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案例合集12篇

时间:2022-06-09 17:03:00

家庭教育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篇1

六一班姬楚源家长 陈亚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做父母的我们应当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教会孩子生活的技能,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

我家孩子今年11岁,是新星双语学校六年级一名成绩优异、品学兼优、性格开朗的小女生。从早慧班开始,我们一直就读于这所学校,我觉得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也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我对于孩子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会让孩子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尊重,学会关爱。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的人,在集体生活中会有集体荣誉感。在生活中,我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一向非常和谐,即便是偶尔闹些小矛盾,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立即化解。而且家人也都非常默契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我家孩子的眼中,不存在家庭矛盾这样的问题。

第二,奖罚有度,实事求是,孩子发脾气时冷处理。孩子做对了,我们要及时夸奖;孩子做错了,我们也要及时地纠正。奖励和惩罚都要有度,适可而止。虽然现在的教育提倡多称赞孩子,但在称赞孩子方面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达到目的一味盲目地夸奖称赞。当然批评要有度,如果批评过度,甚至诋毁打骂孩子,慢慢孩子就会变得叛逆。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还是坚持讲道理说服教育,而且就事说事,不能翻旧账。当孩子任性发脾气时,要冷静处理,让孩子自己去闹,做个旁观者,等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过后,冷静下来的时候和她交流,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好一些。

第三,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孩子,给孩子树立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接触最多、相处时间最长的是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无论是做事做人,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较重视个人修养:尊老爱幼,同情弱者,说话讲究分寸,在潜移默化中,姬楚源也成了这样一个孩子,平时遇到有困难的同学,她总是热情帮助;遇到有困难的家庭,她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去年阴阳赵老家邻居一家四口急性肉毒素中毒,住进北京301医院,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催我们全家快点捐钱,而且又把自己所赞零花钱全部拿出来捐赠,在她的带动下,我们全家共向邻居捐献2700元钱。

第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姬楚源从小胆子比较小,缺乏自信心,上课很少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后来我与老师进行了沟通,在我的引导鼓励和老师的点名提携下,孩子慢慢开始主动回答问题了。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她兴奋地给我讲她今天上课举手回答了一个少有同学知道答案的提问,老师说回答正确,孩子特有成就感。我也借此机会给孩子讲要相信自己,要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一次就像一个转折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现在的她比起之前判若两人,不但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五,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的能力。对于姬楚源的教育,我一直重视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孩子应当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经常与孩子交流,问她一些简单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然后与孩子一起交流分析,给孩子讲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加深,对于孩子的培养我主要放在作业的检查、指导上,平时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会适当的给姬楚源补充一些奥数题,有空的时候,让孩子练习,目的并不是为了做多少题,我关注的是孩子的思维方式,看她会不会分析问题,然后我们共同讨论,有时甚至为了一种解法争得面红耳赤……

家庭教育案例篇2

一、案例介绍

1.个人基本情况

(1)个案本人情况

小影,交友较多,厌学情绪较浓。经常晚到学校。

小芳,学习较刻苦,但成绩不好,较任性,与同学交往不顺利。

(2)个案家庭情况

小影,父亲去世,母亲忙于她父亲生前的公司,很少有时间与她沟通交流。

小芳,小学时,父母离异,父亲抛弃妻女,另外组建家庭。

2.个案生活经历

(1)个案生活情况

小影,走读生,经常一个人回家住,结交了一些朋友,出入一些娱乐场所。

小芳,与母亲相依为命,她是一名住宿生,平时与同学相处中,不显内向。但固执己见,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

(2)对案主访谈情况

在校期间,我与小影、小芳进行了多次的深度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大致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小影:“妈妈有自己的朋友,工作又忙,没时间理我,亲戚知道我只有妈妈,总用异样的眼光看我。那些朋友不知道我只有妈妈,我能跟他们一起无所顾忌,很开心。”

小芳:“母亲为了我已经非常辛苦,我不想再给妈妈添麻烦。我只想读好书给她看,我要让妈妈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案例分析

首先,单亲家庭中两个不同的学生,前者不能正视自己的现状,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后者非常好强,从她的话语中可以听到她对父亲的仇恨。家庭的破裂带来了很多问题,生活处处亮起红灯,包括资源缺乏、心理和行为失调、社会支持的缺失等方面。保罗・阿马托提出了一个关于“父亲身份的资源定向模型”,分析出了父亲能提供的三种资源,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小影和小芳因不同原因失去了父亲,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将导致资源的缺乏,主要是经济资源和情感资源的缺乏。

其次,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外界过多的情感暗示。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她们的家长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刻意强调红灯已经亮起,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在她们的周围经常有人(包括我们老师)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太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三、教育过程及体会

1.培养积极情绪,为开设绿灯作准备。

让学生坦然面对现实,理解单亲家庭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在生态体验《不要想老虎》活动中,主持老师不停地让大家不要想老虎,最后大家满脑都是老虎。该体验告诉我们过分强调只能让教育失效。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的一分子,没有被孤立,不特殊。

2.感受爱的温暖,体会绿灯亮起的意义。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总的说来是由于“爱”或“被爱”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而导致的。因此,学校和家庭在进行教育时应用真诚的关心治疗心灵上的伤痕。

家庭教育案例篇3

二、分析

1.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他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轻视,因此存在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对他的学习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在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下,他对学习不够努力,因为觉得努力也没有用,同时,她对于老师的批评和帮助无动于衷,觉得自己也就这样了,怎么也好不了。因此,帮助他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是帮助他解决心理问题的关键。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他多进行表扬,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即使他有一点点进步,就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同时,对他进行批评时,注意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在批评后要向他提出希望,使他感到老师对他很有信心。总之,帮助他建立自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抓住时机,不断进行工作。但是,一旦他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后,他身上的的变化将是十分明显的,他会热情地投入到学习和班级工作中去,不仅在行为方面大有好转,连学习成绩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2.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为了真正使小强走向重新塑造自我的道路,我想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取得家长的配合,所以我坚持一学期多次家访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教育,同时帮他补缺补差,当他成绩有进步时及时表扬他,使他找回信心,找回了失去的学习愉悦感。

3.成功和喜悦

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与信任,给了小强无穷的力量,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他的行为规范,学习成绩渐渐由差转好,成绩也由不及格上升到70多分。同学说他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他妈妈说没想到孩子的进步那么快。由此我想到,我所教的班级中还有类似这样的家庭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成员的远离给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制约。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等发面容易出现问题。作为老师应当多关心他们,把这当作老师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好落实好。要相信他们一定能变好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呀!

三、针对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用老师的真诚,赢得他(她)的信赖

作为教师应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我们教师应抛弃以前的“师道尊严”等观念,放下架子,主动而真诚地与学生沟通。通过沟通会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会发现以前对学生的判断也许是不正确的,而且会发现学生当务之急最需要的是什么?只有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在教育过程中才会采取针对性很强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认识事物标准有较大的变化,我们在教育后进生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无法与学生沟通,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更谈不上与他们交上朋友。在转化他们的过程中只是一种“单相思”,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耐心和不断改变教育方法。在转化他们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容易反复,我们应允许这种反复存在,即我们应该抓反复,反复抓。

例:我班有个离异家庭的男生陈XX,贪安逸,图享受,外号叫“阔少爷”。是个喜欢逞能的“老大”。我利用他“好逞能”的特点,让他做几个后进生的组长,负责监督这几个后进生的自行车停放和检查值日生工作,于是他每天到校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自行车是否停放整齐,包干区卫生是否整洁。这个“犟头王”用我赢得他的信赖,与我有感情,关系融洽,促使他对学习有信心。作业从拖欠不上交,到基本上能准时上交作业。

2.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燃起他(她)学习的“热情”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主力军,健全的班干部队伍,能使班风正,学风浓。由班干部出面结对子,手拉手地帮助后进生,是转变后进生的一种妙术。

例:我班有个学生陆XX,人调皮,打人骂人家常便饭,吵架、旷课时常出现,外号叫“黑野马”。为了使甲班同学齐头并进,班干部献计献策,在班中掀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热潮。班长第一个与陆XX同学结对子,平时给他辅导文化知识,班校活动一起参加同一个项目,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表扬成绩,指出缺点,制定目标。经过一年的帮、教、带,不仅是陆XX同学转变了学习观念,树立起了学习信心,而且其他后进生也进步较快。

3.利用集体的温暖,燃起他(她)重新生活的“火星”

因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他(她)悲伤过分,情绪低落,心情抑郁。我发觉后,及时稳定他(她)的情绪,并找几个与他(她)要好的同学,或老师与之谈心,帮助他(她)从悲观的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

例:我班有一离异家庭的男生俞XX,父母离婚后,闷闷不乐,心情抑郁。被我了解后,利用国庆节让他与几个同学一起来我家吃饺子,并指导这几个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他多谈心。让他的感情得到安抚,并以别人的欢染他。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情绪漫漫地好转,并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同时渐渐地萌发了学习的热情。

4.以榜样的作用,引导他(她)上进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离异家庭的学生虽有些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思上进,得过且过。但当他(她)崇敬的榜样出现在面前时,这榜样的精神价值思想倾向、态度、品格,也会打动一部分学生的心,被他(她)所接纳,佩服得五体投地。

家庭教育案例篇4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体育新课程体现了新课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012年10月22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中指出,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切实提高学校体育质量,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密切结合的学校体育网络。即通过增强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个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国家,办教育的权力属于各州,全国没有统一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各州的教育委员会有权决定本州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方向。尽管各州在提法上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以及情感4 方面的发展。目前,随着我国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体育教学理论正逐步系统化,科学地借鉴国外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有助于我国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美国学校家庭体育教育之夜案例介绍

教师姓名:Richard A. Samaria ,理查德A.撒玛利亚

所在学校:Wellington School in Belmont,贝尔蒙特的惠灵顿学校

教师联系方式:

教学实践名称:家庭体育教育之夜

活动目的:通过一个夜晚,使家长和学生共同学习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建议的使用的年级:5年级

需要的教学材料:与器材相匹配的活动场地

活动描述:每一个年级通过他们一年所学的技能在学期末完成一个活动计划。每个年级有他们自己的活动之夜,以及为父母准备的家庭之夜的拓展活动。孩子邀请他们的父母参与他们的活动。当他们的父母一同参与活动时,学生需要教会他们父母一些相关的活动技能。一些活动是我们已经做过的:

1、跳绳活动

2、跳舞

3、球类运动

4、跑的运动

5、合作挑战

6、多元文化项目

7、综合性活动

8、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9、身体挑战性的活动

10、意识站,等

这已经成为一个展现我们所有教学活动形式的有效途径。

二、美国学校与家庭体育教育相结合模式的分析

美国的学校与家庭体育教育相结合模式逐渐发展成熟,学校体育是主体,家庭体育是基础,美国教师以体育教学的形式要求学生把学校里学到的体育技能、多元化健身知识等传授给家长,家长积极配合并给予指导,从而形成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相结合的体育模式。体育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掌握体育技能,使学生对体育健身方法有初步掌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学校与家庭体育教育相结合模式是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模式的形成和提高为目标,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选择必要的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它最大限度地强调学生体育学习的结果。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练习中,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进行自我练习、自我验证、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能力。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所有感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美国的体育教师通过大量的教学研究和比较分析,探索出学校与家庭体育教育相结合模式框架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在不断修改完善。

(二)注重调动家长参与学校体育的积极性。教育家马卡连科在《家庭和儿童教育》中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美国课程目标力求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以博得家长的支持,鼓励家长参与到子女的体育活动中,从而使学生的体育活动开展得更加容易和丰富多彩。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向家长证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对促进其身体健康、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以获得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将孩子将要参与的体育活动及平时的体育锻炼计划及时告知家长们,在学生参与体育比赛时邀请家长参与,并及时地与家长取得联系,告知学生的锻炼动态,形成良性的互动。

(三)注重教学项目的多元化。美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项目,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均能很有兴趣的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得到了身体的锻炼,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经过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学校与家庭体育教育相结合模式多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性的方式和方法,着眼于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教学设计。

(四)注重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体育教学活动不完全是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主,更多地强调了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情境交融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同时,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开朗的生活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创造活动的能力,使学生在身体、精神等方面受益,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在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协助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贯穿“情知”与“情感”教学方法,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展开互动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使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结

美国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的是家庭与学校合作的指导思想,即美国的体育教学注重通过学校与家长的积极交流来开展教学。中国的体育教育也有着其自身的特色,孩子在全面的教育体制下会在体育等各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培养。这样的教育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中国人的国民体质,不过如何让孩子在运动时发挥出更大的主动性,我们还需在人性化体育教育上进行更多的研究。除了将课堂上枯燥的短跑项目变为更吸引人眼球的创新型训练项目以外,我们更需要去探索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运动,思考怎样可以使孩子真正成为运动的主人。通过学校与家长合作开展教学,共同服务学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体育教育之夜”案例给我们以启示,我们应注意与家长进行信息沟通,使得家庭与学校双方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运用最大的育人合力,保证教育效果的极大化,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大大提高了全体家长科学教子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齐心合力配合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参考文献】

[1]王慧琳.美国激发学生健身活动的教学实践案例介绍和分析[J].体育教学,2011(1):52-53.

家庭教育案例篇5

一、背景

某小学学校规模较大,学生来源基本相同,大多为附近小区的住户的子女。有一名二年级男孩子十分调皮,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作业几乎不写,即使是写也是一塌糊涂。老师们对于这个孩子的作业和成绩常常是抱怨有加。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班主任老师经过了解,知道了这个学生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缺少管教,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怎么听爷爷奶奶的话,爷爷奶奶也感到束手无策。该学生的个人卫生也比较差,衣服比较脏乱。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之后,老师对他就一直比较关注,也常常关心他。帮他搞好个人卫生。显然是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他现在的这些问题,包括了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都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失去父亲的疼爱,母亲的关爱,使幼小的心灵在无形中留下了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而同时由于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也不能细致地照顾到孙子,对于他的个人卫生也没有太大的重视,于是使得他平时在学校里邋里邋遢。

二、解决办法

班主任老师一直在思索要用什么方法来帮助他。一种方法是与他交朋友。经常给予他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课上积极启发他,帮助他。课后从生活上给予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缺少课外书也买给他;雨天给他雨具;天冷提醒加衣服等等。另外,安排他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鼓励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但是这对于老师的时间要求很高,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种方法是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这需要学生很好的配合老师,而这是最困难的。

第三种方法是与他的爷爷奶奶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通过正常的途径,采用有效的手法积极予以治疗,以辅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并且做到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的反馈孩子的在校情况,指导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师完成对孩子的转化工作。但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级比较大,对于这一方面也不是很了解,也很难弄清楚,同时也存在着沟通的问题。

三、启示

班主任老师细心观察学生,及时发现了这个学生的问题,并且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对于小学老师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因为本身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繁忙。这个案例,使我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们在以后的小学教育工作中一定要细心观察每个孩子,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作为小学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积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经过老师的努力,他的行为终于有所收敛,约束力有所增强,但时常还会犯毛病。外国一位哲学家曾有一个木桶理论,用长短不一的木板箍成一个木桶,当你倒进水后,水会从最短的木板处流出来。中国也有一句话“人生十指有长短,一母同胞有愚贤”。是呀,一个班级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孩子,只有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认真关心每一个孩子,相信任何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老师的下一步的打算是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的方式跟踪分析,直到他能够真正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

家庭教育案例篇6

二、案例分析

张某是个独生子,打小开始,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和,在他读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母就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了,他被法庭判给了父亲。离婚前他父亲已经因经商不利而破产,离婚后更无力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的父亲只能将张某寄托在他年迈的奶奶家里——老人院里的一个小间套房。父亲没文化,很少与儿子进行心理沟通,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所以张某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只能由爷爷和奶奶来料理。爷爷和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张某,于是他在家一直处在以我为尊的轴心位置,只要大人有一点不顺从他,他便翻脸不认人,肆意指责对方。因此,每当张某在学校里得罪同学时,对方只能避而远之,因为他是一个“不讲理”的人。

张某的母亲是个能力强、虚荣心盛、自私自利的女人,她爱自己的儿子,极力要为儿子创造好的读书环境,但又好逸恶劳,常恨自己的丈夫不争气,并时常在自己的儿子面前灌输一些不尊重他父亲和爷爷奶奶的话。由于张某更喜欢听妈妈的话,所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正确的社会交往心理。

三、教育策略

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

对张某这样的学生仅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后,我多次走访了他爷爷奶奶家,并分别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我发现他爷爷奶奶年事都较高,不具备抚养少年的能力,而且和张某一起住在老人院里一间不及六十平米的破旧的套房里,生活条件比较落后。我就找他父亲谈话,向他解释了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意义,要求他尽快将孩子接回来住在老家里,由自己亲自抚养。得知他父亲当时生活困难,入不敷出,我就通过申请帮张某减免了学杂费。同时,我还多次联系了张某妈妈这一关键人物,告诉她母亲对于子女在人生道路上的神圣地位,我能理解所有父母强烈的爱子之心,但爱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式和价值指导。鉴于他父母二人已难破镜重圆,我郑重请求他们最好能多找机会带孩子出来聚一聚,彼此坦诚布公地交流自己的心境,使孩子能理解做父母的无奈的选择,而不受他们这段不和谐的感情旅程的影响;也让张某可以再次重温亲情的温暖,过滤自己心中的阴影。“解铃还须系铃人。”没想到张某的亲人都十分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为我的学校教育工作打好了后方基础。

我和张某进行过多次深入的交流。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悟性高于其他学生,而且知识面较广。我知道他极关心自然怪象,如百幕大三角地带、宇宙黑洞等,凭着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我能跟他做较深入的交流,若有疑难,我便和他一起上网查询资料,在答疑解惑中师生共同学习,也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提高了他求知的热情。他喜欢读历史,对历史人物多有自己的评价,但这些评价多有偏激之处,明显地带有自己成长的阴影。有一次谈及曹操的“人生哲学”,他说曹操具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魄力,才能纵横天下、成就伟业。我说曹操的谋略和魄力的确令人惊叹,其极端的“人生哲学”是迎合了那个乱世的潮流,使他成就了大业,但其人格品质却令人不敢恭维,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好友吕伯奢一家,还有他为父报仇竟大肆屠城等,则超出了一个英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读历史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被历史所蒙蔽,误入歧途。这一次次的思想交流使张某逐渐地改变了当初那种固执的想法,对别人多了几分友善和热情。

2.和风细雨,给予关爱

在学生面前,我从未将张某以“问题学生”对待,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生活,我总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一次张某课间在教室里玩闹,故意踢坏一位同学的凳子。我没有马上当众训斥他,而是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让他主动向别人道歉。下午上学前,他还从家里带来工具修好了那张凳子。张某知识面较广,上课时我常常叫他发言,若有满意的答案,我和同学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个个细节的温暖,使他自信心大增,也学会了自我约束,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

3.量才而用,建立威信

虽然张某集体观念薄弱,但点子多,会策划,我就推荐他任班级宣传委员,负责收集宣传栏的资料和安排活动课的内容。他十分喜欢这项工作,积极收集资料,精心布置,和另外两位同学一起努力,把教室里的宣传栏打点得有形有色、精彩纷呈,每期宣传内容都引来同学们驻足欣赏。他巧妙地把活动课“分地到人”,让各个小组自己安排专题去上,他自己则主持监督和评比工作。张某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同学刮目相看,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和欣赏。同学们的支持和赞扬又使他的集体观念极大地增强了,各方面日益进步。

四、教育效果

经过一年的努力,张某的“问题”都已得到明显的好转。他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同学关系相处得较好,和父母之间的交流大大增多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在工作上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不仅如此,科任老师们还多次表扬他。他的爷爷、奶奶及父母也对他的巨大变化也很满意,在一次班干部民主测评中,他还得了优秀。

五、收获与反思

在对张某的家庭教育方面,我获得了如下的启示:

1.爱心无限,缝合受伤的心灵。

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可他们拥有一颗渴望家庭温暖的心、一颗渴望大家关爱的心。作为主角的老师,首先必须与孩子做好沟通,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启发、引导孩子,让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进而了解孩子心里想什么。要善于破译童心,读懂孩子的心理和思想,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理解,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并为下一步爱的行动奠定基础。

2.各尽其才,扬起自信的风帆。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摆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总是想到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不像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常常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或不相信自己也行。可每个孩子天赋是各异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我们老师的责任就是及时发现这些孩子的专长,顺势加以引导及培养,扬起他们自信的风帆。

家庭教育案例篇7

事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家庭教育案例篇8

(一)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

法律基础教育难免会涉及到一些晦涩艰深的法学术语,如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词语,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对法律基础教育可能产生畏难情绪。也有的教师为了降低课程难度,转而采用平实的语言来讲授法律基础课程,也不失为一种积极尝试,但是极易降低法律的实践性和严肃性。如果能够在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容易在亲身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模拟法庭实践的直观性体现在,它和真实的诉讼一样,呈现出对抗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扮演一定的法庭角色,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这会比空洞的宣讲更有利于增强法律基础教育的直观性。

(二)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针对性

法律基础教育虽然只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该课程中包含了众多知识点,内容涉及法学原理、部门法知识、司法制度、法律心理和法律观念等。法律基础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对国家法律制度有初步了解,同时使学生能够具备积极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观念。传统上的宣讲可能无法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甚至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或参与度不足,使学生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模拟法庭实践在法律基础教育中的引入,则能够有效地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针对性。教师可以精选法律案例,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关心的法律问题、法律案例,制作成模拟法庭教案,引导学生在法庭上解决问题。

(三)提升法律基础教育的实用性

法律基础教育不应仅仅在意识层面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更应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问题、保护合法权益的实践能力。法律基础教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应这样回答:法律基础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在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大背景下,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不管是生活、工作,还是投资、经商,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类纠纷。每一个学生都应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熟悉基本司法程序,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模拟法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法律、实践法律的新平台。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是提升法律基础教育实用价值的必由之路。

(四)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法律基础教学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是实现法律基础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学生之间多元互动的有效途径。法庭和诉讼,对于学生来说显得相当遥远,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难有机会旁听真实的庭审。同时,学生又对模拟法庭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非常想在模拟法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使自己有机会成为法官、检察官或律师。以模拟法庭为平台开展法律基础教育,可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景教学,能够将法庭对抗这一生动的情景搬到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的可行性

(一)良好的师资力量

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的介入,教师应在案例精选、程序引导等方方面面起到积极作用。离开了教师的引导,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将无法开展。此外,教师还应对实体法和程序法有相当的了解,必须熟悉部门法规定,对典型案例、热点案例也能够信手拈来。当前从事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上升,如不少教师是法学专业的硕士甚至博士,也有不少的教师同时还兼有法官、检察官或律师的身份,他们能够对模拟法庭实践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当然,学校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的过程中,也完全可以在学校内外聘请一些人士介入,如聘请法学院校的专家教授、知名律师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模拟法庭实践,从而对师资力量起到补充作用。可见,从当前的师资力量配置来说,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是完全可行的。

(二)现成的庭审影像

模拟法庭是对现实庭审的模拟。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模拟法庭实践能够增强教学效果,本质上属于一种情景教学。法律基础教育中引入模拟法庭实践,需要参考一些真实的庭审影响资料,供学生模仿、参照。当前很多人民法院已经将庭审录像公布在网络上,这一公布行为的初衷是加强公众监督,落实审判公开原则,以提高司法公信力。庭审影响资料能够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教师可以在模拟法庭实践开展之前,预先下载一些优质的庭审影像资料,并播放给学生观摩、学习。此类影像资料目前在网络上很容易获取,从而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资料支持。

(三)丰沛的案例资源

法律基础教育中开展模拟法庭实践的基本前提是必须寻找到合适的案例,这些案例必须贴近生活,具有一定的争议性,同时还必须符合法律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教师在开展模拟法庭实践之前可以通过案例库寻找到很多案例资源,再对案例资源进行精选,挑选出适合模拟法庭实践的真实案例。当前案例文库主要有北大法宝的案例文库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文书网,这两个网站提供的案例几乎是海量的。丰沛的案例资源也能够为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提供资源上的保障。

三、法律基础教育中开展模拟法律实践的细节探讨

(一)案例的选取

教师可以通过报纸、网络、判决书文库等媒介中寻找合适的案例。鉴于学生的特点,建议选取如下几类案例:1.贴合社会生活。教师应选取贴合社会生活的案例,避免选取那种罕见的案例或偶发的案例;2.注重实用性。教师应选取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案例,即学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会遇到的案例,典型的如劳动合同纠纷案例、婚姻继承案例、交通事故案例等;3.必须具备争议性。教师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争议性,这样才能增强模拟法庭的对抗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毫无争议的案例则不宜选取。此外,鉴于模拟法庭的特殊性,所谓的争议性主要是指法律适用层面的争议性,而不是案件事实认定层面的争议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性案例,以供选择,也可以由学生选取案例,交由教师审核。

(二)庭审的对抗

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应体现出对抗性,而不能仅仅体现司法程序和法庭礼仪。实际上,即使在法学院的法学专业教学中,模拟法庭实践也往往缺乏对抗性,参与模拟法庭的各方均按照预先排演的剧本,按部就班地推进模拟法庭,对抗性并无充分体现。缺乏对抗性的模拟法庭局限于单纯的模拟,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效果也就难以令人满意。法律基础教学中的模拟法庭应跳出单纯模拟的局限,适当地强调对抗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做到如下几点:1.选取对抗性案例。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就应该选取有对抗性的案例,或者说,选取那类能够引发双方对抗的案例;2.列出争议焦点。由于学生不是法学专业的学生,他们对庭审流程和案件的事实与法律问题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事先列出争议焦点,并引导双方在模拟法庭中就这些争议焦点展开辩论和对抗;3.适当释明和引导。教师可以事前准备好大纲,释明法律规定,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避免模拟法庭实践陷入冷场和停滞。

(三)思维的开放

笔者发现,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中模拟法庭实践的开展往往缺乏开放的思维,如选取的案例没有争议性,缺乏对抗性,案件的审理结果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就导致模拟法庭仅仅是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化过程。显然,这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模拟法庭实践。法律基础教育中的模拟法庭实践必须具备开放的思维,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1.不预设任何结论。教师不应对案件审理的结果做出任何预设,而是要求学生在模拟法庭上,通过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通过模拟的司法程序,独立地做出判决结果。任何结果预设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妨碍学生的参与热情;2.不对庭审结果作结论性评价。模拟法庭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参与各方的表现进行评价,但是案件审理的结果究竟如何;究竟哪一方赢得了诉讼,则教师不宜作结论性评价,但是可以作出倾向性评价。如此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继续学习,使学生继续保持好奇心。

(四)礼仪的注重

司法诉讼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庭礼仪。由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生缺乏对司法程序的了解,他们可能会把模拟法庭当成一场辩论赛。事实上,模拟法庭包含真实庭审的主要环节,辩论只是法庭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模拟法庭中的辩论与辩论赛中的辩论也存在诸多差异,两者不能混同。因此,开展模拟法庭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模拟法庭,避免学生将模拟法庭误认为辩论赛。这就要求学生适当学习一下法庭礼仪,包括注重仪表和发言的方式、准确用语(最好能够适当地体现出法言法语的法庭用语特点)、尊重法官和诉讼参与人、不得诡辩和强词夺理等等。

家庭教育案例篇9

2引导家庭教育促进高职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教育观念的引导在上大学之前,家长非常愿意同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其实,家长的真实目的不是关心孩子接受教育本身,而是关心他们的学习结果,即能否考上大学或者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在上大学之后,大多数家长往往会有“车到站,船靠岸”的心理,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对孩子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不闻不问,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其实,这些家长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他们关心的仅仅是学习成绩,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同步,外表成熟、内心幼稚、缺乏自制力,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中极易迷失方向。高职院校应积极引导家长摒弃“成绩第一”“满足物质需求,其他方面自由发展”等错误观念,引导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对子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上[2],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制定合理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帮助子女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业和恋爱问题,引导他们坦然面对人生挫折。由此可见,大学时期的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导向、示范、熏陶和制约的作用[3]。教育方法的引导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方法,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家长积极营造相互尊重、团结、民主、包容、充满爱的家庭氛围;引导家长养成耐心倾听、积极鼓励、细心引导、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既要帮助孩子解决他们在大学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更要教会他们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家校教育合作的引导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校应当领导家庭教育。”[2]所以不管是家长教育理念的引导,还是教育方式的引导,高职院校都应起主导作用,应积极搭建家校交流的平台。鉴于生源分布广泛的特点,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班级QQ、飞信、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政策、动态以及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解答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同时,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馈自己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学校还可成立家长委员会[4],邀请有家庭教育经验的家长利用这个平台交流教育心得、分享教育经验。

家庭教育案例篇10

政治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阵地和场所,其教学就是在寻求一种恰当的形式来反映政治课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从而发挥德育主渠道作用,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新理念条件下,从政治课堂的创新入手,探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教育的新模式是我们政治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近年来,我们根据科尔格的“道德两难法”德育思想,尝试运用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深入进行新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我校思想政治教学开展的“模拟法庭”活动,把“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就是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新探索和创新实践。

一、“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特点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与判决”使其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模拟法庭”活动片断化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着与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共同的特点和功能,但同时,又具有它们无法比拟的优势作用与特征。

1.趣味性

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有很大的局限性,案例教学虽然能使学生置身其中,但不如“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因而只有少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对大部分学生特别是弱势的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大;活动教学,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它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没有一定社会经验和观察,分析、综合能力,是很难达到目的的。然而“‘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活动,它揉合了活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优点,真实、直观、趣味、参与、思考、应用等等,通过引进“法庭辩论和判决”片断,让学生进入角色,亲身“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进行自我教育,这种教学新颖别致,富于吸引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较为鲜明的感性认识,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为此,我认为“‘模拟法庭’片断化”能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既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能达到教学教育的目的。

2.实效性

由于案例形象生动,独特、真实,学生观看并参与“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判决”后,既形象地理解体会了活动的乐趣,又体验了情节中人物情绪,因此,能够更好掌握知识、把握自己的行动等。这种教学帮助了学生理解和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到的理论得到了实践,知行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追寻高雅生活》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讨论了哪些方面不能有好奇心,正确运用从众心理、不盲目好奇之后,我把“模拟法庭”的片断引进来,提出辩题“兴趣广泛是一件好事”,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并做好小结。通过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发展情趣不能仅仅停留在兴趣广泛的层面上,而应在此基础上确定符合自己特点的有发展方向的志趣,培养高雅情趣。

同时“法庭辩论和裁决”要求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和国家行为。“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客观而公正的分析中,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知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学会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

3.实践性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是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它既让学生学知识、又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学习和思想中的疑难问题,纠正错误认识和行为,“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课堂管理,“法庭辩论和判决”,课堂小结等活动都是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将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让学生增长了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例如,我在教学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的《人生自强少年始》这一内容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案例:潇潇是初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突出,兴趣爱好广泛,能歌善舞。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她发现左腿经常性疼痛,到医院一检查,发现是患了骨癌。医生告诉他的家人,为了保住生命,必须截肢。问题:潇潇及其家人将作何决定?她的未来人生之路将会是怎样的?然后,“模拟法庭”的成员通过辩论和裁决,决定截肢并通过心理辅导来帮助她认识到自强的作用,接受现实、走出阴影,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二、“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实施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

“模拟法庭”活动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与学生一道共同研究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思考中调动和运用大量的“库存知识”,分析并找出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案情分析和辩论中很自然、明确地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或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2.精选有针对性的案例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法的突出特色是以“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判决”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学生也主要是通过“法庭”对案情的分析与辩论、裁决以及教师的评析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并以此增长社会实践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为保证上好每一堂“模拟法庭”的“法庭辩论和裁决”课,教师一般提前两三节或三四节课的时间布置、或和学生一起收集、精心编选教学案例,以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案例编选设计,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不同班级案例不同,要贴近学生实际,容易被接受和理解,存在争议性,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在教学《身边的诱惑》这一内容时,针对普通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游戏机的诱惑”的案例。在讨论归纳了身边存在的两种诱惑之后,就“游戏的利与弊”问题,我把“模拟法庭”的片断引进来,用教材83页《小兆的事例》作为案例,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学生清楚了游戏这种诱惑到底给我们带来的是放松与智力的锻炼,还是沉迷和无法自拔,关键在一个字“度”上。小兆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这就使学生能够在“控、辩”双方的辩论中了解、学习和掌握知识,提高判断能力,增强义务感。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教学,虽然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案例或情节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但可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本课教学,比如把导入课题、案例和答案做成CAI课件,并适当配上背景音乐,在课堂上先把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法庭辩论”,在庄严的音乐声中进行“裁决”。之后听听老师的分析和归纳,最后把参考答案展现在屏幕上,供学生参考。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法庭辩论”课中,会使教学生动形象而富有实效。

4.“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模拟法庭”片断化引进课堂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主要做好三个主要环节,即引入课题,课堂教学即“法庭辩论和裁判”,课堂总结。

(1)引入课题

教师可以通过漫画、动画、短片或歌曲来导入,也可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内容或其它的情景导入课题,讲清或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并做好课堂的控制,包括学生的情绪调动或调节、教学的进行、辩题的出示和引导等。

(2)课堂教学即“法庭辩论和裁判”

投影出示案例和辩题后,把它交给“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裁决也可以是班级的班委会),教师要适时做好引导。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炼材料的能力,要注意引导、锻炼学生发现和抓住关键问题,避免偏差,导致错误的结论,从而损害当事人的利益,或者对某种事物和现象有错误看法或观点。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时,设计了案例:14岁的莉莉父母离异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但爸爸经常赌博,还经常打她。她决定上法院告爸爸。奶奶却说,家丑不可外扬,打官司也不光彩;她会求爸爸不要再打她的。

1)让学生先思考:莉莉会听奶奶的话吗?应该听奶奶的话吗?之后引导出“家丑可不可以外扬”交给“模拟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和裁决”。

控方:爸爸侵害了莉莉的合法权利,经常赌博也是违法行为……这种家丑应该外扬

辩方:莉莉是爸爸的女儿,告了爸爸就是不孝,爸妈已离婚了,爸爸很可怜,赌博是可以理解的,这种家丑不可外扬

……

控辩双方针锋相对,非常激烈。

2)在辩论中,老师适时告诉学生(出示投影):当奶奶跟爸爸说了以后,爸爸却变本加厉,莉莉“旧疤未愈又添新痕”。莉莉在绝望之时,无意之中发现了奶奶的安眠药……问:她会把药吃下去吗?为什么?(“旁听者”及时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互动)

生:会的,因为不能告爸爸,没有别的办法。

生:不会,她会偷偷地让爸爸吃下去,她恨爸爸,奶奶又不让告。

生:会,她不仅会自己吃下去,还会让爸爸也吃下去,一了百了。

生:不会不会,她想到了奶奶,想到了妈妈,想到……

……

3)当莉莉因被爸爸一顿暴打给打醒时,莉莉可以怎么做?

“旁听者”非常踊跃出谋献策,教师引导“法庭裁决”给莉莉法律援助,通过合法途径来讨回公道。

教师要把法官判决(或班委裁决)结果,及时地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

(3)课堂总结

家庭教育案例篇11

一、家庭法制教育缺失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某县一学生,父母都在外地做生意,由外公照顾。一天,他向外公借钱不成,于是趁着没人的时候溜入外公卧室想“拿”一点,没想到被外公发现,于是他就杀死了外公并将其碎尸。

案例二:某县一男孩是父母的非婚生子,平时都是年迈的爷爷照顾生活。因盗窃被捕入狱,但出狱后仍旧习不改并多次入狱。

二、家庭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父母离异,是家庭法制教育缺失的重要因素

社会的进步使人们的价值观、家庭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家庭关系破裂、离婚率上升这些因素对家庭法制教育的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笔者学校进行的相关调查中,327名学生家长(占40.1%)认为父母离婚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离异,缺乏必要的爱护和关心,长期放任自流,使得青少年不能在家庭中得到正常的温暖,更提不上家庭法制教育了。

2.家长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

笔者对学校817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472名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57.7%)认为自己父母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有742名学生(占90.8%)认为父母应该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家长本身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甚至触犯法律,成了孩子的反面教材,造成了一些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

3.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家长监管监护不力

近年来,现实生活压力大,农村有些农民弃置农田,到城市谋生。其中有大部分人将孩子留在家中,孩子缺少必要的照料、教育和管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等于没有时间做人。”家长应当认识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任何人无权以忙为借口而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三、提升家庭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

1.营造温馨、友爱的亲情家庭

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之间的和谐,是家庭稳定和温馨的基础,也是孩子心理稳定和健康的保障。家庭成员之间感情不和,言行冲突的情绪波动,使孩子产生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最终导致家庭教育失败。如果因为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之间关系紧张造成了不正常的家庭氛围,那么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孩子。

2.家校联合,加强对家长的普法力度,增强家长的法律意识

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制教育大环境,充分发挥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作用,结合家庭教育,双方形成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笔者学校从2009年起,就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社区学校的形式,以每年“技能竞赛暨教学开放月”活动为契机,举行家长会,开办法律知识讲座,使家长成为知法、守法的先行者,增强对其子女进行家庭法制教育的意识、责任。

家庭教育案例篇12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敏感而密切,整个国际社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法的作用也日益得成熟、重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法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学时的安排只能完成国际法的启蒙教育,这种初级教育对于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的要求来说差得很远。国际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是兼顾到不同法系、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特点而形成的。但现阶段我国学生普遍缺乏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接触国际实例很难,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了国际法的教学效果和本专业的发展。因此国际法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人主要从国际法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希望能为培养国际法专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道德品质也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因此无论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环节德育教育都不应当被忽视。

在欧洲一些崇尚绅士风度的国家,民族的文明素养很高,但是在他们的学校教育课程中却很难找到专门的德育科目,德育一般就渗透在各门教学工作中并同步进行,也就是任何一门学科都兼有道德教育的任务。目前我国大学的课程,在各门科目上一般都设置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就实践教学环节来说,我认为应当设置专门的德育教育部分。在对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进行考核打分时应增加具体的道德品质的考核成绩。比如在实践学习中是否注意环境保护、是否体现了人文关怀、是否从事了义工或志愿者的服务等等。总之,凡是能体现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追求民主、乐观向上、宽容团结的精神品质和行为都可以成为学生实践成绩中的一部分。

(二)案例教学是国际法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

摘要内容。但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案例教学教材的选择要注意与当代的国际实践相联系

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既要选择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综合性的案例。将案例与与所讲授的重点内容有机结合,尽量涉及多个知识点或多个章节的内容。同时也要注意调整,随时加入一些具体生动,较受社会关注的案例。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与时俱进。

目前各个高校教学用的案例教材虽然多,但观其内容,其中所编的案例却大多相同。其中案例也大部分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上世纪90年代的案例都属于年轻案例。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典型的案例,所以经常被采用。另一方面也由于国际社会、国际法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材料陈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论文开题报告中国论文网。因此案例教学教材的选择既要注重科学系统性,也要注意与当代的国际实践相联系。在此一方面呼吁广大专家学者能够,即时对当前的教材进行修订与增补。或者多编纂一些新的、与国际法的发展、与当今社会的现状联系紧密的案例教材。一方面也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进行甄别、更新。随时关注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采集新案例。过时的案例被淘汰,新的案例补充进来。在完成某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就可以选取一些时事性、较有深度及广度的案例讨论。甚至直接制作、改编一些案例。以便及时提高教材、教法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改编、更新国际法教材,把案例教学法贯穿其中,是我们当前国际法实践教学改革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案例教学的过程要把教师创新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结合在一起

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资料,并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前进行思考寻求解答。但注意不要给予过多的提示,以免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预习案例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多角度解决问题。

具体由学生完成的部分主要应该有三个环节。首先案情介绍阶段,这部分比较简单,但需要学生事先预习。主要是学生对案例背景介绍,也可以对案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为理解案例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由同学们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批评、反驳、辩论。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们充分参与、发言。同学们可以反驳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不能重复其他同学的论点。随着辩论的进行,对案例的分析也会愈加深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会愈加的透彻并且和有关法律事实密切的结合起来。此时老师只要对同学们遗漏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就可以。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点评。点评中强调学生对相关案例的点评,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本次讨论内容作总结性的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肯定其成绩。最后由教师对同学们之前的讨论进行评价打分。不论观点是否正确客观,充分参与就是得分标准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空间,真正让学生自主的去分析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辩论能力;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关心、了解我国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动态的习惯。

案例是教学法中的最优资源,也是实践教学的最常用手段。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自然有序的教学认识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灵活、深刻的学习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中只讲授空泛冗长的理论,却不能就相关法律事实进行立论分析,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寻找某一确定的答案,而更加注重认识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面对有挑战的问题和各种可能性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激发,为寻求答案,学生将会主动分析法律上的争议点,搜寻相关法规和类似案例,得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 将国外的一些实践课程模式引入我国的国际法课堂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各院校都在探讨如何将国外的实践课程模式“诊所式法律课程”(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和“法庭辩论课”(Trial Advoca2cy) 引入各自的法学课堂教学。在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它包括两种形式:“模拟法庭”(Mooting) 和“辩论技巧”(Advocacy) 。模拟法庭一般是低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即所有法学院学生都要参加模拟法庭的训练。辩论技巧课,则是为那些有意成为出庭律师的法学院学生开设高级训练课程。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法学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模拟法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案例依照严格的法庭程序进行重现和模拟。通过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即原告、被告、法官/仲裁员、双方当事人的人和有关证人,对案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对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是十分有效的。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

但现在大多数的法学院校的 “模拟法庭”还只是一种形式。利用效率低,有的学校甚至一学期都不能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案例的选择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民法、刑法领域。国际法的相关案例十分少见。另外一些学校的模拟法庭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一些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过于注重形式,没有相关法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都是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模拟法庭”,尤其是“模拟国际法庭”和“模拟国际仲裁法庭”活动对我们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隐性的,但却是长远的和巨大的。

另外,各法学院校对“辩论技巧”等专业素质的培养形式还在初级阶段。这也是我们应充分重视和积极探索的。

(四)通过分层教学法实现实践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关注

这一改革措施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体能力、已有基础及学习偏好等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样性的学习差异,如根据学生在学习时对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不同学习类型的偏好和实际能力,而将学生的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某一层次既和某一级的学习水平和深度有关,也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有关论文开题报告中国论文网。在这里我们要十分注意的是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由教师主观决定的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而是由教师提出划分方案,而由学生自己选择。

比如第一层的学生,在这一层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对某一话题的基本理解能力。这一层的学生可能是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即操作型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擅长通过操作实践的方法来学习。那么教师就可以分配这一组的学生就某一国际法案件进行调查研究,提供各种报告资料;为国际法的案例教学提供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进行“模拟国际法庭”“模拟冲裁法庭”活动的准备工作。

第二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比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其首先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他们曾在第一层水平阶段已经学过的东西,懂得如何运用选择、引起或发现更多的体验、认识和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找出答案。这一层次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比较认真,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拓展这部分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模拟国际法庭”为例,教师可以分配这部分学生在“模拟国际法庭”中充当当事人的角色,通过法庭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思考和创造的空间,不要过多的限制和说教。

第三层次主要是一些善于思考、见解独立的学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应该着重培养他们更复杂和更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这一层级中,学生要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现实世界中有争论的主题进行评议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并把研究与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起来。以“模拟国际法庭”为例,教师可以分配这部分学生在“模拟国际法庭”中充当大法官的角色, 分层教学法主要适用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和期末理论考试当中则不适用。国外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和实验教师对上述模式的总体评价一般都很高。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特长,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达到他们的理想目标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无疑,这对学生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

小组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自主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集中学习。包括讨论、讲座和进行调研。

国际法的案例教学过程是一个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贯穿小组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弥补不足。一方面有利于在课堂讨论中更加有针对性,不遗漏要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进行不受约束的思考。

对国际法的相关事件进行调查研究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调研能使学生掌握更加详实资料,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等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组成学习小组,学生们分工合作也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总之,学习小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际法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的工作,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知识、素质和能力三要素,突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艳,《高校法学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探索2010年第4期

2、李学兰,《法学模拟教学方法之理论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3,(4).

3、李龙.《我国法学教育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国际经济法网。http: //www.intereconomiclaw.com 2005-10-11/2005-12-12.

4、张海凤,《法学案例教学法建构浅析》[J].行政与法.2005(9).

5、杨莉、王晓阳,《美国法学教育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6、胡玉鸿,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模式的转轨[J].法学2001,(9).

7、朱立恒,《法治进程中的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08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