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课题的区别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4 09:20:15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1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3―027―04

“十一五”期间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成人教育改革转型意识不断增强,成人教育的研究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研究领域逐步拓宽,研究视角渐次多样,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同时,成人教育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成人教育发展目标不明确、价值取向功利、办学模式单一、教育体制封闭,所有这些,都对成人教育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全面深入了解我国“十一五”期间成人教育课题立项研究的有关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下一阶段成人教育立项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采集与分析构想

本文选取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期间威人教育类立项重点课题及成人教育专项课题进行量化研究,共涉及课题77项,其中成人教育类重点课题38项,成人教育专项课题39项。相关数据均来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选择了课题批准号、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课题类别、单位等五项基本信息。各样本总量如表1所示。采用Microsoft Excel和Spssl3.0进行各项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77项课题数据作以下分析。

(一)课题数量

反映“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总数、成人教育类立项重点课题数、成人教育专项课题数及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总数等情况。

(二)课题所属单位

反映“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所属单位分布情况、包括单位类别、单位所属区域(地区与省区)、单位排名等。

为数据统计方便,将单位类别划归为五大类:“211”重点大学、普通高校、成人院校、职业院校、研究机构。单位所在区域分为单位所在地区与单位所在省区两类。采用的地区划分法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将我国大陆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东部(11省市)、中部(8省)、西部(12省区市)的方式。考虑实际情况,我国台湾、香港、澳门不在统计之列。

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课题数量

“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重点课题总数为1759项,成人教育类38项,占2.16%;成人教育专项立项课题总数为39项。2006年到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总数为77项(详见表1)。

表1数据显示,无论是成人教育类立项重点课题数的比重还是成人教育专项课题数.都有一定的增长,前者由2006年的2.19%增加到2010年的2.88%,增幅为0.69%,其中2009年出现较大回落,由前一年的9项降至2项;后者由2007年的6项,增加到2010年的22项(其中2006年、2008年没有成人教育专项课题的立项)。两类立项课题立项数之和虽有所波折,但总体呈递增趋势,特别说明的是成人教育专项课题立项数对成人教育立项课题总数的贡献逐年增大。

(二)课题所属单位

1 单位类别

通过对77项立项课题所属单位的频数统计发现:在五大类别中,“211”重点大学中标19项,占24.7%;普通高校中标45项,占58.4%;独立设置的成人院校中标6项,占7.8%;职业院校中标3项,占3.9%;研究机构则中标4项,占5.2%。

数据显示,立项数目最多的单位为普通高校,将近六成的立项课题来自普通高校,其次为“211”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将近总课题数的1/4,两者之和所占的比例为总立项课题数的83.1%。成人院校、职业院校和研究机构的立项总数一共才13项,立项数量和高校相比,差距极其明显。

2 单位所在区域

根据单位归属地区频数统计发现,在77项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中,东部地区立项数除2009年较之前有所回落外,总体呈递增趋势;中部地区除2008年没有立项外,总体立项数也是呈递增趋势;相反,西部地区除2006年和2008年没有课题立项外,总体立项数目呈递减趋势。2006年至2010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立项课题总数形成了强烈反差,东部立项数目远远超过中、西部,且大于后两者立项数目之和。从每年各地区立项课题数也能有明显体现(详见表2)。

统计分析还显示,根据立项课题所属省区频-数高低排序,共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单位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成人教育类课题立项,其余的如山西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没有立项数。其中浙江省立项数目最多,其次为北京市12项,然后江苏省8项。立项最多的三个省级行政单位依次为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与地区分布类似,省区分布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且更为直观。除地区差异较大外,地区类差异也非常明显,同处于东部地区的浙江省和广东省,课题立项数就相差13项(详见表3)。

3 单位排名

另据统计分析显示,77项课题共有60家单位参与立项,课题的单位分布较分散。对所有参与立项单位进行频数统计发现,频数前11名的单位立项课题数为29项,超过总立项比例的1/3,为37.7%。立项数目比较多的院校分别为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河南大学、西南大学,分别为5项、4项、3项、3项(详见表4)。浙江高校在成人教育研究立项方面,显示了较强的实力。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成人教育立项研究的现状

总体来看,近五年来除2008年较2007年成人教育立项研究有所回落外,我国成人教育立项研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展,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的推进,成人教育正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重点话题,立项研究逐年增多。

(一)立项课题总数虽有所增长,但成人教育地位并未得到重视

2006年至2010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成人教育类的立项课题总体上来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立项课题总数上从2006年的5项上升到2010年的35项,增长幅度为0.69%。数量上有所增加,但成人教育地位并未因此而得到更多的重视,主要表现在:首先,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因重点立项课题的增加而增加,其主要增加的部分是成人教育专项立项课题,成人教育专项立项课题从2006年的5项增加到2010年的35项,而专项立项课题,是没有经费支持的,经费来源主要由各立项单位自筹;其次,与同期其他教育类型立项课题增加的情况相比,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增加的数量是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总立项课题增加的基础上得到增加的,其所占的比重并没有多大提高,如职业教育类立项课题同期从2006年的14项增加到2010年的70项,其增长幅度为3.36%,五

年间重点课题立项所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比重为7.73%,而成人教育重点课题立项比重只占2.16%。

(二)立项研究主体虽广泛多样化,但主要集中在全国高等学校

“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所属单位广泛多样化,从“211”工程大学、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院校、职业院校到专门的研究机构,都有立项研究的课题,基本涵盖了各级各类的教学科研单位,但所属的立项单位,却主要集中在我国高等学校。数据显示,普通高等学校立项45项,占立项总数的58.4%;“211”重点大学立项19项,占立项总数的24.7%,而两者之和高达64项,占立项总数的83.1%。相反,其他三类教学科研单位总立项才13项,占立项总数的16.9%,两者比较相差较大。我国目前承担成人教育办学的单位主要由高等学校组成,立项课题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一方面显示了其强大科研实力,另一方面更是其办学水平实力的体现。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后,成人院校、职业教育院校甚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都积极参与到了成人教育的办学中,它们站在教学实践的第一线,因此,不能不受当前研究实力和办学水平影响,而将更多的科研立项机会分给发展较为成熟的高等学校。

(三)立项课题布局虽多呈分散状,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

“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分布比较分散,区域上东、中、西部地区都有相关立项的课题;所属省份涉及全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在总共77项课题中,有60多家单位有立项课题。布局上来说虽呈分散状,但基于立项频数的考量,发现立项课题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具体表现为:第一,区域上,东部地区立项56项,占总立项课题的72.7%,比中、西部立项课题的总数还多35项,可见区域立项课题分布集中在东部。第二,立项课题的所属省份虽分布在全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但主要集中在浙江、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东部经济发达身份,立项数分别为17项、12项、8项、6项、5项,5个省市总立项48项,占总立项数的62.3%。第三,立项课题所属的教学科研单位虽60多个,但从立项数排名前11位的情况来看,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占据6个席位,分别是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立项数分别为5项、4项、2项、2项、2项、2项,6所教学科研单位总立项17项,占总立项数的22.1%。

四、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成人教育立项研究的思考

“十二五”期间,一方面,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成人教育将获得发展的春天;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大众化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自身完善的需要,所有的这些,都将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对成人教育的立项研究将显得至关重要,结合“十一五”期间成人教育立项研究的现状特点,“十二五”期间我国成人教育立项研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

(一)加强立项研究,提升成人教育地位

成人教育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新教育形态,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承载了不同历史阶段需要担当的任务。然而,我国当前成人教育的发展随着高校扩招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出现了生源逐渐减少、办学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给成人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难度。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各种政策强调发展成人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有的省份地区还通过立法加强成人教育发展,如2005年,十届福建省人大常委在大陆地区率先制定了《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实现了福建省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社团,在法规、制度、组织上重视成人教育的发展;同时,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办学机构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如某些办学机构进行学分制的尝试,所有的这些举动都是为了增强成人教育的吸引力。但由于“重普高、轻成教”的传统观念已深入人心,要改变人们鄙薄成人教育的现状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大力宣传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成人教育的发展,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作为指导实践开展与实践经验推广的成人教育研究因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独特的科研体系,从而增加了研究者们探讨的难度。但就目前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急需一大批高水平、针对性强的研究成果来指导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成人教育研究和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而应对挑战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成人教育研究对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在行动中增加成人教育类全国性立项课题的比重,提高立项课题的级别,采取委托或招标形式号召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或科研机构参与成人教育研究,从而达到思想和行动上切切实实提高成人教育研究的地位和水平。

(二)注重机会公平,统筹成人教育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基于这样的前提,注重教育科研机会公平也应成为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成人教育研究与其他科学研究一样,也需要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并且其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与成果。上述分析显示,成人教育类立项课题严重倾向集中于普通高等学校,特别是个别学校,虽然这和经济、政治、文化、科研能力等客观因素有关,但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

要更好地统筹成人教育发展,就应该注重机会公平,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两种途径得以更好地实现机会公平,统筹发展:一是应强调研究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通过“学术帮、学、带”等途径,采取对口支援的方式,通过课题的共同申请、共同研究、合作出成果的形式,提高其他成人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水平;二是审批部门可以考虑在不影响整体研究水平的情况下,基于“严进严出,区别对待”的原则,适度放宽对科研实力相对较弱的研究单位的批准限度,只是在结题时做到严格把握就可以,以此激励更多的科研机构参与到成人教育的研究中,并由此通过大量的科研实践经历逐渐提升自身科研水平。

(三)关注区域弱势,实现成人教育均衡

成人教育课题的立项分布的广泛化,有利于实现区域成人教育的均衡发展,但上述数据分析显示,“十一五”期间,成人教育课题的立项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应该承认一定经济实力的支撑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但忽视弱势地区成人教育的立项研究,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将更加助长区域成人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基于这样的前提,就必须关注我国各地的区域弱势,加强该地区的立项研究,最终实现成人教育区域的均衡发展。当然实现成人教育区域的均衡发展,并非追求区域成人教育质与量的绝对平等,而是要实现成人教育的总体进步,使其能惠及更多的社会公民,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应加强东、中、西部成人教育研究机构的建设,对现有成人教育研究机构和布局进行微调与完善,进一步加大中、西部成人教育研究机构的建设,加强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成人教育研究机构的联系,修好内功,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立项研究机会;其次,可以在立项经费资助上尝试区别对待,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立项课题,可以适当降低资助额度,而在中、西部非经济发达地区,则可以在立项资助上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额度,解决研究经费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2

1.广义狭义的理解。

广义理解。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内容应包含有8个方面:①组织;②课题类别和选题;③申报;④评审;⑤经费(管理);⑥课题管理;⑦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⑧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评奖。

狭义理解。仅指“⑥课题管理”这一部分。

2.工作性质的理解。从课题管理的分工工作性质看,既包含有行政性的管理,又包含业务性的管理。

3.课题级别的理解。从立项课题的级别来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有5级。

部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审批的课题;

自治区级——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广西教育厅批准立项的课题;

地市级——由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地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或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县(市区)级——县教研室组织,县(市区)教育局批准的课题;

校级——学校自己组织并批准立项的课题。

4.管理层次的理解。

宏观管理——课题的规划管理属于宏观层次的管理,意在引导科研方向,形成研究重点,调动、组织和协调研究力量,有助于教育科研工作整体目标的明确与教育研究资源的合理组织。如区教科规划办对全广西、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对本地市、各县教研室对本县区范围内课题的规划管理。

宏观管理较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

微观管理——以课题的研究进程为管理对象,以研究方法与技术为主要领域,以课题个体的成果效益最优化为管理目的,是落实课题规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关键。指课题自身独立的管理。

微观管理偏重于业务性管理。

中观管理——介于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之间。

5.工作过程的理解。从研究工作发展过程看,可分为规划管理、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应用管理三大板块管理。

总之,课题管理内容是相对而言的,站的位置(上、中、下)、角度的不同,所指的管理工作内容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时候是既有分别,又有互相包含,不是截然分开。

本讲座所讲的管理内容和要求,主要是确定在两个方面:

一是针对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自治区一级课题的管理问题来讲。

二是针对与大家关系比较密切,目前大家比较关注和急需了解的关于“课题的管理”、“课题的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两大问题来讲。

第二部分关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

一、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分级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管理,主要遵循“上管下”、“自管自”和“委托管理”的办法进行。

1.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全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负有管理职责,直接管理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并指导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课题的日常管理工作。

2.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含A类、B类的C类)的日常管理,委托地市和高校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柳铁教委普教科进行管理。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部门(如:科研处、教务处、高教室、教科所等。)进行管理。

其余(指上述提到的“地市或高校所管辖”以外的其他单位,如区直单位、区直中专、区直幼儿园、教育学会),由区教科规划办直接管理。

我们把以上①②所提到的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和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称为:委托课题管理单位。

3.各立项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课题的自我管理、具体管理。

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对委托课题管理单位进行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地市教科所教研室及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负责对课题的日常管理。协助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管理所属范围的重点(A类、B类)课题,代为管理所属范围的一般课题(C类),做好有关工作。

2.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了解、检查立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对研究工作尽可能

题申请,均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批。

(二)组织鉴定单位。

1.通讯鉴定。所有课题(A类、B类、C类),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

2.会议鉴定。将分不同情况安排:

(1)A类课题,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

(2)B类课题,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或者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课题管理单位组织。

(3)C类课题,主要委托课题管理单位组织。具体为:

①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地、市、柳铁管辖的,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组织。

②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是高等学校的,委托该校分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部门(科研处、教科所、高教室等)组织。

其余(如: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为区直中专、技校以及区直单位等等)仍然由区教科规划办组织。

凡委托地市教科所、教研室,或高校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部门组织会议鉴定的,由区教科规划办发给委托书。鉴定结束后,受委托鉴定单位将会议鉴定结果报给区教科规划办。

第四部分课题经费的管理、筹措和使用

一、课题研究经费

1.A类课题由区教育科学规划办资助部分经费;B类、C类课题研究经费由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及自筹。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所在单位应对课题研究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3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研训一体、校本研修为契人,以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以项目专家、科研点校为牵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务实工作,前沿指导,规范屯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适切研修专题,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方向

为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研训教师深人教学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在应对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发适切的研修专题,形成区域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并以此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方向。

我们把研修专题开发的目标聚焦到课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各校各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点定位在帮助各校准确分析教育教学质量上。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联合区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联合视导。研训教师深人每位教师的课堂、每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听取学校干部的听评课和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学科教师积极进行评课和点评。联合视导之后,组织研训教师多次座谈,深人分析现状,挖掘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确立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听评课”“学校教研组建设暨教研组长实施校本研修活动能力培养”“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技术”等系列研修专题,统领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二、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实践

在将研修专题的理论转化为干部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研训教师以身示范,针对上述三个研修专题,进行了全区各层面、各学科“下水式”研训引领。

1.集体听评课,研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月”总结会,以初三作文课为课例,研训教师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学副校长集体评课;召开“西岗区中小学加强课程管理,提升教学有效性研讨会”,打破部门界限,由小教部主任、科研室主任进行现场评课示范,真正贯彻“深人研究课标,牢牢抓住有效,服务教师成长”的评课理念;进行听评课研修专题的培训,引领干部教师以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为标准,评价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

2.形成研、训、科一体化,打造“形神兼具”的校本研修

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教育工作将我区教研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研组建设培训由培训部牵头,中小教、科研部门共同参与,并开展教研组长的专项培训。中教部指导学科教研组开展不同专题的研修活动,并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向全区中层以上干部开放,研训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研训教师对本学科教师开放研修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研修活动观摩研讨,研究如何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性;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引导各教研组继续深人开展研究。中教部集体下校调研,研训教师为教研组长示范组织学科教研组评课。培训部对教研组长实施“关于教研组校本研修文化建设”的培训,进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研究、质疑的学术氛围和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自主意识。面向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实施“校本研修管理实践”专题培训,以校为单位的学员团队,以本学期所听本校教师的课例为资源,合作提炼学校下学期必须解决的课堂教学核心性问题,形成分析报告,聘请校、区两级专家组进行论证,其结果将作为制定学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的有效依据。

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示范培训、引领和把关,明确组织教研活动基本环节,即活动前确立研究专题、组织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相应的学习与准备—活动中进行质疑、研究、讨论、设计解决方案—活动后实施方案—再次活动时,反思、继续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形”已初具。

校本研修的形式建设最终目标要为教师教育服务,只有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赋予教师教育“神”采。为此,我们以区域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为牵引,以科研点校、区级项目组、校级专家组、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扎实实施“形神兼具”的教师教育统领工作。

进人“十一五”教师教育,我区开展的“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已深人到各校、各学科。为使研究更贴近学校,更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我们确立点校,聘请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专家组,每月深人点校听课,参与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调研、诊断、总结、交流,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为各校培养科研型骨干教师。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语文作文教学研究项目组和数学习题功能研究项目组,选定了项目组成员,分别制定了中小学实施方案和中小学一体化项目实施的研究和论证方案。在中学数学区教研活动中,确立数学习题研究主题,各校校本研修工作围绕这一主题全面实施。与此同时,进修学校指导各校成立学校教学专家组,专家组成员通过参与听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做示范课等途径发挥初步的引领作用。

为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师教育中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修学校组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报告会、市区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为校本研修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推广质量分析技术,提高自我教学诊断的准确度

为引导学校和学科教研组科学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并分析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研训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质量分析理论与统计学原理、SPSS软件、双向细目表的原理和制作技术,并应用于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中。富有准确、科学、合理、直观的数据和结论的质量分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提供内炼外修平台,提高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水准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为引领校长有效履行职责,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沙龙、座谈、讲座等形式,组织校长学习研讨“校本研修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校本研修走向内涵发展,校长该做些什么”“课堂教学观察与关键事件诊断”等问题;我们多次聘请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及其他区的名校长与我区校长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座谈、对话;我们特聘学院专家对名校长班学员进行“学校管理问题诊断”的跟踪递进式培养,这些工作有效地帮助校长理清了工作思路。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4

**区教师进修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研训一体、校本研修为契人,以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以项目专家、科研点校为牵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务实工作,前沿指导,规范屯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适切研修专题,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方向

为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研训教师深人教学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在应对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发适切的研修专题,形成区域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并以此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方向。

我们把研修专题开发的目标聚焦到课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各校各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点定位在帮助各校准确分析教育教学质量上。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联合区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联合视导。研训教师深人每位教师的课堂、每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听取学校干部的听评课和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学科教师积极进行评课和点评。联合视导之后,组织研训教师多次座谈,深人分析现状,挖掘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确立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听评课”“学校教研组建设暨教研组长实施校本研修活动能力培养”“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技术”等系列研修专题,统领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二、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实践

在将研修专题的理论转化为干部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研训教师以身示范,针对上述三个研修专题,进行了全区各层面、各学科“下水式”研训引领。

1.集体听评课,研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月”总结会,以初三作文课为课例,研训教师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学副校长集体评课;召开“**区中小学加强课程管理,提升教学有效性研讨会”,打破部门界限,由小教部主任、科研室主任进行现场评课示范,真正贯彻“深人研究课标,牢牢抓住有效,服务教师成长”的评课理念;进行听评课研修专题的培训,引领干部教师以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为标准,评价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

2.形成研、训、科一体化,打造“形神兼具”的校本研修

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教育工作将我区教研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研组建设培训由培训部牵头,中小教、科研部门共同参与,并开展教研组长的专项培训。中教部指导学科教研组开展不同专题的研修活动,并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向全区中层以上干部开放,研训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研训教师对本学科教师开放研修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研修活动观摩研讨,研究如何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性;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引导各教研组继续深人开展研究。中教部集体下校调研,研训教师为教研组长示范组织学科教研组评课。培训部对教研组长实施“关于教研组校本研修文化建设”的培训,进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研究、质疑的学术氛围和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自主意识。面向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实施“校本研修管理实践”专题培训,以校为单位的学员团队,以本学期所听本校教师的课例为资源,合作提炼学校下学期必须解决的课堂教学核心性问题,形成分析报告,聘请校、区两级专家组进行论证,其结果将作为制定学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的有效依据。

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示范培训、引领和把关,明确组织教研活动基本环节,即活动前确立研究专题、组织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相应的学习与准备—活动中进行质疑、研究、讨论、设计解决方案—活动后实施方案—再次活动时,反思、继续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形”已初具。

校本研修的形式建设最终目标要为教师教育服务,只有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赋予教师教育“神”采。为此,我们以区域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为牵引,以科研点校、区级项目组、校级专家组、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扎实实施“形神兼具”的教师教育统领工作。

进人“十一五”教师教育,我区开展的“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已深人到各校、各学科。为使研究更贴近学校,更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我们确立点校,聘请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专家组,每月深人点校听课,参与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调研、诊断、总结、交流,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为各校培养科研型骨干教师。

**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语文作文教学研究项目组和数学习题功能研究项目组,选定了项目组成员,分别制定了中小学实施方案和中小学一体化项目实施的研究和论证方案。在中学数学区教研活动中,确立数学习题研究主题,各校校本研修工作围绕这一主题全面实施。与此同时,进修学校指导各校成立学校教学专家组,专家组成员通过参与听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做示范课等途径发挥初步的引领作用。

为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师教育中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修学校组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报告会、市区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为校本研修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推广质量分析技术,提高自我教学诊断的准确度

为引导学校和学科教研组科学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并分析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研训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质量分析理论与统计学原理、SPSS软件、双向细目表的原理和制作技术,并应用于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中。富有准确、科学、合理、直观的数据和结论的质量分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提供内炼外修平台,提高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水准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为引领校长有效履行职责,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沙龙、座谈、讲座等形式,组织校长学习研讨“校本研修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校本研修走向内涵发展,校长该做些什么”“课堂教学观察与关键事件诊断”等问题;我们多次聘请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及其他区的名校长与我区校长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座谈、对话;我们特聘学院专家对名校长班学员进行“学校管理问题诊断”的跟踪递进式培养,这些工作有效地帮助校长理清了工作思路。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5

1.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明确教科研工作考核的指标,引导各校确立各自教科研活动的主要内容。由教育局局长、教研室主任分别进行动员讲话和专题讲座,阐述教科研的意义与主要研究方法,提出具体要求。

2.教研员巡回讲座,提供专业支持。2001年以来,县教研室教研员围绕“抓住机遇,开展教育科研;迎接挑战,走进课程改革”的主题,分片逐校开展了60多场次的讲座,并撰写了《增强科研意识,推进教科研工作》等指导性文章在省、市、县级刊物上发表,帮助教师走出认识上的误区。

3.各校购置一套《教科研工作指导全书》,加强学习。学校利用教研组活动和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普及教科研选题、实施、管理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为各教研组征订了相关的教科研刊物,还重新修订教科研管理制度,以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4.宣传骨干教师的成长事迹,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引导教师认识到在教科研上有所建树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教学上能取得显著成绩的骨干教师,从而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

二、构建科研工作网络,加强科研保障机制

教育科研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组织,形成管理网络是加强科研工作的保障。我县教科研组织网络缺损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的弊端制约着教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只依靠学校教导处或教研组进行科研管理,研究活动常常会因同学校其他事务冲击而搁浅。同时,各校之间缺乏及时的信息沟通,研究内容容易重复,研究成果得不到及时推广。为此,我们突出抓好这样几项工作:

1.健全组织机构。平罗县成立了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研室,指派专人分管教科研工作,并要求各校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相应机构,指导、协调本校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平罗县“十五”教育科研规划》和课题研究指南,并印发了《平罗县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条列》《、教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以加强对课题的管理与指导。同时,建立健全了学习、例会、活动、汇报制度,并逐步形成科研工作的责任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不定期举办各校教科室主任和教科研骨干参加的培训班,为各校培训科研骨干;二是规定各校集中学习时间,并做到时间、主题、地点、主持人、笔记五落实;三是抓好假期学习,要求教师利用假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四是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县教科研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学校教科室工作例会;五是每个课题组每学期必须开展研讨活动不少于二次,每月必须向学校教科室汇报工作一次。通过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逐步做到教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学校教科室的建设。学校教科室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直接管理机构,是实现学校教科研目标的保证。2002年,我们规定教学班达到24个以上的学校必须成立教科室,配备主任和兼职教研员,划拨相应的经费开展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其配备电脑、打印设备,购买专业书籍。城关各学校(园)率先成立了学校教科室,制定了工作制度和科研长远规划,明确了任务职责,建立各类课题研究档案,为教科研的保障机制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已逐步形成了“县教研室-学校教科室-课题组”的三级科研网络,农村各校的教科室建设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得科研网络将进一步完善。

3.加强县级学科中心教研组建设。我县80%以上学校地处乡村,规模较小,给教科研活动的组织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能及时沟通各校教研的动态信息,我们积极组建以学校教研组长为核心成员的县级学科中心教研组,进行两月一次的例会,引导学校之间取长补短,缩小差距,共同发展。

4.以“大教研”活动为载体,组织片区间的学校进行相互交流、评比活动。为了搭建相互学习、成果展示、资源共享的科研平台,我们把教科研与“大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要求“大教研”活动的主题要紧密联系本片区的教科研课题,力求反映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成果,共同协商解决,相互借鉴促进。

三、规范课题申报论证,全面展开课题研究

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一支具有一定科研水平,勤奋扎实、求真进取的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教师在师范学校(院)教育中缺乏科研知识的系统培训,给实际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最大限度的消除科研知识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确立“了边培训、边研究、边推广”“和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以课题的立项申报和课题论证为突破口,以过程化管理为核心,开始“了培训中研究,研究中普及”的积极探索。

1.教研员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科研素质。“打铁还须自身硬”,我们放下架子,从最基本的教科研的知识,到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从头学起。如课题的选定、相关表格的填写、研究经历的过程、各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研究论文的格式与撰写等,让每一位教研员接受系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了解广大教师的需求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分别拟定选题,下发讲座菜单,进行针对性培训。

2.组织各级课题申报活动,积极争取课题立项。课题申报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学运用科研知识的过程。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首先对各校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有申报意向的骨干教师进行了课题申报的集中培训,指导他们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别向上级教科研部门申报课题。2003年,我们组织各校参加了教育部与宁夏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的申报活动。先后收到申报课题50多项,经过认真筛选,有17项选题的现实性和申报文本相对规范,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个别化培训,在反复修改之后上报。此次申报取得巨大成功,有1项课题被批准为教育部规划课题,有9项课题被确立为自治区级重点课题或规划课题,结束了我县无省部级教科研课题的历史。为了促进各级课题的合理分布,使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我们又组织教师参加了2005年石嘴山市、平罗县规划课题申报活动。经过宣传发动,征集到课题115项。我们对课题申报人进行了集体讲解、个别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提出重新选题、修改文案、课题整合等指导性意见,要求对不够科学、合理的课题进行了不断修改,直到能够立项为止。2005年1月,召开了课题立项通报会,对92项课题下达了立项通知书,并为承担部级研究课题的九所学校颁发了“实验学校”牌匾。此外,我们还分别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全区百所回民中小学建设项目等课题申报活动,均取得成功。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6

2015年底,为充分把握海淀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及成效,聚焦问题与不足,了解学校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提升海淀区教育科研服务质量,提高区域教育科研水平,海淀区开展了区“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现状问卷调查。本次调研面向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科研干部及科研种子教师三类人群开展。

在问卷统计的过程中,笔者意外地发现有20份问卷来自于民办学校。这个数字在460份问卷回收总量中虽仅占4.34%,但是,如果从民办学校本身数量就少导致其所占基数小来考虑,并以其以往参与类似活动时的“不积极”做反衬,可以发现这个群体的参与度真的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而且,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调研是以无记名网络投票方式开展的,无法定位到参与校具体信息,仅仅凭借各学校自愿、自觉、自发参与。这20份问卷虽是“小众”,在笔者的眼中却被放大了。笔者能从中切实地感受到,这样一个“小众”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极大热情,以及他们默默的关注与支持。这引发了笔者对海淀民办学校科研现状的追踪,而其结果则让我彻底改观。

二、“小群体”发生的“大变化”

海淀区民办学校对科研调研的积极参与,促使笔者在亲身经历过的几项科研大活动之中做了一个追踪分析。当把一个个小数据汇集到一起,运用对比分析、关键词提取、词频分析等手段后,可以发现:民办学校这个“小群体”在海淀区科研领域正悄悄地发生着“大变化”。

1.市科研论文参与度直线上升

北京市教育科研优秀征文活动,因其组织者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官方身份,而具有较高的公信度和认可度,其获奖作品所代表的学术研究水平也相应地具有了一定的标尺作用。此项活动的参与度可以从参与学校的数量以及提交论文的数量两组数据中得出。

为验证民办学校在此次科研调研中的积极参与究竟是“一时兴起的偶发事件”,还是对科研工作的参与度真的提高了,笔者对比了2014-2015两年中海淀区民办学校参与市科研论文活动的数据,惊喜地发现民办学校在此项活动中的参与度有了大幅度提升。

(1)参与学校涉及面广

2015年,北京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审征集活动中,海淀区有9所民办学校参加,相对于2014年参与的6所学校,学校数量增加了50%。从学校类型看,9所民办学校涉及完中校4所、,一贯制学校4所,以及幼儿园1所,参与学校的类型丰富多样,覆盖面广,参加学校范围有所扩大。

(2)提交论文数量大幅提升

2014年,海淀区民办学校提交66篇论文,占论文总篇数(2074)的3.18%;到了2015年,海淀区9所民办学校共提交论文155篇,占论文总篇数(2376)的6.5%。对比分析可见,2015年民办学校提交的论文数量已增加到2014年的2.34倍,属大幅增加。

2.市区规划课题申报立项呈上升态势

课题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单位,是教师研究交流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教育科学研究以课题为载体,围绕课题开展教育研究和改革实验。采用课题研究的方式推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是基层科研最基本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研课题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一个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此次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近几年海淀区民办学校市、区规划课题申报立项的数量和质量表现出上升态势。

(1)市规划课题立项中“掷地有声”

以往,海淀区民办学校很少参与市规划课题申报,截止2012年,参与量一直为零。直到2013年,民办学校开始积极投入到市规划课题申报中来,并且当年年终就有2项成功立项,占当年区立项总数22项的9.1%,不仅实现了海淀区民办学校市级课题立项零的突破,更是为海淀区单年立项总量创历史新高助了一臂之力。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项青年专项课题还是为数不多带有市规划办经费资助的项目,着实在海淀区的市规划课题史册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之后,建华实验学校又在2015年实现了1项市级课题的成功立项。三年内3项市级规划课题的成功立项,逐渐得到了市里的认可,标志着海淀区民办学校这个为数不多的“小众”,其教育科研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

(2)区规划课题立项中“逐渐升值”

海淀区民办学校在2015年度区“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立项总数为12项。其中,重点关注课题2项,重点课题4项,一般课题6项。相较海淀区民办学校2010年在区“十二五”规划(第一轮)中的课题立项情况,重点关注课题及重点课题占民办校立项课题总数比例均有所提升,重点关注课题的比例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重点课题则提高了8.33%。这说明,近五年内,海淀区民办学校整体科研水平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课题的“含金量”在提升,处于升值中。

(3)群体课题研究中“大显身手”

群体课题是海淀区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是一种行动性强的基层课题组织和推进方式。群体课题围绕海淀区教育发展中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解决,在全区范围内选择一部分实验校,在教科所专职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开展团队合作的研究。各实验校在总课题组内部形成统一的研究思路,按照一致的研究进度开展合作研究,并且各实验校在参与群体课题之初即通过子课题的申报,在研究历程中开展相对独立的子课题研究。群体课题独特的组织方式和推进方式,有利于基层学校的一线教师在教科所专职科研人员的带领下,实现理论素养和科研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参与到海淀区群体课题的研究中来,利用其“自主性”更强的优势,开拓创新,在学校管理方式变革、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诸多方面“大显身手”。在追踪中,笔者发现了逐渐成为项目组骨干校的北外附校及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分别在海淀区“爱生学校”项目 及“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及育人模式研究”两个群体课题中的“不俗表现”。

北外附校从海淀区群体课题研究中汲取能量,在教师队伍建设方式方法改革上实现教师凝聚力的提升。学校引进旨在提高教师教育忠诚度的项目,让教师共同参与海淀区群体课题“爱生学校项目”的系列工作,听取各行业典范人物的励志报告,或者在学校组织的各类事务上轮换工作,以此培养教师以虔诚之心对待“有益于所有学生生命成长的那些事”。

作为海淀区群体课题“海淀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及育人模式研究”骨干学校的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在群体课题研究中积极开展“以一贯制校本课程的规划与实施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变革”的实践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通过“组建学校‘课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课程中心”“成立教师研发项目小组”等行之有效的行动研究,实现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也实现了学校的变革与发展。

三、“小研究”中蕴含“大视野”

教育科研论文是学校干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智慧的凝练,是在日常“小研究”中孕育出的“小果实”。北京市科研论文题目是一片“富矿”,从其中可以挖掘出一线教师眼中的“宝石”,了解到他们当下研究中的兴趣点和热点。笔者在“追踪”中,挖掘出了海淀区民办学校教师从日常的“小研究”中折射出来的“大视野”,欣喜地发现:教师们研究涉猎范围广泛,触及了当前研究前沿和政策热点,同时不忘坚守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1.触及当前研究前沿,践行教学新理念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学校需要时刻关注教育教学新理念和改革新动态,并且注意将新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在检验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关键词分析,海淀区民办学校的干部教师在教学类的研究中,对“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有涉及,这反映出民办学校勇于探索实践新课改以来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对近两年海淀区教育改革热词 “深度学习”的实践尝试较多。

2.落实政策热点,落实课改新政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国家与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小学阶段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所应承担的关键性作用。为把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教育部于同年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海淀区各学校都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中加强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和立德树人,包括民办学校。

海淀区民办学校依据新的课改理念,对“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等方针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在教师们提交的市科研论文的题目中得以清晰地反映。有6篇文章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其中尤其注重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来塑造学生优秀品格。

3.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教学实践无论怎样创新,都要把课堂教学的研究做好,坚守住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民办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突出,这从2015年市科研论文的提交情况可以看出。

2015年市科研论文征集活动中,民办学校共提交论文155篇。在论文类别分布上看,“学科教学”类比例最大,82篇,占52.90%;“教育教学理论”类位居第二,48篇,占30.97%;紧跟着的是“德育、班主任工作”类与“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类,数量分别为19篇与6篇,比例分别为12.26%与3.87%。

从数据统计分析看,民办学校参与市论文评审活动的积极性在提升。其中,一贯制学校和完中校的学科教师是参与的主体,这也是教师作为教育科研工作主体的体现;干部及班主任群体也有参与,但在今后还应提高他们参与的范围及力度。

另外,广大干部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关注教学方法策略较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较多,也有些教师把精力集中于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从关键词词频分析看,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学习,其中,关注教学中“方法”“策略”“途径”的研究较多,有28篇论文涉及到;对学生的学习关注比较多,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文章有8篇;关注内容的范围也比较广,除了“学习方法”,还有“学习过程”“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涉及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

四、“小发展”后面的“大力量”

在追踪挖掘到以上线索之后,不禁让人心生疑问:为什么海淀区民办教育这个‘小众’群体会有如此大的科研积极性,并且有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大量查阅有关资料后,最终在海淀区教委陆主任的一次讲话中找到了答案,发现了海淀区民办学校一步步“小发展”后面的“大力量”。

近些年,海淀区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予以民办教育更大的政策倾斜,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和办学潜力,海淀区依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关于“要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的要求,遵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在教育改革中,体制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结构调整是重点、提高质量和办学效益是目的”的精神,结合海淀区的实际,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办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实现海淀区办学体制的多样化。

海淀区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对民办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和宏观统筹。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促进民办中小学办出水平、办有特色,鼓励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加快精品化、集团化发展。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有关教育和培训任务,给予相应的教育经费支持。依法完善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督导制度,建立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健全民办学校变更与退出机制。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7

二、调研检查了解到的情况

(一)成绩方面的表现:

1、各县区重视这次调检工作

(1)、文件下达后,有关县区及时对召开会议研究检查一事及时向基层学校传达市里文件精神,有的县教育局还下发了文件,如昌图县教育局以《通知》的形式及时转发了市里的文件,李俊田副局长亲自参与了调检活动。

(2)、各县教师进修学校普遍重视此次调检活动。从参加人员组成上看,多数教师学校校长亲自参加了本地的科研调检,科研室主任全程参与,协助做好有关事宜,使得此次调检工作顺利完成。

(3)、科研调检工作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重视。相关材料准备充分,摆放有序。绝大多数学校的校长亲自做汇报,并提交了详细的书面汇报材料。一些学校建立了课题研究的奖励政策,调动了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大多数被抽检的学校课题研究过程比较扎实,课题管理有新进展。

研究过程反映出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成果,多数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有记录、有材料、有阶段性成果,文本档案定期装订成册。而且,使课题研究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渗透教育科研理念,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银州区实验小学、十九小学、铁岭县新台子中心小学、昌图实验小学、市直三中等学校都做得比较好。还有的学校建立起了课题研究电子文档,从立题到研究过程全部在计算机上体现,资料齐全,一目了然,随时提取。如区十九小学网站、开发区一小网站有课题研究介绍,市直三中、开原五中等学校的课题研究电子档案也比较好。

3、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绝大多数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也在不断增长。有的学校课题研究已经达到了能够申请结题验收的水平。如银州区实验小学尤为突出。校长万丽华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定期召开研讨会。它们学校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省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显着,学生的阅读量、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大大提高,学校编写出了几本校本课程教材。昌图实验小学的课题成果“自助餐式作业”也很有特点。银州区第十九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课题情况在省有关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介绍。

(二)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1、个别县区领导重视不够,认识需要提高。科研机构不健全。

2、个别学校研究工作不够扎实,有的课题还没有怎么开始研究。

3、过程资料积累不够。实验类课题检测手段简单。电子档案建设普遍需要加强

4、有的学校承担的各级课题比较多,科研专职人员又不够,课题研究质量很难保证。

5、科研培训需加强。课题研究的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研究不够。

6、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不多,精品成果缺乏。

7、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科研课题研究应有的图书、资料、外出学习、计算机设备等在一些学校科研室基本没有。

三、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对科研工作的重视。通过抓课题,抓课题研究质量,切实把“科研兴校”理念落到实处。校长要带头搞科研,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师从事研究的表率。

2、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级各类课题之间的关系。有的学校承担的各级课题相对比较多,贪多必乱,省级的、市级的、校本的都有,有的还有“部级”课题,由于学校研究能力不高、科研骨干有限、科研经费缺乏等因素,课题操作起来容易导致忙乱而无重点。课题研究质量无法保证。学校应该认真研究各级课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其中一项课题为核心、为主线开展研究工作,课题组之间也要加强联系和沟通,课题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质量。

3、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工作。科研的过程,也是科研的成果。教师通过参与科研的过程,使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实际这就是教师的成长和教师的成果。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成长发展的过程。因此,科研过程非常重要。有的学校课题研究过程空乏,不重视过程行为,不重视过程资料的积累,待结题时忙乱拼凑材料,这是科研的大忌。课题过程材料需要有专人负责。

4、注意科研与教研的紧密结合。科研与教研区别是有的,但二者不可分割,如果二者出现了“两层皮”的现象,学校的科研、学校的教研工作都不会做出成绩。有人讲:“学校没有教研过不好日子,没有科研过不长日子”,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在解决这个问题上,要坚持“三个结合”,即:科研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科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科研课题与教研问题相结合。

5、学校也要制定科研课题研究的奖励与激励政策,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研究氛围,以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避免在学校出现搞不搞科研都一样的现象。

6、加强科研典型的培养和宣传工作,以点带面。结合课题研究,鼓励支持教师向各级教育刊物投稿,发表文章。省级课题研究需要有教师公开发表的论文。

7、积极探索或开展网上科研工作,鼓励支持教师开教师博客。学校的网络或网站要充分发挥作用。目前,从调研中发现,有些课题研究学校的网络或网站没有充分利用,许多教师还没有上网的机会。教师个人博客更是寥寥无几。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教科研将是今后教师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8

一、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引领青年教师成长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科学精神素养方面特别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应具有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行为表现;在自主发展方面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两大素养;在学会学习方面要求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具有信息意识,强调学生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在社会参与方面包括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数学学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大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

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就要更有针对性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指导学法,开展有效的n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发现和观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是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原则和方向。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开展课堂教学,不仅符合学情,更能够积极有效地引领青年教师

成长。

成为学科基地校后,教师们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节课,更注重对数学核心知识的教学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青年教师杨柳在第一次开设校级公开课《指数函数》时,通过与备课组教师的多次磨课认识到: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单调性和特殊点”这一核心知识的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二、以课题为依托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科教兴国”“科研兴校”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青年教师思想活跃、眼界开阔、学科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鼓励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我校高中数学教研室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带领青年教师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提升青年教师的教科研

能力。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和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持为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我校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了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学研究。北京市骨干教师王晓青率先开展“翻转课堂”课改实验,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实践探索;海淀区骨干教师王瑞群的校本课题《TI手持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获得校级一等奖;青年教师李晓龙、罗艳对几何画板教学进行探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青年教师张程艳的校本课题《基于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实践》获得校级一等奖……各项教学课题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学科基地校,我们在保证常规教学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利用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设备,开展《信息技术下,基于课堂实践教学的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市级重点课题研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调动和激发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高中数学教研室充分发挥学科基地的优势,以课题为依托,规范教学方法,开展教科研活动,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利用学科实验室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数学探索和发现。因此,“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整合”“如何使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研室的教师们利用数学实验室,借助几何画板、TI图形计算器等数学工具,通过数学实验、操作体验等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数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几何画板、TI图形计算器的应用和相关课件的开发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高二年级的校本选修课程―《几何画板探究课》《TI手持技术实验课》就是几位年轻教师开设的,他们依据数学实验的特点精心设计课程、自编教材,带领部分学生利用TI和几何画板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师生共同撰写研究报告和心得体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更促进了青年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高中实验探究课的开设,是我校数学实验室教研活动的创新,是数学学科教研基地校教研和教学活动的精彩展示。2016年12月,两位青年教师在数学实验室进行了“同课异构”数学实验探究公开课―《定长线段滑动问题》的教学。针对同一问题,一位教师借助TI图形计算器,另一位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分别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展现了TI图形计算器和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课堂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从数学问题的探究到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浓厚,收获很大。这两节公开课是信息技术融入校本课程的一个成功范例,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研热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学科教研基地,我们利用数学实验室,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技术探究、交流与分享等活动,促进了教研组内教师的教学与研究活动,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钻研精神,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四、搭建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成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高中数学学科教研基地后,我校数学教研室又承担了海淀区高中数学2016年入职新任教师的区级培训工作。我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各项培训活动,聆听专家讲座、担任海淀区见习教研员、参与海淀区高中各年级的考试命题工作……专家的引领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了专业成长与发展,同时也体验到教师这份职业的成就感。

除了每学期开设的校级公开课以外,数学教研室还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平台,提供各种锻炼机会,鼓励并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各类区、市公开课、研究课,在参与中成长,在竞技中提升。2016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高一、高二数学进修活动在我校开展。我校高一年级的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向量的数量积》的新授课和习题课。开放式问题的设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向量数量积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高二年级的两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两位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直观而形象地展示了动点运动的形成轨迹,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抛物线的定义、确定标准方程,进而类比椭圆和双曲线,探讨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开口大小程度与参数p的关系以及抛物线是否存在渐近线等问题,在帮助学生掌握圆锥曲线核心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推理论证、抽象概括等核心素养。区级研究课的成功开设,不仅使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发挥了数学教研基地校的辐射作用。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20-04

教育部社科司立项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立项的课题,包括法学、港澳台问题研究、管理学、国际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教育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逻辑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学与文化学、社会学、体育科学、统计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外国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中国文学、宗教学等学科,教育类课题从2007年开始涉及职业教育方面。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反映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者的研究重点和当前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近几年的职业教育立项课题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我国职业教育在国家层面的研究现状。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研究起步晚,基础薄弱,立项项目少,承担单位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

本研究以教育部公布的2008―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的教育类立项一览表为原始数据,利用SPSS17.0建立2008―2013年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统计数据库,对2008―2013年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立项率、承办单位及其所在地区分布状况、立项课题研究类型等进行了分析整理。

二、数据分析

(一)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量与级别分析

1.立项课题数量分析。2008―2013年教育部社科司人文社会科学立项课题数量分别为:2008年1293项、2009年2949项、2010年4611项、2011年4255项、2012年3961项、2013年3240项,六年共计20304项。在这20304项中,教育类课题总数为1677项,其中2008年有106项、2009年245项、2010年380项、2011年353项、2012年344项、2013年249项(详见表1)。可以看出,2009年教育类立项课题数量随着立项课题总数的增加而增加,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在这1677项立项课题中,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有144项,占教育类立项课题的8.59%,其中,2008年2项、2009年17项、2010年18项、2011年37项、2012年37项、2013年33项。职业教育立项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1年、2012年增长较快。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目的成倍增长,表明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当然,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在教育部社科司立项课题中立项率的提升,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立项课题级别分布统计分析。教育部社科司立项课题分为两个级别:一类是一般课题(规划基金和青年基金);另一类是重大招标课题,重大招标课题中职业教育每年1项。2008―2013年社科司立项的职业教育类一般课题有144项,其中规划基金项目92项,具体为2008年2项、2009年14项、2010年12项、2011年24项、2012年20项、2013年20项。青年基金项目有52项,具体为2008年0项、2009年3项、2010年6项、2011年13项、2012年17年、2013年13项。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规划基金类项目处于较稳定的状态,青年基金项目的增长趋势较明显,由2008年的零占有率增长到2012年的45.9%,可见,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教育青年学者的培养。

教育部社科司每年根据教育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设立重点招标课题,职业教育类每年只有1项,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承担了“职业教育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重大招标课题,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承担了“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的重大招标课题,2011年天津大学承担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重大招标课题,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承担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重大招标课题,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承担了“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重大招标课题。六年来,承担职业教育重点招标课题的单位主要是部属重点大学,没有地方普通高校,反映出地方高校职业教育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职业教育课题区域分布统计分析

1.立项课题在三大区域的分布状况。2008―2013年,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分布,但分布数量差异明显,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其中,2008年东部地区有2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没有;2009年东部地区有6项,中部地区有8项,西部地区有3项;2010年东部地区有15项,中部地区有2项,西部地区有1项;2011年东部地区有23项,中部地区有9项,西部地区有5项;2012年东部地区有23项,中部地区有12项,西部地区有2项;2013年东部地区有24项,中部地区有5项,西部地区有4项。从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六年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中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最多且不断增加,由2008年的2项增长到2013年的24项;中部地区立项课题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多时仅12项,远不及东部区域;西部立项课题始终较低,最多2011年仅5项,中部和西部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合计数也不及东部地区多。

2.立项课题在各省的分布状况。从22页表2可看出,2008―2013年教育部社科司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分布于安徽省、福建省、广东省、贵州省、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吉林省、江苏省、江西省、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四川省、浙江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8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其中,立项课题数排名前三的是浙江省、江苏省和广东省,具体数目是浙江省23项、江苏省20项、广东省10项。这三省的立项课题数远高于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占总立项课题数的36.8%。立项课题数较少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福建省,仅有1项;其次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仅有2项;其他未提及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立项课题数在4~9项,处于中间水平。可以看出,这些立项课题极少的省份多位于偏远地区,职业教育欠发达,说明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与职业教育发达程度呈高度正相关,职业教育立项数量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承担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单位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立项课题的承办单位有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总体上普通高校的承担数量最多,六年内承担课题80项,占55.6%;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承担课题23项,占16%;高职院校承担课题41项,占28.5%。可见,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立项频率最高,高职院校稍微落后于普通高校,教育科研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承担职业教育立项课题。2008―2013年共有116所院校承担了职业教育立项课题144项,其中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现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承担课题最多,共10项,占6.94%,其他115所院校承办课题数在1~3项(见表3)。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立项课题总数少于普通高校,但六年内承担课题数量最多的院校仍是职业院校,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在优势领域有所作为,与普通院校积极合作,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研究领域统计分析

1.按职业教育类型划分的课题立项情况。为了更有效地了解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的情况,我们按照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比较职业教育五种类型对2008―2013年教育部社科司职业教育立项课题进行了统计。从统计数据(见表4)可看出,关于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的研究数量最多,其次是高等职业教育,再次是农村职业教育,最后是中等职业教育和比较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许多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故立项课题倾向于职业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力量,拥有较多的教学科研人员,所以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占了很大的比例。随着国家把“三农”问题看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职业教育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再教育、新生代农民技能培训方面的立项课题较多。由于中等职业院校的研究力量相对薄弱,没有足够能力申报教育部课题,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量较少,比例较低。比较职业教育的立项项目少,反映比较职业教育的研究人员不足,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亟待提高。

2.按职业教育要素划分的课题立项情况。从办学的角度,我们将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按照学校、教师、教学、课程、管理、培训、学生等要素对立项课题进行了统计。从统计结果来看,关于职业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课题最多,高达56项,远超其他教育要素。其次是教学方面的研究,共27项。教学作为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筹码,向来在教育界受到重视。再次是教师方面的研究,共20项。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的践行者,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要,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其他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课程和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学生是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学生的成就与发展上。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需要认真研究课程体系,做好课程开发,这是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提高质量的关键。

三、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管理的建议

(一)教育部社科司要增加职业教育课题立项数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六年来教育部社科司立项教育学类课题1677项,其中高等教育类580项、职业教育类144项、基础教育类136项、其他教育类817项。职业教育类的立项课题数量远低于高等教育类的立项课题数量,与基础教育类课题数量持平,这种不均衡现象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背景下,144项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明显不足。教育部社科司立项课题指导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数的多少也直接反映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国家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研究力度,以便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二)职业教育相关单位要加大课题申报工作

从职业教育立项课题承办单位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承担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的单位主要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这三类,研究单位过于狭窄。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要鼓励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单位联合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申报,以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单位要鼓励科研人员加大职业教育课题申报工作,增加立项比例。同时,各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课题申报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课题申报的质量和命中率。职业教育研究者应当主动申报课题,提高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的立项率,在国家教育科研资金的支持下,结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研究出指导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各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在申报指标的分配上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尤其要鼓励地方本科高校积极开展本科阶段职业教育的研究。此外,加强课题申报的指导工作,鼓励不同类型的高校开展不同层面的研究,鼓励重点大学开展比较研究、普通本科院校开展理论性研究、高职院校开展应用性研究。

(三)课题立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均衡。近些年,随着我国城乡统筹、区域统筹战略的实施,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具有扶贫开发、促进劳动力转移、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教育部社科司立项课题应向中、西部院校倾斜,鼓励东部地区院校开展中、西部职业教育的研究,促进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满足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鼓励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职业学校联合申报课题

职业教育是跨界教育,社会化程度高,需要多部门的参与。因此,课题承担单位不应仅限于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也应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立项课题的研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已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研究迫切需要加强产教结合、课程、学生招生就业、院校管理、教师培养培训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而这些问题的研究既需要开展试验性研究,也需要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10

大连市“十一五”教师教育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校本化与网络化对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趋向、功能定位,对研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发挥进修学校在区域教师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下大气力,广开思路,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了师德、师风、师能建设,促进了研训教师专业引领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高。

一、激活用人机制提供资金保证

1.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激活用人机制

“放低姿态做人,提高能力做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这是我校对干部提出的要求,并通过启动干部培训四项制度来抓落实:一是建立领导班子每月理论学习制度,强化“知识本位”“学术本位”意识,班子成员带头做学问,人人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承担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培训的相关课程,做专家型、学者型领导;二是建立周行政校务会制度,研究和确定周工作重点、方式及完成时限,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三是建立月中层干部工作交流培训制度,一方面增进部门工作的沟通和整合,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地实现工作目标,同时进行管理者培训,不断提高中层干部统筹协调和指导校本研修工作的效能;四是建立中层干部年岗位述职竞聘制度,六个部门的八位部主任重点总结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业务成绩和管理成果,充分展示了学校中坚力量在德、能、绩、责方面的水平。我们还邀请了教育局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到会,对述职人进行了民主测评。局党委书记贾连军对学校中层干部述职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学校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观念,追求学校工作的新层次;保持指导、服务统领全局的意识,追求业务领域新成绩;体现以良好素质决定教师的行为,追求良好形象的新境界。

另外,我们按照“两高一低”的标准(高学历、高水平、低年龄),共引进5名新教师,全部是研究生学历,他们分别担当了干部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地改善了我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为队伍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2.多方筹措,提供资金保障

一年来,我们克服困难,积极向区政府、上级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向社会各方筹措资金,加大研训教师学习与培训的费用投入,实现了我校发展中的又一个突破。一是确保发达地区学习的高费用落实;二是提高了市内四区学习培训的通勤费用;三是增发教师假期专项学习经费;四是购置了大量的图书、报刊、杂志等专业性学习资料。我们还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学习、研究需要自主购书,学校统一报销。这些都为满足教师乐学、勤学、博学的需求提供了经费保障。

二、全面启动多元化学习培训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首抓师德,凸显职业精神

高素质的队伍首先体现在高尚的敬业精神上。我们以倡导“敬业、博学、务实、创新”的校训精神为主线,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升了研训教师的师德修养。先后组织全校教师参观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事迹展,举行了“新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誓词”仪式,让全体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了方永刚同志是怎样用真诚诠释信仰、用激情诠释使命、用献身实践人生,激励教师们积极投身于旅顺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充实的人生;假期组织教师参观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请市委党校于文发教授做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问题的专题辅导,使教师们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民生教育、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等新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请区委副书记段炼做了题为“继续解放思想,迎接全面开放,实现快速发展”学习实践活动的辅导报告,段书记对我区人才引进、干部教师培训、教育均衡化三个具体问题的深刻剖析和对今后教育发展的明确要求提高了教师们对继续解放思想学习实践活动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论坛,结合岗位实际交流学习和实践体会,等等。

这些活动都产生了很好的教育影响,成为教师们不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大的情感和思想动力,大大增强了教师们的工作责任心,凸显出以服务奉献为核心的职业精神。

2.主动联系.加强高层次的专业引领

为了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全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实现研训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统筹了“十一五”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的资源,将研训教师的素质提高和中小学干部培训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是专门聘请了大连教育学院靳雁涛书记、骆东升院长、校长培训中心屠广越主任和市教育局基教二处吕伟明处长、34中丛春红校长等领导和专家作了多场专题报告,实施专业引领;二是积极主动地借助学院素质提高年的活动以及省市相关专业的业务培训,争取名额,最大限度地让研训教师参加学习,捕捉专家的智慧,感受大家的风度;三是将大连教育学院近期录制的专题学习光盘带回学校,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观看讨论,及时为没能参加集中培训的教师补课;四是邀请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张文科主任和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专家前来做中考指导。通过互动研讨的方式,从复习策略、复习技巧、复习方法、复习的心理以及日常课堂教学的导向等方面,对研训教师和全区初三年级五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科学的业务指导。

3.多层次挂职培训

一是分批选派中层干部到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异地跨地域挂职学习培训,学期为一个月,学习、感悟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与改革经验,借他山之石,不断提升干部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现已有三名中层干部(教科部主任、中教部主任、于训部主任)分别从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和北京宣武区教育学院学习归来。二是采用自主申报、学校审定的形式安排研训教师轮流到市教育学院挂职学习研修,现已有两名研训教师(初中化学、小学音乐)到大连教育学院初中和小学教师教育中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科挂职学习,满足教师个人学习的需要,增强教师学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指导能力;三是将引进的四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青年教师派到基层学校挂职一年,他们分别担任所在初中的校长助理、主任助理、副班主任和历史、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基层学校研训中发挥了很好作用,同时也在一线锻炼中不断增长实践经验。

4.实行异地学习、考察,拓展教师视野

短期异地观摩、研讨、考察学习。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有15批31人次研训教师跨省参加各类研讨活动,占学校专职教师的56.4%,他们分别到西安、江苏泰兴和浙江、广西南宁、福建泉州、厦门、上海静安、北京师大、东北师大、华东师大、山东潍坊等地(校)实地考察学习,还有l3位教师参加了省级各类研讨会。近日,又有6位研训教师刚刚结束了在上海为期一周的业务研修培训学习。教师们参加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举行的“关注有效教学”系列学术活动,参与教育论坛,听专家讲座、深入课堂看课,参加“茶馆式”研修活动等等,受益匪浅。

坚持外出学习汇报制。每位外出学习培训的人员在完成学习研修任务后,都要认真地向全体教师做学习汇报,及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沿的改革经验带回来。研训一体,交流共享,促进了干部的业务水平与管理能力和研训教师的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指导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这样的交流共享,凝聚集体的智慧,生成新的工作思路,推动了学校研训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教科部刘广民主任深有感触地说,“紧张的异地学习和工作生活,对于学习者个人心理是一种磨砺、对责任心是一种考验、对业务能力是一种提升……”

5.充分挖掘学科资源,以重点课题为牵动,开展“一科一课题”的研究通过典型引路、集中指导、阶段调研、升级申报等形式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如小学科学学科《新课程下小学科学教学实效性》的课题围绕着学科知识和命题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研究、实验操作与器材制作研究、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四个子课题扎实实施,层层推进。一是规范地召开课题开题会”:宣读课题开题报告;以骨干牵动自愿结合的方式分配子课题;进行了课题方案撰写知识培训;二是落实过程培训,组织了“小学科学——初中物理手牵手”活动,请初中物理研训教师做小学科学物理专业知识培训,深化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和驾驭;三是研讨科学实验,规范操作技术,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们全员动手实验,总结提炼成果,形成阶段报告。课题组的教师切身感受到了研究给自己学识、能力和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惠。

到目前为止,全体研训教师围绕校本研修已经有二十多个科研课题得到确立,这些课题都在进行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些课题的确立和研究,让科研切实为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服务。

6.以学校网站建设和升级改造为契机,强化计算机操作应用培训

促进全校研训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是有针对性地完成了“大连教师网”和“旅顺教育信息网”的使用培训,进一步强化了研训教师的网络使用意识和能力,为推进网络下的校本研修培训了骨干力量;二是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开展了FLASH、MSN、博客制作等专题培训;三是与中小学骨干教师一道进行了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培训,提升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规范使用现代手段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开展研训教师计算机培训需求调研,下一步将分层次开展数据统计、几何制图等更高层次的专项培训,加速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与推广。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11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积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积聚的基础,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而其中西部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范为本。建设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新世纪初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支持西部地区师范院校的建设。“制定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培训规格与课程计划,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强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与终生发展能力。”我国西部的高师院校,这里主要是指西部12个省(市、区)的地方师范学院(包括师范类为主的学院)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分,2003年我国西部的地方高师院校有53所,占西部高师院校数的81.53%,全国高师院校数的27.46%;2003年广西的地方高师院校有8所,占广西高师院校数的80%①。列举这些数字,说明西部的地方高师教育的重要地位。但西部高师教育更重要地是体现在新世纪它对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上,即主要为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教育学、心理学等主干教育课程是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着数十万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和数十万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②,对实现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立足于广西山区农村特别是河池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高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期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建树。

2 课题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历史看,20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提出过多种农村教育的理论和模式,如陶行知的“乡村教育”理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雷沛鸿的“民众教育”理论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如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路子,现在已构建起农村“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农村教育新模式。一些专家、学者在农村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如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育系编的《农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郭道明教授主编的《农村教育经济学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余永德主编的《农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李少元研究员的《新世纪农村教育走向何处》(《人民教育》2002年第5期);谈松华研究员的《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教育学》中国人大复刊2003年第5期)等。在国外,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重视农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如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实施“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农村服务计划”等。

然而,从总体上看,当前在我国对农村教育的研究,还未引起真正的重视。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深刻地指出:“要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我有一种感觉,今天谈教育改革,讲教育现代化,总是着眼于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需要什么,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似乎还很少有人研究。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③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地方高师的教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严重脱离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问题。例如,教材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学家睢文龙指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师专培养的学生,今后主要去发展农村初中教育。可师专教育学教材对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问题,反映也很不够。”④这一突出的问题,至今在地方高师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如何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构建高师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改革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尤为匮乏。

3 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围绕师专的培养目标,注重联系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讲授教育学科理论;探索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在经常性教育见习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试图结合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如组织师范生去乡村初中开展教育见习和教育调查活动,以培养学生热爱和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教师职业感情及品质。这方面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做了相关的探讨,黄白等的“教育学科进行教师角色摸拟教学研究”⑤、“经常性教育见习研究”⑥,罗之勇的“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研究”、“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师教育研究”⑦,唐毓首的“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⑧,谢春艳的“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⑨等。在这些研究中,我们注重结合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总结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经验。在教育学教材改革方面,黄白等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在教材中增编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容,反映了山区农村教育的实际。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黄白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教育社会学研究”⑩。

本课题在2002年立项之后,为了使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首先,我们对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及教育课程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河池地区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乡镇初中和小学校长、教师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二是当前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三是应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四是师范院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教师教育,培养适应山区农村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实施了面向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改革方案。

其次,参编出版课题教学改革所需的教材:一是《现代教育学》(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由宋书文教授主编,本课题负责人黄白为副主编之一,课题组成员谢春艳参编。该书凸现了现代的“大教育”观,其内容从宏观教育到微观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教育管理等),探索和构建面向21世纪教育学教材体系。它既体现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阐明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又凝聚了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如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等,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突出教育实践训练的内容。二是《现代心理学》(专著性教材,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宋书文教授为主任委员,本课题负责人黄白为副主任委员之一,课题组成员谢春艳参著。该书在整体结构上打破了以往单纯以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主线编写教材的惯例,整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学等有关理论和内容,力求反映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彭聃龄为该书作了序言,他评价说:“本书是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教材建设的一项创新的研究成果。”这两部教材已在我校2001级师范生中使用,增强了教育课程教学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师教育和培养师资的适应性。

4 课题研究的期望目标

本课题围绕新世纪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目标,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师范生的教育素质。教学改革的目标是:(1)适应培养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初中和小学教师,构建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2)根据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改革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探索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高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使其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同类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地方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理论教学脱离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突出问题,打破封闭式的教育学科课堂教学,从而构建高师院校教育学科课堂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本课题完成的关键是处理好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根据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在师范生学好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师范生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教育素质。加强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化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素质,适应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注释:

①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03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做的统计,《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8日.

②国家教委师范司教材处编:《教育学改革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版,第2页.

③顾明远:《世纪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任务》,《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第2页.

④睢文龙:《师专教育学教材编写的反思》,《教育学改革论文集》(国家教委师范司教材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版,第242页.

⑤黄白:《教育学科进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教材·教法》(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1999年第9期,第55-57页;2001年11月在南京·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办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作交流并在圆桌会议上作主题发言,收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等主编的《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一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258页.

⑥黄白等:《经常性教育见习的尝试》,《高等教育》(中国人大复刊),1987年第10期,第47-50页;《谈师专经常性教育见习》,《河池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第93-96页.

⑦罗之勇:《对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专辑,第128-129页;《西部大开发与高师教育》,《河池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第68-70页.

科研与课题的区别篇12

1、加强队伍建设:

增强每个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引导大家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的办学理念,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自觉地将自己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让“校荣我荣”成为每个成员的最基本的道德觉悟。

注意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支部班子成员和党员平时注意加强学习,工作中以身作则,遇事多和大家商量。

坚持科室学习制度:理论学习、业务学习,重点是将科室的工作与*区教育的要求联系起来,让大家真切的感到,基层学校对教育科研的强劲需求,课程改革对每个教研员素质的日益增长的要求。让大家理解,只有不断学习和与时俱进,才能为基层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自主发展和*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营造一种和谐的合作氛围。主要是正面引导,提升大家的思想境界,把兴奋点集中到工作上来,减少和规避内部的无谓纷争,实现大家共赢。

2、精心制定和实施科室工作计划。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处室的工作性质,我在学期初,制定工作计划时几上几下、几易其稿,处室每个成员又依据处室计划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在第二学期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在处室内部交流个人工作计划。既达到了使大家相互借鉴的目的,又便于使大家了解各个工作之间的联系。相互借鉴促进共同进步,增进了解有利于相互配合。

教科室是一个综合性很强处室。下设德育教研中心、心理教研中心、课改监控与评价、教育学会办公室、课题管理、课题规划办、教育信息等六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都有自己的上级主管部门,教委主要业务处室还经常直接布置各种工作。点多、线长和面广是教科室学会工作的特点。如何实现科室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减少盲目性?“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的工作模式是最好的破解困局的良方。

⑴德育和心理

成立了德育和心理教师工作室。工作室下设三个项目组:课题研究、咨询和管理。

每个项目组又分为两大主题:课题组分为德育课题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心理课题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咨询组分为个别辅导和班组辅导;管理组分为师资培训和业务交流。

教研员牵头,基地校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主任为主要成员。本处室的郑杰、蔡建新、夏光月,倪永娟、师训处的时书明、孙明松是牵头人。学科工作室的所有的成员都做了明确的分工。都有比较具体的工作和任务。

成立德育心理工作室的目的,在于整合校内外的优质资源,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深入有效地开展部级、市级和区级课题研究,积极营造*区良好的育人氛围。

到目前为止,“十一五”德育和心理课题已经正式启动。

⑵课题管理

成功完成了“十五”课题结题工作和“十一五”开题工作。多得天独厚的资源,如“周口店猿人遗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课程资源,只要开发利用好了,教师的课

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就会得到根本的提高,学校的特色发展就可能成为现实。我们认为,高中课改也给我们教科室提供了机遇。因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当仁不让,积极作为。

⑷初中建设工程诊断评价工作

今年年初,我们将全区各初中校送交的报告,经过认真整理,编辑成册送到了市教委相关部门和市科研部门以及区教委的相关领导手中。

考虑到良五中、房五中两个新建校的要求,我们在深入学校与干部教师座谈交流的基础上,请来了市里的专家帮助他们就学校的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现在,我们正通过各种渠道征求部分初中校的意见,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请专家进行一次全区范围的辅导。

⑸信息工作

*教育研究专刊已经出版一期。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将负担起每月一期的课改专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第一期已经发到各高校。第二期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我们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刊物按时出版。

⑹校本研究工作

十五以来,特别是实验中学科研现场会以来,全区校本研究成蓬勃发展的态势。教科室有一项很重的任务,就是帮助学校设计校本研究的方案,对于一些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还有一个普及科研知识和方法的任务。对于基层学校的要求,我们都想方设法的给予满足。我和我的同事,每周都要跑若干所学校,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欢迎。

⑺学会工作

教科室和学会合作办公以

友情提醒:本文来自收集与整理,特别感谢原作者!后,学会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要求,在很多方面还有进步。2006年底,会员总数上升到有学会以来的最好水平,即达到了1600多人,今年又增加了400人,会员总数超过了2000人。

目前,区教育学会代管了8个北京市教育学会的课题。学会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无论是课题的前期论证、开题,还是课题的中期管理,都做得有声有色。

区教育学会组织了中国教育报社、中央教科所等多家单位组织的征文活动,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欢迎。

召开了学会联络员会议,组织大家学习*区教育学会章程,通报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明确学会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基层学会的学会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组织了丛书意向作者与丛书办专家交流座谈会,召开了*区丛书作者讲学活动,开展了八所学丛书基地校调研工作,完成了丛书征文评选工作。

在兄弟处室的配合下,完成了2006年年会论文评比工作。今年年会论文的特点是数量大,质量普遍较高。共征集年会论文2600多篇,其中评出一等奖365篇,二等奖937篇,三等奖893篇。

3、成功策划和组织了几次全区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活动:

全国德育工作现场会*分会场即电业中学、石楼中心校现场会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二中市级“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现场会。

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活动。

*区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4、撰写了多个全区性的报告和方案:

《*区中小学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可持续发展教育(简称esd)*实验区实施方案》

《*区教师家长协会单程》

《*区教师家长协会实施方案》

5、组织参与了《初中建设工作工程诊断分析报告?*卷》的编辑工作。

6、协助北京教科院、市基教科、初教院完成了多次调查问卷的组织工作,包括网上调查和纸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7、和区教委一起,研究、检查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8、出席全国、市、区各种工作和学术会议,主持部分会议或作总结性发言。

二、几点体会和感受

1、用多把尺子和发展的眼光看,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

教科室的工作性质:教科室应该是这样一个处室:科研含量最高,专业性最强,人员素质最好。这个处室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一种先导作用。它所做的工作没有“立杆见影”成效,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来说,科研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往长远说,是一种高度和一种境界,从效果上看,是一种积淀,一种厚积而薄发的力量。*二中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研的影响从十年前就有了,十年的酝酿才有了今日的成效。实验中学的成功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份喜悦,是多年积淀的成果。

我常常问自己,也用同样的话问我的同事:我们工作的效果在哪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工作的成效在一次次现场会上领导的褒扬之中,在基层学校一面面奖牌的光华中,在无数成才学生的灿烂的笑容之中,在一个个生动的活动现场、主题班会上家长和学生感动的泪花之中。

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叫皓首穷经,搞科研的人最知道。

《*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报告》还有三天两头的各种开题报告,结题报告以及总也看不完的课题报告,各种论文…,眼看疼了,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白天完不成的晚上做,工作日做不完的休息日做。至少我来之后,还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过加班和补助。虽然,有时候心里也不平静,也会发出诸如“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感慨,但仅仅是说说而已,过后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夏光月老师,已经是临近退休的人了,但她整日乐呵呵的,两脚忙得朝天也不喊累。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对学会的工作一往情深,工作又积极又主动。

王兆凤老师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但是,她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工作,课题研究,联系学校,下基层讲座,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都积极主动,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李永清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个人做课、演讲比赛样样争先。一个人负责着三项课题,整天埋头在数据和文字当中。去年下半年,区教委牵头承担的“课改与管理制度创新”的课题结题任务压在了她的头上。她要面对是的是市里最严格的专家。报告一次次送上去,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修改。今年4月底终于获得通过。个中滋味,局外人很难体会得到。

其他人的情况也是如此。老蔡退了,郑杰整日的忙。小蔡、惠春等都很忙,小倪一有时间就回来帮忙。老顾、宝华都是热心人,都常常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

2、搞科研的人要坐得住,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耐得住寂寞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教科室是会就最多。原因是,教科室的工作头绪多。细分一下:德育研究、心理研究、课题管理、课改监控与评价、信息、教育学会。我们面对的上级业务部门有北京教科院、中央教科所、北京市课题规划办、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心理学会。中教科、小教科还经常直接派工作。我们参加的会议有学术讲座会,正是在一场场的学术报告中我们的科研人员的学术素养得以提高;我们参加的会议有专业交流会,正是在一次次的专业交流中一线教师的研究意识得以萌发;我们参加的会议有行政决策会,正是在一次次的行政会上我们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如果说研究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开会就是科研帮助教师、服务学校、促进教委科学决策的最重要的工作形式。

学校给了我们一定的照顾,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开会。我也考虑过有些会的价值问题,但体制的东西我们自己解决不了,*需要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就会得到根本的提高,学校的特色发展就可能成为现实。我们认为,高中课改也给我们教科室提供了机遇。因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当仁不让,积极作为。

⑷初中建设工程诊断评价工作

今年年初,我们将全区各初中校送交的报告,经过认真整理,编辑成册送到了市教委相关部门和市科研部门以及区教委的相关领导手中。

考虑到良五中、房五中两个新建校的要求,我们在深入学校与干部教师座谈交流的基础上,请来了市里的专家帮助他们就学校的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现在,我们正通过各种渠道征求部分初中校的意见,准备在适当的时候,请专家进行一次全区范围的辅导。

⑸信息工作

*教育研究专刊已经出版一期。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将负担起每月一期的课改专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第一期已经发到各高校。第二期已经基本准备就绪。我们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刊物按时出版。

⑹校本研究工作

十五以来,特别是实验中学科研现场会以来,全区校本研究成蓬勃发展的态势。教科室有一项很重的任务,就是帮助学校设计校本研究的方案,对于一些科研基础薄弱的学校,还有一个普及科研知识和方法的任务。对于基层学校的要求,我们都想方设法的给予满足。我和我的同事,每周都要跑若干所学校,我们的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欢迎。

⑺学会工作

教科室和学会合作办公以后,学

友情提醒:本文来自收集与整理,特别感谢原作者!会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工作一点也没有放松要求,在很多方面还有进步。2006年底,会员总数上升到有学会以来的最好水平,即达到了1600多人,今年又增加了400人,会员总数超过了2000人。

目前,区教育学会代管了8个北京市教育学会的课题。学会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无论是课题的前期论证、开题,还是课题的中期管理,都做得有声有色。

区教育学会组织了中国教育报社、中央教科所等多家单位组织的征文活动,受到了基层学校的普遍欢迎。

召开了学会联络员会议,组织大家学习*区教育学会章程,通报学会开展的各项工作,明确学会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基层学会的学会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组织了丛书意向作者与丛书办专家交流座谈会,召开了*区丛书作者讲学活动,开展了八所学丛书基地校调研工作,完成了丛书征文评选工作。

在兄弟处室的配合下,完成了2006年年会论文评比工作。今年年会论文的特点是数量大,质量普遍较高。共征集年会论文2600多篇,其中评出一等奖365篇,二等奖937篇,三等奖893篇。

3、成功策划和组织了几次全区有一定影响的大型活动:

全国德育工作现场会*分会场即电业中学、石楼中心校现场会的准备和组织工作。

*二中市级“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发展”现场会。

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活动。

*区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

4、撰写了多个全区性的报告和方案:

《*区中小学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现状研究报告》

《可持续发展教育(简称esd)*实验区实施方案》

《*区教师家长协会单程》

《*区教师家长协会实施方案》

5、组织参与了《初中建设工作工程诊断分析报告?*卷》的编辑工作。

6、协助北京教科院、市基教科、初教院完成了多次调查问卷的组织工作,包括网上调查和纸制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7、和区教委一起,研究、检查和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8、出席全国、市、区各种工作和学术会议,主持部分会议或作总结性发言。

二、几点体会和感受

1、用多把尺子和发展的眼光看,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优点:

教科室的工作性质:教科室应该是这样一个处室:科研含量最高,专业性最强,人员素质最好。这个处室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到一种先导作用。它所做的工作没有“立杆见影”成效,往往需要经过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对一个区域、一所学校来说,科研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方式,往长远说,是一种高度和一种境界,从效果上看,是一种积淀,一种厚积而薄发的力量。*二中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研的影响从十年前就有了,十年的酝酿才有了今日的成效。实验中学的成功也是如此。我们今天分享的这份喜悦,是多年积淀的成果。

我常常问自己,也用同样的话问我的同事:我们工作的效果在哪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工作的成效在一次次现场会上领导的褒扬之中,在基层学校一面面奖牌的光华中,在无数成才学生的灿烂的笑容之中,在一个个生动的活动现场、主题班会上家长和学生感动的泪花之中。

什么叫呕心沥血,什么叫皓首穷经,搞科研的人最知道。

《*区十五年来教育发展研究报告》、《*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报告》还有三天两头的各种开题报告,结题报告以及总也看不完的课题报告,各种论文…,眼看疼了,电脑前一坐就是半天,白天完不成的晚上做,工作日做不完的休息日做。至少我来之后,还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过加班和补助。虽然,有时候心里也不平静,也会发出诸如“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感慨,但仅仅是说说而已,过后工作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夏光月老师,已经是临近退休的人了,但她整日乐呵呵的,两脚忙得朝天也不喊累。不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对学会的工作一往情深,工作又积极又主动。

王兆凤老师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但是,她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工作,课题研究,联系学校,下基层讲座,与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开展各种教研活动,都积极主动,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李永清老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个人做课、演讲比赛样样争先。一个人负责着三项课题,整天埋头在数据和文字当中。去年下半年,区教委牵头承担的“课改与管理制度创新”的课题结题任务压在了她的头上。她要面对是的是市里最严格的专家。报告一次次送上去,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打回来,一次次修改。今年4月底终于获得通过。个中滋味,局外人很难体会得到。

其他人的情况也是如此。老蔡退了,郑杰整日的忙。小蔡、惠春等都很忙,小倪一有时间就回来帮忙。老顾、宝华都是热心人,都常常在关键的时候发挥重要的作用。

2、搞科研的人要坐得住,要有一颗平常心,要耐得住寂寞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教科室是会就最多。原因是,教科室的工作头绪多。细分一下:德育研究、心理研究、课题管理、课改监控与评价、信息、教育学会。我们面对的上级业务部门有北京教科院、中央教科所、北京市课题规划办、北京市教育学会,北京市心理学会。中教科、小教科还经常直接派工作。我们参加的会议有学术讲座会,正是在一场场的学术报告中我们的科研人员的学术素养得以提高;我们参加的会议有专业交流会,正是在一次次的专业交流中一线教师的研究意识得以萌发;我们参加的会议有行政决策会,正是在一次次的行政会上我们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如果说研究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开会就是科研帮助教师、服务学校、促进教委科学决策的最重要的工作形式。

学校给了我们一定的照顾,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自己想办法去开会。我也考虑过有些会的价值问题,但体制的东西我们自己解决不了,*需要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

全区“十一五”课题情况如下:单独承担的部级课题1项,市级规划课题3个,学会课题8个,参与的市级以上课题7个,另有一批07年的市级规划课题正在申报之中。区级立项课题208个。

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或集中、或分片参加课题前期论证和开题、对已经开题的课题进行过程性管理。对我区“十五”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如初中我们重点抓了*二中,高中重点抓了实验中学,小学重点抓了良乡一、二、三小、窦店中心校等。重点推广了“自主探究、分层评价”、“中学生阅读障碍与矫治策略的研究”、“网络德育研究”、“中小学生‘阅读学习’实验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中化传统美德教育行动”、“学习效能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研究”、“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推进策略的研究”和*区心理课题的研究。目前,科室和基层学校的积极性都很高,全区已经形成了比较浓厚的研究氛围。

⑶课改监控与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