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调查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5 09:23:04

地下水调查方法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1

【摘 要】从前期准备、基本原则、主要程序和布点方法等方面详细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方法;以采样准备、采样方法、采集程序以及现场记录等环节探讨了现场土壤及地下水采样要求,以期为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调查采样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场地;土壤;地下水;调查;布点方法;现场采样

基金项目:上海市环保局科研项目(2014-02)。

作者简介:朱梦杰(1980—),男,上海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土壤监测与评估工作。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及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成为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场地环境调查作为场地环境管理的基础工作,不仅可以摸清污染场地土壤等污染状况信息,还能为场地评估和修复以及后续开发利用等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1-3]。近期《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已正式出台[4-6],但是由于污染场地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不均匀性等特点以及土壤地下水的复杂性,场地调查要求不同,布点的科学性以及现场采样的规范性等对于土壤监测结果具有极大的影响[7-8]。本文关注场地初步调查这一阶段,初步探讨了点位布设以及采样等两个环节中的关键要点,以期为场地环境初步调查提供借鉴。

1 场地基本特征及初步调查目标

1.1 污染场地的特征

目前国内污染场地虽然因场地环境、生产方式、污染类型而异,通过对不同污染类型场地环境调查仍发现一些共性的特征:(1)场地背景资料不尽翔实:场地历史资料记录缺失,生产历史和装置特征等难以查清;相关环境质量、水文地质调查数据也较为缺乏;(2)场地污染识别较为困难:场地污染源及污染物质种类繁多,特别是很多场地经过多次业主变更以及生产项目转换,难以准确全面识别特征污染物和潜在污染区域;(3)场地环境复杂,现场调查难度较大:污染场地各类设施较为复杂,且有很多地下管线,经过长期发展和变更,原有生产装置、原料储存区、废物堆放区等可能难以查明,增加了现场布点和采样难度;(4)区域生态风险较大:污染场地多地处城市中心或人口密集区,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较多,生态环境风险较高。

1.2 场地初步调查目标

场地调查主要为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将场地环境调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污染识别)、第二阶段(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以及第三阶段(场地特征参数调查)。考虑到场地环境调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所指场地初步调查主要包括在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基础污染识别以及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初步调查采样工作。场地初步调查主要是在前期调研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制定初步监测工作计划,开展初步的土壤环境调查和评估工作。场地初步调查应至少能够完成以下目标:①通过先期摸排调查,初步查明区域土壤和地下水是否存在污染;②初步了解场地土壤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及其种类,污染程度以及污染可能的分布情况;③初步划分重点污染区、轻度污染区以及清洁区等,从而为后续的详细调查提供基础。

2 场地初步调查布点方法

2.1 布点前期

周密的前期调研和现场踏勘对于布点方法的选择,提高布点方案的针对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场地使用历史情况、土地利用现状、功能分区、可能的污染源以及周边敏感区域分布等的详细调研和分析是确定监测点位点位布设方法的基本前提;分析场地功能分区、可能污染源、水文地质条件、生产区域变化、地下管线分布等区域分布情况则是确定具体监测点位的基本依据。

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分为资料调研、现场踏勘以及人员访谈等三个方面。资料调研分为区域、场地以及企业3个层次开展,包括相关统计资料、区域发展规划、环境监测数据、航片/卫星图片以及场地相关记录和图件(场地平面布置、地下管线图、化学品储存情况等);现场踏勘主要以场地内部以及企业为主,重点包括场地内化学品使用/处理/储存场所、企业生产车间、污水处理系统、场地周边敏感点分布等;人员访谈主要通过当面交流/电话交流/书面调查等方式,对企业负责人/环保管理员/企业内部人员以及场地知情人员等开展调研。

2.2 布点方法及特点

目前常见的土壤监测布点方法主要有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分区布点法以及专业判断法等[5,8,10],各布点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见表1。

在实际场地环境初步调查中,监测布点可能需要结合各种方法进行布点。在区域内风险源企业分布不均和污染类型复杂的情况下,为初步摸清整个区域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的总体质量,排查整个区域存在的污染风险,可优先采用系统布点法(网格布点法)进行布点;针对企业内部重点风险源监测,则可以采用分区布点法以及专业判断法相结合的方式,在摸清企业现状类型及风险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以生产装置、废水处理装置、废渣和原料堆放场地、地下储罐装置等可能污染较重的地块作为土壤污染识别的监测地块进行重点布点。

3 现场样品采集

3.1 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采集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可以分为表层样和分层样(柱样)两类。对照点或可以排除深层污染的点位可以采集表层样,表层样采样深度为0-0.2m;分层样原则上采集3层分层样:表层样、中层样、深层样,具体采样深度可以结合经验判断及现场PID测定结果等。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表层样采集主要采用锹、铲及竹片等工具,采集时需要清除地表大块石块、植被等;分层样采集以钻孔打井取样(人工或机械钻孔)为主,对于有硬质覆盖或构筑物的地块,原则上对硬质覆盖层或构筑物进行清除后进行打井监测,将其下土壤结合实际采集样品。

地下水样品采集可以分为洗井以及采样两个部分。采样洗井方式一般有大流量潜水泵洗井与微洗井两种,常规采样一般使用大流量潜水泵洗井,并采用普通监测井采样法(抽水泵或贝勒管)进行采样,对于采用微洗井方式的监测井位,可依据井管直径的不同分别选择普通监测井采样法以及深层/大口径监测井采样法。水样采集可使用一次性贝勒管,要做到一井一管。如条件许可,也可采用潜水泵、气囊泵、惯性泵等进行采样。

3.2 样品采集和保存

地下水样品采集一般按照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稳定有机物及微生物样品、重金属和普通无机物的顺序采集。土壤样品参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要求采集、分装和保存,无机类等采用塑料袋或布袋采集后进行制样分析;对于易分解或易挥发等不稳定组分(VOCs、SVOCs)的样品采集后应用可密封的玻璃容器在4℃以下避光低温保存,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分析测试,原则上保存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地下水样品重金属等采用塑料瓶采集,PCBs、PAHs、SVOCs等采用棕色玻璃瓶,VOCs采用顶空瓶进行保存。

4 结论与建议

目前我国污染场地分布广泛、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不同,污染场地的调查、识别方法和常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存在较大区别,点位布设以及现场采样对于调查结果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于关键环节的规范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深入解读国家导则的基础上,对污染场地初步调查中的前期准备、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等过程进行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期为场地土壤环境的初步调查提供参考。建议:(1)在调查布点前,尽量多的搜集各类历史数据和场地资料等,为布点和污染来源分析等提供依据;(2)调查布点可以结合各种布点方法进行,重点针对污染水平高、污染物较为复杂的点位,同时还可以在现场通过感官判断、现场快速测定和及时反馈的监测数据来及时调整监测点位;(3)样品采集和保存等环节对于监测井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建议加强现场质控等要求。

参考文献

[1]骆永明.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预防、控制和修复策略[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31(12):27-31.

[2]耿婷婷,张敏,蔡五田. 北方某钢铁厂部分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初步调查[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6G):343-346.

[3]华小梅,徐建,林玉锁. 场地污染识别与诊断方法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11): 103-105.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S].2004.

[5]国家环境保护部. HJ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S].2014

[6]国家环境保护部. HJ25.2-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S].2014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2

水文地质调查包括多项内容,调查人员需要了解当地的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表岩层特征等内容。在调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地下水径流、排泄情况等基本情况,在长期的检测工作中可以总结出调查的方法,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可以避免地质结构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危害。

1.1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内容

水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地下水的种类,还可以了解水资源的深度,相关工作人员采用专业的调查方法,可以了解到水资源的分布、流向等。地下水资源一般分布在岩层之间,在调查的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层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另外,水文地质调查还需要分析地下水排泄情况,掌握水文地质参数,调查的内容包括给水度、渗透系数等。

1.2对水文地质进行正确的评价

水文地质调查的对该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利用专业的方法获得准确的数据,然后对该地区水文地质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在分析水文地质变化情况后,可以了解到水文地质对建设工程的影响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具有预测的功能,可以帮助施工单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水文地质调查可以分析出地质结构变化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其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所以,调查人员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保证水文地质评价的正确性。

1.3水文地质调查结合工程地基

水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到该地区水文地质情况,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水文地质调查与工程地基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水文地质调查结果的利用价值,在实际应用时应以工程地基调查为主,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为建设工程提供精确的数据资料。水文地质调查可以了解到岩层水资源分布情况,调查人员应对地下水运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大胆的预测,还要着重对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1.4地下水位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相关人员要了解到地下水位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如果水位变化的幅度比较大,则需要制定出处理的措施。水文地质调查应确定地下水位的高低,然后制定出改善的方案。地下水调查采用的是动态分析法,考虑地下水流动对岩层的影响,观察其流动对岩层是否造成了软化等破坏性影响,这需要长期的观察。另外,以标准水位为界,超出或者不足的水位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与危害

2.1地下水水位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地下水水位如果发生上升现象则很可能造成土地的沼泽化和盐碱化,这样的地质条件容易对工程建设产生较大的腐蚀,如果在一些土质相对疏松的地区,则很容易出现山体滑坡等自然灾难,同时也会造成建筑工程地基的上浮或者工程失稳等严重的后果。如果水文条件中的地下水水位下降,那么极易容易出现地基的下沉、坍塌和地表的裂开等问题,这样还容易污染到地下水或者造成地下水减少的问题,对周边的自然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地下水水位出现一些规则不明朗的上升和下降情况会造成工程建设地基不够稳定,随着工程的不断使用,有可能发生变形或者其他严重的后果。

2.2地下水压力变化的影响和危害

水文地质条件中地下水的压力变化可能使得地下水的正常的流动压力平衡被打破,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使得工程建设的场地发生地基低洼处突涌,管涌或其他一些严重的水文地质危害。

3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与技术研究

3.1水文地质调查采用视频水位计法

目前水文地质调查中采用的视频水位计主要是采用视频处理技术对某个区域的地下水位进行自动的检查检测,上面安装有一个监控摄像机,它可以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的拍摄,而后可以把拍摄到情况转变为该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值。这种视频水位计法与现有的一些检测方法最大的不同是它可以通过肉眼的方法直接进行数据的确认。视频水位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的上下移动,一旦拍摄到水位后,就可以自动的识别水面的位置,而后根据拍摄的视频,查看水位表的刻度,最终确定具体的水位值。这样的一个过程会全部以数据的形式传给用户。

3.2水文地质调查采用指标流速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指标流速法越来越受到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自动测流的方面。指标流速法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地下水位的记录,由水位和面积之间的关系计算求出断面的面积。我们可以假设水资源的流速与断面的平均流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这样的话就可以根据求出水资源连续的流量情况。至于水资源水位与断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可以通过测量求解出来的。对于平常用到的指标流速与平均流速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可以通过测量流量和流速求出的,而且它们两者之间要同时测量。在水文地质调查的指标流速法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想办法准确的测量水资源的表面流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平均流速。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3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e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eptance; Survey method;

中图分类号: X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煤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要性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拉动了煤炭需求大幅增加。煤炭开采中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地表沉陷、地下水资源破坏、煤矸石堆存占地和自燃、工业场地废气、废水及噪声污染影响等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煤炭的开采是粗放型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煤炭资源,导致煤炭主要产区的环境、生态、资源问题普遍十分严重,已严重制约了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又是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低的地区。近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这些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环境制约十分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审慎开发。

“十二五”是我国煤炭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煤炭行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煤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也需要随着国家和行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尽快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目前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执行,现阶段开展的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环保验收调查工作存在一定随意性,验收调查报告的技术质量不易控制和评价。因此,为加强科学性,避免随意性,进一步规范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煤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工况的确定及调查标准

1.关于验收条件及验收工况的确定

煤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是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13号令)的有关要求执行,并结合煤炭建设项目的工程和环境影响特点,规定了煤炭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关于验收工况,是根据《关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0]38 号):“工业生产型建设项目,应保证验收监测工况条件测试生产阶段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75%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要求。因此,煤炭建设项目实际生产能力达到其设计生产能力的75%或以上并稳定运行,同时相应环境保护设施已投入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方可达到验收的工况要求。同时,针对部分煤矿建设项目因煤层赋存、开采条件的制约,在短期内生产能力确实无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或以上的实际情况,如果短期内项目的生产能力确实无法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75%或以上,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按设计生产能力对主要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行校核,并提出在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应根据实际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

2.关于验收调查标准

关于验收调查时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原则是: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涉及环境质量评价的,其验收期间的环境质量按最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最新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为验收执行标准,从而考核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涉及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当项目投产时,国家或地方颁布实施了新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某项污染物排放标准被新实施的标准替代而废止时,应执行新的标准,其作用在于考核建设项目外排污染物浓度、排放量是否达标。

煤矿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方法

1.现场踏勘

(1)根据资料收集与查阅,经过认真分析,拟定现场调查方案和调点。对项目各项工程的建设情况、建设进度,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踏勘;对项目涉及的重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等进行实地调查,确认项目是否具备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的条件。

(2)现场勘查应注意结合煤矿建设项目的工程和环境影响特点,除对工业场地各类污染治理措施的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外,还应重点勘察井工矿煤炭开采首采区实际地表沉陷情况和表现形式,对地形地貌及地表植被、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搬迁安置情况等进行实地调查;查看煤矸石、露天矿剥离物堆存方式及水土流失防治工程的建设情况,了解煤矿产生的矿井水、煤矸石、瓦斯等资源综合利用情况等。

2.生态影响调查

(1)调查范围。生态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重点调查煤炭开采首采区、工业场地周边、道路及铁路专用线两侧、以及排矸场(排土场)范围内的生态影响。

(2)调查方法。生态影响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文件资料查阅、现场勘察、遥感影像解译+GIS系统分析、公众意见调查、理论分析评估等。

(3)调查内容。生态影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区生态环境概况及重要生态敏感保护目标调查,项目施工期及试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生态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等。

(4)调点。生态影响调查中,应结合煤炭采选建设项目生态影响的特点,对首采区煤炭开采地表沉陷变形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查看地表沉陷对地表植被、地面基础设施、村庄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和具体的表现形式。当试生产期地表沉陷的表现形式不明显时,可通过对矿区内其他生产矿井的采空沉陷区破坏情况进行类比调查,并根据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预测结果,对短期内难以显现的预期生态影响,应提出回顾性评价建议。

3.地下水影响调查

(1)调查范围。地下水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重点调查煤炭开采首采区范围内、排矸场下游、重要地下水水源保护区的地下水影响。

(2)调查方法。地下水影响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文件资料查阅、现场勘察、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公众意见调查、理论分析评估等。

(3)调查内容。地下水影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概况调查,重要地下水水源地等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项目施工期及试运行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调查,地下水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等。

(4)调点。地下水环境影响调点包括:首采区煤炭开采对周围村庄居民水井水位、水质的影响、保护或补救措施调查;煤炭开采对周围重要水源地或泉域重点保护区水资源、水质的影响及保护措施调查;煤矸石堆放对下游村庄、重要水源地的污染影响及保护措施调查。对短期内难以显现的预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应根据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预测结果,提出跟踪监测、监控的要求和回顾性评价建议。

4.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

(1)调查范围。地表水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重点调查矿井工业场地废、污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环境影响。

(2)调查方法。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项目水污染源监测、公众意见调查等。

(3)调查内容。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河流水系概况、水环境功能区划、重要地表水敏感保护目标调查;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及项目水污染源监测;项目施工期及试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调查,地表水保护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等。

(4)调点。地表水环境影响调点包括:矿井水、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规模及各项水污染物去除率及达标情况,项目排水口达标排放情况调查;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及闭路循环情况调查;项目矿井水、露天矿疏干水、生活污水综合利用情况调查,水污染物总量达标情况分析等。

5.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

(1)调查范围。大气环境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重点调查矿井工业场地锅炉房、筛分破碎系统、煤炭储装运系统、排矸场、露天开采区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2)调查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项目大气污染源监测、公众意见调查等。

(3)调查内容。大气环境影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区大气环境质量概况、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重要大气环境敏感区域调查;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及项目主要大气污染源监测;项目施工期及试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调查,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等。

(4)调点。大气环境影响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工业场地各大气污染源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及各类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露天矿采掘场、排土场、排矸场、露天储煤场等无组织大气面源排放的颗粒物浓度监测及影响分析。

6.噪声环境影响调查

(1)调查范围。噪声环境影响调查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致,重点调查矿井工业场地周边200m、运煤道路或铁路专用线两侧200m范围内的噪声环境影响。

(2)调查方法。噪声环境影响调查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声环境质量监测、厂界噪声监测、公众意见调查等。

(3)调查内容。噪声环境影响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划,矿井工业场地周边、运煤道路或铁路专用线两侧对声环境有特殊要求的敏感点分布情况调查;声环境质量监测、重要噪声源监测及厂界噪声监测等;项目施工期及试运行期噪声环境影响调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与补救措施建议等。

(4)调点。噪声环境影响调点主要包括:根据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监测结果分析噪声源特性,对工业场地各噪声源隔声、降噪处理措施及其效果调查分析;分析煤矿工业场地、风井场地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调查煤矿铁路专用线、运煤运矸专用道路运输交通噪声对两侧村庄居民生活的影响。

7.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调查

(1)调查工程建设期和试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的种类、属性、主要来源、排放方式及排放量;排矸场拦矸坝、防洪排水工程的建设情况及水土流失情况调查;露天矿排土场边坡护理措施及水土流失情况调查;项目各类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途径和去向,分析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2)对项目煤矸石、露天矿剥离物进行浸出试验分析,对比相应标准,分析矸石、剥离物的类型以及堆存处置措施是否符合相关管理要求。

(3)进行排矸场、排土场周围土壤监测,分析土壤是否受到项目固体废物堆存的污染影响。

(4)分析已采取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及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根据煤矿建设项目面积较大,涉及区域较广的特点,验收调查方法除一般常规的资料调研、现场勘察、环境监测以及公众意见调查等方法外,应充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航拍等先进的科技手段。

结语

近年来,通过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炭行业开始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全国煤矿平均单井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国经济高增长、高能耗的发展方式仍十分明显,煤炭的高速开发必将对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冲击,给煤炭行业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4

一 地质调查的技术原则

1.1 收集材料,遥感解译现行多学科结合

工作前先收集资料,在进行遥感图像解译,从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地貌、地层、结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地质等相关信息。根据所提取信息研究各种地质体、环境地质现象、植被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推断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过程、演化及其动态。

1.2 新技术 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遥感解析、综合性地面调查、实验测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建立数据库、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图件编制等技术路线及方法,引进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如“3S”技术应用、建立数据库、数字化成图、地下水系统的建立、以系统论为纽带连结贯穿整个报告章节的始终、运用数值法计算水资源、采用模糊数学法方法评价水质、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生态地质环境、利用电脑制作各种模型、多媒体制作等。为充分论证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快、更精、更好。

1.3 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确定部分用水量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作为重点调查区,其它地区作为控制性调查区。结合遥感解译成果,按精度要求开展野外综合性调查工作,控制调查区以遥感解析成果为主,选择适当路线补做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重点侧重于水资源与地质环境对生态的控制作用的调查研究。即在生态地质环境中最积极、动态变化强、具有生态意义的地下水、岩土体、植被、化学元素的现状、特征、演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极其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等,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重点调查,即反映出普遍性,又反映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样获取的成果翔实、可靠、有代表性。

1.4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分析

工作中要采取智慧集结、思维互补、预案优化、认同便捷、决策共识的方法,努力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学习、获取、创造多方面更新的知识科学思想、能力、方法、理论、技巧,充分具备科学的生态地质环境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地质环境发展史,善于解决矛盾,抓主矛盾。充分抓住水资源潜力与生态环境地质条件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凡是与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与开采模式及地下水开发有关的生态环境地质方面的问题,都进行准确具体、深入细致调查研究,与此相关的作为一般性调查。既考虑组成生态地质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又确定人类活动是主导因素,既考虑各因子在生态地质环境中所处位置及作用。有考虑各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联系,还用发展辩证的眼光,观察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规律。充分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疏到密,由未到已知,由现象到本质,由实践到认识及编测结合的原则部署路线,进行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生态环境地质合调查,调查精度为1/25万。

1.5 多学科结合

以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生态系统理论为分析基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生态学、系统学、水文学、环境学、农业科学理论为指导,工作中采取地质学、植物学、地貌学、生态学、环境学、灭害学、农业学、旅游学、医学地质学、资源学及其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等多学科、多方法、多功能、多目标、多观点、多手段、多内容、多因素、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综合交叉结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既横跨现代最新科学、先进科学、自然科学、地质科学、生态科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大边缘的强有力结合,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分区、预测。

1.6 基础性 公益性原则

地质调查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严格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要求执行。工作结果如实反映区域生态环境地质与资源的现状,研究并说明了生态地质环境地质与资源的现状,研究并说明了生态地质环境各主要组分特征,客观、科学、系统地反映人类活动的生态地质环境空间状态。这些工作都是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综合性调查任务。都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调查、论证、管理等来制定翔实、准确、可靠的宏观规划和决策,并提供丰富的地质资料。

二 地质调查的技术方法

2.1 收集资料

众所周知,科学的报告和图件决不是任意臆想,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查,在拥有充分的大量的实际资料的情况下,以现有的科学成果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高度的分析总结。不言而喻,收集资料是野外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直接关系到野外工作成果好坏的重要和关键,所以收集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要收集资料的很多,内容繁杂。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市(县)志,水田面积、机电井分布、地下水下降、洪水、水土流失、江岸坍塌、农田水利建设、地下水开发状况、地表水资源量、开采量、堤防工程现状及堤防工程建设长远规划、水利发展长远规划、水利志,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计年鉴,部级省级,市、县环境保护区资料和环境质量报告书,水文气象资料,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矿产存储量,矿产开发管理规划,农作物种植区划、农业综合发展远景规划、中低产田改造、绿色食品周边环境调查研究、土壤微量元素养分分析普查报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农药化肥施用量统计。土壤改良,市政经济建设规划和市政经济建设发展长远规划、矿山地质灭害资料、水资源开采量、单井涌水量、水质分析资料、排污量、水源深井地质结构图和深井运行参数检测资料,植被分布及演化,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等等。

2.2 遥感解译

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地质的工作区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开展遥感解译提高了工作精确,加快工作进度,同时对全区的地址、地貌、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植被、水系、矿产及生态地质有一个区域性的认识。能精度较高的定位、定量到地块,提取多种信息,拓宽视域,有效地分置野外工作,减少工作量,提高成果质量。分析现有数据的时相、质量。如果为1/5O万的工作区,则应用1/25万地形图校正,然后经过重采样、图像增强、制作1/50万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图。建立解译标志,并进行解译。利用一体化的RS与GIS技术,采用人机交互的作业方式,实现土壤、植被信息的快速提取,即遥感数字影像――人机交互判断――计算机量测汇总――数据的有机综合。

2.3 地面调查

(1)观测路线布设①沿生态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布设,②沿垂直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布设③ 沿含水层(带)走向布设。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5

中图分类号:F54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文章简述了美国、俄罗斯、法国的水文地质科学研究现状,并结合理论知识对哈密盆地文地质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了未来水文地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二、国外水文地质科学研究概况

现就国外,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法国的水文地质科学研究情况概括介绍如下:

1.美国水文地质科学研究,战前基本上是以地下水水文学为中心。二战以后,随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加强,水文地质学遂逐渐形成为独立的学科。自1969年以后开始着重研究地下水的管理、多相流和扩散原理以及地下水的模型试验等。主要课题可概括为地下水管理体制、经济效益、测试方法与基本理论四个方面。

美国最主要的水文地质研究机构是地质调查所的水资源处和资源保护处。该所的水文地质研究工作一部分属于全国性计划的任务,包括:水质监测、水资源开发利用、典型地区水质评价及测试技术,另一部分属于能源计划的任务,包括:矿区开采中水质恶化及污染问题、地下热能利用、典型盆地地下水研究以及地下水的扩散理论等。

俄罗斯水文地质研究工,当前除进行区域性水文地质研究和编图外,主要侧重于:

(1)地下水资源的保护、评价、多年预测及预测的数学和模拟方法的研究;

(2)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水中元素的迁移聚集规律、地下水绝对年龄的研究等。

此外,在地下水对金属矿床与油气形成的作用以及地下热水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少研究工作。

(3)法国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有大专院校、全国农业研究院、石油研究院及私营机构,属于一级水平的研究单位有4一5个。法国地质矿产调查局(BRGM)水文地质工作者所承担的基础科研工作包括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的实验研究、岩溶水文地质研究、水化学与地下水污染、水均衡、水文地质编图、干旱地区地下水研究、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采规划等。法国开采地下水的历史很长,由于自流水压力水头下降,法国对地下水资源的研究日趋加强。法国水文地质人员对法国及非洲一些国家(阿尔及利亚等)做过很多调查研究,有许多成果。当前,法国在现场资料获取、包气带水动力学、岩溶水文地质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为了提高水文地质研究水平,国内外普遍采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例如,在区域性水文地质研究中,广泛采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研究区域水文地质规律、模拟地下水运移场、进行地下水开发预测、预报,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并运用到生产实际。

三、水文地质研究的具体应用

哈密盆地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研究分析

1、项目概况

新疆东疆地区哈密盆地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尤其煤炭资源储量占到全国的12.5%,,居新疆首位。为了将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治区、国土资源部将东疆煤田勘查工作列入“358项目”,自2009年起开展了东疆地区煤田整装勘查工作。相对于丰富的煤炭资源,哈密气候干旱,水资源极为匮乏,水资源总量只占全疆的0.83%,资源性缺水严重。近些年来,区内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绿洲内部和边缘地带生态系统退化,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为给东疆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建设提供水文地质决策依据,新疆国土资源厅自2010年起组织实施了“新疆东疆地区煤炭基地地下水勘查”项目。哈密盆地地下水勘查作为一个子项目,历时3年完成了66134km2的水文地质勘查任务,取得丰硕成果。

2、野外工作技术方法的先进性

此次工作采用遥感解译、综合水文地质测绘、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山地工程、地下水动态监测与水位统测、水质分析及岩土测试、工程测量、地表水资源评价、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方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查研究工作。其中,很多野外工作都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手段,具体表现如下:

遥感解译:严格按照收集遥感影像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遥感影像预处理建立影像解译标志对遥感影像分类精度检验的技术路线开展工作,采用了不同时相、高分辨率的陆地卫星TM影像数据,提高了解译成果的精度。采用MAPGIS、ENVI、ArcGIS等多种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和成图,其技术先进可靠,确保了解译结果的正确和准确。

综合水文地质测绘:采用了OZI可视化导航软件开展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充分利用了现有信息数据的现场实时对比分析研究,同时进行各类专业图的现场快速分析,提高了外业调查的针对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利用GM软件、ASTER G-DEM电子地形数据及遥感ENVI软件,进行了地下水系统和特定调查路线控制范围的地表水系汇流分析,准确划分了地表水分水岭及汇流差异。采用GlobalMapper软件和蓝牙模块、笔记本电脑的联合使用,实现了野外调查工作数据的实时处理,该软件的导航定位、航迹自动记录功能,将野外调查中传统使用的手持GPS定点并往地形图上展点的工作,全部集成到了软件的自动处理功能上,极大程度地节省了野外调查时间,提高了野外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采用瞬变电磁(TEM)、直流电测深(VES)、音频大地电磁测深(EH4)、激发极化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多种方法开展工作,通过对比验证提高了解译精度。

抽水试验:采用荷兰高精度袖珍潜水仪(mini- diver)及其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diver office软件),进行了抽水试验中数据的观测、记录。该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抽水试验时人工进行水位数据观测、记录的传统方法,实现了抽水试验中数据观测和记录的自动化、连续化,提高了稳定流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中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密度。应用了GSM-2—全自动测量水位—远程数据无线传输的新技术方法,用于抽水试验中的水位测量,GSM-2测量系统的核心是GSM-2 Datamanager软件,它用于收集、监视和控制测量数据,并可以通过Email和SMS短信进行收发数据和配置。通过GSM-2进行抽水试验中的水位测量,不但可以在室内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管理,及时了解抽水的状况,而且在突发状况或更改落程时可进行远程配置。

3、水文地质研究工作的突出变现

区内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高,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充分搜集已有资料,并注重资料的二次开发利用,加强了综合分析研究;实物工作以地面调查为主,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区域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突出重点调查;野外调查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突出综合研究;采用综合钻探、野外调查、物探、试验、测试等综合手段开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运用地下水系统理论,以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认识和评价地下水资源。

作为哈密盆地地下水勘查最新成果,体现了5大特点:即系统全面性、综合性、延续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系统全面性:对哈密盆地这样的大型沉积盆地的地下水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勘查研究。项目平面上涵盖了整个哈密盆地,几乎涉及盆地地下水有关的所有水文地质问题。

综合性:借鉴国内大型盆地地下水勘查研究的经验,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哈密盆地地下水进行综合性的勘查研究。在勘查手段上几乎涵盖了地下水勘查研究的所有手段和技术方法;在学科上融合了地质学、构造学、遥感、水文地质学、生态水文学、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学科。

延续性:该项目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项目不仅收集利用了前人大量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而且吸收和继承前人成熟观点和重要结论,并补充了本次工作所取得的新认识、新成果、新发现。本次地下水勘查,在一定程度上讲,它既是一个勘查项目,更是一个培养锻炼年青水文地质工作者的平台。该项目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创新性: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勘查手段,充分利用了RS、GPS、GIS、GMS、GM等多种技术,利用SRTM数据的应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用性:本次地下水勘查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它既能为煤炭基地的发展规划提供地下水资源方面的宏观决策依据;而且在勘查的同时也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信息,有助于解决部分地区严重缺水的现状。

四、水文地质研究展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同国际水文地质界的学术交流也得以加强,根据水文地质研究现状,联系实际情况对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如下意见:

(1)区域水文地质研究方面:在已积累大量实际资料基础上,做好对资料的二次开发,编制相应成果,以供生产部门应用。

(2)地下水资源评价方面:在地表水、地下水综合考虑的原则下,按照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

(3)在地下水动力学与计算技术方面:要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研究建立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水文地质模型及其相对应的数学模型,研究建立水文地质数据库及相应的储存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下水评价、预测、预报等。

(4)对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人工补给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遥感技术、同位素技术的应用、裂隙水和岩溶水的研究以及目前所存在的城市供水不足、地面沉降、海水入浸、水质污染等各种复杂的水文地质问题都是水文地质工作者当前或将来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5)根据现代水文地质专业发展的系统性、网络性和综合性特点,现职水文地质人员应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水文地质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尽快了解和掌握给排水、环境工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以及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和法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掌握新方法,以提高对专业发展的适应能力。要从思想上转变传统的专业或行业观念,认清水文地质工作目前所面临的形势,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专业进步,将专业的主要任务从单纯的勘察找水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如何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上。

五、结束语

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对哈密盆地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就充分说明了这点,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到水文地质研究中,这门学科对人类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6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联合基金(黔科合LH字[2014]7617);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基金项目(2014-61)。

【中图分类号】P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5-02

0 引言

高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课程特色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教学模式(赵建军,2010;高文,1998)。“专门水文地质学”作为水文水资源专业的应用型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地下水勘查及其应用的技术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水文地质学理论与技术开展地下水科学研究及分析解决与地下水有关的资源、环境、地下水危害等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以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鉴于该课程理论教学部分较为枯燥,在学习中,如何带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该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张发明,2006;毕孔彰,2004)。笔者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

1.课程教授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在课程学习后的课程设计是对 “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知识的具体运用。根据以往实习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知如何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 个方面:(1)对课程的基础概念、基本技术方法和课程的基本结构体系没有掌握;(2)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在具体的水文地质工程中进行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工程实例的讲解不足;(3)对水文地质问题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致使方案设计难以满足要求。主要原因是对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的适用性没有掌握。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依靠优化“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设置及探讨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

2.“专门水文地质学”教学课程设置

“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总体上可以分为3 个部分(曹剑峰,2014):第一部分为水文地质调查方法,是从事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和基本技术,该篇主要介绍了水文地质勘查方法种类、手段、工作阶段和工作程序,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等;第二部分为供水水文地质,是该书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主要内容为供水水文地质概论,供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水量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等;第三部分为矿床水文地质,是应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矿床水文地质基础知识(矿床及矿床开采的某些基本知识,矿床充水条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等)矿坑涌水量预测,矿床水文地质调查及矿坑水防治方法等。

根据大纲安排,教学课时为48 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成为教学内容安排的难点。笔者依据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在“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设置上,考虑以下3个原则:(1)详细讲解水文地质调查方法及其适用性;(2)突出讲解供水水源、勘查阶段和使用的各种勘查方法的特点和要求;(3)适当压缩矿山水文地质勘查内容;(4)根据各行业最新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上述原则,第一部分安排16个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3%,第二部分安排2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41%,第三部分安排12学时,占总课时的25%。

3.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对于“专门水文地质学”这种应用型课程,使学生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根据该课程特点,笔者制订了“以工程案例引导讲授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教学模式(图1)

图1.专门水文地质教学模式图

在教学结构模式的指导下,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将“专门水文地质学”课程内容分为专门水文地质学理论和工程应用两个部分,两部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1)理论和方法部分突出强调各种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供水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及计算评价方法;矿山水文地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方法之间不是独立的,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一项系统工程。

(2)工程应用方法的授课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水文地质调查、评价和计算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综合应用,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问题,选用合适的工程案例,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应该应用何种方法和理论进行解决,然后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情况,分析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4.课程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问题导向下掌握课程的关键内容,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内容:

(1)以不同类型的水文地质工程实例为主线,串联每堂课的关键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应以多媒体列举工程实例,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题讨论的积极性,在讨论中掌握知识点,如水文地质调查中,可以结合贵州某地区水文地质调查中需要调查的项目,分析调查这些项目所需要的手段,再紧密围绕这些手段提出具体的调查方案,最后对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和要点进行总结。

(2)在“专门水文地质学”的教学中,仔细备课,认真准备工程案例,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工程现场的细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回答问题,自己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不乏味,形成针对课程本身的良性互动。

5.结束语

(1)“专门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型地质课程,该课程的内容繁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们掌握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就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置,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内容。 (2)“专门水文地质学”的教授过程中,易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带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知识点。

(3)做好试卷分析,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再次讲解,同时也可为未来的教学过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赵建军,王运生,巨能攀.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10,(4):35-38.

[2]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3]张发明, 高正夏, 袁宝远,等. 地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06,(3):60-65.

[4]毕孔彰, 胡轩魁. 中国含地质类专业高等院校(系)简介[M].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4.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225-01

1 灾难逃生产品调研方案的设立背景

自然灾害的防御目前已经成为全球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是洪水、海啸等问题,尤为吸引人们的目光。针对这种现状,设计一款能够有效躲避洪水等自然灾害,将人民群众的人身伤亡减少到最低的逃生产品,便成为预防洪水灾难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进入一款逃生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之前,首先要进行相关的产品调研方案的确立,以便于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市场动向,针对日后的创新设计做好基础工作。通过市场调查、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市场对商品的需求状况以及与此有关的资料,来整理出相近的调研方案,从而掌握出灾难逃生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及核心要求。首先,进行调研方案的设计之初,应该具体分析整理我国境内洪水发生的主要分布地区及种类。在我国,洪水的种类主要可以概括为河流洪水,暴潮洪水和湖泊洪水等。我国受洪水威胁的地区73.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亿亩,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均受洪水的严重威胁。从诸多调研统计可以看出,我国洪水的发生率非常频繁,波及范围十分广,且对人民群众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通过调研对我国洪水状况发生的数据统计进行整理可以看出,一款洪水发生时的逃生产品的设计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因此,需要进行详尽的调研方案设计深入调研洪水灾难逃生产品需求,并设定详尽调研方法。

2 问卷法进行洪水灾难逃生产品调研分析

详尽调研方案的设立有许多种方法,针对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调研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其主要的市场调查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按选择调查对象来划分,全面普查、重点调查、随机抽样调查、非随机抽样调查等;第二种是按调查对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来划分,有实地观察法、问卷法、文献调查法等。在诸多的调查方法中,在灾难逃生产品调研中通常最具代表性及普遍性的便是问卷法。这种方法直接并且准确,能够得到第一手准确的调研资料。

问卷法的调研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访问问卷,是由访问员通过访问的方式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的问卷;二是自填问卷,是由被调查者本人填答的问卷。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直接面对的对象不同,调研的具体形式和设计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针对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研究调研中,两种方式要结合使用,才能够得到更加详尽的调研资料。首先采用访问问卷的方式,针对洪水发生波及范围相对较小的我国北方群众10~60岁不同年龄阶段对象进行访问调查,利用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问答原则进行调研,了解北方人民对洪水发生时的状态;发生前的征兆知识认知度情况。据调查,利用访问问卷形式在100名的调研受访者中,仅有20名简单了解洪水来临前的征兆及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的基本知识,不太清楚的约占受访者总数的80%。通过这一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北方人民由于其地域特殊性的原因,洪水等灾难相对波及较小,因此,对洪水灾难的基础知识了解还非常的贫乏。随后,对洪水发生频繁且波及较大的南方群众进行自填问卷的摸排调查,数据显示,在100名调研受访者中,有70人了解洪水来临前的预兆及发生时应如何多比的知识,占据受调研者的70%。南北方人民对洪水灾难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体现出了我国地域灾难性的显著特点。从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将灾难逃生产品的主要设定对象为江浙以南的人民,逃生产品需求量极广,且这种产品的设计将一定程度的降低人民群众在应对洪水灾难来临时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3 实地调研法对灾难逃生产品进行调研分析

在进行洪水灾难逃生产品的调研过程中,前期已经利用访问法进行了初步调研,将研究重点设定为南方受灾较为广泛的地区。接下来将要进行详尽的针对性调研方案――实地调研法。实地调查法有两种:现场观察法和询问法。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便是询问法。询问法是指将所调查的目的,以当面电话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询问,以获得所需的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市场实地调查方法。利用这种方法,选定南方受洪水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利用直接访问法和电话访问法两种途径进行针对洪水灾难产品实际价值的调研。选定河南省人们群众泌阳县作为调研对象进行直接访问或电话访问。访问人数200人,据调研统计,受访者中有160人认为,一款家用的简易灾难逃生产品是当地每个家庭必备的家具之一,实用性高,有设计及生产的必要性;40人认为可以设计洪水逃生产品,亦可以从其他制度下避免洪水水灾的发生。从数据可以看出,80%的受访者对洪水逃生产品有着极为迫切的需求,逃生产品的研制不但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灾害发生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潜力。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a)-0128-03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而水环境则是根本[1]。为深入实施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2017年实施方案》和《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配合《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中关于水污染调查、溯源、建立台账等工作内容,此次通过现场调查、现场监测、实验室监测等多维度对北京某镇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1 调查目的

此次调查的目的如下:

(1)摸清当地水环境主要污染物来源、污染物种类,掌握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乡镇沿河排污口及乡镇内沟渠分布,绘制水环境污染地图及重点水环境风险点分布图,摸清“水污染家底”,建立污染源台账。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

(2)通过调查监测,计算出污染物贡献当量,进而核算出对河湖水系断面的影响。

(3)针对镇的生产、生活特点、污染源的类型,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采取污染源综合规划与综合整治措施建议。

(4)为采取水污染普查、抽查、第三方核查等方式进行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5)为强化属地管理,为各级“河长”落实“三查、三清、三治”提供支持与保障,做到有据可查,心中有数。

(6)通过水环境调查,初步形成“十图十六表一报告一台账”的成果体系,真正让主管部门做到“心中有图表、数据,手中有报告、台账。”

2 调查范围及方法

此次调查范围包括北京某镇生活污染源(以下称:“生活源”)、农业污染源(“农业源”)、工业污染源(“工业源”)。

生活源调查内容包括各村户籍人口数量、人均用水量和污水理设施等信息;农业源调查范围包括耕地面积、耕种作物、养殖业种类、清粪方式等;工业源调查内容包括排水量、生产材料、生产工艺、末端污水处理工艺等信息。

此次调查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以下简称“排污手册”)和《河流生态调查技术方法》设计调查表及方案,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和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

3 核算方法

3.2 农业源

3.2.1 种植业

种植业污染源核算需要施肥量、农药量、降雨量及降雨次数等信息,调查期间未降雨,不符合核算条件,因此此次暂未对种植业污染源进行核算。

3.2.2 畜禽养殖业

首先,需要确定畜禽的饲养方式(规模化养殖、养殖小区、养殖专业户);然后,确定需要查找的区域,在相应区域内查到相应畜种(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相应畜种下再查到相对应的饲养阶段;最后,根据粪便收集处理利用方式,并仔细阅读相应注意事项,确定排污系数。

3.2.3 水产养殖业

根据水产养殖业负责人提供的养殖增产量信息进行污染物核算。

3.3 工业源

此次调查的北京某镇工业源仅做原材料加工,不排放生产废水,仅排放生活污水,因此此次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按照生活源(第三方产业)污染物排放核算。

4 监测方法

水文情况调查及历史数据分析等都只是提出了污染原因可能的猜想,而最终确定污染原因还是需要开展现状的加密监测证实污染原因、再现污染过程[2]。

4.1 布点和采样

监测布点和采样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和现场情况进行布点监测。

4.2 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4.2.1 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总磷、总氮及流量[3]。

4.2.2 监测频率和周期

监测频率及周期:每6 h1次,连续监测1 d,每个点位每日监测4次。其中污水处理站水量现场不具备监测条件,当日水量数据由处理设施运行单位工作人员提供。

5 水环境调查监测方案

工作流程如下。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通过相关部门配合,收集相关资料,资料包含镇行政区划基本资料、水文资料和已知的各类污染源台账等。

第二阶段:制定调查监测方案。根据收集的已有资料,制定调查表和调查方案。调查对象包括排放污染物的生活污染源(以下简称“生活源”)、工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工业源”)、农业污染源(以下简称“农业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第三阶段:开展监测工作,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和现场情况进行布点监测。

第四阶段:调查监测结果汇总。核算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编制水环境调查监测报告;建立污染源台账;绘制排水沟渠分布图及污染源风险点分布。

6 调查结果

(1)基本信息。

北京某镇是一个平原区典型村镇,行政总面积33万公顷,行政管辖18个行政村等。

(2)污染源调查。

此次已调查18个行政村,调查对象共142个,涵盖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3)流域调查及黑臭水体溯源。

根据排水沟流经范围分为5个流域并确定了污水来源,同时,对镇内的黑臭水体进行了溯源。

7 核算结果

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结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活源。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室的《生活源产排污系数》(修订版)对生活源污染物进行核算。对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及动植物油进行了污染贡献比例计算。

(2)农业源。

结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统计室的《生活源产排污系数》(修订版)和《农业技术经济手册》对农业源中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进行核算。种植业污染物排放发生在施肥期降雨后,水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发生在换水期间,此次主要核算农业源中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

(3)潜在风险污染源。

①种植业。

现有耕地经施肥后,通过大雨冲刷耕地,产生面源污染,污染物径流进入村内排水沟,最终汇入洳河。

②水产养殖业。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残余和鱼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对水体、池塘底泥等也造成了污染,使得养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换水期对周边排水沟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危害。同时也核算了各流域年污染物核算排放量及贡献比例以及不同污染源污染物排放贡献比例。

③无人机航拍。

无人机用于环境监测主要是以遥感(UAVRS)技术作为航空遥感手段,具有续航时间长、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成本低、高分辨率、机动灵活等优点,是卫星遥感与有人机航空遥感的有力补充,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利用高分辨CCD相机系统获取遥感影像,利用空中和地面控制系统实现影像的自动拍摄和获取,同时实现航迹的规划和监控、信息数据的压缩和自动传输、影像预处理等功能,可为环境监测部门及环境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可满足环境应急响应的需求。在此次水环境调查中使用了无人机航拍洳河流域周村段的排污口状况以及周村内的排水沟渠分布,图像和视频清晰,定位准确,大大提高了效率,对不具备现场调查、监测条件的地域做了有力的补充。

8 成果提交

此次水环境调查分析结束后提交的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行政区划图;(2)污染源调查表;(3)污染源分析统计图;(4)污染源台账;(5)污染物排放系数汇总表;(6)污染源核算结果与贡献比例表;(7)集中污水治理设施基本信息表;(8)集中污水治理设施、排水沟渠、监测点位分布图;(9)水质、水量监测数据表;(10)黑臭水体溯源调查报告。

9 评价建议

(1)生活源污染物排放管理。

“十三五”期g,北京将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探索完善低值可回收物补助政策;并逐渐提升垃圾处理能力。生活源为重要污染源之一,建议有关部门将居民生活和第三产业产生的生产垃圾、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进行分类回收、收集、运输及处理。

(2)畜禽养殖业规范化管理。

①推进各流域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建议镇内农业部门加快推进各流域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2010年农业部颁发的《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指出: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禽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禽产品供给安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加快牧区生产方式转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禽养殖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②合理布局,源头控制。

建议优化畜禽养殖户布局,加快散养户向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模式转移,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定期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培训,对提高畜牧养殖业与种植业科学合理发展水平,指导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③农牧结合,循环利用。

建议从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农牧结合制度创新入手,落实畜禽养殖生态消纳地,鼓励引导企业发展有机肥、沼气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加快推进区内畜牧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步伐。

④明确职责,强化监管。

建议采取水污染普查、抽查、第三方核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形成水务、环保、农业等部分的联动联合执法。环保部门作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责任部门,要严格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确保养殖废弃物得到有效治理,规定养殖场污水要达标排放,取缔超标排放污水的养殖场。

(3)与“河长制”的紧密结合。

多年的河湖环境治理的经验是: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河道,根源在岸上。如果污染源不得到有效治理,水务部门即使再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水环境质量也很难有质的飞跃。“源头治理”是实现水环境质量大幅提高的唯一途径。水务部门能管河里,管不了岸上,改革创新现有管理体制,才能真正实现源头治理。依据2016年6月3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实施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河长制”破除了原有水环境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起了水环境属地化管理制度,实现了河道里和河岸上责任统一,最终达到“源头治理”的目的。

①落实“三查”责任:一是严查污水直排;二是严查垃圾乱堆乱倒,责任到人;三是严查违法建设,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治方案,逐步予以拆除。

②落实“三清”责任:一是清河岸。加强河岸湖岸用途管控,全面清理河湖管理保护范围以内的低端业态,有序退出农业种植、养殖;二是清河面;三是清河底。做好河湖水质水量监测工作。

③落实“三治”责任:一是治理黑臭水体;二是治理河湖面源污染;三是治理河岸湖岸生态环境。

此次通过调查、监测和系统分析等手段,摸清家底,识别北京某镇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提供检测、分析和建议,实现水环境的数据化、精细化管理,对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9

查明地方病严重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圈定适于人畜饮用地下水分布区;查清工作区优质地下水分布范围及致病元素的形成与迁移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利用、建立供水安全示范工程、解决病区人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1、康平地方病概况

本次工作区确定在辽宁省康平县的中、西部,行政区划隶属于胜利、小城子、柳树、四家子、东关、二牛、张强、东升、郝官、方家、沙金、两家十二个乡。地理坐标:东经122°45′―123°30′,北纬42°31′―42°53′,工作区面积为1000km2。1:5万水文地质专项调查所用图幅为:11―51―54乙(后新秋)、11-51-55甲(方家屯)、11-51-43丙(七家子)、11-51-43丁(康平县)、11-51-42丁(张强)、11-51-55乙(法库)计六幅。

据沈阳市卫生局2004年统计,康平县地方性氟中、重中毒患病人数1131人,病征为氟斑牙,主要分布在康平县城以西的12个乡镇。

康平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统计表

从患病人数上看,氟中毒患者主要集中在胜利、二牛、方家、东升、小城子5个乡镇。

2、设计工作方法

a、搜集工作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及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等资料。

b、查明工作区主要含水层组的分布、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水化学特征。

c、调病区地方性氟中毒的发育程度、分布范围,并提出防病措施。

D、做好地表、地下水的采集化验工作。

e、研究重病区内地下水中氟离子分布规律及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重点查明地方病区安全供水目的层的含水层埋藏、分布规律、厚度及其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确定安全供水目的层位,开展安全供水示范工程。

3、工作目的

查明康平县地方病严重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地质问题、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圈定适于人畜饮用地下水分布区;建立供水安全示范工程,直接解决示范区人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查清工作区优质地下水分布范围及致病元素的形成与迁移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编制病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提出工作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建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解决病区居民饮用低氟水服务。

4、设计宗旨

以水文地质专项调查―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地下水勘查与供水示范为主线,以新技术新方法为支撑,以地下水调查研究为手段,以地方病严重区为靶区,以改水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充分收集汇总分析已有资料为基础,开展1:5万水文地质专项调查,初步圈定优质地下水含水层分布范围。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和初步认识,通过地球物理勘查,初步确定目的含水层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规律,确定最佳宜井位置。采用同位素、水、岩土、食物样品测试分析等技术、方法及多学科、多方法相互补充的综合手段,调查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编制地方病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和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实施论证方案。

5、结论

a以地下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永续利用为核心,因地制宜,兼顾其它方法:高氟水人工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河渠以及供水井引水、居民点合并或搬迁等。制定总体地方病安全供水和改水的工程建设区划。

b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规划内容要全面构建地方病严重区安全供水保障体系,确保当地病区人民饮水状况的有效改善,实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展。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F30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土地摸底调查,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和严格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支撑;三是满足土地管理方式和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

1 二次调查

1.1 调查任务

二次调查的任务包括: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查清全国农村各类土地的利用状况;开展城镇土地调查,掌握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城镇土地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与以往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不同,这次二调不仅要提交各类土地的汇总面积,更是要求自下而上汇交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以实现全国土地调查信息共享。

1.2 二次调查的意义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搞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2 农村土地调查过程中地类调查注意的问题

2.1 地类调查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地类调查采用内业预判和外业核实、补充调查相结合的综合调绘法进行作业。

2.1.1 在内业预判中,按如下的顺序进行:

(一)线状地物(包括公路、铁路、河流、沟渠、农村道路等)

(1)、公路:

①公路两侧为耕地时,公路边线采集至耕地边。

②公路一般情况下是连续的,除公路穿越隧道时。

(2)、农村道路:

①农村道路在耕地中必须采集。

②农村道路在非耕地中不是用于村间交通运输不用采集。

③在山上用于运输木材或石头的道路不用采集。

④农村道路一般是连续的,但不穿过居民地。

⑤山上的机耕路有选择的采集,农村道路按中心线采集。

(3)、河流:

①双线河流一般采集到河流的大岸线,当岸线为耕时采集至耕地边。

②河流岸线以下的林地、草地等归河流表示。

③河流中的堤坎、电站等不归河流表示。

(4)、沟渠:

①双线沟渠按公路采集方法表示,单线沟渠按农村道路采集方法表示。

(二)水库、坑塘水面

①水库按常水位岸线采集,不包括水库坝址。

②坑塘按常水位岸线采集,包括塘堤,人工修建的塘坝、塘堤。

③坑塘连片可综合表示,小于上图标准的不用采集。

④本测区航摄时时塘基本没水,影像不明显,需利用立体影像或一调成果参考判读。

(三)居民地

①居民地原则上按影像采集,大石山中的零星房屋不用采集。

②居民地周边小于上图标准的坑塘、林地、草地归居民地表示。

③居民地周边为耕地时,采集至耕地边。居民地周边为非耕地时采集至房屋边。

④把握好各类图斑的上图标准,小于上图标准的居民地不用采集。

⑤城镇范围外的独立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代码按权属表示,村名暂按现状图标注,外业核实。

(四)林地、祼地、草地(大面积的图斑)

①林地、祼地、草地按影像采集。

②有林地中的迹地按有林地表示。

③正确理解灌木林地和祼地的涵义,两者相差不大按祼地表示,实在无法判读则为外业核查。

④在石山中原则上没有草地,只有灌木林或祼地两种地类。

(五)水田、旱地、园地

①水田、旱地按影像采集,水田和旱地无法判读则由外业补调。

②把耕地中的非耕地采集出来,地类无法判读的由外业核查。

③耕地中的水田或旱地达不到上图标准的,将其归入大的地类中去。

④园地除了明显的果园外,均由外业核查补调。

⑤耕地要分块采集。

2.1.2 外业核实、补充调查应注意的问题

(1)、将内业采集的单线线状地物(河流、沟渠、道路)在实地量取其宽度,宽度变化大的线状地物要分段量取宽度,并在像片上标注量取宽度的位置。要注意补调内业遗漏的线状地物(宽度大于1米),检查内业采集的双线公路边线是否准确。宽度小于1m的线状地物作为权属界线时,必须调绘和表示,但不参与面积计算。

(2)、调查村庄、居民地的名称,核查居民地周边是否有新增房屋,居民地是否有综合过大,是否有遗漏其它地类。

(3)、对耕地核查时,重点检查水田和旱地内业判读是否准确,在实地核准水田和旱地的边线,把耕地范围内业无法判定的其它地类调绘出来,同时把内业无法判定的其它地类调绘出来。要特别注意影像是阴影地方的核查。

(4)、零星地物调查就是对小于上图标准的耕地中的非耕地、非耕地中的耕地且实地面积大于等于200m2的零星地物进行调查,实地丈量其面积,内业面积量算时扣除。

(5)、对成像时间到调绘时间出现的新增地物:新增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交通运输用地(10)、沟渠(117)、水工建筑用地(118)、设施农用地(122)等地类,须在图斑顺序编号前加“B”,并在调查手簿中记录及绘制相应图斑草图。除以上新增地物外,其它新增补测地物可不在图斑顺序编号前加“B”,但必须填写调查手簿,并在备注栏中说明引起底图影像显示的地物类型与实际地类不一致的原因,如“农业结构调整”等,为以后进行地类核查提供依据。

(6)、实地目估,当耕地比例大于60%时(多一半为耕地时),将混在一起的耕地和裸岩石砾地作为一个图斑调查和表示,地类确认为耕地,裸岩石砾用散列式非耕地系数扣除;当裸岩石砾比例大于60%时(多一半为裸岩石砾时),地类确认为裸地。

(7)、坟地零星分布于林地中,按林地认定;如坟地密集成片分布,按特殊用地认定。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11

【 abstract 】 : hydrogeology work is the study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ain means, its purpose is to find out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roundwater, and on this basis to groundwater resources to make water and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so hydrogeologic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llow-up work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ut often in engineering survey and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problems often neglected to bring many difficulties and inconvenience construction, and even caused serious engineering disaster.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vious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hydrogeology problem is ignore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deal with.

Keyword: hydrogeology; Geology survey; survey

中图分类号: P64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重视开展水文地质工作。但目前我国在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到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水文地质调查的投入的资金和力度不足而造成施工灾难。事实证明水文地质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又易于忽略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准确的了解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必须要重视基础地质调查中的水文地质工作,并认识忽略水文地质工作会对工程勘察造成哪些影响,又会对建设工程带来哪些方面的危害。

一、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危害分析

1、地下岩层的水资源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水文地质危害,主要以下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由于地下水的水位上升或下降而造成的;二、是由于地下水的压力变化而造成的。

2、地下水的水位上升或下降对工程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种:第一,地下水水位上升可能会导致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从而加大了对工程的腐蚀性;对于土质比较疏松的地区,较容易发生如山体滑坡和崩塌等自然灾害;还会容易对工程的场地造成砂土液化、流砂或管涌等情况,或者造成工程地基上浮以及工程失稳等严重危害。第二、地下水的水位下降较大,往往会容易导致工程地面下沉、坍塌以及地面裂开等灾害,而且还有可能会污染地下水或水源干枯等严重问题,从而给周边的居民的生活以及整个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第三、地下水水位不规则升降。地下岩层具有伸缩的特性,地下水水位的频繁而不规则的升降会造成工程的地基缺乏稳定性,随着工程使用时间的增长,工程建筑会发生变形甚至严重损坏。而地下水的压力变化而造成的水文地质危害主要是人为因素而导致地下水的流动压力的平衡遭到破坏,在遭到破坏后,工程的场地会时常发生基地凹窝处突涌,管涌以及流砂等严重的水文地质危害。

水文地质工作中基础地质的调查内容分析

建设工程的基础地质的调查方面主要包括有:水文地质、地形地貌、地质现象、地下及地面岩层的物理特征等方面。水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地质勘查,是对区域内的水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特征,工作手段主要是抽水试验、长期观测及示踪法等,水文地质工作主要是为了减少在建设工程中地质结构对施工的影响,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水文地质工作的内容中必须包括:地下水资源的种类、地下水的的埋藏深度以及详细的位置分布、流动方向、水力坡度、标准水位以及可能的涌水量和地下岩层的物理特征等;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层的各个层次,那么,必须调查各个水层间的联系情况以及与地表水资源间的联系情况;地下水资源的补给、径流、排泄情况;水文地质的相关参数和数据,主要有给水度、膨胀率、渗透系数以及软化系数等;地下水的水位在不同的季节的变化情况等。

2、合理评价工作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以及地下岩层的特点,重点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变化会对建设工程与环境有什么作用以及会造成哪方面的危害和影响,并合理的推测出可能引发的环境危害以及地质危害,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3、水文地质工作应与工程中的基础地基的特点紧密结合,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水文地质工作,从而为工程的设计提供准确的参数和资料。在进行水文地质工作过程中,不但要勘查出地下岩层水资源的分布状态,而且还要科学的预测人为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地下水,并详细分析影响地下岩层以及水资源和建筑工程的人为因素。大型工程的建设,应针对缺少基础地质环境资料的区域,派遣专业的调查人员对该区域有针对性的进行水文地质调查。

4、分析地下水水位高低对工程产生各种影响。根据相应的基础地质条件,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场地基础的斥力,抗强风化岩能力等等,应重点分析地下水的运动对地下岩层的作用,是否会造成岩层软化、崩解或者胀缩等情况。必须把标准水位以上和以下的水位特殊对待,并对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三、避免水文地质危害的有效措施

了解了水位地质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地质中可能存在的对施工的危害,要及时的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重视岩土水理性质的测试和研究。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与仪器对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时显示出来的各种性质进行测试,并认真的进行分析。重视地下水对土体作用及其影响,要认真分析边坡稳定性、沙土的震动液化、流沙现象进行分析。要重视地下水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工程造成的危害。

2、在分析的方法和理念上,要及时更新。不能使用一成不变的理论,要结合现代的地质理念和特点。要加大对地质勘查设备的投入,使用先进的、科学的分析设备仪器,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统计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统计。

3、运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对水文地质与环境的各方面进行深入调查。重点调查地面的基础地质,有效的结合物探的高密度电法和激发极化法,从而确保基础地质调查的深度与分辨率。在基础地质的调查中还可结合使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发,可更进一步的勘查地下岩层深处的地质结构。要重视必须重视野外和室内工作的密切结合,利用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印证充实直接观察的地质问题。

4、重视施工中的保护,建立先进的排水系统设计方案,建设支护与隔水设计支护结构。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危险意识培养,发现地质问题及时上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加大对被动保护的力度,增加施工中被动保护措施。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12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230-1

0引言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既是矿山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矿山周边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我国的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形成了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一般模式和方法。然而,在相关规范和标准方面仍然有所欠缺,这就限制了我国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长远发展,文章对这一方面加以分析,以促进矿山生产和环境保护。

1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一般环节

1.1执行标准

矿山质地调查是一项地质测量工作,必须有着相关的执行标准加以规范。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这一方面的标准还相对较少,因而可以参照其他类似的标准执行。笔者认为,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有: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等等。有了这些参考标准,有利于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

1.2信息搜集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需要掌握大量的相关数据资料,然后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矿山环境进行测量和调查。因此,这就要求在实际调查中与水文站、地震局、环保局等部门进行接洽,获得第一手资料,调查矿区周围的土地情况、降水情况、水利建设情况、环境质量、矿产分布、气象水文等,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之上对矿山环境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

1.3周围环境调查

矿山的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而在开采前应该对矿山周围的环境做一个系统调查,以便于后期的环境保护与恢复。环境调查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矿山周围存在的有效耕地面积,二是矿区内基本资源分布。在制定路线时应尽量避开耕地面积多、资源密集的区域。

1.4矿井调查

矿山环境调查是为矿山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而矿井的产量直接关系到矿山产量,因而在矿山环境调查之中,就要对矿井的环境进行重点调查,了解矿井的生产能力、分布状况、开采层位、开采面积积水状况、废石堆积等等,以便能够对矿山的生产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

1.5实地检测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一项实地调查工作,必须进行实地测量。首先是确定矿区内主要矿产元素的分布状况,对矿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次是对矿区的水质进行检验,确定水体中的污染成分,具体分析水体的酸碱性、矿化度、硬度、及所含元素等等,为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再次是对矿区的各种功能分区进行测评,如哪些为采矿区,哪些为生活区,哪些为废石堆积区;最后是对土壤的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

2如何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中提高调查的质量

2.1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是前提

在调查之前搜集关于矿区的相关资料,弄清矿山的地质、水文、地形地貌、环境资源、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率、水利状况等,然后对矿山的环境状况做出客观评价,为矿山地质调查做好准备。

2.2采用先进的调查技术和方法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地质测量工作的效率和准度都大大提高,人们可以借助先进的仪器对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首先,可以采用经纬仪、全站仪和电子接收仪等设备对矿山的一般地质状况进行测量;其次,采用现代数据分析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利用数字成像技术辅助调查工作的展开;再次是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对数据进行论证,减小数据误差或人为因素的影响。

2.3加强对调查数据的分析

如果说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基础,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是关键,那么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就是整个调查活动的核心。矿山环境的地质调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和许多部门进行交涉,其目的是为矿山生产和生态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鉴于矿山环境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到许多专业性的东西,加强数据分析是保证调查数据真实有效性的基础,也是这项调查活动的意义所在。因而,在具体分析中,首先应当抓住主要矛盾,地质调查是为环境服务,目的是为了解决矿山生产中的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在调查之中就应当抓住这条主要矛盾,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这上面来,重点分析矿山生产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并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其次是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原因来思考解决策略。

2.4针对性的重点调查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目的就是改善矿区周围的环境,实现矿山经济的发展和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矿山地质调查之中有着重点和非重点之分。针对土地资源占用、水资源污染、植被破坏等问题是矿山地质调查的重点,而地质分布、矿井建设则为其次。弄清楚这一主次关系,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调查,提高地质调查的效率。

3结语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矿山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保护矿山环境的必要环节。当前我国的矿山生产在执行标准上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废石堆积和废水排放的问题,对耕地资源和水资源都造成了破坏。要实现矿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而加强对矿山环境的地质调查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文章认为,从资料收集、调查方法、调查分析和针对性的重点调查这几点出发,可以提高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质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