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职称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4-29 19:22:52

医师职称论文

医师职称论文篇1

记者来到东莞市中医院,在超声室,看见林家东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医院工作人员称其昨晚值过夜班,今天轮班休息。但有工作人员称下午3点左右见其来过医院一趟,不久便离开。

记者致电该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称上级部门刚介入调查,事件尚不明朗。

医师职称论文篇2

湖南高校职称评审前,评委明码标价、开房收钱的事件令人咋舌,然而并不是只有教师行业才有这种腐败潜规则。除了教师外,医生也是职称考试非常热火的行业之一,也同样有着不可告人,而又众所周知的黑色利益链。

像一块抹着蜜糖的鸡肋

“职称评定中的明码标价早已成为了大家心知肚明的‘显规则’。”在北京一家医院工作的田凯(应被采访者要求为化名),同时还是北京一家医科大学的教授。这样的身份让他亲身经历了职称评定以及教学评定的不易。他向记者透露:“可以说,现在职称评定的不正之风,从硬件指标,申请科研课题要给课题评委送礼,要给学术期刊编辑、编委送礼,到了评审环节还要给评审评委送礼。”

“职称就像是一块抹着蜜糖的鸡肋。”采访中,田凯的朋友贾梅用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她对职称考试的看法。

目前已从北京一家中型医院退休的贾梅,也曾是职称考试大军中的一员,说起自己评定高级职称的历程,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是中专毕业,后来上了一个夜大,工作了十多年后也到了评定高级职称的阶段了。医生职业的职称评定需要年资、外语考试、论文以及最后的评审。英语考试我是连蒙带抄,论文也属于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写,只能四处托朋友和领导‘借论文’,然后再通过熟人找到期刊编辑‘送钱’来完成论文的硬性指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同单位因职称而上涨的工资额度不尽相同,一般月工资增加200元到700元不等。贾梅就告诉记者,按照一般医院的规定,工资是跟着职称走的,职称每提高一级,工资加千元左右,“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我们医院大家对职称考试都十分在意。”

既然职称与这么多的“好处”相关联,但论文、外语等关卡又难住了不少人,如何“突破”这些关卡就很有讲究了。记者了解到,在职称考试的背后,一条黑色利益链已经形成,论文的甚至到考试的替考,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着获利的可能性。

“一项职称考试可以说支撑着很多边缘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职称考试,后来又曾经受人请托帮助朋友“通过”职称考试的田凯,对于职称考试的利益链深有感触:“近年来,由于国家有关方面对于职称考试的‘硬件’要求越来越高,环节增多了,其中不公正的规则也就逐渐增多了,职称评审的真正意图就渐渐地歪了。”

“近两三年,北京很多三甲医院在评职称的时候增加了硬性指标——科研项目的主要参与者。而这个科研项目给谁的大权,又掌握在本单位以及科研项目的立项资助方手中。为了‘争夺’项目,新一轮的‘厮杀’又开始了。”田凯不无感慨地说。

对于其中存在的人为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教育研究所所长秦惠民教授认为,这反映出我们社会在道德底线上的失守,和在行使公权力的职务行为中对职务行为人的监管问题,不仅是个体道德问题,应属于职务性犯罪,应该依法追究,绝不姑息。评职称是一种公权力的行使,不能把公权力私权化,把本应合法、合理、正当行使的公权力变成私下交易,这违背了公权力应合法合理、正当和规范行使的基本要求。

国外也有“”

2011年,记者曾经采访过一位为了职称评定发表文章而被非法期刊诈骗的北京医生。近日,他告诉记者,自己现在是高级职称,在教学领域也是教授级别了,终于“不用再折腾了”。

“近年来,因为医生行业的整体素养在上升,来了很多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导致这个职业的职称评定所要求的硬件上升了不少。现在论文不仅要求在中国的核心期刊刊登三篇左右,还要求在国外核心期刊发表。”上述医生向记者透露说,“难度的上升也为一些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他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已经有专门的公司为在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进行运作,“只要写成个初稿,然后交给这类公司,从文章修改润色到寄到国外,然后专门有国外的人员与国外期刊进行沟通,可以说是一条龙服务。”

“不过,总体来说在国外期刊上发表文章还是很难的,在其他很多行业还是很少见的,所以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在了国内期刊论文的发表上。”田凯说,论文抄袭之后甚至不改只言片语只是把自己的名字替换上的事情现在并不少见,“论文‘弄’好之后,就是找期刊编辑了。”

“如果要想约定在什么时间或者是尽快,还要另外付‘加急费’,这和一般要支付的版面费是分开另付的。”贾梅根据自己的经验向记者表示。

田凯向记者提出,由于近年来职称评定,尤其是高级职称评定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行业中的论文抄袭、申请科研项目和评审中的腐败现象在基层越来越严重,“这里面存在着人才分配不均,但职称评定要求一样的问题”。

医师职称论文篇3

“双师型”即“教师资格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兼备,其含义是不但具备教师的任教能力,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而且具备岗位实训的指导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应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等。

对于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而言,其“双师型教师”的界定除了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外,尚有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护士执业证书等。就执业医师而言,1999年以前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以申请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1999年以后的许多教师虽然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但并未经过临床的专业培训,甚至对临床诊疗现状并不了解,故存在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并不等价的问题,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教师是否是“双师型”教师的做法亦值得商榷。“双证”即“双师”的认识,使得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盲目投入考证行列,结果出现所考内容与教师自己专业并不相关,甚至出现为证考证、以钱买证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工作的导向。

1.2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资源相对匮乏

医药卫生类专业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因而师资资源相对匮乏。随着学生的扩招,专业教师的紧缺成为突出问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师生比超过1∶20,有的甚至达到1∶30以上,因而专业教师周学时达12节以上,个别教师达24学时。一些专业教师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重视基础理论的提高而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的在校教育而忽视实习期间教育,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影响了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时间,从而使专业教师虽然具有“双证”及“双师型”教师的资格,但教学的内容与临床的专业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

1.3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补充存在矛盾

高职高专院校在师资培养上经常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兼课,根据专业需要,组建一支具有流动性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队伍。但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卫生高职教育的误解与歧视,加之高职院校教师薪酬待遇又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卫生高职类院校人事制度不健全、不科学,许多高职院校的用人自受到束缚,人员流动困难。

1.4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高职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从职称结构上看,表现为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偏少,且绝大多数为副高职称。从学历结构上看,以本科为主,硕士较少,还有部分为专科学历,而这意味着这部分“双师型”教师学历不达标。职称和学历层次的普遍偏低,使得能够带动和带领其他教师及学科发展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缺乏,难以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这成为制约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5医药卫生高职“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尚未建立

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是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而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培训基地主要为附属、教学医院和制药企业。但不少专业教师未能深入至临床(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使教学工作理论与临床(企业)实践不能充分结合。

2.加快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以示范高职院建设为抓手,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构建“五项工程”的双师队伍保障建设和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利用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合作企业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在院企建立“互聘共培共用”的基础上,打造一支“双师双岗”、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师队伍。

2.1“双师双岗”队伍建设的保障工程

2.1.1组织保障

把“双师双岗”队伍建设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大事来抓,成立三级层面的建设领导小组(图1),其中管理办公室设由学院分管院长、医院分管院长/企业生产经理担任主任,由组织人事处长、教务处处长、医院科教科长/企业生产科长担任副主任,系部主任、副主任和医院科室/企业车间主任、副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由教学管理办公室或专业教师实践管理办公室(各设教学秘书1名)承担具体事务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师专业实践任务的落实和专业实践质量监控,保证双师教师的培养和合理使用,教师和专业人员同时接受学院与医院/企业的双重管理。

2.1.2制度保障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明确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素质要求和建设的途径和措施,要求系部做好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的部门规划,并根据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四个观测点,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认定的必备和资格条件、认定程序和待遇等四个方面进行制定。并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结构。

图1 双师双岗建设的组织保障图

根据江苏省卫生厅2006年下发的《江苏省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三级综合医院)》的通知(苏卫医〔2006〕76号),其中“5―2―1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符合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要求;教师被高等医学院校聘用,取得教学职称”。制定《双师素质校外教师评聘与管理制度》,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吸引来自医院(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历、经验和专业技能,在提高其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讲授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在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教学职称,充实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2“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双岗”共培共用工程

应完善《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并完善“双师素质”认定条件,建立持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长效机制。

将“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纳入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的管理体系中,制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建设的各项配套措施,每半年一次组织教师分批进入医院(企业)锻炼,要求青年教师入院后三年内参加不少于六个月的医院(企业)的专业实践,并建立“师徒”的帮扶关系,医院(企业)技术骨干为负责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提高的师傅,双方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助理工程师等职称的晋升。

制定《教学骨干专业实践管理制度》,促进教学骨干完成挂职、顶岗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病例材料、图片与视频录像,以充实课堂的教学素材,为学生的实训课做好软件准备;每半年组织一次“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单位和参与人员进行交流研讨,促进从理论的角度解释生产实践中的各项工作和事务;加强调研工作,深入医院(企业),在现场参观、考察生产实践的具体流程,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研讨;提高个人能力、素质、技能,调研学院专业、课程的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并为教师参加各种技术资格考试提供便利,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业余自学,取得与所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资格,完成在临床/专业方面的职称晋升,即主治医师/工程师、副主任医师/副高级工程师。

2.3“校外兼职教师”的“双师双岗”共培共用工程

根据苏卫医〔2006〕76号文,通过《双师素质校外教师评聘制度和奖励办法》和《外聘教师教学职称评定办法》,积极探索校院(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健全校外教师的选拔准入机制,建立“兼职教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校外骨干教师培养和知识持续更新融入兼职教师建设工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根据医院(企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对其青年医生(技术人员)在学历提升、岗前培训、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富有成效的合作,并通过“帮扶结对”,促使其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完成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工作和助教职称的晋升。

技术骨干培养方面,积极与医院(企业)单位共建研究实体有效支持医院(企业)单位相关学科的建设;共建办学实体,通过学生在第一学年打好专业基础后,第二学年专业课的教学直接安排到医院/企业,增强其教学能力,使学生能直接面对服务对象;为医院(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难题,促进了新技术推广;并通过“导师制”的方式,助其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有所建树,完成学院讲师、副教授等方面的职称晋升。

院(企)专家共培共用方面,学校聘任在医院(企业)中有较大影响力、技术水平高的专家为学校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客座教授或专业带头人,建立“一对一”的帮教模式,专业教师为医院(企业)人员的教学“导师”,负责向其传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双方共同学习、不断提高。每两年评聘一次,颁发聘书并明确任期目标,学院按照不低于教授的标准发放津贴。

学院把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加强与医院(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院新建成的生物医学科研平台等实验室资源和医院(企业)丰富的病例/生产资源,共建科研实体,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科研开发、专利申请等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努力使学院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和强大源泉,促进医院(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4双专业带头人建设工程

医师职称论文篇4

(一)申报条件:按照《关于卫生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 [2002]101号)执行。

(二)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的要求,按照《关于贯彻人事部<关于完善做好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京人发[2013]31号)执行。

(三)关于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的要求,按照《北京市人事局关于职称评聘程序调整有关政策的通知》(京人发[2003]37号)以及《关于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有关规定的通知》(京人发[2000]111号)执行。

(四)关于对2013年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的要求,按照《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卫人字[2003]37号)和《关于城市医生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前到基层服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京卫人字[2004]38号)精神,要求城市医生晋升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之前必须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即晋升副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40周或200个工作日,晋升主任医师必须到基层农村服务36周或180个工作日)或到83个边远山区半山区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

按照《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京卫医字[2013]45号)要求,各支援医院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的服务。对无故拒绝到社区服务或没有按时完成规定的每年下社区服务15天任务的人员,不能晋升职称。对积极下社区并按要求圆满完成任务并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民好评的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

城市医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核实,将严肃处理,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

(五)关于对申报全科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全科医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评审暂行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12]6号)执行。

(六)关于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按《关于印发<北京市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的通知》(京卫人字[2012]9号)执行。

(七)关于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要求,根据2005年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首都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要学习掌握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每人每年学习不得少于20个学时,在今年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中,各专业答辩组将继续考核申报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并作为职称晋升和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需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对申报人员公示的要求,各单位须对申报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情况(如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的周数、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医德医风、论文、到农村或社区基层服务的时间和地点、继续教育情况等)进行公示,时间一周。公示后由本单位推荐委员会进行推荐。在公示期间群众举报申报人有弄虚作假的,由单位推荐委员会责成有关部门或人员进行核查,一经核实,两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

(二)关于对论文的要求:按照人事部、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晋升副主任医师,应在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专业期刊发表或在省及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晋升主任医师,应在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各单位推荐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提交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核。

(三)关于破格的要求:申报中医、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医学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未达到《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申报条件,但业绩突出的人员,经所在单位推荐委员会同意后,报市卫生局核准,可以破格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破格标准参照临床医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执行。

(四)关于网上申报问题:为了使报名工作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北京市申报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继续实行计算机网络申报与离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申报人可登陆北京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网站进行网上申报或下载离线录入版(网上填报的内容必须准确、详尽,并与报送的纸质材料一致),各单位人事部门认真审核申报人资料后,按规定时间报送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

三、答辩评审时间

拟定于10月份,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报送材料时间

区县卫生局、市属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月20日—月21日

直属单位:月22日—月24日

五、报送的材料

(一)单位需报送的材料:

1、区县卫生局提交区、县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市属局(总公司)提交职改(人事)部门出具的本年度可使用的指标或岗位职数证明(评聘分开工作试点单位除外)。中央等非本市所属单位提交委托代评函。

2、申报人员的公示情况。

3、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不少于15天服务的书面证明(须注明时间、地点以及工作内容,并加盖支援医院、接受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所在区县卫生局的公章)。

(二)个人需报送的材料:

1、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申报表(申报表中评审委员会意见不再填写)一份。

2、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报送《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资格量化考核表》和《推荐晋升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工作业绩群众评议汇总表》各一份(市卫生人员考评中心统一印制)

西医临床医学以外的专业报送上一年度考核表(可提交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3、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执业医师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4、城市医生申报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须提交“城市医生到农村服务鉴定表”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5、答辩论文或代表作(必须为第一作者) 一式二份

6、按文件规定,需提交的其他论文或材料 一式一份

7、外语成绩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一份

8、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护理专业除外)一份

9、破格审批表一份

10、学历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1、现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12、《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培训证书》复印件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一份

医师职称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4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医美容行业发展迅速。然而,目前的美容市场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从业人员素质低、技能操作不规范、医学知识缺乏等。要培养出理论、技术、服务都过硬的一线医学美容技术人才,需要一支技术过硬且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这样人才培养的质量才得以保障。本文结合北海市卫生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情况,探讨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中职中医美容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中医美容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对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意愿不强,自身发展缺乏时间保障。在现行的考核制度下,非“双师型”教师与“双师型”教师在社会地位、经济报酬,乃至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没有太大区别,而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却要付出比非“双师型”教师更多的精力与代价,且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由于师资匮乏使得教师工作量明显增加,而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培训,对教师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最终只能求量舍质。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企业参与度不高。一些学校为了配合教育部提出的要求而做一些形式上教学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改革的目的,使得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都没有得到企业的参与支持,最终导致院校与企业双方没有合作的意愿,导致很多学校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改革流于形式。

(三)美容企业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内容跟不上时代步伐,项目单一、陈旧,缺乏创新性。中医美容专业校企合作大多还停留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师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单项合作。只是简单地停留在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集中的短期培训或者企业员工到学校做讲座,蜻蜓点水式地介绍企业文化、员工所需素质等,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不够。教师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深,对企业美容服务流程也不熟悉,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不紧扣,“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提高,无法掌握最新的美容资讯和动态,专业技能老化,滞后于企业最新技术,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

(四)校企双方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为“双师型”教师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学校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制约了美容企业人才进入学校。按人事管理规定,编制内人员流动必须是顺向,即只能从国家单位调动到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调到企业,而不能逆向流动,即美容企业优秀的技术人才是不能进入学校的。二是现有的职称评聘制度制约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按照现行的职称评聘方法,教师评聘高一级的职称主要看学历和科研论文等,忽视了实践能力,一些实践能力强的技术能手学历不达标,就不能够晋升职称,待遇也就无法提高,因此她们宁愿多花时间和金钱去取得相应的学历,也不愿意深入到企业中参加企业实践活动。三是缺少“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制度。本地政府和学校没有颁布与“双师型”教师相匹配的激励制度。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在激励工作上做得不到位,相关激励政策跟不上“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没有外部强有力的推力作用促进“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五)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较少。兼职教师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兼职教师的比例偏低,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的比例更低。现在兼职教师主要从事理论教学较多,从事实践指导的较少。由于聘任、管理兼职教师的制度还不完善,导致“双师型”教师的力量更显薄弱。

二、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校企共同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实现资源互补。教师需要深入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能,强化实践技巧。中职教师在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的同时,要定期到企业或学校实训基地工作,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学会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必须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技能考评员资格等,能同时兼任相应的理论课和技能课的教学工作。比如北海市卫生学校制定这样的政策:中医美容专业任课教师每年下企业定期进行培训,每学期派2-3名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践锻炼,在职称聘任及优秀工作者的评选中给予“双师型”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

(二)进一步加强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可通过校企合作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其次应完善兼职教师的制度建设。如北海市卫生学校聘请专业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操作技能突出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推进本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教学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保证了专业教学和企业同步发展,而且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能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训、实习等任务,从而形成了校企融合,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很强技能,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三)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基地。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基地建设上,应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发挥合作企业场地、先进设备和前沿技术资源的优势作用,对中医美容专业的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再培训,促使他们在理论与技能操作上得到提高,从而建设适应中职教育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校企合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制度。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的类型不同,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评定制度要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的评定制度,不能单纯以论文数量的多少为标准来进行职称的评定。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特性,结合现有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提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职称评定方法,逐步建立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称评定制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实践技术能力的考核比重,降低理论的考核比重,进一步强调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另一方面,又可以依据教师在“双师型”教师团队中所从事的工作类别进行评定。总之,“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制度应该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确保“双师型”教师得到正确发展的导向。

医师职称论文篇6

记者:“为什么创作并演唱了大量优秀民歌(有其歌词‘只因那年发大水,山歌塞断九条河’为证)的刘三姐没有评上‘歌手’职称,而写出耕田时‘牛走后来我走前’等荒唐歌词,且对歌中惨败在刘三姐手下的陶、李、罗三秀才却评上了‘高级歌手’?”

主任:“因为陶、李、罗三人均有‘秀才’文凭,而刘三姐却连私塾也没上过。根据文件精神,凡未获得秀才以上(含秀才)文凭者,均不能评定技术职称。所以我们希望刘三姐今后多读四书五经,潜心钻研八股,争取早日获得功名。”

记者:“为什么医术平席的王太医评上了‘主任医师’,而妙手回春的神医喜来乐却连‘医师’也没评上?”

主任:“因为王太医长期担任皇家医院院长,根据文件精神,在部级专业技术机构担任业务领导工作三年以上者,可直接评定高级技术职称。而喜来乐只是民营医疗机构法人代表,其资质尚未获得皇家医院等专业机构认可,故不能评定职称。”

记者:“为什么修建著名赵州桥的李春没能评上工程师,而从未修过桥的王春却评上了?”

主任:“因为李春没有发表过论文,而王春却在省级以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关于桥梁建筑的论文。根据文件精神,没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发表过论文者。一律不能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记者:“为什么李白评上了‘一级作家’,而与之齐名的杜甫却没能评上?”

主任:“因为李白出生在西域,精通外语,既能在金殿之上直接翻译、高声朗读西域送来的外语文书,又在全国职称外语统考中取得了合格证。而杜甫无外语统考合格证,缺乏‘硬件’。根据文件精神,未参加外语考试或考试不及格,且来到免试年龄(男五十五周岁以上、女五十周岁以上)者,一律不能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记者:“请问主任,评定技术职称究竟应该以人的实际能力为依据呢,还是应该以‘文件精神’为依据?”

医师职称论文篇7

1 管理方法

1.1 组织结构及职责

1.1.1 人员组成:院“培训”管理委员会设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和秘书。主任由院长、副主任由主管医疗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委员由相关职能处室和医疗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秘书由科教处干事担任。

1.1.2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修改医院“培训”的各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监督“培训”的实施情况;讨论、审核培训者的资格、培训合格资格和合格证书的发放等。

1.1.3 管理机构:“培训”管理委员会为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最高管理机构,通过科教处负责安排培训者的轮转,协调解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培训”的实施过程和情况。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者的招收、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有关考核。

1.1.4 委员任期:“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根据医院院领导班子和医院中层干部的任期而定,“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暂定为三年。

1.2 “培训”的范围和对象

1.2.1 院校毕业生: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科本科毕业生、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位获得后1~3年内)、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1.2.2 其他: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临床医师、改变学科者(主要是指由基础转为临床者)、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未通过者、凡是愿意到我院接受“培训”者(需临床医学本科以上毕业者)。

1.3 “培训”目标

1.3.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1.3.2 掌握本学科(一般指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1.3.3 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1.3.4 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并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1.3.5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并且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1.3.6 通过国家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英语六级达425分以上或通过日语国际一级水平考试。

1.4 “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定为五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进行。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三年,即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后前三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后两年,即医学本科毕业后第四至五年。

1.4.1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二级学科的基础培训,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 学、影像学等。

1.4.2 亚专科阶段“培训”:进一步加强本二级学科的“三基”训练,同时主要从事本三级学科的临床工作,安排一定的门、急诊和实验室工作等。

1.5 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省略)

1.6 考核方法

1.6.1 院内考试:日常考核、出科考试、年度考试等。

1.6.2 国家考试:执业医师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等。

1.7 培训者的待遇

工资待遇、职称待遇、学位待遇以及结束后工作安排等。

1.8 “培训”结业条件

考核综合素质、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专业外语、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时间等。

2 招收办法

规定招收规模、条件及程序等。

3 各学科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规定二、三级学科负责人职责和指导教师职责。

医师职称论文篇8

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深人并成功的推进。为了振兴农村中医药事业,解决农村缺医少药、医药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的现状,进人21世纪以来,相继有多所中等专业中医药学校升格为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中专向高专转化期间,由于培养对象和目标的不同,两种层次的教育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其中师资队伍的建设迫在眉睫,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师队伍是发展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关健,是高等中医药学校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一所学校能否立足社会、市场、产生品牌效应,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水平决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反映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实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1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 1教育观念滞后因教师均从中专医学教育体系转换而来,对高等教育的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手段知知甚少。教师在教学上更多地沿袭了中专时期的一套教学方法,教学和研究的学术性不强,任课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理论和实际脱节。教师下临床没有硬性规定,无法及时掌握医学发展最新动态。

1.2学历职称偏低,年龄偏大因历史的原因,原中专学校仍有大批中专和大专学历的教师,其职称只有中级。加之中专学校受编制的影响,新进教师较少,造成教师年龄结构失衡,有些课程有高级职称断层的现象。

1.3师资来源渠道窄中医学校教育起步均较晚,大部分从原西医卫校改制而来,一方面教师绝大部分来自非师范学院,一方面中医药学院的轻中重西,导致师资整体素质偏低。

1.4继续教育不系统从事中专层次教育的教师,因教育任务繁重,进行医学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继续教育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课程体系的限制,医学院校教师在校教育中未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训练,这就不可避免地对医学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1.5实验教师素质低创新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而创新体系的基础是实验室高职高专人才更需要优秀的实验教师。改革开放以来,实验室及实验教师队伍得到迅速发展。但仍在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硬件投人,轻软件环境建设;重理论教育,轻实验教育。实验师资不稳定,实验教师整体学历层次偏底,高职称人才更是缺乏。

医师职称论文篇9

对于一个医疗机构来说,理想的情形,当然是需要既能为患者看好病又能在科研上不断出成果的复合型医生,但如果将这种复合型要求落到每一位医生个体身上,就很难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了。就如同有的教师的讲座可能座无虚席,有的教师可能不善言辞,但著作等身一样,医生群体里也是有的更善于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有的更善于在实验室摸索钻研。本来,医疗机构对医生的考核体系是一种以医疗和科研并重的考核体系,实际上,这种体系逐渐演变成了单纯以和出书为指标的考核体系,这样一来,那些看病“很有两下子”的医生其优势就在无形中被排除在某种声称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之外了。

医师职称论文篇10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学历;科室构建状况;教育基地;调查;分析

神经外科学是以人脑健康为目标的一门综合和专业性很强的年轻学科。由于其服务对象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决定了其医疗过程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智商的特殊性和决定了执业者接受的专科医师培训应该更规范。美国最大的神经外科医学中心匹兹堡神经外科中心培养一名神经外科医师需要7年时间[1]。我国培养神经外科主治医师的时间大约是6年[2]。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市各级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专科水平,本文对湛江市神经外科专科的医师学历、科室构建及学习需求作了调查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湛江市10所县市级医院(其中三甲医院3所,三乙医院1所,二甲医院1所,二乙医院5所)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历状况、曾接受神经外科专科系统培训的情况、情况、所在科室构建状况和对建立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态度等12个项问题进行调查。有效调查表均按调查表设计要求依事实逐项填写;要求不漏填、多填或乱填。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8.0软件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64份,收回64份,有效调查表64份(全部合格)。

2.1 学历状况

学历以本科层次为主(50人,占78.1%);本科以上11人(占17.2%),大专3人(占4.7%)。从事神经外科专科医疗工作的时间以5年及以下和15年以上的医师为主,分别为21和20人,分别占32.8%和31.3%。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数最多,25人(占39.1%);其次是副主任医师16人(占25.0%);主任医师11人(占17.2%)。49人(占76.1%)一直从事神经外科专科诊疗工作。55人(占85.94%)在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过神经外科专科系统培训,其中39人在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近3年发表文章41人(占64.06%),初级职称的年轻医师发表文章仅为4人。

2.2 所在科室的构建状况

36人(占56.3%)所在科室的固定病床拥有量超过41张,不同级别的医院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P

2.3 对建立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教育基地态度

64人中有43人(占67.2%)认为在地区级三甲医院建立面向县市二级医院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教育基地是迫切需要的;21人(占32.8%)认为是需要的。此问题在不同学历的医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P>0.05);在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师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4,P>0.05)。

3 讨论

从发达国家的医疗准入制度来看,我们认为,专科医师教育和准入是毕业后医学教育必然的发展方向,只有与时俱进地创造条件积极面对才是正确之路。各国培训神经外科医师的单位大多集中于大学或医学院神经外科。1983年欧洲神经外科学会、欧洲联合会(EANS)制定对培训单位要求具备的条件是:⑴需要神经外科床位40张;⑵全天治疗,随时进行急症手术;⑶有2个手术间;⑷每天做神经外科大手术;⑸有重症监护室;⑹有良好的诊断设备,包括CT;⑺有先进的手术器械和设备如双极电凝和手术显微镜;⑻有神经外科病理诊断等。一般来说,医学院校大多是具备上述条件的,且我国有13亿人口,病人多,病种齐全,神经外科医生相对较少,故手术操作机会应该是多的。但神经外科手术具有组织精细、娇嫩脆弱、组织供血丰富、手术视野小和深部操作等特点,且常需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操作,术野深部的操作只能有术者一人可以看清而获得学习、操作的机会,这使得县市级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速度慢[23]。

高学历医师具有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外语水平高的特点。但本文结果显示:(1)湛江市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拥有高学历的是少数,这不利于本地区神经外科的长远发展;(2)医师的年龄结构分布与专业技术职称尚合理,有利于高年资、高职称、阅历深、经验丰富的上级医师全面指导年轻医师在专业学科方向更快更好地成长,且多数专科医师已在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过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培训,都具有一定的神经外科专科诊疗水平。但专科学术水平仍是偏低,体现在的人数不多,且质量不高。本文结果还显示:三级医院神经外科拥有的床位数、年收治病人数量及年手术量均比二级医院多,二级医院只以需要紧急手术的颅脑损伤和高血压脑出血为主,几乎不能开展相对复杂的脑血管病及其介入治疗、颅内和脊髓肿瘤、功能神经等外科项目。这是因为二级医院神经外科缺乏开展这些项目的诊疗条件,直接影响了二级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诊疗水平的提高和职称的晋升。因为高级职称晋升考核要求术者能完成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肿瘤等手术,而这些病例在二级医院又少见,这可能也是为何所有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人员均在三级医院工作的主要原因。

就我市情况来看,专科医师均认为:在地区级三甲医院建立面向县市级医院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教育基地来提高本地区神经外科医师的学术理论水平和临床诊疗技术是有效可行的。只有在地区级三甲医院建立面向县市级医院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教育基地,完善培训计划和制度,由科教研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进行详细的理论授课和各亚专科临床培训,并加强受培训医师的科研学习,全面提高本地区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的科教研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更好的解决病人之疾苦,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医师职称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 R7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a)-135-03

Effects of background of examinee on scores of clinical skill examination for the community dentist in Beijing

ZENG Dong, NIU Guanglia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Beij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Western Medicine, Beijing10003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220 examinee background on scores of clinical skill examination for the community dentists in Beijing. Methods: The examine contain oral medicine, oral surgery, prosthodontics and analysis of condition, and the method were practice and oral test. The scores of the examinees whose background were differen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Higher of diploma, the higher of scores(F=9.13, P

[Key words] Community; Dentist; Clinical still; Background; Training

自2007年起,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口腔等9个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考核项目。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被指定为口腔专业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基地,一直承担着培训和考核工作。笔者对参加考核的220名考生资料和考核成绩进行总结,发现考生的背景不同,考核成绩参差不齐,差异较大。本文就考生背景对考核成绩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如何针对不同背景的考生展开培训进行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北京市14个区县的社区口腔医师共220名,均已通过理论考试。其中,男85名,女135名;年龄最小25岁,最大60岁;职称最低为医师,最高为副主任医师。

1.2 考试内容

分为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和病例分析四个考站。全部考题都是根据社区口腔医师岗位职责和培训教材而定,每题附有详细的评分标准。口腔内科和口腔修复的考核要求在离体牙上进行实际操作,口腔外科要求在仿头模上[1]模拟操作,病例分析为口试。每位考生必须依次参加四站考核。

1.3 考试方法

考场安排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考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确定每站考核内容,共四站考核。本次考核由北京市卫生局统一组织,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口腔医院等13家医院的32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担任考官。考官在考前对考试内容、评分标准进行短期培训,统一标准。每个考站共8名考官,分4组进行监考。每站考核总分为100分,四站成绩取平均值为最后考核成绩,≥60分为及格。每站的考核时间为15 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对考核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20名考生参加考核,其中1名考生考完一站后自动放弃考试,以219名考生为统计对象对不同背景的考生(包括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从业年限、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区县)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考生的学历越高,成绩越好(F=9.13,P

表1 不同学历考生的考核成绩比较(x±s,分)

表2 不同级别医院考生的考核成绩比较(x±s,分)

表3 不同职称考生的考核成绩比较(x±s,分)

3 讨论

3.1北京市社区口腔医师队伍情况

所有考生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6岁,有较大的年龄差距。在文化程度上,以大专为主,占45.7%,其次是本科,占32.4%。在职称方面,以初级职称(医师)最多,占45.7%,其次是中级职称(主治医师),占35.6%。考生的工作单位以一级医院最多,占69.4%。从业时间最短1年,最长38年。以往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调查,得出的结果是中专学历者占83.7%,大专以上学历者占2.8%,初级职称占89.6%,且人员变动频繁[2,3]。相比较发现,目前北京市社区口腔医师队伍的构成情况令人满意。

3.2 考生背景对考核成绩的影响

学历对考生考核成绩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表现为:学历越高成绩越好。原因可能是硕士和本科考生接受过系统的相关理论学习,且均经过正规的临床实习,有较好的基础,并且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大专学历的考生则较差;而中专学历的考生不仅所受教育程度偏低,进一步学习提高的能力也较差。

不同职称考生的成绩相比较,并没有完全表现为职称越高,成绩越好的规律,而是主治医师成绩最好,副主任医师考生的成绩和医师成绩没有区别。分析原因可能是,近几年来口腔医学发展迅速,社区中具有副主任医师职称的考生一般年龄大,知识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且动手能力也有所下降。而主治医师的考生既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也容易取得好成绩。

一般情况下,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积累的临床经验愈多,临床操作应该更熟练和规范。但是,这个规律并没有体现在社区口腔医师临床技能考核中。可能是受社区的工作条件和病源等多种因素[4-6]的影响,社区口腔医师在工作实践中获得提升的空间很小。所以,应该积极地进行外出学习,接受培训方可达到提高临床业务能力的目的。

二级医院考生的成绩比一级医院考生好,可能是因为二级医院的管理更正规,临床技术水平更高,有较多的参加培训的机会,在医学新信息和知识更新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三级医院考生的成绩和一级医院考生的成绩没有差别,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可能是由于三级医院考生的人数仅有4名,不具有代表性。

2010年,社区口腔临床技能的培训是由各区卫生局组织在本区完成,海淀区和崇文区的考生在北京市社区口腔临床技能培训考核基地――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完成培训。统计发现,不同区县考生的成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海淀区和崇文区的考生,在我基地接受了严格规范的培训,成绩较好。西城区社区医疗工作开展较好,社区医疗队伍整体水平也较高,所以也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他区考生的成绩稍差,可能对本次培训考核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等因素有关。另外在考试中还发现有些区县的考生普遍犯相同的错误,检查发现是指导老师教学失误。

3.3对培训工作的探索

鉴于考生背景不同,导致临床实践技能能力存在差别,为了更好地提高整体水平,笔者建议在培训方式上要有所改进。可以考虑将北京市所有当年考生集中培训,而不再分区县进行。如果集中培训存在困难,可以组成一个北京市讲师团到各区巡回培训,而不是各区有各自的师资。培训内容和时间要考虑到考生背景的差异,可以组成高、低难度的两组讲师团,分别开展培训。对本科以上学历、二级医院等临床技能较好的考生进行短期的加强培训,对专科以下学历,一级医院等临床技能较差的考生进行较长期和较全面的基础培训。

另外,考虑到社区口腔医师临床技能培训虽然对提高考生的能力有一定帮助,但是医学知识不断更新,所以在培训中应该适当增加一些指导考生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课程,使培训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刚,牛光良,曾东.仿真头颅模型在口腔固定修复临床技能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128-130.

[2]牛光良,曾东,蒋保季,等.北京市海淀区社区口腔医生临床技能考试浅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7,7:431-432.

[3]张伟燕,李士雪.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模式[J].中国全科医学,2005,3:243-245.

[4]黄燕,王倩,李昌琪.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4):2795-2800.

医师职称论文篇12

全科医师指的是经全科医学知识、相关技能的专门训练为基层提供基本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工作者,其既是三级预防网中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工作者,更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1]。全科医生的存在有效完善和弥补了高度专科化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有利于实现经济、有效而连续的基层医疗覆盖。但由于我国的全科学总体上起步较晚,全科医师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层次不齐,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的医学素养还比较低。调查研究基层医院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是提高基层患者就医信心,促进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行分级医疗制度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地基层医院全科医师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法随7家基层医院的全科医师26名进行调查。

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全科医师均顺利完整的填写了调查问卷,回收率100.0%。受访全科医师中,男8名,女18名,分别占30.8%和69.2%,其年龄分布在25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3)岁,从业时间在1年到35年之间,平均(12.4±1.2)年,其职称分布情况为:无职称4例,初级职称13例,中级职称8例,副高级以上职称1例,分别占15.4%、50.0%、30.8%和3.8%;其学历水平分布为:中专及高中6例、大专14例、大学及以上6例,分别占23.1%、53.8%、23.1%。

1.2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分别对全科医师的基本资料、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继续教育培训的经历(继续教育的主观性、目的、形式、内容)、所在单位的态度等进行统计分析,在正式进行调查前均行预调查,保证问卷的信度、效度均在85%以上[2]。填写前有专人进行讲解,受访全科医师自行填写,不受外界干扰。以双输入法录入数据,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全科医师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疗效果不佳(8例,30.8%)、诊断不明确(8例,占30.8%)、疾病处理方案设定无把握(3例,占11.5%)及其他(7例,占26.9%)。

在发生上述问题的时候,主要解决办法包括:建议患者转诊(14例,占53.8%)、请教高年资或经验更为丰富的医师共同处理(8例,30.8%)、自行查阅相关书籍资料(4例,15.4%)等。

调查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经历,可见,23名医师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经历,占88.5%;19名为自愿报名参加,4名为非自愿报名参加,分别占84.6%和15.4%。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的有21例,占91.3%,在于职位晋升需要或者注册需要的有1例,占4.3%,其他原因1例,占4.3%。

全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最常见的方式包括了:中短期集训7例、上级医院进修6例、网络远程继续医学教育4例、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2例、脱产学习班2例、自学及其他2例等,应答率分别为30.4%、26.1%、17.4%、8.7%、8.7%、8.7%。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涉及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涉及到的全科医师分别有23例(88.5%)、13例(50.0%)、14例(53.8%)、17例(65.4%)、10例(38.5%)、9例(34.6%)。

其中,所在单位给予全力支持的21例,单位不予支持的2例,单位持无所谓态度的3例,分别占80.8%、7.7%、11.5%。

3讨论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主力军,其医疗水平、医疗技术之间与基层人民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是丰富提高医生的医学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水平等的主要方式,对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大力开展作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既是提高全科医生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建设完善的基层医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环节和途径。

本文对26名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的基本资料、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相关事项、单位态度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可见整体上全科医生的从业时间、职称和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以初级职称、大专文化程度为主,在进行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医生都会遇到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这也是最常见的工作问题,而多数医生在无法解决问题时,超过一半会建议患者转诊,不仅降低了患者到基层医院就医治疗的信心,而且可能因诊断、治疗不当耽误患者的病情。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更为显著。而从被调查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经历看,多数单位不会持反对态度,全科医师也多为自愿参与,旨在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以中短期集训、上级医院进修为主,培训内容则主要是医疗服务相关。刘娟等[3]的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其还对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水平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目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比较,发现,职称越高、学历水平越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也越高,培训最终的结果也更好。在选择培训内容、形式上均有一定差异。

临床上可以根据全科医师的个体情况的不同,鼓励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由单位牵头,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帮助医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培训资源,鼓励其开展自学,遇到临床问题主动进行询查,以获得综合医疗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