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资产配置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2 09:33:19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1

对于资产管理机构而言,大类资产的配置能力是其核心能力。国内外的很多研究已经得出结论,在资产配置、择时和择券这三个影响投资组合收益的因素中,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最为突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大致分为战略性资产配置和策略性资产配置两个步骤。前者是根据投资收益目标、风险管控、流动性管理和政策要求等,确定理财资金在主要大类资产间的配比,包括非标资产和标准化资产。后者需要银行根据自身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理解,对投资组合进行管理,实施再平衡操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资产配置具有一些特有的逻辑关系。

整体配置风格趋于审慎,固定收益类与权益类资产配比失衡

考察一下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端,同存、货币市场工具、债券和非标资产在内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了主流地位,即便是权益类资产的配置也大多采取明股实债的交易结构。实际上,国内银行理财资产的90%以上配置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成为点缀。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理财强调高收益固收和类固收资产的配置,尤其是债券和融资类债权资产。虽然这与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特点和信用风险管理优势一脉相承,但毕竟不是资产管理的真正内涵。过于注重债券和非标资产的配置,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导致理财业务规模出现增长乏力。从另一方面而言,固定收益类资产本质上增加企业资产负债表压力,推动造成企业、政府、金融市场加杠杆,与国家降低经济整体杠杆的政策不符,也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另外,监管层从政策层面鼓励净值型产品研发,提倡平衡预期收益率产品与预期收益率产品的发行结构,要求商业银行理财资管业务回归本源,将投资产生的风险过手给投资者。从远期来看银行理财业务面临摆脱表外信贷属性,回归资产管理本质的压力,需要在资产配置上创新理财资金的投资方式,合理摆布固定收益和权益投资的比例。

固收类标准化资产投资视野局限,投资策略以被动式组合式为主

银行理财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当中,标准化的债券资产是主要投向。目前,部分银行审批风控部门对债券投资施加不少限制。例如投资某些特定类型债券需要占用企业授信,要求配置券种持有期限定位于中短期限,以及行业和集中度限制等。往往债券中的ABS、项目收益券、私募债、非公开公司债、可转债等面临这类限制。银行理财普遍对配置这些券种要求较严格,例如ABS只能购买优先档,项目收益债限制特定行业和客户选择等,投资范围受到较大限制。目前债券市场正处于2015年债券牛市以来的相对低潮时期,普通信用债收益偏低和信用风险事件多发并存,增加了投资获取高收益的难度。银行理财应拓宽债券的投资视野,减少标准化固定收益资产的各种限制,把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作为补充投资品种,增厚投资收益。

此外,国内银行理财在固收类标准化资产投资策略方面,主要以被动组合策略为主,债券类资产普遍持有资产到期为,借以追求长期相对稳定的收益。而对于利用市场波段性机会进行交易则较少涉足,主动性投资策略不足。银行理财应积极把握货币政策的松紧节奏和市场交易情绪,探索交易型组合投资。具体而言,理财资金进行债券配置,应在完善投资研究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五湖四海精选个券,研判市场变化,预测未来收益率波动情况,主动进行投资组合管理,盘活存量债券资产池,以便提高组合收益。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2

《孙子・作战篇》有云:不尽知 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意思是用兵前,要对用兵的有害方 面,即风险做到足够的了解,否则就 无法完全明白投资的益处。

投资理财的载体是理财工具,现 在市场上常见的有股票、黄金、银 行理财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QDII、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 产品等。这些产品的风险,具体表现 为3种:一是本金损失(实亏),二 是资金暂时被套住,比如基金净值低 于买入净值(浮亏),三是错失机会 (少赚)。

再来看看如何在自己风险承受范 围内,实现投资收益。

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令风险 可控

《孙子・形篇》有云:善战者,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于用 兵的人,先要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 捉时机战胜敌人。同样的,在购买理 财产品时,先令风险可控,再追求最 大收益。

如何使风险可控?来看下面的 案例。

市场上常见的理财工具可以划 分为2类,并假定其最高最低收益如 表1。

假如投资500万元,构建两个组 合,其浮动收益和固定收益产品的配 比分别为200万元、300万元和400万 元、100万元。其年收益情况如表2。

可见,配置了100万元固定收益 的组合B风险明显小于纯风险类投 资,而配置较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的 组合A,风险又小于配置较多的风险 类产品的组合B。

结论:尽管低风险组合博取高收 益的能力逊色于高风险组合,但在规 避亏损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充分体系其低风险陛。如何令风险可 控?上述案例证实,通过加大固定收 益类产品的配比,可以将风险降低到 可承受范围,即实现风险的可控。

与时间长跑,稳定的收益会创 造奇迹

《荀子・劝学》有云:不积跬 步,无以至千里。理财中,保持稳步 进取,理财者将在长跑中获胜。

假设老王和老李两家人,一家 喜欢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另一 家喜欢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同 的是,老王家选择的浮动收益类理 财产品盈利性并不稳定,但总体而 言,两家的平均年收益均为10%。那 么12年后,两家投资收益如何?见 表3及附图。

可以看到两家收益逐渐拉大,家 庭投资收益差距最后高达116.46%。 可见,保持收益的稳定性,对于长期 投资而言至关重要。

想稳健地赚钱,同时收益不要 太低?

很多投资者有这样的预期:既能 稳健地赚钱,同时收益又不要太低。 在市场提供的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 信托产品可能就是其中一种。

信托的原理是委托人(一般是机 构)委托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投 资者购买了信托产品,同时也成为了 信托产品的受益人,根据信托合同, 拥有日后享受约定收益的权利。

作为信托产品的一类,固定收 益信托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收益固 定――只要持有到约定期限,即可获 得约定的固定收益,一般为年收益 7%~10%。与债券,银行存款相比, 它算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中的“老 大哥”了。

除了收益固定,它还拥有期限确 定,保障充分,安全性高,不能通过 大众媒体宣传,募集迅速,受银监会 监管,由银行托管,有风险,需甄别 等特点。

由此可见,在A股表现不佳的时 候,固定收益产品的优势就凸显了出 来,从而成为投资者控制风险、博取 高收益的利器。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3

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对今年一季度之前成立的,规模在0.5亿元以上的684只灵活配置型基金(Wind分类)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鹏华旗下13只“弘系列”灵活配置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为4.57%。海通数据显示,同期全市场灵活策略混合型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负。

值得一提的是,鹏华基金旗下基金产品图谱已率先步入“固定收益PLUS”时代,加(PLUS)的内容广泛,包括如一级市场的打新,一级半市场的定增,二级市场的权益和量化投资,以及海外市场及另类投资等,在以固定收益资产防守的基础之上,辅之以多策略进攻,多方位博取增强收益,逐渐形成了攻防兼备的投资效应。

“绝对收益类产品有较为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希望实现在一个下跌的市场中保住投资者的本金并获得基础收益;在一个震荡的市场中获得稳定收益;在一个上涨的市场中实现一定的超额收益。” 鹏华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姜山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将时间拉长看,这样的产品才能为投资者实现稳定增值的目标,而实现这样目标的产品,也一定能最终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同。鹏华弘系列、兴系列等绝对收益策略的产品,也都是“积小胜为大胜”战略的有效实践。

超强回撤控制 灵活配置的正收益样本

2016年的行情特别难做。先是“熔断”让指数下了一个大台阶,截至10月17日,上证指数收盘3041.17点,较2015年年末收盘点位3539.18点下跌了14.07%。不但前三个季度多的时间里没有大的机会,即使是从第三季度来看,上证指数仅微弱反弹了2.56%。记者采访过的很多基金经理都表示,“今年能做到正收益已属难得”。

在这样的市场里,想要取得一个好的业绩回报,无疑要比在牛市里难上百倍,是否能实现“绝对收益”呢?“如果说有人质疑绝对收益策略不赚钱,那就是他的投资策略和覆盖品种还不够多。”鹏华基金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姜山曾提出这样旗帜鲜明的观点。《投资者报》记者从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托管部了解到,其所托管的鹏华旗下的多策略绝对收益组合,无论组合成立于什么市场点位,目前都没有出现过亏损,显示出团队对组合回撤的超强控制。

以鹏华旗下弘系列为例,公开资料显示,基金的成立时间正好赶上一个牛市的尾巴。不但赶上了2015年的“断崖式”大震荡,2016年初的“熔断”也一样身历其中。但鹏华旗下弘系列却出人意料地挺住了。为什么?

今年以来,新股发行加速,尽管中签率屡创新低,市场打新热情不减,公募基金成为基民分享新股收益机会的主流方式。第三方机构报告显示,“以债券驻底、打新增厚收益”(固收+新股申购)已成为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主流策略。

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截至9月30日,最近三年鹏华基金以接近100%的高中签率力压同业,旗下产品共有累计82个组合参与新股申购,参与首发配售次数达5973次,累计申购动用资金额超过2万亿元,首发累计获配投入资金超过3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鹏华基金的上述五项指标均在行业首屈一指。

“在我看来,绝对收益是以周期内收益为正作为基础,在控制最大回撤风险的条件下争取最大回报。”姜山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未来绝对收益理念会逐渐成熟,这类产品拥有较大发展前景。

固定收益本源 多策略、多品类增强收益

在近期的《2016年全球资产管理报告》中,波士顿咨询公司指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日益青睐以结果为导向的产品,为擅长提供多资产组合的资管机构带来机会。事实上,在当前债券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行情下,传统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确已相形见绌。而“固定收益+”收益增强型基金,满足了投资者稳健、可期的投资需求,因而成为时下竞相追捧的新宠。

鹏华基金正迎着这样的时代潮流而上。据一位接近鹏华基金的市场人士介绍,鹏华基金固定收益团队组建于2003年,在业内属于先行者,并作为第一批社保管理人开始管理社保基金债券组合,同年即发行并管理公募债券基金。据了解,截至2016年9月底,鹏华基金旗下管理的固定收益组合包括36只公募基金、数只社保组合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累计管理资产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鹏华旗下19只成立半年以上的、偏债类基金的年化平均收益率超过7%,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厚可持续的投资收益。

据鹏华基金相关负责人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鹏华基金固定收益PLUS,是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基础型配置力争获取稳定收益,同时发挥鹏华基金在资产配置和跨市场投资积累的投研优势,分别在银行间市场多品种的固定收益投资、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一级半市场的定向增发、二级市场的主动权益投资和量化投资、以及海外市场投资中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力争获取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收益,为投资者提供可覆盖全市场的资产配置工具。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4

 一、单位基本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单位资产总额(账面净值,下同)20.58万元,较上年减少4.84%。负债总额0.00万元 ,较上年减少0%。净资产20.58万元 ,较上年减少4.84%。

1.资产分布情况

我部门/单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0.00万元,占0%;事业单位国有资产20.58万元,占100%。

2.资产构成情况

流动资产1.28万元,较上年增长1277764%,占资产总额6.21%;固定资产47.24万元,较上年增长118.44%,占资产总额229.55%;在建工程0.00万元,较上年减少0%,占资产总额0%;长期投资0.00万元,占资产总额0%;无形资产0.00万元,较上年减少0%,占资产总额0%; 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0%。

3.固定资产构成情况

土地、房屋及构筑物0.00万元,占固定资产的0%(其中,房屋0.00万元,占固定资产的0%);通用设备41.81万元,占88.51%(其中,车辆17.98万元,占38.06%,单价50万(含)以上(不含车辆)设备0.00万元,占0%);专用设备0.00万元,占0%(单价100万(含)以上设备0.00万元,占0%);文物和陈列品0.00万元,占0%;图书档案0.00万元,占0%;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5.43万元,占11.49%。

 (二)具体管理情况

  1.资产配置情况

2019年度,我部门/单位配置固定资产25.61万元(账面原值,下同)。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土地、房屋及构筑物0.00万元,占0%;配置通用设备20.93万元,占81.74%;配置专用设备0.00万元,占0%;配置文物和陈列品0.00万元,占0%;配置图书档案0.00万元,占0%;配置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4.68万元,占18.26%。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25.61万元,占100%;调拨0.00万元,占0%;接受捐赠0.00万元,占0%;置换0.00万元,占0%;其他方式新增0.00万元,占0%。

我部门/单位配置无形资产0.00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配置专利0.00万元,占0%;配置非专利技术0.00万元,占0%;配置土地使用权0.00万元,占0%;配置计算机软件0.00万元,占0%。从配置方式分析,新购0.00万元,占0%;调拨0.00万元,占0%;接受捐赠0.00万元,占0%;置换0.00万元,占0%;其他方式新增0.00万元,占0%。

2.资产使用情况

(1)资产自用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自用固定资产47.24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100%,其中,在用42.93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90.89%;闲置0.00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0%;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4.30万元,占账面固定资产总额的9.11%。自用无形资产0.00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其中,在用0.00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闲置0.00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待处置(待报废、毁损等)0.00万元,占账面无形资产总额的0%。

(2)出租出借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出租出借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其中,流动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固定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无形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在建工程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其他资产0.00万元,占资产总额的0%。

2019年度新增出租出借资产0.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0.00万元,占0%;固定资产0.00万元,占0%;无形资产0.00万元,占0%;在建工程0.00万元,占0%;其他资产0.00万元,占0%。

(3)对外投资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 /单位 对外投资总额0.00万元,出资资产账面原值0.00万元。其中,短期投资0.00万元,出资资产账面原值0.00万元;长期债券投资0.00万元,出资资产账面原值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0.00万元,出资资产账面原值0.00万元。

2019年度新增对外投资0笔,账面原值0.00万元。其中,短期投资0笔,账面原值0.00万元;长期债券投资0笔 ,账面原值0.00万元;长期股权投资0笔,账面原值0.00万元。

3.资产处置情况

2019年度,我部门/单位处置资产0.00万元。从资产类别分析 ,流动资产0.00万元,占0%;固定资产0.00万元,占0%;无形资产0.00万元,占0%;长期投资0.00万元,占0%;在建工程0.00万元,占0%;其他资产0.00万元,占0%。从处置形式上分析,出售出让转让0.00万元,占0%;无偿调拨(划转)0.00万元,占0%;对外捐赠0.00万元,占0%;置换0.00万元,占0%;报废报损0.00万元,占0%;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0.00万元,占0%,其他方式0.00万元,占0%。

4.资产收益情况

2019年度,我部门/单位出租出借资产收益0.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固定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无形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在建工程收益0.00万元,占0%;其他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往期出租出借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对外投资收益0.00万元,其中,短期投资收益0.00万元,占0%;长期债券投资收益0.00万元,占0%;长期股权投资收益0.00万元,占0%。资产处置收益0.00万元,其中,本期处置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往期处置资产收益0.00万元,占0%。

 (三)重点资产情况

1.土地资产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土地账面面积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万元,账面净值0.00万元。从使用状况分析: 在用0.00平方米,占0%,出租出借0.00平方米,占0%,闲置0.00平方米,占0%,待处置0.00平方米,占0%。从权属情况分析:有土地证的土地面积0.00平方米,占0%;没有土地证的土地面积0.00平方米,占0%。

本年度新增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万元。

2.房屋资产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房屋账面面积0.00平方米, 账面原值0.00万元 ,账面净值0.00万元,其中,办公用房面积0.00平方米,占房屋的0%;业务用房面积0.00平方米,占0%;其他用房0.00平方米,占0%。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0.00平方米,占0%,出租出借0.00平方米,占0%,闲置0.00平方米,占0%, 待处置0.00平方米,占0%。

本单位房屋中,有房产证的房屋面积0.00 平方米,占0 %;本年度新增账面面积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万元;本年度处置账面面积0.0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万元。

3.车辆资产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车辆账面数量1辆,账面原值17.98万元,账面净值4.49万元。从使用状况分析:在用1辆,占100%,出租出借0辆,占0%,闲置0辆,占0%,待处置0辆,占0%。从公车改革情况分析:我单位车改方案已批复。(其中,保留车辆1辆,占100%;取消待处置车辆0辆,占0%。)

本年度新增车辆1辆,账面原值17.98万元;处置车辆0辆,账面原值0.00万元。

4.在建工程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账面在建工程0.00万元,其中,在建0.00万元,占0%;停建0.00万元,占0%;建成未使用0.00万元,占0%;已投入使用0.00万元,占0%;(未转固年限大于6个月0.00万元,占0%)。

本年度新增0.00万元,处置0.00万元。

(四)资产绩效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部门/单位固定资产成新率为59.43%;公共基础设施成新率为0%;保障性住房成新率为0%。

 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及经验

1、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财务科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进行统一购置,办公室负责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资产的登记、统计、维护、保管等。

2、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执行,一律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经财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购置。加快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加强资产处置管理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从“进口”到“出口”的全程管理。

3、信息化建设方面。

我单位通过资产管理系统严格管理资产卡片,包括卡片的增加、删除、查询、打印、汇总等。正确、全面、及时地记录资产的增加、减少、使用等情况,保护资产资料安全完整。真实地反映和监督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资产账簿体系。  

四、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缺少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卡片。资产领用及保管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五、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整改措施

对单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一要进一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二要进一步理顺各科室职责,明确资产管理责任,进一步健全资产采购、处置等方面管理。三要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措施,逐步完善在资产配置、使用、统计及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日常管理。

 六、加强资产管理工作的建议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5

作为投资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到底应该选择长期的产品,还是短期的产品?

发行回暖

从好买基金7月中旬的报告看,固定收益信托产品发行持续回暖。

2012年6月,41家信托公司共成立210只固定收益信托产品,有产品发行的信托公司较前一月减少2家。纳入统计的170只产品总规模为432.04亿元,平均每只产品规模为2.54亿元,平均规模继续增加。从产品数量上来看,6月成立的产品较5月微增2.94%,较去年同期减少25.80%;而从成立总规模上来看,6月产品总规模环比增加15.52%,同比增加19.47%。

6月发行产品数量最大的信托公司为五矿信托,有16只产品成立。另外成立产品数量超过10只的信托公司有7家,分别是长安信托12只、中航信托12只、华融信托11只、中融信托11只、中铁信托11只、中信信托10只、粤财信托10只。本月发行产品较多的信托公司数量,较前几月明显加大。

从产品收益角度,6月发行的固定收益信托存续期为0.08年至5年,收益率从3.3%到11.5%不等。各期限产品均处于下降通道,且长期产品收益率下降更为迅速,其中两年(不含)—三年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8.61%,较3月的高点已经下降0.82个百分点。

长期产品收益率下降

一般情况下,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走势和CPI、银行利率均同方向变化。在高通胀时期,银行利率走高,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也随之升高,而随着通胀的下滑,银行利率开始掉头向下,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也慢慢降低。今年以来,银行进入降息通道,使得信托收益也普遍回落,今年2月、5月央行已经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并在6月下调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然而目前就平均收益来讲,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近几月仍在走高。其实,从历史数据来看,无论是CPI,还是SHIBOR,相对于固定收益信托收益,均有一定的前瞻性。目前,国内通胀已得到控制,5月CPI同比上涨3%,创23个月新低。而SHIBOR方面,去年6月90天SHIBOR达到6.16%的阶段高点以后已一路向下。未来固定收益类信托收益率的走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降息的不断演进,固定收益类信托的收益率未来已处于下降通道。虽然固定收益类信托的平均收益并没有明显下降。但是不同存续期的产品的走势已经出现明显分化。

从各类存期期限的产品的收益趋势来看,在一般情况下,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然而,在加息周期的后半段,长期线的产品的收益率会与中期甚至短期产品的收益率出现倒挂。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观察,也可以发现同样的规律。在上一次降息周期的初期,即2008年三季度,2007年年底以来的4.14%的标准一年期存款利率最终下降为3.87%。当时,三年期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出现较大的波动。这也意味着,产品的供应量稀缺,在降息通道中,融资方开始不愿意融入长期的资金。降息周期往往伴随着经济的走弱,当时正值全球经济的大衰退,融资方需求也下降,此时长期的产品的供应量也减少。但随着降息进程的不断演进,三年期产品的收益率的平均水平,高于中短期的收益。这种趋势也一直持续到去年的年中。

近几月,部分信托公司18月至2年期产品收益率已下降0.5个百分点,存续期在3年左右的产品,收益率则普遍下降1个百分点。而存续期为1年的信托产品,收益率依然保持高位,也说明了企业的融资偏向于短期的特征。说明融资企业短期缺钱情况严重,而在这场资金与时间的博弈中,融资企业普遍相信,长期来看,市场的资金面的紧张状况将趋于缓和。

投资者如何选择

对于投资者来说,固定收益类信托在任何时候都是可以配置的产品。因此,在现阶段如若遇到三年期且收益等各方面都不错的产品,可以买入,锁定长期的收益。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6

随着投资者对风险体验的加深和对资产配置理念的理解,在追求绝对收益的同时,避险也成为投资者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股票弱市环境下,这一需求更为突出。债券基金作为重要避险型基金而备受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债基值得投资者作为长期配置之用?怎么判断债券基金的投资价值?什么样的债基更具有投资优势?

挖掘潜力债基

债券基金投资能力首先表现在其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投资水平,这包括债券久期策略以及债种的配置,对债券收益起着决定性的贡献。其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在于债券资产的80%以上资产配置债券等固定收益类品种,是保证基金业绩稳定增长的根本所在;另一方面,债券的股性强弱对基金业绩虽有一定的贡献,但仍处于辅增强收益的地位。

股票投资会加大基金业绩波动,对于衡量债基的真实能力并非有益。实际投资中,固定收益能力仍成为基金业绩的最终决定性因素。例如,2010年半年收益位居前列的多为增强债券,其中近半年业绩重要的贡献在于还是股票投资。而从长期来看,长期稳定增长的还是在固定收益累积投资能力强的债基,如长盛全债(债券指数基金)、工银信用添利(一级债基)。

在辅的股票增强投资上,债券基金适当的股性以及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有助于获得更多超额收益。目前市场中债券基金主要分为三类,纯债基金不参与股票投资,一级债基打新股,二级债基除打新外可适当参与二级市场交易,这三类基金股性呈现渐强走势,其中以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为主,占到债券基金比例的80%以上,这也决定了股票投资也是债券基金不可缺少的收益部分,对债基的超额获益能力较为重要。

但是,由于股票增强投资带给债基收益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例如,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弱,打新带来绝对收益的神话也会被市场打破,新股破发的风险给打新债基也带来一定风险。因此,债券基金股票投资能力的强弱需要结合基金公司的固定收益投资能力和整体投研能力来判断。

目前市场中债券基金兼顾债性、股性的特点使其具有阶段性配置和中长期配置的双重价值。在连续下跌的市场下,债性强的基金如纯债基金或者债券配置能力强的债基更占优势。

而在震荡市场下,如2010年上半年市场,适当股性的债基可能更占优势,如上半年一级、二级债基的表现强于纯债基金。但是,中长期来看,固定收益投资能力稳定、市场适应能力强的基金应是配置首选。具体投资中,投资还需结合个人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来进行具体选择。

债基稳定收益的根本

稳定性是债券基金重要特点,也是其投资优势所在。投研团队的稳定是保证基金业绩稳定的重要指标,与股票基金相比,债券基金管理团队的稳定性更加明显。

目前国内债券基金运行时间较长、业绩增长较高的基金其团队稳定性也最高。如以年度业绩增长来看,居于前列的基金其管理团队变动次数普遍在0-1次,这与股票基金类似。债基的管理人,包括从固定收益负责人到基金经理,具有普遍较高的稳定性,这与其基金经理的业绩压力以及绩效衡量机制有关,债券基金更多追求适当的超额收益下的稳定增长。另外,债券基金本身占市场份额不高,竞争激烈程度不如股票基金也是原因之一。

与基金团队相联系,作为其后备支持的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研平台是债基稳定性的重要支持力量。如行业内老牌基金公司和银行系基金公司,华夏、工银瑞信等在债券基金产品上有较长的成功运行经验,也经历了市场的起伏波折,更能体会到债券基金对沉淀客户的重要性,这些公司都有较为完善的投资平台。因此,具有完备的投研平台、丰富的债券投资经验以及稳定的固定收益投资团队也是我们选择绩优基金的重要指标。

银行系债基独具优势

从基金公司角度来看,表现出色的债基投资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老牌综合实力强的基金公司,如华夏、富国等,一类是银行系基金公司如工银瑞信、交银系债基,另一类即是阶段性的黑马基金公司,如近两年涌现的华商、华富系的债券基金。

其中第一类基金公司是长期累积的结果,综合投资能力强,在债券和股票投资水平均表现较佳。黑马类基金公司多是一些中小基金公司在客户累积上初步尝试,由于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团队上有核心领军人物,从而业绩表现优异,这些基金可能会成为未来优秀的债券基金管理人,也可能只有阶段性的业绩提升。这三类中比较特殊的是银行系债券基金。

银行系债券基金业绩的高度稳定是其备受关注的首要因素,如工银瑞信、交银等旗下债基年度收益高达9%以上,且旗下基金整体较佳。银行系债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业绩,并保持旗下基金的整体稳定与其特殊的优势是分不开的。

投研突出,经验丰富。银行系基金有效的借助了银行长期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投研上的优势,以及在固定收益产品的开发和投资上丰富经验,为自身的固定收益投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而且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在固定收益投资上经验丰富,多数有银行固定收益投资经验和资源,这就形成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7

假如20岁开始每月定期投入500元,投资10年不再投资,让积攒的资金继续配置稳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组合,在30年、40年后,即当50、60岁退休时将有一笔不小的资金。30岁花费的钱主要用在房、车、日常消费等方面,但不要忘了为孩子准备教育金等费用,不妨也采用10年期每月定投500元的方法,10年后不再投资,而继续以积累的资金构建产品组合,用于孩子大学和入社会之后的启动资金。见下表所示。

定投10年按7%年化收益率可累积8.5万元,按12%年化收益率可累积11万元。之后按累积的金额继续投资,10年(总投资期20年)后可累积17万~34万元的教育资金,20年(总投资期30年)后可累积33万~106万元的养老资金。如果是闲余的资金或者为孩子准备的养老补充资金,则40年(总投资期50年)后可累积127万~1024万元,50年(总投资期60年)后可累积250万~3179万元。

如果有更多的钱可以投资,每月定投2000元,则直接乘以4即可算出总的资产累积额。

找到年化收益率7%~12%的产品

购买哪种理财产品,以及构建怎样的理财产品组合可以在中长期的理财中达成7%~12%的年化收益率呢?可以考虑以下几种理财产品。

债券基金

债券基金现在种类繁多,主要有纯债基金、信用债基金、可转债基金。这3类基金基本可以作为基础的理财产品配置账户。而强债基金、偏股型债券基金属于具有一定股票配置的基金,适合做定投账户。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一般是60天内的基金,适合短期资金需求账户配置。今后会推出高收益债券基金,属于具有一定风险,收益高于传统债券的中小企业发行的债券基金,可小比例的配置。

全球基金

全球基金在中国香港的保险公司、银行、券商与资产管理公司都可购买,可投资全球单一市场、区域市场的股票、债券、外汇、房产以及另类产品。在理财产品组合中,全球基金是最理想的分散风险和寻找全球资本、债券、外汇、房产等市场投资机会的理财产品。有机会去香港不妨去当地的理财顾问公司办理购买,保险公司的基金定投产品往往1000元左右即可购买,定投期限5~30年。如果觉得不方便,可在国内汇丰银行办理全球基金定投,定投起点1000元,定投期限10年为一个周期。

购买全球基金定投产品需要注意的是,对全球市场状况和产品配置需要检测和调换,而香港理财顾问一般都可提供市场和产品咨询,并给出一些基金产品调换的建议。如支付1%的理财顾问费用,香港公司还可提供基金管理的全权委托式服务。

金银币

金银币具有商品属性,也具有收藏特性,适合作为家庭理财固定资产类型的具有一定稳健成长性的理财产品。可在正规的央行金币总公司和授权的门店购买,保证真货。银行现在也开始推出金银币业务,但银行购买渠道价格相对高一些。今后推出金币总公司下属公司或者银行下属公司的回购业务,金银币投资的买入和卖出的市场规范性和流通性将进一步加强,对推出渠道的顾虑会更少一些。

作为普通家庭的理财产品,不妨以熊猫银币作为基础的金银币投资品种。熊猫金银币每年发行,以1盎司银币为例,2012年的熊猫币发行价不到300元,而10多年前发行的同样规格的银币现在市场价多在500元以上,贵的在千元以上;5盎司银币2012年的发行价2000多元,而2006年前同样规格的银币增值到8000元以上。而早年发行的银币发行价还低于现在的发行价。

如果对金银币投资收藏有兴趣,可以考虑生肖、民族、政治等题材的币种,如资本市场成立20周年熊猫加字1盎司银币发行价430元,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熊猫加字1盎司银币等发行价680元,2012年龙年1盎司扇型和梅型银币发行价670元,5盎司方型银币发行价3880元,京剧脸谱(三组)1盎司彩银币发行价475元。如果有更多的投资资金,可投资金币,或者是金银套币。发行量3000枚以内的更具收藏价值,如5盎司金币;喜爱收藏银币的可选择5盎司银币、公斤银币进行投资。

由于流动性欠缺和收藏增值期的不确定性,该类理财产品不宜超过资产配置组合的10%。

30万元以上银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

小型股份制银行、民营银行30万元以上财富客户理财产品,固定收益一般在7%,高于普通理财产品4%~6%的收益。适合在资金积攒到一定额度后做一笔投理财产品,该类一般期限不超过1年。

50万元以上信托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如资金达到50万以上,可选择信托公司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该类产品期限多为1~3年,年化收益多在8%~12%。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8

每年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会计人员会遇到需要调整的关于固定资产业务的一些特殊事项,此时必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进行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可能会涉及若干年度,也可能会涉及多个准则,因此在会计处理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和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具有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通过平常的会计业务处理逐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例:A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80%,B公司占C公司表决权资本80%,A公司、B公司为上市公司,C公司2001年1月2日成立,C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A、B、C三公司年报均在每年4月15日批准报出,三公司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4年2月10日C公司聘请W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M和N进行2003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注册会计师M和N经审计发现如下情况:

1.C公司2001年1月3日购管理设备一台,支付价款120万元,直线法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2001年至2002年每年末对该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可收回金额分别为80万元、76万元,C公司没有计提减值准备,C公司2001年至2003年税后利润分别为20万元、15万元、10万元。

2.C公司2003年8月1日按国家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将上述管理设备无偿调出,C公司共发生清理费用10万元,其中支付工人工资6万元,其他费用4万元。C公司账务处理为: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60万元和累计折旧60万元,贷记固定资产120万元,同时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10万元,贷记应付工资6万元和银行存款4万元。

要求:(1)针对发现的上述问题,注册会计师M和N应如何分年度建议A公司、B公司、C公司进行审计调整记录?(不考虑调整分录对所得税和结转损益的影响)

(2)若2004年3月1日A公司、B公司、C公司均接受了注册会计师M和N的建议,同意调整,则A公司、B公司、C公司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不考虑有关会计处理对所得税和法定盈余公积及法定公益金的影响)

解析如下:

(一)注册会计师M、N建议审计调整分录有关情况:

对于C公司

1.2001年

年末设备账面价值=120-120×1/5×11/12=98(万元)

可收回金额=80万元

建议补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8-80=18(万元)

2001年建议调整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补提的减值准备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2002年实际计提折旧=120×1/5=24(万元)

计提减值准备后2002年应计提折旧=80/(4×12+1)×12=19.59(万元)

建议冲回多计提折旧=24-19.59=4.41(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累计折旧4.4

贷:管理费用———折旧费4.41

(3)2002年12月31日

年末设备账面价值=80-(24-4.41)=60.41(万元)

可收回金额=76万元

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120-120×1/5×(11+12)/12=74(万元),小于可收回金额,则C公司应按照在不考虑计提减值准备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没有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情况下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予以转回,同时将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与转回的减值准备的差额冲销,并增加已计提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建议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4-60.41=13.59)13.59

累计折旧(18-13.59=4.41)4.41

3.2003年

(1)针对2001年、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借:累计折旧4.41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41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59

累计折旧4.41

也可以合并一起,则全部抵消,不需编制调整分录。

(2)2003年8月1日

无偿调出设备,当月固定资产减少,当月照计提折旧。则设备调出时累计折旧应计提11+12+8=31(个月),即累计折旧金额应为:120/5×31/12=62(万元),故建议补提折旧:62-60=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管理费用———折旧费2

贷:累计折旧2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无偿调出的固定资产,其清理净损失应冲减资本公积。

建议调整分录:

借:固定资产120

贷:累计折旧60

营业外支出———外置固定资产损失60

借:应付工资6

银行存款4

贷:营业外支出———外置固定资产损失10

借:固定资产清理58

累计折旧62

贷:固定资产120

借:固定资产清理10

贷:应付工资6

银行存款4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贷:固定资产清理68

以上5笔调整分录也可以合并一起: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累计折旧2

贷:营业外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损失70

C公司调整分录对净利润影响数:

2001年:当年影响数=-18(万元)

2002年:当年影响数=4.41+13.59=18(万元)累积影响数=0

2003年:当年影响数=-2+70=68(万元)累积影响数=68(万元)

C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额:

2003年资本公积减少68万元。

对于B公司

B公司占C公司表决权资本80%,C公司调整分录引起净利润变动,将会影响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同时C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将会影响B公司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1.2001年建议冲减投资收益18×80%=1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8×80%=14.4)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冲减的投资收益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2002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18×80%=1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4.4

3.2003年

(1)针对2001年和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正好完全抵消,不需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2)2003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68×80%=5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54.4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54.4

2003年建议冲减资本公积=68×80%=54.4(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股权投资准备)54.4

B公司调整分录对净利润影响数:

2001年:当年影响数=-14.4万元

2002年:当年影响数=14.4万元

累积影响数=0

2003年:当年影响数=54.4万元

累积影响数=54.4万元

B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额

2003年资本公积减少54.4万元

对于A公司

A公司占B公司表决权资本80%,B公司调整分录引起净利润变动,将会影响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同时B公司调整分录对资本公积的影响,将会影响A公司的资本公积和长期股权投资。

1.2001年建议冲减投资收益14.4×80%=11.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2002年

(1)针对2001年建议冲减的投资收益

建议调整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2002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14.4×80%=11.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1.52

3.2003年

(1)针对2001年、2002年建议调整事项,正好完全抵消,不需编制审计调整分录。

(2)2003年建议增加投资收益54.4×80%=43.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43.52

2003年建议冲减资本公积54.4×80%=43.52(万元)

建议调整分录: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二)A、B、C公司接受建议后的会计处理情况

C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C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补提2001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8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2)冲回2002年多计提折旧

借:累计折旧4.41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41

(3)转回2002年应转回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59

累计折旧4.41

(4)补提2003年少计提折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

贷:累计折旧2

(5)2003年无偿调出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调整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累计折旧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70

以上5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成一起:

借:资本公积———无偿调出固定资产68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8

针对B公司

B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B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冲减2001年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2)增加2002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1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4.4

(3)增加2003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5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4)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股权投资准备)54.4

以上4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一起: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54.4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4.4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4.4

A公司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同意调整,则A公司2004年3月1日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1)冲减2001年投资收益:

借:以前年损益调整11.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2)增加2002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11.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52

(3)增加2003年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4)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以上4笔会计分录可以合并一起: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43.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3.52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43.52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准备)43.52

同时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转入利润分配: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9

裴晓辉进入国泰基金的时机,恰逢2011年8月罕见的“股债双杀”,那时很多做债券的基金经理经历这次债市大波动后,一下子衰老很多,“各种病都出来了,累心累的。”

2012年5月28日,裴晓辉向《投资者报》分析说,债券型基金从骨子来说,应该是以中长期的稳健收益为目标。去年7月至9月的“股债双杀”现象,从更深层次上说,是反映了债基太过重视排名带来的副作用。“由于排名的压力,业内不少债基出现了过于倚重权益类品种投资、放高杠杆等风险操作。去年三季度的下跌,也构成了风险的集中暴露。”

在他看来,公募基金中的固定收益产品需重新找回定位,以绝对收益作为基准,充分发挥大类资产配置功能应是突围方向。

债券投资理念需正本清源

2011年7月,由城投债引发的市场对信用风险的关注,直接导致债券市场一轮猛跌。且跌势延至9月,遍及可转债、企业债等债市所有品种。

回首这轮对于债券型基金杀伤力极强的下跌行情,裴晓辉认为一个深层次问题是,整个基金行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要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目前,多数基金公司皆以排名作为主动因素来评估旗下各路投资团队,这就导致了结果不一样。“本来是为了收益能做得更好而去排名,现在却是为了排名而去做收益。后者就易产生赌博心态。”

在裴晓辉看来,债券型基金应是以宏观资产配置为导向,更着重于研究货币政策和宏观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走向,然后进行资产配置,强调的是资产配置周期的概念,但由于排名压力,有些管理人已放弃了债券基金的投资本源。

裴晓辉直言,债券基金在追求绝对收益的同时,考核却是相对的、以排名为主导,“言行不一致就会给投资者带来偏差。债券型基金的持有人是什么偏好?无论个人还是机构持有人都是风险厌恶型的,债基应该避免大的波动率、避免高风险,依靠大类资产配置,做出每年稳定的收益。”

在国内某大型保险机构既做固定收益也做权益类投资的裴晓辉透露,其实,在加盟国泰基金之前,他就一直在思考债券投资本源的问题,并最终促成他来到公募基金,施展另一片投资天地。

发挥大类资产配置功能

选择国泰基金,裴晓辉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公司认可“绝对收益”的概念,并愿意提供给他这样一个平台,这其中就包括对绩效考核的变革。据《投资者报》了解,去年底时,国泰的固定收益部门就已确立以绝对收益作为基准的绩效考核。

在行业率先明确“绝对收益”的投资管理机制后,今年来国泰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规模和业绩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原因简单而直接——保险等机构持有人,十分认同对于债券型基金绝对收益的管理理念。从业绩表现看,国泰旗下三只债基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基本上亦呈单边向上态势,且排名均处于行业前列。

从裴晓辉的感受看,保险机构的投资经历给他的启迪是——保险更着重大类资产配置,“保险机构首要的是不能亏损,这决定了每年必须按照既定方针去完成绝对收益,这就要求必须对宏观做出判断,权益市场投资可能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而未来债券型基金将填充中国没有大类资产配置产品的空缺。

裴晓辉向《投资者报》分析指出,股票型基金有最低60%的仓位,决定了它不可能做大类资产配置;而债券型基金尤其是二级债基可以做大类资产配置,因其组合可以是80%的债券和20%的股票。

与裴晓辉交谈,常听到他谈到美林投资时钟。这种将经济周期与资产和行业轮动联系起来的方法,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每个阶段都对应着表现超过大市的某一特定类别资产。

裴晓辉喜欢对周期深入研究,看得最多的书是《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和《积极资产配置》,他爱老子“道法自然,大道至简”的哲学思想,认为投资必须要顺势而为,千万不能逆势,而这就必须站到一个高点,脱离市场去看、去分析。

为何债基能实现大类资产配置的功能?

“二级债投资组合的变化可以参考美林投资时钟。当经济高通胀,央行开始收缩货币时,债基可把股票仓位降到0,债券久期全部缩短,组成一个类货币的产品组合;当债市转好时,债基可加杠杆;当股市向好时,所有大类资产切换到类股票的资产配置上,股票仓位加大,债券投资组合中还可以买入转债。”

“未来国泰基金的固定收益发展方向可能更多偏向二级债基,做好大类资产配置。”

近几年,国泰固定收益团队不断扩充,且主要是风控岗位。裴晓辉透露,新加盟成员有来自保险公司、银行、其他基金公司,也有在国外做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的人员。“现在储备各类人才,与未来我们的整体定位相关,我们要打造一个基金超市的概念,在不同方向上都有基金产品覆盖,这样投资者在不同的时点就可以在不同的产品之间进行切换。”

投资周期在8、9点钟位置

今年以来,债市迎来小阳春,市场普遍预期目前债券市场行情还没有走完,但在裴晓辉看来,债券牛市已进入下半场。

“年初的债券价格,现在涨幅已超过20%,再有突出的资本利得不容易了。”

基于最近多项政策的变化,裴晓辉对权益类市场相对看好些。“目前这个时段,权益类市场将会给债基一个额外收入。”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1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网企业的性质已不容置疑。作为企业,经济效益是基础,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确保电网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但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电网企业,销售电价作为电力企业的生命线,受到国家政府部门的严格控制,特别是目前为实现电网坚强,确保电力供应进行大规模的电网建设投资,使电网企业成本增长迅速,而电价出台困难。面对新形势,如何确保电网企业效益稳步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课题。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努力优化售电结构,大力开展节支降耗固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但电网企业作为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

(一)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比重大,相应的成本已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是电网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从1998年开始,基于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电力企业斥巨资进行农城网改造,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折旧、财务费用和修理费用快速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突出。所以在目前国家严格控制销售电价,监控电力交易行为,购售价差的扩大受到限制的形势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重点在内部挖潜,内部挖潜的重点在于实现固定资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建设坚强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是大势所趋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目标,能源和电力的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在目前电源点建设日益加快,基本能够满足电源供应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确保电力供应,提高供电可靠性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是大势所趋。国家电网公司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了“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间投资20 000亿元加强电网建设,其中河北南网投资需求近50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成本上涨的压力和资金筹措的难度加大。为解决这一根本矛盾,要求电网企业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与管理,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确保电网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是企业“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在投资环节,做好投资规划,可以有效避免资产闲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优化设计方案,推行典型设计,运用典型造价,规范招标行为,可降低投资成本和工程成本,有效降低企业折旧和财务费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在生产经营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有效优化资源配置,而且可以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经营管理环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应从战略成本的高度,牢固树立“大成本”观念,正确认识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电网企业的经营特点,固定资产投资大,使用部门多,使用范围广,结构分类复杂,更新换代速度快,管理难度大,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效益观念淡薄,投入产出分析不到位

电网企业作为特殊性质的企业,保持合理利润水平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投资决策应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前提。但长期以来,受过去体制的影响,电网企业效益观念淡薄,投资偏重社会效益,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往往以出台投资电价为基础,缺乏必要的、实事求是的投入产出分析,所以投资规划建立在满足未来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电网需求为前提,从而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的闲置,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乃至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二)管理手段落后,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首先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达到信息共享,固定资产存放地点的变化、大修、更改拆除信息传递不及时,形成了固定资产在财务上“只增不减”,资产不实情况严重;其次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衔接,特别是农网改造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监管不到位,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最后是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构成复杂,生产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不尽一致,账、卡、物核对困难,是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三)缺乏统筹规划,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不够

由于目前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涵盖了输配电各类资产,电压等级多,对安全性能的要求各不相同,所以在各类资产之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存在较大空间。但是按照目前电网企业管理体制,各供电公司作为省公司的分公司,在省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框架下,以加强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为目标,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细则,各供电公司之间、供电公司各部门之间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同时省公司缺乏资源优化配置的主管部门,除个别价值特别大或特殊需求的固定资产在各供电公司之间合理调配外,大部分固定资产的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基建、大修等工程拆除的仍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物资进行合理调配,进行降压降级再利用程度不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缺乏奖惩机制,废旧设备物资管理有待加强

由于电力企业资产量大,更新换代较快,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拆除的废旧设备物资较多,又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奖惩机制等原因处理不及时,造成大量积压,个别供电公司甚至租用仓库存放废旧设备物资。这一方面造成企业管理成本、租赁成本加大,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设备物资长时间露天存放,使部分有使用价值的设备物资失去了再利用价值,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为努力实现精益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电网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资产全寿命管理为主线,从战略成本的角度思考成本控制问题,牢固树立“大成本”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投入产出机制,做好电网投资项目统筹规划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合理规划是加强固定资产源头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基础。针对电网企业长期以来重投入、轻产出的管理理念,要增强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经济效益意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高度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分析,以满足电网安全和社会用电需求为前提,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合理规划电网建设,适度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投资时间。电网规划的投资效益分析不仅要实事求是地考虑市场、负荷增加和未来经济发展,而且要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评价,包括投入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的要素分析与评价,从而实现电网规划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有机结合,避免固定资产的无效闲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确保投资最快收回,规避投资风险。

(二)推广典型设计,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是固定资产价值的源头,是降低固定资产成本和资金成本的基础,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典型设计,建立概预算编制、典型设计、招投标管理一体化机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加强招投标管理,努力降低设备物资的采购成本和工程建设成本;积极推广典型设计,认真进行差异化分析,确保项目设计的科学合理;在典型设计和统一招投标的基础上,细化概预算项目,做好项目概预算的编制与审查工作,从而实现三者的有效衔接和统一,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根本目的。

(三)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电网企业固定资产分布广,管理分散,依靠传统的账卡物管理模式固然行不通,但目前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还不能满足信息共享的要求,造成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脱节,资产变化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了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等诸多问题。要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益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信息化管理手段,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的ERP工程,做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实时共享,保证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实现价值与实物管理的统一。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对各管理环节的有效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可以进一步明确实物资产的管理责任,延长资产寿命,降低固定资产维护费用。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11

固定资产是经济发展和履职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经济规模的重要指标。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比例不断攀升,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但缺乏有效管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如何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现通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阐述,深入探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建议和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效率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监督机制不完善

1.管理意识淡薄,对使用效率不够重视。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和统筹调配,重购置、轻管理,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机制和有效的监管奖惩机制,导致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2.监管和领导能力上的缺位。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分管财务的领导绝大部分是从单位业务骨干提拔上来的,既不是科班出身,又缺乏财务管理知识,造成监管和领导能力上的缺位。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没有实现预期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目标

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多、规模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投资增长过快与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但对投资项目预测盲目乐观,过高地估计现金流量和收益,对风险估计不足,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片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没有实现预期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目标。

(三)管理体系不健全,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1.购建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购建前缺乏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缺乏规范的审批程序和统筹规划、共同配置、调剂使用。追求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造成重置和闲置,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不高,而部分单位却因资金紧缺,无法购置,影响工作开展,存在过剩与紧缺的畸形局面。如机关和全额拨款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费基本来自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资金,缺乏约束机制,盲目采购,不考虑固定资产使用成本,不讲效益。

2.后续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一是后续管理薄弱,重使用轻保养,实行账物分管、归口管理模式,财务部门管账,使用部门管物,组织协调配合不够,管理流于形式,账实不符。更新改造不够,维护不当,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安全事故频发,使用效率低。二是没有进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不掌握使用状况和效率,影响领导决策。对固定资产调拨、捐赠、报废处置等没建立严格的申报、审批和监督制度,及时销账,导致账实不符。

二、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问题,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建议和对策

要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必须合理配置,强化管理,进行整合与共享,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建议和对策如下: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完善监管机制

在思想上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完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处置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奖惩机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管机制。

(二)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问题,实现预期的使用效率和经济目标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态势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投资增长过快,使经济运行绷得太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因此,在保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应进行适度微调,保持投资的适度规模与合理结构,解决当前投资增长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预期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目标。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强化日常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1.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管理体系必须先行。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从购置、验收、调拨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监管,应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真正实现账实相符,杜绝盲目采购,减少闲置浪费,强化日常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管理是提高使用效率的关键。固定资产购置前从内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投资的适时适量进行分析,对大规模投资方案经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论证,通过投资回收期法、投资收益率法、内含报酬率法等方法测算项目的风险、流动性和收益,一般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利润率往往会低于投资规模小的项目,从投资的收益性、发展性、公益性进行综合衡量决策,实现低成本、规模和结构合理、风险可控的战略和原则,谋求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增强竞争力。

3.盘活固定资产存量,提高使用效率。有效盘活和重组现有固定资产存量,使闲置的充分发挥作用,效率低的提高其利用率,低增值率向高增值率转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4.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加强内部控制为固定资产安全和提高使用效率提供扎实的保障,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固定资产采购管理。固定资产采购,使用者提出需求,应优先考虑在单位内部调配,无法内部调配才安排购建,并加强成本管理,减少闲置,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对财政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采购。

(2)固定资产验收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严格履行验收、建立卡片等制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品名、规格、产地、验收、使用地点、责任部门和人、运转等信息,特别关注设计要求、质量、运转记录资料的完整性和价值。妥善保管涉及固定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特别是重要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备受到意外损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下尤为重要。

(3)掌握固定资产结构和使用状况,加强运转监控,定期维修保养。强化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掌握其结构、使用状况、更新改造情况,减少重置和闲置。强化固定资产运转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确保安全运转。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延长设备运行寿命,消除安全隐患。节约维修费用,降低成本支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4)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适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为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定期进行盘点,可明晰产权,摸清家底。将固定资产盘点结果和会计记录进行比较,如发现账实不符、盘盈或盘亏,及时进行处理,力求账实相符。适当加大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保持其技术先进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5)规范报废处置程序。固定资产出现技术更新和使用年限期满等原因需报废处置,应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逐级审核审批后方可报废处置。可再利用固定资产作备用设备安置并建立相关台账,关注处置中的关联交易和定价,防止流失,最大限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提高管理队伍业务素质,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队伍是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前提,对管理队伍应进行经常性培训,也可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业务素质。利用管理软件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平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监控,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动态化、实时化、全局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将详细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完整系统准确地反映其增减变动情况,单位和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统一管理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五)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1.探索实现固定资产共享模式。应建立灵活的固定资产调剂调配机制,探索实现整合和共享共用的模式,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例如:医院的部分医疗设备,核磁共振一般市级医院都有,但每天就诊人数不多,使用效率不高,可考虑同一城市配备一两台,医院之间共享共用,但会给病人就诊带来诸多不便,需通过充分论证后推行。

2.对闲置设备和报废处置后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调拨流动。对闲置设备和报废处置后仍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建立调剂管理制度,实行使用权动态管理,根据使用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拨流动,充分发挥其效能,达到最大限度共享,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例如:医疗设备是医院提供服务和提高诊疗准确率的物质保障,其利用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能提高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地医疗机构众多,但不同的医院所拥有的医疗设备却天壤之别,特别是乡镇卫生院,缺医少药,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设备陈旧落后,资金紧缺,根本无力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即使是新购置的国产医疗设备,技术性能、稳定性、诊疗准确率都比不上省级和地市级医院淘汰的医疗设备,相关部门应对闲置和报废处置后仍有使用价值的医疗设备,进行免费调拨到需要的乡镇卫生院,提高医院的诊疗准确率,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3.国家废旧商品回收工作全面启动,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2011]49号)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商务部《关于加强公共机构废旧物品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国管节能[2012]91号)精神,2015年初步建立起网络完善、技术先进、分拣处理良好、管理规范、运转高速的全覆盖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推进废旧商品回收利用工作,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废旧固定资产得到合理处置和高效利用,从而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

固定收益资产配置篇12

1.根据财政部、教育部[2012]488 号《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标准有所提高,单位价值在1000 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 元以上),并创新引入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模式,标志着我国固定资产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发展。

2.目前高校固定资产具有价值相对较高、来源渠道多样、规模增幅较大、使用地点分散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构成将日趋复杂。

二、现阶段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视不足

高校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购置时一次性列支,不进行成本核算。在管理使用方面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固定资产使用的长期性和综合效益,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部门对教学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的管理较为放松,这些固定资产名义上归学校所有,实际上使用权归固定资产占用的部门或个人所有,甚至有些仪器设备成为小集体或个人创收的工具。一些部门对资产的日常养护疏于管理,责任心不强,致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降低,难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影响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流失严重。由于高校的固定资产没有按照使用年限计提折旧,一些通用设备如照相机、空调等往往没有到使用年限就予以报废,随意性较大,甚至有些公物转为私有,导致资产流失。由于执行监督不力,高校资产流失状况令人担忧。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制度的落实流于形式。

3.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规划,使用效率低下。高校十分注重设备购置的资金投入,但缺乏统一的调控和规划。部分固定资产购建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和科学的论证,购建后缺少效益分析,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学校一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盲目追求“小而全”的配置模式,有的设备虽然可以通过调剂使用,却重复购买。追求高新尖技术,不考量购置的设备与实际需求是否匹配,由于没有专业人员懂得操作,导致一些设备高性能低作用,闲置资产的现象严重。管理者重购轻管,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4.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合理,资产信息失真。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原则,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原值,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账面价值一直保持历史成本,造成固定资产价值虚增。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很大,无法衡量固定资产耗费成本,不能真正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和真实性原则。

5.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方式不严格。由于高校存在重购轻管等观念,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能够合理安排使用,也没有定期进行维护检修,造成资产使用不当提前报废。许多高校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评估环节薄弱,导致已处于报废阶段的固定资产剩余使用价值得不到有效利用。多数高校报废资产回收后只做简单变卖处理,没有考虑“二次利用”的问题,有些设备可能整体仍具有使用价值,一些电子设备还可作维修所需零件使用,可见资产处置需要出台更完善的措施。

三、新时期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1.创新观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增强全校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改变以往认识上的片面性,实行分级监管,杜绝个别小团体或个人侵害学校利益的情况发生,强化管理意识,发挥固定资产最大使用效益。将资产纳入预算管理,重视专家的论证,克服资产重复购置,减少不必要支出,盘活现有资产,调配闲置资产,杜绝“重购轻管”现象。同时健全日常检测维护,提高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实现保值增值。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

2.加强监管,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全管理制度是进行固定资产科学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也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保证。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入账、报废等方面的制度,在制度上杜绝管理不善的问题。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形成固定资产购入、使用、报废的监管模式,掌握资产信息,及时发现问题,防止固定资产随意报废,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人侵占,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3.合理配置,发挥固定资产最大效能。目前各高校的固定资产无论在数量、结构还是水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学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购置时,不但要立足现在,更要考虑长远效益,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对确实需要购置的设备要从经济、技术性能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可行性论证,聘请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购建,对设备要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严格规范相关程序。同时,高校应建立资产共享平台,将固定资产信息公开化,方便有需要的部门查找,降低资产闲置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功效。

4.改进方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会发生各种损耗,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如实反映这种情况,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费用,使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不会造成资产虚增。计提折旧有助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有利于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使固定资产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行政,节约有限的教育经费。

5.规范处置,体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理念。高校要建立合理的调配机制和评估制度,通过评估对符合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理,并利用固定资产信息平台及时公示报废信息,对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进行再利用。对变卖收入情况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真正体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理念。

总之,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要高度重视,在管理中将教育资源的利用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认清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认真对待,提高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趋于完善,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l]刘莉,樊庆文,徐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财会与金融,2013.(1).

[2]刘敏.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探[J].会计之友,2011.(1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