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的护理措施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1 08:52:18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措施

早产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子宫收缩,最初为不规则宫缩,并常伴有少许阴道流血或血性分泌物,以后可发展为规则宫缩,宫颈管先逐渐消退,后扩张,与足月临产相似。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较足月临产者高。

若胎儿存活,无胎儿窘迫、胎膜未破,通过休息和药物治疗控制宫缩,尽量维持妊娠至足月;若胎膜已破,早产已不可避免时,则应尽可能地预防新生儿合并症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一 如何预防早产

1 孕妇良好的身心状况可减少早产的发生,突然的精神创伤亦可诱发早产,因此,应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指导孕妇加强营养,保持平静的心情。避免诱发宫缩的活动,如抬举重物、性生活等。高危孕妇必须多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以减少宫缩并增加子宫血循环量,改善胎儿供氧,禁止性生活,慎做肛查和阴道检查等,积极治疗合并症,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于孕14~16周或更早些时间作子宫内口缝合术,以防止早产的发生。

2 药物治疗的护理。先兆早产的主要治疗为抑制宫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明确具体药物的作用和用法,并能识别药物的副作用,以避免毒性作用的发生,同时,应对病人做相应的健康教育。常用抑制宫缩的药物有3类:①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作用为降低子宫肌肉对刺激物的应激性,使子宫肌肉松弛,抑制子宫收缩。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为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血糖增高、恶心、出汗、头痛等。常用药物有:利托君、沙丁胺醇等。②硫酸镁。镁离子直接作用于肌细胞,使平滑肌松弛,抑制子宫收缩。一般采用25%硫酸镁16ml加于5%葡萄糖液100~250ml中,在30~60分钟内缓慢静脉滴注,直至宫缩停止。关于硫酸镁的使用注意事项请参看第四节。③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前列腺素有刺激子宫收缩和软化宫颈的作用,其抑制剂则有减少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从而抑制宫缩。常用药物有吲哚美辛及阿司匹林等。但此类药物可通过胎盘抑制胎儿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使胎儿体内前列腺素减少,而前列腺素有维持胎儿动脉导管开放的作用,缺乏时导管可能过早关闭而导致胎儿血循环障碍,因此,临床已较少用,必要时仅能短期(不超过1周)服用。

二 早产儿护理措施

1 如早产已不可避免,应尽早决定合理分娩的方式,如臀位、横位,估计胎儿成熟度低,而产程又需较长时间者,可选用剖宫产术结束分娩;经阴道分娩者,应考虑使用产钳和会阴切开术以缩短产程,从而减少分娩过程中对胎头的压迫。同时,充分做好早产儿保暖和复苏的准备,临产后慎用镇静剂,避免发生新生儿呼吸抑制的情况;产程中应给孕妇吸氧;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结扎脐带,防止过多母血进入胎儿循环造成循环系统负荷过重的状况。

2 为孕妇提供心理支持和保证安排时间与孕妇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病人了解早产的发生并非她的过错,有时甚至是无缘由地,也要避免为减轻孕妇的负疚感而给予过于乐观的保证。由于早产是出乎意料的,孕妇多没有精神和物质的准备,对产程中的孤独感、无助感尤为敏感,因此,丈夫、家人和护士在其身旁提供支持较足月分娩更显重要,并能帮助孕妇重建自尊,以良好的心态承担早产儿母亲的角色。

3 早产儿大多需要保暖,早产儿室温稳定,以24-26℃为宜。早产儿出生后迅速擦干,迅速保暖,升加强体温监侧。

4 维持呼吸要注意严密观察早产儿的呼吸频率、节律,特别注意吃奶后有无缺氧,必要时在哺乳前后给氧数分钟。

呼吸暂停的预防及护理:保持侧卧位,每30mln更换一次,注意颈部不要过度弯曲,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早产儿的呼吸形态,当其深睡时要触动身体使其觉醒。发现呼吸暂停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刺激呼吸。

5 合理喂养

开始喂养时间:目前认为早产儿体内储存的能源少,应及早喂奶。生后根据胎龄、出生时的体重及状况决定是否可实行早吸吮,井于生后2-4h内开始正式喂奶。

早产儿更需要母乳喂养。因为早产母亲的奶中所含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较足月儿母乳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而且早产母亲的奶更利于早产儿的消化吸收,还能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抗感染有很大作用。所以妈妈一定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喂养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吃到母乳,或者想办法让孩子出院后吃到母乳。母亲要尽可能地与早产儿接触,如孩子住院的医院有母婴同室病房,妈妈一定要陪伴孩子住入母婴同室病房。对不能吸吮或吸吮力弱的孩子,妈妈要按时挤奶(至少每三小时挤一次),然后将挤出来的奶喂婴儿。

合理喂养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手段之一,及时保证热量的供给时十分重要的,出生后4小时可试喂糖水,如胎龄较大、吸吮力好可直接用奶瓶喂养。胎龄32周、咽反射不良、吸吮力弱或无吸吮力患儿,用管饲法。鼻饲可以鲜母乳为首选,如条件不允许可用早产儿奶粉,要求少量多次喂养,密切观察患儿病情。病情稳定时,可把患儿的手放在嘴边,以自我安慰,刺激胃肠激素的分泌。

6 预防感染

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脐部未脱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2.5%碘酒和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后每日沐浴1~2次,每日口腔护理1~2次。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禁非本室人员人内。如人流量超过正常时,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结:在护理早产儿时,千万不要急躁,要精心,多观察孩子变化,但不要过分紧张,要科学调理,要有信心,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的。实践证明,2岁前是弥补先天不足的宝贵时间,只要科学地喂养,在两周岁以前早产儿的体质赶上正常儿是完全可能的。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早产儿,其生命就愈加的脆弱,需要医护人员耐心、细心地观察病情,及早发现问题,预防为主,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出院。

参考文献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2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体重较正常婴儿低,呼吸暂停作为早产儿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发病率为20%~3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并且可导致死亡[1]。如果抢救不及时,长时间缺氧会引起患儿的大脑损伤,对患儿的日后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并造成永久性或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通过护理干预使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笔者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其中男婴60例,女婴40例。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婴33例,女婴17例,年龄28~37周,平均(32.4±3.5)周;对照组中男婴27例,女婴23例,年龄29~37周,平均(33.5±4.1)周。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治疗前护理 将患儿置于恒温箱中保证患儿的正常体温,并根据胎龄、体重的差异调节恒温箱中的温度。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早产儿喉部呼吸道容易塌陷,如头部和颈部位置扭曲不正会加重呼吸道阻塞,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将其头部放置于中线位置, 颈部姿势自然,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发育 不健全在喂奶时要防止呼吸阻塞,采用加强监管患儿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血钙等,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身体青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立即实施抢救治疗。

1.2.2 治疗中护理 辅助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由于患儿神经敏感,用手按压足底,增加神经冲动,可增加患儿的呼吸道扩张;手术用具经消毒保持无菌,空气经消毒,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儿镇静以免发生意外,室温一定要保持在28~30 ℃,医用水要保证在37 ℃[1]。

1.2.3 治疗后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弱,因此,在治疗后要注意婴儿使用物品的消毒,防止患儿交叉感染;对腹部进行按摩促进患儿消化;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患儿免疫力;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不良刺激;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若排便不畅应立即进行处理。

1.2.4 加强体温监测 设置中性温度环境,使患儿处于24~26 ℃的温度,维持体温在36~37 ℃,以此来减少患儿呼吸暂停的发作。使患儿的周围湿度保持在50%~60%,确保患儿体温的恒定,使体温波动在±0.5 ℃,针对患儿的各项治疗与护理都应尽量集中在温箱内进行。

1.2.5 药物护理 按照医嘱给予早产儿抗感染治疗。严格遵守用法、用量、时间、浓度,保持药物疗效。在应用镇静药时,要做到静脉推入慢,剂量严格按医嘱执行。本组早产儿中,有2例在静推安定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脑膜炎2例,败血症2例,肠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且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死亡率降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脑膜炎4例,败血症5例,肠炎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死亡率几乎无变化。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的体质较弱,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如神经、免疫、消化等系统都还不完善。主要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早产儿呼吸暂停还可由缺氧、体温变化等引起。呼吸暂停是一种短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即呼吸停止2O s或更长[2],在治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防护,护理措施得当比应急性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临床表现有青紫、肌张力低下、心率变慢、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1];其主要并发症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脑膜炎、败血症、肠炎等。早产儿体温调节系统障碍,因此,给予保温箱,辅助婴儿自身进行体温调节,防止不良刺激引发呼吸暂停;合理喂养,由于早产儿体内各种消化酶不足,其消化能力差。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已具有吸吮与吞咽能力,可通过口滴位法取2 ml母乳贴在婴儿口角缓慢滴喂,每2~3小时滴入一次。同时观察呼吸频率,抚摸腹部促进消化,避免患儿胃食管反流而引起反射性呼吸暂停[3];由于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很多,在护理要保证用具的清洁,防止患儿感染而引发呼吸暂停或引发其他疾病[4-5];若此时发生呼吸暂停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加以适当治疗可减轻呼吸暂停中血氧饱和度下降、肌张力下降等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6-7]。

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面物质缺乏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身体青紫、心率增速等症状,可引发呼吸暂停,护理得当可使发病频率减少。本研究中,治疗组50例患儿与对照组50例患儿对比,护理措施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减少呼吸暂停发病频率,减少死亡率。

当早产儿出现短暂呼吸暂停时,应该对早产儿做出及时抢救治疗。要做到以下几点:(1)皮肤物理刺激。出现暂停呼吸时,给予弹足底、托背、睡水垫等机械运动,使患儿恢复自主呼吸[8-9]。(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吸痰,在吸痰过程中,要保持动作尽量轻柔,每次时间要少于15 s,避免损伤患儿的呼吸道黏膜,产生感染灶。(3)当患儿严重发作时,进行复苏囊加压给氧,并予氨茶碱、纳络酮等药物治疗[10-11]。

综上所述,加强对患儿的监护,针对患儿各个系统的不足面进行加强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治疗中的风险,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对早产儿的密切观察和护理技术的应用,结合早产儿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治疗,使早产儿的生存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减轻患儿家人的痛苦,使患儿存活后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红.4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1):114.

[2]郑美真.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6(2):22-23.

[3]黄米霞.231 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2):675-676.

[4]岳呈娟.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处理与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6(4):204-205.

[5]蔡荣英,陈秀捞,洪瑜玲.苏雁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07,6(2):71-72.

[6]杨宝琴.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7(2):88-89.

[7]徐淑岩,牛菲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5(2):207-208.

[8]钟萍.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2(10):39-40.

[9]陈红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11(1):123-124.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3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的分娩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5%~15%,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产儿死亡率高,即使存活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亦较多。这部分产妇由于自身状况不佳和对早产儿安危的担忧,其心理状况非常复杂,情绪不稳定,直接影响产妇的预后及母乳喂养。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孕产妇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了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做好早产孕产妇的心理护理,给予悉心照顾和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孕产妇完成这一生理过程[1]。

分娩前孕产妇往往有恐惧、焦虑、紧张、忧郁等心理,对产痛的害怕;担心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顺利结束分娩。而早产产妇与普通足月产妇相比,除了担心能否顺利分娩以外,更担心腹中的胎儿是否健康,出生后能否存活。一方面产后身体尚未恢复,需要护理,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不在身边,母亲角色缺失而情绪不稳定,又担心早产儿病情、治疗和预后,更加重心理压力,处于严重焦虑状态。因此,护士应采取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提供信息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减轻焦虑。

在护理层面我们可给予:(1) 各项检查及治疗和护理过程手法轻柔,技术娴熟,从行为举止上给产妇以安全感消除其心理障碍,从而取得产妇的信任与配合。(2) 医护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孕产妇,尊重她们,同情她们,使她们尽快熟悉并适应新的环境。 (3)主动与产妇交流,鼓励其表达心中的感受,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4]。 (4)做好健康教育,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5)在关注产妇躯体及胎儿安全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妇配偶的亲情对其心理舒适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充分挖掘产妇家庭及配偶的亲情支持,这将大大提高产妇的心理舒适度,增强信心,消除紧张与焦虑的情绪,以利于完成分娩或手术过程。告知产妇早产儿的预后一方面取决于孕周新生儿体重,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出生后提供的治疗和护理。

对孕周较小早产孕产妇由于孕周小,早产儿出生后存活率低,死亡率高。即使早产儿存活,也大多转新生儿监护室抢救或较长时间治疗,并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这部分产妇主要的心理问题有:(1)恐惧,害怕新生儿死亡;(2)预感性悲哀,担心胎儿, 新生儿预后不良;(3)无助感:不能照顾孩子;(4)母乳喂养中断及分离性焦虑:母婴分离;(5)家庭应对无效:高昂的医疗费用与家庭经济拮据[3]。我们需给予:(1)合理安排床位,将产妇转入非母婴同室病室,减少不良刺激;(2)给予心理治疗与教育性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护理,主动安慰产妇,鼓励其倾诉,使其不良情绪得以宣泄。解释早产儿转入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必要性,让产妇接受既有的事实,使其了解早产的发生并非她的过错,也要避免孕妇过度乐观;(3)加强沟通,满足产妇关注孩子健康的心理,尽量多地提供其孩子的信息,主动与新生儿监护室联系,了解情况并及时向产妇反馈,条件允许时可推送产妇去探视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信心。(4)护理:对新生儿预后不佳或已死亡的产妇予及时回乳,避免肿胀给产妇带来躯体的不适及心理负面影响,导致其思念自己的孩子。对母婴分离的产妇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分娩是产妇的必经阶段,心理因素对于待产妇来说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条件之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产妇顺利分娩的重要基础条件,心理护理与病情护理应相辅相成。尤其早产是出乎意料的,早产产妇情绪会更加紧张,心理状态更复杂,顾虑也多种多样。因此,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早产产妇的各种心理反应程度,充分了解孕妇各方面的变化,才利于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而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更是防治早产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之一。

参考文献

[1]黄爱银,黄祝娇.医源性早产产妇的心理护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1674-3296(2009)04-0079-02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1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早产儿中挑选120例,按分娩时间分成不同组:干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2例、38例,孕周27~36w,平均(30.2±0.2)w;体重1240~2465g,平均(1856.2±12.2)g;常规组60例,男性、女性分别23例、37例,孕周28~36w,平均(30.3±0.3)w;体重1242~2468g,平均(1856.4±12.3)g。120例早产儿均不存在遗传性代谢疾病、先天畸形等,且两组早产儿的孕周、体重等临床资料无区别,P>0.05。

1.2方法 临床给予常规组早产儿基础性的护理,如: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制定饮食、环境等措施,叮嘱早产儿父母给予其关心、爱护;干预组早产儿则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包括:①鸟巢式护理:将早产儿放于蓝色绒布上,并将其制成鸟巢形状。当然,该鸟巢夹层需放置高弹力棉,于底层放置水垫。使用前期需将其放于保暖箱中,待温度处于35℃左右后再放置早产儿;②抚触护理:抚触早产儿3次/d,15min/次,抚触前期需用润肤霜湿润双手,并播放轻缓型音乐,用温柔语言和早产儿交流,抚触方法:头部、面部抚触[2]。用双手拇指从早产儿的前额中央部位逐渐滑向两侧,然后再从下颌的中央部分向两侧滑动,使其形成微笑状;双手手掌面从早产儿的前额发际处向下、后滑动,直到到达后发际线,停靠于两耳乳突处,轻轻按压;胸部抚触。双手放于早产儿两侧的肋骨边缘,左手向对侧的方向缓慢滑动,直到到肩部,恢复原样,右手按照同样的方式抚触;背部抚触。将双手平放于早产儿背部,从颈部缓慢向下移动,然后用指间轻轻抚触脊柱的两侧肌肉,从颈部向顶部迂回;上肢抚触。轻轻挤捏上臂、手腕,揉搓肌肉群和相应关节,用双手拇指指腹按照先后顺序抚触拇手指,并提捏手指关节[3];下肢抚触。轻柔抚触早产儿大腿、消退、膝盖等部位,轻柔挤捏大腿至脚踝,然后抚触脚踝、足部;③父母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鼓励早产儿家属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将早产儿包好后放于父母胸前,让其感受到父母的心跳,促使其在得到父母照顾的同时,增加父母好感。此外,临床出院前期,护理人员还需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培训,便于促使神经系统正常发育,加快生长、发育速度[4]。

1.3评定项目 评定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并统计临床疾病病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4.0的软件处理数据,疾病病发率属于计数资料,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属于计量资料,分别用%、 (x±s)表示,并分别实施χ2、t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体重、奶量摄入、住院时间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奶量摄入和住院时间有区别,P

2.2临床疾病病发情况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早产儿的疾病病发率有区别,P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5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1]。主要是因为寒冷或(和)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同时新生儿伴有拒乳、哭声弱、反应低下、四肢或全身冰冷等体征,重症可以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早产儿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病原因,探讨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中,男婴12例,女婴16例,早产儿26例,占92.9%,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患儿3例,占5.1%,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患儿3例,占5。1%。合并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败血症2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3例。发病时间全部在出生后1h至1周内发病,其中生后2天内发病的患儿有22例,占78.6%。

1.2方法

1.2.1复温复温要遵循逐步复温循序渐进,是治疗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手段。

1.2.2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

1.2.3保证足够的热量及体液的供给进行纠正微循环障碍和纠正酸中毒,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和复温的作用,但注意有心肾功能衰竭的患儿,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

1.2.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于休克、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DIC、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等的患儿采取控制与治疗措施。2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此组患儿最终死亡1例,病死率3.6%;最终治愈率为96.4%。硬肿消退时间平均为56.28±21.74h。3护理措施

3.1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和低体温的重要措施。①对于轻中度产热良好的患儿,用保温箱复温,患儿放置预热至30°的保温箱内,通过保温箱内的制动调节或人工调节箱温于30-24℃,使患儿6-12小时恢复体温,此组患者中43例轻度硬肿患儿均在时间内复温。②对于重症或产热衰竭的患儿,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温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1℃,在12-24小时内正常复温,此组患者重症中有10例患儿在24h内复温成功。必要时辅以恒温水疗法,(水温39-40℃,进行沐浴,沐浴后擦干防止保温箱内保温;或使用远红外线抢救台,进行快速复温,当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温箱中,运用恒温水疗与远红外线抢救台复温的患儿共46例。在复温过程中随时注意体温变化,禁止过快进行调温,否则体表温度上升过快导致外周血管床增加,内脏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或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或肺部淤血、出血的综合症。

3.2保证足够的热量和体液的供给硬肿症的患儿开始按每天210Kj/kg,逐渐增加至419-502kj/kg。早产儿或伴有产热功能衰竭的患儿适当增加热量。对于患儿喂养时要耐心,提倡按需母乳喂养。尤其是对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协调,注意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而加重硬肿症。对于无吸吮能力的患儿给予经口、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采取鼻饲、滴管等方式。

3.3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措施①病室内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定时通风以空气消毒。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严禁探视人员,进入病室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原则并戴口罩,如工作人员有感染性疾病不得入内。③加强皮肤护理,穿着棉质松软服饰,注意查看颈下、腋下、腹股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翻身更换尿布。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3.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包括患儿的脉搏、呼吸、体温、哭声、尿量、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定时详细记录,以便估计预后效果。进行输液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严禁发生其他并发症发生。

3.5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为防止新生儿出现口腔炎、鹅口疮等并发症发生,必须加强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使用0.9%的生理盐水或2%的碳酸氢钠进行冲洗口腔,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卫生,清洁后再涂甘油对口腔黏膜进行保护。由于早产的新生儿皮肤弹性较差,如在护理操作时不当会引起皮肤发生损伤,甚至发生感染,因此会进一步加重新生儿的病情。因此要告知家属每次进行皮肤擦洗时一定使用柔软干燥的毛巾,均使用棉被和尿布并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对于新生儿的硬肿部位可以涂抹红花油,注意尽量减少进行肌肉注射,以免由于药物的吸收不良引起皮肤损伤或感染。

3.6预防控制感染感染可以使机体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血灌流量不足,因此会加重硬肿现象,或导致全身性的病情恶化。因此采用敏感性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注意在短时间内控制感染。

3.7预防并发症出血是硬肿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的症状。早期发现症状,早期采取治疗,如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血者可静脉滴入止血药物治疗(维生素K治疗或止血敏等)。观察患儿的面色变化[3],如突然青紫并伴有呼吸困难加重、听诊肺部罗音加重,提示有肺出血症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4讨论

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18城市调查资料报道[4]寒冷损伤综合征在新生儿死因中居第6位。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生儿各种保障措施逐渐完善,出现的硬肿症的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围生期母婴保健工作的普及和急救复苏技术的不断加强,对于新生儿单纯寒冷损伤现已少见。因此表明重度硬肿症不仅常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而且骨髓造血功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新生儿早产、窒息、低体重和感染仍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危险因素[5]。硬肿症发生会导致血小板的下降。

加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减少新生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新生儿尽早实施保暖措施,防止新生儿窒息缺氧,对可能出现窒息时好充分的急救复苏工作,尽早建立有效呼吸,改善窒息、必要时经口气管插管。对于缺氧新生儿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及体内酸碱平衡。对于产妇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教育工作,提高产前检查的效率,从而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对早产及低体重儿尽早实施保暖及热能的供给措施,防止内环境紊乱,是新生儿硬肿症发生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9.

[2]薛纪香,王林.520例新生儿硬肿症病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7,13(93):1928.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29-01

早产儿指胎龄≥28周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22例,女婴14例,体重在1800-2500g,平均2120g,身长在35-47cm,平均身长41.2cm,胎龄在30-37周,平均胎龄34.4周。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6例患儿。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早产儿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进行原因分析给予正确的喂养方式及护理,两组患儿在身长、体重、胎龄、性别、消化道功能以及喂养情况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方式及护理措施(略)。观察组早产儿采取喂养不耐受因素的分析及喂养指导护理措施干预,如下:

1.2.1 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体重轻、胎龄小、胃肠发育不成熟)胎儿未出生前的营养来源完全依赖母体输送;出生后则通过胃肠道摄取食物中养份,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动力与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发育未成熟,其消化吸收暂时不能完成机体的需要。妊娠25-30周的早产儿肠蠕动的幅度较低,无规律的消化道节律,妊娠35周早产儿的胃肠道才会形成能推进食物的复合波群,并且这种波群是随胎龄的增加而增加的[3]。(2)外部因素:①喂养时间:由于过早进行喂养会产生胃食道返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吸人性肺炎、呕吐、胃潴留以及腹胀,喂养不当严重时会产生呼吸暂停等情况,但早期经口喂养可促进胃肠功能的启动和消化酶的分泌。过晚喂养会影响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出现不耐受的危险性增大。②喂养方式:早产儿常因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而导致不能经口喂养,通过鼻饲、滴管方式无论早产儿是否有吸吮能力都会使奶汁流入,长期影响到早产儿的味觉和嗅觉的发育,降低了吸吮能力和吞咽协调发育,也可造成喂养不耐受。③疾病与治疗:出生后早产儿离开母体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将会发生感染性疾病。胎龄小,体重越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就会越高。感染会引起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

1.2.2 喂养方式 选用对应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如母乳喂养不足,可以选用早产儿配方奶进行喂养。对于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最好在生后4h开奶喂养,如发生喂养不适症状停止喂养。根据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可以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4]采取胃管进行鼻饲喂养,在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NNS,这样可以促进早产儿的胰岛素和消化酶的分泌,加快胃肠道的成熟发育,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根据早产儿的耐受情况适时增加能量摄取量,促进吸收和消化的营养调节,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由口进食。

1.2.3 喂养指导 指导护士在喂养早产儿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耐受喂养情况,进行早发现早处理,防止早产儿营养缺乏症和胃肠道功能的严重并发症。指导护士在喂养时方式方法,采取半卧姿势,良好的喂食时间是小于5-20min,以免患儿发生疲劳。每次喂养后使患儿立起轻拍背部,减少返流发生,防止误吸的危险。

1.3 效果评定 两组在早产儿喂养过程中进行比较留置胃管时间、恢复正常喂养时间以体重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的早产儿的留置胃管时间以及恢复正常喂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时间短,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P

3 小结

喂养不耐受是早产儿普遍存在的喂养问题,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促使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喂养不耐受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喂养方式,加快早产儿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

参考文献

[1] 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9A):50.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7

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晚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因并发大出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而危及母儿生命[1]。胎盘早剥的发病率:国外1%~2%,国内0.46%~2.1%[2]。 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从附着处分离。临床上分显性出血型和隐性出血型及混合型出血3种[3]。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住院分娩的产妇,其中胎盘早剥患者20例,经过及时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预后良好,现将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胎盘早剥患者20例,年龄21~36岁,平均30岁,初产妇15,经产妇4例,未行产前检查,6例37周。剖宫产20例。分别记录各组病因、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围产儿预后及病死率。

1.2 病因分析 胎盘早剥原因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病因的首位原因41.3%[4]。亦有资料显示,胎盘早剥为胎膜早破的常见并发症。国外学者报道胎膜早破中胎盘早剥的发生率0.42%[5]。本组病例中,合并妊高症12例,胎膜早破5例,机械性因素性2例,其他原因1例。

1.3 临床症状及体征统计 阴道出血15例,其中最多者500 ml,2例阴道少量出血。2例表现腹痛症状孕妇因就诊延迟经剖宫产新生儿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8例在我科医护人员及时治疗,精心护理下母婴均痊愈出院。

1.4 护理 以产妇为中心,以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全身情况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及时的反馈修改计划。

1.4.1 护理评估 通过观察、体检、沟通、查阅资料等获得患者的主客观资料。

1.4.2 护理诊断、目标、措施

1.4.2.1 焦虑恐惧 与胎盘早剥起病急进展快危及母儿生命有关护理目标产妇心理状态良好。

护理措施:①讲解胎盘早剥的有关知识。②做好心理护理. 积极采取应对护理措施,给予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情绪,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变换,尽量减少增加腹压的动作,一切检查及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③告知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讲解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给予沟通及情绪疏导。④说明目前只有尽快手术终止妊娠才是挽救母儿生命的最佳方案,无论手术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我们医护人员均会全力救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⑤手术后,如果新生儿转儿科治疗,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有生命危险,会不会留下后遗症等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做好患者丈夫的思想工作,让他多陪伴妻子,及时把新生儿的情况主动告诉她。⑥抢救时护理人员要沉着,稳定。

1.4.2.2 胎儿宫内窘迫的危险 与胎盘血供减少或中断有关,胎儿可发生宫内缺氧、窘迫,以致死亡。

护理目标: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发现及早处理。

护理措施:①监测母亲及胎儿状况:胎心因胎盘早剥出血,胎儿血供不足引起胎心率异常,心率减慢,立即胎心监测,必要时B超监测胎儿宫内情况。②提高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持续中流量吸氧。可遵医嘱50%GS50 ml+VC2.0 g静脉注射。③应做好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准备,及时做好术前准备立即终止妊娠。

1.4.2.3 组织灌流量的改变 与胎盘早剥、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有关 护理目标 患者能正确执行预防大出血的措施、患者不发生出血性休克。

护理措施:①专人守护,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了解宫缩、血压、腹部有无压痛或板状腹、宫口开大及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发现有无子宫胎盘卒中及DIC,避免患者身心再次受到伤害,及早发现大出血征兆。②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③当休克时,应取休克,通风保暖,立即给氧,并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以备快速补充各种液体及加用抢救药物。完善常检查,迅速补充血容量,备血准备。④积极做好终止妊娠手术的术前护理准备。⑤做好心理安抚,胎儿娩出后及早使用缩宫素,减少产后出血。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回房后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⑥注意切口有无渗血,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如有渗血及时更换。记录24 h出入量。

1.4.2.4 悲伤 与预料可能会终止妊娠而失去期盼的孩子有关、子宫切除有关护理目标:该患者身体恢复良好,心理障碍消除

护理措施:①患者经历了胎死宫内、胎盘早剥大出血,子宫切除后,应给予产妇心支持,尽量避免精神刺激,耐心倾听产妇诉说心理问题,做好产妇的心理疏导工作。②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恢复其信心。对不幸失去胎儿的父母亲,护士向产妇表示理解同情他们失去孩子的悲伤心情。③护理人员应做到耐心、细致、周到,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同情、关心、体贴,减轻患者的精神创伤。④鼓励他们诉说心中的悲伤,并适当沟通技巧,使他们重新建立信心面对新生活。⑤同时介绍出院后避孕的目的和时限,下次妊娠的注意事项。争取家属的积极配合,尤其是丈夫的关爱,从而振作精神,树立战胜疾病、再次生育的信心。

2 结果

20例胎盘早剥产妇经过积极抢救治疗,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精心护理,20位产妇没有发生并发症,都痊愈出院。

3 讨论

胎盘早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常在分娩前有较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抢救患者成功在于我们医院医护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警惕性,精湛的技术,对病理发展预测及时准确,为患者赢得抢救治疗时间。胎盘早剥的常见病因为孕妇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等[6]。提高孕妇自保健知识,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应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以防胎盘早剥及并发症的产生。重度胎盘早剥起病急、进展快,可出现DIC,盘卒中、产后出血,肾功能衰竭等直接危及母婴生命的并发症。胎盘早剥越严重对母亲及胎儿的影响愈大。早期诊断的关键是详细的询问病史,仔细的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典型的胎盘早剥表现为阴道出血或持续性剧烈腹痛,腹部呈现板样硬,血性羊水,诊断并不困难,但对其病初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的病例,要提高责任心,警惕性,以防误诊,漏诊。一但确诊为胎盘早剥,立即配合做好阴道分娩或即刻手术阻止子宫胎盘卒中乃至DIC,的发生。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紧密配合、统一指挥、统一安排,争分夺秒、全力抢救。胎盘早剥患者病情急,进展快,孕妇的生理心理将发生变化,护理人员应用系统的理论知识,运用护理程序对产妇实施整体护理,满足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要,避免焦虑恐惧的心理,有利于减轻疼痛等不适,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8.

[2]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3.

[3]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3.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8

临床资料

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收治多例早产儿,除几例因愈后极差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基本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体温的适中温度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①体重<2000g 85例,尽早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体重≥2000g 38例,在箱外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③病情较重者,体温<35.5℃ 10例,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并将塑料保鲜膜罩在辐射床上,以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

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故凡具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应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应专用早产儿配方奶为好。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一般在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无呕吐给予牛奶喂服。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新进展

加强环境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疼痛的刺激等。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祛除胶布、电极等黏贴物时应使用祛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促进智力及生长发育的护理: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治愈后其智力及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低,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为早产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概念的抚触术除了其医疗功能外,在早产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促进婴儿智力及生长的健康发育。在患儿恢复期开展婴儿抚触,3次/日,每次15分钟,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并将这一技术仔细传授给患儿家长,并坚持每个月随防1次。婴儿抚触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1~2次/日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前向其父母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体温监测,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监测体重,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查体及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知识,神经精神发育指导,保证出院后小儿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93.

2 潘丽晖,张苏坚.早产儿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07.

3 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9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0.07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未血管化的视网膜由于缺血、纤维增生、血管的新生以及视网膜的脱落等原因引起的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 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失明[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人们开始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并采取措施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此次主要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随访及护理展开分析和研究, 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7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85例、女93例, 胎龄28~36周, 平均胎龄(33.1±4.3)周, 出生时体质量为1000~2200 g。其中单胎174例、双胎4例。

1. 2 方法

1. 2. 1 筛查方法 出生后2周确定和统计诊断为必须实施眼底检查的患儿, 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11021793)滴入患儿眼睛以起到散瞳作用, 而后对患儿进行眼部的麻醉, 开睑后检查眼底和视网膜, 并对患儿眼底状况采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拍照[2, 3]。

1. 2. 2 护理方法 ①疾病宣教:向家属宣教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 同时为家属解释该病进行筛查和护理的必要性, 让家属明白该病对患儿的危害以取得家属的配合。告知家属该项检查是由本院经验丰富的眼科大夫亲自检查, 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患儿造成伤害, 以消除家属的疑问[4]。②检查前的护理:检查前护士要详细的将患儿的身份进行核对, 并且注意患儿是否有吸氧史, 在抱出患儿时要充分的做好保暖措施, 护士动作要迅速而且p柔, 以防对患儿造成伤害。③检查中的护理:护士在医生进行检查操作的同时要做好各项护理措施, 用双手固定患儿的头部, 但不能用力, 采用恰当的技巧以防止患儿颈部和颈椎受伤, 同时采用专用的开睑器进行检查。护士要严格观察患儿面部颜色、呼吸和心率等, 提醒操作者不能捂住患儿的口鼻以发生窒息, 检查结束后可采用具有抗感染的滴眼液以预防发生感染[5]。④检查结束后的护理:待操作完毕后立即将患儿包裹好放入保温箱, 并检测患儿的体温变化, 检查后的3 d内要为患儿滴入抗生素滴眼液, 此外, 还要观察患儿的眼部情况, 包括是否有眼部充血和分泌物增多的现象, 如发生感染则要立即处理。⑤出院患儿的护理:如患儿出院要做好出院后的宣教, 嘱家属定期来院检查, a.如未发现病变或者1期病变要2周检查一次, 到视网膜血管发育到周边即可停止。b.对于2期病变患儿需要1周检查一次。c.3期病变患儿需1周检查2~3次。d.对于阈值病变的患儿要立即采取激光治疗, 直到视网膜的血管发育完全[6]。

2 结果

经过早期的筛查, 结果显示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有19例、发生率为10.67%, 其中需要激光治疗的阈值病变患儿有4例(8只眼)、发生率为2.11%。见表1。

表1 178例早产儿筛查结果(n, %)

病变 发生率 激光治疗 发生率

19 10.67 4(8眼) 2.11

3 讨论

在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检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扩瞳, 早产儿会因为反射作用不容易将药液滴入到眼睛, 因此, 护士要配合医生轻轻的翻开患儿的上下眼睑, 充分将扩瞳药滴入到结膜囊, 以达到散瞳的效果。其次在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提醒操作者动作轻柔, 以防捂住患儿口鼻而造成伤害[7-11]。在筛查过程中采取护理措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检查之前向家属进行筛查目的地宣教, 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而在检查的过程中护士要辅助医生做检查, 同时为患儿做好防护措施, 以避免患儿在检查过程中受到伤害, 同时还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的变化, 并且要用技巧固定患儿的头部和颈部以方便医生操作。检查后则需要护士进行后续的治疗和护理[12-15]。研究证明, 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进行早期筛查和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极大的降低了患儿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宋霞梅, 钟春霞, 韦素松,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5):41-42.

[2] 陈瑞萍. 护理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作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2):222-223.

[3] 潘兰香, 吴惠平, 李巧红,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 全科护理, 2015, (13):1205-1206.

[4] 陈锦秀, 李春华, 余慧英, 等. 激光消融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2):38-39.

[5] 马小青, 李倩.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238-240.

[6] 李芳. 视网膜病变筛查早产儿家长对疾病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7):119-120.

[7] 王莉聪, 冯小芳. NICU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的护理配合.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7):39-40.

[8] 陈秀荣, 熊燕, 王艳红,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重庆医学, 2010, 39(2):210-211.

[9] 温秀娟, 刘凌, 洪文, 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护理.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0, 28(1):85-86.

[10] 刘业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护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1):58-59.

[11] 荆永杰. 临床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护理. 健康必读旬刊, 2012(6):155.

[12] 周贵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37):205-206.

[13] 杨小燕, 王虹, 叶志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临床护理杂志, 2013(3):27-29.

[14] 邸玉兰, 王宗华, 马斌超. 275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 16(15):1821-1822.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10

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收治多例早产儿,除几例因愈后极差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基本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体温的适中温度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①体重<2000g 85例,尽早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体重≥2000g 38例,在箱外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③病情较重者,体温<35.5℃ 10例,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并将塑料保鲜膜罩在辐射床上,以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

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故凡具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应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应专用早产儿配方奶为好。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一般在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无呕吐给予牛奶喂服。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新进展

加强环境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疼痛的刺激等。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体位;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祛除胶布、电极等黏贴物时应使用祛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促进智力及生长发育的护理: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治愈后其智力及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低,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为早产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概念的抚触术除了其医疗功能外,在早产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促进婴儿智力及生长的健康发育。在患儿恢复期开展婴儿抚触,3次/日,每次15分钟,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并将这一技术仔细传授给患儿家长,并坚持每个月随防1次。婴儿抚触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1~2次/日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前向其父母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体温监测,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监测体重,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查体及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知识,神经精神发育指导,保证出院后小儿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 93.

2 潘丽晖,张苏坚.早产儿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07.

3 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4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轻者2-3天消退,重者7-10天消退;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 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有关。从2013年1月起,我院对新生儿时期的新生儿黄疸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现将观察结果和护理疗效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48例,其中男婴88例,女婴60例;足月儿95例,早产儿53例。经过检查确诊生理性黄疸90例,病理性黄疸58例。所有患儿均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治疗,一般状况可,饮食正常,排除其他新生儿疾病。

1.2 分组:将5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在出生月份、日龄、病情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常规护理措施

1.3.1基础护理:①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通常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使患儿保持体温36~37℃。②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预防红臀以及皮肤感染,每3h更换一次纸尿裤并用温水对患儿皮肤褶皱处进行擦拭。③尽早喂养患儿,以刺激患儿肠蠕动,尽早排出胎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由于住院期间母婴分开,因此需要为患儿喂哺配方奶,要少量多次喂哺,保证患儿营养吸收。

1.3.2 病情观察:①观察患儿皮肤颜色,根据皮肤黄染的部位、范围和深度,估计血清胆红素增高的程度,并初步判断其转归。②监测患儿体温、呼吸、脉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观察患儿的哭声、吸吮力、肌张力的变化并进行记录。③观察患儿大小便的量、质,记录每日大小便次数。

1.3.3 用药护理:根据医嘱喂食患儿药物,注意喂药的时间、药量、次数。

1.3.4 合理使用蓝光照射:①在照射时将患儿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用黑布遮挡生殖器与眼睛,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记录开始照射时间。②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箱温保持在30~32℃。③ 照射期间注意为患儿更换,一般每2h更换一次;注意保证患儿水分与营养,按时喂水、喂奶;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

1.4 综合护理措施: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入对患儿家长得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的家庭回访。①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介绍新生儿黄疸出现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使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向患儿家长说明病理性黄疸病情严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可能出现的核黄疸给以详细介绍并提前给予康复治疗介绍和护理指导;指导家长在新生儿出院后对新生儿合理喂养,精心护理,如果出现再次黄疸需要立即来院复诊。②家庭回访:对记录患儿家长电话、地址,对患儿出院后进行随访,记录患儿出院后是否黄疸完全消除,目前的身体状况,对患儿家长再次进行新生儿喂养、护理指导。

1.5 统计方法 观察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所产生的费用,对所采集的数据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生理性黄疸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性黄疸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3 结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巩膜、皮肤、黏膜、体液和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的现象,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观察患儿黄疸情况,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合理对患儿进行喂养;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加强巡视,勤测患儿、箱体温度,尽早发现异常。最后,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这是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的与之交流,使其了解患儿的病情并积极配合护理,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12

--------------------------------------------------------------------------------

作者单位:265701 龙口市人民医院产科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围产期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指标。现将我院产科2002年~2011年10年中168例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2年~2011年10年间在我院出生的围产儿死亡登记本,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及死亡病例共168例。

12 标准按照我国统一实行的围产期Ⅰ[1]即妊娠满28周(胎儿体重达到1000 g或身长达35 cm)至产后7 d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病例168例为统计对象,计算围产儿死亡率,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供预防措施。

2 结果

21 其中表2居首位的畸形指孕期彩超检查发现引产或分娩后临床诊断明确的死亡围产儿。表1中死胎发生130例,其中不明原因15例;有明确原因的依次是畸形引产47例(神经管畸形13例,唇、腭裂10例,先天性心脏病4例,其他各种畸形20例),我们本地从2008年开始免费发放叶酸,怀孕前3个月和妊娠后前3个月共6个月口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4年来只有1例神经管畸形,可见效果明显;脐带因素35例,脐带因素所造成的死胎是分娩后检查证实,原因分别是脐带过度扭转、脐带缠绕、脐带真结、脐带反折受压造成胎儿缺氧死亡;胎盘早剥14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7例。新生儿死亡31例,其中早产21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其他畸形5例。死产6例,4例脐带脱垂,均是2004年以前发生,2007年1例死产的原因是产妇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来院时宫口开全,胎死宫内,不可避免的死亡。2009年1例死产原因是年轻大夫经验、技术不足,处理不当造成死亡,本例死亡是可避免的。

22 围产儿死亡率 2002年~2011年围产儿死亡率分别是697‰、906‰、722‰、689‰、639‰、859‰、643‰、714‰、554‰、788‰、平均死亡率712‰。

23 围产儿死因分析 从上述资料中显示胎儿畸形是引起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脐带因素与早产分别占第二位,第三位。其次母体因素和胎盘因素也是造成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3 讨论与措施

31 在围产儿死亡中以胎儿畸形占首位,与国内报道相符[2],预防出生缺陷要从孕前开始,孕前和孕期消除和避免接触各种危险因素,如环境、饮食等,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内外环境。措施包括孕前注射疫苗、预防传染病、孕前筛查弓形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孕前和孕早期口服叶酸或强化叶酸食品,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孕前治疗生殖道感染和某些性病,孕期不吸烟不饮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高危因素做好产前诊断,进行新生儿遗传性、代谢性疾病的早期筛查,以减少畸形引起的围产儿死亡。

32 脐带因素和不明原因的胎死宫内在本统计中共50例,可以通过孕期自我监护、胎儿监护、胎儿脐血流图、彩超等预测和诊断,及时治疗,可避免胎死宫内,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33 早产在本统计的死亡原因顺位构成比中占第三位,国内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约15%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3],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大多数由胎膜早破,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及各种原因引起宫缩造成的早产引起,所以积极预防早产,加强妊娠期并发症或合并症管理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胎龄较小,早产不可避免者,建议产前转诊上级医院,及早治疗早产儿也是避免早产儿死亡的重要手段。

34 加强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实行统一管理,按时产检,早发现高危因素,早住院,早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做好胎心监护,自我监护,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35 加强对助产人员及年轻大夫的培训,提高助产专业技术,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产房内配备复苏设备,每次分娩应有一名熟练掌握复苏技术人员在场,可保证抢救的成功率。

总之,加强产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防治早产,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助产技术,加强自我监护、胎心监护、产时监护及时发现宫内缺氧,及时治疗,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参 考 文 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