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8 09:23:57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1

Abstract: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tructure durabili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substation in sewage discharge is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durability design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the use of the environment, structure and service life of several put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Key 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ubstation; durability; analysis;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变电站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污水排水管道及检查井等,一般都是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进行设计。

变电站排水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存在的问题

1.设计理念落后

目前,在各个行业中都普遍存在着设计人员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意识不强的现象。耐久性和强度作为混凝土的两大基本特性,但是,大部分设计人员由于对混凝土耐久重要性的认识不强,导致其过分注重其裂缝及承载力的设计,也就是说将混凝土的强度设计作为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点。设计中的表现尚且如此,更何谈在实际施工中采取有关措施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同时,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众多使用混凝土就够的行业,设计普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正是由于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意识不强,从而导致了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大大的减低,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外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区。

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

目前,有关给排水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主要规范中,有的没有对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规范进行考虑,有的虽然提及了,但不是很明确,甚至有的规范中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要求不尽相同,就有关的主要规范中的这些问题来看,除了无法给设计人员提供依据且造成其无所适从之外,更说明了研究人员对此仍缺乏深入的定量分析。

给变电站排水工程耐久性设计的建议

做好变电站排水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首先,设计人员应当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对其结构耐久性和强度两方面的重视程度都要保持均衡,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对设计进行改善,深刻理解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对于排水工程乃至我国各类工程发展的重要作用。

1.有关结构的使用年限

目前,混凝土在各个行业中应经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其近百年的使用过程中,尚没有关于其建筑物在无修状态下的使用年限的规定。根据我国相关规范的要求,混凝土结构在无修状态下的使用年限都在50~100年左右,因此,本文建议变电站排水工程设计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当保持在50~100年。而且,排水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长期处于污水浸泡及地质环境的影响下,因而,电力系统负责人在该变电站排水工程建设前,应当在与承包者谈判时,要求其最少保证变电站排水工程结构耐久性为50年。

有关环境的类别

变电站排水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人员应当对变电站所排污水及地质环境进行了解,并且将了解的结果和有关的规范标准进行比对,同时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强度两方面出发,对变电站排水工程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尤其是对变电站的污水水质情况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污水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腐蚀性化合物及元素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危害,以保证排水工程耐久性和强度为核心,保证变电站排水工程能够在无修状态下满足设计的使用年限。

变电站排水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中混凝土材料及其构造的要求

包括混凝土材料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抗冻等级及最小水泥用量、最大含碱量及最大水胶比、最大氯离子含量等都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要求。然而这些要求在相关的规范中的要求都比较简单甚至不全,因此,设计人员应当通过实际施工要求结合多方面的规范进行设计。包括伸缩缝的设置和裂缝控制宽度、最小配筋率和钢筋锚固剂连接、钢筋分布规定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等一些其他别的规定都是混凝土构造的要求。虽然部分规范中对于这些给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其中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没有进行要求。因此本文建议设计人员在满足变电站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进行设计时,应当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其中对于混凝土构造的规定要求,在适用变电站排水工程实际使用方面有比较充分的考虑,能够有效的帮助设计人员进行排水工程结构耐久性的设计。

变电站排水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关于施工质量的建议

排水工程施工包括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两个方面,首先,变电站排水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应当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混凝土材料满足施工及使用要求。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当保证混凝土结构表层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而且应当进行良好的养护,同时,保证准确的对混凝土表层厚度进行施工,还包括混凝土后浇筑带及各类构造缝的浇筑质量。需要指出的是,在冬季进行排水工程混凝土结构进行养护,会对其结构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目前有关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规范中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没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建议施工技术人员可同时参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的有关规定要求,以便为更好地进行变电站排水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施工。

总结

排水工程是变电站整个工程项目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变电站的正常运转都起到关键的作用。对于目前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耐久性方面存在的缺陷,包括相关规范中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不明确等现象,都是制约排水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看出,排水工程整个行业的发展仍需各个阶层人员的进一步努力。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2

2002 年由建设部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了一系列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技术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审查施工图发现,在若干问题上易出现偏差, 特此针对这些问题作出说明和建议。下文分几个方面对问题进行阐释。

一、关注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特征及其应用标准

国家标准与协会标准的应用根据我国1989 年颁发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我国实施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类标准。强制性标准主要是针对: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环保方面。推荐性标准的对象是纯技术性的,相当于国外的学术团体标准。 制订这些技术标准都经过科学论证和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极大地解脱设计人员的自我探索精力,很少有人会弃之不用而甘冒风险。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完全不同于民用建筑结构也不同于水工结构。据此,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需要有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设计标准。自20世纪70 年代原国家建委和建设部开始组织制定这方面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施工验收标准。需要强调的是对管道进行结构设计,不能只按产品标准随意选用,需通过结构设计核算后,选定合适的产品。

总之,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应按本系列的标准执行,除在系列标准中说明引用其他标准外,一概避免混用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标准。

二、 保证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1. 材料:配制混凝土的水泥品种、水灰比的控制、 碱含量的限定、 强度等级、 抗渗和抗冻等级等要求。

2.构件截面设计:①按弹性体系,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②对中心受拉或小偏心受拉的构件,需按抗裂度核算,不允许裂缝出现;③对于受弯、大偏心受拉或压的构件,要以控制裂缝宽度进行核算,避免构件内钢筋在开裂部位加剧锈蚀,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3.构造措施:钢筋净保护层厚度的最小值规定;提高构件均匀碳化过程的时间;敞口水池顶端设置加强筋、超长池壁设置变形缝及纵向每侧温度筋的最小配筋率。

三、裂缝宽度计算式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式,在2002年颁发的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系列标准中,仍引用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 84 中的公式。应用此项公式的计算结果以及对受弯、大偏拉、大偏压的衔接计算,与民用建筑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2001中的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不相等同,后者通常要大些。所以,应该充分注意到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重要性,而且钢筋的配置量取决于裂宽的限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是难度很大的,由于影响因素众多,根据现有的试验数据,不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离散性一般都很大,若要由此建立一个较精确的计算式是现实的。对此,英国BS8110标准中已给予充分的表叙,其用词为Assessment(估计),区别于其他条文中的Calculation。据此,对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还应立足于与工程实践的适应性。

四、关于闭水试验工况

对于贮水构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均需考虑闭水试验工况。主要是针对地下式水池的闭水试验工况,规范规定在强度核算基础上还应进行限制裂缝宽度核算。争议之处,并不在于是否需要核算裂缝宽度,而是在对应的计算式中,裂宽发展的时间效应系数取1 8是否合适。从试验角度,裂缝宽度大部分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在闭水试验的几天时间内,裂缝开展已大部分形成。尽管从理论上可以取小于1 8 的系数,但具体取值尚难以定量。目前只能取1 8 ,待积累经验后,再作完善。

五、关于变形缝的设置与外加剂的应用

对盛水构筑物而言,体量大,在混凝土浇筑成型过程中, 由于水化热的影响经常导致池体开裂,据此规范提出设置变形缝的要求。如英国BS 标准中列有详尽的规定。在国内盛行混凝土的配制中,常以外加剂替代变形缝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为此,《规范》提出了应用的条件,强调了工程实践经验。这里的涵义是多方面的。

不能简单地认为掺入外加剂是灵丹妙药,可以妥善解决池体开裂现象,工程实践已反映了多起构筑物施加外加剂后仍然出现墙体开裂的状况。对此,应该明确《规范》首先强调的是设置变形缝,通常只是在结构上处理比较困难时,才考虑掺加外加剂扩大以变形缝间距,且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间距的两倍。

变形缝处若施工不佳会渗漏水的说法,显然是不合理的。首先,如果施工质量不佳,不论在任何部位都是不能允许的;其次是现行的变形缝构造并不是很复杂,不难保证施工质量。

六、矩形盛水构筑物的角隅应力应予重视

矩形盛水构筑物的墙体拐角处,不论墙体是竖向单向受力还是双向受力,均将受到由于相邻墙体约束引起的弯曲应力,以及相邻墙体传递的边缘反力。从近两年施工情况来看,一般对相邻墙体传来的边缘反力易遗漏。尤其是对于中隔墙,通常视为不受力,实际上其端部要承受与之相连两侧墙体上的边缘反力,应以控制开裂核算。

七、结语

本人根据给水排水结构设计规范和已建工程较经验,提出了一些有关意见和建议,以供同行参考。希望大家在施工过程中多注意积累实践经验,注意细节问题,并加以总结。其目的是使结构设计更加完善,提高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编制组.《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S]

[2]胡德鹿.新规范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J].工程建设标准化,2005年第2期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3

大多城市的原有管网在实际给排水方面,未表现出高效特性,为满足城市对给排水的实际需求。针对原有管网,进行改造设计,积极完善管网改造,来确保给排水管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从而满足社会各项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有效排除管网低效的现象。通过对排水管网进行改造设计,一方面解决城市给排水的问题,另一方面完善管网运行,避免给排水系统影响城市建设。

1 给排水管网的基本问题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管网运行,确实面临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到给排水系统的实际运行,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管网年限过久,质量降低。部分管网属于早期结构,在规范、标准和用材方面,缺乏质量控制,由于长时间使用,导致性能方面出现缺陷。例如:管网局部漏水、线路断裂等,致使管网内水体外流,溢出地表,引发地表积水,影响城市形象。

第二,管网不能满足城市整体需求。原有管网并没有呈现整体、统一结构,管网设计基本以分项存在,现代城市发展对给排水工程的直接要求是规划完整、整体性强,支撑市政工作,由此可见:管网表现出混淆、低效状态,影响管网运行。

第三,管网功能混淆。部分城市管网设计将分、合流规划到同一空间,不能有效区分管网功能,地下管网直接表现为混乱状态,甚至污水系统与雨水系统混合,形成大面积的水体污染。

2 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的依据

针对给排水管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规划改造设计的依据,提高管网改造设计的能力,发挥改造水平。

2.1 符合城市给排水实际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属于长期系统工作,具有阶段性实施的特点。管网改造设计需要以城市给排水实际为依据,实行合理的改造规划。城市给排水的基本情况,决定管网改造的规模,设计人员可以进行现场管网勘查,重点针对管网关键处,进行改造设计,以便提高给排水管网的运行功能,保障给水、排水系统的稳定发展。

2.2 综合考量地质环境

给排水管网的地质环境,决定管网改造的途径和直接规划设计方向。市政给排水管网,基本位于地下位置,呈现错综复杂的分布状态,较容易受地质特性的影响,改变原有性能。因此,必须细致研究管网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实行改造设计,确保管网改造各个环节的衔接性,降低地质因素对管网运行的影响,还可提高管网改造的设计能力,完善整体管网构造。

2.3 合理运用新技术

管网改造设计对新技术的利用,可以体现诸多优势,解决管网问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改善管网运行环境,还可提高管网整体使用寿命,保障管网内部通畅性。目前,新技术、新材料逐渐成为管网改造设计的主体应用,体现一定的改造效果,提高设计能力,发挥改造设计的优势。

3 给排水管网实际改造设计的分析

根据市政给排水管网的基本情况,实行管网改造,运用合理、科学的设计方式,强化管网改造。给排水管网改造设计基本体现在六个主体方面,做如下分析:

(1)管网数据资料的改造设计,实现优质的改造设计,必须强化数据支持,完善资料内容。根据管网改造的需要,实行现场勘测,获取相关的数据资料。例如:深化研究管网线路,排查给水、排水工程,清晰了解管网的位置,数据资料准备齐全后,才可支持管网改造的设计,积极对原有管网进行勘测,保持数据真实性,利用原有管网,提高管网改造能力,避免实际改造过程中出现数据失误。严格按照管网根本,进行改造设计,体现改造价值。

(2)管网改造的设计方案,基本围绕改造实际展开,可利用的方案有:第一,加固修整,部分管网不支持开挖改造,为保障稳定运行,采取加固、修整的改造方式,一般改造对象属于局部管网,直接利用可靠的加固方式,满足整体修补;第二,管网更换,对于年限非常久,基本失去运行能力的管网,直接实行更换改造,在维持路面职能正常的基础上,更换地下管网,注意施工合理即可;第三,设计新管道,受城市建设的影响,原有管网不能实行以上两种方式的改造设计,因此,利用新管道,取缔原有管道,构成新管网,保障新管道功能一致、性能稳定,避免影响管网的正常功能。

(3)管网改造的制度选择,针对管网进行改造设计,势必引发制度不符,根据管网改造的实际,进行制度优化,选择科学制度。根据给水、排水等工程规范,规划管网改造的制度,为改造设计提出发展方向,避免改造设计呈现多样化,影响管网改造实质,降低功能性。

(4)实际管网的构筑改造。管网改造并不是单一问题,其中牵涉多方面的情况,如:土地规划、交通运行等,特别是在构筑改造方面,如出现问题,就会引发实质性问题。对构筑改造设计,提出两点注意内容:一是明确管网内的构筑建设,合理规划改造后的构筑安放,促使构筑能够符合城市的基本设施,避免构筑占据城市建设的位置,保障两者互不干涉;二是优化构筑建设,强化构筑实际,提高其在管网改造设计中的稳定性,保持工艺先进,符合现代管网改造设计的参数要求。实际管网构筑改造的过程中,还需实行性能检测,严格规定构筑性能,防止投入管网改造应用后,出现性能或质量问题。

(5)管网维护方式的改造,管网维护可以延长管网运行寿命,保持管网处于稳定状态,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管网改造设计的实际,提出新型的维护方式,制定维护计划,定期实行管网维护,检测较容易出现问题的管网部分,加强维护力度,严禁出现维护不足或不到位的情况。

(6)管网修复的设计改造。管网改造设计中,适当增加关注修复环节的改造设计,稳定管网使用。利用相关的方式、措施,对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部位,进行修复处理,尤其是给排水管道,例如:槽底修复,提高管道自身防渗透的能力,防止管道氧化、腐蚀。因此,修复方面设计改造,可以根据管网改造运行的基本情况实行,具体情况实际分析,逐步提高管网修复改造的能力。

4 结束语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网具有一定的改造价值,深入研究原有管网的运行实际,提出有效的改造方案,规划改造设计,实现管网的改造意义,充分发挥给排水管网的作用。根据给排水管网的实际情况,对管网实行科学的改造设计,不断完善,不仅提高了市政给排水的安全度,而且实现了管网改造的实际内涵,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改造工程的经济价值,有力推进了管网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奇峰.浅析建筑设计及室外管道给排水工程[J].科技资讯,2011(09).

[2]刘海涛.市政排水管网优化设计的方法研讨[J].西南给排水,2012(04).

[3]张红岩.浅谈现代给排水工程建筑设计要求[J].科技致富向导,2012(03).

[4]孙驰.关于加强城市市政管网规划建设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12).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4

Abstract: for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tructure pool, according to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structure design rules "(GB50069-2002) requirements, crack control through the resistance to LieDu checking and crack development width checking and structural measures to achieve.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cracking of the pool structure, and combined with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results calculated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 explore the satisfy the intensity of the reinforcement if the component GB50069-2002 calculations, the largest crack width you could meet the maximum crack width limits of 0.2 mm.

Keywor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Pool structure; Crack control; Strength reinforcement

中图分类号: S27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给排水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的设计较为常见。考虑水池的抗渗防裂对正常使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水池结构设计必须重视裂缝控制。为了确保结构具备良好的防渗、防漏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耐久性,《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对在组合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构件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做了严格规定。本文简述了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控制水池结构裂缝的产生,并结合工程算例,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来探讨一下满足强度配筋的构件如采用GB50069–2002计算,其最大裂缝宽度能否满足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2 mm 。

对于水池结构,根据《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要求,裂缝控制通过抗裂度验算、裂缝开展宽度验算和构造措施来实现。轴心受拉或小偏心受拉构件,应按抗裂度验算。这类构件的抗裂性能主要由混凝土抗拉强度和构件受拉截面决定。受弯或大偏心受拉(压)构件,应按裂缝宽度控制验算,在水池设计中以此类工况最多。

水池结构设计时,一般先根据强度计算初步确定配筋,然后进行裂缝宽度验算。根据水池的盛水性质(清、污水)及其使用功能,最大裂缝宽度一般控制在0.2mm或0.25mm。

下面先简述一下如何采取恰当的措施控制水池结构裂缝的产生。

1 控制裂缝的措施

1.1荷载作用裂缝的控制

荷载作用裂缝的控制,是要求在设计时对池体各部位可能产生最大拉应力的截面进行计算分析,使之满足裂缝控制的要求。对池体结构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型和选择合理的荷载组合,以确保其内力及变形的计算与水池的实际工作情况一致。

1.2 混凝土收缩和温湿差造成裂缝的控制

此类裂缝的控制首先应根据规范规定,严格掌握混凝土配比及其用料的品种规格和级配,同时对混凝土灌筑和养护提出设计要求。另外,对大型水池可采取设伸缩缝、掺添加剂和设加强带、后浇带等措施,以及近些年比较常用的引发缝。由于变形缝的设置需要采取严密的构造措施来保证,对节点处理、施工及材料等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当有经验时,可在混凝土中施加可靠的外加剂、设后浇带或增设加强带,从而放宽伸缩缝的最大间距限制,以减少或取消伸缩缝。我院一般在大水池的底板处设置加强带,而在相应位置的池壁与顶板外设置后浇带;圆形水池池壁常用引发缝。

1.3 从施工方面考虑控制裂缝

为确保水池在施工期间严格控制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裂缝,除严格按设计要求外,在施工中还应注意施工缝的预留位置、混凝土的保温、水灰比的控制及砼的养护等问题。

2 裂缝控制与强度控制配筋计算的对比

2.1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受弯构件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

2.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矩形截面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如下式:

2.3 裂缝控制与强度控制实例配筋计算结果的对比

下面以矩形截面池壁为例,在不同荷载作用下,采取两种控制方式进行计算,并作对比分析。

钢筋混凝土矩形池壁,截面尺寸b×h,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保护层厚度c=35mm,采用HRB335级钢筋。钢筋间距控制在最常用的@100到@150之间,并使配筋率接近强度配筋率。计算结果列于表1中。

3 结论

通过以上实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

(1)构件钢筋受哪一种控制并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但将钢筋间距控制在最常用的@100到@150之间的情况下,弯矩值较大时,所取钢筋直径较大,满足强度配筋的构件如采用GB50069–2002计算,其最大裂缝宽度一般不能够满足最大裂缝宽度限值0.2 mm,即配筋是由裂缝控制的,并不是由强度控制;反之,由强度控制。

(2)在选择配筋方案时发现:细筋密布有利于减小最大裂缝宽度。

(3)从表1中并不能看出,随着壁厚的增大或配筋率的加大,最大裂缝宽度有明显的变化规律;这取决于所选择的配筋方案,钢筋直径或间距不同,最大裂缝宽度差别较大。

(4)计算池壁配筋时,应取裂缝控制与强度控制两种计算结果的较大者。

参考文献:

1. 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s].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5

discuss several common problems in structural design

guo wei-wei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of shanxi jincheng jincheng shanxi 048000)

【abstract】there are many elements of design, specification does not make specific provisions, or provisions of clauses is not comprehensive, so that structural designers is easy to overlook.

【key words】structural design; common problems; discuss

结构设计中有许多内容,规范未作具体的规定,或规定的条文不全面,使结构设计人员很容易忽视。以下为本人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供同行们做结构设计时参考。

1.不上人屋面活载取值问题

平时会经常遇到不上人屋面因落水管堵塞而积满水,又没人疏通,这积水何载也不能忽视。如不上人屋面女儿墙高700mm,若积满水,荷载为0.7x10=7kn/m2。而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4.3.1条中规定不上人屋面活载取值仅为0.5 kn/m2。可见实际产生的荷载与设计规定的荷载相差较大。结构设计若按7 kn/m2考虑,那又给业主带来很大的浪费。为此,本人建议建筑设计人员在不上人屋面女儿墙根部50mm处增设泄水管,万一落水管堵塞,能及时排除屋面的积水。若能采取上述措施,按荷载规范要求,不上人屋面活载仍按0.5 kn/m2设计。对上翻边雨篷也可采取上述措施以确保结构设计不考虑积水荷载。

2.卫生间荷载取值问题

在图纸审查中有人提出,对于有分隔蹲厕的卫生间活载应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中规定的8 kn/m2值进行设计,本人认为不妥。如今的卫生间隔板在建筑设计中都是采用木质板、塑料板或复合板,而非以前的预制水磨石板或砖砌体,因而只考虑蹲坑的重量就可以了。蹲坑一般抬高150mm,采用1:6水泥焦渣垫层(容重为14 kn/m3),垫层荷载为0.15x14=2.1 kn/m2,该荷载为局部荷载,又非全开间荷载,且应按恒载考虑。结构设计时可按原楼面恒载加上该部分抬高所增加的荷载就可以了,活载仍旧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4.1.1条中规定的2.0 kn/m2计取,这样比较合理。

3.后浇带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9.1.3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本人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和施工条件以及采取的措施等等因素。按照温州地区的经验,在55m~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而不设置伸缩缝,这在本人长期的工程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较大的裂缝。当然,具体过程还应通过有效的分析或计算,慎重考虑多种不利因素,确定合理的伸缩缝间距。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规范也规定当增大伸缩缝间距时尚应考虑温度变化及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中部区域温度应力显然是比较大的。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本人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本人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设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美观的。

4.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本人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

5.钢筋砼水池保护层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2.1条规定,板、墙在二a类环境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第6.1.3条规定与水、土接触或高湿度保护层厚度为30mm,与污水接触位35 mm,《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第7.1.2条规定与此相同,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第4.1.6条规定防水混凝土结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本人以为钢筋砼水池砼保护层应按《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进行设计,而地下室等重要的建筑物则要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设计。

以上是本人在结构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难免有片面性。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应以规范为依据,以概念设计为补充,不断总结,使我们的设计更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6

教学模式改革

从近几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社会对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据住建部统计,2010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全国排名第四),且要求具备较宽的相关专业知识.笔者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之前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之前,除学完基础课程之外,需要先修建筑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建筑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构造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关系,掌握建筑识图、制图和建筑防火分区的基本知识,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理论和设计原理奠定基础[1].通过水力学、泵与泵站的学习,为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热水系统等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打下坚实基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中宜补充有关防排烟、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的基本知识.在我校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中,增设了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选修课,如建筑消防设备工程、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节水技术、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业通风、建筑电气、燃气输配等,实施效果良好.

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吸收了部分院校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近年来国内外给水排水的一些新技术,但与该学科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相比,教材的部分内容建筑滞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2],如绿色消防技术、雨水利用新技术和新型管材方面.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经常跟不上与之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标准、措施、手册、图集等,如游泳池和水上乐园给水排水设计的内容未按最新的《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122-2008)修改.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除了参加省里一年一度的“给排水年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外,还要经常参加给水排水信息网与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分会等组织的研讨会、专家讲座等.笔者去年参加的“雨洪利用新技术”、“绿色消防技术”等讲座,不仅学习到一些新理念,而且可以跟踪前沿的科技信息知识,及时充实教材内容.通过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如住宅、商住楼、宾馆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建筑思考某部分内容,通过思考逐渐消化抽象的理论,体悟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影响,消除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随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术研究迅速发展,与之直接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规程有十多本,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等.这些规范规程不断修订改版,专业教师应及时对照修订前后内容,把其中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将改版的最新进展融入课堂教学中[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比2003版加入了不少新技术、新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把握增删的尺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用到的内容需要详细介绍,如生活饮用水管道防回流污染措施的使用条件、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通气条件下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的调整内容、热水供应设计小时耗热量设计参数的修改、叠压供水、太阳能和热泵供应等节能技术原则规定等.《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122-2008)比旧版的规程修订了部分内容,如池水循环部分,在授课过程中要及时补充.随着节水减排技术的普及,教师授课过程中必须把《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等规范标准的部分内容穿插到课堂中,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才能熟练掌握,为今后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一般为40~50学时,现场实践教学4学时,不少内容未能接触.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补充增加该学科的新技术、新知识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我专业近年来坚持课内、课外结合,课内教学注重问题引出、案例讲解.任课教师在认真学习外购课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和应用信息量大、界面丰富、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媒体课件,解决有限课时传递大量信息的难题.如课堂上讲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排水立管中水流状态、固定消防炮系统等内容,学生觉得很抽象,利用flas演示,学生则会恍然大悟.在研讨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收集新产品厂家专业团队开发的动画短片,使学生感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课外教学将课内教学延伸,构建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网络教学网站并将多媒体课件上传,方便学生查阅课内教学内容[4].网站设置课程作业、模拟试题库等栏目,课程作业有课内各章节习题和课外开放型作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练习各章节习题,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提出多种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优化方案,锻炼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期末学生可以在线随机抽取模拟试题.心得体会和互动交流栏目提供了在线答疑与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科研成果栏目传递本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有经验的任课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积累,编写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供学生课外配套使用,效果甚佳.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7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市政道路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紧密相连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在关注市政道路工程的外观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给排水系统设计使用性能的相关情况。如何提高和强化市政道路给排水的设计质量和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从而使城市给排水系统更加的安全、适用、卫生、经济。

一、市政道路给排水的重要性

1、大量的降雨会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严重的可能会直接冲毁路基或者路肩边坡;如果水流进入道路的结构层里面还会浸湿粒料层,导致道路基层强度减弱,使沥青面层产生剥落与松散现象;如果水渗入到路基内部还会由于土基湿软引起路基的冻胀、翻浆甚至边坡塌方;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为接缝比较多,所以如果水流从接缝处渗入到路面结构中,在行车作用下,会产生动力压力,直接软化接缝周围的细颗粒集料,造成错台或者断裂等。

2、在含水层中的潜水,距离地面比较近,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集中,破坏局部路基,降低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严重的还会引起冻胀或者边坡滑坍的现象。

3、如果水作用于道路的时间比较长,就会大大降低路面的强度,一旦水流进入到封闭性差的道路里面会形成松软土层,容易出现路面沉降等;遇到洪涝季节可能会损毁路基以及周边附属物。

二、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的关键及原则

1、规划设计中的整体性布局考虑

城市给排水系统需要整体性考虑主要体现在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都是城市水系统这个复合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具有独立功能的给水、排水系统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求,协调存在于城市水系统这个整体之中的。给水、排水任何一个系统不能离开水系统整体去设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也不能脱离水系统整体去考虑,同时由于因为城市供水系统不是给水、排水系统的简单集合,否则水系统就不会具有作为整体的特定功能。因此,对城市水系统的分析必须强调给水、排水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系统的整体功能,从整体出发全面考察研究,单独从某一环节着手并进行简单的串联叠加是难以获得有价值的系统结果的。

2、规划设计中的层次性结构考虑

从城市供水系统的组成可以看到该系统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本身又包含了若干子系统,各子系统既成体系,又彼此相关,不可分割,并存在着一定的层次结构,于是便形成了一个由较高层次逐步向较低层次分解的三级谱系结构或三级递阶结构。不同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同一层次的各系统既有联系,又有矛盾和冲突,因而需要上一层次系统的综合和协调,以保持系统整体性或稳定性。例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二级谱)构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个完整的过程链,这个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其中某个节点出现了问题,则需要在系统的层次上通过调整供需关系来达到子系统之间的协调。

3、协调好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好城市人口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做好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利用。充分利用地形地势,制定合理的改造和建设计划,以使人居环境更加接近自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节水”子系统,“治污”子系统,“回用”子系统。

4、坚决杜绝新污染源、新排污口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求或趋向平衡,或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城市水资源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城市中。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改变城市供水的被动局面,必须行动起来,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白白流失的资源。在给水规划中要根据水文水力关系及环境容量,划分出城市水源的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并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提出有关治理现有污染源、清除排污口的措施,坚决杜绝新污染源、新排污口的产生。

三、市政道路给排水规划存在的问题

1、工程规划与城市用地呈现竖向规划,防洪规划不相协调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程没有保证,按照防洪的要求,排水工程设计没有达到要求。在按规划新区的雨水规划区内未设置雨水排捞泵站,防洪规划不相协调。

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过合理的解决部分的协调矛盾,在新区规划过程中,仍然存在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的排水状况,在排水工程、城市用地竖向规划上没有做好。防洪规划的协调,只考虑到了提升占地高程会使土方工程的造价提高,不仅没有考虑到地方的重要性更没考虑到排水后不流通的效果。

3、污水管埋深不合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原污水提升泵站存放的位置,对排水工程设计污水管道埋深的距离占总路线长的一半,并且排水坡度和道路坡度的相反出现了如下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问题。根据国家钢筋硅管的标准使用规定,大多数的III级管最大覆土是9m,塑料排水管超过8m覆土后也不能选用,所以,运用暗渠形式排水和运用管道式排水做具体比较的话,以为埋深太大,暗渠形式排水的施工时间变长,就必然会加大施工的不安全因素。

4、污水管埋深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因为原污水提升泵站存放的位置不合理,不仅导致了污水管埋深太大也造成了规划区污水管网竖向高程的不合理,我们要考虑到原污水提升泵站规划存放的位置会不会对周围的居住区产生影响,尽量减少污染,在排水工程设计电对单项的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的合理的运用来减少市政排水管网的投资是较有效的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也是节约投资的重要一方面,而合理的高程,需依据合理的排水规划。从规划中我们发现,不合理的规划区的污水管网竖向高程以及对原污水提升泵站存放的位置的不合理都是缺乏技术。

5、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滞后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忽视了排水工作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的发展严重的受到了影响,由于看重道路要求快速建设,所以,出现了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使排水工程不能和道路工程一期施工,在工程设计完成后,但是排水规划工程因为一些特殊原因需要进行改正,所使,造成了一些排水规划工程项目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建设交工,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造成了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四、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管理的改进建议

1、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初期,管理工作者要仔细、认真的做好调查研究,尽量满足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适合当地的条件要求。

2、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编制要注意和给水工程,注意环境保护,注意道路交通,注意竖向,注意水系等,同时还要注意防洪和其他专业规划的相互协调。

3、应注重科学的规划,全面的技术和经济论证,避免片面的因素干扰。

4、应重视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的超前性和严肃性,需更改规划时应作充分论证。

5、在执行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市政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执行规划设计的力度,必须的从本质上改变城市的环境水平。

结束语

给排水系统在整个的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设计时,必须要严格遵照我国颁布的有关建筑给排水设计施工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标准规范,结合市政道路工程的实际要求,采用先进、有效的设计方法对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从而避免和解决给排水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在实践中提高给排水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从而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方便、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8

中途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阶段,人防地下室多作为车库或者是成为地下商场,战争时期其主要作用是进行人员掩蔽。通常情况下的地下室一般都是按照二等人员掩蔽所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的,规范要求设计时的防护等级为5级、6级,而对于那些重要的人员,也就是一级人员的掩蔽所,则设计时需按照5级进行设防。为保证人防地下室无论是在平时还是战时都能正常使用,其内部给排水系统的必不可少至关重要的。

1.工程概述

以某市某区的人防地下室的给排水设计为例,本工程为附建式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在该建筑负一层,平时用来停车和设备储放。战时为二级人员掩蔽所、五级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所及五级人防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所。该地下室防水等级为2,并且主要是地下室结构本身防水,该结构抗渗等级为S8。人防地下室使用的人防设备要到国家指定的人防设备点进行购置或者订购,并且由定点人员进行安装。

工程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进行设计,由于战时使用频率比平时使用频率低得多,所以设计时在不影响战时使用到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平时给排水的需求。本地下室设有17个口,每个口处均安装有密闭门和密闭墙。通风口安装防爆悬板活门供战时使用,并且门前安装铁栅。

2.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

2.1给水设计

考虑到人防地下室的使用功能,一般来说给水设计是按照战时给水情况设计的。此时给水需满足所掩蔽人员的日常生活的需求,并且战后应该有清理地下室的冲洗用水。地下室在战争时期使用之前,需将地下室人防专用水箱打满以供掩蔽时期的冲洗使用,地下室内部也设有储水设备,供战时正常用水,其中供掩蔽人员日常饮用的水需达到《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表6.2.7的要求。地下室设有多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都安装有皮带水龙头供室内冲洗使用。战争结束地下室人员撤出之后,需对战争时期受污染的房间进行冲洗,洗消用水主要是从储水池中抽取。并且每个出入口通过皮带水龙头,以储水池中的水作为水源对个出入口进行冲洗。地下室的洗漱间安装有洗漱用水装置,并在给水管道增加管道泵以增大水压力以供战时使用。本工程中地下室设置有180千瓦的发电机,发电机一台为战时使用,另一台做备用。发电机能量来源是柴油,每小时的耗油量为67.2升,柴油存储装备两套,可存储11.5立方米的柴油,可供地下室使用时间为7天。

由于本工程给水设计时按照战时用水需求设计的,所以对地下室战时用水量的计算是给水设计的重中之重。本地下室战时掩蔽人员用水量如表1所示。前四个防护单元用水量为116.2立方米,防护单元5的用水量为48.3立方米,防护单元6和风冷电站用水量为2立方米。

表1 战时人员掩蔽用水量

2.2排水设计

地下室有给水设备就必须有配套的排水设备。人防地下室的排水系统不能和地上建筑物的生活用水排水系统连接,地下室应该有其自己单独的排水系统。人防地下室的排水系统战时主要排放的是生活污水洗消污水以及战后对污染房间和出入口进行冲洗的冲洗废水。上部建筑的排水系统不能穿过地下室的人防区域,地下室的排水管道应装设阀门从而避免地下室污水的回流。排水管的材料考虑到战时的特殊情况应选用抗震效果比较好的水管。

本地下室的设计的排水系统,平时的集水井和排水管道可同时被战时利用。由于战时对污水泵的流量和扬程的要求与平时不同,所以在战时人员入住之前,需将平时使用的污水泵进行更换。出于地下人防的隐蔽性考虑,在隔绝防护时间内不能向外界排水。该地下室战时出入口的密闭门之外的通道均构建有染毒水池,与各出入口和受污染的房间连接。待战后再进行洗消并将废水排出室外。

2.3消防设计

因为人防地下室平时作为车库使用,由《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1997)可知,该地下室必须设消防系统,该系统必须满足发生火灾的时候能够自动喷水。而当地下室作为人防地下室时,根据笔者多年经验,认为其消防系统可通过与上部建筑的消防系统连接从而通用,为了方便进行系统转换其连接出应安装阀门控制器,实现简易操作。这种做法并不违有关规范的规定。

3.平战结合要求

由于地下室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平战结合的原则,保证给排水系统在不同时期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人防地下室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给排水管道的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预留孔道,并且其管道施工不能进行二次安装以免破坏其整体性和密闭性。与防空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人防围结构;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防空地下室。不得不穿过防空地下室顶板、临空墙和门框墙的管道,其螺纹大径的基本尺寸应小于150毫米。若管道外径大于150毫米并且不得不穿过密闭隔墙的时候,应该在管道孔处设置防水套管,此防水套管外侧需有刚性防护挡板。此外,为了方便战时封堵平时的给排水管道,管道需比墙体多出的最小距离为30毫米。穿过防护单元隔墙和楼板的管道,应在隔墙和楼板两侧的管道上设置隔断设施。由于地下室通常都为平时使用,所以战时的有些设备可不进行安装,但是需要进行预留以便不时之需。

4.给排水系统管材和连接

人防地下室的给排水系统管材和连接不同于一般建筑的给排水,笔者结合实际工程,对管材和连接要求进行说明:

①给水管采用内壁衬塑的钢塑复合管,围护结构以内的重力排水管采用防腐处理的镀锌钢管,在结构底板中及以下敷设的管道应采用机制排水铸铁管或热镀锌钢管,集水池通气管采用热镀锌钢管,供油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②不超过100毫米的给水管直径可以选择螺纹拧接,超过100毫米的给水管直径适合用卡箍接口进行连接。

③当管道穿越人防围护结构时,在人防围护结构的内侧设置防护阀门,当管道穿越防护单元间的防护密闭隔墙时,在防护密闭隔墙两侧的管道上设置防护阀门。

④防护阀门的管材20℃时输水的工作压力应高于1.0兆帕;其适合选择铜芯或全铜材质;人防围护结构内侧距离阀门的近端面应该小于200毫米。

5.结语

由于地下室的特殊性,每个防护单元的战时给排水均为独立的系统,不能与建筑上部空间相连。其给排水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下室的使用功能。本文以某市某区的某建筑地下人防工程为例,从地下室的给排水、消防设计以及工程中的管道材料及其连接问题这几方面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给其他工程提供一个参考。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9

摘要:本文针对新的《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8:2002),提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水池进行闭水试验这种工况可以不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观点,并阐述了理由。

关键词:水池 施工验收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问题的提出

在污水处理厂或给水厂的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大型的矩形或圆形水池。按照《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的有关规定,水池施工完毕后必须进行闭水试验,因此在进行水池的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闭水试验这种工况。由于水池为储水构筑物,为确保其防渗、防漏和耐久,控制裂缝开展以及在某些情况下控制变形是必要的,按照新的《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和《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 138:2002)的规定,各种类别、形式的水池结构均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为便于设计人员操作,水池规范的5.3.3条第二款规定:“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应根据水池形式及其工况按表5.2.2选取不同的作用组合。”表5.2.2如下: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underground fire pool of body structure design and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fessional design analysis,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exposition to the pool in the design process and the key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etails, and analyzed all kind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avoid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common errors found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independent structure form, the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dissolved oxygen corrosion, since the irrigation water absorption, continuous flow equa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物内地下消防水池是建筑消防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应设置消防水池的建筑非常普遍。尤其是中国北方广大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将消防水池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室内的做法很常见,经济实用、管理方便。但设计好一座消防水池,仍然有许多关键的细节和重要的技巧值得设计师去探索和思考。

1、 结构设计分析

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年版)之规定:

3.2.9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以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当达不到此要求时,应采取防污染的措施。

3.2.10 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水池(箱)的壁板、底板及顶盖。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与其他用水水池(箱)并列设置时,应有各自独立的分隔墙。

比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的对应条文,新规范局部修订删除了“ 隔墙与隔墙之间应有排水措施 ”的要求。参照2003版规范中的条文解释,3.2.9条对储水池污染源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并对不符合本条要求的设计方式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水质防护技术措施;3.2.10条之条文解释对生活饮用水储水池采用独立结构形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综上所述,参照生活饮用水池设计的技术要求,建筑物内地下消防水池结构设计形式的选择有以下几点有必要进行仔细思考和深入分析:

(1) 虽然规范未对室内地下消防水池如3.2.10条之规定那样做出明确规定,但独立结构形式仍然应是其设计结构形式的首选。在实际设计中由于规范没有明确规定,为了节约成本、方便施工,很多设计师习惯性地将池体结构和本体结构共用,利用建筑物地下室的本体结构作为消防水池的壁板、底板及顶盖,并由建筑和结构专业对相应的本体结构采取防水措施。但由于工程建设本身涉及到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质量等诸多环节,建筑本体结构的外面存在地下水时,出现渗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室外地下水渗入消防水池后不仅会引起水质污染,极端条件下更有可能引起水藻滋生,影响消防水泵的吸水安全。

(2) 除消防泵巡检试水外,消防水池内水基本上是处于静止状态,首次入池的自来水中余氯很快挥发而无法防止水中细菌和藻类的滋生。一旦建筑本体结构出现渗漏,尤其是由里向外渗漏时,虽然没有余氯对结构钢筋造成腐蚀,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水中的溶解氧会不断增加,从而造成对结构钢筋的溶氧腐蚀。所以,无论是从有效防止水污染的角度考虑,还是从保证结构安全的角度考虑,消防水池采用独立的结构形式都是合理的。

(3) 由于透气设施的存在,池水被空气污染的可能性同时存在。对于消防水池透气设施所在的室内空间,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通风设施。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水池内壁进行较高标准的防水污染措施处理,如贴防水瓷砖、刷环氧树脂、贴玻璃钢内胆等。

2、 给排水设计分析

(1) 水池与泵房的相对关系分析

消防水池与消防泵房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考虑,根据不同的设计依据会产生不同的设计结果。在不同的设计方式面前,往往令设计者举棋不定,如何合理分析、权衡利弊,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7.4.3.1.12条之规定,消防水池最低有效水位是消防水泵吸水喇叭口或出水管喇叭口以上0.6m水位,当消防水泵吸水管或消防水箱出水管上设置防止旋流器时,最低有效水位为防止旋流器顶部以上0.15m。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3.8.6条之规定,水泵宜自灌吸水,卧式离心泵的泵顶放气孔,立式多级离心泵吸水端第一级(段)泵体可置于最低设计水位标高以下,每台水泵宜设置单独从水池吸水的吸水管。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11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构成了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给排水系统更是此环节中的血液,特别是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和扩张,水,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建设离不开给排水系统。城市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在各地城市建设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此部分内容在相关专业书籍中所占篇幅较少。在此,作者就当地的设计工作和实践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1 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

居民生活离不开水,工厂企业生产也需要水,所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因为水资源是有限资源,所以要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用地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实行节水工程,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还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抗旱植物,推行节水灌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储存剩余的水资源,把用水的项目放在用水的季节,在比较干旱的季节从事非用水行业,对于邻大型水库的城镇,由于水量丰沛而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淡薄,使城市供水系统不堪重负,高峰时甚至出现明显缺水情况,使得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城市水资源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城市中。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问上存在分布不均,而且根据要水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设计方案,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要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主要因素有: 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渔等方面的用水,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区域供水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了供水行业集约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2 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

2.1 排水主要是生活及生产排水,还有就是防洪排涝,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以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等,而内洪则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当地的历年雨水量,排洪流域面积等因素综合考量后确定,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 10 年一遇( 水利标准) 。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洪来得快,退得快,宜采用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村庄现状,可设置局部的抽排设施。

2.2 城市排水的污水处理是每个城市,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问题,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要应用新科技,建设节能环保,再利用的原则,用生活污水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还有一种高效载体生物强化工艺,利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 流化床) 和吸附。污水管网设计的将地面线资料、道路设计结果传输给污水设计系统。污水井: 以给定的道路中心线为参照线,按照设计人员指定的桩号偏距,沿道路布置污水井,由于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污水管埋深太大,所以在排水工程设计中,要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手段,合理选用排水管网,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这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还增加了污水的排放效率。

2.3 污水计算: 污水计算包括排水面积确定、污水管网计算,可以直接用系统提供的图形量测手段,对管径和坡度的进行确定,帮助设计人员作出正确的选择。污水管: 污水管布置时其管端必须接在污水并上,污水管的管径、坡度均由污水计算结果来确定,标高由系统自动计算。给水管网设计,排水工程规划确定的重要出水口是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及当地受纳水体的条件确定的,给水管网设计的基本步骤是: 设置道路信息; 布置给水节点; 布置给水管; 绘图。排水工程规划确定的重要出水口是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及当地受纳水体的条件确定的,要求设计单位按相关道路的设计,调整相应的排水工程设计,造成了设计工程的排水工程部分造价增加 13%。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滞后,造成了一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设计,同样造成了设计的重复工作或工程改造的浪费。

2.4 将地面线资料、道路设计结果传输给给水设计系统,以道路中心线为参照线,沿道路布置给水节点。给水设备种类比较多,系统提供了利用绘图工具添加自己的设备图例,最多可达 99 种,设备布置完毕后可用交互方式将给水设备与设计人员指定的给水管相连接。纵断面图和材料表的功能类同雨水管网。

3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在城市给排水设计中应用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篇12

1.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任务

市政给排水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降水(含雨、雪水)径流和其他弃水的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主要指市政工程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城市雨水,污水的市政给排水设施(排水管网及其附属构筑物)的设计。

2.设计图纸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1施工图说明有误

施工说明中引用的规范或标准图不是现行有效的版本。产生错误的原因是,设计人员一般都有自己的习惯,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制定标准化说明在设计中对通用部分不作变动,时间一长,当规范或标准图修订而未及时相应变动,导致引用废止的版本。有的设计说明缺乏针对性,对标准化说明基本不作变动。如多层市政的工程出现高层市政的消防要求;没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图纸出现其设计施工要求等 图纸与说明间相互矛盾。设计说明作为设计文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2施工图深度不够

有的工程为了赶进度,把详图(如卫生间等)省略了。虽然不同技术人员对《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当上述平面不能交待清楚时,应绘出局部放大平面网”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笔者认为有的详图应画出(如标准层卫生间;底层卫生间如果卫生设备布置与标准层相同,仅污废水单独排出可以省略,否则,将给审图尤其是施工带来困难。

3.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与问题

居民生活离不开水,工厂企业生产也需要水,所以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已出现水资源短缺现象。因为水资源是有限资源,所以要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及用地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实行节水工程,提高工业重复用水率,还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调整种植结构,种植抗旱植物,推行节水灌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储存剩余的水资源,把用水的项目放在用水的季节,在比较干旱的季节从事非用水行业,对于邻大型水库的城镇,由于水量丰沛而浪费现象严重,节水意识淡薄,使城市供水系统不堪重负,高峰时甚至出现明显缺水情况,使得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城市水资源问题普遍存在于各类城市中。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给排水规划必须把握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水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分布不均,而且根据要水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设计方案,市区给水系统规划要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倡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要做好水资源供需平衡首先要做好需水量预测工作,主要因素有: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渔等方面的用水,还要考虑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区域供水未来发展主要体现在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有效控制地下水过量开发,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了供水行业集约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4.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与问题

4.1排水主要是生活及生产排水,还有就是防洪排涝,防洪排涝是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防洪排涝规划主要针对对象是外洪和内洪,外洪以防为主,如防洪堤、水库等,而内洪则雨水如何及时排除或滞蓄起来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防洪排涝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排洪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重要性以及当地的历年雨水量,排洪流域面积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大中城市排洪标准不宜小于10年一遇(水利标准)。对于山区,考虑到内洪来得快,退得快,宜采用全抬高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村庄现状,可设置局部的抽排设施。

4.2市政排水的污水处理是每个城市,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问题,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要应用新科技,建设节能环保,再利用的原则,用生活污水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还有一种高效载体生物强化工艺,利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流化床)和吸附。污水管网设计的将地面线资料、道路设计结果传输给污水设计系统。污水井:以给定的道路中心线为参照线,按照设计人员指定的桩号偏距,沿道路布置污水井,由于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污水管埋深太大,所以在排水工程设计中,要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手段,合理选用排水管网,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这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还增加了污水的排放效率。

4.3污水计算:污水计算包括排水面积确定、污水管网计算,可以直接用系统提供的图形量测手段,对管径和坡度的进行确定,帮助设计人员作出正确的选择。污水管:污水管布置时其管端必须接在污水并上,污水管的管径、坡度均由污水计算结果来确定,标高由系统自动计算。给水管网设计,排水工程规划确定的重要出水口是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及当地受纳水体的条件确定的,给水管网设计的基本步骤是:设置道路信息;布置给水节点;布置给水管;绘图。排水工程规划确定的重要出水口是根据管网系统的布置及当地受纳水体的条件确定的,要求设计单位按相关道路的设计,调整相应的排水工程设计,造成了设计工程的排水工程部分造价增加13%。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编制滞后,造成了一些排水工程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设计,同样造成了设计的重复工作或工程改造的浪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