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河道景观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4 09:26:27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1

1、前言

在城市的生态系统中,河流的河道分布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城市景观当中河道是最活跃的要素,生物群落最丰富,但也是生态适应性也最为脆弱的区域,还是自然地域与居民活动的共同区域。城市河流既要具备防洪、排洪的基本功能,还需具备调节区域性小气候以及形成滨河与水面景观的功能,可以为当地居为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的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

2、分析我国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遵循河流自身的自然属性及自然规律,通过河道整治工作,使河道的自然属性及本质属性得到还原,并实现城市河道须具备的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的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等,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河流自身特性。这是城市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在河道整治过程中,河流自身的水力学特性、水流特性、降解特性、生态流量、生物属性等河流的自然属性都是河道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若违背了此项原则的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必然会留下各种隐患,城市河道的功能也将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2.2防洪与生态安全。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有效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以及河道生态安全。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解决防洪排涝安全,水环境质量安全、供水安全、生态用水安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河道整治必须将生态安全作为基础,对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进行保留或者重构,使河流水体得到自然循环或者净化,促进河道生态系统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2.3截污与治污。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将截污与治污作为重要内容同步进行,这也是确保河道整治工作效果的关键。由于每条河道对于污水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当河道的纳污承载力超负荷时,河道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河道整治预期的目标也将无法实现。所以,城市河道整治工作中,必须加强控制河道沿岸污水的排放,制定系统的治理方案,保证各类污水能够在达标之后再排向河道。

2.4地域适应性。每个地区的河道情况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与特殊性,河道整治工作要杜绝生搬硬套,必须根据地域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整治策略。对于城市河道来说,大部分都分布在居民区,必须注重河道的景观生态设计,使人们亲近、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得到满足,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与城市景观有效结合,创造与当地文化相符的人文环境。

2.5河道独特性。城市河道治理目标必须与城市发展相一致,但是河道景区的各个景观节点、功能分区、河道护岸风格等必须突出特色,可按照沿河地区的经济、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特点,将河道景观分别划分为亲水景观、生态休闲、商业区域等,各功能的设计方案可按照其各自的特点,充分发挥河道的风格,避免简单与重复,从而导致居民出现乏味感。

3、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

3.1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形态

第一,平面形态设计。设计城市河道的平面,必须尽可能的保留城市河道本身的形态,要避免将曲径通幽的河道改变并重新设计为直线或直线的形态,首先要保留河流的原始断面形态以及河道形态的丰富性,设计时无需过分的强调河道的平行等宽及整齐。在河道的两侧可适当修筑实际作用较强的蓄水湖池,既可以用于防洪抗涝,还可用于当地居民的娱乐休闲,这是城市河道治理非常实用的一种设计思路。

第二,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改善河道的流水情况,必须有效的祛除河道当中的瓶颈,由于河道当中凹凸不平的浅滩及深潭,使自然弯曲的河道形态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大自然为生物打造的最适合它们生存的天然生态环境,所以河道整治设计时自然弯曲的河道原始形态必须尽量保留。

第三,变死水为活水。河道整治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当中所有河道水系统的连续贯通,使原本断续的河流能够连续在一起,变死水为活水,可以促进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构建,更可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3.2景观生态设计之滩地改造

河道整治时,由于滩地的形态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对于滩地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着重滩地的改造设计工作。

第一,自然生态保护区。滩地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滩地作为生物栖息场地,对处于淹没状态的河流滩地给予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尽量维持河流的原生生物群体,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二,亲水公园。针对河流滩地宽阔的特点,滩地设计必须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修建亲水公园,将河流滩地设计为比较开阔的空间。另外,高低起伏不平也是河流岸滩的主要特点,因此,河流岸滩的设计可以尽可能地丰富,对于草坪为主的滩地植物景观,可以融入灌木林设计,灌木林既不影响泄洪,还可以为居民的休闲娱乐提供更好的生态景观环境。

第三,休闲平台。河流滩地可设计为散步、休闲、垂钓的亲水休闲平台,根据河流滩地的宽阔程度,还可设计为广场,并设计座椅及雕塑等设施,再搭配适当的绿化,使河流滩地周围的景观设计更加人性化。

第四,滩地停车场。城市的发展日益加快,车辆停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可将滩地设计为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压力。在铺装停车场地面时,可采用透水结构,可在车位缝隙种植花草,既可以满足滩地的透水功能,还使地面得到了绿色和美观。

3.3景观生态设计之河道剖面

根据河道的自然形态,可适当设计挡水建筑,模仿瀑布的效果,形成水面落差,增强城市岸滩的景观性。挡水区域的上游可设计为水上娱乐场所,下游的急流区可设计为观赏性区域,使不同的河道形成不同的河流景色。与此同时,水面形成落差,还可使水中氧气的含量增加,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效果显著。挡水设施的建设可应用橡胶材料等,既可以在汛期防水,对于泄洪需求也没有任何影响。

综上所述,城市河道整治必须因地制宜的融入景观生态设计,在保证原有河流形态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河道景观,河道设计时在满足防洪、蓄水、排涝、航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加强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等功能,使居民感受自然河流景观美感的同时,打造园林、水城、水乡、亲水建筑等人工建筑景观为居民带来更好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周达.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J].民营科技,2014(01)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2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河道的功能

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能滋润生命、塑造城市气质,还能反映城市的健康程度。城市河道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城市水环境的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代开始,人们就习惯“依水而居”,现如今城市河道的功能更加丰富和多样。城市河道的功能主要包括防洪排涝功能、灌溉供水功能、交通运输功能、调节小气候与净化空气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娱乐功能、生态功能。

(一)防洪排涝与灌溉供水功能。

城市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可以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

蜿蜒曲折的河道、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河道的自然形态及两岸的湿地具有减缓洪水行进速度的功能。河流具有一定的蓄水、滞水作用,是城市居民与其他生物维持生存,以及城市引水灌溉农田、供给工业用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等保障性用水水资源持续供应的基础。

交通运输与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对于缓解交通压力,可以利用河道水路运输,其突出优点是运费低,节省燃料并且不占用有限的陆地空间,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低廉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

河道周边的绿化带可以吸附灰尘、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带状的绿化还可以消解城市噪音降低噪音的污染,降低岸边土壤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此外河道还具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由于城市河流水的高热容性有较大的水面蒸发、河流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增加了临近区域的空气湿度,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

景观与休闲娱乐功能

随着城市水利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城市河道上更是追求其景观美。有人说一条河道就是一道灵动的风景线,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绿色生命带,每一个水域,每一条河流都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流动的水体和稳固的岸堤美景构成了河道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城市河道不仅带给人们安逸、舒适的感觉,同时还有休闲、娱乐功能。人们利用水进行的划船、游艇、滑水、游泳、漂流等娱乐活动也受到大众的青睐,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城市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原则

(一)亲水性与安全性原则

亲水,顾名思义就是接近水体,亲水设计的原则应贯穿于河流景观设计的每一环节。通过沿河修建亲水设施,形成舒适、亲和的水边空间,供人们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在水边休闲、娱乐和健身等活动的需求。

安全性是指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充分满足城市的防洪规划要求。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发掘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才能保证亲水性的实现。

自然性与生态性原则

在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要素,突出河流的自然特性,尽量保留河流中接近自然状态的部分,进而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河流形态。因为天然河流蜿蜒曲折的河道以及植被茂密的河岸是天然河流景观最具特色的形态。

景观设计应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生态性是指河道整治及景观设计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繁衍生息,保证河道生态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尽量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实现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文化性原则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同样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河流景观在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时,也要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挖掘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创造现代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这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也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一)河道形态景观设计

河道形态景观指河流的平面、纵剖面和横断面形态。

河道平面形态设计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要因地制宜,尊重河流原有的自然断面形态,保持河流断面形状的多样性;在解除河道瓶颈、保证河流畅通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形态,为自然界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注意将整个城市水系打通形成网络,以保障河流健康发展。滩地改造设计是河道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改造成自然生态保护区、亲水公园、沙滩游泳场、停车场等。

纵剖面设计

根据河流自然条件,可在堰坝上游形成宽阔的水面,即使在枯水期,河面仍是水波潋滟,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也为河道景观增色;可以沿河设置一系列的堰坝等挡水建筑物,利用水面落差模仿瀑布直落而下的动感,水面跌落产生的瀑布落水声,又创造出优美的音响效果;宽阔的水面不仅为从事水上娱乐活动提供便利,而且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为了不影响行洪,这些堰坝可以做成橡胶坝,平时充水(或充气)挡水,汛期放水(或放气)落下行洪。

3、横断面设计

河道横断面设计首先要满足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然后考虑景观及河道生态需水的要求。举行横断面可以通过绿化河岸,种植攀缘植物、水生植物,或用天然块石对混凝土护岸进行修饰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断面生态性、观赏性和亲水性均较差的缺陷。(见图1)

图1 矩形断面的修饰

梯形断面占地比矩形断面大,想要美化河岸可以在梯形岸坡上种植柳树、草地等,水边再堆砌一些块石或卵石,这样还可以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生存场所,使河道更接近天然河道。

复式断面在城市河道中应用较广,其既可以满足防洪排涝等要求,又能在枯水期保证河道有一定的水面和必要的水深,为水生动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并满足城市景观需水的要求。(见图2)。

图2 复式断面修饰

(二)堤岸景观设计

1、堤防工程

城市河道堤防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特点,服从城市总体建设规划和城市防洪规划,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在对城市河道堤防规划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河道两岸现有的土地资源,尽可能减少拆迁。2、将部分堤坡和坡脚地带建成自然生态绿地,使之形成自然的山坡形状,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形成生态堤防。3、过建设各种亲水公园、亲水广场,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有机结合,创造满足人们身心健康的环境空间。4、将城市防洪堤与城市道路有机结合起来,堤路结合既可防洪,又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护岸景观

在护岸景观设计中,首先要确保护岸的安全、稳定和耐久。在此基础上,再对它进行景观设计。护岸景观的创造应依据自然规律和美学原则,进行平面形态、纵向形态和横断面设计以及护岸材料等景观元素的设计,美化视觉护岸是一种独特的线形景观,是构成河道景观的主要元素之一。

生态保护护岸是水中生物体系和陆上生物体系的连接部位,有适合各种生物生存栖息的潜在环境。为了体现生态保护,应尽量采用生态型护岸,在保证护岸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的仿自然状态。

四、结语

河道整治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许多大、中型城市越来越重视对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兴建,投人了大量的资金。通过综合整治,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了城市的防洪、排水、排污、通航等能力,改善了城市环境。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依靠相关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实践,稳步推进城市河道整治工作,构建良哇循环的河道生态,创建优美的河道景观,实现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3

首先是综合生物链情况,保证采用的景观植物在该地区处于食物链中间环节中,不至于由于天敌较多或较少导致,景观建设投入成本过高或引发生物入侵现象。其次是结合当地气候特征,选择跟当地气候特征相性最佳的景观类植物,避免由于气候不适导致植物生存环境恶劣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费用投入。最后综合河道的水文特征,确认河道景观的主要功能,是防风固堤为主,还是观赏功能为主。防风固堤为主在景观选择上就需要倾向于湿地类植物,在涵养水源、削减洪流速度的同时发挥观赏作用。

2.综合地区人文特征

综合地区人文特征主要是城市精神文明和市民精神风貌。景观选择上应当具备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特征,使河道景观建设不仅仅是城市生态建设,更是城市文明建设。比如:是否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方向,能否良好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关于该河道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且符合城市生态文明设计的河道景观能够极大程度的展示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其次是市民的精神风貌,主要是考虑到市民对于河道附近地区的利用方式上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还是观赏游玩为主,河道景观都应当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活动空间上应当充足,能够供市民娱乐休闲使用,环境上应当适宜,要求景观植物具有净化空气、沉降灰尘的功能等。

3.综合景观组合美学

河道附近的景观建设不能单纯地将植物、动物或一些土建工程类项目进行罗列、摆放,河道景观建设过程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过程。因此其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到景观和建筑物、自然风物之间的美学特征。首先,植物景观和自然风貌和谐,不能培植一些仅看起来美观,但是却不符合自然环境、气候、水文特征、地质特征的植物景观;其次,景观和建筑物的和谐,景观和建筑物都是构成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应该相互和谐,将植物和建筑物放在同一个取景器下,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谐融合;最后景观和景观之间和谐,河道附近景观建设不是单一项目,而是一个整体工程,不能存在某一部分是中国特色,另一部分是西方风格,河道景观工程建设如同穿衣打扮一样,要每一部分相互映衬。

二、河道景观规划管理方案

1.河岸线的处理

城市河道进行景观建设滞后,可以发展成为居民娱乐活动的新场所。河道附近居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在景观建设的过程中河岸线的亲水性处理就是关键所在。河岸线平面、断面形状和驳岸形式的亲水性选择,是营造良好河道景观形象的重中之重。可以充分利用河道自然形态特点,在平直流畅的部分、河岸线转弯的部分、河流的部分修建一些亲水平台,既能够为群众提供观景平台又能够营造河岸线上景观亲水性特征的景色和气氛。

2.河道断面的处理

通过对断面部分的不同处理方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河道断面部分一般可采取分层式、台阶式或坡地立体式建设方法,通过河道断面部分景观建设将河岸和河滩部分的景观连为一体,使其构成完整的河道景观。在河道景观建设中绿化的作用毋庸置疑,其中立体式的绿化建设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首先河岸上能够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且河岸上的绿化能够为群众遮阴避阳,可以考虑采用藤本植物或是灌木类绿化,既不会占用大量空间且能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驳岸的绿化可以采用灌木类、或高大茂密的垂直类植物,在装饰河岸线的同时能够净化河岸附近空气、美化环境。河滩附近培植一些水生植物或是浮游类植物,一方面可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可以对河道进行美化装饰,也是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河道景观的后期维护

1.植物的养护

首先河道景观的植物绿化不能影响到正常的蓄洪功能,对河滩地附近绿化要求树冠高度不能超过20m,不能高堤岸0.3m左右。其次,为了迎接河道的汛期水量,需要在汛期对绿化进行修剪工作。另外,河道附近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温差变化明显,要注意好景观绿化植物的病虫害的防止工作,定期进行除虫作业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虫媒疾病的传播。

2.其他设施维护

绿化和其他建筑类景观都是河道景观建设中的一体化工程,对于绿化工程可以依靠专业人士定期进行养护工作,但是其他建筑类景观和设施的维护则需要号召附近居民一起进行,使群众一起参与其中,才能实现长久有效的维护工作。

3.保持河道生态生物多样性

保护接近原始的河流状态时景观河道建设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后期维护工作也需要对其有所侧重。首先,定期检查河道立体工程材料的状态,及时更换出现问题材料,保证不会有过量的水下渗,避免河道下层的地质条件被流水侵蚀。其次,对河道附近生物种类、数量进行定期统计,一旦发现有生物数量变化幅度不合理,及时请有关专家进行原因调查,同时制定出治理方案。

作者:王秀丽 单位: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4

河道的重要性

河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兴起就位于长江、黄河流域,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形成也与河道具有重要的关联。“得水为上”,这是中国古代对于城市建设以及住宅营造的重要要求之一。由此可见,河道与城市、与人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河道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河道环境的治理也有了新的要求,有的要求恢复河道原貌,有的急于改造利用河道,种种的尝试,有好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更多的弊端。

通过几年的河道景观设计工作,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和河道的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城市河流治理的“以人为本”

按人的主观意志(为了修路、盖房、旅游)改变河流的走向、切断河流之间的联系,原有河道的自然生态群落遭到毁灭,城市水系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

防洪堤从解放初的9万km,到目前的25万km,堤线越来越长,堤身越来越高,相应的洪水水位也越来越高。上海的苏州河就有很长一段是地上河,这样的状况严重地影响了景观效果,也加大了安全隐患。

二、护岸的硬质化

河岸、湖岸和底的硬质化。

三、河流成为垃圾场

几乎所有城市河流都成为下水道的排泄场,河流的水质越来越差,河道变成了排污道;

四、河流整治成为政府的形象工程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需求,人们常常把城市中的河流越束越窄,甚至被废弃、被填埋 ;

五、不给城市河流足够的空间

城市河流需要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方能维持健康,需要不断的资源补给方能保持活力。

六、闸桥的无限制性设置

在同一条河,不远的距离设置好几座闸桥,好似扼住江河的一道道铁锁。在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时,往往不考虑留有一定宽度的辅陡坡输水道(鱼道),这就妨碍了生物的上下游交流。

河道设计的理念:Landscape sustainability宏观生态

风景园林是以地球表层景观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塑造和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为目标,生态是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1]。

从宏观上来讲,河道流经广大的地域,并与其他的河流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网。时间上,他们能塑造地形,改变气候条件;生态上,具有一套独特的生物体系,并与陆地生物密切联系;人文上,孕育了人类文明,也是地区文化历史的象征;交通上,自古以来河道就是重要的航线,载人发展史上具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在生态学观点以及可持续发展上,立足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生态思路和生态法则,以河道生态格局的整体性、生态过程的完整性、生态界面的延伸性、物种的多样性、通道的连接性、生境的原生性、扰动的有限性、足迹的平衡性和环境的健康性9个特征为切入点[2],探讨新时期的河道景观规划设计。

河道设计的手法:微观途径

从微观上来讲,河道为人类、动植物提供水源,水质的清洁与否,直接关系大众生灵的健康与生存,现在全球谈水资源呈现愈来愈紧张状态,有4亿多人口直面水荒,对河道的水资源保护也更加的重要。

结合河道设计出现的一些问题,采用具体的设计方法:

(1)早规划,为河道留出足够空间

河水的每一次涨、旱,就好比它的每一次“呼吸”,给它留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够使它“健康”,否则只有不断的加高堤防,建设闸桥,才能抵御一次次的自然灾害。

(2)截污

除了受天气影响(暴雨、洪水等),河道的最大的污染源来自于人类,只有对生活垃圾、工业废物进行有效地处理,阻止他们的排放,才能真正做到水资源的保护。

(3)能弯则弯,尽量采用原有河道本身的流线。

我国古代风水理论

风水最忌水流直泻僵硬,因为风水认为吉气沿着曲折蜿蜒的路径行进与蓄积,而煞气则沿着直线穿流。河道蜿蜒性的保护和修复对于水曲之美的形成至关重要。

曲折蜿蜒的河道不仅形态上优美,也成就了生物的多样化,群落的出现,使水环境得到改善,水“活了”起来,带动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发展,形成了可持续的环境,这就是现在国际上正在倡导的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4)护岸的生态化、自然化

传统硬质护岸的弊病

传统护岸使自然河流渠道化

护岸和河床材料硬质化

河流横断面几何规则化

将蜿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

切断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通道

改变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急流、缓流相间的格局消失

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使河流生态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功能的丧失

护岸尽量采用生态化的设计,利用当地原有的材料和自然的方法营造:如:柳枝、茅草、木框、条捆、抛石等等[3]。

(5)对动植物群落的保护

每一条河,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形成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它们才是河道“活着”的象征与标志。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5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47-02

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生态景观挡墙的审美理念介入一改过去传统的砌石、混凝土的施工形式,使河道挡墙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还具有艺术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我国传统的河道堤坝其挡土用料的体积大,不具备科学性,因此,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过高,使得挡墙显得呆板笨蠢而没有生气,甚至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景观挡墙为河道整治带来了质的变化,是河道整治的新飞跃。在实践过程中,生态景观挡墙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设计应用,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挡墙带来诸多弊病,如自身体积庞大、外观效果不好等问题,使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对于保护河道整治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生态景观挡墙与传统挡墙的对比

一般情况下,挡墙必须满足较好的排水功能,同时对河道周围的土壤进行有效的保护,在构成不同的形态结构的同时,还要保证实践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因此,挡墙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在一般的水利工程施工中,传统的重力式挡土墙使用的范围最广,是由混凝土结构或者砌石堆砌而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重力式挡土墙在满足安全施工和保证可靠性的条件下,很难按照绿化和水生物等所应有的相关要求进行施工,从而对河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现浇混凝土挡墙、浆砌块石挡墙和预制混凝土板挡墙,会使水和岸完全隔离,并且,挡墙使用混凝土砌块和干砌的主要缺点是块石之间的缝隙都非常小,一些河堤水生物难以生存,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网兜石块档墙的外露部分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以及河水的冲刷下非常容易损坏,即使采用金属的网兜材料也很容易使人受伤,并出现生锈的问题,严重影响网兜石块墙的使用寿命。在使用木桩和竹篱作为挡墙材料时,结合编织袋装土一起作为挡墙,一般来说在临时施工河段可以使用,但是,由于其耐用性不强,从而无法在高级工程的施工中使用。再一方面,因为重力式砌石土墙的体积十分庞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河边地基承载力很难达到它的要求,河道在沉降时会产生较大变形。因此,在采用较大的挡土墙时,必须对河道的地基进行加强处理,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确保河道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随着环保和节能政策的不断推广,采用开山取石的方式来进行河道整治中挡土墙的施工,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并且,材料来源变得非常困难,大大增强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成本。

现代化建设中,混凝土块为材料的新型挡土墙得到了不断推广,即生态景观挡墙,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挡墙、浆砌块石挡墙和预制混凝土板挡墙相比,生态景观挡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挡土结构的整体重量较轻。采用在预制混凝土块中预留孔洞的方式,生态景观挡墙的重量可以保持在18~20kN/m3之间,与现浇混凝土和石块相比,重量轻很多,和土质的整体重量相差不多;(2)砌块与砌块之间在相互咬合之中是通过榫接或者是台阶的形式构建的。由于,砌块与砌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自然锁定性,这样,接触面的剪切强度自然加强,所以,大大提高了河道的承担压力;(3)砌块与墙后填土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在墙后填土中采用分层铺设的技术,能够土有效的使砌块和墙后填土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使挡土的整体结构得到均匀受力,其受力情况得到一定改善;(4)生态景观挡墙的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可以有效提高施工速率和施工效率,不受天气和温度的限制,从而缩短施工工期;(5)通过在砌块的表面使用涂料、绘画等,可以使砌块的图样多种多样,使河道整治工程的整体效果更加自然。

2 生态景观挡墙的设计应用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设计规范等,生态景观挡墙的设计,需要以加筋材料的筋带为计算基础,才能保证生态景观挡墙的整体效果。一般生态景观挡墙的加筋材料是土工格栅,在实践过程中,土工格栅比筋带加筋具有更好的施工性能,可以大大提高土体各组成结构的力学效果。与此同时,在河道政治工程中,生态景观砌块气体的墙背剩余水压力几乎为零,具有很好的整体连锁效果,可以加速排水效率、适应一定形态变形和降低主动土压力等,从而提高生态景观挡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执行,生态景观挡墙的设计应该在对地基的承载力和挡土结构的抗剪破坏力以及抗滑稳定性的严格检测下进行,并且,在得到各方面的可靠数据以后方可施工。这样,才能延长生态景观挡墙的使用寿命。

现对某地区的河道进行整治,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来看,整治的范围全长为845m左右,整体施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河道整治的河道轴线长度大约700m。河道的宽度设计是40m;第二阶段河道轴线长度是190m,河道宽度设计是70m左右。根据河道原来的设计方案,其施工的重力式挡墙所采用的是浆砌条块石,给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现对河道进行整治,以标准河道为基础,要求底宽为35m左右、面宽为45m左右,工程静态的总投资为574万元。与此同时,根据防洪规划的相关要求,将整治河道的宽度设计为P=50%洪水位为界,设计的平台为5m宽,采用上下错层铺设的方式进行施工。另外,设计的上下层挡墙驳岸,上层是M.75浆砌条石挡墙结构,包含底板在内的墙高为1.6m左右,设计顶宽为0.5m,下层是M7.5浆砌块石挡墙结构,包含底板在内的墙高为4.5m左右,顶宽的设计为0.8m。在实践过程中,采用生态景观挡墙节约了147万元左右的投资,节约投资比为26%左右。在采用生态景观挡墙进行河道整治工程的设计应用时,需要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计算。

2.1 地基承载力校验

根据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情况来看,生态景观挡墙可以在一些承载力不强的地基上应用于,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并大大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的施工质量。一般情况下,墙面的倾斜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0°~18°度之间进行调整。砌块重度与填土重度要保持一致性,所以,不需要单独对墙基的承载力进行校核,只需成分考虑挡土结构与墙后填土的整体效果就可以了。根据我国地基设计的相关规范标准,挡土高度的控制范围是:H≤f/r,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则必须对挡墙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保证河道的整体稳定性。

2.2 内部稳定的计算

首先,最小拉结网层数。将土压力计算出来,土工格栅规格一般选择极限抗拉强度为50kN/m,网层一共是六层,下部层数的间距与上部层数的间距分别为0.060m和0.075m。每一层网片所承受的拉力都应该加以分析,以便确保它的拉力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接着,设计分析加筋网片的拉结能力,这个过程应该在加筋土发生剪切破坏的情况下来进行,以便确保它的承受墙体上的内部土压力。最后,设计和分析其内部滑移,准确地得出在外部土层的压力作用下,墙体沿着加筋网片滑移的距离。在实践应用中,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各层土工格栅强度、长度、土工格栅型号和位置等。

2.3 外部稳定的计算

根据规范要求,整体抗滑功能是生态景观挡墙的重要前提,其安全系数应该在1.30以上,对基底抗滑的稳定性进行设计,加筋体的宽度应该确定为3.7m左右,土工格栅的长度为4米左右,抗倾覆稳定系数为4.90,完全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4 局部称定的分析计算

结网与挡土砌块之间的连接强度,挡土砌块之间抗剪强度和顶部无加筋挡土砌块的抗倾覆,以保证河道整治工程施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河道整治工程顺利完工。

3 结语

生态景观挡墙不但具有外观的审美价值,而且,它的结构柔韧性能好,对变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整体连锁性能强,可以批量生产并且施工操作方便,缩小占地面积、节约投资成本。生态景观挡墙安全可靠,其不但能够满足挡土排水的需要,还可以满足自然生态科学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生态景观挡墙在河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整体效果,大大降低施工成本,满足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对于提高河道的整体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树军,王新,张俊,等.生态防护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4(11):10-11.

[2] 周中元,张黎明,贾秀华.自嵌式景观挡墙在岸坡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水利,2013(11):43-44.

[3] 郭延军.河道生态化整治研究[J].水电与新能源,2014(4):75-78.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6

目前国际上在对河道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越来越多的考虑到生态的效应,很多景观的设计都加入了生态保护的要素,但是我国现在这方面还处于比较薄弱的地位,在河道景观设计时,更多的重视它的美观,没有将生态性结合进去。所以本文建议将生态和美观结合到一起,进行河道景观的设计。

一、我国河道景观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河道景观设计最大的现状,就是只重视美观性,缺乏对生态性的重视。这一方面是由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所决定的,长时间经济过快的发展,只重视发展速度,忽视了发展的质量,城市景观建设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是由我国科技的水平所限制,在景观设计中,对生态利用的技术还没达到国际上先进的水平。

二、目前我国河道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会运用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水、植物、水泥、砖瓦等创造各种用途和条件的空间,努力营造完美的景观。在景观营造的过程中,设计师有时一味地停留在一般的美学意义上,只单纯地追求美感上的视觉效果,有时虽然也考虑到河道景观的其他功能,加入休闲娱乐的体验效果,但往往忽略了生态性。于是在河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设计改变了原来河道的天然状态,河道呈直线型和折线型。在对河道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为了追求设计的效果,将天然的河道过分人为化,很多原本有曲线的河道都被改造成了直线或折线型,没有了那些深谷和浅滩,就会导致很多在河流里原有生物生存的天然环境消失了。

第二,河道内水污染严重。由于长期以来,经济的粗放增长,长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水污染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污染了河道内的水质。

第三,河道由于人工改造而硬化。在对河道景观进行设计的时候,有的设计为了强化设计效果,在河道内加固混凝土,混凝土没有透水性能,它会封闭河水和土壤的交流,破坏了原来河道的生态系统。

三、河道景观设计中的生态性及其设计原则

城市中的河流是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被视为绿色生命带,具有保持生态、防洪排涝、美化环境、休闲娱乐多种功能,甚至大型的河流还可以起到供应水源和水路运输的作用,对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生态性意义,同时还能相对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丰富城市生态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为人们创造一个亲近自然的休闲娱乐空间。

对河道景观进行设计时,要根据以前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不能纸上谈兵,和实际状况不符。在设计时,要优先考虑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将设计的景观元素结合到周边的环境系统中,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一致,形成浑然天成的整体,这样不仅美观,而且更加环保。

关于景观的生态性设计,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归纳了其基本原则:第一,和当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在生态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第二,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第三,充分发挥自然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自然的功能服务于人类。第四,将自然的真实状态显现出来,能保留自然原貌的尽量保留原貌。这些生态设计的原则可以唤起人们环保的意识。

对于河道景观的设计,这些原则同样适用,河道中的水在景观设计中,起着重要的环保作用,一定要对其利用好。当然这些生态性原则是针对大部分的河道景观设计,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河道本身的性质进行设计。要使景观设计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多目标兼顾原则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多种目标兼顾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因为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环节,各个环节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在目标的制定上,也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坚持多目标兼顾的原则。在城市的河道治理中,不仅仅涉及到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坚持多目标兼顾的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断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2)生态设计原则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的原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对自然河道的状态展开模拟,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实现河道治理的前提下,促进自然健康循环,不断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自然美学原则

保持自然线形,强调植物造景,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 鼓励平易质朴, 反对铺张奢华, 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四、河道景观设计中生态性的实践

我国现在的河道景观设计在理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实践上海缺乏行动,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

第一,设计时尊重自然。以前的设计往往只注重了美观,忽视了生态保护,以后的设计要舍弃这种理念,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把生态性放第一位,美观放第二位。第二,设计时保护生态环境。在充分了解周边的生态环境以后,在不违背当地环境的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再进行相应的改造。第三设计过程要重视环境的恢复。有的地方可能环境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这时不仅不能继续破坏,在设计中还要做到对之前的破坏给予必要的恢复。

五、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若干具体问题分析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是一些带有模式性的处理方法,在实际中具有指导意义。

(1)关于河道平面处理

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一般以为拓宽断面、裁弯取直、两岸修筑高堤, 就能解决防洪问题。事实上是从流域范围看, 与防洪补益不大, 相反却大大损害了河道景观的美学价值。对于河道的平面布局应该综合考虑, 形成有机系统, 这样才能实现多目标的统一。具体来讲, 首先在解除河道瓶颈基础上, 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其次, 蓄水湖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蓄水湖池能够在防洪与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关于河岸处理

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 要充分考虑到对河岸的处理,河岸处理是基础。很多施工单位对这一问题重视不够,往往投资不少,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正确的做法是,河岸的处理,应该用稳定法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式河岸。按照自然河岸的状态,维护实现生态功能。如果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 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 活动。

六、结语

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很多的学科,很多的领域,需要很多专业人士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所以这项工作是一项全民运动,需要各方人士付出关注和行动,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不仅设计师要切实的负起责任,其它人员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将生态性原则贯彻到底,在景观设计中,争取做到河道设计的美观和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7

1、引 言

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就是要有水、有景、有绿色,体现一种自然美、生态美,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就是促进人水和谐,繁荣文化和社会功能。河道的生态治理需秉着尊重自然、维持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植被、协调统一和发挥河流的社会功能等原则。本文提出了关于河道生态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几点想法。

2、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对河道进行生态治理的过程中尽量维持河流的自然形态, 维护好现有行洪通道,保持河道的自然化。河道尽量不护砌、不白化、不硬化、不渠化。河道护砌高程尽量控制在常年蓄水位以下,蓄水位以上多采用生态护坡和自然护坡。结合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充分发挥河流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合理配置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建立起多样性的生物群落,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

发挥城镇河流生态系统在景观中的作用, 兼顾两岸城乡规划、生产力布局和群众利益,使治理后的城镇河流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 形成城镇景观中的一道亮点。

城镇河道的生态治理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发挥河流的休闲娱乐、景观等社会功能,统筹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要求,切实提高河道综合整治水平。

4、城镇景观河道生态治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1)在北方城镇,中小型河道往往是季节性河道,在枯水期流量很小,大部分河底,冬天更是满布枯草,没有景观可言。

对此可结合规划,在河道坡降相对较缓的河段,修筑小型水闸或橡胶坝,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蓄水以提升河道的景观性。

2)新修堤防过高影响景观视线

尽量减小堤防高度,使河道与两岸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维持原有堤距,不占用现有的河滩地和湿地。同时修建亲水平台,给人们活动留下一定空间。二是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施生态防护。河道边坡的修筑宜保持平缓,不能过陡。

3) 城镇河道治污防污问题,许多地区缺乏有效的管护措施,将河流看做下水道、垃圾场,普遍存在向河道随意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偷排污水的问题。

河道治理与城镇治污防污规划相结合,与污水管网设计对接,设计小型湿地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在河道居民点设垃圾箱或集中处理点。

4)中小河道投资额度有限,城镇周边占迁补偿投资较大,给河道治理的工作开展带来难度。

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力求工程简单实用,节省投资。能草皮护坡的不衬砌,能生态的不硬化、不光化。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人口密集、征迁难度大的地段,能不迁则不迁,能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的就不要大规模迁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5)大部分中小河流尚未得到有效管理保护,河道管理薄弱,遭受侵害,得不到尊重。

改善用水条件和生态环境,使河道真正成为一条安全线、生态线和经济带,让治理区域的人们形成爱河、护河的风气。同时尽快落实河道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经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高永敏,许士国.大连市生态型河道建设[J].城镇水利,2004(14):53~55.

[2] 徐国宾,论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设计[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04):04.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8

1.1北京河流河床滩地设计

目前北京河流多处河段都进行了河床混凝土衬砌,这改变了原来河流的天然形态和走势,硬质化河床导致河流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河流生物的消失和河流生态功能的退化。(1)河流河床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基质,既有利于河流水体内生物和滨水生物的生存及繁殖,同时也可使得河流水体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2)重构河床微地形,展现自然形态多样性。通过河床上中下游、点线面、表中底立体空间的综合塑造,重新展现自然河床的形态多样性。(3)河滩地要保留静水区和湿地,保护生物栖息地和生物群落。对一些季节性的河流,可以在河床内利用地势变化设计水系,使其低水位可以保持一个长期的水面,能够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1.2北京河流河床水空间设计

北京是重度缺水地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致使境内降水减少,加之上游来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节水政策实施及河流水资源利用过度等导致北京多数河流长期处于干涸缺水状况。此外河流水面被人为侵占,导致河流面积急剧减少,加大了洪涝发生的机率。以上原因使水空间开发利用受到较大的约束。(1)河流水空间设计的关键是要营造一个能够常年有水的水系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流量的河床。在水源缺乏的河流,疏通小水子槽,使上下游贯通。通过疏挖小水主槽形成具有一定水深的过水断面,利于鱼类等水生生物活动。小水子槽根据河流动力学规律进行布设,通过人工措施形成初期子槽,当上游来水时将会对人工子槽进行重新塑造,这是自然河道动态自我调整的必然规律。人工子槽应充分考虑河流动力学规律,避免自然重塑时造成显著变化,保证其相对稳定性。(2)局部构建拦河跌水小坝,以扩大水面面积。通过拦河小坝处建设达到增加蓄水水面、形成深潭浅滩、自然跌水。小坝上游壅水形成深潭,坝顶及下游形成急流浅滩,卵石间隙适于生物栖息、繁育、避难。另外,在坝上设置形式不同的鱼道,利于上下游生物相互连通。(3)在水源丰富的河流内,可以根据生态环境建设和人文景观活动需要把岸线自然延伸以营造广阔的水面。

1.3北京河流生态护坡设计

北京河流治理工程中现存的硬质护岸较多,主要注重岸坡防洪、抗侵蚀的功能,采用抛石、砌石及混凝土护坡等工程技术措施,虽然满足了工程安全上的要求,但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环境。目前建设的生态护岸在技术措施、推广程度和效果上并未达到应有预期。根据欧洲、日本、韩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并结合北京本地特点和实践经验。构建3种适于不同结构河岸的生态护岸模式。(1)植被护岸:在水流弱、岸坡缓的地方采用植被护岸,以草坪、花灌木及水生植物为主。(2)驳石护岸:在浅水岸边,坡岸坡度比为(1:3)~(1:5),且水体流速缓慢的地方。采用自然石护岸,石材护坡表面粗糙,水面以下部位可以为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水上部位可以在石块间隙种植草以及扦插柳条,结合植被护坡。用水生植物点缀坡脚,即自然美观又有护脚作用。(3)植草袋护岸:河岸部分坡度较为陡峭地段采用植草袋进行垂直绿化,可很好地解决景观协调性,改善景观环境,同时使上下部生物通道得以贯通,完善河流生态环境系统的连续性。

2北京河流生态系统设计

目前北京河流存在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不完整,河流生态环境不健康,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不到位,难以满足河流区域内各种生物活动需求,对北京大环境改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北京河流生态设计目的是恢复和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河流生态缓冲带、河流生物多样性、河流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等。

2.1北京河流湿地恢复与保护设计

由于北京河流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恶化,缺水严重,导致北京天然河流湿地面积急剧削减和湿地功能的下降。目前北京河流湿地环境问题已十分严峻,严重影响到河流湿地的保护与利用。(1)河流湿地恢复与保护设计河流湿地恢复与保护设计是运用生态学与景观设计学原理和方法,建设、培育和恢复了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在河流内拦蓄雨洪,储集水面,形成水系,同时构建植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和底泥相互作用的完善的湿地系统,以增强河流生态恢复功能,提高河流的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此外,原有的环境条件和植物特性构成的完整河流自然湿地内,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保留原始生境,如地形、水域、树林、大片的野生植物群落等。(2)湿地植物设计根据湿地内不同水深,培养适宜的湿地植物。植物配置上体现物种多样性,北京地区能够种植在水边和浅水的主要湿地植物有鸢尾、荷花、芦苇、香蒲、水葱、千屈菜、花蔺、花叶芦竹、菖蒲、慈菇、梭鱼草、石菖蒲、薏苡等挺水植物。能够种植在水深50-100厘米范围的有萍蓬草、睡莲、菱角、芡等飘浮植物。在较深水体(100厘米以上)中水底以种植苦草、黑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为主,其在水体净化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水体中飘浮植物有青萍、紫萍等。

2.2北京河流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设计

北京是水资源贫乏的城市,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不足300m3,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首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瓶颈。然而河流硬化浪费了大量雨水径流,导致雨水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因此,河流雨水利用再度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但河流雨水利用及收集方法和技术还未形成,河流水生态恢复措施有待探索。(1)设立分散的雨洪水源控制区。就是在雨洪水源发生地采取源头分散控制措施,将水源收集截留下来,并对水源进行初期水质净化处理。主要措施是在河流边坡的下凹式绿地内,设置卵石区和滞水区,收集雨洪水源,降低水流的流动速度,延长水流时间,对雨洪径流进行拦截、消纳、渗透,使得雨水中的污染物在边坡上得到充分的降解和滞留,减轻后续河流湿地系统的污染处理负荷和负荷波动,从而保证净化后的雨水才能进入河流。(2)下凹式绿地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在河流边坡绿地中因地制宜地设置起伏地形,竖向上营造低洼面。在河流边坡绿地的低洼面适当建设渗透管沟、入渗槽、入渗设施,以增加土壤入渗能力,消纳降水。渗透管沟可采用人工砾石等透水材料制成,汇集的雨水通过渗透管沟进入碎石层,然后再进一步向四周土壤渗透。下凹式绿地表层到底层结构通常为表层土、100mm碎石、无纺布、500mm碎石、150mm砂层及可渗透的底层土。

2.3北京河流生态缓冲区设计

北京水系流域基本上都建设了河流生态缓冲带,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但是,目前部分河流生态缓冲带建设并不完整,如有些地块缓冲带断裂,不能形成一个连续的体系。树种单一,仅使用杨树和柳树等。另外生态缓冲区受到人工干扰与破坏严重,管理与保护措施不够。河流生态缓冲区一般设在水岸线以上20~50m范围内,是一道立体复合型的生态屏障,由乔、灌、草、花合理配置的植物绿带构成。河流生态缓冲区能够对河流内部生态环境形成有效保护,是理想的生物栖息地,是河流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河流生态缓冲区利用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实现加固堤岸、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代谢土壤污染物、阻拦陆上固体垃圾、降温等生态作用。研究表明,河流生态缓冲区宽度大于30m时,生态保护作用更明显。

2.4北京河流生物多样性设计

目前北京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与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在河流建设上也没有合理的体现,以及河流自然受损严重。这些导致河流植物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生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大幅度减少。难以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的河流生态环境系统。(1)构建稳定的自然河流系统和多样化的河流生境。要创造河流富有多样性的环境条件,在河流里构筑浅滩和深潭,让河岸线忽宽忽窄地不规律变化,岸坡或陡峭或舒缓,呈现构造上的多样性时,形成丰富稳定的河流系统。保持河流自然过程存在,保持河岸和河底的浸蚀、冲刷和淤积等这些自然现象存在。河流水面忽宽忽窄,其贮水和流水功能也很强,能够构造多样性的河流,这样能够提供新的物种产生和生存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单调只能形成贫乏而又不稳定的河流系统。复杂稳定的河流环境,有利于各种生物生存和发展。(2)增加河流的连通性。在河流、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森林公园等主要生物栖息地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生态廊道连接,有利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有利于生物的引进、迁徙和生存。(3)综合考虑河流各种生物生态习性,通过河流生态环境系统恢复和合理营造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和多样食物来源。如生物利用滨水植物在河流两岸生存繁衍,各种昆虫和其他动物也依赖滨水环境生存,这使河流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增加了河流生态景观廊道景观的异质性。

3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规划设计

河流生态景观廊道是以河流为中心向外扩展,将生态河堤、生态隔离带、河流水系、湿地、河滩地、滨水景观、河流自然和文化遗产及区域景观等所有要素的建设、保护与利用包含在内,能够形成集生态功能带、人文景观带、绿化产业带为一体的完整的河流生态景观系统。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北京河流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其更好为北京社会发展、居民和游客服务。由于人为活动对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导致了北京部分河流生态景观廊道呈现破碎化,严重影响了整体河流水系生态景观廊道格局的构建。如一些河流水系的两岸没有建设足够宽度的绿带,在沿河两岸修建大体量建筑,严重破坏了河流作为生物通道的功能。另外,河流廊道与湖泊、林地、公园与风景区等的生物通道连接还不够畅通,没有与周围其他区域构成完整的绿道网络。对此,北京河流生态廊道的建设与规划设计仍有较多工作需要统筹完善。

3.1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空间体系设计

立体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空间设计是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空间体系设计的基础。目前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的设计是一种简单的模式,以渠道化的河道和堤岸、边坡绿化为主要形式。应加强亲水空间的营造、加强外部交通网络和绿道沟通与联系,使河流内部及附近水、生物、设施、植被、人等各景观要素互相交织,合理安排各种功能,形成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完善的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空间格局。

3.2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地域性设计

河流生态景观廊道是一个时空变化的生态景观系统。其流域所流经的各个地块的乡土风情、植被、地貌、水文有很大变化,在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系统长期的形成过程中,河流两岸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地域性景观。因此结合不同的河流场地环境,设计变化的河流生态景观廊道,需要我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河流生态景观形式,在河流生态景观廊道景观序列中,原则是保持其原有地方特点。根据不同主题和功能要求,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环境,使人们感受到不断变化的景观空间。如在不同的地段塑造不同的河流,丰富的河流形态、自然清澈的河流水系、多样性的生物群落等。如北京潮河生态景观廊道设计中,就将潮河生态景观划分为八处,每处设计巧妙利用潮河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在突出各处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展现潮河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

3.3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自然性设计

河流自然性设计要求尽可能恢复和保护河流自然形态。主要措施有尽可能恢复河流自然曲折的形态,保护原始形态河漫滩;合理开发河流空间,控制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拆除河流内各种构筑物;恢复自然河道的生态环境系统和天然的河流结构,完善自我调节功能,以此为基础允许洪水过程的自然发生,同时使河床避免破坏性的冲刷、减少淤泥产生等。

3.4北京河流生态景观廊道连续性设计

河流生态景观廊道应有一定的连续性才能体现其生态景观廊道的效果和生态功能。在设计上要求完整且有足够宽度和长度的水系、绿道、河漫滩、泛洪区、生物栖息地及滨水区用地等。只有系统完整并达到相应面积和长宽的河流生态景观廊道绿地才能具有完善的游憩、景观与生态功能。美国威斯康星洲东南区环境廊道的规划中规定了主次级生态廊道面积和长宽等基本数据。其中主要生态廊道的面积应至少162hm2,3.2km长,61m宽;次级生态廊道如果不和主廊道连接,应不小于41hm2,1.6km长;独立的自然资源区应至少达到2hm2,61m宽。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9

河流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元素,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城市的河流经常被作为污水的排放地使用,因此,为了改善生活质量,人们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河流生态景观是在保证了河流以及河流周边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生物技术、景观设计以及水利建设并用形成的河流景观区域。

1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现状

对于城市河流水域的开发建设,近几年我国投入了不少资金,但实际上我国的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其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就严重影响了城市河流建设的效果[1]。自然的河流丰富多样,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但目前人们在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对河流的自然需求,忽略了对河流以及河流周边动植物的保护,导致河流景观设计流于表面。我国对于河流的规划治理很大程度上没有从生态的角度上考虑,因此,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2城市河流生态景观对城市的影响

2.1对城市环境质量的积极影响

河流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良性循环的动力,因此,河流生态景观就是改良城市环境的源泉。河流沿岸有许多自然的植被,它们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提升空气的质量,而河流的流动性能使新鲜的空气流向城市的中心,形成循环流动。另外,城市河流生态景观是在城市建筑群落距离的地方建立的一片集中的林带,它能消除城市中各种声源造成的噪音,能有效的缓解城市中的噪音污染。同时,由于河流特有的生态环境,能形成鱼类、鸟类、植物包括人类共同和谐相处的环境,这在整体上能影响城市人对环境的感知,提升他们居住的环境质量。

2.2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建设影响

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对其空间格局的建设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道路系统和格局的规划这两个方面。河流是城市的交通道路必须跨越的,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影响着跨越河流时的位置选取。目前,人们对于城市生活里居住的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将河流区域形成了城市居民首先选择的地方,这种新型的格局建设将城市的河流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带。

2.3对城市居住人群的心理影响

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不仅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质量,还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这些影响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有效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河流生态景观设计能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让处于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的人在精神上得以放松。城市河流景观为城市的居民提供了公共的交流空间,使得人们能更和谐的相处,而贴近人们自然需求的生态景观设计,促进人们交流愿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心理健康的需求[2]。而在各个城市河流景观经常能看到许多人晨读、锻炼、相互讨论养鸟技巧等现象,就是河流生态景观促进人们心理健康的最好证明。

3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研究

3.1景观设计的原则

3.1.1河流生态景观与城市景观协调的原则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中,为了保证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设计时通常会考虑到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当然,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在尊重河流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充分拓展城市河流景观的各种生态功能,注重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使城市河流景观设计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更好的提高城市的服务质量。

3.1.2河流景观与生态的同步原则城市的发展中对于城市河流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人民回归自然的需求,因此在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表现出其开放性、美观性以及舒适性的原则,结合河流生自然态系统,在保障自然为主的前提下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实现河流景观与生态同步的设计原则。在设计的同时,还要保护河流物种的多样性,实现生态河流的课持续发展性。

3.1.3文化传承的设计原则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流,其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特殊的文化和景观,因此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应该保留城市河流特有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让文化能继续传承的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河流景观,并且结合河流生态的多项功能,以及自然的景观和人文的景观元素,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上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3.2河流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

3.2.1河道的景观设计方法城市的河道一般处于城市人民居住的社区、商业以及文化娱乐等特俗地段的位置,这些地方建筑物集中,交通也比较密集,因此在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上不能过于的蜿蜒,不过在解除河道瓶颈的基础上能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还能一定程度上恢复好原来废弃的河道[3]。为了满足河道泄洪的需求,对于复杂的河道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保持河流的通畅,也可适当的放弃河流的休息空间来加宽河道的宽度。在河道的底部和两边要尽量的避免硬质水泥的铺设,让其保留原有的土质能有利于河内生物的生存,还能让河流的自然渗透的水资源,弥补城市地下供水不足的情况。

3.2.2河岸的景观设计方法对于河岸的景观设计,应该尊重河岸水的自然属性情况。河岸上的自然空间是河流与河滩衔接的地方,也是河流生态景观的主要地点。现代城市中关于河岸的设计多半都是使用的混凝土设计的直岸,周围的植被非常简单,这样的设计并不能达到河岸生态景观稳定且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河岸的景观设计上,应该使用的是软式的河岸而不是用钢筋混凝的硬式河岸,这样既可以防止河水对河岸的破坏,还有利于周围生物的生长,河岸应仿造自然的河岸,边坡进行放缓,而不是做成垂直式的河岸,这样能有效增加河岸的生机。对于河岸周边的绿化,可以优先采用藤蔓式的植物,并且根据不同水位在河岸周围配备不同季节的植物,为河流的水生物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条件。

3.2.3河滩的景观设计方法河滩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空间,它是河道的边缘,也是城市在建设时的重要地方,为方面人们的游玩,一般会在在河滩上设计一些平台等,方便人们在河滩游玩时更接近河水。对于河滩的景观设计应该以开阔的草坪为主,并在周围的设计上布置一切相应的树群,让人们在即使身处城市中心也能体会大自然的魅力。河滩的周围的绿化建设,不仅能建设优美的绿化环境,夏天的时候能通风庇荫,冬天还能防风。当然,在河滩的设计上还要保证河流内生物的稳定生存,以及物种之间的各种生态间的关系特征,并能与自然的河流形成生态系统的网络化,这种设计既能满足河岸景观设计的优美性,还能维护河流中物种的多样性。

4结束语

河流是大自然的产物,在对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进行设计时,首先应该是以工程技术为依靠,表现出河流的景观艺术,技术和艺术的相互结合创造了独特的城市河流景观设计,而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设计为城市创造出了优美绿化的社会环境,并且维持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加快了我国对于城市河流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积极推动了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规划工作,为身处城市中心的人民营造了一个更健康绿化的河流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贾宏.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2]汪娟.浅析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

[3]田飞.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9).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10

1、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提出后,以往我国城市河道设计方向由传统的功能型河道逐步转变为生态景观河道。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景观、活动空间需求在不断加大。对河道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凸显的越发重要,作为整体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河道景观建设与生态环境整治相互结合,通过最大程度地还原河道的自然形态,才能保持人性化的生态景观,提高河道景观建设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2、 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不同乡镇之间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笔者通过对我国多处乡镇河道景观的调查实践,为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

2.1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河流

在设计人员对乡镇河道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自然环境原先的生态法则,将保持自然河道作为设计的核心,只有树立自然与人文相互协调统一的设计理念,才能够建立起人文自然相互结合的乡镇河道景观系统。在设计人员进行乡镇河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握以下五个要点:①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设计时,应该重视河道的排洪、泄洪能力,只有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的前提下,才能为乡镇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基础。②河道的交汇地段往往是乡镇发展的中心地段,设计人员可以将代表乡镇人文特色的地标建筑建立在河道的交汇地段,将乡镇的文化底蕴充分的展现给乡镇居民。③河流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规划设计时应该重视河道地区的整体生态平衡,通过对河道地区的深入调查研究,尽最大可能地减少乡镇河道规划设计对河道生态系统的影响,保证河道地区生态系统的统一协调。④在设计人员对乡镇河道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结合先进科学的景观绿化与水土保持方法,通过先进科学的方法加快乡镇水系生态系统的建设进程。⑤设计人员在设计乡镇河道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原有的河道景观,如果能够充分地利用原有的河道景观建设,将能够大幅度地减少河道景观建设成本与施工时间。

2.2利用河道景观体现水文化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们物质品质的不断提升与满足,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将不断加大,对各地文化的探索将进一步提升,在河流景观设计中,如何将与水有关的文化写在河流边,写在大地上,非常值得我们思考。首先就需要我们去理解何为水文化?何为河流文化?属于这条河流独特的文化有哪些?景观的设计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展示水文化。笔者提炼了一些河流文化的分类:①水工程文化。一些古水利工程的故事,如古桥、古堰、古码头。②治水文化。即该段河流中历史上治水的故事,及与治水相关的人和发生的事。③河流的所属乡镇文化。如河流所在乡镇的文化特色,两岸的人物、风俗和故事等等。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挖掘属于当地河流自身的文化,可以通过雕刻、立碑、场景还原及图文等等多种河道景观形式将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展示出来,从而正真提升河道的内涵,展示景观的生态活力。

2.3乡镇河道景观设计应该注重宜人性

让乡镇居民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是乡镇河道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重视河道景观的艺术性,具体可由以下三个方面出发:①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注重保持河道的自然线型,巧妙地运用自然植物作为河道景观的点缀,营造良好地自然环境。在对河道景观进行装饰时,应当抵制铺张浪费,提倡自然环保,最大程度地节省河道景观建设成本,减少景观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②在河道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对乡镇文化进行详细地调查,对乡镇文化底蕴进行充分挖掘,将其体现在乡镇河道景观中。这样可以让乡镇居民在河道景观中体会到乡镇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乡镇居民提供更贴切生活的精神享受。③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充分考虑河道景观的后期保养问题,加强对河道环境的整治。

2.4河道景观应该重视岸域空间的布置

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明确了解河流自身具有的开放、连续的性质,对河道岸域空间的构建和布置进行合理规划,使河流更好地发挥作为乡镇开放空间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如果乡镇河道景观设计中的河道岸域部分得到良好的设计与规划,将能够为乡镇的水文循环体系及河流水系生态的平衡稳定提供基础,为乡镇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提供连接场所。为了能够对河道岸域部分进行良好的规划和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将河道景观系统与乡镇中存在的公园、绿地、河流进行联结,共同构建乡镇的绿带与蓝带体系,通过各个景观之间的相互联结,建设乡镇的景观轴线。②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应该充分了解乡镇中不同地区之间的景观差异,并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进行不同的规划设计,充分体现不同地区的景观特色,通过多样化的景观特色,打造乡镇景观的别样风格。③应该将河道景观中的静与乡镇生活的快节奏进行有效结合,到达动与静的有机结合,为乡镇居民提供合适的休憩场所。

3、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技术体系

3.1河道设计技术体系

在传统的河道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为了提升河道的泄洪能力,往往会以牺牲河道美观性作为代价。但是,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气候区,汛期集中在每年的夏季,而传统的河道设计只有在夏季雨水多发季节才能体现其价值,在春秋冬等非雨季则会因为河道景观美观性不足的问题影响乡镇蓝带的整体形象。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时,应该在保障河道泄洪能力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保持河道的自然形态,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施工。同时还可以在河道两侧的滩区与湿地处设置蓄水池,通过蓄水池提升河道泄洪能力和河道整体的美观性。

在河道横断面地区应该设置一个能够应付不同水量与水位的河床,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立复式河道,确保在非雨季河道能够维持持续不断的蓝带体系,为河道地区的鱼类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同时为了防止河流长期冲刷导致的河床损毁,设计人员还应该在河床中堆放卵石。设计人员还应该在滩区建立生态区,设立观水平台,为乡镇居民提供观赏水景的平台。

3.2河道岸线设计技术体系

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岸线规划设计时,应该尽量减少由钢筋水泥构筑的硬式河岸,而优先选择传统河工技法的软式河岸。通过软式河岸最大程度地模仿自然的河岸,减少河岸施工建设对河道生态系统的人为破坏,最大程度地维护河道的美学价值与生态环境。

4、结束语

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是水利工程学、文化历史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运用。设计人员在进行乡镇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对乡镇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进行充分的调查,运用乡镇河道景观展示乡镇的文化底蕴,为乡镇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促进乡镇的长远发展。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11

关键字:城市河流;河流景观;景观设计

我国很多城市依河而建,城市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人们在尽享河流带来之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着城市河流,如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水坝,以满足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等多种要求。这些改造活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效益,但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河流的结构和功能,造成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城市河流的治理在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其中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重要方面。经过精心设计的河流景观,不仅可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应当肯定一些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取得的成绩十分突出,但是,也有一些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引起的争议也不少。究其原因,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河流景观缺乏全面的认识,景观设计仅停留在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现代人对城市河流景观的要求不再是单纯地追求视觉的美感,而是包含了生态、休闲、娱乐、文化等多方面的要求,本文就城市河流景观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如何认识城市河流景观

要全面认识河流景观,首先应明确“景观(landscape)”概念的含义。“景观”的概念有多种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概念也在不断深化。景观一词的原义是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是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河流景观等。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是一块异质性土地区域,由形式相似、重复出现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美学等价值。总之,人们对景观的理解已大大超越了纯粹的视觉含义,包括生态功能以及许多其它自然和人类因素。

河流是构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世界上不少历史名城,如巴黎、伦敦、华盛顿等,都有美丽的河流贯穿其中,见照片1。对河流景观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风景如画”上,还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把握,特别是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河流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娱乐价值。

作为城市居民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水,城市河流的价值正在广泛地为人们所重新认识。人们对河流的要求亦不仅限于传统的防洪和水利,进而提出了河流多样化和高品质的要求。从生态角度来说,河流空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为鱼类、鸟类、昆虫、小型哺乳类动物以及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迁徙通道。

在河流的环境功能中,休闲、娱乐功能尤其得到重视。城市河流营造独特气氛,或清新悦目,或激情澎湃,对于人们具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吸引力。河流可长期为人们提供最普遍的户外活动,如划船、钓鱼、游泳,也可利用城市河流特有的自然景观,创造人们聚集、游戏和休闲的优美环境。

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城市化使得不透水地面增加,加大了河流的洪峰流量,另一方面,大规模侵占河岸带,严重破坏了岸边生态环境,造成岸滩人工化,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河流渠道化造成水流多样性减少,降低了河流的生物多样性;河流裁弯取直后,缩短了河流的长度,使水流滞留时间缩短,水能消耗降低,因此,有更多的剩余能量侵蚀河岸并输送泥沙。城市河流景观的变化是巨大的,河流自然性、多样性的丧失,进一步的人工化趋势,造成了河流的严重退化。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城市河流这一宝贵资源,以新的理念规划和设计城市河流景观。

2 城市河流景观的构成

原始的水域及周边的景观是自然生成的景观,水域景观由水域、过渡域和周边陆域三部分的景观构成[1]。水域的景观基本是由水域的平面尺度、水深、流速、水质、水生态系统、地域气候、风力、水面的人类活动等要素所决定;过渡域的景观基本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河流周边的陆域景观,主要是由地理景观所确定,但是在人口稠密区,更多的是受人文景观的影响。

作为水域景观的一种类型,河流景观的构成也就不单单指河流本身的景物景观,它还包括着更大范围的外延扩展。根据尺度的大小,河流景观可分为大尺度河流景观和小尺度河流景观。大尺度河流景观是指河谷地区广域的景观中,依视觉上所包围的河谷或泛滥平原地区所界定的范围;小尺度河流景观主要由河道、堤防和河畔植被所组成。自然状态下所形成的小尺度河流景观,受河道的形态、特性、流水、现有滨河之植被、土地利用等特性等影响。

城市河流的景物构成与自然河流有共同之处,然而,城市河流并非自然河流的不合理模拟,在景观上,带有城市河流特点的沿河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城市河流景观,就其构成要素而论,除构成河流景观的诸如水面、河床、护岸等物质性要素

之外,还包括了人的活动及其感受等主观性因素。

此外,河流历史文化等有关人文景观方面的要素都构成了城市河流景观的重要内涵。概括起来,城市河流景观可以包含3 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上称为软质景观。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流景观(照片2)。保存、修复这个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流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2)人造景物: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专业上称为硬质景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软质景观材料才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3)人与文化:通常就是指河流空间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构成的景观,包括人的活动、节庆活动的开展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活动,此外,还包括与河流有关的历史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河流景观,不能仅着眼于表面的构成景物,必须研究河流和地区的关系[2]。城市河流因流经城区的大小不一,被重视的功能也各不相同。而且河流地带固有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毕竟是河流环境的固有特性,即地区风格,因这种地区风格的不同,使城市河流的风貌具有极大的差异。正确理解街区的个性,一面发挥城市河流的复合功能,一面把这些景物组织到城市景观规划的环节中去,是生动表现河流景观的一个课题。

在考虑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需要想到人在什么位置来观赏景观。人在观赏河流景观时,景观视点可呈现多方位、多角度、静态性与动态性等特性。从桥上可以看到河面景,从河岸可以看到呈某一角度的河面景和对岸景。有的在某个地点站立向某一方向眺望,有的边移动边体验陆续展开的景观,视角各不相同。

河流景观因眺望的视点位置不同,可分为纵观景、对岸景和鸟瞰景3 种类型:(1)纵观景。从桥等处沿河流方向平行眺望河面的景色。纵观景可表现曲折水流的动感,可一览两岸和流水的景色。两岸的建筑、树林有近及远,形成纵深感极强的景观。(2)对岸景。从堤岸等处与河流流向近乎垂直的方向眺望对岸方向所见的景观。对岸景看到的是水线、堤防、建筑物等横向的景物。(3)鸟瞰景。把河流的广阔范围尽收眼底的眺望方式,此时,视点在空中较高的位置。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时,应全面考虑眺望场所的分布及景观视点,进而考虑如何定位河流景观。

3 城市河流景观效果的分析

现代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将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作为规划设计三元素[3]。景观视觉形象是指一个景观空间所给人的印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研究如何创造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规划设计的现代内容。主要是从人类的生理感受要求出发,根据自然界生物学原理,利用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和人工材料,研究如何保护或创造令人舒适的良好的物质环境。大众行为心理是从人类的心理精神感受需求出发,根据人类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乃至精神生活的规律,利用心理、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使人赏心悦目、浮想联翩、积极上进的精神环境。

景观视觉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对于人们环境感受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一个优秀的景观环境为人们带来的感受,必定包含着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于上述景观的3 个方面,同时考虑河流的多种功能,对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以下6 个方面进行分析: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

(1)安全性。安全性是指河流景观要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河流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防洪,为此,人们采用了诸如加固堤岸、衬砌河道等工程措施来保证安全。出于生态、美学等方面的考虑,人们对传统工程措施进行了许多改造,如采用生态河堤。河流景观应符合工程等的要求,保证行洪的安全。河流景观设计的任务就在于满足包括防洪功能在内的河流功能后,还能使设施及环境构成一个良好的风景区。

(2)自然性。自然性是指河流景观要体现河流的自然形态,保护河流的自然要素。天然河流蜿蜒曲折,深潭和浅滩相间。河流景观设计可运用曲流、浅滩、深潭、河漫滩等手段,使城市河流重归“近自然”状态。

(3)生态性。生态性是指河流景观应满足生物的生存需要,适宜生物生息、繁衍。城市河流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态基础之上。在天然环境中,靠河流维持生命的生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动物和微生物无不藉水泽和树林等生长和繁殖。

(4)观赏性。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具备可供观赏的性能。对于城市河流,美学考虑尤其重要。从河流的视觉景观形象出发,任何河流景观都应考虑其视觉景观上的审美要求,在河流空间中形成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物。同时整个河流景观空间的构成也要满足人的整体视觉观赏需要,从而形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

(5)亲水性。受现代人文主义的极大影响,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水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而为人所感受,因此,应提供更多位置能直接欣赏水景、接近水面,满足人们对水边散步、游戏等的要求(照片3)。

(6)文化性。城市河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应在于提升城市河流的文化价值,促进水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轻视文化的创造,则万物仅成为躯壳,所谓“看山如观画,游水如读诗”。

4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4.1 河道的景观设计

河道的景观设计涉及河道平面和断面两方面的问题[4]。天然的河流有凹岸、凸岸、有浅滩和沙洲,它们既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又可减低河水流速、蓄洪涵水、削弱洪水的破坏力。在设计城市河道平面时,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河

道断面收放有致,不必强求平行等宽。河道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水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河流景观尤为重要。采用复式断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4.2 河岸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河岸处理是个重点。由于对城市河流进行人工治理,容易形成呆板的连续护岸,设计时,可采取措施使景观有所变化。在河岸处理方式上,应该鼓励采用生态堤岸,以代替钢筋混凝土和石砌的硬式护岸。

4.3 河边的附属设施设计

河边要有适于河边风格的设置。栅栏、长椅、灯具等附属设施都应视作河边的小景物,为人们休闲、旅游提供方便。

4.4 沿河植被的景观设计

“水”和“绿”是城市中象征自然的要素。沿河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特殊意义。滨河两岸植被是河流景观的基本手段,不应简单地视作绿化。

4.5 重要地点设计

包括桥、河畔公园、小广场等设计。过去在建设中往往只重视桥的交通功能,而忽视其景观作用。桥可以成为从上部眺望水面的视点场,桥本身可以成为地区标志,还可以起到分割河流空间的作用。要充分考虑城市河流作为开放空间的功能,可设计一些与城市景观相和谐的河畔公园、小广场,使河流两岸周边的空间成为舒适、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4.6 夜景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城市夜景的要求增加,河流空间夜间景色是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可充分利用水的反光、倒影、波动等特性,营造五光十色梦幻般的景象,增添城市夜晚的魅力。回归自然成了河流景观建设发展的主流,先后提出了“多自然河流”、“建设家乡河”等概念[1]。多自然河流意味着河流应当具有更多的自然特征,比如使用当地材料、采用传统工艺等。在保证河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多自然河流对维护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对已高度工程化的城市河流,河流景观设计可包括生物栖息地结构、鱼道设施、河岸植被、混凝土衬砌的植被覆盖、恢复河流基流等方面。四川成都府南河是采用多自然河流整治的成功案例[5],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城市河流水质一般较差,城市河流景观建设如何与水质净化相结合,这是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一项重要课题。四川成都府南河公园就是一个以水的整治为主题的生态环保公园,她以表现水为主题,集水环境、水净化、水教育于一体。通过清洁水、污染水、净化水的各种形态,揭示了水、自然和人类互相依存的关系,旨在唤起更多的人们,共同来爱护水、保护水。

5 结 语

城市河流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蕴藏着城市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也是现代城市体现其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城市河流景观设计是一个涉及水力学、水生态学、景观设计、美学、环境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应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不应停留在传统的仅仅追求景观空间视觉效果和对景观一般美学意义上的理解。应以自然和生态原则为基本依据,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实现城市河流景观不仅在视觉上令人愉悦,而且在生态上是可持续的。

致谢:本文承蒙刘树坤教授修改并提供照片,深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刘树坤.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30-32.

[2] 日本土木学会编.滨水景观设计[m].孙逸增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6-123.

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篇12

在中小城市的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河道景观设计是一项目重要的系统工程。当前,许多中小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经过精心的设计、策划河道景观,不仅可以带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大大的改善中小城市的对外形象,但是,在工程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有许多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或者没有更好的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设计水平还不够高,或者设计观念上存在着错误,都是不能忽视的主要因素。以下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城市水域环境特征

众所周知,水域环境是陆、水、空的结合体,在人口相对密集的现代化中小城市建设中,水域环境是景观要素最活跃、而且是城市中生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又是自然地域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区域:它既具有地带性分布特点,又具有水生生态系统特点,呈现出水陆相间的连续性与过渡性的基本分布规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河道景观设计是在不改变混凝土结构的内在质量前提下,用各种混凝土制品代替传统的现浇混凝土,从而使河坡、河道、马道等以丰富的形式、质感,创造出使大众感到亲切、适宜的人文环境。其次,是把顺河、过河的各种管线放在适当的位置,可有效的避免影响河道立体景现效果的呈现。

二、科学的规划城市河道景观

当前,随着我国中小城市历史发展的变迁,每个城市都遗留了大量与水有关的历史典故,当前,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是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的基础。如果在中小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有几十条河道组合成中小城市的水系,那么,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物体基本上都要依河而建,而且在开展城市河道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要注重以下三点:(1)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综合。中小城市的河道景观一般是结合城市水利工程而配套建设的,我们在规划中,一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要求,体现经济价值功能,二要体现出水利工程的功能,三要结合陆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体现利民、便民的功能。(2)在设计过程中要统筹规划布局。以城市重点建筑物与河道水网、城市寺院、公园等、居民区为基础,科学规划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布局,一般城市的水景区布设以连线游览时间3h,也就是控制在游人半天的时间为宜;较大的城市可控制为一个游览目为宜,这样城市的水景区基本就凸显出来了。(3)在设计过程中要突出的水体效果。中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突出水景设计,其中对水体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一是要保证群众能够看到水、接近水.要从三维立体空间上体现到水的韵味。二是类似死水河、断头河比较多的河段、水面窄小的河段等都不能设置景观工程,要选择畅通,并且水面较大,而且活水、无污染的河段规划建设河道景观工程。三是要尽量避开航运繁忙、码头密布的河段,科学合理的设置河道景观工程。

三、重视生态型的景观设计

在中小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水为主题是城市河道景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生态型的水体景观工程,必须要保证中小城市生态河道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是中小城市水景观工程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出发点。生态型河道景观设计重点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分别进行考虑:

1、河道驳岸景观的营建方法

(1)中小城市河道景观在空间形式上不会像游园、广场等相对的集中,特点是窄长。因此在空间形式的设计方法上要做到既变化多样,又能体现出协调统一的特点。对于主要景观节点的驳岸注意处理近水与观水的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势,要使私密空间与开敞空间相互结合。

(2)对于中小城市河道驳岸景观的规划设计,应从两个角度去充分考虑,分别为“虚”景和“实”景。虚景就是在水流相对平静的驳岸环境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并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进行艺术配置,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创造岸边植物景脱的丰富性。所谓实景就是通过一定的硬质景观建设,包括适当的园林建筑等,创造具有形态的环境空间景观。

2、河道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

运用河道景观打造中小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要在中小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同时要运用四季分明的艺术表现手法,做到四季有绿,把艺术与科学、有效的结合统一。同时,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植物生态的组团与开敞空间的绿地设置,植物造型和乔灌草的配置问题要根据设计上的总体思想和要求去合理搭配,做到外来植物与本土植物相结合。

3、河道道路景观设计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中小城市河道景观区的道路呈现出以休闲漫步为主的特点。河道道路景观在设计中要坚持朴素、自然的基本设计理念。因此,在道路的设置上要把交通运输道路和休闲游道区别来对待。休闲游道与绿地、小游园等空间要以丰富休闲审美的多样性为主,体现出相互交叉的特点,近水栈道、驳岸相互贯穿,产生多变的景观。

4、文化景观的建设

中小城市的河道不同于主题公园。当前,在体现文化景观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的挖掘中小城市河道自身的文化传承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比如:有些河道的码头、遗址都是文化的来源元素。另外,在新的时期,休闲观光已成为现代人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因此,河道的景观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排涝的功能上,要在景观设计的浪潮中,体现特色、特征已成为景观的亮点,其中文化的体现在特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注重挖掘和营造水文化风貌

每一个中小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小城市的水文化特色。注重保留河道两岸有形与无形的水文化典故和文物建筑挖掘,我们要把打造现代水文化特色做为重点,构筑现代化的中小城市河道文化景观。同时,我们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遗产,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

五、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民。作为中小城市河道整治新思路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已得到了全国工程设计行业的普遍关注。我们在城市河道整治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河道景观,河道景观建设要融于河道的整治工程当中。

参考文献

[1]季永兴,刘水芹,张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1,8(4):25-28

[2],周明耀,赵瑞龙,等.城镇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88-9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