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0 14:41:28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1

随着市场环境与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交通运营中的物流采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主要步骤之一,不仅是经营企业中所具有的最基本模式,也是企业生产等运作的前提,一些收尾工作也需要物流采购来完成。在物流采购的工作中,严格地控制采购成本,是每个物流采购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企业控制自身成本的核心环节。在控制采购成本的过程中,发展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是以供应链背景为基础的轨道交通运营中物流采购的重要战略性管理措施。

一、以供应链背景为基础的物流采购

现今,企业的发展以供应链管理理念为重要主旨,其主要目的是对采购资源进行升华管理的实现,主要是对企业生产与营销等活动中原材料的采购管理,是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在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前提下,采购管理的地位也在渐渐地展现出来。物流采购管理行动不再是以单独的交易所进行的过程,更多的是将采购理念与实践经验相融合,形成多种多样的企业经营局势。在以供应链计划为前提的基础上,企业在管理机制的模式上得到了延伸,这对于企业多元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完整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创建,是具体发展采购管理体系的根基,采购管理体系是属于优化管理体制中的一种,也是实现管理机制的重要实质,而且在现代化供应链的根本上信息流的进步与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建立,也是创建多元化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

二、以供应链背景为基础的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管理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运营是企业规划发展中的主要部分,交通运输管理以客流的预算与分析为基础,对运输资源实行了改良。在采购行动中,物流采购是首要的步骤,是符合企业快速发展的必要措施。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中明确的采购对象和采购源是形成采购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物流行业发展较晚,在物流采购供应链的结构中还有很多的缺陷,未能形成完整的系统供应形式。

(一)对于物流采购对象的探讨

轨道交通运营中的物流采购是以交通各系统为体系产生的运营行动,其运营系统包含车辆、客服、保障三大系统,对运营系统和物流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

1.车辆运行系统分析。车辆运行系统就是以车辆与线路等因素形成的最为基础的系统,目的是为运营物流采购提供强大的运输能力,其特点是产品流通的多元化与快节奏。建立完善的运输体系,是完成轨道运营物流采购的前提,对在网络时代信息系统的形成与发展现代信息化的运营有着特殊的意义。

2.客服系统分析。组建客服系统是对物流质量的保证,包含车站服务、检票服务、消防等方面。运营物流的客服实质内容是比较烦琐的,这就需要客服系统在结构组建上要具有完整性。凝聚起物流运营中的不同分支,创造出全面化的客服体制。

3.采购保障体系分析。采购保障体系是直接影响物流管理质量的因素之一。它主要是由配置的维护与检修等构成,是轨道交通运营物流能良好运转的根本,也是判定车辆运行系统与客服系统能否良好运转的重要保证。

(二)物流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对比,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有诸多的不足之处。轨道交通运营物流布局中存在的缺陷,直接制约了物流采购的实行与物流行业的发展,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供应链布局不完善。在以城市采购为首要方向的轨道交通运营采购供应链中,采购的物资品种多以成型产品为首,这类物品的替换性相当强,因此采购途径稳定,市场也相当广。而采购的有限产品因标准性相当强,有限定性,反而制约着采购行动的运转过程,该产品成本较高,很难驾驭,对采购行动的展开非常不利。因此,还是以成型产品的物资采购为主,这就导致了运营采购供应链结构的不完善。

2.采购管理存在的弊病解析。交通运营采购链的不完善,使采购资金比较小,无法吸引供应商的关注,导致供应商之间缺乏竞争力。关于物流合同的维持在物流运营体制逐步成长中只加强了我国交通体系中的供应商管理,反而对国外的供应商,不仅没有庞大的资金吸引,也没有开展对国外的供应商管理,导致全球采购链只能靠庞大的资金成本的扶持来进行物流贸易。在运营物流体制中,采购链的不完善,造成采购系统欠缺秩序性,以致行贿等情况普遍出现。而且采购方法与过程的不合理,缺少有关部门进行管制,就导致小型商户成为主要供应商,造成了采购物流进展不平衡而产生的漏洞,对企业成本的把持也引发危害。采购思想的幼稚,看轻采购服务只重视采购的步骤,将服务质量限定在小范围内,成效较低。在物资的采购中只专注专业物资的采购,进行传统物资的运营,使采购规模始终处于小范围之内,对物流体系的构建产生影响。

三、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采购管理的改进措施

解决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对轨道交通运营物流管理的方式进行改进,更正采购观念,加强供应商管理,深化供应链上各个相关部门的配合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更新采购理念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晚,缺乏成熟的采购理念,因此更新采购理念是物流管理建设中的重点,以新的理念创建新的采购形式,从以往守旧的采购形式中跳脱出来,以新的采购形式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采购品质优越、价格低廉的产品,减少资金投入,完善物流采购体系的建设。

(二)建立全面的供应商管理体系

第一,创建多元化的供应网络,加速物流采购管理体系创设的步调。

第二,增强供应商绩效约束,创建完美全面的绩效体制,提高采购管理的规范化与执行力度。

第三,强化供应网络的合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构建合作机制,营造出信誉度高的环境。其次是加强规划和协调力度,使各部门的工作能够良好地的开展。再次是开发标准计划,使各线路的规格实行规范化,促进采购规模性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逐步发展,对于物流采购管理体系的构建是现代化建设与成长的主要工作。改进轨道交通运营物流采购管理体制,是深化物流体系的首要措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为中车北京二七机车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齐琳,苏雪婷.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政府有效监管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重要载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研讨会侧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 (02).

[2] 李晶.浅谈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2 (06).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2

所谓企业的电子招标,是指通过借助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的安全、可靠、便捷的招标信息的公布、投标结果的通知、标书的下载与发放以及项目合同签订等的整个过程。在电子商务时代下,通过建立与完善企业的招标系统,不仅能够使企业的招标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将极大地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最终建立公开、公平、高效的招标体系,提供可靠保障。

一、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采购的特点

(1)竞争性。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不仅是一种引发竞争的采购程序,更是一种彻底改变传统招标模式的一种具体方式。同时,企业招标之中的竞争性充分体现了现代竞争的诚信、平等、正当、高效、合法等基本原则。此外,招标也是一种有约束的、规范的竞争,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并确保其招标流程透明、便捷地进行,这样将会更加容易地吸引和扩大投标人的竞争,从而使招标方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所需的物资或服务,更充分地获得市场利益,有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2)公开性。公开性是企业招标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因特网有公开性的特点、这就决定其必须使招标事项在互联网上公开,让每个网络用户都能查得到。同时,这样还有利于扩大企业的招标对象范围,使得全世界都可以看到采购方的招标公告,谁都可以前来投标,进而更有利于企业招标的可选择性。所以,企业可以公开开标,公开投标邀请、公开投标信息、供应商资格审查标准、投标要求、公布中标结果等,此过程中也能确保采购法律的公开性。(3)公平性。由于互联网无处不在,加上电子招标信息是公开的,因而每个人都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查看相关企业招标信息。从而使得所有感兴趣的承包商、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都可以加入到投标行列当中,并且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框架下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歧视现象,确保电子竞标的公平进行。所以,不仅能够保证了招标程序的完整性,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供应商前来竞争投标。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招标的现状分析

(1)电子采购安全问题突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是通过网络上的虚拟数据进行交易,也就是这些交易数据都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加上当今日益猖狂的网络黑客,不同程度地导致许多企业因为安全问题而不敢采用电子招标方式,或者根本就没打算用电子招标。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对电子招标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一是企业采购信息的安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一部分――企业的招标信息,是企业比较隐私、不愿透漏给竞争对手的资料,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在电子采购的过程中,对采购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二是支付平台的安全。在电子招标过程中,支付是其最后也是最主要的环节,该流程是不允许出现问题的。然而,招标的支付需要通过电子银行支付,企业间的采购往往资金数额巨大,互联网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汇兑系统的任何安全隐患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2)传统的招标观念有待改变。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企业招标,已经不是传统的招标模式,是当今信息时展的产物,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改变以往“重技术、轻商务”的落后观念。调查显示,企业传统的电子招标的实现主要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如果不能实现则将责任归咎于技术环境的落后,因为企业没有准确地把握电子采购概念的本质,传统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电子招标的效率。(3)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活动必须是依法进行,并且有法可依,否则将会是一片混乱的现象。因此,只有完善的法律环境才能催生出高水平的电子采购,然而,由于我国电子招标发展比较晚,各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其运作模式大多是照搬国外的经验,尚未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招标法律法规,这就严重制约了电子采购的发展,并且使得电子招标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中,电子招标所需要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交易的法律以及保护电子采购双方权益的法律。只有电子采购的法律环境得到改善,才能够推动电子采购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企业招标的策略

(1)优化招标流程。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电子招标要求其作业流程必须明快、简洁、高效,杜绝冗余的作业环节,更不允许招标过程中的繁琐步骤,以便更好地提高招标作业的效率。因此,企业需要对原有的招标作业流程进程分析和再设计,并结合企业招标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以使招标作业流程电子化或自动化,保证电子招标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企业不仅深入对自身的采购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及时采取对应策略,同时,还要邀请第三方咨询服务商帮助企业改进业务流程,参与企业招标作业流程的分析与再设计,进而提高电子招标的可行性。(2)做好战略设计。一般情况下,电子招标的战略目标往往是统一采购、集中采购的过程,并且要求其能够实现采购信息共享、优化、整合供投标商群体等。由于电子招标对支出和潜在成本的节约非常大,尤其适合那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所以在实施电子招标之前,必须努力研究招标策略,需要审慎地做好战略设计,战略设计涉及采购目标的确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同时,不仅要求日常采购主管和人员参与招标的项目流程,还要有高层管理者的关注和参与,使得整个企业招标环节都列入企业的日常规程。同时要考虑在应用中的风险和变动管理的需要,这是实施电子招标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企业招标的效率。(3)构建电子招标平台。电子招标平台是实现电子招标的载体,也是提高电子招标服务的基础,这一平台至少要由下列三个系统组成:一是企业竞价采购平台。企业竞价招标平台是一个投标商与招标商之间互不见面的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平台,其功能是使得投标可以远程地参与采购竞价,并引发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帮助采购商最大限度地发现卖主,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协同招投标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协同的、集成的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其功能是使各种类型的用户都能在个性化的信息门户中一起协同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三是电子目录采购系统。该系统是将企业招标的产品目录管理、办公自动化、投标商管理等融合为一体,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招标的便捷、高效进行,并能详细地为投标商提供有关企业招标的要求与标准。(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保证电子招标成功运作的关键,也是电子招标的准则。科学的绩效衡量指标有助于企业发现电子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防止错误再次出现,进而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此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企业招标活动的可行性,确保该体系能够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招标质量,为企业营造一个恰当的电子招标氛围,从根本上消除电子招标的阻力,为企业电子招标的有效进行提高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平爱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采购模式创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3)

[2]陈家珍.规范采购程序创新采购模式实现源头防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3]宋家山.烟草行业卷烟材料资质认证采购模式研究[J].经济师.2007(4)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3

所谓企业的电子招标,是指通过借助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的安全、可靠、便捷的招标信息的公布、投标结果的通知、标书的下载与发放以及项目合同签订等的整个过程。在电子商务时代下,通过建立与完善企业的招标系统,不仅能够使企业的招标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将极大地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最终建立公开、公平、高效的招标体系,提供可靠保障。

一、基于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采购的特点

(1)竞争性。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不仅是一种引发竞争的采购程序,更是一种彻底改变传统招标模式的一种具体方式。同时,企业招标之中的竞争性充分体现了现代竞争的诚信、平等、正当、高效、合法等基本原则。此外,招标也是一种有约束的、规范的竞争,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并确保其招标流程透明、便捷地进行,这样将会更加容易地吸引和扩大投标人的竞争,从而使招标方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采购到所需的物资或服务,更充分地获得市场利益,有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2)公开性。公开性是企业招标过程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因为因特网有公开性的特点、这就决定其必须使招标事项在互联网上公开,让每个网络用户都能查得到。同时,这样还有利于扩大企业的招标对象范围,使得全世界都可以看到采购方的招标公告,谁都可以前来投标,进而更有利于企业招标的可选择性。所以,企业可以公开开标,公开投标邀请、公开投标信息、供应商资格审查标准、投标要求、公布中标结果等,此过程中也能确保采购法律的公开性。(3)公平性。由于互联网无处不在,加上电子招标信息是公开的,因而每个人都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查看相关企业招标信息。从而使得所有感兴趣的承包商、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都可以加入到投标行列当中,并且地位一律平等,在法律框架下绝不允许出现任何歧视现象,确保电子竞标的公平进行。所以,不仅能够保证了招标程序的完整性,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供应商前来竞争投标。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招标的现状分析

(1)电子采购安全问题突出。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是通过网络上的虚拟数据进行交易,也就是这些交易数据都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加上当今日益猖狂的网络黑客,不同程度地导致许多企业因为安全问题而不敢采用电子招标方式,或者根本就没打算用电子招标。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对电子招标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一是企业采购信息的安全。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一部分——企业的招标信息,是企业比较隐私、不愿透漏给竞争对手的资料,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在电子采购的过程中,对采购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二是支付平台的安全。在电子招标过程中,支付是其最后也是最主要的环节,该流程是不允许出现问题的。然而,招标的支付需要通过电子银行支付,企业间的采购往往资金数额巨大,互联网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银行汇兑系统的任何安全隐患都将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损失。(2)传统的招标观念有待改变。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企业招标,已经不是传统的招标模式,是当今信息时展的产物,这就要求相关企业必须改变以往“重技术、轻商务”的落后观念。调查显示,企业传统的电子招标的实现主要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如果不能实现则将责任归咎于技术环境的落后,因为企业没有准确地把握电子采购概念的本质,传统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电子招标的效率。(3)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招标活动必须是依法进行,并且有法可依,否则将会是一片混乱的现象。因此,只有完善的法律环境才能催生出高水平的电子采购,然而,由于我国电子招标发展比较晚,各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其运作模式大多是照搬国外的经验,尚未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电子招标法律法规,这就严重制约了电子采购的发展,并且使得电子招标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其中,电子招标所需要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交易的法律以及保护电子采购双方权益的法律。只有电子采购的法律环境得到改善,才能够推动电子采购在我国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企业招标的策略

(1)优化招标流程。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电子招标要求其作业流程必须明快、简洁、高效,杜绝冗余的作业环节,更不允许招标过程中的繁琐步骤,以便更好地提高招标作业的效率。因此,企业需要对原有的招标作业流程进程分析和再设计,并结合企业招标的基本要求和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以使招标作业流程电子化或自动化,保证电子招标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企业不仅深入对自身的采购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之所在,并及时采取对应策略,同时,还要邀请第三方咨询服务商帮助企业改进业务流程,参与企业招标作业流程的分析与再设计,进而提高电子招标的可行性。(2)做好战略设计。一般情况下,电子招标的战略目标往往是统一采购、集中采购的过程,并且要求其能够实现采购信息共享、优化、整合供投标商群体等。由于电子招标对支出和潜在成本的节约非常大,尤其适合那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所以在实施电子招标之前,必须努力研究招标策略,需要审慎地做好战略设计,战略设计涉及采购目标的确立、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以及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同时,不仅要求日常采购主管和人员参与招标的项目流程,还要有高层管理者的关注和参与,使得整个企业招标环节都列入企业的日常规程。同时要考虑在应用中的风险和变动管理的需要,这是实施电子招标的基础性工作,提高企业招标的效率。(3)构建电子招标平台。电子招标平台是实现电子招标的载体,也是提高电子招标服务的基础,这一平台至少要由下列三个系统组成:一是企业竞价采购平台。企业竞价招标平台是一个投标商与招标商之间互不见面的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平台,其功能是使得投标可以远程地参与采购竞价,并引发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帮助采购商最大限度地发现卖主,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协同招投标管理系统。这是一个协同的、集成的招标采购管理平台,其功能是使各种类型的用户都能在个性化的信息门户中一起协同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三是电子目录采购系统。该系统是将企业招标的产品目录管理、办公自动化、投标商管理等融合为一体,这样能够有效地实现招标的便捷、高效进行,并能详细地为投标商提供有关企业招标的要求与标准。(4)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保证电子招标成功运作的关键,也是电子招标的准则。科学的绩效衡量指标有助于企业发现电子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防止错误再次出现,进而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此外,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企业招标活动的可行性,确保该体系能够真正地提高企业的招标质量,为企业营造一个恰当的电子招标氛围,从根本上消除电子招标的阻力,为企业电子招标的有效进行提高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平爱红.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采购模式创新[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3)

[2]陈家珍.规范采购程序创新采购模式实现源头防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22)

[3]宋家山.烟草行业卷烟材料资质认证采购模式研究[j].经济师.2007(4)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4

Hambrick 和 Mason在1984年提出“高阶理论”认为,组织的战略选择和绩效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背景和组成特征。基于此观点的观点,国内外大量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管理者特征,包括年龄、性别、任职期限、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因素,对企业战略决策选择及企业业绩输出存在影响,由于研究所关注的对象和研究视角不同,从而得到不同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文献综述

1.管理者任职期限与企业决策、绩效

关于管理者任职期限对企业决策、绩效的影响,国外已有较多研究。Bergh Donald(2001)认为CEO的短视决策和投资行为受CEO预期任期短的影响,会导致成本增加,公司价值降低以及高的信息不对称风险。相对于CEO较年轻或者CEO任职时间尚短的公司,内部管理者相对较老或已任职较长的公司,前者价值高于后者。

2.管理者年龄与企业决策、绩效

Ham brick(1984)认为,由于年龄差异,管理者的成长环境、教育方式和水平存在差异,从而在工作中产生着不同的价值观,进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并且年轻有活力的管理者的体力和精力都很充沛,从而有动力去获取新信息,去创新。如果管理者年龄越大,考虑到职业安全,为了规避风险,倾向采用稳定型战略;相反年轻的管理者更倾向于改变战略,尝试着去创新。Vroom,Pahl(1971)的研究结论也表明,年龄大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倾向于选取风险较少的决策。

3.管理者教育背景与企业决策、绩效

Ham brick 和 Mason(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支撑和较好的受教育背景的管理者,在公司的管理工作中会有较高的威望,也更倾向于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模仿与创新,从而促进公司的持续成长。Bantel 和 Jackson(1989)认为,管理者成员学历越高对公司的战略变化越有利。

4.管理者性别与企业决策、绩效

Miller et al.(1998)认为,女性管理者会更加主动的通过各种关系网络来学习其他管理者的管理经验和复杂决策,从而在面对当前的威胁或机会时,更有可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Bell(2005)以大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处于高级管理层的女性对于企业的业绩有着正相关的影响,同时这些企业也倾向于在初级管理层中接受更多的女性。 Hema A. Krishnan,Daewoo Park(2005)认为,现代组织对团队精神,信任、信息交流、信息共享等有着更强烈的需要,相比男性管理者,女性管理者更强调内部和谐,并注重激发同事和下属的自信、信息共享、团结以及应对挑战,这使得女性作为管理者比男性更为出色。

5.管理者政治背景与企业绩效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公司管理者的政府背景作为公司的一个特征性质,会对公司价值产生诸多影响。他们发现,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巴西等国家,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拥有政府背景的管理者能够让公司更容易地获得融资便利性和享受较低的税率等好处。Boyer(2007)等的研究也发现,在美国,公司内部人士同国会议员存在关联或公司为选举进行捐款而产生的政治联系,能为公司带来政策上的好处。

6.管理者持股与企业决策、绩效

Jensen and Meckling(1976)认为,公司为管理者配股,使管理者也成为公司的部分所有者,能激励管理者,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减少额外消费,使得管理者的目标与所有者的目标函数趋同,一定程度上缓解冲突,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Bliss and Rosen(2001)研究银行并购和管理者薪酬之间的关系,发现银行作为主并方,其管理者的薪酬在并购后有明显增加,同时研究也发现 CEO 拥有较多股权性薪酬,其发动并购的可能较少。

二、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对于管理者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对管理者特征与公司投资决策和公司治理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学者借鉴“高阶理论”、并结合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体系来研究管理者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

魏立群、王智慧(2002)研究了企业高管年龄、教育背景、职业来源、工作经历的异质性或多样化程度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年龄的多样化程度、教育程度的多样化程度、职业来源的多样化程度都与公司绩效不存在显著相关,团队成员工作经历的多样化程度与公司绩效存在着弱的负相关性。

张凤(2007)以上市公司董事长特征为研究对象,将董事长分为有直接所有权的经营者和无直接所有权的经营者,对董事长特征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长教育背景与性别同公司绩效不存在相关性,年龄对公司绩效存在着正向作用;无直接所有权的董事长来自本公司、在外兼职、任期和年薪对公司绩效有正面影响,两职合一对公司绩效不存在统计上的影响;有直接所有权的董事长任期、任职来源、年薪对公司绩效有正面影响,两职合一、在外兼职与公司绩效不存在统计上的相关性。

王海珍等(2008)认为管理者的政治关系是指公司的管理者同政府之间存在的某些关联,例如管理者曾经或者目前在政府部门任职、担任人大代表等。一些研究都认为管理者的政府背景对于企业的融资便利性、税务等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很多上市公司是由国企组成的,同时上市公司也存在一批具有政府背景的管理人员,管理者的政治关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吴文锋、吴冲锋(2008)以 1999―2004 年上市的 1046 个民营企业为样本,得到管理者政府背景对民营企业公司价值的影响不显著的结论;但在区分管理者不同的政府背景后发现,管理者的地方政府背景对公司价值的正面影响要显著大于中央政府背景。主要原因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民营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都会受地方政府的管辖。如果政府干预比较严重的区域,管理者的地方政府背景能显著增加公司价值。而且,政府干预越厉害,管理者的地方政府背景越能提高公司价值。

姜付秀(2009)以我国 A 股上市公司2003―2005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管理层和董事长的背景特征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认为:管理层的教育水平、管理层平均年龄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李善民等(2009)用1999―2007年全部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公司的并购行为与管理者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发现上市公司并购已成为高层谋取个人收益和在职消费的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发现股权激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管理者为谋取个人收益而进行的不利于企业发展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并购行为。

程静(2009)以中小企业板块的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管理者的七个背景特征:年龄、性别、政治背景、教育背景、专业背景、海外背景、任期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样本中,女性管理者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相关;传统行业样本中,性别、教育背景与企业绩效之间有较显著的影响;高科技行业上市公司管理者的专业背景、海外背景与企业绩效之间有较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方文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2007.

[2]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J].管理世界,2006(8):104-112.

[3]程静.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

[4]张凤.上市公司董事长人力资本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5]王海珍,刘新梅,张永胜,穆若峰.高管团队政府工作经验、政治网络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08,22(7):59-63.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5

[关键词]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17

[中图分类号] F23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32- 02

1 用科学的方法降低财务决策的偏差

随着医药的竞争持续扩大,有一部分医药企业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采用了违反道德的行为,去谋求更多的利益。在社会医药体制持续发展和社会环境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还有一些国外的医疗机构组织来我国经营,使得我国的医药结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都在不断改变着患者对医疗的高尚观念,破坏了医疗机构原有的传统风气,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间接地给医院的财务管理加大了风险。

一个单位的财务运转好与坏往往由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来决定。通过对医疗机构市场的运作调查知道,造成财务决策差错大的格局,都是由于在财务规划的时候没有深入调研。正是由于这样,医院必须重视决策的实施,从实际出发科学的进行预案审案,讨论和修改方案最后下定决策。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

2 建立完善的财务报销管理制度

(1)建立请购制度。日常办公用品统一由办公室有计划进行采购和供应。避免盲目、重复采购造成物品积压、浪费。各科室购买办公用品应先填好请购单,经主管部门和领导签名同意方可报请办公室安排采购。请购单与发票附于财务报账。防止请购单与发票“名”不符“实”。

(2)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采购人使用任何财政性资金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应纳入政府采购管理,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方式和程序进行采购。

(3)完善票据管理。各项费用支出原始凭证的内容必须要求完整、清楚。购买实物的发票还必须有验收(入库)人、证明人签名才能报销。白头单、假发票、三联单(内部收据)和无效票据不得作为报销依据。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多商家为达到自己赢利的目的,对发票用途完全根据顾客喜好填写,内容五花八门,可以是办公用品、礼品盒等等,一些职工利用此漏洞公然拿私人所买物品来损公肥私。而最好的制止办法是要求发票详细列明各用品名称,单价,数量,并附商场电脑打印小票,商场电脑打印小票是最原始的凭证,无法做假,贪婪之鱼顿时原形毕露,无法漏网。另书店l票只笼统写明科技书籍,从发票上无法看出是否购买专用书籍,很多人利用此购买名著、小说等无从查证,财务还是得要求发票附书店电脑打印小票,使得人性的灰色无处藏身,亦会让偷梁换柱者望而却步。

3 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方法

(1)理论实际相结合。新会计制度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理论基础,必须使新会计制度在医疗机构中得到有效充分地实施才能发挥出来作用。要想严格的去执行新会计制度,首先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对其认真做到以身作则。严格审批工作流程,日清月结,严格审查核对固定资产,以及相关工程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新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医院在用人时更需要注重人才的管理和专业能力。把企业的管理理念传授给上岗人员并且要每年进行继续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电算化能力和对计算机使用水平的提升,普通话的能力,以及英语的口语能力,进而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6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045-02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背景。

目前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由两类,一是政府主办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代表的涉农网站;另一个是个经济实体建立的与农产品产、供、销等环节相关的企业商务电子化服务网站,通常采用B2B、B2C形式。主要模式包括:第一,信息撮合。该模式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信息撮合、市场行情。第二,带有期货性质的涉农商品交易所。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交易品种多为易于储存的农产品。第三,在线拍卖。卖主登陆相关网站,挑选自己想买的物品出价竞标,成交后电子商务收取相应的佣金。第四,农产品电子商店。这种模式一般针对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销售品种一般为季节性的特色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一般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2)网购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根据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目前已经制定颁布了生产过程标准、追溯体系、产地环境标准、质量安全标准、等级规格标准、检测方法标准等。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方式主要多为分散农户的生产方式,如果没有政府引导难以实现农产品监管。而且在电子商务模式下,要满足农产品标准指标就需要采取对农药残留、添加剂种类、数量等进行有效的监测。虽然有些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采取了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标准体系,但是真正能够达到标准体系的农产品网站并不多见。

(3)供应链监控技术背景。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管理追溯系统是综合运用了多种网络技术、条码识别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的追溯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管理、条形码标签设计和打印、基于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的质量安全溯源等的功能,基于单机或网络环境下运行,可用于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和农业生产企业的应用。

由于现在互联网技术以及手机应用的频繁使用,使得农产品的追溯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和作用。供应链监控技术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指采用视频监控等措施,对农产品的种植、生长、采摘、物流运输、配送等一系列过程的实时监控技术,使消费者能够了解农产品的产地信息、肥料使用情况、农药使用情况、基地说明、基地和产品图片、检测报告等信息。

1.2 研究目的

此次的研究是基于现有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产品网购人数增长的背景下,具体探究消费者所关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问题。其研究目的是探究商家应用农产品的追溯技术(供应链监控)消费者感知和购买行为的影响。

1.3 研究意义

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消费者作为购买的终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对于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也在日益加大,而此次研究旨在调查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感受以及能够能影响其行为的程度。

对于农产品电商平台来说,农产的追溯技术可以记录下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各种信息,整合到数据库中,全面掌握农产品的生产动态,提供给消费者更加全面的质量监控依据。而此次研究消费者对供应链监控技术的影响就可以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一种消费者倾向的理论依据,探讨其是否能够增加消费者关注度和消费者实际购买频率,为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一种新型的营销策略。

2 研究理论和方法

2.1 消费者行为经典模型

消费者的经典行为模式中表明:消费者受到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影响,自身对消费品产生自我了解和自我生活方式,进而产生消费自身的需求和欲望,产生消费动机,从而受到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各种影响决定其消费。

2.2 消费者动机模型

具体的因素分别为:

问题: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质疑;

需要: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所产生的期望;

驱力:现有的电商平台对农产品监控的不足与消费者理想中农产品之差;

动机:导致消费者关注农产品供应链监控技术来满足自己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

2.3 其他理论

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根植于外界的刺激,消费者受到刺激之后做出的反应就会产生购买行为,因此购买行为是衔接刺激和反应的桥梁,是消费者经过思考后的结果。具体说来,当消费者受到某种刺激时,便会产生某种心理需求,当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促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表现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购买活动实现之后消费者心理得到满足,购买活动至此束。

在The health belief模型和Ajzen-Fishbein模型中,假设消费者事先拥有完全的健康信息,在此前提下做出购买决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在消费者意识到自身的购买行为将会给自身的健康带来威胁时,并且确信在转变支付意愿、改变自己的购买行为之后会降低食品对自己的危害时,便会果断的改变现有的购买行为,转而寻找新的、安全的消费行为。

2.4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了实地调研、发放问卷、采访的形式的调查方法,其中也包括深度访谈。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通过制定问卷,选取样本,对样本中的消费者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此次调查所需资料和研究目的,采取的是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来获取一手资料。调查旨在研究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农产品供应链监控技术的因果关系,通过此方法试图研究确定农产品的供应链监控技术对消费者反应的影响。

3 农产品供应链监控技术对消费者倾向的影响

3.1 消费者对农产品供应链监控技术的认知

通过对我们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很多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实时监控技术还不是特别了解。对于网上购买农产品这一行为大部分消费者持肯定态度,但是也都认为目前网购农产品存在很多弊端,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配送时间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从我们的调研结果可以得出,高收入的白领基于生活质量的追求往往不愿意去吃快餐,但是又因为工作繁忙的原因无法自己买菜做饭。这些矛盾诞生了我们的客户需求,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供给。所以根据我们的用户调查我们发现我们网店的主要针对客户就是那些没有时间亲自买菜却又追求绿色健康的中高收入白领。

为了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并且为了准确向消费者传达这一信息,我们采取了农产品供应链监控技术。在我们的农产品生长基地安装可视化录像机或摄像头,我们可以在后台对基地农作物生长状况实时监控,同时我们会将实时监控导入到我们的网店平台当中,顾客登陆我们的网店平台就可以看到他将要购买的产品的实时生长状况。虽然实现不了可触化,但是实现了可视化,在感官上比那些仅仅提品照片的平台更能让顾客产生购买欲望。在后面我们又专门针对这一技术进行了一次市场调查,在经过我们介绍这一技术的具体操作之后,消费者都表示通过实时监控确实会让人更加放心,提供了消费者感知度和认同度。

3.2 农产品供应链监控技术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农产品供应链监控技术对消费者行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

(1)增强消费者购买欲望,提供消费者信任度。实时监控技术在提高了消费者的感知体验,证实了我们的产品确实是绿色环保的,提高了我们网店的信誉度,从而有利于吸引更多消费者。

(2)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往往对于年轻顾客更有吸引力。对农产品生长和物流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于经常上网并且对新鲜事物比较有兴趣的年轻群体更有吸引力。年龄较大的顾客往往不太想尝试新鲜事物,而年轻群体恰恰喜欢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不断迎接挑战。

(3)农产品供应链监控技术的实施增加了我们的成本,导致我们产品价格偏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的消费群体。由于这一技术的实施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这提高了我们的前期投入成本,从而也增加了我们农产品的价格。因为价格因素,也就限制了我们的顾客群体以中高收入为主。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7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投资决策体系的内容

企业的并购投资是企业的战略行为,从战略方面讲,企业并购投资的动因有很多,例如,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寻求新的发展领域等。尽管并购动因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建立投资决策体系,以利于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

决策体系是决策主体与决策规范的结合体,它是决策意图与决策行为的载体。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投资决策体系由以下部分构成:决策目标、决策组织、决策内容、决策依据与决策信息、决策方法与决策流程,决策执行与实施,决策评价,在每一个组成部分里都离不开金融危机环境的分析。在决策体系中,决策组织是核心和基础,决策目标、决策内容、决策执行与评价是主体,决策技术与制度是技术和制度保障,金融危机环境分析贯穿于整个决策过程。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投资决策体系如图1所示。

1.决策组织。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并购投资决策体系中,决策组织起到核心和基础作用。在公司内部存在具有不同收入要求权的相关群体,不同的并购决策将会影响各自收益的实现程度,各方基于分配结果形成不同的成本收益函数,为避免利益受损均有积极性参与公司的并购决策制订过程。这些利益群体参与途径不同,或者利用信息优势,或者通过法律赋予的投票权,并购决策的实现建立在各方竞争实力的动态均衡上。在企业内部,与并购决策利益密切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有两个,那就是管理者和公司股东,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离导致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目标追求并不相同。企业管理者不是公司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他们会利用手中的控制权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当自身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产生冲突时,可能损害委托人的利益,企业并购投资决策过程中这种利益冲突依然存在。

从并购动机看,所谓的管理协同、财务协同和经营协同,都是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并购企业的管理者比被并购企业具有更好的规划与监督能力,并购以后,可以借由这些管理能力来提升公司绩效并且增加公司价值;可以通过并购扩大规模,通过规模经济和财务杠杆,为公司带来利益。从管理价值最大化方面讲,并购能够提高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水平,能使管理风险降低。同时,并购扩大了企业规模,从而带来追求销售数量的最大化。管理者所追求的公司资产成长一般超过对利润增长的追求;当公司的闲置资金增多时,并购能通过加快资金运转速度来增加管理者控制的资源;另外,管理者出于被并购企业价值评估的考虑,认为并购之后可以使目标企业的绩效得以改善而产生并购动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企业股东与管理者并购动机存在差异,需要通过决策组织来避免并购动机差异造成并购投资决策偏差,这是并购投资决策体系的组织保障。并购投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必须保证决策主体的数量至少要有两级。随着决策主体数量的增加,决策的主观性、专断性和风险性会逐步降低,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准确性和认同度逐步提高。同时,其决策成本也随之上升,决策速度会下降。为此,在企业并购投资决策体系中,应当设计两级决策组织、一级监督组织,加上一级外部专家组织。两级决策组织是指并购企业的董事会和并购企业最大股东单位的董事会,或者相当于董事会一级的决策机构,这样的两级决策基本能够避免股东和管理者的并购动机差异;监督组织可由并购企业最大股东单位的监事会承担,除监督外,还负责并购评价;外部专家由并购企业及其股东单位共同选定,组成工作小组,负责金融危机环境分析和其他技术层面的工作。

2.决策目标、内容、执行与决策评价。决策目标、决策内容、决策执行与评价是并购投资决策体系的主体。并购投资决策目标是并购投资所要达到的结果,该目标应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基础,在大量调研和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要实现并购目标,必须要论证其可行性,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聘用专家组织研讨评价。明确决策目标是并购投资决策体系的前提条件。

并购投资决策内容包括目标企业选择、并购支付方式、决策时机、并购与新建比较,等等。目标企业选择的标准是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并购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且双方资源要具有相互关联性,即双方资源要具有相关性或互补性。在选择目标企业时要考虑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双方的经济规模、财务状况、地理位置、技术水平、市场地位及企业文化等因素。特别是,跨国并购不仅要考虑本国的国家战略与优势,还要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与策略。并购支付方式很多,采用何种组合方式主要考虑并购方的资金实力和并购后的收益状况。决策时机是并购投资决策的重要环节,在恰当的时机实施并购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并购企业长期跟踪宏观形势、行业发展和目标企业的变化。

并购与新建是企业规模扩张和实现增长的两种重要方式,新建投资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利用自身的内部资源和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的扩张和生产能力的提升。而并购则不同,它是利用外部资源和现有生产能力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生产能力的提升。两者比较,并购投资的优点是速度快,能够很快发挥并购资产的作用,以满足市场需求或者获得技术优势;缺点是面临的整合问题较多。新建投资不存在整合问题,但建设期较长,技术积累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可能错过市场机会。因此,企业要进行并购投资时,必须进行并购与新建的比较,充分考虑行业、经济和制度环境、企业特殊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以确定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采用并购,什么条件下采用新建投资。

决策执行要解决执行主体、执行时机、执行成本和执行过程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并购投资决策正确与否需要进行评价,评价一般在并购执行至少1年以后组织,评价内容涵盖每一个决策执行细节,评价结论主要作为今后决策的参考。

3.决策技术与制度。决策技术与制度是指决策依据、信息、方法和流程,前三个内容是决策技术范畴,决策流程属于决策制度范畴,决策技术与制度是决策体系的技术和制度保障。

并购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决策依据与决策信息是基础和前提。决策信息是形成决策依据的重要因素,决策依据体现为各种研究报告。如果基础信息失真,形成的决策依据就会导致并购投资失败。因此,决策需要高质量的信息。决策信息质量可从相关性、及时性、可靠性几个方面来衡量。相关性是指决策信息与决策问题相关;及时性是指决策信息应及时收集,并由相关决策者掌握;信息的可靠性,一方面依赖于信息的可验证性,另一方面可通过信息渠道的把握、信息源征兆来进行判断。通过决策信息,分析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探究组织结构、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资源、技术资源和营销状况,形成各种研究报告,即决策依据。根据信息和依据,管理者做出并购投资决策。

决策需要方法,国内外对决策理论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由A.WALD所创立的统计决策,是在统计学、运筹学和决策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方法开始,发展成为以随机性决策方法和多目标决策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决策分支,其特点是将实际决策问题通过各种模型作简化,求解简化后问题的最优解,以此作为现实问题的最优解。另一个方面是由西蒙所创立的现代决策理论,它是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组织理论的基础上,以描述决策者与决策组织的行为机制为重点,发展成为以研究决策行为和决策心理为主要内容的决策行为学分支,它寻求的是现实问题的满意解而不是最优解。并购投资决策应该在统计决策和现代决策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现金流贴现方法、实物期权方法和博弈论方法等决策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

在决策信息、依据与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决策制度保障,体现为决策流程。决策流程应与前边所述的决策组织相匹配。既要设计同级决策组织的决策流程,又要设计不同级决策组织之间的决策流程,保证企业各层各级的管理者都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决策应当由经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轮反复,以保证决策结果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反复讨论过程中进一步检验决策信息的有效性。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8

进入二十一世纪,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企业管理思想风靡全球。基于这种思想,越来越多的企业更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而将采购、生产制造、物流等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由此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催生了我国第三方甚至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的诞生和成长。一批以“供应链”为名称,以“供应链管理服务”为产品的供应链外包服务商(以下也称“外包服务商”)在我国广东、上海、厦门、天津等地区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

通过研究对比,笔者发现,我国的供应链外包服务商大多从传统的贸易流通企业转型而来,借助以往经验,为客户提供包括采购执行、进出口通关、保税仓储、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分销执行等在内的一系列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在这些服务中,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合一”的集成服务往往作为产品特色或创新的服务模式被重点强调,即将商务文件及单据处理、货物通关运输仓储等物流过程实现、资金结算及供应链融资、货物相关信息查询及传递等商务活动整合在一起,提供一整套完整和完善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这当中,与物流相结合的资金配套结算及供应链融资服务更成为这些外包服务商独特的优势及重要的利润来源。

一、供应链外包服务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的主要方式

国内最早的供应链金融概念是2007年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在研究该行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1+N”融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后各商业银行相继开发供应链金融业务并将其作为战略发展方向。而此前,国内一些供应链外包服务商已经在其一揽子供应链管理服务中为客户提供了供应链融资服务(当时被称为资金配套结算服务或资金支持服务),因此这些外包服务商比银行有着更长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历史,只是当时理论界对此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及理论建构。

分析国内主要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业务模式得知,他们提供的供应链融资主要依托分销执行和采购执行这两项核心业务载体,相应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一)采购执行业务中的应收款融资

应收款融资通常出现在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采购执行业务中。采购是供应链中从原材料供应商(上游配套厂商)到制造商(核心厂商)的那部分链条。在采购链条中,核心制造厂商处于强势地位,因此对上游供应商采购时普遍采用先货后款方式。这对上游中小供应商来讲不仅形成了应收账款,而且还加剧了自身流动资金的紧张。另外,采购环节中核心厂商为降低库存成本,通常会通过“JIT(准时制)”采购来进行供应商库存管理,这要求在核心厂商周围建立供应商仓库并保有一定的库存,这也给上游供应商带来一定的库存资金占用压力。当外包服务商承接了核心制造厂商的采购业务后,以核心厂商的资信作担保,可向上游供应商提供应收款融资。即外包服务商接到核心制造厂商的采购指令后,向上游供应商通过信用证、电汇(T/T)或保函等垫付采购货款,上游供应商确认收证、收款或收票后向外包服务商发货,外包服务商将原材料办结进口通关(涉及到境外采购)手续后入其物流中心仓库,当核心制造厂商JIT采购时,向外包服务商偿付应收款融资项下货款,外包服务商收款发货。

(二)分销执行中的预付款融资

预付款融资通常出现在供应链外包服务商的分销执行业务中。分销是产品从制造商(核心厂商)到最终用户(消费者)的那部分链条。和采购链条一样,处于供应链强势地位的制造厂商对下游中小分销企业的销售业务往往采用先款后货方式,由此形成的预付款同样也给下游中小分销企业带来资金压力。同样,分销链条中核心制造厂商为降低存货成本也存在“零库存”管理需要。当核心制造厂商将分销业务外包给外包服务商时,外包服务商以核心制造厂商的产品作抵押,向下游分销企业提供预付款融资,即由外包服务商代替下游分销企业向核心制造厂商垫付货款提货,分销货物进入外包服务商物流中心仓库,待下游分销企业销售需要时向外包服务商逐笔偿付预付垫款,外包服务商随即办理分销货物的出口通关手续(涉及境外销售)和境内外配送。

二、供应链外包服务商提供供应链融资的独特优势

目前各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银行操作供应链融资的核心风险在于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之一。相比银行,供应链外包服务商能够更有效地建立和掌控多方信息渠道,在解决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具有天然的独特优势。基于这些优势,供应链外包服务商可将供应链融资风险降到最低。

(一)供应链外包服务商拥有专业人才优势,精通各专业领域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9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15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032- 02

0 引 言

2008年前,我国钢铁行业就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只是那时国外市场对钢铁等材料需求量大,我国外贸市场势头良好。国内市场中,房地产行业吸纳钢铁资源抢眼,使得大量生产得以消耗。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之间贸易壁垒加大,我国出口越来越处于不利状态,加之国内市场疲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全面暴露出来。首钢通钢集团作为吉林省属最大的工业企业,省内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同样也面临着产能过剩,企业发展前景难料的重创。2015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市场形势,首钢通钢集团认识到通过扩大需求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已经无法实现,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推动生产设备及产品的转型升级,才是解决产能过剩,完善成本管理的关键。

1 去产能背景下首钢通钢集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首钢通钢集团无疑是最动荡的大型钢厂之一。从建龙集团参与重组通钢,到快速撤资,再到首钢控股,通钢集团面临着退出市场还是咬牙挺住,坚持转型的关键抉择。2016年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通钢以低成本、高效率、促减亏为中心,深化改革努力攻坚克难。然而现阶段,通钢集团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成本管理的问题有很多。

1.1 原材料成本高,存货长期滞压

存货问题一直困扰着通钢集团,在全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大量钢材严重滞销,尽管通钢集团企图通过1号、2号高炉停产等措施放缓生产降低库存,但依旧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通钢的原材料成本远远高于武钢,鞍钢等国内的大型钢铁厂。目前,通钢主要采用的煤炭为山西华力肥煤,朝鲜3号无烟煤,辽宁省无烟煤,除了在辽宁省购进的煤炭有一定物流和运输成本优势外,其余两种的并无成本竞争力可言。

1.2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竞争力

钢铁行业之所以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同质化,大量中低端钢材涌向市场。首钢通钢集团正是中了这种现象的圈套。作为一个具有近60年经营历史的老牌钢铁企业,通钢集团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呈现出高度的一体化模式。生产出的型钢、管材、螺纹等更是机器设备一体化作业。正是因为这种生产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却造成了产能过剩的现状,同时也使通钢集团离生产“高精尖产品”越来越远,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

1.3 员工经营管理的意识差

受产能过程产品滞销的影响,通钢从发展的至高点一下子跌落谷底,如今面临着破产的风险。从建龙控股,到快速撤资,再到首钢收购。短短八年间,通钢人经历了从拥有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到企业改制大量裁员这样天差地别的日子。员工早已没有了为生产服务的积极性,而是整天为维持基本生活惶恐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更加没有生产经营的概念,认为生产和不生产一个样,自己干好和干坏也一样,无形当中出现了浪费现象,加重了成本负担。

1.4 成本数据记录不全面

作为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点支持的钢铁企业,首钢通钢集团各厂分工明确,炼铁,炼钢,焦化,动力厂等多厂自成运营体系,最终各项成本数据汇总到公司。然而各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联系,使得许多成本数据记录不完善。比如炼铁厂的生产经营需要动力厂提供动力,需要焦化厂提供焦炭,各厂之间的细小的原料成本容易被忽略。还有,通钢整体尚缺少对环境治理和保护态度,一些环境成本没有纳入到成本核算体系中去,也使得成本数据的记录不够全面。

2 去产能背景下武汉钢铁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

在我国众多国有控股的钢铁集团中,武汉钢铁集团的命运与通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在20世纪50年代中末期成立,同样在钢铁行业兴盛时期高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然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材严重滞销,钢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局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如武钢,通钢这样的钢铁集团无一幸免,纷纷被兼并重组,武钢成为了宝钢的全资子公司,通钢被首钢收购。重组后的通钢依旧动荡,而重组后的武钢却能抓住机遇,利用多方面优势攻坚克难,成功转身,十分值得通钢集团学习。

2.1 利用资源优势,集群化发展

武汉钢铁集团较首钢通钢集团比,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的大冶铁矿位于武汉附近的黄石市,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其次,武汉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铁路、陆路交通便利,地处长江沿线,大大节省了交通费用和物流成本。武汉钢铁自身发展基础良好,在去产能背景下大力革新,淘汰落后产能,不断纵身集群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条。主动扩展海外营销渠道,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加快“出海”步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科研基础良好,拥有先进技术人才支持

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武汉钢铁集团之所以能够在被重组之后获得新生,远超通钢集团等同类型钢厂,主要在于其拥有优越的科研优势。在科研人员上,武钢与附近大批高校及科研院所构建了密切的产学研关系,为企业不断输送优质人才,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武钢对人才尽其所用,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力量支持,把发展的目标放在“高精尖”产品的开发上,致力于开拓优质汽车钢市场,并着力研究P33导轨为国产有轨电车首次试跑赢得宝贵时间。

2.3 努力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积极向其他钢企学习

2016年9月经国资委同意,武钢成为宝钢的全资子公司,从此更名为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宝钢作为目前国内最具生命力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成本管理模式和经营管理经验上不断为武钢输送着新鲜的血液,使得武钢能够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能够顶住压力,迎难而上。近几年,武钢不断强化走出去战略,希望能够通过向国外投资设厂有效转移过剩产能。在德国老牌钢企蒂森克虏伯面临财务危机时,武钢抓住机遇,将其全球领先的激光焊机技术一举收购,为自身发展开创了新领域。在技术收购的同时,也有效吸取了国外钢企经营管理的经验教训,避免自己走其老路。

3 去产能背景下首钢通钢集团成本管理对策

3.1 降低物流成本,解决库存难题

积压的存货如何解决是去产能的第一步。像通钢这样的钢铁企业一直以来很难享受到铁路方面的优惠政策。因此可以首先从汽运费入手,对主流线路进行招标,寻找物流公司,确定运费,以给客户送上门的方式,促进钢材销售。通钢钢材生产数量一定,汽运量增加,火运量就会减少,给铁路局的效益带来较大影响,给通钢降价谈判带来了契机。采取这种迂回策略能够有效解决采购和销售成本较高的问题,钢材送货上门又促进了销售,对存货的处理有一定效果。

3.2 产品结构调整,注重差异化竞争

首钢通钢集团想要摆脱产能过剩的影响,必须采取创新驱动战略。集团必须下大力度全面整治,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或者将原有的生产设备进行转型升级。其次要在产品上下功夫,适当放慢生产速度,加大科研力度,做到“不求效率求质量”。削减对中低端钢材的生产,把生产发展的目标放在钢产品的升级上,调整产品结构,打造优质管材,精品线材等“高精尖产品”。

3.3 强化职工思想教育,加强技术培训

要想在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有所作为,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十分关键。随着钢铁市场的回暖,首钢通钢集团应坚定企业会有更好发展的信念,不断给职工树立信心。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引领广大职工自觉投入到促减亏、保生存、求发展的攻坚战中。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以更加负责的意识精细操作,完善导师带徒、岗位练兵制度,促进自身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避免无故浪费加重成本现象的存在。从外聘研发人员开始逐步走向集团自身培养研究人员,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打破去产能难题。

3.4 把控财务工作,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钢铁产业形势异常严峻,通钢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面临的困难和保生存的难度远远大于其他钢企。在这样严重失血的状态,想成功去产能,生产人员与财务人员更应该加强沟通协作,找准成本流失的方向点,严控生产成本。其次管理人员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由于通钢集团处于“企业带社会”的特殊角色,所以必须做好去产能下失业人员的安置保障工作,减轻对当地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抓好资金的管控工作,大力做好坐实增加授信、新增融资、改善融资结构等工作。

4 结 语

目前我国的钢铁产业处于生命周期的衰退期,首钢通钢集团正是在这种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遭受到了十分严峻的考验。首钢通钢集团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是企业各方面矛盾尖锐需要时间一一化解。希望首钢通钢集团能够运用正确的成本管理方法,结合市场现状,“挺身而出 挺住通钢 挺进十三五”。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国生.我国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科技世界,2012(13):232-233.

[2]姜俞冰.探析我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14(10):391-392.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36-01

一、引言

我国第一起上市并购事件是1993年深宝安对延中实业的股权收购。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发展,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也不断地发生着改变。2008年股权分置改革初步的完成给并购重组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在全流通的背景下,对于并购方式,融资来源等因素的制约得到缓解。即使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不论是从总交易金额或是交易宗数上看仍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本文从市场反应了角度,研究并购是否给上市公司股东带来了短期财富效应,以及市场对于各种并购因素的敏感程度,这能完善和补充国内并购重组的理论研究。同时本文采用2009年数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能够发现一些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并购重组出现的新特征,对并购短期绩效和市场反应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朱滔(2006)采用(-60,60)的窗口期考察了1998至2002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1415起并购事件的股东财富短期效应,发现市场对于小规模和低财务杠杆公司并购的反应更为显著,同时在收购公司股价影响方面,政府关联和管理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张晶和张永安(2011)基于后股权分置时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并购交易样本,对(-5,5)窗口期内样本公司股东累积异常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在解释变量中现金支付类的并购绩效好于股票支付类的并购绩效;股权收购类的并购绩效好于资产收购类的并购绩效;并购交易相对规模与并购绩效负相关;同行业并购能够给股东带来更高的短期效益。在控制变量中,一些财务指标如财务杠杆率、有形资产比率、市盈率均对CAR存在显著影响。刘锴(2011)基于对股权分置改革这一特殊时期下A股市场并购事件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与未完成股改的公司相比,已完成股改公司在短期的时间窗口内获得了更高的累积异常收益率。同时在进行多元回归的过程中也发现交易规模、支付方式、公司成长性等一些因素对累积异常收益率都有着显著影响。乔薇和李瑞敏(2011)在研究控制权转让溢价与内幕交易的过程中发现,内幕交易对于公告日之前的窗口期CAR有着一定的解释力,同时财务杠杆,Roe,股权转让比例也是重要的因素。说明在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的并购事件中存在着大量内幕交易与市场操纵行为。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于深圳国泰安公司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RESSET锐思金融研究数据库,以及上交所深交所公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系统。样本采用2009年发生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主并事件142个。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结合多元回归分析对并购引起的市场反应进行分析。事件分析法是一种研究市场上某一特定事件发生前后,股票价格波动以及异常收益率存在与否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由于事件研究法能够准确的反应出证券市场在短期内的变动情况并且数据具有良好的时效性也能够最直接地反应股东的财富收益,所以被国外学者广泛使用。但它的缺点在于,如果市场有效性不足时,计算出的结果就会出现较大的误差,根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A股市场有效性的研究,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至少达到弱势有效,因此使用事件分析法来研究并购引起的市场反应是合理的。事件分析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观窗口内股票实际收益率与利用估计窗口内股票数据估计出的预期收益率的差额,得到股票在事件窗口内的异常收益率,以此来判断事件对于股东财富的实质影响。

对于整个并购事件窗口内主并公司股东CAR,还有一个显著的影响因素就是并购规模。相对并购规模越高对于主并公司未来经营方式,盈利来源等影响就越大,并购事件对于公司股东对公司未来前景预期的影响就越大。相对并购规模为正的系数代表了市场对于并购事件反应的一般看法,并购对于主并公司是一个利好消息,越大的并购规模能带给主并公司股东越高的异常收益,这也符合之前对整体样本事件窗口内CAR的均值分析,并购确实能给主并公司股东创造价值。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11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064

在计算机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个方面的领域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在网络化的信息时代背景下,各个高校图书馆已经广泛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文献资源的管理建设,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建设的转变

20世纪末,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建设中出现了现代图书馆,即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复合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以电子资源的形式供使用者分享使用,其载体主要是网络数字资源和其他各种电磁介质;复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中,文献资源不仅包括电子资源形式的文献资源,还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1]由于复合图书馆是将新式的数字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统一起来,形成两种形式的优势互补,使用户能够在传统纸质文献资源与新式数字文献资源并存的文献资源环境中查找资料,因而又可以称之为混合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看,虽然数字图书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理论研究及实验阶段,当前纯粹的数字化图书馆时代还无法实现,并且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及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纸质文献仍将是主要的文献资源,因此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以及传统图书馆也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共存,而复合图书馆将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形式。

2 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构成及特征

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构成主要包括文献购买、文献加工及整理、文献的标引、排序等环节,是纸质文献及其他材质的文献资料、音像资料的现实馆藏、实体馆藏。在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以复合图书馆为主体,其包括两大部分的文献资源,即图书馆的实体馆藏,以及依托信息网络而存在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其他电子文献等虚拟馆藏。在复合图书馆的虚拟馆藏中,有部分文献是由图书馆购买了所有权的电子文献,还有部分文献只是由图书馆购买了使用权,并不拥有所有权。

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特点。

第一,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载体丰富多样。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包括了各种多媒体电子期刊、电子书籍、网络数据库以及其他各种数字化的网络资源,还包括传统的纸质印刷而成的书籍、报刊等文献资料,相比于过去单一的纸质印刷文献,文献的载体类型有了极大的丰富。

第二,对于文献资料的占有方式兼顾了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形式。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不但包括图书馆实际占有的实体馆藏,还包括了没有所有权但拥有使用权的虚拟馆藏。[2]虽然虚拟馆藏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但由于这种形式的馆藏,使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得到了更多元化的丰富。

第三,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使分散的文献资源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使文献资源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中,而是使这些文献资源通过网络得以被世界各地的用户浏览,使科学研究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交流。

3 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重点

当前,网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形态是复合型图书馆,因此,各个地区高校的图书馆只是网络信息资源中的一个节点,各个高校图书馆在丰富网络文献资源的同时,仍然需要加强其实体馆藏文献资源的管理建设。因此,在网络背景下,进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在科研教学方面的需求,加强各种实体馆藏资源和虚拟资源的互补,保持高校图书馆的学校特色。

加强各个高校之间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行电子文献的合作采购,共同开展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联机编目,合力加强网络文献资源的建设。[3]由于高校图书馆订购的文献数据库通常是全文型文献数据库或者检索型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文献资料通常是纸质印刷文献的电子版,其价格较为昂贵,高校图书馆在采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交流或者加入一定的采购联盟组织,通过一定的协商合作进行财力的集中,从而享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和更为优质的服务,实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成本控制。此外,利用地方资源,如在省、市或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之内,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开发,建立系统的地区子文献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的专题数据库,通过加强交流与合作,更深入地使网络文献资源得到丰富。

在网络背景下,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得以很好地共享,使文献资源得到了高效率地利用,但也容易使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中淡化了学校的独特性,因此在网络背景下,加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自建,根据高校实际情况,以及高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以及科研教学的特点和需求,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体馆藏,建设出具有高校自身特色或地区特色的数据库。[4]在网络背景下,只有保持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数据库的自身特色,才能使网络文献资源实现真正的丰富和多元化。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文献资源的传递和共享这种新式的服务模式得以实现,使科研成果得到更加广泛的分享和交流。在网络背景下,加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高校文献资源的利用,提高高校科研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兰.高等院校文献资源建设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2):16-18.

[2]张学刊.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影响因素与决策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7,(2):27-28.

[3]钟笑雅.高校文献资源建设新模式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5,(4):27-28.

采购管理的研究背景篇12

关键词:通货膨胀 中小企业 电子商务 创新

通货膨胀一般来说是因为国家发行的纸币数量超过了市场上商品流通实际需要的纸币数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而纸币贬值的现象,它的本质是社会总供给满足不了社会总需求而产生的后果。在我国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市场上普遍的现象,只要不超过一定界限,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都是合理的。我国学者认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控制目标安全区间在2.08%-8.74%范围内,一般来说,以5.36%为中心上下波动。国际上以CPI指数来预测通货膨胀,CPI指数低于3%都是安全范围(罗玉中、徐娜,2011)。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经济有许多负面影响,使许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很大的困境。电子商务活动以其独有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困境。中小企业在紧急时刻,可以采用电子商务,并加大对其创新和管理的力度,利用其低成本、广阔的市场和高效的管理使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通货膨胀期间的物价突然上涨可能会使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遭受相当大的困难,通货膨胀时间越长,面临的困难会越大。对于一些出口型的企业,由于国际间的通货膨胀的碰撞,使外汇变化更加复杂,面临的困难更大。总的来说,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倒闭风险、提高生产成本、增加企业流通资金需求和破坏正常的财务关系上。

(一)增加倒闭风险

由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上涨要滞后于原材料的上涨以及工人工资的上涨,使原本资金就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成本增加到难以承受的地步。迫使一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资金匮乏而破产。另一方面,由于对物价持续上涨的预期,人们会出现短时间内的抢购现象,使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危机前的虚假繁荣现象。一旦人们抢购结束,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会下降,导致一些企业出现生产过剩、销售下滑的情况,部分企业会发生生产或经营危机。会出现投入与输出的价格倒挂现象、元气不足,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一长,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银行在通货膨胀期间的信贷利率上调以及信贷的收紧措施,会使缺少固定资金的中小企业出现融资困难,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二)提高生产成本

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因材料价格上升而提高,加之机器设备价格本身的增长变化,企业投放于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必然增加。虽然通货膨胀也能导致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价格上升,到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往往生产成本先增长,然后产品价格才上升。资金收回将面临极大的困难。资金收回一时不到位,资金筹集遇到困难,会严重影响资金周转。盈利企业可能因此变成亏损或微利,微利企业则变为亏损,亏损的中小企业则可能歇业或破产。

(三)增加企业流动资金需求

在通货膨胀期间,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会明显上升。导致企业流动资金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应收货款增加。由于通货膨胀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时间会造成货币的价格贬值,所以客户都尽量推迟付款。应收款大量增加,债务链越拉越长,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动。与此同时,企业的信用政策很容易遭到破坏,从而增加坏帐损失成本、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增加了不该增加的应收帐款投资。第二,中小企业的库存增加。企业惧怕原材料涨价,便提前或超量进货,使库存增加,在制品和产成品因通货膨胀使市场需求波动起伏和厂内均衡生产受到干扰而出现超额储备。

(四)破坏正常的财务关系

通货膨胀会造成中小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股东权益帐面值降低。企业从事现金投放、存货投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的风险增大,利率递增的财务活动将遭到冲击或破坏,企业与投资者、债务者等之间的小价财务关系将受到严重干扰。通货膨胀期间,部分企业会造成虚增利润。

造成虚增利润或帐面计算的利润过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折旧不足,因固定资产等都是过去购买的,价格较低,而现行折旧制度是按原值规定而不考虑重置价格因素的。所以,即使每年将折旧单独以更新改造基金形式储存,到时也买不到原来的设备,例如,某项固定资产原来价格10000元,不考虑残值因素折旧期十年,每年折旧1000元。若现在这种固定资产已涨到20000元,便少算了10000元,这10000元就转入盈利(杨世军,2008)。我国目前主要以原值折旧,必然造成少算折旧费,虚增利润,多交税款。使本属企业自身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流入企业外部。其二,销售成本过低,由于原材料购入时,价格低于现在补充库存时的价格。现行会计制度不对库存价格进行调整而按原价计入成本,必然使成本计算过小,从而导致利润虚增。

通货膨胀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开放程度高、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势。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电子商务能有效挽救中小企业的危机,使中小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总的来说,通货膨胀背景下,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资金利用率

制约中小企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资金缺乏问题,电子商务的开展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资金利用率十分有效。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营销和采购成本的降低。中小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与客户联络信息和洽谈业务,可以有效减少邮寄、差旅和传真等各项费用,而且能避免许多中间环节产生的附加成本。企业能直接联系原料产地去采购原材料,还能直接将产品卖给消费者,既降低了本企业的采购成本和营销成本,还降低了产品的销售价格,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增加了企业的销售额。第二,减少企业库存。电子商务的实施能极大地降低企业的库存,甚至能使企业实现零库存。企业能够依据客户的订单,及时准确地进行生产和销售,实现零库存状态。为企业节省了许多费用,如管理费、材料费和仓储费,缩短资金的流通时间,加快资金的流通速度,使中小企业受通货膨胀的影响降低(黄碧秀,2009)。

(二)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电子商务的开展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几乎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电子商务的市场。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能使中小企业摆脱原有狭小市场的限制,在通货膨胀、国内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把经营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这样可以有效达到潜在市场。借助高效而低价的网络信息服务,中小企业能有更多机会接触世界范围内的潜在客户,推销自己的企业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客户的咨询及时作出反应,从而发掘出潜在的顾客群,获得新的销售机会和贸易合作伙伴。电子商务使企业进入世界市场成为现实。有调查数据显示:仅在2008 年的下半年,全球的20多个国家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甚至主流媒体上,阿里巴巴投资3000万美元用于各个中小企业的广告宣传,使许多国内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新的商业机会(余世英、刘芳,2009)。

通货膨胀背景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对策

(一)贸易方式创新

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是十分有效的应对策略。通货膨胀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出口困难,进而出现生存危机,中小企业要理性评估国内市场需求份额,并采取电子商务将出口型业务转向国内市场,能使中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扭转亏损的局面,减轻通货膨胀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通货膨胀背景下,人民币升值能降低商品的国际价格对国内的传导力度,国内中小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购买国外高新技术产品和原材料,进行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改造升级。在通货膨胀时期,国家会将进口关税调低,中小企业可以趁机在国外市场进口高质量的国外产品来刺激国内的消费,这些因素都能给中小企业带来新的商机。有调查研究显示,2007年,我国网购交易额为561亿人民币,网购消费者1.2亿。在2008年,淘宝网仅上半年的交易额就高达413亿元,这个销售额等于2007年三个半澳门市场的零售业销售额,同时也超过了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全球著名的零售商。2008年上半年,我国网购交易总额高达531.5亿元(沈凤池,2009)。可见电子商务市场巨大。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利用电子交易平台,加强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创新管理,转变电子商务贸易方式,积极开拓市场。

(二)网络营销创新

对我国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而言,欧美贸易市场还是消费能力很强的庞大而成熟的市场。虽然近些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入持续低迷的状态,昂贵的奢侈品在这一市场上几乎很难销售,但是对于一些普通日用品的消费还是没有减少的。基本生活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需求量不会下降。而且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民众的支付能力有限,他们更加倾向于购买物廉价美的生活消费产品,而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正好具有价格优势。发达国家的公民对于电子商务有很深刻的认识,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有效降低进出口双方的成本,在通货膨胀这一背景下,可以更好满足消费者对物美价廉产品的需求。

(三)技术和产品创新

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技术创新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许多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还是不够,对于研发的资金投入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我国企业的研发资源与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一流水平,缺乏对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并且部分企业并不重视技术和产品创新活动,在这方面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企业生产的产品单纯模仿和加工,没有能力掌握技术和产品创新的主动权。企业销售受市场环境影响非常大。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能够使企业和消费者产生直接联系,并提高企业新技术、工艺、产品和思路的获取效率,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拓展的机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并根据消费者需求来进行研究与开发,加快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创新。

结论

近些年来,通货膨胀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除了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对外贸易外,由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能源、原材料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极大冲击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但是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说,通货膨胀也是促进其转型升级的外部力量。中小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创新管理活动,加强在发达国家市场营销工作,并在印度与中东、拉美和东盟市场上采用多元化经营,是中小企业摆脱通货膨胀负面影响的有效措施。在电子商务平台和国家的政府部门提供的支持措施下,中小企业可以采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性管理,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成功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在通货膨胀影响下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罗玉中,徐娜.浅谈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18)

2.杨世军.通货膨胀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方法研究[J].商业经济,2008(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