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自动化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9 09:29:58

建筑行业自动化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1

二、建筑电气自动化现状

目前,电气自动化已经经历了一段较久的发展时间,并逐渐由多岛化向集成化转变,电气自动化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国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将电气自动化设计理念融入到其中,旨在为人们创造智能化的家居生活,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娱乐环境更加舒适、更加惬意,使得现代家居功能性更强。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建筑电气自动化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变得更强,建筑电气自动化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建筑电气自动化还处于初级电气自动化的阶段,建筑电气自动化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建筑电气自动化互不连接、功能单一,无法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无法在投入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高效快捷的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使得现代建筑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特征,但是由于网络构架的差异,使得建筑电气自动化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再加上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厂家和企业在设备的软件和硬件交换过程中,由于电气自动化设备程序接口不一致,也会对设备数据和信息的传输造交流成一定的影响,这会严重阻碍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导致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工程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质量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在节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和能源利用一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建筑电气自动化投入的成本较大,使用到的设备材料也更加复杂,其维修成本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的浪费。目前我国许多建筑部门和建筑企业只重视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的质量检验,没有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对工程质量管理重视程度较低,这就导致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较差,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自动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建筑电气自动化的有效对策

1.加大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和相关单位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对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工程专业性、施工材料和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管理,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加强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建设团队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开展建筑电气自动化研讨会,让相关人员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提高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效果。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企业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细致严格的筛选,采用系统考核制度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加强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队伍专业知识培训,引导施工从业人员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学习,重视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打造出专业技能扎实、作业能力良好、综合素质较高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队伍,从而有效提高我国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

2.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工程行为主体应该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良好,为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使用的施工材料必须由正规厂家生产、经过细致的检查和权威部门的鉴定,并附带有正规厂家的质量合格证书和出厂证明,这样才能确保选用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良好。在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前,要做好施工材料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防水、防火、防潮处理,并定期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完整的施工材料管理记录,在施工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以免出现残次品进入施工现场,对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在建筑电气自动化施工过程中,个行为主体做好检查和验收,并做好文字记录,确保发现问题后有据可查,职责分明。

3.优化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节能设计。

在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工程的耗能,和后期投入使用的耗能,以免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耗能量过大。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在选择合理的供电系统变压器时,应该选择绕组阻值相对较小的变压器,有效降低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电流损耗。优化建筑电气自动化工程节能设计,采取有效措施,在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成本。随着电气设备的使用量不断增多,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这就导致现代建筑对消防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选用变压器是为了满足电气设备的有效使用,还要选择节能型的低损耗电力变压器。做好建筑物的通风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减少电气设备的耗能,在推进建筑电气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对能源的保护和利用,使得建筑电气自动化发展更稳固。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2

关键词:

建筑机械;自动化;应用

技术科技在发展,技术在进步,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使生产模式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向智能化及信息化方向发展。现阶段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建筑行业也不例外。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生产需求为导向,自动化技术要用在合适的地方,自身才会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机械自动化应用技术将朝着更加便捷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机械自动化技术简介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门以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为核心的综合性技术,这一技术以生活中使用的各项参数为参考基础,采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来减少人力和资金的使用和浪费,充分利用机械代替人力进行设计制造、调试、维护、维修等,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1]。

2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通常情况下建筑机械自动化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工作设备自动化,如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熨甲板的主动找平操控体系等;第二类是整机主动操控及机群施工体系操控,例如混凝土喷射机器人、隧道挖掘机器人、高层大楼全主动施工体系等。第一类技术主 是单项自动化技术和变频操控技术。变频器通过调节电源频率、下降电压来调整电机转速,能够有效降低能耗,改进机械自动化的操控水平,提高生产率和产品的质量,极大地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第二类技术的关键主要是传感器技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传感器等[2]。

3建筑机械自动化关键技术的应用

(1)建筑机械机身位置识别技术。简单地说,建筑机械位置识别技术主要是靠设备对自身所处位置进行自动识别的能力和技术。要想实现这种技术,需要以机械自身的内外部识别技术为依托。建筑机械机身位置识别技术需要速度传感器及回转式角度传感器配合使用,才能够实现对内部位置的识别。以内部位置的识别作为基础,可以对机械行驶的路径数据进行检测,并且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就实现了根据机械设备运动位置的变化来对机械设备所处的位置进行判断。此外,还可以以超声波或是电磁波技术作为基础,通过在施工现场设定的基准位置点,实现对机械设备所处外部位置的识别,最终确定机械设备所处的位置。

(2)位置诱导技术。机械设备具有的位置诱导功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机械设备恢复既定路径,使用这种技术的基础是机械设备自身所具备的机身位置识别系统。这种技术以闭环控制系统作为载体,机械设备在应用这种技术时,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路径进行作业,并且能够在作业过程中对照预先设定好的路径对产生的误差进行及时校准或消除。显然,通过自身具备的位置诱导功能来最大限度地恢复路径,得益于机械设备能够在自身路径发生偏离时进行自动复位[3]。

(3)作业对象识别与评价技术。建筑机械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动化,主要得益于机械设备自身所具备的能够自动识别和评价作业对象的功能。举例而言,在液压挖掘机的铲斗上安装超声传感器,通过超声传感器可以对物体的形状进行识别,以便能够为后续的施工作业提供基础信息和数据。

(4)安全保障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一般都会有很多大型设备机械,且还有大量建筑材料及建筑器具堆放,这些机械设备及建筑材料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以保证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出发点,在建筑机械设备上安装一套能够进行自动识别、报警及紧急停止作业的智能控制系统非常有必要,对于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5)机群协作控制技术。目前很多机械设备都需要进行联合作业,联合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设备的性能,但是要实现机械设备的联合作业,就必须要有一套可以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轨迹及工作状态等情况进行检测的系统。机械设备可以通过检测系统获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且将获取的信息及时传送到中央控制室。信息在中央控制室被计算机系统处理,再根据计算机处理之后的信息自动设计出最合理的工作方式。将最佳工作方式的运行指令传送到联合作业系统中每一台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按照这些指令进行作业。

4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1)建筑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步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目前呈现出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地上、地下、高空和海洋的作业中都有应用。为了能够多留给人们一些绿化的空间,保护生态环境,未来城市中很多管线或交通设施会在地下铺设。在进行隧道开凿施工时需要用到很多地下施工机械设备,在海洋中进行开发需要使用到海洋机械,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建筑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2)建筑机械自动化向施工规模巨型化的发展。目前施工建设的超高型及大中型建筑越来越多,如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超深的地下工程、超长隧道和大跨度桥梁等,这些建筑物的建造都需要将机械设备的作业进行集成,此外现在在公路建设及高速列车建设方面都会用到建筑机械设备[4]。

(3)建筑机械自动化向绿色和安全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物质文明也在快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中使用的建筑机械如果不能够满足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需要,就会对城市的形象及景观造成影响。鉴于此,建筑机械设备必须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及人们的生命安全为出发点进行改造,不断实现技术的自动化,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应该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在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前提下,提倡在建筑行业大量使用建筑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促进建筑行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建筑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提供相应的资金作为保障,推动建筑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不断创新,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使建筑机械设备自动化技术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来庆.建筑机械自动化应用技术和发展探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3(4):68-69.

[2]潘安平.建筑业技术性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3

生物在存活过程中,只有不断进化,才能适应地球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物种的存在。没有进化的生物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进而被其他优异生物淘汰。任何一个行业也是如此。必须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创新管理途径,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获得和谐可持续发展。所以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适应这种发展,建筑行业必须要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公平的、科学合理竞争的建筑市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我国建筑管理体制现状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管理体制也得到一定发展。建筑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的成就。建筑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同时建筑法体系化和管理信息化也促成了建筑业的发展成就,还降低了建筑工程成本。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存在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行业中的地方保护、条块分割等现象是非常常见的。这些弊病限制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建筑市场。招标投标活动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由此无法保证招投标活动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建筑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运行机制,违背了客观规律,对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例如工程项目投资和建设方式多元化发展,建设组织模式的国际化发展,建筑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等等。创新建筑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2.1建筑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建筑业对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有原来的政府或某行业的配属队伍,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的专业技术与特殊管理的行业。加强建筑管理,利于规范建筑市场,创新建筑管理机制,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社会经发展变化要求创新建筑管理体制。市场改革开发引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已由传统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这些转变导致社会生活方式与内容都发生一系列变化。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管理体制必须创新,使之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最近几年,政府出台多个限制房价的文件,要求房产商降房价。所以建筑行业更应该加强建筑管理,创新管理机制,优化建筑行业,降低建筑工程成本。

建筑管理体制创新途径

3.1完善政府管理体制与监督体制。首先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建筑业服务。政府应该放宽对建筑行业的干预,以建筑活动代替传统的建筑企业为管理对象。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加强建筑行业对不正当不公平交易的监管,强化建筑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等活动的监管。完善政府对建筑行业的管理体制,并建立健全政府对建筑业的监督体制,强化政府市场监管职能。

3.2规范建筑市场机制,保证市场活动的公平性与有效性。政府应该积极规范建筑市场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与运行机制。政府必须保证机制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培养和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建设,及时完善建筑管理体制,严厉打击不公平竞争活动与虚假招投标,维护建筑业的公平。

3.3消除建筑行业保护与地方保护现象。事实证明,政企分开、产权多元化等众多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强化了市场监管力度。利于消除地方保护等不正当措施。建筑行业保护与地方保护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监管。只有消除建筑行业保护与地方保护,行业和行政主管部门才能以服务于所有企业为工作重点,公平地对待所有企业,积极发挥政府的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3.4倡导建筑行业的信息化与产业化。建筑行业需要创新企业的服务模式,提高企业的服务效率,倡导建筑行业的信息化与产业化发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建筑企业需要对项目管理模式、招投标模式、投资模式等进行相应的改革,最终实现建筑工程承包与设计一体化,降低建筑工程成本,优化建筑管理体制的目标。其次,我国建筑业要想进军国际市场,也必须加快信息化与产业化的建设。

总结

创新建筑管理体制,可从两个方面入手:政府职能与建筑行业。政府需要完善监督机制与建筑管理机制,规范建筑市场。建筑行业需要倡导信息化与产业化。只有做好建筑管理体制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市场的规范性与公平性,提高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管理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管理机制创新途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机制水平,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连怀印,连拴印. 关于建筑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 山西建筑, 2007,(14) .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4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专业特色;学科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3)04000504

自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以来,已经有40多所大学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校生已达3 000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已经成为土建一级学科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尽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体系和学科基础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通信工程等其他专业学科有交汇重叠之处,但这些传统的专业

又无法完全涵盖和体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发展与特征;另一方面,在建筑领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快速上升,而且也显示出区别于传统专业的技术特征,需要以学科的角度和专业的视野审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正是这一发展趋势促使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成为土建专业的二级学科,可以说该专业的设置,既体现了专业的发展需求,也填补了土建类专业的空缺。然而,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办历史短,缺乏专业沉淀,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又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如何体现该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色,如何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成为专业指导小组和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建筑节能的大环境和该专业的基础,对如何体现和提升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一、建筑节能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

(一) 建筑节能是中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

节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工业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目前,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中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8月的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0.66亿t标准煤,建筑用电和其他类型的建筑用能折合为电力,总计约为5500亿度/年。图1是2009年中国能耗构成示意图,由图可见,建筑能耗占全国社会终端电耗的比例达28%,而且普遍认为该比例非常保守。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筑能耗将超越工业、交通等其他行业而居于社会能源消耗的首位。按目前的能耗趋势,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1亿t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建筑能耗的三倍[1]。因此,建筑能耗不容小视,中国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完成17%的节能减排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建筑节能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优势

建筑能耗属于终端能耗,有效降低终端能耗,不仅可直接降低建筑能耗,而且对能源生产投资、改善环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降低建筑终端能耗一般有几类基本措施:一是采用新型、高效节能设备,提高设备运行能效;二是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小能源损耗;三是优化设备运行方式,降低运行能耗;四是通过管理手段,合理使用建筑设备,直接减小能耗。

提高设备运行能效,开发新型高效节能设备,主要涉及设备制造专业领域;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是建筑节能的有效措施,主要涉及建筑规划专业领域。在建筑规划和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气候特征,采取相关措施,可获得较好的效果。由于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涉及建筑外观,涉及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制约。通过优化设备运行控制方式和管理技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不仅可以应用于新建建筑,而且由于不涉及建筑立面和围护结构,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最有效的措施,具有更广泛的实用性。这一类节能措施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自动控制、电气自动化、信息等传统专业领域,跨专业特征明显。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是建筑节能领域的主力,主要从营造建筑环境的角度研究、设计和配置建筑设备系统,开发与运用新型高效节能设备、新型能源是其关注重点,或者说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侧重于建筑设备系统的静态设计,而在设备运行控制方面的技术基础则不足,往往无法独立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运行控制。自动控制、电气自动化专业关注动态调节,对设备运行调节技术具有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对建筑设备运行物理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通常需要由设备专业提供物理模型后再完成控制模型和实现设备运行控制。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关注信息传输与处理过程,在系统集成和信息处理领域具有优势,但同样由于对设备运行物理过程的认识不够深入,通常也无法独立完成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管理。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体系强调建筑、电气、智能、信息、控制、设备等专业知识的教学[2-4],跨专业特征明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多学科基础知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优化设备运行控制和管理技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的方式都与该专业密切相关。因此把握国家对建筑节能的重视和引导趋势,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教学的优势,凸显专业技术特征是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

二、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 智能化的管理与优化控制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优势

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申报过程中,该专业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方向一直是关注的重点,论及控制技术,已经有电气工程、自动化等学科;论及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论及建筑设备,已经有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学科,如果仅考虑单一的学科基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都不具备与传统专业竞争的优势。但是如果综合考虑,特别是在建筑节能技术领域,通过优化设备运行控制方式和管理技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是国家倡导的主要发展方向。要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管理,既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主导,同时还需要对建筑设备运行的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到优化的节能控制策略和合理的技术管理方案。如前所述,在建筑节能技术领域,传统专业各自的优势非常突出,但不足也十分明显,它们通常无法独立完成建筑设备系统的节能优化运行与管理,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恰恰能弥补其不足。在总结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色时,对该专业学科的特征概括为“建筑设备是对象,自动控制是手段,信息技术是支柱,建筑环境是目标”[5],这一特征充分体现了该专业的内涵,这也正是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的本质需求。因此,在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上具有优势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无论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还是专业研究方向都应围绕这一专业优势,兼收并蓄,把握建筑节能发展机遇,才能形成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二)建筑设备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重要基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原建筑电气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校,大部分也将该专业设置在电气自动化、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学科平台内。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沿袭传统专业优势,但对建筑设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如果单纯以培养“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的人才为目的,这种设置无可厚非。但如果要形成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把握建筑节能给专业带来的良好机遇,如果缺乏对建筑设备运行物理过程的深入认识,很难真正在建筑设备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领域形成竞争力。

目前,建筑节能技术领域仍然以有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背景的研究团队为主导。尽管在智能化技术和控制领域,控制与信息类专业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在建筑设备智能化的管理与优化控制领域,控制和信息类专业仍然处于辅助地位。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控制和信息类专业背景的团队,对建筑设备运行的物理过程认识不足,无法独立开展系统的、整体的优化控制模式研究,或提供合适的基于智能化管理与优化控制的节能改造方案,因而仍然需要依靠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提供物理模型,主导节能改造。例如,在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中,末端设备都具有换热器和送风机,但由于设备类型不同,其功能和运行模式不同,即便相同的设备,也由于空气处理要求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控制策略,因此只有对建筑设备运行的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得到优化的节能控制策略。换句话说,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在建筑节能工程应用中,是实现设备优化与节能运行的手段,核心的控制策略必须建立在对建筑设备运行机理的认识之上,亦即建筑设备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重要基础。

(三)暖通空调系统优化控制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

公共建筑能耗构成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高达60%以上;其次是照明系统,通常二者所占能耗达80%以上。目前,对建筑照明系统,最有效节能措施是采用高效光源,采用智能控制和管理技术节能投入高,节能改造经济效益受到制约。暖通空调系统不仅能耗高,而且系统设备多,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运行模式和控制策略也不尽相同,系统设备和参数之间往往具有多干扰、多参数耦合、滞后大的特征。尽管其节能优化一直是研究热点,但也一直存在较多需要解决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果说建筑设备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重要基础,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运行则是最具有研究前景的重要内容。

(四)以现代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核心内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要求具有宽口径的知识结构,但如果没有核心内涵,专业就没有核心竞争力。现代技术发展趋势需要宽口径知识结构的人才,但只有依托某一专业核心内涵下的宽口径的知识结构,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以现代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角度研究建筑设备系统,研究建筑节能技术,往往会有不同的视野和思路,并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这也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优势和核心内涵。

例如将网络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建筑中央空调系统,实现对中央空调系统智能化管理、优化运行控制、分户冷量计费等多种功能。在对中央空调系统设备运行模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优化运行为目标,在管理平台与现场控制器中嵌入设备相应的优化控制策略,可以获得更好的综合节能效益[6],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趋势。又例如,传统的暖通空调系统中,冷热源系统调节基本上采用以用户当前负荷的集中和滞后效应作为控制依据,不能很好地体现用户负荷变化的实际情况和保证所有用户的舒适性。控制模式的缺陷,已经成为进一步降低中央空调节能运行能耗的技术瓶颈。在应用网络控制技术后,获取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设备运行和环境参数已没有技术障碍。如果能够直接根据这些参数,以更广阔的视野,以系统的角度研究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策略,一定会形成有

别于传统控制模式的新思路。

三、结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明确指出,该专业以建筑这一特定的对象为核心,以建筑设备为对象,以现代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建筑节能为主题,强电与弱电并重,设备与控制一体,以此为基础,开展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建筑节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目前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智能化的管理与优化控制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优势,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以现代控制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角度研究建筑节能技术,既存在广阔的研究空间,更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优势和核心内涵,是形成该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徐晓宁,等. 智能建筑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2(4) : 82-85.

[3]黄民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2,29(6):57-60.

[4]李界家,片锦香,郭彤颖,等.浅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2,(29):53-54.

[5] 徐晓宁,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以建筑为基础[C]//《高等学校智能建筑教学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徐晓宁,等.基于网络控制的中央空调运行管理、控制与分户计费系统[J]. 建筑科学,2009,25(6): 65-67.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specialty: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XU Xiaoning, DING Yunfei, WU Huijun, YOU Xiuhua, HAO Haiq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 P. R. China)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5

Abstr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a tre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aper will makes a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difficu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n proposes the solution of strengthening industry research, following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dapting to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build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team, so as to promote the solving of the difficulty,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ifficulty;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开始融入到各种基础工程建设之中,并逐渐地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然而,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对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发展缓慢的趋势。目前,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一些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意识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在管理实践中,尝试着用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服务水平,但是,他们在应用信息化管理于建筑施工兴业的过程中,有担心企业因此而承担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出现了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信息化管理难于推进的现象。

一、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也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因而具有十分显著的行业显著特点,那就是由生产对象、施工工具以及建设地点的分散而导致离散性;由于生产工具、生产人员不确定而导致的流动性;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标准化建设不够,而导致非标准化以及各种随机性事件频繁发生而导致的突发性等。建筑施工行业这些显著的行业特点,致使各种智能化控制系统不能很好地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广泛而有效地采用,更无法像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那样,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来对具备不确定性、特殊性的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信息化管理与控制。在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对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信息管理的失败案例中,我们往往可以发现,建筑施工行业所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模式,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客服的管理水平上,它们都处于业内的先进高端水平,然而,它们对信息管理系统模式的建构却不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现实的上的各种需求,与此同时,当这一信息化管理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顾客管理需求的情况下,他们又办法从顾客这个角度去一改他们习以为常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利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式的构建处于困境之中。对建筑施工行业进行信息化管理,考虑到顾客的管理需求,过分地迁就顾客势必会使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上不能很好地发挥,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也出现了各种技术瓶颈的限制,因而,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很多时候处于一种肤浅的层面之上,它们往往成为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的难点。

二、建筑施工行业信息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行业研究、遵循行业特性,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建筑施工行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认识上,应该理性而清醒地认清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管理之路是一条漫长、艰巨而复杂的道路,其任务很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建筑施工行业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开展施工管理,在本质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避免各种只求施工速度而不顾施工质量现象的发生,从而为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走得顺畅而持续。同时,在推进建筑行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应该保持理性,理性地看待信息看待计算机的信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不是万能的,不能将其覆盖延伸得过于宽广,而是将其当做一种方便快捷型的管理工具,只有把它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的优势,使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之路走得更为顺畅和持续。此外,在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推进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企业不应完全的放弃密集型的传统文化管理模式,同时,也不能过分地依赖于传统的文化管理模式,开展滞后管理,从而忽视了信息化管理智能化、自动化的优势,而应该使传统管理模式与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有机地进行结合,最终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进程更快地向前推进。

(二)适应行业特点、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推进信息化建设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针对其工业基础与行业标准管理相对薄弱等特点,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优势,采取各种措施循序渐进地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统一而成熟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适应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的特点。同时,为了避免建筑施工行业休克性的不良发展模式,建筑施工企业首先积极建立自己的业务信息录入系统,然后通过再温和的再学习、再改造等方式对其进行远程操作,从而有效地促进传统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的激烈碰撞。最后,为了实现建筑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适度性,建筑施工企业,还应该构建一批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对于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构建,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采取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与企业外部优秀信息化管理人才积极引进的方式,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为企业的信息管理提供优质的人力支持。只有通过企业内外统筹、提高企业信息化投入的适度性,才能使建筑施工行业走上多元化、创新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创新、持续发展之路。

三、结语

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把各种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理念、模式积极引入到基础工程建设之中,以成为行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而当前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各种难点制约着业内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展开,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采取强化行业研究、遵循行业特性、适应行业特点、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等对策以推进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连波,穆好新.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风险源的识别研究[J].施工技术,2011(16).

[2] 李恒威.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1(16).

[3] 彭苏勉,姜阵剑.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协同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6).

[4] 伊尧国,周俊召,危双丰等.基于3D GIS的建筑变形自动化监测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工程勘察,2010 (8).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6

在我国总体经济体系框架牵引之下,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基建能力与项目管理,已经在我国建筑市场与全球同业市场实现经济并轨的同时,实现了营利性输出,正处于争夺建筑生产制造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制定权的新阶段。随着智能建筑的出现与快速建设,必然在顶层竞争方面有所斩获。与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具有多元化的功能优势,其中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应用范围较大,应用后的效用生产效率能够产出较大的综合效益,为整体围绕智能建筑的生活品质获得全面提升。下面先对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内涵进行说明。

1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内涵解析

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从系统构成方面看十分复杂,由于受到建筑和电气两大条件的限定,可以通过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条的构成环节与建筑子系统对其进行理解;也可以从建筑电气设备及其应用方面的自动化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具体而言,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包含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建筑电气自动化;另一部分是智能建筑,下面分别对二者的内涵进行说明。从建筑电气自动化方面分析,现阶段建筑体中的电气设施设备数量较大,在建筑主体、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安全系统等方面,对其均有大量应用。所谓的建筑电气自动化,一方面指建筑电气设备本身具备了智能性;另一方面,指的是建筑电气在应用中通过PLC控制技术,对其实施自动化管理。比如,当前通过传感器的安装,就可以对建筑电气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使用状态等进行数据采集与在线实时监控,而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精准地对其中的故障进行动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等。从智能建筑方面分析,不仅包括了门禁系统、通风系统、电气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安全系统方面的智能化而且把建筑物投入运营后的养护管理、物业管理、用户管理、节能管理等,统一纳入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之内,也成功地实现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运营。能够做到这一切,除了各独立系统中,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之外,也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中的通信技术应用,实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应用。

2 建筑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优势

当前各行政区域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智能建筑的建设力度。从现阶段建筑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经验分析,在其生产要素层面的运用,主要体现了三个十分突出的比较优势,分别是监控优势、安全优势、协调优势。具体分析如下。以监控优势为例,通过在智能建筑中运用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智能建筑的全面自动化管理。一方面,能够针对每一个独立的构成系统,进行分系统自动化管理;另一方面,借助建筑电气自动化,能够将所有的设备通过传感器和以太网连接起来,建立起物业中心数据管理系统,进而实现实时在线的动态化、全面化管理。简单讲,可以每时每刻针对可监控区域,实施全天候在线监控,同时,各个子系统也可以实现自动化预警监控。以安全优势为例,智能建筑中的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后,通过监控优势,可以为其提供安全优势;同时,在门禁系统、建筑主体系统、电梯系统等日常流动性区域,可以实现生物特征验证出入方案,如指纹解锁出入、人脸识别出入,以及刷卡出入等。另一方面,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性较多的消防系统、照明系统、应急系统、预警系统等,均能够通过各自系统内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实现安全状态监测与风险发生后的实时预警等。另外,当前智能建筑中的应急系统中设置了逃生、营救等,远程在线通信系统,任意时间发生任何安全风险均可进行呼救与救援等。以协调优势为例,建筑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运用时突破了以往的单一化应用的局限性,将其应用扩展到了深层次的信息管理、通信关联、数据分析方面,从而建立了系统管理和配套管理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可以根据任意网点进行即时的资源调配,并在协调后的执行过程中实施全程监测与指导。实现了各系统与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协同效用扩大的基础上有助于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

3 建筑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运用分析

智能建筑十分复杂,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对多样,因而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运用中存在多个方面,牵涉多个系统。为了规避叙述的混乱,下面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仅从配电系统、用户管理、节能降耗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3.1 在配电系统中的运用

在智能建筑中的配电系统是其核心,因而也是建筑电气自动化运用最多的地方,几乎贯穿于整个智能建筑的生产建设产业链条配电各个环节。比如在供电、照明、动力系统,预埋施工期间的运用,主要是按照设计图纸埋设各类管件,包括线管、建筑体接地焊接、等电位盒子埋设,预留空调洞、焊接给水管预留口和消防管预留口等;进入二期施工阶段,则主要进行配管穿线、照明设施安装、屋面防雷接地焊接、桥架安装等;三期施工阶段则主要进行电缆接入、常用和备用电源接入、电井穿刺电源入户等;在后期施工中,则主要进行市电动力电源接入,以及水泵、柴油发电机设置等。在配电系统运行方面,主要是利用PLC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电缆、电源开关、电箱、电梯、水泵等,各项电气设备方面,通过传感器设置,将其与配电系统管理中心进行全面关联,就能够实现所有电气设备的自动化连接与智能化应用。另一方面,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应用,将根据用户日常应用数据采集相关信息,并对用户异常信息进行即时反馈,既能为用户提供稳定服务,也可以在异常信息发生时,针对具体信息进行数据转换与故障诊断,并查明其原因等。当前配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实现形式,以构建微机系统矩阵为主,能够实现流程化的操作和标准化管理。

3.2 在用户管理中的运用

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自动化实现路径较多,一方面,可以满足建筑楼宇管理;另一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管理条件。比如,在用户管理中,通过在智能建筑内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与电气建立使用关系,将所有的用户信息上传到智能建筑管理中心,此时,就可以根据用户电气使用习惯、使用频率、使用数据进行一些数据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当用户将移动客户端的终端设备,与PLC控制系统关联后,可以随时获取整个智能建筑信息,也可以收发到自身用电需求方面的服务信息,如电费缴纳提醒、电器忘关提醒、用户满意度评价等。再如,用户在电气自动化条件下,可以自行安装第三方智能服务软件,远程对家用电器进行全面控制等。既降低了额外成本,也实现了智能化的电气管理。

3.3 在节能降耗中的运用

在建筑产品完成市场营销后,进入运营环节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资源消耗。首先,在智能建筑条件下,可以对各项资源进行全面监测,如电气自动化运用后,就可以针对建筑公共区域的风力进行测算,然后自动进行公共区域的门窗开关、通风设备控制;再如,针对电梯、公共照明等实施感光、声音、重力探测,配合监控系统与安全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自动化控制,就可以根据实际的公共区域需求进行电力供应调整与通风调整,以及能耗控制。既可以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也可以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其次,智能建筑中的建筑电气自动化,已经通过建筑电气在各个方面的自动化运用,实现了全建筑能耗监测和建筑节能管理。比如,对于墙体保温性能的监测,有效地将墙体保温性能与墙体养护进行了关联,当保温性能下降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些墙体保温加层处理等。再如,将雨水收集系统与整个智能建筑区域的污水排放系统、社区植被养护、鱼塘或池塘蓄水等进行了关联设置,水位器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调整蓄水池水量,并满足其整个区域内的用水需求,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再如,现代用户工作繁忙,居家时间相对较少,但对居住周边环境变化都有一定程度的关心,尤其在我国实施社区管理以来,用户对社区的公共环境都十分关注,此时就可以利用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对应的信息化服务,提高用户节能降耗意识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电气自动化与智能建筑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互相促进的交互关系。一方面,通过建筑电气自动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提升智能建筑的智慧性,为其系统化地智能管理,提供硬件与软件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智能建筑的发展,以及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促进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研发设计,使其逐渐在应用领域,由综合性应用向着分工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新的产业。因此,在我国现代建筑发展过程中二者均不可偏废,应该通过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对其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进行有效运用与发挥。结合以上分析,建议在当前运用中,逐渐增强智能建筑生产制造产业链条各环节对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门化应用研究,为其后续向产业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7

1. 我国建筑机械发展概况

建筑机械是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技术装备,对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实施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保证施工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建国六十多年以来的发展,我国建筑机械及其配套技术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机械行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行业初创、行业形成和高速发展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建设工地所用的建筑机械都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舶来品,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制造厂。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为了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成立了建筑机械修理厂和专业的建筑机械制造厂。建筑机械行业形成于上世纪60至70年代,1961年,原来的第一机械工业部成立第五局,专门管理、规划我国的建筑机械工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在原来的制造厂的基础上,成立了大量的建筑机械科研机构,如现在的长沙机械研究院,高校也设置了建筑机械方面的专业。在行业的形成期,建筑机械品种不断增加,研发速度加快,多种发明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行业形成以后,便迎来了4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时期。经过高速发展期以后,建筑机械行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为一个拥有超过20类产品、1000多亿元年产值的行业,在世界建筑机械市场也具有一定影响,这些数据是可喜的,但是却无法掩盖当前行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我们知道,随着建筑机械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量建筑机械所需要消耗的各种资源、所要排放的污染物以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粉尘对环境产生了难以估计的负荷,而企业却还没有彻底摆脱高能耗、低效益、重污染、粗放式的传统模式。自上个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建筑机械已经进入信息化发展时期,节能与环保、安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可视化技术、人机工程、故障诊断与监控系统、机群作业信息和控制等方面被普遍重视,并出台了相应行业的技术标准。我国的环保和节能建筑机械起步较晚,尚缺乏相应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有关环境、安全、人机等方面指标过低,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绿色建筑机械的发展。近几年的国际贸易争端由关税壁垒正逐步向环境壁垒转移,“环境”已成为制约和限定贸易自由化的新因素,建筑机械的产品设计与制造要考虑适应环境生态发展的要求,开发研制环保、节能型产品是今后建筑机械的发展趋势。

2. 建筑机械新技术研究

建筑机械自动化概念的提出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并在八十年代后期其开发和应用步伐加快。随着本世纪电子信息时代的开启,建筑机械也开始从半自动话开始往全自动,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机械自动化控制也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因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机械大多都是在复杂地形、恶劣环境中作业,要实现建筑机械的智能化,需要在以前技术上有所突破。

2.1 作业对象识别与评价技术

实现建筑机械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对作业对象的识别和评价,如果没有这个功能,机械作业方式的判断和决策就无从谈起。实现这个功能的核心器件就是平面超声波信号传感器,可以使机械设备可以实时反馈作业对象的位置、行政、规格以及姿态等信息,和认识、评价施工对象的能力。例如安装于液压挖掘机铲头的超声波传感器就能够识别沙石、土方、岩块的形状,这才能为后续的作业方式的选择提供必需的信息。

2.2 机身位置识别技术

建筑机械设备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识别自身所处位置的能力就是机身位置识别技术,目前主要使用的方式包括外部位置识别和内部位置识别,外部位置识别需要预先在施工现场设定若干位置基准点,设备的位置依赖于这些设置好的位置点,通过电磁波或者超声波侦听的方式计算得到机械设备的位置;而内部位置识别是依靠速度传感器和回转式测量陀螺仪相互配合,而计算获得机械设备的形式轨迹数据,然后把获得的数据发送到计算机控制中心后,根据运动和方位的变化,获得设备的地理位置信息。

2.3 位置诱导机制

为机械设备安装位置诱导功能以后,在实施作业的过程中,设备便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作业路径进行作业,同时根据机器位置识别模块反馈的位置信息,实时地修正实际操作与预先设定作业路径误差的闭环控制技术,如果在作业的过程中,建筑机械设备偏离了既定的作业轨迹,设备可以开启自动复位功能,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到设定轨迹,这种系统可以保证设备在速度、位置、方向上都能够得到实时、全方位的校准和修复。

2.4 机群协作控制技术

在众多建筑机械协同作业的复杂作业现场,要实现智能化就必须一个“大脑”来管理所有设备,这个“大脑”就是中央控制系统。系统可以对各作业设备的位置、轨迹、运行状态等信息实时监控,并传输给具有超强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计算机通过计算制定出最优的分配形式,然后形成作业指令发送给各作业设备,所有设备收到分配指令以后,根据指令完成分配的作业任务。

2.5 安全保障机制

建筑工地上会使用大量各种类型,规模的施工装备,与此同时,施工现场又放有大量的作业器具和建筑材料等障碍物,这些都可能给阻碍建筑设备的正常施工,为了保障多台设备之间运行不会相互干涉,协调运行,就必须引入一套智能监控设备,该设备可以完成识别、告警、停止作业、安全区域诱导。

3.总结与展望

建筑机械设备的效率是影响建筑工程进度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遇见,随着未来建筑机械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引领世界范围内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都在建筑机械智能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诸多成果,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建筑机械往高效、节能、便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世益,方勇,满忠伟.工程机械液压节能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机械,2010,(9)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8

近年来随着智能建筑的迅猛发展,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也日益成为工程监理的一个课题,成为工程建设的一个焦点。同时,智能建筑工程涉及管理部门多,跨专业多,新技术、新产品推出快,监理人员应如何应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工程监理经验及思考谈一下智能建筑工程监理的几个重点。

一、监理人员应深刻理解智能建筑和智能建筑工程的含义。

1.智能建筑的由来

1984年1月,美国哈特福德市将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建,实质是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自动化系统。改建后的大厦,称之为都市大厦。智能建筑这一名称从此出现。从第一座智能建筑诞生到现在,世界范围内,包括中国,智能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什么是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与传统建筑技术的结合,使传统建筑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化,能够自动或智能化地实现和提高安全、便捷、舒适、节能、环保、美观等传统建筑要求的建筑物,以及提供传统建筑物所不能提供的服务。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结合的产物,是有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建筑。

3.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区别

因为无论哪种建筑物都是供人使用的,而对安全、便捷、舒适等的要求内在的存在于建筑的使用要求、建设、设计、施工等内容中,并非智能建筑所特有。智能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根本区别在于实现这些功能的方式和能力的不同。

从理论上说,智能建筑是具备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建筑。若把智能建筑比作一个人的话,目前建筑中的信息中心机房就是大脑,综合布线是神经系统,各类监视系统和传感器类似于人类的感官系统,各类执行机构则相当于人类的手和脚。

4.什么是智能建筑工程?

智能建筑工程是使传统建筑具备智能化的的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GB50300-2001)中,智能建筑工程被列为建筑工程的九个分部工程之一,包含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共10个子分部工程,每个子分部工程又包含若干分项工程,共38项。其功能是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或增加传统建筑所无法实现的智能化功能。

5.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区别

智能建筑工程和信息工程都包含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设备,但智能建筑工程是建筑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是一个与结构、装饰、安装等专业并列的专业,这是智能建筑工程与信息工程的根本区别,不具备这个特点的弱电工程不能称之为智能建筑工程,而应当归于其它行业,如信息产业工程、机器人产业工程等。

二、专业监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1.要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涉及大量的弱电设备及软件,作为专业监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弱电专业知识。当然,监理工程师很难做到样样精通,主要应掌握各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外部特性,重点是功能特点、调试方法、安装要求、接口界面和安装环境、系统接地等内容。

2.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由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必然伴随与其它建筑专业的交叉配合施工,因此,要求监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土建、安装、装饰等建筑施工知识。

3.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4.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综合管理能力。

三、监理人员要了解所监理项目的具体智能化功能需求。

智能建筑依据使用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文化建筑、媒体建筑、体育建筑、医院建筑、学校建筑、交通建筑、住宅建筑、通用工业建筑等若干类,就算同一类建筑对建筑的智能化需求也不尽相同。监理人员必须深入了解所监理项目的设计意图、业主要求,掌握项目的功能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工作。

四、监理人员应了解智能建筑工程的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有着与传统建筑工程不同的一些特点,工程监理人员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进行监理工作。

1.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的一体化

由于智能建筑工程专业性强、发展快,一般设计院对此类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往往将此专业设计留待施工单位深化设计,施工招标也往往将设计和施工一起发包。因此实际施工时设计和施工经常是一个单位。施工单位有可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进行设计,这要求监理人员站在业主的角度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核把关。

2.涉及管理部门多

智能建筑工程建设除按照传统工程一样要接受建设主管部门管理、遵守相关建设法律法规外,部分专业还要接受一些其它部门的管理。

消防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消防局的管理,消防验收要由消防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安全防范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接受当地公安局的管理,安全防范工程验收要由公安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卫星电视按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第129号令)申请验收。

监理人员应积极协助业主按照相关要求履行建设程序,以免业主因不了解相关要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专业性系统功能检测多

智能建筑工程的系统多、功能复杂,且专业性强,其功能是否达标需要由专业人员并配备专门仪器检测。根据检测要求,一般将智能建筑工程大致分为以下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等。每一系统又可能包含若干个子系统。

监理人员必须通过对一个个系统进行专业化的检测来检验工程是否合格,不能仅凭感官认识来判断。

4.系统复杂,调试运行周期长,工作量大。

智能建筑系统往往功能复杂、涉及其它专业多,因此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调试运行。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9

中图分类号 TP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7-0021-02

智能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现代建筑技术的合理运用,更要将电脑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等相关技术综合其中,使智能建筑能够做到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业主的需求,资源也能够得到合理配置,生活及工作环境健康而又舒适。智能建筑究竟有多么智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因此,在智能建筑中,只有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运用合理,才能够有效提升智能建筑的资源利用程度,满足业主多样性、差异化的需求。

1 智能建筑概述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居住需求,而对所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便利程度等配套服务以及沟通、信息安全等方面期待更大,在这种大背景下,智能建筑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智能建筑的普及,不仅是对传统建筑中电气系统的不断完善,更解决了业主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问题。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备和系统不断发展完善,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智能建筑要想进一步提高效用必须走集成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智能建筑中的很多系统,如控制、动力配电、防雷等等均需要依赖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此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能够改善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从而保证其始终处于高效、安全运行的状态;智能建筑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必须依赖于屏蔽、抗干扰以及防雷技术的正常运行。因此,作为智能建筑的设计规划人员,必须做到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建筑有机结合,才能够赋予智能建筑真正的智能体验并发挥其全部的智能性能。

在我国,智能建筑的产生很好的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生态和谐发展的理念,因此得以迅速普及,内智能建筑更多注重其实用性、先进性、节能环保效能以及持续升级等等特点,而国外智能建筑更加注重科技上是否有新的技术进步,我国注重智能建筑节能减排,追求其高效和低碳的现状对于全社会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智能建筑会在将来的城市规划以及建设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与智能建筑的不断融合创新,将会使得智能建筑成为未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在设计和技术上将会不断突破发展,不仅为传统建筑的升级赋予新的内容,而且能够保持持久稳定,为业主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1 ]。

2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分析

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喜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功不可没。智能建筑在设计、规划以及施工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综合布线、通信集成、安全检测等等技术,而且能够将这些技术进行整合开发,使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更加合理。此外,智能建筑还可以对建筑内的各种用电设备和设施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集中控制,进一步凸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2.1 智能建筑能够实现实时全方位的监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地少人多的现状使得高层建筑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高层建筑涉及到的电气系统较多,结构也比一般的建筑复杂严密,故障频发的同时又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及时地排除,这时,智能建筑就显现出自身的优势,借助于电气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能够对高层建筑的每个楼层进行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监控,能够及时发现电气故障并进行有效的处理。此外,高层建筑中的通信、通风、照明、给水、排水等等设备,在电气自动化的助力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些改善不仅仅能够提高高层建筑的便捷性,而且使其更加安全,运行更加稳定。

2.2 智能建筑能够对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

依托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人们不仅能够对智能建筑里面的各个设备和设施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维持设备设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信息技术控制的不断完善,不仅使得控制机房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电气进行合理管控,而且还能够使数控体系的调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方便实现不同楼层之间的远程管理;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高效易用的配电管理系统,借助于电磁换向阀,能够做到对电气设备的开关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完成对不同区域和不同部件的结构的控制,这就要求智能建筑的设计师和规划者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充分的了解和领悟[ 2 ]。

3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3.1 电气自动化技术控制

电气自动化控制,言下之意,就是对整个系统进行全天候的全面监控,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目前正在建设的大型建筑结构大多比较复杂,包含的元器件比较多,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差错或者失误,从而导致电气设置不合适,继而影响到建筑物的持续使用,给建筑的管理者带来很多麻烦;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能够在大型建筑内部搭建起一套全自动的控制系统,通过对整个建筑进行实时的监控,实时采集建筑内部各个方面的信息,借助信息系统将实时情况传输到中央控制中心,利用现代化的分析处理技术对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利用价值,能够反应出大型建筑内部是否存在电气故障,如果故障存在,能够第一时间方便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维护,从而保障建筑的安全运行、稳定实用。

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还表现在其能够将整个楼层中的配电、照明、通信、给水、排水等等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自动化系统在其中有良好地沟通和联动的作用,能够根据业主的实际需求或者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保证智能建筑能够满足业主的生活和工作需求,让业主在智能建筑中感觉更加舒适和便捷。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突发火灾或者水管爆裂等,电气自动化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动化判断,及时判定结果,并做出自动化调节和科学的控制,将突发事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避免给智能建筑造成更大程度的破坏,保证业主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2 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

通过上述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了解,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电气自动化在智能建筑中的作用,就是将多媒体技术、通信及信息技术等等整合到一起,形成一整套自动化的操作系统,从而实现对智能建筑的全方位监控和相关的功能操作,有效提升智能建筑的安全性、便捷性。因此,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省时省力、节约资源、提升建筑性能等等特点,应该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建筑的设计和建设中[3]。

4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具体应用分析

智能建筑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许多现代高科技技术有机融合到一起,满足了业主个性化、差异化的生活需求,同时,借助于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建筑中的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还能够完成对整个智能建筑的智能控制。目前主要分为两种类型:TN-S系统是指在配电系统中将保护线地线和中心线进行区分,在利用这一系统时,应当注意需要将低压系统中的保护线地线和三相四线进行连接,能够充分发挥其预警和防静电的功能,使智能建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TN-C-S系统则是由TN-C和TN-S筛鼋拥叵低匙楹闲纬傻模这两个系统自身均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将二者合理的运用到智能建筑中,能够大幅度提升智能建筑的安全性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主要的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确保配电系统智能化

智能建筑能够顺利运行,配电系统至关重要,与此同时,配电系统只有借助于自动化技术,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保证安全运行,并且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首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应用,不仅能够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控,同时也能够使其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变电站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多运用一些全微机化设备取代常规的电磁式设备,多运用光纤通信电缆取代传统的电力信号电缆。同时,应当借助于计算机系统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控,实施自动化的监督控制和运行管理;其次,在智能建筑中的供电系统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配电效率,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举两得,这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对配电管理和供电调度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自动化水平,最大程度地提升配电效率。最后,在电气安全系统中运用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中电气安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智能建筑中,电气安全借助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对设备的绝缘性能、电气安全进行实时的有效监控,而且还能够对带电体与人体和地面的安全距离进行准确计算,从而保证业主的用电安全,此外,智能建筑中的电气安全也能够依托于电路安全载流量的有效监控而得以保障。

4.2 保证楼宇控制系统有效运行

建筑物的控制系统包括排水、通风、照明以及消防监测等等,在照明系统中,智能开关的运用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资源,而且能够满足业主的实际需求,保障监控系统的实时全方位运行,有效节约人力和物力;通过智能的在线监测系统,智能建筑中的消防系统能够做到自动监测以及数据的实时传输,不仅能够对整个智能建筑的实际运行状态做到及时合理的掌控,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监测的准确程度,防止火灾、水灾、踩踏等事故隐患,上述系统均和业主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运用以及对这些系统的合理控制和科学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能够满足业主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4.3 保障通信系统实时畅通

通信系统也是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通信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智能建筑才能够称的上真正智能,因此,智能建筑必须对通信系统进行完善,使得用户所在的局域网和管理人员的计算机以及外部设备之间联系畅通,数据能够得到实时有效的传输和交换,从而满足业主的差异化需求,与此同时,卫星通信以及IP通信等各种现代通信设施借助自动化技术能够更好的保障智能建筑通信系统的流畅运行[4]。

5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电气安全距离问题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或者物体靠近带电体而不会发生触电的距离。人体之间、人体和带电体之间以及带电体相互之间都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此外,工作人员在配电装置和配电线路周围进行相应的作业时,都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免发生触电造成危险。

5.2 安全载流量问题

智能建筑中,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最大的电流量,如果通过导体的电流超过了其安全载流量,那么导体温度会超过临界值,从而会导致绝缘体的损坏以及漏电,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因此,这就要求在智能建筑的用电过程中明确导体的安全载流量,在这一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电缆设备,并且特别注重导体横截面。

5.3 电气绝缘问题

电气的绝缘能够保障电气装置和相关配电线路的良好绝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顺利运行都是关键的保障措施。电气绝缘性能的完整主要通过一系列参数的衡量得出,其中包括电气设备的机械损耗、电流泄漏以及耐高压的强度等等,智能建筑中电气的良好绝缘和电气安全密切相关,必须给予重视。

6 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智能建筑通过对传统建筑的不断完善,必将成为人们未来生活居住的新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这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建筑的工程效率,而且提升了建筑内部测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能够最大限度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借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和运行效率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业主的差异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彭程.智能建筑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2):149,166.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10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而建筑行业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最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楼耸立。虽然我国政府对建筑行业进行了宏观调控,但是房地产行业仍存在很多问题,而其中的建筑经济质量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所以针对这一现象,不仅仅是政府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加以管制,建筑行业的内部人士也需要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来解决此问题,实现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一、我国建筑行业在经济质量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行业相较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这也就造成行业内部中经济质量低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其在实际建筑中的表现为:布局不合理;没有按照设计来完成实际建筑规模;技术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实际工作效率不高。

(一)布局分散、集中力度不够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建筑行业起步较晚,大概是在1970年左右才开始起步并发展,可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但是这正因为此,造成发展速度过快,导致企业的布局过于分散,集中力度较低,建筑经济质量自然也很低。而建筑行业内部中低水平重复,配套问题解决不了,这些问题都阻碍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当的建筑行业虽然比以往有了些许的进步和提高,但是整体水平仍然不让人满意。建筑行业层次低水平重复,造成多元化发展难以为继,各地区产业结构雷同,竞争态势恶化,造成整体经济质量不高的现象。

(二)多数建筑企业规模较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行业中企业可以自由竞争。这就造成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中小企业大规模的发展,而大企业则凤毛麟角。长此以往,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的计划就难以实施,造成行业发展不平衡。而大企业相较于小企业而言拥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竞争力强,带动面广,比小企业更加能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这样小企业最终会被逐渐的淘汰。

(三)多数中小企业专业水平低下

在我国的中小建筑企业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建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低。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人数众多,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所以在建筑行业刚刚发展时基本都是手工劳动。而在企业内部,学习过相关知识的人数也较少,不仅如此,企业所使用的建筑设备也非常简陋,基本没有含有高科技和现代化的设备。想要提高建筑的经济质量,拥有现代化高科技的建筑设备和专业的建筑人才是最基本的保证。

(四)效率低,效益低

在我国的中小建筑企业中还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建筑的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而逐渐导致效益也在不断降低。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中的建筑员工的专业化程度低,高科技现代化设备少。很多中小型建筑企业快速发展,在进行投资时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员工工作效率低,回收效益慢,造成中小企业很难承接大型、难度高的工程。

二、改善我国建筑行业经济质量问题的措施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必然就会有劣势,所以当建筑行业中出现建筑经济质量问题时,就应该积极应对,深刻剖析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充分利用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实行市场经济。而自由竞争和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表现。所以由此看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如果想不断提高建筑经济质量,那么将市场中这一个无形的手利用好就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受到国内和国外的双重夹击。所以,就必须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运营模式。在各个层次都实现优化,并利用市场经济将竞争力差、技术含量低的小企业逐渐淘汰掉,而针对相对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进行合理化合并,最终实现提高有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高的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二)分类合并,壮大企业规模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主要呈现出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集中度低、没有多元化层次发展的现象。那么为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扭转局面,将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进行合理化合并,扶持大型建筑企业。大企业相较于小企业而言拥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竞争力强,带动面广,针对这样的大型企业,政府应积极扶持,配置更多的资金和优秀工程项目。长此以往,就会使我国的大型建筑公司逐渐增多,促使建筑行业实现多元化发展,竞争力更强。将这些带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三)依靠科技的力量提高效益

在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建筑行业想要更好地发展,就离不开优秀的专业人才和现代化的设备。不论是大型建筑公司还是中小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所占比例,那么就需要不断优化自身,加强企业间专业化程度的竞争。而企业想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需要不断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引进高科技现代化的设备,提升建筑经济质量。这样才会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三、结语

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想要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优化行业结构,引进高科技、现代化的设备,吸纳优秀人才,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的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作者:江浩 单位:颍上县建设局

参考文献: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11

工业是支撑每个国家经济的有利支柱,针对于工业生产而产生的工业建筑也变得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工业建筑既要符合工业生产的个性特点,又要兼具一般建筑产业的共有性。工业建筑的设计更是可以体现出当下社会的人文文化、审美特点以及发展背景,在只有不断前进才能保证不被社会所淘汰的今天,工业建筑设计只有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向着更加适应企业需求、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才能保证不被淘汰。

1 工业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

1.1 科技进步对工业建筑设计的影响

当科技方面出现大的变革的时候,工业生产得到进步的同时,工业建筑设计的方向往往也会随之改变。蒸汽机发明的时候,取代了水力作为动力,使得工厂不必依河而立,从而带动工业建筑设计也发生改变;当电力取代蒸汽作为动力的时候,使得钢铁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也带动了电力、汽车制造业的出现;在电子技术、新能源等许多能源覆盖的今天,各种工业产业更是得到了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新型产业,也带动了工业建筑的设计变革。

1.2 建材多养活对工业建筑设计的影响

当突破了泥土、石木作为建材的桎梏,工业产业的发展已不可阻挡,现阶段以钢材作为建筑主体的工业建筑结构渐渐成熟,也就使得施工的工艺变得多样化,建筑造型的设计选择也越来越多,工业建筑的设计手段以及设计理念也不断成熟进步。

1.3 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观多对工业建筑设计的影响

在发现环境污染已经影响人类生活以后,人们开始越来越注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始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开始懂得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后世子孙在这个美丽的地球安然繁衍。这种观念的出现对于工业建筑设计的直接影响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建筑材料的使用,开始关注建筑所在地环境、气候资源,不断增加建筑利用率,减少占地资源,以避免增加环境负担,浪费自然资源。

2 工业建筑设计的新趋势分析

2.1 高科化趋势

高科化就是在工业建筑中利用更多高科技技术,使用更多高科技材料,在建筑风格上也更加高科技化。高科技材料越来越多的被利用在工业建筑中,设计理念中也出现了更多新的结构体系。这种改变形成了更多样、更灵活的建筑。建造技术的不断提高,也使得建筑占地越来越小,建筑设计也就越来越精密、自动化。以计算机控制的高科化工业建筑设计更能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工艺更加精密,流程也更加完美。

在工业建筑的创作上,更多的表现为利用高科技材料和新型大跨度结构体系,提高工业建筑的灵活性、通用性和多样化;在技术及设备上,更多地满足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在信息技术上,建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工艺流程、物流、人流及信息流更加顺畅。

2.2 可持续化趋势

建筑行业种类不断增加,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环境的消耗也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更多的空气、水、垃圾污染,给环境带来了更多的负担。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所以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是必然出现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工业建设尽管建国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工业体系,但由于经济上和认识上的原因,许多工厂因选址不当、设备陈旧、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等,极大地影响着城镇的环境质量,急待加以改造。而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工业建筑正进入蓬勃发展期,现代化的厂房不断拔地而起,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工业开发区。因此,为了自己的明天,为了不再使工业污染直接威胁人居环境,避免资源的耗费最终制约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走绿色工业之路,使工业发展自身也成为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2.3 人性化趋势

当代工业建筑实际的思想多为形式服从功能,注重工厂类型,大部分建筑为了容纳更多材料,多数以大窗户、大空间、大的屋子架构为主,造成大部分工业建筑造型类似,设计外观单调,并不人性化。所以随着人们主观意识的增强,开始越来越注意人性化的设计,避免单调。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能造就更好的工作效率,一个单调压抑的工厂,只会使得工人难以放松,长期以往,会造成人们生理以及心理的不适,因此更加人性化的工作场所也就成为了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分前进方向。

人体功效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不可分的依存关系。因此,在工业建筑空间设计上,就要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质量。创造让人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氛围,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2.4 城市化趋势

现代工业建筑中,一类占地广,基本可以达到几十公顷,更甚者可以达到几百公顷。另一类多为高新科技园区,多为包含高科技研究、商业娱乐为一体的园区。还有就是相对规模较小的建筑,多为进行工艺生产的小型建筑,所以现阶段工业建筑已经不仅仅是远离人们生活区的建筑群,更多的是围绕着人们生活的工业建筑。

从生态的角度而引发的各种环境因素的关联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工业建筑的影响己经不再局限于其独立的领域,而是关系到所在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等综合环境因素相互关联的发展整体,因而尊重工业建筑和其周围环境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工业建筑创作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包括工业建筑的选址布局,除了要考虑如交通、劳动力、原材料来源、区域经济和规划等因素外,还要注重节地、节能、生态环保,以及对人文环境的影响等诸方面。

2.5 文化性趋势

工业建筑的文化性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在公众面前追求良好形象,以企业文化打造企业品牌,使工业建筑成为企业的形象代表,以物质形态来展示企业文化体征,突出企业个性,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在一些工业建筑创作中引入人文因素,开拓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则是工业建筑作为广义建筑学中的一员,在新时期条件下,对建筑审美价值和艺术性追求的新探索,也是关于工业建筑的文化性探索。

2.6 多元化趋势

科技的进步为建筑超越所在环境和地域条件的限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保持生产空间所需的温湿度等物理指标,成熟的结构体系、建材和施工技术可应用于不同地点的每一个工厂,加上强大的现代资讯技术对于传播和复制的有力支持,使得现代工业建筑总体上呈现出全球性趋同化的发展。

3 结论

当代工业建筑的设计理念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进行改变的,会越来越符合人们需求,并更加注重与科技的配合,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将工业建筑变成一个不仅仅只具备工业生产一种功能的多元化建筑是当代工业建筑设计需要前行的目标。

建筑行业自动化篇12

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在不断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它关系着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更加激烈,内部控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它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或者制约着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的强大影响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积极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整体营运效率和发展水平。

一、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一)企业内部控制

(1)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企业风险、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管,是建立在专业管理制度基础上的管理规范,在建筑企业中,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种形态:一是对工程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二是以流程形式直观地表达建筑企业的整个工程建筑过程。属于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作用重大。

(2)企业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发展的影响。内部控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都有重要影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也推动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概述。企业文化是建筑企业在长期自身发展中不断形成的与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理念有直接关系的一种无形影响力。是企业在发展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状况、国家政策等。

(2)企业文化对建筑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影响极大。先进的企业文化对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不断发展有促进作用,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对增强建筑员工的凝聚力、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整体建筑水平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相反,落后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阻碍作用,不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建筑行业发展中,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方面和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也是为了强化企业自身管理和发展。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建设对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同时,合理的内部控制,科学的内部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供了条件,也推动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我国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建筑企业也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政府大力提倡先进文化建设对工程建筑的积极作用,企业文化较之以前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中,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完善方面,较之以前虽然有了一些改善和进步,但是目前,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控制体系监督不力等都是我国目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我国企业在发展中也在不断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理念,逐渐意识到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在发展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文化发展。不能正确处理工程建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也导致了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安全性等问题。

三、强化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助推建筑企业发展措施

将企业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推动建筑企业往更好更高的水准发展,也是如今很多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环境

建筑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在建筑行业整体发展中作用明显。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建筑行业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企业优秀文化,提高企业发展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于企业先进文化的发展,建筑管理者要与时俱进,积极了解并宣传先进文化,企业员工也要自觉接受先进思想观念,自觉认知和践行企业文化。

(二)创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营运效率

企业要结合建筑行业整体发展和自身建设需要,不断创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合理设置内部控制机构,规范工程建筑具体执行程序,尤其是加强建筑行业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建立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推动建筑企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建筑企业在发展中要正确处理内部控制和建筑文化发展的关系,引进先进的建筑管理理念,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整理管理和运营水平。

(三)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

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有很大推动作用。要不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行业各项管理制度。同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积极建设企业优秀文化,提高建筑企业整体协作精神和企业文化认同感,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带动整体建筑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建筑企业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内部控制和建筑文化建设在建筑企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灵魂。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和优秀文化建设是一个健康的建筑企业所必须具有的。二者的合理发展,对建筑企业整体营运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月玲,洪慧林,邢小培,等.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会计之友,2012,11(13):17-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