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9 09:29:45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1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数学交流兴趣

1.对学生作出及时的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

自信是学生发展的力量源泉,师生之间的民主、愉悦、激励的语言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平等与融洽是交流的重要前提。正如某位伟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有亲历成功和表现才能的机会,他才显得自信,对数学才有兴趣。

2.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敢于交流。

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仔细地倾听,让其他的学生也做文明的听众,即使学生回答的答案有偏差也不轻易地做出否定,并用数学语言给予引导,给他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让他有二次成功的机会。孩子这个时候应该是最体面的了。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对孩子的自信的树立尤为重要,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交流的兴趣。

二、营造愉悦环境,给孩子数学交流的途径

1.多设问,创造交流的机会。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表情达意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和语言密切相关的,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有序性是测量学生思维是否缜密的有效方法。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就应该有一点的逻辑顺序,在学生回答问题要给予有序地追问,多提有激发性的语言,这对于在师生和生生交流时尤为重要。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得到很强的培养。

2.学生提问,让学生有交流的素材。

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于一问。”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孩子多动口,在疑难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无疑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从而学生的交流能力得到了有力的提升。

3.教师在教学时多“装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起主导地位,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有效的利用这一有利契机,抓住学生求知欲的心理,诱发他们提出很多问题,教师这个时候不作答,把一切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来回答同学之间提出的问题,回答得精彩之处师生一起给予鼓励掌声,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2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如今的课堂教学已不是“满堂灌”的教学,更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法,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彼此沟通、彼此交流,和谐地进行课堂教学。如现代教育专家所说的:“老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面对面平等地和学生交谈,必要时甚至蹲下来和学生交谈!”只有平等,才容易产生信任;只有信任,才容易交流。

我上课时常常走到学生中,和他们交谈讨论,讨论问题时允许学生在座位上回答,不必起立,课堂往往笑声一片。当老师回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学生没有轻视老师,反而觉得老师和自己一起研究解决更有趣味。

如做“转陀螺的活动”时,我参加到学生小组中,他们乐意将我看做当中的一员。分工时,安排我掐表看时间。在活动中遇到陀螺转的时间不长的问题时,小组成员讨论激烈、各抒己见。我并不直接提出让学生解决,而是和小组中的成员互相讨论,一起思考。最终大家想出了固定重心、转动时用力要均匀、轴与纸片结合要牢固等方法,解决了问题。对于一些喜欢独来独往的学生,我想方设法与他(她)交朋友,赢得他(她)的信任,和他(她)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研究,必要时提出建议性意见。当试验成功、研究有成果时,我和学生一起拍掌欢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为他们高兴,更有自信心,同时把老师当朋友对待,拉近距离。

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要注意调和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交流、互相合作。我在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合作的故事,如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些研究小组的故事,并把一些报纸资料给他们传阅,使他们认识到当今是信息化社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

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就某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一开始学生经常打断别人的发言或大声反对。我要求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把他人的观点和自己的想法比较,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做好记号,等别人发言完才发表意见,并且要求对事不对人,注意使用文明语言。

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不免产生矛盾。我的方法是让矛盾双方在班上说原因,全班学生讨论,提出办法。如某个互动小组不让小A参加,小A向我求助。我让双方在班上说原因,原来小A参加活动时经常不带活动材料,小组其他成员有意见。接着其他活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大家都提出应该让小A继续参加活动并请其他同学给一些材料,督促小A以后记得带材料参加活动等。最后这个小组的成员都同意继续与小A合作,而小A也向所在小组同学表达了歉意,教师及时表扬了全体学生。从矛盾的产生到问题的解决都由学生亲自参与解决,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体会到了宽容和体谅是一种美德。

三、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合作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3

怎样使学生具有“发现交流”的能力呢?

1 创造机会,锻炼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

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初步感知了一种学习方法,并不等于就已经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就会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方法,当然更谈不上熟练地运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发现交流”的能力,我在教学的全过程——从课文的导入、审题,到初步感知课文,到分析理解课文,到小结归纳,都创造机会,让学生来进行发现交流。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在学生想讲而讲不清,想挖而挖不深,想结而结不了的时候才加以点拨,加以启发引导。教学《南泥湾开荒》一文,学生从审题,阅读交流文章的内容安排,到课文内容如何反映战士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都由学生自己发现交流:课题一出现,学生即运用已掌握的审题的一般思路开始了审题交流。“题目中的关键词‘开荒’。我查了字典,‘开荒’的意思是把荒地开辟成可种植的土地'南泥湾'起限制作用,限制了开荒的地点。告诉我们课文写的是在南泥湾这个地方开荒的事情。从课题看,这是篇写事的文章,一般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的。”至此,学生的交流进入到对课文内容及思路的揣摩。我顺势引导:默读课文,是按这一顺序写的吗?少顷,交流继续,“我认为是按这一顺序写:课文第一、二小节写开荒的起因,最后一小节写开荒的结果,其他是写开荒经过。”我点拨:经过有两层意思,开荒准备和开荒经过,因此课文也可分4段,这样分更能突出文章重点。段落划分好,朗读课文后,学生进入初步领悟中心思想的过程,交流道:“这篇课文是赞美三五九旅战士的。”“赞美他们不怕苦、不怕困难的精神。”阐述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我只是对什么是乐观主义精神?课文为什么3次使用“在开荒热潮中”?这些学生确有困难的问题,我才加以重点启发讲读。先让学生找到课文对“艰苦奋斗”和战士“憧憬美好未来”的描写,从而帮助他们悟出“革命乐观主义”的含义。

2 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发现交流”的本领

指导小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应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出发。因为他们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一般形象思维和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所以对小学生的学法指导,不是进行抽象的讲解,而是应结合具体内容的学习逐步进行渗透。为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对此,我不是要求学生去背解释,而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联系上下文,知道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即使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了词、句的本义后,我也总是再要求学生联系课文来理解这些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然后,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词句所描写的意境,通过与同类词语的比较,体会这些课文运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久而久之,学生就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因此,我常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想一想与学过的课文在表述方法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想一想新课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上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对此提出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3 确切地评价学生,激发学生“发现交流”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由此可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的方式,直接关系学生的思维逻辑、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

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交流,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合作交流仅流于形式。多数学生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因而在展示合作交流成果时往往只是少数优等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要么坐享其成,要么盲目随从,甚至个别学生还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

这样的合作交流学习,不仅解决不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而且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表达交流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根本就没有得到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勤思

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经过个体的思考而匆忙展开交流,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教师在给出合作学习的任务、组织合作交流前,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确保人人有思考时间,并要求所有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要仔细分析其他同学思考的方法,加以辨证,以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能言

大胆、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观点,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平时课堂发言观察,发现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他们热情不高,不敢举手,怕说话,要么袖手旁观,要么人云亦云。为了让这部分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合作交流能力,每次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后,我都让他们率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全班交流的时候,也会让他们作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处处给予表现机会,同时作为优先提问的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们已不再惧怕发言,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现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合作学习、交流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现象,大家抢着说,争着答。

三、乐听

乐于倾听他人意见,才能善于表达自己观点。在合作交流中,有些同学总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在别人发言的时候往往不用心去听,结果总停留在自己的想法中,方法得不到优化,自身得不到提高。作为教师,要告诉学生任何时候都要认真听讲、分析、思考他人意见,使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自己能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受到启发,获得灵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乐于倾听别人的回答。

四、善辩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5

语言操练不等于语言交流。语言操练的着眼点是语言形式,使学生在语言操练里掌握语言形式,语言交流的着眼点是语言内容,使双方达到互相了解;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语言操练使学生掌握语言形式,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首要前提,语言操练和语言交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要有机结合起来。在机械操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性操练。通过问题的回答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词汇、句型,更重要的是交流了思想。所以教师每次教新材料时,都要先进行机械练习,再进行有意义的练习及交流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的新东西进行交流,逐步把语言操练推向语言交流。

二、教学过程交流化

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交流化应该做到师生交流,学生之间交流,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用英语教英语和学英语,用语言做事,使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使交流活动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选择接近语言交流的练习,使课堂练习交流化,在做练习时,不仅要多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还要设计多种情景,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伴以手势、动作,要像演戏一样把生活中的交流场合搬进课堂。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创造条件。此外,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教师在上课时要以姿势帮助说话,充分利用手势和动作来增加说话的力量,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到英语的实际用途。另外,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师生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这样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养成。

三、突破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现代英语教学要重视课本,但若是完全被课本束缚,不仅教法会凝滞,而且教学受到限制,所以,在教学中要增加语言材料的输入。在利用课本的同时使用电化教学手段,逐渐增加与课本水平相近的语言材料。

课堂教学是英语活动的主要场所。但是光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交流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无论教师怎样设计,学生怎样配合,没有课前课后的密切配合,都很难实现这一愿望。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语言的学习也绝非局限于课堂。如果把语言当成一门课或一门知识来学,离交流的目的就越来越远。因此,学好并用好一门语言必须从课堂中跳出来,开创一条课内与课外结合,新课与旧课结合,复习与讲新结合,游戏与讲练结合的路子。把传统的复习、预习、讲授、看录像、讲故事、听歌曲、角色扮演或对话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英语,而且用这种语言交流思想,做实事,进而享受英语的乐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6

只有课堂氛围和谐相融,知识才有不竭之源。传统的课堂教学把教育简单地当作现有知识的直接传递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具有居高临下的权威,控制着知识与信息的话语霸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只是容纳知识的容器。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不高。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融洽、开放的课堂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在“小集体”里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交流自己的感受,使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新型的合作探究学习,改变原先的“一问一答”为“互问互答”。而这种课堂氛围一旦形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潜能就会被开发,智慧的火花就会产生“碰撞”,生命的活力就会焕发出来。

如教学《五彩池》一课第四自然段时,我先用媒体展示画面,配上优美抒怀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并感受到五彩池的美丽,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五彩池的神奇表现在哪里?”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陶醉其中,入境入情,尽情交流表达。

二、精选内容,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富有个性地学习。有的内容适合于开展合作方式,有的内容则适合于自主探究,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讲解引导,有的内容则适合于领会体验,等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实际选取精要的、有价值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

1.精选文中的分歧点。如教学《绿手指》一文,可对“绿手指”指的是老奶奶的手指还是指老奶奶那种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充满信心的精神展开讨论。

2.释析文中的关键词重点句。如教学《颐和园》时,我及时抓住课文开头的第一句话“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中的“美丽的大公园”一词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

3.抓住学生认知或情感发展上的矛盾面。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引导学生就“既然小金花已救出了老王,为什么妈妈还要与敌人同归于尽呢?”这句话展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4.续说文章内容。有些课文,为了达到某些表达效果,有些情节不作细微的叙述,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天地,可安排合作学习、交流。如教学《假如》这篇课文,最后一段话:“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及时设计了一个富有想象性的问题: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准备为谁画什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三、讲究方法、技巧,开展合作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交流形式单一,气氛沉闷,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有言不敢发,有话不敢讲,抑制了语文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形式多样,消除了师生单向交流给学生造成的负担。在合作学习时,全班学生组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大胆地讨论、回答、争辩。可是,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时合作学习就会变成“优生”挑大梁,“学困生”跑龙套的假合作学习。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强,常乐于表达不倦;有的学生反应较慢,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收音机”;而有的学生不会倾听他人意见,只顾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讨论根本无法深入,合作学习就变成优生在唱“独角戏”。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讲究科学的方法技巧来开展合作学习,以达到生生互动、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合作目的。(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又要给足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和机会,根据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达到共同促进的目的。(2)如果讨论中出现“争执不下”的现象,这是常事,也是好事。有争执才有促进,有碰撞才有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沟通的技巧,如不能急于对别人的观点下定论,要去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多做思考和交流,多查找有关资料,尊重事实,形成共识。(3)要引导学生形成资源共享的意识,愿意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情感和智慧。合作学习时要能够互相启迪、互相借鉴,能够整合不同的观点,汲取彼此的智慧,进而产生新的思想,生成新的智慧,达到共创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7

一年级数学知识较简单,如:数数,基本上每个学生都会,因此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争先恐后地都想回答问题,导致的结果便是很多人都在说,但没有一人是认真思考了的,回答问题总是围绕在浅层,没有深入挖掘。一节课给人的感觉是乱哄哄一气,长此以往,若学生养成了这样一种学习习惯,对于数学学习将非常不利。因此,课堂常规的养成尤为重要。

“认真听、仔细看、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共十四个字,但它能使学生静下心来学习。一开始开展起来可能会有一些困难,但教师要利用时机,对于这样做的学生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其他同学也主动、积极地去这样做。

二、教给学生怎么交流和交流什么

1.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所看到的

如在学习数字时,我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数字。学生找到了教室里有1张讲桌,2个门,我们家里有3口人……学生将自己所看到的数学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体会其快乐,让学生觉得数学交流有话可说。

2.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所经历的

如在教学数字比大小时,我让学生先利用学具摆一摆,并想想怎样才能给别人讲清楚为什么5比4大。学生先利用学具怎么摆的都有,也有无从下手的,慢慢地就有学生用5个圆片表示5,再摆4个三角形表示4,然后将一个圆和一个三角形放在一起,最后剩下一个圆。这时候让已经操作完的学生,一边做一边讲解,即将自己刚才的如何做得过程完整、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听完之后,其他学生再边做边说,这样的数学交流对全班学生而言都是可以实现的。

3.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2+3=时,我们先说书上的情景,即看图将自己看到的信息说出来,并引导提问一共有多少。再让学生模仿编问题,如:我有2块橡皮,同桌有3块橡皮,一共有几块?这样的模仿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在不断说、不断听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提出问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8

大学生经历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后,来到了梦想中的大学。上大学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大学里,学生可以参加很多的社团活动,可以选修课程完成学分,大学的课程相比高中更加有趣生动自由。然而大学毕竟是步入社会之前的一步,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和所培养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步入社会中的能力。在这个大学学习竞技场里,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如何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如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崭露头角将是每一个大学生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大学老师要深思的问题。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交友、处理事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是关联校园与职场,融通语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课应该是“how to make friends in college”即如何在大学里交友。很多刚上大学的学生,用英文交友是让他们非常难的事情。原因有两个,其一,有些英文表达不知道如何去说。这个问题,最好解决,教师可以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第二个原因,应该从情感上分析,很多学生认为,在大学里交友是最令人害怕的事情。这就需要把问题提高到学生情商培养的高度。

对于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来说,掌握交流的技巧是未来职业成功的条件之一。对于一个职业成功者而言,明白如何管理使用自己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情商又称情绪智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走出低潮,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英语教师应该通过课堂的管理,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走出自身的舒适空间,去大胆的用英语交流、交友。

参加英语俱乐部是最直接简单而有效的方式了。在英语角,学生可以碰到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朋友和同学。大学生可以大胆的开口说英语,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表达自己之前,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交流风格。这个非常重要,因为情商是一种利用社会交流技能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从而用来正确的面对挑战和处理社会关系。交流风格的不同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关。有部分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是直接而理性的,他们关注的往往更侧重于交谈的内容而不是说话的对象。还有部分学生,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去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他们对于听众的需求非常敏感,极力的希望交流对象能够了解他们或者与他们产生共鸣。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应该针对不同风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除了参加英语角,选修英语选修课程也是不错的选择。在选修课上,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英语爱好者。他们一起讨论英语的学习问题和一起练习口语,这个过程不仅是提高英语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一个帮助学生提高情商、多交益友的过程。学生逐渐的将高中压力大的负重学习转成素质培养的过程。而情商提高的前提是学校提供一个平台,可以是实地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网络平台。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教师不妨多多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交流软件。例如,facebook平台,中国的人人网等。在选修课堂认识的学生,新朋友,是不太可能初次就印象深刻继续保持联系的。只有通过这些网络交友平台,才能让这些有英语共同爱好的新朋友一起参加今后的社交活动,这种模式,也是提高学生情商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对于大学生英语交流中情商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将手机等信息化教学方法运用到英语课堂中,将对大学生英语的学习及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商的培养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大学是个纽带,它是连接着学生走向社会职场的重要环节。教师选用手机APP连接资源网络平台,课堂上教师能够将网络平台上的微课等教学资源通过连接学生手机的方式播放给学生学习。这个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还让学生真正在兴趣的主导下学习英语。当今社会,手机作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物品,大大发挥了其学习娱乐的功能作用。手机APP 上的学生在线交流系统,可以让学生尽情的用英语聊天、讨论和交友。这大大丰富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料和资源,弥补了课堂上英语学习的枯燥不足,也让学生的人生修养、交友情商得以提高。教师利用手机APP功能,选择出具有代表的英语论题,在课堂上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而网络资源平台和手机App的同步,对于课后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也非常便利。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批阅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课后的学习进度及监控他们的讨论话题的过程。从而合理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打分公平合理。

英语教学中新的育人模式及理念也充斥着课堂。“以德树人、文化育人、技术技能、艺术修养、人生规划”这五个教学要求和理念让教师深深感到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教师应该终身学习。首先,以德树人说的是教师要培养学生德育为先,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健康向上的情商,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处理事务的能力。能够拥有追逐梦想的美好心境。为实现以德树人,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应该让自己的德行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二,文化育人,说的是英语教育者应该用知识和道理教育学生,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强调英语的模块学习,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掌握英语交际能力以及在英语学习中培养的高情商。第三,技术技能指的是对英语专业学生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对英语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水平,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对技术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他们的知识结构体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四,艺术修养,是对学生情商的要求。人文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能够顺利走出校园与职场接轨,融通语言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对今后学生的职场生涯作用很大。情商的培养将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一环。第五,人生规划,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倾向,确定其最佳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这五个理念互相作用,对关联校园与职场,融通语言知识与人文素养,强调对语言知识、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终身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教书育人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交友、处理事务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情商。学生能够在了解自己情绪的基础上,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同时能够了解他人的情感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之,上大学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美好的事情。这个转折点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很多大学生在这个大学学习竞技场里,要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如何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崭露头角。如何培养学生将是每一个大学老师要深思的问题。而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以德树人、文化育人、技术技能、艺术修养、人生规划”这五个教学要求和理念让教师深深感到教书育人的责任重大,教师要终身学习。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情商,提高他们交友、处理事务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大学生英语交流的学习过程和情商的培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英语学习既是学生学习如何提高情商的平台,同时,情商的培养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环节。教师要摒弃陈旧的观念,多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生动有趣。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技能,最主要的是提高了情商。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 自学能力 培养方法 交流工具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Studies independently ability Raise method Exchange tool

作者简介:华茵,女,汉族,82年11月出生,重庆人,本科学历,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课堂运用

一、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的学习主要侧重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这才是掌握好一门语言的关键。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比学习英语知识更加重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感,自学能力很差,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老化,并不能终身受用,所以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自学能力主要是指个人独自完成学习任务、获取知识的一种能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英语,独立思考,对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重要的贡献。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英语,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我们只有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调整学习英语的策略,从而促进英语学习成绩的不断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改变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不仅要注意向学生讲解英语基本知识,还要注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一种日益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但是在英语学习中,英语词汇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只有学会主动学习英语和掌握基本技能,才能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如何培养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提高初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自己主动去听英语、看英语、学英语,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一新生对英语的好奇心,然后实行全英语式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做游戏、情景对话等方式,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

第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复习功课、背诵英语课文、记好课堂笔记等,帮助学生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安排中可以适当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进行英语学习方法的交流,从而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背诵一些重要的英语词汇和短语,从课文中找出重要的句型和难点,从中发现自己未能掌握的知识点,自我思考和学习,把学习内容简单化,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三,充分利用好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要想搞好初中英语的教学,教师应该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可以创建一个英语交流的场所,如英语角,方便学生主动进行英语交流,为学生练习英语提供语言交流的环境。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多看一些和英语相关的资料和知识讲座,不断调整学习英语的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不断交流、总结和完善。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练习英语,看英语电影、报刊,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课堂内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1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289-01

我们人类在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时候,个体的人是有知识局限性的。这就必然需要发挥群体的力量来应对世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充分利用群体力量的缩影。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毕竟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育的参与。但是,我们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针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能力培养,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参考。

一、.教师制定好合理的规则

任何事情,要想顺利地展开,都离不开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就会失去对事情的可控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组织合作学习亦如此,也需要规则。比如如果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在发言程序中,由于成绩好的学生反应快一些,一下子就会把所思考的问题和盘托出了,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基本没有思考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了成绩好的学生意见。这不利于整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反而会让成绩差的学生滋生出依赖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就牵扯到一个规则问题,如何为小组制定出规则,让小学生在规则内,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我制定的规则是:在讨论前,小组内成员必须独立思考一段时间,把自己的观点笔录出大纲。随后由小组长指定发言代表,其代表的意见,应该是小组通过讨论出的最后发言的观点,这样就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反应快抢答所有问题,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基本没有思考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了成绩好的学生意见,反而会让成绩差的学生滋生出依赖思想,不利于所有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的达成。

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组织能力尤为重要。合作学习毕竟是集合群体力量的一种形式。在这种集合过程中,没有组织力量的介入,就不能够集合学生的学习力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呢?教师在具体操作中,首先应该指导各组如何进行组内分工,如何进行组内归纳意见,以及如何教学组内评价。为了提高小组组者的组织能力,可以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对于不合格的组织者及时更换。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从而提高各合作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效率,也为学生以后立足于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会有一定的收获,有了收获必然会有表达的欲望。但是如果不给予学生表达的平台,学生的的表达能力就会被抑制。在合作学习中,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尽量表达他们的想法,相互间进行交流。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住班级中学习成绩比较弱的学生,以及不善于表达的比较内向的学生,对他们给予更多关注,有意识地对他们的表达进行示范指导。为了建立学生表达的平台,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在全班汇报时,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来表达他们的观点,让别人听懂所表达的意思。逐步让学生达到敢说、会说,且在表达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会讨论和交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交流尤为重要,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小组中,每个人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之后,往往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为了达成统一的意见,这时候就需要各个组员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共识。教师在指导中,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以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讨论和交流的锻炼。在他们意见不一致时,要求有不同意见的组员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其他成员积极地听取意见,并积极地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补充或者更正意见。最后达到意见的共识。只有通过这样的讨论和交流,真正的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分析能力、决断能力得以提高。

五、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让学生不仅要敢说、会说,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倾听呢?在形式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取别人的意见时候,做到尊重别人,在别人发言时不乱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表达,做到虚心、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在内容上,其一,学会倾听就是要听懂别人的意见,听清别人的表达的要点,做到会收集有用的信息和关键的信息。其二,在倾听中,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思考,可以是反思型的思考,也可以是批判型的思考。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的批判力、反思力、判断力得以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11

论文摘要: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高中语文探究能力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如何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着手阐述其方法。

在新课改中,高中语文应“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

这样,探究的学习方式自然进入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探究式学习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具体说来,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参与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形式。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发掘其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 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就此,笔者觉得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从以下几点来做:

1 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对象和中心,也是探究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探究式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一方面,高中语文探究学习,必须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指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提问中的难点,随机地将教学内容进行归类、深化。或从中发现新的值得师生共同探究的新问题。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通过自读发现了许多问题。学生提出,诗的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应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真正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其探究能力。 

2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

探究式学习提倡以人为本,它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时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围绕教学目标,学生学习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大可以全由学生自己做主,老师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做一个导演,或作为参与者提出个人的看法。课外活动也是如此,学生想探究《水浒传》中的人物,有这一爱好的同学可以组成一组,开展研究:对本地风俗有兴趣的同学,又可组成一组,到各地收集素材,积累资料。老师要进行各种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发,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分析、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

新课程标准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在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能使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进入更新、更高的层次,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和进行沟通,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收获更为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探究式学习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语文教学引入探究式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加强语言的感受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与合作,使交流与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式语文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又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

4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想环境。有力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实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高中语文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探究式学习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方式,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开了一扇窗口。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放在怎样的高度都是不为过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092-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高等院校在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培养出大批的优秀学生,则一直是高校追求的目标,教学是高校教师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学生快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长效的培养机制[1-3],对全方位推动大学的创新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依托高校,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地开展创新学习、创新研讨、创新实践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人才的全面、激发青年学生创作的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高校学术氛围。大学生科技创新产生的科技成果可以直接用于生产中,并产生经济利益。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创新活动竞赛、讲座等多种校园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发掘了学生的创作潜力,一方面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科技创新实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属于一项教学活动,学生是主体,老师是推动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活动,做到学习理论与科技实践并行,并且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

一、现状分析

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有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但课堂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的感受,因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感到疲倦。课外实践比如创新实践活动等则巩固课堂学习的良好途径,但需要一个可靠的创新平台,否则就会达到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创新平台主要体现在“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上。其中硬件包括如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硬件平台。由于受校园文化多元化的影响,大学生创新活动缺乏浓郁的学术氛围。当今大学校园中,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参与活动的选择余地日益宽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创新活动参与度[4]。许多学生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和概念,创新思维能力弱,参加竞赛一般突击的成果比较多,并没有心思长期致力于某项研究,缺乏科学的热忱和执着,导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较差,因此良好的硬件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而软件建设则包括一些教师、团队之间交流机制[5,6]和采用一些新型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本研究主要是解决创新平台建设中的“软、硬件”建设、师生间的交流机制以及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问题,以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难题

由于高校本科学生人数众多加上师资力量上的限制,常规的方法难以使得本科学生在学习上有所突破,最终影响了学生的进步。引入创新实践活动来研究如何提高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并通过这种创新平台来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上快速进步。我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发挥他们创新能力的硬件平台。硬件平台建设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

2.教师、创新团队之间交流机制的建设。交流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各个学生创新团队之间解决某些知识储备不足和学科交叉的一些关键问题,更有利于吸取双方的长处。

3.课程融合探索。如何使学生在创新平台的引导下,将所学的课程与其他相关的课程知识串联起来,并且能够达到熟练的应用,是研究的一个关键的内容。学生如果能够从中获益,将更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教学改革方法探索与实践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各方面学习上有所突破,我们引入创新实践方式来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这些新型的创新实践方法来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些较好途径。通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验方法和技巧上的有效指导,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主要的途径有:

1.指导平台建设。教师指导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教师在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负有重要使命,是许多具体计划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其质量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程度。教师需要对科技创新各个环节进行把关,避免了学生的盲目性也避免了项目资金的浪费,保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正确的投入科技创新。大量的实例证明,在学生获得奖励(包括校级、省级、部级)的项目中,有近90%的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指导,尤其是获得高级别奖励(省级、部级)的项目,几乎100%得到过专业课教师的详细辅导甚至是教师的科研课题资助。因此指导平台的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任务的落实程度关键。指导平台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不仅指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一个的制作硬件平台,也包括各种实践活动。而“软件”则是创新活动的运作机制。借助于创新平台,一方面发掘了学生的创作潜力,一方面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对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创新交流机制的建设。在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中,如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很难使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获得较大的提升,其表现常常是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的某些关键问题陷入死结。由于老师之间的见解、学生之间知识面以及解决问题方法上的一些巨大差异,交流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各个学生创新团队之间解决某些知识储备不足和学科交叉的一些关键问题,更有利于吸取双方的长处。为此我们建立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三种交流机制,其中以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为主,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辅。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以解决创新活动中的主要实际问题,而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则主要是如何在某些方面或关键问题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与教师之间主要是交流学生之间的存在的共同问题与应对方面等。实践证明这些交流机制的建设对学生的创新活动尤其可靠和有效。

3.课堂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学生常规的学习方法难以使不同兴趣的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创新实践活动则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创作潜力。实际上创新平台给了学生自主发挥自己能力的一个最佳的环境。为此在课程融合教学模式上,一方面通过创新实践活动的引导,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其他相关的课程的知识贯穿起来,比如像《DSP控制器原理》课程,可以根据方向,通过一些综合性制作依靠平台指导学生,而该门综合性制作练习需要C/C++、计算机控制和信号与控制等多个课程做支撑,因此在创新平台实现了多课程的巩固。另一方面在实验阶段,指导学生采用积木式的实验方案,即对需要验证的实验根据由繁化简、由粗化细的方式将其拆分成许多最简方案,最后用已有的实验方法重新叠加,最终实现自己的创新。在课堂学习与课后巩固的结合上,我们借助于创新平台通过典型的制作练习,以及学生练习的演示和课堂讨论来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特别注意的难点,以保证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高校本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难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所创新,而课外实践学习有助于吸收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因而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入创新实践活动模式,并在此依托下的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交流机制的建设和课堂学习与创新实践活动结合方式,为高校本科学生在学习上取得创新性成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高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且师资力量的限制,新的模式显得异常的重要。我们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断总结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吴照云.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

[2]徐孝昶,宋思运,姜慧,李雁.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J].大学教育科学,2013,(2).

[3]罗映祥,王峰.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