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经济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7-07 09:21:41

专升本经济管理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2015年专升本录取名单

考号 姓名 录取学校 录取专业 毕业学校 010104140032 武文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0271030058 白雪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0604080071 王籽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010604080213 沈怡佳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0804070036 刀玉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01 浦绍瀚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02 俞建茜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03 余艾琼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06 杨森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10 唐尧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12 刘梦莹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14 谭俸天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16 刘玲强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17 吴倩倩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18 代兴波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012304200020 胡雪娟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012304200023 詹凤琳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29 李欣璐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32 吴衍强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33 牛小宁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35 顾栩芊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04200036 牛靖鑫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012304200042 路飘君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012371080001 王春晓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80003 袁滔滔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80004 董成辉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012371080005 黄宗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80006 戴兴鸿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80007 鲁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80010 念俊宇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80011 张恒睿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80012 方平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90001 董进松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012371090002 龙威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012371090004 王萍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012371090006 杨智翔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工程管理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园林景观工程企业存在成本管理粗放,忽视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问题,这使得很多企业蒙受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使得园林景观工程的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提升。对于企业来说,通过科学的成本控制管理,提供高质量、短周期、低造价的园林景观产品能够使企业的信誉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园林景观企业来说,实施成本控制要求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工程直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进行超前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以及核算,从而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最终实现项目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综上所述,对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提升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综述

(一)园林景观工程成本构成

一般来说,园林景观工程的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间接成本构成。直接成本主要包含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费、绿化苗木购买费、人工费、机械台班费等;管理成本主要包含施工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项目行政管理费用、日常办公费用等;间接成本主要包含工程保修费用、排污费用、差旅费用、施工人员培训费用等。

(二)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提升方法概述

对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主要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案,以有效控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项直接成本费用、管理成本费用和间接成本费用而实现。例如,通过内部招投标模式,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监控,堵塞支出浪费环节,加强生产管理,控制人力物力成本等。

三、提升园林景观工程经济效益的具体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

1、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

为了使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在工程项目开工前,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应根据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构建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开源节流的成本管理体制,例如,编制合理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表,包含《工程数量复核表》、《工程单价分析表》、《工程两算对比表》、《综合管理费分析表》等,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措施。此外,还可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为工程项目构建专业、合理的成本管控机制。在施工过程中,将相应的机制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并对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水平、能力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从而为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2、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在工程开始之前,组织专家对设计方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的会审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设计方人员提供的施工图纸方案与实际的施工要求可能存在偏差,如一味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项目施工,有可能会出现实际与图纸不相符的情况,从而提升项目方案反复校验的风险,最终导致工期贻误,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专家能够为施工图纸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设性意见,而这些意见对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因此,在项目施工前组织专家对施工图纸进行优化会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

在工程项目实施前,施工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项目成本管理部门,用以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专业控制。一方面,该部门内应配备专业的预决算管理人员、材料费用分析人员、采购员等专门的成本控制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力,使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发挥各自的成本控制作用。另一方面,项目成本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应落实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以实现对工程直接成本、管理成本、质量成本、资金成本等的有效控制,从而为整个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给予充分保障。

(二)项目实施阶段

1、合理配置施工设备,控制机械台班费支出

目前,机械施工设备已逐渐成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中的必备器械。例如,挖掘机、装卸机、吊车、叉车等机械设备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合理控制机械设备的支出费用是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第一,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理的机械型号。大多数机械设备进场是按照半个台班的价格起价,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预决算员应计算好相应的工程施工量,选择合理的机械型号,使得项目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选择专业人员负责施工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应用专业人员操作机械设备,保证连续作业,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避免返工、废工导致的成本支出损失。

2、控制施工材料支出,降低材料成本

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包含相应的苗木和植株幼苗。对施工材料进行成本控制也是有效提升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施工方在购买苗木材料前,应根据施工量进行准确计算,防止过剩;另一方面,应指派专业人员购买高质量的植株苗木,保证栽种的一次成活率,避免死株、问题植株给工程项目带来的经济损失。此外,应对苗木进行集中管理,在施工中按需分配,在施工结束后要派专人统一收回保管,避免随意掩埋造成的浪费损失。

3、优化景观栽种工艺,有效提升经济效益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艺技术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景观栽种工艺,已达到项目栽种最优化的目的。例如,在园林施工路基开挖时,遇到地基状况较好的地段可对挖掘深度进行合理调整,减少边坡开挖量,从而缩减施工时间,降低功耗成本。种植苗木时,应根据当地土质的实际情况对树穴的大小和移土量进行合理调整,以此有效控制成本支出,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

结论

“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工程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工程企业施工中最为关注的焦点和共识,同时也是园林景观环境、审美效应最大化的前提保证。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将成本控制的理念落实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工程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3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善,物质生活逐渐富足。同时我国金融行业也衍生了很多理财方式供人民群众进行资产管理。在这一大环境下,我国黄金行业的发展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如果提升黄金企业的经济效益并在同行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今黄金矿山企业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黄金矿山经营成本现状

现如今,我国商品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不仅为我国的国有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增加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我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我国黄金矿山企业来讲,当前黄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普遍低迷,部分中小型的新兴黄金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甚至面临了倒闭的局面。黄金市场的整体经济效益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黄金行业的发展,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黄金矿山企业领导并未对企业成本管理给予一定的重视,由于我国黄金矿山企业的经营较为特殊,是由黄金企业的领导者直接进行经营管理的,也就是领导兼具经营权与管理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矿山企业领导并未深刻的了解到当今黄金市场的局势,也并不能更好的对黄金矿山的经营成本进行预算和管理,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很多黄金企业的领导学历偏低,也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更不利于企业的蓬勃发展。其次,我国黄金矿山企业的管理模式并不能更好的适用于当今经济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各行业的管理模式。因为,只有将企业的管理模式紧紧追随着时代的发展,才能保持企业的经济发展活力。但我国黄金矿山企业由于在近些年来并未成为我国的主流经济企业,导致部分黄金企业并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依旧沿用以往的成本管理模式,企业领导者为了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斥巨资投入在黄金开采上,但是却忽略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以往的成本管理模式存在太多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成本费用核算不合理、成本控制管理体系薄弱等。传统的成本模式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经济市场的发展局势,完善以往的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最后,我国黄金矿山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来对成本进行具体的核算,原有的成本核算人员的专业性较弱,也并未接受专业的培训,在对黄金资源进行成本核算时,难免会出现核算失误等问题,从而对黄金矿山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限制。

二、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几点举措

(一)加强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

加强黄金矿山企业领导对其的重视程度是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若是想在根本上提升黄金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便要从基础做起,加强领导的思想意识,从而加强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黄金矿山企业领导需要尽可能的了解当代黄金市场的总体局势,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思考总结,从而加深对黄金行业发展总体趋势以及大环境的了解,并更好的制定企业经营成本发展策略。其次,黄金矿山企业领导需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思想,加大对成本管理的投资力度,并对成本核算等相关成本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和监督,并将进行黄金资源开采的一部分资金转移到对成本管理方面上,引进先进的国外优秀成本管理理念,来打造黄金矿山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体系。最后,黄金矿山企业领导需要多多对比同地区其他的黄金矿山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并虚心汲取优秀的管理经验从而应用在自身的成本管理理念中,若是发现其他黄金矿山成本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也要及时与自身的成本管理相对比,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此来促进自身黄金矿山企业的蓬勃发展。

(二)完善以往的管理体系

完善以往的管理体系是强化黄金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又一重要举措。由于成本管理对黄金矿山企业的整体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提升成本管理体系的水平势在必行。黄金矿山的企业领导需要根据会计法以及会计准则来规范黄金矿山的成本管理制度,将工作职责具体的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转变以往的成本管理模式,并保证每一位企业员工尤其是成本管理部门的员工都可以明确自己分内的工作内容,从而加强对工作的责任意识。相关的成本管理人员还要制定一段时间内的成本管理目标,对此展开具体的工作,从而明确工作的关键要点,并督促成本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工作力度,以此来促进成本管理目标的成功达成,提升黄金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引入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

我国黄金矿山企业若是想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成本管理水平,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便要大力引进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对企业内部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并采用当下最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成本管理。与此同时,黄金矿山企业领导者还需要加强原有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并要求相关人员掌握基本的成本核算方式,以此来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准,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效力。由于成本管理人才是当下黄金矿山企业经营的第一生产力,那么引入更多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并加强原有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黄金矿山企业若是想在同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在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下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经济效益,便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不仅要提升黄金矿山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力度,更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制约监督体系,从而提升矿山企业的竞争力,并发挥出自身企业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殷维强.黄金矿山全过程成本管理控制的探索与实践[J].黄金,2017,38(4):1-2.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19-02

根据麦可思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2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达到92.9%。然而,作为文理兼收的经济学专业,普通院校经济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比较严峻。我国现阶段无论从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失业的数量还是结构分析,都存在事实上的就业难问题。产生此种情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部分比较理想的职位对学历要求较高,或者是经济学虽然课程设置“广”,但存在专业技能不“专”的弊端。总体来说,最主要原因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尤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培养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优势已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特征分析

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就业能力的研究有着不同的观点。在20世纪初期,就业能力通常被认为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然而,到20世纪末,就业能力却被大多数学者定义为实现就业的能力。本文中的就业能力是指个体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实现潜能,以及应对工作变化的能力。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是指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通过在校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能顺利就业,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并在经济管理相关领域保持工作机会、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目前国企和外资企业所偏好的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集中体现在:“道德力”、“思考力”、“学习力”、“执行力”、“决策力”、“组织力”和“创造力”,这些能力通常构成用人单位评判经济管理类人员就业能力的核心指标。

二、基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设计

从劳动力市场来看,知识创新是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保持其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员工不断进行知识创新,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知识创新,才能在行业中保持优势地位。员工的创新行为集中体现在善于学习、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就业能力。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而言,通常他们所从事的职位要求他们不仅具备单一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而且应具备相对广博的知识,还要有整合、转化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即具有跨学科性,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调查数据显示,劳动力市场中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知识广博度,其次才是专业知识,占42.5%。由此看来,用人单位更偏好复合型人才。因此,普通高校在提升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方面,应注重培养他们将来在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使毕业生具备对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将原有的或其他相关的知识有机融合,形成自身新的知识体系,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创新技术和创新行为,并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所在的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力的能力。

三、加强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提升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需要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1.高校应深化教学改革,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根据调查显示,56%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校应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调整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可确立“劳动力市场需求导向”战略,将学生所学专业与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符合程度、学生所学课程与劳动力市场就业岗位的符合程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实现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设置与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发展需求的高度关联,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人才聘任标准的高度匹配,甚至每年对其毕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的就业发展变化以及对自己的基本能力、职业能力的评估。此外,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经济管理专业,应注重加强实践模拟训练,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和社会应变能力、组织管理与决策分析能力等。

2.政府应优化配置,创造就业环境。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介入大学毕业生的配置和安排活动中。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宏观干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建设,高度重视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把它作为高校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各类就业渠道,健全完善各类法规体系和就业制度,维护毕业生权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利。当前,各省市实施的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及大学生创业等一系列计划都是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此外,政府还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学生社会实践。

3.用人单位应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平台。用人单位是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者,是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就业能力高低的最终评价者。因此,用人单位也应积极参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用人单位可以根据阶段发展计划和实际需求,确定人才类型和工作胜任能力条件,参与课程计划的制定,帮助高校开发学生专业核心技能,使课程内容总体上与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此外,企业应积极配合高校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生的实习需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4.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自身建设。为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大学生应增强学习动力,刻苦钻研专业知识,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大胆投入社会实践,最求卓越,提前适应社会,把自己培养为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在就业选择上,应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多考虑个人发展空间和锻炼机会,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自身才能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廷奇.人才培养模式、劳动力市场与大学生就业[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

[2]黄超,王雅林.大学跨学科合作关系的界面规则与治理机制[J].高教探索,2012,(03).

[3]余静.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交通职业教育,2011,(1).

[4]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3,(05).

[5]李洁.国外企业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探究[J].管理现代化,2006,(02).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5

为了丰富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校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现阶段,经济管理实验教学模式已经在各大高校逐渐开展起来。从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上看,大学教育急需打破知识壁垒,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实验基地的创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创建合理、科学的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成为高效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意义

(一)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经济管理专业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获得更多实践机会。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实践要求非常高,如果学生仅仅只掌握理论知识,而不懂得如何具体操作,仍然无法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由于经济管理专业具备一些特殊性质,它对学生实践性的要求与其他专业的实践性要求存在很大差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它并不是固定的操作模式,而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随机应变。学生长期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无法了解经济管理中的实际操作,且不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只有通过创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学生的实践机会才能够得到增加。很多高校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目前,很多高校都为相关专业设置了专门的实验室,且购买了很多实验仪器,充实了教育内容。通过创建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有利于使各类专业的实践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软、硬件资源也会得到整合,教学方式变得更简单,教师工作量大大降低,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是一个十分开放的教学平台,它有利于保护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实践组织方式的合理化。

(三)教育手段变得多元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变大,同时对人才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相关要求,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实验项目、模拟、竞赛集于一体,实现教学手段的多元化,以此达到教学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业务处理能力、系统操作能力得到提升。未来社会的竞争将会演变得更加激烈,只有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基地,才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经济管理实验基地的教学模式构建

(一)强化综合素质教育

实践教学基地的创建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学校在教育方面一定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尽早实现这一目的,且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更多自己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实验设计、实验内容上,老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能单纯听从老师的教学指令,而是需要自己去独立思索,与老师探讨该如何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他们要学会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强专业技能教育

经济管理的一门专业涉及内容广,知识组成结构相当复杂的学科,学生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同时还要从实践中获取更多知识,因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专业操作技能,学校可以采用模拟法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购买在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模拟教学数据库,给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采用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实现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一旦得到提高,便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强化综合实践能力教育

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实践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育非常有必要。通过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学校可以为学生组织和策划寒、暑假的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的社团竞赛,使学生从中得到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够使综合实践能力教育得到强化。

三、经济管理实验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使学生能够将创新性与专业性融于一体。教学方式可以根据专业性质进行选择。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学生需要更多机会投入于实践中,才能够彻底了解该项专业所需具备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未来社会对创新要求很高,因此,学生要从实践中充分提升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身创造力。

(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是创建一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主要目的,学校可以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引入新型教学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学校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就应该建立相应的发展计划。要想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首先必须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可邀请著名的相关教授或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促进师生间的共同进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开展与之相关的竞赛,使学生在竞争中获得自我认可,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通过创建一流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创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基地的意义,分析了实践基地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方法,便于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尽早适应未来的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且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赢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公广,刘永萍,谢军.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6

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推动下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下,虽然受到地方性房地产项目供过于求和部分区域金融市场风险影响,发展并不稳定,但仍然涌现了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环保新材料应用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企业效益不断攀升。但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获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生产份额占比不断提升情况下,如何基于企业效益前提下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仍然是施工企业所关注的重点。事实上,施工技术管理关系着施工企业的效益获取,这也要求从事专业施工技术管理的人员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还要具有建筑专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如此才能够实现企业效益的稳步提升。

1重视施工技术管理人才专业水平培养

人才一直是现代经济建设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元素。一直以来,人才都是市场竞争中的首要对象。因此,要想实现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就必须要重视对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在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人才招聘与选拔时就必须要做好严格的把关,尤其要注重对拥有较高水平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重点的筛选和培养,不断完善竞聘上岗制度和奖励制度,坚持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清晰岗位职责的划分。其次,要重视对施工技术管理人才职业道德和企业凝聚力的提升,使其能够接受现代化的观念和新型管理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让其能够跟随时展和技术创新的脚步,真正建立起专业化、掌握先进管理经营理念与方法的决策型管理队伍[1]。再次,要注重技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选择和培养。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手段,技术创新主要面对的是企业知识创新、各项工艺创新、施工设备创新和产品技术含量创新,如此才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并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产品质量、施工水平的提升。这也是企业在市场当中核心竞争力增强的首要条件。

2构建科学化完善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只有出具高品质的产品,才能够实现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并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因此,质量体系是实现质量保证的必要过程。企业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标准,建立质量体系,有助于对工程质量的提升。质量体系的构建主要关键在于企业和项目这两个层次,企业必须要注重对质量意识的提升,充分的发挥出工程师和设计人员以及技术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将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并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管理部门各个施工环节各个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身上。并配以相关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培养出专业度较高的内审和管理监督专家队伍,并不断完善监督检查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从根本上对工程质量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覆盖。同时,企业对质量活动也要做到精准的分析,并制定出相对应的策略和改进措施[2]。作为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要能够全面的掌握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相关标准,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断地予以科学化的完善。真正将质量管理体系执行到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也必须要建立以项目管理负责人为核心,技术管理者为主要载体。实行专职质量检查的工作分配,并组成具有较高素质的质量管理小组。整个施工过程当中,施工技术涉及的环节要进行全面的控制,一定对施工现场工作职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形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高效执行机制[3]。

3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强化技术管理

企业的效益主要是通过向建设单位承包建筑工程任务,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目标,从中取得相应合法的经济利润,这也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基础。企业效益主要来源于对于项目的管理和成本的管理,只有不断的落实经济项目成本核算管理,才能够强化对项目管理的质量,而作为经济成本核算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成本核算水平也是决定其核算管理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首先,必须要切实的提高项目技术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转变其传统的观念。要积极的推动技术管理人员参与到施工的全过程当中,并严格地遵守相关规定和规范标准进行控制成本[4]。其次,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基本施工预算和造价成本核算的能力,根据工程项目的合同内容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技术节约措施以及现场管理条件市场价格编制等计划成本的设计,尤其要注重对人员成本、材料成本和设备成本等相关重点对象的严格管理与控制,可以管控人力成本的支出、建筑材料成本的支出,对工地所需主要材料的供应商进行竞标,来实现降低采购成本。再次,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要能够严格的落实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制度。根据建筑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成本核算,根据实际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材料成本以及相关设备成本进行实际发生费用的对比分析,如果发生成本亏损情况,要及时的进行追查,查明原因,并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控制[5]。

4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的资料数据库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这样的社会背景刺激了经济管理类学科和专业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刺激了经济管理在社会中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管理并不是完全由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构成,更多的需要的是实践能力,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就是为了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另外,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可帮助高校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现实中有很多的学生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学科,而是由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原因才选择了经济管理类,但对于经管类科目的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就会很难接受,学习压力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增加,但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1.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历程

实际上,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方法和建设途径都经历了很大变化,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是手工地模拟实验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采用手工的方式模拟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这是最初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就是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之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经济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环节,但这种方法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模拟不够精确,比较浪费时间,实验室的教学效率低下。第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室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与之前的实验室建设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技术运用到经济管理类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增加实验的准确性,同时也增加了课程的授课效率。第三是兼具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仿真模拟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经验和体会,比如仿真的炒股实验室,在这种实验室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买卖股票,体验真实的经济管理,这种近乎真实的体会能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供最好的帮助和支持。

2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确实为高校的经济管理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而且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已经在各大高校开展和应用起来,为高校经济管理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和帮助,但在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方面来说也给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以下主要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2.1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现状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优势,而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得到了学生、教师以及高校管理部门的认可,且当下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已经成为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校的必备基础设施之一,关于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现状主要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一个就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要符合实际的课程开设需求,并不是随意建设的,有实际的教学需求的专业和学科才可以开设实验室,另外就是很多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必须要保证实验室的分配和使用制度得到落实及使用。但总的来说我们国家的高效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正常的课程开展。

2.2高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由于很多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在之前的学习和生活中并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实验室,对这种实验室的兴趣远远超过了用它开展学习的兴趣,最终产生了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维护出现很多问题,但总结这些问题的共性,可看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他们并没有把实验室看做学习和研究的地方,而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这样的态度和看法最终导致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建设存在障碍,院方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资金建设实验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要不就只是摆设,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要不就是根本没有投入建设,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会给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2.3专业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教师欠缺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也是所有课程开展的基础必备条件之一,但由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误导,很多教师在思想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把课程教好就是对学生负责,就是自己唯一的职责,但新的课程改革和教育改对教师和教学过程都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的课程改革和要求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提升课程的活跃性,实验室课程也是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起来的,但实际的现状看来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应用还不充分,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该课程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因为在特殊的实验室课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设备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对知识的分析等进行讲解,这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和学生接受程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在我们国家的很多高校的应用还只是刚刚开始,普及程度还不够,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教师还很短缺,这是制约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要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经济管理实验室得到更好发展,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就必须对这个问题提升关注程度,及时对其进行解决,否则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2.4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

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范围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所有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学科的学习都可归入到经济管理类的范围中,因此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设立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但由于高校自身的原因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投入过多的资金导致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过于单一,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有过科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主要是由于:首先就是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不够,这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的最重要因素,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设备的购入、安装和投入使用更是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学校各项事务繁杂,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因此资金问题是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不够,这样的情况下过多的实验室建设却不能投入使用对学校来说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师资力量是影响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最后就是学校对于实验室建设的设置和分配情况不够明确,最终导致实验室功能混乱,既没有达到预想结果,也影响了正常的实验室结构设置和分配。总的来说实验室结构和种类单一也是实验室建设中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的一个问题。

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可以看出实际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效率,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职责,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有实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以下主要针对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效率的对策和方法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1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以及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提升高校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于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因为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看出,只有提升了与这些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对待实验室建设的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实验室的建设质量和效率,规范实验室的使用规则等,也只有这样提升高校负责人对待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但对于提升高校负责人的意识和态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让高校的负责人、相关专业的教师等到一些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比较成功的高校去参观和学习,只有从这样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高校负责人和教师才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也只有这样的对比对他们的冲击力才是最大的,这样的参观和学习对于高校建设自己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2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教师

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是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基础条件,在实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的,经济管理类学科实验室建设同样也需要专业的经济管理实验课教师,针对我们国家高校中目前的实验课教师的实际情况个人认为实验室教师素质和专业的提升方法可是:首先学校必须要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空闲时间提升对这些教师的培训频率和次数,通过这样的培训教师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了解知识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授课方法,这样对于学校来说是最节约成本的一种培养实验课教师方法,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是最好的,其次学校可招聘以下专业水平和素质高的实验课教师,这样可从根源上解决教师不够专业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总之,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为学生实验课程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是高校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师的职责,也是高校的职责所在。

3.3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

不断丰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结构和种类是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授课效率和学生学习专业程度的最基本保证,因为经济管理类学科是对所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统称,实际上还包含很多的学科,这些学科之间有关联,但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对于有的相似相比较大,或者项目重叠的学科,可共用一个实验室,但很多的学科实际的授课并不能共用同一个实验室,因此在实际的实验室建设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实际的授课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专业的实验室,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考虑,同时也是为了教师的授课效率考虑,总的来说,实验室建设者充分了解每个经济管理学科的分类和课程开设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经济管理类实验室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使得实验室真正能为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做贡献。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8

关键词:

市场经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建筑施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筑企业应不断改善发展现状,注重经济成本估算及其成本剖析工作,用最小的成本投资来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简述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为了降低建筑产品构建成本,从而开展的各项管理工作,其间包括建筑成本的预估、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可让工作人员更加清晰的掌握施工中的各项工作,从而降低资源浪费以及成本损失。以最少的成本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这也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建筑成本观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很大,其间关系到人、财、物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各项工作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这时就要求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科学有效,以有力可行的方式进行管理。

二、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其相应的管理理念落后,管理缺乏一定的前瞻性,总是出现问题之后才处理,这使得管理工作非常滞后。并且,没有全程动态化管理理念的支撑,许多管理人员基尼注重建筑施工阶段所产生的经济成本控制,缺乏全程成本控制观念,也并未注重建筑施工阶段的经济成本控制在整个施工中的贯彻。管理工作仅是某个现象的分析,并未根据工程进度而施以动态化管理,使得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及其工程进度相互脱节。同时也没有全面性成本管理理念,仅注重眼前经济利益,不注重经济管理工作的长远性。也没能真正的落实全面协调以及精细化管理,各个部门间缺乏配合,管理工作也不能真正的切合实际。

2、建筑企业人员建设素质偏低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使得建筑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同时施工人员素质也偏低,相关工作都未能和施工人员的经济利益联系,这使得施工人员成本意识较弱。并且,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由于专业素质不高则影响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许多建筑企业均是片面性的培训,总是大力投资物力及人力,其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并未进行更大的投资。投资量少且对培训的要求不高,使得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这时的培训工作就仅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为建筑企业创造利益,这也严重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实际效益。

3、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体制不完善,其间成本管理组织保障未能真正落实,许多建筑企业并未构建专门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部门,大都是财务部门兼职的,也有的建筑企业成本经济管理工作部门多,且其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问题严重。同时其间成本管理奖罚制度不健全,未能真正的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其自觉心,且相应的成本核算监督体系不完善,核算工作很多方式不正确,核算结果也不准确,监督方式也较为单一,没有主动性、机动性、超前性,这时的监督工作则仅流于形式。

三、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改善策略

1、树立建筑经济管理新理念

应尽早树立前瞻意识,注重各项预防工作,积极做好预算编制,要施以科学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预防控制策略,加强漏洞管理工作。同时要树立全程动态管理意识,把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真正的贯穿于整个施工中,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各项工作,这样管理人员也能尽早的发现问题且及时处理。要树立全面成本管理理念,加强显性建筑经济成本工作工作,也应更深层的注重隐形建筑成本管理。以统筹协调的理念来有效加强各部门间的配合,把成本管理工作合理分解且严格落实。

2、注重建筑管理及其队伍建设

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途径,可以高校对口引进,或者是社会招聘,尽量提升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同时要不断加强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专业培训,加强培训工作全过程控制,要充分提升培训实效。并且,不断创新人才晋升机制,要择优选拔,创建良好的用人环境,做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这样也能更好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健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体制

要不断加强成本管理组织保障工作,同时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要职责分明且分工合理,这样也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以形成更全面系统的组织系统。健全和完善成本管理奖惩机制,一定要奖罚分明,这样可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及参与性,同时也能充分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并且,要不断健全成本核算监督体系,用正确合理的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工作,尽量避免出现各种误差问题,积极强化建筑经济成本运行监督机制,从而明确监督执行主体,要使用各种监督方式结合的方式,以便保证监督工作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经济发展与建筑业的发展密不可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又是建筑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问题均是息息相关的。建筑工作人员应不断学习,于实际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全面收集各类问题及其处理方式,注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要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职业素质,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分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以提升国内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

作者:张峻铭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传福.探讨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J].新经济,2015(1).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9

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成本控制和利润实现等主要方面,也包括对资本进行管理等其他管理内容。农垦企业经济管理与一般性企业经济管理大致相同,其本质目标均在于通过经济管理尝试,实现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盈利能力的提升。长期以来,农垦企业中的经济管理活动开展较为僵化,农垦企业经济管理能力也未有较好的提升。

二、农垦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垦企业经济管理受重视程度较低

农垦企业经济管理活动开展中,存在着经济管理受重视程度不够的具体问题,很多农垦企业对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并不重视,这也导致很多企业并未积极进行经济管理尝试。部分企业虽然进行了经济管理的尝试,但是由于系列经济管理活动受重视程度不足,也就无法达成预期的经济管理效果。农垦企业并未给予经济管理以充分的重视,所以其经济管理活动开展的偶发性较强,经济管理的非常态化进行,导致经济管理对农垦企业的促进性作用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很多农垦企业不重视经济管理,其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经济管理制度缺位也无法给农垦企业经济管理应有的规范与指导。

(二)农垦企业内部管理科学性较低

农垦企业经济管理是一种与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息息相关的具体管理,农垦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科学性较低下,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也会受到影响。很多农垦企业以往在政策红利的影响下,即便其不进行科学的内部管理,其依然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部分农垦企业中,计划经济管理理念对企业管理依然具有影响,农垦企业的内部管理科学性也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农垦企业内部管理科学性较低时,其财务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财务管理作为一项与企业经济管理密切相关的管理活动,其管理科学性低下也不利于农垦企业较好地开展经济管理相关活动。

(三)农垦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下

农垦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着相关管理手段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农垦企业经济管理中,相关管理措施与手段往往会与具体经济管理成果取得直接相关,在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的管理手段影响下,现代农垦企业经济管理呈现了高管理投入、低管理效率的状态。例如,农垦企业成本控制相关的经济管理中,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上依然对人力资源有较大依赖,在传统方法下进行具体经济管理不仅耗时较长,错误率较高,更加会导致农垦企业整体经济管理效率低下,传统的经济管理手段长期存在于经济管理体系之中,更加导致农垦企业经济管理能力提升的难度不断增加。

(四)农垦企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欠缺

农垦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活动开展中,缺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由于经济管理专业性人才较少,农垦企业经济管理大多由财务管理人员来具体负责。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与经济管理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种管理之间依然具有很大的差别。依托财务管理人员开展经济管理事宜这一做法并不可取,很多农垦企业经济管理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也是这一问题影响下的一种必然现象。此外,部分农垦企业中负责经济管理的人员专业能力与素养较低,其大多无法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统筹和规划,个人能力的欠缺导致不仅无法对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甚至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引发很多新的问题。

三、农垦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提升经济管理受重视程度

农垦企业加强经济管理首先要提升经济管理受重视程度,并在企业内对经济管理有较好认识及重视的基础上,开展系列经济管理实践活动。鉴于很多农垦企业内部存在着经济管理制度缺位这一现实问题,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经营发展实际与经济管理实际,制定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在经济管理制度中,农垦企业需要将经济管理的权责关系予以确定,并对经济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原则以及实际管理地位予以较好的说明。通过经济管理制度的建设,农垦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与规范,在认真执行经济管理制度开展经济管理时,农垦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环境也能得到较好的优化。

(二)提升内部管理科学性

农垦企业加强经济管理也需要从自身综合管理体系的调整和优化上入手,提升内部管理体系的科学也是加强其经济管理的必然选择。建议农垦企业通过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发现企业在综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农垦企业也要做好内部控制建设相关工作,从而对综合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予以解决,有针对性地弥补综合管理中的薄弱之处。由于经济管理大多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农垦企业要额外关注财务管理、资金管理以及资本结构优化等具体管理的科学性提升。农垦企业在内部管理体系科学性提升的实践过程中,也要注重综合管理与经济管理间的联系,从而使得内部管理科学性提升能够为经济管理能力提升产生正向影响。

(三)提升经济管理手段信息化程度

农垦企业加强经济管理也要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程度,将更为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方法引入并应用到农垦企业经济管理体系之中。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大方向,现代农业的特点之一便是其能给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农垦企业作为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企业类型,其在经济管理手段上也要注重对先进技术进行较好的应用。建议农垦企业在经济管理活动开展中,树立信息化管理意识,并通过加大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将系列经济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到经济管理实践活动之中。经济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程度得以较好的提升后,农垦企业在经济管理上的效率也能得到较好的提升。

(四)培养并引进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农垦企业经济管理最终依然要由具体的管理人员来负责,加强农垦企业经济管理就需要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农垦企业在当前经济管理能力普遍较低的情况下,也要培养并引进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从而使得自身经济管理的实践活动更为顺利。具体来说,农垦企业可以定期对经济管理工作负责人员进行培训,通过企业内部定期培训与鼓励相关人员自行接受社会培训的办法,不断提升经济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农垦企业在经济管理工作专业人才极度欠缺的情形下,也可以通过社会招聘等渠道,引进更为专业与优秀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从而使得经济管理相关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0

1.培养目标雷同僵化,没有做到有的放矢。许多高校制订的现行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大致表现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工商管理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其没有跟随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而转变,没有有效的结合生源素质、就业去向及各个学校的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的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很难符合当今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需求。

2.教学方法与内容单一滞后,没有做到现实与需要的有效结合。目前,我国高校虽已借鉴国外先进的实践经验,教学方法与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提升,但并没有根本上解决现行与需要的协调统一问题。一方面,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仍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刚性化、程式化,基本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以至于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主动参与和创新的意识;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案例大部分来自于早期的国外企业,难以有效的解释和解决我国特有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3.教学管理中过于重理论、轻实践,没有使教与需密切联系起来。在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和考核过程中,过多的注重讲授理论知识,并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定学生学业的标准,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现实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较差,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竞争力,在工作中很难顺利上手。

二、构建和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增强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要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适应。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首先,要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类人才;其次,要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再次,要发挥学校资源优势,打破课程体系障碍,拓宽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中的专业优势;第四,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学有所成。

2.学习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先进经验。美国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以“拥有基础广泛管理知识和社会知识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为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合于一体,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日本商科专业教育以“学生掌握终身受益的原理性知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目标,为商社、制造业及服务部门、海外贸易会社等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3.提倡因地制宜使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开设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各高校因所处地区不同、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去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各高校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的办学特色。重点大学的生源和师资条件最好,应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外向型、研究型特色;综合性大学可通过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工商管理类复合型人才;地方高校则可培养本区域经济发展中需要的管理应用型人才。从而使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三、构建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

1.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确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及时代要求,该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以系统地掌握管理、经济等知识为基础,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促使其成为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营管理型人才。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素质的高低。为此,应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开展以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的第二课堂。如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研讨会、总结报告会。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1

一、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调控力度相对较弱

当前建筑工程企业,对经济资金建设的管理方式较为简单,自身的管理意识也相对较弱,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建筑资金管理体系,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企业的资金周转。另外,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养也难以满足高效资金建设的能力需求,再加上自身的资金管理实践经验缺乏,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管理工作人员难以积极有效地调控建筑工程项目资金,严重浪费了工程企业的资金,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水平。

(二)建筑资金融资难度较高

当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项目需要相对较长的工程施工周期,并且需要在实际施工建设中投入较大的建设资金,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项目如期保质完成各项施工作业。假如,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的资金筹集能力相对较弱,就难以确保建筑施工作业中各个施工环节不存在脱节问题,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最终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管理质量。受当前国家整体经济政策以及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国内大多数建筑企业都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到建筑工程所需的建设资金,无法积极有效地开展建筑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工作。

(三)生产规模扩张过快导致资金缺口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工作人员极易受到工程经济利益的影响。比如,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存在过于盲目扩张工程项目规模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企业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快速扩张或者工程项目数量急剧增加,必然会给建筑工程企业带来难以承受的经济资金管理负担,导致建筑工程企业难以同时支付大量的工程项目施工资金费用。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作业中,建筑企业难以正确地评估自身的实际发展谁,导致限制了经济管理资金建设应有的作用,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

二、建筑经济管理中资金建设实效性提升策略

(一)提升建筑工程资金调控人员专业技能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作业中,经常会存在诸多预期之外的新问题,影响着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有效性。提升建筑工程企业资金调控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完成建筑工程项目资金建设实效性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在实际经济管理中,应重视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以及资金建设风险管理意识,促使其深刻地意识到在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企业还加大对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人员的资金建设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从而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实效性。同时,建筑工程项目企业还应该加大同行业的沟通交流力度,分享各自经济管理资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建筑行业资金建设实效性的整体水平提升。

(二)科学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方案

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方案,是提升工程资金建设实效性的关键。因而,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应积极引导各项建筑工程活动合理、有序开展,为提高资金建设实效性打下夯实基础。比如,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建材、劳务等管理工作量大,且复杂度高,在开展资金建设中应事先做好施工方案的规划工作,提升其合理性。同时,在工程施工方案规划中,应重视不同部门的协调合作,深入考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以提升施工作业方案的合理性。另外,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作业中,应严格掌控施工作业中不同施工阶段的资金利用情况,并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深入调查建材市场,从而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方案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提升资金建设的实效性,实现经济管理目标。

(三)重视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以及资金建设中,成本管理控制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本管理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企业是否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而,建筑经济企业应重视成本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进度,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稳定发展。同时,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建筑企业应该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以及质量要求严格开展施工工作,尽量缩短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严格控制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成本。在实际经济管理中,还应该改变施工作业人员的资金管理理念,关注施工作业环境的保护工作,更高效地开展建筑材料的选择与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施工作业效率,提高资金建设实效性。

三、结束语

积极做好建筑工程资金建设实效性,能够最大化地避免工程项目存在资金流动性缺乏等各种问题。因而,建筑经济管理人员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当前资金建设中存在金融融资成本高、资金调控力度薄弱、资金缺口大等诸多突出问题,并从提升经济管理人员资金调控专业技能、科学规划施工方案以及加大工程成本控制管理力度等多个方面提高资金建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胜军.建筑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建设实效性[J].经贸实践,2017,(18):126.

专升本经济管理篇12

经济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往往更加重视培养学生财务管理的专业知识,而经济法课程虽然也是一项必修基础课程,但学生往往对于经济法的学习缺乏重视。同时,传统的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为体系的教学方法,在当代的经济法教学中明显存在不适用的问题,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效果较差,难以实现经济法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新时期下,需要对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改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水平的核心目的。

一、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教学,从而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应用于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还应用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方方面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了课堂教学当中,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但其实质上仍然是讲授法。

对于经济法教学而言,由于法律本身就具有大量的理论知识,并且这些理论知识又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表达的,因此会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通常并非法律出身,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相对较为薄弱,利用讲授法的方式灌输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差,即使能够结合多媒体技术,使得讲授法更加生动,但同样难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也就导致了经济法教学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一种脱胎于传统的讲授法,通过引入实例,使实例与讲解的内容相结合,从而讲知识点更直观的体现出来,更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已经广泛应用到多种学科,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教学体系中,案例分析法依然处于比较简单的阶段,其效果有限,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

案例分析法与传统的讲授法融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讲授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虽然也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案例,但这些课件或图片主要起到说明作用而非案例作用。而案例分析法则是需要在某一个案例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在经济法中,大量法律条款的消化和理解,都需要实际案例的支持。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相比讲授法具有更高的优越性。

(三)讨论法

讨论法也就是一种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从而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多种不同的观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讨论法在国外高校中应用较为频繁,主要体现在经济或法律类课程中。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由于讨论法需要学生全员参与,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法律素养和知识,也就导致了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开展讨论法教学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讲授法的主要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课程而言,讲授法都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讲授法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经济法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冲突。对于已经有了一定法律学知识基础的学生而言,讲授法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没有法律学知识基础,因此,在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经济法中的各种概念和理论,导致了经济法的知识结构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存在冲突。

其次,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限制。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将所讲解的理论知识,利用更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消化和理解的水平。但对于经济法而言,经济法的知识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其主要原因是法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很难通过其他形式体现出来。这也就导致了在经济法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最后,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注重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常没有接触过法律学习,对于经济法这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并且枯燥的内容缺乏学习興趣,也就导致了采用讲授法教学,学生往往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偏低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法的主要问题

案例分析法能够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出现过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经济法的理论性,是一种更被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但案例分析法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为了给学生理清案例的过程,更易于学生分析和理解,教师通常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为学生构建情景,必然会导致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下降。同时,案例分析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而学生往往缺乏经济法基础,导致了案例分析缺乏理论深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需要大量实际案例的作为载体,而对于经济法尤其是细分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往往存在着案例稀缺的问题,同时许多案例的典型性较差,难以起到案例分析法应有的作用。

(三)讨论法的主要问题

讨论法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到学习中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整体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与案例分析法相同,讨论法也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制约,学生的基础知识不足,在讨论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不懂得如何讨论、无话可说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法律而言,法律的规定和案例都不一定只有一种结论,很有可能会产生多种讨论结果。这也就导致了讨论法容易出现意见无法统一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改革思路

(一)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体系设置

经济法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就目前而言,财务管理专业的经济法教学课时往往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经济法教师经常加快课程进度,着重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也就导致了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利于提升经济法的教学质量。因此,需要提高经济法的课时,使其与其他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课时持平,可以为经济法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从而提升经济法教学质量。在获得了更多的课时之后,经济法课程教学可以适当的降低讲授法的比重,提高对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的使用时间,能够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的教学教师往往是由财务管理教师兼职的,还有部分是专业的法学教师从事经济学课程的讲解。但这一部分教师往往对于财务管理的了解程度偏低,而既对财务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又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的教师数量偏低,导致了经济法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高校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邀请业内的专家学者来到高校中,通过论坛或讲座等方式,培养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定期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对于促进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讨论法的作用

讨论法在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教学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这种方法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开展讨论法教学。财务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主要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首先,是教学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讨论法一般会消耗较多的教学时间,如果课时紧张仍然采取讨论法,极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讨论法应该主要在课时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其次,是学生开展预习之后进行。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在进行预习之后才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讨论能力。最后,更加注重探讨案例问题,理论问题则需要有一定规划后再开展。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法律知识基础,开展理论问题的探讨会具有较高的难度。而对于案例问题,学生在财务管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潜移默化的收到一定的经济法教育,在案例问题中开展讨论法教学,能够更易于学生接受,因此应该重视开展案例讨论教学,理论讨论教学则需要在课程有一定进展后再进行。

四、结语

从过往的教学经验可知,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有其优点和缺点,完全摒弃或追捧一种教学方法,不仅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产生混乱的问题。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都是在财经管理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将其进行结合和优化设置,可以有效的起到提升经济学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晋.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构建——基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03):47-52. 

[2]王艳.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6):48-49. 

[3]郑翔,丁琪,李佩.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3):76-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