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市场需求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8 09:32:02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1

市场需求法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职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高职院校在专业规划与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深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特色教材开发、教学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开发课程方案并实施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课程的开发缺少市场调研,缺少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人才的参与,教学情境的设置与实际现场工作脱节等等。

市场需求法的涵义、必要性。“市场需求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是指首先根据人才市场需要分析就业市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后再根据该目标人才所应具有的关键职业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递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核心课程和通识课程,然后由技术核心课程找出“市场需求”的基础课程。“市场需求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始终坚持了就业这一导向,有利于把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倡围着市场办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专业办的好坏,也要依靠用人市场进行评价反馈。所以运用“市场需求法”构建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需求法在消防安全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消防安全管理实务》是安全保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消防安全的整体概况,理解安保工作岗位中消防的基本理论知识,并掌握安保工作岗位中消防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开发“闭门造车”。教师在《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开发过程中过分依靠教材所含内容,理论多于实践,脱离真实工作情境,没有从实际的工作过程着手,对从事该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了解不够。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求无法很好地衔接。

教学方法流于形式。高职教育强调把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但在真正的授课过程中,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学为辅,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资队伍组成单一,消防企业人才引进困难。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领域,课程对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化要求超越了教师的平均水平;带头人熟悉的是传统学科课程体系,教师熟悉的是传统学科课程;缺少合格职业师资,缺少培养合格职业师资的机构;学校虽然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但由于门槛过高,而且待遇又有限,因此很难吸引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的专业人才。

实践教学条件不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建设了消防技术实训室,但是,因为教师水平有限,所以教师对实训室利用不充分,很多实训环节还有待开发。另外,与课程配套的相关实训室仍需建设,比如:火灾逃生、隐患排查实训室等。

考核方法单一。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把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当做唯一评价标准。过于注重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考核,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理论性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对学生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评价。

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同课程模式体现了不同的课程观念,“市场需求法”体现了课程体系开发步骤,即市场分析—设计—实施—市场评价的具体思路。“市场需求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过程,是根据市场需求撷取各种课程体系中适合于实际需要的部分,对原有的课程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种符合市场需求,多元叠加、和谐融合与灵活组合相结合的课程模式。

教学改革方案。从市场需求出发,确定课程定位。通过对目前安保行业的调研,以安全保卫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分析安保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探索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必备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需求,开发课程并选取教学内容。通过上述分析和探索确定该门课程是以培养安全保卫职业所需的消防方面的素质和技能为目标,强化职业所需的基本素质,训练安全保卫工作中的防火巡查、消防控制室监控、初起火灾处置等基本业务的技能,并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潜质,培养其安全保卫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消防宣传教育及培训、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组织和实施等高层业务能力。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学。按市场需求开发的课程体系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消防技能训练的特点相结合,运用“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围绕着实际操作来开展,按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无缝对接,从而达到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第一,根据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的实训作用,设计高度模拟仿真的实训情境,培养学生完成典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任务的操作技能。第二,加强“校、政、企、行”合作办学机制,开拓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学校要与消防中队建立密切的联系,定期组织学生去消防中队进行消防实战演习,包括各种类型初起火灾扑救,室内外火场逃生、自救,受困人员的紧急救助等;另一方面保持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岗位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查漏补缺,全面发展。第三,以赛代训,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比如: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技能比赛、消防控制室监控技能比赛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搞好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注重培养专任教师的实践经验,定期安排专任教师到安保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并鼓励教师参加职业培训,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的专职教师。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内聘请有权威的、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并亲自投身第一课堂进行教学,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内容。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指研究课程价值的过程,是由判断课程在改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价值的活动构成的。我们的课程评价体系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的过程评价体系,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相应的成绩,并且实训成绩是由校内师生评价与企业兼职专家评价相结合。力求实现“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培养方式,全面、客观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实际操作技能的强化与完善,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胜任力。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学生、市场、学校三赢”的效果,带动了其他课程的改革,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了安保专业的发展。

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尽管运用“市场需求法”对《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由于时间有限,基础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结合市场需求分析,课程建设在很多方面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虽然学校建有消防技术实训室,为课程的实训环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在实训和培训中仍感觉其过程单一,交互性差,很难完全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对于安全保卫工作中突发事件的模拟更是难上加难。而继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之后,在教育领域内最具应用前景的虚拟仿真技术具有职业性、情境性、过程性、交互性、智能性、趣味性等特征。如果能够运用该项技术,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隐患排查、消防控制室监控、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等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它必将会带动《消防安全管理实务》课程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2

1.2建设服务型消防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日趋成为政府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不仅符合国家职能的历史演变发展规律,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指出:政府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纯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经济社会发展,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问题,其中公共消防安全保障很可能就会因无利可图而被市场机制忽略。因此,政府就必须把提供公共消防安全这样的公共服务产品作为自己主要的职责予以切实履行。所以,消防安全服务作为基础性的、基本性的公共服务内容,当然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建设服务型消防自然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表现。而消防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承担者,更是推动者和组织者。

2当前建设服务型消防的现状和问题

2.1建设服务型消防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个体、私营、股份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出现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来自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消防安全需求与日俱增,有力地推动了服务型消防的建设与发展。

1)消防安全服务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不仅政府将全社会消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各级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和法人组织结合自身消防安全需要,以ISO9000-18000等国际标准认证、HQE认证等形式,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等经常性管理之中,在石油化工、城市管理、劳动密集型行业等实行了消防安全目标管理手段、项目规划控制手段、许可审批手段,特别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施行后,将抢险救援纳入消防部队重要职责,有效扩展了消防安全服务的领域和范围。

2)各级消防部门普遍将服务寓于管理和执法当中,采取了警务公开、网上申报、窗口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前介入、帮助协调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消防安全需要,并为达成这些需要,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国务院先后两次取消十项非必需的消防行政审批项目后,各地也分别取消了大量不方便群众办事和阻碍生产效率的地主性规定。借助每年的全国119消防宣传日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消防安全反思日等活动,集中性的消防宣传与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深入学校、乡村、工厂和社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的渴求。

3)消防安全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目前火灾财产保险、消防产品质量检测、消防工程建设、施工、装饰装修队伍等中介服务组织和体系已初步建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火灾损失估算、消防安全评估和咨询等服务组织亦在各地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这些体系发育尚不健全,但其发展方向体现了服务型消防旺盛的生命力。

2.2建设服务型消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服务型消防理念尚未得到深入的理解和牢固的树立。受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制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性的不良影响,公仆式服务型消防理念的深入和普及程度还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型消防就是方便群众办事的简单化思维、服务型消防就是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的形式化做法,在一些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具体运作中还较为普遍。

2)服务型消防的体制性、机制尚未完全破除。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防安全需求是多样性的,为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服务的主体必然相应地是多样性的。然而,由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造成产生这些服务主体的体制性、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如对消防产品质量评价的非唯一性要求评价机构的非唯一性,在目前国家公安部的规定下就无法实现;再如因整改火灾隐患而产生的资金需求,由于没有贷款方的利益机制,目前尚无任何一家保险可融资机构愿意涉足这一领域;还如全社会对消防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没有建立反映类似需求变化的信息机制的人才交流市场,使各类学校和劳动培训机构不可能主动开展业务这方面的服务工作。

3)服务型消防的保障条件受到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限制。这个问题在经济落后省份或经济欠发达省份或地区尤为突出。由于地方财政的恩格尔系数偏大,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的”财政,无力在公共消防设施建立、灭火救援装备改善及城镇消防规划、老城区改造等方面投入,造成公安消防部队在提供紧急救援救助等公共消防安全服务方面无能为力,对部队和政府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3建设服务型消防的主要内涵

3.1服务型消防的基本概念。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消防安全问题,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要求,通过组织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消防安全产品的全部劳动和服务。

在这一概念表述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服务型消防归根结底是全部公共消防安全劳动和服务;

2)它包括政府依法提供的,也包括政府组织社会力量提供的;

3)提供服务的主体不一定是政府,它可以是政府组织或动员的其它社会单位,如企业、学校、社团(非政府组织)、私人部门等。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科技在消防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企事业单位对消防管理、技术等人才大量需求,然而当前消防职业人员未实行就业准入,职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跨职业流动性大,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要改变这一现状,优化消防行业人力资源配置,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势在必行。消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笔者认为应包括特有工种和专有工种两部分的技能鉴定(特有工种主要指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各类从业人员,专有工种主要指公安消防机构从事防灭火的人员),本文着重对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1、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现状

1.1职业准入没有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单位消防从业人员由简单的值班守夜、走走看看发展到运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操作自动消防设施等,消防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消防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消防行业却没有统一的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用人机制无法可依,职业准入无法控制,造成消防从业人员参差繁杂、效率低下,消防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做,甚至有的消防岗位是“老弱病残收容所”,大大降低了消防从业队伍的专业水平,严重地损害了消防的公众形象,影响了社会化消防工作的进程。

1.2职业地位不明确

自1994年职业资格制度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以来,职业资格证成为劳动者执业能力水平的鉴定书和市场就业的通行证。然而消防作为事关社会安全稳定的特殊职业,其从业人员却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这不能不说是消防事业的一件憾事。正是因为这样,不仅使消防职业在人才交流中心和劳动力市场没有一席之地,而且使已在各企事业单位内部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感到困惑。笔者曾在包钢集团、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等企业作过调研:由于长期以来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从未有过岗位的资格认定,而企业内部又没有资格对其进行职业认定,因此这部分人员一直属于单位里的无级工,在技术上没有发展,在行政管理岗位上更是十分有限,地位、待遇不高,个人发展受限,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职业的认同程度,严重影响他们的责任心、积极性。

1.3职业环境滞后社会发展

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环境可以规范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劳动者就业创造平等竞争就业的环境;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开发和配置;可以促进劳动者主动提高自身的技术业务素质,使我国的就业从安置型转为依靠素质就业,达到劳动者尽快就业和稳定就业。然而社会消防从业人员职业环境却滞后社会发展。消防作为科学体系中的边缘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与消防从业人员在市场中双向选择:市场上消防技术从业人员来源杂乱,任何人都能干,没有具体的标准衡量人员素质的高低,而另一边企业却需要大批懂得现代消防安全管理,具备较高现代消防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就造成消防职业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劳动者就业不公平等现象,导制社会消防职业环境严重滞后于社会展的需要。

2、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分析

2.1推行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的重要兴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在我国,推行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有以下法律依据。

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联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从业人员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职业划分标准,将我国职业共划分为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细类为最小类别,亦即职业,其中消防人员被列为第3大类第2中类第3小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明确指出消防人员是指专职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建(构)筑物、水上、森林及危险品等人员,包括:灭火员、消防抢险救援员、防火员、建(构)筑物消防员,火灾望员。灭火人员:含消防战斗员、消防供水员、消防通讯员、灭火战斗员;消防抢险救援员:含防毒防化抢险员、一般事故抢救员;防火员:含防火员、可燃气体(毒气)检测员、危险物品监督员、防火审核员;建(构)筑物消防员:含消防中控室监督员、消防巡逻员、火警报警系统操作员、固定灭火系统操作员;火灾望员:含城市消防望员、森林消防望员等。从工种分布看比较全面,涵盖了所有消防特有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术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第二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从事技术复杂以及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的消费者利益工种(职业)的劳动者,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这就要求凡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工作的,一律实行就业准入,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就业上岗。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关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性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设施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第三十四条规定“消防产品质量认证、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应当依法获得相应的资质、资格。”

另外近几年来为了保证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建设工程大政方针的贯彻实施,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及一系列法律规章。这些规定为开展消防特有工种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2.2推行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基础

任何一个职业、工种都有其存在的社会群体。对于有正当地、积极地社会功用和社会需求,有相对独立的从业人群,有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体系,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上流动,需要在企业事业单位里定位、定职的社会经济活动职业就更需要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才能使其职业结构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内蒙古自治区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近3000家;全省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有近20000余家,全省的企事业单位专职消防队70余个、政府消防队40余个、消防产品生产维修企业120余家和消防工程公司150余家,约有10万余消防从业人员。全国加起来,更是一个不斐的数字。另据网易2003年10月消息北京市统计局对全市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的劳动力需求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意向调查。全市共对4.8万个单位发出了调查问卷,其中7842个单位对新增劳动力有需求,占被调查单位的16.2%。各类职业的劳动力需求中,保安和建筑工人需求量较大,其中治安保卫消防人员2.1万人,占40%。因此开展消防从业人员的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是其社会基础所决定的。

2.3推行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

2.3.1是提高我国消防行业特有工种人员素质的需要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企事业专职消防队从业人员调查发现,60%来自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而这部分人员大多来自非消防部队;20%来自社会青年,20%是本单位的职工。他们大多数未经过消防专业培训,对消防工作认识较肤浅,并缺乏消防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大多是边学边干。对企事业单位消防职业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及消防工程公司从业人员,无论是职业道德素质,还是科学文化素质、消防业务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均与其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极不适应,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对消防职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才能严格把好其职业就业准入,才能改善从业者的素质结构和提高从业者的素质水平,实现高质量就业和稳定就业。

2.3.2是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消防工作推进消防社会化进程,而消防社会化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消防职业人员整个群体的的水平和质量。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加快提高消防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促进企业消防安全生产,提高消防安全效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大力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消防安全资源,必将对消防社会化进程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对消防安全大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

2.3.3是消防工作发展的需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大量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对从事消防职业的劳动者来说,提高职业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需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准入,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消防职业从业人员管理机制,为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竞争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我国消防工作发展的客观需求。它可以为消防职业从业人员自主择业和用人单位自主用人提供客观公正的职业技能凭证,既为形成有序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奠定基础,又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更有利于提高消防行业的整体工作水平,使大批优秀消防技术工种人员在消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消防事业可持续发展。

2.3.4是适应我国劳动力职业化的需要

简单的说,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对劳动力进行职业化可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可以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可以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可以增强职业竞争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劳动者自主择业、企业自主用人、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新机制正在逐渐形成,当今劳动力资源配置,已逐步由计划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断强化这种在“市场”中双向选择的观念。为了适应这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正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职业分类大典》的出台,将我国全部社会职业划分为1838个细类,突出了职业应有的社会性、目的性、规范性、稳定性和群体性特征,继而职业标准随之产生,成为职业活动的导向。实践证明职业标准化后的劳动力能够比较全面满足企业生产、科技进步以及劳动就业的需要。那么消防行业特有工种作为新兴起的职业,推行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必然是消防职业化的表现,也正是适应我国劳动力职业化发展的需要。

3、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的实践应用

3.1确定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标准

职业标准在整个国家职业资格体系中处于龙头位置,起着导向作用。它引导着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鉴定考核、技能竞赛等活动,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一个统一的、符合劳动力市场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的职业标准体系,应当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总的原则下进行。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标准也应遵守这一原则,由公安消防机构、劳动管理部门、教育等相关专业机构组成消防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论证专家委员会,在充分调查和论证后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编制要求,制定《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标准》,包括消防特有工种的定义、分类、等级、任期、适用对象、业务理论和技能要求等内容,实行年度测评、任期考核、逐档晋升等制度。

3.2设立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所)

为保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设立专门的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其成立方式可以由地市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或省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成立“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本辖区消防技术工种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也可由公安部消防局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申请成立“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各地设分支机构,具体工作接受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指导和监督。

3.3强化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考培制度

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包括培训和鉴定两项任务,为了确保培训质量和鉴定质量,要实行严格的考培分离制度,即培训机构和鉴定机构要分离,职业培训师不能担任该职业的考评员。

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可由当地消防协会设立培训学校,也可由社会单位设立培训学校。学校的设立要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前题,要以国家开发《消防行业特有工种人员职业技能教材》及考试大纲做为培训重点,具体要求可参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公安部令第109号)第四章消防安全培训机构。

消防职业技能鉴定首先要制定《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详细规范各工种、各级别的申报条件、鉴定内容、考核标准、和鉴定方式等内容。其次要有步骤的实施:(1)公告。每年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关于开展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公告”,公布报名时间、报考条件,所需证明等基本内容;(2)报名登记。按照要求受理社会各界所有自然人的报名申请;(3)审核条件。由各地消防职业技能鉴定所依照《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标准》审核、确定考核对象;(4)组织培训。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要求鉴定对象参加一定课时的消防理论学习和实际技能操作;(5)鉴定考核。按照《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要求每年组织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鉴定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两部分成绩均为合格者,颁发相应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晋级。(6)复核换证。按照《消防技术工种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每两年进行复核换证工作。

参考文献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4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工程市场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投资规模也不断增大,尤其是大型商业建筑以及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需要更加精准的消防安全监督工作。以上建筑在设计施工阶段就存在较多消防安全隐患,如果无法消除建筑消防隐患,严格审批建筑工程消防设施建设,就会出现消防事故,导致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还有可能影响居住人员的正常生活。对此,消防监督部门应该关注在建工程的消防管理工作,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定期抽检建筑工程消防设施设备建设安装情况,保障建筑消防设施符合消防建设的基本要求,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在建工程消防事故特征

1.1事故波及范围大,伤亡人数多

对于投资建设规模相对较大的施工区域,一旦在建设过程中突发火灾事故,由于人员疏散不及时或恐慌情绪,很可能在撤离过程中出现踩踏事件,对建筑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由于在建工程项目场所的施工人员密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建工程内部人员的逃生率。在通常情况下一旦在建工程内部出现火灾,人们第一时间会感到恐慌,而施工现场内消防设施不足,无法及时扑灭火灾,瞬间会有大量人群涌向出口方向,从而造成在建工程消防出口拥挤,没有专业的人员维持现场秩序,降低人们的逃生概率,同时,在恐慌情绪的支配下,还可能会出现人员摔倒或踩踏事故,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生还率。

1.2经济损失较大

当前,国家经济持续性建设以及城市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城市基础工程以及住宅工程为乡镇地区的工人带来工作机会,而这些人员的消防意识淡薄,一旦在建筑施工时出现火灾,不合理的灭火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加上人员密集,工种复杂,施工场地内缺乏安全防护装备,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带来较大的经济财产损失。

2在建工程消防隐患以及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2.1消防隐患

2.1.1设施布置不合理施工项目进入施工阶段时,为了满足现场施工与管理的需求,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现场临时搭建施工基础设施,比如临时办公室、居住区等。受建筑工程用地的限制,以上临时设施在建设的过程中很难满足建设要求,经常出现设施防火距离不足、防火通道堵塞等问题,容易引发消防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失。比如,施工现场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区域与在建工程距离小于15m,而其他临时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更是小于6m的基本要求,再加上施工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物料摆放随意,容易堵塞消防通道。2.1.2可燃物管理不到位在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种类较多,其中不乏易燃易爆的施工材料,常见的有木材、塑料、油漆等。现场管理人员应该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如果出现存储不当的情况就有可能导致火灾事故,威胁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比如,2017年12月,天津市一城市大厦建设项目,其38层电梯间随意堆放废弃物,后因施工人员遗留火种,引起材料燃烧,造成严重火灾事故,经过紧急救援依旧造成现场10人死亡。2.1.3临时用电存在隐患为了方便在建工程施工建设,施工人员会在施工现场设置很多临时用电的点,导致临时用电出现随机性的特征,临时用电的网线比较复杂,缺乏有效管理,经常出现铺设问题,影响其他施工项目的进行,同时也增加了消防安全隐患。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个开关盒连接多个电器设备的情况,导致开关电源负载过大,增加了火灾隐患。除此之外,施工管理人员不重视现场的用电规范问题,尤其是在起居室与办公区,经常出现违规使用电器的情况,造成负载过大,容易引发火灾。2.1.4消防设施不完善我国对在建工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具体的要求,根据我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配备相应的灭火设备、供水系统以及应急照明等装置。然而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解决建设成本,在施工现场并未配备消防设施,有的甚至都没有灭火设备,难以消除现场火灾隐患,还会造成更大的伤害。而有些施工单位按照要求为施工现场配备了相应的消防设备,但缺少日常维修与保养,导致现场消防设备存在管理不善、备件不足等问题,难以应对火灾事故。比如,有的建筑内部消防照明设备由于长期不使用而又缺乏定期维护,从而出现故障问题,如果商场出现了紧急事故或者火灾情况,就很难利用照明系统开展疏散救援工作。其次,很多人员密集的场所都缺乏自动报警装置以及自动喷淋装置,导致该区域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无法进行消防灭火处理,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1]。

2.2安全监督管理问题

2.2.1前期监管不到位一般情况下,建筑项目在立项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消防方面的监督与审批,确认其设计施工方案满足建筑消防要求之后才能够进行施工建设。但是一些建筑工程项目通常会以工期紧、任务重为借口,并未取得工程报建许可就开始施工,更有甚者已经直接竣工并投入使用却未取得消防审核许可,导致消防安全前期监管完全失去效力。很多施工设计单位为了满足企业建设要求,节约施工成本,并未遵循消防技术规范的基本要求,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应对消防监督审核,提交的施工设计图与实际投入施工的设计图存在差异,导致建筑消防建设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很多施工单位在实际施工中抱有侥幸心理,无视消防安全技术规范,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严重的消防隐患。除此之外,一些城中村改造工程、自建房工程等,都存在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要求的情况,这样的建筑单位明知道建筑设计违反消防技术规范,建筑之间存在防火间距不足、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依旧开展施工建设,对居民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2.2消防责任主体不明确建筑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不足,在实际施工中经常出现随意挤占消防通道、擅自增加层数、随意改变建筑设计与使用性质等现象,最终建设出的建筑与申报的建筑项目大相径庭。另外,在施工设计阶段,有的设计单位为了满足建设企业的需求罔顾建筑消防安全要求,在明知道设计方案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弄虚作假,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有的建筑消防单位资质不足,其消防管理人员都是临时拼凑而来,缺乏专业技术知识与工作经验,难以开展有效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在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隐蔽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偷工减料、降低施工标准等问题,导致建筑消防等级不足,影响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施工消防监理单位形同虚设,监理人员不了解具体的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与条例,检测单位人员存在恶意竞争的情况,影响建筑施工的效果。2.2.3二次装修不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完成之后,有的单位会擅自进行扩建与二次装修,这就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增加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比如有的建筑人员在扩建的时候私自拆除防火墙,擅自封堵安全出口与消防连廊,还有的装修单位忽略了建筑的消防安全要求,为了满足装饰美观的需要破坏建筑原有的消防设施。比如装修施工人员在进行房屋吊顶装修时将自动灭火喷淋装置遮挡起来,导致消防设施难以发挥效用;还有的施工人员将楼梯间的防火门进行更换,影响了防火门的消防功能。这样的违规建设行为都会增加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对居住者造成较大的影响[2]。

3在建工程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强化措施

3.1强化消防安全源头管控

要想强化建筑消防监管效果,消防部门就应该找准消防管理的源头,进入各级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与技术委员会,参与建筑规划与项目开发工作,推动城乡消防规划工作的进行。消防部门还应该从教育、商务、卫生等各个行政审批部门入手,加强对消防安全相关事项的管理与审批,针对不符合消防建设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准建设。另外,消防部门还应该配合监察管理工作,提高在建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的力度,落实各部门安全责任,保障消防工作政令畅通,以防出现渎职行为。对于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城、老旧住宅区、集中出租屋等场所,消防部门应该定期进行火灾风险的排查与整治,根据建筑需求增加消防设施,降低消防风险。

3.2完善消防监督管理体系

只有完善消防监督管理制度才能够促进消防部门职能的改革深化,提出统一的消防监督工作标准,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针对在建工程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明确工作标准,并参考相关消防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实现消防监督责任的落实,明确分配监督管理工作与任务,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消防安全意识。只有将消防安全管理放在与自身经济利益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够提高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保障建筑的消防安全。与普通建筑的消防监督工作相比,在建工程的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难度更大一些,监督管理项目也更多。要想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建筑内部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设备与消防设备,加强消防设备维护工作,减少建筑消防隐患,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消防管理能力。比如,工作人员可以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融入物联网技术,这样就能够完善火灾事故报警专线,并通过控制系统对消防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发生火灾时,系统能够触发应急机制,并通过智能化系统给出指令,使用自动喷淋的方式降低火灾的影响。同时,智能化系统还能够发出警报,提示工作人员。因此,消防工作人员应该完善消防设备定期检修以及维护工作,保障消防设备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够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3]。

3.3实现多部门联动综合管理

随着我国区域公共安全体系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消防部门应当整合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内容,将其与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取得其他社会安全管理部门的联系,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管理工作,完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确立在建工程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目标,提高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的效果。消防部门还应该不断完善自身职责,加强消防宣传培训,提升基层消防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引进信息技术完善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系统,实现各部门消息的互通以及工作的联动。另外,消防部门还应该根据该区域的消防隐患情况制定出应急方案,开展实战练习,提高消防隐患治理与救援工作的效率[4]。

3.4构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生产活动也不断增加,在建工程的消防安全隐患与消防事故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然而当前使用的消防监督管理系统并不能够满足日益增加的消防管控需求,甚至在当前的信息系统建设中也存在管理系统不够完善的问题,无法发挥出信息管理系统的真正效用。对此,技术人员应该提高自身消防监督专业水平,致力于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完善消防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消防部门技术人员与领导层应该创新监督管理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实现消防监督管理智能化发展。其次,消防部门还应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与防火管理系统的整合,这样就能够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完善消防应急工作内容[5]。

3.5规范建设工程市场秩序

针对在建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还应该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市场秩序,实现消防工作社会化发展,积极探索建筑工程消防技术审查以及行政审批分离的可能性,优化消防审批流程,明确部门职责,创新消防监管审批模式,保障在建工程的消防安全。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建筑施工多单位、多机构的诚信制度,规范参与建筑项目各主体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自觉遵守建筑工程消防建设技术要求。针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消防建设等环节中出现违规现象的一律不能够通过审批,建筑必须返工,不能够投入使用,对于行为恶劣的单位还应该给予惩处。对于建设过程中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的单位,应该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布,同时共享信息至各行政部门,作为部门实施行政许可、市场监管、银行贷款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工程具有较高的消防安全隐患,对此,消防工作人员应该重视其消防监督以及检查工作,通过强化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消防设备维护、规范市场秩序等方法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傅邦杰.关于在建工程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0,6(08):45.

[2]陈宇财.关于在建工程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20(05):189-190.

[3]孟二备,李俊帅.建筑消防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4):44.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5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公共消火栓,是指在道路两侧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的,为灭火提供水源的消防设施。

第四条本市公安机关和所属消防机构,以及市建设、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法定职责,共同做好公共消火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城市道路,应当依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规划和设置间距不得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得超过150米的消火栓,并与道路建设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按前款规定设置消火栓,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列入道路建设工程总概算,并委托城市供水企业负责安装。

第六条城区现有道路未按国家技术规范设置消火栓的,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消防机构制定补建计划,逐年分步实施,在3~5年内使消火栓的设置达到国家技术规范的要求。

补建消火栓所需经费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列支,但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在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的要求,在指定的临街地点设置消火栓。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小区,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消火栓,建设单位应当将设置消火栓的经费纳入住宅小区建设工程总概算,并与主体建设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九条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体育场馆、车站、码头、商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的产权单位和经营管理单位,未按国家技术规范设置消火栓的,必须在市公安消防机构规定的期限内予以补建。

第十条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施工许可手续时,应当征求市公安消防机构对消火栓设置的审核意见,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不得发给规划、施工许可证;在进行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当通知市公安消防机构参加。

第十一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埋压、圈占、损坏或者擅自停用、移动、拆除公共消火栓及其标志。

因建设需要迁移、拆除公共消火栓的,建设单位应报市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并按要求负责迁建、还建。

第十二条禁止违章使用公共消火栓。非公安消防机构确需临时使用公共消火栓的,应当经市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并征得供水企业同意。

第十三条公共消火栓由供水企业负责维修、养护。

维护道路两侧的公共消火栓,所需经费从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列支;维护住宅小区或其他公共场所的公共消火栓,所需经费分别由物业管理公司或其经营管理单位承担。

第十四条市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公共消火栓保护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发现消火栓损坏或不能正常使用时,应及时通知供水企业进行维修。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门前三包”责任区内的公共消火栓的维护管理工作。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市公安消防机构举报。

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市公安消防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处以警告、罚款,并责令限期恢复原状或赔偿经济损失;逾期不恢复原状的,由市公安消防机构或者清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治安行政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触犯刑律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6

中图分类号:消防工程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33-03

1 概述

问卷调查是一种发掘事实现状的研究方式,目的是搜集、累积某一目标族群各项科学教育属性的基本资料,是研究者把所要研究的事项做成“问题”或“表格”,再以邮件或访问等方式,请有关人员照式填答的一种形式。问卷调查法能使研究者直接由受试者处获得资料,以测量受试者个人的所知所闻、个人的喜好与价值观,或个人的态度信念,亦可以用问卷调查法去发现事实及经验或正在进行的事。

为了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消防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开展全方位、广地域、多角度、大数量的问卷调查工作,以此作为研究工作的基础。

调查工作发动各地的公安消防部队、设有消防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相关人员参与;调查对象既包括用人的公安消防部队和消防工程公司,也包括实施教育的设有消防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调查内容包括有公安消防部队人才需求、某高校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消防行业薪酬和各地消防工程公司基本情况等;调查地域包括北京、江苏、浙江、山东、海南、河南、河北、安徽、云南、广东、湖南、湖北、重庆以及香港等地;调查方式包括网上搜索、网上发放问卷、QQ会话和QQ流,特别是在2012年8月慧聪消防网举办的“华东大型牵手活动”中,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再加上直接面对面的交谈,对于问题的认识更加详尽、仔细。

此外,还参与一览HR研究院进行调研、撰写“2012年上半年消防行业薪酬白皮书”工作。

因为消防工程公司(含消防检测公司)是接收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主要行业之一,专门加强对此的调研力度。下面专门依据在消防工程公司所做的调查进行分析研判。

2 消防工程公司成立时间

在调查的相关消防工程公司中,绝大部分成立于21世纪初期。这个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消防事业飞速发展时期,也是国家倡导青年创业,国家各项政策完善、开放的时期,有利于青年人创新立业。

这个时期各地消防工程公司的数量也得到迅猛发展,由20世纪90年代只有广东省早期开办有专业性的消防工程公司,其他省份很少有专业性消防工程公司的状况,发展到现在一个省有100多个消防工程公司的状况,并且在专业分工上出现专业性的消防检测公司。由于国家现在规定,消防工程建设和消防设施检测不能为同一个公司所为,所以,随着国家关于消防设施检测制度的完善,消防检测公司将出现异军突起、步入快速发展通道的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消防工程企业都比较年轻,企业成立时间在10年以内的占56%;27%的企业成立时间在11~15年之间。

消防工程商在地域分布呈现的特点是,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由于这些地区经济相对中西部更发达,当地整个社会面上的消防意识比较高,消防市场比较大,从而产生大量的消防工程商。

3 消防工程公司创始人

在调查的相关消防工程公司中,创始人大部分是隔行进入的,基本没有消防工程的培训学历和直接的专业知识。其中有的是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进入,有的是下岗职工二次创业进入,有的是公安消防部队非防火、建审岗位的人士退出现役后开办,有的是公安机关其他警种的领导或者民警退休、离岗后开办,有的是消防设施生产企业开办,还有的是安防工程企业一并开展消防工程业务。由此也可以看出,消防工程公司的经济性质基本上都是非国有的形式。

公司所用的技术人员也基本上是非消防工程专业学历,其中用得比较多的是土建类专业学历,其次是机电类和计算机类专业学历,有的甚至用非工科类专业学历的人士。很多消防工程公司在填写调查问卷时都回答本公司没有一个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申报资质审核需要专业技术职称时,不少公司就采用请人挂靠或者兼职的方式解决。随着近年各个院校的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增多,才有少量的本专业毕业生进入消防工程公司。这也是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社会基础,可以预言,随着社会发展,制度逐步完善,行业逐步规范,企业管理逐步正规化,消防工程的市场将需要大量本专业的毕业生。

在收到的问卷答卷中,很多企业选择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本企业的业务工作的作用很大,它们普遍认为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少,社会需求量大,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

4 消防工程公司资质

自从建设部颁发《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文件),规定“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对消防设施安装有明确的资质要求后,各地消防工程公司都申请了相应的资质等级,并且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不断强化自己,晋升资质。通过调查,得知消防工程公司中获得一级或二级资质的已经达到89%(见图2)。

5 消防工程公司规模

在调查的相关消防工程公司中,大部分规模比较小,以几十个人的规模、年工程标的一千万以下为主。但也有不少规模较大的企业,其中现有员工一两百人,年工程标的五六千万以上的大有人在,它们对于小型的消防工程已经不屑一顾,只接洽标的百万元以上、建筑面积几千平米以上的工程。

在调查中,接触到的最大企业是江苏省钟星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在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山东等省,昆明、深圳、宁波等大城市以及江苏省内多个城市设有分公司,公司总部的员工就有将近200人,年接洽工程量达数亿元,其规模之大、竞争力之强超出想象。

除了这些大型的消防工程公司,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小型公司,或者打游击的“散兵游勇”,在弥补大公司不愿接洽的小型工程,其表现形式有资质比较低、规模比较小的公司;还有以个人名誉接洽到小型消防工程,就采取挂靠有资质的公司来实施。这些基本成不了主流,只是一种市场的补充形式。

通过图3可以看出,企业人数在50人以下的占43%,51~100人的占28%,规模超过500人的企业不到10%。

6 消防工程专业知识结构需求

在得到的调查问卷中,不少企业有着共同的要求,就是希望消防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多具备一些实践动手能力,掌握预算、安装、调试、施工组织、现场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希望是熟悉国家技术规范的复合型人才。这些意见反映了消防工程市场的真实状态,反映了各地工程公司急需具有实践动手能力人才的趋势,也是高等院校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信息。

实际上,这些意见和消防工程专业现有的教学计划也存在一定的契合度,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培养符合消防工程市场的适用型人才。

7 消防工程公司业务范围

在调查活动中得知,不少消防工程公司的业务范围往往涉及安全防范工程业务,有的企业甚至就采用“安全技术公司”这一类名称,同时接洽安防工程、楼宇对讲、智能门禁、电视监控及其他弱电系统等工程。它们的营业范围更是大部分都注明包括安防工程。

目前我国的安防工程行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社会需求量大,相关行业内的企业成长迅速。有关人士甚至认为安防市场比消防市场大得多。

从严格意义上说,消防工程也是安防工程的组成部分,有的建设工程就是把消防工程作为安防工程整体中的一部分。从技术上看,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的技术相近;从行政管理上看,消防、安防主要是防火防盗,都属于安全保卫的范围;在学科分类方面,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都属于公安技术;从已经开设有消防工程专业的院校看,有不少院校消防工程专业设在安全工程系(或者叫学院)。这也可以看出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的关系。

这一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进行消防工程专业的教研活动中,要根据消防工程和安防工程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应的协调、引导,使之在专业建设上能够达到互相渗透、兼顾和融合。从已经得到的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表中看到,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开设了安防方面的课程,对于这点可以再进行完善和加强。

8 消防工程公司对院校的期望

在调查工作中,不少工程公司对消防工程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见。

1)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刚来公司时动手能力差,不能单独胜任工作,需要公司从头去进行培养。这应该是一个长期存在并且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问题,一般大学生刚毕业参加工作时都会出现类似问题,并不是消防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特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做出这样的评价,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思。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7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1 有关服务型消防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分析

1.1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和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经济的开放范围在逐步扩大,安全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们知道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的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整个社会对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重视,所以这势必将导致对消防安全的需求也在逐步加深。需求分很多种,其中包括公共的灭火救火体系;混合型的公共消防产品;还有很多类似私人的消防产品。对私人消防产品来说,包括器材和质量可靠地设备等。公共的消防产品则有有关安全消防的培训,对消防安全评估的认证,以及一系列的咨询服务。

1.2 建设服务型消防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日趋成为政府职能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不仅符合国家职能的历史演变发展规律,也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也指出:政府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单纯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经济社会发展,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问题,其中公共消防安全保障很可能就会因无利可图而被市场机制忽略。因此,政府就必须把提供公共消防安全这样的公共服务产品作为自己主要的职责予以切实履行。所以,消防安全服务作为基础性的、基本性的公共服务内容,当然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应有之义,建设服务型消防自然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必然表现。而消防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既是建设服务型消防的承担者,更是推动者和组织者。

2 现状以及问题

2.1 服务性的消防工作公国实践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我国加入世贸后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向着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向发展。多种所有制的经济形势是的各个方面对于消防安全的要求不断的增加。这种需求的多元化为消防的服务型转变提供了基础。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

2.1.1 消防安全服务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不仅政府将全社会消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各级政府、各类社会团体和法人组织结合自身消防安全需要,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生产、经营等经常性管理之中。

2.1.2 各级消防部门普遍将服务寓于管理和执法当中,采取了警务公开、网上申报、窗口服务、现场办公、特事特办、简化程序、缩短时间、提前介入、帮助协调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消防安全需要,并为达成这些需要,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国务院先后两次取消十项非必需的消防行政审批项目后,各地也分别取消了大量不方便群众办事和阻碍生产效率的地主性规定。借助每年的全国119消防宣传日和各地具有地方特色的消防安全反思日等活动,集中性的消防宣传与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深入社区,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消防知识的渴求。

2.1.3 服务体系在消防安全工作中的建立。由于目前在火灾的财产保险以及检测消防用具的工作包括消防设施的建设以及对装修时对消防设计的咨询中介都渐渐的成型,并且在各地都有了各个程度的发展。服务性的消防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各个地区都展现了其应有的生命活力。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着本身的体系,想着更加透明、更加简洁有效的方向发展。

2.2 在消防服务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2.2.1 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机制和体制上服务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不能得到有效的普及,这种保姆式的管理体制使得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消防服务机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其体制和理念进行革新。所谓的服务式的消防,将消防工作公开化,放在阳光下,令群众可以理解,这种简单化的服务思维,可以通过领导干部以及具体的部门进行导向性的实际运作。

2.2.2 消防的服务转变在机制和体制上都不能破除传统的模式。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多方出现了多元化以及多样性的需求,在消防服务上的主体必然也出现了多样改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在服务形式、服务模式上,同事也是服务主体上的转变。但是政府的管理模式以及体制改革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相适应的转变,这种滞后就造成了从主体上出现的障碍性体制以及机制建立的不完善。比如我国目前在消防产品的质量上就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评价机构也不具有唯一性,虽然公安部下达了各项指标和标准但是都无法切实的得到有效的执行。又比如,我国在消防隐患消除的贷款业务上,由于没有利益机制的刺激,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对此涉及。还有消防人才的缺失,由于市场上没有类似的集中性的信息机制对消防专业的人才进行需求,因此各种培训机构以及学校就无法得知这方面的需求以及前景就不会主动针对性的对此进行业务培训,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

2.2.3 消防服务的条件是由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在经济落后的省份或者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消防服务的条件会受到明显的限制。由于不发达的地区,地方财政只能基本保持基本的开支,故而在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就无力承担过多的压力,因此就更不要提灭火设备的改善以及消防规划和老旧城区的消防改造了。由此就会使得消防部队的紧急救援能力受到限制,公共消防在服务上就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政府以及部队的形象就会受损。

3 内涵

3.1 什么叫服务型消防。服务性消防就是政府对公民提供的有关消防安全的全部服务以及劳动。首先,服务型消防的本质是一种有关消防安全的服务以及劳动。其次,这种服务是由政府组织提供的。最后,政务可以通过动员社会单位进行提供,即,服务主体不一定是政府部门。

3.2建设此种消防的主要内涵

政府对于公共消防的安全产品以及服务的建设包括了有关消防的法律法规建立,对于消防建设的财政支持,以及对于救灾的体系完善,并保证灾后的救助以及抚恤的金的提供。这些福利政策都是对于公民的人身以及财产的保障。是政府在消防服务上的职能体现。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8

1.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城市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

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在市区消防车通道或者建筑防火区乱搭乱建。一些城市的消防设施布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逐渐不适应其规划布局。尤其是仓库、码头等人员聚集的地方放置危险物品。在城市化进程中,消防站的基础设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由此导致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救灾。另外,城市消防供水管道比较小,没有足够的水压,不能很好的满足消防灭火需求。市政消防栓少,间距大,有的管道因为破旧而影响消防供水。

1.2城市消防监管力度不够

在消防执法监督中,具有很强地方性的消防工作会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不同的执法对象所运用的执法标准也不同。消防技术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消防部门严格监督,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存在执法不严的问题,不能落实依法执法的工作理念。一些地方的消防部门的执法比较随意,只靠经验而不按照法律法规办事;还有一些地方并没有按照执法程序执法,以至于出现以罚代改的情况。有的消防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这也严重的影响了消防监管部门的形象。

1.3消防通信技术不发达

一些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的通讯技术不高,火警电话线路少,出现火灾时要电话周转,不利于及时扑救火灾。一些中小城市还采用人工接警,效率不高,接警、出警时间较长。由于城市接警调度的程序比较多,时间长,这样一来就容易影响消防救火时机。城市消防单位和一些重点消防保护单位之间缺少火警调度专线,比如与城市交通部门、医院、供电局等等之间没有接通专线,这阻碍了快速的接警以及消防车的出动。与此同时,消防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不完善,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不高,缺少大范围的覆盖能力使其没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当火灾发生时,消防中队在现场使用无线设备通话因质量问题给现场指挥带来了困难,导致救灾灭火时无法顺利开展救援工作。

2.城市化进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城市消防基础设施的改造

当前,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高,尤其在不发达的中小城市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城市在进行规划建设时需要吸收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严格审核监督消防设施基础建设,按照消防建设管理规定布局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政府要加大消防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使消防设施建设能够跟上城市化发展速度,从根本上遏制消防基础设施落后带来的火灾隐患,将城市消防救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各个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改造城市消防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建筑的防火等级。有计划、有步骤的改建不符合城市消防建设规范的建筑场所,加强对火灾隐患危险区域的消防管理。另外,改造好城市消防用水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2.2加强城市消防监管工作

消防监督部门需要加强自身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建设,通过政治思想工作提高消防队伍的管理水平。具体来说,消防管理部门要经常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习会议,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对消防工作的政策方针,强化消防队伍法制观念。消防部门必须切实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在消防管理工作中履行为民服务的理念。并且,消防部门的领导还应该掌握好消防监管人员的思想动态,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政治教育,让政治思想教育服务好消防监管工作,加强消防队伍的职业素养。消防监管部门要完善监管制度,建立消防监督警务公开制度,利用有效的制度监督消防队伍,在消防监督工作中建立量化考评机制,将其纳入消防监管以及执法工作中,对于消防监管人员的检查执法进行具体的量化考评。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中,消防部门需要整治纪律作风,严格要求消防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对于思想作风有问题的监管人员要加强教育,或者在必要时进行处分。如果工作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对症下药,不但要及时处理,还必须对责任人给予一定的处理。而对工作中表现出色的人员要给予奖励,以此树立积极的工作氛围。

2.3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消防工作效率

当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将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消防救灾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科技强警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提高消防救灾工作效率的保障。消防部门利用科学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数字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对消防救灾工作实施监督指挥,并提出科学的预测和解决方案。将高科技运用于小安全监督工作,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火灾预防工作能力。但是,消防部门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切不可以此来追求档次,造成新的浪费。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9

关键词:

消防行政;服务型政府;市场经济;中介服务机构;服务外包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产生了以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国稳步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1]。当前,全国消防抓住有利契机,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开展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方式[2]。笔者认真总结分析基层防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建设工程、项目评估、宣传培训三种消防行政改革的方法,配套建立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专家库、培育中介服务机构、构建消防服务平台、加强监督和监管等制度,创新消防事业管理服务方式,以求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预防火灾的能力。

一、当前消防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上海静安、吉林德惠、天津瑞海物流等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使当前社会上对火灾事故的危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声势浩大的“清剿火患”战役[3]与重大火灾隐患专项整治突显了消防监管的强大力度,但现实消防工作中一些矛盾与问题存在,迫切需要我们消防人对当前的消防事业的管理与服务方式进行深层次思考。

(一)现役制与服务型监管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现役制消防监督管理体制受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观念三个方面的影响,虽然强调的是服务,但实际上对社会是一种管制,因此是管制型监管。其基本特征是:命令行政、一统行政、人情行政、经验行政。管制型监管带来的危害有:政府主导、救世主观念、善权专权,失去监督、全能行政职能无限扩张,则必然引起无限的责任[4]。消防现役制监管体制下,消防监督员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的角色,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逐渐淡化,放大了阻挡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形象,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与不满,这和公众对服务型监管新要求之间存在巨大的反差与矛盾。

(二)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责任之间的矛盾

当前国内主流的现役制火灾预防工作量主要分为五个大方面:一是日常消防监督(含防火检查、消防工程审验、督促整改等);二是日常学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习、部队管理、岗位练兵等);三是部队性质的值班备勤(含工作督察、参与演练作战等);四是各类会议(含上传下达、工作统计汇总、形势研判等);五是火调、宣传、社会化工作开展等。这五大方面工作所耗费的警力应当是接近五等分,则所有警力统计分配后,每个方面的警力与工作量分配是明确的。例如,2013年度,三明支队防火监督队伍有50人,管理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数为858家,检查9988个(次)单位,发现隐患16499条,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554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467份,《临时查封决定书》43份,责令三停74家,罚款486万余元,拘留14人,发出检查意见书104份,火调124起,审核600项(含备案),验收382项(含备案)[5]。以两人一组计,相当于每人每个工作日需检查2家单位(火调或审验项目)。实际上,加上各类检查、考核等活动,基层防火监督员很少能在周末正常休息,基本上是无休止地处于工作状态。而这些例行的消防监督行为仅约占上述日常工作量的20%~30%,并且还需面临着无所不在的责任终生制度与倒查制度的制约,这种有限的警力与无限的责任矛盾始终困扰着广大消防监督员。

(三)有限的业务素质与无限的安全新期待之间的矛盾

还以三明支队为例,现有防火监督队伍50人中,高工为1人,工程师为7人,其余均为岗位经常变动的初级技术人员,并且未成立常态化的技术论证机构,整体业务水平相对低下,时常出现经审验合格的项目经不起责任倒查的考验、重点单位经多次检查后遗留问题仍比较严重、火调工作时有被复议上访的尴尬局面。若因消防监管不到位而引发火灾事故发生,甚至发生火灾造成建筑倒坍引起人员伤亡的事故,将会被终生追责。而广大民众希望能够工作生活在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中,希望消防机构排除各类较大的火灾隐患与防止亡人等恶性火灾事故发生,并把消防官兵当作自己的消防安全守护卫士,这种消防监督队伍的落后现状与民众渴望有安全新环境的新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深化消防行政改革,创新管理服务方式

针对上述当前我国消防监管工作与社会高速发展的矛盾,我们要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深化消防行政工作改革,回归消防服务本位,促进创新消防管理服务方式,提升社会预防火灾能力。

(一)了解建设服务型政府新要求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我们要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服务型政府理念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所有这些要求的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建立一整套审批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

(二)深化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监管体制必须摒弃生产者角色,只做监督者的角色,也就是说,不做“运动员”,只做“裁判员”。消防机构及其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消防规制不应成为维持部门利益的手段,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大大增加微观主体的市场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场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通过使行政审批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立企业投资生产者主体(即“运动员”)地位。进一步理顺消防与企业、消防与市场、消防与社会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即极大解放消防现役制中大量“运动员”的工作量,可将释放出的精力投入到“裁判员”工作,突显出消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

1.深化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

2013年7月,部局《关于改革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的指导意见》[6],要求各级消防加快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在《消防法》确定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行政审批制度框架下,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实行技术审查检测与行政审批分离制度。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文件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将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单位自查验收,消防设施委托消防设施检测机构现场检查测试;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建设单位申请消防行政审批的申报材料、社会技术服务机构提交的技术报告进行形式审查,并对消防设计审查、自查验收、消防设施检测质量实行监督抽查,做出消防行政许可决定。这样可以节约大量投入技术图审的警力,专注于消防难题的研究与论证工作,并且可以让消防人的思想从责任终身制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这是目前消防行政审批改革迈出的最坚实的第一步,现已在广东、上海、天津等部分省市推开,厦门与三明市也被列入第一批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相关工作还未按预期方案开展,仍需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现。

2.推进项目评估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在深化建设工程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考虑推进项目评估消防行政工作改革,即将消防日常对重点监管单位和高危等单位的监管工作委托具备资质的消防服务中介评估公司进行消防安全评估。若被评估单位的消防总体评估情况良好,则消防行政监管机构可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介入管理;若被评估单位的消防总体评估情况不容乐观,则消防行政监管机构可根据需要重点介入管理并采取行政执法手段,促其加强消防工作,以确保消防安全。甚至可以将重点监管单位和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情况通告住建、工商、税务、银行、质检等部门,并纳入诚信体系,确定企业信用等级,作为保险利率厘定、银行利息浮动、工商经贸企业年检等条件的考虑因素。

3.推进宣传培训消防行政工作改革

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各级消防行政机构作为政府服务的责任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各类服务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要组织、支持和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将消防宣传与消防培训打造成适合市场化的服务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外包、政府补贴等方式实现,达到服务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要切实加强和改善服务,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有利于消防宣传阵地的最大化与专业化,有利于消防注册工程师等人才的大量培训及参与。

三、深化消防行政审批改革的相关配套要求

(一)成立消防监督管理技术专家库

主要由消防、建设、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服务机构中相关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职责为根据消防法规和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消防技术工作要点,统一消防技术标准;及时向全市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传达各级主管部门针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监管中执行消防法规、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具体意见或解释;定时召开全体人员会议,收集和研究本地区消防监督管理出现的问题,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不针对具体建设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决策。

(二)培育中介服务机构

主要从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执业行为等方面培育和规范消防中介服务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认定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规范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执业行为,保障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保证每一种服务机构,如施工图审查公司、消防设施检测公司、项目消防评估公司、消防宣传媒体公司、消防技术培训学校等均有两个以上独立的公司,以适合市场竞争机制,预防行业垄断。要坚持寓服务于管理,加强经济调节服务,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市场监管服务,规范市场执法,推进公平准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以及消防协会,不得以任何名义自行设立或者参与经营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施工图审查机构,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不准借机搞“权力寻租”,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构建政府服务平台

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积极搭建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社会求助服务平台等三大综合服务平台。要全面推进政府服务公开,让政府服务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政府服务只有在阳光下运行,行为才能更规范,服务才能更到位,人民群众才会更放心、更满意。政府行政机关,包括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要把公开原则贯穿于政府服务全过程,及时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等方式政府服务信息,将政府服务项目的设定、依据、实施过程和结果向社会公开[7]。

(四)加强消防服务的监督和监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上级行政机关要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府服务的层级监督,以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制度为重点,加大对政府服务的监督力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以建立健全检查制度、报告制度、收回制度、临时接管制度、解除制度、投诉制度和评估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参与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监管。

四、结束语

建设服务型消防机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将是我国消防事业长期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建设服务型消防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行政改革的过程。只有各级消防人真正以公共利益为旨归,深化消防行政审批改革,在服务型消防机构建设的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积极与公众沟通、广泛创造公民参与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创新机制。“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消防机构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预防火灾的能力也必将得到根本性加强。

作者:刘增青 单位:三明市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中国改革之路怎样走[EB/OL].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Z].

[3]关于印发《全国深化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工作方案》的通知[Z].

[4]李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EB/OL].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10

科学发展不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虽然XX发展在全市还是比较靠后,科学发展也不是一味追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虽然XX滨海城市的框架才刚刚搭起,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在追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和谐幸福新XX。

一、XX经济社会发展与“三小”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隐患整治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XX镇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迅速引进发展外向型经济。伴随经济迅速发展,我镇从一个农业大镇迅速成为工业体系比较齐全的新城镇、虎门港主港区、“中国港口物流重镇”。由于引进的产业大部分技术含量低、属于劳动密集型,给我镇带来20万外来务工人员,也为我镇“三小”场所、出租屋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伴随工业化以及虎门港开发建设的加快,近年来,XX城市化进程非常迅猛,农村征地和城市拆迁不断,许多农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洗脚上田”,部分本地农民从事工商业发展,更多的是看到庞大数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所蕴涵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出租屋收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纷纷把资金投向出租屋建设,从过去种庄稼转变成为“种房子”,租赁经济迅速成为绝大多数被征地拆迁农民的选择。由于被征地拆迁农民迅速得到一笔补偿款,但资金不多,只能建设一些较简陋、规模小的出租屋。五湖四海的务工人员看见经济迅猛发展的XX所带来的商机,也纷纷做起小买卖小生意,在创业初期,出于经济实惠的考虑,绝大多数的小生意人都选择做生意、煮食和居住都集中在狭小的空间。

由于从事出租屋经营的本地农民和在“三小”场所、出租屋经营生活的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法制观念相对偏低,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消防常识,因而自防自救能力差。他们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尤其是商业网点和私营企业经营者、打工者居多。而相当一部分开展经营性活动的外来人员往往注重经济效益,忽视消防安全。因此,各类家庭火灾事故时有发生。

可以说,这不仅是XX镇存在的问题,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只是在东莞这个特殊经济结构、特殊行政结构的城市特别突出罢了。在农村城市化的过程当中,出现大量这种“二合一”、“三合一”多功能、复合型的出租屋,从经济结构来看,是劳动力密集型经济发展一种非常有益的补充;从城市化进程来看,是农村城市化的过渡形态,城市化中间阶段的产物;从本地群众来看,经营出租屋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从初期创业的生意人来看,在“三小”场所从事生产、居住等是创业的起点,必须历经的阶段。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也都将会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和城市的角落,至于转变的快与慢、转变的好与差,则在影响一个城市的安全稳定环境,则在影响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转型的好与快,则在考验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需要高度重视、运筹帷幄、狠抓落实,在整改中实现提升,在提升中实现安全。

二、又好又快整治“三小”场所、出租屋消防安全隐患的对策思考

(一)当前整治需整合力量

数量庞大的“三小”场所、星罗棋布的出租屋给政府监管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需要建立一套覆盖市、镇、村三级的领导班子,组建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训练有素的工作队伍,目前已基本建立,还针对整改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成立技术服务队,但需更加整合市、镇、村三级力量,加强横纵的协调沟通,齐抓共管,形成工作的合力。同时,要协调处理好政府、业主、承租人三方的利益关系问题。凡涉及整改,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如何合理调动业主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但也需要维护好承租人合法权益,要积极探索制定适合政府、业主、承租人分担一定比例资金支出的方案,营造三方共利多赢的局面。

(二)深入整治需重点落实“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违章建筑清理工作。当前,我镇正开展建筑物安全大检查,必须把出租屋作为检查的重点,加强排查,全面掌握,一栋不漏,对无设计、无报建、无审核、无验收的“四无”违章建筑物坚决整改。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户必须第一时间迁离,对经检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技术难以整改的,必须果断拆除。

二是结合无证照经营清理工作。我镇无证照经营很大部分集中在出租屋、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镇村结合部,这些无证照经营场所不仅生产环境恶劣,而且消防安全隐患大,必须加大力度查处,从源头上扫除无证照经营行为,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三是结合旧城改造工作。目前,我镇正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以及“退二进三”工程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旧城的建筑物拆除后,要按照最新规划修编和滨海城市的总体要求以及溶入消防安全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

(三)下一步整治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整治工作贵在长效,也难在长效,在实际工作当中经常出现反弹现象,为此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做到有人管,有资金、有制度、有落实,有监督。具体来说重点是建立健全五项机制。

一是组织责任机制。建立工作领导小组随职定责机制,保证组织领导衔接到位。建立健全属地管理责任制、主管部门责任制、业主(经营者)责任、承租人责任,对履行责任,严格按照要求的整改,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不履行责任,发生火灾事故的严格追求其责任。

二是资金保障机制。要将消防安全经费纳入市、镇年初财政预算,村一级也需要做好计划预算,确保相应资金到位,确保消防安全设施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完备,确保消防安全相关工作活动随着形势变化得到资金的保障。

三是督促检查机制。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健全督促和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好登记、督促、指导、整改、服务等工作,该整改的迅速整改,该查处的迅速查处,形成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跟踪落实的良性循环。

四是宣传教育机制。要持续通过报纸、网络、宣传栏等途径以及举办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消防安全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新莞人的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消防安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是监督整改机制。健全领导联系村制度,加强基层监督;完善主管部门管理制度,加强业主(经营者)和承租人监督;落实纪检监督,规范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行为;实行投诉意见处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隐患的监督和整改;发挥媒体引导曝光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从而构筑领导监督、主管部门监督、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等五道防线。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11

中图分类号:U66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检查和服务两者的内在关联

要想合理的分析该项检查工作,第一就要明确监督和服务两者的内在关联,消防活动的开展不能够脱离经济而存在。而经济的进步亦需要消防活动为其打造一个非常优秀的氛围。此类优秀的氛围的营造本就属于一项非常合理的服务工作。所以,积极地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工作,将监督融汇在检查活动里。开展检查工作的时候,明确服务的内容,将各种不利现象处理好,进而为经济的进步打造一种非常优秀的氛围。也就是说为经济活动贡献力量。

之所以开展该项检查工作,意义是为了发现并且应对火情问题,将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要想获取这种意义,就应该积极地落实检查工作。深入的分析,首先是服务于当前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的进步打造一种非常优秀的氛围,降低火情的发生几率,要先实现该项意义,必须经由严格的检查来实现。其次,因为过去非常了解的一些状态,由于时间的改变以及很多种全新的物料的出现,此时就会变得陌生,而且不是非常的稳定,此时就要切实的对其开展检查工作。

2 加强检查的力度

加强其力度,并非只是口头上的内容,要做到实处,其是一种检查时期的量和质的综合。对于量来讲,就要积极地开展多项检查活动,而对于质来讲,即要做细做好,确保效果。

我们要关注的一项内容是,该项检查工作,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群众的消防思想,确保人们能够关注该项活动。不过,不细致不严谨的活动根本就没有实际的意义。其还是会导致很多的危害现象。比如,第一,容易导致单位对其安全形势不是很明了。主要是由于很多人会觉得,该项工作是由专门的消防人员来开展的,必然具有一定的威信力,肯定的不会存在问题。此时就认定是安全的,所以放松警惕性,不认真地监测。第三是,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导致责任问题。总的来说,其对于消防活动的开展来说非常的不利,导致威信力降低。

3 提升检测力度的方法

公安消防机构的监督职能必须要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我国的经济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的的实际情况,改革消防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宏观,淡化微观,把有限的警力集中,由静态一对一定点检查,转变为动态社会宏观控制,逐步建立政府领导,行业管理,单位负责和消防监督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机制。

3.1 积极地开展组织创建工作

目前消防职务上的干部就是开展检查活动的关键人员,因为过去的一些体系方面的不利现象,我们国家目前的干部体系非常的混乱。第一,从消防组织的政工等的别的职务上调动到监督职务上,此时就需要切实的了解相关的活动内容。其次是,高校的毕业生,本身其素养较高,有着很好的适应性,尤其是政法专业,其具有非常好的法律思想,不过别的专业的却要不断的了解相关的内容。第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转现役的人员,他们有着非常好的执法经验,不过其消防水平却不是非常的高,通过这些论述我们得知目前的消防组织不是很均衡。所以,要积极地对目前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要确保其学习有关的法规要素,按照分批次训练的体系来开展工作。而且,要从所在区域的高校中选取优秀的毕业生。比如法律等专业的人来参加到监督管控活动之中。经由对其构造体系和执法水平的提升,确保执法活动朝着更加精准合理的方向发展迈进。

3.2 不断的完善相关的法规体系,确保其具有实践意义

各级公安消防机关要大力加强消防法制研究工作,深入消防执法第一线,听取消防执法的意见的建议。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全国人大的注意,力争尽快完成《消防法》的修正工作和相关规章,法规的“立、改、废”工作。消防立法过程中,要贯彻三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增强可操作性原则,在条例制定上应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以加大对消防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加强指导性,在《消防法》“立、改、废”工作中要从指导消防工作的全局的角度,完善和改进法律条文的规定;三是加强前瞻性,要吸收外国消防管理的一些先进手段和技术,洋为中用,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3.3 积极地开展监管体系的革新活动

表面上看,消防监督并不是直接的经济活动,好像与市场机制没有多大的关系,然而,消防工作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应当与市场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消防监督工作同样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市场经济。只有真正将市场机制引入消防监督机制,才能建立利用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宏观消防监督管理机制。那么,如何才能有机的结合,是我们建立全新概念的消防监督机构的关键。

3.3.1 利益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只有将消防工作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在保障单位和个人在取得利益的同时,做好消防工作。这就需要在单位取得利益的过程中,利用政策、法规在其间增加消防因素,使之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挂钩。

3.3.2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在消防工作中要引入价格机制,就是要将商品生产的消防安全状况在商品价格中反映出来,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因价格的优势或者劣势增加或者减弱竞争实力,因而自主地改变消防安全状况。

3.3.3 供求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平衡机制。引入市场供求机制,运用政策法规,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增加消防安全的因素,来调节市场供给能力和支付能力,如以优惠政策鼓励消防安全的生产和购买符合消防安全生产的产品,以此改变供求关系。

3.3.4 竞争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压力机制。在消防工作中应用市场竞争机制,是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企业产生效益的过程与消防安全挂钩,使得消防安全因素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得到价值的体现。

3.3.5 风险机制是市场经济的约束机制。引入风险机制,就是具有火灾隐患大的单位承担相应较大的经营风险,但却得到的是与风险成反比的效益,迫使它尽可能将消防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从而将火灾隐患最大程度地消除。

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得知,必须要切实的意识到该项检查的关键意义。要积极的进行政治业务的培训活动,切实的提升综合素养,积极地实现自身的权责,落实好相关的检查活动,将问题消灭在发生之前,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经济建设开展顺畅。

消防工程市场需求篇12

一、前言

近10年来,随着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防腐建材市场需求不断扩张,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中国防腐建材行业机会与威胁并存。怎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成为防腐行业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因此,只有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防腐建材市场的特点、趋势

(一)防腐建材市场的特点

1.消费具有集中性。建材产品的使用者往往受生产力布局或某些重大工程项目的影响,消费活动往往在某一时间或某一地点比较集中。我国的投资管理体制与投资计划安排,更使投资活动具有同步性,进一步加强了建材产品集中消费的特点。建材产品的市场需求虽然表现为生产者购买,但归根到底是从最终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要求延伸而来的。

2.需求的波动性。生产企业对建材产品的需求,会比消费者对消费品市场的需求更易于变化,且幅度也更大。波动性是形成建材业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防腐建材需求的季节性与区域性。由于我国各地气候条件与人们的消费结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的差异,导致了工程建材企业需求具有季节性;并且,建材生产与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的关系十分紧密,不同地区建材企业的分布也是极不均衡的,建材的供求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

3.建筑防腐市场中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依然存在,规避招标、恶意压价、拖欠工程款问题仍然存在。建筑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单一、财务风险突出等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尤其在防腐、防污等特殊行业。企业依靠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领先市场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建筑业企业更看重规模、产值,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技术竞争优势不强等。

(二)防腐建材市场的发展趋势

1.防腐建材市场将持续保持较强的发展势头,据估计,近五年来建材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GDP平均增长速度的2至3倍。其中,防腐建材市场年均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20%以上,随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持续保持高温,东部、中部城镇进程加快,内陆城市旧城改造的如火如荼的进行,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主要为基础建设服务的工程建材将保持持续高速发展。

2.为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防腐建材产品质量将不断提高,配套服务将日益重要。不断更新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采取规模经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才能取得优势市场地位。

3.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对防腐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防腐行业正由劳动力密集型竞争逐步向资金密集型、高技术型竞争过渡,防腐市场的竞争主体将逐步集中在专业突出、资本雄厚、管理先进、技术装备程度高的大型防腐企业之间展开。

三、SAC公司问题分析

(一)SAC公司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1.客户数量正在逐步减少:2004年,SAC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前曾经做过一次市场调查,中国市场存在大约近300个可持续发展的客户,截止2011年为止,SAC公司国内客户数量只有50多个,优质客户仅有不到10个。客户减少直接影响SAC公司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

2.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SAC公司目前因为不愿直接和行业的巨头们竞争,于是别出心裁地为自己量身打造一个产品定位,想在小河里抓大鱼。但SAC公司事先没有对国内消费者的类别进行研究,不知道他们的需求到底是怎么样,企业的定位与消费者完全脱节,不被消费者所需要,造成了尴尬的局面。

3.产品定价高于市场承受力:SAC所有设计流程及材料加工流程都必须经过总部、分部、工厂的审核及认证。这就造成了产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从而超出了实际现存市场的承受能力。同时,公司在国内只有全自动传感器,对于价格较低的手动传感器并没有得到重视及引入中国。过高的产品价格也超出了现有市场的认知。

4.营销渠道难以覆盖防腐市场及延伸优势:SAC公司一直单一地依靠公司的销售人员去接触市场,所有客户的信息与资料都集中掌握在个别销售的手里,根本无法覆盖日渐庞大的防腐市场。也无法准确把握市场的实际趋势。渠道的单一性造成了信息的有限性,单一的渠道资源收集方式必定会造成企业对市场判断的失衡与落后,无法延续国外公司在防腐行业的优势。

(二)SAC公司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

1.忽略中端客户市场:SAC公司在客户定位方面没有进行正确的确认与审查,单一沿用传统的高端客户定位,认为高端市场必定高利润、高回报。却忽视了国内存在更广的中端市场,从而存在了方向上的偏差。

2.忽视替代产品的发展趋势:做好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的分析预测,对千变万化的建材行业显得尤为重要。营销不仅要应对眼前市场,更要顾及到未来市场。虽然现在国内防腐市场比较单一,但未来10年,防腐维修必然是重头戏,如果不尽快占领维修市场,国内替代产品必然会更多地蚕食这块蛋糕。

3.价格没有与公司战略目标统一:企业为其产品所制订的价格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以获取税前最大利润为目标,则产品的价格可定得高些;如果企业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销售收入,则产品价格应低些;如果企业欲通过销售此产品获得最大的市场占有率,产品价格就应更低些。但SAC公司的成本居高不下,自然造成了价格的提升。相对于国内多种类型的项目,SAC公司只有一种产品,是无法与市场契合的。

4.销售渠道结构不合理:防腐行业由于行业比较偏门,专业技术要求很高,在市场上能真正认识与了解阴极保护技术的人员并不多见。同时,由于SAC总部对于技术保密相当重视,造成了选择商非常仔细与谨慎。至今没有成功与一家商成功的开展合作。近年来SAC公司一直依靠本公司的现有的员工来开拓市场,这种造成了销售人员市场覆盖面的扁平与有限。

四、SAC公司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一)建立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来自企业内部的经营使命与企业远景,二是为外部的产业核心价值与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品牌知识。内部的核心价值为经营者主观上认为对消费者重要的价值,但仍须透过外部市场及消费者的调查,客观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

(二)制定品牌策略

在选择了核心价值之后,以此为中心发展品牌营销策略。要点是要系统化的、有重点的制定品牌战略,并配套相应的预算和其他资源。由于SAC公司生存压力限制,资源限制,品牌策略的制定前必须注重可操作性。

(三)确立与企业战略一致的产品定位

SAC公司将以其全自动阴极保护系统系列的产品继续抢占高价位市场。以手动阴极保防腐系统占领中等价格市场。以牺牲阳极等防腐手段占领低价位市场。在旧结构维修的市场,SAC国外一定占有一席之地。先进的系统,长寿命的硬件,有效的应用软件也创造了不错的业绩。在国内市场,SAC公司应研发适合国情的维修产品,以质优价廉的产品抢占市场。同时公司为了发展,还应积极维持与建筑相关的机构、关键的人物的良好关系。

(四)加强发展商力度

根据工程建材市场具有消费集中性、需求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SAC公司宜选用直销与商相结合,重点发展工程商的渠道策略。一方面,SAC公司可以在本地和周边地区可通过建立销售分公司或办事处进行直销,这样能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信息反馈快,容易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及时采取对策;另一方面,外地宜采取制,通过选择一到几家有实力的公司作为商,利用商的营销资源,往往能迅速打开市场。

五、结束语

总之,防腐建材企业需要现代营销。目前,大多数外资建材企业对市场营销理解不是很深刻,尤其缺乏从战略意义上进行营销策略部署。所以,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为建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