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1 09:13:44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1

1.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1.1缺乏社会实践

据调查,我国目前大部分大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紧抓“两课”建设,理论教育相当成功,却忽视了体科生的专业特点,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仍然固守相对枯燥的课堂教育模式,以课本知识讲授为重点,没有向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实践活动。这直接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得空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不足,思想没有转化为行动,没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想、能力的进步。

1.2 学生政治意识淡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新思想、新事物、新潮流不断涌现,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不少体育专业大学生越来越重视专业技能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他们普遍有着功利思想,认为思想政治可有可无,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才是有利于将来就业的。此外,部分学生虽然承认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在逐年加大的就业的压力下,不少体育专业大学生为了提升综合竞争力而纷纷报考第二学历或考研等。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没有时间保障的基础上为应付学校制度而学习思想政治,显得十分被动,学习效果十分不理想。

1.3厌学现象明显

大部分的体育专业大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环境,思想性格各有差异,加之信息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高校处于多元文化的包围之中,国内本土文化以及原有的思想文化结构形态面临国外各种思潮的冲击,不良社会现象和风气给校园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面临这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往往让处于迷茫状态的学生产生排斥感,进而引起厌学情绪。

1.4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忽视整体差异

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相对特殊的群体,有其自身所固有的专业特点,他们灵活好动,兴趣广泛,表现欲突出,虽然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和身体素质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他们的文化知识教育这块却不令人满意,课程基础和试卷成绩较差。很多高校往往脱离体育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片面进行思想教育,从而忽略了体育专业学生的整体差异。

2.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2.1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近些年来,有些高校在体育专业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文化课的教育力度,较以往学生的文化成绩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其专业的技术又有所下降。怎样才能把这些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就离不开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优秀的学习作风,全面考量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而拿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着实保证学生的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共同提升。作为老师可以组织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猜或活动。从教练、运动员到裁判员都由他们自己担任,使他们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2培养政治意识

大学教育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积极的政治意识。良好的政治意识是体科生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精神支柱和根本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理念,激励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崇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逐渐纠正不良的功利思想。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有益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生活,促使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抛弃功利思想,培养良好的政治意识。

2.3促进个性发展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指导和个性化教育.突出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坚持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结合指导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和理想,正视个体差异,坚持“教育从细”的原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进而言之,各个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有很深的研究价值。不同的高校的受教育的人千差万别,文化基础也参差不同。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思想教育者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体育专业的学生特点,有效的改进工作方式和教育的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有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的来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2.4强化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教育工作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切合实际可行的方案,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完善学校教育方面的规章制度,不仅能规范学生的言行,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可借助这些制度来让学生自我约束。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有特点及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法规,制定适应本校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特点的岗位责任和规章制度,同时有选择地将党和国家所倡导的先进思想、高点目标和价值观念融入其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结语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未来。为此,社会和学校应从体科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出发,针对现有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使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更高的层次。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188-0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ト欢,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成长环境趋于复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还有些大学生则总是叫嚷着空虚、迷茫,对大学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更提不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了。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办法。

一、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ハ钟懈咝5慕逃模式,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思想教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负责,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往往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久而久之,在高等院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想教育是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方便插手。而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刚进校的入校教育,专业介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等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很多同学感到迷茫,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献身于自己的专业,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完满的效果。

另外,一项针对上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项目经验排在前五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及手段

ヒ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加强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ジ叩仍盒SΣ扇∮行Т胧┤米ㄒ到淌δ芄徊斡胙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要将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也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队伍中来。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使广大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也要对高校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利益倾斜,加强机制建设,为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工作目标与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措施。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在专业学习的工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以情动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取得学生的信任。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戴,学生有了思想问题、心理困惑,愿意向教师坦言,这就为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找到结合点,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此,专业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学风校风校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认真填写课堂情况记录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学习经验,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与作业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2、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ゼ忧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而专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具良好诱导作用的活动。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改变大学生的生活作风,改变他们相对懒散的习性。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搜索相关资料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方面的实践也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真正有效的实习是学生通过实习活动,加深了对专业背景的印象,同时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尽早的参与实习过程,能够直观了解所学专业的用处,通过专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实习,结合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肯定会增强,加之对生产单位各项纪律的学习,肯定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思想有深刻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利好。

3、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

ヒ加强教育环节的管理。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只有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才能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象中,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和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一要严明遵守各项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二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与管理人员一道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要加强教学环节的检查,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等都作为检查内容,保证教学环节的效果。

プ苤,要注重专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以专业教育为纽带,贯穿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品质高尚的人格,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おげ慰嘉南祝

[1]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3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更为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更为多元的精神文化,但同时也为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入、全面“西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受形形色色的生活观念和精神需求的影响,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控制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集体意识淡漠,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开来。农科专业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均是艰苦专业,引发的心理冲突和社会问题更为突出,这给农科类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这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积极探索这一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的放矢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科专业学生特点

1.新生报到率低。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农科专业学生每年报到率都很低。笔者所在的贵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所涉专业有文、史、理等十一个学科门类,但每年农科专业学生报到率都是最低的。其中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都按照招生计划招满了,但新生报到率有时仅只有70%左右。笔者曾一一与未报到学生联系,几乎所有家长都流露出家长本人及孩子都不喜欢这个专业的思想,考生宁愿选择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争取考上他们所谓的“好”专业,有的考生甚至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来读农科专业。

2.专业思想不稳定。农业科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学科,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离不开农业,然而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农业科学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抱有偏见,部分学生一进入涉农专业就背有严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自卑感、挫折感,“带着无奈和失败的伤痛跨进了校门”是部分学生的心声,相当一部分学生跨进校门都是出于一种无奈。录取时直接填报志愿的考生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专业调剂来的。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认为这种艰苦专业只能在基层发展,又苦又累,不能赚大钱,不能出人头地,不能光宗耀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在校期间表现出生活上没有热情、学习上没有动力等现象。有的同学一进校就想方设法转专业,如果没有机会转专业,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混完四年拿个本科文凭再寻找机会改行。刚进校时本来只有少部分同学有这种想法,但这少部分同学的消级情绪影响了更多的同学。这样的现实当然无法让农科专业大学生确立面向农业、农村和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专业思想。

3.实践动手能力差。动手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的严重匮乏是现在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尤其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农科专业大学生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科专业要开设大量的实验、实习课,但在实验、实习课中也要有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才能完成。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什么也不做,到学校了还要做这做那,他们就会寻找机会偷懒,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也就无从谈起。省外某养殖场曾到笔者所在学院来挑选毕业生,有几位学生被选上后到当地去实习,公司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并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而这几位学生最后却一个都没与公司签约。指导教师回到学校时无奈地说:“现在的学生太怕吃苦了,这几位学生下到场站时还西装革履,像领导视察一样到处指指点点,就是不愿意动手”。而学生回来时还振振有词:“这个公司太不象话,简直把我们当民工对待,居然让我们亲自去喂猪”。公司的负责人更是抱怨:“唉,现在的大学生真是要不起,动手能力差,要求还高,不如中专生好用”。

4.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农科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在基层、在农村,这是专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十几年的寒窗为的就是摆脱世辈都是农民现状的大学生,“跳出农门”一直是他们父辈寄予的期望及其本人的想法,因此他们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不切实际。很多学生出来后几乎都不愿意回原籍所在地工作,就业地区是学生就业的首选条件,只是想着到工作条件舒适而报酬优越之处就业,大部分学生完全不将自己的就业目标与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择业。其实每年到学校来要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单位很多,而学生挑三拣四,导致很多农科专业学生失去了较多就业机会。近几年,中西部应届毕业生洪流正在以越来越庞大的规模涌向北京和东南沿海大城市,“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正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真实写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农科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当代世界风云变幻、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后果。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于使受教育者认同教育者的价值选择。我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解决社会所认可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被教育者现有状况的基本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要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农科专业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引导农科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农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对策分析

1.政府政策引导是学校作好农科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

与过去无条件地服从祖国需要的奉献型人生价值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体现出对自我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与追求,这具有鲜明地时代特点。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去基层、去西部、去艰苦行业就业,从西部不发达地区来的学生也都不愿意回去,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中国的市场化已经推到今天,政府也不能像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那样,硬性规定从哪来就必须回哪去,但这个问题也不是靠市场就能调节的,这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来引导,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要能够引导大学毕业生向一些有需要的行业和地区流动,创造条件解决好毕业生的一些后顾之忧,如户口、职称、待遇等问题。如近几年的选调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服务西部志愿者活动等政策对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毕业生思想是一些很好的措施。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学校,学校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智育工作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思想素质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决定他们毕业以后能否以所学知识、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必然会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1)加强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职业观教育。把职业观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使学生明确,职业分类是由社会分工所致,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一个方面,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在什么职业岗位,只要勇于艰苦创业,为社会作出贡献,就是高尚的、可贵的;无论在什么职业岗位,只有勇于拼搏创新、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个人才能获得重大成就。这就要求农科专业教育工作者在学前教育及大学一、二年级时做好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将就业技巧指导、职业规划等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目标与自己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

(2)发掘先进典型校友,树立正确就业榜样。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大学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学校应积极邀请农科专业成功校友回母校开展讲座、座谈、联谊、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讲述他们的奋斗史,分析农科专业的发展前景,教育引导农科大学生牢固树立起行行立功、处处立业的正确就业观、成才观,让农科专业学生站在一个高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解本专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的学习态度,营造一个好的学风。

(3)实施学业导师制。明确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均承担学生的学业导师任务,并纳入教师的年度业绩考核中。学生从入学起,就通过双向选择、个别调配的办法选择自己的学业导师,1个专业教师带几个学生,一包4年,这一机制可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学生在校学习进行全程指导,并且可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学科优势,让学生尽早介入科研活动,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同时这一机制也为思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主阵地作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农科专业大学生,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社会实践对他们检验所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农科专业在农村是最受欢迎的,学校应深入开展进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农科专业大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使他们直接面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全面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发挥优势、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利用这一政策优势积极引导学生毕业后为我国“三农”事业作贡献,并且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保证必要经费,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做到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建设一批条件优良、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构建和完善专业教师自觉教书育人的有效机制,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常言到:教育应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为高校应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只有所有教师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我们才能培养出思想素质一流的学生。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作好表率作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魅力,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达到大学生认知、情绪、意志的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笔者所在的动物科学学院曾任命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年轻专业教师担任动物医学专业大二班的班主任,此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情况,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及平时业余时间带领本班同学做外科手术,身体力行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农村出诊,或到远点的农村开展社会实践。这个班的同学自从他接管后学风有了极大的转变,在学习上同学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专业思想稳定,毕业时本专业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部分同学实际操作能力很强,到单位后均成了业务骨干。目前该班有2人正在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有8人陆续攻读硕士学位。

5.抓住网络特点,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

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农科专业学生思想深处的疑难问题、敏感问题和深层次的问题也会在网上有所反映,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而表现的消极情绪,都易于在网络领域表现出来。如果我们继续延用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老一套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显然不能收到预期的或应有的效果。我们只有主动在网络中占有市场,在思想教育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才能对农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所突破。所以农科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农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6.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今天的开放环境下,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大为增强,越来越习惯于用自己的大脑来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寻找答案,乐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体会在课堂上、校园里所了解和掌握的一些道德认知。所以我们要深入结合农科专业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乃至班级的情境,结合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结合每个大学生个体特殊的心理、社会和思想特征,设计出更多喜闻乐见、寓教于环境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农科大学生自强自律、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是在社会转型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需要,它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现实环境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4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8.032

Research on the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usic Major Students in Colleges

ZHANG Jingfei, XU Xi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As a special group in college students, mus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have special profession, special educational mode and special way of daily life. In the continuously changing era today, the ideology of the mus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who are in pursuit of free creation is easy to be affected by the social trend. Their ideology even shows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how to innovate the way and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mus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and form the effectiv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s a new topic faced b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at present.

Key words music major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y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我国迅猛发展,随之涌入的各种思想潮流与我国传统思想发生剧烈的冲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在这场思想变革大潮中如何保持冷静的头脑,看清思想主流的发展,在学习和日后的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三观,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

音乐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的一个分支,在我国高等考试招录政策中,存在文化课要求偏低,专业课考试一锤定音的不足。在全国高考考生中,特别是文化课成绩不佳的考生眼中,包括参加音乐专业在内的艺术类专业统考,是其顺利进入大学,甚至是重点大学的最佳选择。而自从我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除了传统的艺术类院校可以招收艺考生外,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也开始招收艺考生。庞大的招生规模,造成高校在生源上的争夺,进而更加放宽对文化课的要求。这样的局面造成音乐专业大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学科的学习,而放松,甚至是放弃文化课的学习,更不用说被学生视为枯燥无味、学而无用的思想政治课程。因此,在对音乐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时俱进,选择合适的、有效的策略。

1 影响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1)思想感性化,缺乏理性。音乐是一门开放的艺术,需要自由的思想,需要天马行空般的创作灵感。因此,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思维空间感无限放大,对音乐世界中的美感狂热地追逐。在他们眼中,一切新鲜的事物、所有新潮的思想,都可以成为其创作灵感的一部分。这种极度感性的思想,会造成音乐专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周围人的感受,宽己严人,对学校的管理制度视如空物。对音乐的感性化的狂热,会占据他们学习的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时间,一切表面上与音乐无关的文化课程,都会被忽视。在音乐专业大学生严重,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自己追求的是音乐,是艺术,清高的艺术教育与呆板的、空洞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天壤之别。这种不理性的思想会非常容易被社会上非主流的、负面的思想潮流所影响,并在狂热的感性思想的发酵作用下,作出冲动的行为,这对正确树立三观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

(2)痴迷专业修为,忽视文化修养。音乐专业大学生选择这个专业的理由无非有以下两点:第一,对音乐的喜爱、甚至痴迷;第二,文化课成绩不足以实现大学梦,通过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强化音乐专业成绩。无论是哪种类型,音乐专业大学生能在专业和文化课程上都表现突出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进入大学后,专业课程的设置占据着整个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很多高校的音乐专业一周、甚至一个月才有一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即便如此,音乐专业大学生也不珍视该课程,逃课旷课的情况非常普遍,考试则是能作弊就作弊,不能作弊就突击一下,至于考试成绩,及格就行,就算不及格,也满不在乎,因为多数高校会安排补考或重修,这些往往只是形式,及格率可以说几乎是100%。从学生到学校对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漠视乃至无视,造成了原本文化课基础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视野狭窄,文化修养不足,这样造就的只是一个个音乐工厂标准化产品,而不是具有灵魂的音乐人才。

(3)家庭环境宽裕,自我意识膨胀。不可否认,艺术类专业是个高消费专业,音乐专业自然也不例外。高校音乐类专业学费一年过万元早已不是什么新闻。除学费外,乐器的采购、学生自行聘请老师课外教学练习的费用也是非常昂贵。虽然大学有奖学金制度,但对于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所以,大多数音乐专业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宽裕。而现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及爷爷奶奶一大家人的溺爱中成长的他们,骄傲、自我、任性、单纯的个性表露无遗。这些造成音乐专业大学生的言行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形成一个团结、稳定的团队,这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给其人生的发展制造障碍。

2 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2.1 结合实践活动,落实课堂教育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枯燥、空洞。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在各种思潮涌动的今天,音乐专业大学生更容易接受直观的、浅显的思想,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主流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思想,在音乐专业大学生看来,只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以他们现有的社会阅历和思想深度,根本无法透彻理解主流思想的精髓。因此,传统的课堂教育在如今的社会现实下,已经失去了育人的功能,必须走出课堂,通过对大学生周围发生的、具有正能量效力的事件的分析、讨论,让音乐专业大学生参与这些他们所熟知的事情,进而理解什么是正确的三观,如何树立主流思想;同时,用大学生习惯的、接受的方式,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地点,进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习“三个代表”这样具有时代鲜明烙印的思潮,而不是强迫他们去接受百年前那些理论性过强的文字内容。这样才能将正确的、积极的、符合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深刻地载入音乐专业大学生的心中,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

2.2 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团队意识

音乐专业大学生对自由的追求是无休止的,他们需要自由,需要个性,没有自由和个性,他们的创作和学习都是没有灵魂的,就如同复印机COPY出来的文件一样,毫无价值。只有原创,才是音乐的灵魂。所以,对于音乐专业大学生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思想,一定要鼓励,要保护。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在音乐专业大学生个性发展和教育教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一味以教师的威严来强压,更不能惩罚学生。正确的做法,是当冲突发生时,进行积极的引导、沟通,通过换位思考,以帮助学生、服务学生为出发点,让其个性的发展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个性融入共性,让个性在共性的发展中展现耀眼的光芒。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具有不同的特点的音乐专业大学生,成立一个学习小组。这个小组不仅仅在专业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文化课学习中也可以发挥互助的功效。此外,这个学习小组在发展到一定阶段,磨合成熟后,还可以成立一个表演团队,在校内外进行表演,展示他们团队协作的成果。

2.3 少立优秀标兵,潜移默化补差

有人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既然是骄子,那他们骨子里多少会有一股傲气,简单来说就是不服输不服气的态度,这一点在音乐这个相对来说比较高雅的专业大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传统的教育中,往往在一个团体中树立或者评选一个优秀标兵,团体内的其他个体都以这个标兵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但在音乐专业大学生团体中,这样的做法却值得反思。第一,作为优秀者的标兵,会容易自我膨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失去前进的方向,会造成思想极端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狂妄、甚至疯狂将很难得到控制。思想政治教育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第二,团体内其他个体以标兵为榜样,若标兵树立的思想是牢固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那团体其他个体业的思想也会相对主流。若标兵的思想在日后发生偏差,则容易将整个团体带离正确的轨道。另外,音乐专业大学生的个性和傲气会产生抵触标兵的情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为何其他个体一定要事事以某个所谓优秀标兵为榜样?所以,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尽量避免在团体中树立优秀标兵,而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人都是优秀,人人都有优点,人人都争标兵的现象,不让优秀者有机会目中无人、傲视一切,也不让落后者感受自尊的伤害而失去进步的动力。

2.4 创新教育工具,充分利用新媒体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作为互联网成长和发展重要力量的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使用新兴互联网工具的人群。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QQ等即时聊天工具已经是大学生的标配,很难想象还有哪个大学生没有QQ。不管是强势的QQ、微信,还是曾经红极一时又边缘化的UC、微博,新媒体始终存在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而音乐专业大学生,由于思想更为开阔,比其他专业大学生更容易和迅速接收这些新鲜事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待音乐专业大学生时,更要与时俱进,主动创新教育工具,改变原有死板的板书教育和纸面教育,建立微博,开通微信、QQ等音乐大学生经常使用的聊天工具和自媒体。通过这些工具宣传正能量,传播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事件。同时,开发音乐专业大学生专用的APP软件,通过软件开展音乐教育活动,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植入其中,让音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这样,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随着他们的QQ、微信、微博及其载体手机充满其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2.5 校园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为辅

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几乎全部是90后,且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其的溺爱程度相当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乃至整个家族都视其为至宝。音乐专业大学生因其多数家庭较为富裕,这种过度溺爱的情况更是普遍现象。在学校里,老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千万百计地将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到主流的社会主义思想上,十分不易。但学校并不是学生生活的一切,家庭是不可分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家长应该加强思想学习,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潮对家庭,尤其是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影响。例如,各大电视台为争夺收视率,在音乐选秀节目中,没有底线的炒作,甚至宣扬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音乐专业大学生出于对音乐的单纯追求,容易在思想认知上发生偏差,爱屋及乌,爱乐及人。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积极引导,指导学生在音乐上感性认知,在思想上理性学习。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主动与家长、学生展开联动,定期举办论坛活动,针对音乐界出现的各种好的、坏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剔除腐败、低俗思潮对音乐专业学生的影响。

3 结语

音乐专业大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与其他专业大学生的不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方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适合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教育策略,在教育过程中做到有教无类,从过去简单的说教、课堂的板书、枯燥的纸上教育,积极主动改变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作为创新教育工具,拉近传统高高在上的理论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距离,配合家庭教育,为音乐专业大学生树立主流社会思想,抵制低俗思想提供保障,让他们未来都能成长为德艺双馨的、受人尊敬的音乐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寇荣,王国新.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策略探究[J].才智,2014.31.

[2] 严悦幸.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山西教育教学,2013.5.

[3] 孙雪津.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4.25.

[4] 彭赛丰.浅谈高师音乐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向结合.当代教育论坛,2009.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5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扩招的逐年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表现在在校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突发事件接连发生,学生思想浮动大,功利性强。对此,本文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及大学校园文化特点的分析,寻求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体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现状

1.缺乏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水平薄弱。由于专业的特点,体育专业的学生对理论学习,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拥护党的领导,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在重大问题上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他们受自身的资历、学识水平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世界观尚未成熟,对理论的深层次内涵把握尚浅,政治理论水平薄弱,理想与信念摇摆不定。

2.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但对一些社会问题认识不够。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受专业的影响,具有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但由于受本身客观条件的制约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一些社会问题不能全面客观的看待,认识比较模糊,在行为上容易出现偏差。

3.主体意识强,好冲动,具有相当的功利性。在长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中,体育专业学生主体意识突出,争强好胜。同时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重功利,偏重个人利益的行为。

4.学习生活压力大,抗压能力弱。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及我国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太多数独生子女无法面对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压力,学生在受到挫折时的抗挫能力极弱。

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的变化,导致人们从政治高于一切的极端走向了经济高于一切的极端,拜金主义盛行,个人利益至上,享乐思想膨胀,这些社会现象也严重的影响到大学生们,导致他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

2.主客体制约因素的影响。首先,有相当部分的思想教育者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还缺乏自豪感,存在职业角色自我认同上的障碍;主体意识不强,主体作用不到位,或缺乏自觉强烈的“入主”意识。其次,存在受教育者的“予存的经验认识背景”的障碍。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以前,已经具有了相当的道德经验储存,在面对新的德育内容的时候,他们往往将它与自己原有的经验认识、与自己今后的人生的道路、与社会环境及教育者的实际行为反复参照,来判断它的意义和作用。第三,存在受教育者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处被动地位的不满而形成的心理障碍。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是处于主导地位,总是先采取主动的行动,提出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进行教育引导。而受教育者往往是处于从动的地位,作为被研究对象而出现在这一过程中,加之客观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由于实践经历和知识水平差异,造成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上的分歧和差异。因此,受教育者难免产生被动、消极的心理情绪。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相对滞后问题。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已经发生改变了,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已经改变了,可是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是没有多少改进,基本上还是理论灌输为主。政治辅导员则陷入日常琐事而不能自拔,第二课堂的教育覆盖面又是有限的。所以,整个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三、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文化,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滋生于社会而又不同于社会文化。一般来说,大学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教育性与实践性。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始终与该环境中的生活成员发生密切联系,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人是受教育的主体,相对而言,校园文化作为客体存在,它随时都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作用,这是校园文化的本质所在。此外,学生时期是人生“好动”的阶段,亲身体验的欲望强烈。在校园活动中学生有目的、有组织地为自己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价值,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精神。同时,校园文化活动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社会知识和交往能力,这种实践性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达到全面教育发展的目的。

2.时代性与特殊性。文化是时代的文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校园文化也不例外,它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密切联系。新时代的校园文化,总是对前一时代文化的继承、批判和超越。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它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最主要表现是校园的特殊性。具有校园性,才是校园文化特殊性的核心所在,它对于社会文化是相对独立的,不同的校园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另外,它又是多元性的,可以分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校园行为构成的制度文化,等等。校园文化又是弥散性的,它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形成,使它所包括的内容广泛地播散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当中,形成一种特有的校园文化现象。

3.创造性与辐射性。创造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没有创造便没有校园文化的生长和发展。高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传播媒介比较完备,文化层次普遍较高,他们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走向表现出明显的关注,并创造出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师生在创造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了文化意识,而且为师生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种创造性将社会文化中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传授,学校机制的约束,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自己创造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形成对整个社会文化的示范和“导航”作用,为社会不断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推进社会文化的进步。

四、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对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大学校园文化,既是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始终与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息息相关。校园文化既是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不断提高学校德育成效的教育资源。

1.强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校园文化不是无目的的文化,它处处渗透着明确的教育目的,在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规格上发挥着定向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以及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潜移默化、滴水穿石的力量。

2.突出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环境。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是指校园文化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指导学生提高治学、做事、律己、交友、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修养。此外,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也都能对生活于其中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产生重要的教育示范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是综合的,即对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都有熏陶作用。校园的建筑、布局和绿化、楼房内外的装饰、教室宿舍的管理状况等,是长期陶冶学生品性和心理的因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类型的学术理论探索、广博的知识介绍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对所有参与者的思想品德、智慧才华、情趣爱好和身心发展,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熏染和陶冶作用,能有效地促进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

4.利用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育创造力。校园文化活动多数是学生自己组织的,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培育自信心和创造力效果显著。校园文化活动,能使许多学生从中找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领域,看到自身价值,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成为充满进取激情的生活中的强者。同时,多方面的文化实践活动尝试,也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想像力,锻炼了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5.发挥校园文化的娱乐功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消除精神疲劳和陶冶心性等娱乐调节功能。体育专业的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生命力旺盛时期,对文化娱乐的需要强烈。丰富多彩、高雅优美的校园文化活动,正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好精神食粮。同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具有以美育人、乐以醒人、乐以导德和乐以开智的作用,大大有助于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结语

大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载体,依托这个载体,学校德育能够更加实实在在和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大学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德育极其有效的一种途径,通过这种途径,学校德育能够更好地拓宽教育渠道,使学生的德育生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效。大学校园文化,还是学校德育极其重要的一个实践条件,利用这个条件,学校德育可以更加符合发展的教育规律,真正收到教育人、塑造人的品德功效。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校园文化的特点和作用,在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促进对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宝元.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C].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0.

[4]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朱兴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6]王克,谢冠华.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校校园文化[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6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工作的总体要求。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人文素质、行为意识、心理品质等方面有与其它专业学生相同的共性,但因专业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我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全国其他高校体育院校一样,主流还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学生总体上看文化课程素质不高,人生价值观功利性趋向明显,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法纪观念、是非观念相对薄弱。上述因素的存在有社会、学生等方面的原因,然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管理队伍薄弱,教育方法滞后,手段单一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提出加强和改进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对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体育人才,实现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

一、体育专业学生的共性问题

1.生源层次多样,素质水平不一。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从高中毕业的文化成绩相对较高,专业成绩较低者。二是专业成绩较高,文化成绩较低者。三是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相对平均者。四是一些特招生和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文化底子相当薄,上文化课也觉得很吃力。

2.对待别人严,约束自我弱。体育专业学生,在许多活动中都是以“裁判”的身份出现,总是在裁判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则,需要从严要求别人。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当别人违反规则时,他们“裁判”的“潜意识”就发生作用。而他们当中有些个别同学不拘小节,组织纪律性较差,行为约束不够,限度把握不准,常在有意无意间扰乱或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和纪律,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大量的闲暇时间安排比较盲目,迷恋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不良活动习好,给学生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

3.组织能力强,处理矛盾能力弱。体育专业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看得多、赛得多,形成了较强的组织能力;但这类活动比较直观,没有太多的矛盾需要处理,所以遇到人际矛盾较复杂的情况,他们就难处理,表现急躁,简单了事。如部分学生在面临着学业、情恋、经济、就业、人际关系和外界环境刺激等方面的矛盾时,情绪波动较大,自制力较差。个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特别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文化学习和运动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的受挫能力差,自卑、孤僻、多疑、妒忌、抑郁等疾病不同程度的存在。

4.重情重义,轻纪薄礼。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性格外向,待人坦诚,直言快语,豪侠仗义,敢作敢为一大明显的特点。但同时又伴随着是非不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等弱点。在处理问题和对外交往中有简单化倾向,导致轻纪薄礼而违纪的现象。因此,往往因琐事而导致行为失控,产生严重的违纪现象。

二、影响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1.受教育者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出现,逐渐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对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冲击。部分学生轻视思想教育重视专业,学生认为思想是“虚”的,专业才是“实”的,功利色彩深厚。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缺少源于内心深处的学习功力,承认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但就业的压力与年俱增,为了提升竞争力,许多学生要考第二学历、考研,要英语、计算机过级,要考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想学,但没有时间,由于受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又不得不学,消极被动,只求过关而已。

2.客观原因

(1) 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目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而国内各种社会力量也历来关注高等院校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多元化文化的包围,极有可能对年纪尚轻、阅历尚浅的体育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2) 社会转轨时期的负面效应

我国的改革使社会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权钱交易及腐败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的蔓延,这都对体育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政治行为不可避免地造成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

(3) 教育和体育改革的现实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着教育和体育的改革。有些改革,如体育产业化、运动项目俱乐部制、招生制度、就业制度等改革,与体育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前途的选择。

(4) 家庭的影响

现在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溺爱,包办过多,对他们的成绩、升学、成才期望过高。这样,使他们养成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适应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差。

(5)学校教育管理的缺陷

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讲教书,轻育人,讲授业,轻传道。重术科,轻学科。另外,辅导员队伍素质也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之一。现今的辅导员队伍出现两大现象:一是“一高一低一强”,即学历普遍较高,年龄普遍较低和流动性普遍较强的特征。他们知识结构单一,较缺乏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知识及实践工作能力。二是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系数较低,流动过快,“辅导员工作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临时性职业”,多数辅导员工作三至五年就考研或者转岗,工作短期性成了辅导员队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构建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1.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创新的精神搞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支柱。我们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人生价值,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努力营造健康、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自觉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设

辅导员是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领头羊,又是学生活动的策划者,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和学习就业的指导者。在高校的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辅导员,大至理想信念,小到卫生检查,具体到党员的推荐、发展、评优选好,深入课堂了解每位学生学习的现状等等,学生与辅导员无不发生密切联系。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具体特点,要想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辅导员,必须做到:一强:事业心、责任感强;二正:为人正、处事正;三懂:懂学生、懂业务、懂政策;四会:会做思想工作,会解决问题,会实施管理,会总结创新;五心:一是“爱心”。必须尊重、关心、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关怀温暖;二是“诚心”。对大学生要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架起理解的桥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三是“热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具有奉献精神的工作,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的爱,没有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热心肠,就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是“公心”。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徇私,更不能凭个人印象办事。对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听取,做人处事要堂堂正正,为学生作出表率和榜样。五是“精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提倡“精”字――精心组织、精心策划、精心指导、精心实施、精益求精。要通过严密精细的工作,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3.挖掘体育专业课教师育人的潜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完全归结到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身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孤立化。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依靠所有教职员工实行全员育人。因为教学活动是育人工作的主要部分,要积极发挥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功能。他们与学生接触面广,时间长,学生与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机会,更容易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每一次利落优美的动作,简洁清楚的语言讲解,准确、细致的纠正学生动作的错误,以及教学中精益求精的态度,既是敬业精神的反映,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会更尊敬和热爱教师,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感情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即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课程,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巨大作用,把管理教育和教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师的教育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以孝道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好子女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而在现实的生活中,部分学生却不知道父母的年龄、生日,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抱怨父母,顶撞父母。根据这一现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实施亲情教育、责任教育、协作教育和自律教育,以孝亲敬长、尊敬老师、自强自立、自我管理来引导他们在家庭中做一个好子女。要求他们了解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的工作。其次倡导学生两天给父母发一条短信,一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父亲节、母亲节分别给父母买一个小礼物,以此祝福。让学生利用放假时间为父母做些小事,在给父母洗一次衣服、做一顿饭的过程中,体会父母操劳的辛苦。培养他们感恩的意识,教育他们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回报父母,引导他们在“爱父母”的基础上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刻苦学习,早日成才,为父母争气,为祖国争光。

5.依靠学生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同时也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上的标兵作用。

6.做好人文关怀,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在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创新,但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解决大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只有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广大师生的满意,家长的赞评,社会的认可。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关心,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和生活、学习状况。对于思想问题,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加以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可以通过国家的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方式,确保每位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引导他们自主创业,到基层、到辽西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今的大学生由于著多因素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面对形势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把人文关怀作为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原则。按照“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的要求,充分提供精神支持、物质帮扶、学业指导、知识增强、能力提升,做到既教育管理引导,又关心帮助服务,做到真切的人文关怀。

7.强化制度建设,做到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就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合理的规章制度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各项体育竞技都是建立在各种规定规则之上,因此可以说体育专业学生对规章制度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借助于制度这一具有稳定性、强制性的力量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有特点及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法规,制定适应本校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特点的岗位责任和规章制度,同时将党和国家倡导的先进思想、价值观念和目标要求融入规章制度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四、结论

对待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没有科学、有效和针对性很强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没有结合专业和大学生的特点,也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培养人的始终,更谈不上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探索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办法,增强素质,拓宽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7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16-01

随着我国艺术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美术专业也逐渐呈现出从精英化走向普及的趋势,许多综合性大学也增设和开办了美术专业。对于美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件系统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新的形势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为此关于高校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引起关注。由于现阶段针对美术院校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所以笔者对目前理论界的一些与本选题相关度较大的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美术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中起先导作用。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居首要地位。因此,培养美术院校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是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新形势下许多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面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各种矛盾、困惑和消极现象,如何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些都是当前美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美术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美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发展与建设的需要,建立美术专业教育、美术师范教育、成人美术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多种层次的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只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在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抓专业知识的教育,又要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实现美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如果仅仅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且美术人才的素质也难以保证,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美术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作用,是通过提高思想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实现的

提高思想素质最根本的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目的,以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勤于思考,勇于开拓,拼搏进取,百折不回。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在不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由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学会独立地调节自己的道德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具有保证作用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大学生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历史,认识现实,在正确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学习、研究、解决矛盾,克服思想方法上的主观片面性。帮助大学生自觉认清个人成才与社会需要的关系,认请任何人成长都需要社会这个环境条件。帮助大学生在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基础上设计并追求自我成才月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懂得自我教育是培养自我约束能力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能力,使之经常对自己的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等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形成自律行为。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8

[作者简介]陈克文(1976-),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学院团委副书记,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柳州54500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新世纪教改“十一五”课题“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载体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08C06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054-02

高校专业文化是抽象而又复杂的综合体,是高校专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高校,专业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资源和对象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挑战,应该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洞察时代的新变化和大学生的新特点,树立“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才能不断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青年大学生走在时代进步的最前列。

一、专业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高校专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第一,坚持专业性与实践性结合。专业性与实践性是高校专业文化的本质特性,高校所设置的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或岗位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伴随着专业建设的成长需经历启蒙阶段、培育阶段、巩固阶段和特色阶段。在大学生专业学习和培养的过程中,实践环节是特色专业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因此,坚持专业性与实践性结合才能实现大学生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

第二,坚持先进性与多元性共存。高校专业文化的先进性在思想上体现为以先进的专业理论为指导,其内容上表现为促进社会职业文化的发展,同时还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高校多元性文化与先进性文化的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本质体现和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坚持专业文化的先进性与多元性共存,凸显主导文化的地位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专业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最大正效应。

第三,坚持和谐性与包容性统一。包容性理念是对和谐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升华,是指引专业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引导性理念。在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不同的文化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大学生的情感、愿望和追求,成为一种最有力与最有效的行为动力。坚持和谐性与包容性统一,与“求同存异、互惠共赢”思想不谋而合;坚持和谐性与包容性统一,充满了人文关怀,是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丰富,对“和谐社会”理念范畴的延伸。

2.大学生对专业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和价值观是大学生对专业文化的一种心理认同,是认同的高级阶段。它凝聚着全体专业人的智慧,其核心是对专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是专业文化不断延续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从未知到了解,更加清楚专业学习的方式、特点并加以适应,形成职业理想,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做到人与专业匹配。这种专业匹配性使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在思想、感情和心理上产生强烈的认同和归属,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指导,大学生更加热情和积极地投入专业学习,适应大学生活,为将来进入社会,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自觉和知行合一又是大学生对专业文化的一种行为认同。大学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文化自觉,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对专业文化始终保持着“自知之明”,不带有任何回归和复旧的意思,特别是现代高校教育体制中大学生与专业匹配的特点,要求大学生掌握好所学专业文化知识,体现了“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深化了专业文化的内涵,促进高校专业文化建设,推动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缺位及其影响

1.专业文化自身的劣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缺位。由于专业负责人对专业文化认识不到位,在专业建设规划和方案中缺乏文化基因,考核和评价机制中也没有对专业文化建设作具体要求,各专业之间尚未形成良好互动和系统资源整合,从整个高校环境来说,对专业文化研究的力度不够,导致专业文化建设出现“休克”现象,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没有很好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需求,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械化、灌输化。另外,专业文化品位上存在“滞后”现象,目前,大学专业与行业的脱节,教师缺乏企业行业实践的经验,学生学习风气淡化,专业建设愿望急功近利,缺乏传统和历史积累,没有艺术思想作指导,更没有建立必要的秩序,这些品位上“滞后”现象都将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2.专业文化自身的优势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新机遇。有利于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全面渗透。大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就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新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的碰撞,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冷漠化,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困难。高校专业匹配性显著提升了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专业文化作为专业的灵魂,通过专业物质文化陶冶学生,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祖国,培养思想过硬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通过专业精神文化凝聚全体师生,产生强大的聚合效应,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价值观念。通过专业制度文化实现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还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大学生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关键就是教育的内容、途径和环境,而特色的专业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强,教育途径科学,文化育人良好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的放矢,教育的内容归根结底是要客体认同并接受,一定要与当代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关心和服务学生。面对目前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创设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和氛围,建设特色专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载体,贴近大学生生活、思想和实际,产生思想的共鸣,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特色专业文化教育、引导、激励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即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又发挥了学生主体能动性,与专业活动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更好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内化”成大学生精神品质,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在要求。

三、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些论断既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础,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方法和途径,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的方向。

1.建设专业文化,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做大学生的工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目前,大学生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特别是用人单位“专业对口”最佳选人方式,更加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反观专业文化建设自身,既要求大学生掌握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求重视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岗位工作的需要。让大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强大的专业文化向心力,也反映了专业文化对专业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和渗透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强烈的指向功能和显著的引领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从战略的高度和高校发展的角度,努力建设好专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确立富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文化育人,理念铸魂,着眼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求真、务实、创新上下工夫,转变教育方式,建设好专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2.加强专业实践,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学校根据各专业特点,把专业实践列入专业培养计划,制定相应的专业实践大纲,合理分配专业实践时间。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阶段,指导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观摩、短期性专业实习和课程实训,主要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在专业课程学习阶段,侧重安排长期性专业见习和社会实践,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明确自己专业的地位及作用。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阶段,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性的岗位上就业创业见习,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教师要认真组织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以实践体验取论灌输,在专业实践中注意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社会实际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把专业实践形成的专业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既巩固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3.创新专业活动,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专业教研室要联合共青团组织,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活动组织优势,精心策划各种显性教育形式的专业活动,例如经济类专业模拟炒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创新设计等,在专业活动中吸引和打动大学生思想和情感,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活动巧妙地融合起来。另外,专业教师要抓住大学生切身需要和兴趣爱好,利用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积极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各类课外学术科技专业竞赛活动,例如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等,通过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平台的锻炼,可以发现自身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加深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获取的欲望,唤醒大学生自觉学习专业知识的意识,同时,加强了各学校同类专业师生的相互学习与交流,特别通过公平竞争取得优异竞赛成绩后,产生一种专业自豪感,极大地促进了他们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实现自我专业价值愿望。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创新举办相应的专业活动,让学生把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学习和创新之中,既预防了各类“问题”学生的出现,减轻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压力,又符合大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是思想政治隐性教育形式新的方式和手段,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的同时,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9

关键词: 自媒体;物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 we media;logistics special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93-02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互动工具出现快速的发展,比如微信、微博以及QQ等已经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自媒体作为一种信息时展的最新产物,其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没有对信息真伪的分辨性,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工具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物流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1 自媒体时代下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快速传递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渠道 自媒体时代的发展为信息传递带来了广泛的渠道,尤其是自媒体所具有的及时性、交互性以及独特性,实现了社会信息的无障碍传递能够将最新的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媒体工具传播出去,避免了一些政治信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传递到每个人面前,改变了以往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单靠书本知识的模式。

1.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避免因为不良自媒体信息带给大学生的诱惑 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就是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最新动向,因此物流专业对于自媒体工具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意愿,而且他们也在积极地使用自媒体工具获取一些市场知识,但是自媒体所提供的市场知识具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网络资源具有很多虚伪的诱惑因素,导致学生误入歧途。

1.3 加强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自媒体技术在高校的应用 自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对于物流专业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与市场联系的及时性对物流知识学习以及物流管理工作具有积极地影响,高校通过引进自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对物流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正确使用自媒体技术工具,他们不将自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在学习中得以体现,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强,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没有坚定的立场,因此在某种层面说加强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自媒体技术在高校的应用。

2 自媒体时代下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自媒体时代下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2.1.1 自媒体为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物流专业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会表现得格外的用心,自媒体是使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泛的信息,转变信息传播的效果,利用自媒体可以将枯燥的、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具有立体感的、动态的形象知识,并且利用自媒体可以将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发送的社会事件、信息等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同时自媒体的网络储存量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学生可以具有选择性的使用教学内容;同时自媒体可以将一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实现物流知识的系统化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整体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1.2 自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法 传统的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主要集中在教师通过课堂的形式利用书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其侧重的是对学生的命令式教育,而自媒体的应用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有利于进行心理之间的交流,自媒体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了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信息互动,将学生的主观意识得以充分的体现。

2.1.3 自媒体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目标,以此约束与规范其行为,通过自媒体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实现其目的,因为自媒体具有广泛的信息,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也可以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又不愿意当面倾诉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进行倾诉,以此让网络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帮助其解决。

2.2 自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2.2.1 自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冲击 自媒体信息的来源渠道具有高风险的不确定性,每个自媒体使用者都是信息传播与制造者,他们可以随意传播与任何信息,而且不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而且网络信息的复杂也导致其不易被控制,因此网络存在大量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影响不好的信息,比如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对于此种信息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诱惑,如果长时间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就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观念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其价值观。

2.2.2 自媒体对思政政治教育队伍的现代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自媒体的传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表现出很多不适应。大多数教育者尚未形成将自媒体作为工作载体和平台的意识,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缺乏了解,许多新兴的自媒体形式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

2.2.3 大学生过度沉溺于自媒体引发一系列问题 作为“90”后的物流专业大学生他们是自媒体的主要使用者,而且他们还非常的热衷于自媒体,几乎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上网,此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上的“微博控”就是其真实的写照,而大学生长时间的投入到网络必然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发生性格分裂等心理疾病。

3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3.1 构建自媒体虚拟与现实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对促进思想政治教中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自媒体只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重充当一种教育手段,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利用好自媒体的同时结合现实教育,因为现实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树立具有很大的引导力,而自媒体有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高校物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自媒体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立体式、全方位的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2 鼓励高校、教师和家长共同运用自媒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一方的责任,也不可能单纯依靠高校思政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以及高校建立联动教育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家庭不再高校当地,因此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对此高校应用自媒体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将学生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得到有效的沟通与反馈,同时自媒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信息互动的建立具有强制性,最终形成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与学生、学生家长就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最新情况以及学习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

3.3 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建立规范的自媒体监管体系 高校应设立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和习惯,逐步将网络建设和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及时把握和监控学生动态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10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1

青年一代是社会未来的希望,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青年学生就像一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有着青春的朝气,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其进行恰当的教育,可以发掘其巨大的潜能,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年轻一代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对于职业的倾向性更加明显。在其专业设置、培养方案、就业去向中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区别。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宽泛的知识面,可塑性更强,更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但高职高专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大学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他们都是中国最具有活力的年轻一代,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未来,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他们生活于一个科技发达的年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但对传统也具有很强的排它性。

高职高专大学生都是由年轻人组成的队伍,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对于新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在众多人众中,高职高专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人,他们占了青年人中的很大一部份。他们同时也兼具了各种才华,他们各方面有着独特的能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青年一代的重要性

很多青年学生对于未来都没能有一个深刻的思考,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也没有进行细心的规划,以至于学无以致用。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只是制定一个目标,同时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在不断的奋斗当中也在实现着人生的价值。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助力于认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在做的就是进行自我定位,知道自己处于一个怎么样的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有着其独特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消除心理障碍,有助于学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需要、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2.职业生涯规划是奋斗的不竭动力。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确立起人生的奋斗目标,引导着学生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职业生涯规划在制定的时候就有了深刻的思考,制定的目标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对于个人的发展自然也就起着鞭策的作用,推动着个人不断向前奋进,向前目标奋进。

3.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一步步实现目标的时候,既满足了其物质需求,也使得其精神世界得到了丰足,并且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其方式更为灵活,更能为现代青年学生所接受。但无论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1.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具有深度。当代青年人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网络,在网络上的东西很容易让青年人接受。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与时俱进,也能让他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得到更好的思想指导,使其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深刻。

2.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职业目标更具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对未来职业目标实实在在的计划。没有一个好的指导,就不能制定既远大而又符合实际的职业目标。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网络从宏观上来把握未来职业的方向,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切合实际的思想指导。

3.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更好地结合起来。职业理想应当与社会理想相结合,这样才更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做出正确的选择,制定既有利于个人成长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职业生涯规划应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目标的定位和职业分析的过程的展开,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其职业规划进行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同时,也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之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可以给学生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指导,使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有一个方向,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推动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只有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好,才不至于做出对社会有危害的事,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使其职业生涯更加地光明,更加地灿烂辉煌。

职业生涯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大事”,关乎其未来的命运与发展,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是可以有效地对人生做出规划,对事业做出计划,使其生活更有节律,事业更加得意。但与此同时,也应该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有更好的德行,在其职业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结语:高职高专大学生都是与就业接轨最为密切的群体,都是祖国的未来发展的希望,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使他们对未来有一个更加明朗的认识,职业目标职业理想更加能够符合实际并且更加具体,在他们的职业道路上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琳,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中国高考研究,2007年第4期

[2] 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十二月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11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篇12

目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与理论为主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部分。对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工作关系到他们是否可以真正地成为未来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思想政治教育者等。

一、研究现状

教育和工作及其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研究却不够细化、具体。特别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对其研究的个案与案例较少。本人通过图书资料等渠道搜集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没有一本(或篇)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对象,几乎都以“大学生”为主体。

同时,本人在CNKI上搜索近十年来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相关的研究,只有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车广吉在2003年第2期的《白城师范学院学报》中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观念;吉林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的吕良在《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2期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构建能力及建构;中国矿业大学法学院的胡廷龙在《考试周刊》期刊2007年27期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教学与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由此看来,尽管部分学者涉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研究,但都未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些探讨,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还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关注却尚未涉及,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研究者们去探究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政策与对策。

二、存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深入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需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即重外延,轻内涵;重能力,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的实际心理需要认识不足,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相应行为的发生,这就是所谓“知行脱节、言行不一”。

(2)科学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专业的独特性;政治理论的高层次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社会实践的深度性等特点。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素质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社会的发展方向。

(3)需要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加地明确自己所学,同时高校应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果的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总体与宏观研究居多,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扣时代主题,坚持与时俱进,突出强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思想和理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方式和载体创新研究不断丰富,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内容不断充实、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学科交叉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等,这些研究为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这一微观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这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水平高的大学生不一定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理论研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探讨与研究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2)在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调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为立足点,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有利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方法、内容与途径等。

(3)有必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重要依据和决策参考。

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目标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还应当是可靠接班人;主要任务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他们是未来社会的教育者、管理者、政治领导与干部等。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发展,甚至是社会的发展方向。

如今,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知识理论灌输,广大学生主要凭借对思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着艺术性。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除了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外,还应学会如何主动运用、教授思想政治知识对他人和社会产生一定的实践作用。

(1)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备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深远的意义。

(2)启发从新的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新的理解,重新定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挥其对他人的思想和行为树立榜样与产生辐射效能、带动力、感染力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政治敏锐感,从而学会运用政治眼光评判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社会的积极管理者、教育者、政治领导者;有利于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主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措施、工作机制。

(4)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对于提高我国行政领导与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人员的职业教育,完善高校教育体制及我国政治教育体系与制度均具有导向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