扁变瘦,综合性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扁平化、网络性、柔性化的组织结构将发展起来,这样可以实现企业组织集权化和分权化相统一,稳定性和变革性相统一。上述变化对我国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应该借鉴优秀企业的做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企业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处变不惊,游刃有余。对当前来说,企业应选择以下应对之策:

首先,要制定面向世界的企业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国际范围内,世界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竞争对手跨越国界,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这一变化,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敏捷而灵活地做出反应,冲破狭隘主义的束缚,施之以恰当的管理方式。中国加入WTO后, 在纷繁变化的国际市场中,每个企业都必须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制定面向世界的企业发展战略。具体而言,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全球信息情报搜集网络,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了解和掌握同类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供求状况、技术创新程度以及成本和收益情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产和经营,从而能有效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为企业发展服务。与此同时,要转变思维方式,不仅要学会竞争,还要学会合作或竞争中的合作,创造双赢或多赢的市场竞争格局,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技能和智慧,在变革的年代,企业管理者的中心任务就是推进组织的变革。处变不惊,随机应变,这是企业系统的开放性和环境适应性对企业管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企业管理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这是系统思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所要求的。企业要有意识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守规则,恪守信用。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经济系统,区别于该企业系统的其他周围系统,就是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企业经营而言,既能提供机会,也会形成风险。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所提供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社会环境造成的威胁,为企业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提供基础性资料,以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和运行的。社会环境是对管理的限定,也同时提供了管理发展的机会。企业管理就是在不断的与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中,产生一种能量以抵偿系统运转所消耗的能量,从而保证了管理系统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具体要注意的就是:在处理与发展资源的关系上,要正视自己企业的位置,不要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自己企业,更不要以攫取不可再生资源来为自己企业谋利益;在处理企业与外界企业的关系上,不要偏向自己的企业,也不要完全依托别的企业;在发展速度上,要正确处理好速度与利益的关系,不要贪图小利,更不要只顾发展速度而损害员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无欲速,无见小利”。

参考文献:

[1] 黄人杰.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与方法[J]现代管理科学.2007.01

[2] 石明合.浅议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思路[J].西部财会.2009.04 [3] 马海清.谈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改革与开放.2009.08

[4] 张学银.企业管理创新的几个着力点[J].领导科学.2009.20 [5] 伏玉.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研究[J].理论界.2009.1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6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成本是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综合指标。成本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1)产品生产中所耗用的物化劳动的价值(即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2)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归个人支配的部分,主要是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3)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归社会支配的部分,包括税金和利润)。产品价值的前两部分是形成产品成本的基础,是成本包括内容的客观依据。所以,产品成本就其实质来说,是产品价值中的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成本管理不能仅局限于生产耗费活动,应扩展到产品设计、工艺安排、设备利用、原材料采购、人力分配等产品生产、技术、销售、储备和经营等各个领域。参与成本管理的人员也不能仅仅是专职成本管理人员,应包括各部门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人员,并要发动广大职工群众,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行全面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成本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效益保值增值、加快国家经济建设速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靠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其中,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因为降低成本可以提高企业价格竞争能力;成本降低了,才有力量去提高质量、创新设计或者提高职工待遇和增加股利。只有把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

2、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了,利润空间就会加大。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就不能不把降低产品成本放在首位,不能不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龙头,以成本管理来带动和促进企业其他各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整体素质的目的。成本指标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也反映生产总消耗水平,而且反映企业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3、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成本高低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企业只有提高物料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改进经营管理,才能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利润,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不全面、不系统。成本的控制偏重于事后的反馈,而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随意性强,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可增可减,结果导致事中、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没有切实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没有切实实行成本控制工程。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而成本管理手段缺乏跟不上形势,使成本管理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

2、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一些企业原始记录不够健全,资产定期盘点制度执行不严,定额管理、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出现制度成为只求形式的一种摆设,完全失去监督、考查作用。有些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报领制度的三无企业。这种花架子式的管理,其结果自然是管而无效的。

3、成本管理观念落后。传统成本管理主要通过规模效益和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以期达到转移成本的目的。在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没有取得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的成本优势,就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如在今天日趋公开的市场环境下,过分的成本转移将使企业失去好的合作伙伴;而没有了合作伙伴,何来谈论企业效益。

4、成本会计信息质量差。成本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不能如实反映生产经营状况。部分企业管理者因牟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等不良利益动机驱动,任意调整或编造成本资料,造成成本信息失真日趋严重。成本会计对汇总编制的成本报告不验证、不分析,为了应付工作盲目上报。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1、要认真开展成本预测工作。规划一定时期的成本水平与成本目标,对比分析实现成本目标的各项方案,进行最有效的成本决策。然后,应根据成本决策的具体内容,编制成本计划,并以此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加强日常的成本审核监督,随时发现并克服生产过程中的损失浪费情况。在平时,要认真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各项基本工作,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计算产品产本。同时,安排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正确评价各部门的成本管理业绩,促进企业不断改善成本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要定期积极地开展成本分析,找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挖掘降低生产耗费和节约成本开支的潜力。

2、搞好成本控制工作。全面成本控制管理成本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每一个员工都是成本产生的直接动因,企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在形成成本,企业产品设计、组织、生产、销售、维护保养整个运行过程都是成本产生的载体。通俗地说,我们把产品全生命周期目标成本控制比喻成一条河,那么成本控制的对象既包括业务过程中游的制造目标成本、物流目标成本和营销目标成本,又包括业务过程上游的开发设计目标成本,同时也包括业务过程下游的使用目标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目标成本。因此,全面成本控制管理应是从业务过程上游至下游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为实现目标利润的最大化而进行的管理,必须具有全员、全面、全过程性。

3、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通过企业制定经济责任制,奖罚分明,将各责任中心的实际完成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差异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才能更好地评价各责任中心的业绩,以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价值产品和服务。要落实企业制定的经济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业绩评价体系,在成本发生之前就要开展预测分析,在成本发生过程中实施控制分析,在成本形成之后做好评价考核分析,将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结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分析体系,才能将成本分析贯穿于企业成本链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做到事前发生问题、事中揭示差异、事后业绩评价。这样有利于打破职能部门的界限,从整个成本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整体分析评价,避免各责任部门追求部门最优,而忽视整体绩效。从整个价值链流向来看,首要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中心。在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要能够体现企业价值形成的过程,并真正显示企业成本产生环节和原因,就要将价值链上的各作业中心设置为成本责任中心。成本责任中心确立后,作为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就是确定各成本中心的考核指标。成本管理本质上不是关注成本,而是要注意识别那些企业成功的关键指标。许多关键指标是财务方面的,同时许多也是非财务方面的。如何考核各责任中心的指标完成情况是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环节。

(作者单位:南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处)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7

1 引言

建筑领域项目监理制的推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短短20几年的时间里,监理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基本上覆盖了建筑工程的方方面面,为实现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更好的开展施工监理管理工作,为此,文章从施工准备、实施和竣工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与研究。

2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管理工作

2.1 资质审查

监理机构除了应要求承包单位填写《承包单位申请书》之外,还要对其营业执照、从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人员组成等方面进行审查,并将审查报告递交项目监理部进行复核,确保施工承包单位有能力为施工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2.2 组织技术交底和施工图会审

在组织技术交底和施工图会审之前,监理机构首先应组织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和图纸进行内部审核,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递交业主、设计及施工单位,以便让交底和会审工作更有针对性。

技术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结束后,监理单位应对所涉及到的各类文件和规范进行整理,形成会审记录,在由与会各方签字后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找和使用。

2.3 施工组织设计

监理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审查应包括查看方案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合理性,检查设计方案是否存在与有关标准和规范相互冲突的地方,以及工期的设定是否满足承包合同中对于工期的要求。如果是大型的群体工程,则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分阶段、分部的施工方案,以便监理单位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审查。

审查通过后,监理单位要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递交建设管理单位进行复核,如果在此期间方案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改动,则应在施工开始前将改动内容递交,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施工。

3 施工阶段的监理管理工作

3.1 测量放线工作的质量检验

对于施工单位所递交的测量放线结果及相应的保护措施,监理单位应及时派出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监理人员对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控制桩保护设施以及临时水准点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复核,检验合格并签字确认后,施工单位方可对这些数据进行使用。另外,监理单位还要注意预先对测量人员的资质进行审查,确保其持证上岗,以便为测量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3.2 材料、设备质量控制

材料、设备进场前,监理人员必须对其出厂合格证进行核对,并进行外观检查和抽样检查。对于那些不合格的产品,监理人员应拒绝签收,同时要求材料、设备的生产单位限期将不合格产品收回并提供合格产品,避免不合格材料进场,从源头上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另外,监理人员还应定期对材料储存情况进行检查,以免因储存或管理方式不当而导致材料变质。

3.3 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检验

监理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对隐蔽工程进行隐蔽前,将详细的质量参数和施工记录上报,待监理人员现场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另外,监理人员也应化被动为主动,对施工过程中的隐蔽工程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抽查,以免因错误的施工方式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而导致返工,确保施工保质、按期完成。

3.4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

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一般由专业的监理工程师负责完成,而分部工程的质量检验工作则由项目总监来完成。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除了要对施工单位递交的质量资料进行查看外,还应到现场对材料内容进行核实,准确无误后,方可在项目统监表上签字确认。需要注意的是,分项、分部工程的主体结构和地基部分必须在经过检测后方可隐蔽,对于那些擅自隐蔽的,监理人员应组织人员将覆盖物挖开后进行质量检验,切忌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而单方面听信施工单位提供的质量报告。

4 竣工阶段的监理管理工作

4.1 竣工审核

竣工审核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项目完成情况审核、技术档案审核及竣工图审核。在项目施工结束后,监理人员应对承包合同中的技术、质量等要求是否得到了完全的满足进行审核,以保证建设项目的完整性,消除安全隐患。

竣工技术档案的审查内容主要是所采用的工艺流程是否与合同要求相符、质量检验和试验次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档案中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准确、监理人员的签字确认是否真实、完全等,做好技术档案审查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避免在投入使用后发现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必要麻烦。

在对竣工图进行审查时,监理人员首先要对图纸是否具有竣工图章进行检查,同时对施工单位、审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图纸编制人、监理人员、图纸编制日期等内容的准确、完整程度进行审核,并保证所使用文字、图形、代号的规范性,以备日后使用时能够迅速、准确的找到有关负责人。

4.2 编制监理档案

在编制监理档案时,监理人员应注意保证内容填写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做到签字齐全、字迹工整,并按照先后顺序准确排列,合理分类。可以说,监理档案的编制质量直接反映着监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责任心,做好此项工作不仅会使日后的档案查找更加方便,也会极大的提升监理人员和机构的社会信誉,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5 结语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8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050-02

0引言

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是每个企业都必须狠抓的一项重要课题,一个企业的信誉、效益以及所处的市场地位都是由其决定,建筑装饰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目前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筑装饰行业面临空前竞争压力。因此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狠抓工程质量之外还要注重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建筑装饰业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相较于建筑土建行业,其施工周期短。正是由于其较短的施工周期才体现出了一个装饰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短时间出效果便体现了装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价值。因此就如何做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笔者给出了以下论述。

1 建筑装饰工程的特征以及技术管理的核心地位体现

建筑装饰工程可以说是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升华,是尊重科学、基于技术的一个建筑艺术创作过程。人们审美的提高以及对生活质量的高标准使建筑装饰工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高度。

技术管理,顾名思义即是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施工因素以及建筑装饰企业的技术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做好建筑装饰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设计师和施工人员的内在潜力和充分利用所涉及的工程设备,它是保证工程质量、控制成本、艺术优化的基础。只有重视技术管理工作企业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技术管理的核心地位的体现。

2如何做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分析

针对如何如何做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本文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阐述,具体如下:

阶段一:以创新发展为根本,做好技术先馈控制。作为建筑装饰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业内最新动态,掌握行业内最前沿核心技术。具体可过企业订购一些专业期刊、搜集整理网上相关资料以及参加各种展会等手段获取本行业发展信息。待获取大量行业信息后还要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备案,分类存档便于查找,具体可分为化工、建材、纺织、五金等几类,而且要注意保持所储备档案信息的时代性。随后在掌握了一些先进技术后,要勇于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新理论,例如现代装饰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点,提高自身自动化水平。阶段一的最关键一步即是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人是掌握科学技术的主题,只有充分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尽显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因此企业做好人才储备和培养,合理配置人才专业结构是企业得以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

阶段二:该阶段是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严格的现场技术控制上,它是提高工程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首先,企业要敢于面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考验,要迎难而上,不能回避、规避技术难题,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解决技术难题是技术管理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施工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对于不同难题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结合施工方案和技术要点去积极应对。严格控制和检查现场施工过程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而这些只能通过现场实践去积累。然后是技术设计的评审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设计出的施工图纸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设计出的图纸是否适用于实际建设施工需求;设计出的图纸预期效果是否具有先进性,其具体实施起来是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宏观考虑设计出的图纸是否面面俱到;具体评估一下图纸中所要求的建筑耗材在采购方面是否有障碍,以及在使用这些材料时是否可以用于实际项目实施;待这些要求都审批后一定要由企业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批;时刻抽查与评审设计的质量,以此来进行及时的设计修改。最后就是做好针对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主要包括建筑装饰材料是否采购齐全、施工质量是否达标,并要求相关负责人全过程检查,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并及时解决,此外还要设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用于激励施工人员,使装饰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阶段三:做好事后技术反馈控制。阶段三是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在工程实施结束之后进行的,主要是审查工程交付后的一些竣工资料,组织编撰和审批施工企业的相关技术标准。针对要审查的竣工资料主要包括竣工图和技术管理举措资料的审核,以及相关工程质量保证资料的审核。这些审核资料一定要备案分类进行存档保管,在审查时若发现问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直接指出立即修正;而针对需要编撰和审批企业的相关技术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国家的包括省、市一级的相关规范、标准等的使用;编撰企业规范、标准;制定企业的标准图册集。

3 结论

通过三个阶段的工作分析使读者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这是笔者所希望的,综上分析可知企业的技术活动并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律的,有相关规范约束的,有法可依的,只有做好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完成建筑体完成后的升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精神生活的提高,相应的建筑装饰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任何行业都不能固步自封,要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方法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9

关键词: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监理

正文:

1前言

建筑工程监理机构的安全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加快工程进度。安全管理工作有着明确的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监理机构人员都会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随机检查,并且会对工程施工的设备和施工作业面进行安全检查,将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排除。

2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和提高工程的质量。我国相关法律对监理机构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明确要求,监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有着明确的方法。监理机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另外负责安全管理的监理机构人员要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要求施工单位完成隐患的整改。以上就是工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3明确责任制工程

对于专业作业人员进行管理最有效方法就是制定安全管理责任制。每一位安全管理人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并且要充分认识自身的职责,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且提高工程的质量。对安全管理的监理机构人员进行分级管理。主要设置三种职位,分别是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还要对三种职位的职责进行详细的说明。总监理工程师主要是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统筹管理,对每一个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划分并且制定和审查工作的细节,从而保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还要了解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安全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监理工程师主要是详细的分析安全规章制度并且对施工单位报审的安全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然后将审查合格后的资料报送给总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同时还要保证安全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任何安全隐患要立刻向上一级进行报告。监理员主要是安全规章制度检查的实施者,监理员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明白自己承担的责任,从而保证施工安全。

4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事前控制

4.1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监理机构进行管理,同时施工单位也要配合监理机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应该加快建立并且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约束施工人员。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管理制度,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要明确自身的责任。监理机构要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另外监理机构也要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施工人员进行审核,具体审核内容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专业施工人员的上岗资格,监理机构应该不定期的进行专业人员的上岗资格检查。监理机构根据检查结果对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发现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尽量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一般情况下,监理机构没有办法直接选择施工单位,但是在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可以有效地对工程进行安全管理,从而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2施工机械设备、建材和防护用品的配置管理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近几年发展速度太快,建筑企业的管理制度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脚步,从而导致很多的建筑企业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这样大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部分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和施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以及施工材料和防护用品采购不合理有关系。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在施工过程中减少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和防护用品的资金投入。另外一方面施工单位对这一方面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采购人员为了节省成本购买劣势的施工材料,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针对这一现象,监理机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要求施工单位遵守相关安全生产规定,使用符合标准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以及防护设备,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和防护用品的资金投入要符合相关要求。监理机构要监督施工单位制定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和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并且检查施工单位落实管理制度的情况。监理机构还要对施工单位采购材料进行进场,防止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工程要求的材料,从而影响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5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5.1加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度

工程施工安全水平的提高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的检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要不定期的对施工人员的操作技术及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监理机构要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交底和专业上岗资格进行现场检查。对于未经安全交底具有上岗资格的施工人员,监理单位要监督施工单位对进场的施工人员做好安全交底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2制定安全管理法规,整顿安全管理市场。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法律体系,监理机构的安全管理职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果我国可以建立并且完善相关监理方的安全管理法规,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可以有效的降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利于建筑公司的发展,建筑公司在科学合理和安全管理体系中可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建筑企业的发展反过来也能够完善我国监理方的安全管理市场体系。所以,相关部门要对监理方的安全管理市场进行调查和研究,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法规。这样能够有利于监理机构发挥其安全管理职能,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安全管理市场的发展。

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理安全管理要点

6.1合理规划建筑工程监理机构

一般情况下,监理方都是受到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管理工作,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会签订监理委托合同。合同签订完成后,监理单位就可以授权总监理工程师按照监理委托合同的要求以及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监理规划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和批准后就可以作为监理工作的指导文件。

6.2落实建筑安全管理责任制

监理机构必须针对每一个监理人员的责任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度主要是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把工程施工中监理职责分配到每一个监理人员的身上,每一个监理员都会负责相应的安全管理任务,从而使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都有监理人员管理,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理机构应把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都应做好安全管理的工作。

6.3提高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非常的复杂,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监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综合素质。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会影响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人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分别是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监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监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因为自身的利益影响监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约束自己的行为。另外,监理人员不能向施工单位提出任何个人要求,监理人员不能隐瞒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监理人员还要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学习先进的工程技术,通过实际工作总结经验,从而提高工作能力。监理人员还要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能力,一旦发现任何安全隐患要及时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排除隐患。

7结束语

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工程的质量,监理人员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监理机构应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进.建筑施工中安全监理应注意的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101-102.

[2]潘立权.探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理问题[J].城市地理.2015(2):4-5.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就是要对传统的服务机制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档案服务新机制。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水平,在改革创新中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

1.思想意识上的创新

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善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来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才能突破前人,超越自己,才能永葆档案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做好档案工作。

1.1档案人员应当重视观念更新

档案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改变档案工作局面的关键所在。因此,档案人员在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同时,不妨多一些敏捷和睿智,多一些胆魄与果断,从根本上转变观念,让档案工作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档案工作的清苦是人所皆知的,不怕清苦是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当今社会,档案工作者一方面要耐得住清苦,继续踏踏实实工作;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档案工作者的开拓与创新,使档案工作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身价值,发展档案事业。

1.2档案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

档案工作既是一项业务性工作,又是一项管理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既要有扎扎实实的业务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意识。计算机的应用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冲击,以及出现的许多新型载体的档案和全新的管理手段、方式,给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档案人员首先要适应新形势,善于提出新方法、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在档案业务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次,档案人员不仅要熟悉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而且还应掌握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的管理方法,在务实基础上促进创新,努力使档案人员成为一名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工作方法,一专多能的档案工作人才。

1.3档案人员应当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档案人员要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第一需要,把终身教育作为一种必然选择,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拓宽视野,运用档案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努力去多思考,多研究,营造一种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创新氛围。

2.创新――档案工作才有活力

2.1做好档案工作要有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 进步;没有创新,社会就不可能发展,档案工作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创新,档案工作才有活力。21世纪的今天,面对档案资源信息化,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时代要求,档案工作更需要创新。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固定思维,工作只注重踏踏实实,按部就班,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档案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个别档案干部习惯于照既定框框办事,过于强调继承,忽略了开拓与创新,导致工作上死死板板无生机,档案工作的局面打不开,究其原因,就是档案工作缺乏创新,因此,要做好档案工作,必须有创新的理念。

2.2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档案工作不断向高层次迈进

在改革开放中,档案执法宣传、档案升级认证、村民建档、民营经济建档、档案现代化管理、档案资源共享等等,这地有效探索,与时代相呼应,为档案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档案载体的广泛应用,给档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方式都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档案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推动档案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2.3市场经济为档案工作创新创造了广阔空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今天的档案工作拓展了创新的空间,提供了创新的舞台。譬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职能以及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特别是市场经济中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体制,对档案工作来讲,涉及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会越来越重,如何在这块新天地中写就档案工作创新的华彩篇章,是整个档案部门都应考虑和实践的大问题。另外,电子技术的发展,使档案载体多种多样,如何做好新领域和新载体档案的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广大档案工作者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在行动上主动探索,更要在工作上积极创新,才能使档案工作跟上形式的发展,档案工作才有生机、有活力。

3.创新――档案工作才能发展

3.1在思路上创新

档案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方方面面,如何开展档案工作,使全社会都能关心档案事业,重视档案工作,就要以创新求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出思路,出对策,出成果,通过思路上的创新开拓视野,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对于有创新的思路,要敢于在实践中试验,要提高加强档案工作的办法、意见和规定,使档案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2在工作上创新

档案部门要围绕档案的收集、整理、安全保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大胆创新,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特别是在档案的收集和提供利用方面,应突破旧框框,打破过去你进我收的常规,努力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档案进馆,形成各档案馆都有自己的馆藏特点和“镇馆之宝”。在提供利用中要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情况,提供服务,使档案成为领导决策的参考。

3.3在机制上创新

档案工作要创新,必须以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保证。各级档案部门应努力创新机制,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进档案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要形成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创新研究的工作机制,以指导和规范档案工作。要完善岗位责任规范,严明岗位职责和纪律,实行竞聘上岗,末位落聘,工资与岗位职责挂钩的竞争机制,真正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工作有力、运转灵活的管理机制,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证。

4.提高创新能力是档案干部的历史责任

档案工作创新离不开档案干部的创新思维。提高档案干部的创新能力,是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今天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新知识快速增加,处在这样的时代,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档案工作要发展,档案人员就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研究探索档案工作的新理论、新技能和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档案人员提高创新能力,一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掌握新理论,树立新观念,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手段。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敢于打破常规,与时俱进。二是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档案干部应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创新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形成新认识,找到新答案。从而把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科学的态度,挖掘自己的创新潜能,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围绕档案事业的发展,做好档案工作,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1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同时建筑行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及未来建筑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质量是建筑工程的核心,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其基本属性,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中,任何环节、任何工序出现问题,都会给建筑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不仅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美观,而且会危及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和安全性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建筑工程具有周期长、生产要素多、施工技术复杂、固定性、不可逆性等特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有设计水平、原材是否合格、施工技术是否相符、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施工人员素质高低、工期等,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不仅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及效益,而且对于建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进度目标的必然措施;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安全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利于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和费用。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各参建单位的问题

建设单位为节省设计费用,聘请无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不愿意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建立,管理观念落后。设计单位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设计人员未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进行套图设计图纸,使得设计图纸与实际情况不符,各个建筑结构部件的规格尺寸设计中,与实际存在偏差,加大施工难度或者造成无法施工;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计算书与图纸不符,对结构体系及构造措施的设计不合理,对建筑节能设计不全面,抗震、防水等关键部位设计要求达不到规范要求;各个设计图纸之间的相关尺寸出现相互矛盾,如对外窗高度进行设计时,往往容忽略建筑面层的厚度,导致不同设计图纸的相关设计尺寸不一致;在建施图中,对于墙体的尺寸没有明确定位并标注出来,在结施图中,对梁的标注不明确或没有标注等设计问题。

2、施工阶段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阶段,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施工人员较多,原材料较多,施工机械设备较复杂,工程成品或半成品的保管较多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素质水平普遍不高,加大了管理难度;质量管理人才的匮乏,造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不到位;施工所需原材料的把关不严,原材现场管理乏力,对钢筋、水泥等原材的合格证、检测报告、规格、型号等核查不到位,为对进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送样复检,给不合格原材提供了可乘之机,一旦不合格原材用于施工中,埋下了质量隐患,不利于质量管理;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施工技术复杂,施工工序较多,上道施工工序完成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但为保证进度,难免存在施工队伍交叉施工的情况,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衔接不好,对其他专业施工造成一定影响,工程成品或半成品的质量管理不到位,乱堆乱放,容易造成施工纠纷,甚至造成损坏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成品或半成品的质量;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机械的管理和维护不及时,造成机械设备超载运行,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和质量问题,不仅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质量管理人员对过程控制、隐蔽工程、关键工序等部位的重视不够,未经验收私自隐蔽,质量问题不及时整改,常常因此而引发大量的质量问题。

三、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资质审查,建立健全责任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参建各方的资质审查工作,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检测单位参与建筑工程中;建立健全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到人,是做好建筑质量管理的根本,应依据建筑建设工程的概况、针对工程特点,结合业主的要求,编制详细工程质量监理目标,明确监控的目标、标准,监理单位进驻现场以后,要根据监理质量的目标,完善制度,协调工作,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和岗位职责,与岗位责任人签订责任书,制定出相关的监理工作制度,如监理会议制度、监理质量检验及验收制度、监理人员考核制度、监理日记填写制度等,拟定出相应的监理工作程序,做到工程质量监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对于存在的问题并且督促落实到位,杜绝质量问题的隐患。

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材料关

严把原材的质量关,做好原材、成品或办成品的管理和堆放工作,要求进场的原材、半成品或成品必须提供厂家出具的合格证书、检测报告等证明文件,严格核查进场材料的出厂日期、规格、型号、数量等,并且从进场原材中随机抽取样品,送至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确保材料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施工中,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现场,从源头上避免由材料引起的质量隐患,做好半成品、成品的管理工作,对于由于多个专业施工队伍的交叉施工进行合理化布局,确保其具有相对宽裕的空间和时间,严格进行工序交接和不同工种施工后的质量验收,以此确保工程成品及半成品质量;做好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发现故障隐患,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加强现场人员的管理,进行质量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部位、关键部位、施工工序的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必须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更新管理理念,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方法,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各参建单位的资质审查,施工阶段严把质量关、检测关、验收关,加大施工现场人员、材料、机械的管理力度,做好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验收工作,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如何做好管理工作篇12

1 概述

为保证员工在生产活动中的人身安全,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电力生产的各项运行操作、检修、维护、试验等工作都必须使用操作票或工作票(简称“两票”),为规范对“两票”的使用和管理,制定本标准。任何作业人员除严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下都无权无票作业。

“两票”的使用和管理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各单位要积极建立标准操作票和标准工作票票库,标准票的覆盖率要努力达到100%。

要加强对“两票”执行过程的管理。现场作业必须做到100%开票,票面安全措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及两票执行环节必须100%落实。

实现标准化作业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克服工作过程中人员行为随意性的重要措施,使用标准操作票和标准工作票后,正确填写和使用两票仍然要作为员工培训的基本内容。

2 工作票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原电力企业的手工办理工作票的习惯,逐渐被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工作票信息化管理所取代。使工作票的办票效率、工作票措施的合格率以及人工的效率得以大大的提高。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管理要求,我厂与科大国创联合开发了工作票管理(MIS)系统。建立了:标准票库模块;工作流事物中心;工作票的填写与查询;工作票打印及预览模块。

2.1 标准票库模块

各专业根据所辖设备,对各设备的检修及维护所使用的工作票进行前期的编写及审核,使其成为标准工作票,在日常使用中可随时调用。减少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票的开票、审批时间,提高工作票的办票效率。模块具有工作票的填写、审批、导出、删除、查询和生成工作票等功能。

2.2 工作流事物中心

该模块是工作票办理的窗口。检修部门将需要办理的工作票发送到工作流事物中心,运行人员就可以看到将需要办理的工作票,工作负责人到达运行现场与运行人员共同审核该工作票合格(工作票种类的使用以及安全隔离措施是否缺失等)与否,审核工作票合格后,运行人员执行完其安全隔离措施共同复核后许可该工作票。

2.3 工作票的填写与查询

工作票的填写与查询,是工作票管理人员使用的管理窗口;是工作票管理人员对工作票静态检查的窗口。工作票管理人员通过该窗口,对每天办理的工作票进行静态检查,对静态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要求整改。

3 加强标准工作票库的管理

为了达到工作票库中的标准票覆盖率100%,前期从各专业抽调了部分技术人员进行了长达2年的技术编写,使标准票库中的标准票有一定数量的积累。这些工作票经过了三级审核[检修班组上报――检修分场审核――设备部审核――抽调的专业技术人员审核――专家审批(安监部、设备部及外聘审核)――结束,成为了标准工作票。

(1)标准工作票数量的统计原则。标准工作票数量由工作任务决定的,每一个工作任务就对应1张工作票,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设备的大修、小修、维护消缺,由于设备结构不同,其检修项目就不同。在确定工作票数量时要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设备的结构、检修项目等内容,然后根据在系统内的作用来确定出工作票的数量。主要设备工作票数量的统计,原则上应该按照本单位的系统和设备KKS编码的数量统计。也就是说,有多少KKS编码就有多少张工作票。对于有些设备虽然有KKS编码,但必须随系统或主设备停运才能检修,把这类设备归属到所在系统或主设备的检修工作票之中,而不做单独的统计。

对于1个系统内包括若干个字系统,在统计工作票数量时,应该按照“所有子系统数量+1(系统)”进行统计。例如,DCS系统内包括50个子系统,则工作票数量统计为50+1=50(张)。

(2)标淮票库的建立工作不可能是一次就达到覆盖所有的设

备、系统,工作票转化成标准票的功能是为满足标淮票库的动态管理需要,如果在检修工作中发现标准票库中没有对应的标准票,可以先填写,执行后根据需要转化为标淮票,以备第二次使用,从而使标准工作票的覆盖率达100%。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标准工作票出现错误,应及时从标准票库中进行修改,经审查合格后成为新的标准工作票。

电力企业的设备系统不断升级改造。这时我们就要将新加设备及系统的检修、维护工作票加入标准工作票库,对于升级改造后拆除的设备系统的工作票及时从标准工作票库内删除。

4 加强工作票的日常管理

(1)首先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有规矩才能成方圆。企业员工才能在此规章制度下完成各项工作。

对于检修(开票)人员和运行许可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经验不同,反映出工作人员在办理工作票时的工作票合格率不同。这样,就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加强企业人员的个人素质的培养,让员工拥有责任心和担当;其次,企业要加强个人的业务培训工作,如系统、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等。

(2)工作票的动、静态管理内容主要包括:a.未使用标准危险点或缺少针对性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以及所选危险点及控制措施与现场实际工作不符。b.小票大用的工作票。c.设备检修后,需要进行押票试运工作的,在允许试运栏没有试运记录或者未试运。d.安全隔离措施缺项、执行不到位。e.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学习栏,工作班成员未学习签名或者工作班成员代签名;日期未填写;票面反映的工作班成员与实际在危险点及控制措施学习栏签名的工作班成员不对应。f.工作票许可或总结以及延期时,工作许可人或工作负责人未签字(或代签)、未填写日期(或日期填写错误);设备试运时,试运栏内工作许可人或工作负责人未签字(或代签)、未填写日期(或日期填写错误)。g.工作票,运行人员未打印危险点及控制措施的。h.工作内容模糊不明确、工作票的安全隔离措施填写不规范。i.电气工作票,安全隔离措施所合地刀的编号未填写;在工作票总结时未填入接地线组数或者未填写未拆除接地线编号;工作条件选择错误(停电或者不停电)。j.工作票备注栏内,运行人员没有填入执行安全隔离措施的操作票号或操作票数量不对应;动火工作票备注栏内没有填入对应的主票号。k.工作票超计划工作时间仍未总结或超期许可、总结。l.动火工作一票,在动火前或动火期间,没有按照规定对可燃气体或粉尘浓度进行测量和填写数据。

工作票的动、静态检查是通过各部门的自查加职能部门检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各部门的自查,查出的问题由各部门进行自行整改,并将整改后的工作票上报到职能部门;职能部门的检查,将查出的问题在企业的局域网内进行通报、考核,并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进行相关的整改。

5 结束语

“两票”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许多因素都会导致工作票的合格率下降。但是,企业只要做好员工的素质培训和业务培训工作;只要企业员工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责任心,对工作有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本企业的工作票合格率一定会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工作票的合格率10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