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的特征合集12篇

时间:2023-09-24 15:36:45

预算会计的特征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1

(一)组织目标的模糊性和多样性

私人企业以获取利润或收益作为组织目标,而公共组织的目标则不同,是每年在财务和其它资源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通常关注更多的是财务资源的取得和使用,即关注营运资本的来源和使用、预算情况及现金流量,而不是净利润或每股收益。与私人企业相比,公共组织的目标更多样化且较为模糊,难以清晰地确定。在公共组织中,不仅不同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着冲突,而且经常出现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间缺乏明确的联系。

(二)财务资源的来源

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组织的财务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方式有所不同。企业主要是依靠投资者的投资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收入来筹集财务资源的。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体制间结算等方式来筹集财务资源,而非营利组织主要通过捐赠和政府拨款取得财务资源。由于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他们通常不区分投入资本和收入。

此外,有些公共组织也会和私人组织一样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财务资源,但是与私人组织类似的行为却有很大的区别。wWw.133229.coM比如:

(1)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一般是垄断的,如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存在竞争性市场来评价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2)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时,虽然也像私人组织一样对使用者进行收费,但收费不是为了获利,而是为弥补部分成本。因此收费标准的制定通常不考虑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关系,并只是以成本为基础。

(3)由于公共产品市场不具备竞争性,所以可供决策的信息(如价格、利润、市场份额等)较少,造成资源分配的效率低下。

(三)公共组织的监管

不像私人企业,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是否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者根据私人企业的获利情况进行投资活动,这些对企业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在公共组织中常常缺乏竞争,资源的提供与产品和服务的受惠之间不存在关联性,或关联程度较小。公共组织的业绩和经营成果计量通常较为困难,公共组织不存在营利动机和营利指标构成的分配和规范机制,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而且,公众对公共机构的监督权力往往间接地通过自己的民意代表,如通过各级人大来反映公众的意愿,或者是通过新闻媒体等其它间接途径来表达意见。这种间接的监督行为要转化为促进公共机构产出的有效压力,往往很难和不准确。

(四)公共组织的规则导向

为保证公共资源被恰当使用,避免出现不经济,无效地使用公共财务资源的情况,通常采取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其它控制机制进行约束。立法部门。监督部门及法庭的监督形成非常繁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限制,较多的外部权威的存在约束和影响了公共组织的运作和程序,导致公共组织形成“规则优先”的运作模式。规则导向使得公共组织对效率的判断不是基于结果,而是以遵守规则的程度为判断依据。同时,僵化而繁杂的规则体系限制了雇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组织结构:决策过程和激励机制

公共组织是官僚制组织,具有以下特征:森严的等级制制度;升迁取决于职业功绩和技能;长期供职与官僚制度;照规章制度办事;信息的横向沟通较少、信息的获取较复杂和困难;高层领导的人事变动较快。由于公共组织外部存在众多的政治势力,内部有繁多的规则和制度限制,承受着较多的外部影响和压力,使得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拥有较少的自主权。同时,公共管理人员对下属和下层机构的权威也相对较小。另外,公共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人,不存在“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机制,规则和制度上的限制约束着工资、提升等外在激励的作用,激励机制明显不足。

二、受托责任和公共组织的业绩评价

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公共受托责任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评价不同的受托责任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为考察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对公共组织的业绩进行考核,但对公共组织的业绩进行衡量通常较为困难,而且衡量业绩的方式具有独特之处。

(一)公共受托责任的广泛性

政府的受托责任通常被解释为政府从事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义务,或者是“对资源或活动从公众那里转移给政府当局而应负责任的一种转换”(gasb,1987,第56段)。公共受托责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梯形受托责任”,由高到低可分为五个不同层次:

(1)政策受托责任;(2)项目受托责任:(3)业绩受托责任;(4)过程受托责任;(5)忠实受托责任(stewart,1984)。

根据委托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关系,公共受托责任可分为管理受托责任、公共(政治)受托责任和平等团体的受托责任。

公共组织牵涉到众多的利益关联方,如立法机关、利益集团、纳税人和公民等,不同的利益方可能期望政府履行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如对公共资源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政策等各个方面。例如,对于教育服务,学生和家长期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关注的是教育产出;立法机构关注过程,即学校按法律、法规和预算使用资金:而纳税人关注投入,即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上的最小投入,以便他们能少纳税;教师则关注学校的持续运营。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公共受托责任,有些是可计量的,有些是不可计量的,同时不同的受托责任可能是;中突的,因此必须在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间进行权衡。

(二)业绩受托责任与公共组织业绩的计量

委托关系结束时,人必须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即受托业绩)向委托人报告,由委托人按照法律规章或确立受托责任关系的其它依据进行检查评价,并经委托人同意后,才能解除这种受托责任。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是指各项收入来源或债券发行取得的财务资源应当按照其运用方面的限制来使用、依从预算、有效运用财务资源和资本资产的保全等方面的责任。受托业绩是委托人检查、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基本内容,这要求受托责任的内容具有可计量性。正是由于受托责任的可计量性,使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成为必要。会计的本质决定了政府会计以反映和解除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作为其主要职能。

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标,而是通过公共物品的提供,从而使整个社会或特定群体(如学生、病人和穷人)受益。对他们来说,合适的业绩计量指标不是利润,而是社会或受益群体的受益水平。然而,社会受益水平的计量是很困难的,这类指标没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因此只从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来评价公共组织的业绩是不全面的。在实务中。通常是使用基金会计来确保受托人按法律或合同约定使用各种不同用途的基金,并将实际业绩与计划、预算相比较来衡量他们的业绩。所以,公共组织的受托责任和业绩主要不是从财务的、经济的或定量的角度,而应主要从非财务的、非经济的和非定量的角度来评价、衡量。这正是政府会计为什么把政府的年度财务报告称为综合年度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特征

由于会计具有反映性,公共组织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具备特有而鲜明的特征。但会计也具有技术属性,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在实务中,企业会计常被作为基准用以评价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那么如何利用企业会计有关原理和技术来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呢?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三级目标,即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腐败和揭露贪污。中级目标是促进合理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包括税收的征收、其它收入、购买货物或服务付款、借款和偿付债务等。运行良好的政府对各项业务活动都进行精确地预算或适当地计划,财务会计制度对经适当授权的交易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为此,政府须建立成本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使政府经济。高效地运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高级目标是帮助政府解除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存在官僚机构对首席执行官的受托责任、行政部门对立法部门的受托责任,政府对公民的受托责任三层受托责任。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可通过增加人披露信息的激励和减少委托人的信息成本来更好的实现。

与企业会计首要目标是决策有用性相比,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财务报表是提供给资源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对项目受托责任和业绩受托责任进行计量和报告,但也须对政策受托责任、过程受托责任、合法性受托责任进行适当地报告。业绩计量不应受利益关系集团的操纵,不含糊且明确的计量是履行受托责任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特别强调客观性。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控制

公共组织的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人”,不存在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约束。公共组织主要通过法律(规)及合同条款、基金会计和预算控制来替代其所缺乏的市场规则,并对组织进行约束和控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基金余额);收入-支出=结余。

1.主体和基金

公共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存在竞争性的市场以及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情况下,很难明确地制定管理者的业绩评价标准。结果,与公共组织进行协作而发生交易的主体,只能通过在理事机构(各级人大、理事会)中寻求代表和对管理决策施加适当限制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广泛使用基金和基金会计。

基金是拥有自我平衡账户体系的一个财政和会计主体,用于记录现金和其它财务资源、相关负债、剩余权益或余额及其变动,基金账户的设置应便于遵循特定的法规要求、限定条款和约束条件来开展活动并实现一定目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显著特征是将会计科目划分成多种基金主体,每一种基金主体都与该组织的委托契约所规定的某一种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关,但立法机构或理事会通常会限制基金的使用和基金间的转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通过设立基金主体来控制时间限制和用途限定的资源,防止管理当局将各种基金混合在一起使用,确保并证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遵守了法律和管理要求。尽管所有的公共组织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基金进行了划分,但是政府组织对基金的划分则要严格得多。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也称公共组织,其运行环境与私人组织的运行环境存在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组织目标、财务来源、监督与控制、激励机制以及决策受外界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由于会计和环境的血缘关系,即会计具有反映性,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着明显的特征。

一、公共组织的运行环境

(一)组织目标的模糊性和多样性

私人企业以获取利润或收益作为组织目标,而公共组织的目标则不同,是每年在财务和其它资源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通常关注更多的是财务资源的取得和使用,即关注营运资本的来源和使用、预算情况及现金流量,而不是净利润或每股收益。与私人企业相比,公共组织的目标更多样化且较为模糊,难以清晰地确定。在公共组织中,不仅不同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着冲突,而且经常出现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间缺乏明确的联系。

(二)财务资源的来源

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组织的财务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方式有所不同。企业主要是依靠投资者的投资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收入来筹集财务资源的。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体制间结算等方式来筹集财务资源,而非营利组织主要通过捐赠和政府拨款取得财务资源。由于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他们通常不区分投入资本和收入。

此外,有些公共组织也会和私人组织一样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财务资源,但是与私人组织类似的行为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

(1)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一般是垄断的,如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存在竞争性市场来评价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2)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时,虽然也像私人组织一样对使用者进行收费,但收费不是为了获利,而是为弥补部分成本。因此收费标准的制定通常不考虑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关系,并只是以成本为基础。

(3)由于公共产品市场不具备竞争性,所以可供决策的信息(如价格、利润、市场份额等)较少,造成资源分配的效率低下。

(三)公共组织的监管

不像私人企业,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是否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者根据私人企业的获利情况进行投资活动,这些对企业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在公共组织中常常缺乏竞争,资源的提供与产品和服务的受惠之间不存在关联性,或关联程度较小。公共组织的业绩和经营成果计量通常较为困难,公共组织不存在营利动机和营利指标构成的分配和规范机制,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而且,公众对公共机构的监督权力往往间接地通过自己的民意代表,如通过各级人大来反映公众的意愿,或者是通过新闻媒体等其它间接途径来表达意见。这种间接的监督行为要转化为促进公共机构产出的有效压力,往往很难和不准确。

(四)公共组织的规则导向

为保证公共资源被恰当使用,避免出现不经济,无效地使用公共财务资源的情况,通常采取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其它控制机制进行约束。立法部门。监督部门及法庭的监督形成非常繁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限制,较多的外部权威的存在约束和影响了公共组织的运作和程序,导致公共组织形成“规则优先”的运作模式。规则导向使得公共组织对效率的判断不是基于结果,而是以遵守规则的程度为判断依据。同时,僵化而繁杂的规则体系限制了雇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组织结构:决策过程和激励机制

公共组织是官僚制组织,具有以下特征:森严的等级制制度;升迁取决于职业功绩和技能;长期供职与官僚制度;照规章制度办事;信息的横向沟通较少、信息的获取较复杂和困难;高层领导的人事变动较快。由于公共组织外部存在众多的政治势力,内部有繁多的规则和制度限制,承受着较多的外部影响和压力,使得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拥有较少的自主权。同时,公共管理人员对下属和下层机构的权威也相对较小。另外,公共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人,不存在“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机制,规则和制度上的限制约束着工资、提升等外在激励的作用,激励机制明显不足。

二、受托责任和公共组织的业绩评价

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公共受托责任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评价不同的受托责任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为考察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对公共组织的业绩进行考核,但对公共组织的业绩进行衡量通常较为困难,而且衡量业绩的方式具有独特之处。

(一)公共受托责任的广泛性

政府的受托责任通常被解释为政府从事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义务,或者是“对资源或活动从公众那里转移给政府当局而应负责任的一种转换”(gasb,1987,第56段)。公共受托责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梯形受托责任”,由高到低可分为五个不同层次:

(1)政策受托责任;(2)项目受托责任:(3)业绩受托责任;(4)过程受托责任;(5)忠实受托责任(stewart,1984)。

根据委托人与人之间地位的关系,公共受托责任可分为管理受托责任、公共(政治)受托责任和平等团体的受托责任。

公共组织牵涉到众多的利益关联方,如立法机关、利益集团、纳税人和公民等,不同的利益方可能期望政府履行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如对公共资源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政策等各个方面。例如,对于教育服务,学生和家长期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关注的是教育产出;立法机构关注过程,即学校按法律、法规和预算使用资金:而纳税人关注投入,即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上的最小投入,以便他们能少纳税;教师则关注学校的持续运营。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公共受托责任,有些是可计量的,有些是不可计量的,同时不同的受托责任可能是;中突的,因此必须在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间进行权衡。

(二)业绩受托责任与公共组织业绩的计量

委托关系结束时,人必须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即受托业绩)向委托人报告,由委托人按照法律规章或确立受托责任关系的其它依据进行检查评价,并经委托人同意后,才能解除这种受托责任。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是指各项收入来源或债券发行取得的财务资源应当按照其运用方面的限制来使用、依从预算、有效运用财务资源和资本资产的保全等方面的责任。受托业绩是委托人检查、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基本内容,这要求受托责任的内容具有可计量性。正是由于受托责任的可计量性,使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成为必要。会计的本质决定了政府会计以反映和解除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作为其主要职能。

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标,而是通过公共物品的提供,从而使整个社会或特定群体(如学生、病人和穷人)受益。对他们来说,合适的业绩计量指标不是利润,而是社会或受益群体的受益水平。然而,社会受益水平的计量是很困难的,这类指标没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因此只从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来评价公共组织的业绩是不全面的。在实务中。通常是使用基金会计来确保受托人按法律或合同约定使用各种不同用途的基金,并将实际业绩与计划、预算相比较来衡量他们的业绩。所以,公共组织的受托责任和业绩主要不是从财务的、经济的或定量的角度,而应主要从非财务的、非经济的和非定量的角度来评价、衡量。这正是政府会计为什么把政府的年度财务报告称为综合年度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特征

由于会计具有反映性,公共组织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具备特有而鲜明的特征。但会计也具有技术属性,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在实务中,企业会计常被作为基准用以评价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那么如何利用企业会计有关原理和技术来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呢?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三级目标,即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腐败和揭露贪污。中级目标是促进合理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包括税收的征收、其它收入、购买货物或服务付款、借款和偿付债务等。运行良好的政府对各项业务活动都进行精确地预算或适当地计划,财务会计制度对经适当授权的交易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为此,政府须建立成本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使政府经济。高效地运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高级目标是帮助政府解除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存在官僚机构对首席执行官的受托责任、行政部门对立法部门的受托责任,政府对公民的受托责任三层受托责任。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可通过增加人披露信息的激励和减少委托人的信息成本来更好的实现。

与企业会计首要目标是决策有用性相比,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财务报表是提供给资源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对项目受托责任和业绩受托责任进行计量和报告,但也须对政策受托责任、过程受托责任、合法性受托责任进行适当地报告。业绩计量不应受利益关系集团的操纵,不含糊且明确的计量是履行受托责任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特别强调客观性。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控制

公共组织的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人”,不存在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约束。公共组织主要通过法律(规)及合同条款、基金会计和预算控制来替代其所缺乏的市场规则,并对组织进行约束和控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基金余额);收入-支出=结余。

1.主体和基金

公共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存在竞争性的市场以及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情况下,很难明确地制定管理者的业绩评价标准。结果,与公共组织进行协作而发生交易的主体,只能通过在理事机构(各级人大、理事会)中寻求代表和对管理决策施加适当限制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广泛使用基金和基金会计。

基金是拥有自我平衡账户体系的一个财政和会计主体,用于记录现金和其它财务资源、相关负债、剩余权益或余额及其变动,基金账户的设置应便于遵循特定的法规要求、限定条款和约束条件来开展活动并实现一定目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显著特征是将会计科目划分成多种基金主体,每一种基金主体都与该组织的委托契约所规定的某一种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关,但立法机构或理事会通常会限制基金的使用和基金间的转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通过设立基金主体来控制时间限制和用途限定的资源,防止管理当局将各种基金混合在一起使用,确保并证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遵守了法律和管理要求。尽管所有的公共组织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基金进行了划分,但是政府组织对基金的划分则要严格得多。

由于基金会计的使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存在会计主体和报告主体之分,一个报告主体包含多个会计主体。另外,政务活动中以逐年或逐个项目为基础的会计主体通常不存在“持续经营”假设。

2.预算、拨款和经费保留款

公共组织用预算规则替代了其所缺乏的市场规则,预算在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预算由各级人大或控制公共组织的理事机构负责批准,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工作计划,对管理当局在各个方面的活动作出了详细专门指导。预算执行情况的比较信息提供了评价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的基准。

详细预算的编制和审批以及将预算纳入政府会计系统,确保了政府的行为能够符合契约缔结主体的期望。经批准的逐项拨款作为可用于该年度每一项目的款项,都记入会计账簿中。由于政府基金的用途是有限制的,为了避免任一账目的支出超过拨款,设置了经费保留款科目进行控制。会计与控制的这一特征确保组织的理事机构意愿不会由于执行差错或执行意图而受到阻饶。然而,预算抑制了管理者的创造和革新的动力。

3.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在公共组织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不能像企业会计中那样简单的区分。在政府会计中,管理会计指预算和控制,它不只为管理当局服务。预算用来表达公共政策和政治偏好,预算是取得宏观经济目标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政策工具,预算信息为业绩计量提供标杆。预算和会计是很难进行区分的,它们在说明和解除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方面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

(三)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公共组织的资产和负债很难进行定义。公共组织资产包括自然资源、继承资产、基础设施资产、国防资产、大量的无形资产等资产。对于某些公共组织资产来说,成本记录、计价方法、会计准则和市价可能并不存在,资产的可靠计量可能是困难的,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当由于缺乏可靠计量而使这类资产不能被确认,为反映这类资产往往以附注的形式来披露(ifac,2000)。

公共组织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按资产的用途是否受到限制可分为限制性资产。非限制性资产和抵押资产。公共组织资产的计量,区分交换性或非交换性交易获得的资产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式。对交换性交易获得的资产采用历史成本,或修正的历史成本进行计量,对于以非交换性交易获得的资产,以收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政府存在货币发行、环境负债、雇员养老金负债等特殊负债,同时很难把政府的合约或法律义务与政治承诺、提供一般福利的社会责任间进行区分。与公司的有限责任相比,民主政府倾向于扩大他们的责任,导致更大的预算和经常的赤字。由于政府会计的计量重点是当期的财务资源,忽视长期债务的计量,以致政府存在大量的隐性债务,给政府的持续运行带来极大的风险。

(四)收入和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具有垄断性。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使得不付费者照样也能消费,因此需要通过税收等非交换性交易对其进行融资。这些特征使得产品或服务的提供和收入的确认失去联系,使公共组织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匹配不可能。同时,由于政府和公众间的许多交易和事项的非自愿性加剧了收入和费用的非匹配性。另外,政府的运营报表按资源流动进行计量和确认,不注重计量政府的服务努力和成就。

公共组织的收入分为非交换性交易收入、交换性交易收入、其它利得三类。税收、拨款和补助等在内的非交换性交易是公共组织主要的财务来源。gasb33号公告《非交换性交易会计和财务报告》规定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1)满足资产的确认标准或收到现金;(2)满足收入确认标准。根据这两个标准,政府的财产税可以可靠地估计,并有标的以利于强制执行。财产税可采用应计制或修正的应计制进行计量,而其它税种只能采用现金制进行确认。拨款和补助的资源提供者经常提出合格性标准或对提供资源的用途进行限制,只有满足合格性标准才能对拨款和补助进行确认。

而公共组织的成本计量重点是“支出”,而非“费用”,即会计期间内为:(1)日常运营;(2)资本支出;(3)长期借款本金的偿还和支付利息;(4)拨款或补助支出等目的而支用的财务资源的金额。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的政府财政统计的要求,政府支出一般可按经济性质和按实现的政府职能或社会经济目标进行分类。

(五)政府会计的硏究方法

与企业会计的实证研究快速发展相比,由于受数据获取途径等因素限制,政府会计研究基本还停留在规范研究阶段。齐莫尔曼(zimmerman,1977)将政府财务报告与政治激励联系起来,开创了政府会计实证研究的先河。政府的职能就是确保社会所有契约能够被有效履行,确保各契约方的合作。政府本身又是一组契约的组合,行政当局的任务就是通过协商签订各利益方都满意的契约,并确保契约的有效履行。政府会计实证研究就是运用契约理论来研究会计政策变更对各利益方的影响。桑德运用契约理论来解释和判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差异。目前,我国除了侧重进行政府会计规范研究外,还大力提倡政府会计实证研究,以便对会计准则制订提供更多、更好的建议。

四、改革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思考

从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看,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1997年,我国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颁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医院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制度。但1998年以后,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预算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原来的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在执行中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急需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本质特征进行构建的政府会计体系。

(一)会计改革方向:预算会计,还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目前我国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属于纵向财政会计体系,它牵涉到众多报告主体问题。纵向会计模式存在以下缺点:首先,它承认并强化了“部门利益”,违背了公共财政建设方向。其次,纵向会计模式造成会计制度条块分割,会计信息极其零散,不利于信息使用者评价政府的受托责任。第三,纵向会计模式披露的信息不充分,过分强调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只侧重预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从而几乎忽视了政府会计涉及的其它重要内容。政府的受托责任范围极其广泛,包含项目受托责任、业绩受托责任、过程受托责任。政策受托责任和合法性受托责任。因此,政府会计应确认并计量各种资产和负债,报告政府运营、活动情况及取得的成绩,用以向公民和资源提供者等各利益方提供评价政府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相关充分、有用的信息。

由于纵向会计模式以上的弊端,我国预算会计的改革构建可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全新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在美国,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归属于政府会计体系,其会计准则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负责制订;私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归属于企业会计体系,其准则由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负责制订。但目前中国的事业单位数量庞大,不仅区分成公立和私立,而且还区分成企业化管理和非企业化管理。对于全面走向市场并与财政完全脱钩的事业单位,无论公立与否,均属于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刮。因此,根据美国做法和中国实践,可以将我国现有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进行重新的归类,其中、政府会计包括目前的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公立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包括私立事业组织会计,公立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和其他非营利组织会计。在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方面,应涵盖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并尽量把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资金纳入预算;同时对公共财产和政府权益投资进行全面的核算。

(二)会计基础:采用现金制基础,还是应计制基础

政府核算的会计基础包括现金制、修正的现金制、修正应计制和应计制四种。现金制会计基础的目标在于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筹措现金的来源;使用以及报告日现金余额等信息,其关注的重点是现金余额并控制其变化。采用现金制的优点是较客观,实施成本较低;缺点是反映的受托责任较窄,提供的财务信息有限且相关性较差。采用应计制的优点是拓宽了政府受托责任的范围和决策有用性信息,增加了财政透明度(gao,2000),这些信息包括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的信息,特别是财政长期支付能力的信息。但应计制提供的信息客观性较差,构建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

各种会计基础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相应的政府财务报告目标。但是,没有哪一种会计基础可以达到所有的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确定会计基础,需要考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会计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不同的会计基础。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最合适的会计基础取决于主体的特征和性质及报告的类型和目的,同时,也取决于构建和维持必要的财务信息制度的成本和效益。根据我国公共组织所处的会计环境特征和四种会计基础的特点,在推进我国预算管理和会计改革时,根据公共治理提高政府绩效的需要,引入应计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鉴于目前我国的财产税所占的比率很低,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数据的客观性等情况,因此,在政府会计中暂时使用修正的现金制基础(或者在支出方面先使用修正的应计制),等条件成熟后,再采用修正的应计制,这是明智的选择。

(三)政府会计使用基金会计模式

公共组织运营的多样性和确保遵守法律的必要性,以及财务资源的使用通常存在时间限制和用途限定,使单一的会计主体不可能记录和概括单位所有财务交易及其结果,只能通过设置许多独立的基金主体来反映其运营,每个主体反映特定的资产、负债以及权益或其他金额。基金主体通常是按照特定的法规、限制条件或期限设立的,具有目的性,限制性和受托责任广泛性三个特征。基金会计除了可对不同用途的资源进行分离外,通常还是法律上的要求和逻辑上的需要,并可用来评价管理业绩。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应全面引进基金会计,以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使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更加清楚,便于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我国政府会计可以根据复式预算的要求和政府承担的财务受托责任情况,从加强财务管理和规范政府财务行为的需要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基金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2

(一)国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历程根据刘仲文(2006)的研究,国外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历史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包括:(1)]以Sprouse&Moonilz的1961年ARSNo,1与1962年ARSNo,3为代表的早期研究;(2)以APB1970年发表的statementNo,4为代表,对“财务会计琏本特征概念”进行的探索性研究;(3)以1973年10月特鲁伯罗德报告为代表,对“财务报表H标”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七项标准”进行的首创概念研究;(4)以1980年美国FASB的SFACNo.2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代表的专题研究;(5)以1980年加拿大CICA提出将“财务报表概念”加入其手册(FSC第1000节)为代表的响应性研究;(6)以1989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为代表的推广研究;(7)以1999年英国ASB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为代表的深入研究。南此可见,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研究和解释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其中,美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描述为“可理解性、效益大于成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重要性”,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则描述为“可理解性、效益大于成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时性”。

(二)国内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阐述和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有关会计法律和法规中阐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国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会计核算要遵循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全面性、重要性和谨慎性等几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2000年7月开始实施的《会计法》第三条提到“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列明了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可理解性、谨慎性、重要性等几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第三条也提到“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提到了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二是学者在相关文献中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付磊(2005)认为,公正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特征,然后依次是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完整性和重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2006)认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必须分别构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其中,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包括真实性、合规性及其次级质量特征(可理解性、可验证性、谨慎性)、公正性及其次级特征(可比性、一致性、完整性、连续性)、相关性及其次级特征(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包括相关性、及时性、预测性、反馈性、可理解性、可靠性、系统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内部性。葛家澍(2007)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选择计量属性时,应考虑计量对象的特点,并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相配合。

(三)国内外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回顾 以上所述均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对于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虽然其同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但根据前述的研究成果,实际上并未涉及到政府会计。而在有限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文献中,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1987)提出了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特征包括可理解性、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一致性和可比性。澳大利亚在《会计概念报告第3号》(SAC3)中提出了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时性等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2001)提出了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等四项主要质量特征,并包括重要性、忠实表达、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性、完整性、及时性和效益大于成本等八项质量特征。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如越南在2003年开始以国际公立部门会计准则作为基础,制订其公立部门的会计标准。而我国对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则由于我国并无完整意义上的政府会计准则或制度,而散见于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解释性文件中。如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第二章中,就明确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可靠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等。而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二章中,也同样就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了阐述,如可靠性、合法性、一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重要性、资金专用性。陈劲松(2009)指出,我国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具有多维性,包括可理解性、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稳健性和重要性,同时受成本收益的约束。从上述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实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统一的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各预算会计制度所规定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内容难以相互统一。二是把会计确认基础、会计计量方法混淆于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混淆了三者的内涵与外延,使人们无法清晰明了地理解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框架及具体内容。收付实现制作为一种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会计确认基础,它对政府及其部门的会计业务核算起到统驭作用,贯穿于整个预算会计体系;而在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一般核算原则中提及的实际成本计价,其仅仅是对会计要素计量方法作出规定,不能作为信息质量特征。三是基于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研究远远不如企业会计成熟的现实,在提及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时,仅是专指政府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对政府管理会计信息等方面应达到的质量要求,仍处于尚待发展的阶段。各国或组织对政府会计质量特征描述见表1。

二、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

(一)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分析虽然会计信息于有关利益各方是相当重要的,但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有所不同。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员工、政府诸如审计税务部门等。企业作为社会中最普遍存在的微观经济主体,其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因此,完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一直以来是各国会计准则(制度)制订机构追求的目标,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发展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政府活动既涉及到经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等与社会公民紧密联系的方面,更与外交、军事等活动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比企业更为广泛。但并非所有的与政府活动有关的利益相关者都要纳入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目前我国政府会计的主要功能还是服务于政府预算编制的需要,因此,政府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政府本身,如立法机关和审计机关。随着公共预算体系的不断完善,预算民主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公民意识的增强,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涉及的范围必然会更广。

(二)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基于对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对会计核算原则的规定,参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模式,借鉴世界主要国家或组织对公立部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解释,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以下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一是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约束条件:成本收益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并非是以信息量的多寡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信息量大意味着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就高,而信息量过少可能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政府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同产品的生产过程一样,必须要考虑成本收益原则,才能让信息的生成不断地持续下去,服务于民众,即只有会计信息生成所产生的收益大于其花费的成本时,信息的供给才是理性的。政府会计作为核算政府及其部门的专业会计,在会计核算方面尚存在许多难题。当某些项目的确认及计量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收益时,盲目地追求会计信息质量,可能会导致本末倒置,影响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供给。

二是政府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可靠性。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可靠性的定义为“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和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特征:立足于实际的交易或事项;如实反映;真实性;完整性。从可靠性的内涵和特征来看,这一信息质量特征同样适用于政府会计。而表1所列明的各国及组织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描述,也都将可靠性列入其中。本文将可靠性列为政府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1)从会计的本质来看,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的。如果政府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不能如实完整地反映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活动,这些信息则是无用的,不利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2)从政府活动的特性来看,政府活动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同,它主要是提供非营利性的服务,收入主要是通过税收等方式来实现。这些非营利性活动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福利和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缺乏真实完整的政府会计信息,将会使政府面临很大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

三是政府会计信息的内容质量特征:相关性、可理解性、谨慎性和可比性。

(1)相关性。相关性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其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利益相关者对报告主体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基于目前政府会计主要是服务于国家预算管理的需要,选择与经济、政治决策等相关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即相关性可以使政府决策更有效率与效果。而且,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对外投资以及政府面向国内外发行债券等活动的日益增多,政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将不断扩大,而这些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相关性特征的要求也将随之提高,重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特征必将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也有利于培育一大批信息使用者,从而促使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2)可理解性。从我国政府会计的发展历史来看,目前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会计模式,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形成各不相干的三种核算体系,使得信息使用者无法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财务成果及运营绩效作出完整的判断,难以理解各报告主体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此外,虽然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业已实施,但预算民主的进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以使得政府收支行为置于人民及其代议机构的监督之下。目前我国政府预算信息并未向公民公开,公民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及调整等环节并不熟知。从资金的价值运动来看,人们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活动知之甚少,无法对预算收入的取得是否合法、预算支出是否合理作出有效的判断,对政府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只能一知半解,直接造成了会计信息供给过剩,不利于公民的参政议政。因此,强调政府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会计信息,尤其是预算信息的公开程度;另一方面,针对人们普遍对政府活动了解程度不及企业的现实,要使政府所公开的会计信息简单明了,以利于人们的理解。

(3)谨慎性。由于我国预算会计确认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只对少数涉及到成本核算的业务允许采用权责发生制,因此,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谨慎性原则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谨慎性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从资产或收入的角度来看,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资产金额被高估,无法实时地反映资产的损耗程度。而从负债或费用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隐性债务金额巨大,涉及到社会保障资金、政府担保、国有企业亏损补助等方面,而这些都没有在预算会计报告中体现。因此,在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强调谨慎性原则,对于正确核算我国政府会计业务、防范财政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从国际公立部门的会计实践来看,多数国家采用权责发生制来贯彻谨慎性原则。

(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财务报告的差别是由大量的交易事项和政府结构的差别导致的,而不是在会计程序和实务中由于选择不同的方法导致的,因此,可比性要求政府结构内相似的主体对所有相似的交易和事项应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原则或报告方法。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有利于提高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效率。在现阶段,由于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机构层面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都有待提高。

四是政府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特征:及时性、重要性。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相关,能否最大程度地服务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关

键在于其披露是否及时,是否能达到信息使用者对所披露信息的数量要求。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来说,及时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如实地提供财务状况和营运业绩,不但是其一项法定义务,同时也可以早日解除其受托责任,并且更能体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行政效率;而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是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失去时效性的会计信息,即使是真实可靠的,也无助于其对政府及其部门的经济行为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而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同时,从会计信息的数量结构来说,并非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越多越好。从成本收益的角度,信息超载必然会带来成本的上升,使信息披露变得不经济。但对重要会计信息的忽略则会引起使用者的误解,影响到其经济决策。因此,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必须要重视重要性特征。而对何为重要的会计信息的判断,除了与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关外,还与政府及其部门的活动特点有关。政府活动的非营利性特点必然使得其与企业在重要信息披露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三、我国政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需解决的问题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3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09)01-0048-08

Application of A GA-Based 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Method

in Financial Crisis Prediction

SONG Xin-ping1,2, DING Yong-sheng2,3,4, ZENG Yue-ming2

(1.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2.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3.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4.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igitized Textile & Fashion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The variabl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traditional statistical technique can not achieve high accuracy in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Hence, a method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input variables and parameters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simultaneously. The empirical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is proposed method can reduce the number of variables and achieve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Moreover, the variable subset extracted via this proposed method can be interpreted economically.

Key words:simultaneous optimization; input variable; parameters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1 引言

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最终影响企业生存,并且要求利益相关者、社会和国家经济付出高额成本。因此,建立预警模型有效预测财务困境,对于投资决策、财务风险诊断、信用风险防范以及管理层监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为止,国外对财务困境及破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为全面和深入。而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特殊性等诸多因素影响,对财务困境预测的研究与国外比有较大差距。财务困境的定量预警方法是财务困境预测研究的重要研究方面。多年来,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寻找具有良好预测能力的方法,包括从最早的统计模型(多元判别分析,逻辑回归模型等),到专家系统、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等智能方法。基于这些方法的预警的本质是用分类器对财务困境和财务健康公司进行区分决策,或者对财务困境程度不同的公司判定成不同类别。从模式识别的角度看,基于分类原理的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精度不仅取决于分类器的性能,同时也取决于作为模型输入的变量指标。目前,已有不少国外破产预测研究就分类器的性能取得共识,一致认为支持向量机的分类精度不亚于或者甚至优于神经网络、决策树、案例推理等智能方法和统计方法[1]。然而, 由于财务困境的经济影响因素复杂众多,迄今尚缺乏财务困境预警指标选择的统一理论。不同研究者采用不同的变量组合,预测结果缺乏可比性,影响了预测模型的可靠度和可信度。诸多预警模型指标的选取都存在明显差异,无法对比哪些指标在模型中更有效;即使同一类型的指标,不同的研究者选取的指标差异也很大。

国外变量选择方法多用单变量显著检验法,方差分析、逻辑回归、逐步判别分析等线性回归法[2~6]。也有部分文献直接根据经验定性分析确定变量,近年,智能方法被尝试用于变量的提取。Ko利用粒子群等进化算法筛选关键变量,然后输入多元判别分析和BP神经网络分类器。实验结果发现基于进化算法所筛选的变量的预测精度好于逐步回归法[7]。Lee用粗糙集对输入变量集简约,认为它不仅是有效的神经网络数据预处理器,而且具有降维、省时、防止神经网络过拟和的优点。基于神经网络和粗糙集的复合模型精度优于多元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8]。

陈静在单变量二分类判定分析中,发现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四个财务指标中,流动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的误判率最低[9]。吴世农从反映盈利、偿债、营运、成长能力的21个财务指标中,采用线性逐步回归法选取盈利增长指数、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比率、营运资本与总资产比 、资产周转率等6个指标作为多元判定分析的变量[10]。刘洪通过单变量显著检验(T检验和U检验)从36个备选指标中筛选出22个指标,再剔除相关性强指标,最后确定10个指标作为自变量输入BP神经网络[11]。李波根据前人经验直接选用10个财务指标输入支持向量机进行预测[12]。杨毓使用了逐步logit回归分析选择显著变量,将财务变量减少到13个作为支持向量机的输入,构建了破产预测模型[13]。

上述实证研究一般根据财务理论和经验确定预警指标,直接将其作为输入变量(特征);或者统计方法筛选出差异显著指标作为输入变量。这种方法选出的特征,具有较强统计解释性。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仅对每个单独特征按照统计或者可分性判据进行排队,取前面n个特征所构成的特征集并非最优特征集,尤其是特征和分类器息息相关的时候[14]。另一方面,线性回归法存在局限性,进行的是变量的线性搜索,对特征提取顺序的依赖性导致最终提取的变量组不同。Altman进行无数次的变量组合才得到著名的Z-score模型[2]。因此,必须开展大量变量组合试验才能保证模型的预测精度。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遗传算法同步优化特征和支持向量机参数的方法用于财务困境预测,遗传算法不仅用于从巨大的特征变量组合空间中搜索较优特征组合,也用来寻找较优的支持向量机参数,以此确保预测精度。本文还对比了同步优化方法和统计方法提取的变量组对预测模型的影响。最后通过不同的变量筛选方法识别出财务困境的关键决策变量。

2 遗传算法同步优化变量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的原理

2.1 研究思路

分类过程依赖于待识别对象的一组基本特征。特征选择的目的是辨识关键特征,用较少变量达到精确决策。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前会表现出盈利下降、现金流恶化等征兆,从而表现出财务指标的异常, 这些指标即可作为甄别财务困境和财务正常企业的原始特征。财务困境预测建模中,通常使用统计方法预选变量再输入分类器,这种过滤式方法可以排除非关键性特征,缩小搜索规模,但是不能保证选出针对特定分类器的优化特征子集。为了获得优化特征集应该把所有特征组合计算出并评价。若D个特征中选择出d个最优或次优特征,组合数是N=CdD=D!/[(D-d)!×d!]。实际中需要优化的特征数未知,则所有特征组合数是2D次。财务指标数量多在几十个,组合试验费时费力。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机理的随机搜索算法。具有隐并行性和良好的全局寻优能力;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方向。这些性质使遗传算法适合解决财务困境特征选择的组合优化问题,使其快速有效地搜索巨大的特征组合空间发现较优特征组。

支持向量机是vapnik开发出的基于统计原理的机器学习方法,优点是执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避免了BP神经网络的过拟和、推广能力差和易于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目前,支持向量机因其良好的性能而广泛应用。Shin在破产研究发现支持向量机在小样本时依然保持较好的预测性能和推广能力,而神经网络性能明显下降[4]。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数据量小且人为因素干扰大,加之财务变量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而支持向量机在解决小样本、高维和非线性问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非常适合作为财务困境预测的分类器。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设计了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嵌入式特征选择方法,将其应用于财务困境预测。这种算法是在应用遗传算法筛选特征的过程中直接训练支持向量机,根据支持向量机在验证集上的分类性能评价选出的特征组。但是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考虑:(1)支持向量机的模型参数选择对其性能的优劣有重要的影响;(2)分类模型的参数与所输入变量组是相互影响[15]。因此,采用基于遗传算法同时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和输入变量组。

2.2 基于遗传算法的特征和支持向量机参数同步优化

2.2.1 支持向量机

对于非线性可分样本,支持向量机构造一个非线性映射((•) :RnRnk)将样本从n维空间映射到更高维特征空间,使该样本在高维空间线性可分。若用Y=[y1,…,ym]T来表示m个样本的类标号, yi∈{-1,+1}表示财务困境和财务正常两类,用xi=(x(1)i,…,x(n)i)∈Rn,i=1,…,m表示m个样本的n个变量值。应用中每个样本都可以用一个超平面进行划分,该优化超平面满足将所有的训练集区分开的要求, 要寻找的最优超平面实际上等价于求一个二次规划问题[16]。如(1)式所示

minw,b,ξ(12wTw+C∑Ni=1ξi)(1)

s.t.yi(wT(xi)+b≥1-ξi) i=1,…,Nξi≥0

求解得到非线性可分条件下两分类的最优超平面,如(2)式所示

f(x)=sgn(∑Ni=1αiyiK(x,xi)+b)(2)

其中αi表示拉格朗日系数,b表示超平面的偏置项,可以通过求解凸二次规划问题得到[15]。 K(x,xi)=(x)T(xi)是满足Mercer条件的核函数。高斯核函数k(x,xi)=exp(-γx-xi2)的稳定和推广性能较好,并且需要优化的参数少,所以本文使用高斯核支持向量机作为嵌入式特征选择方法的分类器。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有两个主要参数即核参数γ和惩罚因子C。核参数影响样本数据在高维特征空间中分布的复杂程度,而误差惩罚因子C的作用是调节学习机的置信范围和经验风险的比例。核参数和惩罚因子选择不当会导致模型的过拟和或拟和不足,从而导致模型性能下降。

2.2.2 遗传算法同步优化的模型设计

本文将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有机结合,利用遗传算法的杂交和变异选择算子在全变量空间搜索变量组合解和高斯核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

(1)遗传算法编码

遗传算法是在由码串表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上进行遗传算子的操作。基于上述分析,遗传算法需要同时优化两个方面: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模型参数γ和惩罚因子C。所以,每个染色体代表了需要优化的特征子集、C 和γ。本文采用二值编码方法对个体编码。个体码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特征掩码,采用二值编码,其中每一位分别与某给定特征所对应,取值“1”表示特征子集中有该特征,否则表示没有该特征。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代表C和γ,其编码长度可以根据精度需要(3)式进行调整。

b=minb+maxb-minb2l-1×d(3)

其中b是二进制码串,maxb 和minb分别是参数的上下界,l是二进码串的长度,d是一个二进制代表的精度。

如图1所示的码串个体,表示10个变量中的第1、5、6、7、8、9的变量构成了特征子集,在此特征集下的高斯核支持向量机参数对(C,γ)。本混合编码方法可以对表示特征子集的二值码串进行标准的遗传算子运算,从而保留了典型遗传算法方法的优点,计算简单,遗传算子对大规模特征组合空间的搜索非常有效,易于扩展到大规模特征集寻优。起始的群体中的起始码串采用均匀分布的随机分布函数产生,并成为下一次遗传搜索过程中个体的父代。

1000111110特征掩码编码1000000110C编码1000111110γ编码

图1 编码

(2)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用来评价一组所选出的特征的依据有:①用该特征组训练得到的分类器在验证集上的性能指标;②特征数量的多少,它直接影响数据获得的成本和计算效率;③是否具有可解释的实际意义。由于目前我国财务困境数据量小,特征数量的影响忽略不计,并且本文主要关心导致分类器性能最优的特征组合。因此,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交叉验证法来评估特征组在训练集上的性能,在测试集上使用分类器的准确度作为评价指标。适应度函数采用训练集的n折交叉验证法的准确度,这种方法有助于得到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防止模型出现过拟和现象[17]。具体而言,是将训练样本随机分成n份,用第一份作为训练子集训练支持向量机,用训练过分类器对其余n-1份测试,从而得到第一个验证集准确度,轮流依次计算其他验证集准确度,最后计算这n个验证集准确度的平均值就是适应度。本文选用10折交叉验证法的准确度作为适应度函数。

(3)遗传算法的操作算子

本文采用选择算子选取进行下一次遗传运算的父母码串。对码串进行标准遗传算法的交换算子的运算,采用两点交叉法。对码串进行标准遗传算法的变异算子的运算,采用位变异。同时,程序提供了修正机制对无效特征子集进行规避处理,如没有选中人和特征的空集。

(4)同步优化算法流程设计

图2 算法流程图

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遗传算法可以看作是一个由可行解组成的群体逐代进化的过程。算法步骤如下:①按照一定精度要求在规定区间内随机产生二进制编码,即得到初始染色体群;②将染色体解码得到相应的特征子集和模型参数 γ和C,建立基于此特征子集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基于此模型参数的高斯核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求解该群体的适应度;③依据适应度和设定的交叉率、变异率等参数对染色体群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获得父代群体;④若进化达到设定的代数或者精度要求则算法停止,否则转步骤2;⑤输出优化的特征子集和模型参数。

3 同步优化模型在财务困境预警中的应用

3.1 预警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财务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结果,财务困境前会出现一些警兆,并主要表现为赢利能力、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营运效率、成长能力、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的变化,这些指标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根据实际和数据可得性,本文纳入尽可能多的预警指标,并试图通过同步优化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客观选择。

3.2 样本准备

国内多数研究以特别处理(ST)作为财务困境的界定标准,因为它具有容易观察的优点。本文结合上市公司实际,以财务状况异常的ST公司作为财务困境样本,而以其他非ST公司作为非财务困境样本。由于行业,技术类型、规模时间等因素会对预测模型产生影响[18],把研究对象限制在信息、生物医药、材料和机械等科技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规模用资产总计表示,用Log处理。为避免会计准则调整对财务指标影响,限于2002~2006年度。剔除审计意见为拒绝和保留的样本,同时剔除其他数据缺失和异常、数据操纵的可疑样本。采用ST事件前的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对于ST样本,t代表发生ST事件的年度,t-1代表ST事件前的一个年度,用t-1年度的数据预测t年是否为财务困境公司。由于某个年度发生ST事件的样本数量很少,故以2001~2006年度期间发生ST事件的公司为财务困境对象。把2005年所有非ST公司作为非财务困境样本,以2004年的数据预测2005年的情况。增长率指标指t年相对于t-1年的的百分比率。

按照上述原则从深沪两市A股市场取样。发现ST公司中可疑样本较多,排除这些可疑样本后使得原本很少的ST公司数量更少。因此,财务困境样本取自ST事件的前一年和前两年。最终样本包含财务困境样本56个,非财务困境样本194个。样本分为训练集125个和测试集125个。随机划分总样本,得到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包含28个财务困境样本和97个非财务困境样本。为了减少预测误差,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表1 预警指标

预警指标

偿债能力营运资本资产率(X1)

流动比率(X2),速动比率(X3),现金比率(X4),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X5),资产负债率(X6),负债权益比率(X7),股东权益比率(X8),有形资产债务率(X9),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X10)

营运能力应收帐款周转率(X11),存货周转率(X12),流动资产周转率(X13),总资产周转率(X14),固定资产周转率(X15),长期资产适合率(X16),负债结构比率(X17),长期负债权益比率(X18)

赢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X19),成本费用利润率(X20),净资产收益率(X21),每股净收益(X22),总资产利润率(X23),主营业务比率(X24)

成长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25),应收帐款增长率(X26),净利润增长率(X27),总资产扩张率(X28),每股收益增长率(X29)

现金流每股营业现金流量(X30),现金自给率(X31),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增长率(X32)

规模资产总计(Log)(X33)

3.3 仿真实验

本文中,通过大量实验对遗传算法的相关参数进行试算,得到适应度高的遗传算法参数为:群体数量100, 交叉概率 0.7,变异概率 0.02。特征掩码的长度是32,高斯核支持向量机的参数γ和C根据精度要求实验调整,位数在20~40。遗传算法开始时,在变量组合空间和支持向量核参数的上下界区间内随机产生若干个体。随着群体的不断进化,目标函数值不断增加,新的群体进化出一些新的优良性质。迭代终止条件是:最近100代适应度不增加。在360代时满足迭代终止条件,适应度达到93.2%,优化的特征子集和参数结果见表2和表3。进化过程见图3。同步优化方法使用了LIBSVM核心模块函数用VC++开发的。

图3 遗传算法优化特征和模型参数的进化过程

4 同步优化模型的比较与分析

4.1 预测性能的比较

为了说明本文所设计的同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将本方法与基于统计方法的过滤式特征选择方法做一比较。过滤式方法的实现流程是先用统计方法选出特征,然后将其输入高斯核支持向量机,经过参数寻优、模型训练学习、测试等步骤得到预测结果。由于逻辑回归是金融应用中性能较好的统计分类法,以其作为比较基准,同时观察不同特征选择方法对其影响。

本文采用财务困境预测中最常见的筛选特征的统计方法,包括Anova方差法、T-W检验法、逐步判别分析和逐步逻辑回归。这些方法可以判定哪些变量具有对财务困境组和非财务困境组的判别效力,选中的变量输入支持向量机。Anova法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选出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变量(P

为了保证与同步优化方法的可比性和一致性,过滤式特征选择方法也使用高斯核支持向量机,利用了LIBSVM进行模型参数的寻优,凭借网格搜索技术和交叉验证技术进行核参数寻优[17]。这种参数寻优方法既可以并行运算,也可以减少过拟和。过滤式方法的步骤是:(1)用10折交叉验证法作为评估不同参数对下分类器性能优劣的依据,在(C=2-5, 2-3, …, 215;γ=2-15, 2-13, …, 23 )组合的网格内穷举搜索每个点,搜索到交叉验证准确度最高的点即为最优参数对(C,γ);(2)利用训练集训练基于此最优参数对的分类器,获得支持向量和lagrange系数等模型参数;(3)利用训练过的模型对测试样本分类。不同特征提取方法的结果如表2所示。分析如下:

表2 不同特征提取方法的结果比较

方法特征数量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

训练集准确度 (%)测试集准确度 (%)训练集准确度 (%)测试集准确度(%) 最优参数对Cγ交叉验证准确度(%)支持向量数

所有特征3310069.695.283.21280.0312587.245

统计方法Anova方差分析178872.890.475.2320.12584.850

T-W显著检验1484.877.699.277.632883.261

逐步逻辑回归1089.678.499.280.8326780.12589.630

逐步判别分析486.466.497.6728291.251

同步优化方法1296.8841.839196.193.640

表3 不同方法提取特征子集的比较

变量编号全特征统计方法AnovaT-W逐步判别分析逐步Logit回归同步方法

32171441012选中频次变量编号所有特征统计方法AnovaT-W逐步判别分析逐步Logit回归同步方法

32171441012选中频次

X10X170

X20X181

X32X191

X42X201

X53X212

X62X22 4

X71X234

X82X24

X92X251

X101X26

X113X271

X123X28

X135X291

X145X302

X151X313

X160X320

X333

(1)不同方法预选的特征集各不相同。逐步判别分析选出的特征数量最少,Anova法预选出的特征集较多,而同步优化方法预选出的特征数量适中。

(2)就过滤式特征选择和支持向量机组合方法而言,不同的特征集输入支持向量机,最优模型参数对、交叉验证准确度、支持向量数量都有所不同,导致最终测试集的预测结果不同,这证实了特征集和分类器相互影响的观点[15]。

(3)就特征选择和支持向量机组合方法而言,同步优化方法的准确度最高,略高于全特征集的预测结果。值得关注的是:金融财务领域中常用的实证惯例是用统计方法预选变量,但本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全特征集的分类准确度未必低于基于统计方法预选特征的准确度;并且在样本中等规模时,二者的时间耗费差异不大。基于不同统计方法预选特征的准确度有所不同,逐步逻辑回归的较高,逐步判别分析的较低,Anova方差分析和T-W显著检验的准确度介于二者之间。

(4)同一特征子集下,支持向量机的预测精度高于逻辑回归。不同特征子集下,支持向量机和传统逻辑回归法没有可比性,这说明以往不同文献采用不同变量组合的预测精度结果缺乏可比性。逻辑回归方法如选择合适的变量,精度可能高于支持向量机。

(5)从预测性能和变量数量看,同步优化方法的准确度最高且变量数目适中,优于其他方法。但是由于同步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组合搜索问题,比较耗费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单个的基于统计过滤式途径的特征选择方法虽然时间耗费少,但不能保证选出较优的特征子集,印证了部分学者的观点[14]。如为保证统计过滤式的特征选择方法选出预测精度较高的特征子集,须进行大量变量组合实验。从这个意义看,同步优化方法是一个确保财务困境预测性能和成本的较优策略。

4.2 关键变量识别与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1)同步方法选出了12个特征变量,其中的11个和统计方法选出的一样,说明该方法与其他方法有较好一致性,选中的变量也有一定的统计解释意义,符合良好的特征选择方法的标准。(2)不同方法预选出的特征集不同,如果不同方法选中的频次高,可以说明这个变量对于财务困境决策比较重要。频次超过1次的有24个财务指标,基本覆盖了企业资本经营周转全过程的财务赢利、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等方面,其对财务困境预警的贡献度较大。频次5次的有流动资产周转率(X13)和总资产周转率(X14)。频次4次的有每股净收益(X22)和总资产利润率(X23)。频次3次的有: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X5)、应收帐款周转率(X11)、存货周转率(X12)、 现金自给率(X31)、资产总计(X33)。频次2次的有7个指标。其中,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现金自给率和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是现金流量指标,现金自给率指通过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净流量能否满足资本支出、存货投资支出和支付现金股利的需要;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反映了每股盈利的支付保障的现金流量;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反映了本期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偿还债务能力,它们揭示了收益质量,不容易受到经营者的主观歪曲,在我国资本市场利润操纵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每股净收益和总资产利润率反映了财务赢利能力,而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通常获利能力低,现金支付能力不足;规模也对财务困境预警模型有影响,上述这些指标对财物危机决策具有较重要的作用,也基本支持马若薇利用信息熵对预测变量的权重排序结果[15]。应收帐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等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指标对于财务困境预警起一定作用。

5 结论

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研究的常规范式是采取统计方法选出特征,其本意是为了减少变量数目和提高预测精度,同时提高运算速度。但是,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财务困境预测模型应用中,传统统计过滤式途径的变量选择法不能保证获得针对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子集(预测精度高), 必须结合特定问题和样本数据进行大量变量的组合实验方能确保预测效果,显然这种作法耗时耗力。为此,本文提出了遗传算法同步优化特征和分类器参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同步优化方法在缩减变量数量的同时保持较好的分类精度。随着财务困境样本的增多以及支持向量机在财务困境预测系统中的应用商业化,同步优化方法是一种较优的时间性能和预测精度折中策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同时,该方法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如企业评级、投资风险评估、信用评级、财务舞弊识别、保险欺诈检测等基于分类原理的金融风险管理领域。

对于财务困境预测模型,财务指标数量众多,关系复杂,目前尚缺少财务困境预警指标选择的理论框架。实证发现4种不同方法选择的指标不完全相同。通过比较不同方法选出的变量,客观地发现了财务困境决策的关键变量,不但给管理人员提供有益的警示信息,而且也为财务困境预警指标选择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建立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和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作,需要随着资本市场的健全和样本数量的增多不断对预警模型验证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Min J H, Lee Y C. Bankruptcy prediction us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 with optimal choice of kernel function parameter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 28: 603-614.

[2] Altman E I.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68, 13(4): 589-609.

[3] Beaver W.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 4: 71-111.

[4]Shin K S,Lee T S, Kim H J. An application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 bankruptcy prediction model[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 28: 127-135.

[5]Lin F Y, McClean S. A data mining approach to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failure[J].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01, 14: 189-195.

[6]Lee K D, Booth D, Alam P. A comparison of supervised and unsupervised neural networks in predicting bankruptcy of Korean firms[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5, 29: 1-16.

[7]Ko P C, Lin P C. An evolution-based approach with modularized evaluations to forecast financial

distress[J]. 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06, 19: 84-91.

[8]Ahn B S, Cho S S, Kim C Y. The integrated methodology of rough set theory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or business failure prediction[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0,18: 65-74.

[9]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31-38.

[10]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6):46-55.

[11]刘洪,何光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上市公司经营失败预警研究[J].会计研究,2004,(2):42-46.

[12]李波,何建敏.SVM在企业财务困境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35-39.

[13]杨毓,蒙肖莲.用支持向量机构建企业破产预测模型[J].金融研究,2006,(10):65-75.

[14]边肇祺,张学工.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5]Frhlich H, Chapelle O. Feature selection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by means of genetic algorithms[A].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ools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 California: Sacramento Press, 2003. 142-148.

[16]Vapni V N K. The nature of statistical leaning theory[M]. NewYork: Springer-Verlag, 1995.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4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10-142-03

Study of Branch&Bound Algorithm and Application of Feature Selection

WANG Sichen,YU Lu,LIU Shui,TANG Jinyuan

(Qingdao Branch,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Qingdao,266041,China)

Abstract:Branch&Bound Algorithm is the only method which can ensure best of all the vectors,and it can avoid endless searching.It searche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has the function that from bottom to top,so it can include all of the feature vectors.The Branch&Bound Algorithm is studied in the paper,and it is improved,the two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by the feature seclection,the efficiency of seclection is improved greatly.

Keywords:branch&bound algorithm;feature selection;feature vector;minimum solution tree;partial predic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获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生存能力的提升,对于目标特征能够获得的数据量越来越大,维数越来越高,一方面可以使信息更充分,但在另一方面数据中的冗余和无关部分也会相应的增多。特征选择[1,2]就是为了筛选出那些对于分类来说最相关的特征,而去掉冗余和无关的特征。

分支界定算法[1,3,4]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特征选择方法,由于合理地组织搜索过程,使其有可能避免计算某些特征组合,同时又能保证选择的特征子集是全局最优的。但是如果原始特征集的维数与要选择出来的特征子集的维数接近或者高很多,其效率就不够理想。基于此,本文对分支界定算法做了一定的改进,经过实验验证,与改进前相比其效率有明显的提高。

1 分支界定算法的基本原理

分支界定算法针对的特征选择问题是这样定义的[1]:在原来的D 个特征的集合中选择一个d 个特征的子集,d

其中X代表一个特征子集,J(X)是所采取的评价函数。单调性保证了分支界定算法能在保证全局最优的前提下大大减少搜索的复杂度。分支界定算法的搜索空间是一棵树,称为搜索树[2](Search Tree)。他是在算法运行过程中自上而下(top-bottom)按照深度优先(depth-first)的次序动态生成的。以D=5,d=2为例,其中D 为总的特征维数,d 为预期选定的特征子集的维数。搜索树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分支界定算法的搜索树总共有Cd+1D+1个节点,其中有Cd+1D-1个度数为1的节点,有CdD个叶子节点数。И

图1 从5维中选择2维的搜索树

该算法中用到的一些符号说明如下:总的特征维数为D;预期选定的特征子集Xg的维数为d 。X 为当前要展开以扩展搜索树的节点;Num_features是X 中的特征数目;Xq为节点X 在搜索树中的子节点个数(在动态生成搜索树中很重要);XD为所有特征组成的集合;X*是当前最优节点;bound是当前最优节点X*的评价函数值;J(X)为评价函数;该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3,5]:

(1) 令X=XD,Xq=d+1,即让X 指向根节点,并设置根节点的子节点数为d+1;bound=0;

(2) 展开节点X: 即调用函数ExpandNode(X);

(3) 输出全局最优节点X*。

其中第(2)步中函数ExpandNode(X)是一个递归过程,他具体的实现步骤如下:

① 如果X 是终止节点,转到第⑤步。否则,如果J(X)≥bound,继续执行,如果J(X)

② 令n=Num_features(X),在X 中依次去掉一个特征,产生子节点,共n 个,记为X1,X2,…,Xn;

③ 计算这n 个子节点的的评价函数值J(Xi),i=1,2,…,n。按升序排列:J(Xj1)≤J(Xj2)≤…≤J(Xjn) ;

④令p=Xq;取上式中的前p 个节点,作为搜索树中X 的后继节点。对于这p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Xji(i=p-1,p-2,…,1),令Xjiq=p-i+1。依次执行ExpandNode(Xji)(i=p-1,p-2,…,1)执行完p 个节点的后续展开后,转到第⑥步;

⑤若X优于当前最优节点(即J(X)>bound),令bound=J(X),X*=X;

⑥结束。

在d

2 最小决策树

上面的搜索树中每个节点的最右一个节点后面连接了一长串度数为1的节点。在这一串节点中,其实只有叶子节点的评价值是真正需要计算的。因此,如果将每个节点的最右节点用叶子节点代替,可以简化树的拓扑结构。同时不会破坏搜索全局最优的特性。简化后称为“最小决策树”[2,3](Minimum Solution Tree)。图2所示为最小决策树示意图。

图2 最小决策树

根据上面的算法描述,在展开一个节点时,将评价值小的后继节点放在树的左边,评价值大的后继节点放在树的右边。由于搜索过程是从右边往左边进行的,所以这种排序可以带来2个好处:bound值快速增大,使一个节点处发生剪枝的概率增大(该节点评价值小于bound值的概率增大);剪枝更多地发生在树的左边,因为左边的节点评价值小,发生剪枝的概率大,而树的左边的节点有更多的子节点数,因此可以删除掉更多的节点。最小决策树正是去掉了这些节点,所以在原始的分支界定算法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

3 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及其改进

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3,5,6](Branch&Bound Algorithm with Partial Prediction,BBPP)是用预测节点的评价值来代替真实的评价值。对于每一个特征xi,保存一个特征对评价值的贡献Axi。Axi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更新,用来预测节点的评价值。可以把Axi理解为从子集中去掉xi所带来的评价值下降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是:

ИAxi=Axi•Sxi+J(X)-J(X-{xi})Sxi+1(1)

Sxi=Sxi+1(2)И

其中Sxi是一个计数器,记录AxiП桓新的次数。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预测节点的评价值,预测公式是:

ИJ(X-{xi})=J(X)-γ•Axi(3)И

其中Е锚是一个预先给定的数,用来调整预测的精确程度。只有在确实需要知道节点的真实评价值的时候,才计算其真实值,由于预测比计算真实值快得多,所以节省了时间。

通过上面对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的研究,作者对该算法做的改进为:在最小决策树中,最右一个节点可以直接变为叶子节点,所以可以直接计算这个叶子节点的评价值,这样在每一次展开一个节点的时候就能节省一次可能的评价值运算;在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中,一个节点的子节点是按照预测值进行排序的,在计算了子节点的真实评价后,将子节点按照真实评价值重新排序。

改进之后的算法与改进之前相比的优点为:每展开一个节点,改进后的算法比改进前少了一次评价值的运算。因此节省的次数就是最小决策树的中间节点的个数;在展开一个节点时,改进前是按照预测值对子节点进行排序的,一般来说和真实排序不一致。改进后在计算子节点的真实评价值后,按真实值进行排序,并依次放入最小决策树。这样可以减少评价次数和搜索时间。

改进前后的算法的实现步骤不变,不同的是递归函数ExpandNode(X)的实现,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1) 如果X是终止节点,转到第(5)步。否则,如果J(X)≥bound,继续执行下面的步骤,如果J(X)

(2) 令n=Num_features(X),在X中依次去掉一个特征,产生子节点,共有n 个,记为X1,X2,…,Xn;

(3) 根据预测公式Jρ(X-{fi})=J(X)-γ•Afi预测这n 个子节点的评价函数值J(X),i=1,2,…,n。将这n个评价值按升序排列:

ИJ(Xj1)≤J(Xj2)≤…≤J(Xjn)И

(4) 令p=Xq;取上式中的前p 个节点,作为搜索树中X的后继节点。将最右节点Xjp直接变成终止节点Xi,然后计算其评价值J(Xi),如果J(Xi)≥bound,令bound=J(Xi),X*=X。计算其余p-1个子节点的真实评价值J(Xji) (i=p-1,p-2,…,1),并根据式(1)和式(2)更新特征对评价值的贡献Axi以及Sxi,然后将他们按照升序排序为:J(Xk1)≤J(Xk2)≤…≤J(Xk(p-1))。对于这p-1个节点中的每个节点Xki(i=p-l,p-2,…,1),令Xkiq=p-i+1。依次执行ExpandNode(Xji) (i=p-1,p-2,…,1)执行完p-1个节点的后续展开后,转到(6);

(5) 如果X优于当前最优节点(即J(X)>bound,则令bound=J(X),X*=X;オ

(6) 结束。

4 实验结果及结论

在本实验中,所用的特征集是从某型低分辨雷达获取的实验数据,共提取了27个特征,组成特征集。这里对改进前后消耗的时间(这里消耗的时间是在Core(TM)2,CPU主频1.86 GHz,内存2 GB的电脑上的运行时间)做比较。具体实验情况如下:对1架、2架和4架目标,分别选1 000组数据,其中500组用于分类器学习,500组用于目标识别。用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在原始的27维特征中,改进的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选择9个特征。对于不同的组合顺序,改进之前需要13~20 min,改进之后只需要11~17 min。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改进之后的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与改进前相比,减少了一次评价值的计算。因此节省的次数就是最小决策树的中间节点的个数,则减少的运算次数就是最小决策树的总节点数减去叶子节点数Cd+1D+1-CdD-1-CdD,其中Cd+1D+1-Cd+1D-1是最小决策树的总节点数;CdD是叶子节点数。所以改进后的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可以使评价值的运算量减少Cd+1D+1-Cd-1D+1-CdD2×(Cd+1D+1-Cd-1D+1)-CdD×100%。这里分析的是没有剪枝的最小决策树的情况,实际运算中由于进行了剪枝,运算次数会有所不同,但是改进之后的局部预测分支界定算法的运算次数一定小于改进之前的运算次数。И

参 考 文 献

[1]边肇祺,张学工.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Yu B,Yuan B.A More Efficient Branch and Bound Algorithm for Feature Seclection[J].Patern Recognition,1993,26:883-889.

[3]王振晓.分类器设计征选择问题的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

[4]虞华.基于雷达回波的特征选择与分类识别方法研究[D].长沙:国防科技大学,2003.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5

随着现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日渐凸现出与税收发展的不适应,严重地滞后于税收征管改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6

随着现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日渐凸现出与税收发展的不适应,严重地滞后于税收征管改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wWW.133229.coM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 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7

随着现行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日渐凸现出与税收发展的不适应,严重地滞后于税收征管改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税收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不明确

按照我国现行对会计体系的分类方法,把会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类。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是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会计并非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税收会计与预算会计是并列的关系。对于这一问题,国家有关的会计制度和准则中没有明确说明,甚至在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中出台的一系列预算会计准则和制度中也只字未提税收会计,给人的感觉似乎税收会计不属于预算会计。

因此,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税收会计总是独立于预算会计之外,其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始终不明确。正是这种模糊定位使对税收会计的研究无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制约了税收会计的进一步发展。

(二)税收会计核算内容存在局限性

从税收会计的定义来看,税收会计核算的对象始终围绕着税收资金运动,实质上就是围绕着税收收入的实现、征解、入库、减免和提退进行核算的,而对税收成本这一问题却视而不见。目前,因我国对税收成本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系统的核算体系,社会上对我国税收成本率的高低说法不一。有的人士分析,目前我国的征税成本率高达5%~6%;有的人士则认为。我国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大约为4.7%左右。而目前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一般在1%~2%之间,低的如美国为0.6%,日本为0.8%;高的如加拿大为1.6%,法国为1.9%。相比之下,不论就高还是就低,我国的税收成本都是一个突出问题,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强调增产降耗的今天,已经成为税务机关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

(三)税收会计核算功能趋于统计化

从现行税收会计核算科目设置和核算内容来看.历次税收会计核算改革或会计报表的调整,都是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核算内容越改越复杂.核算指标和核算体系越来越庞大,也使得税收会计核算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目前,全国尚没有一套成熟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其原因就在于对税收会计核算功能的定位不准,从目前的核算功能看,很多是属于统计范畴的,会计与统计不分,所需的统计指标用会计核算的方式反映和获取,势必加大会计核算难度,也不利于税收会计职能的发挥。

(四)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过于复杂

会计制度的设计是围绕会计目标,依据基本会计法律法规来进行的。现行税收会计制度设计除了要遵循一般会计法律法规之外,还要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来设计。由于这个特殊性的存在,使得税收会计核算制度既要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又要兼顾税收管理本身的业务需求。从现行税收会计制度的设计情况看,存在着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会计科目设计繁杂、核算程序不统一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会计核算单位设置层次过多。税收会计设置了上解单位、混合业务单位、双重业务单位和入库单位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单位,四种核算单位核算范围不尽相同,除了入库单位完整地反映了税收资金运动的整个过程之外,其他三种核算单位只是部分反映了税收资金的运动过程。这种多层次的会计核算单位的设置,虽然与税收征管机构的设置比较接近,但从会计核算体系上看并不科学,造成了对同一核算对象多次重复核算问题。

2.会计核算科目设置较多、较繁。由于税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要求税收会计对同一个数据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以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不同管理需要,使得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设置非常复杂。主要是明细科目层次多。例如,反映“欠缴税金”的科目,既要按纳税户设置明细,以满足分户管理的需要,又要按税种设置明细,以满足分税种管理的需要,有的还要按征收单位或征收人员设置,以满足考核各单位或各征收人员的工作质量的需要。税收会计明细科目的这种复杂性在其他专业会计中较为少见。

3.会计核算凭证的取得缺乏客观性。税收会计核算的主要凭证--税票,既是完税证明,又是预算收入凭证,还是统计核算凭证;同样-份税票,它的不同联次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在途税金核算凭证,有的是入库税金核算凭证。几乎所有的税收会计核算凭证均由税务机关统一制定、统一印制,绝大部分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统一制定并集中印制,少部分由地(市)、县级税务机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自行印制,这种主要核算凭证由一个部门制定和印制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会计核算客观性的条件。

4.会计明细账设置量过大,且大量使用多栏式。一个基层税务机关所管的纳税户常常有几百户,多的达几千户,税种一般有十几种,每个纳税户都要缴纳几种税,这需要设置大量的明细账才能全面反映。所以,有多少纳税户就有多少明细账.并且为尽量减少明细账的设置,大部分明细账都采用多栏格式,其账簿的长度均超出其他专业会计所能承受的水平,会计核算的形式重于核算实质,使税收会计核算日趋复杂化。

二、影响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征管模式对现行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后逐步建立的,2000年以后进行了完善,形成了目前“以纳税申报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税收征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升,随着国家“金税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的建设,在全国逐步实现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目标。2004年安徽省通过CTAIS(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征管数据的省级集中彻底改变了原有税收会计核算模式,使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无法行使会计主体职能,省级国税机关成为会计主体,担负税收会计核算职责。这对建立在直接从事税款的征收和入库业务基础上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现行预算体制和税银库一体化对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影响

在现行财政预算体制下,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收入职能,它要求税务机关能准确核算各预算科目(税种)和预算级次(中央与地方的分成比例)的收入情况,它并不关注税收资金在征收过程中所处的形态.它关注的是从税收资金的形成到划入国库成为财政资金的时间越短越好,随着税银库一体化的实现,这一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开票即入库。除了欠税等税收资金之外,税收资金在税务机关账上停留的时间将更加短暂,这对核算税收资金的占用形态以及资金来源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税收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思路

本文认为,总体思路应是:围绕税收资金运动过程,建立从税收资金产生到入库、收入与支出相对应的核算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取核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总括地反映税收资金的运行、税收成本支出规模和征管效益分析的过程。

(一)在核算内容上,应主要从进行税收收入的核算,逐步过渡到对税收成本收益的核算

应对税收会计进行重新定义,确立新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改革核算内容,明确划分范围。在对税收收入的核算上,立足于宏观税收收入的核算,注重分征收单位和税种来源的核算,取消分户核算,进一步减轻税收会计的核算压力。在支出核算上,确立一个基本核算单位,支出项目分别从人员经费、征收费用两方面进行核算。

(二)在核算层级上,税收联合征管软件上线后,实现以省为单位的数据集中

这个集中的意义主要在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对于税收会计核算来说,目前安徽省实行的“集中核算、分级管理”的核算模式,统计的意义大于会计,便于统计而不便于会计核算,特别是不便于进行税收成本核算,因此,目前会计核算层级上,层次不宜过多,应以税收经费独立核算单位为税收会计核算单位.便于进行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核算,便于核算和衡量一个地区税收征管的效能。

(三)在核算依据上,税收会计核算凭证逐步实现无纸化

随着纳税申报网络化的实现,依据电子数据处理税款的上解、入库等各项业务将是税务部门的主要业务,因此申报表、税票等纸质核算凭证已失去目前核算凭证的原有功能,将逐步退出会计核算并最终将被各种电子转账等凭证所取代。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电子缴税完税凭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55号)规定,当实行税银联网电子缴税系统后,税收会计核算税款征收情况的原始凭证可使用电子数据。作为书面资料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进行档案管理。

(四)在核算手段上,要逐步确立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加快开发全国统一的税收会计核算软件

一是以规范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为基础推进软硬件建设。注意防止税收会计核算业务与软硬件建设出现“两张皮”的问题,在确立会计核算主体单位的基础上整合核算流程,以优化组织机构为前提,优化业务设置,使各项税收会计核算业务和工作流程适应计算机处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各方面的业务操作,软件的设计开发必须不断适应税收会计发展的需要。二是提高整个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以完善的会计科目设置、代码标准,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为基础,实现与综合征管系统(CTAIS)的连接,按照平台统

一、一次录入、数据一致,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原则,分步实施,实现会计核算软件平台的标准化:按照统一组织管理的原则,统一数据采集的口径,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信息共享度和有效使用率,实现税收会计核算的标准化。

四、税收会计核算亟待改革的问题--税收成本效益问题

(一)确立有别于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从核算内容上看,税收资金在性质上也有别于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和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脱胎于企业生产资金,是企业生产资金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增值的部分,税收资金又终止于财政预算资金,税收资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形态。同时,在税收资金的征收、入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又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的核算内容决定了税收会计必须实行有别于现行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形式,建立独立的税收会计核算体系。

(二)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

考虑税收成本收益问题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不断降低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收收益。因此.要建立税收成本效益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控制指标以及对这些指标的核算,达到不断降低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建立税收成本预算制度、考核制度与监管机制

要把税收征收成本的高低作为评价税务机关工作成效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树立成本观念,注重成本核算,讲求效率。只有考核税收成本,强化税收成本管理,才能有效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8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8.020

本文著录格式:[1]颜龙杰.基于近邻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J].软件,2013,34(8): 63-66

0 引言

推荐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互联网的很多行业,比如社交网站、电子商务网站、视频网站、音乐网站等等。在电子商务网站经常可以看见网站给用户推荐的一些商品,社交网站也会不时的推荐一些朋友给用户,音乐视频网站会给我们推荐一些用户可能感兴趣的音乐和视频。这些网站利用用户的一些注册信息,历史行为记录等构建各自的推荐系统。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用户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信息的消费者。信息的过载使得我们只可能关注于某一部分我们感兴趣的信息,推荐系统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正好迎合了我们的这种需求。推荐系统主要分为:基于内容的推荐和基于用户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找出那些和用户喜欢的物品比较相似的物品推荐给用户;而基于用户的推荐则先找出那些和用户的兴趣爱好有比较大相似性的用户,然后推荐相似用户喜欢的物品给用户。评分预测协同过滤推荐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基于用户的推荐的算法。

1 相关工作

在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中认为,不同的用户评分相似性可能隐含着用户间的某种相似性,那么可以利用用户间的相似性来预测某些用户的未评分项目。评分预测利用用户已评分数据来找出与其最相似的若干用户,用这若干相似用户的项目评分数据来预测该用户的某些未评分项目。从而达到补全填充用户—项目评分数据,为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项目的目的。

用户集合为,项目集合为。用户和项目组成一个如表1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

表1中问号表示用户还未评分,例如用户j未对项目k评分,我们就要找出与用户j最相似的若干用户,用找到的这若干用户对项目k的评分数据来预测用户j对项目k的评分。我们记用户i和用户j的相似性用sim(i,j)度量。

传统的关于sim(i,j)的度量有很多的方法,列举以下常用两种:

a)余弦相似性:将用户对n个项目的评分组成一个n维向量,n维向量每一个分量值为用户对项目的评分。未评分的项目对应的分量值为0。用向量间的余弦夹角度量用户间的相似性。设用户i和用户j在n维项目空间上的评分分别为向量I和向量J,则用户i和j之间的相似性sim(i,j)为:

通过上式求得用户评分向量余弦夹角值。可知要想相似性越高,夹角需越小。

b)相关相似性:用户i和j共同评分过的项目集合为,则用户i和j之间的相似性用Pearson相关系数度量:

表示用户i对项目k的评分,和分别表示用户i和j对项目的平均分。

计算项目之间的相似性可以使用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性的方法。首先得到共同评分过项目的i和j的用户集合,则项目之间的相似性sim(i,j)为

式中表示用户u对项目i的评分,和分别表示用户对项目i和项目j的平均评分。

2 基于近邻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传统方法在计算相似性的时候只用到两个用户共同评分的项目,当二者共同评分项目很少的时候,这样计算的用户相似性很粗糙。为此我们要增加两个用户共同评分项目的个数。

文献[15]通过先计算项目之间的相似性,拓展用户i和j共同评过分的项目集合,然后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提高计算用户之间相似性的精度。但是其在计算项目之间的相似性的时候采用的是传统的方法,这样计算出来的项目相似性还是不够精确。为了应对评分数据的稀疏,本文在计算项目之间相似性的时候引入了项目的时间信息,同时融合了项目的特征属性。

2.1 项目特征属性相似性

一个项目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的特征属性,比如对于一部电影可能同时具有华语、动作、战争等多个特征属性。对此我们也可以抽象为如表2的项目—特征属性数据矩阵

表中每一个项目可能有n个特征属性,1代表项目具有该特征属性,0代表不具有该特征属性。

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如果一个特征属性被所有的项目所拥有,那么可以认为这个特征属性对项目的相似性区分不会有太大的作用。比如有一百部电影都被打上了恐怖的特征属性,则据此很难判断究竟哪些电影更相似一些,相反的如果这一百部电影中只有两部电影被打上了恐怖的特征属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部电影的相似性会更高一些。因此在特征属性相似性的计算中可以适当设置不同特征属性的权重。

首先可以根据项目—特征属性数据计算每一个属性不出现的比例=,其中表示特征属性在项目—特征属性数据中被标注为0的次数。令,则项目和的相似性为:

式中n为特征属性种类数,其中由下面的式子定义:

其中表示项目在特征属性处的值,项目和在特征属性处的值都为1则的结果为1,否则结果为0。

2.2 项目评分相似性

将前面提到的项目评分相似性作一些修改,在其中加入每一个用户对两个项目评分的时间因素。令为用户u评论两个项目的时间差,则项目i和项目j之间的相似性为:

式中为衰减函数, 为衰减参数,其取值根据推荐系统用户兴趣变化快慢取值不同,兴趣变化越快取值越大。上式对项目间评分相似性做了时间上的衰减,使得很久以前的评分行为对当前预测用户评分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当前的评分行为则对预测用户评分的影响加强。

得到项目评分的相似性和项目特征属性的相似性后,将二者做一个线性的加权求和,计算出最终的项目相似性为:

其中,调节项目评分相似性和项目特征属性相似性的比重。

2.3 算法描述

算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输入:用户—项目评分矩阵RT(带有评分时间信息),项目特征属性矩阵A,最近邻居的个数k,推荐集元素的个数q,平衡因子。

输出:推荐项目集合R。

(1)遍历项目—评分矩阵RT,根据公式(2)计算出项目评分相似性

(2)遍历项目特征属性矩阵A,根据公式(1)计算出项目特征属性相似性。

(3)根据公式(3)计算得出项目相似性矩阵S。

(4)遍历S,根据未评分的项目,找出的k个最近邻居,然后利用公式

填充用户u在未评分的项目上的评分。其中表示项目的k个最近邻居。

(5)由步骤(4)建立拓展了项目间共同评分项目个数的项目评分矩阵RE。根据RE由相关相似性公式,计算出需要进行推荐的用户u的k个最近邻居,然后由下面的式子计算出用户u的未评分的项目p预测评分,

(6)从用户u的项目中选取评分最高的q个项目,这q个项目就组成了用户u的推荐集。

3 实验及结果分析

3.1 实验选用的数据集

本文的实验数据集选用MovieLens站点(http://movielens.umn.edu),该站点包含了大量的电影评分数据。选用的数据集包含943个用户对1682部电影的100000条评分信息。将该数据集平均分成互不相交的五部分,选取其中的4部分作为训练集,1部分作为测试集。

3.2 实验评价标准

对于推荐系统的质量评价,采用了最常见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在测试集上先用推荐系统预测出用户的评分,然后根据测试集中用户的实际评分,计算出二者的偏差即为MAE的值。由此定义可以知道,MAE越小,推荐的质量就越高。设预测的用户评分值为,对应的实际评分值为,则平均绝对误差MAE计算公式为:

3.3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中对经典的协同过滤算法(Classic Collaborative Filtering,CCF)、基于评分相似性的评分填充的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 Based on Rating Filling,CFBRF)算法以及本文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如图1。

将最近邻居个数分别设置为4、8、12、16、20,三种协同过滤算法的MAE。由图1可以看出,本文的算法较其他两种算法都有最小的MAE。由此本文的算法能够更进一步的降低MAE的值,使得预测结果更精确。

4 结束语

本文在项目评分中考虑了时间信息,在项目特征属性中利用了特征属性出现的比例调整了各个属性的权重,综合利用项目评分和特征属性来进行评分预测。该算法能有效的降低评分数据矩阵稀疏的问题。在预填充评分数据矩阵的过程中,扩展了可以用来进行评分预测数据的信息,能够较精确的处理评分预测问题,提高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参考文献

[1] Liu Hualing,Liu Huarui,Yu Han.A Way to Improve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ystem Efficiency[C]//Computational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ICCIS),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1:349-353.

[2] Yueping Wu,JianGuo Zheng.A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similarity measure meth-od[J]. Progress in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 (PIC),2010,5687455:246-249.

[3] Liu Jianping,Wang Yong,Yan Fenghua.An Improv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J]. Networking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ICNDC), 2010,48:194-198.

[4] Ye Zhang,Wei Song.A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Item Genre and Rating Similarity[J].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Natural Comp-uting, 2009,219:72-75.

[5] Using External Data Umyarov, A,Tuzhilin, A. Improving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ations Using External Data[C]//Data Mining, 2008. ICDM '08,2008:618-627.

[6] Yue Liu,Zhe Xu,Binkai Shi,Bofeng Zh-ang. Time-Based K-nearest Neighbor Colla-borative Filtering[J].2012,217:1061-1065.

[7] Devi MKK,Venkatesh P. An ImprovedCollaborative Recommender System[C]//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s, 2009:386-391.

[8] Wen Wu,Liang He,Jing Yang. Evaluati-ng recommender systems[C]// Digit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CDIM), 2012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2:59-61.

[9] Hui Yu,Fei Zhang.Collaborative filtering recommender system in adversarial envir-onment[C]//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ICMLC),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2:400-405.

[10] So-Young Yun,Sung-Dae Youn. Reco-mmender system based on user information//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 (ICSSSM), 2010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0:1-3.

[11] Aghili G,Shajari M,Khadivi S,Morid MA. Using Genre Interest of Users to De-tect Profile Injection Attacks in Movie Re-commender Systems[C]//Machin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s and Workshops (ICML-A), 2011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11:49-52.

[12] Chen-Chung Chi,Nai-Lung Tsao,Chin-Hwa Kuo.A Time Influence Analysis for Web Page Recommender System[C]//Comp-uter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CS-A 09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9:1-6.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9

预算自动化包括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过程。

(1)预算工程量自动识别统计,分为“全自动预算工程量统计计算方式”和“需要描画设计实体后自动计算预算工程量方式”(目前普称为“算量”),本课题研究针对“全自动预算工程量统计计算方式”。

(2)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工程所有实体工程量寻找适合的施工费用及措施费用条目的过程,该过程完成工程预算,确定工程造价,具体是实体工程量特征值与定额特征的比对,并按照预算规则选取的过程。目前配管工程三维设计正在逐步普及,在三维设计环境下直接实现预算工程量的自动统计计算并自动套价是当前的一种技术向往,目前建筑三维预算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统计成果较多,如“神机妙算”建筑算量系统、“广联达”建筑算量系统、“鲁班”建筑算量系统等,都属于建筑工程自动化预算范畴。而在配管工程(安装工程)的三维预算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统计实现具有较大难度,目前还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该课题研究是配管工程预算自动化必要的重要技术手段。

2、技术应用前景分析

配管工程涉及行业专业工程十分广泛,如石油天然气集输、石油化工、城市配气等等。涉及的石油工程包括集油站、集气站、处理厂、增压点、石油联合站、化工厂等工程。长期以来,配管工程预算的工程量统计计算和套价工作过程是十分繁琐且细心的工作。其效率低下,质量也难以完全保障。例如一座集油站或集气站,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统计需要人工识图进行工料测量统计,费时费力;套价过程需要在近千页的定额书籍上依据个人理解查询选择定额,十分费时也难以保证准确;一般集气站手工预算需要3~5天时间,而大的站场如天然气净化场、石油联合站的预算工程量统计则需要20天以上,配管工程预算的人工识图统计工程量和人工套价方式是石油预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瓶颈问题。因此,配管工程三维设计的全自动预算工程量统计计算和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的自动化预算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技术条件分析

1、技术要点

(1)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识别统计:在配管三维设计环境下,利用三维图形特征和相关数据库,编写程序为对各种实体如管线、阀门、法兰、设备进行尺寸、体积、面积进行自动计量,抽取压力、管径、壁厚、连接方式、焊接方式等管道特征数据。按照预算工程量统计规则进行预算工程量的分类、分区识别统计,从而使配管工程在设计完成后,就可自动完成预算工程量的自动统计,替代繁琐的人工统计过程。

(2)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对配管工程的预算工程量进行分类编码.建立与套取定额取费对应的“定额特征数据库”,该数据库对“预算工程量”和要套取的“定额取费”均抽取了“管径”、“壁厚”、“介质”、“压力等级”、“连接方式”、“法兰连接方式”、“材质”、“容积等级”、“重量等级”等特征参数,设立二者比对关系数据库,同时建立措施费用(试压、吹扫、热处理等)和从属费用关联数据库,相当于建立预算经验知识数据库(简称“定额特征数据库”).该数据库还可依据技术发展而进行维护更新,它涵盖配管安装工程预算套价规则、施工规则、公司有关防腐、焊接统一技术规定等知识数据,通过程序控制和数据库的支撑,使配管工程预算套价过程自动准确按规则进行,以软件的自动化替代人工套价过程。

2、预算工程量自动识别统计技术开发条件分析

目前配管工程设计主要是AUTOCAD的二维或三维设计画图环境.其中二维环境主要偏重画图功能,目前还没有面对设计实体信息用数据库来描述的二维CAD环境,而自创的带有数据库功能的配管工程二维CAD设计环境,图形特征与数据参数的联系将变得非常复杂、模糊而非常难以实现,因此配管工程在AUTOCAD的二维环境下是无法实现预算工程量的自动识别统计功能的。而在目前流行的配管工程三维设计环境下,对于每个设计实体都进行了详尽的参数数据库描述,包括管径、管材、防腐、探伤、设备尺寸、设备容积等数据,这为预算工程量的自动识别统计提供了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在目前的CAD技术潮流下,只有基于配管工程三维设计并数据库支持的CAD环境才是唯一实现配管工程预算自动化的条件。3、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技术开发条件分析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是生成工程预算书最终成果的关键步骤,该步骤需要套定额,取费、工料分析等过程才能生成完整的预算书。实现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功能的主要困难是定额数据库的建立。目前配管工程涉及范围广阔,各行业都有各自定额管理,因此定额数据库相当庞大。显然定额数据CAD环境相对于数据库功能严重不足,因此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和自动识别统计集成在CAD环境来开发是非常困难和不现实的事情。目前各行业的配管安装工程预算编审软件功能非常齐全,定额非常完备,因此直接和这些配管安装工程预算编审软件进行配管工程的自动套价功能的集成开发将是一个良好的便捷手段。

三、配管工程预算自动化实现的内容

1、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识别统计功能内容

(1)设备名称及参数的统计:即识别统计列出各设备的名称、个数、容积、重量、表面防腐面积。

(2)管道的统计:即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分介质识别统计分列各种管径钢管的长度(不扣除管件、阀门长度)及重量。

(3)管件的统计: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分介质统计分列各种管径管件的数量。

(4)阀门数量的统计: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分介质统计分列各种管径阀门的数量(需要附法兰的阀门,在报表的备注栏标记“附法兰”)。

(5)独法兰统计: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分介质统计分列各种管径独立法兰(也即不从属于阀门的法兰)的数量(需要附法兰的阀门,在报表的备注栏标记“附法兰”)。

(6)焊口数量的统计:分区域、分压力等级、分材质。统计分列各种管径管道焊口的数量。并按照相关规范,计算汇总各区域各管径超声波探伤的焊口数量及各种规格X拍片探伤的数量。要求建立焊口无损探伤规则数据库。

(7)埋地管线土石方量的统计:分区域统计埋地管道的管沟土石方量,需要建立放坡系数库(后附),放坡系数和站场地质有关,并影响埋地管道的管沟土石方量的计算。

(8)管材防腐面积、保温层体积、保护层面积及长度等统计:分区域、按照相关规范(后附),计算汇总各区域各管径各种防腐结构管线的长度.并按管道防腐规则计算汇总区域内各种防腐结构的表面积、保温层体积、保护层面积等。要求建立管道防腐规则数据库。

(9)管道支架数量及附件重量的统计。

(10)管道支墩数量及体积的统计。

2、配管工程预算工程量自动套价功能内容

(1)开发“定额特征数据库”维护工具,该工具用于建立或修改“定额特征数据库”,以适应预算规则、施工和设计技术规则的变化.“定额特征数据库”相当于配管工程预算套价知识库.是对人工凭技术经验进行套价时的过程智能模拟。

(2)“定额特征数据库”包括:设备、管道、阀门、从属法兰、独法兰、管件、焊口检测、管道各层防腐保温施工费用的套价特征对应关系(即预算工程量与费用定额的特征对应关系),也包括这些实体从属的试压、试水、吹扫等系统费用的关联关系。还包括常规从属费用的从属关系描述(如中压阀门必然涉及法兰安装、表接头必然需要脱脂清洗、泵安装必然设计电机检查费用等等)。

(3)依据配管工程安装行业费用定额,主要是《石油安装预算定额》和《石油化工安装定额》建立定额数据库。

(4)预算套价过程体现为“预算工程量导人程序”,该程序遵从“定额特征数据库”所描述规则,将预算工程量转化为全套工程预算书。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10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我国的成本数据库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的历史造价数据为主,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预测采用ABC分类法,对工程的项目主要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指数平滑法,并结合其他简单预测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成本进行快速预测,最终明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通过分析表明,该预测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工程项目数据,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并帮助投标者以准确的投标数据拿到项目,也是投标者是否能在项目中盈利的关键所在。

一、工程项目分析

(一)工程成本构成

施工工程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个方面。直接成本又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费用四部分。间接成本主要包括现场施工费和企业管理费等部分。一般对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具体项目不做预测,而是对分项工程的单位成本或总体的综合造价做出预测,从而达到快速预测的要求。

(二)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有:项目因素、人员属性、计算机属性、项目成果属性及其他因素。在快速预估工程项目成本时,应该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所给工程成本带来的影响,避免这些因素干扰工程数据预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工程项目分类

工程在投标之前,在没有充分调查项目现场状况及制定详细的报价方案的前提下,企业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必须要准确地估算出拟建项目的成本情况,以核算项目的盈利情况。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需要采取不同的估算方法。因此,首先需要对拟建的工程项目进行分类,分清主次,然后分别予以计算。一般,我们采取的分类方法是ABC分类法,英文全称为:activity based classifiea.tion,别称:帕累托分析法、主次因分析法、重点管理法,也称“80对20”规则,即“二八原则”,国内则直接称之为ABC分类法、二八原则。

ABC分类法根据估算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从经济和技术方面进行分门别类,并分清估算项目的先后主次,从而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和估算方式。使用ABC分类法的主要目的是,对影响工程成本的所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因素和区别次要因素。对在估价项目中占少数却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累积主要特征值达到百分之七十或百分之八十的若干因素称之为A类;或者是在估价项目中占多数却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累积主要特征值也到达百分只七十或百分之八十的若干因素也称之为A类。而累积百分值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若干因素称之为B类,累积百分值在百分之十左右的若干因素则称之为C类。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类型的不同,A、B、C三类的费用比重就会有所不同。一般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都会采用“二八原则”,也就是对一些占项目工程分项少(一般是20%左右),但是工程量大、使用费用高的项目,其使用成本在工程总成本的比重大(一般是80%左右),对这类的分项工程进行全面而详细的估算。估算方法主要是运用模糊数学的指数平滑法,依据工程的历史数据作出快速而准确的估算并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对这一类型的估算,不仅需要对其总成本进行估算,还需要对其分类项目进行系统而精细的估算,为的就是提高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切实性。相反,对另外一些分项数目多(一般是80%以上),费用中等,占总成本比额相对中等(一般是20%左右)的分项工程,为了节约工作时间,不必要计算得非常精准,只要通过其他预测模型大致的估算工程成本就行。

二、基于模糊数学的指数平滑法成本快速预测模型

(一)模型原理

水利水电工程普遍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管理复杂以及对工程项目周围环境具有依赖性等特征,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复杂等特点。并且,由于水利水电建设的特殊性,水利水电两项工程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结合性和项目的相似性,总有一些水利水电工程之间存在相似的因素,也正是因为这种相似的因素,构成了水利水电工程预测的基础,为下一个水利水电工程估算提供了依据。按照特征因素相似性的原则,从已完成的众多水利水电工程中找出与即将要估算的工程最相近的若干典型案例,借用已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数据,采用模糊数学的指数平滑法来预测评估工程的成本,是模糊数学的指数平滑法成本快速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二)成本快速预测的主要步骤

首先,对待估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进行粗略的项目结构分解,也称之为WBS分解。然后,在已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历史数据中选取4-6个比较相符的典型工程案例,确定工程的特征元素和特征元素值,并根据一定的隶属函数求出特征元素的隶属度,然后再求出典型工程之间的贴近度,再检验出典型工程的可靠度,最后再求出待估工程与典型工程的贴近度。计算完毕后,选取贴近度最大的前三个典型工程,带入计算公式,求出预测结果即可。

1、特征元素的选取及赋值

特征元素要尽量选取特征性大的代表工程,可根据经验来选定估算者自己认为对造价影响比较显著的元素作为特征元素。要依据特征元素对造价影响的程度来进行标值。基本的标值原则主要是:依据特征元素对造价的影响、施工程度的难易、增加的成本大小从1到0,从大到小予以标值。而特征元素又主要包括项目外部环境、企业及项目内部环境、建筑产品特征这三大类别,不同的类别又分别具有不同的具体因素。在确定特征元素时,应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不同而选定。

2、预测待估工程成本

依据模糊数学中用最大最小值的方法,分别计算典型工程之间的贴近度,并按照贴近度的大小予以排序,然后取其前三。例如,按照公式e=λ[a1E1+a2E2(1-a1)+a3E3(1-a1)(1-a2)+ (E1+E2+E3)(1-a1)(1-a2)(1-a3)]或者是λ=1+[1.8(-1)+0.8(-1)+0.4(-1)]来计算排前三的典型工程的造价,与典型工程原来的实际造价相比,如果精确度在百分之五左右,就可以确定选择的三个典型工程是可靠的。反之,则可以认定典型工程特征元素标值不准,应该重新调整数值,直到满足精确度百分之五的要求,然后再进行下一步。

注释:公式中,e为预测的工程造价,a1,a2,a分别为前三的典型工程贴近度。其中,a1≥a2≥a3;El,E2,E3分别为与a1、a2、a3相对应的典型工程造价;λ为调整系数(选定的3个典型工程对待估工程的影响不同,其影响度依次为总值的60%一65%,25%一30%,3%一7%,则公式2中依次乘以系数1.8,o.8,0.4);m为工程模糊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项目个数);T估为待估工程项目隶属度之和(∑t估)与所有工程项目中隶属度之和的最大值(∑tMax)的比值;Tαl,Tα2,Tα3分别为al、a2、a3相应的工程项目隶属度之和(∑ti,i=l,2,…,n)与所有工程项目中隶属度之和的最大值(∑tmax)的比值。

再次计算典型工程与待估工程的贴近度,把3个按贴近度大小排好顺序的典型工程相应数值代入公式(1)与公式(2),就可以得到待估工程项目的成本预测值。

3、检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把待估的工程项目造价当做典型工程的项目估价,然后与典型工程的实际造价一一进行比较,如果说精确度在百分之五左右,那么预测的结果就是可靠的。反之则可以认定为待估工程特征元素的标值不准,影响了计算结果。如此,应该重新调整数值,直到计算出精确度在百分之五左右时,才可以算出待估工程造价的最后结果。

三、历史工程数据

(一)数据收集

我国因为建筑水平还不够发达,虽然相关部门能出具专业、规范的工程造价资料作为参考,但是企业仍然要建立自己独特的数据资料库,数据资料库可能并不完善和完整,但是却显示了本企业的实际生产水平和建筑生产范围,并突显了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及发展劣势。

因为本文主要是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快速计算方法做一个阐述,因此,使用的多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常识。比如上文快速预测成本的公式,都是学习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基本公式。因为工程造价的适用范围较广,包括水利水电工程、住宅小区的预算等等。因此,要想估算什么类型项目的造价,就得建立什么类型项目的历史数据。

(二)数据整理

依据WBS的结构分解原理,将需要估价的工程项目按照其内在的结构或施工顺序进行逐层分解,在得到不同层次的项目单元后形成清楚的WBS分解图。然后以单项储存的方式,将WBS分解图上的每一个分解项目的造价按照一定的工程费用结构分项标准予以存储。存储的内容主要包括:分部工程成本数据、单位工程成本数据、单项工程成本数据,最后再将所有的数据全部统计完后另开一个存储夹。这样,就能清楚自己手中收集的历史数据了,也能随时按照需求快速搜索出数据资料,最终形成一个系统而完善的数据资料库。

(三)数据应用

相比国外,国内运用历史数据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快速预测的普及度并不高。大多数工程造价员都会选择传统的估价软件来进行所需的成本测算。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国内的工程造价员也越来越重视运用历史数据快速地预测工程成本这一方式,从而使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变得快捷精准起来。

(四)数据更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典型工程层出不穷,为了完善自己的工程数据库,扩充自己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知识,以及在企业的要求下快速而准确的得出预测结果,作为预测基石的数据资料库,应该不停地予以更新。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保证企业的盈利。

结束语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产业的国际化趋势,为我国建筑行业带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工程估价模式和造价管理模式逐渐在历史潮流中露出了弊端,由此,运用历史数据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进行预测的方法应运而生。经过众多造价人员的亲身试验证明,利用历史数据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进行预测,不仅能快速地得出结果,还能为企业竞标提供精准的预算服务。因此,运用历史数据对水利水电工程造价进行快速预测,是符合现在建筑行业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孔国伟,徐学东,赵桂香等.基于历史数据的水利水电工程造价快速预测[J].水利经济,2011,29(1)

[2] 张景辉.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中单价法预测的探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4,(3)

[3] 朱海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预测分析中工程量的计算与处理[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5)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11

现代管理会计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等部分,其职能目标就是向管理决策者提供有用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的信息。

(一)责任中心的会计报告体系从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来看,责任会计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首先设置责任中心,然后制定责任指标并与企业的奖惩制度相结合,最后通过业绩报告反映实际与责任指标的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责任会计的本质是体现激励机制,能极大的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报告是从基层责任中心向高层责任中心逐级上报,由上级责任中心对其所属责任中心按照业绩指标进行考核,形成严谨的考核体系,使各级责任中心负责人的能力在利润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得以充分发挥。不同的责任中心应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报告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成本中心应对其可控成本进行控制和考核;利润中心应对其利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提交分析报告;投资中心应对其投资收益情况进行考核以评价其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的编制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借助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将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与管理会计报告的相关指标结合起来,提供直接为企业管理者可用的信息。如在投资决策方面,运用净现值法、投资回收期法进行项目论证,并编制可行性报告;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费用,对固定资产的检修和更新方案进行选优,并提交论证报告。在预算方面,为了明确经营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实现,每年年初都要编制资产负债预算、利润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报告,年末还要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等,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特征

预算会计的特征篇1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2

一、学院预算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以学院制为基础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采用的是将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三者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内部管理统一化、会计核算一级化、预算管理分级化。虽然该预算管理体系是以学院制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是其自主理财的权利也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学校理财主体的制约。也就是说学院的自主理财是具有相对性的,而非完全独立存在,它的相对性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部管理统一化”即学院在管理自己财务时必须遵守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严格将学院的全部财务预算纳入学校的财务计划之中,并由学校统一调配统筹财务资源;第二,“会计核算一级化”即学院的财务核算权应与自主理财权分离,实现核算权的统一管理,学院虽享有一定的自主理财权,但是其院内所有的收支活动应统一交与校级财务进行核算,以此来确保学校财务的集中。权利的分散不但不会影响预算的顺利进行,反而会提高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第三,“预算管理分级化”即学校内部的财务管理权分为校级和院级两个级别,它们在享有各自事权和财权的前提下,应自觉行使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使分级的预算管理方式更加适应现代高校的实际需求;第四,“财务调控专项化”即学校除了赋予学院自主理财权外,还设立了各类专项经费,用于某些特定项目的支出,例如:学科建设、专业调研、创新设计、实验室建设等。专项经费的设立主要依据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学科特点,对各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予以扶持,采用学院自行申报、相关专家论证、学校统一筹划的一体化模式,保证学校的持续发展。

纵观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不难看出,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学校的管理重心下移,缩小了财务管理范围,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重心的下移使得各学院能够更加自由地支配财务、管理范围的缩小也从另一方面提高了管理效率;从各学科建设层面来看,学院下设若干个系,更有利于各学科间的交流,使它们在各自领域蓬勃发展,在其交叉领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科研水平,加快学科建设;而从责任、权利的制衡层面来讲,以学院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责任体系,在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基础下,可以更好地规范各部门的行为,通过调动学校各方的积极性来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二、学院预算管理体系的特征分析

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是一种全方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从实际运用中的情况来看,它具有四大主要特征。在这些特征中,我们可以从各个层次了解到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的优点,从而挖掘出它对当代高校预算管控有利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四大特征。

特征一,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性”即实现预算管理的所方位管理,首先它强调内容全面性,即预算内容必须包括学校全部经济活动的支出情况;其次就是人员的全部参与性,学院制预算管理体制注重以人为本和全员参加,在进行预算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广大教职工参与预算管理体系的制定、执行与监督,努力培养他们的预算参与意识,争取营造一个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良好氛围。

特征二,事权与财权的统一性。在以学院制为基础的预算管理体系中,学校将事权与财权同时赋予各预算管理中心,每一个预算管理中心都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方面,每年的收入预算就是财权的具体表现,而支出预算也从侧面体现了每年度开展教学活动的数量,也就是各部门履行事权的体现,由于收入决定着支出,那么财权也就客观地制约着事权的行使。

特征三,学院预算管控体系是一种硬约束机制。基于学院制的预算管控体系,体现的是一种收支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该管控体系中,各部门的收入预算是其支出预算的前提和实际约束力,决定着各部门的支出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各部门因履行事权所产生的各项支出必须以实际收入预算的范围内,一旦超出收入预算的范围,那就意味着某项事权的不可为性。从这个关系来看,学院制预算管理体系是包含收入预算及支出预算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明确了事权、财权的严格统一,使预算由“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型,从而提高了预算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特征四,财权下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学制预算管控体系以学院为中心实现财权下放,使底层部门掌握实际财权,充分调动各学院的办学积极性,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努力实现教学经费的零浪费,各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在不违背学校财务计划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与此同时,该预算管控体系将学校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重新整合,因地制宜,根据各学院实际需求,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实际生活中,学院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应是以教学科研为主,这样一个预算管理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事实。

这些特征是学院制预算管控体系的精髓,通过这些特征,可以看出实行学院制管控体系的优势所在,它不仅可以使高校的预算管理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还使得高校内部各部门工作更加协调,学校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同时也提高了校内各部门、各人员的办学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加强学院预算管控体系的内容研究

1.预算的执行调整与控制

预算经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原则上不得调整、追加,如遇特殊情况,为了学院的发展,适当的追加调整也是必要的,但程序要严格、规范。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可以使预算适时、均衡地发生、控制预算支出进度,防止预算宽余。

预算控制是组织实施确定的预算目标,控制的方法按过程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学院应在院内建立以财务部门为中心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系统,实时跟踪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增强预算的约束力。

2.预算的监督与绩效评价

学院应创新预算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对预算编制中的决策、执行过程、决算结果进行评价,这将大大促进办学效益的提高,与此同时,对预算执行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包括精神和物质奖励,对预算中弄虚作假,执行中控制不力的单位给予处罚,真正把预算工作纳入单位的目标管理。

3.不断完善学院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学院的预算内容相对简单,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学院在编制预算时,一般有“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复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等方法。学院应根据自身实际,采用零基预算法。另外,对一些重大项目的预算编制,预算不仅应包括当年的执行预算,还应包括其后2-3年的指导性预算,这就需要编制中长期滚动预算,这种滚动预算有利于综合平衡。

为实现精细化预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健全预算管理机制为实现学院精细化预算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指导。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不断完善预算编制,进一步推进学院预算管理趋于标准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是采用“二上二下”预算编制法,遏制浪费状况的持续发生,进而为学院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

4.充分发挥学院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学院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应从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稽核和监察,加强高等院校财务、资金、投资以及人事等方面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使其全面发挥应有的价值;二是实行目标管理。目标是审计监督工作的方向,因此,应根据学院审计人员的自身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目标,并按照目标计划进行执行;三是实施岗位轮换。为增强学院内部审计监督的独立性,应对全体审计人员实行岗位轮换,防止出现关系审计、人情审计等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黄洋.如何完善学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8(03).

[2]张伟.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2(03)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