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点的管控措施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1 09:21:37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1

[DOI] 10.13939/ki.zgsc.2016.28.049

采购处于企业经营运作的前端,在供应链快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维系整个供应链安全、可靠和及时的重要部分。有效地对采购进行管理成为企业成本控制、提高利润率以及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和保障。全流程的采购涉及采购计划制订、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和执行、货物检验、货款支付等一系列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风险点,从采购流程着手,识别存在的风险,进而采取有效管控措施以规避防范,能够帮助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质量。

1 采购风险的定义和识别

采购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从市场获取资源,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经营活动。采购风险则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不能实现预期采购目标。

随着基于供应链的采购流程不断优化,采购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几乎贯穿供应链的所有环节。因此在分析时应当综合考虑采购流程的系统性,从供应链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进而提出对应的管控措施。

2 采购流程中的风险点及管控措施

2.1 采购计划管理

采购计划指企业按照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物资需求和消耗规律,对计划期内物资采购活动所做的预见性安排。完善的采购计划管理能够提高采购计划的可靠性,降低物料库存,提升物资的及时供应能力。

采购计划管理风险主要有:一是未编制采办计划,盲目采购,造成库存短缺或积压;二是采办计划未能建立在准确判断市场环境或是货币汇率变化的前提下,没有科学囤货,导致采购价格上涨;三是采购计划编制不合理,与生产计划不匹配;四是在制订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库存情况,导致积压库存产生。针对这些风险,采购部门要根据物资需求情况制订采办计划及预算并在逐级审批后严格执行;采购人员对常用物资的市场行情和汇率市场要有一定的了解和判断,对于常用材料可在价格较低或交易货币汇率较高时与用户部门核对,酌情多储备一些;采办部门接到需求计划后,要与使用部门充分沟通,核实采购关键信息的准确性;定时盘库,掌握库存结构,积极利用库存物资,在了解库存情况的基础上制订采办计划。

2.2 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是企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是决定采购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在采购需求确定后,采购部门应根据物资的质量、价格、交货期等要求,科学全面评估供应商,建立合适的供应商短名单,在此基础上选定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供应商选择风险主要体现为:一是未对供应商进行有效全面评估,导致供应商选择不适当;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未能识别出不合要求的供应商,导致所选的供应商不能持续满足企业的要求;三是由于需求的特殊性,出现单一货源,缺乏有效竞争;四是签订合同时,对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不全面,给企业带来损失。针对供应商选择风险,企业在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根据企业对物资的要求,从生产、质量、财务、售后、业绩等多方面建立综合的评估体系,对不同供应商建立差异化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应从企业需求出发,培育主力供应商,提高资源获取能力。最后,在签订采购合同时,要对合同主体、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责任、验收标准等作出尽可能详尽的规定。要建立合同审批流程,合理设置合同签署权限;根据物资不同属性,编制不同合同标准文本,并根据所在地法律法规和内部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在签订合同时尽量使用标准合同文本。

2.3 采购执行过程

在采购执行过程中,即采购合同执行中,合同双方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利己动机,采购方面临着供应商的不合作行为。例如,供应商生产不能按照合同约定供货等,影响企业供应链正常运行。对于合同执行中的风险,主要通过有关供应商风险的关键信息,加强对供应商行为的监控。对于关键或是长周期物资,要组织包括用户部门和供应商参加的开工会,会上明确生产进度、质量控制、文件提交、联系人等要求和信息。在合同执行中,要确保厂家生产所使用的技术资料是通过审核的最终版,并通过厂家提交的生产进度报告及时掌握生产进度,采购方可以根据需要聘用合格的第三方机构,对厂家的生产进行监造,并按照审核通过的ITP,在约定的时间参与或进行对应的检测,确保生产按进度进行,符合质量要求。

2.4 出厂检验

按照生产进度和ITP,在收到供应商的检验通知后,采购方应当严格执行检验程序,根据合同中规定的标准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都要在检验报告上显示,并要求厂家进行整改,直至验收合格,由第三方检验机构出具无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报告并开具放行单后,物资方才可以出厂。

检验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一是采购单位缺乏专业人才和设备,不能进行有效检验,影响物资质量;二是缺乏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参与,由非独立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可能导致检验不能有效。对于这些风险,首先,采购方应当成立专门的质量部门负责检验,明确检验责任,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培训,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其次,对于一些关键的物资,可以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参与;最后,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检验结果要按相应的审核程序确认。

2.5 审核

对采购开展的审核是企业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审核、评价,以确定采购的合理和合法性。主要是审核采购过程中包括请购单、发票、合同等的各种文件。审核要对各种文件之间所反映的信息一致性进行审核。同时,采购计划、时间、方式、供应商、招投标过程等也要进行审核。

在审核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是:一是审核不及时,起不到预防的作用;二是审核不全面,没有对各类文件的一致性进行细致审核。针对审核中的风险,审核部门要建立科学严谨的审核制度和程序,明确各种审核的时间,对采购文件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等进行严格审核,防止审核不及时导致的采购失误。对于因审核不全面导致的采购问题,要追究审核人员的相关责任;另外,要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审核工作的有效性。企业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2.6 支付

支付是采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支付文件核对无误后,经授权人审批后向供应商支付货款。支付环节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一是重复付款、付款金额有误、支付延迟或提前等;二是支付方式和工具选择不当,导致资金利用率降低。针对这些问题,首先,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支付流程,支付申请需要相应的部门审核并由授权人审批;其次,要综合考虑采购物资的性质、价格以及企业的资金状况确定合适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提高资金利用率。

综上所述,从采购流程中各环节的角度看能够较为系统地对采购风险进行识别。相对应的管控措施虽然增加了业务环节,但能相对减少或规避风险。随着供应链管理的不断发展,这种基于采办流程的风险分析与防控体系还会进一步完善,采办流程风险识别和管控,对于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2

淮北供电公司通过对变电站值班员进行安全风险问卷调查,查找在设备、环境、人员行为方面存在的危险点,制定具体的预控措施,将危险点和预控措施导入每一个具体的操作任务,制作倒闸操作危险点及防范措施幻灯片,现场培训危险点预控措施,作业前进行危险点预控。目前,淮北供电公司已建立21个变电站的倒闸操作危险点预控措施及对应的图片库和幻灯片,并在工作中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员工的认同。 一、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 开展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是变电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目标的需要。变电站在安全管理中存在设备、环境等方面达不到要求的隐患,就容易产生风险,如果对风险不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任其发展,就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人为责任事故。开展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对变电站每台设备、每一处作业环境所涉及到的每一项操作任务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找出可能导致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各种危害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在作业前进行控制和预防,将变电站安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从而达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目的。通过现场风险源查找、风险源预控、风险培训、风险库的建立、变电站值班员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使现场值班员的安全风险控制由上级监督、被动服从向自我控制、标准化管理转变,真正做到风险管理事前预防和控制,重点突出对人的作业行为的管理。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人身事故和人为责任事故。 二、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 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流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组织阶段、风险问卷调查阶段、风险辨识阶段、风险控制阶段、安全风险完善阶段。 组织阶段:建立开展此项工作的组织机构,成立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专业组,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人力资源。 风险问卷调查阶段:开展变电站安全“风险源查找”问卷调查工作,针对值班员在设备巡视、“两票、三制”、交接班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安全行为以及各兄弟单位事故教训,从防止带负荷拉合刀闸、带接地线(地刀)合闸、带电挂(合)地线(地刀)、误拉合开关(刀闸)、误入带电间隔、防止高空坠落、防止高低压触电,找出了150种不安全行为。针对不同的行为表现以及对人身、设备危害的程度进行分类,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风险辨识阶段:组织各专业组对现场每台高、低压设备、每一处作业环境在各种操作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点,进行具体的任务分类,组织专业组与值班员一起现场进行风险源查找。按照“风险源查找”问卷调查内容,把防止带负荷拉合刀闸、带接地线(地刀)合闸、带电挂(合)地线(地刀)、误拉合开关(刀闸)、误入带电间隔、防止高空坠落、防止高低压触电等方面作为倒闸操作的主要风险源,对操作时可能造成人身、设备事故的每台一二次设备及其所涉及到的每一操作任务进行逐一危险源查找、分析、记录,最后整理汇总。 风险控制阶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根据集控站查找出的风险源及导致事故的风险度,研究高风险隐患的控制方案,制定详细的防范措施,并对构成安全威胁的设备拍成照片,做成《XX变电站倒闸操作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库》(以下简称“措施库”),在每一个风险辨识与防范措施后做一电子图片链接,供值班员学习、工作时使用,易于掌握、记忆。同时,各集控站将所辖各变电站查找的危险点预控措施按性质分类,制成集控站倒闸操作危险点及防范措施幻灯片,在幻灯片中将危险点用红色标记标注出来并做成动画,给操作人以提醒。变电站值班员在倒闸操作前对照倒闸操作危险点及防范措施、图片库、幻灯片进行危险点分析和预控,掌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操作风险;对可能造成人身事故、设备损坏的关键危险点、预控措施,值长或站长、技安员进行提醒;按照“七要八步”的要求对当事人进行操作规范评价;根据“七要八步”的执行情况以及危险点分析、预控执行情况,操作人、监护人双方进行互评,结果写入操作票评价内;各级监督人员对“七要八步”以及危险点分析、预控的执行情况进行点评;操作结束后,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绩效、违章评价分析,拟定整改措施。 安全风险完善阶段:专业组对照各兄弟单位倒闸操作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及时补充完善操作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图片库及幻灯片,对值班员进行培训。在操作、监护过程中,发现“措施库”与实际不符的,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班组技安员,由班组将此结果反馈到工区,工区组织专业组审核后再补充完善“措施库”。工区把汇总后的“措施库”报公司安保部领导审批后,通知各集控站实施新的“措施库”。 三、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组织机构 成立由变电工区主任为组长的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业组,由变电工区副主任为组长,变电工区各集控站站长、技术员和安全员为专业组成员,具体负责变电站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隐患预控措施即倒闸操作危险点及防范措施、幻灯片的编写、制作和培训工作。 人力资源保证领导小组及专业组的人员应熟悉电力安全,具备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熟悉电力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在专业范围内均是技术、安全方面的带头人。 四、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绩效考核与控制绩效考核的范围 违章次数、人身事故数、人为责任事故数。 绩效考核的流程变电工区根据各班组在执行“措施库”过程中所出现的违章次数、人身事故数、人为责任事故数等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 五、改进与完善#p#分页标题#e# 下一步准备将3个集控站的危险点及预控措施装订成册,形成危险点及风险预控手册和图片库,建立各变电站危险点及预控措施录像,配以讲解作为培训教材,便于值班员掌握各变电站危险点及预控措施。 继续加大变电站值班员的安全风险教育,提高值班员的风险意识,辨识能力,防范能力,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在电力系统中尚属新生事物,淮北供电公司在此做了有益的尝试,摸索了一套变电站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对提高变电站值班员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辨识能力,进而提高风险的防范能力意义重大。供电系统内可根据自己单位的特点,借鉴此办法稍做修改即可在各自范围内应用。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3

实施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总体领导和自下而上的意识提升。企业应当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制度,组织全体员工(从一线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全面、系统地辨识和评估所有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安全措施,并根据风险级别,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和落实管控措施责任主体的层级,结合自身可接受控制风险的实际,按照从严从高原则,定期评估控制风险,持续完善和落实安全措施[1]。

1基本流程

综合多个省市的安全风险分级指南,目前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基本划分为:成立工作组、划分区域、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管控措施、进行风险告知等。基本工作流程图见图1。对企业来说,首先需要组织技术、安全、设备及生产等人员成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组。其次收集分析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规范,结合企业安全评价报告等内容,理顺风险辨识的思路、进度、工作安排。再次需要进行区域的划分。可以按照内部业务系统的各阶段、场所位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来划分作业单元。作业单元划分时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并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1]。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需要对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包含各区域涉及的各层级负责人、设备设施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危险物质信息和工艺信息等。在此基础上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作业单元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当遵循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固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应当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在工作场所或岗位设置明显的安全风险告知卡和警示标志[2-3]。

2模型设计

通过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过程分析,结合对多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总结[4],目前笔者及其团队设计了一套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模型。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制作了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两种功能模块。数据设计分为制度建设、基础信息表、风险辨识表、公告警示4个数据块。支持单元分为设备设施检查表、应急措施汇总表和安全标识汇总3部分。工作流程、数据设计与支持单元之间的关系见图2。

2.1数据设计的具体内容

制度建设单元含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两部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主要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风险点评价、控制措施、管控层级等进行规划。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中涵盖日常排查、综合性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重点时段及节假日前排查、事故类比排查、复产复工前排查和外聘专家诊断式排查等要求。隐患排查治理中还增加了基于风险点的管控措施,按管控层级和频率进行隐患排查的要求。基础信息表包括区域信息及风险辨识需要收集的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管理工作及危险化学品等数据采集的格式。其中区域信息中有区域名称、各层级责任人等信息。在整个模型设计中,区域名称是整个数据结构的主指针,将基础信息表与风险辨识表的数据进行关联。风险辨识表中包括区域安全风险等级的汇总判定、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作业活动分析记录及对基础管理单元、总图单元的检查表。其中设备设施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责任部门、所在单元、区域、设备设施名称、设备设施类别、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检查内容、标准、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5]、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作业活动分析记录为:序号、风险点编号、部门、所在区域/地点、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步骤/内容、活动频率、风险源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备注。公告警示含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安全风险点警示牌,各地规范要求对较大以上风险点进行公告和警示。

2.2支持单元的具体内容

设备设施检查表涵盖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转动设备类、起重运输设备类、供配电设备设施、通用电气设备、通用设备及各类机械设备检查表[6]。应急措施汇总收集了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涉及的各类事故类型的应急处置措施、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标识汇总收集了各类安全标识的图标。

3模型使用

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前期、中期、实施、后期四个阶段,对数据设计和支持单元的引用如下:

3.1前期

前期对于工作组的组建、工作组织、职责、流程、技术要求及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可参考模块中的制度建设要求制定本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区域划分原则进行区域的划分,区域名称唯一不重复,主要收集的信息包括序号、所属单元、区域名称、所属部门、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人数等。区域划分结束后,由各区域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区域人员进行后续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2中期

各区域负责人按“基础信息表”的内容,收集本区域的各种数据。数据收集过程中需经本区域人员参与确认,以防止数据的遗漏。

3.3实施

各区域负责人按风险辨识表模块进行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的安全风险辨识、风险度评价、安全控制措施的填写。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辨识中,可根据设备的类型,引用设备设施检查表模块,根据设备设施的类型,匹配设备应检查的内容和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控制措施中的应急措施可引用应急措施汇总模块中的内容。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风险辨识中风险度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作业频率的取值需经区域内参与人员奇数人员表决,取表决票数大值的作为风险度评价结果。模块中对于风险度评价级别、风险分级、应采取的管控级别、区域颜色、班组责任人、车间责任人、公司责任人已设置计算公式自动进行计算。各区域负责人组织完成本单元的基础检查表、总图检查表的填写。本模块将各区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辨识结果汇总,筛选出各区域设备设施风险和作业活动风险的最大值作为本区域的安全风险等级。

3.4后期

根据各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完成安全风险公告栏的编制和较大以上风险点警示牌的制作。企业在完成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后,将各较大风险点的安全措施落实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系统中。

4结论

1)针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组织过程进行了梳理。2)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中涉及的各种数据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多种类型企业的数据模型。3)将区域名称作为数据指针,将区域各层级负责人的管控层级与区域、风险点的风险级别进行关联。4)最终风险度的计算、管控层级的确定采用数据自动匹配,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和数据统计中产生的错误。

参考文献

[1]T/SWSA004-2020,工贸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规范[S].

[2]苏应急〔2019〕(105),江苏省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指南(试行)[Z].

[3]浙应急基础〔2020〕(56),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Z].

[4]江阴市大阪涂料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安全风险分区分级管控报告[R],2020.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4

根据《柳州市安委办关于印发的通知》(柳安委办〔2018〕66号)

、《鹿寨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方案》鹿安委〔2019〕4号精神要求。全面推进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充分发挥其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的作用,深刻认识风险分级管控及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重大意义,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现对公司风险点实施标准化、制度化管控;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实现对隐患的闭环管理;为公司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体系,全面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实施有效措施管控重大危源源、重大风险。在原有隐患排治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做到各级排查到位,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实现闭环管理。利用1年半(2020年12月前)时间,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实现长效管理机制。

三、组织机构

1、成立“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为加强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领导,促进工作深入有效开展,成立公司“双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长:苏东升

副组长:王欣荣、桂来柳

员:梁全才、补祥麟、邓建宏、周俊华、舒成欢、钟震宇、蒙郭江、陆

标、梁疑宜

2、“双体系建设”推进小组

负责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方案的制定、组织、宣传、培训、推动、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

长:梁全才

员:王美淑、杨靖、陈亚品、胡振飞、刘棱柯、黄斌、

胡春秀、廖家熠

、蓝秋萍

、覃明帅、贝林胜

3、职责分工

(1)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推进公司开展安全生产分级管控和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对公司危险源组织分析评价和隐患治理评估,决定风险管控层级和隐患治理层级,建设符合本公司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2)主要负责人

主要负责人是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风险管控和排查治理机制,组织开展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制定可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保障控制措施的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

(3)分管安全负责人

组织推进、协调、监督各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协助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职责。

(4)其他分管领导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分管负责人是分管领域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5)安全部

安全部具体负责编制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文件,组织风险分析和评价,组织隐患排查治理,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组织、监督、考核。

(6)二级单位负责人

谁主管谁负责”和“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是部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管辖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7)岗位员工

落实“一岗双责”,职工是本岗位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直接责任人,执行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和要求,对本岗位风险辨识、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警负责。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文件、学习宣贯

1、制定方案

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组织制定下发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职责、推进小组职责。

2、完善制度

根据公司风险管理制度,重新疏理修订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风险点划分和级别确定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分级管控管理规定》、《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等。

3、学习宣贯

织组召开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动员大会;利用《氯碱家园》微信公众号、中控平台、班前班后会、班组安全活动日等形式向广大员工进行大力宣传,发动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同进通过组织学习,让全员掌握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等。

(二)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排查风险点(7月20—8月30),为切实做好“两个体系建设”活动,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利用氯碱家园、岗位学习园地、班前班后会,组织员工学习《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方案》,《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等。组织全体员工,自下而上,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全方位进行排查。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2、确定风险等级(9月1日—9月20日),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对不同类别的安全风险,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A、B、C、D四个等级,A级最高,依次降低),分别用“红、橙、黄、蓝”(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依次降低)对风险进行标识。

3、明确风险管控措施(9月21日一10月10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特点,从组织、制度、技术、操作指南、应急措施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尤其要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要通过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等措施,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实现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企业、分厂、工段、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要高度关注风险变化状况,进行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

4、实施安全风险公告警示(10月11日一10月30日)。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名员工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措施。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5、建立健全安全风险档案(7月20—10月30)。对安全风险评估确认的风险要填写清单、汇总造册,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企业“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

6、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企业要针对风险分布情况,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照《柳州市企业隐患排查治理指南》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通过与“柳州智慧安监”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全县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数据库,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使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有效结合,全面构建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

7、深化体系建设

2019-2020年,公司全面推进、深化两个体系建设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有机结合,两体系的工作机制、措施更加精准、有效,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事故防范能力明显提升。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要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和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内容、方法和步骤,落实责任,加强力量,加强经费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紧围绕遏制重特大事故,突出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各项标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示范带动。

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熟悉掌握企业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办法、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隐患类别、隐患排查方法与治理措施、应急救援与处置措施等,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能力。要大力推进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总结有效做法,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强化示范带动。

(三)强化舆论引导。

要充分利用氯碱家园微信公众号,安全会议、班组安全活动、班前班后会,大力宣传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推广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先进典型,曝光重大隐患突出,为推进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四)强化督促检查。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5

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

责任“六项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风险预防处置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在全面编制完成各级各类学校风险点清单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持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任人,对存在风险的环节、物等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建立巡查档案;

6.学校应组织制定并对教职工进行岗位风险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的危险特性,熟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对学校存在的风险实施动态化管控。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四、学校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标准

学校安全风险指的是学校可能发生危险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组合。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I

级、II级、

III级、

IV级、

V级。

I

极有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

II

很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

III

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

IV

较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

V

基本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

作为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就是针对学校制度管理、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项目进行辨识与评估,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限度。

五、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采取调研商谈、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成立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二)实施阶段

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突出本校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学校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学校安全管理现状、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

(三)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影响特别重大(5)

、影响重大(4)、影响

较大(3)、影响一般(2)、影响很小(1),编制本校风险五级分级报告,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四)管控与警示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建立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牌。

六、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处室组、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校一册”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学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见附件2),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4-0131-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4.067

1 概述

定西电网地处甘肃中部,在甘肃电网中网架结构极其薄弱。定西电网中有8座110kV变电站和37座35kV变电站不满足N-1方式下正常运行,8座110kV变电站为单变或单线供电运行,各县供电公司普遍存在串糖葫芦运行及单线路供电的35kV变电站共有12座,网内35kV及以下配变布点不足、供电半径长等问题,导致供电可靠性较低。同时随着风电、水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加之定西地区近年来地震、洪水以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对电网设备造成较大损毁,给电网运行带来较大风险,安全生产压力大。

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针对定西电网以上特点,结合电网检修、施工、调试等作业引起电网运行方式发生变化以及电网运行环境、设备状况发生变化带来的安全风险压力,公司完善年分析、月计划、周安排、日管控的电网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以“调控中心牵头分析、专业部门组织落实、安监部门监督闭环”的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工作机制,实施各专业部门与调控部门间协同开展风险评估、预警管控的横向协同联动,按照“分级预警、分层管控”原则,超前防控电网运行安全风险。

2.1 专业管理的范围

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管理范围涉及安监部、调控中心、运检部、建设部、营销部、信息通信公司、变电运检室、输电运检室、配电运检室和各县供电公司,涵盖了安全生产系统的主要部门和单位。

2.2 专业管理的目标

深化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机制建设,规范工作职责、流程、内容、措施和要求,强化各部门、各单位间的业务协同,抓好风险预警管控措施的闭环管理,不发生七级及以上电网事件,不发生对公司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电网事故(事件),确保电网安全风险可控在控。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1)公司管控实施七级及以上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率100%;(2)地、县电网风险预警率100%;(3)预警单风险防范控制措施落实率100%;(4)确保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全面完成。

3 主要管理做法

3.1 电网运行风险全过程管控流程图

电网运行风险全过程管控流程图见图1。

3.2 主要流程说明

3.2.1 风险评估。

第一,建立月、周电网运行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电网运行风险。由运检部门牵头,每月组织召开由公司分管领导主持,调控、运检、建设、安监、营销、信通等部门参加的月度停电检修计划平衡会,在统筹考虑电网建设、技术改造、市政建设、用户设备、发电项目、状态检修、周期性检修等各方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下月设备停电检修的安全风险,梳理达到预警条件的重大停电项目(地调梳理六级以上电网安全事件风险、县调梳理七级以上电网安全事件风险),并以文件形式《月度停电检修计划》(包括电网运行方式、负荷预测、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检修工作安排、检修方式下风险及相应的预控措施要求等)。公司各专业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提前做好相关措施落实的准备工作。

第二,调控部门根据月度停电计划,组织开展周检修计划编制和平衡,结合电网运行情况,重点对非月度计划的周停电安排进行安全校核分析,动态开展风险分析评估。相关专业部门据停电计划和电网检修、施工跨越、重要客户保电、基建接入、灾害天气等情况,通过安全生产日例会和周检修计划协调会等机制,及时向调控部门提出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需求,协同调控部门开展风险评估。综合月度检修方式下电网运行风险,对列入周计划的检修作业,达到预警条件的,适时提出预警。

3.2.2 预警。调控部门按照周检修风险分析结果编制《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通知单》(以下简称“预警通知单”),包括项目停电计划安排、风险分析、预控措施等主要内容。主管负责人审核后,在周生产调度例会或日生产协调会上预警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书面签收,同时由调控部门下发至承办部门(专业室)。安监部门将责任部门签收后的预警通知单,在安监一体化信息平台挂网。六级及以上电网运行风险预警按照省公司要求上报省公司统一,七级及以上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由各部门制定详细管控措施,公司分管领导签发后正式。

3.2.3 预警承办。按照“谁签收、谁落实、谁反馈”的原则,相关责任部门(单位)组织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并在安全生产例会上反馈落实情况。

第一,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在预警通知单签收后,立即组织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向下级承办单位(专业室、县公司、班组),以《电网运行风险专业管控措施落实反馈单》(以下简称反馈单)的形式,提出本专业具体风险管控工作要求。

第二,承办单位(专业室、县公司、班组)接到预警通知单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评估、确认风险,按照上级专业部门反馈单提出的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制订细化风险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控制措施、完成时限,在停电前2个工作日将反馈单反馈至上级专业部门,准备组织实施。

第三,相关责任部门收到下级承办单位(专业室、县公司、班组)反馈单,确认各阶段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审核通过后,于停电前1个工作日反馈至调控部门,同时在安全生产日或周例会上反馈落实情况。

第四,调控部门在收到各项风险管控措施均已落实到位的反馈后,下达设备停电操作指令,否则推迟或取消停电计划。

第五,对于计划检修停电工作,停电前的管控措施要在设备操作前落实到位。停电检修期间的管控措施,各级责任部门和安监部门要监督检查措施落实情况,确保落实到位。

3.2.4 预警解除。根据预警通知单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计划时间,电网检修、施工跨越、基建接入、系统调试等任务结束后电网恢复正常运行方式,自行解除电网运行风险预警。预警解除后,根据风险管控执行情况,由安监部牵头组织,从安全管控、计划执行、影响范围等方面开展风险预警后评估。

3.3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为保证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控机制有效运转,成立了以公司分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为组长、各副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公司安监部、调控中心、运检部、建设部、营销部、信通公司等部门为成员的电网运行风险管控领导小组,组织研究电网风险预警管理涉及的重大技术问题,监督检查安全措施和技术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协调和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3.3.1 调控中心根据停电计划对所辖电网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提出电网风险预控措施要求,发出预警通知单,跟踪预控措施的落实情况。组织落实优化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安全稳定装置等控制措施,针对电网运行风险编制电网事故预案。

3.3.2 安监部负责编制(修订)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理规范,组织电网安全应急准备措施,监督、考核电网运行风险预警管理执行情况,向上级部门和政府进行电网运行风险事件报备。根据需要对六级以上安全事故风险向省公司报备。

3.3.3 运维检修部负责分析重大检修、设备状况等安全风险,指导、督促相关运维检修单位落实风险预控有关内容和要求,组织落实设备巡视、维护、消缺和安全防护等控制措施,对涉及电网安全的重要输变电设施,加强巡视监护,落实防外力破坏措施,根据需要对重要变电站恢复有人值班。

3.3.4 建设部负责分析施工跨越、基建接入、系统调试等对电网运行设备的安全风险,组织落实基建施工、现场防护、系统调试等控制措施。执行上级预警通知单中相关要求,重点防范建设工作对临近带电设备的影响,实施电网运行风险预控。

3.3.5 营销部负责组织落实需求侧管理、供电服务、重要客户保电等控制措施。对于重要通道满载、重载或电力资源不足,影响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能力的,组织落实有序用电,做好重要客户保电。

3.3.6 信息通信公司负责组织落实电力光缆、通信设备、信息安全防护等控制措施。

3.3.7 各业务支撑机构负责参与电网风险预警与管理机制运转,根据职能部门要求和各供电公司需求,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3.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绩效考核与控制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7

以完善制度和机制为重点,从源头遏制腐败现象发生,推动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权力运行“四能管控网络”工作,促进权力运行、岗位职责和廉政责任进一步细化,明确廉政风险点,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完善监督制约措施,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形成覆盖各部门、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力求实现权力运行的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预警,最大限度减少和杜绝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三、实施步骤

职务犯罪风险点排查与权力运行“四能管控网络”构建工作是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继续和深入,实施范围包括全系统各部门和全体干部,重点是具有行政许可(审批)、稽查执法、检验检测、资源调配等权力的部门及党员干部。

(一)排查风险

一是梳理岗位职责。在规范权力运行风险点排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部门职能配置、履职实际和政策调整,结合工作特点,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本部门规范权力运行工作规则、流程情况表和流程图,进一步梳理各岗位职责和职权,各部门填写《部门权力登记表》(表1),于2013年3月31日前报局纪检监察。

二是查找职务犯罪风险点。紧紧围绕工作中的职责和环节,把风险查找延伸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每个人,细化到权力行使的各个环节,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廉政风险”的程序,采取自己找、部门查、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的方法,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或潜在的廉政风险。尤其针对工作中可能存在自由裁量权的岗位和可能缺乏有效监管制约的重点环节,找准找实,填写部门和个人职务犯罪点自查登记表(表2和表3),部门职务犯罪点自查登记表于2013年3月31日前报局纪检监察。

职务犯罪风险点主要指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思想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干部职工在政治素质、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制度机制风险主要是指部门在规章制度、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主要是指干部职工在岗位履职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指行政管理对象或其他人员可能对干部职工进行利益诱惑或施加其他非正常影响,导致干部职工行为失范甚至犯罪的廉政风险。

三是评估风险等级。在查找职务犯罪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产生风险原因,确定职务犯罪风险点、风险表现情形和涉险岗位人员,并综合评估单位和个人廉政风险等级。按照职务犯罪风险对应的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及其后果,可将风险等级分为三级:

1.A级风险:指发生几率高的风险,或者由风险引发的腐败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可能触犯国家法律构成犯罪,必须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

2.B级风险:指发生几率较高的风险,或者由风险引发的腐败行为可能造成较为严重损害的风险,可能违的纪律要求或行政法律法规,不仅要受到党纪处分也将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的风险。

3.C级风险:指发生几率较小的风险,或者由风险引发的相关行为,可能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或较小经济损失,违的一般性纪律要求,也可能造成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需要进行防范,以防止演化为、渎职等严重违纪和犯罪行为的风险。

四是绘制风险防控流程图。各部门依据规范权力运行工作流程图,将每一个流程图的风险等级和图中具体工作环节中查找出来存在的或潜在的廉政风险点及相应风险等级进行标绘,形成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流程图,并作必要文字说明。

五是进行排查审核。各部门职务犯罪风险点排查完毕之后,要对本部门职务犯罪风险点排查进行组织审核。

(二)完善机制

一是制定部门防控措施。各部门针对工作职能和岗位风险,从加强对涉险岗位人员教育管理、配置制衡权力、完善流程设计、规范和监督权力运行制度等方面制定本部门风险防控措施,建立防控长效机制,重点在建立日常教育机制、动态监控机制和预警防范机制上下功夫,并填写《部门职务犯罪风险防控措施登记表》(附表4),于2013年4月15日前报送局纪检监察。防控措施既要有适合一般情况的对策,又要有针对每个风险岗位的具体办法,对需要综合制定的防控措施,可向局职务犯罪风险点排查防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二是制定个人防控措施。个人针对岗位风险,按照自我防控的要求,提出个人风险防控具体措施,并上交部门备案。

(三)防控管理

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多种手段,实施分类防控、分级监督,做好预防、监控和处置等管理工作,动态跟踪行政许可(审批)、稽查执法、检验检测等各项权力运行工作的全过程,并实施有效监控和积极处置,从而达到全面有效防范的目的。

一是分类防控。以岗位工作人员自我防控为基础,部门主要负责人承担风险防控主要责任,加强对职能范围内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的防控管理。

二是分级监督。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分管的部门进行监督,对属于A级风险的部门加强监督,对分管的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各部门负责人对风险岗位进行监督和群众监督,并落实监督。

三是做好预防。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通过廉政教育、制度管理、办事公开、权力制衡等各项措施,将防控措施内化为日常工作的具体任务,加强风险提示,注重前期预防。

四是有效监控。各部门落实防控措施,严格执行制度,加强风险岗位监督。分析研判情况,发现职权运行和工作履职中出现的职务犯罪风险迹象和问题。

五是及时处置。处理和消除风险,视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处理,防止问题进一步发展。对违纪违法行为,予以相应追究。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风险隐患。

(四)总结提高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8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防范在先、预警在先”为出发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排查廉政风险为基础,以完善制度机制为重点,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为全市粮食流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预防,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关心和爱护党员干部,推进反腐倡廉关口前移。坚持改革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预防腐败的新举措。坚持依纪依法、公开透明,保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突出重点、全面覆盖,以点带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断深入。坚持务求实效、长效管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实现有效监控,又尽可能简化程序,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二)目标任务

按照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在局机关和局直各单位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从岗位、科室、单位“三个层次”,认真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引发腐败的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相应防控措施,建立起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有机统一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1、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机制

通过全面查找、分析不同权力和权力运行不同环节中所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科学评估、确定风险等级,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2、建立廉政风险监控机制

加强权力运行过程中廉政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创新监督方式和手段,积极依托科技手段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尤其要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及权力运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监控工作。

3、建立廉政风险处置机制

及时运用谈话函询、警示诫勉、责令纠错等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好纠正处理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效能和质量的考核评价工作。对权力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该问责的要及时实施问责;该立案查处的,要坚决依纪依法立案查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和法律责任。

三、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15日-6月20日)

1、成立组织

成立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监察室,承担日常工作。局直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局机关各科室、局直各单位分别确定1名同志为联络员。

2、动员部署

召开市粮食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印发实施办法。局机关各科室、局直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动员部署,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3、宣传教育

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和局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认真学习《市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学习张祥安代市长在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学习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戴启远在全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熟知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掌握方法步骤技巧。各科室、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学习。

(二)查找风险阶段(2012年6月21日-9月30日)

1、清权确权(6月21日-7月31日)

一是依据法律法规及“三定”方案,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对各科室各种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逐项确认,编制职权目录,经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交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是按照“程序法定、流程简便”的要求,各科室、各单位明确每一项职权的办理主体、条件、程序、期限和监督渠道等内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经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交领导小组办公室。职权目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由局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报市法制办、市编办审核备案,同时在粮食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2、风险排查(2012年8月1日-8月31日)

围绕权力和权力运行,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内外结合的方式,全面排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一是查找岗位风险点。对照职责,通过自已找、群众帮、领导提、专家评、组织审等方式,分析查找个人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及风险表现,由科室研究审定,填写《市粮食局岗位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一览表》,交局廉政风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是查找科室风险。各科室对照权力运行流程图,重点查找在工作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及风险表现,填写《市粮食局科室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一览表》,经分管领导审核后,由局廉政风险领导小组研究审定。

三是查找单位风险。局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对各科室和局直单位查找的廉政风险点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的基础上,重点查找局领导班子在“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容易产生的风险点及风险表现,填写《市粮食局单位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一览表》,由局廉政风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局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廉政风险防控表的基础上汇总填写,由局廉政风险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局领导班子成员排查的廉政风险点,报市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风险评估(2012年9月1日-9月30日)

根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按照“高”“中”“底”三个级别,对每一个廉政风险点逐一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其中,高级为最容易出现问题且影响重大的部位和事项;中级为比较容易出现问题且影响比较大的部位和事项;低级为存在一般性廉政、效能风险的部位和事项)。

4.审核公示(及时公示公开)

适时召开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会,审核各科室各单位的权力清单、廉政风险点及评估等级,审定后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同时,对单位廉政风险点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高等级风险由单位主要领导管理和负责,中等级风险由单位分管领导管理和负责,低等级风险由部门领导直接管理和负责。

(三)制定措施阶段(2012年10月1日-10月31日)

各科室、各单位要按照查找出来的风险点情况,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一对一”防范措施,最终要健全和完善制度,形成有效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

岗位风险防控措施。由涉岗人员对照岗位职责以及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提出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科室风险防控措施。由各科室对照职责要求,根据科室查找出来的在管理事项、审批事项、执法检查事项和部门职能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部门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单位风险防控措施。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照廉政风险工作的要求,在组织审核各科室制定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围绕本单位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研究制定单位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要重点抓好五项制度建设:民主决策制度、岗位职责制度、程序控制制度、干部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构建五项机制即:教育长效机制、风险评估机制、防范监控机制、权力制衡机制、整改纠偏机制,以制度机制保障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各科室、各岗位制定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经科室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单位风险防控措施由局廉政风险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报市廉政风险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局直各单位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四)监管处置阶段(2012年11月1日-12月20日)

1、推行网络监控

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设施,依托科技手段优化权力运行、防控廉政风险。建立完善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开展网上受理举报投诉,网上效能监察,网上民主评议,网上绩效考核,从而形成风险点监督的网络体系。

2、做好常规监控

通过一级抓一级、层级管理的方式,对部门、岗位人员风险点进行常规监控,及时采取提醒警示、谈话诫勉、效能责任追究、问责、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措施,帮助和督促其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

3、强化动态监控

各科室各单位对照部门人员的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定期进行考评。

对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置,及时整改到位。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需要立案查处的要及时立案查处,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2月21日-2013年2月28日)

各科室、局直各单位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进行自查,认真总结,形成专项工作报告,于2012年12月25日前报送局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组织检查考核,并作为201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随时进行总结通报,并经研究审核后,于2012年12月30日前将书面材料报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和专业性很强。各科室、局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本科室、本单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推进措施,全力推动工作落实。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带头分析查找廉政风险,带头研究制定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和管辖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按要求落到实处。

(二)抓好结合,统筹兼顾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9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10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 A

建设项目安全风险是指造成建设项目达不到预期安全目标的不确定性,或说是指那些影响建设项目安全目标实现的消极的不确定性。由于危险源是导致安全风险的根源,因此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成为了建设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核心。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与其它风险管理大致相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

1建设项目危险源识别

建设项目危险源识别是确认哪些危险因素有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展,是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一步。

对建设项目危险源进行识别首先需要了解安全危险产生的机理。安全风险的直接表现是事故,事故总是在对危险源控制不利、危险趋势未得到及时控制时产生。根据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a)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人的行为,根据《企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包括操作失误,忽视安全,使用不安全设备,物体存放不当等。

b)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机械、物质的状态,包括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

因此,虽然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来源可分为为高空作业、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设备条件、材料因素和人员因素六类。但总的说来可归结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此外,为了方便危险源的识别,人们将施工现场的业务活动进行了分类:

a)施工现场的不同场所,如施工作业区、生活区等。

b)施工阶段、工序、活动,如基础阶段、主体阶段等。

这样的分类减小了危险源被遗漏的机率,也给以后的记录工作提供了方便。

危险源识别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现场调查法、工作任务法等。这里要特别推荐的是故障树分析方法(FTA)。

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事故的结果,去寻找与事故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该方法可用于事故的预测、事故的调查分析、安全措施优化决策和安全性设计等多方面,在安全工程中应用较广泛。

作者以工人坠落为例来说明FTA的实际应用。图l描述了工人坠落事故的原因推测。首先,坠落事故是在安全带没起作用和工人失控坠落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第一层)。其次,安全带没起作用,可能是由于安全带失效或工人没带安全带造成的,而工人失控坠落的原因也有两个:工人滑倒或失去平衡(第二层)。最后,第三层分析了安全带失效、没带安全带和滑倒的原因。从整个图中,人们可以清楚的识别出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分不同层次,从上到下,越来越细化。

人们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充分认识危险源的分布情况,以免遗漏。

b)要对危险源进行动态识别。

c)让每位员工参与到危险源识别中来,广泛听起意见。

2建设项目危险源评价

建设项目危险源的评价的目的是对危险源安全风险与影响进行评价分级,弄清楚哪些危险源是高度风险的,哪些是一般风险的,哪些是可忽略的,使后面的风险控制更有针对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应围绕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两个方面综合进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专家评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法和头脑风暴法等。其中,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G)在建筑企业中应用的较广泛,这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意在量化出各个危险源的危险程度。下面作者将介绍该计算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及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3方面来衡量危险源的安全风险值(D)的。D的具体计算可见:

D=L×E×C(1)

专家凭经验将D、L、E、C按不同程度分为几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数值。这些数值并不是长期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实际情况会发生变化。因此,作者在这里没有把具体数值列出来。

虽然,专家规定D值大于160分的危险源为高度危险源,但人们在实际评价中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进行判定,不应将D值作为唯一的标准。

3建设项目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控制是在危险源识别和评价的基础上,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危险源的控制分为四个步骤:

a)编制危险源控制计划。“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个有效的控制计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该计划可以从三方面人手:控制危险源、控制事故触发条件以及控制后果。控制措施应广泛听取员工和专家的意见,不断优化,并且对重大危险源,指定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措施,突出重点。

b)评审控制措施。对控制措施的评审主要是检查: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将危险源的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控制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控制措施的成本是否超出事故损失成本;控制措施是否会产生新的隐患等。

c)实施控制措施。将控制措施按照计划严格落实到建设过程中。

图2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循环

d)追踪控制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难以将风险完全消除,而且还可能出现新的风险。追踪的目的在与:检查控制的效果、注意残留风险的变化,进而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控制措施计划。

4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控制的动态过程

随着工程建设的进行和控制措施的实施,会不断出现新的危险源,有关人员应及时对原有的识别、评价和控制过程进行评审,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更新,呈现一种螺旋上升趋势。过程每循环一次,就会指定新的控制措施和目标,使得原来的风险管理过程不段改进、补充,达到一个新的状态(见图2)。

5记 录

上面3个步骤完成以后,应按照要求认真填写表格(见表1、2、3)。

表1施工现场危险源识别、评价

序号 施工阶段 作业活动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事故 危险级别 现有控制措施

表2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序号 作业活动 重大危险源 可能导致事故 控制措施

表3 施工现场重点危险源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

序号 重大危险源 技术和目标管理措施 责任部门 相关部门 完成时间

6结束语

建设项目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不仅包括前面叙述的几个步骤,还涉及到建设项目管理的其它方面,如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安全监督及安全技术研究等等。因此,危险源的安全风险管理需要建设项目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它的管理水平也是整个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家远,刘春乐.建设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李世蓉,兰定筠,罗刚.建设项目施工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杨文柱.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11

[Abstract]If the risk sources, especially those major risk sources could not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they might cause terrible accidents heavy loss of live and property. To properly classify and control the risk sources would help people select reasonable,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accidents. The author of the Risk sources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trol in the 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group company of baosteel bayi iron steel co ltd introduced.

[Keywords]risk sources ;risk evaluation; risk control

随着质量及环境管理体系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开始考虑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是辨识组织存在的危险源,控制其风险,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一、如何认识危险源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8001-2011》

1、第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能量:做功的能力,如动能、势能、电能、热能、光能、声能、化学能或辐射能等,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

危害物质与人体直接接触,能损害人体生理机能,导致疾病或死亡的物质,如有害物质。腐蚀物质、工业粉尘、窒息气体等;毒害物质可以作为辅助材料存在,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生成的,如电焊烟尘等。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导致能量和(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危险因素,第二类危险源等同于在作业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实际上第二类危险源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包括在其中)、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的状态分类见《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3、两类危险源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一类危险源在发生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控制能量的措施失效,导致能量意外释放,从而造成事故伤害。

危险源的风险在于控制能量和危险物质异常释放的措施失效。

二、工作活动的分解

确定危险源辨识的区域,识别区域内各项工作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1、绘制区域平面图:根据单元内所有岗位设置,在平面图上划分出每个岗位辨识危险源的范围,划分时应避免出现空白区域。

2、按照工序划分岗位作业活动:其内容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原材料、厂房、程序及其相关信息。

3、根据作业活动编制工作活动流程图:要求明确工序过程相关的有计划的作业过程、计划外的活动过程和突发的紧急状况。

三、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控制措施的逻辑关系

1、成立危险源辨识小组,小组成员应具备以下资质:

a.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培训;

b.熟知作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知识;

c.具备下列工作经历(或职称)之一: ---从事生产技术或设备技术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从事生产操作或生产管理或设备点检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五年(含五年)以上经历; ---工程师(含工程师)以上职称; ---技师(含技师)以上职称。 ---注册安全工程师。

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例行或非例行的活动;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的人的因素;

(4)源自工作场所外,但对在工作场所内受组织控制的人员产生负面影响的危险源;

(5)在组织控制下,由工作相关活动引起,却产生在临近工作场所外的危险源;

(6)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包括外界提供或带入的;

(7)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与人的能力相适应;

(8)对操作、流程和活动有影响的变更。

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管理流程

4、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思路:在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按干什么活、第一类危险源是什么、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原因是什么(第二类危险源)进行辨识、然后分别制订控制措施。见图示顺序,第二类危险源与控制措施正好相反。

单位(部门): 作业区: 岗位名称:

5、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

6、危险源动态辨识--变更管理

(1)新的或经修改的技术(包括软件等)、设备、设施或工作环境;

(2)新的或经修订的程序、工作惯例、设计、规范或标准;

(3)不同类型或等级的原材料;

(4)现场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包括协力承包方的使用)的重大改变;

(5)健康安全设施和设备或控制措施的改变。

四、风险评价、确定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

1、直接判定法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原版的LEC法取值表

在实际运用时,L的取值碰到一个问题,L的取值对不同的人存在一个离散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对L作了调整。对于E、C、D也分别作了调。

3、确定不可接受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八钢公司认为Ⅱ级以上(包括Ⅱ级)、直接判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不可接受的风险。

4、控制措施的制订

1)、确定控制措施的顺序

a、消除,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b、替代,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和减少风险;

c、工程控制措施,是否可操作、具有实用性,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d、标志、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e、个体防护装备,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2)、改善型方案的编制要求

a、方案要求细化,对每项任务必须落实责任者,规定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确定方法和时间表,落实适当的资源配置(财力、人力、设备等),以满足总目标与总时间表的要求;

b、当项目处于立项前期阶段,尚未明确具体的实施节点时,方案可暂时将节点设定在可研完成日期,待可研批复后进一步修订完善。(计划动态完善)。

3)、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要求

a、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降低风险至可接受;

b、M定的改善型危险源控制措施技术上是否可行,管理型措施是否简洁、实用、可操作,是否落实实施范围、时间安排及责任者;

c、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是否会导致新的危险源或产生其它负面影响;

d、拟定的危险源控制措施、方案的成本效益是否最佳。

5、危险源辨识风险控制的案例

作业活动中第N步存在登高作业

活动是登高作业;

第一类危险源是登高作业具有势能;

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高处坠落;

有几种情况可能会造成高处坠落的原因即为第二类危险源,经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高处坠落: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或低挂高用、挂点不牢(如无法承受冲击力)、选择不妥(如挂在吊篮上)、安全带本身不牢固。以上是存在的几种可能,实际上在同一步活动中一般不会同时产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五、风险控制有效性检查

1、各级对危险源的管理要求

(1)各级危险源均要求落实到岗位控制,落实到具体责任者,纳入岗位规程的检查;

(2)各作业区须将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监控纳入检查计划进行跟踪检查;

(3)改善型方案按项目管理方式实施管控,作业区依照计划进度实施推进;

(4)提供不可接受风险控制情况(包括检查情况、事件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2、各级对危险源的管控范围

3、危险源检查的关注要点

(1)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一致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必须危险充分、有效,源控制措施覆盖涉及的作业活动与人员,与现场执行的岗位规程、点检标准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必须一致,措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责任人有能力控制对应的危险源安全风险。

(2)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培训的有效性。危险源涉及的相关人员(包括外来人员)接受岗位规程、点检标准或专项方案的培训,掌握相关的危险源控制措施。

(3)关注危险源控制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危险源各项控制措施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相关改善型方案按照项目节点实施,达到控制目标要求。

(4)关注危险源监控的有效性。相关单位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的检查周期。

六、应用中的思考与问题

1、对重大危险源的关注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依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0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控制得好,危险源的风险可能评不上Ⅰ级、Ⅱ级,但各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是国家安全监督部门重点监控的对象。因此公司针对重大危险源产生巨大的后果,要求对C值大于15的危险源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中常见的问题

(1)、危险源的描述不符合危险源的定义;

(2)、用活动代替危险源;

(3)、事故类别与职业病名称之间选择错误;

(4)、事故类别之间选择错误;

(5)、危险源与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职业病、控制措施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6)、L、E、C选择的值与实际不符合;

(7)、L、E、C的乘积发生计算错误;

(8)、D值发生分级错误。

(9)、对同一区域考虑过的风险在每一步中体现。如:粉尘的风险,在第N步中已辨识,有控制措施,但在第N+1步还出现。

3、OHSAS18001的改版使LEC格雷厄姆法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使用更贴近,OHSAS18001原来对危险源的定义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而在LEC格雷厄姆法中无法体现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LEC格雷厄姆法主要是用于反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在危险环境中时间的长短及产生的后果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危险源的风险的,因此OHSAS18001的改版使LEC格雷厄姆法在宝钢集团八钢公司中使用更加贴近。

七、结束语

风险点的管控措施篇12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

;

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

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