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8 09:29:58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1

在信息时代及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下,很多企业都注重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同样如此。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网络安全问题一种困扰着企业,特别是目前网络攻击手段日渐多样化,隐蔽性很高,成为影响企业网络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为此,石油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经营与发展需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针对当前网络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维护方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提供基本保障。

一、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不足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网络安全已经得到改进,但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依然出现问题,主要为网络安全管理力度不足,具体体现在结构本身、系统设备及信息上。石油企业的业务范围较广,内网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造成系统本身存在一些漏洞。如果这些漏洞不能及时补丁,很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对象,造成木马、病毒等恶意插件在内网中传播,降低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此外,石油企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缺乏足够重视,没有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分工不明确等,使网路安全管理不够制度化、规范化。而且,石油企业办公环境相对恶劣一些,在温度、湿度等条件不适宜情况下工作很容易降低系统设备的性能,造成设备损坏、系统内部信息丢失、篡改等问题。

石油企业为方便工作往来,往往允许员工上网,网络上不安全的信息极容易影响企业内网,降低信息传输速度,影响系统性能,为网络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针对这些,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目标高度上明确维护思路,编制可行、有效的维护方案,促进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方案维护思路与具体方案

(一)维护思路

由于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相关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且系统存在漏洞,易受网络攻击,计算机等身背性能受工作环境影响大,严重降低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对此,一方面要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系统设备维护制度,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另一方面要采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如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数字加密技术等,保护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防止被恶意篡改与删除。通过以上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多策略的进行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把网络安全管理上升到战略目标实现的高度上,纳入石油企业日常工作范围之内,使网路安全管理满足石油企业日常工作和业务往来需要。

(二)具体方案

1、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设备维护检修制度

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及维护工作是由信息部门员工负责的,若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就难以用制度对人员进行约束,造成相关管理、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所以,石油企业应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网络设备维护检修制度,为有关人员的管理、维护工作提供准则,约束并规范其工作行为。同时,不允许计算机使用者浏览要求以来的网页,擅自安装一些网络程序,规范计算机使用。如发现员工做出违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要给予严厉处罚。此外,要求管理人员定期检查计算机设备性能,定期清理设备,根据使用者反馈立即检修设备,使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出现运行故障。

2、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是较多的,如防火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数字加密技术、杀毒软件等。第一,防火墙技术。一般计算机网络防火墙设置在计算机的系统中,可以采用安全性能相对比较高的Linux系统,并保留计算机基本功能,如SMIP协议,及时阻拦恶意侵入系统的木马程序、病毒软件,保护内网办公安全;第二,漏洞扫描技术。采用自动扫描技术,自动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并修补漏洞,及时进行系统补丁,既能降低网络攻击的概率,又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性能;第三,数字加密技术。对重要的信息利用数字加密技术进行保护,然后再进行存储与传输,可以有效防止信息被攻击、被篡改,维护计算机系统信息的安全。当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密码保护性存在一定差异,并选采用最先进的算法进行密码设计;第四,采用杀毒软件,及时查找出系统内病毒软件并及时清理,以加强系统的维护管理;第五,采用警告技术,并设置多样化的警告方式。针对不同的网络安全危害及系统故障可以设置不同的警告方式。比如,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声音,给管理人员自动发送邮件、手机短信等,以便管理人员实施网络安全维护。以上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的提高石油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高网络安全维护能力,保护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石油企业计算机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应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与设备维护检修制度,同时科学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多层面、多策略的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让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在明确的维护思路和有效的策略下有序、高效的进行,进而提高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实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变更,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水平会不断提高,石油企业在今后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应注重先进防护技术的引用,这是提高石油企业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2

刍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经济法的作用探析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研究

论如何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中国当代新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理念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合唱对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VaR模型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黄石古建筑装饰图案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供电所党支部“三制”管理实施探索

浅谈当代油画技法在创作中的运用

综述电力企业政工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儒家文化对大学幸福观教育的启示

社交网络游戏人际传播的特征分析

唐代吐谷浑居安乐州的原因浅析

浅析计算机网络在药房应用和运营管理的使用

从评价理论视角看奥巴马缅怀曼德拉的电视演讲

浅议农业经济发展的面临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浅析情景喜剧《破产姐妹》的人物特点

基于西方歌剧中合唱的艺术特征分析

论新时期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管理工作

航道基层党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考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的研究

从茶艺师的品质要求谈中职茶艺教育的完善

试论如何加强和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文化建设在企业中持续发展的一点思考

基于通信网络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策略分析

分析思考广电系统劳务派遣用工问题及措施

关于我国电信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浅析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桑植民歌的传承与保护

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浅谈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策略的思考

金陵第一明清古街--高淳老街

刍议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队伍建设

数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中小股东保护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完善

浅谈深基坑支护技术的研究及未来发展

关于“校企合作”解决本科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中国晚清与泰国拉玛五世时期的教育改革对比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之我见

初探中学物理教学与能力培养之我见

浅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的思路研究

护理技能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3

【中图分类号】TP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98-02

引言

随着电力企业不断发展,信息化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信息化在为企业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安全风险。一方面企业对信息化依赖性越来越强,尤其是生产监控信息系统及电力二次系统直接关系到电力安全生产;另一方面黑客技术发展迅速,今天行之有效的防火墙或隔离装置也许明天就可能出现漏洞。因此,建设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工作是刻不容缓的。

1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核心思想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分级、分区、分域”(如图1所示)。分级是将各系统分别确定安全保护级别实现等级化防护;分区是将信息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两个相对独立区进行安全防护;分域是依据系统级别及业务系统类型划分不同的安全域,实现不同安全域的独立化、差异化防护。

2 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方针

2.1整体规划: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信息安全的风险和差距,制订安全目标、安全策略,形成安全整体架构。

2.2分步实施:制定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计划,分阶段组织项目实施。

2.3分级分区分域: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程度,确定该系统的安全等级,省级公司的信息系统分为二级和三级系统;根据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划分为控制区(安全I区)、非控制区(安全II区)、管理信息大区(III区);依据业务系统类型进行安全域划分,二级系统统一成域,三级系统独立成域。

2.4等级防护:按照国家和电力行业等级保护基本要求,进行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合理分配资源,做好重点保护和适度保护。

2.5多层防御:在分域防护的基础上,将各安全域的信息系统划分为边界、网络、主机、应用、数据层面进行安全防护设计,以实现纵深防御。

2.6持续改进: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系统可能的脆弱性并进行修正;检查防护系统的运行及安全审计日志,通过策略调整及时防患于未然;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修补安全漏洞、改进安全防护体系。

3 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探索

一个有效的信息安全体系是在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运行的整体保障下,构建起来并发挥作用的。

3.1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是整个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基石,它包括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运维管理五个方面,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建立尤为重要。

3.1.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小组

建立具有管理权的信息安全小组,负责整体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审批信息安全方针,分配安全管理职责,支持和推动组织内部信息安全工作的实施,对信息安全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处置信息安全事件,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

3.1.2分配管理者权限

按照管理者的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对信息管理人员作级别上的限制;根据管理者的角色分配权限,实现特权用户的权限分离。对工作调动和离职人员及时调整授权,根据管理职责确定使用对象,明确某一设备配置、使用、授权信息的划分,制订相应管理制度。

3.1.3职责明确,层层把关

制订操作规程要根据职责分离和多人负责的原则各负其责,不能超越自己的管辖范围。系统维护时要经信息管理部门审批,有信息安全管理员在场,对故障原因、维护内容和维护前后情况做详细记录。

(1)多人负责制度 每一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必须有2人以上在场,签署工作情况记录,以证明安全工作已得到保障。

(2)重要岗位定期轮换制度 应建立重要岗位应定期轮换制度,在工作交接期间必须更换口令,重要技术文件或数据必须移交清楚,明确泄密责任。

(3)在信息管理中实行问责制,各信息系统专人专管。

3.1.5系统应急处理

制定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管理办法,按照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及危害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全事件的等级,采取措施,防止破坏的蔓延与扩展,使危害降到最低,通过对事件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查找事件根源,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3.2 建立信息安全技术策略

3.2.1物理安全策略

物理安全策略的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攻击;确保计算机系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防止非法进入机房和各种偷窃、破坏活动的发生,抑制和防止电磁泄露等采取的安全措施。

3.2.2 网络安全策略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防火墙技术。通过防火墙配置,控制内部和外部网络的访问策略,结合上网行为管理,监控网络流量分配,对于重要数据实行加密传输或加密处理,使只有拥有密钥的授权人才能解密获取信息,保证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

(2)防病毒技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对电力信息网络和二次系统的威胁除了黑客以外,很大程度上是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当今计算机病毒技术发展迅速,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造成很大的损害。采用有效的防病毒软件、恶意代码防护软件,保障升级和更新的时效性,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3)安全检测系统。通过专用工具,定期查找各种漏洞,监控网络的运行状况。在电力二次系统之间安装IDS入侵检测软件等,确保对网络非法访问、入侵行为做到及时报警,防止非法入侵。

3.2.3安全策略管理

对建的电力二次系统必须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安全策略;对已投运且已建立安全体系的系统定期进行漏洞扫描,以便及时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定期分析本系统的安全风险,分析当前黑客非法入侵的特点,及时调整安全策略。

3.2.4 数据库的安全策略

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包括安全管理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和信息控制策略。但数据库的安全问题最主要的仍是访问控制策略。就访问控制策略分类而言,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策略。

(1) 最小特权策略: 是让用户可以合法的存取或修改数据库的前提下,分配最小的特权,使得这些权限恰好可以让用户完成自己的工作,其余的权利一律不给。

(2) 数据库加密策略: 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递过程中不被窃取或修改的有效手段。

(3)数据库备份策略:就是保证在数据库系统出故障时,能够将数据库系统还原到正常状态。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4

1引言

土地资源问题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城市化进程、工业化的实现以及社会保障等都密切相关。做好新时期的土地资源管理,对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但是由于近年来过于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而导致土地资源消耗过度,可用耕地逐年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区域土地管理不合理致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致使土地资源的利用不是很科学合理,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土地管理策略,在保证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谋求国土资源的供需平衡,不断地推陈出新,使国土资源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使国土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

2区域国土管理思路创新策略

2.1增强责任保护意识

国土资源保护的总体思路是在保证土地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地优化土地结构、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将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各级政府要积极承担起保护国土资源的责任,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要严守耕地红线,将保护耕地落实到法律法规条文上,设置专门的负责部门,由专业人员负责,明确每块耕地的责任人及其相关的责任范围。

二、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保护考核体系。各级政府要将国土资源保护工作放到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在谋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建立资源环境的双重考核机制。要将农田保护工作提升到日常工作日程,切实地保护农民利益,合理利用土地,强化考核体系,将耕地保护工作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季度工作考核内容,建立完善的评级体系,切实加强领导部门的责任意识。

三、找到永久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平衡点。根据区域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划分永久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区域土地进行管理,提高基本农田的利用效率 ,做到低投入高产出,并制定相应的耕地建设目标。

2.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完善国土资源长效保护机制。政府各级部门要加大对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力度,从社会总体发展出发,项目及工业用地都要经过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层层把关,杜绝出现乱占耕地现象的出现,切实把握好耕地红线,对不合规范不符合流程的工业项目用地必须驳回其土地使用权利,建立和深化国土资源长效保护机制。

二、建立综合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国土资源的利用要符合高效率、生态文明和集约利用的标准,对于项目投标用地,要秉承高科技含量、节约用地和高效产出的良好作风,要注重该类企业对社会所产生的综合效益,是否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要让土地资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

三、把握好国土资源的规划。从调整经济结构入手,将经济增长由过度追求增长的速度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不同产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和政策,然后根据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制定与之相协调的土地规划管理策略,包括可用耕地总量和耕地结构调整细则。

2.3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土地管理中要贯彻落实提前谋划、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就是使有限的可用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土地政策的制定是为了使土地利用更加完善合理,因此,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要灵活多变,不能死守政策过于教条主义,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提前谋划,拓展土地空间,保证优质项目有地可用,使监管和服务一体化,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首先要做好区域土地调查工作,确定区域可用土资源总量,重点对潜力土地进行深入调查,对闲置土地、废弃工厂等要及时进行规划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杜绝土地闲置浪费现象的出现。其次要将土地规划工作落到实处。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地规划策略,以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为依托,探寻土地利用的新途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综合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集中解决制约土地发展的各种矛盾,优化周边的土地结构,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结合城乡统筹规划政策做好土地的耕作规划,保证耕地的集中使用率。

2.4增强土地利用效率意识

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季度、年度规划,优化土地利用方式,积极寻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方法,明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使土地资源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一方面要着重提高项目用地的利用效率,抬高工矿业项目用地的批准门槛,对项目进行集中发展,形成专门的集合区,对小型项目尽量使用已建厂房,大型项目实行单独供地。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对闲置土地的管理力度,对已经停产占用可用土地资源的厂房进行强行收回,实现土地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另外,对于农村建设用地一定要严加控制管理,建立健全的用地指标,深化推进农村集体用地改革制度,建立土地资源市场,加强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在严格税收政策的基础上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做到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2.5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条例,使土地资源管理做到有法可依,充分利用法律的强制性遏制土地不合理利用现象的发生,并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首先要完善土地利用后续管理体系,将土地利用的后续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规范执法,严格执法,明确监察的工作内容,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土地后续滥用甚至闲置现象的出现,对土地使用实行全程监控,并做到定期巡查,对用地单位和个人采用高压手段,使其自觉履行合同标准,科学合理的占用土地资源,聘用专业人才进行土地结构的优化判断,对不合标准的用地单位进行强行收回,通过法律的强制性管理土地资源。其次是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过程管理,在土地的使用过程中加强控制,对于粗放经营的土地项目采取收购富余土地或追加投资等措施,切实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对于闲置的土地政府要及时进行收购。

3结语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国家将会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谋求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我国人口众多,可用耕地也在逐年减少,因此,如何协调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是政府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只有不断地创新土地资源管理策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才能满足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的现状。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全力配合,抓好土地管理工作,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金贵,王占岐,姚小薇.国土空间分区的概念与方法探讨.《中国土地科学》.2013年5期

[2]河东区房地产管理局――工作掠影.《天津人大》.2011年7期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5

关键词:旧城更新;可实施性;多目标;策略

Keywords: urban revitalization; operability; multi-objective;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旧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涵盖经济、社会、建筑、设施、文化遗产等一系列物质及非物质要素。因此,以其为对象的更新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工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和许多国内城市一样,广州旧城经历了80、90年代以拆除重建模式为主导的旧城更新运动,这类以单一地块经济平衡为项目理念的更新方式,导致大量优秀建筑及传统街区消失。同时,高容积率的新建设不但没有带来良好的社区环境,反而使得旧城交通、市政等设施不堪重负,人居环境恶化。今天,广州重提旧城更新,就必须换一种眼光和思路,以系统且细致的谋划,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文化保护等多目标的平衡发展。

1. 荔湾区旧城更新规划背景

1.1 困境

荔湾区地处广州中心城区西端,因位于古代城西门外而被俗称为“西关”,这一带是广州商贸文化崛起之源,同时也是中西方文化荟萃之地,历史遗存丰富。然而历经30年飞速发展,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城市面貌巨变,荔湾旧城以及众多历史文化载体面临保护与再发展的压力。

其一,内在老化衰退。荔湾旧城设施更新跟不上城市发展需要,由此产生的交通拥堵、市政管网陈旧、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使荔湾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地位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建筑危破情况严重,该区在册危破房数量约占全市的64%,位全市之首。由此引发的人居环境恶化导致就业机会和活力人口逐步外流,衍生出人口老化、产业低端化问题。“物质空间-社会人口-经济产业”三位一体地结构性下沉,是荔湾区内在老化衰退的体现,也是历史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的根本原因。

其二,更新思路局限。现代旧城更新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遗产的保护与延续,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性更新。然而,过去以发展为单一目标的分区规划以及以保护为单一目标的历史街区规划,则多是因规划视角的局限而产生片面结论,导致前者因丢弃了城市历史内涵造成了不可逆的建设性破坏;而后者则因忽略人居改善发展的诉求,可行性低。以往的这些规划皆因规划思路局限造成了历史文化保护的困境。

1.2 契机

随着新世纪国际文化与学术交流的广泛加强,对城市问题的认识及城市发展理念也逐步得到丰富。在此背景下,广州提出了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与目标,将旧城更新工作提上日程。

一、从增量到存量发展的“中调”战略。在各种宏观条件的约束下,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开始由过去的“增量”拓展模式逐步转为“存量”优化模式,通过旧城更新谋求城市长远集约的发展。

二、“首善之区”的城市发展目标。当前国家发展基调更关注社会民生,荔湾旧城更新本身就是一项民生工程。

三、从地方化到国际化的文化引领目标。全球化已是必然,每个城市都急迫地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寻找自身的定位。在文化逐渐成为城市参与全球竞争核心要素的今天,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方面。广州希望通过旧城更新,塑造地方文化特色,积极地融入到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与竞争中。

基于对城市发展背景、目标的认识,规划以为期半年的详实调研为基础,采用了综合与专题研究相结合、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策划与规划相结合的规划思路,提出了面向实施的系统性策略框架,以此为政府及规划管理部门提供长远的旧城更新工作建议。

2 规划技术思路

本次规划的技术思路可归结为以下三个特点:

2.1 综合与专项研究结合

摒弃以往以单一专项(如:交通、保护专项)论更新的规划方法,规划采用多面视角分析问题。一、针对规划方案,进行了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等专项评估,系统提出改造各类设施方案。二、另设针对规划实施的专项研究,为加强方案可行性提供技术、经济、政策、规划管理方面的建议。

2.2 中观与微观结合

摒弃以往就单个地块论改造的规划方式,以“全市”作为产业升级转移、社会人口重构、拆迁安置、成本平衡的统筹尺度。将中观层面的规划作为未来分区控规导则修改的依据,并指导日后旧城各具体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从而确保旧城更新有序系统地进行。

2.3 规划与策划结合

根据更新方案,统计涉及拆迁、安置、保留、新建的建筑规模以及设施管网建设量,通过经济测算与分析,估得更新所需资金总额,并辅助政府及相关部门确定年度改造规模及近期改造地块。

3 旧城更新改造方案(中观层次)

根据荔湾区“物质空间-社会人口-经济产业”三位一体结构性下沉的旧城问题根源,规划相应地从产业、交通、建筑、环境、社会及历史保护六个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与方案。

3.1 产业发展策略

借助广州市产业“退二进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政策以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创意文化产业兴起的契机,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采取“迁、提、转、引”措施,对不同类型产业进行发展引导。

3.2 道路交通改善策略

针对现状不同区域在交通需求量、道路结构、交通组织上存在的差异,将旧城划分为慢行交通区和交通完善区,并按分区的交通特点提出分类改善措施。

(1)交通慢行区:该区交通以保护和整治为策略,提倡绿色交通方式,重点改善公交设施,形成以公交枢纽站为核心,地铁和常规公交为骨架,休闲公交、步行系统为辅助的公交发展模式。对机动车交通施行“秩序”优先于“速度”和“效率”的原则。停车设施方面,采取从紧停车供给策略,适度控制非居住配建的停车供给。

(2)交通完善区:该区交通以调整和改造为策略,对于机动车交通,须注重构筑合理的次、支路系统,调整和优化道路交通网络结构,以便加强机动车交通通达性。停车设施方面,采取适度供给策略,新建建筑严格执行配建停车标准,旧式建筑群则适度增加社会公共停车位供给。

3.3 建筑更新改造策略

(1)多元模式更新

针对旧城分区特色明显、建筑类型多样的特点,采取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私人主导等多主体,拆除、整建、修缮、保留等多方式结合的多元更新模式,以达到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历史文脉和复兴旧城的多重目标。具体有一下几种更新模式:

一、历史保护街区。已列入或建议列入的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展现城市历史发展脉络且具有较高文化保护价值的街区。该类街区以保护历史风貌、延续传统文脉为改造目标,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整体保护修缮的模式进行更新。

二、拆除重建区。该类街区是指:建造时间较早、建筑质量差、配套设施不足、存在卫生或安全隐患等问题,现状建筑物客观上已不能满足市民实际生活,因此建议拆除重建的街区。对拆除重建区,建议采取市场主导、大连片拆除重建的改造模式。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负责核算经济成本,制定建设约束条件,通过市场选择合适的开发商对街区进行开发。

三、更新发展区。该类街区是指:整体街区风貌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连片特色建筑,但大部分建筑质量一般的街区。该类片区的更新目标是延续街区肌理,改善或置换片区功能,建议主要采取私人业主主导、小连片整建的改造模式进行更新。对区内公房,则由政府负责改造。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设计、施工、规划程序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鼓励私人业主按要求联合对小地块进行改造。

四、整治完善区。该类街区是指:以80年代后新建建筑为主,建筑质量较好,但社区配套、建筑风貌仍待完善的街区。其更新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标,主要采取由社区业主委员会主导,对小区配套设施及环境进行整体完善的方式。

(2)产权处理入手

建筑房屋产权混杂是旧城更新的难点所在。据调查,荔湾区旧城目前存在私有、私人共有、公有(代管、经租、公有房)、公私共有、公企共有等情况,因此建筑更新需优先处理好产权关系,建议采取保留、置换、回购、拍卖、代管等策略调整产权结构,为建筑的保护和更新创造有利条件。

(3)成本综合平衡

过去,以单个地块考量具有保护要求的旧城街区改造,将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成本平衡压力下,容积率大幅提升,造成历史街区风貌难以为续。又或风貌保护要求下,容积率受限,改造成本难以平衡。二,拆迁安置难以解决。

因此规划采取区域综合平衡策略,将旧城风貌控制区域内地块,与一般旧城区内地块联动起来,进行统一规划,把风貌控制范围内的部分容积率转移到一般旧城区进行建设,实现改造成本综合平衡。同时,重建区地块将提供一定的空间,解决保护区、更新区的居民安置问题。

(4)多种渠道安置

一、与廉租房建设结合。旧城住户相当部分是低收入者,为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可将旧城更新安置房源与廉租房源进行统筹考虑。

二、与“烂尾地”回收建设结合。进一步挖掘荔湾区现有土地资源的潜力,回收区内“烂尾地”,建设旧改住户安置用房。

三、与新区建设结合。建议由市政府在新区划拨旧改拆迁安置用地建设廉租房。

3.4 环境更新策略

环境更新目的是为了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其中内容包括:绿地开敞空间营造、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市政设施的改善。规划运用GIS技术,以人口密度及服务半径为参数,对设施服务质量进行评估,结合地块更新改造,合理布点补充公共设施,提高设施服务质量。对于市政设施,规划提出系统改造,形成地区开发与设施双向匹配的原则。

3.5 人口与社区发展策略

关注人口与社区发展,是为旧城复兴,产业升级,文化传承创造条件

(1)稳定人口总量,复兴旧城活力

考虑到旧城更新成本、旧城保护要求、基础设施承载力,旧城发展须对人口进行控制。同时也要考虑保持旧城活力根据拆除重建区和更新发展区的分布,在设施配置最大化及确保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建议旧城建筑开发量维持现有水平,即1600万平方米的规模,而人口则比现状57万人有所下降,控制在50万人左右。其中,对中山路以北地区(即历史核心区外),适当提高开发强度;对中山路以南(即历史核心区内),维持现有的开发强度及规模。通过用地的功能调整,适当降低人口密度。

(2)调整人口结构,升级产业结构

一方面,人口结构调整应和产业升级相配合,通过产业“迁”与“引”,引导人力资源流动,实现区域人口结构融合、调整。另一方面,人口调整应与旧城更新、新城开发相配合,通过异地安置实现部分人口外迁,并带动支撑新区、新产业发展。

(3)延续社区网络,传承传统文脉

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性地区,荔湾旧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口头传说、粤语、粤剧、讲故、除夕花市、婚俗、传统手工艺技能、地方美食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而这一切有赖相应的物质空间环境,更需要深谙其味的本土人来承载。因此,旧城更新应适当维系原有的社会网络,避免其遭到急速破坏,以确保历史文化的继承与繁衍。

对于更新街区,尽可能以社区为单元进行改造,确保原有社会网络的整体性。对于未开发地块,应适当建设住宅,吸引新一代荔湾年轻人回流,降低本土居民老龄化趋势。

3.6 历史文化保护策略

荔湾旧城更新应在《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参照本次规划提出的两项原则进行:一是,旧城保护与更新必须以新区的开发为依托,通过新区发展提供旧城调整的空间、改造的资金。通过联动发展来达到保护的目的。二是,旧城保护与更新须同时注重物质文化载体的保护与利用。

基于荔湾旧城的风貌特色及历史资源分布,规划构筑了由步行及旅游公交组成的荔湾游憩系统,以求将广州西关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民俗活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最终,规划辅以图纸的形式,统筹落实前述六方面的更新策略与方案,以此作为荔湾旧城更新发展的中观层面纲领,一方面衔接规划管理,作为指导荔湾分区控规导则修编的依据;另一方面,衔接日后的规划实施,作为统筹旧城更新分地块修规编制的依据。

4. 旧城分地块规划设计(微观层次)

荔湾旧城更新规划完成后,即作为纲领文件指导各项更新实施工作顺利展开,例如,最具广州历史文化代表性的“五区一街”[ “五区一街”即是:荔枝湾文化休闲区、陈家祠岭南文化广场、沙面欧陆风情休闲区、十三行商埠文化区、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水秀花香生态文化区。]作为迎亚运重点工程也已完成,与其联动更新、作为旧改安置地块的西湾路街区也进入建设阶段。此外,宝盛沙、源溪等8个旧城地块也以联动更新的方式进入了修详方案编制阶段。

5. 结语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6

目前是计算机网络时代,把各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互相连接,并按照一定的协议相互访问,就能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局域网作为一种计算机网络,在网络协议上基本符合 OSI 模型,该网络采用 TCP/IP 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功能。由于局域网短距离、高速率、低延时、低出错等特点,被众多企事业应用。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主要围绕在硬件和软件之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的物理安全问题、网络拓扑结构安全问题、网络系统安全问题、应用系统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安全问题等。一个主要的趋势是将功能集中于硬件,从图像处理到浮点运算,都从应用级软件转移到了硅晶片中,而信息安全,也已经被转移到了硬件中。从防火墙到加密,硅晶片的速度优势被充分的利用来处理安全应用。

1.硬件维护

1.1网卡安装与维护

如今的计算机计算机都以配置网卡,其功能设置也很简单。

1.2网络检查与维护

网络互联系统主要指网络的连接转发设备,包括HUB、交换机、路由器等。检测HUB或交换机故障。

HUB或交换机的状态指示灯如果闪烁或常亮黄灯、表明数据包在网络上有堵塞情况、需要检查同一局域网中是否有重复的IP地址分配或局域网IP地址分割有交叉。如果网线和主机都没有问题、则应测量网络设备的地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如果电压超过3V则表明HUB或交换机的供电系统有问题、静电不能及时释放、干扰了数据信号。检测路由器故障。利用MIB变量浏览器、用它收集路由器的路由表、端口流量数据、计费数据、路由器CPU的温度、负载以及路由器的内存余量等数据。通常情况下网络管理系统有专门的管理进程不断地检测路由器的关键数据、并及时给出报警。另外、如两个路由器直接连接、应将一台路由器的出口(或入口)连接另一路由器的入口(或出口)。网络连线是局域网的血管、没有它们、信息就无法流通。

1.3双绞线的标准使用

双绞线的正确联接很重要。对8根4对双绞线的不正确联结使用,会影响通讯效果。在10Base-T标准中,第1,第2为一对线,第3、第6为一对线。在一对线的传输中,由于线路是双绞的,会将涡流相互抵消,延缓数据信号的衰减。如果线路不正确使用,就起不到涡流抵消的双绞线作用,使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都要打折扣。如果双方为同样的线序,表明是接集线器的直联线。如果为1,3,2,6反接,则为双机直联线,又称Hub集线器级联线。

2.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策略

2.1局域网安全控制策略

安全管理保护网络用户资源与设备以及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目前网络管理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是客户端安全部分,对网络的安全运行威胁最大的也同样是客户端安全管理。只有解决网络内部的安全问题,才可以排除网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对于内部网络终端安全管理主要从终端状态、行为、事件三个方面进行防御。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软件加强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管理是当前解决局域网安全的关键所在。

(1)利用桌面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入网。入网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为网络访问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控制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在哪台工作站入网。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网络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的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的操作。

(2)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通常安装在单独的计算机上,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开,它使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或与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用来保护内部网络资源免遭非法使用者的侵入,执行安全管制措施,记录所有可疑事件。它是在两个网络之间实行控制策略的系统,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

(3)封存所有空闲的IP地址,启动IP地址绑定,采用上网计算机IP地址与MCA地址唯一对应,网络没有空闲IP地址的策略。

由于采用了无空闲IP地址策略,可以有效防止IP地址引起的网络中断和移动计算机随意上内部局域网络造成病毒传播和数据泄密。

(4)属性安全控制。它能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权限: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删除、执行修改、查看目录和文件、显示向某个文件写数据、拷贝、删除目录或文件、执行文件、隐含文件、共享、系统属性等。网络的属性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

(5)启用杀毒软件强制安装策略,监测所有运行在局域网络上的计算机,对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计算机采用警告和阻断的方式强制使用人安装杀毒软件。

2.2 病毒防治

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防止病毒的侵入要比发现和消除病毒更重要。防毒的重点是控制病毒的传染。防毒的关键是对病毒行为的判断,如何有效辨别病毒行为与正常程序行为是防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防病毒体系是建立在每个局域网的防病毒系统上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病毒策略:

(1)增加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首先明确病毒的危害,文件共享的时候尽量控制权限和增加密码,对来历不明的文件运行前进行查杀等,都可以很好地防止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这些措施对杜绝病毒,主观能动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小心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之前进行病毒的扫描和查杀,也可把病毒拒绝在外。

(3)挑选网络版杀毒软件。一般而言,查杀是否彻底,界面是否友好、方便,能否实现远程控制、集中管理是决定一个网络杀毒软件的三大要素。瑞星杀毒软件在这些方面都相当不错,能够熟练掌握瑞星杀毒软件使用,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有效使用杀毒软件是防毒杀毒的关键。

通过以上策略的设置,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快速有效的定位网络中病毒、蠕虫等网络安全威胁的切入点,及时、准确的切断安全事件发生点和网络。

3.结束语

本文对局域网的硬件维护和网络安全做了一定的介绍,但单位局域网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所以局域网管理员应根据自己网络的特点采取适合自己的维护方法,并不断学习新的网络维护方法,使得局域网速度、安全等得到更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异常的迅猛,传统的单处理器的网络安全设备越来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正是时候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使用硬件来支持网络安全分析,这需要借助大规模并行计算提供必要的性能保障网络的安全性。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7

关键词:

信息化;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全世界信息资源的互联整合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资源的互联整合必然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作为载体,只有计算机网络自身不断的发展、完善,才能让其载体功能得到更好体现,才能更好的促进信息资源的互联整合。但由于计算机网络互联形式的多样性,就使得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网络上传输的信息容易遭受到外来的攻击、破坏。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都存在着诸多因素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这也使我们不得不将网络的安全措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以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一、网络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合理性分析

一个网络,能够安全正常运行的关键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是否合理,而全面分析网络系统设计的每个环节,则是建立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首要任务。应该在认真研究网络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下大气力抓好网络运行质量的设计方案。为解除这个网络系统固有的安全隐患,可采取以下措施:

1.网络分层技术的应用从源头上杜绝了网络安全存在的隐患问题。局域网中以路由器为边界,基于中心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和三层交换功能,使得网络的最底层终端汇聚接入层,再由汇入层交换机将网络汇聚接入核心层交换机,由核心层交换机进行网络控制,最终由路由器统一管理网络出口,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冗错性。

2.采用物理与逻辑相互隔离的方法来实现对局域网的安全控制,其目的就是将非法用户与敏感的网络资源相互隔离,防止数据被非法侦听、窃取,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

二、制定安全策略,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

1.加强网络管理员和网络硬件设施的管理,平时注意培养网络管理员风险控制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禁止非相关网管人员进入机房控制室;注重保护计算机系统、网络服务器、网管系统、路由交换设备等硬件实体,通过安全保护系统验证用户的身份和使用权限,防止用户越权操作,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实体安全。

2.加强网络软件方面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安全访问策略。全面的访问控制策略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保护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能够被合法的授权用户通过制定的策略访问到,而不被其他的非授权用户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各种安全控制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下面我就重点介绍几种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1)用户访问控制策略。为了方便统一管理,我们可以将用户组分为:合法用户,非法用户和特殊用户。合法用户是我们允许访问网络资源的普通用户;非法用户是我们禁止访问网络资源的用户;特殊用户则是像系统管理员这样的用户,需要为他们分配特殊的操作权限,负责网络的安全控制与审查的用户。

(2)网络访问控制策略。我们可以将网络分为三层: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接入层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在这一层允许合法授权的用户可以接入到网络,得到正确的访问接口。汇聚层则提供第二层的访问控制,将合理的网络请求送至核心层,经过核心层的路由策略,合法的用户就可以登录到网络服务器并获取相对应的网络资源。三个层次的网络策略中只要有任何一步未过,用户将被拒之门外。网管就可以对普通用户的账号使用、访问网络时间、方式进行管理,还能控制用户登录入网的站点以及限制用户入网的数量。

(3)信息加密策略。一般来说,敏感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非法截获,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通常会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端点加密、节点加密和线路加密三种。端点加密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保护;节点加密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线路提供保护。线路加密则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线路信息安全。

(4)防火墙安全隔离策略。网络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因为它能够很好的将互联网和内部网进行安全隔离,所以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互联环境之中。在逻辑上,防火墙既是一个分离器,也是一个分析器,它能够有效地监控并分析Intranet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从而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5)监控日志策略。日志系统具有强大的综合性数据记录功能和自动分类检索能力。在该系统中,日志将记录用户的各种操作行为,所执行的所有操作,包括登录失败操作,对数据库的操作及系统功能的使用,通过对日志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就能够获得该用户所执行操作的机器IP地址、操作类型、操作对象及操作执行时间等,以备日后审计核查之用。

三、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冗余机制

网络数据非常重要,大部分的数据都保存在存储设备中,为了防止存储设备的异常损坏,可采用由热插拔SCSI硬盘所组成的磁盘容错阵列,以RAID5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热备份。同时,建立强大的数据库触发器和恢复重要数据的操作以及更新任务,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使重要数据均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对于数据库和存储设备的备份方案,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8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1. 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指通过科学计划、合理组织、严谨实施、严格考核,高效、优质、安全、低耗地完成一系列养护生产活动,经常保持高速公路及其设施处于完好状态,保障行车快速、畅通、安全、舒适、经济。同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速公路优良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按照内容划分为:日常维修保养、专项工程、大修工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的完好状态,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及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1. 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1) 养护工程的经常性、及时性。2)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3) 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时效性。4) 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复杂性。5) 养护成本高。6) 人员素质要求高。7) 高速公路通行量大、车速快, 养护作业具有较大的危险性。8) 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1. 3 高速公路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 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 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 目前存在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养护管理体制不够完善。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3) 高速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不明确。4) 养护过程中责、权、利不相一致, / 重建轻养0 思想严重。5) 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6) 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 现代化水平要求。

2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 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随着高速公路的日趋增长, 养护管理在整个高速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将逐渐建立起来。新形势下对高速公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目前已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 集中精力, 重点研究解决。

2. 1 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高速公路事业发展初期, 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无法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为实现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 我们须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目前我国现状, 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实行的是“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管理原则。为了顺应高速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我们应该加强集中领导权, 严格分级管理; 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 正确处理公路建设、养护、管理三者的关系, 充分认识加强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 养护管理也是发展, 而且是重要发展的指导思想, 充分认识到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既是保持路网技术状况, 发挥公路服务功能的重要保证, 又是实现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把养护工作抓好。

3) 积极推进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 建立养护市场制度。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把养护维修和养护工程推入市场, 大大增加养护资金的投入, 真正做到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 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 使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 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4) 建立政府参与制度。高速公路建设在各个行政区域内, 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配合, 应建立有效的政府养护参与制度和监督机制, 从而支持高速养护管理工作, 保证高速公路养护质量和效益。

5) 建立专业化养护队伍。养护队伍人员要精干、技术全面、一专多能; 在养护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 不仅知识全面, 还要是专业层次较高的技术人员, 既会管理, 又懂技术, 做到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 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高速公路上发生的各类养护作业。

6) 做好养护工程的科学规划和决策。养护工程应建立长期的跟踪检测和评价系统, 根据养护质量MQI 来及时制定维修计划,及时对养护工程做出决策并实施, 真实地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和利用路面管理信息系统CPMS, 桥梁管理信息系统CBMS及养护维修工程专家决策系统的主导作用。

2. 2 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决策

1) 在养护方面积极推广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大胆创新, 加大科研力度, 提高路面承载能力, 提高养护机械化使用率, 改善纵坡情况下路面养护对策, 提高隧道及特殊桥梁的养护技术。

2) 养护工作应当建立规范化的公路检测、数据采集和养护质量评定制度。

3) 养护质量评价标准推向综合服务水平。高速公路养护的目标应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提供优质的服务, 除了路况评价外, 还应从安全、经济、舒适、快捷四个方面来评价, 也就是由公路线形、道路断面、路面性能、安全设施、养护组织、综合服务等多个方面内容组成的综合指标。

2. 3 养护机械发展对策

高速公路车速快、交通量大、昼夜不间断, 为了避免因道路养护工作造成交通阻塞, 过去的养护用人工, 运输靠四轮, 管理凭经验的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需求, 现在的高速公路养护要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 这就注定了养护机械必须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9

前言

当今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引领发展的时代,高度信息化和便捷的网络化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然而,网络信息安全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也就促进了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的发展不断的与时俱进。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是计算机进行攻防演绎的关键组成,并作为计算机信息对抗的不可或缺的组成。可见,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在运用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进行研究的意义所在。

1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简述

为了达到某个系统或者特定网络的安全保护目的,则需要进行制定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制定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需要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的网络环境进行防御措施的规划。对于网络攻击,计算机网络防御需要及时进行补救。计算机系统随着所处的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加大,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也就愈加繁杂起来。因为人工进行防御措施的设置比较麻烦,而且效率也会很低,所以需要借助计算机做出有效的防御策略设置。

当前,进行网络防御的关键与核心,是计算机的防御策略。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是进行信息的保护以及网络安全的维护。而且如今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是由于还没构成具体的措施的实行体制,所以,迫切需要对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进行探讨。通过进行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的模型的分析,是有效保障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举措。

2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面临的威胁

当前计算机的安全性还是需要改进的,其主要面临的威胁有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系统漏洞、未授权访问、恶意攻击、以及管理因素带来的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频发的网络事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的病毒是对其他服务器和用户进行感染,通过电子邮件、文件共享、通信工具等方式实现的。计算机病毒不但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可导致网络瘫痪,其手段是对感染用户大量发送垃圾信息等干扰正常使用。

未授权访问是局域网各个信息用户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进入的,但是不运用保密措施,则会导致一些机密信息泄密。未授权访问出现问题,则会对信息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做未授权访问局域网的安全措施,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即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跟踪和审计;对口令的复杂度进行升级,使身份验证强化;对访问权限控制进行强化;网络的软硬件设备要调配好。

3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御策略模型的基础,是建立在三维模型之上的。由该三维模型可以知道,计算机工程网络安全防御策略模型是来自系统的思想、技术、方法以及网络技术领域知识的支持。网络安全知识防御策略模型的方法论是从其技术与思想方法的整合中来的。网络安全防御策略的工程应用,则主要由防御策略模型、和网络安全知识、技术这三者的融合而来。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策略模型是用于对安全的机制及安全的对象进行分析,安全对象涉及的内容有计算机的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网络设备安全、数据库安全、计算机病毒防治等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3.1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设计

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的设计,是有效进行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开端。因此,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灵活性、一致性,并进行成本平衡和方便使用的分析。整体性是指在进行网络安全问题的思考时,需要结合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做规划设计。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结合更多的技术和各种方法进行信息的保护。灵活性则是要求制定安全措施的时候,也要把以后的网络变化升级考虑进来,而且还要考虑到管理人员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相协调,并方便做出改进。

一致性是指要同步考虑网络的生命周期及安全问题,特别是要详细分析前期的网络建设,这样有利于减少后期不必要的花费。而规划设计中成本的平衡原则是分析保护信息所具有的价值,其这个价值用多少成本合适,维护费用不能超过所保护信息的价值。方便使用的规划设计原则要求安全措施的运行不能太繁杂,这样使得工作者难以完成计划的措施,这样会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

3.2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策略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御策略,包括管理策略以及技术策略。安全管理措施需要人与计算机协调进行,保证计算机的安全级别,可以通过进行安全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来实现。这也就是进行安全管理所涉及到法律措施、先进技术、高效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法律措施是指在已有的法律基础上进行网络安全管理的规范和准则,这是给犯罪分子的警示。网络先进技术是指根据安全环境做相应的分析,对存在的风险,则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对用户信息安全做出保护。高效管理是指强化局域网内部的管理工作,对审计和跟踪体系进行完善。

计算机网络防御技术主要包括的内容是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计算机系统;认证、授权用户,扫描并控制网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防御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系统性、动态性、简便性,而制定安全策略技术的措施是运用于计算机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访问授权等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升服务器的安全级别,检测并清除病毒的传播。交换机、操作系统、路由器处于网络层中,衍生许多复杂的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人员泄密和来自外界攻击等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是进行跟踪和监测,一旦网络有异常数据,则进行快速的操作系统补丁等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熊群毓.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探讨[J]信息通信,2012(4).75-76.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10

关键词:网络安全;准入控制;铁路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access control; railway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70-01

0引言

随着网络环境愈发复杂,国家对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级别提高到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范畴,这就意味着铁路信息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等级。为此,铁路部门非常重视各种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

现有铁路各信息系统中一般都部署了防病毒、补丁分发等安全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作用。但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单个、相对静态的防护措施如何能够进一步的增强和扩展,如何能够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系统安全性,达到国家对铁路系统的安全要求,这就是需要探讨的网络安全准入控制系统。

1网络安全准入控制技术概述

网络安全准入控制的核心概念是从网络接入端点的安全控制入手,结合认证服务器,安全策略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及第三方防病毒、系统补丁等服务器,完成对接入终端用户的强制认证和安全策略应用,从而保障网络安全。

现今,思科、赛门铁克、H3C等厂家已有成熟的网络安全准入控制系统,可以支持常见的准入控制、安全管理、防病毒、补丁分发、ACL(访问控制列表)下发、防ARP攻击、U盘外设管理等功能。其可以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接入控制、可视化和动态的管理,增强系统的高安全。

2铁路系统应用方案

对于铁路各信息系统应用网络安全准入控制系统,只需增加安全策略服务器、认证服务器,并结合已有的防病毒、补丁分发、网络设备等,即可进行无缝、有效的整合,形成一套联动的系统,实现准入控制等强大的功能。

2.1 铁路信息系统现状铁路行业各信息系统的网络构架以典型的E1环形网络为主,网络接入节点为车站,核心节点一般为铁路局。铁路信息系统具备常用的防病毒和漏洞补丁等安全设备,可以起到对网内固定的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进行病毒防护和补丁升级,但对于系统中是否有其他终端接入,接入的终端设备是否合法,合法用户终端系统是否安全等并未做更进一步的控制。

2.2 网络安全准入控制实现方式网络安全准入控制系统以既有系统网络为基础,在网络核心交换机处设置隔离区,增加安全策略和认证服务器,并利旧补丁分发和防病毒服务器。隔离区中服务器与既有服务器群采用不同VLAN子网隔离开来。在既有车站路由器开启802.1x通用认证协议。

2.2.1 系统构成。①安全策略服务器及安全客户端。②认证服务器。③防病毒、补丁分发服务器。④网络设备。

2.2.2 系统要求。用户终端计算机必须安装准入控制系统客户端软件,在接入网络前首先要进行802.1x和安全认证,否则将不能接入网络或者只能访问隔离区的资源。在接入路由器或交换机中要部署802.1x认证,结合认证服务器进行联动,强制进行基于用户的802.1x认证和动态ACL、VLAN控制。安全策略服务器中配置用户的服务策略、接入策略、安全策略,用户进行802.1x认证时,由安全策略服务器验证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并基于用户角色(服务)向安全客户端下发安全评估策略(如检查病毒库版本、补丁安装情况等),完成身份和安全评估后,由安全策略服务器确定用户的ACL、VLAN以及病毒监控策略等。防病毒、漏洞补丁服务器部署于隔离区。

2.2.3 流程说明。①用户上网前必须首先进行身份认证,确认是合法用户后,安全客户端还要检测病毒软件和补丁安装情况,上报安全策略服务器。②安全策略服务器检测补丁安装、病毒库版本等是否合格。③安全策略服务器通知接入设备,将该用户的访问权限限制到隔离区内。此时,用户只能访问补丁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等安全资源,因此不会受到外部病毒和攻击的威胁。④安全客户端通知用户进行补丁和病毒库的升级操作。⑤用户升级完成后,可重新进行安全认证。⑥如果用户补丁升级不成功,用户仍然无法访问其他网络资源,可进行相应检测。⑦用户可以正常访问其他授权(ACL、VLAN)的网络资源。

2.3 实施效果①由于接入节点路由器或交换机对端口部署了802.1x认证,所有非法用户将不能访问企业内部网络。并且认证通过前,用户终端之间无法实现互访(前提是车站交换机支持802.1x,如果是在路由器实现802.1x则无法控制车站内的终端之间互访)。②合法用户接入网络后,其访问权限受路由器或交换机中的ACL控制。特定的服务器只能由被授权的用户访问。③合法用户接入网络后,其互访权限受路由器控制,实现对终端接入网络访问控制。④用户正常接入网络前,必须通过安全客户端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感染病毒且病毒库版本和补丁得到及时升级。降低了病毒和远程攻击对企业网带来的安全风险。⑤通过使用网络准入系统客户端软件,可对用户的终端使用行为进行严格管理,比如禁止U盘、禁止光驱等。

3网络安全准入控制系统优势

①系统整合后将安全防范由静态转向动态方式,对于所有网络接入用户可实现接入控制和监控,及时发现非法接入情况,对整个系统实现“透明可视”,降低了系统风险。②系统整合后将以往部署的防病毒、补丁分发功能进一步的功能扩大,可实现对于既有系统正常用户进行“体检”,发现其安全缺陷,而进一步的进行修复,更加智能化,同时带来的是更高的安全性。③该系统可以无缝的直接整合在既有系统中,具备一定的兼容和适用性。④整合现有防病毒、补丁分发、终端操作系统管理维护等功能,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维护,减少维护管理工作量。

4结束语

网络安全准入控制系统旨在整合现有资源,全面、可靠的保证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铁路信息系统应用,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实现高安全性、可视化和动态防护的功能。同时,对于铁路各信息系统之间的访问控制,则可以新增或利旧既有的防火墙、网闸来实现安全隔离访问,进一步完善系统间的安全性。

随着国家铁路信息化安全建设的推进,网络安全准入控制系统以其全面、高效、安全的特点,必将在行业内得到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11

1 等级保护思想

等级保护思想自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产生以来,对信息安全的研究和应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以ITSEC、TCSEC、CC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安全评估准则相继出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行业所引入。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安全防护问题,1994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明确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至此,等级保护思想开始在我国逐渐盛行。

我国的安全等级保护主要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其核心思想就是对信息系统分等级、按标准分类指导,分阶段实施建设、管理和监督,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由低到高划分为五级,通过分级分类,以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为支撑,实现不同等级的信息安全防护。

2 烟草行业引入等级保护思想的意义

烟草行业高度重视等级保护工作,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能有效地提高烟草行业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整体水平。

2.1 开展安全等级结构化安全设计

安全等级保护在注重分级的同时,也强调分类、分区域防护。烟草行业虽强调分类、分区域,但存在一定局域性。同时,由于缺少分级准则,差异化保护尚未深化。引入等级保护思想,有助于深化结构化安全设计理念,通过细分类型、划分区域,全面梳理安全风险,明晰防护重点,构建统一的安全体系架构。

2.2 注重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等级保护工作遵循“自主保护、重点保护、同步建设、动态调整”四大基本原则,其“同步建设、动态调整”原则充分体现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烟草行业在全建设“同步”思想方面体现不深,未在系统的建设初期将安全需求纳入系统的整体阶段。引入新思想,明确新建系统安全保护要求,提升安全管理效率。

3 等级保护在烟草行业的实施路径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内容主要涉及系统定级备案、等级保护建设、风险评估与等级安全测评、安全建设整改。烟草行业推行等级保护工作,其实施路径主要有几条。

3.1 信息系统安全定级

主要包括信息系统识别、信息系统划分、安全等级确定。其中,原有信息系统根据业务信息安全重要性、系统服务安全重要性等方面综合判定,合理定级。

3.2 等级保护安全测评

在等级保护环境下对信息系统重要资产进行风险评估,通过等保测评,发现与等级保护技术、管理要求的不符合项。

3.3 制订等级保护实施方案

依据安全建设总体方案、等级保护不符合项,全面梳理存在问题,分类形成各层级问题清单;并合理评估安全建设整改的难易度,全面有效制订等级保护方案,明确安全整改目标。

3.4 开展安全整改与评估

根据等级保护实施方案开展建设,具体主要包括安全域划分、产品采购与部署、安全策略实施、安全整改加固以及等级保护管理建设等。并不定期开展安全评估,不断巩固信息安全与信息系统安全。

4 基于等级保护的烟草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根据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路径分析得出,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体系存在许多共性,有较好的融合度。因此,探索基于等级保护的行业信息安全体系具有深刻意义。

信息安全体系的核心是策略,由管理、技术、运维三部分组成。在等级保护思想的融合下,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分级保护、分类设计、分阶段实施”。根据等级保护思想,烟草行业信息安全体系概述有几点。

4.1 分级保护

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体系以信息系统等级为落脚点,实行系统关联分级,具体分为人员分级、操作权限分级、应用对象分级。首先确定使用对象的范围。对人员实行不同分级,即人员、可信人员、不可信人员等;其次,根据人员分级,划分操作权限,即高权限、特殊权限、中权限、低权限等;最后根据业务信息安全等级和应用服务等级,明确应用系统等级,即一至五级安全等级。通过“人员—操作—应用”的关联链,制订分级准则,从而达到分级保护的目的。

4.2 分类设计

信息安全体系分类设计,主要涉及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边界三方面的结构化设计。

4.2.1 类型设计

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以及安全体系特点,分为技术、管理和运维三大类型,并进行类型策略设计。其中技术要求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四部分,管理要求分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管理等四部分。运维要求分为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运维评估等两部分。

(1)技术策略注重系统自身安全防护功能以及系统遭损害后的恢复功能两大层面。如主机管理,其中主机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方法等标准要按级体现;而不同的策略同样也要根据两大层面按需设计。

(2)管理策略注重管理范围全面性、资源配置到位性和运行机制顺畅性。诸如安全管理机构是否明确了机构组成,岗位设置是否合理、人员配置是否到位、沟通运行机制是否顺畅等。

(3)运维策略主要体现运维流程的清晰度、运维监督考核的执行度。诸如系统运维管理是否明确运维流程及运维监督考核指标,诸如重大事件、巡检管理、故障管理等。通过分类设计达到结构化层级要求。

4.2.2 区域设计

区域设计主要指安全域。安全域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横向划分和纵向划分,横向划分按照业务分类将系统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安全域,如硬件系统部分、软件系统部分等;纵向在各业务系统安全域内部,综合考虑其所处位置或连接以及面临威胁,将它们划分为计算域、用户域和网络域。

烟草行业根据体系建设需要,将采用多种安全域划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

(1)以系统功能和服务对象划分烟草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域和一般应用系统安全域。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防止重要信息系统数据被其它业务系统频繁访问。

(2)以网络区域划分烟草行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区、应用服务区、管理中心、信息系统内网、DMZ区等不同的安全域。数据存储区的安全保护级别要高于应用服务区,DMZ区的安全级别要低于其它所有安全域。

4.2.3 边界设计

要清晰系统、网络、应用等边界,通过区域之间划分,明晰边界安全防护措施。边界设计的理念基于区域设计,在区域划分成不同单元的基础上,实行最小安全边界防护。边界防护本着“知所必需、用所必需、共享必需、公开必需、互联互通必需”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管理原则实施。

4.3 分阶段实施

烟草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思想,从应用系统需求开始,分阶段推进体系建设。

4.3.1 明确安全需求

为保证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能顺利开展,行业新建系统必须在规划和设计阶段,确定系统安全等级,明确安全需求,并将应用系统的安全需求纳入到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和验证,以避免信息系统后期反复的整改。

4.3.2 加强安全建设

要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以类型、区域和边界的设计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安全环节的监督,及时跟踪安全功能的“盲点”,使在系统建设中充分体现安全总体设计的要求,稳步推进安全体系稳步开展。

4.3.3 健全安全运维机制

自系统进入运维期后,要建立健全安全运维机制。梳理运维工作事项,理顺运维业务流程,并通过制订运维规范、运维质量评价标准、运维考核标准等,规范安全运维管理,提高安全运维执行力,以确保系统符合安全等级要求。

4.3.4 开展全面安全测评

在安全建设阶段,对行业现状要全面诊断评估,尤其是对已定级的信息系统,加强安全测评,形成安全整改方案,并结合安全体系设计框架,按阶段、分步骤落实,注重整改质量与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4.3.5 落实检查与评估

检查评估必须以安全等保要求为检查内容,充分借助第三方力量,准确评估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并及时调整安全保护等级,不断促进行业信息安全工作上台阶。

5 结束语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等级保护思想的引入,以其保护理念的先进性和实施路径的可行性,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烟草行业将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切实提高烟草业务核心系统的信息安全,保障行业系统的安全、稳定、优质运行,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Z]. 2007-06-22.

护理管理思路及策略篇12

1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1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生态文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未来取向与整体观念是其最高行动法则;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发展、节约自然资源是其基本战略;政府主导、科技导向、公众参与是其基本操作模式。在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战略里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持续性、持续发展及持续利用这三个方面。

1.2 城市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个城市的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其发展过程中时刻对居民的出行需求、道路设施的供应、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这几者之间的平衡进行良好的协调,并且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内涵。

(1)注重后代的延续,不能将发展资源和道路资源耗尽,务必给下代留有生存空间。注重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的保护,保留地方特色,以求达到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协调。

(2)注重城市道路交通和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土地的使用情况相协调,使其相互连接,合理性发展。

(3)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规划高标准化,管理过程严格化”的方针,要注意有序性发展。

(4)在土地混合利用的问题上,坚持平衡性原则,努力实现居住就业一体化的平衡。

2 城市道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1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2.1.1 规划与布局

由于历史的原因,本市形成的城市建设布局是解放碑为中心的单中心,这使得客流的出行表现了较大的随意性。除上班出行外,在商业布局上表现为集而不中、分而不散的状态。在投资上,在市中心区投资力度较大,对客流的吸引力更强。实际上,中心商务区(CBD)所能提供的交通空间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增加CBD的交通引力就交通的缓解而言是雪上加霜。这体现在规划上,就是在建筑物的改造或新建时没有进行相应的交通分析,至少没有仔细考虑新增交通对整个路网的交通影响。

由于在产业规划时对交通空间的考虑不足,交通的选择余地本已较小;而目前在城市建设上,由于各区的自增大,要进行宏观控制更加困难。事实上,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交通规划应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按照规划路网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来控制建筑物的规模。据此观点,国外许多大城市匀规划为多中心的布局,以便于客流管理和交通组织:即在各中心之间,可用地下或地面轨道交通进行大运量的、较长距离的客运输送;在各中心区内,再用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进行近距离的客流疏散,这样便形成一种有序的交通状态。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都市,入境的以及市内的交通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衔接的好坏,直接影响乘客换乘的方便与否。便利的乘换系统是形成快速交通系统所必需的。本市在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对换乘的考虑不足,这对进一步的发展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便的换乘系统使公共交通的引力大为降低。

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交通环境的考虑。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会带来一系列的交通环境问题,如交通噪声和废气排放。在本市,各中心之间的连接主干道的修建使沿线居民饱受环境之苦,噪声所引起的烦噪不安、情绪激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2.1.2 道路结构设施与材料

用于道路结构设计的技术规范的基本设计思想形成于70年代,这对当时交通流量情况下的道路结构设计是合适的。但今天看来,观点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过于重视一次性投资,忽视了长期使用,城市交通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用性能,造成道路结构的三快一慢(设计得快,施工得快,损坏得快,跑得慢)的现象,浪费严重。

道路结构的早期损坏现象严重,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养护和维修。尽管如此,道路性能仍只能维持在低水平上。大量养护维修资金的投入,必然影响到新设施的建设,不仅影响了交通,也影响了发展。

不过,即便是用传统的设施修建理论所修建的道路设施,也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这是由道路设施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许多部门不重视道路设计和修建质量的原因。这样做效果不好,设施和投资未能起到应起的作用,浪费严重。传统上,修建方案的选择只考虑一次投资,如果我们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时,就会使问题更加明显了,视野更加开阔,注重发展的平稳性和持久性。

根据道路设施性能特点,本文将设施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为三个等级,即弱持续性、中持续性和强持续性。设施的修建,应按照中持续性或强持续性原则进行。其定义如下:

弱持续原则:设施标准低,损坏迅速或负面作用太大,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一种初期的生产模式。强持续原则:设施标准高,负面作用小;负面作用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远小于发展所带来的正面影响(从而可用发展的效益去治理或补偿发展的危害),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模式。

2.1.3 道路管理

城市交通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交通管理,一是道路管理。现代化的交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反过来也要人们的行为有所节制,遵守交通法则。目前客观上本市的交通方式复杂,各种交通方式并存。另一方面,出行者的交通行为不规范,没有“节制行为、保持畅通”的意识,造成交通秩序的混乱。在交通管理上,对车辆行为的管理较为严格,而对行人大多听之任之。这样,交通秩序乱、道路通行能力低是必然的。

交通管理上另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缺少现代化手段,管理者不能及时了解相关道路上的交通量变化状况,所做出的交通决策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作出有目的的疏导。

从交通管理指导思想上说,交通管理尚处于原始阶段,交通管理者是把出行者当作被动的对象对待的,而不是把他们当着交通管理的参与者来对待,哪里堵塞疏导哪里,而不是防患于未然。这说明我们的交通管理缺少现代的手段,也缺少现代的思想。

在道路管理方面,对正常的维护工作未予充分重视,缺少预防性养护的意识。殊不知“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缺少科学的手段和大量可靠的数据积累,无法使有限的的养护资金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不能使设施保持最佳完好状态。 道路管理工作对已有设施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本市的市区地面车辆平均行驶速度良好的规划和管理可使设施的可持续性发生变化。

2.2 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

目前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各种交通方式均有对道路设施的要求。由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的需求将是无止境的。虽说目前交通设施总体上是不足的,但不对交通需求加以适当的限制,则交通问题是永远无法解决的。

另一个可能造成大量交通问题的潜在交通需求是私人小汽车问题。汽车工业已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得以确认,若不发展私人小汽车,则汽车工业的支柱地位难以形成的。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钢铁、石油、化工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奠定基础。从纯交通的角度而言,极不主张发展任何方式的私人交通包括私人小汽车交通。但对于国家和个人而言,发展和拥有私人小汽车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一旦时机成熟,小汽车即会大量、迅速地进入家庭。就全国范围而言,应鼓励小汽车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镇。在本市,仅就其购买力而言,能够买得起私人汽车的家庭已为数不少,如无明确的政策,本市的汽车保有量将成倍地增加。

3 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随着车辆家庭化的进一步普及,这对城市道路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就要求了城市规划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还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我国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1 积极借鉴国内外各方面的城市道路规划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之路

城市道路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它需要考虑诸如交通供需、地方财力和土地等各种问题,是一个很考验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的工作。为了避免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就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策略,只有这样城市交通才能走上良好有序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发展策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政策、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并适当的参考国外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多方面的经验而确定的。

3.2 改变以往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

我国传统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观念是:只是通过增加城市道路建设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这种观念必须要得到很好的改变,因为城市对于道路建设的增加的容量是有限的,而交通需求则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只有对城市道路网的总规模和总容量有一个很好的分析,通过对现有道路交通的合理分配来缓解道路交通矛盾。比如城市中心区因其道路交通网容量有限而交通需求很大,就需要通过对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的进一步强化来满通需求;城市新开发区则有足够的空间来建设道路来满通需求。只有这样合理的安排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3.3 增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投入,统一规范道路功能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将增加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投入,大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密度,特别是支路和次干路的路网密度。在建设过程中要统一对快速路、主干路、支路等道路规范标准的理解,确保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相适应。

3.4 保护与发展并重,真正实现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