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的缺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6-01 08:52:26

公允价值的缺点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1

2.操作技术有困难。相对历史成本计量来说,公允价值计量有较强的技术性,即使能够克服技术上的难关,它的成本费用也比较高。在报告期间获取衍生金融产品的现时市场价格是不菲的开销,直接增加了会计报表准备期的成本。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建议

(一)构建公允价值计量框架

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另一重要途径是构建框架,统一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从理论上来说,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要以规则为整体导向,这样就能够让会计准则更具体化,相对应也会更加复杂;相对来说,这样的导向能够使准则更简单、更容易实际操作,这种准则是由很多基础原则构成,在实际的操作上回更依赖会计工作者的专业判断。笔者认为,我国对于公允价值方面制定更具体的估价体制才是明智之举,在计量目标比较明确的基础下,根据专业评估机构的相关经验,对估价技术运用制定标准化准则,适当控制计量主体选择评估方式,对大众化的评估方法做出指导性建议,从而建立规则向导下的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方法的框架。

(二)优化会计准则的操作性能

对于衍生金融产品的会计准则来说,要强化其操作性,就必须重要下列三点:其一,坚持新企业会计准则。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必须依附市场,我国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经济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市场体制的势在必行的,只有建立完整有效的资本及金融市场,才能让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定义最标准的公允价值的概念,获取最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和最真实可靠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其二,确定信息披露位置。在最新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相关规定具体要求衍生金融产品的披露位置,造成标准不统一,使用者在阅读时存在某些问题,不符合规定中要求的清晰明确性,与此同时,使用者在综合比较银行财务信息,分析银行财务情况等方面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本人认为,相关准则中应该明文规定,统一具体披露衍生金融产品的信息。其三,建立公允价值估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评估机制,寻找最合适的方法手段,让企业信用与公允价值相联系,避免因企业信用问题都制约评估公允价值的情况。除了这种方法,在会计信息披露日,公布衍生金融产品公允价值的时候,可以在相关备注中添加附录,预测未来衍生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是否存在变化及其变化的趋势。

(三)健全风险防范及管理机制

根据新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通过金融机构的资产持有权参照其拥有资产的意图及能力的情况,金融机构可以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并据此确定资产计量的基础。建议今后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南时,一定要限制金融机构的选择权力,规范新准则模糊不清的概念定义。使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与其风险管理两者的本质目标保持一致,就是说,用尽可能少的成本维持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同时还能够使其利润最大化。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2

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它包括计量尺度、计量单位、计量对象和计量属性等内容。其中,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从而使会计信息反映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建立在不同的计量基础上,即建立在选用不同的会计目标上。会计计量属性一般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公允价值、现金流量现值等内容。

二、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又可称为公允市价或者公允价格,是在公平交易前提下买卖双方由于熟知细节,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而共同自愿确定的价格。它有可能是无关联的双方在同等条件下达成买卖的价格。这种计量新属性最体现它“新”的地方就是获得交易市场的确认,它具有明显的可观察性与决策相关性,是一种实用的会计信息,其计量属性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计量等被广泛应用于国际国内会计领域。

三、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优缺点

(一)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计量通常包括市价法、类似项目法和估价技术法。一般认为,在确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时,要按照一定程序从这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通常程序是,首选市价法,因为一个公开的市场价格通常是最为令人接受的,从而也最公允的;在找不到所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往往选用类似项目法,通过按照一定的严格条件选取的类似项目的市场价格来决定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而当所计量的项目不存在或只有很少的市场价格信息,从而无法运用市价法和类似项目法时,则考虑选用估价技术法对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做出估计。这三种方法的主观成分是依次增加的,而应用难度也是依次增加的。因此,不管采用那种方法,对当前市场价格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判断是公允价值计量建立的基础。主观性强,信息可靠与否没有保证,是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基本特征。公允价值计量反映了现在和未来可能的市场交易价格,这些不受时间、空间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更是不具可靠性。本质上,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但现在和未来市场价格才是公允价值,不包括过去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不是一种具体的计量方法,它实际上是会计计量期望达到的一种比较好的状态或目的,也可以理解为是会计计量的一种价值追求或者期望。

(二)公允价值的优点

1、公允价值的聚焦点是现在和未来的市场价格,与历史成本计量比较而言,使得会计信息相关性强,即公允价值更能使相关性要求得到满足。公允价值的聚焦点可以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准确估算企业经营、偿债能力等,以此达到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有利的决策,避免因历史成本计量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而做出错误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有一定的益处。在物价上涨时,历史成本计量出的经费无法购回应该得到的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生产就萎缩了。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通货膨胀时,所得出的经费预算完全可以在现行市场情况下购买到与原来规模相匹配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企业的资本利用得到保障。这跟相同的经费买到更多的货品道理是一样的。

3、公允价值计量对了解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是有一定帮助的。公允价值计量衍生出来的使用工具能够反映在会计报表内,使财务管理阶层对企业的内部真实财务情况有充分具体的理解,而且利于评价企业对风险管理是否具有有效性。

4、更加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对于会计单位非货币性资产而言,其计量的一个主要目标在于计算本期的企业收益。现行企业计算收益时,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费用则按历史成本计量,收益包括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和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问题就可得到很好地解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

(三)公允价值的缺点

1、公允价值的不可靠性。获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就等同于鱼与熊掌很难同时兼顾一样。我国现有的证券、产权等交易市场都不是很成熟,价格与价值的浮动大或者不相符合时,公允市价几乎无法获得资产。虽然可以运用现值技术法等其它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但缺乏未来现金流量或者折现率等无法预见的信息,判断也就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公允价值就显得不可靠了。

2、公允价值的计量成本过高。公允价值计量是一项工程量大,需要不定时更新的工作,它是动态计量的属性,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等同于每个时期都必须要及时对资产和负债情况进行计量,产生最新的数据。除需要专门的计量人员来确定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外,还需会计人员对账务调整的全面处理,这种种情况无形之中提高了资产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成本,导致使用成本过高。

3、公允价值计量可行性弱。资产离不开交易市场这个基础,如果缺失了的话就要考虑寻找专业人士综合现行市场的各项要素和影响因素来对其预测、判断,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技术具有太多的不定性,也没有独立机构专门从事计量工作,各相关数据呈现出数量不足、质量欠缺的现象,估价技术面临着大量实践难题,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可行性。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3

关键词:

财务会计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自2007年之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部门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以促进各国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公允价值计量虽然存在诸多进步意义,但现今我国市场环境还处于发展阶段,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仍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因此,发展公允价值计量便要充分分析限制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因素,并要针对这些限制因素进行整改。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内涵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或是公允价格,其具体的运用是在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合法的正当交易所产生的金额,不包括双方当事人被迫的情况以及针对一方当事人的清算性出售行为。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义的过程中,由于国际市场环境、金融环境的改变,国际上的公允价值是在一定的计量日期内进行有序的交易,交易双方必须是市场参与者,双方进行一项资产的转移,在资产进行转移中,产生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也称之为退出价格。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有所不同。我国公允价值的定义是交易双方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的交易以及债务的偿清所产生的金额。在我国判断公允价值的必备条件是交易的双方互相熟知对方的实际情况、双方的交易要在自愿的基础上、双方在交易过程中要实现公平交易。综上所述,公允价值是一种综合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作用的发挥必须要在市场交易中进行。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背景及趋势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对外交流日益密切,国外企业通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价值的运用使会计信息的交流更为通畅,信息间的关联性也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公允价值成为现今社会企业发展的主流,也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公允价值的日益深入,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目标也随之发生改变,由传统的以历史成本为主要的计量模式,改变为以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协调、融合为主要的计量模式。

(三)公允价值的特点及意义

我国公允价值的特点首先是应用范围较广,在公允价值应用范围中对相关资产、单方的负债以及双方的利润都要在财务会计中有所体现,财务工作人员在进行资产的核算以及利润的计算时,难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对于资产的计量相对准确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次是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由于我国复杂的国情,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之间的使用中必须体现持续的特点,公允价值的特点充分说明公允价值要求禁止包含较多假设性以及不确定的价值评估技术的应用。最后,公允价值要以市场价值为最基本的标准[1]。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中要保证市场交易的灵活性,其价值的确定要始终以市场价格为主要评定标准,只有在保证市场交易的灵活性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保障最为公允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的计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市场资金的运行上[2]。公允价值可以明确反映市场的现状,以及应用在市场中的资金流动状况并对资金进行有效的评估,进而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进步,使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对企业自身的投资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进一步使企业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使会计信息的使用人以及资金投资规模小的企业能够得到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的公平化、合理化。

二、阻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因素

(一)专业人员素质低下

在企业内部运行中,公允价值的使用越来越广泛[3]。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中,多数工作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具体运用力不从心。员工在技术方面达不到公允价值的技术要求,且企业缺乏相关行业的人才。现今在市场的活跃度并不高的情况下,对相关的评估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评估队伍的品行要求更为突出,然而,我国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以及技术团队,使企业难以达到与市场同步。同时,我国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使公允价值的与市场真实价值极大的受限于理论判断,导致市场反映的价格与实际真实价格相距甚远,从而使公允价值的真实性降低,可信度下降。另一方面,对于公允价值的判断,多数企业依赖于专业的评估人员、会计人员进行合理的判断与估计。评估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操守决定了公允价值的真实性。而我国对于评估人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缺乏相应的标准,导致公允价值的结果极大的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会计人员进行公允价值的评估时,无法避免的要面对巨额的资金,一旦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操守,便会产生违法事件的发生,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以及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难以进行,进一步影响会计人员本职工作的有效性。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普遍专业技能偏低,且对公允价值的认识程度,以及操作流程理解不足,进一步降低了公允价值的准确性以及信息的可靠性。

(二)市场经济的限制

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尚不完善,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4]。在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便是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市场等。我国的要素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其在市场中自由竞争遭到限制,从而使公允价值无法使用,市场中对公允价值的使用难以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也是阻碍公允价值使用的原因之一。例如,大数据设备等。并且我国产权发展也相对缓慢,对产权的界定以及限制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在交易双方进行交易时只能采用关联方交易的方式,从而对交易产生的利润进行进一步的控制,导致公平的市场环境难以形成,公允价值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对于国外诸多国家对公允价值进行明确的界定主要在于财务报表附注的列举方面,这样的做法极大的限制了公允价值对信息的利用。

(三)公允价值自身的缺陷

在传统的企业收益观念中,对企业实际收益进行有效的账目的管理,便可准确掌握企业的盈亏情况,但公允价值在企业的运用过程中,由于公允价值的浮动性,导致企业在计算盈亏时准确性难以确定,多数企业为了提高账面上的利润,充分运用公允价值的这一特点,导致公允价值难以真实的反映市场状况。在多数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一般采用估计的结果,是难以明确确认的,这便导致有些企业运用非法的盈亏计算方法降低企业账面上的利润,从而达到提高企业实际利润的目的。

三、发展公允价值计量的策略

(一)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由于我国公允价值的判断多数取决于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5]。因此,提高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合理性便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应包含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操守两方面的提高。企业应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培训的投资,使会计人员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公允价值确定的工作流程,增加其对会计准则的理解能力,在不断的知识更新中,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更新传统的观念,在不断的学习中与国际先进的会计工作理念接轨,从而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对于会计人员职业操守的提高,企业要加强自身企业文化的发展力度,针对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宣传企业内部文化,使会计人员形成鲜明的责任意识,在责任意识的支配下,提高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统一,加强公允价值的真实性、有效性。此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公允价值的使用,不可避免的带来企业盈亏数值的大幅波动,波动的数值给会计人员的财务计量带来诸多压力。另一方面,财务报表中体现的企业隐藏资产进一步导致企业操控盈亏的行为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面对市场的经济体系与过度发展的公允价值计量技术的不平衡性,市场的主体以及政府应该积极应对这一现状,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指导性政策,促进投资人以及债权者对于公允价值的特征的理解程度,对不适用于公允价值发展的市场情况进行整改,促进企业的发展以及公允价值体系的形成。

(二)减少市场经济的限制

在我国规定的会计准则当中明确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的政策[6]。我国要加快要素市场发展速度,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产权市场、信息市场的发展,从而减少其对市场自由竞争的限制,还要为公允价值的普遍使用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增加信息交流设备的应用等,加快我国产权制度的发展,清晰的界定产权以及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从而形成公平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实现公允价值,对公允价值的有效公开,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违法事件的发生,为市场提供明确、有效的信息。进一步使公允价值步入合理化的道路。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指导、操作公允价值的总体框架,导致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做指导,从而使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框架难以形成。由于我国的市场环境变化无常,进一步限制了整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要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应充分借鉴SFAS15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在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强对明确估价技术中的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输入值的层次的重视程度,企业应对输入值采用观察的方法,尽可能避免无法观测的数值进行输入值的录入,使影响公允价值的人为因素降到最低,从而增强公允价值的可信度。

结论: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虽然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限制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因素,但只要能针对我国市场的发展现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体系,公允价值必将充分运用到各个企业的会计核算之中,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作者:潘雪 乔瑞中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坐田,陈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比较及其相互借鉴[J].财经论丛,2011,02(05):92-97.

[2]张奇峰,张鸣,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影响与决定因素[J].会计研究.2011,08(04):22-29-95.

[3]戴德明.财务报告目标与公允价值计量[J].金融会计,2012,01(03):21-26.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4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其特点和意义

1.公允价值的定义

公允价值亦称公允价格、公允市价。对于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我国的会计理论界里面一直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情况下,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2.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引入与发展历程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提倡阶段、回避阶段、重新引入阶段

提倡阶段:自1997年至2000年四年来财政部大力倡导使用公允价值,并且与此同时财政部一共颁布了10项具体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债务重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及《建造合同》。我国首次明确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1998年6月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

回避阶段:在2001年到2006年六年期间。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易》、《债务重组》以及《投资》等准则推出以后,与此同时出现了一部分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来操纵企业利润的现象。但是我国要素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性,因此公允价值往往很难得到,给企业在运用会计准则时提供了很大的随意性。自2002年到2005年间,会计学术界争论不休,财政部的态度摇摆不定,公允价值的命运似乎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重新引入阶段:经过一年的征求和修订,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与此同时要求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就有17项,新会计准则体系及时引入公允价值,充分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趋势。

3.公允价值和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

我国目前采用的计量属性有四种:重置成本、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在我国对于公允价值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其一是认为公允价值包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是和历史成本相对立的复合计量属性;其二是认为公允价值与传统计量属性是并列的。

二、我国现行公允价值计量制度的利弊分析

1.我国现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点

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历史成本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并且弥补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以市场定价为反映真实价值,给广大投资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其决策价值优于历史成本。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更需要具有相关性质量特征的信息,公允价值的出现,就满足了这一需要。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有利于企业资本保全,有利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2.我国现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缺点

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很多非市场因素对市场仍然起着干扰作用,各种资产的价格难以反映真实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市价在市场上难以获得,因此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公允价值在我国理论界的研究很比较少,缺乏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进行指导,同时确定公允价值的技术方法难度大,操作性差,成本高,对公允价值的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加之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信息失灵、价格波动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无关性都会导致公允价值不公允,都可能增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波动性。

三、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制度的基本思路

1.明确公允价值的内涵

对于如何运用公允价值而言,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作出了初步定义和使用的方法,但是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全面研究还知之甚少,迄今为止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公允价值在实践中的运用难点主要在其价值的确认和计量两个方面,另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在此次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使用设置了诸多限制。对理论研究的缺失,尤其是对公允价值概念及其外延研究方面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发展。因此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对于目前我国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强化对企业和市场的监管

创建活跃交易市场是得以运用公允价值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发展市场经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前提是建立一个交易市场,一个统一而又充满竞争的交易市场。当前应更加努力培育各级市场,需要积极发展资本证券市场和其他专业市场,同时为公允价值的获取创造更加客观的环境,增强了公允价值信息在实务中的真实可靠性。为了更好地防范会计人员随意操纵会计数据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加强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审计制度,同时加大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做好公允价值的计量和披露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改善强化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执业环境、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制定行业自律准则等等。

参考文献: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5

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地信息。新会计准则有选择的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入这一计量属性既符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也有利于我国的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但是,公允价值的作用并不全是积极的,它也有缺点,我们在运用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优势,限制其缺点。

一、公允价值相关问题概述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我国在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上采纳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公允价值下的定义,在准则上实现了国际的接轨。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章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的属性,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自愿公平的环境下确定的,所要计量的会计要素的数额。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要素必须体现公允性。通常情况下,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中,自愿公平确定的价格就是该要素的公允价值;如果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那么必须按照某种合理的方式估算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额。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

1、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过去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好不完善的时候,感觉不出运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缺陷,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兴产业不断地出现,在仅仅利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是不合理的,特别是对于当前金融行业,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产生,例如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特征的工具等。由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没有历史成本,如果按照旧的会计制度则不能很好的计量,为此必须引进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

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属性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当前,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为了提高会计人员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对于能够可靠的公允价值的资产,需要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与此同时,大多数的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在会计核算方面需要与国际接轨,以利于我国的企业大胆的走出去,实现中国自己的世界性品牌,意义重大。

3、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这地方的信息质量主要是指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使得资产的价值的计量都采用相同的标准,着眼于现在和将来,相对于传统的计量的方法,更能提供真实可靠地有关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更有利于决策者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

二、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于财务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比较谨慎,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工具计量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6

【关键词】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发展趋势;对策

1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时代背景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对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争议不可避免。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的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具体准则用开始大范围的运用了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方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财务会计传统计量的基础,进而决定了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数量与金额的确定和分配方法,对会计系统产出的信息影响十分重大,界定了财富分配的金额和流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时代背景下,公允价值依然是目前唯一可行的计量基础。

2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优越性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就是产生公平的交易市场,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运用的优越性如下:

2.1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可以真实的反映财务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明显优势就是能较为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经营情况、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等一系列与企业生存息息相关的财务信息。能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支持。在任何时点上,公允价值都有可比性,能够揭示企业的潜在风险,便于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2.2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产权配置效率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具有公正性和时效性等特点,能够充分体现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使市场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同时,降低了会计信息传递中的交易费用,避免了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了产权的配置效率。通过市场披露,可以准确反映企业的运营情况,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缺乏成熟完整的财务环境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是基于活跃的公平交易的市场计量,信息的畅通。我国的市场经济转型也没有完全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仍然存在,企业间的非货币交易不规范,证券交易市场等也不成熟,价格难以真实的反映其真正的价值。

3.2 计量属性存在问题

也正是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具有非确定性、变动性等特点,使得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现值计量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原则就是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容易受到投资者情绪的主观影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会计计量信息的问题。在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本身的可操作性较差,计量标准也不统一。

3.3 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体系

新的会计准则中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是我国却没有单独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准则。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偏低,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公允价值本质是个估值的金额,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也就不同程度的受到企业管理者的主观意志的影响,从而影响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客观性。

4 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运用的思考

尽管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深入研究,不断改革、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应用准则,就能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促进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完善与发展。同时,我国应该增加公允价值波动幅度的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的完整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信息依据。

首先,加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的突破。

加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准则,有助于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的实践和发展。理论研究的缺失,特别是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概念及其外延研究的缺失,极大地阻碍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与发展。在目前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如何用合理准确的渠道和方式取得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以此保证相关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避免主观判断等因素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

其次,使会计人员在理论上加强认识和理解,真正掌握公允价值及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内涵和运用的意义。

由于公允价值获取上的难度和获取方法的难量化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不可能得到合理的估计和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加大会计人员的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其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观念,真正掌握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内涵,是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广泛运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需要。

最后,建立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相适应的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虽然不等同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确实最客观、可靠程度最高和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但是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因此需要健全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相关的公平交易市场,努力培养各级市场,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原思思.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5.

[2]张文体.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市场,2011.14.

[3]徐先知.公允价值会计的选择动因、信息质量及经济后果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7

IFRS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由正常的商业考虑推动的,按照公平交易出售一项资产时企业应收到的或解除一项债务是企业应付出的价格的估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SFAS157)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计量日,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七章第五十条明确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任进行交易。

1.通过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得出公允价值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计量条件:交易双方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中是公允价值获取的前提条件,且必须在双方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下,彼此之间并不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可能。并且企业应该符合持续经营假设,还需在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交易,双方应该都是真实意思的表达。

1.2计量时间:这是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相对而言的,也是与其之间最大的区别。历史成本顾名思义是指的获取一项要素的成本数额,故不随着物价的变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换,换言之,该计量模式无法反映出这些变化。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立足于即期的信息对资产或负债做出评价,能够反映出这一系列的变化。

1.3计量手段:如果存在活跃市场下的资产或负债,该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它们的公允价值。当然这里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主要是指交易在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等机构进行定期交易所获取得的价格。如果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就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因此,这就要求必须采用一些科学的评估手段和方法获得恰当的公允价值数额。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特点

2.1公允价值计量具有时态性。资产计价必须立足于现在时点,坚持动态的反映观。公允价值计量中的时态观是跳跃性的,同样的资产和负债在不同的计量日或者不同的交易日,其公允价值可能是不同的;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不能反映物价变动与经济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公允价值计量优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主要原因。公允价值会计使会计反映从静止走向运动,更能准确反映会计信息质量。正是因为公允价值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了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 才会使会计报表的信息更相关,对决策才会更有用。

2.2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客观性。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客观价值, 公允价值在本质上强调对资产客观价值进行计量。从资产计价角度来看,自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以来,资产计价就是价值计量,而价值计量的结果是价格。对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就是资产的现行市价。因此,专业人员通过采用各种科学手段评估出的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准确反映资产的客观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缺乏规范准则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涉及公允价值的地方较多,但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指导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的公允价值准则和框架体系,只是在各个具体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分别加以确定,造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上的混乱,使会计信息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

2.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客观经济环境不完善

首先,我国的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还不规范,公允价值的公允要求一个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平交易价格,如果缺乏这样一个市场,公允价值就需要通过评估或判断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来获取,增加了公允价值的主观性。而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来看,公允价值获取的第一层次交易市场尚不完善。其次,中介机构公信度低。

3.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同国际比较,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时间较晚,而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非主导性会计计量属性,识别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对管理者和会计人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8

长期以来,会计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以配比原则作为收益计量的主要方法。它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真实性与可验证性等优点,曾经很好的服务于过去的工业时代,但却远不能适应信息和知识时代的要求。所以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大力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且在扩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采纳了资产负债观。而我国财政部也在2006年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这一准则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确定的主要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和现值。新会计准则规定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主,其他的计量属性为辅。但也比较全面的导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某项资产按其取得或交换时的实际价格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的存续期内一般不作调整,他所反应的是市场交易实际价格,可靠性强。但其优点也是其缺点,它所反映的价格只是一个固定的时间点上的,而不能反映企业在持有资产期间因为经营环境变化而引发的企业持有资产的价值变化,从而相关性比较差。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现行币值不稳定、通货膨胀时时存在且物价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下,资产以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与其重置成本有差异,虽然在这种计价方式下对资产采取了提取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以弥补其缺陷,但是仍然不能准确的反映资产的现实价值。WWw.133229.CoM尤其近几年来通货膨胀一直居高不下,因此历史成本的会计报表由于物价总体水平的上涨使其部分项目的计量变得不真实,资产的账面价值明显脱离现实价值,使企业产生了大量虚利、使企业上交国家利税和分配股东的股利增加,使得国家和股东慢慢的把企业吃空。许多企业虽然在报表上出现巨大的净损益,却无力补充存货和更新设备,因为在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经济下,按历史成本原则计提的累计折旧会导致固定资产已耗价值补偿不足,补偿的价值不足购买与原有质量数量相同的资产和存货,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萎缩,资本保全无法实现,这些都是他的缺点。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将公允价值定义为:“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融计量,” 公允价值是资产与负债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计价依据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有以下几个有优点:首先,公允价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直接客观的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并保持“随行随市”保证企业会计信息有用性。其次,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当企业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均按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核算。最后,有利于解决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与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在成本模式下,企业过分注重当期利润、忽视企业资本积累容易造成短期行为。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使经营者以单纯的利润为中心转变为以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中心,立足于长期发展。

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也有其缺点:首先,公允价值的难以获得性,公允价值的使用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以成熟发达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的,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虽然已经确立,但是还没有完全转型,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活跃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和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获取资产的完备信息。其次,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的难量化性,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主要有:市价法和现值估价法。当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采用市价法。当一项资产和负债能够在成熟活跃的市场上存在,或与一项资产或负债相同或类似的同等效用的替代品在市场上存在时,则采用其交易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但当一项资产和负债不存在活跃市场或者同等效用的替代品时,就需采用现值估价法,而目前估价技术还不成熟,估价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最后,公允价值的采用需要会计师具有高超的判断能力,从技术上来讲公允价值的获得需要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质,而且需要会计师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许多企业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成熟。若不加限制的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管理层就将其演变为“合法合理”操纵利润或计提秘密准备的工具,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与可靠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目的背道而驰。而历史成本会计又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经济发展中所产生的币值不稳定、通货膨胀严重、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等现象。所以笔者认为不能把公允价值会计与历史成本会计完全对立起来,而应该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历史成本会计的延续和发展,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且市场机制不健全、货币币值比较稳定的历史时期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的阶段可以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会计综合采用,而现今经济就处于这种时期,公允价值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计量并驾齐驱的新的计量模式。而鉴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法律的监管力度和人员素质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我国在改革中就犯了这样的错误,由于公允价值的不易计量性让粉饰会计利润的企业钻了空子。而在这次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用采用了适度、谨慎的态度,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取了公允价值,是比较合适的。在未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采取公允价值会计,但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抛弃历史成本计量,因为在资产和存货购买时的历史成 本价格就是在初始计量时点的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公允价值——面向21世纪的计量属性,2002(2)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9

一、公允价值是21世纪的计量属性

会计学家井尻雄士(Yuji Ijiri)说:“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而会计计量的关键之一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历史成本作为传统的会计计量属性,具有含义简明、易于操作、可靠性强等特点,在现代会计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创新,衍生金融工具兴起繁荣,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计量模式逐渐难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决策相关性的需求。1990年9月,美国证监会主席理查德・C・布雷登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自此公允价值准则的制定正式展开,并成为国际会计界关注的焦点,至今方兴未艾。据统计,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1990年12月到2006年9月的55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就有41份,约占准则总数的75%。2005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全面推行新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并把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列为其今后的工作目标。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逐渐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中,公允价值以其是否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程度而饱受争议。来自金融界的反对方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制造”了未实现的巨额账面亏损,造成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求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允价值会计。会计界则坚信公允价值并无过错,指出公允价值完全是应投资者清楚而明确的要求进行计量与披露。2008年12月,美国证监会(SEC)的研究报告《市值会计研究》指出公允价值会计并非引发金融危机的因素,同时指出取消公允价值计量准则(FAS l57)是实践的倒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也指出:“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尽管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暴露出一些缺陷,如计量方法有待完善,针对非活跃市场缺乏相应的应用指南等等,但是,其仍被公认为是未来会计的发展趋势,危机过后FASB与IASB在公允价值准则修订和趋同的道路上也进行了更加紧密的合作。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全球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允价值已经在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断言它是21世纪的计量属性。

二、公允价值在中国的应用状况

2006年财政部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用以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等组成,其中有17个具体准则不同程度的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运用,被视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与经济的原因,历史成本计量在我国会计核算体系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可谓是一波三折。从1998年我国首次引入公允价值属性以来,其先后经历了提倡、回避和重新引入三个阶段。1997年至2000年间,我国颁布了10项会计准则,其中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有3项:《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易》。这是我国首次引入公允价值概念,既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一项重大突破,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开端。由于当时我国资本市场及要素市场尚不成熟,活跃市场的缺乏加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时随意性大,公允价值成为某些企业管理层操纵利润的手段,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频发。为了扭转这种滥用公允价值的局面,财政部于2001年紧急刹车,采取了回避公允价值的态度,在当年的具体准则中强调真实性和谨慎性,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只保留公允价值的概念,而取消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尽管此番以回避公允价值为目的的准则修订意在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秩序,但是这样“一刀切”的做法却有失合理,既否定了公允价值理论上的“决策相关性”,也与国际会计惯例相背离。随着资本市场与监管体系的日益发展,会计目标逐渐向决策有用性的方向转变;同时,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大势下,与会计准则国际惯例缺乏可比性将阻碍我国与世界经济的有效交流。因此,2006年财政部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再次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

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特征:首先是方向明确,充分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其次是覆盖面广,38个具体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其中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第三是谨慎运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有条件的、谨慎的,其仍强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设置了较为苛刻的限制条件。显然,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已经成为新会计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而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实践也成为会计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三、我国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新准则颁布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在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发挥起日益重要的作用,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来看,绝大部分的公司在财务报告中不同程度地应用到公允价值计量,其中应用最广的是金融工具业务。尽管实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作为新兴的计量属性其尚不完善,还需继续改进以适应现实经济环境。在准则的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一)会计信息可靠性难以保证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两大质量特征,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由于高度的决策相关性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青睐,但较之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可验证性的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令人担忧。我国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应用的级次分为三级:第一层次是基于活跃市场的交易价格,但并非所有的项目都存在公开的市场价格,且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市场价格失灵的现象;第二层次是项目自身不存在活跃市场,在计量日能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报价,以该报价为依据做必要调整确定公允价值,在这个层级的应用中涉及到对“类似”的判断,还涉及到对价值的“必要调整”,由于企业管理层不同的利益趋向,不排除出现通过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情况;第三层次是企业无法获得相同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价格的,采用一定的估价技术对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做出估计;在现金流量的估价计算中,无论是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由于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尚未成熟,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即使能够获得,由于存在决策信息的不对称,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难以保证。可靠性已成为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须解决的难题。

(二)公允价值计量缺乏可操作性

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引入是适度、谨慎与有条件的,但对于如何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如何审慎使用公允价值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在新准则中说明有限,其应用指南也缺乏必要的解释,这已经成为阻碍公允价值计量有效应用的关键因素。此外,新准则中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分成三个层级,这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但还不够切实有效的。由于准则中未对“市场” “交易” “价格”这些对公允价值决定起关键作用的名词做出规范;特别是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形下,如何运用现值技术对公允价值做出可靠估计缺乏系统的说明,因此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面临较大的困难。除了准则制定与应用指南的不完善外,现实的应用环境也制约了公允价值的应用。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完善,在很多情况下缺乏活跃市场作为资产和负债的定价基础;在缺乏可观察的市场价格时,公允价值的确定只能依赖专业人士通过估价模型进行评估,然而我国目前专门进行公允价值评估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还有欠缺,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限,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大致的估计,或采取近似值确认为公允价值,这些都是导致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不高的原因。

(三)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由于吸取了旧准则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新准则在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时更趋于谨慎和稳健,但从适用条件和获取途径来看,新准则仍然存在利润调控的空间。以债务重组为例,新准则规定债务人的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公司通过债务减免或重组所获收益将作为当期营业外收入进入利润表;这意味着对于一些无力偿债的上市公司来说,一旦债权人对其进行让步,那么获得的收益将直接增加当期利润。因此,为了达到提升利润的目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可能通过债务重组中的债务豁免来管理当期的盈利。除了准则规定所提供的盈余管理可能性外,在公允价值的计量过程中需要大量地依赖专业人员的职业判断,对职业判断的过度依赖也使得财务报表存在被人为粉饰的可能。在我国现阶段资产评估市场尚不成熟,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完善,公允价值的确认可能再度沦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四)缺乏全面的披露要求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为了使报表使用者更清晰地理解项目波动的原因,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对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误读,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公允价值变动的相关信息。新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总体披露要求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和依据;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的影响;公允价值的估计基础;若公允价值是用现值确定的,需要披露未来现金流量确定的依据和折现率等。从上市公司年报的披露情况来看,披露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仅作条例性的说明,对决策依据的信息和具体技术方法的选择都缺乏详细的说明。此外,目前准则的披露要求并未能体现企业运用公允价值的所有不确定信息,如公允价值的变化趋势、风险等方面,而这些信息的缺失可能会给使用者的决策带来影响。

四、改进公允价值应用效果的建议

(一)完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强应用指南指导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均制定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专门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问题提供全面与系统的规范和指导。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有关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阐述散见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未形成系统的指导文件。由于我国没有建立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基本准则起着指导具体准则制定的作用,下一步可借鉴FASB、IASB的经验成果,在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基本问题进行原则性的规范指导,在此基础上各具体准则可再针对特定业务制定特别的规范。

为了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操作性和计量可比性,还应尽快制定全面统一的应用指南,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确定方法等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特别是针对现值估价方法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确定、折现率的选择等难点问题应做出进一步的指导。此外,还应提高信息披露的要求。我国当前各类市场尚不成熟,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也有待完善,因此更应籍由信息的充分披露来弥补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帮助报表使用者形成独立的判断。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扩大对公允价值披露的范围,对公允价值信息确定中涉及的方法选择、决策依据、具体应用等关键方面予以充分地披露。

(二)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实环境,加强独立第三方的作用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的市场交易中,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的交易价格,其最大特征是来自于公平交易的市场。因此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关键,是建立一个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应该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除了完善市场体系,还应该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以避免非公平交易的发生和利润操纵的情况。

为了提高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来自独立第三方的监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积极引入资产评估机构,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独立性。由于我国目前各类市场尚未完善,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来自独立第三方的资产评估报告将成为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靠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必须加强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评估机构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政府应完善立法,改善评估执业环境。其次,大力发展公允价值审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审核。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一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初步规范了我国公允价值的审计方法和过程,下一步除了继续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规范具体审计的方法和流程外,还需要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规范和监督,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专业技术能力,使其可以严格依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开展审计,切实把好信息审核关。

(三)规范公司治理,完善内控制度

公允价值顺利推广的关键在于解决利润操纵的问题,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证。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限制在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主要体现为公司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内部人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做出伤害外部人利益的自利行为。只有培育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实现产权多元化,弱化内部人控制,积极促进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的建立与完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合理运用才能获得保证。

新准则的实施赋予上市公司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因此在准则执行过程中更需要公司依据自身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避免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通过督促公司尽快完善与财务相关的内控制度,明确对公司财务影响重大的会计业务的核算标准和控制程序,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对公允价值的确定,除了依照准则的界定和指引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为了保证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工作中的顺利开展,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是关键。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防范背离职业原则的行为发生。为此既要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也要加大违规惩治成本。其次,普及法律意识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对公允价值的职业判断能力,尤其在缺乏市场信息的条件下正确使用估值技术,减少对公允价值使用的判断偏差。

参考文献

[1]夏成才,邵灭营.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J].会计研究.2007(2)

[2]任世驰,李继阳.公允价值与当代会计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0(4)

[3]王乐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意义与特征[J].会计研究.2006(5)

[4]程柯,陈志斌.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0(1)(下)

[5]韩东平,沈雯雯等.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9(7)(下)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10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也逐步完善和成熟。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会计计量属性的一个方面,接受着来自市场经济的检验。尤其是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公允价值的运用对经济实体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同时促进了各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趋同化的进程。可以说,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公允价值应用的确是当前一大难题。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以及应用条件

公允价值这在法律意义上讲,公允价值是指得到公众认可的价值。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取决于行为人的主观判断。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第157号财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将会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将要支付的价格。

除此以外,对于公允价值的涵义,国内外专家如葛家澍,黄世忠,James.E.Parker等,都给过不同的解释。究其本质,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双方自愿交易的价格。这项准则的实施,原则上是为了降低和避免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增加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在适用程度上也需要了诸多前提条件:

首先,必须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充分了解当前情况,公平竞争,信息对称,不存在任何人情交易。即所谓的完全竞争市场。其次,公平交易。供求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为了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选择当前市场的均衡点进行交易。这个均衡点可以是现阶段市场价格,也可以是未来市场的现金流。第三,持续经营。如果企业不能在持续经营下进行一项交易,它的交易价格往往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能反映该交易中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格,无法反映金融工具的信用质量,更无从谈公允价值。第四,交易的时间性。公允价值是假定资产处于交易时的特定状态,不一定是最佳使用状态。此区别于市场价值计量中必须处于市场的最佳选择。

由于有上述条件的限制,使得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能达到其本身的目的,正确的揭露资产价值,反映风险程度。反而有时候会使经济往相反的方向发展。2008年美国开始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蔓延后,美国会计准则给予公允价值全新的解释: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二、美国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机制

公允价值最为典型的应用体现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计量中,美国的新准则对大多数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和计量,并按照相关的规定披露。在次贷危机中的一些资产证券化产品如ABS(资产支持证券)、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抵押债务债券)等次债产品应用了这一规定下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种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在FAS157的大背景下,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功能缺失的时候,金融机构对金融资产按市价减计,形成了企业账面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此时由于债务人现金流量恶化,投资人恐慌性抛售导致公允价值急剧下跌,从而使可收回金额远低于账面价值,企业不得不计提大量减值准备,加剧亏损,进而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加大力度抛售现有资产。低价抛售资产除带来直接损的失外,剩余资产又不得不因市价下跌进一步计提减值而进入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中。简而言之,如下图所示:

危机的发生源于在市场功能缺失,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公允价值的下跌对经济危机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在此次次贷危机中,证券行业难以全面满足这些条件结构产品账面价值处理规定,即允价值核算要求只能按当前市值计价,不能按购入成本计价结构产品投资。同时由于缺乏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在市场剧烈震荡的条件下,会计人员不能做到采用恰当折现方法,缺乏成熟的估值模型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值与购入成本价差构成了证券公司亏损,公允价值的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盈亏波动,在这样长期的市场作用机制下激化了次贷危机。次带危机的暴发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危机的蔓延既是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挑战,也是自由经济市场双刃剑的典型实例。

三、对我国的启示及对策

由于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特点,公允价值的运用环境不可能绝对理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在逐步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必将成为会计计量的重要手段。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10月9日访华时表示,公允价值仍是当前不可替代的资产价值计量方法,有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本情况。诚然,“只有揭示真相,市场才能逐步恢复信心”在了解真相的基础上,才能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的对付当前的经济危机。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完善市场机制

从公允价值计量需要的条件出发,首先需要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它是市场发展的趋势也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企业会计应该真实的披露自己的信息,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和自我评估,尽量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交易双方作出两者都能达到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同时广大投资者应该提高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定、有效甄别的能力,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其次,应该尽量打破垄断,鼓励各种合法经营方式。给予各种体制的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同样优惠的待遇,提高企业盈利的规范性。再次,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监管。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随着金融创新的加快,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目前逐步兴起。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做好各方面的基础性工作,比如要完善金融衍生品的有关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要制定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规则和标准;要加强市场投资者的教育,普及金融衍生品的有关专业知识。

2.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

从公允价值的本身特点考虑,公允价值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而许多会计要素尤其是长期性的应收应付之类的项目很难找到可供参考价格导致其其主观性因素较大,主要凭借对资产的估计。因此规范公允价值,相应的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公布一个具体指南,对于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给予一个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这个标准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成了当务之急。在沿用国际标准,提高会计相关性的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增加附录或补充解释,增强其实用性和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34~259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11

关键词:公允价值;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1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 

公允价值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会计信息相关性、公允性、配比性、有用性、可理解性的同时,也使会计信息可靠性、可比性受到挑战。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在应用公允价值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是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的,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应尽可能地缩小,任何商品或要求权的市场价格都可以公开查阅,而且交易时他们都已经将各种交易的风险因素考虑在内,并据此确定交易价格。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企业之间的非货币交易不规范,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绝大多数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得。因此,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成熟,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困难。 

1.2 缺乏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 

同一交易在不同的时间发生,其价格的公允性可能不同,同一交易即使在同一时间发生,但由于交易地点不同,其价格的公允性也会不同。由于公允价值获取上的难度和获取方法的难量化性,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会计人员不但是报表的编制者,而且还应是估价师。目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大约有1200万人,80%左右的从业人员处于基础会计阶段,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化还有较大的差距,会计人员整体的执业能力较低,会计电算化水平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不高,很难正确理解、计量和运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虽然知道哪些具体业务需要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但如何计量,从哪里找到参照物,却显得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结果会计人员更多的是运用主观随意性计量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由此得到的财务数据变得既不相关又不公允,更不可靠,极大地影响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综合判断能力较差,便成为合理应用公允价值的又一难题。 

1.3 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 

公允价值本质上是个估计的金额,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容易出现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会计人员在金钱和权力所带来的巨大诱惑面前,往往容易丧失道德水准和职业良知,或主动或迫于压力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进行虚假评估,甚至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来操纵利润。在目前这样一个道德缺失的背景下推行公允价值,我们必然面临企业高管人员和会计人员道德风险的挑战。 

1.4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 

新会计准则仅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而且很多规定非常复杂,会计人员不但要系统学习价值评估技术和方法,而且需要做出更多的专业判断,这直接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特别是当市场交易不活跃或缺乏市场价格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但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率等都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因而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亦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应用和推广的难题之一。 

1.5 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 

新会计准则虽然大量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没有一个单独的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准则,理论基础还没有定论,计算方法还不规范,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都是体现在其他具体准则中,使公允价值计量缺乏相应而有效的解释与指引。目前,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还不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不利于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 

1.6 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对于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对纳税事项进行调整,还需将衍生工具交易、套期保值等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纳入表内核算。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无疑要花费更大的代价,这扼杀了中小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性。

2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对策研究 

2.1 改善经济环境,建立统一、开放、活跃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 

首先,要大力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金融、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同时,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混业经营,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再次,规范、约束政府行为,使政府依法行政,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自由的市场交易主体,保证市场价格公允性的实现。 

2.2 建立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 

公允价值的缺点篇12

一、公允价值的基本理论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种类很多,各国的会计准则中的规定也不完全一致。从各国的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一项债务所使用的金额”,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此并无太大的区别,即“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如果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则表现为资产的市价;如果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则为类似的资产活跃市场的市价。但是,如果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资产的公允价值则为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需满足的条件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可以看出,用公允价值计量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信息对称。在市场条件下,要实现公平交易,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包括交易规则、价格、主体等市场信息。

2. 公平交易。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合理公正地对市场中某项资产或负债真实价值进行估计,可以作为公允价值。

3. 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双方的交易行为必须是自愿的,要在非强迫、非企业清算或非关联交易的状态下进行交易。

(三)公允价值的特点

1. 动态性。同一交易可能由于发生的时间不同或者交易地点的不同,价值的公允性也会不同。公允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发生变化,每个时点都会不同。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即使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但只要有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预期发生了变化,则需对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使其反映其预期的市场价值。这就是公允价值的动态性,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根本的特征。

2. 相关性及决策有用性。公允价值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以市场定价为基础,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用其预测和决策要明显优于历史成本。

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环境尚不完善

公允价值的获取需要成熟、公平的市场环境,交易的双方必须充分了解市场。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但是我国市场化程度还不是很高,市场价格体系不成熟,政府干预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巨大,竞争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还有很多资产和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直接获取公允价值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一些垄断行业导致价格公允的生产要素市场难以形成;关联方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也是普遍存在的,关联方的交易往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进而操纵利润等。这些原因都导致市场价格有失公允。

(二)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不强,不具有及时性

公允价值的运用无论对技术还是在人才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市场确认的,但是我国现行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许多资产和负债缺乏活跃市场作为定价基础,没有现成的市价作为公允价值确认的基础。目前,我国并没有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专门进行公允价值的评估,企业主要通过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取活跃市场中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但是,这些机构的信息往往严重滞后于市场信息,因此使获得的公允价值的相关性较差。而且,我国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也不完善,导致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降低。

(三)公允价值应用的成本较高

1. 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不完善,许多资产和负债缺乏活跃市场,没有现行的市价作为公允价值的定价基础,为了获取相关的公允价值,企业必须付出相应的人力物力。而且,企业在使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时,会计人员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同时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已经获得的会计资料和市场信息等,重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这样势必会增加会计人员的会计计量和账务管理的操作成本。而且,为了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保证,企业要成立内部监管机构对会计的计量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2. 公允价值增加了企业财务报告的风险。为了防止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进而粉饰经营业绩,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同时也对相关的监管部门如审计机构、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导致相关部门的成本增加。

(四)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利润操纵,粉饰财务报表

公允价值是个估计的数值,需要依靠交易双方对于市场价值的判断,然而我国缺乏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和规范的市场环境,因此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而会计人员对于公允价值的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同时,我国的内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我国的惩罚力度较轻,趋利的经济人便利用公允价值的这一漏洞来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上市公司和母公司,关联公司利用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交易,交易价格缺乏公允性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上市公司便利用关联方交易粉饰财务报表,操纵利润,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降低。

(五)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挑战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尤其是资产减值、企业合并等领域,会计人员需要了解和熟悉评估方面的知识。虽然我国会计人员很多,但是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还远远达不到经济发展的要求,缺乏高层次的会计人员,而低层次的会计人员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远远达不到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的需要。同时,职业判断则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会计人员往往丧失道德水准和职业良知,会对资产进行虚假评估或不愿意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甚至故意采取欺诈、舞弊的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事实,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使企业最终的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信息可靠性大打折扣。

(六)监管约束机制的欠缺

1. 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于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较低,违规违法成本远远低于其所带来的利润,使得一些企业以身试法,利用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

2. 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与西方国家相比发展较晚,职业会计师总体来说起点低、基础薄弱,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也比较激烈,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而难以保持应有的客观和公允。而且,一些政府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利用手中的权利垄断业务、制定业务干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师执业的公正性。

三、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对策

(一)完善我国的市场环境

市场化程度不高使得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困难。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活跃市场是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活跃市场的存在需要发育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加强市场经济建设是以较低成本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条件。虽然公允价值与市场价格并不相等,但是市场价格却是最客观、最可靠、最简单的公允价值的来源。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进程中,就要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市场体制,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完善的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立,使会计人员能够通过市场条件很容易获得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促进公允价值的全面推广。

(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理论体系,提高可操作性

1. 各国对已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并不一致,没有统一规范,因此应当加强各国之间的学习交流,明确公允价值的计量概念。此外,应当加强对于现值计量方法的研究,毕竟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我国的市场不发达,估值技术显得更为重要,更应该加强规范公允价值的运用,逐步完善公允价值的估值方法和估值模型,并且随着市场的发展逐步创新。

2.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即提高其在实务应用中的可操作性,更好地解决问题。我国应当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计量指南,指导公允价值应用的操作方法,提高操作性。另外,我国还应不断对会计人员的知识进行更新并提高电算化水平,开辟更多的公允价值获得渠道,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应用得到推广,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道德水平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是获取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公允价值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因此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为了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道德水平,要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能够把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会计人员,加强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期培训,提升思想境界,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加大法律知识的普及力度;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会计人员对于复杂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的判断处理能力,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外部的审计监督

充分发挥企业内外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应实施必要的了解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对公允价值予以特别的关注。我国应该加快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使其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和其他执业准则。企业内部应当完善内部控制,实施岗位职责分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充分发挥企业审计人员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还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探索和制定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配套的监管规章和制度,提高惩罚的震慑性,提高企业违反违规的成本,从根源上杜绝企业通过公允价值操纵盈余的动机。

四、结语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国应当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深入对公允价值计量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体系和应用环境,使公允价值在实务的应用中逐步走向成熟,这样才能逐步发挥出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仇娴.当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与审计,2011(01).

[2]李毅.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9(10).

[3]魏莉.浅议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J].财会研究,2009(22).

[4]梁皓璇.试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9(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