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会计基础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7 15:11:12

简单会计基础

简单会计基础篇1

2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1)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特殊会计主体,会计基础工作已成为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会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不但有利于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更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环境,形成科学合理的会计管理模式,使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加强自身管理,发挥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各个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和完善。例如,对原始凭证审核、会计凭证填写、会计账簿登记等工作加以规范,有助于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整体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科学地及时核算事业单位收支情况,通过会计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可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从而为单位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原始凭证审核、加强报表编制、强化费用支出审批,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有助于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并成为其重要手段。

(4)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有助于防止经济舞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将对会计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会计人员任命,加强会计岗位分工制约,落实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原则,加强内部控制,强化会计监督,防范经济舞弊行为,预防和控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有效维护财经纪律。

3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3.1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个别事业单位领导对《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法规缺少重视,不愿多花时间认真研究财经法律法规,错误地认为财务部门只要将本单位每笔经济业务记录在凭证中,同时可以应付审计、财政部门的查账即可,至于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及工作效率则极少过问,财务人员的工作业绩也无法受到领导的认可,长期以往,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则存在消极、应付的心理,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进一步规范。二是我国个别事业单位领导出于发放职工福利、公款吃喝或追求个人利益等目的,指使本单位财务人员不惜在违反财经纪律及职业道德的基础上,编制虚假记账凭证及粉饰会计报表,致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严重失实,使财政资金及国有资产面临被个别员工侵害的风险。

3.2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国家财政部门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继出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文件法规,并且也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应按照《政府采购法》、《项目资金结余结转办法》、《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及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等文件执行,但由于我国部分事业单位法人缺少重视、财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或工作人员责任心等方面因素,导致事业单位制定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无法充分发挥相关制度对于规范财务核算、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及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例如,个别事业单位对于超过限额标准的工程项目由本单位自行选择施工方,未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招标采购,给个别工作人员贪污舞弊提供可能。再如,个别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库直接支付过程中,与供应方串通以虚假或虚增交易金额骗取财政资金。

3.3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混乱

我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均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规范,例如,会计人员需对单位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活动在复核无误的情况进行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于取得的无单位名头、数字不清晰、经济内容不符合规定等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有权拒绝登记入账,并要求经办人更换。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漠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限制等原因,导致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日常会计核算中以跨年发票入账、发票名头无法确认或举办会议无文件通知及参会人员签到簿等现象的发生,不但直接影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及导致会计差错的发生,而且也给部分别有用心的工作人员贪污财政资金提供土壤。

4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若干措施

4.1树立会计基础工作规划化管理观念

一是事业单位法人应加强《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的学习,积极参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的违反财经纪律教育活动,以达到对事业单位领导的警示作用,同时,单位领导应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的重视程度,督促各业务处室及全体员工认真遵守本单位制定的内控制度、财务流程及贯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保证各处室给予财务部门必要的工作配合,使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建立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考核机制。对于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部门或员工给予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奖励,以鼓励其认真执行单位财务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三是为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内控制度设计与运行、电算化软件操作与安全维护、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应用或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等相关内容。

4.2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核算管理

简单会计基础篇2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四个部分。

(一)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部分的知识在本册乃至于整个小学阶段中取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单元的应用题主要是复习已学过的两、三步应用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为下一单元学习新的应用题作准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难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关键:小数点的处理。

(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本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掌握整数混合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概括的总结和提高。应用题前一部分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范围,后一部分是教学以反应两个物体运动为内容的一些行程应用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熟练进行计算;难点: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掌握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题。

(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是今后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面积的基础。

这单元的教学重点: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难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关键: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 简易方程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和方程解应用题等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良好基础。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难点: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口算。

2、使学生认识中括号,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四步)。

3、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相遇的行程问题,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会解简易方程。

5、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6、使学生在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列方程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7、进步培养学生检验地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进度

(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22课时左右)

1、小数乘法 ——9课时

2、小数除法1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简单会计基础篇3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企业和事业单位、网络集成商、网络设备厂商从事网络设计与搭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制作等工作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一)知识目标

掌握德育、法律、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体育、美育等基本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设计与建设的相关知识;掌握网络管理、维护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网页设计、网站调试、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具有学习新技能与知识迁移的能力;具有调查研究与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进行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和PC维护能力;具备独立完成中小企业网络设计和搭建能力;具备企业网站的调试、维护、管理的能力;具备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能力;具备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技术提升与推广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进取,终身学习;善于与人交流合作,讲诚信,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职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网络设计、网络建设、网络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网络产品的销售、网站客服、监控系统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岗位。

四、课程结构简介

(一)课程结构、课时分配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

公共基础课

1.德育(学时:168,学分:10)

课程简介:德育是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生必修的课程。本课程包括“经济与政治”“哲学与基础”“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武装自己,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2.体育(学时:168,学分:10)

课程简介: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语文(学时:212,学分:12)

课程简介: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4.数学(学时:212,学分:12)

课程简介: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高等数学中的导数和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5.英语(学时:212,学分:12)

课程简介: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本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的对话,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专业英语主要让学生能有一定的计算机英文阅读能力,课程内容覆盖了计算机概述、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软件工程、数据通信、网络、多媒体、计算机安全、电子商务等。

6.美术(学时:34,学分:2)

课程简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培养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

7.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时:106,学分:6)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英文输入、DOS操作系统、中文Word2003、中文Excel2003、中文PowerPoint2003、计算机安全与病毒清除、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多媒体计算机和常用工具软件。

专业课程与实训

8.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学时:86,学分:5)

课程简介:介绍计算机各部件的知识、计算机组装的方法及各种工具的使用。讲授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介绍软件、系统板以及外设的故障分析和修理方法,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维护与检修的基本知识,提高维护水平,并具有初步的故障检修能力。

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学时:76,学分:4)

课程简介:主要介绍一门面向对象语言,以程序结构为主线,介绍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编程方法。内容包括:面向对象的初步概念,程序设计基础,数据输入输出、选择结构设计,循环结构设计,数组、过程、数据文件、程序调试,常用控件的使用、数据库编程等。

10.数据库基础(学时:98,学分:5)

课程简介:主要介绍SQL Server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知识,全面介绍关系数据模型基础理论,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安装、配置,SQL Server的系统结构,SQL Server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创建SQL Server数据库与表,管理数据表,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创建与使用索引和视图,SQL编程知识等。

11.计算机网络基础(学时:38,学分:2)

课程简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及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具有使用网络的初步能力,具有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CAD工程制图(学时:98,学分:5)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学习Auto CAD绘图的方法、设计思路和使用技巧。内容包括绘制二维图形、编辑图形、尺寸标注、实用辅助工具及功能、工程制图的准备工作与设置、典型机械零件设计、简单建筑图和网络施工图的绘制等。

13.Photoshop平面设计(学时:98,学分:5)

课程简介:本课程着重讲解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技术、方法及应用。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色彩和色调调整、选区制作、绘画与修饰、绘图与编辑、文本处理、图层、通道、滤镜、动作应用和图像输出等。

14.Flas设计与制作(学时:98,学分:5)

课程简介:本课程全面介绍了利用Flash制作动画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内容包括:Flas的应用、特点和制作流程,Flas制作用到的工具,绘制、编辑图形的方法,在Flash中使用帧和图层的技巧,制作帧―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形状补间动画、遮罩动画、引导路径动画的方法和技巧,在Flas中使用元件的方法与技巧,在动画中添加声音、使用位图和视频的方法与技巧,在动画中使用动作脚本制作交互动画的方法与技巧,以及抓取网页中Flas的方法与技巧等。

15.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学时:114,学分:7)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解网站的规划、设计、建构、测试和。主要内容有:站点管理,基本网页的制作,表格、框架、层布局网页和利用CSS美化网页,表单网页的制作,使用库和模板来高效地制作网页,使用行为制作动感特效网页,在网页中插入多媒体以及动态网页的制作。

16.网络操作系统(学时:196,学分:10)

课程简介:熟悉基于Windows2000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掌握组建和管理局域网的技能,学会各种网络服务与应用服务的建立;运用网络知识分析解决网络中的实际问题。熟悉Linux平台,掌握Linux操作系统环境的使用与管理技能,具备网络配置、网络服务器搭建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Linux与Windows混合网络的能力。

17.网络组建与应用(学时:184,学分:9)

课程简介:介绍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交换技术原理和交换设备配置,中型网络路由技术的讲解,网络设计和路由器具体配置,网络安全技术的原理讲解和典型防火墙设备配置方法,使学生在懂得原理的基础上具有初步的网络设计和配置能力。

18.综合布线技术(学时:86,学分:5)

课程简介:讲授综合布线的标准、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测试方法,为网络工程的系统集成提供基础技能。

19.网络安全技术(学时:86,学分:5)

课程简介:通过对网络安全管理实际项目的讲解,使学生充分掌握以下五类安全项目:各类漏洞、网络终端安全、网络设备维护及安全、网络应用安全、数据传输安全。

五、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一)课程与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以工作体系为基础,课程结构以工作结构为逻辑,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二)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专业必修课运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工学结合方式和实训基地状况说明

1.实验设备和实训场地建设

公共基础实验室:主要用于计算机应用入门训练。

专业网络实训室:主要用于专业必修课的教学;针对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站管理员、信息安全员、IT产品营销员等职业岗位进行教学,获得职业资格认证。

校内实习基地:包括学校校园网、专业网络实训室、普通计算机公共实验室。

校外实习基地:与学校有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的本地区各相关企业。

2.工学结合的具体形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校内学习+校外企业实习;学校、企业、用户三位一体的项目实训;教学过程与实际项目建设直接结合。

(四)实践教学

实验实习、技能训练课以校内为主,校外基地为辅;社会实践以校外为主。

六、本专业教学进程

七、实施说明

(一)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半,在企业单位实习半年。

(二)每学期实际教学时间按20周计,总计为335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1582学时,实践教学为1776学时。

简单会计基础篇4

1 引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和持续发展,在高层建筑基础研究领域,随着城 市化程度不断进步,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目前,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在很多方面还不够完善,可谓是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实践。而针对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工作的需要来看,对一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的研究。工程现场实测和模型试验均已证明结构桩基础的地基反力,既不是直线型分布,也不符合弹性地基理论的计算结果。为此有必要开展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研究。

近来,虽然对结构桩基础进行了理论研究,但是对其工作机理认识还不够深刻,对桩土分担荷载,及其各部分的应力计算还需要深入分析研究。此外,对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的共同作用问题的研究尚未进入工程实用阶段,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共同作用分析,现有的工程规范涉及很少。本论文重点对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设计进行简化分析设计,以期从中能够找到合理可靠的简化结构桩基础设计方法,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设计与工程应用现状

目前实际工程中,很多桩基工程试桩设计与静载试验结果不相符。静载试验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设计师通过调整设计参数,修改加密桩基设计图予以补救,这样静载试验结果超过设计要求太多,虽然安全性更易得到保证,但太保守的设计降低了经济效益。在建筑业这种情况是要进行优化的,超过设计太多需要进行二次试桩,项目建设周期也随之延长。如果设计师等静载试验结果出来再进行桩基施工图的设计,既影响整个设计的进度,也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解决单桩静载试验结果与试桩设计偏差过大的问题,也就是怎样使试桩设计尽量接近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又简便又精确地对单桩静载试验结果进行预估计是值得研究的。

在桩基工程实践中,应用最广的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问题对桩基的设计和施工影响很大,因此,国内外的大量的研究工作者在这一领域里做了很多工作,提出了很多计算方法。但关于桩群向邻近土传递应力的机理,至今还有许多方面尚未弄清。

多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桩基础”理论和试验研究,得出了了众多的成果。但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桩基础受承台刚度、桩基承台连接条件、桩基体系传力机制及单桩和群桩工作形态差别等的影响,使其与一般的土一结构相互作用的问题大不相同,是岩土工程界目前尚未很好解决的难题。远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和简便实际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在工程应用上,所进行的工作相对较少,有必要进行更加系统地分析研究。

3 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简化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结构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基础埋置深,一般设置地下室并常常有作为人防工程或地下停车库等要求,因此,基础工程的材料用量多、施工复杂且施工周期长,其技术经济指标对建筑总造价有很大影响。高层建筑的基础除极少数可直接建于坚硬的岩石上以外,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片筏式基础、箱形基础或桩基础,而桩基础是高层建筑最常用的基础形式。桩基础具有承载力大、稳定性好、沉降量小且均匀等优点,还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和上拔力,承受动荷载的性能也较好。

就高层建筑物的上下部相互作用问题来讲,传统的设计计算理论所采用的许多假定使其在不同程度上回避了桩-土-结构间相互作用的全面分析。如:地基反力系数法把土体对桩的反力作用等复杂因素通过Winker假定,简化成单纯的反力系数作用于桩上,传统设计计算理论本质上都未彻底解决桩-土相互作用力学机制的分析问题。对于高层建筑物的相互作用分析,必须将结构-桩-土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显然用传统的设计计算理论来更贴切地分析这一实际问题还是有些困难的。就目前的分析手段来讲,有限元法是个前景较好的方法,除了有限元数值模型能够充分地考虑诸如:土体材料性质的空间差异性、力学响应的非线性,复杂的几何边界条件等,而且还能够通过适当的数值技术模拟工程施工过程,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些施工力学问题等各类复杂的耦合因素外,其思想和实现过程也都较为简单和统一,因此适于编程和电算,极大的简化了桩结构基础的计算设计工作量。

在设计方法上进行简化考虑,由于结构分析的有限元法(特别是子结构分析技术)的进展和计算手段的极大改善,在力求从理论上回答工程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艰苦努力过程中,逐步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统一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者的共同作用,以离散形式的特征函数――地基刚度矩阵[Ks]表征地基土支承体系的刚度贡献,运用空间子结构方法,将上部结构的刚度与荷载逐层向下凝聚到基础子结构的上部边界,形成全部上部结构的等效边界刚度矩阵[场]和等效边界荷载向量{SB}。将它们叠加到基础子结构上去,并根据基础与地基按触点静力平衡和位移协调条件,就可得到考虑三者共同作用的基本方程(并可反映根邻建筑的影响):

上式中:

[K]――基础子结构刚度矩阵;

[KB]――上部子结构的边界刚度矩阵;

[ ]――地基刚度矩阵;

{U}――基础子结构的位移列向量;

{Q}――基础子结构的荷载列向量;

{SB}―上部子结构的边界荷载向量;

{ }相邻建筑引起的沉降列向量。

求解该方程后得到基础子结构的节点位移{U},再从下向上逐层进行子结构回代即可得到上部结构各节点的位移,从而进一步给出所需节点处的内力。除采用子结构法外,对上部结构的刚度贡献先后作过许多简化考虑,提出不少简单可行的分析途径,它们与子结构有限元法相辅相成,例如弹性杆法、有效工作刚度法、加权残数法等,不过一般都将上部结构处理为平面结构。

4 结语

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潮流,如何面对高层建筑下的结构桩基础的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是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论文结合高层建筑的结构桩基础的受力特点,利用有限元的计算方法,对结构桩基础的设计计算进行了简化分析设计,对于进一步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桩基础的简化设计,实现有限元技术下的结构桩基础的受力计算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论文的简化计算方法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简单会计基础篇5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层建筑中的结构设计不同于其他普通的建筑,需要注重的程度和精密程度更高,相应地对设计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些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高层建筑结构平面设计

平面形状简单、规则、对称,尽量使质心和钢心重合。偏心大的结构扭转效应大,会加大端部构件的位移,导致应力集中。平面突出部分不宜过长。扭转是否过大,可用概念设计方法近似计算钢心、质心及偏心距后进行判断,还可以比较结构最远边缘处的最大层间变形和质心处的层间变形,其比值超过者,可以认为扭转太大而结构不规则。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布置,当由于使用功能与建筑的要求,结构平面布置严重不规则时,应将其分割成若干比较简单、规则的独立结构单元。对于地震区的抗震建筑,简单、规则、对称的 原则尤为重要[1]。

2、建筑基础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上层结构载荷很大,基础底面压力也很大,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荷载及地基承载力,可以用筏型基础或箱型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筏型基础一般有两种做法:倒肋形楼盖式和倒无梁楼盖式。倒肋形楼盖的筏基,板的折算厚度较小,用料较省,刚度较好,但施工比较麻烦,模板较费。如果采用板底架梁的方案有利于地下室空间的利用,但地基开凿施工麻烦,而且破坏了地基的连续性,扰动了地基土,会降低地基承载力;采用倒无梁楼盖式的筏基,板厚较大,用料较多,刚度也较差,但施工较为方便,且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当地基极软且沉降不均匀十分严重时,采用筏形基础,其刚度会显得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箱型基础就较为合理[2]。箱型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传力均匀;能适应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大的地基,有效地调整基地反力。在浅层地基承载力比较软弱,而坚实土层距离地面又较深的时候,采用其他类型的基础就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变形控制的要求。这时应当考虑采用桩基础。

3、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高层建筑中基本的抗侧力单元是框架、剪力墙、实腹筒框筒及支撑,由这几种单元可以组成多种结构体系。不同的建筑会采用不同的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指结构抵抗外部作用的构件组成方式。在高层建筑中,抵抗水平力是设计的主要矛盾,因此抗侧力结构体系的确定和设计就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

二、高层建筑机构设计的特点

(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3]

一方面,因为楼房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某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之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计算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4]。

(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

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4)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

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

(1)确定合理的基础设计方案[5]

一般来说,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中,应当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的结构类型、荷载的分布、相邻各建筑物的影响与施工条件等综合因素开展分析,挑选出符合经济合理原则的基础性方案。在基础设计阶段,就要形成完整的地质勘察材料,对于部分缺乏地质报告的建筑物,也要实施现场查看,并参考附近建筑物的相关资料。

(2)确定最合适的结构方案

成功的建筑物设计一定要选择相对而言最为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也就是说要选择切实可行的结构形式与结构体系。因此,一定要对工程设计要求、材料供应及施工情况做出综合分析,和水、暖、电等一起开展协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结构选型,并确定合理的结构方案[6]。

(3)确定合适的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主要是在计算简图基础之上开展的,由于计算简图选用不合理而造成结构不够安全的事件常常发生,所以,挑选合理的计算简图是确保结构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计算简图应当有一定的构造来进行保证。因为实际结构之节点不会是单纯的刚结,但是,计算简图误差要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准确分析计算的结果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广泛采用了计算机技术,但是如今软件的种类极多,而不同软件常常会出现不一样的计算结果。都会造成错误的计算结果,所以需要工程师在得到计算之后进行认真分析与校核,并做出最为合理的判断。

(5)运用合理的构造方法

要注重构件的延性,强化其中的薄弱位置。要注重钢筋锚固之长度,并考虑到温度应力之影响。此外,还要注重根据均匀、对称与规范之考虑,对平面与立面进行布置,并尽力避免出现薄弱部分,而要利用极限状态进行验算等,均需依靠设计作为指导。

四、结束语

结构设计作为高层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我们在以下各方面做充足的考虑,主要有:①考虑高层建筑遇到巨大风力和地震力时所产生的水平侧向力。②严格控制高层建筑体型的高宽比例,以保证其稳定性。③使建筑平面、体型、立面的质量和刚度尽量保持对称和匀称,使整体结构不出现薄弱环节。④妥善处理因风力、地震、温度变化和基础沉降带来的变形节点构造。⑤考虑在重量大、基础深的地质条件下如何保证安全可靠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条件问题[7]。

只有真正的抓住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展开一些合理地工作,才能做出优异完美的结构设计,进而为高层建筑的顺利竣工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志伟,张晓新. 浅议高层建筑中的结构设计问题[J]. 民营科技, 2012年07期.

简单会计基础篇6

二、 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一)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二)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三)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决求商。

(四)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五)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稳、旋转的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七)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八)会探索给定图表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理解的能力。此文由-WWw.xxjxsj.Cn-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

(九)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十)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十一)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本册的数学重点是表内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成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认识数的重要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学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中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教学任务、达标情况。

本册教学内容:表内除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简单会计基础篇7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对高等计算机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教育部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高等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信息素养。注重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的能力。而2004年前后,很多国内高校的非专业计算机课程由之前的计算机文化逐渐转变为较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从字面上的认识来看,很多人认为计算机基础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实不然,经学者研究发现,就教学内容来讲,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很多重复的内容,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本文就计算机基础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适切性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结构大致分为六个模块,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块。必修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内容和概念,仅仅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而选修部分以信息处理技巧和技术运用为主,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运用、网络技术的运用、数据管理技术与人工智能初步六大板块。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每个模块都是两个学分,而且一般情况下必修课程的信息技术基础是必须修满两个学分的,而选修课程内容中的六大模块则可以选取其中一个进行学习。必修中的信息技术基础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是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前提,该模块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信息处理模式和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机问题。由于每个院校的教学模式不同,所以,各个高校的计算机选修课程都不一致,但不管选修哪门课程,应该都涵盖一些计算机基础内容的知识点。

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相比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更为简单一些,以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为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由来与发展历程,和认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处理软件。计算机信息基础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的数据表示、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以及计算机的病毒知识等几个方面。主要是从计算机本身的功能出发,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性能和辅助工具等基础内容,涉及的信息处理技术相对来说较少。

三、计算机基础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切性分析

为了明确高校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以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编排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些调查。根据调查发现学习过基础知识的学生都能简单了解计算机的性能,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也接收得更快。事实上,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无非是对计算机本身的功能、特点以及一些简单的信息处理方式进行总结,教学内容都不会过于复杂。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涵盖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础教程,他的必修模块也相当于把计算机的功能、概念介绍了一遍,只是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上又增添了一些信息处理的模块,相比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来说更为全面,涉及的信息处理技术也更多一些。只是在计算机基础上做了一个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在网络处理技术、媒体运用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方面都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与讲解,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实际操作一些计算机技术,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性能、特点。总而言之,计算机基础与高中信息课程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教学内容上也有一定的重复,因此,我们可以适时地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一些信息技术处理的模块,让计算机基础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衔接,实现计算机基础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因此,计算机的教学内容也要发生一些改变,原本的高校计算机基础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和差异性,使高校学生受到的计算机教育程度不同,计算机水平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适时地对原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保证其教学内容的适切性。

简单会计基础篇8

一、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我班共有学生28人。本学期我班的基本目标是: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继续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班级荣誉感,以及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基本措施和做法:

1、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⑴与学生交谈。有计划地利用班会课与思想品德课与学生交谈,增加师生感情,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有利于开展工作。

⑵不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通过平时的观察与检查学生的书面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度,学生出现较大的进步要及时鼓励与表扬,当学生的成绩出现较大的退步时,要及时调查原因,扭转局势。

⑶进行家庭访问、通过与小学生父母的对话,了解小学生在家庭、社会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

(1)检查本班学生值日生工作。

班级的值日制是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自治自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班级的值日工作,对他们进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培养劳动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组织好放学。

组织放学是班主任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小学生在经过半天或全天的紧张学习,离校时情绪变得激动,行为举止也容易失控,在返家的途中会相互追逐,不遵守交通规则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班主任必须重视抓好放学这一环节的教育。打了放学铃后,班主任进教教室整理好学生队伍,向学生提出放学返家时的纪律。

3、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班级集体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班级集体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进行组织和培养。

⑴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

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应该有良好的班风,正确的舆论。为此,班主任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班风要以正确的舆论做起。

⑵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

班干部定期轮换,让更多的学生有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既能当领导,又能被领导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好助手,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班干部,有利于班主任搞好班上的工作。

4、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应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要歧视,感情上不要厌恶,态度上不能粗暴。对后进生要一分为二,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鱼丝。

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要对症下药,教育个别生首先要找出个别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有很强的自卑感,造成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是精力过剩,人很聪明,而班级生活对他来说很不满足,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就会搞出“恶作剧”。总之,对个别生不能一概而论为差生,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努力吸取新经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二)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四)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五)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七)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八)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 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二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掌握了初步统计、图形知识,进行了简单的数学实践活动,掌握了简单的的学习方法。

二、教材分析:

(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二) 、角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 、表内乘法<一>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四) 、长度单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五) 、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 、观察物体 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七) 、表内乘法<二>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八) 、统计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目的要求

1、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 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 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四、教学措施

1、 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 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简单会计基础篇9

前言

简便运算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能够培养好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算速度。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阶段教学中都会运用到简便运算,通俗地说,简便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简便计算在数学的题海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灵活运用好简便运算,小学生会对数学感兴趣,同时对以后深层次的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运算的现状

针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简便运算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简便运算定律认识较为模糊、混淆不清;对运算的性质理解不深刻,在运用过程中不灵活;受思维的影响,对运算顺序尚未明确。简便运算是指学生依照运算律或者性质,能够灵活的解决好运算的前后顺序,从而使在计算的过程中得以简便运算。简便运算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数感,具有数学意识。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针对不一样的题型,得以灵活运用。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 教学目标单一化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由于太过于侧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创新思想。大多数教师认为,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无非就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成绩高低决定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学生学习就是单纯应付考试。教师对新课改教学要求认识不到位,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化,每天的教学模式固定化,在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出现死记硬背公式,考试记得住公式来套用计算就万事大吉,造成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训练的方式加强对理论知识巩固,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不断积累寻找最简便的解决办法,巩固学习技能。

(二)学生简算意识淡薄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简便意识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学生不能自觉的从简便计算的角度去思考、计算。题目没有要求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话,大多数学生会按照运算顺序来计算。例如:1778-245-333,通过简便运算可以写成:1778-(245+333)=1200,而按照运算顺序则为:1778-245-333=1533-333=1200。简便计算是建立在运算律的基础上,学生应加强自我变通意识,积极运用简算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三)运算律或性质的教学和简便计算教学断层

由于在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学生只会机械式套用,导致运算律与简便教学出现断层。运算律或性质的教学和简便计算之间是相互联系、相铺相成的,简便计算是建立在运算律的基础上,是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律或性质的体现,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简便运算定律认识较为模糊,常常会混淆,对运算的性质理解不深刻,在运用的过程中不灵活;受思维的影响,对运算顺序尚未明确。简便计算是建立在运算律的基础上的,但是发现学生在学会了运算了定律后,又不能正确、灵活的运用到简便计算中。特别是运算的性质,由于对其理解不深刻,或者在教学过程上,教师对于解答思路,常常会说一句,“这一步骤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解答了”。导致学生潜意识认为,只要死记硬背计算公式,就可以解题了,不能很好的理解,只要题型稍微的改变,学生变通能力差,变通意识淡薄,即出现错误。

二、小学数学中简便运算的教学策略

(一)充分利用已有认知

及时了解学生,针对每一节课的内容所掌握的内容、认知程度,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按顺序计算,主要是可以理解为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1]。简单说就是只要记得口诀,按着顺序一步到位。而简便运算首先是需要通过观察,其次是思考,最后再计算的。因此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套用口诀,缺乏思考。应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的计算基础,指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寻找最优、最简便的运算方式。

(二)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对于数学这一门学科而言,计算题的答案是唯一的,那么在这一种情况下,教师只能从计算题的解题途径入手,帮助学生进行多种解法进行解答。通过运算的方式,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除法性质、以及公式法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思考问题,不要单一的使用按顺序运算,鼓励学生要多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式,运用多种解法来解题[2]。不断的积累、不断拓展。

(三)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在小学教学素材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那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建立好数感以及符号的思想意识,发展其运算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快速、灵活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要引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经验

从实际生活出发,与生活加以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估算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运用的,比如从宿舍到教室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从校门口走到教室,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都会有一定的时间估算意识,避免超出时间[3]。也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去超市买东西。一学生充当收营员,一学生是来买东西的,通过该收多少钱,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甚至该如何简便的找钱,或者怎样找整数的钱,由易到难,逐步增强难度,让学生继续思考问题,一步步进行教学。联系生活的情境,会让学生爱上数字、爱上数学。

结语

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简便运算、灵活使用简便运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吸收状况。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吸引学生,采用多种技巧、贯穿学习知识点,做好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巩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简单会计基础篇10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年、月、日的认识,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好这两部分计算,就为以后学习小数乘、除法打下良好基础。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也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前一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继续学习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通过解答所学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些数量关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三、教学目标要求

(一)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二)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的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三)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四)认识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位,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五)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七)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八)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为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十)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十一)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一)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三)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

简单会计基础篇11

Abstract: The thesis initi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soil pressure on strip foundation, pile foundation and foundation beam.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fill thickness, it brings forward respective measures to lessen the impact of soil pressure on the superstructure.

Keywords: soil pressure, side retaining-wall, strip foundation, pile, foundation beam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随着山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全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由此产生的支挡结构的设计显得尤为突出,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及经济效益。

一般来讲,支挡结构的设计方案包含两个:第一,挡土墙与主体结构分开设计;第二,将挡土墙与主体结构联合设计,即通常所说的地下室侧壁兼作挡土墙(下文简称侧壁挡墙)。

第一个方案,即挡土墙与主体结构分开设计的方案,其优点在于受力明确,主体结构不会受到侧土压力的影响,但其缺点在于挡土墙的单独开挖及施工会增加工程造价,延长施工工期,并且在一些特定场地不允许在主体结构外进行额外开挖。

第二个方案,即挡土墙及主体结构联合设计的方案,其优点在于节省工程造价,无需单独开挖,对施工工期影响较小,并且侧壁挡墙防水较为简便,但缺点在于侧土压力要对上部主体及下部基础产生附加内力,并随着侧壁填土高度的增加,土压力的影响会增大较多。

在山区城市中,特别是重庆地区,对挡土墙与主体结构联合设计采用较多,侧壁挡墙除应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外,还应对其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验算,在此,本文针对侧壁挡墙的设计谈谈初步体会。

2 土压力对墙下基础的影响

2.1 土压力对墙下条基的影响

对于基岩埋深较浅,建筑及地下室侧壁挡墙均可采用浅基础形式进行处理,即结构柱可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侧壁挡墙采用墙下条形基础。当侧壁挡墙采用条形基础时,且墙下条基嵌入中风化、微风化基岩深度不小于基础宽度时,可考虑基岩对侧壁挡墙的嵌固作用,那么作为挡墙嵌固端的基槽侧壁在受水平力作用时,是否满足水平承载力是值得我们注意的[1]。

收稿日期:2011-04-11

作者简介:徐诗童(1980-),男,四川达州人,硕士,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

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基槽侧壁水平应力计算简图

基槽侧壁上应力应满足式01的计算要求,

(式01)

(式02)

(式03)

上式中, a,b,h分别表示基础的长度、宽度及埋深;Q表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水平剪力;M表示作用在基础中心处的弯矩,,而M0则表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弯矩;,其中;、分别表示作用在基槽侧壁上由剪力Q以及弯矩M产生的应力;为作用在基槽侧壁上的应力,其最大值必须小于等于地基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从式01~式03中可以看出,当计算作用在基槽侧壁上的应力大于地基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时,加大基础埋深或者基础宽度可以较为有效的减小地基基槽的水力。

2.2土压力对墙下地基梁、桩的影响

对于基岩埋深较深,上部建筑的基础一般采用深基础,较为常见的深基础形式是桩基础,而在重庆地区采用一柱一桩的形式尤为常见,侧壁挡墙一般则采用桩间基础梁抬侧壁挡墙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此,笔者仅对无基础底板的基础梁进行介绍。

2.2.1 土压力对墙下地基梁的影响

基础梁的受力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基础梁承受侧壁挡墙自重以及侧壁挡墙传递的竖向均布荷载,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梁属于一个大偏心受拉构件,但由于侧壁挡墙卸荷拱的作用,上部竖向荷载要向基础梁两端桩进行传递,因此,基础梁正负弯矩筋均较小。

第二,基础梁承受侧壁挡墙传递的土压力的作用,受力模型相当于一个受竖向均布力Q1的水平放置的连续梁,模型中梁截面的高x宽相当于实际梁截面的宽x高,如图2所示。

图2 土压力作用下的基础梁计算模型简图

土压力对基础梁传递的水平均布力Q1随侧壁外填土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基础梁的宽度以及梁两侧腰筋应根据计算加大,此外,基础梁宽度的加大以及梁两侧腰筋的增加还可增大基础梁的抗扭刚度。

2.2.2 土压力对桩的影响

一般来讲,桩基础以承受竖向力为主(无特殊说明处桩均指圆桩),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当竖向外力满足桩身强度以及竖向承载力的情况下,桩身主筋配筋率可按照0.65~0.20%进行配置(小直径桩取大值,大直径桩取小值),桩身箍筋一般采用6~8mm@200~300mm的螺旋箍[2],较为常见的桩身主筋配筋率一般控制在0.30~0.20%。但是,如果桩承受土压力引起的较大桩顶水平力作用下时,如仍然采用上述方式对桩身进行配筋,特别是受力主筋的配置是偏不安全的。此外,受水平力作用下的桩也对桩身周围的土体产生水平作用,该水平力一旦大于土体水平承载力时,基础设计也是偏不安全的。

单桩水平力的计算采用“m”法进行计算,即将承受水平力的单桩视为弹性地基(由水平弹簧组成的线性变形体)上的竖直梁,桩底端按自由端或铰接端考虑(一般来讲,当桩基穿越土层,采用端承桩,桩端持力层在基岩时,可按铰接端考虑;当桩穿越岩层,采用嵌岩桩时,可按自由端考虑),最后计算公式为[3]:

(式04)

式04中,x为桩顶位移;y为计算点距桩顶距离;m为地基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Bp为桩的计算宽度,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第3.4.2.6条计算;E为桩身混凝土弹性模量;I为桩身截面惯性矩。式04采用级数积分后可分别求出各截面的内力及位移,实际计算一般采用软件辅助计算。

为说明土压力对桩身主筋配筋、箍筋配筋的影响,笔者分别以X向柱距L=6.3m以及柱距L=7.2m,Y向柱距按三排柱为例进行计算,并作如下假定:(a)对于临土侧单桩的计算,仅考虑水平力的影响,不考虑水平力与竖向力的相互影响;(b)临土侧单桩受力时,考虑Y向桩在基础联系梁作用下的共同抵抗作用,因此,在计算中近似将临土侧单桩受水平力按为总水平的1/3考虑;(c)桩身构造配筋按桩身截面的0.4%进行配置。

简单会计基础篇12

一、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大陆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史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较之德国等欧洲国家有近100年的差距,但近年来我国的设计水平已有很大提高,设计艺术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完善。然而,在设计学院的整体基础教学中,对负责色彩基础教学的教师而言,其色彩基础短暂的三四周的学习课时安排太少,虽然用尽浑身解数施教,却达不到预期和课程安排的要求,有的教师往往也只能竭尽所能完成教学任务。设计各个专业的教师又会觉得,传统色彩写生教学无法与今后的各个实际设计专业相结合,难以达到设计教学当中打好色彩理论基础的目的。在诸多的色彩教学摸索当中,色彩归纳从概念上更加符合设计专业,因为既结合对象进行写生,描绘过程有感性认识,又不是被动摹写,要求理性概括,训练由浅到深,教学很系统,能够进一步提高色彩的理性认识,其简洁的色彩关系更接近设计色彩理性配色的本质,多样的表现方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是一种快速、有效、实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对色彩归纳色彩理论的理解训练,能够提炼出的色彩规律,更适用于现代设计专业的基础色彩教学。

二、归纳与传统写生色彩的异同

色彩归纳,顾名思义就是运用概括、简练的色彩表现对象的形象和色彩,当然相应的造型及构图都会随之变化,由此创造出统一、和谐的色彩作品。它训练的是对客观物象的色彩进行夸张、概括、简化,主要是运用人们对色彩关系的理解表现对象,注重的是创造性思维,与常规色彩写生有很大不同。过去传统色彩基础写生教学是为纯艺术打好写实基础的,如油画、版画和国画等,抓质感、体量感、空间感,注重色彩的真实表现,画家情感的表述也是重点,讲究笔法和技法的运用,色彩变化过多,需要多次、反复、长期、深入训练,才能够达到较高境界。然而,设计专业又无法安排长时间、多层次的训练,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把握色彩关系理论。传统写生不是为设计专业进行的色彩理论教学而设计的,设计专业又大多是在传统纯艺术院校基础上,为适应现代商业需求而分离出来的专业,即使是新的设计学院,往往教师也受到传统固有观念的影响,专业分出来了,但基础色彩教学模式又没有进行相应符合现代设计专业性需求的改革。对于设计教学体系来说,基础课程都是为各个专业设计课程打基础的,没有相互联系和延续的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学课程体系,必然是失败的。然而,很多学院是将基础与设计内容截然分开,教基础的教师被普遍认为就应当是有坚实造型和色彩基础,学油画专业的,懂不懂设计没有关系,这必然会造成基础教学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脱节,很多设计专业今后并不涉及写实的绘画创作,因而所学没有实际的应用,专业教师在学生大学二、三年级进入专业设计课程,往往又要再次从专业方面的用色,进行设计色彩理论知识的讲述,这就造成教学时间上的浪费。这种教学体系是不科学的,没有与时俱进,设计出与现代设计专业协调的基础色彩训练方式。

色彩归纳理论是:在造型上要求理性,块面大小的合理分布,块面与块面之间协调的关系都带有一定的创意性;色彩上色块概括,色阶差别较大,这都需要理性处理;构图上理性而带有装饰创意感,相应的理论指导是必要的,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由此可见,这是一门重理性的教学课程。色彩归纳从字面上看,重在归纳二字,它以客观对象为主,是从客观对象概括、归纳而来,通过感受,运用色彩提取和推移,教学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并总结为以后理性运用色彩,寻求画面的整体统一和谐。

三、色彩归纳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科学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