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综述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4 09:33:52

临床药理学综述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1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是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是由各学科的专业人员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将某种疾病或手术的关键性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标准化,按照预计住院天数设计成表格,将治疗、检查和护理活动的顺序及时间的安排尽可能达到最优化,使大多数患此病或实施此手术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流程接受治疗,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

2临床路径管理在国内外的应用

临床路径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波士顿的新英格兰医学中心是世界首家采用临床路径概念和做法的医院。1990年该中心选择了某些病种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按照预定的医疗护理计划,既可缩短平均住院天数和节约费用,又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现在美国近60%的医院在使用临床路径。澳大利亚Westchester医疗中心在1997年起又把临床路径用于心脏瓣膜修补、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等。2005年,德国在全国推行了临床路径新型服务模式的改革,结果全国平均住院日缩短了20%~30%,医院的数量从2000多家裁减到1400家,病床从45万张减至30万张[2]。1995年2月,台湾林口长庚医院中心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路径[3]。1996年第四军医大学研究人员在国内较早报道了临床路径在美国医院中的应用。1998年以来,北京、天津、青岛、重庆、成都和广州等国内的一些城市的大医院相继引入临床路径的管理模式,并开展了部分临床路径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卫生部于2009年组织制订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并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从2010年1月起在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4]。

3临床药师在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作用

临床药学(clinicalpharmacy)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45%的医院设有临床药师职位,而且多由具有药学博士学位的药师担任。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虽起步较早,但一直发展缓慢,各地区间发展也不均衡。临床药学是现代医院药学的核心,是药学与临床相结合,面向患者,以患者利益为中心,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科学。目前,我国医院主要开展了4种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即全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专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门诊药学咨询模式和多层次临床药学服务模式[5]。临床药学是以患者为对象,运用现代医药学理论与技术,密切结合临床,研究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开展药物安全性和药效临床评价的药学分支学科。然而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致药物不良反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仅据WHO近几年统计报道,在临床发病率中约30%属于药源性疾病,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3%~5%[6]。药物不良反应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命与健康的社会问题,虽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轻的患者可耐受或经过治疗可恢复,但某些严重不良反应则能使患者致残、致死。在临床路径管理中,临床药师可进行药学监护,并作客观评价,及时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沟通,提出临床路径药物治疗的调整意见,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我国不合理用药者占用药者的12%~32%,其不合理用药形式主要为:无明确用药指征、违反禁忌证与慎用证、剂量过大或不足、疗程过长或过短、剂型不适当等,其中选药不当、用药品种过多、配伍禁忌最为突出[6]。因各种新药层出不穷、老药新用也屡见不鲜,同时由于临床医师的专科化发展,医师对非本科室常用药不太熟悉,有时也难以做出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决策。临床药师对本专科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频度、疗程、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对检验指标是否有影响、特殊患者(孕妇、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乃至是否可公费等情况均有着充分的了解,可为临床路径药品的选择提供合理而标准的药物种类。基于国家药物法规政策、国内外循证医学与循证药学的成果及各类临床治疗指南,提供最佳的药物治疗建议,避免应用不必要的药物。基于药物经济学原则,为临床路径治疗方案提供价格适宜、质量可靠的药品;对特殊情况导致的路径更改或药物治疗方案变更有预期的准备。饯珊珊等[7]比较了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在临床路径及非路径中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住院药费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等。结果表明,临床路径管理组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等有明显下降。所以评估药物治疗成本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2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7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88-01

自2002年国家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次正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立临床药师制度及药师职责以来,我国临床药师制度得以迅速建立与发展[1]。该规定指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药学管理模式,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内容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的研究、实践、治疗促进合理用药,以减轻患者伤害身体、心理及经济负担,提高疗效[2]。药师作为制度的核心参与者与实施者,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是其核心职责。

1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研究现状

文献研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药师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方向,是反应其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直接表现,本次研究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总库,采用文献计量学进行检索,对检索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1.1统计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总库,分别以“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为主题词对2003至2012年间文献进行检索,对统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1.2统计结果。

1.2.1三种主题词搜索文献按年份分布。

由表1可知:2003年至2012年,“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师”主题词文献整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医院药学”文献2007、2010、2012年呈现-20%左右的负增长,其余年份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临床药师”文献未出现负增长,增长幅度在10%至90%,其中2005年增幅显著;“医院药学+临床药师”文献篇幅较少,总体增长,只在2007出现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医院药学”、“医院药学+临床药师”均出现负增长,而“临床药师”增长率为9.44%,是统计年份中增长幅度最小的年份。

1.2.2“临床药师”文献按照研究内容分类。

由表2可知:临床药学文献内容以综述最多,占到了46.29%,阐述药师工作药物咨询、药物治疗文献十年来共1605篇,占到总数的37.70%,其中临床时间药物治疗占到21.47%,说明相关药学临床工作还有待加强。

1.2.3“临床药师”主题文献机构分布。对发表文献前四十位的机构进行统计,按照性质进行分类,并与表1对照,统计结果见表3。

有关临床药师的文献研究前四十位机构占到了81.20%,极为集中,其中大学类及大学附属医院占到了52.82%,而大学作为教学的地点,与临床工作实践联系没有一线临床工作人员紧密,其发表文献的质量值得商榷,而大学附属医院、军医院与地方总医院全部为三级医院,发表文献占到了总数的54.14%,而分布在全国各地数目巨大、接待人数较多的其它医疗机构发表文献非常有限,有关“临床药师”研究文献集中性过强,文献研究作为一种参考依据,可以看出地方低级别医院对于临床药师制度重视度并不够。

2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现状及问题

2.1医疗机构对药师制度重视度不足。结合参考文献统计结果及有关学者统计研究,医疗机构特别是地方医院及低级别医院对于临床药师制度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视度有待提高,研究过于集中[3];从文献统计中可以看出,文献数目呈爆发式的增长,特别是2011年制定并实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后,增长幅度显著,而2007年正式开展的临床药师制度试点工作[4],相关文献显著下降,呈现政策应激性,不能反应实际的建设成果。

2.2药师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工作脱节现象严重。本次调查研究文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综述,对临床治疗实践研究只占到21.47%,而偏向于理论描述的综述及药物咨询文献共占到了62.52%,而对药物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也是药师的职责,特别是具体药物疗效、副作用等情况研究文献极少。

2.3药师队伍建设不足。研究中有关药师培训指导文献只占3.15%,药师工作不仅仅需要扎实丰富的专业,还需要具备临床实践经验与研究创新实践精神,这些素质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提高的,需要健全的药师培训体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人才保障[5]。

3总结

总而言之: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工作是药师核心价值的体现,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研究的专业性及实践性,为医疗机构合理的用药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露言.临床药师论文刍议[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4(2):305-306

[2]徐文正,袁玉红.临床药师在医院安全用药中的作用[J],2013,7(3Z):330-331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3

结果:观察组遵医嘱行为患儿共30例,所占比例为85.7%;对照组遵医嘱行为患儿共21例,所占比例为60.0%。观察组遵医嘱行为患儿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遵医嘱行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小儿护理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8-01

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治疗效果较差,且治疗周期长。肾病综合征患儿往往配合治疗程度差,不能很好的遵医嘱,影响的激素治疗效果。本文观察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肾病综合征患儿共7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为2.4岁,最大为11.8岁,平均病程为7.8±3.9个月。对照组患儿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11.9岁,平均病程为8.0±4.8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肾病综合征常规护理:嘱咐患儿充分休息、限制盐类摄入量、避免高蛋白、高脂饮食等。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给予以下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由于肾病综合征病程长,在治疗药物中,主要是激素,而患儿家属认为激素不良反应多,不能够很好坚持激素治疗或者拒绝激素治疗。护理人员要和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交流,让家属了解激素治疗对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性,让患儿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让患儿及其家属了解饮食对治疗的重要性,为患儿制定饮食方案和计划。同时对患儿服药对家长及患儿进行指导,让患儿及家属了解服药方法。③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让患儿及家属了解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肾病综合征发病诱因、激素治疗措施、复发诱因及应对措施、停药方法及停药过程等,避免出现自行停药、增减剂量、不按医嘱服药等不遵医嘱行为。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遵医嘱情况。患儿没有依照医嘱按时服药、没有完成疗程而停药、自行更换医嘱中的药物、随便增减药物剂量,上述之一者均为不遵医嘱。

1.4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儿尿蛋白转阴,为完全缓解;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儿尿蛋白为+~++,为部分缓解;尿蛋白持续为+++或以上,为未缓解。

1.5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遵医嘱行为记录结果。观察组遵医嘱行为患儿共30例,所占比例为85.7%;对照组遵医嘱行为患儿共21例,所占比例为60.0%。观察组遵医嘱行为患儿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缓解率显著高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根据小儿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遵医嘱效果差等特点,为肾病综合征患儿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遵医嘱行为和临床治疗效果。在心理护理方面,消除家长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忧,嘱咐患儿家属根据医嘱服药,避免停药、自行增减剂量等不遵医嘱行为。针对患儿及家属对肾病综合征相关知识匮乏等问题,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患儿饮食进行指导,保证患儿合理饮食。通过上述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遵医嘱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观察组患儿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基础上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遵医嘱行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4

[中图分类号] R271.1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4-78-02

Observation of clinical effect of Yixinshu capsule on 68 cases of menopause syndrome

HUANG Wenman1 MA Huishu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03,China;2.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Yixinshu capsule on 68 cases of menopause syndrome. Methods Basic on the respect of the choices of individual, 68 cases of menopause syndrom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Yixinshu capsul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Yixinshu capsul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Yixinshu capsule by oral and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ylestriolby by oral .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se two drug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Yixinshu capsule was very high 85.3%,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ate of Nylestriolby group(61.8%), the result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Trimetazidine;Nitroglycerin;Angina pectoris

更年期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因不明,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1]。中医理论认为,此类疾病属于“郁证”“脏躁”之症,是由于妇女绝经期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亏损,精血不足,脏腑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2]。我国有数千年的应用中药治疗此病的历史,并累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中成药在此领域有巨大的潜在优势[3]。本研究利用益心舒胶囊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研究的68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为我院于2009年5月~2011年2月接受治疗的病例。在尊重其个人选择的基础上,将其分为益心舒胶囊组和对照组各34例。其中益心舒胶囊组患者年龄43~56岁,平均(49.0±1.2)岁,病程6~38月,平均(18.1±2.8)月;对照组患者年龄40~58岁,平均(47.1±2.6)岁,病程8~35个月,平均(17.3±3.5)个月。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益心舒胶囊组患者进行口服益心舒胶囊(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Z52020038)治疗,每天3次,1次3粒。对照组口服尼尔雌醇(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H11020123)治疗,每日1次,每次0.1 mg。两组均7 d为1个疗程,进行为期6个疗程的药物治疗。

1.3 观察及评价方法

本研究严格按照最新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有关中药新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描述,将药物的临床疗效按疗效接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表征分为3类:治愈(头痛、头晕、潮热、汗出、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情绪易波动、胸闷善太息、月经紊乱等一系列更年期综合征消失)、好转(上述症状明显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呈现明显变好趋势,甚至出现加重趋势)。本研究认为治愈和好转都可认为药物总体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

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发现,益心舒胶囊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达85.3%,高于对照组(61.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种多样,这使我国不仅拥有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同时也使得我国在几千年来累积了大量的药物临床应用经验。随着近年来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以及应用现代技术设备对中草药进行深化加工,使我国古老的中医药资源又重新展现了新的活力。更年期是妇女迈向老年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在这期间卵巢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同时雌激素水平开始下降,绝经是这一重要标志。病理学上,我们将这类由于性激素分泌量减少而导致的以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称更年期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经期紊乱,月经周期延长或骤然停经;常出现出汗、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等状况;情绪上易激动且常伴有失眠、多虑等精神疾病;下垂、萎缩;且有出现骨质疏松、腰背痛等疾病。更年期综合征是长期困恼女性健康的一大难题,因其病因复杂,相关临床表征多种多样,从而增大了其诊断和治疗的难度。目前市面上未找到具有显著疗效的西药。而我国中医中药在治疗此类慢性病上累积了相对较丰富的经验,医书《素问上古天真论》[5]将此类疾病描述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表明肾气的衰落、脏腑气血功能不足是此类疾病发作的主要内因[6]。因此应该采用固本的治疗方案。益心舒胶囊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川芎、丹参、山楂等药物经现代提取工艺进一步提前加工制成,具有益气、扶正、生津、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中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润燥生津,五味子收敛止汗,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使血复津归,汗止而阴存[7]。配以黄芪扶正固本,山楂、川芎、丹参活血化瘀,祛除心脉之瘀滞。

本研究利用益心舒胶囊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尼尔雌醇进行比较对比,发现服用益心舒胶囊34例患者中痊愈20例,有效9例,其临床总有效率达85.3%,明显的高于对照组(61.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益心舒胶囊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胶囊类中成药。

[参考文献]

[1] 洪春华.中药配合心理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78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09,8(3):16-18.

[2] 申春悌,张华强,朱雄华,等.400例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证候辨证标准现场调查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3(21):114-115.

[3] 李大金,李超荆,俞瑾,等.中药复方对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生殖内分泌-免疫功能的调节[J].上海免疫学杂志,2010,8(17):39-41.

[4] 许丽绵,欧阳惠卿,卢如玲.更年期综合征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述要[J].中医药学刊,2012,18(31):2251-225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3辑,1997:3.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5

安徽医药(期刊级别:科技核心期刊 ) issn:1009-6469 cn:34-1229/r 邮发代号:26-175 周期:月刊 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安徽医药期刊简介     本刊是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省药学会主办的医药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医药学研究进展,临床药学,药品监督管理及药品生产、经营等学术论文和重要信息。辟有综述与讲座、药学研究、药物与临床、药物分析、药品监督、医药工业、医药商情、医院药学、中药园地、微机应用等栏目。期刊面向药学、医护、药品监督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科学技术、管理人员。是一份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科技期刊。

    主要栏目:综述与讲座、药学研究、药物与临床、临床医学、药物分析、药品监督、医药工业、医院药学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6

doi:10.14033/ki.cfmr.2017.10.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0-0011-0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可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1-2]。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治疗是个体化原则,根据症状类型、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治疗。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对所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效果,药物选择应个体化,主要根据症状不同进行调整。治疗药物种类包括选择性钙离子阻滞剂、5-HT受体激动剂、通便剂、止泻药、调节内脏感觉药物、抗抑郁药、益生菌[3]。马来酸曲美布汀在药物种类中既属于选择性钙离子阻滞剂、又属于调节内脏感觉药物,具有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在胃肠道功能低下时,本品能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从而增加运动节律;而在胃肠道功能亢进时,本品主要作用于K受体,从而改善运动亢进状态[4]。本研究对近年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以客观评价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有证可循的治疗决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检索词采用肠易激综合征、马来酸曲美布汀,收集2008-2016年期间发表的文献,末次检索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检索语种包括汉语及英语。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设计为关于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的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人群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诊断标准符合国际IBS罗马Ⅱ、Ⅲ标准;(3)干预措施:至少 1 个试验组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4)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目前临床上IBS缺少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故目前仍将主要症状改善作为本研究的u价指标。本文根据纳入文章所描述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对其疗效作出判定。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有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病例数所占总例数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占总例数比例。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提供数据不完整,统计存在错误;(3)重复发表。

1.3 方法

两位研究者独立应用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从选择(随机序列产生、分配和隐藏),实施(研究者和受试者施盲),测量(研究结局盲法评价),随访(结果数据的完整性)报告(选择性报道研究结果),其他(其他偏倚来源)6方面7大个条目进行评价。偏倚风险评估等级有低风险偏倚、高风险偏倚、不清楚(见图2、图3),图中均以不同颜色和符号表示。如遇分歧,同其他研究者协商解决。资料提取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限, 设计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诊断标准、纳入病例数,分组情况,纳入病例的基本情况,干预措施(药物使用的种类、剂量、随访时间),临床疗效评价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资料采用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为效应统计量。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字2检验,当各研究结果间有统计学同质性(P≥0.1,I2≤50%)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如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50%),寻找其异质性来源。若各研究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而无临床异质性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如异质性过大或无法寻找数据来源时,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中文文献526篇,英文文献0篇,共计526篇。汇总去重后剩余264篇,进一步阅读标题和摘要,排除动物实验、综述及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后剩余106篇。最后阅读全文,最终纳入文献18篇。共1587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01例和786例。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2.2 纳入研究的主要数据

纳入研究的主要数据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纳入的18例研究按照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估。其中16个研究描述了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为随机数字表[5-18,21],其余研究只提及随机,但未说明方法[19,22]。

18个研究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和盲法[5-22]。所有研究结局资料完整,无缺失性数据[5-22]。选择性报道研究结果方面,研究[9-10,13,14,18-20]明确描述了主要结局指标及计算方法,其余研究未能在研究方法内明确给予描述[5-8,11-12,15-17,21-22]。

18项研究不清楚是否存在其他偏倚(图2、图3)[5-22]。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其他药物与马来酸曲美布汀临床疗效比较 4项研究报道了观察组(单一用药组)与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的临床总有效率[18-19,21-22]。研究数据无异质性(P>0.10,I2=1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在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P>0.05,95%CI(0.55,1.72)],提示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图4)。

2.4.2 联合用药与马来酸曲美布汀临床疗效比较 14项研究报道了观察组(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的临床总有效率[5-17,20]。研究数据无异质性(P>0.1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在症状改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5,P

2.4.3 联合用药与马来酸曲美布汀不良反应比较 7项研究报道了观察组(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数据无异质性(P>0.10,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7,10,14-17,20]。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P>0.05,95%CI(0.50,1.78)],提示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表2)。

3 讨论

IBS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恐慌心理,缓解或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腹痛、腹部不适、排便频率或排便形状改变是本病主要症状,症状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现代药理已经明确了马来酸曲美布汀具有对胃肠道平滑肌的双向调节作用。从其药物作用机制和作用看,马来酸曲美布汀对各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患者临床症状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因此常用于IBS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当IBS患者主观描述有遗漏或不够详细时,马来酸曲美布汀可能更易被医生接受并选择使用。

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马来酸曲美布汀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与其他治疗药物相比,在症状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较其单纯应用临床疗效更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证据。目前现有证据表明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疗效是否更好缺乏有力证据,而国外文献中亦有meta分析数据显示曲美布汀治疗IBS无效,因此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疗效目前仍存有一定的争议。另外,本文纳入的18个研究方法学质量一般,18个研究中有16个研究描述了随机化方法,但所有研究均未描述分配隐藏,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试验的选择性偏倚;所有研究均未提及盲法,这些可能导致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影响试验质量;有几项研究未能在研究方法内明确描述主要结局指标及计算方式,可能导致报告偏倚。主要纳入的文献均来自国内,研究样本含量偏小,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因此该研究人群代表性不高,限制了meta分析的推广性。

已有的试验虽然质量一般,但提示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好,故认为使用本次meta分析结果作为临床应用证据时需谨慎。同时,今后在开展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试验时,应更严格把握纳入与排除标准,提取设计更为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进一步加大样本,以便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来指导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 Higgins J P,Altman D G,Gotzsche P C,et al.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s tool for assessing risk of bias in randomized trials[J].BMJ,2011,343(2):d5928.

[2]陆再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l生出版社,2008:426-428.

[3]程德云.临床药物治疗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8-220.

[4]陈吉生.新编临床药物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466.

[5]唐德胜.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7):81.

[6]王聪.痛泻要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2):18-19.

[7]李文举.曲美布汀联合替维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86-87.

[8]杨思贤.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6):651-652.

[9]何彩霞.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4,23(6):58-59.

[10]费香勇.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基层医学论,2015,19(29):4069-4070.

[11]赵奕.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4):60-62.

[12]孙现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5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49.

[13]李文梅.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2(14):201,209.

[14]白引明.马来酸曲美布丁联合布拉酵母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1):1727-1728.

[15]韩晓梅.枫蓼肠胃康颗粒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2(18):53.

[16]张芸.疏肝健脾法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5):503-505.

[17]陈彩云.帕罗西汀(赛乐特)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O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31(20):122.

[18]张霞.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5):154-157.

[19]陈翠连.复方谷氨酰胺胶囊在老年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12(11):235-236.

[20]杨国省.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谷维素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11):54-55.

[21]x海双.曲美布汀联合枫蓼肠胃康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2):195-196.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7

山东医药(期刊级别:北大核心期刊 ) issn:1002-266x cn:37-1156/r 邮发代号:24-8 周期:周刊 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 主管单位: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山东卫生报刊社 山东医药期刊简介 《山东医药》是由山东省卫生厅主办、山东卫生报刊社编辑出版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57年创刊。杂志的宗旨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反映本省各医学学科的新成果、新技术,介绍和推广国内外医学科技的新理论、新进展;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西医与中医相结合、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研究、经验交流、专题笔谈、综述与讲座、临床病例讨论、短篇与个案。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全国内科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 

《山东医药》(中旬刊)杂志为每月15日出版,编辑出版内容主要以护理与医技学科为主。本刊辟有论著、临床研究、临床护理、医技学科、专科交流、卫生管理、护理教育、医院感染管理、中医护理、基础护理、手术室护理、心理卫生、个案研究、社区护理、药物与护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专题笔谈、教学查房、误诊病例分析、综述与讲座、国内外交流、小经验与小革新等栏目,欢迎踊跃投稿、订阅。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8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87-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临床常见危重症,易并发II型呼吸衰竭、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自发性气胸或肺性脑病而危及患者生命。对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收住的65例II-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无感染征象或感染征象不确切时,未常规抗感染治疗,经无创正压通气、祛痰、解痉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同样可有效控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65例患者均来源于我科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间急诊收治的病人,所有患者均经肺通气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

1.2治疗方法:65例II-III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多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痰培养药敏试验等,不符合中华医学会等于2004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2],未常规抗感染治疗。常规予以祛痰、解痉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65例患者均给予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S/T模式),根据患者呼吸情况和耐受程度调节压力水平和FiO2等参数达理想水平。

1.3疗效判定。显效: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咳嗽、咳痰明显减轻,肺部音明显减少,活动耐力增加。有效:症状有所减轻,肺部音减少,活动耐力有所增加。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63例急性加重期患者未常规抗感染治疗,经上述综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效控制。2例患者因发生痰液窒息,急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抗感染治疗后成功拔管。疗效:显效38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3]。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据统计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在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中占12.6%,排第4位。在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中占23.5%,排第1位。对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带来沉重负担[4-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诊断唯一依靠患者急性起病和症状加重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咳嗽、多痰),超出正常日间变异。可由多种因素所致,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气管-支气管感染。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痰量增加、脓性痰时,推荐应用抗菌药物。如果仅有上述2个症状,但其中一个是脓性痰时,也推荐使用。病情危重需要机械通气者也推荐使用,药物类型应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推荐疗程为5-7天[7]。

基于上述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感染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造成了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滥用概率的升高。2004年中华医学会等制定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自2012年卫生部启动的为期3年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专项整治活动, 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具有里程碑意义。

我们经过对上述6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应用适应症,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不常规抗感染治疗,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祛痰、解痉平喘、纠正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同样可有效控制。这对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抗菌药物滥用至关重要,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2]中华医学会,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10.9

[3]陆在英,等. 内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68

[4]中国慢性病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9

[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共47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4例),对照组应用环丙孕酮和二甲双胍组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补肾化痰祛瘀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的治疗周期以及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FSH、LH、E2、T以及PR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具有显著疗效,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133-0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主要特征为雄激素水平偏高以及长期无排卵等,并累及内分泌、神经以及代谢等多系统。该病具有病程较长及复发率较高等特点,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成为妇科疾病中的难点问题[1]。药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为探讨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该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对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47例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补肾化痰祛瘀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选取该院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共47例,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为(29.6±4.1)岁;不孕病程在2~12年之间,平均为(5.6±1.4)年。配偶生殖功能均正常,均排除其他不孕因素。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该研究,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4例)。

1.2方法

预处理:在自然月经或者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予以复方醋酸环丙孕酮(醋酸环丙孕酮2 mg+炔雌醇0.035 mg/片,国药准字H20065479)口服,1片/d,连续用药21 d。待月经或者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 予以第2周期用药,连续治疗6个周期。对照组患者予以在上述基础上予以二甲双弧(0.5 g/片,国药准字H20023370)进行治疗,自小剂量开始用药,并逐渐增加剂量,初始剂量为250 mg,2次/d,并根据患者的2 h INS、FINS水平以及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至500 mg,并改为3次/d。待患者的2 h INS水平降低或者恢复正常时,可逐渐减量并停药。如症状未恢复,则继续用药。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予以服用补肾化痰祛瘀中药,药用紫石英、川牛膝、天南星、苍术及菟丝子各15 g,山萸肉、熟地黄、丹参、皂角刺及刘寄奴各12 g,香附10 g,陈皮9 g,甘草6 g。上述方剂1剂/d以水煎服,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月。

促排卵治疗:两组经上述治疗治疗6个月后,于经期第5天予以克罗米芬(50 mg/粒,国药准字H31021107)口服,50 mg/d,连续服用5 d。经期第12天采用B超监测患者的排卵请路况,如果卵泡直径在12 mm以上,则隔日进行B超复查;卵泡直径在18mm或以上时,予以4 000~6 000 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以诱发排卵。嘱患者同房,监测患者的卵泡是否发育,如未见发育,酌情增加用药剂量。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1.3.1B超监测于撤退性出血后的第12天进行卵泡发育情况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子宫内膜的形态及厚度,对于优势卵泡直径≥20 mm并且逐渐消失、塌陷或者体积缩小了50%及以上,并可见直肠窝中有少量积液者,提示患者有排卵。

1.3.2妊娠判断对于排卵以后基础体温(BBT持续升高≥18 d仍不降低,且经尿妊娠试验呈阳性,2周后行B超检查,如存在子宫腔内孕囊并伴有原始心管搏动,为临床妊娠。

1.3.3监测指标分别于月经前或者撤退性出血第3天,闭经患者于就诊当日清晨以及第1个促排卵周期的第3天清晨空腹抽取前臂静脉血2 mL,检查LH、FSH、E2、T以及PRL水平。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的治疗周期以及排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激素水平比较

结束治疗后,两组的FSH、LH、E2、T以及PR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PCOS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常存在排卵障碍而引起不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睦[2]。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是目前临床调整月经以及降低雄激素的常用药物,其孕激素活性极强,可直接作用于雄激素受体而降低LH的水平,并促进雄激素代谢清除,缓解PCOS患者的高雄性激素症状[3]。二甲双胍常用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等,可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及体重[4]。将其与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应用于PCOS的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睾酮及LH的降低,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高胰岛素血症,对于单纯应用醋酸环丙孕酮所致胰岛素敏感性削弱以及体重增加等具有弥补作用,且对于肥胖型PCOS患者更具有优势[5]。克罗米芬是临床常用促排卵药物,对于PCOS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实践发现,虽然其排卵率较高,但其妊娠率较低[6]。有研究资料显示,小剂量应用雌激素能够缓解克罗米芬的抗雌激素作用,但如果长期应用极易引起OHSS等严重并发症。该研究亦显示,对照组应用克罗米芬治疗后,周期排卵率可达84.2%,但其妊娠率仅为29.2%,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中医药在不孕症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肾虚痰阻及血瘀乃本病的病机。该研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补肾化痰祛瘀中药进行该病的治疗,可起到补肾祛痰、调理冲任改善肾脏精气之功效,可有效治疗PCOS不孕。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补肾药物能够改善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可降低体内雌激素环境;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改善盆腔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改善子宫及卵巢血供;并可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卵泡的发育以及排卵[7]。与西药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妊娠率。

该研究结果亦显示,两组的周期排卵率虽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激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故认为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PCOS不孕可取得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周湘岚.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下旬刊):177-178.

[2]王月喜,李正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局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00-1201.

[3]廖湘玲,陈洋,聂岚等.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药物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2):2352-2355.

[4]王建业,张亚杰,张素霞等.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不孕49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1):2996-2997.

[5]翠柳.不同药物预处理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5):131-132.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10

[中图分类号] R71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c)-0096-02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不仅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而且还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及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心理健康。慢性盆腔炎的传统治疗方法多采用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但是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1],而且有学者认为[2],中药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多种外治方法,可大大提高临床的治疗疗效并提高治愈率。随着各项研究的进行,通过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的同时配合抗生素的综合疗法逐渐应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该方法可软化炎性包块瘢痕,缓解组织粘连,促进炎证病变吸收,从而缓解病痛,治愈疾病的目的。鉴此,为提高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笔者于2012年2~8月对43例慢性盆腔炎实施了中医综合疗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符合盆腔炎诊断标准[3]的86例患者,其中年龄24~46岁,病程0.7~8年。按抛硬币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接受西药治疗:头孢曲松钠3 g加替硝唑10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在接受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综合疗法,即口服中成药妇炎泰,每日2次,每次2袋。中药保留灌肠法配以微波疗法。灌肠方主要由败酱草、野、连翘、川楝子、延胡索、赤芍、丹参、三棱、红花等药物组成。根据疾病不同类型,适当加减相应的中药。每日灌肠 1 次。灌肠后给予妇科微波脉冲波理疗,机器为天津顺博公司生产的SW-61A系列微波治疗机,频率为(2 450±50)MHz,输出功率为8~20 W,灌肠后嘱患者平卧,显露腹部,将200 mm×100 mm矩形辐射器置于患者腹部包块或压痛最明显处,以有温热感为宜,30 min/次,1次/d,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

1.3 效果评定

参照相关标准[4],观察评定两组患者子宫体和附件增厚、活动、压痛等的变化,下腹腰部胀痛,带下量、色、质的变化情况,每项情况按轻、中、重分别评以1~3分。疗效标准[4]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西医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临床实践表明,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有学者认为[6],西医所采用的抗生素治疗疗效多不理想。并且长期使用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和耐药性。盆腔炎性疾病是一种迁延性病症,疗程相对较长,所以不能单纯仅依靠抗生素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多途径给药,多方法治疗,能使药物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有的结合中药口服治疗,有的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均都表明了疗效由于单纯西药治疗,中医疗效确切。而对于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应用中医疗法未见有相关报道。鉴此,本研究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药治疗的辩证机理,尝试了包括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及微波理疗等在内的中医综合治疗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病情及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两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表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效,但是,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表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从临床治疗效果上看,观察组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1)。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推断出本研究所实施的中医综合疗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本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综合疗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彩霞,马凤英,卜素芝.中西医结合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 68 例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7,1(28):73-74.

[2] 王萌,高月平.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概述[J].光明中医,2008,23(10):1640-1641.

[3]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4-250.

[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11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卫生保健,防病治病意识的增强,对传统针灸的治疗方法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热针疗法,顺应了时代要求,脱颖而出了一些热针疗法,电热针疗法,磁热疗法等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是肯定。热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刺,艾灸,温针灸,火针等疗法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大多方法都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现将热针疗法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热针疗法

热针疗法是部级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将针刺灸疗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热针疗法使用GZH型热针仪,可使刺入人体的针发热,根据治疗需要提高并控制体温度,温度可以30℃~80℃调节,并保持恒温,起到针刺、灸疗、温针灸、火针等综合疗效[1]。GZH型热针仪的改型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课题,曾先后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是部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之一[2]。管遵惠,徐杰等[3]应用GZH型热针仪随机分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热针组治愈率64.1%,电针组治愈率31.7%,经统计学处理χ2=29.29,P

范德辉,夏波[8]应用GZH型热针仪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夏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电热针疗法

DRZ-1电热针疗法这是由内蒙古电传统医药开发中心研制。王春[12]应用电热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笮性腱鞘炎27例,有效率达85.2%,半年后随访,治愈好转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铃木聪等[13]应用电热针为主治疗痹症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VAS,血沉,抗"O",有改善,电热针组有效率达96.7%,毫针组有效率达80.0%。熊云,铃木聪等[14]应用电热针随机分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电热针组总有率达94.12%,毫针组有效率达76.67%,经统计学处理,电热针组有明显差异(P

叶学红,孙才均等[19]应用电热针疗法联合化疗药物对小鼠肿瘤治疗,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3其他电热针及热针疗法

陈伟等[20]应用自制的电热针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用骶管滴注配合电热针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口服治疗,结果都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结论

通过对各种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查询整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作用大部分是充分肯定的。目前仍然存在统一标准,规范应用问题,更好地将热针疗法推广应用,对热针疗法仪改进,这是热针疗法临床工作者工作重点。而且,从目前所查阅论文看,对如何客观评定热针疗法的临床疗效,针刺热效应,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统一标准,如何更客观,更直接的标准来衡量热针疗法,这是我们针灸临床工作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管氏热针疗法已经由机理研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全面总结,并撰写了《热针疗法》一书[28]。如果能统一标准,更加程序化应用,热针疗法将更广泛应用临床,疗效更加卓越,将会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全国名老中医管遵惠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

此外,笔者查阅关于热针,电热针,火针,磁热疗法论文比较多,重点对热针机理研究进行综述,论文的统计工作有不全面的地方,可能还有一些方面没有考虑周到,仅仅希望能为热针疗法的工作者提供参考。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热针疗法必将在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下,不断的应用改进中,更趋于完善,更广泛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管遵惠,等.GZH型热针仪的回顾总结及改型研究[J].中国针灸,1994,14:415.

[2]管遵惠,等.热针疗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3]管遵惠,徐杰,等.GZH型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3):34.

[4]杨晨曦.管遵惠热针仪治疗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6):30-31.

[5]徐亚莉,金亚辉.热针仪治疗哮喘104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3):44-45

[6]郭翠萍,等.运用热针仪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31-32.

[7]管遵惠,等.热针九宫穴治疗增生性脊柱炎10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1,(3):35.

[8]谭保华,管遵惠,徐杰.热针治疗颈椎病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J].天津中医中药杂志,2001,18(4):32-33.

[9]管遵惠,王祖红,等.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观察管遵惠[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3):39-41

[10]管遵惠,徐杰,等.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观察[J].中国针灸,1996,7(5):39.

[11]范德辉,夏波.针仪配合中药熏洗联合医药治疗类风湿夏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7):285-287.

[12]王春,等.电热针治疗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笮性腱鞘炎27例[J].中国针灸,2011,31(11):861.

[13]铃木聪,魏来,夏玉卿.电热针为主治疗痹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4):240-242.

[14]熊云铃木聪,电热针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3):28-29.

[15]石爱华.电热针结合四君子汤随机分组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3):418-420.

[16]郭长青,马慧芳,李兴广,等.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5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3(11):25-26.

[17]林凌峰,梁燕萍,等.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689-690.

[18]王恩菊,姜华.中药加电热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J].中国民间疗法,20008(2):19-21.

[19]叶学红,孙才均,等.电热针加温联合化疗对小鼠肿S180抑制作用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J]199813(6):354-356.

[20]陈伟,姜兴鹏,余成玲.药物骶管滴注配合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观察[J].实用中医中药杂志,2008,24(11):718-719.

[21]李振新,李世普.激光间质疗法在组织中温度分布与光纤加入端的关系[J].激光生物学报[J]2006,16(3):253-254.

[22]李桂霞,孙淑珍,等.磁热疗法抗炎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8)16-17.

[23]黄石玺.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改良[J].中国中医基础学杂志,2007,13(3):231-232.

[24]杨丽芳,邓省益,等.相控聚焦疗法配合灌注化疗恶性腹腔积液[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176-178.

[25]张文华,周瑞贞.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腰肌劳损6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10):32-34.

临床药理学综述篇12

1 分型论治

近20年来众多医者对于ADHD的中医辨证施治及临床分型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并达成共识:本病病机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其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肝、脾、肾四脏,可分为肾虚肝亢、心脾两虚和痰火扰心三型[2],其中肾虚肝旺型是临床上最为多见的证型[3]。各家多依此分证,治以滋肾平肝、养心健脾、清热豁痰,疗效肯定[4-8]。其中也有部分医家在此基础上新发展了一些证型,如周群等[9]认为有产伤或跌仆史的属瘀血内阻型,以补阳还五汤化裁施治;将合并有抽动症的ADHD辨证为肝风内动,治以龙胆泻肝汤[10];将多动易惊,伴心悸、健忘、睡眠不安、乏力的ADHD辨为心肾不交,治以黄连阿胶汤;将精神萎弱、腿足无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或短数者辨为心肾两虚,治以肾气丸或右归丸[11]。另外,韦衮政等[12]分型论治:(1)躁动为病火为患,即心火旺用黄连导赤散;肝火旺用丹栀逍遥散;痰火旺用黄连温胆汤;虚火旺用六味地黄汤合调神定志汤加减。(2)气阴不足心肾虚,方用生脉散和安神定志丸加减。(3)气血不足心脾弱,方用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4)瘀血阻络脑失养,方用通窍活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以上辨证分型论治本病,表面看来证候复杂,分型各异,其间规律可见一斑:临床医家辨证思路多以神智的病理变化为依据,再结合伴随症状来进行论治。根据患儿个体差异辨证论治显示出中医药治疗ADHD的独特优势。

2 单方治疗

早在1986年,全国中医儿童多动症专题学术会议论证产生了“静灵口服液”协定处方[3]。1988年,全国16个医疗单位联合进行了557例临床扩大验证,结果显示该药治疗“肾阴虚、肝阳亢”证的有效率约达92 %?眼13?演,同时急慢性毒理实验也显示该药无毒性,对小鼠也有显著的抗兴奋和抑多动、加强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3]。近年来临床应用静灵口服液报道有效率都达到80 % ~ 90 %[14-15]。另外,张建娜等[16]还发现,服用静灵口服液1~2月后疗效最明显。可见,随着静灵口服液在全国的应用,该药的量效关系、远期疗效等都需要深入研究。

此外,各地医家对单方治疗ADHD的研究也异常活跃。虽然多数医家对本病总的病机看法基本相同,但单方治疗时亦各有侧重。有人认为应把握抑阳扶阴的总原则来治疗本病[17-18];有人则从“怪病多痰”的理论立法[19];更多医家则主张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来协调阴阳平衡,如徐明智等[20]认为应着重清肝宁神,张新平等[21]则认为应调和胆气。目前多数医家[22-25]仍兼顾多个脏腑之间阴阳平衡来治疗,而焦点不离滋补肝肾[26-28]。

这些研究中有相当一部分采用随机对照和病例分析的方法,疗程在4周至半年不等,总有效率均达到80 %以上,且疗效不亚于西药首选药利他林[17-28]。一些研究者对单方治疗该病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很多研究者[22,28-29]都证实中药不良反应较西药少或无不良反应;张晓华[17]报道服用中药单方随访期病情较稳定,复发率低于西药组;有人报道[30-31]某些中药验方可以在治疗ADHD的同时使患儿血清铁、锌含量升高,铅含量降低;另外陈永辉[28]报道中药单方可以改善患儿异常脑电图。由此可以看出单方治疗本病有很强的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除少数医家多年来不断有扩大样本的临床疗效验证报道[5-6]和毒理、药理机制的深入研究[32-33],大多数临床医家只是单纯开发承一家之言的经验制剂,而具有较大样本和规范科研设计的临床多中心疗效评价的报道还很少。

3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疗效确切,但如上所述,西药疗效不能持久,且不良反应明显,而一些报道[17,24]也表明中药治疗起效较慢。近年来,一些医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ADHD。

陈健等[30]认为本病病位在心、肝、脾、肾,诸脏中肝肾最为重要。以降铅冲剂合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80例,降铅冲剂合利他林组有效率为

92.5 %,疗效优于单纯利他林对照组。丁国安等[34]将210例多动症患儿随机分成益智合剂联合利他林组(综合组)、益智合剂组(中药组)、利他林组(西药组),各70例,并进行12周对照观察。3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综合组、中药组和西药组的显效率经统计学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综合组显效率最高。3组多动指数总分、行为总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间两两比较,综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在治疗后的多动指数总分、行为总分、语文及数学成绩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综合组及中药组还能显著改善患儿软神经体征及脑电图,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西药组(P < 0.01)。田新美[35]将40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利他林0.3 mg/kg,治疗组在口服利他林基础上加服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3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 %和60 %,差异显著。邹文庆[36]自制静安益智胶囊配合西药利他林治疗ADHD63例,3月后统计疗效。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6.8 %,显著高于西药利他林对照组(78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杨 鸿[37]使用六味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配合西药利他林5 mg/次,治疗多动症患儿共36例,连续服用3月,疗效优于单纯利他林对照组。随访半年,症状复现率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综合治疗

由于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而环境、家庭、心理和行为教育的某些缺陷对于促发或加剧ADHD儿童症状起重要作用[1]?熏 因此一些医家也开始用中药结合其他心理疗法来治疗本病。

胡代平[31]将60例肾阴不足、肝阳偏旺同时见有痰火扰心的患儿随机分成中药组和利他林对照组,中药组予益智糖浆,对照组每日服用利他林0.3 mg/kg,晨起顿服。症状无明显好转者可以增加用药,两组均配合心理治疗。治疗2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 %和57 %,有统计学差异。杨丽新等[38]自制益智宁神口服液与利他林对照观察86例,两组都辅以行为矫正法,治疗3月后,两组在总有效率和多动指数降低程度上无差别;而中药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能改善伴随症状,未发现不良反应。于清等[39]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分别对67例患儿和家长进行支持性的心理辅导,每2周随访1次,同时煎服女贞牡 蛎汤加减,治疗2月后,总有效率达85.1 %。

5 结语

综上所述,各家治疗ADHD有一定分歧,究其原因是没有规范统一的辨证标准。当前较多研究集中在证型分类方面,但缺乏症状和证候分布的总结。临床医家对症状和证候进行的初步探索对探讨ADHD的证候规律有一定意义,但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复杂,且调研和观察的病例数量较少,临床信息收集尚不充分,辨证方法繁多,证候模糊,缺乏证候量化指标,数据也未能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处理。所以目前急需在归纳整理文献和辨证的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科学严格的设计,开展ADHD临床调查研究,纳入量化指标,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以揭示ADHD的症状和证候分布规律,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从而为日后筛选出具有良好发展前 景的有效方药奠定坚实的基础。

虽然大量临床治疗报道说明中药治疗ADHD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但大多数的文献报道只停留在短期疗效评价,且疗效评价的指标单一,缺乏特异性。今后中药治疗ADHD的研究应积极吸收现代科技手段,多层次地探究中药治疗ADHD的现代科学机制,从而找出治疗ADHD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眼M?演.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46-1953.

[2]汪受传. 中医儿科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02-204.

[3]冷方南,王远任,凌耀星,等. 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眼M?演.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151-155.

[4]李亚平,马融,魏小维. 益智宁神颗粒治疗儿童多动症“肾阴不足肝阳偏亢”证的临床分析[J]. 天津中医药,

2004,21(5):374-376.

[5]钱进. 复方钩藤饮治疗儿童多动症8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911-912.

[6]张巨明,钱进. 中药治疗儿童多动症58例临床观察?眼J?演.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0(15):1221-1223.

[7]张凤春,班艳红. 人参归脾糖浆治疗儿童多动症66例[J]. 中医药信息,2003,20(3):46.

[8]韩新民,朱先康. 安神定智灵治疗儿童多动症58例临床观察?眼J?演. 河北中医,2004,26(12):898-899.

[9]周群,唐宇轩.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96例临床观察?眼J?演. 江苏中医药,2005,25(11):32-33.

[10]史长燕. 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多动症临床体会[J]. 河北 中医,2001,23(12):919-920.

[11]赵承爱. 辨证治疗小儿多动症20例[J].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3):190-191.

[12]韦衮政,敖素华. 胡天成治疗小儿多动症经验举隅[J].新疆中医药,2002,20(6):53.

[13]张永华. 静灵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动症557例疗效分析[J].中医药研究,1989,(3):24.

[14]王雨萍,石萍. 静灵口服液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J].中草药,2003,34(2):162-163.

[15]陈平. 静灵口服液治疗小儿多动症40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7):538.

[16]张建娜,李梅,五贺茹.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69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1):22-23.

[17]张晓华.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儿童多动症28例[J].四川中医,2003,21(10):75-76.

[18]朱锐明. 滋阴益智方与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对照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6):550-551.

[19]徐海霞,祝敬燕,黄严.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小儿多动症46例[J].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7):413-414.

[20]徐明智,秦兴国,朱文元. 清肝宁神汤治疗儿童多动症30例[J]. 广西中医药,2003,26(1):28.

[21]张新平,廖伯年,邓正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30例[J]. 四川中医,2005,23(7):86-87.

[22]李雪荣,陈志坚. 中药多动宁与西药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临床对照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 19(7):410-411.

[23]叶进. 安宁益智方治疗儿童多动症42例[J]. 河北中 医,2005,25(2):50.

[24]刘大为,张骠. 多动安口服液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0例[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3):270-271.

[25]于作洋,王基鑫. 静宁汤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68例临床观察[J]. 中医儿科杂志,2005,1(1):38-39.

[26]吕红粉. 益智仁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36例[J]. 四川中医,2005,23(8):90-91.

[27]武历风,侯芳. 静脑饮治疗儿童多动症80例临床观察J]. 吉林中医药,2001,21(3):27.

[28]陈永辉. 益智丹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1):19-21.

[29]付万苍.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儿童多动症52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787.

[30]陈健,陈玉燕,王晓鸣,等. 降铅冲剂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4):258-260.

[31]胡代平. 益智糖浆对儿童多动症患儿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2171-2172.

[32]张骠,谈 忠,陆兔林 . 多动安口服液的药效及毒性研究[J]. 中成药,2001,23(2):113-115.

[33]张骠,谈 忠,陆兔林. 多动安口服液对小鼠脑内神经递质的影响[J].中成药,2004,26(2):159-160.

[34]丁国安,余国汉,陈顺芬,等. 益智合剂与利他林联合治疗儿童多动症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4):255-257.

[35]田新美. 中药辅助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10):33.

[36]邹文庆.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63例[J]. 四川中 医,2003,21(12):66-6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