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基本礼仪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7 09:21:37

茶道基本礼仪

茶道基本礼仪篇1

[关键词]

茶文化;礼仪素质;礼仪教育

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2月30日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凝聚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更赋予了时代的生命力。

一、高校推广茶文化的内涵及主要方式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浸润着幽幽茶香。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茶已然从士大夫的高阁上走入寻常百姓柴门中,茶文化也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中国人饮茶,不在饮,而在品。品茶,不仅是一种生理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所谓“茶品如人品,茶道即人道”,说的正是茶与为人之道的关系。茶文化融合儒、释、道思想精华,表达了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人生态度、心理情感的影响。我们在大学校园推广以“廉、美、和、敬”为核心的茶文化,引导大学生学习茶文化知识,展示茶艺,遵循茶礼,用这种古老而又时尚的健康文化形式,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文化审美情趣,提高文明礼仪素养。目前,多所高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在校园推广茶文化。1.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目前,茶文化课程不仅仅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很多高校也开设了茶文化相关选修课程,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因此对茶文化产生兴趣,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形成茶文化知识的储备,并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的养成产生影响。2.建立茶文化学生社团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学生社团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审美情趣、培养健康业余爱好的学生组织。在一些高校中,大学生或者组建茶文化社团,或者通过社团活动举办茶文化培训、讲座,或者在校园活动中进行茶艺表演,通过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校园中传播茶文化的美,感受并传递着茶文化的美。

二、大学生礼仪素质现状及特点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较高的文明礼仪素养是高素质人才标准的基本要求,然而,校园中仍常有许多不文明现象,探究原因,大多与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有关,而这种缺失同时又具有大学生特有的特点。

1.大学生礼仪基础素养相对薄弱

目前,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基础教育阶段文明礼仪教育相对程式化,走入高校的青年学子高分低能的现象有之,高智商、低情商的现象有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家长常常一味追求学生的高分数,相对忽视了基本文明礼仪素质的养成教育,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基础礼仪的相对薄弱。

2.大学生礼仪情感认同相对淡漠

青年大学生在面对高校礼仪教育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审视、质疑、不屑,甚至是反感的态度。他们更乐于接受时尚的、潮流的、新奇的事物,更喜欢标榜自我、张扬个性、做另类自我,似乎打心眼里对于高校礼仪教育不屑一顾,缺乏应有的情感认同。因而造成无论礼仪课的老师如何努力调动课堂情绪,学生都淡漠不买账的情况。

3.大学生礼仪技能学习相对功利

随着经济体制发展和西方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功利化,更加讲实际、追实效。礼仪作为社会立身之本,大学生在即将直面激烈的社会竞争时,也会有不得不重视的时候。例如,毕业前会比较热衷面试礼仪学习,从毕业季招聘会上整齐的职业装就可见一般。但是,这种礼仪技能的学习充斥着明显的功利性,递交简历时可以着正装,并不代表录用后认可企业工装;面试时彬彬有礼,并不代表对领导真正心生敬意。高职生礼仪学习只重形式实用,不重思想认知和内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以推广茶文化促进礼仪教育的途径

现代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提出的中国茶文化之茶德“廉、美、和、敬”,从中国茶德之核心出发,在高校推广茶文化有利于促进高校礼仪教育的发展。

1.以推广茶文化提高大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

“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追捧,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设“茶文化”课程,在拓展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优雅气质,激发大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自我认知。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实用的一种艺术,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是个体适应社会、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保障。“茶之和,和睦相处”,一杯清茶中,与时气和、与境和、与人和,“品茶如品人生”,做人亦如此,遵循礼仪规范是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发展的正确方式。大学生学习礼仪必须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

2.以推广茶文化加深大学生礼仪思想内涵的理解

茶文化最突出的艺术表现就是茶艺,是泡茶的技艺和饮茶的艺术。在高校推广茶文化,传播茶文化知识,展示茶艺之美,品饮茶汤之味。通过一杯中国茶以热水冲泡,细品慢饮,以视觉之美和味觉之美更直观感受茶的“有礼有节”。学生身处其中不可急、不可躁,从茶的采摘、制作、运输,到为酌一杯茶而备水、备器、备茶,体会一杯茶中对自然、对生活、对他人的敬意,“茶之敬,敬人爱民,助人为乐,器净水甘”,相得益彰,从而深刻理解礼仪思想的核心,即“尊重”。

3.以推广茶文化形成大学生礼仪行为规范的自觉

茶礼是茶艺活动中所遵循的礼法、礼貌、礼节、礼仪等。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茶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习惯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应的饮茶礼仪。学生在参与茶事活动中,通过对“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凤凰三点头”、环抱手势、奉茶礼等礼仪规范的切身感受,体会礼仪行为规范的重要作用。“茶之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以茶敬客”,通过接纳茶文化这一健康生活,不以虚华为荣,而以廉俭为风尚,自觉接纳现代礼仪规范,做新时代的“翩翩淑女、谦谦君子”。

4.以推广茶文化激发大学生礼仪高尚情趣的追求

茶文化精神是把茶的自然属性与传统美德联系在一起,在人们崇高的道德情操、追求的高尚品质及人格赋予具体的茶及各种茶事活动中,茶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全方位的,不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上,它在人格塑造、情操追求、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对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人生幸福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茶之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闻清香,共叙友情,康起长寿”,茶的美好,不仅仅在于茶汤的色、香、味,更在于与至亲好友的珍贵情感,在于品味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茶文化渗透着中国的礼仪文化。中国是茶宗主道国家,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是茶与礼仪相结合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细节,无一不彰显着我国的文明。在高校中推广茶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放异彩。

作者:刘钰 单位:烟台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灿.当代高职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

茶道基本礼仪篇2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是我国千年劳动智慧的凝结,需在教育领域发挥功效和作用。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可指引师生修身养性和乐观面对困境,更有效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教育工作者需对茶文化的育人价值给予积极肯定,采用适合和可行的方式,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根据旅游领域发展趋势、学生职业目标定位等,从不同维度和角度思考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问题。立足学生长远发展,以茶文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工作,制定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认知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案。

1茶文化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定位

1.1基于深刻的茶思想和茶精神为素质教育赋能

茶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可发挥显著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教师应将优质的茶文化元素合理渗透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改善学生对既往教学内容的刻板印象,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利用茶事活动丰富教学模式,依托声影并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深度学习和知识探讨。教师应利用深刻的茶思想和茶精神对素质教育赋能,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丰富,培育出具备良好德育、美育、智育、体育、劳育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进行多维考量,不拘泥于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提升,需着重塑造学生价值,对旅游服务建立积极的认识,主动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文化。将茶文化元素多渠道的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以实现创新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目的。

1.2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

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价值观正确塑造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相较于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更加重要。教师应通过丰富知识教育和文化教育形式,实现多重的育人目标,即在有效培养学生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同时,需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心理和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院校若不能全面剥离学科课程独立开展价值教育,就应通过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如将茶文化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基于具有交叉性的课程内容,同时开展知识教育、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价值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3有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塑造

学生对社会认知和行业服务理解受限于个体的思维品质。具备奉献精神的个体,更易于产生积极的服务意识。有着强烈爱国思想和责任认识的个体,会主动将个人理想实现对接到国家整体发展中。院校若想培育出对社会发展产生助力和服务精神的人才,就必须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价值,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进行塑造。教育工作者需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作为培育时代需求人才的抓手,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茶文化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发挥催化和启迪作用,作用于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拓展和高品格的形成。因此,将茶文化应用于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工作中是十分必要的,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基于茶文化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逻辑框架

2.1符合教育对象认知基础的教学新思想

茶文化对人们思想升华和优良品质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从博大精神茶文化中获得新启示,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科学处理各教学元素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注重满足学生趣味学习体验需求,设计可迎合他们学习习惯的教学形式。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根据教育对象的认知基础,形成先进的教学新思想。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愉悦和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需根据教育现代化要求和行业人才结构,及时的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体系。缺乏趣味性和与时俱性教育教学,教学信息流通是单向和浅薄的。教师需形成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教学新思想,导向科学和现代的教

2.2可导向深度学习行为的教学新模式

旅游服务课程教学创新应有深度和广度,多层次扎实推进专业教学活动。教师需利用茶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和模式,构建可探讨、可深思、可延伸的高效课堂。教师应增强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娱乐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促使学生产生深度学习行为,对知识和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和解读。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设计需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导向,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以保证学生深度和积极的参与其中。

2.3体现人文精神的专业化教育教学行为

茶文化中蕴含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启迪人们以辩证思想审视社会的多元性以及生活困境。针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的研究,教师需在教学行为上凸显人文属性,对学生负面情绪进行正确干扰,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谦和的处世思想。茶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融合,需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关爱和尊重,而不再是机械和枯燥的记忆和理论学习。“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需通过科学融入茶文化实现教育教学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

3基于茶文化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策略

3.1以茶文化教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

茶文化本身拥有的文化魅力可对学生追溯历史和学习传统文化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影响。教师既要利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还需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作用,科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服务意识。教师需使学生了解应用于旅游服务的礼仪是表达热情和积极服务态度的具体的行为体现,不应成为冰冷的职业习惯。教师应利用茶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谦恭有礼的品质,将其延伸至旅游服务行为中。教师需以茶文化教育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到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中。系统和科学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培育具备服务精神、奉献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3.2构建可实施跨越时空践行教育行动的教学模式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创新,教育工作者需对现代教育技术建立正确认识并加强理解。即将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根据学生诉求和身心成长特点,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内容进行扩充,生成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突破时空限制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新模式。依托远程在线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在课堂外学习旅游业转型和升级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标准建立深刻认识。基于传统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线上学习反馈和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难点、要点和疑点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直至内化吸收。此外,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和结果,设计开放型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结成合作学习小组,结合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基础知识和现实行业发展问题进行头脑风暴。教师需以移动设备终端为工具,对学生的疑问和咨询信息予以有效反馈和处理。以网络为媒介,跨越时空的开展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培育出具备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

3.3以史为鉴、以学生需求为参照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将茶历史、茶政和茶精神,科学融入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活动中。以史为鉴,重视学生价值塑造和思维品质培养,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中合理融入茶文化。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创新和丰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教师可利用理论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深度学习旅游服务礼仪,以及既定行业发展理论知识和文化。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实践和应用理论知识,令他们对服务礼仪和客户意见处理建立正确的认识。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授课,构建集理论、探讨、互动和实践于一体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愉悦和多样的学习体验。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需利用有趣和深刻的茶文化元素对课堂教学赋能,有效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应用产生自信心和积极性。基于以史论史的课堂研究项目,引导学生从理论探究和行为实践两方面加强认知和理解。实现以史明智,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建立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在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形成持续和自觉的学习行为。总而言之,教育工作者需对人才培养和既定领域人才结构进行全面分析,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为参照,对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基于茶文化,对原本课程内容进行丰富,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动态,通过将茶文化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深度融合,协同开展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工作,使学生在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能获得科学引领。此外,教师需根据学生反馈和需求,科学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无限延伸传统教学空间,从不同维度和渠道发挥茶文化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且在旅游服务课程教学设计中合理融入技术要素和文化要素,为学生提供开放、创新、有趣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向辉.浅谈中职院校礼仪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20(20):129+128.

[2]郭江虹.高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62.

茶道基本礼仪篇3

儒家极其看重人格,而且要求从自身做起。儒家的人格思想奠定于孔子的“仁”,“仁”的一大特性就是突出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又在《论语•颜渊》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是孔子仁学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与伦理原则,仅在《论语》当中就被提到109次之多。以礼达仁,是儒家文化对茶道的最大贡献,这也使得儒家的人格思想成为中国茶人精神的基础。茶的特性为儒家文人所注意,并将其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儒家正是以自己的“茶德”,作为茶文化的内在核心,从而形成了民俗中的一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它对人们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都起到指导和制约的作用。茶是一种文明的饮料,被人们视作饮品中的“君子”。首先,这是由其本性决定的。茶性温,喝茶使人清醒,喝茶可以驱病健身,茶对人可谓有百利而不一弊,故茶自古已有君子之誉。其次,茶的“君子性”还表现在茶的诸种属性上。茶的属性之一是其形貌风范为人景仰。北宋司马光把茶与墨相比:“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之不同。”茶的属性之二是茶作为人间纯洁的象征。茶从采摘烘焙到烹煮取饮,均须十分洁净。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总是将茶品与人品相比,有茶德似人德的说法,这茶德正是寄寓着儒家追求廉俭、高雅、淡洁的君子人格。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一直倡导廉、俭,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品饮活动向来具有内涵深刻优雅的文化情结,因为茶清廉、高洁的品性,茶在养廉、雅志和励志等方面的作用是由古及今的,对君子之风的崇尚心理与饮茶的天然物性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清茶一杯”寓意深长,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奠基人,陆羽将儒家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首先追求引入茶文化,将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手段,他在《茶经?一之源》中就认为真正的茶人必须是“精行俭德之人”。可以说,陆羽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实践和修炼“精行俭德”的理想人格。唐人斐汶在《茶述》中也表述得非常明确:“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效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在唐代刘贞亮所总结的茶的“十德”中,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这些都代表了儒家的观点。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进一步综合了前人的说法,总结概括了儒家的茶人精神:“至若茶之为物,擅甄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察。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追速之时可得而好尚炎。”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林语堂先生也说:“茶是象征着尘世的纯洁。”总体而言,孔子与后儒的道德修养理论,一般都坚持首先克己修身,然后推己及人,而及于社会政治的修养路线。品茶一旦上升到了与人格节操相对应的高度,也就是对茶的清淡宁静品格的欣赏十分和谐的统一起来了。儒家将道德摆在首位,必须保持高洁的情操,才能在茶事活动中体现出高逸的中和美学境界。

二、儒家之“和”与茶的社会功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强调和谐统一的民族,处在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体会到“和”的作用。“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范畴,同时也是美学境界。“和”在儒家哲学中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它不但显示了儒家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了儒家的艺术情调。“和”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是处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理想中拯救社会的一剂良方。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是相应的纯洁平和,茶文化之中更是处处渗透着和的思想,可以说讲究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认为茶因禀有山川之灵气,因而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可见茶道以“和”为最高境界。如果说“和”可以代表茶性的核心,那么这个“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和谐或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对自然与人文统一的追求。儒家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饮茶营造了一个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的空间,这正是代表了儒家茶文化真实的理想。茶在民间作为习俗出现,首先是相互交往、互敬互重、增进友谊的象征。饮茶风俗作为睦邻之道,可以从钱塘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找到相关的记录:“杭城人皆笃高谊,……或有新搬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助事,遗献汤茶,……相望茶水往来,……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通过清茶一杯,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进友谊。其间蕴含的宽容平和与绝不强加于人的心态,恰恰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恰恰又正是最具有现代意识的宇宙伦理、社群伦理和人道原则。

三、儒家之“中庸”与行茶之道

所谓中庸,按儒家创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折之”。“中庸之为德”这句话出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应该说,中庸思想在孔子和后代儒家那里,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甚至把中庸作为一种君子人格,《中庸•第二章》中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儒家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中庸之道乃是一种修身之道,是处世做人的态度与方法。有中庸这种善德的人格,处世为人处处得乎中道,恰如其分,可见它是一种不偏不激的高贵的君子人格。在修身律己的过程中,只有保持中庸精神,中言中行,“允执其中”,不走极端,避免“过”与“不及”的片面和偏激,才能把握住“度”,才能造成社会的和谐。生于山野之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儒家的思想要求我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这正是茶的本性。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中,中庸之道一直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道,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在儒家茶人眼里茶代表了中,代表了度,代表了宜,代表了当,代表了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茶人对自身的要求是保持高洁的情操,在茶事活动中体现出高逸的中庸美学境界。茶道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结合的至高的艺术,反映出自然的四时有序,万物和一。

因此,无论是煮茶过程中茶具茶器的使用,还是品饮过程中茶事礼仪的动作要领,都要不失儒家端庄典雅的风韵,正如儒家“中庸”之所谓“发而中节”,符合规范。从这一点看,儒家茶人的行茶之道,被视为一种修身的过程、陶冶心性的方式、体验的途径、格物致知的方法,比之道家的“自然之道”显得更为讲究。从实践的角度看,行茶要取得完满的结果,关键在于把握“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首先,礼茶人必须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有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其次,在具体活动中也要不偏不倚。例如礼茶的动作,既要突出仪式美,又不过于夸张;选择茶器时融贯美的追求,既讲究了造型与材质,又不失端庄;沏茶过程中,碳火煮水的温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置茶叶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斟茶时,也依照了同样的原则,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虽然具体的量是因人而异,但基本的中庸之度,却是一致的。

茶道基本礼仪篇4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其来源脱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其组成部分主要由儒释道三家构成。其中,儒家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来统治阶级的主流文化意识,亦是茶文化的主体。细观儒家思想之精义,在中国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均有体现。 一、儒家之“仁”与茶人精神 儒家极其看重人格,而且要求从自身做起。儒家的人格思想奠定于孔子的“仁”,“仁”的一大特性就是突出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又在《论语•颜渊》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是孔子仁学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与伦理原则,仅在《论语》当中就被提到109次之多。以礼达仁,是儒家文化对茶道的最大贡献,这也使得儒家的人格思想成为中国茶人精神的基础。茶的特性为儒家文人所注意,并将其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儒家正是以自己的“茶德”,作为茶文化的内在核心,从而形成了民俗中的一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它对人们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都起到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茶是一种文明的饮料,被人们视作饮品中的“君子”。首先,这是由其本性决定的。茶性温,喝茶使人清醒,喝茶可以驱病健身,茶对人可谓有百利而不一弊,故茶自古已有君子之誉。其次,茶的“君子性”还表现在茶的诸种属性上。茶的属性之一是其形貌风范为人景仰。北宋司马光把茶与墨相比:“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之不同。”茶的属性之二是茶作为人间纯洁的象征。茶从采摘烘焙到烹煮取饮,均须十分洁净。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总是将茶品与人品相比,有茶德似人德的说法,这茶德正是寄寓着儒家追求廉俭、高雅、淡洁的君子人格。 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一直倡导廉、俭,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品饮活动向来具有内涵深刻优雅的文化情结,因为茶清廉、高洁的品性,茶在养廉、雅志和励志等方面的作用是由古及今的,对君子之风的崇尚心理与饮茶的天然物性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清茶一杯”寓意深长,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奠基人,陆羽将儒家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首先追求引入茶文化,将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手段,他在《茶经一之源》中就认为真正的茶人必须是“精行俭德之人”。可以说,陆羽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实践和修炼“精行俭德”的理想人格。唐人斐汶在《茶述》中也表述得非常明确:“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效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在唐代刘贞亮所总结的茶的“十德”中,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这些都代表了儒家的观点。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进一步综合了前人的说法,总结概括了儒家的茶人精神:“至若茶之为物,擅甄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察。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追速之时可得而好尚炎。”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林语堂先生也说:“茶是象征着尘世的纯洁。” 总体而言,孔子与后儒的道德修养理论,一般都坚持首先克己修身,然后推己及人,而及于社会政治的修养路线。品茶一旦上升到了与人格节操相对应的高度,也就是对茶的清淡宁静品格的欣赏十分和谐的统一起来了。儒家将道德摆在首位,必须保持高洁的情操,才能在茶事活动中体现出高逸的中和美学境界。 二、儒家之“和”与茶的社会功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强调和谐统一的民族,处在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就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体会到“和”的作用。“和”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范畴,同时也是美学境界。“和”在儒家哲学中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它不但显示了儒家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了儒家的艺术情调。“和”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是处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理想中拯救社会的一剂良方。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是相应的纯洁平和,茶文化之中更是处处渗透着和的思想,可以说讲究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认为茶因禀有山川之灵气,因而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可见茶道以“和”为最高境界。如果说“和”可以代表茶性的核心,那么这个“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和谐或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对自然与人文统一的追求。儒家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饮茶营造了一个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的空间,这正是代表了儒家茶文化真实的理想。茶在民间作为习俗出现,首先是相互交往、互敬互重、增进友谊的象征。饮茶风俗作为睦邻之道,可以从钱塘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找到相关的记录:“杭城人皆笃高谊,……或有新搬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助事,遗献汤茶,……相望茶水往来,……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通过清茶一杯,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进友谊。其间蕴含的宽容平和与绝不强加于人的心态,恰恰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恰恰又正是最具有现代意识的宇宙伦理、社群伦理和人道原则。 三、儒家之“中庸”与行茶之道 所谓中庸,按儒家创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折之”。“中庸之为德”这句话出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应该说,中庸思想在孔子和后代儒家那里,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甚至把中庸作为一种君子人格,《中庸•第二章》中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p#分页标题#e# 儒家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中庸之道乃是一种修身之道,是处世做人的态度与方法。有中庸这种善德的人格,处世为人处处得乎中道,恰如其分,可见它是一种不偏不激的高贵的君子人格。在修身律己的过程中,只有保持中庸精神,中言中行,“允执其中”,不走极端,避免“过”与“不及”的片面和偏激,才能把握住“度”,才能造成社会的和谐。生于山野之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儒家的思想要求我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这正是茶的本性。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中,中庸之道一直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道,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在儒家茶人眼里茶代表了中,代表了度,代表了宜,代表了当,代表了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茶人对自身的要求是保持高洁的情操,在茶事活动中体现出高逸的中庸美学境界。茶道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结合的至高的艺术,反映出自然的四时有序,万物和一。 因此,无论是煮茶过程中茶具茶器的使用,还是品饮过程中茶事礼仪的动作要领,都要不失儒家端庄典雅的风韵,正如儒家“中庸”之所谓“发而中节”,符合规范。从这一点看,儒家茶人的行茶之道,被视为一种修身的过程、陶冶心性的方式、体验的途径、格物致知的方法,比之道家的“自然之道”显得更为讲究。从实践的角度看,行茶要取得完满的结果,关键在于把握“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首先,礼茶人必须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有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其次,在具体活动中也要不偏不倚。例如礼茶的动作,既要突出仪式美,又不过于夸张;选择茶器时融贯美的追求,既讲究了造型与材质,又不失端庄;沏茶过程中,碳火煮水的温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置茶叶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斟茶时,也依照了同样的原则,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虽然具体的量是因人而异,但基本的中庸之度,却是一致的。 四、儒家之“礼”与茶的礼仪性 礼是中国古代调整人际关系的根本和行为规范,是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每个人都能按照礼的精神自律与待人,整个社会就会处于非常和谐融洽的状态,这就是儒家所以重视礼的原因。由于儒家的重视和提倡,中国人特别看重礼,言行举止都力图讲礼、合礼。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地以礼来要求或规范自己的行为,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体现其礼仪教化,力图通过礼,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因此,中国被世界公认为是“礼仪之邦”。 “茶”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民间甚至有“无茶不成仪”的说法。茶使人清醒,所以在中国茶道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茶道重礼,这和儒家重礼异曲同工。总的来说,茶礼所表达的精神,主要是秩序、仁爱、敬意与友谊。它上达国家间的礼仪活动,下渗入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俗,成为相互交往、相互敬重、增进友谊的象征。“敬”是儒家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客来敬茶”,就是儒家思想主诚、主敬的一种体现。其次,敬茶有序,先敬谁后敬谁,必按长幼尊卑顺序。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在饮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好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示情爱、重俭朴、弃虚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高尚礼节和纯洁美德。 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平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以茶叶相馈赠,在唐朝以前的文献中还记述不多,从《全唐诗》中便能发现馈赠茶叶成为常见的题材,经粗略查点,《全唐诗》关于答谢馈赠茶叶的诗篇,多达30余首,这也多少说明了茶在当时受人重视的一斑。一般平民百姓也用茶来相互请托,互致问候,来表达和睦相处之情。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可见,茶已成为民间礼节。南宋时,临安(现杭州)每年“立夏”之日,家家都会各自烹了新茶,再配上诸色细果,馈送亲友比邻,俗称“七家茶”,这种习俗,直到今日在杭州郊区农村还保留着。 自古以来,朝廷会试有茶礼,寺院有茶宴,居家茗饮更是皆有礼仪制度。比如明代《家常礼节》中提倡奉茶明礼敬尊长,深刻地影响了民间茶礼,深入人民生活之中,并且一直延续下来。受儒家礼教思想影响之深的中国文化,历来主张长幼有序,敬老抚幼。居家生活常以差表示相敬相爱,明礼议论序,向长辈敬茶已成为家里的重要形式。 茶的礼仪性还体现在茶在婚礼、祭祀等特殊的礼仪活动中的地位。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缔婚中应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茶的许多特性都暗合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儒家向来有祭祀的仪俗,而我国以茶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时逐渐兴起的。

茶道基本礼仪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41-01

据调查,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中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作为职业延展课程。但无论是相关教师或者学生多功利地看待茶艺课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茶艺仅仅是为了弥补学生在应对航空公司面试时才艺不足的缺陷,有些人仅是因为某些航空公司有茶艺表演的活动而略做学习有备无患,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会花哨或者烦琐的泡茶动作和程序即可,纯粹将茶艺当成类似某种程序化舞蹈动作的简单行为。正因为许多人对在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并推进茶文化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渗透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到位,本文将对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的意义进行论述,并对该课程的建构提出意见。

1 航空服务专业在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意义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茶道基本礼仪篇6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078-01

一、饮茶的精神内涵

饮茶的精神内涵是“和、静、悦、真”。“和”,一切恰到好处,由礼仪引控;“静”,安静的氛围和境界;“怡”者,和悦、愉快的心理体验;“真”,真茶、真香、真味、真情。虽然,我们这里所指的社交饮茶,不是纯粹的茶会——欣赏由茶艺家设计表演的“茶道作品”有特定的仪式规范守则,但也不是随心所欲、言语可无顾忌的事,只有在饮茶过程中通过遵守基本的茶礼,一方面使自己表现得体,另一方面也能让别人以更舒适的心态来进行交流。

二、饮茶前礼仪

(一)形象整饰

“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中国喝茶讲究通过茶事制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因而我们在仪容、仪表、仪态上也要求突显闲静雅致。去品茗场合时,建议着装上以舒适、淡雅为宜,不宜紧身、过于时尚,更不能衣冠不整。女士可化淡妆,使用清淡、柔和的香水(去比较高档的茶室时,最好盘起长发)。入座起座、放物取物时均要轻稳。坐时东倒西歪、站时碰撞物品、交谈时左顾右盼、大声喧哗等情况,都会让品茶人兴致骤减,茶室和静的茶气也被破坏。

(二)讲究座次

茶道讲究“主随客便”,但在一些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应遵循以左为尊的座次原则,即主人的左手边是“尊位”。面对主人,从主人的左手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地位高者、年长者和女士坐尊位。只有自己和主人两个人时,知礼的客人应做主人右边的“卑位”,还应避免面对面坐。

三、品饮中的礼仪

(一)主人待客

茶礼在待客时要求体现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因而主人在待客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奉茶之人。以茶待客时,何人奉茶,往往体现了对来宾的重视程度。在工作单位待客,一般由秘书或专职人员为客人上茶,接待重要的客人时,则应由本单位在场的职位较高者甚至是最高者亲自上茶。其他场合接待重要客人时,则由女主人或主人亲自奉茶。

2.奉茶顺序。应为先客人,后主人;先主宾,后次宾;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晚辈的次序上茶。要是来宾较多且差别不大,则可按下面的顺序上茶:(1)以上茶者为起点,由近而远依次上茶;(2)以进客厅之门为起点,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3)上茶时以客人的先来后到为先后顺序;(4)上茶时不讲顺序,或是由饮用者自己取用。招待众多客人的茶水应事先沏好放入茶盘,再一一上茶。

3.上茶续水。泡茶应用热水,且以七分满为佳。上茶时应右手拿持杯托,左手放杯托近处,茶杯递上去。若使用无杯托的茶杯上茶时,亦应双手捧上茶杯。两种方式均应并致“请用茶”。上茶后则要为客人勤斟茶,勤续水。客人喝过几口茶后,即应续上,绝不可以让其杯中茶叶见底,取意为“茶水不尽,慢慢饮来,慢慢叙”。

(二)客人谢茶

主人在以茶待客时以礼待人,作为客人在饮茶时也应态度谦恭,及时表示谢意和敬意。如辈分较高的人、男女主人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一般应立即起身,双手捧接并致谢,而不要坦然受之甚至视若不见。普通人员或服务员为自己上茶、续水时,也应及时轻声答谢或扣指向其示谢。此外,社交活动中,与一方正在交谈时,最好不要饮茶,否则显得自己用心不专。只有在自己不是主要的交谈对象或与他人的交谈告一段落之后,方可喝茶。而发现茶具很考究、布置雅致或主人茶艺娴熟等情况时,客人都应该及时赞美。

(三)品茶礼仪

饮茶时应小口品尝。每饮一口茶汤后,应使其在口中稍作停留,再慢慢地咽下去,一饮而尽称为“牛饮”。若不小心把茶叶喝到嘴里,应吃掉或不明显地吐到纸巾里处理掉。茶太烫的话,不要去吹应待茶自然冷却。饮用红茶或奶茶时,不要用茶匙舀茶,也不要将其放在茶杯中。而当主人告之所饮是名茶时,则应在饮用前应先观赏一下茶汤,并在饮用后加以赞赏。这样做,一方面体现了自身的教养,另一方面也是对主人的尊重。

(四)其他礼仪

1.茶点:正式的社交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一般情况下要备茶点,则首推坚果类食品,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不太适宜。

2.交谈:茶道求真,真人真性,因而以茶会友时,所谈话题不宜说人是非,语气、语音、语态上以平和、适度为好、气氛安静为上,方能品出茶之真味。

3.抽烟。喝茶时不应抽烟。实在难忍,应到茶室外抽,或是在征得主人同意后抽,未经同意就抽烟则为失礼。

社交喝茶时,应遵循的礼节还有许多。礼的本质是诚和敬,诚为义,敬为仪。只要能表现出对他人尊重的行为、语言,都应是值得肯定的。遵守茶礼,既符合了茶的精神、茶的文化,又使喝茶的过程成为了一个以“茶”修行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于立文.现代生活百科知识[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8.

[2]羽生.中国茶礼的四大流派[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

茶道基本礼仪篇7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欠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旅游业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尽管中国旅游业没有放弃全面整顿旅游秩序的努力,但频频发生的旅游乱像,使得社会对旅游业、对导游的印象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专业的第一志愿率比较低,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也不支持学旅游专业,导致有些学生身在旅游专业,心在游荡徘徊,因此,谈不上对旅游业的热爱和对旅游知识技能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为游客提供主动积极旅游服务的意识。2014年新《旅游法》开始实施,这种现象有望得到逐步解决。

(二)文化素养和人文知识欠缺

旅游业是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行业,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又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事业。因此,旅游从业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外,更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与良好的艺术修养,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内容。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本身就知之甚少,同时,面对巨大就业压力,以及社会上功利性价值取向,许多学生更注重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而对于理论、人文科学等课程及相关活动不感兴趣。

(三)功利性强,缺乏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新一代的高职学生在道德观、价值观取向上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目前高职学生多为“90后”,绝大多数是家中独生子女,性格上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而较少考虑他人、集体的需要,有强烈的反叛意识,喜欢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容易斤斤计较,重索取轻奉献,想问题做事情过于追求功利化,不愿意学习或做一些不能带来实际经济利益的事情。

(四)礼仪礼貌修养的缺失

礼仪礼貌主要表现在仪容仪表、仪态和礼貌等方面。旅游服务要求服务者具有干净整洁清爽的外表和容貌,在日常工作中的举止、姿态得体大方,礼貌待人,和气恭谦。微笑和敬语是旅游从业人员与宾客之间心灵沟通的金钥匙,在服务中,客人可以原谅服务员的操作失误,但绝不能容忍服务人员的无礼、冷漠。

二、“中华茶艺”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分析

(一)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道德是与特定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行为规范总和。任何个人在职业道德活动中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是职业道德准则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文明经营;礼貌待客,热情服务;诚信无欺,真实公道;专研业务,精益求精。热爱本职工作,是一切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对茶艺从业人员的培养,必须从一开始就培养其对茶艺、茶文化的热爱,摒弃轻描淡写的“泡泡茶而已”的思想,摒弃“茶艺只关乎美女”的看法。

茶艺事业的道德价值表现为:人们在品茶过程中得到了茶艺从业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不仅品尝了香茗,而且增长了茶艺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更看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茶文化。对于茶艺从业人员来说,只有真正了解和体会到这些,才能从内心激起热爱茶艺事业的道德情感。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是旅游服务工作,服务业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我们取道茶艺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强化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服务意识,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企业核心价值观。

(二)普及茶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起源、发展、经历了几千年,其间产生的茶文化知识博大精深。普及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发展、传播的过程,了解茶叶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如何使茶叶、茶具、用水完美结合沏出可口的茶汤,如何将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带观众进入审美的意念,让学生在学习茶艺过程中弥补他们的最为缺少的史学、文学、艺术知识。可见茶学是一门学科,茶艺是一门人文的文学。所以,它的可塑性也非常的强,通过学习茶艺,让一颗躁动的不安的心,茶的境界是安静下来。更重要的是茶文化对他们每个人来说起点是一样的,这就等于给了很多放纵自我的孩子再一次站起来的机会,让每一个自信心不足的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在茶文化里再树立信心,并把这份自信心带到生活中,在不知不学中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实践证明,茶艺教学以其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心。

(三)同台茶艺表演,培养高职学生团队精神

在日常中华茶艺教学中,安排2-3人一组一台茶席学习茶艺,教学做合一。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操作,互相讨论和交流,从沏泡知识技能、动作要领到沏泡流程,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茶艺表演过程中,一位同学表演,一位同学根据现场表演进行台词解说,特别是创新茶艺环节,一台茶艺表演四名同学不同分工,或弹奏古筝,或茶艺表演,或现场讲解,把插花,茶席布置,文案,挂画,服装,音乐,表演神态等融于一体,把观众引入诗情画意般审美的意境,带给客人精神上的盛宴享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勇于表现,乐于交流,融于合作,养成了与人为善、和谐乐观的品质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不断修正和强化茶艺礼仪,培养恭谦、自信、从容、典雅气质

对于茶艺师而言,不仅要懂得茶艺表演,还须掌握接待的礼仪。茶艺师的礼仪有服饰礼仪,对人的仪表起修饰作用;形体容貌,要求大方、恬静、素雅;装饰与化妆,侧重自然与纯粹美。茶艺师的仪态礼仪是日常教学的一个重点,从站姿、坐姿、行姿到表情、眼神、手势、手法,一个个动作反复操练,不断修正和强化,培养学生恭谦、自信、从容、典雅的气质。

内在的气质还须内养。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廉、美、和、敬,这是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现出来,使茶道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宣扬中国茶艺精神,不仅有助于发扬茶道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茶道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茶道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学生,对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无法比拟的作用。

三、“中华茶艺”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对策分析

综合国际旅游市场和杭州市旅游市场产业发展状况,无论是国际权威组织,还是国内业界声音,一致认为“旅游是个大产业、大市场、大消费”,“旅游发展的黄金期没有变”。当前,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开放,旅游者品味也将越来越高,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旅游企业对旅游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旅游从业人才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提到了新的日程上来。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中华茶艺”,顺应时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作如下对策。

(一)加强与茶馆茶楼酒店等企业的合作,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以中国茶叶博物馆、益壶金沙茶艺馆和青藤茶楼等作为学生的实践实习基地,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加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的紧密联系。定期安排教师和学生实地参观、实习,了解和掌握企业最先进的经营理念、行业动态和职业素养要求,从而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职业素养培养目标。

(二)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评价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融教学做于一体,并且把学习者视为主动的工作者的教学模式,即情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华茶艺”课程的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模拟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茶艺表演者与茶客的角色互换情景再现,又如以公司的采购员的角色如何挑选合适的茶品等。除了要创建“仿真”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求所有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模拟茶楼酒店、旅行社的正式员工,如着装要规范整齐、用语要使用服务业中的惯用称谓“您”以及礼貌服务的肢体语言等,这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评价模式上,也改变以往考勤加职业技能模块测试的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增加茶文化知识理论测试和学生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评分,更加全面评价学生。

茶道基本礼仪篇8

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中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中华传统礼仪标准来要求自己,即茶人遵守的”廉,美,和,静”。虽然纵览礼记中,描述茶仪的文字寥寥,但是在礼记“冠仪”中开篇就提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礼义之始――冠礼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礼义。礼主的起始在于举止端正,态度端庄,言谈恭顺。做到以上三点,才算是礼义全备的人。正如茶道文化中,要求泡茶者仪容端庄,气定神闲,要求品茶者言辞恭顺,虚怀若谷,情趣高雅。茶道与中华传统礼仪的相同之处正在于其要求从事者“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又有几个人能放下不断膨胀的物欲,平心静气地品茶论道呢?

美好的事物人人渴求。如今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努力复兴华夏民族的礼仪文明和传统文化,冠礼首当其冲成为人们复兴汉文化的第一件事。礼记上讲“冠者,礼之始也”,因为冠礼是礼的开始。

冠礼流程:

冠者年龄及行礼日期

18-20岁。父母提前为冠者取好表字,在冠礼上由正宾命与冠者。

冠礼地点及场地布置

室内环境或露天环境均可。按照操作示意图布置场地。不用东房。

所需礼器及布置方法

香案一张:普通小几案,摆放在场地北端中间,茶几即可。

香炉一盏:普通小香炉,改用红烛两支。

盥洗:盥器,洗器,巾各一。

托盘三个,分别盛布巾、儒巾,梁冠三位执事托着,在场地南端西侧从西向东排列。

席子若干张普通席子,席上可加软垫供正坐用。东房内放一张,从北向南依此摆放玄端服,皮弁服、爵弁服(或深衣、皂衫,公服),衣领朝东,香案前侧方放两张,分别为主人及冠者母亲席,正宾席:场地北端西侧放一张,为乐者席;场地中央一张,为冠者席(加冠,命字,醮礼皆用此席,稍大一些,正宾及赞者跪皆须借此席),观礼客人席两列,排列在场地两侧。

酒爵一个用瓷杯或瓷碗。

轩辕黄帝像。国旗+一幅画像,一面国旗。并列挂于香案上方墙上或摆放在香寨上。

乐器:电脑。

人员

主人,冠者母亲、冠者、赞礼一人、正宾一人、赞者一人、摈者一人(布置场地,摆放席子,协助正宾盥洗)、执事三人、乐者一人(用电脑播放音乐,曲目酌定。推荐传统经典古琴曲目,有励志等涵义曲目为佳。可在冠礼开始后即循环演奏,主人致辞时暂止)。众宾若干其他观礼者。

冠服

《家礼》冠礼冠服:减少为一套汉礼服,用三冠代三套衣服。

其他人均穿正装。

冠礼仪程

冠礼日,按图示完成场地布置。所有参礼者整理着装。摈者点燃蜡烛,等候在盥洗位旁边。赞者先洗手。乐者放音乐。三执事托盘按顺序排列。将冠者着礼服在房内等候。赞礼立于香案旁做好准备。将冠者沐浴更衣。

1 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

所有观礼者各就其位正坐。正宾到达,主人到场地边迎接。主人在东正宾在西,相互行揖礼,主宾相继进入冠礼场地,就位。

2 就位:主宾落坐于主宾位;客人就座于观礼位。

3 开礼:主人(父亲)起身,简单致辞。

全场肃静。奏乐停止。赞礼唱:”xx20岁成人冠礼开始。”

赞礼唱:”请冠礼主人xx先生致辞。”主人及冠者母亲起席,到场地中,向全场一揖。致辞。内容酌定。

参考致辞:“今日拙子xx20岁成人冠礼。鄙人携内子及拙子衷心感谢并热忱欢迎诸位亲友嘉宾的光临。感谢正宾xx先生为拙子加冠。感谢赞礼xx先生、赞者Xx先生、摈者xx先生,乐者,xx先生,执事xx(三位)先生为拙子行礼。”

致辞毕,再向全场一揖,向正宾一揖,正宾答礼。主人及冠者母亲归位。

4 就位冠者走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

5 宾盥:正宾洗手做准备。

赞礼唱:“三加开始。”乐者奏乐。正宾起席。主人起席。正宾一揖将冠者,将冠者正坐于冠者席上,面向香案。赞者把梳子等物奠在冠者席的南端。正宾去盥洗处,主人随之。正宾在摈者协助下洗手,拭干。完毕,与主人相对~揖,主人回到原位。

6 初加正宾跪坐下(膝盖着席)为冠者梳头加布巾。

赞礼唱:“初加布巾。”赞者跪,为将冠者梳理头发。

正宾在冠者席前端跪,为将冠者略微整理头发。然后站起,到奉布巾的执事面前,奉布巾的执事略向前,奉上布巾。正宾右手持冠的后端,左手持冠的前端,仪容舒扬行至冠者面前立定,然后致祝辞,祝辞为:“令月吉日。始加布巾。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

然后,在席上跪下,郑重地为将冠者加上布巾,然后起立。

7 一拜:冠者面向父母亲,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赞礼唱:”冠者拜父母,感念父母养育之恩。”冠者面向父母,庄重地行拜礼。

8 二加,正宾为冠者着儒巾。

宾不再盥,宾主不再辞洗。将冠者摘下布巾,交予执事。赞礼唱辞为:“二加儒巾。”正宾加冠祝辞为:“吉月令辰,乃串尔冠。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9 二拜:冠者面向正宾,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表示对师长和前辈的尊敬。

赞礼唱:“屉者拜师长,勉力求学、发奋进取。“冠者面向正宾,庄重地行拜礼。

10 三加:正宾为笄者冠者着梁冠。

赞礼唱辞为:“三加梁冠。”正宾加冠祝辞为,“以岁之正,以月之令,成加尔冠。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奇无疆,受天之庆。”

11 三拜:冠者面向轩辕黄帝像和国旗,行正规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决心。

赞礼唱:“冠者拜轩辕黄帝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传承文明,报效祖国。“冠者面向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像,庄重地行拜礼。

12 醮子:冠者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象征性地沾嘴唇。

摈者撤去梳子等物。赞者斟酒爵。赞礼唱:“醮冠者。”正宾起席,一揖冠者,冠者在冠者席后端正坐,面向香案。

赞者递上酒爵,正宾接过到席前面向冠者祝辞日,

“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冠者向正宾行拜礼,直身,接酒。祭酒,象征性沾嘴唇,然后把爵递给赞者。向正宾行再拜之礼(拜两次),以感谢正宾为自己完成加冠之礼。正宾答拜,然后起身归位。冠者拜赞者。赞者答拜。

13 字冠者:给冠者取“字”。

赞礼唱:“字冠者。”命字的祝辞可在宣纸上预先写好,以示庄重。正宾到冠者席前,展开祝辞,致辞日:

“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日xx甫。”

冠者对日:“xx(自己的表字)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然后向正宾拜谢。

14 聆训:冠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行教诲。

赞礼唱:“聆训。请冠者父亲xx先生向冠者示训辞。”主人起席,到儿子席前,冠者端坐,面向父亲。主人示训,训辞自定。内容建议为:祝贺儿子成人、提醒儿子今后应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鼓励成长等。

冠者对曰:“儿虽不敏,敢不祗承。”然后向父亲庄重地行拜礼。

15 揖谢:冠者向在场所有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谢。

赞礼唱:“冠者拜有司及众宾。”摈、赞、执事排成一列,冠者向其行揖礼。然后分别向场地两边的众宾行揖礼。众皆答礼。

16 主人致谢词:主人对到场众人表示感谢。

赞礼唱:“请冠礼主人xx先生致辞。”冠者及父母皆离席,到场地中,面向众宾。主人致辞感谢,内容酌定。

参考谢辞:“感谢诸位亲友嘉宾参加xx(儿子的表字)的成人冠礼,感谢正宾xx先生及诸位有司先生,感谢赞礼xx先生,乐者xx先生。”

17 礼成:冠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礼成。

赞礼唱”xx(冠者的姓+冠者的字)先生冠礼成。”冠者携父母向所有参礼者分别行揖礼,顺序为右侧的众宾、左侧的众宾、摈赞执事等有司、正宾。赞礼、乐者。众皆答礼。

至此,冠礼结束。

16 冠后礼

内容酌定。比如为父母敬上一杯自泡的茶以示孝道,为社区做一天义工以示自己对社会的义务等。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说应该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样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可是作为礼义之始的冠礼却不能简单了事,毕竟这是对一个男子进行的成人仪式,就是要求他作为儿子,兄弟、臣子、晚辈。有合乎礼的行为,要求他以这四种身份的行为待人。如此,冠礼怎么可以不重视,不隆重,不复杂呢?

为人子要孝,为人弟要悌,为人臣要忠,为人晚辈要顺,这样才可以处世为人,可以为人了就可以管理别人了,所以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很重视冠礼,故曰“冠礼,礼之始也,嘉事之重也。”

茶文化之魂――茶道

茶道基本礼仪篇9

中图分类号:G1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216-02

一、日本茶道在日本文化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客观需要

进入21世纪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日本语,能够更快地适应日本公司的工作环境,比较融洽地处理在日资企业中的人际交往问题。因此,近年来高校也逐渐增加日本文化课的比例。大部分的专业外语院校都将日本文化课设为必修课或者专业课,但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近年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将抽象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来,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也会造成学生对多媒体课件过度依赖,想象力的发挥受到限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是比较欠缺的。

教育部职教中心所姜大源教授讲道:“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要求开发过程导向课程、构建行动学习情境、完成教师角色转变、实施个性化教学形式、建立一体化专业教师”。日本茶道课程为理实一体的课程,可以通过学习日本茶道仪式、点茶、环境的布置等去体悟日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二)日本茶道对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影响深远

日本近代文明启蒙重要人物冈仓天心致力于保存和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和美学,他所写的《茶之书》影响深远,是西方人了解日本乃至东方的一个重要窗口,被誉为日本第一次向世界输出文化观念的代表作。《茶之书》正是以茶道为切入点,全面地剖析日本古典美学的精髓,通过介绍日本茶道的缘起、传播、品茗环境、仪式以及背后的美学和哲学思想,解释日本的生活艺术和审美观。可见,要了解日本文化,了解和学习日本茶道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日本茶道的形成和确立,在精神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传统艺术以及传统建筑等方面都对日本文化乃至日本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日本茶道建筑为例,日本茶室由茶室和茶庭两大部分组成,是供茶人举行茶事的场所。茶室建筑材料大部分取自于大自然,主要是由竹、木、草、石搭建而成。茶室小巧精致,以四叠半榻榻米为正常规格。茶庭是与茶室相配套的庭院,也称作“露地”,即是洗涤心灵,让人忘却俗世烦恼的地方。庭中设水手钵,如茶室之前先洁手净心。茶室是日本传统建筑的代表,它所追求的美感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房屋建筑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后人把这种传统建筑形式称为“数寄屋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二、《日本茶道》教学设计

(一)《日本茶道》教学目标设定

日本茶道教学目的是通过学习日本茶道的渊源、传播、仪式、品茗环境以及茶道美学,思考日本民族的性格、思维方式、审美意识、人际交往的方式等方面。让学生在学习日本茶道动作的基础上,把日本茶道文化的感性认识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同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日本茶道》教学内容设定

《日本茶道》教学计划表

首先是了解日本茶道的历史。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在奈良时期由遣唐使带回日本,最初只是在天皇、贵族和僧侣间流行;到镰仓时代,在荣西禅师等人的大力推崇下,饮茶风气逐渐走向平民化;16世纪初,日本文化艺术逐渐摆脱中国模式,瓜熟蒂落,形成自己的风格,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推崇的草庵茶道融禅宗思想、歌道、日本民间文化为一体,是具有日本文化特色的茶道。时至今日,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国民的行为礼仪规范。滕军教授认为,日本茶道艺术是美的宗教,日本有两种茶道文化形式:抹茶道和煎茶道。抹茶道诞生于四百多年前,与我国的宋元文化有紧密的联系。抹茶道以为饮用珍贵的抹茶为主,主要茶道具是茶碗和茶筅。煎茶道诞生于100多年前,与我国的明清文化有紧密的联系。煎茶道使用的是茶叶,以壶泡茶为主。抹茶道是日本茶道的主流形式,如今,以千利休为流祖的三千家仍是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

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学习抹茶道,让学生在实践中较为深刻地理解日本民族的性格,可以使其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去探索和寻求这种民族性格的根源所在。紧接着是对日本茶道建筑、茶花的介绍,日本人对“空寂美”、“无常美”、“残缺美”的崇拜在此一一体现。最后是日本茶道主要经典著作《南方h》、《茶之书》的赏析。

(三)《日本茶道》教学方法的探讨――以“抹茶道礼法与点茶”为例

日本茶道有一套严谨、繁琐的程序,注重主客之间的礼法,小小的茶室将能乐、俳句、水墨画等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受禅宗的影响颇深,形成了“空寂”的美学思想。茶人只有亲身这样的环境和过程,才能够切身体会“和、净、清、寂”的茶道思想,因此,抹茶道礼法与点茶的学习重要是以实践和课后总结为主。

1.课前准备道下:

(1)装饰道具:挂轴、香炉、花入;

(2)点前道具:香合、炭斗、羽帚、环、火箸、灰器、灰匙、灰敷;

(3)点茶道具:

a.风炉:煮水用的炉子。

b.釜:煮水用的容器。

c.风炉先:风炉前面的屏风。

d.盖置:放盖子和柄勺的道具。

e.棚:点茶时摆放茶具的支架的总称。

f.茶入:装抹茶的罐子。

g.茶勺:取抹茶粉的勺子。

h.茶筅:点茶的器具。

i.茶碗:点茶以及装茶汤的碗。

j.建水:盛放废水的容器。

2.点茶的流程:

(1)客人入席:客人入席之前应在约定的时间到达茶室举办的地方,不得迟到也不要太早到达。经过茶庭,踏着飞石,在手水钵旁洁手净心之后方可通过躏口进入茶室。躏口是茶室矮小的入口,不冷尊卑都必须屈膝弯腰才能进入,当年丰臣秀吉权倾朝野,参加千利休茶会时也是如此。

(2)拜见床龛:在床龛前跪坐,对着挂轴、插花、风炉等行礼,是入席后的重要仪式之一。

入座、敬礼:跪坐,上半身稳静地弯曲,两只手掌完全贴在榻榻米上是最正式的礼仪。

点茶:主人煮水,取茶粉,点茶。

(3)品茗:主人点完茶之后,端出来与客人享用。客人行礼致意表示感谢。把茶碗放在左手掌上,往右侧转两圈,然后分几口慢慢享用,不可一口气直接饮用完毕。喝完之后拜见茶碗。

以上是抹茶道实践课程内容的全部,课程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对茶道礼法以及流程背后的茶道精神和美学内涵做一个探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课程呈现的知识是有限的,经过实践学生对日本茶道的礼法、茶室的布置、点茶的技巧等方面提出很多的问题,此时,教师对此加以引导和总结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生提到,为何茶室设置风炉于榻榻米上,但是有些时候却放置于榻榻米下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让学生思考物象之后的日本文化和美学内涵。

日本茶道注重茶会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无常,茶室的设计以及器具的准备要根据时间与空间而设定。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在《南方h》中提出,夏日茶会与冬日茶会有所区别。他说:“夏天的茶道秘诀是要让人感觉到那么的清凉,而冬天的茶道秘诀是让人感觉到温暖。”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将烧水的炉子放榻榻米下面,以供取暖,而炎热的夏天则相反。这种因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同的细节处处可见。茶会发生在不同的地点、时间,茶人用心经营每一次茶会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茶会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情缘也都是不期而遇,都是当下的情感,可遇不可求,此生仅有,也就是“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是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之一,“一期”值得是人的一生,“一会”表示仅有一次的相会。也就是说每一次的茶会在变幻无常的时间与空间里都是一生一次,独一无二的相聚,主客之间都要珍惜当下相聚的时光。“一期一会”一词出自江户末期最大的茶人井伊直弼(1815-1860)所著茶论《茶汤一会集》。原文是这样的:

追其本源,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每次茶事之会,实为为一生一度之会。由此,主人要千方百计,尽深情实意,不能有半点疏忽。客人也须以此世再不相逢之情赴会,热心领受主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匠心,以诚相交。此便是:一期一会。

“一期一会”源自佛教的无常观,意味着世间是无常的,短暂的,人的生死聚散也是无常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无常观深深地渗透到日本国民的精神生活里,它体现了日本民族对生命的理解,小林一茶的名句:露の世は、露の世ながら、さりながら。译为“露水的世,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如此……”这正是对浮世无常的感慨。这种无常观在日本文学中比比皆是。

在无常观进行阐述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意识产生的原因,它和日本的地理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日本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日本民族对于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感悟更为深刻。

三、结语

日本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研究日本文化的重要渠道。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日本茶道课程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本茶道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总结,体悟日本独特的审美意识,分析日本国民性格形成的原因,从而了解日本文化,尊重日本人际交往规则,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文员会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林瑞萱.日本茶道源流:南方h讲义[M].台北:陆羽茶艺股份有限公司,1991.

[3]林瑞萱.中日韩英四国茶道[M].北京:中华书局,1991.

茶道基本礼仪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176-02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已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内容、深刻思想内涵的动态的综合体系。它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思维轨迹把人们崇尚的道德情操、人们追求的高尚品质及人格赋予具体的茶及各种茶事活动中,不仅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增长人文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艺作为一门生活艺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以茶为媒介进行沟通交流成为时兴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将茶艺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了常规教学中。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茶艺教师,个人认为这门课要教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茶叶的起源、分类、加工、冲泡技能等茶艺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茶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以茶育人”的目的。以下是我对中职学校开设茶艺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几点认识。

一 茶艺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待人处事,协调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种素质,其核心是要求行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百行德为首”,道德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中职教育由于其培养目标和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中国茶艺提倡茶人精神,以茶喻人,通过品茶品味人生。范增平先生将茶人的精神归纳为四点:(1)理性的思考,作为一个茶人凡事能做理性的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2)沉着的修养,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无畏精神;(3)坚毅的信仰,能择善固执,不畏讥怕谗,明是非、辨善恶,众善奉行,诸恶莫做;(4)正义的行为,为追求真理,只问是非、善恶,不计利害得失,只要是合乎社会正义,符合大众公平的道理,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这种精神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职学生无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茶艺课的学习,及对茶道思想的领悟,可自省、可审己。茶礼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了敬老爱幼,懂得了礼仪;茶事的活动使学生更加和睦相处了;茶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了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体验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泡茶训练也使学生养成了凡事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二 茶艺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跨越了哲学、美学、文学、民俗及文化艺术等门类,融汇了儒、道、佛各家的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精髓,综合了插花、音乐、陶瓷、书画、装饰、建筑、表演等领域,可谓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茶艺教学中,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通过内容丰富的各式茶艺、茶诗、音乐和茶画等形式呈现出来,吸引着学生,在欣赏和实践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人文知识,同时使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使学生感受到自信、满足和成就感。

三 茶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

茶艺是指在传统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它包括泡茶的技能、品茶的艺术,以及在行茶过程中以茶为媒介去沟通自然、内省自性、完善自我的心理体验。茶艺活动以人为核心,茶艺审美以人为首。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对人之美有仪表、风度、语言等要求。仪表美是形体、服饰、发型美的综合;风度美是礼仪周全、举止端庄;语言美是用语规范、待人诚恳。

在茶艺课上,学生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学习科学的茶叶冲泡方法、礼仪规范,在备具、涤器、投茶、冲泡、奉茶、品茶的过程中感受中国茶道所讲究的六美,即人美、茶美、水美、器美、艺美和境美。宁静幽雅的品茗环境、袅袅的茶香、甘醇的茶味,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潜移默化中,学生陶冶了情操,训练了得体的着装、常见的礼仪、规范的言语,形成良好的仪容仪表、礼仪和言语习惯,逐渐提升了个人的审美情趣。

四 茶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中职学校是直接面对用人单位的职业教育单位。现代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只是直接可用的技术人才,“是否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已成为人员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其以后的成才尤为重要。

茶艺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活动,尤其在茶艺表演中表现得更突出。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对泡茶的各项程序进行艺术加工,将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为一种表演艺术,使人们得到一种美的熏陶。茶艺表演一般情况下要三人同台合作,即主泡手、助泡手、解说员。主泡手负责泡茶,助泡手协助主泡手,负责焚香、赏茶、敬茶等,解说员负责各项泡茶程序的解说。在整个过程当中,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有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不能因为个体的独立而破坏整体的和谐之美。而在不同的场合以及泡茶任务的搭配中,有时候要求某些学生承担主泡手的任务,有时候又要求学生承担解说员或助泡手的任务,角色的变化意味着学生必须与他人紧密合作。因此茶艺表演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

总之,茶艺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泡茶、品茶等基本知识技能,更应重视其素质教育的功能。庄晚芳教授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培养的一种仪式。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未来,茶艺教学中需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中职学生。

参考文献

[1]林治编著.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茶道基本礼仪篇11

关键词:

传统茶馆;服务质量;提升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朝时代及其以前,茶馆主要是供行人休息和解渴的场所,宋朝以后,茶馆开始充当休闲会所的功能。到现代,茶馆虽然在近现代史中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但是已经在我国现代经济中复兴并蓬勃发展。我国现代的传统茶馆,充当着会客、商务洽谈、审美博物馆等多种功能。然而,与酒吧、咖啡厅等服务类行业相比,我国传统茶馆在服务质量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传统茶馆的发展进程。

1传统茶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传统茶馆在服务质量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茶文化氛围不够浓厚。我国传统茶馆由于在现代社会中承载了太多的功能,因而存在着茶文化氛围不够浓重的现象。首先,在制度文化上,我国传统茶馆一方面由于政府层面缺乏统一的布局管理,因而处于自由发展的散乱状态。其次,又由于茶馆经营者缺乏专业的经营理念,因而使茶馆经营在整体上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态。最后,从心态文化上讲,我国传统茶馆应当是一个供人品茶、赏茶,并将茶文化与人生哲学相结合陶冶情操的地方,然而,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传统茶馆都存在着太过世俗、茶文化太过薄弱的现象。第二,茶馆从业人员技能、素质和知识欠缺。一方面,从服务人员出发,由于具有较高素质和技能的人员在类似酒店、咖啡厅等地方工作能够享受到更大的利益,因而大部分会选择在酒店、咖啡厅等场所服务,另一方面,由于茶馆营业者没有充分认识到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人员在促进茶馆经济收入中的作用,因而不愿意花费高的薪酬去聘请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较高的人员,同时也不愿意花费太多的资金用于服务人员技能的提升。因此,目前我国传统茶馆的服务人员大都处于服务技术不够专业或过低、专业文化不足的现状。第三,我国传统茶馆服务意识薄弱,管理水平低下。目前,我国的酒店、咖啡厅等服务行业在服务质量和管理上都已经进入了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传统茶馆,由于管理者观念的陈旧,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资金去聘请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对茶馆实施管理,在茶馆服务上存在着服务人员不能及时给提供专业服务,或者不能够及时有效推荐茶产品等现象,这些对我国传统茶馆的长久发展是极为不利。第四,我国传统茶馆企业形象模糊。品牌,它不仅仅是企业的一个标志,更反应了一个企业的质量、信誉等诸多信息。尤其是在现代科技发达的社会,优质的品牌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个企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口碑、好品牌对于茶馆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在我国的传统茶馆中,能够让人迅速想起的品牌茶馆却是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与茶馆经营者缺乏品牌意识是分不开的。第五,传统茶馆服务缺乏标准化和个性化。茶馆服务标准涉及到设备设施、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服务操作、礼节仪容、语言动作和工作效率八个方面,目前,我国的传统茶馆虽然在基本设施上达到了标准,但是在其它方面却存在很大的欠缺,这与我国茶馆管理者标准化服务的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2提升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的策略

2.1营造传统茶馆宜人的品茗环境茶馆的布局和环境布置,对于提升茶馆服务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对此,经营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提高茶馆的审美情趣。第一,名人字画的悬挂。浓郁的茶香再加上怡情悦目的名人字画更能够使宾客产生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目前,我国字画多采用卷轴和画框两种形式进行悬挂,茶馆内也多采用这两种悬挂方式。根据茶馆内区域和分布的不同,字画的悬挂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二古玩、茶叶、茶具的陈列。古玩、茶叶、茶具的摆放对于烘托茶馆的文化氛围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茶馆内最为常见的有石雕、玉石、古筝和文房四宝等物件,这些物件不仅可以供宾客观赏,也能够增加宾客品茶的情趣。此外,茶馆也可利用自身的博物架和玻璃橱陈列出一些较为别致新颖的新茶、器具等,不仅有助于对本店内新茶的宣传,也能够增加顾客的选择度。第三,绿色植物的点缀。绿色植物在茶馆的合适摆放不仅有助于净化茶馆空气,也能够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环境的作用。茶馆内陈列的植物既可以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也可以使一些藤本植物或盆景,它能够为茶馆营造出舒适整洁、赏心悦目的环境氛围。第四,民族音乐的烘托。为了烘托出茶馆内的典雅氛围,茶馆经营者可在茶馆内播放一些民族音乐,以促进宾客与茶和自然之间的对话。不同曲目,所传达的意境不同,对此,经营者可根据天气、季节、宾客身份、时间以及茶室主题活动的不同播放不同的曲目。第五,服务人员的服饰。茶馆服务人员的服饰不仅能够反映出着装人的审美情趣和性格,也反映着一个茶馆的管理水平,对此茶馆管理者可从服务人员服饰礼节等细节入手,提高服务质量。第六,典雅的茶馆“插花”。将插花融入到茶馆布局中,以“茶”载“艺”,不仅有助于衬托出富含韵味的品茶氛围,也可表达出恬静沉稳的心情。

2.2提升传统茶馆服务人员的基本素质第一,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一个行业内默认的准则和要求,各个传统茶馆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在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热情大方、不卑不亢的基础上,将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可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第二,注重服务人员身心健康。良好的心理素是对做好本职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对此,茶馆经营者在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对服务人员自尊自信服务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应对服务人员健康体魄的保持给予一定的关注。第三,提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专业操作技能和服务礼仪礼节三个方面。在文化素质方面,良好的文化素质不仅有利于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有利于服务人员培养广泛和兴趣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对此,茶馆营业人员应尽量聘请一些具备基本文史知识、茶艺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的服务人员。在专业操作技能方面,我国的茶叶包含有多种品种,且不同的茶叶,其泡制的茶具、茶叶用量、水温、冲泡步骤等都有所不同。经营者可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以便于使服务人员尽可能的掌握更多的技能。在服务礼仪礼节方面,服务人员应从称呼、问候、应答和接待等方面的礼仪入手,做到礼貌待客,从而在细微之处体现出茶馆服务质量。

2.3重视传统茶馆茶艺水平茶艺主要包括茶叶的基础知识、茶艺的技艺、茶艺的礼仪规范和茶艺的水平四个方面。首先,茶艺的基础知识包括茶叶的选购、鉴别和名茶的特点等方面。茶叶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加工茶类两个大的方面,基本茶类包括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和黄茶六大种类,再加工茶指的是以六大基本茶类为基础进行再加工制作的茶。我国作为茶的故乡,有很多的名茶,是选购和鉴别中多是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根据茶叶色、形、味、香的不同进行评审。其次,在茶艺的技艺方面,经营者首先要注意茶叶和茶具的搭配,茶叶和茶具相配才能够使茶充分发挥其特性。此外,泡茶过程中不同的茶叶要用不同的水来泡制。最后,泡茶的方法对于泡出一杯好茶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茶艺的礼仪和规范。茶艺中的礼仪规范包括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的迎来送往、仪容仪表、与宾客的交流沟通等方面,茶艺应该是能够体现茶人之间的平等互敬精神的,服务人员应从各个细节入手,提高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4加强传统茶馆人员管理和制度建设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对于茶馆实现规模化制度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工作人员的管理和配备方面,工作人员的管理应该做到纪律严明,为了在经营过程中更好地实施管理,管理人员必然严格执行考勤、奖罚和考核工作,在服务中尽可能做到定时、定量、定岗和定标准。劳动纪律的遵守情况也应与相应的经济责任挂钩,以确保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在人员分工方面,管理者应根据茶馆规模、层次的不同,相应的管理组织人员,在确保一个茶馆至少一名以上茶艺师和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对服务人员进行工作分配,合理的人员分配对于周到服务的提供是极其重要的。其次,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在茶馆的制度建设中,经营者可通过经济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员工守则三大制度加强茶馆的制度建设。经济责任制度是包括考核制、责任制和奖罚制在内的经营管理制度,它将员工的物质利益和劳动成果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岗位责任制是要求服务人员按照工作岗位的权限、职责等制度完成自身工作量,既便于员工执行,也便于管理者进行考核。员工守则是适用于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对全体员工大规模统一管理的实施。

3结束语

茶文化中,融入了中国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髓,从茶文化的意境和烘托出发,对茶馆的布局和服务人员的礼仪进行规划,不仅有助于为茶馆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有助于提高茶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进.提升成都传统茶馆服务质量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5):22-23.

[2]贺益娥.茶馆发展演变和现代茶馆经营策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3]李莹莹.顾客茶馆体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4]宋毅彬,姜含春.我国现代茶馆发展初探[J].我国茶叶加工,2006(2):42-44.

茶道基本礼仪篇12

送来远古的传说

那个采茶的女子

口衔远隔尘世的异香

踏着碧绿的晨露

倾尽一生的岁月风华

茶香散尽

清清的石街

你可曾听见殷殷的茶歌

飘过了红尘的又一春秋

茶是中华文明最具精髓、最具权威、最具价值的部分。100多年前,中国茶叶曾经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和瓷器、丝绸等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的各大名茶更是蜚声海外,誉满天下。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发现、利用野生茶树至今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全世界现今产茶的几十个国家,其茶种都是直接或间接由中国传人的,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因此,长期以来中国即是茶叶王国。

本期起“午后时光”将倾情推出“品茶”专栏,闻香茗,品茶道,与读者分享中国茶马古道的文化与历史,交流与茶相融的情与艺。

杯水之间

情义无限

以茶传情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待客一杯常在先”。中国向来就有“客来敬茶”之礼,无论是亲朋好友聚会,还是商务洽谈,人们都习惯从一杯茶开始。从古代男女拜堂成亲到如今结婚仪式,首先要做的必是向父母敬上一杯茶,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我们常听到的“大礼不言”、“有情有义”都道出了杯水之间,情义无限的内涵,一杯茶水中包含着理解、认同、互敬、互爱,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无法言表的感情,互饮一杯茶,一切尽在不言中。

茶礼融情

一直以来,“茶缘”、“以茶会友”都充分展现出“礼仪之邦”——中国文化的谦恭和内敛。一份精致的茶礼,是品味的象征,传递的是至真的情义。

所谓予人金银不如予人健康、送人祝福,彼此更将情意融入礼尚往来之间。时值新年,更想到茶礼也是近年来文人儒商用来传情达意的心仪方式,或许正是因为集健康、品味、情义于一身,不难发现,茶以其深厚的中国情结与文化历史底蕴,越来越多地占据了高端礼品市场,而茶礼以独特的茶雕工艺与文化包装,更具创意和艺术美感的形式,成为走亲访友贴心融情的最佳伴手礼。

特别推荐:羊楼洞老青茶

老青茶——属黑茶,是后发酵茶,能长久存,时间越久,口感越好越香甜,药理功效也更明显,是中国独有的茶类。独特的生态环境、深厚悠远的底蕴文化及越存越香的收藏价值非同寻常,造就了老青茶独特的市场魅力。

老青茶的保健功能

补充膳食营养:黑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物质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