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7 09:29:30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1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以实现农民富裕、缩小工农差别与城乡差别为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农业产业化为中心内容,以劳动者素质提高为决定因素,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必由之路,以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等为途径,逐渐缩小工农、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一体化。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利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更有利的条件。首先,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次,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一方面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党的十胜利召开,为农业土地的顺利流转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这为工商资本流向农村提供了政策前提,从而大大缓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第三,农业的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第四,农业现代化的合理氛围越来越浓。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这为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利因素分析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济,无论在速度上、规模上、还是在效益上,与世界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还十分漫长。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劳动力素质低。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这些剩余劳动力能否成功转移,并且他们的劳动素质的能否提升直接影响到城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成败。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粮食作物占有很大的比重,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规模比较小,从而无法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联产承包之后,我国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我国农业除了少量的农场外,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形成带动我国农业的规模经济,劳动生产率低。

(三)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机械化水平不高。我国农村,整体上生产技术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不高,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再10-15奶奶,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一般都在75%以上,甚至90%以上,而我国科技对农业贡献率只有45%。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中国农业将面临国际规模农业的竞争压力。我国农业发展粗放经营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旱涝等自然灾害的加剧,从而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农业生产资源短缺,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从农业资源角度看,我国水土资源短缺将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长期的、根本性的制约因素。特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土资源被挤占的势头难以逆转,农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水土资源短缺。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十分严峻,农业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对策与措施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没有中国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快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积极探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土地公有制和严格尊重农民的土地使用承包权,不仅是我国社会安定和发展的根基,也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倡农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切实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权益,根据区域实际,搞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城镇化道路,是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已有城镇就业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主要是在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变为城镇居民。这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三)全面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创新是关键。农民作为现代化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农民首先必须现代化。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农业工业化提供扎实的人力基础。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促进科研成果应用,推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提高农业后续经济效益,大力推动农业高新科技产业化,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农业现代化经营过程中,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大户是推进农业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它们是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和基础。积极抓好市场信息建设,以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五)积极顺应国际农业发展趋势,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借助外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动态的标准,对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要积极借助国际环境,跟进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利用WTO的机遇,全面深化农业改革与对外开放,借助国际资金、技术、设备、工艺与管理,推进农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2

“我们这个试验场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装备打造的现代化生态农庄。”李树君对笔者说,“小王庄模式给中国农业成套技术‘走出去’提供了可能,很多国家都对我们的这个模式感兴趣。”

小王庄试验场是一个系统集成的现代生态农庄,发展起了多个农业产业。试验场大力发展机械化农业,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储运、收获全部采用农机院自己生产的机械。试验场还发展养殖业,400多头奶牛实现了个性化饲喂、智能化管理,奶牛的饲料就来自农场种植的苜蓿。试验场还有自己的食品加工厂。试验场的饲料废弃物通过发酵制成沼气发电,可以满足农场的用电需要,发酵后的有机肥可以再还田。

小王庄模式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对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一个实践。“以为把农村的房子盖成楼或者让农民进入城市生活就实现了城镇化,这是对城镇化的误解。真正的城镇化是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同的。发展现代农业要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同时还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等产业,并配套发展保鲜、储藏、物流等产业,吸纳农民就业,而不是让他们都进城。南美有些国家大批农民进城后无法就业,城市里形成贫民窟,这些是我们要避免的。”李树君说,“要把农民转移出去,必须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将给我们提供难得的机遇。”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3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机工业发展的动力很大,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增加了农机的购买力,现代化的农机装备需求量会很大;二是国家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三是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会使农机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更多关注和广泛支持;四是有关农机工程技术的供给及基础设施将不断改善。“十二五”为农机制造企业的发展打开了空间。农机制造企业应以高新科技为龙头,以科技兴农为主要出发点,着力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实行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面对良好的发展形势,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提升农机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注重要持续健康的发展,更好地为“三农”工作出谋划策、服好务。“十二五”更是我国农机化发展大有所为的重要时期,农业机械化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农机工业要抓住大好机遇,实现农机产业升级,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实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先进、适用、高效、环保、智能、经济的农机装备。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4

一、黑龙江省农机制造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农机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到70年代时已基本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8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田间作业机具实现了国产化,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生产应用也初具规模,全省有农机生产企业近千家,全国最大的林业拖拉机厂、犁厂、播种机厂、联合收割机厂、割晒机厂等均在我省,年销售收入近20亿元,居全国之首。此后,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些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陷入困境,逐渐退出了市场,我省农机制造业进入了萎缩徘徊的20年。到2008年末,全省有农机生产企业310家,多数为民营小企业,仅存的3家国有企业――哈拖、哈配、哈农均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农机制造业主营收入20.6亿元,在全国的位次由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位降至第17位。

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省农机制造业一度十分辉煌,也一再错失发展良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相继错过了“小四轮”、“农用车”和“中马力拖拉机”三次农机装备提档升级的机会,致使农机制造业由全国第一大省沦为弱势省。作为农机使用和消费大省,我省农机制造业发展明显滞后了:一是总体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到2008年底,我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有87家,固定资产不到30亿元,销售收入仅占全国1%左右,不到全省农机销售额66亿的1/3。产业链条短,生产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我省最大的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虽然具有一流的设备和产品,但年销售收入仅有5亿元,河南洛阳一拖、山东维柴动力、江苏常柴等企业年销售收入都在100亿元以上。二是企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数农机企业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滞后,部分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产业化进展不快,迟迟不能形成规模投放市场。三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农机产品主要以整地、播种机械为主,以中小农机具为主,大马力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生产刚刚起步,牵引机械发展缓慢。农机企业布局无序,资源分散,产、学、研、用脱节,生产社会化水平低。

二、黑龙江省农机制造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加快农机产业发展,为我省振兴农机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1.有农机制造业中心向主销市场转移带来的农机发展新机遇。近年来,为降低生产成本,发达国家的农机制造商都将目光移向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我省是农业大省,有较强的工业基础和大量廉价劳动力,是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最理想的目标之一。另外,随着农机经销市场北移,国内农机制造业的中心北移也已成大势所趋。这为我省农机制造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有产业政策支持农机制造业加快发展。一方面,国家惠农政策增强了农民购买力。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农机具购置补贴,2009年已达130亿元(我省12.5亿元),此外还有优质粮基地建设农机投入等,农民购买先进农机具的积极性高涨,市场需求渐旺。另一方面,国务院制定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对大型农机企业和高端农机产品的扶持重点和配套措施。我省出台了《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实施意见》,把发展新型、大马力农业装备列为重点,加速提档升级,为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

3.有潜力巨大的农机消费市场。我省及周边地区大型农机具市场空间较大。一是作为农业大省和农机消费大省,我省大马力拖拉机每年以5 000台的需求递增。特别是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需要建设1 4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新增210马力以上拖拉机1.26万台,配套农具近4万套,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省年农机流通额将达300亿元。我省已经成为国内外农机企业的必争之地。二是对俄农机出口逐年增加。近年来,俄罗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特别重视,广袤的耕地需要大量的农业机械。俄远东地区气候与我省相近,对农机产品的性能、需求结构相近,我省农机产品进入俄市场有地缘优势,而且与美欧产品比也有价格优势。三是吉林、辽宁、内蒙等地都在推进土地连片耕作,大型农机具需求逐年增加。而国内农机制造多以中小型农机为主,210马力以上农机具生产,在我国还为数不多。等等这些都为我省农机制造业提供了大发展的机遇。

4.有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我省有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沃尔科技、桦联机械、勃农兴达等一批实力强、潜力大的骨干农机企业。其中,约翰-迪尔佳联收获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开发生产大中小系列联合收割机的现代化农机制造企业,拥有全国唯一的主机和整机试验平台,装备水平、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列全国同行业第一,部分产品还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及巴西等国家。二是省农机集团与中国一拖集团合资,引进加拿大布勒大马力拖拉机制造技术,组建的一拖(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已经投产,主要组装生产市场急需的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农机具。三是我省现有6个农机科研单位和2所农业大学,聚集了大批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新产品研发实力,可为农机生产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三、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牢牢抓住当前农机制造业面临的发展机遇,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把我省农机产业做强做大,打造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基地。总体发展思路是: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机投入和我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所形成的巨大农机市场需求机遇,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以市场为导向,走引进合资、消化吸收、创新发展、配套开发的路子,积极扶持农机骨干企业规模化、优势产业群体化、名优产品系列化发展。大力发展农用动力机械,做大收获机械产业,提高播种插秧机械生产能力,积极开发大型整地机械,加快发展农畜产品深加工机械。以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新产品开发,培育自主品牌,扩大省内外市场占有率。

1.制定产业振兴规划,引导和规范农机制造业健康发展。立足我省实际,结合农机产业发展趋势,科学编制“十二五”农机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具体任务和发展重点,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高起点谋划一批现代农业装备发展重大专项,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促进投资增长,增强发展后劲。要强化行业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技术进步、市场准入、产业政策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

2.加快资源整合,做强龙头企业。积极鼓励迪尔佳联公司、佳联收获机械公司、一拖(黑龙江)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公司等具有较强经济技术实力和产品辐射力的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收购、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扩张,做大做强。支持省农机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省内农机生产、研发资源,组建集科研、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农机企业集团,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延伸我省农机制造产业链,做大做强一批高性能、大马力作业机械和配套机具,拉动全省农机装备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

3.把握农机升级换代的机遇,推动重点产业跨跃式发展。抓住农业机械向高技术含量、高性能、多功能和低能耗发展的大趋势,把发展重点放在高端农机产品上。一是抓住国家加快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的政策机遇,加大资金争取和投入,加快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我省农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实现农机产品提档升级。二是抓住国际装备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骨干企业对外合资合作,瞄准国际高端技术,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重点农机产品的跨跃式发展。三是鼓励农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技术联盟,不断研制开发适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新型农机产品,提高我省农机产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占有率。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5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改善了我国乡村的整个精神面貌,同时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但是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其依旧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因此我们在顺应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也要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乡村的发展和建设。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重点强调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指出该问题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所有工作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任务,该问题中明确提到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目标更快地实现。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现代化是该战略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具体的调查我们看出,我国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又将为我国的农村经济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呢?以下我们将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

(一)促进农村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为了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该举措的提出可以为我国乡村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发展机遇。此战略的正常落实能够很好地优化农村经济的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该战略的有效实施也可以促进我国生产率的提高,推动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为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发展营造出较佳的环境。此种状况下,需更加关注农业产业结构情况,关注农业机械、相关生产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推广。在这样有利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对我国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具体的农业经济的生产过程中,不断地重视我国农业技术的具体有效的应用,使我国乡村经济中农业发展更加迅速,使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造条件

在乡村战略背景下,如果想要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则需要对当前现存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对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中讲到,从很大的程度上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提高我国农业技术的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农村产品的质量,为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动力。此外,从目前情况来看,供求关系在不断的变化,增加农产品数量和提高农产品价格已经不能够满足农民预计需要增加的收入,而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提高农村品质量和档次,推广优新产品,一方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增长社会收益。

(三)有利于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推广

在乡村战略的大背景下,结合农村振兴战略,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十分有必要。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慢、发展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上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未能被有效地推广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未能被广大人民群众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我们要制定和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新技术的普及和使用,借助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由此来最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针对推广存在的问题又主要包括:缺乏完善有效的推广体系,技术推广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农民对新技术认识不足这三方面,针对这三大方面,我们应制定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三大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让农业新技术和新工艺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机械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时抓住机遇,建立税收优惠的激励机制,健全农业机械,使国家的政策合理化,发展好技术推广和推广的机械和法规,农民要注重公共关系和引导,加强农机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运用,加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公共关系和引导,并应在农业生产的末端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现代化,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加上一桶燃料,让其飞速地在当今社会中成长起来。

(二)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优化

对于农业发展来讲,完善产业结构是其最需关注的内容。目前,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片光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得到了难逢的机遇。不过部分区域的农业产业结构仍旧十分单一,即便进行了整改也未依照地区的实情。除此之外,关于农业机械方面的整体技术普及度偏低,农用地维修基础设施不足,建设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这些都是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农业新技术要进一步的推广

农村振兴战略要促进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发展,进而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各个方面的发展。然而,许多地区还未能设立健全的农业推广体系。部分农民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全新的生产技术加上缺乏对农民的管理和培训,以至于很多农民不能有效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忽视了新技术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而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最终影响则是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应用,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农业的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新技术和新技术的农村社区化生产,为农业的活化和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对策略

(一)推动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机械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关联。以此,必须搭乘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快车,在综合使用各类举措的基础上,健全现有的农机化实施机制,以此提升农机化整体的生产应用水平。构建完善的章程制度体系时,需关注农业现代化科技的具体情况,确保相关农业机械化手段可以很好地得到应用推广。构建农业现代机械推广服务机制,提升整体的宣传水平,推动农民掌握更好的机械使用知识并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这样一来能够很好地推动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能够推动农业产业整体结构的优化调整。举例来讲,湖南省方面关于高速插秧机、水稻烘干机等农业机械的应用推广,中央方面会直接补贴30%。新产品开发与自主选拔项目方面同样有相应的补贴,针对购买补贴方面,统一采取的是“三合一”(手机app、手机二维码、物联网)模式。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采购补贴的落实速度,所选补贴办理与资金兑现耗费的时间。除此之外,针对匹配条件的相应现代农机合作社与农机大户主体,还有市场报价率50%的贷款贴息以及担保费方面1.5%的补贴。

(二)普及农业生产新技术

新技术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加强对新技术的推广、转变扩张方式、提高农民农业健康水平的新生产技术和新技术意识都能够极大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我们要更加重视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自觉将这些东西组织起来,加强交流,使所研发的新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农村振兴和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让我们乡村振兴的列车驶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发展

以最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长期发展,优化农民群体整体的素质水平,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目的,便需首先扩大关于农机使用的技术教学范围。所以,针对农民可采取专门性的教育培训,在建立出相对完善化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借助讲座、实地示范等各类模式,提升农民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掌握水平,并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效果。除此之外,针对农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时,还需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课程,推动农村青年自主创业,由此培养出新型的职业农民。前段时间,湖北省秭归县县委书记陆辉第一次利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本地脐橙的带货。短短十分钟内,这场网络直播就获取了千余名观看者,最终成交额达46万元。秭归县之前为部级贫困县。借助脐橙的推广发展,整个县区共有140个村、10万名农民开始种植脐橙。整体来看产值高达30亿元,因此,县内原本7000余名的贫困户直接脱贫。2019年4月,秭归县也借助“网络直播”的方式宣告自身的正式脱贫。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收入比较之前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但是针对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先从持续不断地推进那些现代化和机械化的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我国农村环境的保护等几个方面入手去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伟斌,毛迎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业经济问题,2018(2):127-130.

[2]闫宝芳.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J].经济师,2019(3):165-166.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6

大家好!

今天是七月一日,是我们党的xx华诞。

xx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宏伟目标,用自己的坚忍不拔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书写了革命与建设的辉煌。作为这个伟大政党的一个普通分子,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骄傲和激动。在纪念党的99周年之际,根据县委安排,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也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我党课的标题是:《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在新的历史时期,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xx指出:广大党员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xx同志概括的这六个坚持是新时期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全体共产党员都要深入领会和认真学习。我认为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最关键的要体现在有觉悟、有本领、有作用上。

一、共产党员要有觉悟

党章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一表述,特别强调了党员的觉悟问题,明确了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关键条件。觉悟是党员理想信念、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有没有思想觉悟,是共产党员是否真正在思想上入了党的最重要衡量标准。当然,党员觉悟的内涵很丰富,就当前时展的要求来看,关键要做到以下三条:

1、共产党员有觉悟,要有坚定理想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171人,牺牲和遇难的有42人,占24.5%;新中国成立前的政治局以上领导人共有55人,牺牲、遇难的有15人,占27.2%,也就是说,每四个政治局委员或中央委员中就有一个牺牲、遇难。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国各地有案可查的烈士就有170多万人,这些烈士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共产党员是最大公无私、最英勇无畏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勇于奋斗、敢于牺牲,靠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作支撑。

不可否认,现在有一些党员,对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那么坚定,甚至完全动摇了。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宣传伟大理想有点超前有的认为,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不是讲理想的时代,而是讲实惠、讲利益的时代了,讲理想过时了。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党员由于放弃了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信念崩溃,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了腐化堕落、自我毁灭的道路。有些党员干部走上犯罪道路。这些事例反复告诉我们: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

如何看待理想信念,我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只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上,就能深刻地看到,我们共产党人完全没有理由放弃理想、动摇信念。衡量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最根本的是看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20世纪以来,世界上有100多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各自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自己,应该说都各有成就和坎坷。但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成就更大。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发展最快、进步最大、变化最深刻的历史时期。中国已经连续近30年保持了平均9%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1%左右提高到约4%,成为全球综合国力排名第三的国家。世界舆论认为,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经济发展迅速,有希望在2050年取代七国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并将超越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最富有的国家。与此相对照的是,在当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20多个属于发达行列,而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49个国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现在,连西方的一些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所走的道路表明:十多亿正从贫穷变成富裕的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将形成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中国将崛起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国中国的成功,正在改变亚洲和世界的面貌。

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不可能由一代人建成,必须经过一个长时期的发展阶段,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每一位同志既要胸怀远大的理想,更要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做好当前的每一项工作。

2、共产党员有觉悟,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一个党员做到与群众不一样,能够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关键在于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锤炼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高尚的精神境界是党员立身做人的标准,是党员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党员成为群众的旗手和标杆的条件。每一名党员都应当牢记自己的政治身份,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当前,尤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辨是非。共产党员不是生活在无菌真空中,实际上每天都在经受着各种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每天都在承受着社会变革、利益高速带来的思想震撼和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人们的思想,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所以作为党员,一定要坚决相信党,相信组织,加强学习,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要真正做到有悖于组织和上级精神的坚决不做,不利于党的形象的话坚决不说,有损党的事业的事坚决不参与,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不在各种错误的、腐朽的思想和不良风气面前随波逐流,努力立稳人生的坐标。

二是要知荣辱。党的利益与党员的利益、党的荣辱与党员的荣辱,从来都是紧密相关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党的兴衰,每一个党员都有责任。我们今天一再强调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并大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就是要让全体党员都明白,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光荣、神圣的,共产党员应当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时时处处提醒自己要维护党员的形象,在有人污蔑、诋毁和损害我们党的形象的时候,党员应当感到痛心和愤慨,能够挺身而出、出面制止。我们比喻党是母亲,就是希望广大党员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我们的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如果党员都能够认识到我们与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都能自觉为党做贡献,我们党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就会无往而不胜。

三是要讲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是人性中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共产党员道德品质中最本质的特征。党员不同于群众,应当奉献不为索取。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中说: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把革命的和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的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来处理一切个人问题。当前,我们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时期,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了。作为党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少了,面对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考验多了。在这样的考验面前,我们有的党员做得很好,他们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必要时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把索取值选择为最小,把奉献值选择为最大,淡泊名利,志在奉献。但也有一些党员,片面强调个人得失,以是否对个人有利作为处理个人和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不仅不肯吃亏,反而想占单位或他人的便宜,我们党从来承认党员有正当的个人利益,但如果个人利益与党和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党员应当无条件地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

3、共产党员有觉悟,必须接受党的教育和纪律约束。

共产党员要有纪律。自觉参加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自觉服从党的纪律约束,这是党员有没有觉悟的实际体现。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支部内部,我们有少数党员,连党的活动和会议都不愿参加,连党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都不愿遵守,怎么能说这样的党员有觉悟呢?事实充分证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过去战争年代是这样,现在和平年代仍然必须坚持。xx同志说过,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坚强纪律和组织优势,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抛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共产党员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真正做到违反党纪的话不说,违反党纪的事不做。也只有不断接受组织的教育、提醒和帮助,才能使党员个人更好地提高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或少犯不应有的错误。

二、共产党员要有本领。

强调共产党员要有本领,从哪个方面讲都不为过。从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看,我们迫切需要有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迫切需要有一支能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担负起领导时展的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当前,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在农村,相当数量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些农民生存压力大、待遇不公平、心理不平衡,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我们党员同志必须保持清醒认识,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有过硬的本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我以为,农村党员的本领,就在于能破解20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是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来的,借此机会,我作一提示。

1、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农业是农村的产业基础,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的现代化,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三个不适应:一是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水准不高,不适应市场经济优质化、精细化的要求;二是二、三产业发展水准不高,不适应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和增加收入的要求;三是农民进行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适应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始终处在爬慢坡的阶段。

2、生活宽裕--新农村的核心目标。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就会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难以满足。据卫生部的有关统计,全国农村人口中40%~60%,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因此,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建设与改善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帮助农民建立起包括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形成现代流动方式下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3、乡风文明--新农村的精神要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的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城市中出现的人情淡漠等现象,在农村地区已经有出现的苗头。当前,社会上朝钱看的思想比较浓,崇拜金钱、崇拜权力。正应了一句俗话,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另一方面,传统的陋习在一些农村地区还广泛存在。一些地方攀比修造坟墓,甚至出现豪华的活人墓,这些都与新农村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比如,农村打牌成风的问题;不赡养老人的问题;乱倒乱扔的问题;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等等。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如何使广大农民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农村文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随着一系列文化工程的实施、文化建设机制的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文化面貌会逐步改观。

4、村容整洁--新农村的生态状况。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是对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形象描述。农村的房舍、街道建设缺乏规划,浪费大量土地;通行条件差,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由于缺少硬件设施,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另外,随着一些农村地区非农产业的,工业污染问题凸显。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5、管理民主--新农村的制度建设。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从全国来看,各地具体情况差别比较大,但基本制度已经确立起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出台村民自治法的实施细则。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在后农业税时代,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管理民主的要求之一。乡镇政府要为本地经济发展要对村民自治进行正确引导。

农村共产党员的本领就是能破解这20个字,并在其中发挥作用。

三、共产党员要有作用。

xx同志指出:一名党员的作用,对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来说,就像一台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作用却不可低估。这句话非常生动形象,深刻阐明了共产党员发挥作用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意义。党和人民的工作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党的执政成效是靠全体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汇集的。共产党员要有作用,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在宣传农村政策方面发挥作用。党中央、国务院的多予、少取的爱民政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已经家喻户晓。但涉农的很多的政策法规,农民了解的并不多。还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宣传贯彻。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是一种方式,在农村主要是要发挥广大党员的作用。农民很相信当地党员干部的话。要通过举办党员培训班方式,用通俗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宣讲好,然后再通过党员传达到群众的效果更好,尤其是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发挥好党员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2、在应用农业新技术方面起模范作用。农业技术的推广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政策加科技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但无论是从生产发展、从农民增收、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出发,都不能满足于现状,科技兴农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新品种的引进,还是新技术的推广都有个试验示范的过程,此过程既有人员素质的要求,又有风险,这就要有勇于奉献的人来起模范作用。

3、在建设生态环境中起带头作用。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之一,目前正在进行的旧村改造,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解决农村历史遗留下的道路不通、污水满村流、垃圾到处堆、住房和畜禽栏舍混建在一起的落后面貌。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配套沼气工程,进行改厕改水改路,清垃圾、清污水。村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实现道路硬化,空闲地种林道树和果树,实现绿化,装上路灯达到亮化,整个村庄美化了,人畜粪便通过沼气发酵增加了肥效,又解决了污染环境的问题。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首先一定要解决村民的思想认识问题,转变传统观念,还要求部分村民要顾全大局,牺牲个人部分利益,这些工作一定要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和做协调工作。

4、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中发挥作用。在农村仍有部分农民由于智商低、疾病、缺劳动力等因素影响,生产生活仍有一定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帮助,我们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爱,有地方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党员同志慷慨解囊帮助困难户,有的送医送药、有的送米送油、有的送技术上门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5、在调解民事纠纷中起帮助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经营体制改革,经济发展了,各种新的矛盾出现了,经济纠纷增多了。如经营中的合同纠纷、宅基地的纠纷、树木权属的纠纷等,这些纠纷的调处固然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大量的工作、或在萌芽时期的防范工作要靠基层,农村党员的作用尤为重要。

6、在正民风树新风中发挥作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和环境影响,不良风气仍然存在,如宗族派性、、封建迷信活动等等。这些不整治好,无法实现乡风文明的目标。要依法治理并配套乡规民约,这些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作用。

7、在勤劳致富方面起带头作用。发展是硬道理,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制定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农村的发展在实行家庭承包双层经营体制中仍然需要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先富带领群众致富,通过支部创产业来带动群众创家业。通过信息、技术、服务等引导群众致富,以此造福一方。

8、在文明治家、关心下一代方面发挥作用。生活富裕了农民在追求提高生活质量的时候,以家庭为单位的治理大有文章可做,引导传统文化与新理念、新思想、新知识相结合,做文明人,创文明户。每户农户都能达到标准,才能实现文明村。同时家庭的兴旺、村庄的兴旺、乃至民族的兴旺都要寄希望于下一代,在这方面同样需要广大共产党员发挥作用。尤其是老党员干部的工作效果显著。

9、在公益事业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是基础、是主要任务,道路的修建、自来水的改造、环境整治、农田基本建设,都需要大家的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是最有说服力和最有号召力的。

人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看什么,既要看他的思想觉悟,也要看他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工作成效明显不明显,党员是关键。可以这样说,成也党员,败也党员。我们党员,就平时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来看,是否能达到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标准,村民自有评价。所以,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把自己的工作与党的形象和威信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以过人的本事说服人,以出色的业绩说服人,为党的形象增光添彩。

建党99周年党课讲稿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按照乡党委的安排,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堂党课,我主要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与大家共勉。下面,我重点讲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农村工作形式的变化,对农村党员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发展农民党员也是一项体现我国现代化民主进程的发展方式。但是在当代社会,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农民党员有了新的要求。俗话说: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新时期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农村党员如何发挥带动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转变观念,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变化。

二、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要在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

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这是一项持久的工程。结合自己在农村多年工作的实际,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觉悟要高

要想有高的觉悟就要在强化学习意识方面从严要求自身。俗话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现在这个社会,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首要的是学习党的理论。或许有些人认为自己工作生活在农村,党叫干啥就干啥,学不学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学不好这些 大道理,那么想问题、办事情往往容易就事论事,没有宽广的眼界,难以登高远,就不会有大的发展;从自身讲,站在群众面前张不开嘴,只会说三两句 干瘪话,道理说不清、群众不服气,就会影响共产党员的形象、降低党组织的威信。所以,学习理论一定要防止和克服学不学无所谓的想法,克服以干代学的做法,要在扎扎实实、持之以恒、深入学习上下功夫。

(二)要懂科技

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也需要科技的支撑。从狩猎到养殖,从采摘野果到种植,离不开劳动人民再生产中的探索和研究。今天,农业要发展,更需要科学技术来指导。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必须要懂科技,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

(三)能够带头致富

优秀的农村党员要有带头致富的本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头一条就是生产发展。因此,农村党员要有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的能力。一是要有强烈的致富意识。如果一个农村党员不能发展致富,群众收入就不能增加,就解决不好吃饭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和养老难等问题,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整个村就会落后于周围其他村,村党员的先锋作用也就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二是要在探索致富思路方面多动脑筋。一方面要立足本村实际,把本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变成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要放宽视野,跳出本村的小圈子,根据市场需求,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找到致富的出路。

建党99周年党课讲稿 (四)能够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掌握和了解国家基本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按政策办事。随着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群众的政策观念、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日常工作和经济交往逐步依靠法律法规来规范。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党员要带头学法、知法、守法,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水平,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在涉及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经济合同等群众关注的问题上,一定要严格遵章守法,按规矩办事,决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贪小失大。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只有自己先懂法、知法,才能依法、守法,按政策办事,当好农村党员的模范。

三、不同类型的农村党员要怎么做

1、在职村组干部党员

干部党员要明确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一是要把村两委任期目标责任时刻谨记在心,结合自身的岗位职责,围绕农村党建、经济发展、为民服务、社会稳定、廉洁自律、新农村建设、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等内容,定期作出工作总结并向上级部门汇报。二是履行公开承诺。把与自身相关的任期目标和分解后的年度、季度、月份阶段目标,在党员履职承诺公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公开接受群众评议与监督。三是要做到月自查、季测评、年总结,对自己的履岗情况进行细化总结汇报,保有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真正成为一名办事公道、善抓发展、廉洁奉公、群众拥护的带头人。

2、农村无职党员

无职党员要明确自身身份。正所谓一个支部一团火,一名党员一面旗农村无职党员要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使党员作用显出来,模范带起来,党旗飘起来,从而唱响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场戏。一是积极围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群众利益、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稳定等工作,主动承担责任,把自己的身份亮出,公开服务。二是要自愿履责,承诺服务。无职党员要通过服务凸显个人能力,体现先进作用,成就一方大业。

3、农村流动党员

如果您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经常外出,作为一名农村流动党员照样可以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做到身流心不流,离家不离党。一是常向组织报平安,在异地有临时党支部那就是您异地的家。经常与村党支部保持联系、互动。时时想起党支部这个家。同时党支部也能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外出后家庭的后顾之忧,让你们在外安心工作。二是回家创业。各级党组织为充分发挥外出务工党员观念新、信息灵、关系广的优势,为家乡发展送信息、引资金、办企业,农村流动党员可以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同时,县、乡镇各职能部门还为返乡创业党员提供技术支持、创业信贷,鼓励和引导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回村任职。

总而言之,共产党员首先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农村党员也是如此。一名优秀的农村党员就应该是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看法,谢谢大家!

建党99周年党课讲稿三

党委书记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党课,一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二是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工作安排。中国共产党95年的风雨历程,党的丰功伟绩不是一堂党课就能讲的完得。希望大家时刻提醒自己不断提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并以实际行动来履行自己的庄严誓言。

根据公司党委安排,今天由我来上一堂党课,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今天我讲的党课题目是《机遇、发展、跨越》。同志们可能会问:党课可讲的内容很多,为什么选择机遇这个话题?我有三点考虑:一是今年是我党71年华诞,95年辉煌实践与机遇的关系值得研究;二是今年将迎来公司发展历程与机遇有着怎样的关联值得思考;三是今年处于十三五开局的重要节点,如何判断和把握我们将要面临的机遇值得重视。基于上述考虑,我相应地讲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机遇思想与实践;二是公司的发展与机遇的关系;三是如何认识和驾驭我们将要面临的机遇。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中国共产党的机遇思想与实践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机遇指的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事件和条件,是一定时间、地点、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可能性。

纵观古今中外,机遇可谓解读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国家与民族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抢抓机遇的竞争。古今中外运用机遇取得成功的人物更是不胜枚举:诸葛亮人称卧龙,待机而出后向刘备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了对策,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建立和巩固蜀汉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拿破仑从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最终登上权力顶峰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源于他土伦战役中捕捉机遇、抓住机遇的本领。 列举这些事例是想说明:无论从我国近现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历程看,能不能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企业,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历史、他是镜子,可以使我们经常照一照自己;历史、他也是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有所创新。那么,中国共产党人是如

何从曲折的历史进程中认清时代机遇的?又是怎样拿出百倍的勇气和智慧,应对现实挑战的?95年的党史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这就是:什么时候我们抓住了机遇、用好了机遇,我们的党、我们的事业就能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放过了机遇、错失了机遇,我们的党、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挫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程,就是共产党人历揽古今中外、统筹革命建设,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机遇思想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机遇思想是党的理论宝库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发展、成熟于党领导的中华民族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主要见诸于五代领导核心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的机遇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机遇是由许多主客观条件构成的,具有必然性,能否善于发现机遇,体现了我们的敏锐力、洞察力、分析力。机遇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所谓机遇,不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所谓挑战,也往往是历史环境催生的现实问题。

第二、构成机遇的主客观条件瞬息万变,机遇具有偶然性,能否善于抓住机遇,体现了我们的责任意识、时间观念、务实作风。机遇能否出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以什么方式出现,都是不完全确定的;同时,机遇并不总是存在和不变的,当机遇来临时,如果不立即紧紧地抓住它,它就会很快消失,于是,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的来临。而这个等待,也许是漫长的、甚至是痛苦的。更可怕的是有些机遇一去不复返,再也等不到下一次了!俗话所说时不我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这个道理。在形势和机遇问题上,我们应当有这样的态度:要有时代的紧迫感,抓住机遇;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要有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

第三、机遇一般指有利的甚至最佳的条件,能对事物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引起重大变化,能否善于驾驭机遇,体现了我们的战略眼光、胆识魄力、决策水平。哲人说过,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哲学家培根也曾说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都是强调要增强用好机遇的本领。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始终不渝占机,不可失机,主张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认为把握时机是一种聪明才干,唯有虚心研究,勤于思考和思索的人们才可

以获得。邓--认为,要把握机遇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他指出:不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结果是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邓--关于机遇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历史必然性与历史偶然性、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等辩证关系的深刻揭示,对于当期推进我们公司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强调,能不能用好机遇,是一个涉及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认识问题,也是一个事关胜利实现我国改革发展目标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战略判断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有充分客观依据和重大战略意义。

在上述机遇思想指导下,我们党抓住了许多重要机遇,推动着中国这艘航船扬帆远航,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后,我们党抓住这个难得的大机遇,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最终取得胜利。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共产党人抓住机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1956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机遇,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党审时度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新论断,有效运用了这次战略机遇期,成功地把握了4次重大战略机遇赶超发达国家。第一次是苏联的解体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总体实力很快超过了俄罗斯。第二次是日本政府未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使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为我国经济赶超日本提供了机遇。第三次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际动员能力,为我国缩小与美国的国际政治影响力差距创造了机遇。第四次就是的世界经济危机,将我国推上了全球性经济大国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法国、英国、德国、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有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

中国的国际影响,无论从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看,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可见,从革命年代抓住机遇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到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从十一届三中全会抓住机遇做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到党的提出新世纪之初处于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从世纪之交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到xx顺利通过各种风险的严峻考验,机遇一词,亿万中国人已耳熟能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

二、公司的发展与机遇的关系

公司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改革中提升。公司的发展总是与机遇的把握、驾驭息息相关。当企业改革的浪潮扑面而来,公司一次次抓住了发展的机遇:1987年,总公司经济体制改革前是政企合一单位,专司全省轻工业计划内物资的分配和调拨,1989年改制为独立核算的流通企业, 20xx年8月划归山东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现为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权属全资进出口企业。当时,公司主要经营轻工生产企业所需要的进口原材料。当进入xx以后,我们准确把握企业改革的方向,提出要 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勇于奉献企业文化命题,打破固有的经营模式,走出去找市场,充分利用自己原有的资源,开拓创新,抢占市场,抢抓机遇,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xx期间,公司又确立了以提倡学习精神,建设学习型的企业为发展方向,以大力弘扬团结奉献,拼搏向上的企业精神,在省国投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司领导班子带领下,面对大宗商品贸易价格大幅下跌和人民币持续贬值的不利局面,坚持抢抓机遇、稳健经营的策略,主动适应新常态,勇于迎接新挑战;优化产品结构,创新经营方式;控制经营规模,提升自营能力;加强资金管理,防控经营风险;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经营实践,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经营队伍素质、经营水平、把握市场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司也因此取得了飞跃快速的发展,公司的快速发展大家都有目共睹的。这么多年以来主要是在纪总的领导下和国投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严格的管理为保障,以职工的竞争意识和高度的责任心为基础,以深化改革,调整组织结构为动力,转变经营方式,提高经营质量,努力做稳、做精、做专、做大主业;是稳步调整经营结构;积极审慎地发展创新产品,科学分析经营形势,抢抓机遇,是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顺利完成了国资委下达的各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

三、如何认识和驾驭我们将要面临的机遇

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公司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目前,公司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公司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任务也非常艰巨。要克服当前的困难局面,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必须在任务越重、困难越多时,充分发挥我们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智慧潜能。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有利契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要激发的党性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和活力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源动力,努力完成公司各项工作任务,为公司改革发展增添动力、提供保证。

同志们,粗略地回顾公司的发展实践,我们不难看出,机遇的形成和出现固然离不开种种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但更离不开我们主观上的努力。近年来,正是由于我们抓住和用好了一些重要机遇,我们的各项举措才初见成效,公司经营才得到较快发展。成绩值得骄傲,经验弥足珍贵。今天的公司,正处于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xx规划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已经展开。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正以新的姿态,向新的目标前进。

总之,根据我们已经确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这一时期,是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在这样充满挑战、竞争激烈的形势面前,在这样时间紧迫、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前,能否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把公司的各项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新的高度、新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我们党员干部与时俱进、顺势而为的能力、本领、素质,与我们是否能够前瞻性地发现机遇、及时地抢抓机遇、科学地用好机遇密切相关。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敏锐地发现机遇。机遇总是不期而至。我们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机遇观,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机遇思想武装自己;要学会认识自己面临的机遇,注重思维训练,提高认知水平;要炼就一双洞悉大势的火眼金睛,增强自身的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其次要善于抢抓机遇。机遇稍纵即逝,机遇来临时,不能坐等,不可犹豫;机遇往往与挑战同在,与风险相伴,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不能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

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永不服输、勇于担当,才能抢到机遇;唯有奋起直追、奋发有为、奋力拼搏,才能把挑战变成发展机遇、把机遇变成发展优势。否则,大机遇会变成小机遇,甚至机遇来了也会擦肩而过。会不会抓机遇、敢不敢抢机遇,表面上看是一个人胆识和勇气的体现,深层看实质上是一个人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事业心责任心是否强烈、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奉献精神是否牢固的试金石和测量仪。

最后要科学用好机遇。机遇不是那种靠天赐就能得来的运气福气,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过程中,靠不断的作为和努力累积起来的有利环境和发展要素之和,是在最有利于发展的时期,用持续的奋斗,赢来的有利于发展的时间空间因素的叠加。因此,机遇的价值不在于其时长和特点,而在于是否得到了有效运用,是由人们把握和运用机遇的能力来决定机遇的价值。对于能抓住和运用机遇的人来讲,机遇是有价值的,反之,则没有价值。敏锐发现机遇、善于抢抓机遇、科学用好机遇这三个方面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紧密联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落实到公司的发展实践和我们各位的工作实践,着眼于提高大家驾驭机遇的能力和素质,推进学校事业新的跨越发展,我向大家提出树三气、扬三性、鼓三劲几点要求。

第一、进一步树立正气、大气、生气,这三气是驾驭机遇、推进公司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先说正气,对一个部门、分公司而言,正气就是指光明正大的作风或纯正良好的风气,一个部门、分公司充满了正气,就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对一个班子、一个人而言,正气就是指浩然的气概和刚正的气节,一个班子、一个人具有了正气,这个班子、这个人就会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因此,正气是一种有利于鼓舞士气,激发活力,增强团结,奋发向上的无形资产和精神力量,这是对我们每个党员的基本要求。再看大气,一般而言,大气就是指盛大宏伟的气势,通常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对一个人而言,人们常说做人要大气。大气就是拿得起放得下,说话办事干脆利落,具有君子风范;大气就是有宽厚博大的胸怀,还有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的雅量;大气就是让人感觉到你有坦坦荡荡、信得过靠得住的人格魅力;更重要的就是要有立足于长远发展的谋略和眼光。还有生气,是指人的活力和生命力,一种昂扬的气概,我们要通过制度建设,通过政策导向,通过机制创新,通过宣传营造,挖掘潜力、释放活力、激发创造力,形成生机勃勃比干劲、昂扬向上比业绩、千帆竞发比贡献的生动局面。

第二、进一步弘扬责任性、全局性、创新性,这三性是驾驭机遇、推进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先说责任性,就是责任心、责任感,也就是要敢于负责任。尽心尽职责任性的形成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和可贵的精神。在实践中,责任性就是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尊重自己的职业、珍惜自己的岗位,从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出发来安排现实生活;更要对自己所在的集体负责,一个人的责任性如何,决定着他在工作中的态度,决定着其工作的好坏和成败。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再小的机遇也能把握;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再大的机遇也可能失之交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迫切需要树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干事的责任性,在履行每个人的职责中尽到我们的责任。

再看全局性,也就是大局观念或意识,公司的员工能否具有全局性,能否从公司整体和长期的角度考虑决策、开展工作,是公司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大局意识和一盘棋的观念,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把公司发展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还有创新性,我这里想说的是创新不容易。创新意味着风险,从来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创新的付出却可能毫无收获,乃至常常是出力不讨好。这就需要我们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创新的知识和本领,更要养成过硬的创新心理素质: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要有激情,为实现目标不懈奋斗;要担责任,作为领导干部,既要在制度上控制创新失败的可能和风险,也要在氛围上营造鼓励创新、允许失误甚至失败的宽容、宽松环境和宽广胸怀,在实践中勇于承担创新失误甚至失败的后果。这既是领导者的可贵品质和职责所系,也是推进公司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进一步鼓足干劲、拼劲、韧劲,这三劲是驾驭机遇、推进公司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先说干劲,干劲就是瞄准目标实实在在做事的劲头。我认为,干劲来源于公司兴我荣、公司衰我耻的责任心,来源于不自满、不自足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如前所述,公司向纵深发展关键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素质和能力,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朝气,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铆足干事创业的劲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再看拼劲,指的是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向着目标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劲头。大家更熟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说法。从古至今,经过拼搏成伟绩的人不胜枚举,我们从成功者的背后,看到的是拼搏,是奋斗,是汗水。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7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与工业连接的纽带,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指针。其快速高效发展将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将农业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展到加工和销售,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农业效益。据统计,目前我国粮油、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我国只有85%。发达国家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远多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而我国正好相反。据专家测算,价值1元的初级农产品,经加工处理后,在美国可增值3.72元,日本为2.20元,而中国只有0.38元。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多在3.7:1以上,而我国只有0.43:1。发达国家的加工食品约占饮食消费总值的90%,而我国仅占25%左右。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产值约是农业产值的1.5-2倍,而我国还不及农业产值的1/3。可见,农产品加工业可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使农产品生产实现多层次增值,使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转为高效。

(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建设主要由现代种养业、现代加工业和现代物流业构成。农产品加工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促进农业的标准化和市场化,打通一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将传统农业打造成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销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三)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由于我国农村经营单元较分散,结构调整的步伐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目前,我国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7.1万个,这些企业向前延伸,就可能把2.4亿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向后延伸,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可打通一二三产业,把构成农业产业的各要素和各环节整合在一起,推进产销一体化经营,逐步把小规模集合成大产业,把小生产连接到大市场。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加工生产,围绕加工需要再安排专用农产品的种养,形成需求什么——加工什么——种养什么的“反弹琵琶”新格局。这一新格局的形成与完善将有效引领农产品的生产品种、区域、规模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可见,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转化器”。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城乡、沟通工农,有利于形成城乡经济利益传导机制,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离不开产业支撑,农产品加工业是拉动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将农业、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优势,促进和谐农村的构建。

二、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机遇

(一)农业的阶段性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高,农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良好局面。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目前,已具备年生产5亿吨粮食、5亿吨蔬菜、7000万吨水果、7000万吨肉类、3500万吨水产品、2500万吨禽蛋、2000万吨油料、1800万吨奶的能力,加工原料的日益丰富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我国农业已进人以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主的新阶段。中央及时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两个基本判断,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发展宏观政策。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坚持农业内部挖潜与扩大外延并重,要跳出传统农业抓农业的思想,用发展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将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有机结合。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涵,是用工业化搭载传统农业的不可替代的载体,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其中“放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努力延长农业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有利的政策环境为农产品加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国内市场需求变化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目前,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衡,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已形成。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全国农民人均收入达2960元。经济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改善的突出特征是在粮食消费直接减少的同时,对加工制品提出了数量和质量上的强大需求。(四)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大型化、跨国化的迅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据有关部门数据显示,2005年全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高达27000亿美元,其中,美国5000亿美元,欧洲3000亿-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并且这一数字还在增加。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位居世界工业各行业的前列。国际农产品加工业的加速发展,为我国发展起点高、科技含量高的精深加工业及为这些国际知名企业进行配套生产,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国际贸易环境改善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机遇。首先,降低农产品关税水平有利于我国利用国外资源,提高加工品的质量和档次,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助于增强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其次,2006年已结束“人世”过渡期并全面进人履行承诺阶段,我国农产品能够正式享受WTO成员国提供的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享受WTO成员的一切权利,享受无歧视的贸易待遇,使中国农产品出口可免受其他国家或地区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限制,从而降低贸易成本,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提供广阔的空间。最后,有利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对外开放,加快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吸收。

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方向

(一)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比重。农产品加工应以精深加工为主导,加强对循环经济技术与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注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层次。逐步实现由以初级加工为主向以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重点发展清洁生产,开发清洁技术与工艺,尽量做到生产过程实现“零”排放。

(二)建设稳定的加工专用品种和优质原料示范基地。一方面根据市场需要及加工品质的要求,引进、筛选、选育适宜的加工品种;另一方面要对我国目前的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二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建立适应不同层次市场和加工要求的“多元种植结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加工作物、饲用作物等),建立专门的加工专用优质原料种植基地,并实现基地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产品加工产业。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科技水平较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设备总体水平落后20-30年。因此,要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并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应积极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细微粉碎技术、质构重组技术、新型杀菌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等),并加强国外先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国产设备的自主开发。同时,要把能否产业化,以及产生效益的大小作为衡量高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大部分行业标准都是上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低,没有采用发达国家现已普遍实行的GMP、HACCP及IS09000管理规范,致使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应尽快建立并施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全面迎接人世后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8

    武威市凉州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设施畜牧业、特色林果、大田玉米等四大主导产业,充分体现了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产业化水平高,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沿新建成的金色大道两旁正在形成大道两侧50米~100米范围为特色经济林带,向外依次为设施农牧业区、高效节水大田农业区以及生态农业区的带状农业产业布局。5.区位优势明显。武威市凉州区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邻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处于兰州、白银、银川、金昌、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兰(州)新(疆)铁路、干(塘)武(威)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公路贯穿全境,为兰新线与包(头)兰(州)线、包(头)中(卫)线的交汇点,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和区域中心,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㈡劣势因素分析(Weakness)1.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田间工程配套率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定位没有改变。农业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质量不够高、发展不够快的问题依然突出。2010年全区农林牧结构为68.7∶0.6∶30.7,粮食作物面积大(占种植总面积的68.5%),畜牧业、林果业比例小,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收入持续增长困难。2.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武威市凉州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全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66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933立方米,低于人均1000立方米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为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的42%,单位面积占有水资源量为8160立方米/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21450立方米/公顷的38%,属资源型缺水区域。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矛盾并存,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区用水总量的84%,农业灌溉水综合利用率约为0.55,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据甘肃省环境保护厅资料,2010年武威市凉州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27.07,总体环境状况“较差”。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武威市凉州区虽然农技推广体系比较健全,但机制不活,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普及推广能力不足。农业技术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农民急需的新技术、新品种供给不足,导致农业发展内源动力不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4.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占有绝对比重,土地流转面积只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2%左右,在缺乏大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使得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不能上规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导致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的发展。

    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㈠机会因素分析(Opportunities)1.国家加大对甘肃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建设,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2010]29号),提出了把甘肃建成全国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份的宏伟目标。这些为甘肃,也为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会。2.国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2009年11月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1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规划从2011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选择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农场,重点建设2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武威市凉州区作为第一批确定的十三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充分借助国家、省市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支持,加快自身发展。3.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的机遇。《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明确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加快流域内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节水型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加快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路子,建立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武威市凉州区作为流域内重要的区县,借助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将在发展节水农业、特色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4.武威城乡融合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机。2011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的通知》,确立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按照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总体规划,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30年,凉州中心城人口达到58万人,城镇化水平由42.3%提高到75%,进入大城市行列,城市居民对主要农产品的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同时,富余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为加快土地流转,发展专业农户,推进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2.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随着武威市凉州区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将更加趋紧,循环经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将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水资源紧缺与社会发展矛盾越发突出,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仍然是“十二五”时期的现实矛盾。3.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一方面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也带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业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农业生产成本高,导致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农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

    在农业基础条件、土地资源条件、光热资源条件等方面优势突出;在国家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石羊河流域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机遇颇多,但受资源与环境约束、农业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必须把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放到国家整体形势和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重新谋划发展大计,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突破制约加快发展的障碍,在突出区域特色中加快发展,在发挥比较优势中实现社会经济新跨越。㈠优势和机遇的把握针对优势、机遇,应牢牢把握,千方百计组织优势、抢抓机遇,围绕已形成的设施蔬菜、设施畜牧业、特色林果、大田玉米等主导产业,积极利用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开发建设,示范带动全区乃至整个武威市现代农业发展。㈡问题与风险化解上述劣势与挑战,反映了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施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组织措施,努力加大对农业(农田)基础设施和基础装备的投入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改善生产环境;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民培训,健康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突出特色,改变劣势,迎接挑战,彻底突破产业发展的威胁与瓶颈。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9

中图分类号:S-0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2-0142-05

SWOT分析法是一种分析经济领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方法,美国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SWOT 分析法逐渐得到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者可通过调查与研究对象所处内外部环境,把定性的环境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其中与发展相关的内部环境因素(IFE)分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外部环境(EFE)分机遇(Opportunities)与挑战(Threats),根据内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发现需要回避的因素和问题,调整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战略。

为更好地立足于济南市的实际情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课题组设计、发放调查问卷20余份,调查对象为行业专家、市及农业县(区)部门负责人。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和分值,利用S、W、O、T四个因素的加权得分值,建立平面坐标,构建一个包括战略方位角和战略强度系数的二维战略向量,从战略坐标角度和强度来生成济南市农业发展的战略。

1内外部环境关键影响因子的确定

根据对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及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分析(PEST分析),确定优势因子9项、劣势因子9项、机会因子5项、挑战因子5项。

1.1优势(Strengths)

经过近年来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和都市农业、“两型”农业的建设,济南市已具备了诸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经过问卷调查确定优势因子有以下9项:区位优势(S.1);科技优势(S.2);市场优势(S.3);资源优势(S.4);产业化优势(S.5);信息化优势(S.6);政策优势(S.7);人才优势(S.8);资金优势(S.9)。

1.2劣势(Weaknesses)

济南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的制约因素,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劣势因素。经问卷调查确定劣势因子有以下9项:布局规划不合理(W.1);资金投入相对不足(W.2);农业产业化水平低(W.3);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低(W.4);农业资源因素制约(W.5);环境污染严重(W.6);科技支撑后劲不足(W.7);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W.8);劳动力成本升高(W.9)。

1.3机遇(Opportunities)

经问卷调查确定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因子有5项: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O.1);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O.2);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O.3);农民增收渠道逐渐拓宽(O.4);农业转型的发展机遇(O.5)。

1.4挑战(Threats)

经问卷调查确定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挑战因子有5项: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T.1);农业生产周期长(T.2);农业自然灾害严重(T.3);国内外市场冲击加大(T.4);农业社会化体系不健全(T.5)。

2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SWOT定量分析模型

2.1IFE矩阵和EFE矩阵的建立

建立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模型(IFE矩阵、EFE矩阵)有以下几个步骤。

2.1.1根据重要程度确定因素权重通过调查问卷,选定行业专家,根据各因素在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给予S、W、O、T各个因素赋以权重,每个因素的权重数值从0.0(不重要)~1.0(非常重要),其中优势和劣势的权重值总和为1,机遇和挑战的权重值总和为1。

2.1.2根据各因素的现状进行评分根据济南市现代农业的实际情况,对优势因素S.1~S.9、劣势因素W.1~W.9、机遇因素O.1~0.5、挑战因素T.1~T.5,根据优势强度的明显程度进行评分,其数值从1(不强)~4(非常强)。

2.2SWOT各因素的影响力度

对调查问卷中S、W、O、T各个因素的权重值和评价分值相乘,得到各因素的加权分数。根据加权得分,比较各因素对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2.2.1各优势(S)因素的影响力度从图1可以看出,各优势因素对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S.9S.3S.1S.7S.4S.5S.2S.8S.6;优势最明显的是资金优势(S.9),较明显的是市场优势(S.3)、区位优势(S.1)和政策优势(S.7)、资源优势(S.4),不明显的是产业化优势(S.5)、科技优势(S.2)、人才优势(S.8)和信息化优势(S.6)。总优势力度为1.47。

2.2.2各劣势(W)因素的影响力度从图2可以看出,各劣势因素对济南市现代农业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W.8W.1W.9W.3W.7W.2W.6W.5W.4;劣势最明显的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W.8),较明显的是布局规划不合理(W.1)、劳动力成本升高(W.9)、农业产业化水平低(W.3)、科技支撑后劲不足(W.7);反应程度不明显的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W.2)、环境污染严重(W.6)、农业资源因素制约(W.5)、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低(W.4)。总劣势力度为1.18。

2.2.3各机遇(O)因素的影响力度从图3可以看出,机遇因素对济南市现代农业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O.1、O.3O.4O.2、O.5;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O.1)和农产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O.3),影响程度较明显的是农民增收渠道逐渐拓宽(O.4)、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O.2)和农业转型的发展机遇(O.5)。总机遇力度为1.30。

2.2.4各挑战(T)因素的影响力度从图4可以看出,挑战因素对济南市现代农业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T.1T.2T.3T.4T.5;影响程度最大是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T.1),影响程度较明显的是农业生产周期长(T.2)、农业自然灾害严重(T.3)、国内外市场冲击加大(T.4)和农业社会化体系不健全(T.5)。总挑战力度为1.36。

3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类型和强度的确定

根据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总挑战力度T,建立四维坐标,S、W、O、T分别在第一、二、三、四象限内(图5),建立SWOT分析四边形,求得四边形S.1W.1O.1T.1的重心P的坐标(x,y),计算重心P的方位角θ,以战略方位角θ识别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类型。再根据四边形的各个象限的面积计算战略强度系数ρ,以ρ判断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强度。在战略类型和战略强度极坐标中,坐标(ρ,θ)形成以θ为方位角、以ρ为模的战略向量。通过战略向量判断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类型、战略强度,进而选择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战略内容。

3.1战略方位角θ的含义与计算

总优势力度S、总劣势力度W、总机会力度O、总挑战力度T在坐标上的对应点分别以S.1、W.1、O.1、T.1表示(图5),连接S.1、W.1、O.1、T.1四个点,战略四边形S.1W.1O.1T.1的重心坐标P(x,y)由公式P(x,y)=(∑x.i/4, ∑y.j/4)(公式1)给出。

式中x.i、y.j分别是四边形四个交点的坐标。

在此基础上,计算战略方位角θ,按照公式1,x=∑x.i/4 =0.145,y=∑y.j/4 =-0.03,重心P坐标为(0.145,-0.03)。

根据公式tgθ=y/x≈-0.21。从三角函数对照表查得θ≈348°,θ=29π/30,θ位于3π/4~π。由表5可知,θ值在3π/4~π之间,这说明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类型属于争取型战略区内的调整型战略。

3.2战略强度系数ρ的含义与计算

对同一战略类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既可以采取积极开拓型战略措施,也可以采取保守稳妥的战略战术,因而对相同的战略类型,还应确定其战略强度。在确定战略强度时,需要综合考虑战略正强度和战略负强度。

战略正强度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外部机会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计算公式为:

U=S.1×O.1(公式2)

式中,S.1、O.1分别表示优势和机会加权分。

战略负强度是内在劣势和外部挑战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V=W.1×T.1(公式3)

式中,W.1、T.1分别表示劣势和挑战的加权分值。

从公式(2)、(3)可以看出,针对相同的战略正强度和负强度,优势因素和机会因素、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可以相互转化。

战略强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ρ=U/(U+V)(公式4)

从公式(4)可以看出, U值越大,战略强度系数越大;V值越大,战略强度系数越小。战略强度系数ρ的大小反应战略类型的实施强度,ρ∈(0,1),以ρ=0.5为临界点,ρ>0.5时,应采取开拓型战略;ρ

根据公式2,U=S.1×O.1=1.91;根据公式3,V=W.1×T.1=1.61;根据公式4,战略强度系数ρ=U/(U+V)=0.54。ρ=0.54>0.5,表明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应采取开拓型战略。

综合分析战略方位角θ与战略系数ρ,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应采取争取型战略区内的积极开拓型的调整型战略类型。但战略强度系数ρ略大于临界值0.5,在采取开拓型战略时,应稳妥进取,扎实推进。

4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4.1制定科学的系统性规划,实施稳妥的调整型战略

通过战略类型分析,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应采取争取型的调整战略,这就需要农业相关部门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回避风险,在对以前的发展战略进行适度调整的基础上,对全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制定中长期行业发展战略,并将战略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4.2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SWOT分析表明济南市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中机会因子的权重分值略低于挑战因子,这说明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立足农业经营风险加大(T.1)、农业生产周期长(T.2)等5个不利的环境因素,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支持机制。一是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政资金对投保农户予以保费补贴,提高农民抗御风险能力。二是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投入体系,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支农资金在增加总量的同时改进投入方式,调动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银农合作”,选点聚焦,引导金融资本投入,放大投入总量,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4.3完善产业化发展机制,提升规模性生产效益

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水平差也是制约济南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完善产业化发展机制方面,一要完善扶持政策,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聚集。二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把农民和农业生产组织起来,带领农户共同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三要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物流体系,建设一处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农业物流中心,尽快形成联通全省、辐射华东的农产品营销运输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发展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为农产品营销提供服务。四是鼓励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采取横向、纵向一体化战略,实现战略伙伴的联合,走以核心产品为主的多元化发展路子,避免过度专业化造成的原料和市场季节性带来的生产不连续性的矛盾。

4.4强化法制建设,优化法律环境

宣传贯彻落实农业法、渔业法、土地承包法、土地承包仲裁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涉农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者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经营、自我保护和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公正、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强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能力建设,以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为重点,壮大执法队伍,改善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做好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4.5树立现代营销理念,实行市场化发展战略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低是制约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现代农业是商品农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在满足市场需要的前提下实现市场交换。因此,促进济南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运用现代营销理念,研究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市场细分、渠道设计、品牌建设等,形成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农业产品链,提高济南市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郭晓鸣,廖祖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选择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7(5):82-85.

[2]温军.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述评[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3):6-18.

[3]杜华章.基于SWOT定量分析模型的高效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0,7(2):86-91.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10

中央一号文件在2013年、2014年都连续提出:“鼓励与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人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在这号文中,“家庭农场”首次出现。所谓“家庭农场”,其实是指把家庭成员所有的劳动力集中起来,从事农业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以农业收入作为家庭重要的收入来源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经营体系。该理念的提出让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经济经营体系得到创新。因此,本文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改革思想,对农商银行发展的机遇与先机进行简要分析。

一、中央一号文件给农商银行带来的机遇

十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的问题特别关注,2011年第一次把理念重心放在了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体系改革当中,同时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改革也放在了不可忽视的地位,这将强化了我国农商银行的政策性职能定位作用。同时,在中央一号文件当中,也提到“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无论是在宏观体系层面,还是在微观政策层面,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机遇,而面对难得的机遇,农商银行如何运用中央一号文件的思想,把握机遇。

1.农村经营业务的改革与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的提出,农商银行的体制需要与时改革,尤其是在业务创新方面,农商银行需要找住难得可贵的机遇。在过去,在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倡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体系,而现在是提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的经营主体不断转变。农商银行面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转变,在业务创新上,要把握农民合作、家庭农场的思想,与中央十一号文件相结合,转变当前农商银行业务发展模式,把握机遇,推动农村业务创新与发展。

2.抵住压力,勇于创新

中央一号文件虽然重点强调了农业经营主体体制的改革思想,让其成为当前农村经营改革的亮点,但是从农商银行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应该要更加注意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农村金融服务”的改革创新思想。以往农商银行在地方金融经营项目中独领一秀,一直是地方金融最大、最好地金融机构,而现在要在“探索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新模式、鼓励国家开发银行推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中央一号文件思想下,农商银行将会显得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比如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大等等。当然有压力的同时便会有机遇,比如在投资方面,可以结合农业发展趋势进行考虑,这虽然会给农商银行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但是也给农商银行带来新机遇。

二、新机遇下农商银行的发展对策

综合农商银行目前面对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给农商银行带来的机遇,笔者提出几点发展对策:

1.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中央一号文件的改革思想,是农合机构一次难得可贵的发展新机遇,如果不把握先机,始终固守传统、墨守成规,那么农商银行将会一直原地踏步,甚至被其他商业银行击退。因此,农商银行应该要与时俱进,解放新思想。当然,解放思想并不是要农商银行纸上谈兵,它需要农商银行上上下下的员工团结起来,让所有员工都可以认清农商银行目前处在的经营形势,理解经营方向转变给农商银行带来的意义与重要性,从而可以从根本上做到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2.选拔优秀人才,做好新老接替

近年来,各地农商银行大规模地引进优秀员工,不但把工作气氛活跃起来了,还给一些老员工带来社会的新思想、新气象。培养优秀人才便是农商银行发展的先知,只有对新鲜血液的不断培养,才能够稳定农商银行的长期发展。而对新鲜血液的培养必须要从思想上给予引导,从实际工作中给予支持。要注重实践工作的培养,注重复核人才的培养,这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下让农商银行稳定发展。

3.加强业务创新能力,改变发展模式

首先,农商银行要保证传统经营业务能够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地方发展的力度,创新中间业务。然后,农商银行要看到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先机,对自身的信贷业务模式进行全面改革。比如:在信贷业务种类上,可以多加入一些针对不同农村经营主体的信贷项目,或者加入不同农业产业领域的信贷项目。最后,农商银行要积极且主动的筹集资金,从根本上降低资金的筹集成本。同时也要考虑资金的筹集方式,积极主动筹集资金,降低农商银行资金使用成本,提高农商银行的经营利润。

4.加强经营风险控制,稳定发展速度

从经验可以看出,一味追求速度将可能会让银行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农商银行在机遇面前更应要加强经营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摒弃一切不符合实际发展的经营,保证所有业务都能够在风险控制下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从农商银行的经营业务的性质、发展期限等方面做好系统上的风险控制。一定不能够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与经营业绩,要把握好业务风险,加强风险防范,让农商银行有效地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11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服务业作为农村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和发展对拉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部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农村服务体系,必将大人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现状

1.传统的农村服务业发展平稳。近年来,我国农村服务业一直处于平稳发展状态,并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服务业经济总量在增加,但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下降;二是农村劳动力在服务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

2.农村重点服务行业正在崛起。目前,我国农村服务业已经包含了“农村交通运输和邮电、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金融、保险、公用事业,社会服务、文化、牧育、体育、卫生、科技、信息”等多个行、门类比较齐全。特别是与“三农”工作关系重大的科技、信息和农民教育等一些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

3.农村服务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壮大农村服务业,除环境因素以外,关键在于健全投入机制和畅通融资渠道。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服务业日趋完善,投资主体正在逐步壮大,并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按照投资人的投资趋向分析,农户投资运输、零售、餐饮业为主;村级集体投资房产租赁业为主;工商资本投资休闲观光、批发贸易业为主;各级政府则按照“扶大扶强”原则,积极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4.农村服务业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加快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相匹配的农村服务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具体体现为:①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服务性支出的增长,为农村服务业市场的急剧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由于劳力转移、农民增收,已经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③新兴服务行业发展还比较滞后,随着农民对服务业的需求的增加,发展现代服务业,拉长农村服务业这条短腿已成必然;④城市化发展步伐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村服务行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服务业,尽管在近年来已经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受非物质生产劳动不创造新价值的观念影响,发展农村服务业的体制、机制、政策等还没有完全配套,传统服务产业仍是带动农村服务业的主要力量,总量增长缓慢、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1.城乡差距过大,农村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由于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差距较大,农村服务业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偏低;消化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较弱:农民从服务业得到的收益不多。因此,无论消费层次还是消费市场,目前的农村服务业都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农村服务业城乡差距大、发展滞后的特征明显。

2.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服务业历来主要重视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和农业技术推广等生产,而严重忽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市场信息等经营。而且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这样的状态,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难以取得农村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会成为解决“在农”问题的瓶颈。

3.政策不够配套,新兴行业难成规模。发展农村服务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制订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为新兴的农村服务行业发展给予最大限度的扶持。但是,由于现行政策的不配套,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融资渠道,农业保险,科技、信息、生产与销售服务和已转移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加上农村服务业发展空间有限,因此,良好的投资环境尚未建立,新兴的农村现代服务行业发展困难。

4.区域差异较大,各地发展不够平衡。由于受经济,环境、文化、习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东西部农村服务业发展差异较大。经济发达程度与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成正比。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服务业发展更快、服务行业门类更全、得到的回报更丰厚;欠发达地区的服务业不仅基础差、发展慢,而且效益也相对较低。总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带来了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

二、农村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国农村服务业已包含多个行业,但总体上看大多处于萌芽状态、分散状态,仍是传统的农业服务业多,现代的农村服务业少,农村服务业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落后、质量不高、竞争力差,已成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发展农村服务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新农村建设给农村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农村拥有一个庞大的服务人群。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将会给农村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农村建设中一系列发展农村经济活动的展开,给农村的生产业提供了空间:随着农村一系列社会事业的展开,给农村的医疗服务业和教育培训业提供了机遇;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物质生活的改善,对商贸流通业、交通运输业以及旅游业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展开,各种文化产业、农村社区服务业等也需要相应地跟上。

(二)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把基础设施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同时加大涉农教育、卫生、文化财政支出,这无疑给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考虑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解决就业的任务就更重,因此在新农村建高中发展农村现代化服务业意义更大。

(三)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从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看,农村服务业与先进的城市服务业之间、城区与农村之问、不同县域的农村之间仍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尤其是城乡商贸之间、繁荣的城区商贸与萧条落后的农村商贸形战鲜明对比。发展农村服务业能够有效缩小农村与城区之间商贸业发展方面的差距,带动农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加入WTO为中国“三农”利用外资提供了广泛的机

随着入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将可能通过扩大利用外资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由于我国广阔的农村地区有门类齐全的三大产业,因此,整个农村地区各行各业将有可能在入世后出现利用外资的新高潮,而农村服务业所面临的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农村服务业方面看,我国土地使用、商业存在和关于自然人流动的开放政策将根据入世承诺做出相应调整。对服务业九大部门的市场准入均直接促进农村服务业的进步。随着国家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农村服务业开放会直接受到影响。

三、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在统筹城乡发民用工业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发展农村服务业,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我们对农村服务业发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址专门从事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服务系统。农村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优化农村服务业结构、提升农业运行质量的必然选择。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总目标应是;建立健全农业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最。当然,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必须规范政府服务行为。从目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结构看,有政府办的农业服务组织,农村集体服务组织、新型合作服务组织和民营服务组织等形式。

(二)发展农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业

发展农村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业要以人为本,以改善农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培养何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重点,如加强和改善农民培训,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

(三)建设好为农服务的流通网络和流通设施

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信息网络,重在抓好三件事:一是要建立内部经济信息中心。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建立经济信息中心,以信息中心为核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主要销售站建立信息站,进行信息采集、过滤、分析、综合,形成科学抉择,引导生产、沟通产销。

(四)完善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

在建立内部经济信息网络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民间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系统化服务功能,注重信息价值和使用价值,加快农村经济信息传递速度,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更有价值地促进农副产品的流通。要创造条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使农副产品信息的传递达到快、准、全、新、特的效果。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篇12

1.1 机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且将“互联网+”作为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机遇,将其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出了“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经济条件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利用互联网金融这一背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金融行业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

1.2 挑战

虽然近年来互联网在金融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实现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农民对于互联网金融还缺乏正确的认知。农村地区互联网等相关技术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民对于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金融服务的认知度不高,这就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障碍。导致农产品在新时期缺乏适合的销售渠道,农民不能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来拓宽营销渠道,农村的整体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提升。第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存在困难。现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设计的产品创新性不足,只注重技术的创新,缺乏与农业生产实际、农民实际需求的联系,对线上和线下客户群体的挖掘不够,严重影响了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

2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创新策略

2.1 加快经营模式创新,积极推广“线上”金融服务

针对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模式落后,对互联网认知不到位的现状,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力度,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大力推广线上金融服务。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部分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开展“触网”,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开始加大力度开发农村市场,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创新,提升竞争优势,是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明确把握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先进经验,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工具,加大力度整合现有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产业实际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再造,从而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升其服务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进而实现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2.2 优化技术,整合资源,创造基层金融服务平台

要想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相关部门和机构有必要优化技术结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以创造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根据需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信息资源整合,并搭建全方位服务的上下游信息交易平台,从而提高组织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从根本上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农村产品的推广和营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客户为中心形成功能全面的金融服务平台,对产品和客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进而形成品类齐全、井然有序、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农村合作金融平台。

2.3 推进营销渠道创新,拓宽金融服务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