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园林景观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4 09:26:27

北方的园林景观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1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14902

1室内园林景观的含义

室内园林景观是通过将多种元素引入室内而形成的,比如水景、植物、山石等自然元素[1]。并不是简单地将一些植被放置于室内而形成的绿化。室内园林景观不仅可以陶冶居住者的艺术情操,同时还可以极大改善建筑室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建筑室内的绿色环保性,使室内园林景观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重视。

2北方室内园林景观形成的原因

(1)北方城市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的大步推进导致绿色空间的不断减少,人们渴望绿色、环保、生态的居住环境,所以人们不断在自己居住的室内空间里设置花草、山石、小品等景观供赏玩,逐渐形成了室内园林景观的雏形[2]。

(2)北方室外园林景观受季节性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北方的冬季,大多数植物都会落叶,极大地降低了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而且寒冷的气温,使人们不愿意在室外逗留更多的时间,人们渴望在温暖的室内空间中能够同样享受到园林景观,所以人们将花草、山石、水体、小品等设置在室内,供赏玩,休息。正是因为人们对室内景观的向往,室内园林景观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崇尚。

(3)北方室外园林造景对植物的耐寒性要求很高,不耐寒的植物在北方的室外很难安全过冬,所以北方的室外园林景观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很多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品种,如椰树、棕榈、毛竹、苏铁等都无法在北方室外园林景观中应用,人们为了能够欣赏到这些不耐寒但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只能把这些植物应用在室内园林景观中。

(4)北方室外园林景观在一些造园手法的运用上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例如日式枯山水景观,就无法在北方的室外园林景观中得到尽情地发挥,但如果将这种造园手法引进到室内,却能将枯山水景观的精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图1中沈阳锦堂项目的室内园林景观,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造园手法。

3北方室内园林景观的应用

3.1与住宅装修相结合

在住宅建筑中,室内园林景观可以与室内装修有效的结合,使原本没有生机的装修变得充满生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地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局部水景的设置更能有效地增加空气湿度,使原本寒冷干燥的冬天充满湿润的气息,对北方人们的室内环境是一种极大地改善。图2利用楼梯底部空间,营造室内水景,既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又美化了室内环境,还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3.2与商业娱乐项目相结合

传统的商业项目中极少设置娱乐项目,现代商业项目若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电商时代赢得一丝商机,必须大力转型,大量增设体验式消费项目,这些体验式消费项目对室内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越亲近大自然的室内环境,可能越能吸引大量的顾客,而且室内小型娱乐广场,是人群集散比较集中的场所,非常适合与临时卖场相结合,室内小型花园若能与儿童活动中心相结合,则更能吸引大量的年轻父母。由于受北方冬季寒冷气候的影响,大部分的年轻父母会带孩子转移到室内活动,如果将淘气堡等儿童娱乐场所与室内园林景观相结合,不但能弥补无法在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的缺憾,还能够增加儿童仿佛置身室外的娱乐性,让在寒冷的冬天里的人

仍然能体验到户外玩耍的乐趣。

3.3与酒店项目搭配

现代酒店的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住宿之所,它是一座城市商业活动和信息交流的载体,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的窗口[3]。如何能在众多品牌酒店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座城市的代表之作,让众多的设计师绞尽脑汁。园林景观在酒店装修中的应用,为酒店的传统设计另辟蹊径,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图3为某酒店的大堂设计,竹子的应用为北方的酒店营造出南方私家园林的气息,构建富于诗情画意的意境美,给人以心里、生理上的愉悦,从而提高商业洽谈的成功率。

4北方室内园林景观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无论是室外景观还是室内景观,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都以各种形式体现

出人们的多种需求,而室内景观离我们生活更近一步,所以室内景观的发展将会得到更多形式的发展与变化空间,而北方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对室内景观的渴求更是强烈,所以未来北方的室内园林景观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应用,而应用的形式也将不再拘泥于笔者以上所述的三种形式,室内园林景观将会应用于我们所活动的各个空间,人们活动所受的季节限制也将越来越小,让我们与自然不再有钢筋混凝土和季节的隔离,让我们的生活永远生机盎然。

参考文献: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2

我国幅员辽阔,秋色叶树种资源丰富,仅在北方秋色叶呈黄色的就有:白蜡属、栾树、梧桐、银杏、桦属等树种;秋色叶呈紫红的树种有:火炬树、柿属、黄栌、黄连木、地锦类、小檗类、槭类等。秋色叶树种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观赏特点,使园林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姿,尤其是在季节分明的北方,秋色叶树种更能体现出这种优点。

一、 秋色叶树种的含义

秋色叶树种就是在进入秋季后的时候,其叶色由绿色均匀的转变为其他颜色(如黄色、紫色、橙色、红色等),且持续时间长、观赏价值高。出像这种变色现象的原因是:秋天气温降低,白天持续时间变短,树叶不再进行叶绿素的合成,原有的叶绿素也被破坏,然而叶子中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很难被破坏,加之叶子中形成花青素,则叶片由绿色变为紫红色或黄色。

二、 秋色叶树种在园林应用中具有的美学特性

1、 秋色叶树种独特的色彩美

在城市园林中色彩是其主要构成要素,秋色叶树种在春季、夏季郁郁葱葱,色彩亮丽,到了秋天,不同种类的秋色叶树种又呈现出黄的、紫的、红的色彩,给游人以极强的视觉感受。把秋色叶树种同其他植物合理搭配,就可以营造出色彩和谐丰富的园林景观。

2、 秋色叶树种构成图案美

中国园林同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即使在现代建造城市园林时,也将秋色叶树种和水体、山石、建筑等结合起来,利用画理(符合绘画经验、国画原理、技法论述的总结),使园林符合写意和画面构图需要。在这种园林建造的构思下,秋色叶树种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美,同园林的其它构成因素形成一个整体,造就了城市园林的整体的图案之美。

3、 秋色叶树种形成意境美

在园林的构造中,秋色叶树种为游人营造出一种意境之美。炎炎夏日,枫树林一片绿色浓郁的景象,为人们提供纳凉的方便,而其色彩也能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秋高气爽的时候,枫叶火红如晚霞,带给人一种秋天成熟之美的感受。

三、 我国北方城市园林一些秋色叶树种的特点和应用

1、 秋色叶树种—五角枫

五角枫为落叶乔木,秋叶暗红、树冠大而浓密。适于在路边、草坪等处孤植;在溪边和湖畔等处丛植。可以同一些常绿灌木搭配,再以松树作为背景,形成四季皆宜的景观。

2、 秋色叶树种—青桐

青桐也叫做梧桐,树冠呈卵圆形,一般高十五至二十米,枝叶茂密。可植于道路两旁、工厂、居民区,用做绿化;也适用于庭院、湖畔、草坪进行丛植或孤植。用在园林中可与绿竹、芭蕉搭配。

3、 秋色叶树种—黄栌

黄栌属落叶灌木,枝条伸展、树冠横宽,进入秋季后,其叶色变为红色,极为艳丽。一般在园林里用于在山坡、草坪、土丘中丛植,也可与其它树群混合,有异常绿树群为佳;也可在水库、山地进行大规模种植以及作为荒山绿化的种植树种。

四、 秋色叶树种在北方城市园林中的配置原则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极为丰富的秋色叶树种资源的国家,在城市园林中对秋色叶树种的应用却并不是太广泛,尤其是在北方的城市园林中。随着当前生态园林的快速发展,怎样使秋色叶树种在北方城市园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怎样合理配置,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1、 应将秋色叶树种的观赏性和功能性相结合

在将秋色叶树种作为园景树时,要选择叶形和树形都极具观赏价值的树种,像青桐、银杏、柿树、五角枫等;在作为行道树时,要选用抗污染能力强、抗病虫害、干性强、树冠丰满的树种,如青桐、银杏、五角枫等;在绿地条件较差时,可以选择黄栌、火炬树等适应能力强的树种。

2、 秋色叶树种在北方城市园林应用中坚持适宜性原则

在城市园林应用中,要依照秋色叶树种自身特性及当地的气候类型、土壤情况来确定要选用的树种。由于每年的季节气候条件都会出现差异,在同一地区,树种的表现情况也会因年份的不同而不同 。在适宜的低温和湿润的土壤、空气、逼疯的环境中,可以保持叶片的鲜艳、延长挂叶期,所以根据秋色叶树种的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区、树种进行合理种植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

结语:

我国的秋色叶树种资源极为丰富,在城市园林景观中,这类树种在丰富园景、美化环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叶色依据季节变化而出现的色彩分明的改变,以及术中本身的形态美感,为园林造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我国北方季节界限明显,更能使秋色叶树种展示出这种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常梅.我国北方秋色叶树种的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0(91)

[2]张丹.秋色叶树种在园林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学,2009(21)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3

地被植物被誉为“园林地被植物”之称,有其重要而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包括有多种低矮的草本植物,还有多种适应于北方气候和生长环境的灌木和藤本植物,它在北方园林中起着重要的承接性意义和角色,在北方园林中有其特殊的造景特点和绿化作用,它与北方园林景观共为一体,具有融合、层次感强等特有的优势,在北方园林中构成与人类亲近的自然感,使北方园林格外增色、添彩。

1 地被植物的定位及功能阐述

地被植物主要指低矮的植物群体,它在覆盖地面的木本植物中,以偃伏、半蔓、藤木等状态而存在,其枝叶茂密,生长力强,适用于成片的栽植和培护,具有极强的扩展能力,由于其葡伏于地面,成荫成片,可以覆盖大面积的地面,生长高度在1米以下或经修剪高度在1米以下,便有了“低矮”的整体效果,体现于园林之中的乔木、灌木和草坪之间的自然群落之间,具有承接上下的特点和形态。它的种类较多,而且具有色彩鲜明的季相特征,在园林的绿化、景观等方面,极大地提升了景观质量和景观环境。地被植物的功能主要具有两个方面:其一,地被植物赋予了地面以新的形态,它与草坪不同,呈现出单纯而自然的状态,并对于周围景物起到了烘托和聚焦的作用和意义。其二,修整富有装饰感。地被植物在自然生长的状态下,会呈现较好的景观效果;同时,经过修整的装饰性地被可以通过其色彩、质地明显的特征,而在园林景观中具有抢眼的效果,它可以为园林装点马路、为树丛增添美色,在色彩艳丽、富于变幻的花境林海中,造成特有的靓丽风景线。

2 北方常用地被植物的种类概述

①二月兰植物,又名诸葛菜,属于十字花科类,具有耐阴湿的特性,适合于早春开花,花期可持续4-6个月的时间。②白车轴草,又名白三叶,属于草本植物的封闭式地被,它的花冠呈白色或淡粉色,适于园林踩踏并游玩。③宿根天人菊,它是耐寒、耐旱的观赏植物,适于北方园林种植,其花呈黄色,花的根基部呈红褐色。④土麦冬,它也耐寒、耐荫并且适于在北方园林种植,其花呈白色或紫色,类似于南方的沿阶草。⑤三角咪,是耐寒喜阴的草本植物,其叶呈深绿色,北方园林中常用的是顶蕊三角咪。⑥紫菀,属于多年自然生长的植物,它的树枝繁茂多叶,并且花色丰富。⑦百里香,喜好阴凉、耐干旱,并且还富有药用价值。⑧玉簪,又名白鹤花,花状呈漏斗,形状大而美,可用于园林建筑蔽阴之处。⑨小檗,多用紫叶小檗,并且常与金叶女贞搭配种植,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 。⑩金银花,是一种缠绕型的藤木,它适用于不同的土壤,由于其极强的蔓生能力故常用于棚架绿化。11八宝景天,它适合北方特殊的旱、寒和瘠薄的气候条件,在砂质土壤中可以作为优良的地被材料。

3 地被植物在北方园林中的广泛应用

地被植物在北方园林中以其园林艺术规律为出发点,处理好地被植物与园林之间的花色、花期、叶型的搭配,以生态园林为目标,增加园林的生态、整体规划,根据不同地被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在北方园林中进行功能不同的配置和美化。如:在园林入口处用低矮的小灌木和时令花草作为覆盖,整合成富有吸引力的图案环境;在园林道路两旁则选择一些开花地被类植物,通过时令季节不同的花色变幻来增添园林的美景。这些富于层次感而种类繁多的地被植物,给园林环境提供了水文治理与保护、抑制二次灰尘、减少含菌量等有益的效用。

在北方园林的地被植物应用过程中,适于培植的地点主要在斜坡和人类踩踏较少的地方、培植条件较差的地方、绿草养护不便的地方、需要烘托陪衬的地方以及杂草肆意生长的地方,主要表现为:

3.1 游园园林环境。这些地域由于具有大众赏识的明快氛围,以赏心悦目的色彩变化和季相变化的园特色为主,要据此培植一些诸如:矮牵牛、彩叶草、一串红、万寿菊、地被菊等地被植物。

3.2 林下环境。北方园林景观之中,要以生态园林景观宗旨为出发点,增添复合式的、层次感的植物部落组合,要将地被植物进行乔木、灌木、草地搭配式的组合,这些或高或低、或浓密或稀疏的植物景观,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愉悦享受。适合于进行复合种植的北方园林地被植物主要有:玉簪、麦冬、蕨类、紫花地丁等。

3.3 草坪园林环境。在北方园林的景观之中,大多有较大面积的、起伏跌宕的草坪,这些草坪可以用地被植物进行精心的修饰和策划,选用各种花色艳丽、大叶片的地被植物进行整体布局,可以突显出低矮植物的整体美感,一眼放去,感觉颇有档次和大气之感。

3.4 道路两旁环境。在北方园林的布局之中,由于以浏览景观的特色化需求为导向,可以将北方园林的浏览道路进行个性化、特色化的装饰,根据浏览者的浏览线路变化,进行与之相宜的地被植物铺设,体现出地被植物与道路两旁的高度和色调的一致性。

3.5 花坛环境。北方园林广泛应用地被植物进行花坛的种植和布设,在花坛和树坛内部,由于其乔木数量较多,处于半阳性、半阴性的环境,鉴于这一考虑,可以选择混交种植的方式加以布局。如:在光照条件较充足、有一定数量的乔木的树坛中,可以选用喜光的地被植物,如:金叶女贞、玉簪、大叶黄杨、荷兰菊、红叶小檗等。

3.6 园林水库景观。在北方园林水库之中,地被植物的景观比例较少,这是由于其特定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在地被植物的选择方面,就主要选用一些耐水、湿生的地被植物,如:香蒲、小滨菊、迎春等。

综上所述,北方园林中的地被植物应用要以其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为依托,注重地被植物的品种层次化和多样化布局,注重花色搭配和高低层次布局,体现出北方生态园林的独特景观,在北方园林各个层面中进行综合的、生态的配置,不断丰富地被植物景观,增加地被植物的层次感,同时注重对地被植物的筛选和培植,注重不同园林地域的不同植物搭配,形成科学的植物群落,使其富于野趣并贴近自然,在绿色、健康的北方园林之中增添靓丽的景观。

参考文献: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4

1 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

1.1 园林景观空间形式单一,设计缺乏科学性

我国很多北方城市为了追求景观设计的完美,迅速达到绿化效果,加大了市中心商业街、公园、小区等绿化力度,逐渐形成了以草坪空间为主,加上些许乔木,再搭配一些灌木丛的设计布局。这种设计模式和方式让人赏心悦目,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即草坪设计中的植物生长周期问题。草坪在北方的生长周期一般是3~5年,之后草坪将大量退化,与其它景观作物的生长周期相比,年限短,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1.2 生态效应在景观绿化中的欠缺

随着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或物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在这方面,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绿化作物,承担的责任就比较大,以此来吸收有害气体,更新城市空气,减少污染。而对于景观作物是否名贵、是否珍稀,则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为了城市的美观而设计,过度引进珍稀物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缺乏系统化、整体化的园林规划

在现实中,不难发现景观设计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全面的规划。园林景观的设计不能发挥整体规划的作用。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展示,但园林景观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规划不合理,拆了重建、建了又拆成为城市景观规划中常常出现的矛盾现象。

2 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适宜性评价

①美景度。景观的美景度是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基础。②旷奥度。对景观开阔性和幽密性的评价,应严格限定游客设施建设,执行生态建设的开发标准。③自然度。即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将重点放在于保护景观的自然性和原生性不被破坏。④敏感度。即景观生态环境的单一性和脆弱性,敏感度较高的景观环境具有较强的限制性。⑤相容度。景观相容度在于筛选一系列相容度较高的休闲活动。⑥可居度。是衡定人流在特定的园林景观中能够停留的时间长短。这些设计指标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宜性的客观评价,能够有效反映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度。

3 做好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思考

3.1 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分析,积极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就是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价值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园林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为地区园林景观设计做出贡献。一种文化只有与园林景观相适应并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改进和发展,又不失却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地域文化特色生命力的象征。

3.2 整体科学规划,科学认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北方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大气环境条件,是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又适宜地区景观特点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内容,并对方案内容的细节进行市场反馈评估。规划设计应注重绿化方案的可行性,遵循既能美观大方,又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加大生态效应在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力度,通过园林作物的有机搭配,最大限度地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减少污染。

3.3 制定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方法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日新月异,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有时甚至会出现异域风情泛滥、追求表面奢华的现象。对此,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些科学的评价方法 ——既不抄袭大师的作品,也不生搬硬套传统的园林形式。应该充分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作物生长特点、审美文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评价指标体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吸纳群众的评价意见,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简单探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深刻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是城市整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必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发展水平。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5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119-01

前言

西北园林植物的配置,如果得到了合理的安排,将会让整个西北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大大的改善,西北绿地生态的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对如何创造出更美好的环境提出相关的要求。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了植物的选择,植物的种类和植物景观的评价等。文章将根据自己对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及西北园林植物实际情况对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发表自己见解。

1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5中方法

1.1 AHP法

AHP法既是我们常说的层次分析法,它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AHP法一般运用于多准则或者目标繁琐的问题,因为该方法在分析时往往没有较为详细的数据。目前,许多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中都运用这种方法。例如王竞红等就利用SBE法对广州深圳等地进行了相关的植物景观评价。[1]

1.2 2SBE法

SBE法既是我们常说的美景度评价法,它是心理和物理相运用的评价方法。SBE法通俗的来讲,就是让社会上的相关人员对给出的西北园林植物景观图片进行评分,然后工作人员根据所有人员的评分画出对应的美景度量表。这样,可以对大量风景同时做出评价,而且由于有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各个美景的评分进而很轻松地进行相互评价。

1.3 PPI法

PPI法既是我们常说的人体生理心理指标测试法,它是根据被测试者对看到图片刺激后产生的心理或是生理的各项指标,来对不同的植物景观进行评析。工作人员可以把各项指标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通过被测试者生理和心理的各项指标图,可以推测出该植物图片的评分高度。

1.4 BIB CIJ法

BIB CIJ法,既是我们常说得到审美评判测量法,该方法一般适用于较大的植物景观评价,因为该方法不仅可以进行两两景观的比较,而且得到的数据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该方法首先要对需要进行西北景观植物评价的植物照片进行系统的编号,然后需要设计出相对应的BIB设计表,然后需要将得到的表进行照片分组,让实验者进行相应排序,最后为了结果可靠性,需要进行不厌其烦的重复实验,是植物景观照片排序得到合理的安排。

1.5 SD法

SD法,既是我们常说的语义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被测试者对看到植物图片后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得到其对该图片的心理感受。该方法已经得到了许多地方的运用,如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植物景观,就是利用该方法进行评价,得到很好的效果。

2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所暴露的问题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目前暴露了相对较多的问题,内的植物景观评价通常是不是归纳狭隘的配置原则,而是归纳相对较为宏观的配置原则,而且研究的结果往往在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提供指导时并不能给出相对满意的答案。不仅如此,在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结果中,部分评判者的评判,并不能充分地代表全部居民和旅游者的评判,而且在评判时,因为我国国内拥有自己的评价指标,所以让评判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评价。这样,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结果就会收到影响,使得评价的结果往往并不够全面,和评价的体系并不够完善。

3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问题方法

3.1 科学选择树种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中,我们得知要想得到好的评价,合理的评价,我们必须在选择树种时使其科学化,让树种的种类在西北地区呈现多样性,让更适合西北地区环境和温度的树种得到更多的种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合理地配置植物群落,使生态环境得到最大的完善,进而更好地去节省资源和减少能耗。

3.2 注重实际应用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中,我们得出有些人员在种植园林植物时往往只关注其对城市的环境美化,却忽略了其对城市人民的实用性。在种植时,我们需要考虑该植物种类能给当地人民带来的益处,还有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保护。例如,我们可以在容易出现风沙的地区种植防风沙的植物,这样可以避免风沙对我们整个城市的破坏。

3.3 选择正确评价方法

文章前面我们也介绍了较常用的5种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我们也对各个方法的有点和弊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在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中需要根据对植物景观类型的分析,采取正确的合理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较为准确,而且在操作时较为便捷。例如,我们如果要想直观地对植物评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采用SBE法等。[2]

3.4 建立完善评价体系

很简单,植物评价不是简单的一次性的,他运用较为广泛,而且较为普遍。所以,为了在以后进行植物评价时较为方便,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使评价者能够根据完善的评价体系,较为快速的做出较为准确和合理的评价。

结束语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中,文章已经将各种植物景观评价方法一一列出,但很显然,我们在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研究进展中,仍然遇到许多很大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知难而进,我们终将建立一个完善的西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使我们在以后的评价中能够更快,更准,更好!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6

项目概况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分为三个区域:北端是680ha的森林公园,中心区315ha,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南端114ha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的奥运会比赛场馆和为奥运会服务的绝大多数设施。其中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是整个公园的核心部分,在中心区内布置有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及国家会议中心等赛时比赛场馆,20余万m2的地下商业建筑,以及庆典广场、下沉花园、龙形水系等景观设施。

设计过程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重要景观详细设计的招投标的规划总用地面积82ha,用地范围南起北四环路,北至辛店村路,东起北辰东路,西至北辰西路,用地范围内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及国家会议中心。

招标文件要求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功能布局应充分满足奥运会的要求,并重视城市长远有机的生长,有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要体现生态、环保的概念,交通系统及交通组织规划应有利于赛期和赛后的使用,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空间形态应体现北京城市特色,强调中轴线的特殊意义,应具有较强的分期建设与市场化融资运作的可操作性。

2005年5月方案中标后,又经过了1年多的深化设计与修改,并与各场馆及市政条件相协调,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实施方案。

总体设计

奥林匹克公园坐落在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与北京古城遥相呼应,也成为了现代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城的起源在于城市中轴线,北京城的发展也系于城市中轴线。700多年前,忽必烈营建元大都时,即在什刹海东侧画一南北中轴线与其相切,由此确定了城市位置。明灭元后中轴线向南延伸,及至16世纪修筑北京外城,终于形成了7.8km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现在的北京市区即以明清的北京城为基础,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明清北京的中心――故宫的正北方向,明清的北京以故宫为中心,中轴线是旧城的重要特色,奥林匹克公园正是其中轴线向北的高潮区,这条通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轴线延续了北京的中轴线,也延续了北京的人文与历史。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延续了北京城市的棋盘格网布局,设计风格“简约、现代、宏大”,三条相互渗透的轴线和一座下沉花园成为设计的最大特征。三条轴线分别是体现庄重理性的中轴、体现人文自然的绿轴、和体现生态科学的水轴,三条轴线在一个相对紧密的空间内相互联系、互相交融形成统一整体。

北京传统的中轴线是实轴,它南起永定门,贯穿着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等许多大型建筑,北抵钟鼓楼。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则是不摆放建筑的虚轴,24km长、60m宽的中轴景观大道贯穿中心区,延续北京中轴线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北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仰山稳稳地压于轴线之上颇具北京古城之内景山之于故宫的神韵,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体育设施分布两侧,拱卫着中轴,北端的湖泊与轴线东侧的龙形水系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式布局。这样,已延伸至26km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

根据中心区景观设计特点,可将中心区总体景观分为中轴景观大道(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延长,宽度60m)、树阵景观区(位于中轴景观大道西侧)、庆典广场(位于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之间、中轴景观大道西侧)、下沉花园(位于公园中部 国家体育场北侧,中轴景观大道东侧)、北侧休闲花园(位于下沉花园北侧,中轴景观大道东侧)、龙形水系(位于国家体育场、下沉花园、休闲花园东侧的带状水系)、东岸自然花园(位于龙形水系东侧的带状水边绿地)等不同的特色景观区域。

1.中轴景观大道

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是北京市中轴线的北部端头,南起熊猫环岛,北端止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广场区分为民族大道和中心区两段,总长度达3.7km,宽60m。

北京的传统中轴线始建于元代,成熟于明清时期,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景观大道更是北京传统中轴的一个延长。在对传统中轴考察后,中轴景观大道借鉴了天坛,天安门,故宫等中轴建筑的传统御道铺装,中央11m区域内采用灰色花岗岩铺装,大气、简洁、富有气势,既增加了其使用的耐久性,也延续了传统中轴的历史厚重感。

中轴景观大道其他区域铺装也都以灰色调花岗岩为主,严谨、统一。中一路以南区域60m宽度范围内均为花岗岩铺装,中一路以北21m范围内采用了花岗岩铺装,在21m以外区域增加四条种植池,最外侧种植池各为两排银杏,间隔6m,下木为大叶黄杨篱,中间两条种植池,大屯路以南为应时花卉,以北为颜色由深到浅的丰花型月季 突出赛时的效果,并隐喻奥林匹克公园由城市向自然的过渡。

奥林匹克中心区内有数条东西向市政道路与中轴景观大道平交,为了保证中轴的整体性,在市政道路与中轴相交处21m范围内,采用与中轴景观大道相同的花岗岩铺装,最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气势恢宏的中轴景观大道。

2.庆典广场

庆典广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国家游泳中心西侧,中轴景观大道东侧,与国家体育场隔中轴景观大道相望,是中轴序列的一个高潮。庆典广场南北长约260m东西宽约100m,是奥运会赛时主要庆典活动及人流集散中心。庆典广场主要以提供开阔的室外广场环境为主,地面采用1000mm×500mm全花岗岩铺装为主,表面烧毛处理经久耐用,目的是为人群提供一个庆典的场所,适应大量

人流的穿行。

在庆典广场的南北两侧,设计了两个全地下旱喷泉池,为庆典广场增加了趣味,并可改善空气的湿润度。

3.树阵景观带

树阵景观带位于中轴景观大道西侧,长2.4km,宽100m,沿中轴景观大道由高大乔木形成的20个矩阵整齐排列,乔木之间纵横间距为6m,由南至北厚度呈渐变布置在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东侧打开形成庆典广场和体育馆广场。树阵林下设有变化丰富的休闲空间,设置供市民活动的场地、雕塑及辅助设施,树阵下地面由南部纯铺装向中部树下规整绿篱、北部树下自由绿化逐步渐变 体现了由现代城市向郊野森林公园的过渡,硬质铺装全部采用透水砖。

树种选择以北京乡土树种为主,设计主要苗木为银杏间以油松、毛白杨、国槐、栾树等。南北贯穿高大银杏,体现出中国风格并能描绘北京金秋特色季节景象的银杏大道。

4.下沉花园

北京的巨大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皇家建筑方面还体现在众多的四合院民居上。四合院是因北京的气候而产生的住宅建筑,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建筑设计思想。

奥林匹克公园的下沉花园有着中国传统元素的特色,从紫禁城的红墙,到北京的四合院,从历经千年的鼓乐 到盛唐的马球运动,在这里都有体现。一号院御路宫门、二号院古木花亭、三号院礼乐重门、四号院和五号院穿越瀛洲、六号院合院谐趣、七号院水印长天……七个院落截取了皇城根的城市片段,在城市的中轴线和现代的体育场馆之间创造了一种开放的全新景象。

5.休闲花园

休闲花园占地面积10.8ha,分为南北两个地块,是中轴尽端与森林公园相接处的缓冲地段。该区域人流量相对较小,景观植被设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区的自然式文化生态休闲花园,也成为联系北部森林公园的过渡地段。

在种植方面,采用自然式种植,成片、快速成荫、作为整个中心区的背景为主要目标。休闲花园南北两个花园均采用自然式栽植手法,周边紧密围合,中间空旷留有余地,便于活动,中间有花卉与花灌木组成的花境,

6.龙形水系

贯穿奥林匹克中心区南北的龙形水系总长约2.7km,水面宽度20m-125m,总水面面积为16.5万2,水深0.6m-1.2m,在中心区内自然曲折,形成了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水轴,并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奥海共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龙型水系。

水系的水源主要为北小河污水处理厂的高品质中水,创新应用了自然水景系统、高效过滤和强化除磷系统进行水质净化。通过人工构建和强化底泥生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之间稳定的生态平衡和生物链关系,强化水体自然净化能力以稳定人工水生生态系统。采用自然水景系统维护方式无须换水,每日仅需补充蒸发渗漏水量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河床以软质河床为主,水中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既丰富了景观效果,又有净化水质的效果。

在水系中央段,与下沉花园对应部位设置总长600多m的水中音乐喷泉。

7.湖边西路及亲水平台

湖边西路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型水系西侧,南起南一路,沿途经过鸟巢、下沉花园、休闲花园至辛店村路,沿龙形水系自然蜿蜒贯穿整个中心区,宽度15m,总长约2.36km,是北京不可多得的一条景观非机动车道 在湖边西路的铺装设计上,首次使用了景观效果较好的透水混凝土人行及自行车道、木塑地板人行步道。在下沉花园段,结合地下商业顶板设计了供行人游憩的亲水平台,根据高程变化设置石台阶、木平台、座椅等,形成独特的水岸休憩景观,强调了城市水岸的设计感。

8.东岸自然花园

东岸自然花园占地面积6.3ha,位于龙形水系以东,湖边东路以西的长条带状绿地,在水平方向上与中轴相互对应,全长2.3km,宽度5m-67m不等,主要为绿地,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靠湖边东路一侧较为紧密和封闭,乔灌结合,而面向湖边一侧为疏林草地、花卉、开敞,便于从东岸观赏中心区场馆,也便于中心区看过来有水、草坡、灌木、树林的效果。

9.四环绿化衔接带

四环绿化衔接带占地面积6.5ha,是中心区与北四环的连接处,也是进入中心区的主要入口。两侧种植采用大树、草地、花灌木的效果,先为草地、疏林过渡、密林背景的方式,对中心区起烘托作用。

四环绿化衔接带主要功能是车行观看,景观形式以绿化为主主要突出大片简洁、成片成林种植,充分考虑夏秋开花树种强调大的烘托效果。连战赠送的“水袖”雕塑便置于此处。

10.景观设施

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内还设置有一些永久性的景观设施,如公共卫生间、变配电站、地铁出入口、信息接入点、直饮水点、完善的标识、标志等,均作了精心设计。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中,为了体现“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理念精神,运用了一些国内领先的新技术,新材料。

1.雨洪利用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采用了规模化的雨洪利用系统,以展示城市雨水排放新概念,实现雨水资源化,真正实现绿色奥运与科技奥运的理念。雨洪利用范围主要是透水铺装及绿地、水系 通过透水铺装、渗滤系统、收集系统把雨水汇集到雨水收集池,而后用于绿地灌溉。

2.生泰砂透水砖

生泰砂透水砖是一种国际首创的新型透水材料,采用沙漠中的风积沙为原料,通过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来达到透水效果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节能材料,具有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生态环保等功效,及透水、透气、耐压、耐磨和融雪防滑的特性。

3.露骨料透水混凝土

露骨料透水混凝土也是我国一种新型的透水铺装材料,具有透气、透水、高强等特点的透水性铺装材料。面层直接使用彩色石子(绿、白、黄、灰等)而不染色,且通过浇筑后表面处理把自然石面露于表面,使之具有自然质地和色彩的效果 艺术性更自然逼真。

4.木塑地板

木塑地板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生态仿木材料,是用再生热塑性高分子材料与生物质纤维经过科学工艺配方复合加热挤出成型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具有防水、防蛀、防霉、阻燃不变形,无苯、氨及甲醛,无毒、无放射、无污染等优点可以保留天然实木的质感、本色、纹理等元素,具有耐磨、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等优良品质,可以作为实木板材的替代品。木塑材料所采用的原料以及生产工艺没有二次环境污染,边角废料及陈旧木塑制品可100%回收加工再生利用是典型的循环经济产品,不但可以在 定程度上缓解以上环境污染问题,并可以大量代替天然木材的使用,从而减少对天然树木的过度采伐。

5.高承载植草地坪

在休闲花园和东岸的停车位都使用了高承载植草地坪,高承载植草地坪是通过钢筋将用模具制作出来的混凝土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再在空隙中填满种植土,播种或栽种草苗的一种铺装工艺。高承载植草地坪比传统的植草砖地坪的承载力有大幅度的增加,绿化面积也有大幅提高,达到近50%,景观效果也强于传统的植草砖地坪

6.节水灌溉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7

1.项目表述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位于北京市区北部,城市中轴线的北端,分为三个区域:北端是680ha的森林公园;中心区315ha,是主要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区;南端114ha是已建成场馆区和预留地。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敞、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2.使用状况调查

奥林匹克公园因涉及到国家赛事场馆集中场地的使用,充分考虑了赛前赛后的作用转换。对于赛后利用进行了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本次研究对于细化的人流也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变化及使用者空间分布状况。结果显示:春季使用率最高,以外地游客及中年使用者为主;6:00~8:00时段使用者数量较少,8:00~18:00时段较稳定,18:00时刻为转折点,9~12:00,13:00~17:00,20:00~22:00时段达到高峰值(P0.05);使用者分布较分散,白天集中在北段,傍晚后集中在南段。

3.分析评价

奥林匹克公园空间形态体现了北京城市特色,强调中轴线的特殊意义。功能布局既充分满足奥运会的要求,又利用于城市的长远发展。交通系统及交通组织规划有利于赛期和赛后的使用,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体现生态、环保的概念。具有较强的分期建设与市场化融资运作的可操作性。

3.1总体设计

奥林匹克公园坐落在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与北京古城遥相呼应,也成为了现代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景观设计延续了北京城市的棋盘格网布局,设计风格“简约、现代、宏大”,三条相互渗透的轴线和一座下沉花园成为设计的最大特征。三条轴线分别是体现庄重理性的中轴、体现人文自然的绿轴、和体现生态科学的水轴,三条轴线在一个相对紧密的空间内相互联系、互相交融,形成统一整体。

北京传统的中轴线是实轴,它南起永定门,贯穿着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等许多大型建筑,北抵钟鼓楼。奥林匹克公园的中轴则是不摆放建筑的虚轴,2.4km长、60m宽的中轴景观大道贯穿中心区,延续北京中轴线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北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仰山稳稳地压于轴线之上,颇具北京古城之内景山之于故宫的神韵;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等体育设施分布两侧,拱卫着中轴;北端的湖泊与轴线东侧的龙形水系组成一条巨大的水龙,与北京古城区内中轴线西侧的水龙——什刹海、中南海遥相呼应,形成对称式布局。这样,已延伸至26km长的北京城市中轴线成为了一个人文与山水相融的整体。

根据中心区景观设计特点,可将中心区总体景观分为中轴景观大道(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延长,宽度60m)、树阵景观区(位于中轴景观大道西侧)、庆典广场(位于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馆之间、中轴景观大道西侧)、下沉花园(位于公园中部,国家体育场北侧,中轴景观大道东侧)、北侧休闲花园(位于下沉花园北侧,中轴景观大道东侧)、龙形水系(位于国家体育场、下沉花园、休闲花园东侧的带状水系)、东岸自然花园(位于龙形水系东侧的带状水边绿地)等不同的特色景观区域。

3.2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特色景观区域

3.2.1中轴景观大道

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是北京市中轴线的北部端头,南起熊猫环岛,北端止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广场区,分为民族大道和中心区两段,总长度达3.7km,宽60m。

3.2.2庆典广场

庆典广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国家游泳中心西侧,中轴景观大道东侧,与国家体育场隔中轴景观大道相望,是中轴序列的一个高潮。庆典广场南北长约260m,东西宽约100m,是奥运会赛时主要庆典活动及人流集散中心。庆典广场主要以提供开阔的室外广场环境为主,地面采用1000mm×500mm全花岗岩铺装为主,表面烧毛处理,经久耐用,目的是为人群提供一个庆典的场所,适应大量人流的穿行。

3.2.3树阵景观带

树阵景观带位于中轴景观大道西侧,长2.4Km,宽100m,沿中轴景观大道由高大乔木形成的20个矩阵整齐排列,乔木之间纵横间距为6m,由南至北厚度呈渐变布置,在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东侧打开形成庆典广场和体育馆广场。树阵林下设有变化丰富的休闲空间,设置供市民活动的场地、雕塑及辅助设施,树阵下地面由南部纯铺装向中部树下规整绿篱、北部树下自由绿化逐步渐变,体现了由现代城市向郊野森林公园的过渡,硬质铺装全部采用透水砖。

3.2.4下沉花园

北京的巨大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皇家建筑方面,还体现在众多的四合院民居上。四合院是因北京的气候而产生的住宅建筑,其中包含着许多值得今人借鉴的建筑设计思想。

3.2.5休闲花园

休闲花园占地面积10.8ha,分为南北两个地块,是中轴尽端与森林公园相接处的缓冲地段。该区域人流量相对较小,景观植被设计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区的自然式文化生态休闲花园,也成为联系北部森林公园的过渡地段。

3.2.6龙形水系

贯穿奥林匹克中心区南北的龙形水系总长约2.7km,水面宽度20m~125m,总水面面积为16.5万m2,水深0.6m~1.2m,在中心区内自然曲折,形成了奥林匹克中心区的水轴,并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奥海共同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龙型水系。

3.2.7东岸自然花园

东岸自然花园占地面积6.3ha,位于龙形水系以东,湖边东路以西的长条带状绿地,在水平方向上与中轴相互对应,全长2.3km,宽度5m~67m不等,主要为绿地,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靠湖边东路一侧较为紧密和封闭,乔灌结合,而面向湖边一侧为疏林草地、花卉,开敞,便于从东岸观赏中心区场馆,也便于中心区看过来有水、草坡、灌木、树林的效果。

3.2.8景观设施

在奥林匹克中心区内还设置有一些永久性的景观设施,如公共卫生间、变配电站、地铁出入口、信息接入点、直饮水点、完善的标识、标志等,均作了精心设计。

4.改进措施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8

在园林景观中,冷色系植物的运用能营造一种安静的环境氛围,空间的意境更加深远。冷色系植物在小范围的空间内使用同时也能产生空间扩展的视觉感受,整体环境显得高贵典雅。暖色系植物往往给人活泼热情的感受,整个环境氛围充满了欢愉和轻松的色调。适当的暖色调植物搭配能够调动环境活力。暖色系植物如若能与光影完美结合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明亮的色彩给暖色系植物增添几分生动。对比色即在园林植物搭配过程中运用色彩悬赏的植物,两种截然不同的色彩产生对比效果,凸显环境的趣味性,在这种对比冲突中观赏者将产生另一种独特的感受。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色彩搭配与应用

1注重景观的整体效果

园林景观植物的搭配和应用倘若忽视了整体效果则可以视之为一场失败的植物设计。在一个环境中,植物、山石、建筑等需要相协调。在应该衬托的时候就要充分发挥次要植物对主要观赏植物的衬托作用。园林景观植物在设计的时候,要从游客的心理出发,充分为游人考虑,将植物与园路、铺装、水体、小品设施等充分结合来满足大众观赏需求。另外场地植物的设计格局要合理,注重植物设计的细节,使观赏者在游览过程中处处能够感受到人性关怀。植物搭配设计要注重开放性、引导性、模糊性、多样性、过渡性、生态性等特征,尽可能设计美观合理的植物环境,拉近人们彼此的心理距离。植物搭配设计要提供足够和良好的空间使得人们可以进行交谈,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加,推动植物功能多样化发展植物搭配的过程中对于空间的划分要有合理性,能够满足不同的人的要求,吸引到更多的观赏者,也使得环境有更多的生气。对于具有历史性和地域性的东西进行尊重,使得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满足。

2注重发挥色彩的点缀效果

园林植物景观中绿色普遍被视为辅助的色调,但事实上绿色是不可获取的一种颜色。大面积绿色的衬托下各种艳丽的花朵才显得更加娇艳。在景观中要注重发挥色彩的点缀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人文景观来点缀环境,例如花墙、假山石、屏风等。发挥色彩的点缀效果,将情与景完美融合,在设计中采用小中见大的设计手法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搭配的有效方式。

3充分运用植物色彩营造意境

植物的色彩蕴含着深刻的情感,植物色彩可以在有规律的设计下形成一种韵味,打造一种独具一格的意境。例如在北方一些寺庙内种植排排松柏,墨绿或者粉绿给人以严肃高贵之感。在公园的植物设计中,上中下层设置不同色调的植物,最底层选择色彩艳丽的草木,中上间层选择蓝绿的乔木,间隔地种植紫花,这将使整个环境洋溢着自然淳朴的气息。

三、彩叶植物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北方彩叶植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彩叶植物具有多种组合形式。随着季节的变化彩叶植物的变化丰富多彩,因此彩叶植物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彩叶植物不仅管理简便,更加适应不同季节的需要,其存活率也高。很多城市大量运用彩叶植物进行造型,城市中多了不少亮点景观。北方天气总体较寒冷,绿化植物运用得相对南方较少,在北方也绝大多数是采用针叶林树种,因此更不用说彩叶植物的广泛应用。

四、北方园林植物设计叶植物的应用措施

1引进优良彩叶植物,扩大种植范围

我国北方冬季时间偏长,植物的生产季也相对短,北方园林植物的品种十分有限。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民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北方园林植物造景也实现了重大突破。大量彩叶植物的应用让北方一改单调乏味的绿色环境。例如北京专门的彩叶树繁育基地对紫叶小巣和黄护的研究运用。矮生紫薇成功栽植并应用在环境中。在东北地区,园林绿化植物开始选用抗旱力强的品种,例如垂柳、丁香和蔷薇等植物。北方园林彩叶植物将会朝着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全面发展,其规模会逐渐增大。北方的彩叶植物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单株也可以组合,不同的搭配将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视觉审美。由于北方天气的特殊性,彩叶植物依然需要大量引进,引进各种优良彩叶植物有助于北方景观丰富性。

2提高彩叶植物的抗性

颜色艳丽丰富的事物往往更能激发人们的愉悦之情,因此颜色丰富的植物更受人们的欢迎。北方彩叶植物的抗寒能力必须加强,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彩叶植物的抗虫害等工作。提高北方彩叶植物的存活率,拓展北方植物绿化范围,是保证北方园林植物长远发展的重要一步。只有将北方本地植物和引进的彩叶植物综合开发保护才能既保证本地植物的健康长远发展,又能维持整个生态平衡。毫无疑问,北方植物彩叶植物的开发利用对于提高圆领景观搭配有效性有着积极意义。

3提高彩叶植物栽培技术

彩叶植物的资源在我国相对比较缺乏,因此我国园林工作者要做好植物栽培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彩叶植物资源丰富彩叶植物的品种和数量。在过去,我国工作人员尚未意识到彩叶植物的重要性,而国外相关研究比我们深入得多。园林景观设计叶植物的大面积使用给园林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只有加深研究我国园林事业才能取得进一步发展。结论园林中绿色是整个植物搭配的基调,绿色象征着希望和活力,观赏者总能在绿色中感受到满满的生机。绿色的深浅差异让整个环境的转变过渡更加柔和自然,在恰当的灯光与阴影的装饰下,每一株植物都显得娇美动人。园林植物营造优美意境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园林景观植物所打造的氛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

作者:杨斌 韩洁茹 冯燕平 单位:太原市漪汾公园 山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大同县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9

前言

抚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的抚顺市区带给人们的是烟囱林立,绿树稀少的印象。如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需求的不断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抚顺市已经构建成统一和谐的生态体系,打造成具有北方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劳动公园作为抚顺市第一座开敞式休闲公园,是我市“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的地标性景点,是广大市民、游人休闲娱乐的场所。

1 劳动公园简介

劳动公园位于抚顺市新抚区中心地带,南界东林路,北界凤翔路,东界公园街,西界永宁街。始建于1925年,为日本满铁株式会社-抚顺炭矿所建,后定名为劳动公园。园内真山真水,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形成了以自然山、水、林为主景,以人工设施为辅的园景特色。2001年取消了门票,拆除了围栏。2006年进行整体改造,通过环境治理,恢复了园林生态,建成后成为集观赏游览、休闲娱乐、旅游度假、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劳动公园占地面积43.9公顷,其中:绿地19.5公顷,园路4.4公顷、湖面6公顷、山林12.4公顷、建筑1.7公顷。园内由动物区、湖心岛、百花园、石林园、秋景园、荷香亭、树阵等十个主题园组成。每天都吸引着广大的市民、游客到此休憩观光、健身娱乐。

2 景观规划原则

劳动公园的改造是抚顺市政府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本着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保护、改造、提高管理的原则而进行的一项整体改造工程。整体设计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力求新意,既要有传统的内涵,又富于时代感。

2.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资源型城市由于自身的特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程度都较高,公园总体规划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注重设计的水平与质量标准,不仅满足游人休闲、娱乐的需要,还应满足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2 特色塑城原则

设计应因地制宜,师法自然,注重环境的意境,突出城市的个性魅力,充分发挥城市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提升城市形象。

2.3 绿化规划遵循以绿色为主题,注重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原则

依据该地区沉陷尚未稳定的具体情况,树立生态园林的理念,贯彻以绿色为主题,依托山体、水体两轴线序列布置,函概抚顺历史文脉,增加文化内涵,突出浓厚的东北植物景观风貌。

3 劳动公园特点

3.1 依托文化建园

城市公园若想吸引人、留住人和不被人们遗忘,就要充分考虑地方的民族特色,它所反映出的城市精神才是独特的。抚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观独特。劳动公园内除了自然景观外,还有一些历史遗迹:一是公园北山建有矿工烈士碑一处; 二是公园南山建有殉难烈士碑一处;三是百花园建有中日友谊树纪念碑三处;四是百花园建有“十六岁女孩”铜雕塑;五是日伪时期建造的日式建筑四栋。在公园的建设中,充分依托了城市内在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公园的文化建设,充分开展文化宣传教育,从而提升城市公园的品味与影响力,进而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3.2 山水特色

劳动公园虽居城市中心,周围建筑物林立,但其真山真水的自然环境条件,在我国北方的城市中是非常罕见的。其山,于平地拔地而起,虽不及桂林“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的独秀峰那样气势雄伟,却也形成了自己峭壁兀立的山势。而其水,则顺山势伴于一侧,曲折蜿转,开合分聚,构成三湖三岛的格局。正是由于这种非人工创造出来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构成了劳动公园的山水景观,铸就了劳动公园整体景观的壮丽与大气之势。

3.3 景观特色

3.3.1 建筑景观。劳动公园内现有园亭、廊、轩、榭十处,园桥九座,办公用楼六处。园内建筑物多以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多雄巨,呈宏丽之势,延续皇家园林中仿古亭、廊、轩、榭的雄伟高大与金碧辉煌。但受气候条件影响建筑物外观多厚重,图案粗壮、朴拙,色彩富丽。园林建筑与筑山、理水及植物相结合,利用空间的组织,将建筑和环境巧妙的布置为一个有机整体。

3.3.2 园林小品。园林小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功能性,合理做好园林植物与小品的搭配。在充分发挥园林小品在公园中的功能性的同时与乔灌木结合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把植物的自然美和小品的造型美高度地结合起来,把艺术境界与现实生活融合于一体,构成了一副完美的空间艺术画面。

3.4 植物品种选择与配置特色

3.4.1 植物品种。劳动公园内现有植物百余种,其中:常绿树13种、落叶乔木50种、花灌木48种。在植物的品种选择上充分利用乡土植物,搭配彩叶、观枝、观果、造型树种,营造多种形态各异,色彩丰富的树丛、疏林灌草丛、林荫带等植物景观,从而形成带有地方特色的植物种植。近年来引进新品种有金叶榆、紫叶李、红叶海棠、密枝红叶李、金叶复叶槭、紫叶风箱果等彩叶树种。

3.4.2 植物配置。园林植物的配置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一是各植物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构图中平面、立面的搭配,色彩及季相变化的搭配,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搭配。园内植物主要是人工栽植常绿树、落叶树、花灌木、地被、水生植物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来分隔竖向空间,创造植物群落的整体美。

3.4.3 植物种植特色。北方地区四季分明,秋冬季节寒冷、漫长,植物多枯萎凋谢,植物色泽相对单一,缺乏色彩变化,以植物色彩的季相变化,增添观赏效果。春季、夏季观花植物有连翘、鸾枝、丁香、黄刺玫、锦带、山梅花、牡丹、芍药、萱草、鸳尾、福禄考、景天、玉簪等观花植物,秋天观叶植物主要有银杏、五角枫,鸡爪槭、桃叶卫矛、接骨木等以其鲜艳的叶色吸引游人的视线;冬季观果、观枝植物主要有金银木、天目琼花、红瑞木等植物增添观赏效果。在园内充分利用玉簪耐荫的特性将其作为常绿树及荫凉处的地被植物来应用,而且已取得很好的应用及观赏效果,既丰富了地被植物又解决了酸性土壤地面的问题。公园内的荷花池栽种荷花近千株,每年吸引很多摄影爱好者来此略影,为了丰富水面景观,在南侧人工湖、观鱼湖栽种了睡莲、荷花、千屈菜、玉带草等水生植物,营造出丰富、烂漫的生态水岸环境。

4 通过劳动公园的建设,分析构建东北特色城市的建议或意见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10

中国古典园林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但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古典园林怎样在继承、发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值得深思。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三种分类法:

(一)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1人工山水园。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2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二)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用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是帝王的离宫别院,供休息、游玩之用,有的还有处理政务的功能。古籍里称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皇家园林的几个特征:(1)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2)建筑风格多姿多彩。从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3) 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受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王公官吏、富商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注重对自然风光的追求,注重构图,突出主题,建筑点缀,山水为主,意境淡雅,诗情画意浓厚,对造园者的艺术造诣和技巧相对要求更高。3寺观园林。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在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场所附设的园林,是宗教建筑与园林相结合的产物,如北京碧云寺的水泉院、扬州大明寺东院等。寺观园林服务于宗教活动需要,其目的是创造修身养性的氛围,因此表现出幽静肃穆、超凡脱俗的意境,在都市之中人化出景色优美的自然情趣,将人间喧嚣置之度外,以张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宗教文化内涵。

(三)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1北方类型。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白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2江南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3岭南类型。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 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一)模山范水的景观类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乡土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体的构成要素。乡土材料的精工细做,园林景观的意境表现,是中国我传统的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强调“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强调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二)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良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由于中国古代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古典园林造景都非常注重小气候条件的改善,营造更加舒适宜人的环境,如山水的布局、植物的种植、亭廊的构建等,无不以光影、气流、温度等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形成舒适宜人居住生活的理想环境。

(三)巧于因借的视域边界。不拘泥于庭院范围,通过借景扩大空间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相联系、相呼应,营造整体性园林景观。无论动观或者静观都能看到美丽的景致,追求无限外延的空间视觉效果。

(四)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糅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得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五)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11

中国园林宛若华夏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巧夺天工的艺术灵感,让我们领悟到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兴衰以及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宇宙观的衍变,包含了儒、释、道等哲学和传统艺术的精粹。

中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北方,随后发展于南方,最终又通过南北园林的吸收融合,重新在北方达到极致。自周文王修苑囿、筑灵台以来,秦始皇的阿房宫、汉武帝的上林苑、魏晋北朝的山水园林,再一路经隋、唐、北宋、元、明的宫殿园林,发展到最终成为园林之首的圆明园,北方园林一脉相承着皇家园林的尊贵与大气,与南方小巧婉约的私家园林形成风格鲜明的南北两派,共同创造出璀璨耀眼的园林文化。然而一直以来,许多人对南北园林的风格特征仅仅有模糊的概念,既不知道它们具体的差异,也不清楚自己会更喜爱哪一种园林。那么,南北方园林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1.中国南北园林美学价值及特点

1.1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贴近自然、神似而行异。在中国园林设计中,都是尽量减少人为痕迹,通过精心的设计追求以假乱真的效果。山、水、石是构园的基础,中国南北古典园林依山傍水,山因水活,水得山势,起到阴阳调和的和谐。山是园林框架,通过假山、怪石的堆砌,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示出万岭千山的大气磅礴或清秀俊朗。水是园林的精神所在,园因水而活。水既作为景同时还伴有其他功用,它调节着园中温度湿度,同时在北方等干旱少雨地区还可营造出异域情趣。水的巧妙布置,让山水溶于一体,动静结合。南方园林则是通过植物与建筑的巧妙布景,达到借景或情景交融之妙。

1.2自然、人文和谐统一

自然之美,人文情趣。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天、地、人和谐统一,既注重天然美感,又追求人文的趣味和人情味的审美。为了追求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作假像真的效果,在形式上中国园林设计体现在建筑形态的丰富性。优秀的园林,并不是大手笔的人工创造,而是根据自然之神,稍加改动,画龙点睛。比如南北园林中亭的位置选择,并不固定,若有峻山,则处于山巅或山腰;若有湖泊,则安居水际或跨河而立的桥亭;通过精心选址、匠心独运、营造出自然天成之美。为了增加情趣,设计廊,廊有回廊、曲廊、花廊、水廊之分,在蜿蜒蛇曲、九转回望中,细品园中美景。一些建筑小品更是添加了审美情趣,使园中有疏有密、有分有合、有动有静。根据使用者具体爱好,增加不同景物,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之园,各有美感,各有雅趣。北方园林追求大气磅礴的宏伟气势,南方园林追求精致的情趣。通过各种装饰,达到追求自然美感、人文色彩、情趣追求的目的,各种装饰就是为了审美特征同自然的协调整体。

1.3 写意创造南北园林幽深美

含蓄婉转的写意手法将中国古典林园装饰的更加具有韵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山水之乐充分展示,立意高远、景致唯美,给人留下回旋和遐想的空间。陈从周说“中国古典林园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在曲折婉转的布局中,客服一眼望尽的直接,让人们在特定的空间中,制造出千变万化,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重叠、曲婉之感。

1.4南北园林美学分析

中国传统美学的元素大多来自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学。儒家提倡大同思想,天地万物之于一身,正是和谐的本源;道家追求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禅学向往“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大乘之境。三者之间相识的地方均是探索人与自然、微观与宏观的平衡。所以中国园林设计中,细节与整体、宏观也局部,都是朝着平衡的自然观、宇宙观而创作。中国南北园林尚“曲”尚“和”,“和”就是刚才提到的大同思想,天人合一,和谐。“曲”则是在同一种有变化,不直白。

2.影响南北园林造园风格的原因及分析

2.1地理差异

南北两地因地理差异造成气候、温度、湿度、植物、自然风俗等差异。首先建筑形式有“南巢北穴“之分,是因为两地建筑起源不同造成。北方建筑造型工整、质朴、粗壮,南方纤细、精致、曲折。北方寒冷,建筑少窗而厚实,南方多雨潮湿,建筑通透、多窗通风。空间尺度上北方内外分明、等级森严,南方层次感强、玲珑通透,变化较多。在色彩方面,北方金碧辉煌,大气磅礴,南方清淡,黑白对比强烈。

2.2文化差异

北方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其领导地位也在特定建筑中有表现。北方林园多为皇室林园,奢华大气、金碧辉煌。南方林园以官员大贾、文人占有居多,体现出的奢华程度较之北方较低,文化气息浓,追求小雅情趣。在宗教方面,北方佛教建筑以石窟著名,而南方以名山、佛堂、道观著名,同时两者都受到本地原著宗教影响,北方盛行萨满教、回教,南方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和信仰。这就造成了两者的一些细微但明显的差别。

3.南北园林不同风格的差异

3.1平面格局

江南园林由于多处市井,所以常取内向的形式,在指定的空间内尽量多的利用空间价值,曲折婉转,层次感强。北方皇家苑囿由于所处自然环境既优美,又开阔,所以多数景点、建筑群均取外向布局或内、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小景与小景间相互依托,又可彼此借景,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局与四合院型形式。

3.2建筑类型

从建筑物的外观、立面造型和细部处理来看,江南园林远比北方皇家苑囿轻巧、纤细、玲珑剔透。这一方面是因为气候条件不同,另外也和习惯、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翼角起翘,对于建筑物的形象、特别是轮廓线的影响极大,北方较平缓,南方很跷曲;墙面,北方园林建筑显得十分厚重,江南园林则较轻巧;其它细部处理,江南园林不仅力求纤细,而且在图案的编织上也相当灵巧,北方园林则比较严谨、粗壮、朴拙。

3.3空间感

北方园林封闭性强,内外区分明显,等级分明。南方园林通透、灵动,层次感强,小巧精致,注重自然景物的融入。南北园林建筑在尺度方面的差异也是极为悬殊的。

3.4色彩处理

北方园林较富丽,江南园林较淡雅。江南园林建筑最基本的色调不外三种:(1)以深灰色的小青瓦作为屋顶;(2)全部木作一律呈栗皮色或深棕色,个别建筑的部分构件施墨绿或黑色;(3)所有墙垣均为白粉墙。这样的色调极易与自然界中的山、水、树等相调和,而且还能给人以幽雅、宁静的感觉。白粉墙在园林中虽很突出,但本身却很高洁,可以借对比而破除沉闷感。

3.5 植物配置

北方园林种植在严谨中体现活泼,南方园林种植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北方在园林植物选取上偏向“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故而常绿植物在种植中广泛运用,北方的四大家常树种为:杨、柳、榆、槐,以华北地区为例,开花植物以海棠、梅、月季、桃、鸢尾、紫薇、杜鹃等居多,常绿植物多用柏类、女贞、黄杨等;南方园林植物选取常以突出地域特色为主,如热带、亚热带植物,其中对棕榈科植物的运用使得南方园林植物风格与北方差异性较大,由于南方可选植物繁多,在此不一一罗列,在景观效果上大体都有观花、观叶、观果、棕榈类、藤蔓类以及各种一年生或多年生花卉植物可供选用,具体视地域特色而定。

4.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重形重意,文化符号等抽象形式大量存在,通过建筑来表达地位、思想和情趣成了他们主要目的,在南北方诸多差异中,园林建筑也同样体现,然而形式的不同只是表像,它本身所传达的自然观、人生观、宇宙观的衍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参考文献

[1]尹家琦.试比较宋代南北方的造园艺术.[J].《安徽建筑》 2008年6期.P136-197

北方的园林景观篇12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学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作为建设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师生的观念和行为都起着无形的影响,是校园的灵魂魅力所在。结合农林学科特点,通过校园景观突出校园特色,通过生态原理的合理运用,彰显生态景观的独特作用,使其功能得到灵活地发挥,是当代农林大学的必然要求。

目前针对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相关理论文献较少,关于农林类高校景观营造的文献更为匾乏,所以以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研究论文,以期为我国当代农林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指导。

1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现状及特点

1.1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现状

通过对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农林高校实地调研,对福建农林大学等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资料的查阅,对农林高校校园景观现状总结如下:(1)农林高校景观较早年有很大改善,校园环境大多优美、有序,植物景观资源丰富;(2)老校区人文景观优越、地域文化特色显著,但自然景观一般不成体系,缺少规划,存在空间分布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生态效益差、道路系统不连贯、景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3)新校区景观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等较完善,但文化性略显不足,景观识别性较差;(4)普遍存在院系之间没有景观识别性的现象。

1.2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特点

农林大学校园景观在具备教学科研、服务师生、提升环境品质等高校景观共性的同时,有其个性化特点:(1)农林高校师生的景观认知度高于它类高校,师生和景观的互动性强;(2)由于农林高校的学科特性,需要有一定范围科研基地,种类及数量繁多的植物,在选址时尽可能选择植被丰富、有山有水的地段;(3)农林高校内部往往设置植物园等实训基地,将实习基地景观化,寓教于景;(4)农林高校的标志物、环境小品等校园标识系统多以展示农林业为主题,教育学生爱农、亲农,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前面神农塑像,体现了个性鲜明的农学特色;(5)除在农林高校设置专门实训场所,农林高校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实训基地,植物挂有标牌,随时随地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寓教于休闲[1]。

2农林高校校园景观构成与功能划分

2.1景观构成

这里所提到的景观指高校的绿地景观环境,不包括高校建筑,可分为人文景观要素与自然景观要素两大方面。

2.1.1人文景观要素

农林高校校园人文景观要素主要包括:古典园林、历史古迹、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校园风情、学科特色等方面。

2.1.2自然景观要素

农林高校校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包括:校门、广场与道路、地形、水景、植物、景观小品等。

校门是高校入口空间的重要标示,应体现农林高校的主旨,其风格的选择和周围其余景观元素的搭配,都或多或少体现了这所高校的性格。

高校广场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形式,校园广场在外部空间中发挥着“起居厅”的作用,特别是校园中心广场,无论形式还是雕塑等景观小品的搭配,都应具有农林高校的标识性,对它的景观营造可以从广场的位置、尺度、绿化设施及边缘辅助空间等方面进行考虑[2]。高校道路系统一般分为人行、车行、人车混行等形式,校园里的人流聚散有一定的时间性,但仍可以依据双向步行交通的通行密度来确定其宽度,地面铺装材质和样式应体现农林高校特色。

植物有空间构成、丰富空间层次、强化边缘、充当背景等作用。高校校园,尤其农林高校校园绿化应充分考虑适地适树,保证植物健壮生长。树种选择应乡土化,避免种植分泌有害物质和飞花飞絮的植物。一味追求高档植物材料,忽视环境因子作用,只能导致景观延续性差、绿化失败[1]。农林高校与其他类型高校相比,植物景观功能与教学科研功能兼备,其植物种类更丰富,配置水平较高。

水是农林业的命脉,水景观的设置在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营造过程中尤为重要,如,青岛农业大学混合式的水景布置,串联了校园核心区域,使整个校园充满了灵气。水的趣味性与可塑性可以打破空间单调感,农林高校水景观与产学研的结合,方便教学科研。

景观小品包括雕塑、路灯、座椅、指示标志以及垃圾桶等,是大学校园标识体系的一部分,对大学精神的营造发挥重要作用,对空间的功能表达、完善至关重要[3]。农林类高校景观小品可以融入当地农耕文化,运用当地废旧农业用具等造景,充分运用足下文化。

2.2功能划分

农林高校校园景观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休闲景区、植物园和苗圃区等区域。校前空间是以大学校园主入口为界的内外周边区域,由校前区和入口区两部分构成,分别属于大学和城市[4]。教学区的环境景观形态应该具备有利于安静学习、科研的特点,体现灵活性、实用性和可发展性并充分体现各二级院系的景观识别性。生活区包括学生生活区和教师生活区两部分。体育活动场所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景观形态应以绿化为主,起到阻隔噪音和沙尘的作用,使其余区域免受干扰。农林高校校园设有供学生实习和教学科研用的苗圃、植物园,以及花房温室等。这些场所是学生、老师、游人获得知识,欣赏自然景色的地方。休闲景区旨在提高校园环境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加优良的教学和休闲空间。

3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形式及原则

农林高校校园景观规划包括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三种形式;要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可持续性、可识别性等原则。

结语

针对农林类高校特点,建设一个蓬勃向上、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不仅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活泼、舒适、静逸、幽雅的工作、学习、生活场所,同时,对充分体现农林作为人类“绿色工程”建设的支柱作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突出行业特色,都有重要意义[5]。

参考文献:

[1]刘雪.基于乡土化的高校景观特色营造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11.

[2]韩春妮,王万忠,段渊古.高校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6):169-172.

[3]余菲菲.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4]白菡,大学校园景观探求[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