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文献综述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8 10:25:43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1

中图分类号:F327;F592.7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08.052

1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界定

休闲农业的概念最早在《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一书中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学者从多角度研究休闲农业,已形成了表述不一的各种概念。综合来看,休闲农业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经营者依托农业产品与服务,集休闲、观光、科普、示范、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产业,达到让消费者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相关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传统农业内涵与外延的充实扩展[1]。

2休闲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休闲农业发展的潜力来自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和社会基础,以及乡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地区的资源、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为此,利用层次分析法、1~9标度法,确定相应指标权重,构建休闲农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以保定市休闲农业为评估对象,在评估过程中指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6年《保定市统计年鉴》、保定市信息统计网站等。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可操作性,对于搜集不到的数据,采取了选用该指标相邻两年的平均值。同时,为了便于计算,对各项指标数据采取了无量纲化处理。令Yit=Cit/Ci0,其中Yit为该指标第t年的数值,Cit与Ci0分别为该指标第t年和基年的统计数值。

根据各个年度该指标的数据值以及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为:

Zt=∑Wi×Yit(1)

其中,Wi为要素层各指标的權重,Yit为要素层各指标在第t年的数值,Zt为第t年指标层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值。如果Zt+1≥Zt,则表明该地区休闲农业具有发展潜力,反之则不然。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程度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3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鉴于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因素的多样化,明显看出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地区居民旅游收入普遍提升,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提升提供了保障。为此,综合考虑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针对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行业指导,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组建市级休闲农业协会,完成与北京、天津休闲农业协会对接。创新农业营销模式,利用网站、杂志、电视、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宣传保定休闲农业。筹划和举办农事节庆活动,提升保定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

2)合理开发资源,注重内涵建设。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势,保定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为此,要将其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围绕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风情,强化特色创意,培育知名品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示范点。

3)完善农业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立足保定市特色和现有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提供农事体验、度假休闲服务。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创新休闲农业精品路线,推动产业集聚。

参考文献: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2

发展现代农村休闲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之一。把农村的自然风光、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为消费者提供休闲、观光、体验等服务项目。不仅使旅游者领略和感受当地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甚至把休闲旅游产业、休闲旅游产品、休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结合起来,形成多功能、高效益的多功能产业。目前,我国学者对女性休闲旅游的现状、特征、问题与吸引策略等进行了研究,且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何贵香《基于CNKI文献检索的我国休闲旅游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综述》中认为休闲旅游产业、休闲旅游产品、休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文化对休闲旅游发展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张红萍《女性休闲的现状与问题》中认为透过休闲生活的质量,可以看到女性解放的程度。蒋素梅《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女性休闲旅游吸引策略研究》从社会存在的阻碍因素、旅游环境中所存在的阻碍因素,女性个体中所存在的个体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女性旅游的阻碍因素,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吸引女性旅游的策略。新的《中国旅游法》的出台,使中国的旅游业逐步走上正轨。但是法制建设下的现代农村休闲旅游中,对女性旅游者角色的法律诉求与服务者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却是不多,且未受到重视。

一、女性旅游者角色的法律诉求

旅游者是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女性旅游者,对旅游消费无论是在心理、能力、时间、保障上都有很多的诉求,并在努力寻求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1.消费心理和能力的法律诉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有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需要。把收入一部分用于旅游的观念,越来越受到女性的青睐。有的不仅用于国内旅游消费,甚至走出国门,去领略和感受世界各地的美景、美食、购物和文化。《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第二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明文规定,女性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家庭生活中都依法享有各项权益和权利。使女性旅游者有能力去旅游成为可能。

2.消费时间的法律诉求

根据《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第十条用人单位在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使女性上班族利用节假日旅游或带薪休假旅游有了法律的依据。

3.消费保障的诉求

作为女性旅游消费者在旅游中有:①交通、设施、设备、通讯等安全的需求;②消费项目多样化的需求;③消费者权益保障的需求等。《旅游法》第四十九条明确作了规定: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的经营者,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第五十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二、女者的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和途径

现代农村休闲旅游中,女者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现代农村休闲旅游行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女者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势在必行。

1.生存技能的培养

《旅游法》第二十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培训的内容和途径有①专业知识的培训,如组织学习旅游景点和文人景观的相关知识,举办各景点旅游知识的比赛;②专业技能的学习,如农用机械的使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劳动技能的正确展示,如印染、织布等;③民族乐器的演奏,民族舞蹈的表演;④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⑤带有民族印记的特殊的生活场景如迎亲、祭祀等重大节日仪式的展演等。通过各个方面的培训,提高女者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自身形象的打造

“人无礼则不生,国无礼则不宁”。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社交场合,个人的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个人的礼仪既包括个人的生活礼仪,也包括个人的社交礼仪、职场礼仪、甚至外交礼仪等。要求仪容仪表得体大方,言行举止谦恭礼貌,热情主动,有礼有节地为顾客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

3.服务能力的培养

女者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对其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综合化、规范化和现代化。(1)与人相处能力的培养。女性广泛服务于各旅行社、旅游景点、宾馆、酒店等各个地方,有的从事旅游产品的制作和经营等。需要与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旅游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确有必要。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主要表现在:①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规范准确、吐字清晰、语音语调和谐流畅。②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态度认真、语气自然、是非分明、得体大方。③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要求女者无论是站在自身的立场还是对方的立场,都能以大局为重,讲究团队协作精神,以营造和谐的旅游氛围。(2)化解矛盾能力的培养。在为旅客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如车祸、患病、失窃等突发事件或与顾客的矛盾和纠纷等,女者应充分发挥沟通联络的作用,化解企业和顾客的矛盾,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达到企业和旅游者的双赢。①以礼待人。孔子说:“礼者,敬人。”孟子说:“尊敬之心,礼也。”遵循规章制度和惯例,有礼有节地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②以情待人。要善于洞悉旅游者的心理、旅游动机、心理需求、兴趣偏好使旅游者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③掌握沟通协调技巧。a、原则问题是非分明b、趋利避害c、婉转拒绝顾客无理要求d、微笑不语e、保护和尊重顾客的隐私。

4.寻求保护的能力

女者不仅应履行应尽的义务,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寻求保护的方式主要有:①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②单位的保护;③个体自身的保护;④其他组织的保护等。农村现代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不仅拓宽了农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搞活了当地经济,促进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更为保护本土资源和文化、增强当地农民的自豪感,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法制建设下的现代农村休闲旅游对女性旅游者或服务者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信息化会是女者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蒋素梅.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女性休闲旅游吸引策略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6(2),64-66.

[2]何贵香.基于CNKI文献检索的我国休闲旅游研究领域热点问题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8).

[3]张红萍.女性休闲的现状与问题.杭州:2004—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3

休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乡村休闲尽管尚处于自发的萌芽状态,但其蕴涵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已展示出强劲的发展趋势。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乡村休闲成为我国目前农村经济转型和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本文选择从乡村休闲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着手,重点阐述乡村休闲的方式、农村经济转型的方向以及乡村休闲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和着力点。以期能够丰富乡村休闲产业的理论体系,起到对乡村休闲发展的指导作用。

农村、乡村与休闲概念的释义

(一)农村与乡村的概念

大多数学者把“农村”和“乡村”视为城市的相对面,并不区分“农村”和“乡村”在用词上的差异。学者袁镜身先生在《中国乡村建设》一书中也把“农村”和“乡村”合二为一进行论述,认为“乡村,是相对于城市的、包括村庄的集镇等各种规模不同的居民点的一个总的社会区域概念。由于它主要是农业生产者农民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地方,所以又通称为农村”。

从字面意思理解,“乡村”和“农村”的区别可能在于认识的角度不同。“乡村”是从生活和居住的角度来看,表明乡村中的聚落,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农村”可能更多地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认识,意为从事“农事活动”的人群聚落。“乡村”聚落的居民未必是农民,而“农村”聚落的居民则一定是农民。很多城里人居住乡村,他的身份可能依然是城里人;而很多农村居民居住在城里,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也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可他们依然被视为农民。本文为了论述的方便,将不对乡村和农村的概念进行严格的区分。

(二)休闲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休闲”,理论界已有许多界定: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著名的休闲研究教授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受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于光远先生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指出:“休闲是人们对可以不劳动的时间的一种利用,它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自我做主的”。

从语义上讲,汉语中的休闲包含两层含义:休,停止劳作,休假,休息;闲,闲适、悠闲的状态。本文更倾向于休闲是一种面对生活的状态与心态,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选择地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中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快、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真正的休闲不是消遣,不是打发时间,而是在休闲时间里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总之,休闲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追求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较高目标。

乡村休闲方式

乡村休闲产业。乡村休闲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综合性产业,当然,这里所说的乡村休闲,并不一定是在村庄里休闲,也不仅是指已经发展起来的乡村景点景区,而是一个包罗范围较广的环都市乡村地带。这个地带与城市保持有一定的距离,环境主体是生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尚未或很少侵入,大体上保留着山水和田园生态面貌,交通条件一般较好。乡村休闲以其乡村性、平民性、参与性和体验性,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要求,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喜爱。

乡村休闲方式。由于乡村消遣、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和其它“发生在乡下”的乡村休闲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一种生产活动,休闲消费者所获得的只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所指,“经历”和“体验”产品供给是相关厂商群的彼此相互协作、有机组合的“共同产品”。因此,乡村休闲产业至少包括乡村旅游产业、乡村娱乐产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休闲度假产业等。近年来,不断增长的乡村需求强力促进了乡村休闲的发展,目前乡村休闲的内容形式主要包括乡村旅游、采摘农园、农家乐、体验农园、乡村娱乐、农家美食等。具体来讲,主要表现为:大城市附近的农家乐;高科技农业体验观光园;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古村落的开发,如江西安义的古村群、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等;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乡村娱乐和休闲度假。

事实上,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乡村休闲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农村经济转型方向及问题

所谓经济转型指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体制转型,即从高度集中的计划再分配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二是结构转型,即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是由供给约束向需求约束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形态的变化。我国当前的经济转型主要表现是: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由资源约束转变为市场约束。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30年来,在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运行机制下,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但也必须看到,农业的发展还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长上,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而且农业发展由过去的资源约束变为现在的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可以说当前面临的挑战更大。要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促使农业向质量和效益型转变。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业,而乡村休闲则是当前农村经济中最具附加值的产业之一。加强乡村休闲的发展将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高效、优质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整体的发展进程。

乡村休闲在农村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和着力点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产业,乡村休闲能促进一、三产业的紧密结合,在发展中具有立体式的乘数联动效应:可以使农民在既不离乡也不离土的情况下扩大就业;能使农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跨越流通环节适时缓解农业产业化中购销体制不畅等诸多难题;能有力地推进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改善乡村环境等。

乡村休闲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休闲是农村地区扶贫的重要突破口,而且可以推动广大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乡村休闲能够充分发挥和挖掘农业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展乡村休闲能把农业的生态环境、农村民俗文化和空间环境等无形资产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因此,顺应时展潮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摆脱传统的单一种植业开发模式,运用现代手段和技术,发展乡村休闲,可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农业经济不能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而产供销一条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乡村休闲的发展在促进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可打破产业界限,有助于形成产供销、服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购销渠道,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休闲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休闲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需要的劳动力多,其基本的服务工作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或是经过一定的岗前培训就可以胜任。而且乡村休闲产业的关联度高,它与餐饮、娱乐、交通、建筑、食品、旅游工艺品等产业密切相关,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这就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转移,农民的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

乡村休闲加快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休闲的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提高游客进入旅游目的地的便利性,因此必须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譬如道路交通、通讯、医院、商店等基础性设施。乡村休闲的开发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状况,逐步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

乡村休闲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要维持乡村休闲市场的持久性,就必须注意并保持乡村生态系统的持久性。乡村休闲把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内涵结合起来,它的生产要素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乡村环境,遵循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准则。通过乡村休闲的规范开发,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农业、农村发展的过程之中,更好地创建清洁、优美的乡村环境,维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乡村,使整个农村成为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生产基地和生活乐园。

乡村休闲推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发展乡村休闲,可以将先进的文化和观念引进农村地区,有利于打破农村地区信息闭塞的状态。在与外来游客交往的过程中,当地人民的思想进一步解放,视野逐渐开阔,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这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契机。乡村休闲产业是服务产业,又是文化产业。如果没有视顾客为上帝的服务精神,就难以立足于市场,更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发展乡村休闲产业还可以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服务顾客的文明意识。

乡村休闲方式与农村经济转型之间的关联性可见图1所示。

结论

综上所述,乡村休闲的发展缘于旅游者的消费动机所形成的新的类型和休闲市场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乡村休闲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发展乡村休闲,能够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4

一、引言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环境的单调化,工作压力的增加,城镇居民对于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愿望愈加强烈,休闲农业便顺势悄然兴起。“品农家莱,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已是广为流传的休闲农业代言词。我国台湾休闲农业起步早,发展也较为成熟,台湾农业主管机构将休闲农业定义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与乡村旅游相比,休闲农业的外延更大,乡村旅游必定在乡村进行,而休闲农业并不限于乡村,它还可以在市区,市郊进行,如农博园旅游、农业科技园旅游。游客进行乡村旅游一般要花上24小时以上的时间,但消费体闲农业在时间长度上更加自由。在周末花半天时间和家人一起去市郊的休闲农庄品尝野味便是进行农业休闲,但不属于乡村旅游。

由于休闲农业不仅具有审美享受、缓解压力、教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而且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村文化发展,在我国正得到广大城镇居民的欢迎,各地方政府的推崇。然而迅速发展的休闲农业在带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缺乏专业的农业休闲目的地规划,致使千村一面,文化底蕴不足,难以满足个性化并要求深度体验的市场需求: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撑使运营效率低下,顾客的维护成本高;粗放经营,员工培训弱,服务品质得不到保证:营销渠道单一,农业休闲产品信息不对称,导致供求失衡,淡旺明显:环境破坏大,难以持续经营等等。对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综述

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经营模式开始出现于管理类的文献当中。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并逐渐作为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模式成为时髦的术语开始流行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经营模式的内涵也不断被丰富。国外研究企业经营模式的学者Timmers认为经营模式是用以表示产品、服务与信息流的架构,包含对各个商业参与者及其角色的描述,各个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及获利来源的描述。Afuah和Tucci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用来建立并使用资源,以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价值给其顾客,并凭此获取利润的方法,经营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现在如何获取利润以及如何规划其长期获利方式,从而获得竞争优势。钱颜文和孙林岩认为经营模式是企业根据企业的经营宗旨,为实现企业所确认的价值定位所采取某一类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价值定位所规定的业务范围,企业在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这样的定位下实现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由上述定义可知经营模式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企业的价值网络、价值定位与战略,运营和获利方法,经营模式的实质是企业创造价值的范式。

基于上述讨论,笔者认为休闲农业经营模式是对农业休闲产品和信息流的架构,它按照企业的价值定位,界定了与供应商及其相关利益者的关系,包含了生产产品与提供服务的方法,确定了经营主体获利的模式。经营模式将企业的资源与能力转化为顾客价值,但只有经营模式良好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获得可持续的盈利。那些经营模式落后的企业不仅自身不能获得可持续的盈利,而且往往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社会效益的流失。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消费者需求在变化,企业的经营模式也要不断地创新,从而不断为顾客与社会创造价值。

三、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创新思路

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就是要对经营模式的组成要素进行改进和重新组合,以使新的经营模式能更有效地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为创造更大的顾客价值,为企业带来可持续性的盈利,为其他相关利益者带来更大的效益。

经营模式组成要素理论的主要代表者哈默尔(Gray Hamel)提出了经营模式组成要素模型,认为组成要素有四个方面: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每个要素里又包含子要索,如图1所示。这四要素两两之间又有三个链接关系:客户利益、配置,公司边界。客户利益连接着客户界面和核心战略,是企业实际提供给客户的利益:配置连接着核心战略和战略资源,是企业依据核心战略与能力资源来提品服务;公司边界连接着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是企业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以及与供应商、合伙人等关系,确定经营业务范围。三个界面将四个要素连接成一个紧密协作的经营模式,在保证效率、一致性与独特性的情况下,由利润助推因素作用下充分发挥效力。

休闲农业经营单位的核心战略是由休闲农业资源、经营价值定位、经营目标及一整套实施的计划系统决定的,核心战略的创新是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创新的重点。有学者针对这一经营模式要素组合模型,认为经营模式创新就是以核心战略创新为主导,依次在战略资源、网络价值、顾客界面等三个作业面完成创新,并最终完成创造顾客价值、赢得竞争优势的目标。但应该注意到,休闲农业景区或目的地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以特定的休闲农业资源为前提,在经营模式四个要素中首先要有明确的价值网络,界定休闲农业资源的产权关系。在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时期,对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四个组成要索的创新各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

1 价值网络创新

价值网络里规定了休闲农业资源的产权关系,因此对于特定休闲农业资源或景区的有所制组成和行政隶属关系的调整是最重要的。我国学术界对于旅游组织模式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此。对休闲农业资源或景区的有所制组成和行政隶属关系的调整的目的在于理顺政府,公司或个体、农民的利益关系,激发公司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以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景区,还要处理好与周边景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形成业务上的战略联盟,在博弈上使得双方利益最优化。

2 核心战略创新

核心战略的创新第一步是经营宗旨的明确,界定休闲产品与服务在整个收入结构的地位,再选择竞争战略,最后是产品与市场范围的确定。由于休闲业的消费群体是中高层收入阶层,因此低成本战略往往效果不佳。休闲重在个性化,给顾客以独特的经历体验与精神享受,从而使其成为常客,差异化战略是绝大多数休闲农业经营单位选择的战略。对于那些产品创新空间小的经单位,则要选择集中化战略,围绕特定的目标市场开发产品和展开营销。休闲农业经营单位不只是提供休闲服务,因此要在多元化上多做文章,试着突破农业与旅游业的限制,走向工业与商业,

开发能共享原有生产资源与流程的新业务,寻找新的增收点。例如以花卉观光为业务的经营单位,可以发展园艺工程,走向工业领域:有着重大农业作物产量的经营单位可以往商贸领域拓展业务,自主发展销售渠道,搭建商贸平台。

3 战略资源创新

休闲农业企业或个体战略资源的创新应当是在品牌、企业文化、技术和人力资源上。品牌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形象,也是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情感认同,能减轻顾客在做消费决策时的压力,培养顾客的忠诚。品牌创新是企业战略资源创新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要求企业有一套成熟的品牌发展战略,并有长期的执行力去保证品牌的建立。

企业文化是由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观和行为制度规范,对企业员工有着约束、向导与行为塑造功能。可持续盈利的公司通常能吸收时代进步元素,以保持强势和先进的企业文化。

技术不仅包括服务技术和信息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同时还有农业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技术。技术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技术的创新除了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之外,通常要与特定的研究机构合作,使产研合一。休闲农业属服务业,有着与顾客高接触的特点,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

4 客户界面创新

客户界面重点在客户关系的维护。信息时代客户关系的维护要必定要借住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在目标市场里,收集客户的需求、偏好及消费习惯,有针对地开发产品,并提供一整套的服务及定价选择。以最大程度地获取消费者剩余价值。客户界面的创新表现在营销模式、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的创新,例如某些景区建立宣传网站,并与携程、驴妈妈等从事旅游业务的网站合作,扩大影响力。

四、以华凯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为例

华凯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当年即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净利润555万元。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华凯逆势成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47%和81%,投资收益率达到33.5%。华凯旗下的南湖花城休闲度假农庄先后荣膺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杭州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单位、杭州市生活品质体验点,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示范点、浙江省首批五星级农家乐,浙江省十大优秀休闲农业旅游线之一等荣誉。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华凯务农模式”已成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华凯公司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不禁让人叹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诸多的创新亮点:

1 价值网络创新一一构建稳固的价值网络

华凯由华立集团全额投资,其建设主体归结起来是“三位一体”。由政府出台政策,法规和惠农条件,为休闲农庄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由农民出土地,并部分转型为华凯公司提供劳动力,为休闲农庄的建立提供物质、人力基础;由华凯公司出资金、出技术、做管理,做市场,作休闲农庄建立的组织者。整个价值网络产权清晰、责权明确。

2 核心战略创新

(1)充分共享资源的多元业务战略。华凯公司从成立之初就专注于绿色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以新优农业资源和先进农业技术为载体,结合集团的工程技术与商贸平台,开发形成由华凯农庄、华凯工程、华凯商贸“三位一体”的战略产业组合。华凯农庄选址在“江河湖海山”,即靠近名江、名河、名湖、名海、名山或大城市,大规模种植新优瓜果、花卉,菜茶、苗木,同时建造田园别墅,休闲度假酒店等基础设施来发展农业休闲度假、养生观光。华凯南湖花城农业休闲度假庄园是华凯农庄的典型代表。华凯工程不仅发展生物工程,研究新稳定性农业作物与苗木,而且以公司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能力为基础,承包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环保工程、节能工程、景观工程、景区园艺等项目。由于花卉苗木大部分由公司内部提供,因此与同行相比,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华凯工程也节约了公司内部休闲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华凯商贸开展了与三农服务、花木果莱茶、养殖动物、旅游休闲、养生度假产业相关联、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独特功能文化内涵的涉农商品的定制、加工,购销,有力地拓展了产业链,实现产品的价值增值与收增。三个业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开发多功能休闲产品的聚焦战略。华凯公司专注在现代高新生态农业、乡村养生度假业这两个核心业务。在旅游休闲产品的开发上,集中针对目标市场,开发多功能产品。如华凯南湖花城休闲农庄,针对杭州市民确立了“花木种植基地、休闲度假庄园、驯马庄园和拓展集训基地”四个功能组合运营方式。庄园分为八口景区、乡村俱乐部、盆景展示园,白鹭湾休闲区、芦苇荡垂钓中心、自助耕种区、野营烧烤区、游憩木屋区、拓展训练区,异域风情区,形成特色餐饮、烧烤,垂钓,骑马、、喝茶、采摘、丛林游戏、篝火、露营、自耕自种、赏林赏花,爬山等休闲项目,具有养生保健、教育学习、农事体验,购物品尝,休闲观光多重功能,深受杭州市民的青睐。

3 战略资源创新一一持续进行资源创新

华凯公司对各种植单元实施“新品种、新技术、新方式”生产策略,利用海南热带植物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等的新优技术,实现产品结构、技术含量的优化。通过高科技农业技术的应用,种子种苗及生物基因开发,现代农业设施的运用、工厂化经营方式种植养殖基地的构建,实现农业的科学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不仅提升了产品定价权和每亩产出价值,而且也为休闲产品的创新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如海南基地引种300亩日本木瓜,并实施间种技术。浙江中华绿谷引种380亩七彩营养香米和高抗性淀粉米,南湖花城开发翡翠绿杜鹃花等。

4 客户界面创新――先进的客房关系维护

华凯休闲农庄有专门的客户管理系统,用来收集记录客户的信息,能快速处理客户的问题与需求。对前来休闲农庄度假的常客实行会员制,针对不同的会员推出各具特色的产品套餐,如地主卡、农夫卡、果农卡。不同的卡可以在指定的休闲项目享受上享有一定的折扣,享有免费住宿时段、免费的自助种植地块等优惠。农庄全年都会举行各式的活动来吸引顾客,如新春的桃花节、迎春花市,复活节的助养小动物活动:秋天的陶艺大赛、马术比赛;夏天举行的荷花美食节及芒果节,捉鱼比赛等项目,别开生面。

四、结束语

创新是企业的利润之源,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但伴随创新而来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依据具体的环境与客观条件进行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彰显创新艺术的同时,亦不可违背内在的规律,偏离经营模式各组成要素的关系,要尊重创新的科学性。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要以一定的休闲农业资源为前提,明确经营企业的价值网络;根据企业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愿景制定发展战略,由于休闲农业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的特殊性,尤其要注意多元化与差异化;保持对技术、品牌,文化、人力资源等企业核心资源进行持续创新,发展成熟的客户维护模式以完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1]Timmers P,Business ModeI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Journal on Electronic Markets,1 998,8(2):3~8

[2]Allan Afuah,Tucci Chdstopher L.mtemet Busieess Models and Strategie Text and Cases[M],McGraW Hill/Irwin,2000

[3]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王婉飞:休闲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鲁东亮李志刚:企业经营模式理念研究综述与前瞻[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7,50(2):94-98

[6]钱颜文:对经营模式的分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9:117~119

[7]加里・哈默尔著曲昭光赖溟浜译:领导企业变革[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5

农业发展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有关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而休闲农业作为新型的农业类型,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要想加快休闲农业的发展,就需要农民及相关人员对休闲农业的理论进行透彻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1]。

1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

作为开展休闲农业的载体,农村的环境、农业的生产以及农民的生活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休闲农业的发展又以农业有的资源作为发展基础,依托于传统文化,以增进人们对于农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的体验和感触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发达国家,具有将服务性和生产性融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已经逐渐普及,并且被人们所接受。在我国,休闲农业虽然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政府的扶持和推动,也成为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由于休闲农业具有马克思休闲思想、城乡一体化、产业融合以及外部性理论作为依托和支持,因此在具有悠久农业历史的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景必然是极其广阔的[2]。

2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2.1以农为本

农业作为休闲农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做到以农为本,对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进行科学的规划,才能够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农业发展的主体是农民,载体是农村所独有的自然环境,因此,政府应当在重点强调休闲农业的发展绝对不可占用农民耕地的同时,鼓励开展休闲农业相关产业的负责人对荒山、荒滩以及村内的废弃空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2因地制宜,创新开发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当通过对所处地区的历史、交通、资源以及区域特色等具有差异性的因素进行巧妙的结合,开展与之相对应的休闲农业模式,例如农业主题公园等。而在城市的郊区以及景区的周边地区进行休闲农业的开发和发展时,应当做到因地制宜,突出所依托环境的特色,进行适度的发展。只有做到结合实际情况,对休闲农业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才能加强农业与生态的融合,由此提高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价值[3]。

2.3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生态保护进程

休闲农业正是依托于农业环境所产生的,因此,企业负责人应当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及加大对休闲农业进行规范化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逐步对管理的规范化以及服务的高效化进行推进。与此同时,要想使管理呈现规范化的状态,完善的规范标准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为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企业负责人还应当针对休闲农业的特点,将负责休闲农业的讲解员和引导员纳入培训的范围之内,并且执行持证上岗的工作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休闲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量引进人才也是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负责人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加快对经营休闲农业的场所在水电、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并且通过对卫生间、停车场等辅助设施进行完善,达到提高游客满意度的效果[4]。

2.4政府进行引导,创建示范区

政府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肩负起引导的职责,在进行规范化管理、宏观调控和指导等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调动起有关部门进行休闲农业发展和建设的积极性,将市场配置在休闲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进行最大化发挥。政府还应当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特性,通过对“最美休闲村”的称号以及休闲农业的等级等进行评定,从而带动全国的休闲农业进行高效的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对经营休闲农业的主体进行鼓励,使其通过对资本、流动要素以及品牌的高效结合,达到创造知名休闲农业品牌的目的。而诚信作为企业经营之本,政府在休闲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将诚信经营的理念灌输到每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心中也是非常必要的,以提升企业的信誉度,达到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效果[5]。

2.5保护环境

作为休闲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核心价值理念,“开发和保护同行、生态和生产并重”对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应当对环境的承载力以及资源的可再生能力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将保护环境作为首要目标,以此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休闲农业作为依托于社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而产生的全新农业产业,其特点在于融合了传统农业生产以及新兴的旅游两个功能,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以及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休闲农业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农业生产的热点所在,并且对于推进农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旭,刘德法.科学发展现的经济学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5,11(04):43-46.

[2]许玉乾.科学发展现与人本经济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6(3):38-41.

[3]陈惠雄.人本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现点[J].财经论丛,2014,09(3):68-72.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6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tourism is reviewe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ural landscap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tent and local culture as the foundation, providing people with the ecology sightseeing, tourism, recreation, increasing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country residence of a place to live the tourism form of activity.

Keywords: agriculture; Ecological; tourism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为目标,以加速土地流转,改造传统农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宗旨,充分利用项目区独特的地理、交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国内外相关的农业高新技术、新品种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促进滩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1、开发意义

1.1、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需求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

1.2、立足耕地资源的整合,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与此同时,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若干意见”,也将大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

1.3、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引领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需要通过利用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信息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等来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把传统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素质好”的新型农民,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4、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发展

传统农业应向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和高附加值的方向改造和提升,而新兴的生态农业产业将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更具活力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结合正适应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大力兴办旅游业的客观要求。

2、国内外农业休闲旅游研究模式

2.1、国外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

综观目前国外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情况,根据农业休闲旅游的性质、定位、经营等方面的特点,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2.1.1、传统观光型农业休闲旅游

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享尽田园乐趣。如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在作坊里品尝,并可以将自己酿好的酒带走,向亲朋好友炫耀,其乐趣当然与在商场购买酒不一样。

2.1.2、都市科技型农业休闲旅游

以高科技为重要特征,在城内小区和郊区建立小型的农、林、牧生产基地,既可以为城市提供部分时鲜农产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观光收入,兼顾了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如新加坡兴建了10个农业科技公园,在公园里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还精心布局一些名优花卉,观赏鱼,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同时也相应建有娱乐场所,养鱼池由纵横交错的水道组成,并配有循环处理系统。

2.1.3、休闲度假型农业休闲旅游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农业资源,如森林、牧场、果园等,吸引游客前去度假,开展农业体验、自然生态领略、垂钓、野味品尝,住宿、度假、游乐等各种观光、休闲度假旅游活动。如澳大利亚人则常于周末或假日,自己驾车,带上小孩,选一个离家不远的牧场小住几天,大人可以放松一下身心,而孩子们则可了解都市里无法见识的牧场生活。

2.2、国内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模式

2.2.1、从发展的阶段过程来看,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可以描述为三种模式:

2.2.1.1、自发式:早期自发形成的萌芽阶段,不明确仅作为休闲调剂。

2.2.1.2、自主式:初级经营阶段,有一定的主题和活动安排。

2.2.1.3、开发式:成熟的经营阶段,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

2.2.2、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农业休闲旅游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2.2.2.1、依托自然型:距大中城市20公里以外,但交通便利,以多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农业类型较好,地貌类型齐全,以独立完整的农业自然景观单元为依托,范围广阔,6平方公里左右。

2.2.2.2、依托城市型:距大中城市10公里以内,以一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借助一定的农业基础,主要通过人工构造农业景观,以某以农业景观为依托,范围较小,小于2平方公里左右。

2.2.3、从功能区分来看,我国的农业休闲旅游主要分为四种模式:

2.2.3.1、农业娱乐型:该模式仍以农业生产作为主要收人来源,同时通过在开花、收获季节吸引游客观光、采摘、垂钓、野餐等,获得生产以外的收益。如浙江省余姚和慈溪杨梅节、杭州市塘栖批把节等。

2.2.3.2、农业休闲旅游型:该模式是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和人文资源,通过规划、设计,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服务于旅游业,或向旅游业方向发展,以旅游收入作为农业的主要收人来源。如国家AAAA级旅游区——浙江省奉化市的滕头村等。

2.2.3.3农业示范园型:高科技农业示范园是引进先进的现代农业设施,通过展示无土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种,向参观者或游客宣传现代农业风貌的园区。如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北京市锦绣大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杭州市萧山传化大地生态观光园等。

2.2.3.4、农家乐型:这种模式是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提供购物、垂钓、民俗节庆和农家菜品尝等配套服务,以获得旅游活动、农产品销售、餐饮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如浙江省桐庐县“红灯笼外婆家”等。

3 、结语

农业科技园本身则具有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可操作性,只要略加配套包装,就可成为很好的生态旅游产品,而且投资省、见效快、风险低、可塑性强,既可观光,又可参与,既可品尝,又可带产品,具有其他生态旅游产品不可比拟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7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33-01

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形态,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其能够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对人们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给予满足,以达到吸引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拍摄、购物的目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建立不仅能够使旅游者更好的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村生活以及分享农业经验,也能够对绿色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的节奏也在逐渐加快,这使得人们更加渴望能够享受到宁静的生活环境。所以,休闲观光农业这种旅游项目就成了人们最好的选择。

一、休闲观光农业的综合分析

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将农业与旅游业互相结合,并对农村的自然环境、空间以及资源进行开发和规划,以便其能够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休闲活动,从而使当地的旅游品质和农民收益得到一定的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兴起于欧美国家,且在欧洲、日本以及美国等国家最为流行。中国最早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地区是台湾,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但是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开始的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获得了初步发展,且发展地区是以北京与广州为主,后来逐渐扩大到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现如今,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发展为主,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最发达。

二、罗山县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行政管理力度不够

因为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形态,然而政府并没有对其建立独立的监督与管理部门,现在是由农业与旅游业两个管理部门共同对其进行管理,所以这导致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缺少必要的管理机制。由于不同管理部门所考虑的利益是不同,而且不同政府部门多规范的管理标准也不同,因此其制定的管理方案也只适合其管理产业的发展要求,这就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规模不大、设施简单

在旅游较为流行的季节,很多地方的农家乐都会出现旅客爆满的情况。然而,由于很多农家乐都是小规模发展,且设施简单,这使得其接待旅游者的能力略显不足,而且不能很好地为旅游者提供各项服务,有的农家乐还会出现旅游者无处就餐的情况,这给农家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外,由于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很多地方的出现了大量的农家乐,但是这些农家乐的发展模式大多都是在互相模仿,没有什么特别的、个性的特色服务项目,而且其旅游内容都较为单调,除了欣赏自然田园风光,就是垂钓、休闲,对其它娱乐项目极为缺乏。由此可见,服务内容单一、规模较小等问题是休闲观光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且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才能取得更的大成功。

三、罗山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策略

1.对休闲观光农业建立明确的的发展规划

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根据其发展状况,对其建立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将其发展规划和农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结合。罗山县在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地成效,这给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应以农业发展状况为依据,以便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项目进行加强,并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能够取得更大的效果。此外,罗山县在进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时,相关部门要根据全县整体的发展规划对各镇的规划加强指导,以保证各镇与全县的发展规划能够成为一个整体,这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2.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扶持

罗山县在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一是罗山县及各镇政府可以建立发展专项基金,以便对其发展力度进行增加;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发展扶持政策,以达到吸引投资者前来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投资的目的。二是对休闲观光农业的税收给予一定的减轻,比如营业税、所得税等,并建立专项信贷扶持资金,在贷款利息和还款时间上可以给予一定的便利;而对于一些主要的发展项目,政府可以对其信贷扶持进行大力加强。三是对一些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乡镇,县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奖励,并对那些经营合法、守信的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

3.对行业的管理进行加强

罗山县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时,要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对生态县、村的建设速度进行提高,以便将罗山县打造成旅游环境一流的旅游县。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加快研究速度,以便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的安全、服务、卫生等方面加强管理;而对当地农业产品的包装也要加强指导,以便对产品的附加值进行增加。此外,还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能够在专业人才的管理下取得更大的进步。因此,罗山县要加快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速度,不仅要对旅游队伍的建设进行加强,培养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人才;也要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区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相互结合的产物,对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仅能够是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加快,也能够使当地的经济、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的发展得到有机的结合,这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8

加快发展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锦州市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市,如何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索和探讨的课题。

一、我市农业休闲观光分析

近几年,我市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发展迅速。休闲观光农业也开始起步,出现了一些休闲观光农庄,为人们提供了兼有观光、休闲观光、采摘、垂钓、娱乐、教育等功能的活动场所和活动形式,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求新求变、休闲观光度假的消费需求。但是,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处于发展的初期,其旅游产品的经营方式还在探索,发展模式还不够丰富,发展速度与旅游业需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我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

1.交通快捷便利,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我市南临渤海,北依松岭山脉,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东进西出,北入南上都十分便利,发展休闲观光观光农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锦州市气候宜人、植被丰富、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具有四千年的文化积淀的医巫闾山以其气势不凡的雄峰奇石称誉海内外,名冠东三省。境内的辽沈战役烈士纪念塔、青岩寺、笔架山等均为旅游胜地,久负盛名。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我市发展休闲观光观光农业积淀了更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子。

3.农业资源丰富,产品地域特色鲜明

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8℃~9℃,年降水量平均为540~640mm,无霜期达 180 d。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较强。为发展农、林、牧、渔各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产业基础坚实,区域发展氛围浓厚

近年来,我市已基本形成“一县一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正不断完善,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立体农业为主要特征的园区农业正迅速发展,这些都为我市加快发展休闲观光观光农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

5.综合优势明显,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休闲观光农业,融休闲观光、餐饮娱乐和户外运动于一体,并因自然、生态、绿色、健康而独具魅力,备受现代都市人的青睐,孕育着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2013年我市将举办世园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锦州举办的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届时世园会将接待1000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将达到300亿元。抓住世园会这一契机,综合优势明显,发展休闲观光观光农业前景十分广阔。

三、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休闲观光农业的功能与作用

充分认识休闲观光农业的三大作用。一是创新了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促进了农业产供销的链接,拓宽了产业化经营渠道,创新了农业经营模式;二是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维护农产品生产这个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还注重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三是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农业旅游观光功能的开发,不仅提高了农业有形产品的价值,而且挖掘了农业无形产品即生态农业的价值,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

2.科学规划,充分挖掘休闲观光农业资源

规划时要注重五个给合:一是休闲观光农业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二是休闲观光农业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三是休闲观光农业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四是休闲观光农业要在季节上体现特点。五是休闲观光农业要合理布局。总之应以“农”字为特色,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注重农业生产能力的开发和保护,弘扬农耕文化,提高农业品位,注重“土、特、奇、鲜、知识、参与”,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形象、吸引游客,实现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3.政府引导 政策扶持 将休闲观光农业做大做强

我市现有人口312.6万,根据我市未来发展远景规划,我市将建成滨海第二大中心城市,大量优势产业将吸引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向锦州城区转移。建议我市要建立农业、旅游与其他相关部门在管理上的分工与协调机制,各区(县)乡(镇)两级政府应该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变农村面貌的大事来抓,统筹规划指导,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并给以政策及资金扶持,为本地农业旅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争取做大做强,做出名牌,使休闲观光农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4.正确扶植,规范管理,促进多元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顺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新趋势、新需求而在功能上进行的延伸,因此我们应该正确扶植。另外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涵盖农业、生态环境、旅游、休闲观光、文化等多学科知识,需要兼具系统知识的专业人才,努力做到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更新理念。总结休闲观光农业实践,加强理论研究,引导休闲观光农业企业科学规划,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产业经营,市场化运作,注重信息服务,加强宣传,发挥行业整体优势,提升实力,扩大影响力,培育客源市场。

总之,大力发展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前景广阔。只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因势利导,规范管理,一定能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开创农业发展的新天地,为打造旅游强市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慧兰.尚德勇.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9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038-02

一、“西咸新区”简介

西咸新区的出现,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把西安市建立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由之路。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国函[2014]2号文件,正式批复陕西省设立西咸新区。①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以“集约、集群、集成,筑巢引凤、引凤筑巢”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临空产业、仓储物流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自主发展、科技文化创新驱动,资源同城利用,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突出特征的国际大都市核心城区作为发展目标。②西咸新区由泾河新城、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沣东新城五大组团构成。

二、“西咸新区”休闲产业发展状况

对休闲产业的研究起源于西方,1990年,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有闲阶级”一词,并将其作为经济因素之一进行研究,从而引起众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兴趣。现在,“休闲产业经济学”已经是西方学界重要的学科之一。我国学者对休闲产业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谈及原因,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人们生活观念转变、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休闲活动逐渐成为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因此引起了学界的大量关注。而对“休闲产业”的概念,学界中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本文借鉴卿前龙、胡跃红在《休闲产业:国内研究述评》一文中对休闲产业的定义:由消费者的休闲消费需求引发的、国民经济中那些生产休闲物品和休闲服务行业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中。具体来说,休闲物品业大致包括休闲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休闲食品加工业、用品(具)制造业、建筑业。休闲服务行业大致包括休闲旅游业、健身和美容休闲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业、餐饮休闲业以及其他休闲服务业。其中,休闲服产业的主体是休闲服务业。

笔者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观察,认为西咸新区的休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健康产业集群崛起

健康产业集群崛起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其一多次举办关于“健康生活”的大赛。2016年11月21日,国务院总理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的开幕会致辞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产业”。西咸新区在2016年10月16日到12月17日举办了以“创新科技点亮生活”为主题的“大西安健康生活”创新、创业大赛,可谓恰逢其时,这一大赛引起了大众积极参与和广泛的关注。这样的比赛,西咸新区还举办了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其二是纷纷成立健身项目,如西咸新区的“国际自行车运动文化休闲”、秦汉新城的“体育馆“、秦汉新城的“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等项目都已落地,这些项目对推广全面健身理念和提高健身水平有很大的作用。其三是健康产业城的兴起,如“第四军医大学医教园综合园区”的建设中医医院、养老机构、植物园等关于传统医学的设施的建设;此外,还在与多家医疗企业如中实集团进行洽谈,希望能达成合作建立更多的医疗园区,以打造以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健康消费品、健康服务等为内容支持的健康产业城。

(二)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西咸新区充分发挥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开发丝绸文化。例如,2015年8月开园的“茯茶镇”,是泾河新城以“茯茶”文化为主题打造的,这是一座极具民俗特色的关中产业小镇,让社会大众重新认识丝路茯茶文化,掀起了民俗旅游的新热潮。此外,泾河新城2016年5月27日开园的“体验式”旅游项目――“乐华城・88℃”温泉乐园,为西咸新区的旅游业添加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弥补了陕西省体验式大型旅游业的空白,增强了文化旅游的高度,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三)都市休闲农业

如今秦汉新城的“都市农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例如,2014年上半年开业的张裕瑞纳酒庄,极具欧式风情,在生产高品质葡萄酒的同时,还可以让游客观赏游览现代田园的自然风光,实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改善环境的双重效益;又如,西部芳香园,此园占地近1 300亩,种植的各类花卉、植物如薰衣草、玫瑰等等、芳香沁人,美不偈眨不仅可以供游客观赏,还可以从里面提取精华制作各类护肤品、药材、食材,如薰衣草精油、玫瑰精油、罗勒、香茅等等,已发展成为将生态、生活融为一体的“复合型”农业;再如各类农庄的出现,游客可以在都市农庄里摘取新鲜的瓜果蔬菜,在大秦农庄体验农家风味,在桃源居放松自我,在国际农庄体验国际范儿……这一个又一个都市休闲农业项目,独具特色,仿佛一幅幅缤纷多彩的田园都市画被展开了。

都市农业是集商贸、文化、农业、居住、旅游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可以说它还是朝阳产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秦汉新城对这一产业的发展,让都市充满田园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重视休闲服务业

在西咸新区的五大组团中,休闲服务业发展较好的是泾河新城。休闲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活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是我国“十三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泾河新城创新城市发展的突破点。泾河新城用“以商招商”的模式,让很多国外商品运营店在此落地,如义乌名品交易店、折扣店、韩国馆、免税店等等,这是一种成功运行起来的模式。2011―2015年,泾河新城的生活性休闲服务也从无到有,渐成气候,还在向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两更”目标前进。

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西咸新区的休闲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西咸新区,积极探索休闲产业的创新模式已经刻不容缓,因此,笔者将在下文对其创新模式的探索做些许论述。

三、西咸新区休闲产业创新模式探索

(一)提高集群程度,发挥集群效应

虽然西咸新区休闲产业的发展多以集群的形式出现,但是还不够,还应发挥优势、弥补劣势。除了“健康产业”充分发挥了集群优势以外,其他三种产业的集群程度都不够,要在重点发展某一板块的同时,搭建产业链,建立覆盖全产业的产业体系。在这些产业集群建立之后,才会吸引更多的投资额,投资额多才有可能创造更多的年产值。

(二)全面发展休闲产业

上文对休闲产业的定义中提到,休闲产业包括很多种,虽然应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来重点发展不同的领域,西咸新区也做到了这一点,但笔者认为,西咸新区还有很多休闲产业的领域没有深度开发,应突出重点平衡发展。比如美食,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和咸阳之间,众所周知,西安美食、咸阳美食数不胜数,如果能将这些美食“复制”过来,甚至对其进行深加工,做成特产,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有美食相伴,这会是一种更美好的体验。

(三)开拓国际市场

西咸新区在立足全国和本地发展的同时,还应走向国际化,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外资,开拓国际市场;建设一批一流的健康、科技、医疗等产业园区,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用技术提高产值;在引入国内商家的同时引进国外品牌商家,开拓经营广度和经营深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激活在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对生活的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仍然有部分民众不知道有哪些休闲方式和地方的情况,他们对休闲生活的了解不全面,这是一部分未被充分挖掘的市场潜力。因此,休闲产业中宣传部门应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广度,尽量涉及到更多的区域,激活这部分市场需求,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五)建立休闲产业品牌

休闲产业对整个产业的环境没有很高的要求,只要能够有完成生产的基础条件就行了。休闲产业的难点是打造知名品牌,从而发挥品牌效应。品牌对产品营销的作用不言自明。西咸新区虽然有了“乐华欢乐世界”、“茯茶镇”、“汉唐帝陵“等体现地域文化的旅游项目,但还没形成独立的品牌,其他领域如休闲农业、服务业、健康业等也没有独立的品牌。笔者建议,可以设计独特的LOGO和宣传标语,让人们听过一次、见过一次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会转瞬即忘,从而口口相传,发挥品牌效应。

结语

本文首先对西咸新区做了简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咸新区休闲产业的发展概况,主要是休闲健康产业、休闲旅游业、休闲农业、休闲服务业等四方面,在肯定这几方面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的改进创新办法,希望能够给西咸新区整个休闲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实际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产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在整个经济产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发展休闲产业既是西咸新区的挑战,也是机遇,面对这样的挑战和机遇,西咸新区应该在目前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将其完善。

参考文献:

[1] 卿前龙,胡跃红.休闲产业:国内研究述评[J].经济学家,2006,(4):41-42.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1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以自然生态与淳朴人文资源为核心的旅游需求逐渐增强。休闲农业也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旅游需求,妥善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等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主要在21世纪初期,以2006年研究成果最为显著。在休闲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中,不同的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葛深渭、王金龙、戚永欢、罗继春等认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既为城市居民外出休闲旅游积累了大量的休闲资金,又为农村发展休闲农业接待游客奠定了物质基础。张建国、俞益武、朱志良等认为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是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城市与农村环境的大的反差,让农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市场需求。曾玉荣、罗继春等认为我国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为人们出行旅游提供了必备条件。郭威认为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条件,交通运输的发达为城市居民出游提供了便利条件。刘莹莹、原梅生等认为发展休闲农业最核心的因素是农业资源的丰富。葛深渭、刘莹莹等认为一定的资金积累是休闲农业的动力血液。通过阅览文献,结合六安市的实际,在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影响因素与主要发展模式。

一、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SWOT分析

六安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广泛且数量丰富,在发展休闲农业中具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着挑战,又有战略机遇。就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需求,根据六安市实际情况及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进行SWOT分析,见表1。

(一)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

六安市在发展休闲农业有三方面的优势:农业资源与农耕文化丰富、市场区位优越、产业基础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及农耕文化丰富,六安市临近大别山,农业资源独具特色,植被覆盖率达90%,森林覆盖率达64%,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好。区域范围内大量的竹林、松林是负氧离子的高效释放源,是大别山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市场区位优越。六安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腹地,东往合肥、南京市相连,南与九江、武汉接壤,西通古都西安,北接洛阳、郑州等市贯淮济而望江海,连鄂豫而衔中原,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随着安徽省经济建设发展,合肥经济圈的建设,六安市在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尤其铁路建设,开通了六安至上海、武汉、南京与合肥的动车组,极大的缩短了与旅游地的距离。农业产业基本形成。六安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形成了优质粮油、蔬菜、茶叶、水产品、茧丝绸、油茶、六安大麻、中药材、草竹柳编等一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部级2家,省级59家,市级266家。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开始起步,全市现已建成3个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55处,4A级以上旅游景点19家。目前,已形成4条主要旅游线路。

(二)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劣势

六安市毗邻大别山,属于山区城市。与发达城市相比,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旅游区景点分散、缺乏规划。由于缺乏专业性的规划设计和深度开发建设,旅游景点比较分散,成为阻碍六安市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有特色的景点分别在金寨、霍山、寿县、舒城。高水平建设队伍缺乏。村民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落后,不利于农业产业机构的转变与休闲农业的发展。专业人才的缺乏,不利于休闲农业高效率与科学化发展。发展资金匮乏。2012年六安市国民生产总值为918.2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总值为296亿元,占全年GDP的32%,;第三产业的投资总额为329.6亿元,其投资产出比为1.1,其中旅游年收入为98.6亿元,占第三产业收入的33%,六安市旅游业投资比较小,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短缺。

(三)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机遇

在宏观层面,休闲农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有关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政策。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1年农业部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08年六安市出台《六安市乡村旅游(示范点)管理办法》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产业机构优化等都为发展休闲农业带来发展机遇。在微观层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安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合肥经济圈的建设,人们对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及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客源丰富。因此,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市场潜力比较大。

(四)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威胁

随着国家对发展休闲农业的支持,各地区积极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全国、华东地区同质旅游目的地较多,高端客源市场竞争激烈。大量休闲农业点的出现,由于缺少科学合理规划,规模比较小,难以与大型综合的休闲农业竞争。另外,盲目建设休闲农业区,使得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不利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也是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构造与分析层次模型

模型主要根据SWOT分析模型原理, 将影响休闲农业发展的要素分为内部优势Si(i=1,2,3)、劣势Wi(i=1,2,3,4) 和外部机遇Oi(i=1,2,3)、威胁Ti(i=1,2,3)。用层次分析法对发展休闲农业因素进行分析,提取关键的环境因素。采用AHP方法,建立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建立判断矩阵前,咨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并进行实际调查专家意见,建立判断矩阵,通过计算,所有因素的CR

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农业资源及文化丰富、高素质高水平队伍的缺失、发展资金缺乏、市场潜力比较大、生态环境与环境污染。在SWOT分析时,由多位专家评判得出可供选择的总体战略―规模化休闲农庄发展战略、资源优化战略、可持续与循环发展战略、品牌战略。根据上述分析,构造最优战略选择模型, 如图1。

专家给上述关键因素进行两两成对打分,得出准则层因素对目标层因素的成对比较矩阵A (1)。

A(1)=1 3 2 3 51/3 1 1/2 1/3 21/2 2 1 1/2 11/3 3 2 1 21/5 1/ 2 1 1/5 1

计算矩阵A(1) 的最大特征根λ=5.283,对应的特征向量:X(1)=[0.403 0.12 0.144 0.24 0.092 ]T。一致性检验得:CI(1)=(λ-n)/(n-1)=0.071,当n=5时,RI=1.12,一致性比率:CR=CI(1)/RI=0.063

B1=1 31/2 31/3 1 1/5 1/32 5 1 21/5 3 1/2 1

B2=1 2 3 31/2 1 2 11/3 1/2 1 11/3 1 1 1

B3=1 2 3 21/2 1 2 1/21/3 1/2 1 1/31/3 2 3 1

B4=1 3 2 51/3 1 1/2 21/2 2 1 21/5 1/2 1/2 1

B5=1 3 2 1/41/3 1 1/3 1/51/2 3 1 1/34 5 3 1

计算最大特征根和相应的特征权向量, 做一次性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

当n=4时,CRk(2)

得出组合权重为w=(0.904 0.335 0.558 0.653)T。因此第一种方案为最佳方案,通过一致性检验,即发展规模化农庄。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AHP方法对六安市发展休闲农业进行SWOT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基础建设。资金来源一是政府财政拨款。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得每一笔资金用到实处。二是民间投资,主要是指民间团体、企业、合作组织等。六安市位于大别山区,基础设施薄弱。政府部门应投资改进地区水、电、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六安市休闲农业旅游网建设。

其次,休闲农业的规模化与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并不是说休闲农业区越大越好,而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发展规模建设,可以采用资源重组与小型企业兼备等方法,提高资源利用率与市场竞争力,减少盲目开发造成的环境破坏。标准化建设,就是休闲农业区的住宿、餐饮、购物等完全按照相关法律与法规进行规划,对不符合规定的休闲农业区严厉取缔。园区建设需要招揽人才,用提高待遇等方式留住人才。

再次,加大宣传,打造优质品牌。采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加大对休闲农业区的宣传,创造特色品牌。好的品牌由高质量的产品作为支撑,利用特色农业资源,采用最新的技术挖掘当地农业文化,通过加工润色,创造本地区的特色产品,利用严谨科学的营销策略,打造优质品牌。

最后,健全部门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分散化经营、重复建设等现象比较严重,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把验收关。通过实地调查后,考虑是否允许办理营业执照。建设专门的休闲农业办公室,综合处理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译文,陈泰名,孙强.基于SWOT分析的日照市茶产业发展战略[J].山东农业科学 2010(09).

[2]王庭,于佳华.基于SWOT模型的六安市茶叶产业发展战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3).

[3]万青.六安市农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03).

[4]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六安旅游网,2013-02-07.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11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05-02

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资源,结合旅游业,为消费者提供娱乐、观光、度假、健身、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发展生态环保农业的新途径。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对于突破农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拉动消费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十分重大[1-2]。

1 陇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陇县休闲农业的发展相较其他县区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缓慢,大体经历了2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1996—2005年,为起步发展阶段,主要开展了以关山草原和龙门洞等为主的观光旅游活动;第2阶段:2006—2012年,为迅速发展阶段,大力开发了以秋菊山庄、八渡民乐园、温溪度假村等模式的集钓鱼休闲、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建设。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建设休闲农业的投资力度加大,促进了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使陇县休闲农业的规模及整体档次得到了较大提高。在满足游客游玩、吃住的基础上,陇县休闲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自然休闲方式、农家生活与农事体验等休闲游乐活动。

2 陇县休闲农业主要模式

2.1 农家乐模式

以东南镇演峪山、东兴村、温水镇团结村、天城镇马曲村新农村独家小院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农家乐休闲农业模式,吃农家饭、观农家景、唱农家曲、赏民间工艺等内容的农家休闲娱乐活动,可使游客真实体会农家乐休闲农业带来的快乐。

2.2 民乐园模式

以温水镇温溪度假村、八渡镇高楼民居园、秦岭西鳞鲑渔乐园等为代表的民乐园模式,集垂钓、餐饮、娱乐、住宿、赏景等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旅游,可使游客享受民乐园带来的欢乐。

2.3 草原模式

以关山草原、关山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旅游休闲农业模式。住蒙古包、吃烤全羊、跳集体舞、篝火晚会、骑马、射箭、滑草以及看蓝天白云和风吹草地见牛羊等内容的旅游休闲活动,可使游客尽情体验广袤草原和茂密森林带来的生活乐趣。

2.4 自然景观模式

以龙门洞、药王洞、香山寺、磬口寺、老龙殿等旅游圣地开发的自然景观休闲农业模式。最具出名的是陇县龙门洞、药王洞,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山水亭榭相互辉映,琼楼玉宇高悬崖壁,山间飞禽鸣声不绝,林涛树影舞姿婆娑,溪流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打闹,山水秀景,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招惹游客。景点游人以赏景、烧香、祈福、游玩等内容的休闲度假活动,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世外桃源之感。

2.5 园区示范模式

以县城北坡千亩油桃园为主的现代农业观光园、高楞晨辉现代农业科技园、温水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等高科技含量的休闲农业模式。为游人展示设施蔬菜、设施瓜果、名特优新品种、农业新技术以及旅游无公害农产品的研发等内容的生产情况,让人们在休闲游玩中通过观光、互动、采摘、品尝、营销等方式,可以极大地开阔眼界,增加知识,陶冶情趣,亲身体验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陇县休闲农业投入总资金8 600多万元,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年综合经营收入达5 580多万元,极大地推进了陇县向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最佳人居环境”为一体的宝天平城市圈中心生态花园城市迈进步伐。

3 陇县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努力,陇县的休闲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度假山庄、民乐园、旅游景点等已基本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新格局,吸引了县内外大批游人前来休闲度假旅游,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但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陇县休闲农业发展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规划不科学、素质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和制约了陇县休闲农业发展的规模和质量。

3.1 思想认识不深入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与结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措施,根本目的在于搞活农村经济,繁荣农村社会,促进农村和谐发展[3]。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人们普遍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没有深刻认识到休闲农业的本质特点,一味地发展旅游业,没有很好地利用当地农业与农村自然资源,实际上形成了娱乐休闲产业在城郊的延伸。一些地方依托农村自然景观,单纯地搞旅游开发,与农业生产经营毫不相关,没有形成特色,这其实背离了发展休闲农业的初衷。还有一些地方盲目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就是办“农家乐”,致使“农家乐”成规模增长,加之缺乏有序管理,导致经营效益较差,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3.2 从业人员素质过低

专业人才是一个产业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元素,甚至是根本保障与支撑。陇县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多为农民,高素质、高科技型的管理人才很少。调查发现,陇县关山草原、秋菊山庄、温溪度假村等地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40岁以上的占76%,高中文化水平以下占85%,足见休闲农业经营管理类人才十分缺乏,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事休闲农业设计与规划的人才尤其缺乏,理论功底不扎实、专业技能不熟练、实践经验不足是目前该县从事休闲农业发展人员的通病。正是由于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从事休闲农业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管理成本高居不下,管理效率和效益低下,无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运作。

3.3 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以及人们向往生态、绿色、休闲、娱乐、健康需求的回归,投资人普遍看到了发展休闲农业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没有很好结合当地区位、交通、自然景观与民俗文化等特点以及未能彻底进行系统的市场调查分析和合理科学规划的前提下,一味地模仿,急于上项目、做规划,盲目发展休闲农业,没有形成特色,导致同质化倾向严重,竞争力不强。如东兴的农家乐、八渡高楼村的民乐园等,刚开始人气很旺、生意火爆,效益可观,现在生意冷淡,效益下滑,经营不景气。

3.4 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而陇县是山区农业县,也是部级贫困县之一,经济基础脆弱,当地政府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资金投入上力度很小,造成休闲农业配套服务跟不上,如关山森林公园的高尔夫球场建设、秋菊山庄的水上乐园和跑马场建设等项目,因资金限制,不能如期修建,一些服务配套设施更是无从谈起,限制了陇县休闲农业的发展。

3.5 对外知名度不大

陇县的休闲农业景点给人总的印象是除过关山草原、龙门洞这2个大的旅游景点外,其他休闲农业景点名气不大,知名度不高,外来人员参观旅游的很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县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

4 陇县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4.1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

为保障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休闲农业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认识到休闲农业在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4]。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就是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将潜在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使农业向绿色、生态、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部门应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集中精力,把发展休闲农业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大事、要事来抓。

4.2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强化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技能、服务、管理等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加快陇县休闲农业发展步伐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此,休闲农业管理部门要加大从事休闲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休闲农业技术、管理人才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学习培训、外出考察等活动,帮助他们开拓视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从而使服务上水平、效益上台阶。

4.3 周密分析,科学规划

首先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周密的分析后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突出特色的原则,强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条件的先发展,有优势的快发展。在休闲农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下,结合当地自然、文化、农业产品的特性,发展定位、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建设等,坚持合理配置资源,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避免一哄而上,产品雷同,效益不佳。

4.4 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在认真调查分析陇县的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围环境等情况下,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确立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突出乡村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熏陶,重点是将文化特色与农业产业特色相结合,形成特色亮点。一是要突出资源特色。如温水镇利用独有的水资源特色,做足水文章,在休闲度假村建成有规模的垂钓中心,让人们体验到江南水乡的味道。二是突出农业特色。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建设,发展特色农业西瓜、草莓、蔬菜等,让游客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三是文化特色。主要是挖掘传统民间文化遗产,如陇县的皮影、马勺脸谱、刺绣等民间工艺美术品,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业。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打造陇县休闲农业特色品牌。

4.5 拓宽渠道,加大投资

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区域性基础设施重点投资;各银行和信合要把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重点,适当放宽抵押担保条件,减少手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鼓励优惠政策,吸引县内外大型企业或公司的资金,以股份制或合资经营等方式开发。

4.6 加大宣传,促进营销

为扩大游客市场,增加营销收入,在抓好内在质量建设的同时,就得千方百计地提高陇县休闲农业景点的知名度。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议论氛围;二是每年举办陇县休闲农业参观旅游活动,扩大影响,吸引游客;三是加强与县内外旅游公司的密切合作,与周边景点、景区相结合,扩大旅游市场,以招揽更多的游客。

5 参考文献

[1] 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268-270.

休闲农业文献综述篇12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agricultur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areas have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s booming, "Nongjiale" tourism. This is a kind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ural landscape, product of the local culture and the modern tourism,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 combination model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is a unique form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This paper has emerged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f "Nongjiale" tourism and related discussion,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d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which broadly defines "the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of Nongjiale", namely the generalized "Nongjiale" tourism refers to all the rural tourism activity occurred in the rural the landscape environment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rural life happens or.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Nongjiale"; analysis the reason of Nongjiale ri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Nongjiale" tourism issues.

Key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 rural tourism; scientific plann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Service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业态类型也在不断的多元化,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便蓬勃发展起来---“农家乐”乡村旅游。这是一种将农业生产,农村自然景观,乡土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的新型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产物,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形式。已从农民自发发展逐步向规划引导转变,经济规模已从原来的零星分布,分散式经营转变为集群分布,集约式经营。目前全国共有8。5万个村庄开展乡村旅游。全国乡村旅游经营户超过了170万家,从也人员2600万人。而其中农家乐约150万家。根据调查统计,我国约有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以及中西部地区。而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依托西安市已有的区位优势,同时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这些都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面对日益增多的农家乐等小型田园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从中找到了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而这些正是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农村最重要的特色也即是他的本色就是绿色生态的乡土文化魅力,所以在对农家乐的规划上应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主旨。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地形因地制宜,依山就势。

当今的农家乐具有鲜明的特点:1投资较少规模设施简易;2成本低廉价格适中;3客源不稳随着节日季节有明显的波动提供的服务相对简单;4发展较为迅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无论是城市开发,还是旅游串连,都要做到统一规划,整体营销,所带动的,并不仅是一个行业的经济收益,还能带动一个产业链、甚至一个城市综合经济体的升华。

以西安灞桥区“黄邓村”农家乐为例

旅游市场定位:核心市场是西安市及周边专项市场是白领市场,家庭自驾游市场

旅游产品定位:主要以休闲度假为主

总体创意思路:突破旅游空间,创新多元化休闲体系

黄邓村的规划思路:主要从空间的突破为基础,从新的视角理解农家乐,开发多种休闲娱乐方式,农产与休闲并存的生产区,同时拥有渊源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

规划理念:立足宏观全局,以文化为先导,激活乡村旅游资源,综合发展产业链,实现从‘传统农业乡镇’到‘主题旅游小镇’的转型

黄邓村“农家乐”位于灞河右岸的灞桥镇西北、分布在白鹿塬北坡,灞河之畔。景色十分优美,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自然景观。春天果树开花繁茂,夏天秋天果树成熟结果,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其进入夏天以来,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成熟。黄邓村围绕果蔬产业,通过多种主题活动,不断激活并深挖人文、生态为主题的 农家乐休闲旅游,在展现区域特色的基础上,也树立了黄邓村特有的品牌,更有力带动了周边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借助樱桃产业不断拉动区域农家乐休闲游市场持续向好发展。

目前,西安市休闲方式呈现出这样几个发展趋势:其一,中高端休闲方式更为大众接受。其二,休闲方式更加时尚化多元化,注重精神休闲方式的影响力增加。其三,休闲时间更加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不局限于周末和假期。

存在的问题:大范围内,粗放式开发多,高层次精品少;区域范围内,品种单一,趋同化。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规划。农家乐只是满足市民对农村的好奇,还不能充分满足休闲的需求。低层次开发的实际效益不足以激发供给主体——农民及企业的积极性1)农家乐的特色越来越淡,农家乐的味道越来越大众化,搞的有点像餐馆或招待所,缺乏创新意识;2)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经营者的眼光有待放长远,卫生状况比较差,没有品牌意识;3)缺乏有力的统一管理,本地区形成恶性竞争,没有差异化经营;4)片区农家乐还没真正形成气候,缺乏整体包装和推广,象酒店式管理那样能有农家乐专业管理公司对其进行品牌包装和宣传;5)缺乏对客户体验的调查,总体来说客户满意度一般,没有持续性营销方法和长远吸引回头客;

然而注重对乡村资源的深刻了解,民俗文化及生态科技的探索研究,以及国家农村与城乡统筹政策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以现代服务业理念打造最具开发价值与市场竞争力的休闲农业产品,充分发挥休闲旅游的引擎与产业整合作用,提升产业价值,带动区域产业升级与城市化大发展。

形成关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科技、民居建筑、创意农业景观等诸多方面导向下发展新农村建设、古镇古村、郊野生态休闲、农业生态园、农庄度假村等。

发展创意农业服务要在规划设计上打破单一的规划模式 ,在规划设计上可以采用按照区域生态区规划、生态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修改性详细规划,同时多元化的开发景观资源,例如农业景观、景区景观、休闲农庄景观、乡村旅游景观、广场景观高尔夫球场景观、园林景观等。

农家乐的景观规划要从细节着手,作到画龙点睛,重点突出体现地域性特着的文化符号,具体到实践当中,应该针对具体的区域,先刻画出地域文化的主脉络,通过进一步的概念化,归纳出成系统性的文化符号再将这些符号演绎到具体建筑与景观改造的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卢小琴. 荆州桃花村农家乐旅游开发研究 [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