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时间:2023-04-28 14:54:58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振兴 发展路径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路径

五大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五个主要内容,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关键是推进“五个振兴”。休闲农业是充分利用农业生产条件和景观资源条件,在农村发展休闲、旅游、观光等产业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发展农业产业的新载体[2],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目前,北京市立足于基本市情和农情,推出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突出首都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显示出休闲农业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动能。

1北京市休闲农业发展成效

1.1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

基于北京市休闲农业提质增效的迫切性,2020年4月,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财政局了《北京市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实施意见》[3],截至2021年10月,10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67个美丽休闲乡村、167个休闲农业园区、355户民俗接待户实现提升,越来越多的新业态出现在京郊大地,推动休闲农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北京市2022年工作成效清单显示,在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北京市休闲农业全年接待游客2040万人次,实现收入27.8亿元,带动10.9万农民增收,带动农产品销售8.8亿元。此外,在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中,带动5.34万人参与工作。依托北京市特色农业资源,精品乡村民宿、采摘休闲线路广受欢迎。实施“昌平草莓”“平谷大桃”两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推动了15个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

1.2品牌打造产业品质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分类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各分区规划,按照平原、浅山区、深山区分类指导各区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态,科学谋划并制定完成《北京市休闲农业“十四五”规划》,规划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全面打造“京华乡韵”休闲农业品牌。目前“京华乡韵”logo设计已经完成,正进入道路标识系统、产品包装使用环节,以期实现以品牌推动全市休闲农业品质提升。

1.3服务创新破解产业难题

立足农户自发转型升级中面临的专业化设计困境,北京市充分发挥专家资源优势,建立了市级休闲农业专家库,实施休闲农业专家辅导团制度,甄选百名行业专家和从业者,协助经营主体做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设计、文化挖掘、规范服务、营销策略等,推动产业品质提升,破解产业“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大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对于帮助企业走出困境、提升行业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1.4宣传推荐,扩大产业影响

以“互联网+”为驱动,北京市休闲农业宣传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形成线上线下、多渠道、跨平台的宣传推介体系。近年来不断推出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对线路和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民宿进行多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创新模式和搜索模式。例如,北京市开展的“精准助农、宣销带货”的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宣传活动等。从2021年开始,每年以市级统筹、区级主办的方式,举办北京市休闲农业设计论坛和设计作品评选活动,引导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全市休闲农业提质增效中,鼓励优秀杰出的设计作品在京郊大地落地,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为北京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2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案例

2.1金叵罗村休闲农业助推“产业振兴”

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之首,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根本和基础前提[4]。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快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如今,休闲农业已经成为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业态,依托于乡村的特色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同时能够让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的经济、增加本地农民的收入,并为乡村积聚了一些人气。休闲农业激活了农村内部的农业生产要素,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达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北京市密云区西翁庄镇的金叵罗村是北京休闲农业助推产业振兴的典型村之一。金叵罗村自2012年开始,对当地的千亩耕地进行土壤优化,依托良好的生态种植基础,从2014年开始走以“旅游+”为主线,以旅带农、以旅促农之路。近年来,围绕金叵罗“贡米”、樱桃、有机蔬菜三大特色农业,打造了城市居民走亲访友的精美伴手礼。不仅如此,许多新农人、愿意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被金叵罗村良好的产业生态所吸引,入驻当地进行创业,进而形成了精品民宿、食农教育、市民农园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的模式。通过自身的产业优势,该村还培育了樱桃采摘节、金谷开镰节、农民丰收节等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活动,吸引了老友季花园民宿、飞鸟与鸣虫农场、北京亲游科技公司“亲子小院儿”、蓝海咨询“乡村会客厅”等一批新业态品牌入驻。通过调研结果得知,全村每年的休闲农业收入近2000万元,游客接待约20万人次。

2.2洪水口村休闲农业助推“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休闲农业成为一大热点话题,它突破了人们对于传统农业的认知,赋予了农业新的生命,使农业产业增添了更多的创意点和亮点。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农业,回归到农村,成为农业事业的接班人,为曾经那些所谓的“空心”村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培养和引进优秀的乡村人才,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而且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5]。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的洪水口村地处百花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内,村域面积为22.3km2,依托于当地的特色资源环境,洪水口村形成了以“住宿”为主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洪水口村充分利用党的好政策,成立了旅游协会和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乡村旅游产业全覆盖。2020年,利用休闲农业的“十百千万”项目资金,大力改善乡村环境,拓展乡村休闲空间,探索“民宿+”新模式,实现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乡村产业持续兴旺吸引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

2.3西马坊村休闲农业助推“文化振兴”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注入不竭动力,是乡村振兴中最深厚持久的根基。虽然,休闲农业是以“农”为本,但文化是它的灵魂。休闲农业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让服务和产品更具内涵、更有韵味、更有温度,不仅如此,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保护传承了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京西稻既是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北京市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的特色农产品。近年来,西马坊村致力于传播和继承京西稻文化,举办“稻香花海京西稻冰雪情迎新春灯会”“插秧节”“御稻原乡夏日彩跑季”“开镰节”等特色活动,积极推进“稻田+”产业。西马坊村凭借海淀区的科研教育优势,与教育机构进行长期合作,制定踏青插秧体验、虾稻共作放养、端午亲子粽情、红色插秧党建等课程,以御稻原乡京西稻农时体验为主题,开展科普教育、研学体验活动,使这一农业文化遗产深入到更多家庭当中。

2.4六渡河村休闲农业助推“生态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支撑。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理论支点和实现方式[6]。优美的生态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基础,而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更美、更优,并且提升了乡村居民的生态自觉意识,促进了乡村的生态振兴。六渡河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它以板栗文化为基础,借助山水相依的自然环境优势,经过多年来不断优化升级,对外推介,成为一处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六渡河村因其拥有的千余亩板栗树和优厚的渤海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此外,该村还积极完善旅游休闲设施,栽植海棠、月季等花卉,新建小公园等基础游乐设施。六渡河村积极举办板栗赏花节、采摘节、丰收节等节庆活动,规划骑行路线,游客还可以通过板栗树认养、农耕体验、河边寻趣等活动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按照美丽休闲乡村的标准,该村于2019年对环境景观实施了整体升级,系列旅游休闲设施的完善,大大提升了村里的旅游品质。六渡河村于2019年底荣获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荣誉称号,2020年10月,六渡河村又荣登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光荣榜。

2.5柳庄户村休闲农业助推“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石。对于农村来说,休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较高的组织化程度,村两委班子、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引入农村,大大提高了组织的战斗力和威信,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柳庄户村位于北京市顺义区东北部,北邻昌金路,西邻龙尹路,交通便利。近年来,通过不断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和红色文化产业,加快乡村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使村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柳庄户村借助良好的农业基础和红色文化资源,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集观光采摘、农耕体验、红色教育、垂钓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融合型产业体系。站在新起点,柳庄户村更加注重“党建引领”,强化基层治理,深化“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群众难题;创新探索“区域大型旅游国企+村集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对村内20套闲置民宅进行整体设计,统一打造红色民宿,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

3北京市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困境

3.1经营模式单一

北京市大部分地区的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单一,乡村对休闲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加之一些景区的知名度较低、同质化较为严重等,对游客无法产生较大的吸引力,除了休闲外,不能留下更深刻的体验感。同时,许多园区和民宿在经营过程中,不能够挖掘特色的优势,对经营模式进行规划时缺少亮点和创新点。

3.2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北京市乡村特色资源丰富,坐拥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但是,休闲农业的从业者在对产品进行研发挖掘的过程中理念和发展的目光比较短浅,仅仅是围绕在食、住和游客接待几个内容上,没有挖掘本土文化,没能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对游客吸引力不大,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处于一种被动经营的状态。

3.3基础设施不完善

北京市许多乡村中基础设施和与休闲农业配套的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有的园区的特色优势明显,但游客找不到满意的吃饭、住宿和购物地点;各个经营主体的位置较为分散,且多处于远郊地区,周围没有设置停车场,使游客出行不便;有的乡村的卫生条件较差,没有公共卫生间并且没有摆放足够数量的垃圾桶;村内的配套的信息服务设施缺乏,没有醒目的指示牌和较为健全的乡村休闲旅游网络服务平台。

3.4农村专业人才匮乏

拥有较高才能和专业知识的人才是休闲农业未来发展的保障[7]。在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者中,大多还是当地农民,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年龄普遍偏大,掌握高新技术能力差。农村的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缺少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带动当地的农民。正因为经营者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缺乏对休闲农业的整体性思考,只注重眼前利益,不利于休闲农业园区和民宿发展。

4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

4.1探索多种经营,凸显各自特色

探索经营模式是休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一条有效途径。加入多元化的运作方式,建立起品牌运作。发展休闲农业要以特色乡村精品项目为引爆点,助推乡村旅游跨越式发展[8]。从事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可以在原有的休闲项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同时还可以开发新型娱乐项目。这些项目可以根据园区所在地的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开办,比如亲子乐园、农家乐餐饮、户外烧烤等,也可以与一些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合作,传授知识。如果想要延长原有产业链,就必须开发更多休闲活动,突出自己的独特优势,并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9]。

4.2挖掘文化特点,展现乡俗本色

文化是休闲农业的精髓,休闲农业可以在不同层面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10]。北京市乡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农村的文化特质,是北京市发展休闲农业的方向。要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特色文化为主体”的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可以将长城文化、京西稻文化等与特色的民俗活动相结合,比如丰台区王佐镇在农民丰收节时让游客体验插秧,从而使休闲农业“农”味十足[11]。

4.3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优质服务

由于北京市休闲农业景区的位置比较分散,多位于北京市的郊区,对游客来说最为便利的出行方式还是自驾[12]。因此,需要在园区周边增置停车场,解决车辆随意停放的问题。为了给游客更好的体验,还应将无线网覆盖整个园区,建立网络服务平台,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服务。另外,要对休闲农业园区的卫生条件进行重点完善,例如定期消毒杀菌,在卫生间摆放洗手液等。

4.4提升人员素质,培养专业人才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政府相关部门应对休闲农业的经营者进行全覆盖的培训,加强行业规范标准的宣传和实施,开办专家讲座等;设立专项资金,带经营者们外出考察,学习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特长的人才返乡创业,引导毕业生到乡村贡献自己青春力量,使他们发现乡村特色资源的开发价值,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休闲农业的建设中去[13]。

5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的就是要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力推进乡村振兴[14]。通过对北京市的典型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乡村的“五大振兴”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北京市休闲农业的生动实践不仅是对“两山”理论的探索,也是对乡村多元价值转化为生产力的完美诠释,更是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宝贵经验。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正在走出一条以休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作者:张淼 江晶 单位: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