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小技巧合集12篇

时间:2023-06-30 09:23:54

节能减排小技巧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月静脉输液1506人次。一次性排气成功1490人次,排气成功率99%,一次性穿刺成功1457人次,穿刺成功率98%。无院内交叉感染,无输液反应穿刺并发症。

操作技巧

液体配制:改变传统的抽药方式,安瓿不倒置,将针头置于安瓿中间,在抽吸过程中尽可能使安瓶内液面与安瓿口间距离增大,防止瓿瓶断口处微粒混入药液中。

垫巾的巧妙选用:静脉输液要严格无菌操作,为预防交叉感染,简化繁琐的护理工作,避开穿刺不慎引起渗血、渗液污染床单位,选用了防渗透功能较好的一次性输液器包装袋。具体操作:打开输液器时不要触及输液袋的内面,取出输液器,尽量将液体袋放在干燥、无污染区域,进行穿刺前剖开输液袋,内面向上垫于穿刺部位肢体下方。输液完毕后直接放入医用垃圾筒中。既节约了医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又达到了消毒隔离的目的。

双折排气法:改变传统的单折排气法,双折排气法是将输液器的插瓶针插入瓶内,操作者一手持输液器针柄,另一手屈折墨菲氏滴管上端输液器,倒转茂菲氏滴管,待滴管内流入一半液体后,松开屈折部分,屈折墨菲氏滴管下端,使液体缓慢流入墨菲氏滴管下部的输液器,充满管腔后松开屈折部分,关闭调节器开关。双折排气法可提高工作效率,并给患者留下技术娴熟的印象。容易使患者产生信赖感,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污染机会。

血管的选择技巧:考虑患者的年龄、局部皮肤条件、输液目的和种类,治疗时限及患者活动需要。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粗直、便于穿刺和固定的血管,避开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可让其上臂下垂3~5分钟,这样能使要穿刺的局部浅表小静脉扩张。也可以在输液前5分钟将患者穿刺部位用电热宝保暖,使静脉扩张,提高穿刺成功率。

止血带的选择和结扎血管要点:改变传统的圆形止血带,用扁状止血带结扎血管,能使肢体远端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止血带结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松紧度以患者不感痛为限。

非握拳法:改变传统的握拳法,让被穿刺患者的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远端,以减少血管滑动。护患两手相握,不但有助于患者放松,同时起到了制动作用[1]。

减轻疼痛的穿刺技巧:首选尺骨茎突、桡骨茎突和第三掌骨头形成的“乏神经区”,目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60°角直接刺入血管,缩短针头斜面在真皮层的时间,减少进针长度,同时减少皮肤机械性损伤面积,穿刺成功率高,减轻患者痛苦[2]。

固定技巧:改变传统的固定方法,以输液贴代替胶布固定,使用时应遵循无张力粘贴原则,使之与皮肤妥帖。这样固定法可避免胶布粘贴部位皮肤的张力性损伤。外周静脉穿刺最常选用手背静脉,可将柔软的毛巾或圆桶状餐巾纸垫于患者腕部或掌心。防止针头滑脱,腕关节,指关节处于紧张、强直状态,提高输液过程中的舒适度。

更换液体技巧:改变传统的更换方法,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瓶内多余空气排除后,再倒挂输液器上,这样可避免药液从排气管流出而影响剂量。对墨菲氏滴管以下的液面,应先将输液器的调节器调到过滤器近端,关闭调节器,挤压墨菲氏管,使液面约有1/2,然后距离液面较远处,迅速将输液管环绕在示指上,使墨菲氏滴管以下输液器内的空气全部被挤压到墨菲氏滴管内,放开手指上的输液管,检查管内是否有气泡,排气成功,打开输液器开关,调节滴速。

拔针的技巧:先用干棉签顺血管方向,轻压在穿刺点及上方1cm处,迅速拔针,按压3~6分钟,切忌边压边揉,这样既减少组织摩擦,减轻患者疼痛,还可避免血肿形成,出现瘀血。

体 会

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输液时既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更要有熟练的静脉输液的操作技能。做到关心体贴患者,热情帮助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自觉用护理理论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达到慎独的道德境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为患者提供有效和高质量护理[3]。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2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3.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笔者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 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 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6.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3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1]。

2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莫非氏管下端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人滴壶协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力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瀚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为成线状时压力较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因而形成较多的气流,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

3选血管的技巧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有多种慢性病手足静脉比较细小而特别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较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较大、(来回滚动、不固定)、穿刺比较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合理异常、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它的深浅度和粗细[2]。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的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内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的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的感觉。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果血管有分叉时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头以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人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柄再平行进入05era,用四条胶布固定。

3.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大多数都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的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在短期时间内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的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组织导致组织坏死(如多巴胺),给患儿带来不应该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至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在临床中几例逆行输液的观察、没有发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① 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对斜面多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② 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袋有时也可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3]。

一般根据药物理化物质和治疗的要求来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要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的感觉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是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大小便时,其心情更加迫切,此时的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血容量在短时间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或肺水肿。

5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时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传统拔针法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妥之处是:①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②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6.2无痛拔针法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尖刺人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要高出0.2~1.5 e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时一定要记住不要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的患者应连续按压时间为2~3 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 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需按压15 rain以上。

7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首先,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使其情绪稳定,减轻痛觉。病室内通风条件更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柔和的环境。给患者以温馨舒适的感觉体现家庭中的温暖、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轻了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4

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直接关系着企业生存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要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利企利民的大事去做。

二、立足岗位节能减排,做到节约生产、文明生产

广大职工要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的活动中,加强对节能政策、节能技术及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着力提高节能政策理论水平,并将其融入我们的各项工作和生活实践之中。集思广益,对性能较落后、耗能较大的设备设施进行革新改造,在物流园工程建设中推广和使用节能环保材料,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三、围绕节能减排,广泛开展竞赛活动

1、开展我为节能减排献一策活动,踊跃为节能减排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广自己节能减排的小妙招、小发明;

2、公司将围绕节能减排组织员工参加节能环保知识竞赛,向广大员工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引导员工把节能、低碳、绿色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5

1 配置液体的技巧

1.1 药物配伍禁忌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治疗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在更换输液瓶时应仔细观察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发生,一旦发现应立即调换输液器,不能将输液器冲洗后再利用,以免吸附在管壁上的有害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同时应向病人解释,告知莫菲氏滴管内配伍反应的药物未进入体内,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并登记配伍反应药物的名称等,及时上报。

1.2 配制粉剂药物的技巧 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一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针,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液体不下降而造成针头阻塞。

2 排气的技巧

2.1 输液前排气 排气的技巧在于要先把输液管的调节器关紧,反折排气管,以右手挤捏莫菲氏滴管,待液面至1/2~2/3满,先松开反折的管,左手下滑至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过过滤器时,右手反折针头软管,控制液体慢慢完全浸透过滤网,待空气排尽时关闭输液调节器。右手缓慢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将滴壶上方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等待药液流到过滤网时再把过滤网的针头向上举并轻轻弹几下,直到过滤网中不存有气泡,注意过滤网中容易进入气泡,穿刺后易流入静脉,可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即可将调节器关紧。

2.2 输液中排气 输液过程中,因患者及家属呼叫不及时或者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这时可采用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莫菲氏滴管,使莫菲氏滴管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莫菲氏滴管排出。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不能配合者,可先降低输液架高度。此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费药液,且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另外,当液体已接近滤网处,此时若采用缠绕式排气则很困难,也要浪费很多时间,可分离滤网与连接针尖的输液器,将连针尖一端反折,此时应避免污染已分离的两端,然后松开调节器,液体将会很快通过滤网,当空气排尽,即可连接好原先分离的输液器的两端。此法会浪费一定的药液,但排气时间很短。

3 选择血管的技巧

3.1 总体要求 “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

3.2 为达到“一针见血”,我们通常会选择柔软、粗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穿刺。可临床上常可遇到很多年老体弱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他们的手足静脉大多细小表浅而且皮下脂肪少、血管活动度大,稍不注意就可能使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血管特点,看清血管走向,摸清深浅,而且在进针时宁浅勿深。对于短期输液的患者可选择有弹性、粗直的血管,在光洁、无瘢痕的皮肤处进针为宜。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较好固定,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在抢救时则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对于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则要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细血管开始,合理安排。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的患者针眼再次出血,我们可以让患者的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暴露出来。

3.3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一般小儿头皮输液采用向心端穿刺,如长期输液使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甚至组织坏死。因此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可采用逆行输液法,不会出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静脉穿刺的技巧

4.1 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侧,左手绷紧患者的皮肤,以30°角从血管的上面刺入皮肤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这种进针方法皮肤和血管几乎同时进针,针头进皮速度快,用力均匀,针头稳定,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4.2 易回血法 一般情况较差的,如失血过多或脱水严重的患者,在静脉穿刺时不易见回血或回血量少、回血太慢,护士反复重穿刺更加重患者痛苦。可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一种是穿刺前将调节器推至滴壶下端关闭,同时降低输液瓶高度,再行穿刺。这样输液管末端液体压强减小,且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针头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入输液管内;另一种是负压穿刺法,按常规关闭调节器后,将调节器下段输液管前端返折,挤出前端液体约0.2~0.6ml,左手固定好反折处,保持针头液体呈挂珠状,再行穿刺。当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下后,左手松开返折,一旦针头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

4.3 无止血带穿刺法 选择血管,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般取上肢血管,使肢体重心向下稍垂,将选择血管部位上端15~20cm处轻轻摩擦皮肤30s至1min,常规皮肤消毒,患者握拳,使血管充盈,在所选择穿刺血管上方2~3cm处用食指或拇指压迫所要穿刺血管,以此固定血管,然后进行穿刺。此方法不仅能避免患者扎止血带所致的不适;还能避免因松开止血带的外力作用导致的穿刺针头斜面滑脱出血管外,提高成功率;最后还减少了输液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5 输液贴粘贴技巧

准备输液贴1张(3条胶布),必要时备1条长约8cm的透明透气胶布。静脉穿刺成功后,同时取下带消毒棉及与其并排的两条输液贴胶布,将带有消毒棉的1条胶布对准穿刺针眼,另1条对准针柄及针柄下端(约0.2~0.4mm),两条胶布同时横向固定;然后将输液针头硅胶管自然盘曲于已固定的胶布之上,将输液贴第3条胶布取下,横向重叠固定在前两条胶布的中间并固定盘曲的硅胶管;若病人皮肤干燥或出汗多者,可在第3条胶布上加贴1条8cm长的透明透气胶布,以达到加固的作用。此方法操作简单,美观舒适,3条胶布重叠一体,整洁利落,而第3条胶布重叠固定在第1条和第2条胶布上,可有效减少胶布与皮肤接触的面积,从而降低输液贴对患者皮肤造成的损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6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或加入其他药物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入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掌握更换液体的技巧,可避免造成药液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体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7 拔针与按压

7.1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7.2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用“3指按压法”效果最佳。可避免疼痛和淤血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护患关系,突出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具体做法:用左手无名指指腹在穿刺点上方2.5cm处绷紧皮肤,中指紧贴无名指,指腹轻触穿刺上方皮肤,食指贴中指微抬高于穿刺点无菌敷贴上,右手持针柄抬高10~15°,迅速拔出针头,在针头离开皮肤时,左手食指按压无菌敷贴皮肤穿刺点,无名指、中指指腹沿血管按压血管穿刺点。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2~3min,最佳按压时间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6

1 配置液体的技巧

1.1 抽药时注射器不能反复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胶瓶塞也越多,玻璃安瓶抽药时应将针头置于安瓶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50 μm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缓慢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大微粒小胶塞平稳的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

1.2 加入容易产生泡沫的药物,吸药时应轻拉注射器,然后将液体瓶倒置,注射器的针头置于液体中,缓慢注入,这样减少了泡沫,就减少了药物的浪费。

1.3 给接点的瓶内加药时,加入多少毫升药液,就要抽出等量的空气,使瓶内外的压力保持平衡,接点时防治液体顺进气管流出,造成药物浪费,污染患者衣物。

1.4 注射药物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有些生物制剂如乙肝疫苗震荡后注射效果最佳,干扰素溶解后如震荡则产生许多泡沫,抽药时无法吸净,造成药物浪费。

2 排气的技巧

2.1 输液前排气,挂屏前先关闭调节器,按紧头皮针和输液器结合部,将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后,使麦菲氏滴管下垂,一手反折麦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一手轻轻积压滴管,使麦菲氏滴管液面达1/2~2/3时再缓缓打开调节器,并使过滤网远断向上,不要让液体呈线状快速流下,这样压力过大,空气容易压入滴管,另外,快速流出的液体经过头皮针和输液器结合部(滤过网)时空气易附着,穿刺后小气泡则进入血管,待药液自针头滴出2~3滴时关闭调节器,排气成功。

2.2 输液中排气,输液过程中因家属呼叫不及时,护士巡视不及时,输液管中液面下降或空气至麦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应用绕指法排气,即将调节器置于输液管下段关闭,麦菲氏滴壶液面高度2/3,用右手在距离空气下方液体5 cm处,将输液管缠绕在左手十指,向麦菲氏管方向迅速缠绕,并嘱患者抬高输液的肢体,防止输液针头脱出,直至将空气全部挤入麦菲氏滴管,此法速度快,无浪费药液,易被患者接受。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无痛注射法,对血管对血管充盈度好、管腔大的患者实用,护士右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根据皮肤与血管情况进行调整金针角度,左手握患者手心使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拇指固定皮肤,这样手背皮肤上、下、左、右4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根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刺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加以固定,持针炳的手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移动、不换手,避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同时不在皮下潜行走针,也避开了伴行神经,故无痛进针法微创、痛苦小,拔针后利于按压针眼,易被患者接受。

3.2 负压近针法,对年老体弱者、血管脆性大、管腔细、脱水、浮肿等不易回血穿刺成功率低的患者,易采用此方法。选择好穿刺部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气体,关好调解夹,将调解夹下部输液管道于穿刺处反折并挤出0.6 ml液体,然后用止血钳自穿刺针与输液管衔接上方夹紧输液管,将穿刺针以15°~30°角刺入皮下,松开止血钳沿血管走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将针沿血管走向进入少许,常规固定。

4 调整滴数的技巧

经常巡视,免得输液滴数过快过慢给患者造成伤害或达不到治疗目的。

4.1 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数不快,输液中因患者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4.2 目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常出现调节器失控,根据药品的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患者自身体质调节滴数,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损害。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接点液体时,如液体内加入其他药物,有时压力过大,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浪费药物的同时污染患者衣物,防止压力过大造成液面降低,空气进入静脉,引起空气栓塞。

6 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在滴壶内液面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 无痛拔针法,也叫先拔后压法,护士右手拔针,然后左手迅速按压敷垫,其机制是:拔针时未对血管施压,拔针过程中,针尖不与血管壁接触,对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组织损伤减少,疼痛明显减轻。

6.2 按压针眼法 拔针后用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离0.2~1.5 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时切忌边压边揉。防止皮下淤血青紫,给患者增加痛苦。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7

    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家对此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推动全民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研究工作由“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全球环境变化应对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课题组承担,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通过了专家论证。 

    该研究选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的36项日常行为,研究了每一项日常行为指标的节能减排潜力。日常行为指标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量大面广,二是贴近百姓生活,三是具有可操作性,四是不降低现有生活水平。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生活点滴中的节能减排潜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积极参与,36项日常生活行为的年节能总量约为7700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亿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十分显着。 

    根据这项研究成果,科技部编制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36项日常生活行为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希望通过这本手册的,向全社会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推动全民参与,提倡崇尚节约、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社会风气。 

    科学节能,大有技巧,全民减排,贡献不小。让我们每一个公民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着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为实现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更加节约、更加洁净、更加文明的可持续的美好生活。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8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作用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或血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从而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供给营养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配制药液的技巧

1.1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1],避免使用不合格药品,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1.2配制结晶及粉针剂药品时,当抽有溶媒的注射器针头刺入安瓿后,将安瓿倒转,瓶口向下,针头向上,再推入足量溶媒。拔出注射器后,用力摇晃一下安瓿,直立静置。这种方法使药粉不会贴于瓶壁,药粉与溶媒充分混匀,加速溶解,省时省力。对一些难溶解的药品,如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头孢哌酮钠等尤为适用。

2排气中的技巧

2.1输液前排气挂瓶前先关闭调节器,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后,使滴壶下垂,一手反折滴壶下段输液管,一手轻轻挤捏滴壶,使滴壶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缓缓打开调节器,并使过滤网远端向上,让液体呈线状流下,待药液自针头滴出2~3滴时关闭调节器。使用这种方法排气,输液管壁以及过滤网处都不容易产生气泡。

2.2输液中排气输液过程中,因患者及家属呼叫不及时,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滴壶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这里介绍一种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滴壶,使滴壶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滴壶排出。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不能配合者,可先降低输液架高度。此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费药液,且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3选择血管的技巧

3.1选择血管宜“先远后近,先洗后粗,先手后足,先难后易”,以便于患者长期治疗。尽量避免重复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易渗出。关节处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体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选择血管时应避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液自针眼外渗出而形成淤青肿胀。

3.2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2],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所以逆行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受影响。

4静脉穿刺的技巧

静脉穿刺时,患者采用自然放松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预穿刺手的4~5个手指,将患者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3],使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使手背血管充盈、暴露、固定,易于穿刺。穿刺时针头斜面可略偏向左,这样可以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达到减轻疼痛、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血管情况较差的,如休克、失血过多、水肿、腹泻、肥胖等血管细或不易显露的患者,可采用局部湿热敷,局部涂擦阿托品或1%硝酸甘油,待血管扩张充盈时再行穿刺。

5拔针的技巧

拔针的时间最佳拔针时间应在输液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

无痛拔针法拔针时多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可减轻疼痛感。清除胶布时,固定针柄,防止针头移动,只留下遮盖针眼的、带吸收垫的一条胶布。调节器尽量置于输液管末端关闭,防止血液回入输液管及拔针过程中药液渗入皮下。拔针时手捏针柄下方的软管处,利用软管柔软的特性,使针柄自然地顺血管方向快速拔出。这样可避免手捏针柄拔针时人为的方向掌握不当而致针尖划伤血管壁。针头要离开皮肤时,迅速用拇指指腹沿血管方向按压针眼。因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的不同,针尖刺入血管的位置比肉眼所见刺入皮肤的位置高出0.2~1.5cm,而拇指指腹面积狭长,可使这两个针眼都得到有效按压,达到止血的目的。按压时力度要适当,过重会增加疼痛,过轻则不能有效止血。按压时切忌边按边揉。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按压时间不少于2~5min,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不少于15min[4]。拔针后嘱患者30min内穿刺肢勿用力或负重。

6讨论

通过对静脉输液的技巧的论述,有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各位同行指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操作者去自己摸索,总结经验,具体分析,酌情选择,希望对大家又所帮助,时护理工作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冬梅,李青林,刘巧云,等.静脉穿刺前后操作者细菌学监测与洗手消毒液的选择.中华护理杂志,1997,12(9):8.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9

【关键词】 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更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操作技术,如何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本人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将静脉输液过程中有诸多操作技巧问题得以总结,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关注推广。

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输液技巧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疼痛和对一个医院护理和医疗水平的认同,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护患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静脉输液技巧的掌握和应用关系到整个医疗护理的水平。

1 配置药液的技巧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三查七对”制度,药物应现用现配,以免放置时间过久增加污染机会导致输液反应。配药时应减少针头穿刺瓶盖胶塞次数,尽量使用一次性针头,这样既可以减少针头反复使用在锐利度和牢固度方面产生的问题又减少微粒。在配药时应尽量做到不浪费,以确保药物剂量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要避免加药时瓶塞的进入。

1.1 在配制液体时,将针头斜面向上刺入皮塞,使针头与瓶盖保持一定的角度(约30~45°),并尽量减少穿刺次数。因为减轻了胶皮对针头的阻力和损伤,所以产生皮屑的机率也会下降。

1.2 在抽吸空针时,发现皮屑没有完全堵塞针头,可抽取适量液体将皮屑推出。如果针管中已有所用药物,则需立即更换针头,切记此时不可强行推压针管,也不可反复使用被堵塞的针头,以防肉眼观察不到的微小皮屑混入药物。

1.3 液体配制时,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头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大易产生皮屑,过小易使针。

2 排气的技巧

打开输液器后先将过滤器接头处紧一下,然后将茂菲氏滴壶倒置,直到管液内液面达1/2,当液体将注入茂菲氏滴壳下端时,控制排液滴速在60滴/分左右,在通过过滤器前将头皮针、过滤器、输液管垂直,使液体缓慢通过,再放平排尽管内空气进行穿刺。这样大大减少了小气泡的产生。

3 选择血管的技巧

3.1 年老体弱患者手足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手足静脉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首先让患者手臂下垂扎止血带,这样手背浅静脉充盈度最佳。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不用握拳,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

3.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 通常选用两颞部及前额,尤其是前额发际边缘便于固定和留针,可用一指压住静脉一端,另一指前推,若立即充盈可作穿刺部位,若缓慢充盈说明血管逆向流动。留针应便于操作和固定,另外助手配合应保持一定的对视距离,太拘谨的操作缩小了患儿的视野会增加其恐惧感,致使其不易合作。进针角度一般取5°~10°为宜,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较小的患儿或消瘦的患儿,血管走行明显,近似零角度进针可取得满意效果。

4 持针的技巧

4.1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

4.2 遇到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着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4.3 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

5 拔针和按压的技巧

5.1 拔针前彻底清除固定的胶布'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防止针头转动'将针头迅速拔出.

5.2 拔针时左手拿棉球轻置于针眼上方'在针头拔出后迅速将棉球压紧.

5.3 注意棉球应同时按压住针头进皮肤处与进血管处两个针眼.勿揉'按压2-5min.

5.4 针头未拔出前不可用棉球紧压以免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皮肤对针头的阻力'产生刺激性疼痛.

5.5 拔针前先关闭调节器'防止药液渗到皮下.为减少负压回血'关闭调节器时应尽量靠近输液管末端的过滤器.

参考文献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10

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方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不仅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还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满意率。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我总结出了以下有关静脉输液的技巧

一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

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手部清洁,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

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治疗盘、安尔碘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

患者方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等等。

二 输液管排气技巧

首先将输液调节器提到莫非氏滴管下端并将其关毕,把瓶子挂在输液架上准备排气。右手把排气管(短管)打折,捏紧。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千万不要让瓶中的液体流出,一方面会弄湿病人的衣服也浪费药液,另一方面,流出的药液会把排气管末端的过滤膜浸湿,使空气不能进入输液瓶中造成液体不滴。然后把输液管(长管)盘绕左手拇指与四指中间,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液体会迅速流入小壶中,打开调节器,将莫非氏滴管水平或45°度摆放,让水流沿管壁流下,以免将空气砸到输液管中形成小段气栓不易排出。使其液面充满1/2或多一点,然后讯速放开右手的排气管,让空气进入输液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药液快速流出并把空气排净,这样会非常快速有效地达到排尽空气的目的。

三 静脉穿刺技巧

选择穿刺部位应尽量找静脉表浅部位,这样显露明显、方便进行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输液针头,还应同时遵循既不影响患者活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则。静脉穿刺一般采用直接刺入血管法,过程是护士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个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捏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同时,由于直接刺入血管法不在皮下潜行走针,也避开了伴行的神经,微创、痛苦小。但对于老年人,由于其血液粘稠度高,静脉穿刺时回血较慢,所以针头进入皮下后穿刺血管时进针要缓慢,如感觉针已进入血管不见回血,可轻轻挤压一下靠近穿刺针头处的输液管即可回血。

四 输液管固定技巧

如果输液贴固定不当会引起针头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根据我在工作时的输液技巧,将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第二条带敷垫的输液贴覆盖针眼处,第三条输液贴固定头皮针管。这样完全就可以确保针不移位及针眼处的无菌。

五 输液管换液技巧

输液过程中,经常需要多瓶药液连续滴注,换瓶时可待液面下降至滴壶下段,用边旋转边轻轻挤压滴壶的方式拔出输液器,再插入另一瓶药液中。因为输液器插入输液瓶有一定的长度,瓶颈中的药液不能全部滴完,这样就可以减少残余药液的浪费。

六 拔针技巧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11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注意事项

临床实践中,静脉输液是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操作,而患者的年龄,体质,胖瘦不同穿刺的成功率是衡量护士水平的重要标准。一针见血固然重要,但通常有很多原因如患儿哭闹、不合作,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虚脱的患者血管充盈度差,体胖患者的血管深埋在脂肪里,表面看不见,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才能成功。这样不仅血管损伤明显,患者痛苦大,还会耽误患者宝贵的抢救时间。并且对于这些患者家属往往不能理解,意见大,他们认为是护士技术不过关而导致重新穿刺,严重甚至会引起护患纠纷。所以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多练习基本技能,掌握静脉输液的常规技法及注意事项。

一 静脉输液的常规技法及注意

1、 首先在输液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操作。遵循药物配伍禁忌,禁止用不合格药品,防止出现过敏反应。

2、 掌握排气的技巧。要先倒置墨菲氏滴管,再打开调速器,当滴管内液体液平面达到1/2~2/3时,将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先折叠,然后再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等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过滤器随之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必须严格掌握排气方法,争取一次排气成功,以节约时间。

3、 掌握输液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技巧:

输液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特别是小孩,要用自己的微笑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小孩要多鼓励表扬,尽量争取患者的配合。这样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确保输液一次成功。

4、 掌握血管选择的技巧:

在输液时要尽量选取粗直、柔软和弹性好的血管。要摸清血管深浅,掌握血管走向,尽量选择平坦位置进针。1个月~2岁患儿,应首先选择头皮静脉输液,3~6岁儿童,可选择手背或足背的静脉,选择时要避开关节。

5 静脉输液穿刺及固定针头的技巧:

在静脉输液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左手拇指绷紧选择血管下端,使血管固定,减少血管的滑动,然后直接从静脉的上方刺入,根据血管的厚薄掌握针刺力度,见到回血在让针尖稍进一点即可。

目前固定多用输液贴,我们可以先将输液贴末端的保护膜撕开一个小角,然后贴于治疗盘上,在针刺完,将没有贴于治疗盘的两条胶布同时撕下,粘贴在针眼与针柄上,然后再用最后一条胶布固定,这样既保证了无菌操作,也提高了输液的速度。

二 临床实践技巧总结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要善于根据自己的操作,多总结自己操作中的不足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技巧。我在三十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解决的方法。在给患儿穿刺前除常备的材料外,必要时准备2条长胶布。让协助者固定患儿的注射部位,选择4号针头,患儿血管细、回血慢,将皮条的末端打折形成负压,穿刺后将折处松开,如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轻轻地固定针柄与皮条,将长胶布固定注射部位的两端或覆盖在输液贴上方绕头一周固定,进一步增加其牢固性。老年患者四肢浅静脉质硬,血管壁脆性大,缺乏脂肪衬托,滑动大,加上静脉弹性差,造成穿刺困难。因选用5号静脉针,这样对表皮和血管的损伤程度轻,同一部位可以反复穿刺,能起到提高穿刺成功率和保护血管的作用,也能控制老年患者的输液滴数。一般的老年患者的静脉滴数控制在40-50滴/min,有心、脑、肺、肾功能不全将滴数控制在20滴/min,除有特殊要求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应选择大号针头外。而注射时应紧绷皮肤,在血管的上方下针,既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痛苦,对血管损伤小,又不影响输液速度。体胖的患者脂肪厚,因选用6-7静脉针,这样避免因针头短而达不到血管,注射时应摸清血管的部位,在其上方下针,见回血后在平行进一点,这样提高了成功率,大大降低了重复穿刺的机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人性化服务,增加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和信任,减少了护患纠纷,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我们只有掌握相应的输液技法,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多实践,多总结技法技巧,让自己的输液技法更加纯熟,才能够让患者少经受痛苦,为抢救病人的生命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也才能够确立我们护理人员的声誉,让更多的人认同我们,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 孟令珂,宁晓明.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观察及注意事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16).

节能减排小技巧篇12

1 常见药液丢失的原因

1.1配药操作不规范(1)有的粉剂较难融化,在用溶酶溶解时,护士未等药物完全溶解,就急于抽取或抽吸不彻底,导致残余量较多,造成剂量偏小;(2)稀释药液时,由于瓶内压力过高,引起药液外渗;(3)选择配药用注射器不适当,使注入溶酶剂量不准确,导致抽取药液量有误差;(4)有的粉剂在加入溶酶后,溶量会增加,如果按照溶酶量来计算,出现计算错误。

1.2输液过程中的丢失(1)输液排气时未做到一次性排气成功;小儿静脉穿刺困难,患儿不配合,家长急躁等因素致使反复穿刺,或输液过程中出现外渗拔针更换头皮针反复排气等。据测算,排放头皮针内气体,每次会造成约0.5ml的药液流失。(2)家长担心瓶内剩余量少会造成空气栓塞,以至于瓶内还剩余药液时就催促护士换瓶、拔针,有的护士不做耐心解释,就拔针、换瓶。据测算每次更换输液瓶造成的药量流失一般在5~10ml左右。(3)家长疏忽、护士巡视不及时使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流尽,更换液体时重新排气,致药液流失。这种情况一般会造成每次约10ml的药液流失。

2 应对措施

2.1提高护士的责任心让每一位护士认识到,准确用药对于患儿疾病治疗的重要性,提高药物剂量换算的准确性和速度,特别是在抢救病人时尤为重要。

2.2掌握相关配药技巧 (1)对比较难以溶解的粉剂,要选用合适的溶酶及量,抽取溶酶后沿药瓶壁缓缓注入摇匀,等粉剂完全溶解后再抽吸相应剂量,针头插入瓶塞仅留针尖斜面,以减少瓶颈与瓶塞间的药物残留;(2)当瓶内压力过高时应先抽取空气再注入溶酶;(3)有的瓶内呈负压,抽取药液时不易吸净,应注入少量空气再抽取药液;(4)对于剂量较小的药物应选用容量小的注射器;(5)对于加溶酶后容积增加的粉剂要等溶解后根据新容积重新计算;(6)药物加入液体后,应反复回抽几次,以减少药物在注射器内的残存。

2.3熟练掌握排气技巧排气时,右手将莫菲滴管下端反折并将其倒转,液体流入滴管1/2~2/3时顺转,让液体顺管壁缓慢流下,能有效减少输液管内有小气泡附着现象。

2.4提高穿刺技巧,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对于穿刺困难的患儿,或药价昂贵的药物,可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连接头皮针,待穿刺成功后再连接输液管。

2.5加强穿刺后的护理工作患儿自控能力差,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是关键,如选择头皮静脉,三条胶布常规固定好后,第四条胶布固定在近侧耳翼,如选择四肢静脉,第四条胶布固定再次盘曲的塑料管,这种方法固定后稳定性好,有效地减少牵拉打折引起的输液故障,然后用小夹板固定相应关节部位。

2.6加强输液时的巡视在输液时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减少输液渗漏的发生,告知家长一些医学常识,如正常人的末梢静脉压为140cmH2O,而空瓶内压力只有90cmH2O,因此当瓶内液体剩余量少到一定的程度时,只会出现回血而不会输入空气医学|教育网整理。在输液过程中,如有气体进入莫菲滴管下段,应尽量采取挤压滴管下段的方法将气体赶入滴管内,减少再次排气引起的药液丢失,拔针时应等瓶内无液体,输液管内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为最佳拔针时间,用输液泵输液时当注射器内无液体时,可抽取5ml葡萄糖液输入,让延长管内残留药液安全输入再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