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合集12篇

时间:2023-09-11 09:18:59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1

问题教学法在我国自古有之,当代在我国真正将问题教学法用于语文教学应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用于矫正“讲授法”的弊端。由于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串讲”为主,搞成了“一言堂…‘满堂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教师都有意无意地采用了问题教学法。这样,问题教学法也见诸于语文教学研究的专著中,如谢象贤主编的《语文教育学》中就明确提出“问题法是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对问题中矛盾的揭示,为学生有效地提供解决矛盾的思路的一种教学方法”;深圳市的黄孔辰等老师提出了问题教学法并进行实验研究。而探究学习方式主要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西方社会不断发展,它应用于我国的语文教学,始于新世纪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主要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施建议部分”首次提出了“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型阅读的能力”。此后,广大的语文老师才在教学实践中开始推行和实施。

二、实施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问题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是指“根据‘实验逻辑’的反省思维学说,教师针对’儿童在生活和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试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不仅在于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更主要是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是在一般不改变教材内容,不打乱教材体系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由此可知,问题教学法在基本层面上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获得与理解,强调以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知识原理的再发现,它是在问题的指引下思考与学习,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想问题。在阅读教学中,一般是教师围绕文本设计问题,然后以问题来组织教学过程,学生在对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的思考、解答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学生处于主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它强调学生的“反省”和“顿悟”。

商继宗主编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对探究教学法是这样阐述的,它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资料或情境自觉地主动地探索,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发现并形成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并建立可行方案,然后实施方案,验证假设,再评价结果这样一个过程,注重自主发现问题,构建知识。在探究性阅读中,它注重学生自主性阅读,阅读主题的确定,阅读的组织、途径、方法及阅读结果的总结、整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引导,学生处于主体。在解决问题时,更强调探究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如搜集资料、比较分析,注重策略性知识的点拨。

三、师生间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范围不同

问题教学法师生间的活动一般为线型的,一问一答,其他学生处于旁听的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范围小。同时,问题教学法师生的活动主要在课堂,是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探究性教学师生之间可以是垂直型的,教师可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开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组织集体思维过程;也可以是水平型的,学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纠正,不断深化认识,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是网状的,教师在集体中是一个参与者,他鼓励在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包括教师自己,有来回的交往,形成一种多重、多向的网状交流。问题教学法,学生的活动主要局限于课堂中,以课堂教学来展开。而探究性阅读教学,学生的活动具有开放性,教师可以开展课前的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和信息搜集、整理,以便发现问题;也可以进行课后的拓展,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2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78-01

前言

阅读能力是语文最基础的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制约着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素质与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高,本文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对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农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现状分析

由于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相对落后,教学硬件条件欠缺,对知识的广度认识不足,加之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导致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首先部分地区方言比较重,特别是北方部分地区的许多方言口语表达方式与标准的普通话差异较大,同时在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由于本民族语言根深蒂固,学生普通话水平较低,此外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当地人们对普通话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普通话教育,继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1]。

其次,由于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环境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可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书本来源较少,书籍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的需求,导致许多学生不能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有效开阔视野,激发其阅读兴趣。

第三,由于农村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人口不多,整体的文化学习氛围较差,同时受观念与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农村的图书馆、阅览室多为样子工程,图书种类少,更新速度慢,在这种文化风气与硬件条件较差的制约下,农村普遍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与阅读环境,而学生容易受所处周围环境的熏陶与影响,因此不利于学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第四,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教育理解不全面,没有意识到阅读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忽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加强普通话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意识

我国大量的优秀在读物都是按汉语普通话标准出版,在方言比较浓重的区域与少数民族区域的农村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训练,为当地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供了前提条件,有效的扩展了当地学生的阅读范围,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方言地区的农村应当提高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教学水平,对教师制定普通话等级考试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列入教师考核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方言中容易混淆的发音进行梳理与归纳对学生进行重点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区分与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与使用,通过对学生方言细节的提醒修正,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普通话学习,切实提高当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推动当地普通话教学发展,为学生扩展阅读范围,培养其阅读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2]。

其次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汉语普通话教学师资力量,为学生的汉语普通话教学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要求学生在阅读、回答、提问与讨论的过程中必须使用汉语普通话,努力为学生营造汉语普通话锻炼的良好课堂环境,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普通话记日记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加强普通话训练帮助学生坚持进行汉语普通话训练,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普通话水平,为少数民族学生能够进行更规范的阅读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

2.增加课外阅读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动机,是学生阅读动力的来源,兴趣能够驱使学生以良好、积极的心态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3]。种类广泛、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社会,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受经济、文化与信息水平的制约,农村地区的课外阅读材料来源不多,种类单一,许多学生在整个小学甚至初中阶段都没有读过一本真正的课外读物,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为农村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阅读条件改善的投入,通过与发达地区教育服务产业的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电子书籍的推广,扩展农村地区阅读材料的来源多样性,为农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内容,其次,引导学生正确筛选健康有教育意义、积极向上的书籍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书籍内容种类分辨能力,让学生接受健康的课外阅读教育,在课外阅读中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创造阅读环境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环境,通过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例如在课堂设立读书角,组织学生将阅读过的书籍进行交换阅读,有效利用阅读资源,并积极开展阅读心得交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并树立阅读榜样,使学生通过互相激励有效的培养与提高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

4.家长配合教学养成阅读习惯

家长是学生生活中最好的老师,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农村学生的家长应当正确认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鼓励与身体力行的引导,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总结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3

由于我园班组幼儿人数较多,集体教学中教师对个体幼儿的关注及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成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在班级中创设了分享阅读区,每天有计划地利用区域活动及离园前的时间在阅读区开展小组教学活动,以此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育、重点与难点、活动准备与延伸的关系,给每个幼儿创设更多表达、表现、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教育过程更加合理、完善,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分享阅读区环境介绍

1.阅读区全景。我班分享阅读区设在卧室一角,一面临窗,一面与教室相通,从房顶垂下的粉红色彩带将阅读区围成一个较为隐蔽的温馨小屋。阅读区内从墙面、地面、书柜到玩具架都是教师根据需要精心创设的。这种高低错落的游戏场景,营造了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

2.阅读区墙面环境内容

(1)阅读区小组活动安排表

我们根据班中幼儿性格、能力特点,将50余名幼儿划分成5组,每组10名成员,周一至周五区域活动时间每组活动一次,由一位教师负责指导和记录,保证了此项工作有序开展。

(2)分享阅读三流程的图文提示给幼儿阅读区活动内容提示。

(3)读本文字墙

我们将学过的读本文字内容呈现在阅读区墙面上,鼓励幼儿脱离大小读本进行指读、朗诵活动,为独立认字阅读做准备。

3.图书架,摆放整齐有序的大小读本,教师自制图书,故事图表,收集的资料为幼儿自选图书,教师指导阅读、同伴合作阅读提供材料。

4.表演材料架。头饰、手偶材料架,都是教师制作,幼儿共同制作的头饰、手偶等道具,供幼儿表演使用。

5.自制图书架,摆放精选的亲子自制图书,美工区小组合作自制图书,幼儿独立制作的小书供教师、幼儿交流阅读欣赏提供支持。

三、分享阅读区活动介绍

教师为幼儿精心创设的分享阅读区环境,那么在阅读区开展哪些活动呢?又是如何开展的呢?

1.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区小组活动

(1)前期经验准备

幼儿受发展水平及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缺乏各类生活认知经验,往往不能在较短时间里很好地感知读本,为保证每个读本能顺利而深入地开展,教师、幼儿及家长都在每个读本进行之前,有目的地做好充分准备。

(2)过程中的查漏补缺

由于集体教学时多数幼儿受课时限制没有机会参与多种形式的练习,而在分享阅读区中通过指读、圈画文字及看图排序等方式,增加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幼儿与材料之间有效互动,兼顾到每个幼儿的现有经验,力求每个幼儿对每个读本都感知到位。

如读本《贪吃的小猫》,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书阅读,圈画字词及句式的练习。

(3)第三课时的巩固延伸

①同主题的故事阅读。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对读本学习很熟悉,为使幼儿对所学读本主题题材有更深刻的印象记忆,运用同主题阅读是个很好的练习方式。

每进行完一个读本,教师会选一些同主题的故事书,组织幼儿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参与讨论,丰富对同类主题故事的感知。

如学习读本《聪明的小鸡》之后,《聪明的小羊》《聪明的兔子》使幼儿对聪明智慧有了深刻的理解。

②师幼阅读自制图书。每个读本的拓展活动时我们都会开展自制图书活动,由幼儿小组合作、亲子制作图书;由于是幼儿亲手制作的图书,幼儿有分享的欲望,在分享阅读区里能自信地和同伴分享交流图书内容,大胆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成功,师幼共读不仅能读到更多内容,幼儿也能从同伴的图书中学到制作图书的方法,为制作图书拓宽思路。

2.幼儿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表演对幼儿交往合作社会性培养是极好的手段。为此,我们选择适合的读本改编成课本剧,供幼儿在阅读区里进行表演,在此过程中,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组织幼儿排练、制作道具,排练好后让同伴观看。

经过上述工作后,幼儿已能合作表演,在游戏中分享阅读区又成了“小剧院”吸引更多观念观看表演,另外我们还常组织幼儿到中小班给弟弟妹妹表演,深受欢迎,幼儿的自信心、合作表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3.小组自选活动。分享阅读区是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场所,能极大地满足个体需求,在宽松的氛围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为此,我们还每月安排一周自选活动,幼儿小组成员协商自选书架上的书阅读或合作表演或分小老师等。

同时提供图片、卡片、背景图、立体教具,采用观察讲述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

同伴间相互交流、讨论,从而对阅读内容加深印象,体验成功的快乐。

4.离园亲子活动。亲子阅读是分享阅读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使分享阅读区发挥更大的教育价值、功能,我们在每周五下午(固定)离园前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离园前亲子阅读内容,观看幼儿表演,加深对幼儿园阅读活动的理解和学习,有观摩教师进行的小组阅读活动(小书指读、圈字词、句式练习、有表情朗诵、表演)引领家长了解教育方式,也有亲子自选读本、操作材料以密切亲子感情,提高阅读水平。

四、创设分享阅读区的作用与反思

分享阅读区的创设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扩大了幼儿的交往学习时间、空间,如幼儿利用一日之内的空闲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活动,分享阅读区与集体教学相辅相成有机融合,与其他区域互相联系。如与美工区、游戏区、建构区密切交往。

分享阅读区帮助幼儿与环境、教师、同伴积极有效地互动,增加幼儿的表达机会,增强幼儿的表现意识,如常常不举手幼儿,在阅读区敢于向同伴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分享阅读区为教师提供了细致观察,耐心倾听,鼓励支持,有效指导的机会,有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灵活投放各种材料,了解并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如《我们的自行车》第一次投放与读本相似的句式卡,第二次投放一周计划表格,由幼儿选图卡摆放,第三次投入绘画材料,由幼儿合作制作一本图书——《我的一周》。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4

一、PISA阅读素养内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创造性地以“素养”为核心,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它突破以前学界对“素养”内涵的界定,将其界定为:“阅读素养是对文本的理解、使用及反思,其目的在于达成个人目标,发展其知识与潜能以及参与社会。”可见,其对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素养”是PISA中国独立研究中最具变革性的理念,其将个人“素养”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建立起紧密的联系。PISA所测评的“素养”不仅局限于学生在学校课堂中的表现,而且要让焦点离开学校,拓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的阅读、思考和运用都建立在社会性背景中,而非传统语文试卷中的那些单薄的字符及文本。因此,教师必须面对那些与他们具有直接或潜在关联的地点或情境,发现字符与文本在情境和目的中的特殊意义,进而掌握参与未来社会的能力。

所以,素养不再是一种孤立的认知方式和技能形式,更是一种基于不同情境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参与能力。而PISA注重在功能性、社会性、高阶性和文化性等多个维度中,测试和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与文本阅读中的阅读素养,能运用已有知识背景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强调阅读本身是文本与主体发生互动交互的概念,因此,阅读主体必须反思,通过反思激起个体对自身主体性存在的认识,发现学生具体、现实的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房山区语文阅读教学状况分析

北京市房山区历来就比较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然而由于学生的阅读素养较为欠缺,与PISA所要求的能力相差甚远,这和房山区之前的阅读教学状况存在密切

关系。

首先,语文阅读教学所用文本较为陈旧,多依赖于传统课本与配套阅读教材,阅读内容往往与现实社会脱节。且语文阅读考查方式题型化明显,应试模式较为突出,相比PISA的阅读文本,房山区阅读教材文本的社会参与度明显不够,不符合阅读教学的基本发展趋势,导致学校课程开设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其次,经典阅读严重匮乏。无论是对个人文化素质的提升,还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经典阅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课外经典阅读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课业压力,学生可用于经典阅读的时间有限,一些学生甚至连课标要求的经典著作都无法完成。而且,因为城乡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课外阅读资源极为欠缺,学校图书馆资源严重不足,不仅图书数量较少,且大多陈旧,真正适合学生阅读的不多,不能满足学生现实的阅读需求。

再次,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房山区地处北京远郊区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家庭文化背景与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低。一方面,家庭无阅读气氛,大部分学生的家中藏书较少,家长文化水平和经济能力较低,不知或没有能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有些学生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无法对其阅读进行积极引导与管理。另一方面,学生缺乏阅读意识,因为没有给予有效引导和管理,加之年龄较小,很难抵御电视、电脑和通俗读物的冲击,渐渐地对文本阅读丧失兴趣。久而久之,导致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缺乏。

最后,学生缺乏明确的阅读目的与读书方法。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娱乐。对所阅读的书籍或文章,没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很难具体表述出文章内容及阅读感受。导致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这些学生既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对要精读或略读的书籍也没有什么概念,更不会做读书笔记。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严重制约学生的阅读质量。

因此,针对房山区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匮乏、阅读教学内容亟须改善的状况,本区教育人士以PISA教育素养为导向,进行大胆探索,以期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观念、理论和实践引领的多管齐下

根据房山区阅读教学的现实情况和具体问题,本区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学生。

1.重视阅读,观念引领

目前房山区的中学生整日忙于题海,应付各种各样的作业、考试,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阅读。别说经典,不少学生连课本都没有进行深度阅读,甚至有些学生连浏览都没有做到。许多学校领导、教师、家长也反对学生读“闲书”,认为这是耽误时间。面对这种现状,阅读能力提升项目研究项目组成员一致认为:要让学校领导及师生重视阅读,必须让其转变观念,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及阅读能力提升对其他学科的正向相关影响。

从世界读书日的确立到语文新课标和《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对阅读的相关要求中,让本区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可以说阅读是人生最基本的技能,阅读能力提高了,其他学科凭着这种基本的阅读能力也能读懂绝大部分内容,因为所有学科的教材均以文字形式呈现。阅读能力越强,意味着记忆力和理解力越出色,学习力就越强,越利于终身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一个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教书、育人;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求知、做人。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的民族。

房山区各校以阅读为突破口,积极开发阅读课程,鼓励各学科根据学科特色开展相应的阅读研究活动,形成大阅读的理念,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形成大教育观,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让学校成为真正的“书香圣园”。

2.开设阅读课程,理论引领

阅读能力提升项目研究项目组教师通过认真研读相关资料,发现PISA阅读素养水平等级及要求与新课程标准、中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要求有较高的吻合度。其明显的区别是,PISA阅读素养更加侧重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考查,突出体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实用性,强调阅读在生活中的运用。

因此,房山区教委安排语文教师使用专门编订的材料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阅读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阅读素养。2011年12月,房山区编写“阅读能力培养”专项课程材料,经多次修订,形成校本教材《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约16万字,于2012年5月始在4所试点学校开设“阅读能力培养”课程,进而在全区35所学校的八年级全面开设此课程,在学期末组织全区的统考统阅。接着,陆续在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开设阅读课程,每周不少于一节,进行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训练。

3.组织读书活动,创办刊物,实践引领

传统语文教学阅读大多停留在名著阅读、美文欣赏阶段,阅读面极为狭窄。此外,房山区地处远郊,农村学生阅读积累极为薄弱。因此,组织读书活动首先应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2012年10月,项目组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着手编订适合房山区中学生的“房山区中学生阅读指导书目”。编写团队由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等各学科教师组成,推荐书目包括经济、哲思、军事、宗教、地理、医学、心理学、伦理学、自然科普及社会观察等作品。在书籍之外,我们还推荐一些报纸杂志和影视作品,供学生选择。

2013年2月,房山区教委在全区范围内组织评选“房山区阅读推广实验校”。2014年3月19日,韩村河中学举办“房山区阅读推广实验校”授牌仪式,两所高中校、两所完中校及6所初中校,共10所学校接受授牌并组织开展系列读书活动。活动主要包括:项目组安排区内阅读名师在实验校间进行巡回读书讲座;开设名家讲坛,邀请钱理群、苏立康、凸凹等知名作家学者来区开展讲座。2011年,我们固定在每学年的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组织“诵经典美文,润书香人生”诗文朗诵会,在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组织“阅读经典,感悟人生”的读书报告会,以及在非毕业年级举行读书征文活动。

2015年寒假过后,项目组创办的刊物《龙乡新芽》与房山区师生见面,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他们积极投稿,反响强烈。我区本土作家凸凹先生评价说:“刊物办得好,朴素的面貌,充实的内容,令人敬佩。”房山区将充分利用该刊物,引领学生与教师的阅读方向。

四、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通过数年的努力和发展,房山区通过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的转变,影响整个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从2011年起,房山区开始组织的诗文朗诵会、读书报告会和读书征文活动已经固化形成常态,成为特色。在阅读能力提升项目的引领下,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了长足进步,语文素养明显提升。自2013年开始,房山区中考语文成绩取得较大进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PISA 2012传来喜讯,区阅读成绩提升67个点,位居全球之首。

校本教材《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顺利编订,在全区推广,其所体现的语文素养观与中高考改革方向一致,房山区第一次走到北京市教育改革的前列。房山区的各个阅读实验校随之受益,南召中学、韩村河中学是房山区较为偏远的农村学校,经过三年的发展,其教学成绩已超过房山区的平均水平,获得骄人成绩。

“房山区中学生阅读指导书目”由一本小册子发展到一本厚厚的大书,不但为区中小学阅读和学校图书馆配书提供参考,也为其他区县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范本。房山区语文教师掀起阅读高潮,打造出一只由初高中语文教师读书讲座的团队,力争让每部名著有人讲,一部名著多人讲,讲出特色,讲出品味,形成自己的品牌。

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和角色,重新定位课程理念,切实关心学生成长需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建有利条件,逐步提升对现代教育思想与改革方向的认识,开发满足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素养和培养健全人格的课程,促进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5

摘 要: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有成为全社会、家庭、学校较为关注的问题。学生选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怎样在课外阅读方面下功夫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影响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等。作者就山区小学生课外阅读作了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山区 小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

在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有成为全社会、家庭、学校较为关注的问题。学生选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怎样在课外阅读方面下功夫直接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影响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等。所以作为一名山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对本山区学生做了此次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结果

1、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

山区学校比城市学校的藏书少,而且获取课外阅读的途径也非常窄,山区有些学生甚至小学毕业到初中毕业未曾读过一本课外阅读。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入学六年以来,一本工具书都没有的学生在一个班中竟占38%。可想而知差距之大,令人忧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并不高,不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山区家庭不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并且山区图书馆不够健全、藏书较少,图书较为陈旧,使用率低,不能合理开放,同时加之某些经济因素不能满足,丰富课外阅读开拓视野成为一句空话。同学之间互借阅读的比例虽大,但阅读面过于单一,有些书籍与学习并没有关系。租书方面本地区也没有类似的市场。从网上获知的为零,几乎没有学生接触过网络,所以一无所知,对于探究性的问题无从下手。

2、关于课外阅读的方法

类别

项目

六(一)

六(二)

阅读后做笔记的情况

经常作

27%

22.5%

偶尔作

33%

37.5%

不作

50%

40%

读书后与他人交流写体会读后感的

经常写

15%

10%

偶尔写

37.5%

30%

从不写

47.5%

60%

课外阅读有选择的

有针对性选择

17.5%

12.5%

无针对性选择

40%

45%

随便无目的

42.5%

42.5%

上表中所反映的问题实在令人担忧,对于课外阅读有待正确的认识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同时还反映出多数学生选择的盲目性,有的学生随便拿到一本便相互传看,在我班我曾发现有些学生竟拿些星座运势类似于算命的书籍传看,由于山区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相对城市的较差些,有很多家长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儿童较多,对学生的教育相对松懈,学校的教育必定是有限的。社会之大,这样盲目的选择,可能会导致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污秽。

3、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情况

项目

六(一)班

六(二)

认为有正面影响

37.5%

40%

认为有负面影响

35%

35%

无所谓

27.5%

25%

可以看出:有益的课外阅读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的确,在调查时有的学生说对自己的作文,同时对自己的言行也有很大帮助并能辨别是非等。很明显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表现极为活跃、语言组织能力较强、有较多的创新性问题提出。作文中语句流畅、观点鲜明、可读性强,处事较为理智。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反映迟钝,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成绩平平,没能有选择性地去阅读。

三、反思

1、由于山区学生与外界交流较少,信息较为闭塞,对外界了解太少。我曾问过学生:“你们长这么大,谁到县城去过?”一个班中竟寥寥无几,而大城市更不用说。每次带学生参加县一级的竞赛很难取得好的成绩,他们对部分问题闻所未闻。我虽然只是对山区学生的课外阅读单方面做了调查,但在我国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或不如这样的地区的学生值得我们关注和帮助,使他们与城市学生缩小差距,让基础教育的阳光普照大地。

2、小学生对童话较为感兴趣。对有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文学作品不太敢兴趣,加之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引导,认为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处于发育期的他们好奇心较强,如果不筛选阅读内容,很可能影响学习。

四、建议

1、增强山区小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图书馆应加大建设力度,合理开放借阅工作。充分发挥好为教育教学服务,能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又好又快地发展。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6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数学阅读又有不同于一般阅读。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它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数学阅读的理解常常出现误区:

误区之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应该包括对数学信息、数学类读物的阅读,阅读这些读物是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有益补充。但如果仅仅把数学阅读理解为阅读数学报刊、杂志或网络媒体,或者把数学阅读理解成数学教学后的欣赏、阅读拓展,简单地把数学阅读看成:“数学+阅读”,这是对数学阅读狭隘的理解。数学阅读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应该包括课前的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误区之二:数学阅读=提问+自学;

数学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通过问题的生成、解决来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的产生应来源于学生。不少教师误以为数学阅读就是教师布置自学导读题,让学生看书自学。这固然是数学阅读的一种方式,但数学语言高度抽象概括,教师如果以这种短线的问答式展开教学,忽略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探究、发现,省略学生的体验,怎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丰富性,何谈发展学生的思维?[NextPage]

误区之三:数学阅读=课本+学生;

数学阅读强调用好教材,这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无疑大有益处,但如果过份强调课本的作用,不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班级差异等诸方面的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让学生围绕课本进行学习、操作、答疑、练习,把数学阅读看成一种程序性的操作,缺乏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思维被课本所禁锢和束缚,反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践行:探索数学阅读的真谛……

数学阅读其实并不陌生,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只是在原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学习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进一步突显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获得,强调学生的可持性发展。数学阅读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阅读中激趣、生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如果丢失了学习的兴趣,获得的知识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会被遗忘,学生会在可持续发展上大打折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激发兴趣,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生成问题,激发求知欲。例如:学习《比的认识》时,课的开始教师出示:

你知道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的比大约是1:1,成年人身高与头长的比大约是7:1,腿长与头长的比大约是4∶1。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同座位互相比划信息中的数据。你是怎样理解信息中的1:1和7:1的呢?关于“比”你有什么疑问?你还想了解比的哪些知识?通过阅读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和想要了解的数学知识,以问题引路,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阅读中比较、理解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避免定势的负效应,把干扰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达到对知识深刻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对知识的易混的因素进行辨析分化,有效地克服思维定势,实现学习过程的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在概念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清概念,教师可以通过正话反话等形式,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把“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与“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进行比较。在学生认识钝角的知识时,把“钝角都大于90度。”与“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进行比较。学习圆的周长时,将“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帮助其理解之间的区别。

此外,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教师还可以结合“易混点”,设计“姐妹题”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较,经历过程,强化体验。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常常会出现数量和分率混淆,如:一根铁丝截去“米”和截去“”的理解常常会出现偏差。教师出示:①一根铁丝长5米,截下去米,还剩多少米?②一根铁丝长5米,截下,还剩多少米?如此,通过比较,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去伪存真,深入理解。

三、阅读中探究、发现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学生数学阅读还应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相融相伴。只有在阅读中探究,在阅读中发现,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数字与信息》研究身份证编码时,教师出示课前学生收集的身份证号码让学生进行阅读:

321202197801053015

321202198612022014

321202197412056013

321202198503062042

……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7

我国对早期阅读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于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此后早期阅读受到幼教界的广泛重视,但部分家长和教师不了解早期阅读,对其缺乏全面认识,甚至存在诸多误区。为深入了解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开展现状,研究者以苏北五市部分学龄前儿童的家长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与访谈法开展相关研究。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共发放家长问卷450份,回收家长问卷410份,其中有效家长问卷382份,问卷有效率93.17%。样本构成见下表:

研究者以自编的《苏北地区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家长问卷》为调查工具,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与态度、幼儿阅读作品、幼儿在阅读中的表现及家长在阅读指导策略等方面了解学龄前儿童早期阅读的现状,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20.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和态度。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57%的家长不喜欢与孩子一起阅读,5.76%的家长认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重要,表明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同时在此次问卷调查过程中,7.07%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无所谓可有可无,23.3%和25.39%的家长分别认为早期阅读能使孩子安静下来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学到简单的知识,仅有43.46%的家长能够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智力、道德、审美等多方面发展有启蒙作用。虽然家长提高了对早期阅读的关注程度,但不能全面认识早期阅读。

1.早期阅读存在误区。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尤以苏北农村地区的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没必要看书识字。在这里,家长对早期阅读主要存在三方面的误区:一是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部分家长对早期阅读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误认为早期阅读是幼儿识字的一种方式,甚至从功利目的出发,购买一些用作识字的书籍让幼儿阅读,只追求阅读结果,忽视幼儿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增加其负担。二是认为孩子年龄小不适合阅读。美国的格林都曼博士研究发现,幼儿在两岁时就有了阅读能力,尤其是八岁之前的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且幼儿期是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而苏北农村地区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上小学前后才适宜进行阅读。三是部分家长在阅读中的角色缺失。某些家长以自己工作忙为由,将早期阅读的责任全权推脱给幼儿园,认为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园的事,忽视自身在阅读中的作用。

2.父亲在阅读过程中的角色缺失。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观念的影响,父亲在幼儿教育方面角色严重缺失。据调查父亲较少参与孩子阅读过程,家庭中父母一起陪伴孩子阅读仅84人,不足总比例的22%,父亲陪伴孩子阅读的只占6.02%。父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如果父亲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孩子的阅读,不仅能创造温馨的家庭阅读氛围,而且有助于孩子愉悦阅读心理的产生,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二)早期阅读的作品。

根据问卷显示,儿童读物总量在5本以下的占21.47%,5本―10本的占37.43%,11本―15本占17.28%,15本以上儿童读物的占20.42%。由此可见,家长愿意对孩子阅读进行投资,但普遍投入较少。究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受家庭经济水平制约,苏北城镇地区的儿童读物总量明显高于农村地区,问卷中有17%家长认为儿童读物的价格偏高。

2.儿童读物总量受家长学历影响,家长学历越高的家庭儿童读物总量越多,学历低的家庭儿童读物总量则远不如高学历家庭。

3.家长对儿童读物的满意程度,问卷显示18%的家长对市场上的儿童读物不满意,其中83%的家长对某些儿童读物的质量、内容、意义等提出质疑。据多数家长反应目前市场上的儿童读物盗版现象严重,错别字较多,语言过于成人化,暴力内容较多,教育意义不大。因而在选择儿童读物时,76.7%的家长将孩子自身的特点和阅读兴趣放在首位,并且结合自己为孩子的打算、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的建议、同时还参考教育专家的推荐。

学龄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其思维的主要特征,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激发阅读欲望和兴趣。且随着数字出版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让孩子接受有多重感官刺激的阅读载体。据问卷显示,81.68%的家长喜欢让孩子接受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24.35%的家长选择平板(城镇居多),44.76%的家长选择早教机点读机(农村居多),13.61%的家长选择手机。由此可见,在阅读载体方面,家长的选择趋于多样化。

(三)早期阅读表现。

注意力和家庭阅读环境是影响幼儿阅读的两个主要因素。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虽得到发展但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指导。据调查60.47%的孩子在阅读时易受外界影响偶尔心不在焉,10.47%的孩子很难集中注意进行阅读,仅有22.77%的孩子能够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研究认为孩子阅读兴趣和能力受家庭阅读环境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十分重要。而据此次问卷显示,74.81%的家庭无固定阅读场所,其中33.77%阅读时受外界干扰极大,特别是农村地区。

由于幼儿性别、认知能力、气质特点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大差异。72.51%的孩子对图画感兴趣,对文字感兴趣的孩子占3.14%,18.32%的孩子对图画和汉字都感兴趣,1.83%的孩子对两者都不感兴趣。由于学龄前儿童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且前运算阶段的学习以符号表征学习为主,因此绝大多数孩子在阅读中对图画感兴趣。上文中提到家长因为对早期阅读存在误区,从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出发为孩子购买识字认字读本的行为违背幼儿的成长规律。

(四)早期阅读策略。

1.家庭早期阅读互动方面。早期阅读不仅是孩子单方面的阅读,更需要家长有策略地与孩子互动阅读,亲子互动有助于加深儿童对阅读内容的理解。问卷显示,71.2%的家长在阅读过程中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认识新的词汇,解释难句和情节逻辑,34.55%的家长会和孩子分段朗读,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27.49%的家长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与孩子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重组和再现故事文本,37.17%的家长与孩子之间会相互提问,交换自己的看法。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阅读互动虽告别传统的单一模式,但采取新方式的家长不多,大部分家长还停留在认识新词汇方面,忽视早期阅读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回答家长提问方面,近90%的学生能够回答家长的问题,其中49.74%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比较吃力需要大人的引导。在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提问方面,88.22%的学生会提问,其中40.58%的学生会频繁提问,仅有7.85%的学生不会提问。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孩求知欲强烈,这就需要家长采取合适的策略引导学生阅读。

2.家长对阅读的指导策略。在指导孩子阅读策略方面,76.96%的家长采用边讲故事边指画面的图读法,47.64%的家长采用边讲故事边指汉字的点读法,23.56%的家长和40.05%的家长分别采用诵读法(把故事连贯的讲完)和跟读法(自己讲一句让孩子跟着讲一句)对孩子进行指导。针对家长在阅读过程中指导策略的来源,笔者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46.6%的家长对孩子的阅读指导策略源于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及教育家的宣传,43.98%的家长选择借鉴其他家长的经验,38.48%的家长的指导策略受父辈教育影响,69.37%的家长是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对孩子进行指导。家长对孩子在各个年龄段阅读能力发展特点认识不够,没有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实际要求进行指导。

三、给家长的建议

(一)走出误区,正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1.去功利化阅读。早期阅读不等于早期识字,部分家长对此存在误区,在为幼儿购买儿童读物时功利目的明显。笔者建议家长重视幼儿阅读规律,注重阅读的沉潜性,购买读物时依据幼儿身心发展。

2.转变传统阅读观念。幼儿在两岁时就有了阅读能力,孩子年龄小不适合阅读的观念并不正确,家长应转变以往阅读观念,正视早期阅读。

3.承担应尽的责任。早期阅读不仅需要幼儿园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重视。《幼儿发展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的组织参加阅读活动,从而使家园教育有机结合,促进早期阅读顺利进行。

在现代社会,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早期阅读作为一种成长活动,伴随着孩子的一生,它的作用并不在于单纯地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孩子身心协调发展。因此,家长应走出误区,正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是早期阅读的基础,家长要正确认识其对幼儿阅读的重要影响。家庭阅读环境分为内外两方面:一是物理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理环境(外在环境)包括是否有合适阅读场所、阅读时是否安静等。由于幼儿的年龄和注意力特征,笔者建议家长选择合适幼儿阅读的场所,并在安静轻松的环境下阅读。人文环境(内在环境)即指家庭阅读氛围,幼儿最初的阅读兴趣是与成人一起阅读时产生的,在此基础上营造的阅读氛围能形成幼儿愉悦阅读心理、激发阅读热情,并使幼儿产生美好的阅读愿望。因此,笔者建议父母能同时参与阅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为幼儿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年龄特征幼儿阅读的自主性不高,因此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显示,33.77%的家庭幼儿阅读频率是每周三四次,27.23%的家庭是每周一两次(其中并没有剔除幼儿在幼儿园中的阅读情况),超过半数的幼儿阅读时无固定时间。笔者建议家长在阅读中帮助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次数和阅读时间,阅读时引导孩子积极思考,并在阅读结束后及时整理好图书等。

(四)注重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与策略。

阅读不仅仅是孩子的阅读,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互动。传统听读互动即家长读孩子听的模式比较单一,阅读时比较枯燥乏味,孩子亦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失去兴趣和走神。因而需要家长采取多样化的互动形式,比如和孩子分段朗读文本,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相互提问或将这几种方式结合。幼儿的语言从对白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的。通过上述互动模式,不仅幼儿的语言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而且增强阅读的趣味性,使幼儿悦读。

在孩子指导阅读策略方面,笔者建议家长采取以下几种:

1.手势策略。阅读中适当增加一些手势作为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方式,手势与语词相结合,从而使阅读不会呆板乏味。

2.复述策略。通过反复诵读增强孩子的记忆。

3.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要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有效阅读的目的(譬如告诉孩子兔子有双长长的耳朵)。

4.语调策略。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使其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参考文献:

[1]王华.3―6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读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吕梁学院学报,2010(10):73-74.

[2]李莉.全阅读教育理念与儿童早期阅读[J].学前教育研究,2011(02):67-69.

[3]赵向东.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浅析[J].学理论,2012(32):180-181.

[4]李亚西.论网络文化与儿童早期阅读[J].山东纺织经济,2014(02):21-23.

[5]杨鸲,王树伟.关于儿童纸质出版物和平板电脑类数字出版物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2(09):113-116.

[6]汤锐.谈幼儿读物的特点与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2012(3):21-25.

[7]李慧.对幼儿家庭阅读环境现状的调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91-94.

[8]高晓妹,周兢.早教阶段亲子共读观念辨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8):49-50.

[9]于冬青.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与幼儿的读写萌发[J].教育理论,2007(3):82-84.

[10]张慧丽.中美图书馆儿童早期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与情报,2011(02):2-6.

[11]翟晓云.当前幼儿读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市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报,2008(25):119-121.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8

每一个主题教育的实施必然伴随着大量教育资源的运用,然而,这些资源的运用也存在着隐性的浪费:教学用的图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被束之高阁;电教资源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惊鸿一现外,就不再打开;幼儿用书到了学期末还是崭新一本;调查表、记录表、主题墙饰成了学期结束垃圾的主要来源。一个主题结束,幼儿津津乐道的话题就远离了幼儿的生活。这些现状都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可以不断深入分析、挖掘主题教育资源的用法,让它们焕发新的光彩。

主题教育中幼儿往往有许多共同的话题,把主题活动中的一些教育资源投放到阅读区域中与阅读区进行融合,在有效利用主题教育资源的同时,更好的为幼儿提供了一些感兴趣的内容,创设了一个让幼儿想说、感说、可以说的阅读资源和语言环境。著名幼儿语言专家周兢教授关于阅读的表述中讲到“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孩子成为终生学习者的良好开端。”幼儿期是幼儿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期。但是对于低年龄的孩子来说纯粹的翻阅图书形式相对比较简单,也会让幼儿比较乏味,在幼儿园的阅读区中创设丰富的语言交流机会,可以是图书的阅读也可以是图书的制作、故事的表演等。让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不断的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

二、概念界定

主题教育资源:主题资源是指在日常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产生的一些内容、图片、游戏、电子化资源、墙饰等教育资源。

阅读区域:阅读区域不仅指幼儿阅读书籍的活动场所,还是幼儿用演、玩、说等方式进行前阅读活动的区域,主要有以下活动内容:图片操作活动、图电子化阅读区、“故事盒”操作游戏

三、具体实施

(一)主题教育资源与阅读区可融合的类型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所产生的资源主要有两大类:教具类的资源和生成类的资源。

⒈教具类资源融合:教具类资源是指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准备的一些教学资源,如:磁性教具、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等。磁性教具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可以提供到阅读区中变成让幼儿操作的故事盒,故事和图片类资源可以直接布置在阅读区的墙面上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以阅读的墙面,也可以制作成自制图书等形式供幼儿翻阅。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的阅读更加的趣味化,可操作的画面以及动画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和了解电子阅读的新形式,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共同进行讲述、故事表演等形式。

2.生成类资源的融合:生成类资源主要是指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生成性资源,如主题活动中幼儿所进行的记录表,创编的故事,与家长共同收集的照片、图片等资源。两者结合不仅有效利用了主题资源还丰富了阅读区内容、材料、形式的多样性。主题中幼儿进行的记录表、创编的故事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成孩子们自己的书籍,家长收集的照片、图片投放到阅读区中更是成为了孩子们喜爱交流的话题。

主题教育资源与阅读区相融合之后发挥了主题教育资源最大的价值,在区域活动等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应用这些教育资源,让使用过的教育资源焕发了新的光彩。同时丰富了阅读区的材料,提高了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为幼儿在阅读区中建立了感兴趣的话题和阅读资源。

(二)主题教育资源与阅读区多元融合的形式

1.凸显教学图片资源的延续性,做成“图片墙”

在主题环境的布置中在主题墙上张贴与主题相结合的图片是很多教师布置主题墙面的方式之一。在我们班的阅读区中刚好有块非常大的墙面,因此,我们很好的利用了这块墙面与阅读区相结合,利用一些幼儿爱讲述的内容对这块墙面进行创设,让阅读不仅是停留在书本上,还可以在墙面上。

(1)教学资源墙面展示

【案例】主题《我爱祖国》

在《我爱祖国》的主题中孩子们了解到了我们祖国有很多了不起的东西:四大发明、兵马俑、万里长城……,活动之后孩子们对于美丽的祖国还有许多的话题,我们把关于祖国了解到的知识经验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在阅读区,既让幼儿经验回顾,同时也促进幼儿对主题的兴趣点继续升温,与家长一起收集更多祖国了不起的内容图片展示在墙面上,幼儿可以在阅读区把自己了解到的经验介绍给小伙伴。

(2)故事资源图片展示

在每个主题中总会有这么一些故事,精彩而又有趣,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往往对故事还念念不忘,因此,在主题墙中也会针对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打印出来创设成故事墙,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阅读的故事环境。

【案例】主题《旋转总动员》

主题《旋转总动员》是由绘本《转不停的小狗》而引发的一个关于旋转的主题。孩子们对《转不停的小狗》这本绘本也非常喜爱,因此,我们把绘本中有趣的画面直接打印下来布置在墙面上。孩子们在阅读区中继续回味着这个有趣的故事,有的看着墙面上的图讲述,有的津津有味的续编或者改编上一段之后会发生的故事呢!

阅读区中与墙饰的对话除了对于书本的阅读之外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空间、环境上的阅读氛围,成了班级中的阅读墙,不仅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很多爸爸妈妈也特别关注我们的墙面,会带着自己的孩子走过来,对着墙面让孩子说一说墙面上说的是什么。

2.凸显记录资源的趣味性,设计“记录书”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绘画能力,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有时我们也会运用绘画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来记录一些有趣的事物,在阅读区中利用好幼儿纪录资源,并将幼儿的记录进行汇编、设计制作成“记录书”。

【案例】转不停的小狗

《转不停的小狗》以绘本故事的形式布置在主题墙之后,我给孩子们设下了一个问号“侦探离开之后还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转不停的小狗还会继续旋转吗?”孩子们取出了绘画工具边创编故事边把自己编的故事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有的孩子说“侦探转出去之后看到旋转的东西也和转不停的小狗一样也不停的转了”有的说:“听了侦探的话蛋糕师傅以后就在蛋糕房里做蛋糕,不让小狗看到旋转的东西小狗就不转了。”每个孩子都在开心的创编着自己的故事。

孩子们的记录虽然稚嫩,却都是他们自己用独特方式表述的语言,有人说:“孩子的画=孩子的话”因为是在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过进行的绘画和记录制作成的“记录书”使得孩子们有更多自己想表达的想法和话题,“记录书”让阅读区中有了更多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话题。

3.凸显图片资源的灵活性,尝试“操作盒”

幼儿园的阅读区域不仅指幼儿阅读书籍的活动场所,还是幼儿用演、玩、说等方式进行前阅读活动的活动区域,为了让幼儿有更多可玩可说的阅读资源,我们尝试着和孩子共同来制作阅读“操作盒”。

【案例】磁性图片操作盒

每个主题结束总会有一些图片给遗留了下来,这时我和孩子们会共同寻找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东西,不管是人物、动物、或者是花草树木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我们就会把图案减下来保存,然后再背面贴上一块小磁铁,这些幼儿感兴趣的磁铁图片就成了幼儿可灵活使用的操作卡,摆放在盒子中,幼儿根据需要在小黑板上摆摆放放,可以变成很多好玩的故事哦!

【案例】图文并茂操作盒

在大班的阅读区中我们也尝试着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有文字的世界,然后让孩子们把一些容易绘画的用绘画进行表示,就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操作盒。例如:儿歌《我是三军总司令》孩子们分别绘画了大鱼、小鱼、军舰等图案摆在相应的位置。这样有了图片可以进行边操作边讲述。让阅读区更丰富多彩,既可以动手来摆一摆,也可以用嘴巴来念一念。使主题内容不再是上完课就结束,更多的孩子通过故事盒的操作讲述体验着图文并茂的讲述快乐。

“操作盒”是在阅读区中非常灵活,适合孩子们发挥想象,在自由组合和创造中可以变换出许许多多不同的故事,几个人组合进行操作、摆放、讲述变成故事里的角色进行对话,在阅读中让孩子们动动手,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发挥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4.凸显资源的可读性,充实“图书库”

阅读区会有孩子们喜爱的绘本、科普知识、精美的立体书……却很少会有幼儿用书。“幼儿用书”是教师眼里的教科书,用完之后就被陈放到了柜子中。主题教育中的故事、儿歌正是孩子们所熟悉和感兴趣的,对孩子来说有着更容易接近和讲述的话题。我们让幼儿用书发挥它的可读性,充实“图书库”,孩子们对开展过的曾经熟悉过的图片、画面非常感兴趣,也会有更多交流的话题。

在主题活动中也有我们的园本特色的教学活动,如上面所说到过的环保主题《让绿色永恒》、每学期开展关于安全的教育主题,这些主题没有相匹配的幼儿用书,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会有非常多的资源,如《在绿色永恒》中收集到了美好环境和污染环境的对比,安全主题中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安全画报,把这些图片、资源一起整理成一本册子,做上封面,成了孩子们的幼儿用书投放到阅读区,成了阅读区中丰富而有意义的阅读资源。

5.凸显资源的互动性,开设“电脑角”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电教资源除了在教学活动中惊鸿一现外,就不再打开;在一日生活中不难发现,孩子们对老师桌子上的电脑特别感兴趣,很多孩子会趁老师不注意时拿起鼠标点击电脑,寻找各种有趣的事情。根据孩子们的这一兴趣点,在电脑旁边的小角落中开始了“电脑角”。

(1)操作PPT

在多媒体教学中PPT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望着变化的图片,动画的效果孩子们对PPT非常的好奇,也很想来尝试,于是我向小朋友介绍了简单的PPT操作方法,在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自己播放ppt并说一说里面的内容。

(2)故事表演

“故事表演”也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形式,在表演和对话中发挥了孩子的表演欲望同时也发展了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但是对于一个新的或者比较长的故事让孩子们表演对于一些幼儿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电脑角中有时我们会播放一些故事让孩子们结合故事一起表演,有时也会让幼儿欣赏一些动画的表演。

6.凸显资源的发散性,拓展“聊聊吧”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往往会收集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照片或图片,而这些图片资源除了可以布置主题墙饰之外还可以很好的投入到阅读区中,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和熟悉的事情中进行交流、讨论。如《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中,幼儿收集来过年的照片,在阅读区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过年的,都有哪些习俗。幼儿边看照片还边聊一聊自己过年时的情景,显得轻松、自由又热闹着。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实践,将主题教育资源的实践巧妙地运用到阅读区,取得了一点成效:

(一)幼儿方面

1.提升了幼儿阅读与交流的兴趣

主题教育资源在阅读区的应用,丰富了阅读区的内容和形式,在阅读区中孩子们可以看图书、摆放故事盒、角操作多媒体课件……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阅读区域,自然吸引了我们更多孩子的参加,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2.增强了幼儿阅读与前书写能力

融合了主题教育资源的阅读区,阅读形式多样,幼儿看、说、表演,自主选择的空间大,可以不受拘束的参与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形式中,幼儿可单纯阅读,也可以画画、说说,交流自己的趣事,分享自己的体会,在轻松的氛围中,阅读区成为了幼儿互相交流的平台,在互动交流中增强了幼儿语言讲述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师方面

1.挖掘到多元化的阅读资源,提升区域设置能力

教师将发掘到的主题资源运用到阅读区,使小小的阅读区能根据主题的更换不断的调整阅读区的内容、形式,这些形式的运用,丰富了阅读区内容和形式,也使教师的区域设计能力得到了提升。

2.运用了多样化的阅读形式,拓宽资源利用视野

阅读区并不是单调的区域,在阅读区中不单是在一个图书架上摆放几本图书而已,它可以由多种活动形式和多种内容,让幼儿在阅读区中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形式。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充实区域内容与形式,将单一的阅读形式在主题背景下变成集看、画、说、表演为形式的阅读交流平台,使原本安静的区域内容变成了孩子喜欢、家长关注的区域,这样的设计,拓宽了老师的眼界,

主题资源与阅读区相结合两者结合有非常多的形式和方法,主题资源丰富了阅读区,阅读区又巩固了主题内容,两者之间互相结合,有效了利用了已有的教学资源,也活化了阅读区域的环境和形式,可谓相辅相成,扩大了资源的利用率,也丰富了阅读区域的内容。

参考文献: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9

你听过 “数学阅读课”吗?你关注过通过“数学阅读”提升学生数感这样的话题吗?长久以来,“阅读”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专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的研究往往少有问津. 教师对“数学阅读”的无意识忽视,无形中错失了许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机会,造成了数学学习效率的低下.

苏联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 ”确实,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的、简洁精要,甚至是精心设计的语言,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应该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 所谓“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包括通过联想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知识系统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善于捕捉数学问题并回答问题.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那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呢?

一、积极创造阅读机会

数学阅读也需要材料和时间:材料主要是数学课本,而学生的时间就是课堂和课外.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给学生创造阅读机会.

首先,要充分使用好数学课本. 数学书是一位最严明的老师,教师要研读它,学生更要研读它. 现行的数学课本上有很多可供学生阅读的材料,如数学概念、运算规律、性质、“你知道吗?”等,对于这些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在学生理解后也要让他们通过阅读来规范语言表述,从而巩固学习.

其次,老师可以有计划地少布置一些笔头练习作业,留出适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如课前布置预习阅读,课内进行针对性阅读,课后进行复习整理阅读. 把布置的阅读任务与笔头作业同样重视对待,并且建立起检查反馈机制. 这样就在外部形成了迫使学生阅读的大环境,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阅读机会.

二、耐心指导阅读方法

数学教师要注意自己阅读的方法,为学生作出认真阅读的良好示范. 也许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已经充分把握好教材,熟悉教学内容了,但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是生疏的,他们需要一步一步熟悉起来. 学生从我们教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 所以教师不仅要以身示范,还要认真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这样,学生对数学阅读也会更加关注,更加得心应手.

1. “咬文嚼字”地读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数学阅读. 数学知识的逻辑严谨性及“言必有据”的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与其他阅读的不同. 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有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跃式阅读或浏览,甚至可以一目十行,而数学阅读则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认真细致地阅读并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一般都不能一遍过,而要反复仔细阅读,真正动脑思考.

2. “圈圈画画”地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有效地数学阅读. 囫囵吞枣总会错过很多好味道,不分主次、轻重的阅读地必然是低效辛苦的. 对于数学中的概念、规律、性质、题示等的阅读要找出关键字、词,进行分析理解. 如“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等概念,教师让学生读时,点拨其在“完全重合”、“只有”等字下面加上着重号,注意重读,让学生仔细体会 “完全重合”、“只有”等的含义,思考能否去掉“完全”、“只”等字或词. 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达到准确掌握知识的目的. 要让学生边读题,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关键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关键词的意义,不要受题目中个别词语的影响,才不会掉进编写者设下的“陷阱”,才能扫清审题中的障碍,对题目的意思才能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手脑并用,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10

普陀区内5所有信息化研究基础或信息化特色的学校进行了联合研究,成立了普陀区小学“E联盟”,依托信息环境,实施基于标准的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研究,从而加强校际联盟,共研共享,以点带面,推动信息化教育建设,引领区域共同发展。

在设定“E联盟”的目标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理清关系。通过项目研究,进一步理清学生核心素养与育人目标、三维目标、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之间的关系,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二是开发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找到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教学评价的手段与方法,突破传统评价以主观经验判断为主、缺乏客观数据分析的弊端,建立科学、有序的学生核心素养数据档案,为引导学生生涯发展提供依据。三是积累资源。通过实践探索,建立小学生五年一体核心素养定量分析资源库,为学生自我检测提供服务,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发展,逐步达到评价的个性化,变统一检测为自主评定,突破班级授课制的制约。

“E联盟”的研究策略是从个别到整体,即先从各学科突破,再整体性建构;从下位到上位,在探索阅读、计算、表达三种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再形成整体评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E启悦读” APP平台的创建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传统书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于是,五校集中智慧,共同研发了名为“E启悦读”的APP(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E启悦读”是一个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记录学生的阅读轨迹、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APP互动平台,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籍,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浏览书籍信息,参与在线讨论并读书笔记。平台书库内已经包含了近5万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图书,以及与书籍内容相配套的5000多组书籍阅读情况检测题。

三、“E启悦读” APP平台的运用实践探索

平台上线以来,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学生热情很高,争做“阅读小达人”。通过阅读积分、读书升级体系、阅读达人榜、公众微信号互动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更多参与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记录自己阅读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与小伙伴分享和讨论读书心得,也可以参与各类阅读活动,获取资讯。平台不仅营造了学校、家庭、学生三位一体的阅读生态圈,还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一是推荐书籍开眼界。学校在平台上为各年级学生推荐了符合其年龄特点的阅读书单,每个年级30本必读书。另外,平台内也有专题书单、海量书库。从童话到小说,从国内到国外,从科学到生活……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可选阅读书目,让他们能够接触更多、更广泛的阅读领域,尽情徜徉在书海之中。

二是阅读积分争达人。“E启悦读”的平台上,教师们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精心汇编了一套读素养测评题,包括各年级30本书,每本书3~5题。当学生阅读完纸质书后,就可以登录APP平台,在平台上完成测评题,获得积分(见表1)。每位学生人手一卡,卡上有独立账号和专属二维码。通过iPad和普通电脑都可以登录。每当学生做对一道测评题,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上升到一定程度,就能升级换卡。共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代表七个级别的卡,其中初级为“红色小书童”,最高级为“紫色小书童”。通过阅读获得积分换卡,学生们充满了积极性,争做七彩阅读小达人。

三是发表评论交笔友。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发表评论,和小伙伴们交流心得,与志同道合、爱读书的朋友沟通、发表见解,互相推荐,共同徜徉在书海之中,享受快乐的悦读之旅。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11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的简单标记和文学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而现在幼儿园图书区的环境创设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师指导,这种阅读形式很难激发幼儿的兴趣,因此,充实、丰富阅读区内容,创设良好的环境,教给幼儿阅读的技巧,是势在必行的。

一、丰富阅读区内容,为幼儿营造愉快的阅读氛围

1.为幼儿阅读提供丰富的书籍,适时调整书籍内容,保证每名幼儿的需要

书籍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所以,选择适合幼儿的书籍是幼儿阅读的前提,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筛选:(1)图画色彩鲜明,主要感知对象突出,减少无关刺激物对幼儿注意的干扰。(2)文字正确优美,语言浅显生动,琅琅上口,句型短而重复,幼儿易掌握。

将图书区的图书根据内容分为简单、较简单、难三种层次,以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阅读的需要。图书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自己阅读,在图书的摆放方面,根据难易程度有秩序的陈列。比如,为幼儿提供的三个层次的图书依难易程度从左至右依次摆在图书架上,每个层次的图书按照书的不同依次摆放在图书架上,另外,图书架设一些标志:如、等,与此书架相对应的图书也有此标志,这样,幼儿归放图书时能根据标志找到相应的位置,大大减少了教师整理图书的时间,同时,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鼓励幼儿自制图书,丰富图书区材料,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自制图书,就是幼儿个人或集体制作的小书,幼儿口述后,请教师或者父母帮忙配上文字,加上页码,再设计封面、封底,然后订成一本图书。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可以体验图书创造的由来与过程,尝试使用适宜的画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想法,从而逐渐懂得画面与文字的表达作用和对应关系。这些自制图书极大丰富了图书区的内容,阅读自己制作的图书,既增强了对图书的兴趣,也获得了成就感,并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3.利用情景剧、故事大王等表演活动,提升幼儿对阅读的兴趣,促进幼儿阅读活动的开展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交流的乐趣”。在图书区投放动物服饰、手偶、头饰等材料,每月进行一次情景剧或者故事大王交流活动,幼儿通过选择服饰或者自己制作一些头饰等表演道具,加上手势、动作、表情等,将本月在图书区阅读的图书内容通过合作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但展现了图书的原有内容,而且扩展了许多情节,从而能激励幼儿更多的阅读图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帮助幼儿掌握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教会幼儿阅读技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幼儿阅读活动的前提。

1.知道书的基本结构,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如让幼儿知道每本书都有封面、封底和目录,阅读时要按页码顺序翻书,学习按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幼儿亲自感受到图书是一页一页组成,故事是一幅画一幅画有序地接下去看,才能知道故事内容。

2.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理解画面与文字的对应关系,帮助幼儿试着独立看书和讲述

通过观察画面与画面之间的区别,使幼儿更好地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前后画面的联系。会用口语来描述画面内容,能将听到的字、词、句与图书上的印刷符号对上号,鼓励幼儿联系讲述图书上的文字,引导幼儿大胆使用多种词汇进行讲述。

3.制作阅读卡和书签,幼儿可以自我调控阅读进度

采用阅读卡的方式进行阅读活动,阅读卡由幼儿自己填写,我们分为三个层次,不会阅读的图书为,阅读不熟练的图书为,能熟练阅读的图书为,幼儿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图书,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图书,这样,幼儿和教师非常清楚地了解对书籍的理解程度。幼儿自己设计书签,这样,当他们遇到没有阅读完的图书这种状况时,就会主动使用书签,不同的书签也为阅读活动增添了无限乐趣。

三、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阅读活动

在阅读中采用单独阅读、小组交流阅读、操作阅读、借阅阅读等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单独阅读

每名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阅读能力,我在图书区提供不同层次、主题的书籍,这样幼儿的选择性比较大。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从简单的或已讲述过内容的书看起;阅读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挑战一下自己,选择难度大一些的图书。

2.小组交流阅读

交流阅读分为两种类型的交流:一种是能力相当的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画面上的文字内容,从而能互相启发将文字内容阅读出来;另一种是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的幼儿交流,通过参与讨论,能力弱的幼儿聆听能力强的幼儿阅读,从而读懂故事内容。

3.操作阅读

通过自制图书、图片排图讲述等一系列操作活动,鼓励幼儿感知理解画面,模仿运用语词,想象迁移经验,连贯进行语言讲述,让幼儿在操作中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及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4.借阅阅读

幼儿喜欢的图书,可以通过借阅的形式带回家阅读,并填写借阅表,及时登记,看完后主动归还,借阅式阅读一是丰富了幼儿的阅读经验,幼儿在幼儿园没有阅读过的图书可以带回家阅读,增大了阅读量,二是影响并带动家长更重视阅读活动,从而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这样,家长能够在家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幼儿阅读能力增强了,识字量增大了,能自主阅读的图书逐渐增多,培养了幼儿的阅读兴趣,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

四、引导幼儿自觉遵守阅读规则

1.强化了“三轻”原则:即走路轻、说话轻、拿书轻,给幼儿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教育幼儿看书时不大声喧哗,不随便打扰别人,对于遵守纪律、保持安静、认真看书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

2.书归原处,爱惜图书。引导幼儿看完书后要懂得放回原处,看书时不折书、不抢书、不在书上乱图乱画等,对有破损的图书及时组织幼儿修补。

3.开展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活动。由幼儿将图书分类并合理摆放,再附上与书架相同的标志,小小图书管理员负责检查图书的分类摆放是否正确,并负责借阅与登记。

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区别篇12

本文提出的英语阅读教学一体化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基础上的:一是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思想。近年来,国内众多英语教学专家都在探讨英语教学一条龙的问题,旨在解决我国英语教学耗时多,效益低的问题。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认知过程,小学与中学应该相衔接。因此,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来认识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远比将小学与中学孤立分割开来考虑明智得多。二是深圳英语教学的现状。目前,深圳市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了英语口语课(Primary Oral English),从四年级起开设英语课(New Way Primary English),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实现了教材衔接。市教育局对小学、初中英语 教学统一的要求,为英语阅读教学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一、英语阅读教学一体化的整体构思 英语阅读教学一体化是从阅读教学的目标、阶段侧重、阅读教学的主渠道、课外阅读等几方面来构思的。详见下表: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阶段侧重 阅读教学不是发生在某一学段的教学行为和教学任务,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时,就开始了他们的阅读经历。当然,在不同的学段,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这一点,读者从上表中便可看出来。 1.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开始简易阅读。在图中,我们用来表示,这是因为在小学教学阶段听说技能是主要训练项目,特别是小学1-3年级。在小学4-6年级,根据深圳市教育局要求,学生开始读写训练。从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以及对香港小学英语教学的考察,我们感到,小学生从开始学英语的第一天起,就在无意与有意中与阅读打下了交道。作为教师,在小学阶段,要注意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不经意中暗示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2.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路子。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小学学习经验中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要有计划地开始学生的阅读活动,并要求他们能从初级阅读学习中找出信息,理解大意。同时对部分同学要求能欣赏作品,评论作品。 3.在高中阶段,我们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也是交际。从全国而言,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来获取信息的。从应试角度而言,现行的高考英语试题和其他相关的英语考试,如PETS等,阅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得到提高。 上面三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发展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发展的必然。而在每一个阶段,教师都应使阅读训练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生活经历相适应。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堂与课外两个场所。我们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理由是现行各种中学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Reading,如深港版英语教材的主体部分是Let's read,人教版高中教材的主体部分是Reading。教师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 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也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如何正确的阅读等。另外在课堂上,学生能集中地得到阅读技能的训练。 然而,紧紧依靠课堂上的课文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并要有一定的量。只有这样,学生在课文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目前,我们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学习与教材的特点,对课文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小学,特别是4-6年级,我们强调教师抓住小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要点:兴趣、情景、活动,采用诸如Look and Say这一类的方法,借助图片、录像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 在初中,我们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让学生首先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高中,我们提倡课文整体教学法。课文整体教学法是已被证明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高中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前(Pre-reading Stage), 阅读中(While-reading Stage)和阅读后(Post- reading Stage)三个环节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三个环节上的心理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的角色,以完成教学的任务。 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则要求教师注意阅读材料的质量,例如,南山外语学校就开辟了名为 Rainbow的课室,里面摆设着从国外和香港引进的各种儿童英语读物,这些读物生动有趣,语言地道,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同时,他们从引进的书刊中精选了简易读物,定期 发给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课外阅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英语阅读的新形式──网上阅读 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我们区是广东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区,借助这一优势,我们把网上阅读列为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 主要形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IT技术将被广泛采用。Internet是人们未来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为了让我们的学生适应21世纪的需要,必须让他们尽快地学会使用Internet。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读物阅读、报刊阅读的同时,将网上阅读列为从小学至高中的主要阅读训练手段。 中央教育电视台与广东卫视曾播放我区南头小学一堂四年级英语教学课。在这堂课中,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在网上阅读The Best Gift,既作为对教师本节课Anne's Birthday 的巩固,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还有一所小学,教师让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网址进入到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世界。例如,有的学生打开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后,里面有“异国风情”等栏目,学生不仅能读到地道的英语短文,又获取了不少文化知识。 我们认为,提倡网上阅读,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主读书训练。自主学习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根本特征。通过网上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读书,教会学生自我学习。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交互式阅读材料,以及理解这些材料的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问题设计等,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始终接近与之相适应的“最邻近发展区”,实现本质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优势,建立英语学习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调看有关材料,以便让学生自我拓展阅读的空间。 总之,我们认为,当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不将其与IT技术结合起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会落伍。 五、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理念必须建立在人的发展概念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在这种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作为教师就不能只是注意学生看懂了多少,领会了多少。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所取的学习态度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