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形式合集12篇

时间:2023-09-28 09:33:26

古典文学形式

古典文学形式篇1

应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之路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其作用日益显现,这对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以教师为中心”主题教学模式长期沿用的弊端充分暴露。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诸多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和依赖课本。并以考试为最终目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费力讲,学生被动学,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就是用耳听,用手记,课下就是背诵、做题,最后参加考试,根本没有实践应用的机会,这使得学生即使考试得了高分,却不能熟练地运用,这种“费时多,收效低”的教学实在令广大教师深思,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方式实在值得改革。

二、“以学生为中心”主题教学模式宏观概念

在语文教学中的微观途释“以学生为中心”主题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常规课为载体,以教师学生双边教学活动开展为主线,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为前提,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为目的,将启发、问答、交际等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中心”主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旨在理解和体现学生在知识、智力、情感、个性方面的需求,以此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以学生为中心”主题教学模式开展的具体做法:

1、加大教师备课内容含量,充分体现教学原则由于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主题,学生在课堂上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同时,可能随机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多方面的准备。准确掌握教材内容,了解重、难点。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起到有效组织者作用。确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辅助设备,像录像、投影仪等。

2、激励学生自觉地搞好课前预习———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其责任、兴趣及目的下,会自觉地为课堂学习作预习巩固,做课堂讨论的素材积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充分的思想、材料准备。

古典文学形式篇2

(二)俄国古典主义的特点在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下,所倡导的思想是商业资本主义和理性主义。古典主义的创作是以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因此,俄国古典主义崇尚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艺术创作风格,排挤斥逐情感、想象及个性特点,其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现象,包含了现实主义因素。欧洲古典主义传入俄国时,俄国文学并没有对其排斥,而是将欧洲古典主义思想与自身持有的民族意识进行融合,因此,俄国古典主义既有欧洲古典主义的特征,又有着属于自身的文学特点。俄国古典主义继承了大部分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大部分特点,特别是法国文学。比如严格遵守逻辑、体裁规范,提倡理性,突显人物性格的某一特征等等。俄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开始就饱含战斗性,体现了强烈的社会激情及公民精神。俄国古典主义的第一批代表人物安季奥赫•德米特里耶维奇•康捷米尔,其并没有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给予关注,而是将重点放在了严酷的现实本身,在他的笔下,充满了肆无忌惮的愚昧势力对安分守己的进步人士的扼压。同时他还申饬俄国文学要勇于揭露社会的弊端。俄国古典主义文源于现实生活,揭示当时的社会状态。俄国古典主义有着很大的进步精神,其同情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抨击不劳而获的剥削者,其将人的尊严和价值放在了阶层之上。此外,俄国古典主义文学与其之前的民间口头创作有着很大的关联,取材也多为本国历史,与法国古典主义主要取材于古希腊罗马大不相同。

二.俄国古典主义的体裁模式及代表人物

(一)俄国古典主义体裁模式古典主义兴趣和发展于法国,因此,通常认定法国古典主义是标准模式,俄国古典主义也采取了这种模式。其严格按照体裁把全部作品进行归类,同时任何一种体裁都具备自身恒定的标准。从古典主义的作品内容上来看,抽象和概括性的思想是最有价值的,而具体的和详尽性的则是没有价值的。古典主义的体裁主要有三个层面,同时也被分为三个等级,包括国家纪事题材的高级体裁、思想与追求冲突题材的中级体裁以及滑稽式的生活事件的低级体裁。高级体裁是针对特定的哲学问题或者是国家大事来表达高尚情怀的颂诗和史诗;中级体裁涉及的范围相对多一些,有悲剧、有情感与义务的斗争和“高雅”抒情诗等多种形式,比如田园诗、牧歌等等。个人情感的表现形式是暴君的横行霸道,义务的表现形式是爱国者的明德惟馨,因此,古典主义的悲剧大部分都涵盖了爱国主义,向往自由甚至是革命倾向;低级体裁主要是反映社会公民日常生活的长篇小说、寓言等等。

(二)俄国古典主义第一批代表人物俄国古典主义的第一批代表人物是康捷米尔、罗蒙诺索夫、特列季亚科夫斯基。他们效仿古希腊罗马文化题材、思想、语言结构等等,与本民族的文学创作融合,对诗学和体裁进行改革。他们构建了文学体裁体系,探讨了公民道德理想和英雄主义的思想观念,繁荣了诗学文化,善于展示人的精神世界。俄国古典主义呈现了两种创作倾向,一种是揭露性,一种是颂扬性。

古典文学形式篇3

二、构建古典舞教学模式

(一)目前存在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1.衔接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衔接型古典舞教学模式是最为基础的一种古典舞教学模式,它就是将艺术院校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一个衔接式的教学,通俗的说就是具有中等专业教育基础,能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学科建设完善,师资队伍雄厚,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较强,教学成绩斐然等特点。

2.创作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在衡量古典舞成果上主要的方向还是在古典舞剧目的创作和表演上,这两点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标。在这个发展的时代中,只有永不停歇的进行创新才是时代的真理所在。高校的古典舞教学就是依靠着高校雄厚的资金,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获得平稳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又看到了不少吸引人注意的古典舞创作剧目,它们在用一些独特的形式在不停地开发着编导老师的编排能力,也在不停地训练学生形象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文化的体现和时代不同风貌上都有很好的提升,它们都在为古典舞的发展和创作添砖加瓦,为构建古典舞教学模式和完善模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风格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风格型古典舞教学模式是通过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不同的舞蹈表达方式,在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下,去寻求探索中华民族中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底蕴,去寻找古代舞真正的精髓,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存下的来传统,经过艺术的雕琢然后发挥想象力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典舞教学模式。虽然从上面的古典教舞学模式可以体现出:现在我国的古典舞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现在全国的大部分高校的古典舞发展速度还是较为缓慢,他们依旧是以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为教材,没有适合于自身的古典舞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高校古典舞教学模式的路径

虽然现在的古典舞教学模式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模式,但是针对于不同时代下,不同的高校,各自又有不同的差异和不同文化,所以这几种模式并不是一直都适用于任何情况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变化,古典舞蹈也会不断地层出不穷,所以各自高校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新的古典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例如:山东的舞蹈学院就有很好的发展资源,山东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儒家美学就可以融入古典舞中。儒家的思想更注重的是“礼乐之道”,让新旧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得到更为完善的古典舞教学模式,让儒家思想融入到古典舞中,让“谦恭揖让,授受启呈”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得到发扬,形成特殊色彩的古典舞风格。

古典文学形式篇4

 

如果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古典主义艺术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秉承古典精神的艺术。而新古典主义,则相对古典主义而复兴的,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继承了“文艺复兴”。所以“古典”这个词充斥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在文艺复兴时期所指的“古典”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所指的“古典”是指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而我们现在谈的“古典”则是指这三时期的精神,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没有油画,一般所指的古典油画也就以文艺复兴时期为重要代表。而在这里我们所讲述的古典主义油画的形式特点也是这一时期的形式特点。在一幅画产生的印象中,静穆、伟大和重要等概念将作为决定性要素浮现出来,而不理会所描绘的实际题材,也就是说,我们在欣赏古典主义油画时形式因素,需要明白画面中所包含的形式特点。下面就从构图、色彩、线条四个方面对古典主义油画中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1. 古典主义平稳的构图

古典主义的作品是建立在一种单纯而稳定的构图之上,对称是平衡画面的总则,古典主义油画构图中最大的特征是三角形构图。正如米开朗琪罗所说:“古典原则需要艺术家由理智、艺术、对称、平衡、精选、坚信来引导。”这是古典主义原则的一个强劲的宣言,它奠定了文艺复兴古典艺术大厦的基石。同时,自远古时代就为人类所熟知的黄金分割律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系统的运用,使画面成为一个整体,和谐一致。几何学的严格和科学透视的融合,产生出在构图上无以伦比的平衡完美的作品。古典传统的作品是建立在一种单纯而稳定的构图之上的。对称是平衡画面因素的总则。几乎所有古典主义构图中最大的特征就是三角形构图。三角形的底部几乎占据了画面的整个下部,拉斐尔的许多作品就是采取这种格式。

古典主义构图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黄金分割律的使用。在远古时期,黄金分割律就为人们所熟知,可是只有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被艺术家运用到画面中分割形体使得画面作为一个整体更加和谐统一。几何学和科学透视的融合,将会产生出无与伦比平衡完美的作品。所以达芬奇在他的绘画中的科学性中说:“科学与艺术不但不相违背,反而因为彼此相互融合而产生更强的效果。如果没有科学,艺术的表现力将大大失色,它可以通过科学使其更具有张力。如果没有艺术,科学将只能通过逻辑的语言去阐述,失去了更为形象和准确的表现力。”所以,在达芬奇的画中,他将两者融为一体,它们是完整的结构整体,他的画中,充分表现着和谐的比例和各个形象之间的平衡感[1]。

2. 古典主义微妙的色彩

就色彩分析古典时期的绘画,冷暖色彩变化极其微弱,几乎谈不上有真正的冷暖色彩对比关系,色彩是素描的附属物。所以古典绘画更多的总是以故事、形象和素描来打动观者,而不是色彩和笔触。西方著名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评判》中,就色彩在艺术中的从属地位问题作了决定性的评价。他说,“在绘画和雕塑中构图是关键……给草图添辉的色彩是构图的一部分,色彩以它自身的方式可以给我们观察画面增添一种生气形式因素,但色彩自身绝不能使画变美。”这就是说,色彩不是绘画中的决定因素,充其量只是构图和画面的点缀而已。在康德前后好几个世纪中色彩的地位一直如此。[2]再现绘画体系的发展和写实技法的完善受到了色彩从属地位的制约,随着素描体系发展越来越完备,色彩语言逐渐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

3. 高贵的线条美和有节奏的韵律美

线条是视觉艺术中的造型语言之一,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抽取和归纳的主观创造。线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成果,又是人的感觉、领悟和想象的结果。线条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对经验的一种总结,它包含着人类的智慧。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讲述:“线描风格是由塑形感的清晰性的风格,多半表现固体的

[1] 戴勉译 《达芬奇论绘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

[2] 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对象,其平静的、光滑坚实的、清晰的边界轮廓给观者以安全感,以致产生触觉的效果。这种风格的形象具有持久的、可测量的、有限的形式。”正是古典主义油画中高贵的、富有节奏感的线条美使得艺术家对古典主义绘画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正如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所说:“弹性的线条愈独特、醒目和坚韧,艺术品就愈完美;如果线条愈柔弱、模糊,艺术品就显得愈粗糙,想象力就显得愈贫乏,……舍弃线条就等于舍弃生命。”

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从表现的观点来分析拉斐尔的线条,与15世纪过于琐细的轮廓线相比较来评述它的极高贵的风采;我们可以在乔尔乔内的维纳斯的线条运动中感觉到它同《西斯廷圣母》的密切关系。两人彼此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代表着十分严谨的线的设计类型。而拉斐尔的崇拜者安格尔对线条的运用更是极为重视,他认为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安格尔喜欢用有?性的∠弑硐秩颂澹有大小不同的∠咦槌傻牟ㄐ蜗撸它的延伸方向缓慢起伏变化,而大大小小的∠呦嗔形成类似音乐般的韵律感,与和谐的古典审美趣味相适合。安格尔在素描中的线条是外显的,他的素描线面结合,线条对于?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造形体来说,具有很强的 归纳性,以线带面,给人明确的形体感,干净利索。安格尔认为:线和形越是简练,就越富有美感和魅力。安格尔的油画充分体现出他在素描上用线的高度技巧形式因素,把线条内化在形体中,这种由弹性线条形成的节奏韵律,像音乐一样流淌在整幅画面中。

总之,古典主义油画几乎孕育了后来油画的所有风格,巴洛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都是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典主义油画在造型上追求一种理想化的美感,其精于观察,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并能加以适当的主观处理。在造型时对形体态做了变形,形成有节奏的曲线,加强流动感,甚至为了符合自己的审美追求对自然形进行夸张改造,以获得古典主义油画理想化的丰满和圆润典雅。也就是说,古典主义油画家在作画时有一套高度的古典主义形式美的形式法则,这种形式法则将抽象的古典美与具象的古典写实技巧发挥到极致。严谨、雄伟和简单明了,加上精细的绘画以及清晰的形式与崇高的内容的完全一致,这一切作为古典主义的要素在诸如毕加索、马约尔和穆尔这些晚期艺术家的许多作品中继续存在。

参考文献:

[1]戴勉译《达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2]姚扣根赵骥《外国艺术十六讲》上海百家出版社

[3]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古典文学形式篇5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06-02

一、戏曲艺术与中国古典舞的关系

中国的戏曲艺术与中国古典舞有着紧密的关系,舞蹈,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舞蹈”这个专有的名词,在古代我们称舞蹈为“乐舞”。乐舞不仅只包括舞蹈,还包括音乐、诗歌、文学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乐舞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戏曲。然而中国的戏曲艺术从创作、表演形式都与西方的歌剧、舞剧有异曲同工之意。中国戏曲艺术是集音乐、文学、舞与一体的综合的艺术形式,因此可以说戏曲艺术是中国艺术审美的集中体现。直至中国古典舞的出现,采用对戏曲艺术中提炼动作元素的方法,并进行归纳整理,将戏曲舞蹈中的动作、身段的元素运用于古典舞的身韵、体态、动作语汇当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古典舞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具体来说,古典舞的“形、神、劲、律”等元素正是吸取了戏曲艺术的精髓,而这四点也正是古典舞身韵乃至整个古典舞“韵”所在,因此广大学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中国古典舞的母体这一观点就显得很贴切恰当,而我们也可以说古典舞是将戏曲艺术用另一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所以可以说,古典舞的“韵”是以戏曲艺术为基石,对其进行继承与发展,继而形成的新的文化产物,这样的继承与发展,也对古典舞更深远的发展做好了垫脚石。

二、戏曲艺术与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一)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它融入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绘画等,使得戏曲艺术的审美呈现出整体化、立体化、多层次的审美特征,并且实现了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造型艺术与动态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完美统一,更使得戏曲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并使得它成为一门极具观赏性的艺术形式。

1.戏曲表演艺术具有综合美

戏曲艺术如同舞蹈艺术一样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形式,因此它具有音乐与诗歌的听觉性审美;有美术与绘画的视觉性审美和空间性审美,同时又有武术的人物动作性与技巧审美。而各个门类的艺术在用于戏曲表演艺术时,为了适应戏曲艺术的规律以及身法的变化,进行一系列的变化使之更适应戏曲表演艺术。

2.戏曲表演艺术的“形”与“神”之美

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大多追求用形的手法对神进行描写,也就是“以形写神”,与此同时,也更注重脱离形写神,通俗的说就是“形似”与“神似”。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戏曲艺术,同样也具备“形”与“神”的统一。戏曲艺术是以表演为中心的一种舞台艺术,它不纯粹的追求外“形”并不等于不需要外部形象,而是说在戏曲表演程式中把“形”作为一种元素动作符号,是对生活动作元素的提炼,这个“形”是具有一定的程式化的;在整个戏曲表演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将“神”赋予在这个程式化的“形”之中,在塑造人物特征时所追求的“神似”也是依附于“形”之上的。将戏曲表演艺术发挥到极致,就在于善于利用诚实的艺术语言,赋予人物神情意态、精神气质以鲜明的外部形象,将“形”与“神”进行统一,造成传神的离合感,在神似中寻求形之所在。

(二)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舞蹈不单单是一种“运动”的艺术形态,它更是一种“审美”的形态,而存在于“运动”中的“审美”也是古典舞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的历史长河中,整个古典舞会给人一种“行云流水”的审美之感。而这种审美之感要归功于古典舞身韵的运用。

在古典舞身韵的表现方法上强调轻与重、收与放、急与缓的对比;在动律中讲求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封开闭合的辩证思维;并且在造型上强调拧、倾、圆、曲的特征,再加上对于戏曲艺术中身法的元素提炼,根据动律、造型以及表现方法,使其形成具有古典舞性格的韵律,也使古典舞成为中国具有时代气息新的舞蹈形式。古典舞如行云流水、动中有静这种艺术魅力,正是将“形、神、劲、律”这种古典舞身韵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与韵律等的高度结合,才会有这样的审美效果,由此可见“形、神、劲、律”是对古典舞身韵的高度概括和重要体现。

而这四字原则的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和”,由此构成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特征,也构成了具有古典舞特色的美学价值。

(三)两者艺术审美的关系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来源于戏曲艺术,而古典舞身韵的精髓则在于“形、神、劲、律”这四字原则,更可以说这更深刻鲜明的体现了整个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内涵,而这个“形”与“神”也正是戏曲艺术所要追求的一种艺术审美价值。在戏曲艺术中,“形”与“神”的统一,通过“神”写意,也是古典舞所要追求的审美价值的体现。

戏曲艺术与古典舞都有一种写意性,这也就如同绘画的写意,但两大艺术门类又将写意赋予了新的含义。在戏曲艺术与中国古典舞中,写意是通过表演得以实现的,通过肢体语等进行抒情,然而古典舞与戏曲艺术都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们视觉与听觉的统一,更加深化了抒情的色彩,更能体会出“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意境。

由此可见,不论是中国古典舞的形、神还是戏曲艺术的形、神,它们都注重形神合一、以神带形。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审美上又相互影响,两者存在共通点。

三、戏曲艺术与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融合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在古典舞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戏曲艺术中的身段与动律进行提炼,最后形成动作元素,以此来训练身体韵律的重要手段。身韵是对身体韵律感训练的重要方法,强调的是以“圆”为运动轨迹,加上“点”和“线”,通过腰部发力点带动整个身体做“圆”的运动,从而产生韵律感,达到中国传统美学“圆”与“和”的思想观念。然而中国古典舞并不是依从于戏曲艺术而是从戏曲艺术剥离出来的一种归于舞蹈的艺术形式,因此古典舞的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结合,是对戏曲艺术审美中“形神统一”的一种升华,也相对于戏曲艺术来说更多了一部分的“韵”的理解。

(一)从“形”看古典舞与戏曲艺术的融合

古典舞身韵“形”的训练,是以腰为发力点、以腰部动律元素为基础,以平圆、立圆、八字圆为运动路线,以“拧、倾、圆、曲”为体态重点,组成古典舞中的典型性动作,但这些动作正是我国戏曲艺术中以圆为美的审美原则。中国戏曲艺术有一套自己的典型性动作,例如,“云手、风火轮、燕子穿林、青龙探爪”等,这些动作是极富有形象性和感染力的,但如果让这些动作成为一个个孤零零的动作而存在,必然会使得这类典型性动作缺乏生命力。在古典舞身韵中通过提炼、强化和发展元素,对单一元素进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创造,将这些典型性动作韵律化,使其更富有生命力。

(二)从“神”看古典舞与戏曲艺术的融合

戏曲艺术的审美原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神合一”达到传神的离合感,在戏曲艺术中用“神似”带动“形似”。在中国古典舞的形与神的关系中,也是将神放在首位,以神带形,形神兼备。而正是这种形与神的转化,也造就了身韵的“韵”,“韵”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之所在。例如,眼神运用中的聚、放、凝、收,这不单单指的是眼球的运动,眼神的收放一定受心理情感的支配。

戏曲艺术很十分重视动作瞬间结束时的亮相,亮相主要体现在神的瞬间停顿,再加之以姿态性的动作,这在中国古典舞中也广为所用,称之为舞姿的训练,这类训练是舞姿与节奏的紧密结合,在节奏中的瞬间屏息停顿或是在节奏末的停顿,都完全体现古典舞“神”的动律,也将戏曲艺术中的“神”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结语

中国的戏曲艺术与舞蹈艺术可以说是相互影响与依存的姊妹艺术。戏曲从形成开始就是在乐舞中吸收养分成长并发展的。而中国古典舞,即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又兼容吸收太极、武术等其他形式,进而形成一种新的舞蹈形式。这两种艺术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审美观念有着高度的凝结与概括。而古典舞的“韵”虽对戏曲艺术有更多的继承与保留,但如果要向前发展,要从戏曲的程式化走出来,要在继承中传承传统,就要深入地研究并认识它,使传统文化艺术得到深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秋雨.戏剧审美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万凤珠.戏曲身段表演训练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3]余秋雨.中国戏剧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陈聪.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课中的渗透[J].科学之友,2010(06).

[6]叶宁.漫谈古典舞[J].舞蹈,1986(4).

古典文学形式篇6

在舞蹈艺术的各门类中,民族艺术学科――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与从外国引进的芭蕾舞、现代舞等学科又有所不同。民族艺术的意义是在于代表民族,体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也就是民族的审美智慧和民族的创造才能。因此,民族学科的教学和教师又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职责。本文所思考和探讨的,便是中国古典舞教师文化修养的问题。

一、古典舞的艺术定位

中国古典舞作为民族艺术门类的一种,对于民族的凝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典舞不是历史上某些舞蹈当时已有的名称,和古典哲学、古典文学、古典艺术一样,是后人认为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某些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而给予的名称,而且是若干种哲学、文学、艺术作品的总称。在现代社会都不去搞现代舞还要继续保留古典舞,就是因为古典舞是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是我们祖先经过了几千年所创造的艺术,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古代传统。

首先要明确古典与古代的关系。所有的古典艺术都是形成于古代,是历史的产物。有的流传了下来比如:文学、诗歌、绘画、建筑、工艺等。有的只有一些资料,没有鲜活的流传下来比如:音乐、舞蹈。因此,把握古典的形式、风格只能进行继承和研究。其次当代古典舞是今人编创的,而编创的根基是历史、是传流、是古代。“知”而后变,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有坚实的历史材料和对材料做社会科学性质的研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古典舞的形式和审美方向的问题,才能把握民族的特色。古典舞是形成于古代的舞蹈,我们常说“传统”,传统是历史的积累,是经过一代一代古人长期的继承和创造,才凝定为若干种艺术形式,并从那些艺术形式当中体现出艺术的规范性和美学传统。因此,古典舞与古代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是定位为文化形态,还是定位为技术技法系统

文化是审美的基础,审美观是艺术必须解决的核心,作为审美基础的文化不同种族、民族,以及地域的差异,及其特征和个性,没有特色的个性,民族就难以存在,中国古典舞也是如此。不同的民族艺术,具体表现在形式、风格的不同,形式由舞姿造型和活动的流动连接的方式构成。而形式所体现的风格――即艺术韵味,则密切联系着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的诸多方面因素,即意识形态。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必须有独具的形式、风格、技法,不能把其他舞种借过来代用,代用就是说明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面目”什么。

任何一种艺术技法都是根于一定历史和文化,又无一例外都有继承性――也就是“来路”。艺术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领域中一个组成部分。牢记这一点或者甩开不管都无法改变这个科学论定。因此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没有思想、没观点、没立场、没取向。不同的形式、风格产生不同的技能、技法,艺术的形式、风格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艺术的技能技法也就没有统一的评判尺度。不同的文化的形态决定着舞蹈的技能技法,作为古典舞不能只注重技能技法体系,而是要将古典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看待。技能技法是为古典舞的审美取向而服务的,而古典舞要想达到所要求的审美取向就必须依靠技能技法,这两者是互相依存的。

三、作为一名合格的古典舞教师的责任,自身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及修养

以上这些观点直接牵扯到教学上,从教学出发认清古典舞今后所要走的道路是作为一名从事古典舞事业的教育者的责任,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演绎,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艺术形式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学习并掌握中国古典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了解本土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这就要求古典舞教师自身对古典舞的感情和审美倾向一定要清楚,这是从事古典舞事业的教师们所必修的课程。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上只保留在形式的把握,不能提高到文化的教学程度。那么,课堂教学就将脱离文化而成为单纯的技能、技法教学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照搬硬套、墨守成规上,教师的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创造力十分的缺乏,这将直接影响到古典舞今后的发展。那么作为一名大学古典舞教师所应该具备哪些文化修养呢?

(一)必须了解古典舞、了解中国古典舞性质的由来

所谓古典舞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被宗教利用成为一种祭祀形式的宗教舞蹈;或者曾经走上政治舞台,是在专业化、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舞蹈形式。这些虽然是古代民间舞的加工、发展,但与自娱性有节令、地域和物质条件限制的民间舞蹈有所不同,它是具有吸收、融会不同民族、地域外舞蹈的优越条件并且是在贵族文化、宗教意识或者是在广泛的――不限于一个地区的欣赏趣味影响下发展、提高起来的。形式比较完整、严密,表演、技巧也高于民间的水平和成就,对历史上的舞蹈文化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因此,作为一名古典舞教师必须了解中国典舞的含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体现特色,突出特色,培养决定古典舞形式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了解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审美取向,将技术技能与文化形态联系起来,真正达到技能技法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必须有热爱这样文化的感情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在这五千多年里,舞蹈一直占领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说舞蹈的发展也是很积极的,它是每个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等各项有关于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当代古典舞教师我们不但要了解现代舞蹈发展的状况而且也要对古代的舞蹈发展状况有所了解,这是必须的。我们要随时赶上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所淘汰,推陈出新是教师们所肩负的重任。但是推陈出新并不代表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舞蹈历史遗忘,正好恰恰相反,将中国舞蹈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是作为一名中国古典舞教师所应该赶上的潮流,这也是使命。必须回溯历史、回溯古代了解古代舞蹈发展的脉络,搜寻古代舞蹈资讯,并尽可能的多学点各个层面的中国文化,卑能最大限度的体现我们祖先在这门艺术所创造的美,也就是我们民族的智慧。要想去了解这些,必须通过自身内心达到对中国古典舞事业的热爱与关注,这样才能将所了解的慢慢吸收到自身的脑海中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三)必须具备哲学、历史、民族、宗教、习俗的艺术多种文化基础知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作为一名古典舞老师尤其是大学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去探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时代已经不再允许那些墨守成规的、老套的、没有内涵的垃圾艺术存在了。“创新”是我们已经不可逃避的事实,要想创新必须从自身的文化修养作为起点,不断的充实自己使内涵变的丰富起来。作为教师的任务不光是只是进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肢体上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变的博学,不能让学生只局限在舞蹈的技能、技法上。如此看来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们必须先从自身作起,教师应该所懂得的是除去教材本身以外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这样一来只有自己懂的多了才能去教学生、引导学生,才在学生面前有说服力而且这也可以帮助教师自身在中国古典舞上不断的创新。哲学、历史、民族、宗教、习俗、绘画、建筑、等等的这些历史文化都是与舞蹈相联接的,灵感不是随时随地就有,文化的积累相当重要,只有两者相互的配合才能创作出更好好的艺术作品。还有的就是现在学习舞蹈的学生专业水平越来越高,可能在某些方面教师和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出现教师落后于学生的现象。面对这些种种的压力,必须促使教师们时时刻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不断的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的探索舞蹈教育领域的未知世界。

(四)古典舞教师自身文化的重要性,这关系到古典舞事业今后的发展

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不菲是表演、教育、编创,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在技能、技术培养的同时进行艺术思想教育,如果不把爱国主义情操,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感情培植起来,不把“武装头脑”作为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去抓,就很难体现民族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现在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只懂得硬搬乱套,只懂得照着已经编好的教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只是进行单一的技能技术的训练,更何况自己动脑子去学习其他的艺术各类知识了。对学生们所提出的有关于专业上的知识更是避而不答,因为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作为一名古典舞教师首先自身就不具备舞蹈教学的能力又如何去教学生呢?尤其是现在西方的现代舞对中国舞蹈的入侵,如果作为一名古典舞老师对中国古典舞蹈没有坚定的信念那么她所教出来的学生也很有可能被同化。

教师是全方位给予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生最终的好与坏,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自己的把握,另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们也是从学生时代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应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需要永远的站在时代的前头,永远站在知识的前头,如果教师落后了,我们就可想他教授的学生,损害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法,不仅能传授专业知识解惑释疑,而且能探索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种种的这些更是证明了教师的文化修养是多么的重要,也更是对从事古典舞教育事业的教师们所提出的要求。

古典文学形式篇7

【摘要】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家文艺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文章从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教学课程模式,为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作参考。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教学体系建设;传统舞蹈

古典舞是指各个国家或民族的传统舞蹈,具有特殊的美学意义,古典舞教学使民族文化得以延续传承。中国古典舞中包含了传统戏曲舞蹈文化的精华,又有显著的东方审美意蕴,在西方体系化舞蹈教学的影响下,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逐渐形成。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授中国古典舞蹈的精髓,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要在模式上做出调整,保留中国古典舞蹈最原始的美感。

一、中国古典舞蹈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少传统思想

舞蹈教学不单是身法技艺的教学,舞蹈教师还必须让学生理解舞蹈中所包含的文化思想,在舞蹈过程中体现出舞蹈的内涵。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越来越开放,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兴趣和认识不足,古典舞蹈的教学显得非常被动:在实际教学当中,学生只是把占典舞归为一种舞蹈形式,并没有领悟古典舞的内在文化,其舞蹈学习通常以技法为主,把高难度动作作为学习的目标,也就无法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古典舞的韵味。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将变得有形无神。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也是中国古典舞教学的主要问题。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发展只有几十年,在追求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文化越来越不受重视,古典舞的教学也就没有太大改进。教师在教学中都是按照教材来教授理论,舞蹈动作的示范教学也比较死板,学生在毫无新意的教学方法下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理论和动作的理解难以深入。除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古典舞教学的资源也比较匮乏,舞蹈教学设备及场地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传统舞蹈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便很难有效开展。

(三)舞蹈教学急于求成

当前的中国古典舞教学在思想上出现了错误,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掌握舞蹈技法当作教学的目标,试图在短时问内让学生学会舞蹈动作,古典舞的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二教师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舞蹈思维的培养,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示范动作来完成舞蹈,并未考虑如何在舞姿中表现神韵。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也限制了他们在舞蹈当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硬的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下,舞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低,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发展也将停滞不前。

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课程模式

(一)舞蹈基础教学

古典舞蹈的基础教学要将身法与技法结合在一起,只有技法的训练会使舞蹈失去韵律,近似于体操和杂技的训练。此外,为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舞蹈当中保证较好的韧性、爆发力、协调性等肢体能力,需要应用现代舞蹈的一些训练方法,如芭蕾舞、艺术体操等等。古典舞蹈的基础教学要注意区分训练方法和舞蹈类型,要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勿在训练当中融合太多舞蹈风格。对此,古典舞的基础教学要将传统的戏曲文化作为基础,在训练中合理运用其他舞蹈的基础训练方法,根据古典舞的发展状况制定科学的基础教学标准。基础教学是古典舞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要体现舞蹈素质的全面性,为后续的舞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身法教学

古典舞的训练同样强调每个身体部位的身法教学,舞蹈的内涵就是要通过动作的搭配体现出来。在身法教学中,身体躯干是舞蹈动作的核心,古典舞的各种舞姿都需要躯干的动作来协调全身,以腰部为动作始源,把上下半身的动作连接起来。南于身法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训练的模式过于单一,古典舞的身法教学要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来提高教学效率。舞蹈动作要领可以汇编成简短的语句,作为身法教学的中心理论;身体部位的动作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分解讲授,让学生通过更为形象的教学方式来掌握动作要领。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动作的幅度时大时小,学生要做到收放自如,就要增强躯干动作的训练强度,为古典舞的整体动作穿针引线。

(三)舞蹈语汇功能教学

舞蹈语汇是展现舞蹈艺术的主要内容,在古典舞教学当中,舞蹈语汇功能的教学不可忽视。当前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还未将舞台风格融人教学中,古典舞的特色也就难以展现出来。在舞蹈语汇功能教学中使用身韵教学法,是训练舞蹈风格的重要方法,其中的许多舞蹈语言‘要素都是舞蹈风格的基础。身韵教学法使古典舞蹈形成了一定的逻辑性以及语言结构,舞蹈的语言风格会变得更加丰富,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表现力将大大提高。

(四)舞蹈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舞蹈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舞蹈课程的整体教学中都包含舞蹈示范教学。在教学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必须示范本节课程所教授的完成舞蹈动作,学生对刚接触的舞蹈有很深的印象,在正式授课之前要让学生对完整的舞蹈有一定的认识。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舞蹈动作进行拆解,逐个进行示范,按照动作的难易程度适当地讲解动作要领,在此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古典舞的故事传说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节教学氛围。在完成全部动作的教学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舞蹈动作来进行纠正性的演示,加深学生对规范动作的印象。

三、结语

中国古典舞教学是动态性的文艺复兴事业,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以适应新的古典舞蹈教学环境。在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中国古典舞教学还需要融合传统文化的思想,在舞蹈的审美当中加入更多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促进古典舞教学的发展进步。在综合性的古典舞蹈教学课程模式中,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水平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小英 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综合调查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3)

古典文学形式篇8

中国古典舞是在我国民间传统的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经过传承、精炼以及整理下,构成了我国传统具有古典特色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自身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以汇总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古典舞中的精髓“身韵”也随着其发展而不断的得到完善,日趋体系化。身韵的构建,保证了古典舞审美内核与理论基础的稳定,并形成了运动系统,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

1 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训练的基本要素

古典舞身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形和神。神指的是对内在感情进行表达的重要手段,形指的是古典舞外部的舞蹈工作。实现神与形的互相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目的,进而将古典舞动作的艺术魅力进行展现。身形主要体现出外在舞蹈动作。“身”主要指身体,“形”指的是舞蹈的姿势和造型。简单来说,身行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完全的照搬和模拟。其是对艺术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提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古代舞蹈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在对学生进行身韵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形”特征进行捕捉,对“神韵”进行表现。进行身韵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作的内外合一、启承转合以及身形兼备的动作要领进行培养,以腰作为核心技术。形态和神韵不同,所表达出来的风格特性也就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互相适应的方法、形式进行训练,达到内外统一、身心兼用、形神兼备的境界。另外,要准确抓住最核心的元素,为了将身韵的“形神兼备”动作进行体现,需要注重运用好形、神、劲、律等动作,并掌握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效果。

2 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

2.1 身韵课“元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身韵”的出现帮助古典舞确定了立身之本,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从原来的戏曲程式动作中将“元素”化的动作提炼出来,从元素的角度出发,从韵律入手。例如古典舞中的“青龙探爪”、“云肩转腰”以及“燕子穿林”等千变万化的动作和“身韵”中的“提、含、沉、靠、腆、移”等“元素”体现出来。提炼、发展以及运用元素,是进行身韵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元素”还含有要素的含义。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元素”与此相同,本质上存在有区别,发现其中存在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能够使其在崭新的排列与组合中得到新的意义。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七种元素进行融合、排列,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身韵中的“提、沉”元素主要对人体的自然呼吸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是一种最基础的练习;“移”元素是左右平势;“含、‘腆”元素属于前后动势;“冲、靠”元素是斜前和斜后之间的动势。这些不同的元素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融合的关系。另外,这些动律因素不仅能够为千变万化的“圆”做准备,而且还能够由此衍生出“八字圆、立圆以及平围”等路线元素,使古典舞的舞姿和舞动形式具有丰富性和典型性。通过将此元素和彼元素相结合,转变过去拼凑动作的做法,确保中国古典舞的语言性更加明朗和独立。因此,“元素”在古典舞身韵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2 身韵课“呼吸”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身韵呼吸运用的好坏,对于舞者给作品的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身韵主要立足于动作元素,从呼吸中寻找根源。呼吸是人体动作发生变化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动力来源,每一个动作主要由用气吸带动,进行呼吸循环机能的调控对于动作形态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身韵的元素和呼吸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例如在进行“提、沉”训练的过程中,就实现和呼吸的结合,提沉带动身体中段与头部之间的运动是实现呼吸和外部动作互相配合的重要步骤,然后通过与不同的音乐节奏相配合,使身体方位发生变化,进而慢慢体验到呼吸与身体的关系,在赋予动作和生命力后,形成古典舞特有的神韵。由于“提沉”元素在古典舞身韵中是最基本的训练元素,是实现呼吸和动作相结合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2.3 素质训练方面的意义

通过将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素质训练方面进行分析,其还包括对学生进行形体、素质、艺术表现力、塑造形象以及技术技巧等方面的进行训练,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耐力、软开度、爆发力、重心以及韧性等。例如在学习“前旁搬腿”动作时,身体要弯成180°,并且要求主力腿和动力腿是直膝,主力脚过半脚尖,达到最高度,坚持两个八拍的时间。因此,可以说古典舞的教学训练还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跳、转、翻等技巧,以便能够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3 高校古典舞教学的创新思考

随着世界日益朝多元化的方向的发展,二十一世纪作为多元化的世界,对我国的古典舞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已经构建了健全、完善的古典舞教学体系,但是在现代环境下,古典舞的教学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对优秀理论进行借鉴后,要求古典舞教学运用开放的意识,实现古典舞艺术和训练教学的多元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体系。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古典舞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古典舞的“灵魂”进行把握,对学生的神韵、创作能力进行培养,丰富古典舞的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古典舞教学训练体系,实现古典舞教学的创新。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典舞“身韵”的身韵教学,作为我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要成果,促进我国的古典舞训练朝自身形式的规范化和舞种化方向发展。因此,在进行古典舞教学时,要实现具备舞蹈基础素质的“身韵”课和舞蹈教学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进而有效的增加学生的力量、提高学生的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耿苗.舞蹈教学在风格与个性之间的作用——关于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实践的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5):152153.

[2] 钟文敏.乐之韵 舞之魂——试论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与音韵的和谐统一[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8,08(10):9596.

古典文学形式篇9

古典舞是一门非常具有中国古典主义舞蹈美学特色和艺术内涵的舞蹈形式,与当今时代流行的各种舞蹈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同时也有很多关联之处。古典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的理解和领会古典舞的美学思想、主张和特性,使得很多学生不能把握古典舞的艺术精髓,不利于古典舞的传播和发展。为此,基于古典舞神韵美学特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越发显得重要。

一、古典舞的身韵美的内涵

所谓古典舞,并非直接发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舞蹈,而是对我国古代戏曲、杂技、武术等众多的曲艺表演艺术进行提炼,单独作为一种舞蹈艺术来研究和发展的一门舞蹈艺术。古典舞和我过的戏曲文化、杂技、武术等有很强的关联性,是讲究舞蹈者“手、眼、身、法、步”和谐统一并立共存的一门艺术形式。

古典舞的身韵美,其实就是对舞蹈者外在舞蹈表现和内在内涵、感情、韵律、节奏的整合把握。它体现的是舞蹈者在进行特定的古典舞表演的时候,通过举手投足间一动一静的动作和表演来深入的刻画舞蹈节目中的思想与情感。身韵在古典舞之中是辩证统一的,有“身”的演绎才有美的传递,有“韵”的把握才有思想的绽放和流露。号召在古典舞的教学中将身韵审美特征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也恰恰是因为身韵美是古典舞的灵魂。不能很好的理解身韵美的特征,不能领会身韵美的表现,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古典舞身韵审美的特征与具体表现

(一)形为外,古典舞审美的第一特征

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中,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形在这里可以作多种解释,是形体、形态、动作、衣着、服饰等多方面的总称。我们对古典舞的审美研究和欣赏,全部是建立在这个形的基础之上的。在古典舞中,形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第一是单独的、片面的研究,比如舞蹈者的步法、动作、举手投足是否到位,是否标准,是否过度,是否与舞蹈本身的旋律、节奏有冲突等。这是从一个断面、一个层面来解读的。第二种解读,是对整体舞蹈动作、舞蹈编排、舞蹈演绎的形的品鉴与欣赏。一个古典舞表演完毕之后,我们要通过对舞蹈者的个体的“形”的演绎来了解和评判整个舞蹈活动、舞蹈动作是否成功,是否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是否有出彩的地方,是否有不足之处需要弥补。

在很多古典舞的艺术研究中喜欢把形的审美按照静态、动态、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等形式来进行区别理解,这其实就是局部、片面与整体的鉴赏关系。形不仅是观赏古典舞的艺术特色,领会古典舞的艺术内涵,评判古典舞的特点与水准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接触古典舞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一个层面。从直观的视觉效果入手,对古典舞的了解才会逐渐深入进去。

(二)神为内,古典舞审美的第二特征

神,是古典舞艺术中的精髓,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没有神,则形的演绎就成了盲目的、漫无目的的荒诞演出,丝毫谈不上艺术性、欣赏性、思想性。神在这里也有多种概念,是神态、神情、神采、情绪、气质、气韵、情感的统称。神的审美特征,在表面上主要归结为神情、神态、情绪和情感的流露等方面,比如悲怆的、苍凉的、激愤的、热烈的、沉闷的、忧郁的、紧张的各种情感的流露,这是神的表面化特征,是观众可以借助舞蹈者的表演直观的感受到和观察到的。

神还有一重内涵就是对古典舞的主题思想、思想感情、情感主张和文化内涵、文化本质、价值观念、美学理念等内容的解读。这些内容,需要观众结合古典美的形的审美特征和外在的神态、情感的流露等内容来思考、探究和分析。就像《黄河》、《梁祝》或《丝路花雨》等古典舞蹈名作,其本身的精神文化内涵、价值观念、情感诉求都因为舞蹈的创作背景而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就需要通过对神的审美特征的精细把握和解读来了解。

(三)劲为辅,古典舞审美的第三特征

劲是在形的表演中把握动作节奏和层次,确保形的表演、演绎遵从神的指导和意愿的特殊因素。劲是一个动作的规范,当然并不局限于动作,它还可以延伸到神情、情绪表现的幅度方面。劲的意思,在古典舞蹈中是指在动作表演中要把握一定的幅度,要确保动作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要保证每一个动作到位,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它也规范了动作的缓急快慢的节奏,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者借此来把握动作的柔和与刚猛、舒缓与急切。可以说,是劲的把握和规范作用,让古典美的表现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和内容。

跟据劲在人的神情动作中的不同表现,也可以区分为动作上的“寸劲”、“反衬劲”和“神劲”三种情况,寸劲的幅度小但力度很足,反衬劲的幅度很大,力度也很强烈,神劲则是用在眼神上较多一点,用眼神中的感彩和力度的大小来达到理想的表演效果。

(四)律为法,古典舞审美的第四特征

律是一种归于古典舞艺术特有的节奏和律动,也是一种章法和规范。律的演绎,赋予形的表演另外一重辅助,它与劲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和价值。

在古典舞蹈中,对律的运用有两个:正律和反律。正律是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顺畅连贯,不带有强烈的矛盾和突出,一气呵成。反律则是指在动作中加入一些明显的对比强烈的动作,比如左右冲突、上下起伏、骤然回转等,它的作用就在于将表演的内容、情感等以更强有力的形式表现出来。律的形式,类似于一种普遍的规律和遵循的原则,它是对古典舞的艺术魅力进行深化和强调的有力方式。通过对古典舞的四种审美特征进行解读和领悟,要掌握古典舞的美学特征就更加容易一些。

三、基于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开展的课堂教学尝试

(一)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

古典舞的身韵审美特征,不是单纯依靠一些理论介绍就能够让学生明白的。对古典舞的感悟和体会,其实还是要靠反复的观摩才能逐步了解。这其实和体育运动或者武术训练有类似的特点,必须要反复的训练和观摩,才能找到其中的窍门。在古典舞教学中,不可能频繁的反复的进行古典舞蹈的演练和编排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通过多媒体系统再现一些经典的古典舞场景,通过视频系统定格一些画面,或者通过播放软件来快进和后退,可以让学员对古典舞中的特定的动作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和了解。比如要让学生了解古典舞中的形的美学特征,那通过对古典舞的画面进行定格,让大家静静的观摩和体会这一个姿势、一个动作的要领,体验这种动作、体态中蕴含的神、劲、律的特征,是一种非常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通过投影仪将特定的画面放大,这对于细致的观摩和了解古典舞的技术要领、美学特征也有积极的作用。

(二)课堂演练为主的体验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系统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来了解基本的美学特征。而课堂演练则是对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效果的深化。通过课堂演练教学,其实是运用了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和原理,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亲自演练来体验其中的审美特征。比如让老师在课堂上摆出古典舞的动作来,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可以让学生在围观观摩中深入的了解其中的一些细节差别。比如对“劲”的审美特征的讲解,老师在同样的姿势下,通过手部的动作来演示寸劲的效果,或者通过眼神的表现来展示“神劲”的差异性,这些在多媒体教学中很难清晰理解的和感受的细节,通过现场的体验和观摩会有更加真实的效果。

通过体验式教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古典舞的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古典舞蹈的身韵特征。学生的兴趣会在这个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这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经验分享和话题探讨式教学互动

这一步是对多媒体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的深化。和前面两种教学方式比较起来,经验分享和话题讨论是促进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交流和沟通来启迪学生对古典舞美学特征有更好的理解。在课堂上,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天赋不同、水平不同,观察的角度和考虑问题的方式不同,所掌握的内容就会有所不同。通过经验分享,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掌握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体验式教学或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讲述自己的理解,这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认知。当一个学生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点的时候,其他学生可以参考和比较,从而了解这种观点是否和自己理解的一样,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对方有差异的地方。

探讨式教学有类似的特征,让学生分组探讨或者集体讨论某些话题,加深学生对这些话题的理解,强化学生对美学思想有更深层的交流。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就可以推动教学成果的扩大化。这比老师自己进行讲解更省力,也更能够体现教学思想的多元化。

(四)结合学习成果强化基本功训练

在前面三条教学项目中,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功的训练,这是完成教学成果的最后一步。在学生对古典舞有充分了解和领悟能力的条件下,学生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时候,能够深切的了解每一项基本功训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就增加了基本功训练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基本功训练的强化反过来也会加深学生对古典舞理论、艺术的理解和领悟。比如对基本功中的耐力、速度、爆发力、标准动作和呼吸方法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身韵特点中的各种美学效果。这其实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强化基本功训练来加深对古典舞美学特征的认知,再通过深化的认知来指导基本功的训练。以此来推动古典舞教学效果的提升效率更高。

四、结语

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是古典美的灵魂。对这几个美学特征有充足的了解,就可以确保对古典舞的美学艺术有更加精准的把握。在古典舞的教学中,通过现代教学设备、结合形式新颖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古典舞的课程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强化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让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要活的理想的教学成果就会更加容易。

参考文献:

[1]张蕊.同祖同根相得益彰——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古典文学形式篇10

一、 论古典音乐范畴的美学价值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在中西方的范畴求同存异。首先从概念上解释,“古典音乐”是一种音乐类别的名称。然而即使本文由收集整理在国外,对于“classical music”一词的具体意义,也有诸多不同的解释,其中主要异议来自于对“古典音乐”时代划分理念的不同。中国古典音乐最基本的要素为节奏和旋律,分为器乐和声乐两部分,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并能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最早的器乐记载于大禹《大夏》中的籥,最早的声乐黄帝时《弹歌》。相对应的表现形式为器乐作品、声乐作品和综合作品。在中国古文明时期就存在音乐的流传,在春秋时期,更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发展之势,而那时的欧洲音乐相对落后很多。西方古典音乐经历了早期、中期和盛期三大阶段。

二、论中西方古典音的形式形态美学价值

四音音列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体系调式构成的基础与中国古典以三音小组为核心的五声性存在不同。四音音列构成西方古典音乐的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中国古典音乐的“宫、商、角、微、羽”五种五声调式,有“五声、七声”。多声部的组织方法或规律的处理和思维方式,中国古典音乐多为横向伸展的线性思维,表现多为单声;而西方能兼顾纵向配合的网状体力思维,表现注重主旋律于其他部分的和声。节奏方面,中国古典音乐在此基础上多有变化,创作者的自由空间较大,西方音乐强弱拍交替均匀规律。中国古典音乐更注重意境的呈现,如中国古典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堪称意境美的典范,曲调清新优美,以琵琶表现江楼钟鼓和急浪拍岸、二胡重在渲染淡远之情、古筝的跳跃舒缓似汩汩水流、舟子晚归、渔歌互答的悠扬之美被洞箫表现的淋漓极致,各种乐器围绕同一主题,旋律委婉质朴、节奏流畅多变,体现了中国古典音乐意境追求的美学价值。西方音乐重在求真和开拓,音乐的形态表现上纵横兼顾使得旋律更富饱满的立体美感,结构上也能有效的做好多层次、首尾呼应。通过对中西古典音乐审美观念的比较,可以发现中方注重“神”、“意”,而西方重实体,重“形”,由此产生的美学审美的

观念就具有较大的不同。

三、论中西方古典音乐美学观念的美学价值

西方古典音乐以模仿论为主体的美学观和艺术观,强调了源于生活的对比性和戏剧性孕育于音乐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中的冲突表现以及对抗性的表达在中国古典音乐中比较少见的。18世纪,西方音乐崇尚自然与理性的美学观念和具有启蒙思想的人性张扬。探索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和寻求理性意识的和谐性、秩序感成为这个时代美学思考和艺术审视的主要内容。在中国音乐史上,“中”“和”的美学观念一直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儒家提倡恬静淡雅的中和之乐,道家则主张法天贵真的自然之乐,不难看出,都将和谐作为一种音乐审美的崇高理想。不难理解以“乐”为“礼”的应用,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规范、和谐发展的观念在中国音乐的情与景、虚与实、明与暗、隐与显等辩证认识中相互渗透。西方强调善与美对比,音乐则注重善于美的统一。礼乐互动,礼兴乐盛才是中国古人理想的文明社会。在中国古典音乐中,表现“和谐美”的作品非常广泛,其中古琴曲《流水》神与形并茂、情与景交融,将自然的生命力表达的充分饱满,使聆听着崇高感情得以升华。音乐节奏自然流畅、玩转跌宕,感受着油然而生无限遐想、犹如身临其境。《流水》曾被美国携带到太空船上,向宇宙发射以寻求其他高级生物,也加体现出其美学价值无限延展。

古典文学形式篇11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支奇葩,体现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内涵。正是由于古典舞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感染力与丰富的表现力,才使得它能够流传至今。在古典舞的发展过程中,古典舞的教学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没有古典舞系统的教学模式作为“载体”,古典舞的发展难以取得今天的成就。

一、古典舞传统教学模式概述

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实践上来看,其教学模式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既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彼此之间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大绿本”教学模式的发展

“大绿本”教学模式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盛行,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借鉴了芭蕾舞教学的训练方法,并结合古典舞的艺术表现形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较为完善的、规范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六十年代出版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法》对古典舞的教学和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标志着“大绿本”教学模式的开始。这一模式走出了传统戏曲的训练模式,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古典舞训练模式,是我国古典舞教学科学训练体系的雏形。这种教学模式创造了古典舞崭新的实践传承模式,在促进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为古典舞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模式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局限性,这一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技能训练、功能训练,比较注重细节、微观方面,而对古典舞的风格、语言形态缺乏必要的研究。

(二)“身韵与基训”的教学模式

“身韵与基训”的教学模式确定了中国古典舞教学的风格和特征,这一阶段是古典舞发展的“黄金时期”。“身韵”教学模式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外延力量,使古典舞走向了“本体化”的发展方向。这一培养模式表现出了明显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特性,既优化了学生的古典舞知识结构,也第一次建立了古典舞的“灵魂”之所在――“身韵”。“身韵”模式在知识结构、技能结构都为古典舞本科教育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群建设”教学模式

“课群建设”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古典舞的动作、风格以及审美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甚至已经与整个创作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课群建设”教学模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艺术理论、艺术实践、技巧训练以及风格韵律等古典舞实践教学的多维结构,形成了较为完善并具有实践可行性的古典舞实践教学体系。其主体课程:1.解决技术技能方面的基训课、技巧课;2.解决风格韵律方面的身韵课、袖舞、剑舞、刀枪舞、戏曲舞蹈片断;3.解决本专业教学理论方面的中国古典舞教学法课、学科发展史;4.解决舞蹈理论方面的舞蹈概论课、舞蹈教育学、舞蹈运动力学与解剖学、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传统文化;5.中国古典舞教学舞目、作品赏析、表演;6.解决实践运行方面的舞蹈编创课、教学实习、舞台艺术实践、毕业设计等。此外,中国古典舞的学科课群建设还进一步向学术与科研的纵深发展,实际教学中渗透着学术研究与教学研讨,尤其是对课程内部的挖掘与深化,是对传统优势课程的补充与完善。课群建设标志着中国古典舞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专业已经走向成熟。

二、古典舞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中国古典舞教学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的近十年中,各个专业舞蹈学校以及相关的设置古典舞专业的高等院校,在古典舞教学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与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相比,古典舞的教学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现就我国古典舞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一)学生未能理解古典舞的“精髓”

在古典舞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并未能领会古典舞的“精髓”。受到现代舞思潮的影响,学生只是注重古典舞的形式,而缺乏对传统古典舞的表现艺术思想的认识与了解。学生只是注重模仿古典舞的肢体动作、高难度的技巧,学会了古典舞的形,而并没有掌握古典舞表演艺术的“魂”。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学习古典舞是为了一些剧目表演的需要,而并非出于真正的爱好。因此就出现学生只是局限地对古典舞进行“成功的复制”这样的弊端。

学生对古典舞学习的认识误区主要在于他们并没有真正把握住古典舞的理论。绝大多数的学生比较反感上古典舞理论课,认为理论与实践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导致他们未能理解古典舞“精髓”的主要原因。

(二)古典舞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古典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能根据时展的要求进行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采取前辈的教学模式,没有能够与自身的独特的优势结合起来,古典舞的示范显得比较呆板、僵硬,不利于学生对动作外形、动作方法的领悟,更不利于古典舞教学目标的实现;由于古典舞已经高度的专业化,要求适应课群建设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队伍内部的交流学习与密切配合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教学手段上,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导致教学信息量比较少,教学内容也不够丰富,比如,教师不注重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古典舞音像示范动作,致使教学成效大打折扣。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典舞教师普遍缺乏创新的热情,因为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本身除了要有多元的训练方法以外,还要有相应的多元教学模式,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教师的急功近利也是教学成效不能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目标的主要诱因。学校对对舞蹈教学的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硬件设施建设的不到位,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收到制约。

(三)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古典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够把具体的剧目、舞台情境与激发学生学习和表现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创新的欲望、创新的意识较低。舞蹈艺术的表演不仅仅要求表演者“复制”艺术的“精华”,还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进行大胆地创新。古典舞教学的宗旨是培养优秀的古典舞艺术人才,如果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整个古典舞艺术的表演也就缺少了其真正的核心价值。

三、对古典舞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在技巧训练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古典舞中的技巧训练在古典舞教与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求技巧技能与古典舞的韵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尤其是一些高难度的技巧更是能够表现出古典舞的特性和特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单纯地追求高难度的技巧,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技巧的传授要符合学生自身的运动规律以及生理结构,如果在训练上不能因材施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对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伤害。

(二)在古典舞基训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学

古典舞的学习与一般的美术、音乐以及书法的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美术等可以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流传下来,而古典舞舞蹈只能通过一代一代的艺术家的表演而传承下来。古典舞基训教学比较单一枯燥,任何时候教学都应该是为舞蹈艺术本身服务,训练中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才能使其更好地领悟古典舞基训的真实内涵,才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古典舞的精华。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舞台剧目,设置恰当的表演环境,使广大的学生在学习古典舞舞蹈艺术美的同时,获得更多地情感体验,然后通过自己的表演,把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

(三)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古典舞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得古典舞的表演浑然一体,展现出其独有的“韵味美”。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创新能力,创新是古典舞继承和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的思维,才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2)组织能力,在古典舞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筹备、组织、编排舞蹈表演的能力,课堂中可以要求学生把每一个单一的基础练习进行编排并组合在一起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实践,逐步提高学生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3)想象力,艺术本身就与表演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密不可分的,在古典舞舞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更加有利于实现“人舞”的合一;(4)分析和洞察能力,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采取案例分析、观摩著名艺术家的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观察的能力,在模仿中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和新技术的摄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每一次都带着问题进课堂,而且不断地在训练中求得答案并实现新的突破。

结论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继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古典舞的教学模式也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紧密结合时展的特征,在继承其文化内涵、艺术精髓的同时,要大胆地进行创新,对其教学模式尝试改革,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创造实践,建立起实践与理论、文化与艺术 风格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国古典舞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瑾.试论中国古典舞“结合课”的缘由、结构与功能[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2) :35.

[2]王德胜.美学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王田甜.浅谈中国古典舞及其教学.岱宗学刊[J]. 2006,(06).

[4]王梓仲.论中国古典舞教学

古典文学形式篇12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古典舞蹈的认知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不同民族之间的舞蹈都随着互联网技术进入人们的眼中。古典舞蹈在经过不同时期的整理、传承、丰富的发展中,已逐渐形成一种的独特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形式体现了历史性和时代性。

1.中国古典舞的发展

中国舞蹈作为我国古文化的传承方式之一,其在我国古代拥有极其古老的文化传统,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从先秦时期的“六代舞”演化到开元盛世的“霓裳羽衣” ,其经历了汉代的盘鼓舞及井舞到唐朝的软舞以及流行最广的“剑舞”,在我国古代留下了流光溢彩的光辉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宫廷舞蹈机构以及相关古文化的断代,中国古典舞已逐渐没落,并走向消亡,只是将这种文化变成一种元素不断地融入到底层戏剧及民风之中,并流传至今。

在当前的古典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古典舞蹈的教学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拥有了基本教学框架和教学模式,随着舞蹈教学的不断深化,舞蹈在舞蹈动作内涵和培训方式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尤其是“身韵”的提出,使古典舞蹈对舞蹈动作的审美和内涵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在我国当前的古典舞的培训中,随着对古典舞蹈文化内涵和风格的挖掘,其内涵已经逐渐趋向多元化发展,并先后涌出了多种流派,如“敦煌古典舞流派”、“汉唐古典舞流派”、“昆舞流派”等。

2.中国古典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古典舞的理解过于表面化。由于受到当前社会和时代潮流的影响,学生通常对古典舞的了解和认识停留在一个表面的现象,这种现象只是让学生注重古典舞蹈的形式,从而忽略对古典舞的灵魂进行融合,在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在学习和模仿古典舞蹈中的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和肢体语言,在对古典文化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内涵的体验上没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在对舞蹈的灵魂领悟方面也没有得到锻炼和学习,只会造成一种徒有其表的无神传授。

2.2教学方法过于呆板。当前学生受到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学生在进行古典舞蹈的学习中过于注重外观,如果古典舞蹈的教学中只是依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示范和表演,缺乏一种独有的魅力和内涵,只会导致古典舞蹈的失神,没有激情,只会显示呆板和僵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来对此方面进行补充,并形成一种现代化多元化的古典训练教学模式。

2.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标不明确是很多教学结构存在的一大常见问题,这种问题只注重对学生教学结果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审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在造成学习气氛过于低沉的同时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给古典舞蹈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如何实现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多元化训练

3.1从基础训练抓起。在古典舞的教学过程中,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不同古典舞的要求不一样,其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不相同,在基本训练时,首先要求学生对基本技法的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对古典舞的身韵进行培养,同时也应加强古典舞蹈的文化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例如李正一等教研人员将舞姿的基本身法提炼为:提、沉、冲、靠、含、腆、移、仰、拧”等基本元素,确保在排练过程中能最大程度保证舞蹈语言的汇聚,进入一种有章有法的框架之中,并达到一种“形、神、劲、律”的高度。通过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培训,能够让学生扩大对舞蹈的理解,在长期的作用下,形成一种新的创造力,从而使中国古典舞蹈形成一种外形动作与内涵相结合的舞蹈。

3.2加强身韵训练。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蹈在学科建设上的重要突破口,其综合实现了舞蹈基本身法内涵和文化内涵相结合的转变,提升到了“身心并用,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身韵的训练,转变了传统古典舞蹈教学的内容,其表现形式主要为舞蹈情感进行表达,不仅对舞蹈的基本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还需对舞蹈语言和风格熟练掌握。

3.3古典舞的示范方法

3.3.1教学准备阶段。通过分析古典舞蹈的教学方法发现,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具有较强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并且形成一个整体,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舞蹈熟练掌握,并逐步完成舞步和舞蹈基本身法示范,由于人们对新鲜事物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这种示范会提高学生的关注力和记忆力,再具体示范过程中需提前完成框架的构件、系统的整理以及新颖信息的传递等,尤其是在整个舞蹈产生要素的分析等,例如古典舞蹈需要的着装、使用动作的规范性以及艺术性、仪表仪容的处理等。

3.3.2教学进行阶段。舞蹈进行示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示范,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划分化、细致化讲解,因此,舞蹈老师不仅仅需要融合贯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还应对古典舞蹈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单纯的舞蹈只会枯燥无味,在对基本动作进行分析时,加入故事及典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3教学结束阶段。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法和方法后,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艺术性,避免因为动作的不规范而影响节拍的不连贯,保证舞蹈的规范性还可以让学生对其内涵有了新的领悟,这种领悟不仅仅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还会增强学生对舞蹈产生一个新的认知。

3.4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古典舞蹈的多元化训练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古典舞基训”、“古典舞身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古典舞蹈基础训练中,无论是跳转翻都要学生用用良好的控制能力,如在舞姿中要有良好的腰背控制能力才能保证空翻的完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总会忽略基本身法的训练,只是单纯的腹背练习。在身韵课程的具体建设中,“徒手身韵”和“服饰道具声韵”已成为当前的两大课群,在服饰道具课程中,剑舞、袖舞已成为主干,刀枪舞却隐藏在二者的光环之下,并逐渐流传于形式。因此传统武术文化的融合更是古典舞蹈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武术的融合可以增强舞蹈的形,如太极拳中的“云手”和古典舞中的“云手”以及“立转乾坤”、“平推古磨”等基本动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还可以增舞蹈和武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4.结语

古典舞蹈的教学是融合时代的发展,实现多元化训练,首先需要掌握舞蹈的基本技法,体会到古典舞蹈的灵魂,让古典舞蹈的声韵和创作融为一体,只有通过不断地融合才能大大提高古典舞蹈的“精、气、神”最终形成独到的多元化教学体系。(作者单位: 吉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梦姣.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多元化训练[J].翩跹舞韵,2013(05):169-170.

[2]梅雪莹.分析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身法训练[J].北方音乐,2015(14):127.

[3]赵斯斯.古典舞教学中的多元化训练体会[J]. 翩跹舞韵,2013(1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