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9 09:29:58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

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源。一旦对危险源失控,必将导致事故。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这些都是构成危险源的重要因素。

如果对施工企业及现场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涉及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以及生产设施。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性质及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从而采取与危险源风险适应的有效控制措施,就一定能够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危险源呢?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是这么定义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通俗的来说,危险源就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在管理过程及作业区域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下面就危险源控制程序的编制及实际运用畅述如下:

一、建立文件化的《危险源控制程序》,该程序的基本内容如下:

1目的

建立和保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涉及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以及生产设施。识别和确定危险源的存在、性质及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确定是否可容许。从而采取与危险源风险适应的有效控制措施,以预防、降低或消除风险。

2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的业务活动范围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和管理要求。适用于公司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职责

3.1各部门及项目部进行本部门、本项目部生产、活动及场所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

3.2安全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及项目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进行审核。3.3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危险源的批准。

4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方法

4.1.1询问、交谈:与生产现场的管理、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交流讨论、获取危险源资料。

4.1.2现场观察:到施工现场观察各类设施、场地,分析操作行为、安全管理状况等,获取危险源资料。

4.1.3事故树分析法:可针对各类事故进行分析,并按事故树分析要求展开和绘图,获取危险源资料。

4.1.4安全检查表法:采用预先设计好的安全检查表或制度与规程,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记录和分析,并据此获取危险源资料。

4.1.5针对不同目的和应用范围,还可以采取施工流程分析法、查询分析事故法等方法辨识危险源。

4.2危险源类别及其作用

4.2.1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就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指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4.2.2一起事故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4.2.3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重点从项目施工全过程、辅助业务部门以及施工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4.3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及方法

4.3.1业务活动分类

各部门及项目部按照本部门、本项目部的工作职责确定本部门、本项目部的业务活动类别与范围,填写《业务活动分类表》,在进行业务活动分类时,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a)部门管辖的地理范围;

b)计划性的工作,主要为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c)被动性的工作,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d)生产作业的过程;

e)特殊工种的作业;

f)临时的工作,如消防演习、防台防汛等。

4.3.2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GB/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的要求,将危险源分为以下类别: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设备设施的缺陷

b)防护缺陷

c)电危害

d)噪音危害

e)振动危害

f)电磁辐射

g)运动物危害

h)明火

i)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j)造成冻伤的底温物质

k)粉尘与气溶胶

l)作业环境不良

m)信号缺陷

n)标志缺陷

o)其他

B、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

b)自然性物质

c)有毒物质

d)腐蚀性物质

e)其他

C、生物性危害、危险因素

a)治病微生物

b)传染病媒介

c)致害性动物

d)致害性植物

D、心理性、生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a)负荷超限,包括:体力、听力、视力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心理异常,包括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

d)辨识功能缺陷:感觉延迟、辨识缺陷

e)其他

E、行为性危害、危险因素

a)指挥失误,包括违章指挥、指挥失误

b)操作失误,包括误动作、违章作业

c)监护失误

F、其他

4.3.3危险源识别时需要考虑的方面:

a)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b)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c)风险的多种类型;

d)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

e)相关方的观点;

f)过去管理体系审核的不符合项;

g)出现的虚惊、紧急或灾难事件。

4.险评价的方法

4.4.1评价员工在某种具有潜在的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方法,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主要因素的分数,然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危险性即用下式表示:

危险性=LEC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三个主要因素的评分方法如下表:

表一: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数(L)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

10完全可能,会被预料到

6相当可能

3不经常,但可能

1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0.5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上不可能

表二: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的分数值(E)

分数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三:可能结果的分数值(C)

分数值

可能结果

100*

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数人死亡

15

严重重残或死亡,严重职业病或死亡

7

重大暂时性重伤或轻残或造成一般职业病

3一般轻微的可恢复的伤害或轻微疾病症状

1

引人注目不利基本的卫生健康

4.4.2将收集的信息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分,将所得分数填入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评价表中,并计算三个指标的连乘积,得出危险性。并按表四所列的分值确定风险程度。

表四:危险分数值

分数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此段可以设置为重大危险源控制等级)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险,可被接受

4.4.3由管理者代表及相关部门人员,根据风险程度分级确定出重大安全卫生风险,制定出重大风险汇总表,并以此作为确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指标的主要依据。

4.5危险源的初始辨识和风险评价

4.5.1各部门及项目部依据4.1~4.3的要求对本部门的人员活动、常规或非常规的工作、作业场所内的各类设施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交安全部门审核。

4.5.2安全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及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列出“重大危险源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5.3审批后的“重大危险源清单”作为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依据。

4.6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执行

4.6.1项目部在项目开工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特别对大中型设备的拆安装,起重吊装,外架的搭拆,施工用电,大型模板的拆安装,卸料平台拆安装,四口、五临边防护设施拆安装),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4.6.2每年10月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涉及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4.6.3安全部门根据各部门、各项目部填写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进行整理,编制公司年度的“重大危险源清单”。

4.6.4各部门及项目部对重大危险源应制定管理措施、填写“风险控制计划表”,报安全部门审核。

4.6.5“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清单”必须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5相关/支持性文件(略)

6记录表单

6.1《危险源辨识与评价表》

部门管辖或覆盖的地理位置:

计划性的工作:

被动性的工作:

生产或作业过程:

特殊的工种或作业:

不经常的任务:

6.2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辨识及评价表

项目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L

E

C

D

控制措施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音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心里生理性危害因素负荷极限:体力、听力、视力超过极限

健康状况异常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异常

其他

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失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

其他

6.2重大危险源清单

序号

危险源

危险等级

涉及部门

现有控制措施

备注

6.3风险控制计划表

1.管理方案名称:

2.涉及部门:

3.活动内容:

项目负责部门

11

4.实施进度11

5.验证情况

项目完成情况验证人

二、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实例

建筑施工企业的危险源识别一般从依据建筑施工企业涉及的作业过程(业务活动分类)来进行分类识别,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作业过程一般分为:钢筋工程、防雷接地安装工程、脚手架工程、建筑电器、给排水工程、混凝土工程、砌体、门窗工程、摸灰工程、模板工程、施工电梯、塔吊、土方工程、装饰工程、后勤管理、设备管理、仓库管理、机关单位作业。下面就钢筋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方法举例如下:

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L

E

C

D

控制措施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钢筋拉伸设备维修保养不到位,卷扬机钢丝绳断丝或磨损超过标准未更换

1

1

3

3

由机电人员对该机械传动部位进行打油保养,钢丝绳断丝达到报费标准及时更换,符合安全后方可使用

钢筋切断机外壳脱落,松动

1

2

7

14

由机电人员进行维修加固

钢筋切断机刀口有两处破损

3

1

7

21

由机电人员更换,更换后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对焊机作业时,没有配备灭火器材

3

6

3

54

将对焊机周围的易燃物品远离,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干粉或泡沫灭火器

钢筋机具没有重复接地

1

1

15

15

由机电人员按照JGJ46-88标准要求增加

防护缺陷对焊机作业人员作业时未设防火挡板,火星乱溅,作业人员没有佩带防护面罩

3

6

3

54

由项目安全员监督对焊作业人员加设防火挡板并给作业人员配发防护用品

对焊机作业人员作业时未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

1

2

15

30

按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中有关防护用品规定进行发放,并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使用

钢筋拉直机周围没有防护栏杆,没有警告标识

1

3

3

9

在作业场所搭设1-1.2的防护栏杆并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牌

电危害设备外壳没有保护接零(接地)

0.5

6

15

45

由机电人员按照JGJ46-88标准增设重复接地,其电阻值不大于4Ω

对焊机没有设置漏电保护器

0.5

6

15

45

按照JGJ46-88标准增设漏电保护器,安装完后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机具开关箱没有拉闸上锁,作业或维修中他人可能进行操作

0.5

6

15

45

依据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关条款对相关人员处罚并组织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力度

电渣压力焊机无专用开关箱,工人操作地点与电源开关处较远,有问题时难于及时切断电源

1

3

15

45

由器材部采购符合JGJ46-88标准要求的电箱。由机电人员安装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使用。

平板车转运钢筋装车不不合理时,钢筋散落容易砸伤工人

1

2

7

14

对工人加强安全教育增加自我防范意识,运输钢筋时捆绑牢固后,方可运输。

塔吊运钢筋时,钢筋不分类混合吊装,容易散落伤人

0.

51

15

7.5

将钢筋分类吊运,较短的钢筋吊运时采用筐吊运。

无塔吊时,垂直传递钢筋,容易坠落伤人

3

2

7

42

人工传运钢筋时由专人统一指挥并给作业人员配备防护用品

明火钢筋焊接时无动火申请,私自焊接,且无人监护

1

3

3

9

按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办理动火申批手续

焊接中焊条头随意乱扔,容易引发火灾

1

3

3

9

对操作人员加强安全教育,焊接前应将周围易燃物清理。

对焊机距离木工房、宿舍过近,容易引发火灾

0.5

1

15

7.5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可燃的场所增设消防设备或将对焊机位置迁移。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电焊、气焊作业过程的高温材料容易伤人

1

6

3

18

按有关标准配发防护用品,并加强安全教育

粉尘与气溶胶焊接过程产生的烟气对人体的伤害

6

3

1

18

给操作人员配发口罩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体检

作业环境不良钢筋机台周边钢筋头没有清理干净,容易扎伤人

0.2

6

3

3.6

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将钢筋头及时清理搬运

机具安置不合理,操作空间狭小,加工长件时容易受到伤害

1

3

3

9

按照公司或项目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扩大钢筋制作的场地

绑扎4M以上的柱筋时,没有设置平台,攀登钢筋骨架进行作业,发生坠落事故

3

3

3

27

绑扎2M以上的柱梁钢筋时,必须增设操作平台。

对焊机棚搭设没有使用防火材料

0.5

6

3

9

使用防火材料,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电渣压力焊焊接柱筋时,楼板养护水较多,易发生触电事故

1

3

15

45

在积水多的地方增设干燥的木板,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标志缺陷钢筋机具处没有设置安全标志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设

安全操作规程牌挂设位置不当,难以看到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挂设

对焊机棚没有防火标志牌

0.5

6

3

9

项目部安全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挂设“”版权所有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对焊机作业现场10M范围内违章存放有氧气、乙炔瓶

1

0.5

40

20

项目部按照规定增设氧气、乙炔瓶的存放场所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2

改革开发以来,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

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装饰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建筑装饰施工企业长期或者临时地施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包括场所、设施及施工场地中的特指的部分专项施工)。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有上述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重大危险源是危险物品大量聚集的地方,存在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监督专业人员及时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全面地掌握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具体的危害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施工安全保证

建筑装饰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重大危险源”简言之就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项目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施工开工前识别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事故的“隐患”,保障施工安全,为企业完成施工产值,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建筑装饰施工企业,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施工领域广,存在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化学性爆炸等,是重大危险源最多的行业之一,建筑装饰企业职工千人因工死亡和千人重伤率控制指数也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其次,施工程序复杂且不同的建筑形式及施工具有不同的操作规程,各种功能要求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施工手段,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操作差异,其中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各种各样,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这些变化还有不规则性的特点。再次,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不尽相同,一旦各单位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就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顺应装修施工过程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装修施工安全。

二、重大危险源失控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活动过程中,凡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绝大多数是由于重大危险源失控造成的。如2001年8月2日,某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大学学生公寓楼施工过程中,因使用汽油代替二甲苯作稀释剂,调配过程中发生爆燃,引燃施工场所内堆放着的防水(易燃)材料,造成火灾并产生有毒烟雾,致使5人中毒窒息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通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施工单位违章操作,擅自在有明火的作业场所使用汽油引起的火灾。在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上失误,施工区域内存放大量易燃材料无人制止,也没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重大安全隐患导致了重大事故。

2.该施工单位对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易燃已爆的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控制违反了《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中该类重大危险源辨识后制定和编制专项的施工管理方案,并派专人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实施。

3.本次事故是因明火场所使用汽油,这在施工中是严格禁止的,如果该施工单位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化学危险品这一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对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及早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人员按章操作,这起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实证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失控,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又如轰动全国的2004年6月9日造成1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81.9万元的北京京民大厦特大火灾。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分局对火灾现场勘查后认定,这场火灾是装修施工人员在京民大厦西配楼游泳馆内焊接二层平台的不锈钢扶手时,焊花引燃一层地面上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起火并蔓延成灾。4名被告人——北京锐标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焊工队长陈宝东、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现场,张道醇、朱家龙未按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置专职安全员。朱家龙、陈宝东、田合朋在明知防水作业不应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的情况下,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致使施工工地发生重大火灾。法院经审理认为,4名被告人忽视安全生产规定,轻信事故不会发生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4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且属于情节特别恶劣。

检方同时查证,2001年2月张道醇指使朱家龙伪造建筑装饰企业资质证书、变造注册资本金,取得北京市朝阳区京民大厦装修工程资格。2004年3月15日张道醇与京民大厦签订游泳馆装修工程合同,他明知朱家龙没有国家颁发的“项目经理证书”,不具备相应管理资格,仍任命其为项目经理进行施工。检察机关认为,4名被告无视安全生产法规,致使工人冒险违章作业,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2005年6月6日,北京市朝阳法院宣布,北京京民大厦火灾案直接责任人“重大责任事故罪”罪名成立,分别被判刑6到3年。判处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有期徒刑6年;判处焊工队长陈宝东有期徒刑5年;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曾经提醒过朱家龙,尽到了一定的职责,法院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3年。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推导事故防范规律

学会运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就能掌握施工过程中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权,所以它在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装饰企业自身的特点,各类的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查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将各类重大危险源分门别类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性地对控制措施进行检查。

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装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4.触电伤害。装修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5.作业人员在装作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七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施工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于一个工程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是制定控制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把施工现场中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施工现场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3

0 引言

制冷冻结在施工中使用最主要的一种危险化学物品是液氨,今年以来发生两起非常严重的液氨事故:吉林省德惠市“6.3”液氨泄漏引发爆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20人死亡,70余人受伤;上海市宝山区“8.31”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虽然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同,但是却同时暴露出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安全管控措施落实不力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确认存在的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是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1 制冷冻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1.1 制冷冻结施工过程。现场勘察基础施工设备进场、卸车、就位冻结站安装(设备安装、管路安装、刷漆保温、环形沟槽施工、供电系统安装、冻结站验收)充氨、化盐冻结站运转冻结站拆除冻结孔回填竣工验收。

1.2 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制冷冻结施工中用的制冷剂是氨,氨泄漏易造成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冻结站管路、设备安装、拆除等易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用电设备、设施供电系统的过载、过流以及电缆老化、操作不当易造成电气及触电和火灾等事故。冻结站氨使用量一般在10吨以上,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一但发生氨泄漏,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安装拆除和机电设备事故有可能会造成个别人员伤害;所以制冷冻结安全风险防范重点是氨泄漏、高处坠落、机电设备事故,而防氨泄漏事故是安全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1.3 氨的危害性。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氨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性,氨会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器官,氨液飞溅到人体皮肤会引起肿胀以致烫伤;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人呼吸后会窒息、昏迷以至死亡,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25%时遇明火就会爆炸。

1.4 氨泄漏易发生部位。发生氨泄露事故的部位主要有:冻结站内氨管路、中冷器、蒸发器;冻结站外贮液筒、冷凝器及氨管路。发生原因主要有:阀芯松动、焊缝开裂、安全阀动作、检修设备、管路锈蚀老化。

2 氨泄漏防范措施

2.1 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排查,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切实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2.2 定期对氨循环系统及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和检验,加强便携式氨浓度检测仪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灵敏可靠。

2.3 岗位操作人员应加强氨循环系统各种工作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的监控,保证其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防止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2.4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对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2.5 加强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应熟悉危险源的危害特性,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

2.6 安全检查人员应跟班巡回检查,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等必须进行日常监控。

2.7 严格执行氨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氨气监测管理,落实氨气泄漏各项措施。

2.8 冷冻设备的基础必须坚固、平整,安装好后的各种设备必须水平、稳固,氨管路必须有牢固的支撑点,氨管路支撑点距离一般不大于6m。

2.9 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10 氨管路的焊接焊缝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氨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打压试验,达到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不滴、不渗、不漏。

2.11 各种设备、管路安装好后,进行打压试漏。整体打压试漏的压降必须符合规定数值。

2.12 充液氨时,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运输车辆停到合适位置,卸液氨时20m以外设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

2.13 冻结站内的大型设备启动柜必须设在配电室内,冻结站内不得安装使用可能产生电火花的开关。

2.14 严禁带烟火进入冻结站内,严禁动用明火。若站房必须动火时,必须编制专项措施。

2.15 冻结站内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手套、口罩、毛巾、柠檬酸等防护用品,配备消防水带、消防水龙头、消防水池等各种消防器材,消防、防护用品应置于明显位置。

2.16 冷冻设备开启前,应先启动局扇进行通风来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受氨气危害。

2.17 正常运转的冻结站内,按每班四次检测冻结站内空气中的氨含量,氨气标准浓度为≤40ppm。

2.18 工程施工结束后,首先应将设备中的液氨全部回收,残余氨气排放到专用水池内。排放前应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排放场所周围应设警戒线。下风头应设专人监管,排放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

2.19 拆除管路时,首先将各种阀门打开,让有害物质得到充分散发,然后再用氧气切割。

2.20 冻结站建立有氨监测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定期检修各种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并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可靠运行。

3 氨泄漏安全风险控制

3.1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防止氨泄漏事故。对冻结站液氨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使危险源始终处在有效监控之下,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隐患和问题,有效地防范事故发生。

3.2 坚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以安全风险预警预控为手段,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班组危险预知,及时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分级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3.3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围绕防范重点编制安全隐患排查表,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和控制。

3.4 隐患闭环管理。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整改人、复查人共同签字留档,每次检查先查上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若整改不彻底或反复出现,必须严格问责。

3.5 强化应急救援管理。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工作,发生突发事件,能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使事态在初期或影响不大时及时消除,有效避免或减小事故损失。

4 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考

4.1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控制安全风险要点。

4.2 作业行为标准化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基本要求。

4.3 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AQ 1083-2011,煤矿建设安全规范[S].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4

为全面落实“节约、清洁、安全”的国家能源战略方针,至2017年底,江苏省要全面完成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环保设施改造任务,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达到燃机排放标准。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集中开工,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加上改造施工环境复杂、作业空间狭小、交叉受限作业多等不利因素,造成现场作业安全管控难度很大。检修技改施工现场受限空间的作业管理,存在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因素辨识不清,施工人员受限空间概念模糊、意识淡薄,安全培训不到位,安全防控措施落实不彻底,应急救援手段不完备等问题。受限空间作业人员遇险时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施救方法不当又容易造成伤亡扩大,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风险很大。为此,本文对受限空间作业实施风险防控了进行探讨。

1受限空间概念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受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第3.3条:“与外界相对隔离,进出口受限,自然通风不良,足够容纳一人进入并从事非常规、非连续作业的受限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根据定义受限空间的必要条件应包括:至少可容纳一人进入,且有进入的可能和需要;与外界隔离,进出口受限或阻塞;环境满足常规作业要求,如常温常压等;有明显作业风险,如缺氧、有毒有害气体、触电、高温、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噪声等风险。发电厂常见受限空间适用区域有吸收塔、除氧器、高低加、空预器、凝汽器、原煤仓、压缩空气罐、管道、烟风道、储油罐(箱)、事故浆液箱、工艺水箱、脱硝反应器、酸碱储罐等封闭、半封闭场所。

2受限空间风险辨识

2.1受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辨识:受限空间因通风不良、空气成分复杂,造成有害物质浓度超过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的浓度时,若作业人员未佩戴呼吸防护用品或呼吸防护用品因故障等原因失效,短暂接触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即会对大脑、心脏或肺部造成终身伤害,对作业人员构成生命威胁。(2)缺氧。辨识:受限空间内的氧气被电焊等作业大量消耗,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时,受限空间形成缺氧状态,导致缺氧窒息事故的发生。(3)燃烧爆炸。辨识:受限空间内积聚了易燃易爆气体(如可燃气体的泄漏、可燃液体的挥发、可燃固体产生的粉尘等),遇到电弧、设备漏电等点火源后,达到上限会引起火灾或爆炸,对受限空间内作业和附件人员造成严重伤害。(4)触电。辨识:超过安全电压、未配备漏电保护器、工器具电缆漏电。(5)机械伤害、噪音、灼伤、腐蚀等。辨识:受作业环境和劳动条件的影响。(6)坠落。辨识:未有效隔断,存在孔、洞,护栏缺失。(7)中暑。辨识:高温作业。(8)物理伤害和其它机械伤害。辨识:尖锐锋利物体、不当工器具。

2.2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

(1)擅自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辨识: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或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未按程序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或重新履行许可手续。(2)隔绝不可靠。辨识:设备隔离闭锁不彻底,停电措施不到位,机械伤害风险大。(3)置换取样不合格。辨识:通风不良,氧气不足,自然或强制通风不彻底。(4)进出通道不畅。辨识:进出口通道设备、杂物堆积,阻碍人员进出。(5)缺氧、有毒环境中采取防护措施不当。辨识:未佩戴合格、合适的防护用具或使用不合格工器具。(6)监护人配备不足。辨识:监护范围过大,监护措施不当,擅自脱离岗位,未履行监测职责。(7)应急措施不完备。辨识:应急预案未制订,救援设备不足或措施不当,盲目施救。(8)未签订交叉作业协议。辨识:涉及动火、高处、抽堵盲板等危险作业组合,相应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办理相关作业许可。

3受限空间安全管理问题

(1)在受限空间安全管理方面,石化行业受限空间大多存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及易窒息物质,危险程度要比电力行业要大得多,管理也较严格。而在发电厂中,对动火作业、电气作业等的风险控制相对较高,受限空间作业更多表现为工作环境问题,场所受限不便于作业展开,而对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认识分析不足,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2)发电厂受限空间风险多集中在缺氧(环境缺氧、焊接耗氧)、外部流质进入(主要是蒸汽、水、烟气、CO2、粉/尘等)、触电(外部引入电源采取的安全措施不足)、内部转动设备突然启动、重物坠落等。(3)检修作业前,检修负责人在风险识别时没有把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级别提高到相应的高度,而检修人员对工艺系统不熟悉,缺乏受限空间作业防护知识,部分专业人员对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认识不足,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施工人员更加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受限空间安全管理难度较大。(4)发电厂检修技改实际施工中,受检修工期、作业范围及作业人员配置等情况的影响,在脱硫吸收塔、烟道等受限空间多点检修作业中,往往开具的是大范围受限空间作业票,配备专责监护人数较少,存在工作范围过大、作业面多专责监护人少、监护职责实际难以履行到位等问题。(5)受限空间作业条件限制,在对设备内部情况不明、作业前设备评估不彻底的情况下,作业人员在开具“设备内部检查”工作票后即进入受限空间内部。在对受限空间内部进行检查后随即扩大工作范围实施检修作业,为图省事未能及时重新办理作业许可,导致受限空间作业条件变更,安全制度和管控措施不能落实,危及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6)受限空间作业风险评估不到位,对受限空间的概念认识模糊,导致在检修技改施工中对受限空间的管理,局限于张贴受限空间标识、进出签字登记等形式;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器设备缺乏、指定的作业监护人未经专题培训不具备监护资格,不熟悉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和职业危害防护相关知识,而对于受限空间现场监护检测、应急救援设备配置、开展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更是不能满足现场需求。

4受限空间安全管理探讨

(1)了解和收集《工贸企业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受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生产区域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结合NOSA“受限和密闭空间管理”元素进行梳理和辨识,制订符合监管要求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并落地实施。(2)对发电厂受限空间区域进行梳理,辨识受限空间高风险作业,组织讨论并确认受限空间作业清单。在生产现场设置统一规范的受限空间标识牌、风险分析和管理制度,把受限空间作业纳入风控体系动态管理。(3)有针对性开展受限空间风险防控和作业防护的培训教育。多层次、分批次地组织开展对NOSA区域代表、工作票三种人、检修技改施工单位的培训活动。检修技改期间具备条件的单位可在现场设置受限空间标准示范作业区,组织施工作业班组现场观摩,参训合格后准予开工作业。作业前,组织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专题受限空间安全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4)完善操作系统和流程,增加受限空间作业要求。作业流程中增加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审批流程和受限空间作业工作票,各级人员层层把关逐级落实,把制度要求和风险分析嵌入流程,把受限空间作业所涉及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制作成受限空间作业标准操作卡,固化为安全防控措施予以落实。(5)制定和完善受限空间作业处置预案,提高现场执行的可操作性,组织演练,评估效果。对于不符合现场实际和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置有规有效。(6)明确受限空间现场作业粉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责任分工,对检测人员特别是施工作业监护人员,进行受限空间存在危害介质和检测仪器使用方法的专题培训,实操使用合格;依据受限空间危害因素辨识,根据需求配备充足有效的检测器材。专责监护人配备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报警仪器、通讯、救援设备。(7)受限空间作业前,明确安全作业指标要求,制订专项施工措施,对中毒、防火、防触电等危险源要制订预控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并向作业人员进行详细交底;对受限空间作业监护人资格进行确认,要求必须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8)加强受限空间作业的现场监护。对作业范围复杂、作业面广、作业点多的特殊受限空间作业,采取控制作业票工作范围、增加现场监护人、分区分时作业等手段,对受限空间作业条件进行确认,严控擅自扩大作业范围,变更作业内容的行为;受限空间因作业人员交换、与其它工种操作对象衔接或配合而暂停后继续作业时,必须重新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重新履行过程检查、重新进行监测分析;规范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监督现场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纠正违章违规行为,落实安全防控措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5结束语

检修技改受限空间作业,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一旦遇险,施救困难,因此各相关方应严格执行有关安全作业标准,加强宣传教育,切实采取措施,保证检修技改施工受限空间作业安全。

作者:陈雷 单位:华润电力江苏大区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5

2材料管理

(1)妥善安排材料进场时间和进货检验工作。检修工程工单多、技改项目所用材料繁杂,有时会遇到上千种不同规格品种的备件,且多数为厂方料,若不能及时到货,将严重影响施工,容易造成窝工。因此,在材料管理上首先应根据工单逐一落实所需材料的到货情况、数量及到货时间,及时与厂方供货管理部门联系,争取第一时间领取到所需材料。其次要做好到货材料、配件的清点、检验和保管,所有材料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外观质量完好,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2)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做好合金材料的成分复验,并涂刷好色标或标识,确保其材质可追溯。检修项目中会用到许多规格尺寸相同但材质不同的螺栓螺母,肉眼很难分辨,因此,应对检验合格后的不锈钢、合金钢螺栓螺母按照规定涂刷色标,色标与材质对应。涂刷时螺栓在一端标记,螺母在侧面的一个平面标记,以便于分辨。(3)焊接材料管理。①在现场就近设置焊材二级库,以便于焊接材料的领用和回收。二级库各项设备(烘干箱、除湿机、温湿度计)应齐全并保持完好;二级库要建立入库、烘干、发放、回收、干湿度台帐。各种不同材质的焊接材料(焊条、焊丝)易混淆,入库检验后,应采用色标加以区分,避免发放、领用时出错。②焊工领用焊材时必须持有焊接技术人员签发的领用单,焊工在任何班次中最多领取4个小时的焊材使用量。焊工应将焊条存放于便携式可加热的焊条桶中,随用随取,具体做法是:焊工领出焊条后应立即放进焊条桶,在焊接间隙,将焊条筒放在焊机旁边,插上电源进行加热保温,保证焊条始终处于恒温状态,严格控制焊条的含水率。剩余的焊接材料必须退回到焊接材料二级库,焊工不得保管任何焊接材料。③提前做好预制产品加工。检修工程用到的辅助生产设施和器具,如人孔防雨盖板、临时盲板、试压用临时垫片及防风防雨棚,还有管口、设备口临时封堵用品以及零、部件、工具贮存设施,有些是非标件,需提前定制或预制,在制订材料需求计划时需根据施工方案预先进行规格、型号和数量统计,提前采购或委托加工。

3技术管理

3.1高度重视检修前的联合检查确认(1)检修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会同车间主管人员一起到现场最终确定检修工作内容和计划工作量。根据计划工作内容编制详细的检修方案,并报机动部、车间和有关部门批准。同时,根据工作量合理组织人员和机具,排出进度计划表,将每一项工作内容具体落实到班组或个人。(2)施工员和班组长提前熟悉现场每份检修工单的位置、工作量和检修难度,对检修设备进行挂牌管理,把每一检修点的工作内容详细地写在牌上,使每个人一到检修点,看所挂的牌就清楚地知道需要做的工作。

3.2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技术交底,增强交底的指导性(1)由于检修工作内容和施工工序明确,工作流程清晰,每个工单号所用材料、机具、时间明确,但需要交底的班组和人员多,都采用传统的书面交底方式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一定好,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工序的作业特点采用不同的技术交底方式,提高感性认识,将书面表达内容直观化,可视化。例如法兰设备的拆卸技巧与方法可采用图示和现场操作示范的交底方式进行。(2)对焊接作业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可采用在预制场建立焊口组对及焊口成形样板件的方法,使工人掌握管道组对间隙和坡口打磨规格的要求,提高焊接一次合格率。(3)对管道及设备布置复杂的地方,可以采用三维图型或视频进行交底,以增强技术交底的指导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焊接和无损检测管理(1)检修项目的焊接工作总量虽不是很大,但检修中需焊接的正是那些最容易出现焊接质量缺陷的部位,因此焊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必须严格检验和管理。参加检修的焊工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之前必须接受厂方组织的技能考核,考核合格的焊工由厂方颁发统一编号的《焊工资格证》,焊工现场作业时必须随身携带《焊工资格证》。(2)焊接作业环境管理。作业现场应有防风措施,将风速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氩弧焊小于2米/秒,电弧焊小于8米/秒)。地面施焊用简易防风棚;管廊上用防火毯,下垫防火,侧围防风,上遮防雨;管架上面空间有限使用防风棚受到限制时,可用防火布、彩钢瓦等进行上下和侧面遮挡防护;焊接管的管口要进行封堵,防止“穿堂风”的影响。(3)无损检测管理。焊接专业人员或质检员应根据焊接工作完成情况和检修进度计划与检测单位做好对接、协调,进行无损检测点口委托,确保无损检测不积压。对出现的不合格片,必须及时进行返修、扩探等关闭工作。应建立焊工台帐,加强焊工的动态管理,及时统计每个焊工的焊接一次合格率。对达不到合格率要求的焊工应查找原因,避免影响整体焊接质量水平。

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化工装置检修虽然施工点集中,但作业面有限,而且多为受限空间作业。检修前,应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和安全员对各项工作按任务或步骤进行作业危害分析,识别潜在危害及其风险等级,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确保装置内工艺系统、检修环境等得到妥善处理,各类安全措施得到落实。化工装置检修的潜在危害和控制措施。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6

建筑工程体量、高度、跨度越来越大,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复杂,生产条件恶劣,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不断增多,施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进行辨识,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对于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

从职业安全健康的角度看,建筑施工企业有更明显地区别于其它行业的特点。

1、组织结构方面的特点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是固定的,即常设的,而从事施工活动的项目经理部则是变动的,即非常设的。这种变化表现在组织结构不同,规模不同,人员不同等各个方面。

2、施工活动的特点

施工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露天进行,直接受风、雨、雷、电等自然界因素的影响;②在大范围内分散进行施工活动,控制难度较大;③施工的季节性强;④人员的流动性大。

3、施工现场的特点

施工现场设施是临时的,而且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难度很大。

二、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

1、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重大危险源指存在于施工过程现场的活动,主要与施工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提升架等)、模板和支撑、人工挖孔桩、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

(2)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等大型起重设备的安装、拆除、运行过程中,因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的坍塌、机械伤害及物体打击。

(3)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

(4)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

(5)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

(6)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误操作、防护不足等,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及设施损坏等。

(7)人工挖孔桩(井)、隧道凿进、室内涂料(油漆)及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等。

(8)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要求、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要求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等。

2、施工场所周围地段重大危险源

施工场所周围主要重大危险源有:

(1)邻街或居民聚集、居住区的工程深基坑、隧道、地铁、竖井、大型管沟的施工,因为支护、顶撑等设施失稳、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往往引起地面、周边建筑和城市运营重要设施的坍塌、塌陷、爆炸与火灾等。

(2)基坑开挖、人工挖孔桩等施工降水,造成周围建筑物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倾斜、开裂、倒塌等。

(3)邻街施工高层建筑或高度大于2m的临空(街)作业面,因无安全防护设施或不符合要求造成脚手架、滑模失稳等坠落物体(件)砸死砸伤人员等。

(4)工程拆除、人工挖孔(井)、浅岩基及隧道凿进等爆破,因设计方案、操作、防护等原因造成施工场所及周围已有建筑及设施损坏、人员伤亡等。

三、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1、人的不安全因素

人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这既有人的自身因素,又有环境因素。

2、物的不安全因素

在建筑施工中物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源于高处作业、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机械设备、材料等五大方面。

四、危险源控制方法措施

1、危险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

控制措施:

(1)安装、拆卸龙门吊架、吊机等起重设备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时,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报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批,并在施工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2)在高处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带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拴好安全网。

(4)高出作业点下方不得有人逗留,工作中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和材料。

(5)严禁用绳索、软线、链条等代替安全带。

(6)开挖深度超过2m时,其边缘上面作业同样应视为高处作业,要设置警告标志。

(7)大雨和五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缆索吊装及大型构件起重吊装等作业。

(8)高处作业人员和挖孔桩人员严禁穿硬底鞋。

2、危险源:坍塌

控制措施:

(1)桥墩挖孔桩护壁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才允许继续挖孔。

(2)开挖沟槽深度超过2米时,必须围拦防护和密布安全网封挡。

(3)钻孔桩内泥浆必须按设计及规范要求配置泥浆稠度。

(4)洞内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

(5)响炮后30分钟,才橇危石,其他人员才能进入现场施工。

3、危险源:触电

控制措施:

(1)施工所用电气设备绝缘必须良好,凡有带电的电气设备和易发生电击的危险区,都要设围栏、护网、箱、闸等屏护栏设施。

(2)施工用电的线路及设备,应按施工组织设计安装设置,并符合供电部门的规定。

(3)严禁将电线线路搭靠或固定在机械、栏杆、钢管、扒钉等金属件上。

(4)手持电动工具应由专人管理,手柄绝缘良好,凡不符合要求的机具严禁使用。

(5)变、配电室严禁使用易燃的材料建筑,建筑结构应符合防火、水、漏、盗、防小动物窜入及通风良好的要求;在采用外来电源和自备发电机两个电源交替使用时,必须安设能防止两个电源的连锁装置。

(6)施工现场工程和生活用电要统一规范,布局合理,并保持接地装置可靠。

(7)电焊机必须接地,电焊机用毕必须切断电源。

(8)装接与撤除接地线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和设监护人。

(9)直接向洞内供电的馈线上,严禁设自动重合闸,手动合闸时必须与洞内值班人员联系。

4、危险源:窒息

控制措施:

(1)挖孔桩超过六米时必须安设通风设施(鼓风机)。

(2)孔内照明要清晰。

(3)孔外要做好窒息应急措施。

5、危险源:火灾

监控措施:

(1)认真做好防火知识教育,提高干部、员工、临时工的防火意识。

(2)春秋两季防火为重中之重,必须定人、定位。

(3)森林防火野外施工不用火,个人出门不带火,野外不吸烟。

6、危险源: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

(1)吊车工、指挥人员要了解起重机械性能。

(2)起吊时必须专人指挥。

(3)起重工持证上岗。

(4)具体起重控制措施见《施工安全生产规定实施细则》

7、危险源:爆炸

控制措施:

(1)氧气瓶乙炔瓶倾斜放置,间隔5m。

(2)氧气瓶、乙炔瓶不能暴晒,气管不能混用。

4 结论

施工企业的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企业应该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最终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科学合理化、标准规范化。

[参考文献]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7

二、新时期电力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法和在实际工作中的探究

2.1对工程安全的辨认和识别

在当代电力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涉及到对安全危险源进行辨认和识别时,往往应用的方法是这样的:首先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分析,让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熟悉掌握现场情况,这样既能增强工作人员辨别和识别危险的能力,与此同时,安全风险也能得到预防。某发达地区变电所根据其工程具体施工状况,并结合其列出的危险源清单等内容对风险进行了预测和评估,得出的相关数据作为重要危害源和安全危险源清单的依据。根据此清单,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具体监督。

2.2对电力工程安全监督管理的措施

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应该在新时期电力工程开工之前就应该配备好,这样可以直接按照计划开展工程。某发达地区变电所在监督管理方面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2.2.1施工用电安全

该工程为了保障整个工程用电的安全性,特地将变压器建设在安全的方位,而且专门配备了低压设备,与此同时,将内部备有漏电保护开关的电箱分别安放在搅拌站、主控楼等地。这样既科学又合理地保障了整个工程的用电安全。

2.2.2模板工程和焊接作业的安全措施。为了避免过高的强度,该地变电所主要使用双面硬模竹胶板,而不是强度较强的单面竹胶板。而在焊接作业方面的安全措施,不仅包括一般焊接要求,还需要格外主要高空作业的焊接安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2.2.3施工现场及周围安全管理

该电力工程并不是建在郊区,而是位于人口众多的居民区附近,所以在施工中制定了相关的保护环境条例,做到文明施工,并采取具体措施严禁有害气体、固体、液体的随意排放,不能因为电力工程损坏居民利益。该变电所施工中,还格外注意了施工大型设备和车辆的管理,配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防止因机械等设备的老化而发生事故,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出现。在此管理中,需要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能力,熟练掌握安全管理方法和维修水平。

2.3工程安全控制管理系统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新时期的电力工程,加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新时期利用先进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关键。比如具有信息化的管理策略,在进程进行中对安全管理的有效控制,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将电力工程的施工信息及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的管理,在此系统中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办法。与此同时,网络信息系统的建立,方便了变电所各部门之前的联系,并通过网张对电力工程的施工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个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方便了安全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项目主要也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员素质和施工项目的定期检查;其次是施工的现场管理、人员管理和所处环境等。还有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对随时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做好相关信息的记录,对现场的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制订管理措施,通过此安全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其次,也需要外部的监督,主要是结合监理单位中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督。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8

过去某些城市建设因寒冷的冬期而不得不“猫冬”,东北地区如:沈阳,大连,哈尔滨等,西北地区如:乌鲁木齐,西安,大同,太原,银川等,严重的妨碍了当地的建设步伐,加长了施工周期、增加资金和管理成本。今天工程量较大的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如地铁、高层建筑在寒冷地区建设日益增加,这些项目当年施工当年交工使用的可能性较小,因此面临克服寒冷地区施工的各种不利条件。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安全事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火灾事故。为了工程建设以经济、安全的步伐向前迈进,我们迫切需要依靠科学的冬季施工管理,防止和遏制安全事故的产生和恶化,促进严寒地区冬季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

1 严寒地区冬季施工火灾事故原因及特点

严寒地区冬季气温气温降低,风干物燥,火灾易发。因此冬季施工现场火灾事故成因有其特有成因及特点。

(1)冬季天气严寒,很多施工人员下班后或是工作间歇都会取暖,因而要加强施工人员的防火教育,防止取暖不当造成的火灾。

(2)由于施工人员对消防知识懂得较少,防火意识差,思想容易麻痹,不定时会出现职工在现场违章吸烟情况。乱丢烟头是引发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冬天也不例外,严寒季节里,很多人会吸更多烟来抗寒。不少人认为冬天寒冷,又有雨雪,烟头会很快熄灭,所以往往随手扔烟头。冬天里严寒,施工人员走动减少,往往更不容易发现烟头引发的火源。现场临设材料库、漆类、易燃、易爆物品等,施工中往来职工较多,加之外面运料进场非施工人员违章吸烟者不少,也容易发生火灾。

(3)配电室及个别电器由于某些管理、操作人员知识不足或某些材料性能方面的缺检、缺试,造成配电盘或配电箱内保险装置失灵引发火灾。

(4)冬天里很多施工人员,特别是野外施工的人员,会喝烈酒御寒。烈酒是可燃物,一定不能随处丢弃,否则不慎可能引发火灾。

(5)施工中的电焊焊花溅落容易发生火灾。

2 严寒地区冬季施工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针对上述冬季施工现场火灾主要成因,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对策:

(1)冬季施工人员多采用电取暖,因此施工环境里的电热取暖器线缆应与电暖设备匹配,防止电力线缆发热起火。此外,电暖设备附近一定要严禁堆积可燃物。如果生火取暖,一定要注意人离火熄,不熄火也要做好隔离可燃物的措施。

(2)施工区内消防设施及器材应做到齐全、完好和能用。在入冬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尤其是存在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应对作业人员加强禁止烟火的教育,各项目要加强动火管理,建立各级防火安全责任制度。现场明火作业,必须有经理部签字的动火证。加强现场消防工作,备足消防器材,施工现场消防用水、灭火砂及消火栓设明显标记,注意保管,不得随意挪用。楼层内必须设有防火措施,脚手架所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注。

(3)冬天里水等液体容易冻结成冰,体积膨胀。因而,一些供水管道要注意保暖,防止冻结和冻裂。一些储水用水的容器和设备,一旦停用了要及时排水,防止结冰爆裂而毁损,防止火灾发生时资源准备不足。

(4)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管理。冬期施工应采用不燃或耐燃材料进行保温;建筑物内不准作为仓库储存易燃、可燃材料,施工材料按施工进度和作业计划分期分批进退场,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作业,必须制定防火安全措施和灭火方案,在下达生产任务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书面防火安全技术交底,贯彻“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易燃、剧毒物品应分类专库管理,禁止在施工程内储存及进行分装与调料;进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操作时,须保证通风良好,严禁明火及可能产生的火花,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数量或面积较大或在地下室等通风不良场所操作时,必须采取强制排风措施,防止可燃、易燃气体在局部达到爆炸极限;施工场所安装电气设备和照明灯时,采用防爆等级与现场相适应的电气设备和照明灯;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作业禁止与电、气焊等明火作业上下、周围交叉操作。

(5)易燃物品库门前设烟火警告标志,严格领料制度,照明线路安装符合防火要求。

(6)现场库房及木工棚等重点防火部位,每处布置干粉灭火器,制定具体防火制度。

(7)施工现场严禁吸烟。木工棚内刨花、锯末随时处理,废料清运到指定地点。

(8)电、气焊工经专门培训。掌握焊割消防安全技术,并经考试合格后,持上岗证进行操作,禁止非焊工进行作业;进行电、气焊作业前,必须由现场消防保卫人员或防火负责人指定的专人办理用火审批手续,用火地点变更时,应重新办理用火审批手续,用火证当日有效;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选择安全地点,认真落实有针对性的防火措施,必须派专人进行监视,随身携带灭火用具;禁止在“严禁明火”的部位及周围进行焊割等。

(9)严防电器火灾发生。生活区严禁使用电炉子、电热管取暖和做饭,禁止使用自制的电褥子,电褥子使用后应及时断电。

(10)消防保卫人员每天都应对施工场所、生活区、仓储区用货、用电情况进行巡查,每周参加一次文明施工检查,做到掌握工程进度情况,问题认定准确,隐患及时整改。

(11)开用火证人员,在开用火证前,应对施焊、用火地点周围、上下进行检查,并设专职看火人员。

3 结语

总之,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当前的形式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对我国当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了解火灾事故成因,并在其基础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做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国家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9

2长输管道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2.1项目风险识别方法。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风险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风险调查和分析,预先找出工程项目的风险源,对风险的属性和状态进行判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于未然。项目风险识别遵循系统性、完整性、重要性的原则。系统性是指从工程全局的角度,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完整性是指全面完整的识别工程项目中隐藏的风险,不受管理者个人主观意愿影响。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风险排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制定危险因素的处理的优先级。长输管道建设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询问法、资料法、情景分析法、实地观察法、事故树分析法、安全检查表、HAZOP法、WBS-RBS法等。2.2项目施工阶段风险识别。2.2.1影响项目进度的风险。在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一些风险事件会影响工程进度,如施工过程中穿过农田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测量放线与实际管道设计走向出现偏差,大型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电气焊时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事故,爆破岩石出现事故,山区管道运输困难,阀门泄漏,沟壁塌方,试压时管道出现破裂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对项目的进度影响较大,应予以重点关注。2.2.2影响工程质量的风险。在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事故事件的发生对管道质量造成危害,如管道设备漏油,测量放线与管道设计走向不一致,管道吊装过程中管体或者防护层出现损坏,陡峭山坡地区影响焊接质量,电气焊时出现爆炸事故,焊条受潮影响焊接质量,管道搬运过程中滚落,清管时擦伤管道内壁,试压过程中出现管道破裂,恶劣天气对管线下沟回填工作造成影响。为了保障工程质量,必须对以上这些事故风险加以控制。2.2.3造成项目成本上升的风险。一些事故事件的发生会造成管道建设成本上升,如测量放线与管道设计走向不一致,管道设备漏油,电气焊时出现爆炸事故,爆破岩石出现事故,试压时管道出现破裂等事故,阀门泄漏,沟壁塌方等。3长输管道施工过程中风险应对措施(1)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风险主要体现在设备隐患,施工营地安全卫生等。为此,需要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修保养,对故障设备要及时维修。做好油污泄露预防措施,规范施工营地安全卫生管理制度。(2)现场勘测阶段。现场勘测阶段主要包括现场交桩、测量放线、作业带清理等,发生的风险包括设备故障和人员风险,为此,需要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时检修设备故障,加强对作业人员的HSE教育,建立人员伤害应急预案,备齐各类应急医疗药品和用具。为现场施工人员投保工伤险等。(3)管沟开挖、管道焊接阶段。该阶段管道搬运比较比较困难,容易损坏,地下设施对管道影响明显,焊接时容易发生爆炸、火灾等事故。针对这些情况,要配备专业的作业机具,制定详细的运管、吊管方案,避免管道损坏。开挖前要详细了解地下设施分布情况。管道焊接时,明火离气瓶保持在10m以上距离,陡坡焊接应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要防止焊条受潮等。(4)管线下沟、回填阶段。该阶段易受到恶劣天气影响,发生滚管事故,造成管道损坏及人员伤害,管道防腐作业时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应避免在大风、雨雾天气进行下沟作业,为防止发生滚管事故,应至少两台管机同时作业,管线下沟是管下禁止人员进入,应建立人员伤害应急预案等。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0

近年来,长庆培训中心员工培训迅速扩大,原来操作训练课程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经历了较大的改进和拓展,超出了传统校内实习的形式和内容。为了适应训练需求,中心投资了几千万建设了实训基地,完善更新实训设备,建成了15个单体工位训练室和6个流程区、1个综合训练室,各类训练成倍增加,与此同时,操作训练中出现安全事故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探索建立健全训练安全保障体系,如何使训练中的隐患得到及时治理,训练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消减和控制,是每个参与操作训练指导人员的重要工作。作为陇东员工安全训练教学实训基地,训练基地发生事故的类型、产生事故的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以及事故的应急处理都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一旦发生事故,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对学生、教师、单位,甚至对公司的负面影响都是特别明显的。因此,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问题显得特别重要。

分析训练安全风险,全员参与风险识别,杜绝训练安全事故。安全生产的最大风险在基层,在一线各岗位,而对安全风险最有识别能力、最有防范经验的也是一线人员,开展安全风险识别,提出安全防范措施,一线员工最有发言权,理应是安全风险识别活动的主体。

一、训练风险分类

陇东员工安全技能实训基地,主要用于油田员工和学生安全技能操作训练,并承担油田主体专业采油、采气、油气集输、井下作业及与之相关的管、焊、钳、车、电工等初级、中级、高级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由单体工位区、流程区和多功能综合训练厅三部分组成。

根据现场实际,主要存在以下几类安全风险:

1、设备运转风险:最常用的设备砂轮机、台钻、手提电钻、自动套丝机、切割机、车床、抽油机等。

2、用电安全风险:所有电动设备,特别是电焊机、切割机、车床、电动套丝机、抽油机等。

3、工具使用风险:主要有钳工、管工、管路安装所用的锉刀、钢锯、榔头、管子铰板等一系列小工具。

4、训练项目风险:如焊接训练、管路安装、抽油机操作、外线电工训练。

5、高空作业风险:外线电工高空线路安装、大罐量油操作。

6、火灾风险:用电器火灾、易燃气体(乙炔气)火灾。

7、人员拥挤踩踏风险:室内训练。

二、训练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

1、安全预防。一是建立了技能训练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二是建立《技能训练危害因素评价及控制台帐》;三是训练区域摄像视频监控。

2、安全教育:一是技能训练部主管、专职安全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二是指导教师结合训练项目进行的专项安全教育和标准操作训练流程教育;

3、安全检查:一是实行“7S”管理,实训前对设备、用具安全确认;二是训练操作中的不定期安全检查;三是视频监控整个训练过程系统检查。

4、采取安全保护装置。对现有实训设备,运转部分安装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以避免学员错误操作。如钳工防护网、外线电工保险带、抽油机防护栏、灌区防护栏等、焊工用电多级控制,电工室单路电路控制等。

尽管有以上措施,并不能说明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就已消除,还需要经常性的发现新问题隐患、制度更新完善、控制措施的经常性坚持。为此我们还需要做好:

1、你所在岗位有那些安全风险?是否有风险控制措施?应立即建立那些控制措施?

2、实训现场的哪些环节存在比较明显的事故隐患?也就是经常性的开展危害因素调查及辨识,如岗位及作业过程中危害因素分析、潜在危害事件(危害因素导致的事故、事件)描述、形成事故原因分析、可能造成影响等。

3、哪些设备有必要加装安全保护装置?例如车床、气瓶、刀具等危险设施。钻床、砂轮机操作的安全隐患。

4、训练中如何防范学员违章?违反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差、麻痹大意、误操作、劳保不符合要求;学生的好动、好奇、恐惧、心存侥幸等心理状态导致事故。

5、如何解决指导教师相对数量偏少,工作强度大、压力大、安全监管不到位、巡视指导不够问题?

6、应急处理预案应优先考虑到哪些方面?你对应急预案了解多少?经常性学习与演练各类预案。

7、如果出现事故,如何防止事故扩大化?有安全装置就一定安全吗?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1

The Gondola Job Hazard Analysi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every step of the gondola operating activities Job Hazard Analysis analysis to identify potential hazards and develop safety measures. The brief job hazard analysis principle recognized by 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will help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fic job, and to develop countermeasures to eliminate or control hazards.Key words: job hanging baskets; risk analysis; Job Hazar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吊篮作业是室外高处作业的常见形式之一,它具有适用范围广、日常作业量大、作业条件危险等特征。对吊篮作业进行风险分析给了安全管理工作者一个新课题、一种新思路。

作业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 Hazard Breakdown),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这种方法适用于涉及手工操作的各种作业。

本着最大限度预防事故发生和最大程度减小事故伤害的目的,本文拟应用作业危害分析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常见的吊篮作业进行危害分析。

2 作业危害分析概述

作业危害分析[1]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有助于将认可的职业安全健康原则在特定作业中贯彻实施。这种方法的基点在于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

1、开展作业危害分析的目的

开展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辨识原来未知的危害,增加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操作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得到更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为操作人员的培训资料,并为不经常进行该项作业的人员提供指导。作业危害分析的结果可以作为职业安全健康检查的标准,并协助进行事故调查。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

(1) 确定待分析的作业;

(2) 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3) 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4) 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吊篮作业危险分析过程及对策

3.1 分析作业的选择

基于事故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的考虑,选择吊篮作业活动作为分析对象。

3.2 将作业划分为若干步骤

将吊篮作业活动划分为若干步骤。每一个步骤都应是作业活动的一部分。划分作业步骤之前,应仔细观察研究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观察人通常是操作人员的直接管理者,被观察的操作人员应该有工作经验并熟悉整个作业工艺。观察应当在正常的时间和工作状态下进行。划分的步骤不能太笼统,否则会遗漏一些步骤以及与之相关的危害。同时,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以致出现过多的步骤。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并要保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由此,如表1所示,将吊蓝作业活动划分为确定施工方案及作业存在的危险、培训操作者和方案交底、准备作业用具、在作业区下方划出警戒区、准备进入吊篮、进入吊篮、吊篮内中压管道动焊作业、离开吊篮、清理现场等9个步骤。

3.3 辨识危害

根据对作业活动的观察、掌握的事故(伤害)资料以及经验,依照危害辨识清单[1]依次对每一步骤进行危害的辨识。辨识的危害列入分析表1中。

为了辨识危害,需要对作业活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危害辨识清单[1]的部分内容:

・是否穿着个体防护服或配戴个体防护用品?

・操作环境、设备及危险的操作是否有有效的防护?

・现场是否有能引起伤害的固定物体,如锋利的设备边缘?

・操作者能否触及带电设备?

・操作者是否会处于失去平衡(失稳)的状态?

・操作者是否管理着带有潜在危险的装置?

・操作者是否需要从事可能使头、脚受伤或被扭伤的活动?

・操作者是否会由于提升、拖拉物体或运送物品而受到伤害?

・作业时是否有环境因素的危害――粉尘、化学物质、放射线、电焊弧光、热、高噪音?

3.4 确定相应的对策

危害辨识以后,需要制定消除或控制危害的对策。

确定对策时,应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三个方面加以考虑。具体对策依次为:

消除危害消除危害是最有效的措施,有关这方面的技术包括:改变施工工艺、修改现行工艺、以危害较小的物质替代、改善环境(通风)、完善或改换设备及工具。

控制危害当危害不能消除时,采取隔离、防护、工作鞋等措施控制危害。

修改作业程序完善危险操作步骤的操作规程、改变操作步骤的顺序以及增加一些操作程序。

减少暴露这是没有其他解决办法时的一种选择。减少暴露的一种办法是减少在危害环境中暴露的时间,如配戴合适的个体防护器材等,为了减少事故的后果,设置应急设备。

对策的描述应具体,说明应采取何种做法以及怎样做,避免过于原则的描述。根据上述原理,结合施工实际,表1给出了9个步骤对应的安全对策。

表1吊篮作业危害分析表

结束语

(1)风险分析给了安全管理工作者在具体到某一个特种作业某一环节安全管理新思路,具有较强的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作用。

(2)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

电焊工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篇12

在实际的工作中,一些人不够重视压力容器的检验安全工作,认为压力容器已经处于停机检修状态,就不会有太大问题。若相关管理人员心存这种想法,就是将检验人员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必须要改掉这种想法。事实上,压力容器检验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作,检验的人员应了解容易出现事故的环节,然后做好预防与控制。

一、压力容器的检验工作

压力容器检验是相关工厂单位检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检验时需要严格遵守行业标准,检验时一般是在压力容器运行的状态下,对其先进行外部的检查,然后在停运的状态下,对其进行内部的检查。检验人员需要采用全面检查的方法,要对压力容器先进行清洗以及通风冷却,不能在高温的环境下检查。检验时首先观察压力容器的外部是否存在变形的问题,然后检查其是否有磨损,内部有无腐蚀或者裂缝。压力容器外部检查完成后,继续进行内部检验,这一过程需要经过多项测试,而且是在压力容器停运的状态下进行测试,主要是检查其内部的密封性,还要检查其强度,做好水压试验,从而保证压力容器正常的运行。

二、压力容器检验中存在的危险性

压力容器在检验时,存在较多的危险源,这对压力容器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了威胁,只有及时排除危险,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压力容器检验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一一介绍。

1、设备缺陷

压力容器如果自身存在缺陷,也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压力容器设备缺陷主要是指元件存在故障,比如强度、刚度、稳定性等,相关人员需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出现危险。压力容器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在运行的过程中,则无法保证安全性,相关保护装置可能无法发挥出正常的效用,这也会影响压力容器设备的稳定性。压力容器在运行时,对周围环境也有一定要求,相关人员需要保证运行环境的宽敞度,避免出现由通风不良而造成有害的气体无法扩散,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对于设备自身缺陷,一般也是由于在采购时,没有做好检验引起的,说明相关单位对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不够重视,从而出现了压力容器检验的危险源。

2、电磁辐射

压力容器检验还会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其一般是指压力容器电磁部分无法正常工作,埋下了漏电的隐患,导致压力容器运行时存在安全隐患。电磁辐射引起的故障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触电身亡的事故,而且电磁辐射本身对人体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果形成放射性源扩散,还会增加爆炸的隐患,检验人员如果没有发现电磁辐射这一危险源,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冲击,还会带来较大的伤害。电磁辐射出现放射性损失后,会给压力容器的正常工作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则会引起无法挽回与弥补的损失,所以,相关工厂单位的管理人员一定要重视对电磁辐射的预防,消除压力容器检验时存在的危险源。

3、有害物质

压力容器中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高温材料,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化学品等,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危害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皮肤等损伤,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设备的腐蚀,影响设备的长期使用效果,设备年久失修,都有可能导致辐射问题,同时高温粉尘,易燃易爆物品,有毒腐蚀性物质和其他有害物质很容易造成烧伤,烫伤,呼吸道感染,皮肤损伤等危险事件。

三、压力容器检验中预防危险的措施

在对压力容器的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危险源,为了预防风险源的进一步发展,所以需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减少和降低压力容器的危险因素,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加强危险源信息反馈

加强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的危险源管理,做到所有检验活动应仔细记录,对压力容器检验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不断反馈,建立和完善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使信息反馈系统更完善,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加强压力容器修理改造,同时技术部门应定期收集、处理危险源信息,并及时提供给决策部门,不断提高压力容器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控制压力容器材料质量

压力容器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材料的质量对压力容器的寿命具有着密切联系,与压力容器的刚度、密封性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严格控制压力容器的制造材料的质量,保证所选择的材料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压力容器的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焊接方法,所以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严格控制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从焊接材料的选择和焊接工艺等方面,保证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

3、确保检验过程效果

压力容器在施工完成后,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测试,这就要求检验人员严格控制压力容器的检验^程确保整个检验过程的效果,才能保证压力容器满足使用要求,将危害程度降低到最小。同时在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后,还需要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验,确保压力容器的安全生产,严格控制压力容器制造和维修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源因素,及时更换和调整检验过程中所发现的危险源因素,进而确保压力容器的正常使用。

4、做好现场的监护与清理

当相关检验人员进入现场后,必须要派至少两人以上到现场进行监护,监护人还必须要熟知容器中介质的爆炸性、理化性能及中毒症状等等,做好相关的消防车、消防器材及救护车等急救措施,还要备好各种急救的防护用具,比如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及救生器等等,便于出现故事及时抢救。当检修完成之后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将所有的工具、材料等都移到容器之外,提防遗留到容器中,还要检查好现场,确保没有留下火种,消除危险源后检验人员以及监护人员才能够离开现场。

四、结语

总之,在对压力容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危险因素,这些都会对检验人员的安全和压力容器的安全产生影响。为此必须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作为压力容器的检验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防范意识,和一定的检验工作经验,能够分辨出危险源是内在因素还是外在因素,从而有效控制危险源,提高压力容器检验工作水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田鑫鸽,任晓,压力容器检验常见问题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9):9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