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艺术的特点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5 09:11:10

古典艺术的特点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1

1、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中国园林集天下名山胜境,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立意新颖。

3、 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

4、 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2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家在中国传统舞蹈基础上,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多种艺术彤式,经过专业的提炼、加工、整理、创造、并经过较长时间的艺术实践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及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中国古典舞的建构依据十分庞大,从文化内蕴到现在的学科建设,从形态特征到审美追求,它经历了坎坷,同时也收获了辉煌。

戏曲:中国古典舞的推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着其独特的文化,在这个庞大的传统文化下,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文化,而戏曲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中国的戏曲舞蹈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有着深厚的民族根基。它以实际人生活动的戏剧形态,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舞蹈界开始大规模学习戏曲舞蹈,并对其进行整合、创新,逐渐创立了中国古典舞体系。

正因为此,中国古典舞曾一度被人称作“戏曲舞蹈”。其实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中国古典舞中很多强烈、夸张的表现手法,都是和戏曲舞蹈十分一致的。它们都是通过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外部形象特征,来表现生活、展现形象、刻画个性,并通过独特的民族形式、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手段来加以表现的。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从中国戏曲舞蹈这一母体中脱颖而出的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诞生的强大推力。中国古典舞一方面保留了戏曲舞蹈中的一些基本表演动作,另一方面摆脱了戏曲舞蹈的行当性和戏剧性,形成了一个足以代表我们民族古代文化特色的艺术体系。它是表演者对于戏曲舞蹈求新求变、钻研创新的产物。

身段:中国古典舞的缘起

身段一词从字意来讲,“身”是指身体,“段”当术讲。身段就是形体动作的艺术,侧重指外部的舞蹈技术,在传统戏曲“唱念做打”的四功中,不论哪一功都是由内而外,通过形体来表现情节,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的。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极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些都称之为身段。中国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姿态上的变化特别丰富,手的运用很巧妙,通过手、眼、身法的配合运用,在艺术上达到高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身段”从新的意义上来讲,就是舞蹈的姿态,也就是更美化、更精细的舞蹈技巧。身段的素材主要来自于戏曲舞蹈,在戏曲舞蹈原有的基础上把它提炼、加工转化为舞蹈,不按戏曲的规范,而是根据舞蹈的特性,按照舞蹈的要求,把它们升华为舞蹈,把技术性的内容,转化为艺术性的内容。

身段不仅抓住了戏曲舞蹈的动律精华,而且加上其与神韵、劲力、节奏、节律等特点的相结合,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民族特性和民族美学特征。

身韵: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精髓。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遵循自己统一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亦是如此。做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型表现方式,身韵无疑使中国古典舞创作有了新的气象。

身韵是对戏曲身段的不断提炼的成果,它使中国古典舞摆脱了之前“拘于形”的桎梏,实现了从“形”到“神”的飞跃,完成了戏曲舞蹈从外在形态到内在意蕴的升华。

身韵的推出,使古典舞的动作、造型和舞姿丰富多彩,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做为古典舞的动作元素并结为一体,为“神形兼备”做了完美的诠释。它以动作舞态的丰富多彩,以及很强的舞蹈性与民族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深得众多中国舞编导们的青眯,并被充分运用到创作当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有了很大进步,为古典舞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芭蕾:中国古典舞的升华

中国古典舞是在戏曲舞蹈和中华武术的基础上,贯彻吸收多种艺术形式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优秀的舞蹈体系不仅仅要具备传统舞蹈特定的艺术规范,更应该在审美特征的要求下突破创新,广采博收其它舞种的优点,根据已有动作元素剖析、分解或综合创新出更多好看而有难度的优美舞姿。

中国古典舞在其起落沉浮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戏曲中提取、还是从武术和民间舞中寻找,面对社会的溶合、进化,它都需要重新树立和建构其崭新的形象面貌。因此,在对人类舞蹈文化大环境的考察、协作中,自然包容了很多其它的艺术成份,这是人类不断发展的艺术意识的需要,也是中国古典舞建构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而芭蕾的引入,则是中国古典舞发展历程中不可抹杀的一笔。

芭蕾舞蹈的介入,终止了之前中国古典舞“全盘戏曲化”的训练模式,为其补充了新鲜的内容,包括基本舞姿、跳跃、出腿、转、跳等训练动作,难能可贵的是,我国的优秀艺术表演家们,将中国古典舞精髓融入芭蕾舞中,创造出了极具民族风格的芭蕾作品,这也使中国古典舞蹈升华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武术:中国古典舞的意蕴

武术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基石,更是构成中国古典舞形态与理念的重要内容。武术对于中国古典舞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武术动作的融入使中国古典舞动作舞风更加粗狂、刚武、劲头十足,实现了其在“形”和“劲”上的重要突破。

2.武术中讲究“精气神”“ 手眼身法步”等,这为中国古典舞的吸收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3.武术动作中的静立与流动的对比, 高与低的对比、内与外的对比等等, 在中国古典舞技巧动作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如空中闪身、高低起伏、腾空大跃步等等。

4.中国古典舞中典型的动作斜探海、射雁等,正是运用了太极中审美原则的“ 中和”“以和为美”的含蓄特点,构成了阴阳相生的体态造型。

中国古典舞中武术的引入,不仅增强了古典舞的造型性、技巧性、灵活性与节奏性,而且昭示了中国古典舞的精神气质,使古典舞的审美标准日趋完善。

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华舞蹈文化神韵的精华,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经过漫长的艺术长河的淘濯,通过与其他姐妹艺术的融合和创新,以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性的运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韵律和美的规律。“以神领形、以形传神”这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也是促其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古典舞蹈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每位舞蹈工作者能够不断的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地去拓展它,使其真正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更为贴近中国舞蹈历史的艺术形式,使其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并且把它的艺术生命一直延续下去……

参考文献: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3

引言

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它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从戏曲舞蹈、武术身法和芭蕾舞步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经过历代表演家的调整、提炼和创新,长期流传下来,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的舞蹈。它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尊祟,显示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中国古典舞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外形到内涵突破局限,整理和创造出了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更创建了古典舞的身韵。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艺术特征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wWw.133229.cOM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俗话说“无韵则神死,少韵则风格无”,身韵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集中体现古典舞的形神统一。

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舞蹈模式和表演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身韵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圆形艺术:中国古典舞被称为是“划圆的艺术”,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将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圆、曲、拧、倾、收、放、含、仰。圆形动律是中国古典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

2.形神兼备的艺术:中国古典舞强调手、眼、身、法、步互相配合,连贯一气,做到“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3.刚柔相济的艺术:古典舞的表演“刚柔动静统一”,动作讲究起伏迭起、有动有静,在行云流水般的动作之中穿插“亮相”。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做为一名舞蹈演员,我了解一个优秀的舞者不但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技巧,还要认识并且掌握不同的舞蹈风格。而要做好古典舞的表演,则需深刻体会其艺术灵魂——身韵。身韵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它具有特殊的系统训练要求,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做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使古典舞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所以说,身韵是整个中国古典舞训练、表演等诸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古典舞的精髓所在。而“形、神、劲、律”做为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它们更是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与其相连的运动线路。

形首先体现了“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其次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尤其体现在“提、沉、冲、靠、含、仰、移”的动律上;最后,形还体现着“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的变化。

神:即神韵、心意,是身韵中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在神这一元素中,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强调神韵及内心情感。“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的具体化。

劲:就是力,它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以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的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律:是指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它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它所依循的规律这两层意义。一般来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劲正是律中之“正律”,但古典舞往往又十分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而行的逆向动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形神劲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舞蹈演员一定要具备和掌握的。技术技巧有了身韵的辅助,才能有艺术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灵魂作用

任何艺术创作都要遵循自己统一的表现手段,中国古典舞的创作亦是如此。在传统古典舞创作上曾有过把不同性质、不同民族的舞蹈动作硬加在一起拼凑而成的作品的现象。而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是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的。正当中国古典舞创作陷入低迷的时候,身韵理论从中国戏曲舞蹈、武术中脱胎而出,展示出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遂的艺术魅力。身韵的产生是一次质的飞跃,它突破了原有身段的动作定式,取而代之以变幻无穷、富于表现的艺术方式,这种方式在身韵中的表现就是元素的提炼、动作的派生以及动作性格的可易位性。它是对戏曲中身段的改造与升华,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承和研究传统的身法,是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

身韵的出现解决了中国古典舞在从戏曲中产生时就存在的风格化舞蹈与程式化动作的矛盾,改变了其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做为中国古典舞的一种新型理论,身韵使人体潜在的表现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创造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赋予了新的艺术手段。它以时代风格的古今适用、动作舞态的丰富多彩以及很强的舞蹈性与民族审美性相结合的特点,而被充分运用到创作当中,使中国古典舞在创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身韵成就了古典舞的今天,身韵理论的注入,使古典舞逐渐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但身韵并不是古典舞的终结,而是一个具有衍展性的生长源点。它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并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能力成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和主要标志,它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的所在!

参考文献: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4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143-03

古典舞是舞蹈艺术的重要表演门类之一。古典舞的发源时间较早,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带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古典舞艺术风格高雅,动作程序规范,舞台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较强,深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时至今日,古典舞依然焕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舞蹈艺术宝库中的耀眼明珠。

当前,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进入了高速繁荣和发展的新阶段,全面市场化也给国内的文化艺术团体的舞蹈艺术创作和表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广泛影响力的舞蹈艺术形式,如何有效提高古典舞艺术表演能力和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中国古典舞的历史起源

中国古典舞的名称最初是由欧阳予倩先生于1950年提出的,后被国内舞蹈界广泛认可和接受。当代中国的古典舞与古代舞蹈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之间并不完全等同。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初期,一度被称之为“戏曲舞蹈”,是介于传统戏曲与现代舞蹈之间的产物,并未完全从传统戏曲之中独立和摆脱出来,艺术特点还相对比较模糊。与传统戏曲相比,它不具备最为重要的“唱”和“念”的元素,而与现代舞蹈相比,还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戏曲的原生态内容。

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初期,大量的舞蹈动作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石窟造像、雕塑、壁画等人物动作和造型之中。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部分中国当代舞蹈家致力于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论研究工作,充分借鉴现代舞蹈和西方舞蹈的精髓,编写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了一大批带有鲜明艺术特点和风格的舞蹈作品,中国古典舞逐步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繁荣阶段,许多舞蹈家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唐满城、李正一等致力于古典舞身韵理论的改革实践和创新研究,唐满城教授认为,中国古典舞应当彻底摆脱传统戏曲的行当和表演套路,从更为深层次的中国大文化的背景中寻找审美规律,不断丰富和完善古典舞动作、韵律、身法等的内涵,使之不再具有戏剧化和行当化的夂窈奂!

二、古典舞“神韵”的基本要素

作为中国现代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古典舞“神韵”的要素包括形、神、劲、律四个方面。

(一)“形”是指舞蹈表演者一切外部形体动作的总和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形”具体化为表演者千万种体态,以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也可以说,在古典舞表演过程中,一切可以被看到的形态和过程都是“形”。“形”是古典舞形象艺术最基本特征,也是古典舞艺术魅力的集中体现。

古典舞中的“形”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舞蹈艺术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动作强调人体的体态美感,并要突出“挺拔、含蓄”的内在气质。从历代舞蹈典籍、出土文物、壁画等来看,这种形态的风格和特点是一脉相承的。对于古典舞的舞蹈演员来说,很多形体动作的完成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也需要凭借不断努力训练来实现。

(二)“神”是指古典舞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的内涵韵律和气质,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神韵”

不只是古典舞,其他艺术形式如果没有了“神韵”,也就丧失了艺术的魅力和灵魂。在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研究中,“神韵”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虽然并不是实质的存在,但是却能够被观众深切而直观地感受得到。在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只有把握了“神”,“形”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三)“劲”是指古典舞表演过程中演员动作的劲道和力度

与西方舞蹈注重节奏不同,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大都是在舒而不缓、动中有静的节奏中运行的。在这种情况之下,舞蹈演员的力度运用并不是平均的,而是有轻重缓急和长短之分。古典舞表演的“劲”是通过演员的形体动作体现出来的。特别重要的是,在古典舞表演即将结束之时,演员的劲道控制尤为关键,只要演员的劲道拿捏得当,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古典舞的表演结束阶段,演员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造型,这对于演员“劲”的把握是一个考验。

(四)“律”是指古典舞表演过程中的节奏和韵律

与其他舞蹈形式相比,中国古典舞强调“反律”,即让人体产生千变万化和瞬息万变的动感。在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大量存在“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表演方式,这就是“反律”的重要体现。无论是顺势还是逆势,都是中国舞“舞律”的标志。

三、中国古典舞“神韵”的主要特点

(一)分散性

古典舞表演的“神韵”带有分散化的特点,是指神韵始终分散的体现在古典舞表演的全过程之中。从演员的第一个舞蹈动作开始,“神韵”就开始体现出来,直至演员的最后一组动作和造型。在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之中,“神韵”并不是某个阶段或某组动作所包含的特定内容,而是从头至尾伴随着表演的过程之中。因此可以说,分散性是中国古典舞“神韵”的主要特点之一。

(二)不具象性

正如前文所述,古典舞表演的“神韵”并不是有着固定形态的具象性存在,但却可以被观众深刻地感知和认识到。换言之,古典舞演员的舞蹈动作虽然可以被观众直观地欣赏,但是这并不完全等同于“神韵”。“神韵”是在演员具象化的舞蹈动作之后的,带有强烈艺术冲击力和审美示范引领能力的不具象存在。但是,一旦舞蹈演员的表演没有了“神韵”,古典舞艺术就失去了灵魂。

(三)可感知性

可感知性是古典舞“神韵”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与不具象性密切相关的。虽然古典舞的“神韵”并非具体化的存在,带有极强的抽象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神韵”的不存在,相反却为“神韵”更加增添光彩。当然,观众感受“神韵”需要一个独特的渠道,并非简单而直接。实际上,观众感受“神韵”的过程正是古典舞艺术魅力的发挥过程,演员通过一系列技术动作的展示,向观众传递了舞蹈所要表达的艺术主题,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通过这个过程,使得抽象化和不具象性的“神韵”转化成为了观众可感可知之物。但是,由于每一名观众的审美能力、审美意识和主观认知程度等存在差别,在欣赏同一部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不同观众所感受和认识到的“神韵”内容却并不完全相同。

(四)差异性

古典舞表演的“神韵”具有差异性,是指不同演员的表演带给观众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冲击力程度、方式等存在差异和区别。也就是说,虽然“神韵”是无所不在的,但是每一名观众所感受到的“神韵”内容却并不完全相同,甚至会出现迥异化的巨大差异。

四、现阶段中国古典舞在“神韵”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国内古典舞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相继问世,但是,这些作品的背后却折射出了“神韵”方面存在的缺陷、问题及不足。

1.黯然失神。“黯然失神”是现阶段国内古典舞表演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无论是重现古典舞的经典剧目,还是上演新剧,很多观众看后的最直观评价就是缺少“劲头”,演员的表演“没有范”,特别是一些长期关注和热爱古典舞的资深观众,在对比优秀演员与青年演员的表演之后,更会发现这个突出性的问题。

当前,国内很多青年古典舞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出现没有神韵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其对“神韵”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一部分演员认为,只要按照剧本和导演的要求完成了规定的舞蹈动作,就算完成了表演任铡;褂幸徊糠盅菰笨桃庹瞻崆叭说难莩鼍验,没有结合时代特征和个人特点进行创新和发展,“神韵”自然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实际上,在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演员除了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规定的舞蹈动作以外,还必须要向观众展示“神韵”,这才算完成了舞蹈表演的基本要求。如果不重视“神韵”的表达和传递,不但表演的过程是不完整的,对于演员个人艺术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阻碍。

2.“神韵”表达能力存在一定欠缺。对于古典舞演员来说,“神韵”的表达是考验和衡量其艺术造诣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国内很多青年古典舞演员普遍存在着“神韵”表达能力不强、表达技巧不够丰富等一系列问题。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神韵”需要舞蹈演员通过舞蹈动作进行表达,但是实际上,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在向观众传递“神韵”,而这些动作和表情都绝非演员的无意识行为,而是需要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和舞蹈表演经验的积累方可完成。当然,古典舞“神域”的传递和表达要切忌生硬,而是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加以完成。

(二)对策及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促进中国古典舞艺术的健康发展,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古典舞演员应当高度重视和理解“神韵”,并在表演过程之中有效提高“神韵”的表达技巧。首先,演员要正确、全面、科学地理解古典舞的“神韵”,将其视为古典舞艺术生命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古典舞蹈表演的方式和内容,将“神韵”展示列入必要的表演内容之中。其次,要善于表达“神韵”。一方面,演员要坚持长期科学地基本功训练,包括动作、力量、韵律等方面的训练,全面提高舞蹈表演的技术性,为“神韵”的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和研究前人的经验和成果,要向前辈的优秀艺术家取经和学习,研究他们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表达“神韵”的技巧,并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逐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韵”表达方式。最后,要通过不断的艺术实践来巩固对“神域”的理解和认识,善于总结舞蹈艺术实践的成败得失,树立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

――――――――――

参考文献: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5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是我国声乐艺术发展中的启明星,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随着人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中国古典诗词艺术作品逐渐被关注。

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

在唐朝时期,诗歌被谱入歌章,并在王公大臣的宴会上传唱,这一时期是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鼎盛时期。随后就是曲子词的形成,宋代的曲子词作是我国长短句的鼎盛时期,这种长短句易唱而文词高雅,使之与音乐的结合较诗句更为自由,体现了音乐与文学的高度结合。紧接着就是元曲的出现,元曲着重于抒情、叙事以及写景,在用词方面口语化较为明显,具有一定的通俗化特点,是词与曲的完美结合。明清时期出现了“俗曲”,又被称为“小令”或“杂曲”,加之以乐器伴奏,形成了具有艺术色彩的民歌。

二、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戏剧性元素概述

(一)戏曲音乐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曲调、行腔等方面都具戏剧性特征,也正因为如此,戏剧中的曲调以及行腔常常被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所学习和借鉴,还常常被运用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在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中,人们常常为了体现诗词内容的时代特征以及古典艺术歌曲的民族特征,将戏剧元素中最具表现力的戏剧旋律应用到艺术歌曲的创作之中,从而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与戏剧元素完美地展现。例如在《竹枝词》的创作中,冼星海不但将西方的作曲手法运用其中,并且研究分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以及结构特征,将京剧等戏曲曲调的特征在创作中完美展现,例如拖腔、甩腔等元素的运用。(二)戏剧表演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以戏剧中“百戏之祖”昆曲为例进行说明。一是在舞台表演中,虚拟动作的运用。昆曲中的演员在进行生活动作的表现时,并不是将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进行生搬硬套,而是对其进行感悟和思索,形成程式化的艺术语言,以虚拟性的特征展现生活场景,也就有了在舞台上虚拟时间、地理位置等场景,例如戏剧演员在表现大家小姐害羞时,会用手绢遮住自己的嘴等虚拟动作。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歌词凝练晦涩,在进行表演时,必须将词曲的歌唱以及肢体动作和演员的眼神进行融合,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姿态以及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进行诗词内容的展现,从而让观众正确领会和理解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思想和意境。二是戏剧中眼部表情的表演艺术在古典诗词艺术中的运用,戏曲讲究“神韵”,即是通过表演者的眼神来表现歌者的气质和词曲的意蕴,戏剧中有说,“一身之戏在于脸,脸上之戏在于眼”,因此,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表演中,也将戏剧中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及“喜、怒、哀、乐、悲”等神情恰到好处地运用,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境以及人物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三)戏曲艺术的虚实相生在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运用。我国传统文化中,讲究虚实相生、时空结合的概念,在戏剧艺术作品中,尤为凸显,舞台上的布景非常简单,甚至不用布景,或者根本没有比较真实的布景。然而戏剧演员却能用非常简练的戏剧动作和肢体动作,将戏剧内容中虚拟的时空以及情景等完美地展现出来。曾经有戏剧前辈说过,“戏剧的布景在演员身上”,这就需要演员根据戏剧内容,活灵活现地将表演程式和手法运用其中,将戏剧剧本中的人物感情进行表达。在欣赏作品时,观赏者也似乎忘却了舞台的布置,实现了“实景清而空景现”的舞台效果。也正因为如此,将舞台的布景进行空白,能引起观众的思索和想象,还能将其注意力集中在演员身上,更好地将创作者的情感作一展现。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以及历史的洗礼,其文化源远流长。戏剧元素在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中运用具有非常好的效果,主要展现在音乐、舞台以及留白三大元素的运用上,将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民族性特征得以展现,同时,将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与戏剧元素进行行之有效的结合,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更好地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扬。

作者:崔伟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6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174-0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人类自然生活中,人们欣赏美、表达美、追求美。什么是“美”?就像歌德所说:“美如自然一样,丰富多彩。”也就是说,对于美的说法众多,且各不相同。但是都没有说到美的“本质”和“内涵”。科学的含义应该说:美是世界上自然、社会、意识形态的一切事物“好”的总和。

舞蹈艺术是美的艺术,中国古典舞隶属于中国各类舞蹈艺术中,这一舞种最初起源于戏曲舞蹈,体系衍生于当代,最终在中国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提炼、整理、加工、创造,以及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中华的审美与美学智慧造就了中国古典舞的美学思想。

一、中国古典舞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典舞是一个特指的概念,这里的“古典”并不是指“古代”,而是代表着“经典”,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最终积累形成的一种具有典范性的表演艺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舞蹈艺术家们开始对中国古典舞蹈进行挖掘与恢复。戏曲舞蹈家欧阳予倩最早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这一概念,并得到舞界响应由此传开。

中国古典舞集百家之长,即向艺术美学中的各类艺术之长处学习,提高舞蹈艺术的水平和质量。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大花园中,舞蹈艺术向戏曲艺术学舞蹈,向武术学习“精”、“气”、“神”,学手法、眼法、身法、步发、韵律、劲头等,使舞蹈艺术有了飞速的提高。创建者结合中国戏曲、武术的美学理论,概括了中国古典舞的新理论。创建者总结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四大基本动作要素――“形、神、劲、律”,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外部一切动作,包含舞姿造型及其动作连接路线。神,即内在的意蕴,以神领形,起主导支配作用。劲,即处理舞蹈动作长短、轻重、强弱、缓急等特点的力。律,是指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四大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经过劲、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最终确定了“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的美学规律。

二、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与内涵

中国古典舞有明显的两大美学意蕴:一、回旋、圆转的形势美;二、在舞蹈动作的内在心动中体现和谐与协调之美。

(一)“圆”的形势美。中国古典舞内在的韵律感与意蕴可以用一个“圆”字概括。其运动规律,身体及手臂的运动轨迹都遵循着三种圆形在运动(平圆、立圆与8字圆),这就是著名的“三圆运动”的理论。

中国古典舞通过外部看得见的“形”与路线的“圆”来展现形体的美,演化出形形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形”作为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中国古典舞之灵魂。这种“形”贯穿于中国古典舞的典型动作: 大小五花、穿手、云手、大刀花、风火轮、燕子穿林、青龙探爪等等。表现了古典舞者丰富的身法性和鲜明的风格性,极具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

古典舞“圆”的形势美主要表现为圆、游、变、幻之美,因此,中国古典舞又常以“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回婉转”、“闪展腾挪”等形象化的词语加以描述与赞誉。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有七大动作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这些动作的贯穿与运用形成了“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欲纵必收、欲提先沉”的律韵之态势,派生出古典舞更丰富、更典型的“形”。

(二)内在的“心动”与意蕴美。舞蹈既可用来表现人们的情感,又能表现人们的思想。普列汉诺夫在谈到艺术的主要特点时曾说:“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

在中国古典舞中不仅用动作来表达情感,还可以运用演员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在面部直接表现出快乐、悲伤、忧郁等情绪特点,通过夸张修饰过的表情来配合舞蹈动作。中国古典舞中男女的动作是不可混用的,拥有各自不同的体系,从风格上看,男性动作展现阳刚之美,而女性舞蹈动作多表现阴柔之美,反差极大。这就是中国舞蹈文化在舞蹈动作的内在“心动”中体现出一种和谐、协调的意蕴之美。

如今,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已被世界所认可,具有独立的舞蹈审美价值。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的是状态,展示的是艺术,表达的是情感,蕴含的是文化。它所蕴含的美学意蕴对中国舞蹈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有待我们每个舞蹈工作者更为深入的发掘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金浩.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7

0 前言

中国古典舞这一说法是由欧阳予倩先生提出的,得到了国内舞蹈家的赞同继而流行开来。中国古典舞发展至今吸收了戏曲、武术等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舞蹈,在我国舞蹈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我国民族艺术的美学,表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对传统的舞蹈风格和特点进行了完美的展示、传承和发展,反映出了古老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其优秀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1 古典舞表演中呼吸及其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舞可以看作是对中国历史文化、行为艺术的延续与创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完美展现。经过长时间的熏陶和历史的演变,到如今对于中国古典舞表演中呼吸及审美特征,需要结合中华民族的审美特征来进行。

1.1 古典舞表演中呼吸的作用

从理论上来讲,呼吸就是气,也是一种不断运动着的、有很强活力的特殊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元素。而呼吸在我国古典舞中属于专门的艺术呼吸,是来赋予舞蹈可以生动真实展现的基本单位,给予舞蹈旺盛的活力。舞蹈演员在跳舞中通过对呼吸的运用,进行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完善舞蹈技术技巧,同时根据呼吸运用方式不同,表现出舞蹈的节奏、风格和韵律。总而言之,呼吸在古典舞的表演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呼吸的短气、长气、吐气、吸气、含气、顿气等多种呼吸的方式,来达到不同的表演效果和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例如:舞者在做跳跃动作时通过吸气,可以牵动腹肌、背肌,来使空中舞出的造型更加稳定、美观,也可以达到辅助力量的效果。还有舞蹈演员在跳舞时需要大量的运动、保持高难度动作等,所以运动量非常大,需要的氧气量也就很大,这就要求舞蹈演员要掌握好呼吸的运用,来保证舞蹈的完美展现。

1.2 古典舞表演中的审美特征

在我国的古典舞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审美特征,其中以身韵最为重要。身韵也就是“身法”和“韵律”。“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才可以真正体现出我国古典舞的特点和审美特征。“身韵”主要包括:“形、神、劲、律”等内涵。“身韵”则是形神兼备,内心和动作的高度统一,这都是我国古典舞表演和审美特征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要想保持我国古典舞表演中的审美特征,就要抓住古典舞的灵魂,为现今古典舞的发展打开新的突破口,将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风格等元素加入现阶段的舞蹈创作中,使古典舞的发展不再一味的借鉴历史题材或戏曲动作,而要不断拓展观众的审美境界,要使我国古典舞的发展不断向国际舞台迈进。这就必须要求对于古典舞的创编,要丰富古典舞语汇,并结合国外优秀的舞蹈表演艺术技巧,融入我国古典舞特有的文化元素和身韵元素,彰显出我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使舞蹈更加吸引人。

2 古典舞表演中呼吸及其审美特征的运用

在实际的古典舞表演中,要把呼吸和审美特征中的身韵结合起来,以此来达到对舞蹈的完美演绎。因为古典舞审美特征中“身法”是外部的技术范畴,主要包括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这些实际上也都是对气、对呼吸的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所以,通过对呼吸的训练要以提、沉为基础,通过对呼吸的训练,使呼吸在对身体运动产生的作用做到有意识的控制,这能够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气”和身体的紧密联系。以下就来介绍呼吸结合审美特征在训练和实际表演过程中的运用。

第一,在旋转中的运用。中国古典舞的旋转技术技巧主要以拧倾为主。因此,旋转动作长而舒展,也有很强的延伸感,主要用跨部来带动身体和手臂等别的部位的动作。根据我国古典舞中旋转的特点和技术技巧,在我国古典舞旋转动作中,舞蹈演员要合理、熟练地运用呼吸来配合相应的舞蹈动作,这样来达到感情与动作的高度统一,而只有用呼吸来带动、调节和控制发力的强弱和动作幅度的大小,才能使舞蹈演员高质量地完成旋转动作。

第二,在翻身动作中的运用。翻身动作是我国古典舞基础中比较难以掌握和发挥的一种动作,其中对呼吸的合理运用非常关键,因为呼吸直接影响动作中的仰、俯、拧、旁提等形态的发挥,甚至翻身过程中姿态的发力强弱和动作的幅度大小,所以呼吸对翻身来说也是保证舞蹈演员能否顺利完成这些动作的重要因素。

第三,在弹跳动作中的运用。对于我国古典舞中的弹跳动作来说,在方法上要求舞者用力较轻,发力要集中,以此来体现出一种飘逸、不失力度的感觉。而要体现出这种感觉,就要在弹跳动作中,控制呼吸的强度、缓急来达到对弹跳的要求,并结合舞蹈演员自身柔韧度、能力、技术技巧,来体现出刚、脆、寸、韧等的特点。

根据以上对我国古典舞诸多动作之中三项的介绍,来体现古典舞表演中呼吸及其审美特征的重要性,其中在舞蹈演员对古典舞的练习过程中,要把呼吸和审美特征结合起来,并根据自身的基本能力、动律、技巧、节奏、舞姿等基础,成为一个整体,来促进自身舞蹈水平提高。因此,合理地运用呼吸是完美表演舞蹈的保证,也是对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保证,也是帮助舞蹈演员动作与动作之间连接顺畅的保证,从而使舞蹈演员的肢体能够更加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

3 结语

通过本文对我国古典舞表演中呼吸及其审美特征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呼吸和审美特征的有机结合,对于我国古典舞表演的重要性。牢固的掌握、合理的运用可以使舞蹈动作显得内容丰富、充满美感,从而增强古典舞的艺术性、观赏性。所以在现如今,想要培养一名优秀的中国古典舞演员,我们首先就要指导其掌握合理地运用呼吸和审美特征,同时,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将呼吸和审美特征融入到自身的舞蹈动作中,从而使舞蹈更具有感染力,更富有美感。最后也望本文对于现如今古典舞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进而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古典舞。

参考文献:

[1] 汪加千,冯德,隆荫培,徐尔充.人体律动的诗篇――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曾军.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曼曼.呼吸在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作用[J].美术研究教育,2010(3):122-123.

[4] 赵文静.浅谈舞蹈中的“呼吸”[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8

中国古典舞的基础就是戏曲舞蹈和武术,并吸收综合了很多其它艺术元素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艺术属于重视旋律和情感的艺术,戏曲舞蹈的重点就是人体形体的曲线美,弯曲、旋扭以及交叉都是戏曲舞蹈的特点,这是一种“线”的艺术。戏曲舞蹈是世界公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能够表现出中国人民的生活,还能够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1、中国古典舞与字画、书法的关系

字画和音乐都能够代表意象艺术,《高山流水》的作品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领悟音乐的旋律来探知作者的内心想法。音乐当中的每一段都是有层次的感觉,这些层次的搭配是作者通过感悟自然景观的意象。舞蹈需要靠音乐来陪衬,中国的古典舞也需要通过情景来体现,比如《扇舞图画》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高山流水》这首曲子,通过舞蹈的展示,我们了解了传统舞蹈的各种外化动作以及中国传统舞蹈的柔韧、刚健。舞蹈和书法是相通的,是不断平衡也是不断打破平衡的一种运动。舞蹈者的身体韵律有很强烈的情调,而书法也是有个性的运动,表现出了很强的生命感。舞蹈能够很极致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感情,书法也是如此,舞蹈和书法找出了美化人的动作、线条,感情、情绪。书法和舞蹈都有抽象美,他们表现出了本来不具有形式的情绪和感情,这种表现不是外在的,而是从运动当中体现出的可以感受的动态形象。

2、中国古典舞与诗词赋的关系

各种文学作品与中国古典舞也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有同样的韵味和节奏感,都有抒情的功能。诗人大多都喜欢舞蹈,从诗歌当中就可以体现出舞蹈的节奏,古代的诗人凭着自己的艺术修养,能够很敏锐地感受舞蹈的美,赋予了舞蹈很深的情意。杜甫的《剑器舞》和白居易的《霓裳羽衣舞》,都是把诗歌与舞蹈结合起来的实例。古典舞蹈与文学艺术的连接点就是意象,意象有很重要的作用,意象具有美的神情和动态的美。文学艺术和舞蹈在当前的背景之下,重现中国古典舞是很难的,实际上,中国古典舞从来没有离开过大家,一直都是在意象的桥梁下生生不息。

3、“圆形的艺术”

中国古典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圆”,原形是中国古典舞的核心体现。只要是提到中国古典舞的动态特征,人们经常用龙飞凤舞和委婉曲折来形容,这能够刻画出人体运动的情趣。经过长期的实践,舞蹈艺术家把圆形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含、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也区别了其它的舞种。现在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也是用各个大小不同的圆来组成的。在形体的动作展示当中,都是圆的运动,让人体的动作更加柔和、圆润,从而很好地展现出民族所特有的韵味。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体现出收聚力与外散力的冲突、转化、过渡与平衡。这是由于其动作造型上身与下身的关系处于拧倾状态中,从而使动作与技术技巧在发力上形成了留上身走下身,或留下身走上身的运动规律。这其间就包含了“收”与“放”的冲突和变化。这种“收”、“放”的冲突与转化同样体现在舞台空间流动的步伐上。这些步伐虽运行在弧线、圆线和“S”线之中,但在有限的“收”的空间中却示意着无限广阔“放”的空间,在不停顿和流动中造成一种行云流水的整体效果,富有中国古典舞在圆游的动态时空特有的韵律美。万变不离其圆,这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形体动态式样之主要特征。当然,“圆”绝非中国古典舞的惟一特征;但离开了“圆”的活动,“圆”的造型,“圆”的动作,就不能称其为中国古典舞。因为这“圆”,包含着我国民族舞蹈含蓄的韵律风格;正是这“圆”,蕴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9

二、中西文化大冲撞、大融合的今天,中国古典舞的历史使命、大中国的地位及其意义是什么?是否需要表现现代人的情感?

(1)古典舞蹈与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等都同属于古典艺术,我们需要古典艺术就如同需要养料一样。它之所以是养料,皆因为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力量之源、思想的动力。故此,是否需要创建中国古典舞体系,答案也是不言而喻的。但古典舞蹈有着与其他古典艺术门类所不同的特殊性,由于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随机性、变化性的限制,使得它不可能向其他艺术那样,可以通过文本、古碑、壁画、乐谱等形式将他们所走过的历史,记录并流传下来。因此,面对着这样的特殊性,中国古典舞蹈该怎样去创建,大家争论了很久。种种争论,主要还是基于对“古代”和“古典”这两个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持有不同的理解而造成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古代”有着特指性,“古典”有着典范性。“古代舞蹈”是泛指历史上所经历的每一个朝代及在那一朝代中所形成的舞蹈。“古典舞蹈”是在一定历史时段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典范性,并且能够概括那一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能够成为典范的舞蹈。古典舞蹈的形成,基于对古代舞蹈的研究。只有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古代舞蹈样式及审美特点,才能从中概括、辨别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舞蹈。这是两者之间必然的联系,所以,搞古典舞蹈所要做的第一步是要对古代舞蹈进行考察,先尽可能地复原它,然后再去概括它。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的概括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如若想跳过这一过程,就会使中国古典舞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不同,舞蹈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风格韵味、审美特征等等都不竞相同。因此,必须对古典舞蹈进行深入的研究,把握各历史时期的审美特点,才能从中概括出真正的中国古典舞。虽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复原古代舞蹈,而是通过它来做为概括古典舞蹈的基础。

(2)我们研究历史舞蹈,真正的目的不单只为复活古代的舞蹈,而是要通过追溯中国历史舞蹈,来考证中华民族的心理历程,来考证中国舞蹈的美的历程。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应放在文化的层面上来进行。用现代人的思考和所处历史高度的优势。来认识我们的文化。体味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重新建立中华民族的自信。找回我们曾有过的气势和雄伟的精神。宏扬中华民族积极、自尊、自信的精神气质,抚慰曾经的屈辱,唤起辉煌的记忆,重建民族自信,找回精神力量,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谓中西文化的文化交流、融合应该建立在双方都已具有本民族自己的文化特色上。在其中“求同存异”,找到共识进行交流,与此同时保持自己的特点。反之则不是“融合”或“交流”,而是一种文化吞并和文化侵略。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正是靠着种种的因袭关系。这不仅单单指外部的皮肤、骨骼、头发上的因袭,更重要的是依赖在民族心理、文化心理上的这种关系,如若不是这样,也许世界上华人都已经变成“香蕉人”了,中华民族也就不存在了。换一个角度说,“皮肤、骨骼、结构、DNA都有因袭并且没有改变,那么由此使得他们在文化发展的历史中也必然发生种种因袭关系。我们在做的事情的目的,是要让国人通过古典舞的这种艺术形式受到震撼,深深地感动他们。制造一个宏大的、广博的磁场,来引发国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相信被唤醒的这种精神会更加鼓舞国人,增强国人的斗志,引发他们建立新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信心。这就应该是古典舞在当代存在的价值,也是古典舞存在的历史使命。

在印度,六大派古典舞蹈(婆罗多、卡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利、奥迪西、库契普通),有的失传后又被后人挖掘恢复,有的还是在古派别中新生出来的新的古典舞。

在日本,历经一千二百多年的宫廷雅乐(乐舞),不但未随宫廷生活的衰落而断传,从本世纪初成立“雅乐同志协会”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日本雅乐会”,它又开始在平民和青少年中进行普及。

在欧洲,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古典芭蕾,没有因摩登芭蕾和现代舞的出现而被人们所抛弃,至今它仍与交响乐和歌剧一起被尊为“三大艺术”,而欣赏“三大艺术”仍被看做是高雅的时尚……

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她的“古典舞”何存呢?……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舞蹈的传统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情感。那时的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和。可以说,没有一项重大的活动离得开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也有很大的发展,祭祀祖先、歌颂英雄的乐舞,庄严肃穆、气势雄伟;宴乐娱乐的舞蹈抒情优美、技艺绝伦。至于流传在各族人民中间的舞蹈,更是千姿百态、色彩斑谰。这些传统悠久的人体动态文化,以其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10

 

如果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古典主义艺术指的是古希腊、古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秉承古典精神的艺术。而新古典主义,则相对古典主义而复兴的,相对于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继承了“文艺复兴”。所以“古典”这个词充斥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中,在文艺复兴时期所指的“古典”是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所指的“古典”是指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而我们现在谈的“古典”则是指这三时期的精神,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没有油画,一般所指的古典油画也就以文艺复兴时期为重要代表。而在这里我们所讲述的古典主义油画的形式特点也是这一时期的形式特点。在一幅画产生的印象中,静穆、伟大和重要等概念将作为决定性要素浮现出来,而不理会所描绘的实际题材,也就是说,我们在欣赏古典主义油画时形式因素,需要明白画面中所包含的形式特点。下面就从构图、色彩、线条四个方面对古典主义油画中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1. 古典主义平稳的构图

古典主义的作品是建立在一种单纯而稳定的构图之上,对称是平衡画面的总则,古典主义油画构图中最大的特征是三角形构图。正如米开朗琪罗所说:“古典原则需要艺术家由理智、艺术、对称、平衡、精选、坚信来引导。”这是古典主义原则的一个强劲的宣言,它奠定了文艺复兴古典艺术大厦的基石。同时,自远古时代就为人类所熟知的黄金分割律在文艺复兴时期被系统的运用,使画面成为一个整体,和谐一致。几何学的严格和科学透视的融合,产生出在构图上无以伦比的平衡完美的作品。古典传统的作品是建立在一种单纯而稳定的构图之上的。对称是平衡画面因素的总则。几乎所有古典主义构图中最大的特征就是三角形构图。三角形的底部几乎占据了画面的整个下部,拉斐尔的许多作品就是采取这种格式。

古典主义构图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黄金分割律的使用。在远古时期,黄金分割律就为人们所熟知,可是只有在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被艺术家运用到画面中分割形体使得画面作为一个整体更加和谐统一。几何学和科学透视的融合,将会产生出无与伦比平衡完美的作品。所以达芬奇在他的绘画中的科学性中说:“科学与艺术不但不相违背,反而因为彼此相互融合而产生更强的效果。如果没有科学,艺术的表现力将大大失色,它可以通过科学使其更具有张力。如果没有艺术,科学将只能通过逻辑的语言去阐述,失去了更为形象和准确的表现力。”所以,在达芬奇的画中,他将两者融为一体,它们是完整的结构整体,他的画中,充分表现着和谐的比例和各个形象之间的平衡感[1]。

2. 古典主义微妙的色彩

就色彩分析古典时期的绘画,冷暖色彩变化极其微弱,几乎谈不上有真正的冷暖色彩对比关系,色彩是素描的附属物。所以古典绘画更多的总是以故事、形象和素描来打动观者,而不是色彩和笔触。西方著名美学家康德在《判断力评判》中,就色彩在艺术中的从属地位问题作了决定性的评价。他说,“在绘画和雕塑中构图是关键……给草图添辉的色彩是构图的一部分,色彩以它自身的方式可以给我们观察画面增添一种生气形式因素,但色彩自身绝不能使画变美。”这就是说,色彩不是绘画中的决定因素,充其量只是构图和画面的点缀而已。在康德前后好几个世纪中色彩的地位一直如此。[2]再现绘画体系的发展和写实技法的完善受到了色彩从属地位的制约,随着素描体系发展越来越完备,色彩语言逐渐受到艺术家们的重视。

3. 高贵的线条美和有节奏的韵律美

线条是视觉艺术中的造型语言之一,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抽取和归纳的主观创造。线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成果,又是人的感觉、领悟和想象的结果。线条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界时对经验的一种总结,它包含着人类的智慧。沃尔夫林在《艺术风格学》中讲述:“线描风格是由塑形感的清晰性的风格,多半表现固体的

[1] 戴勉译 《达芬奇论绘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79年

[2] 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对象,其平静的、光滑坚实的、清晰的边界轮廓给观者以安全感,以致产生触觉的效果。这种风格的形象具有持久的、可测量的、有限的形式。”正是古典主义油画中高贵的、富有节奏感的线条美使得艺术家对古典主义绘画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正如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所说:“弹性的线条愈独特、醒目和坚韧,艺术品就愈完美;如果线条愈柔弱、模糊,艺术品就显得愈粗糙,想象力就显得愈贫乏,……舍弃线条就等于舍弃生命。”

举一个例子,我们可以从表现的观点来分析拉斐尔的线条,与15世纪过于琐细的轮廓线相比较来评述它的极高贵的风采;我们可以在乔尔乔内的维纳斯的线条运动中感觉到它同《西斯廷圣母》的密切关系。两人彼此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代表着十分严谨的线的设计类型。而拉斐尔的崇拜者安格尔对线条的运用更是极为重视,他认为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安格尔喜欢用有?性的∠弑硐秩颂澹有大小不同的∠咦槌傻牟ㄐ蜗撸它的延伸方向缓慢起伏变化,而大大小小的∠呦嗔形成类似音乐般的韵律感,与和谐的古典审美趣味相适合。安格尔在素描中的线条是外显的,他的素描线面结合,线条对于?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

造形体来说,具有很强的 归纳性,以线带面,给人明确的形体感,干净利索。安格尔认为:线和形越是简练,就越富有美感和魅力。安格尔的油画充分体现出他在素描上用线的高度技巧形式因素,把线条内化在形体中,这种由弹性线条形成的节奏韵律,像音乐一样流淌在整幅画面中。

总之,古典主义油画几乎孕育了后来油画的所有风格,巴洛克、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都是在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典主义油画在造型上追求一种理想化的美感,其精于观察,对形的追求以现实为基础,并能加以适当的主观处理。在造型时对形体态做了变形,形成有节奏的曲线,加强流动感,甚至为了符合自己的审美追求对自然形进行夸张改造,以获得古典主义油画理想化的丰满和圆润典雅。也就是说,古典主义油画家在作画时有一套高度的古典主义形式美的形式法则,这种形式法则将抽象的古典美与具象的古典写实技巧发挥到极致。严谨、雄伟和简单明了,加上精细的绘画以及清晰的形式与崇高的内容的完全一致,这一切作为古典主义的要素在诸如毕加索、马约尔和穆尔这些晚期艺术家的许多作品中继续存在。

参考文献:

[1]戴勉译《达芬奇论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2]姚扣根赵骥《外国艺术十六讲》上海百家出版社

[3]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11

中图分类号:J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27-01

艺术流派的产生是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才出现的现象,需要不同特点的艺术品作基础。形成艺术流派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队伍和较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事实上,艺术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物,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艺术流派侧重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区分各种具有不同特点的艺术派别。17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出现了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流派,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等。

1 古典主义学说

古典主义艺术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随后波及英、德等国家,指的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为典范的艺术,一般具有明晰、严谨、形象、和谐的特点,歌颂理想主义、气魄宏大,多以神话、圣经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古典主义艺术以希腊的雕塑为最高范本。希腊雕塑表现了非常具体的形象,神总是作为人来表现的,在人体的形象中,神性由特殊转为普遍的人性,但是虽然在个别的形体里神还是要保持他们的普遍性,体现了古典艺术的静穆、典雅和理性主义精神。雕塑是最适宜表现这种特征的,因为它只以静态的方式存在。

拉斐尔对古典主义有着重大影响,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拉斐尔的艺术以优雅、秀逸、和谐、高度的完美为标志,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如[意]拉斐尔《圣母子》作品,这一点与古典主义主张的典雅、和谐是一致的。18世纪以前的古典主义具有注意细节的真实强调典型化;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理想,艺术作品普遍比较理性化;对于形式的要求很严格,艺术语言精练细腻。到了18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法国酝酿着一声场巨大的革命风暴。他们厌恶了过分娇柔和胭脂粉的洛可可艺术,期待着更雄壮、更高尚的艺术出现,大批艺术家以对新的现实主义的探索使古典主义传统丰富起来,掀起了学习和研究古代艺术的热潮,出现了一场新的复古运动,这场运动在艺术史上被称为新古典主义。

2 浪漫主义学说

19世纪上半叶,经过大革命的洗礼,法国的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步确立,此时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追求个人情感的表达、强调自我成为新的社会时尚。精神需要自由,而古典主义所措以表现的英雄与神的形象毕竟是有局限的,它已经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这个矛盾导致了古典主义艺术的解体,接踵而来的是浪漫主义的艺术。

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是与学院派古典主义针锋相对的艺术,向往回归自然,表现理想,抛弃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以强烈的激情和想象焕发出艺术的个性。与古典主义艺术相比较,浪漫主义艺术所表现的是人的主观世界,从物质的现实世界中退回到人的心灵世界里,追寻每个人自己内心的理想美,突出自我的主观性,从而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浪漫主义不再把自然作为原型,而是以它为假托,以一种诗情画意的想象和热情来通过具体的艺术形象寄予个人的情感。浪漫主义艺术家一般都以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追求那种多姿多彩的境界。浪漫主义的特征是有理想性。对理想的追求使浪漫主义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保持激情;有抒情性。浪漫主义艺术家注重表现心灵的世界,侧重心灵对于生活的感受;有非真实性。在艺术手法上多采用想象夸张,并不追求细节的真实性。神话故事《西游记》,其中孙悟空七十二变,就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与夸张手法;又如英国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者之一布莱克,代表作《上帝创造亚当》,画面上上帝伸着长翅在空中急速向前飞驰,身体下面是被蛇缠绕的亚当,二者的形象都处在十分夸张的色彩和线条的律动中,对上帝的形象做了突破性的处理和想象,在技法和材料上也做了大胆尝试,运用了油画和水彩相结合,这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把人们带到一种梦幻的、神秘的气氛中。而在法国,浪漫主义运动影响更为深远,以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绘画艺术代表了一个新的高度。

3 现实主义学说

现实主义是19世纪西欧出现的与浪漫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艺术思潮,它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在艺术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由于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是对所处的社会的阴暗面进行揭露和批判,所以又被称为批判的现实主义。

法国画家库尔贝在1855年个人画展的前言中,最早直接使用并解释了“现实主义”一词:现实主义像自己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出那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以及形成的艺术流派,在人类历史上可谓由来已久,是人类艺术史上最为重要的艺术创作方法和创作流派之一。现实主义流派一般有三个特征。一是追求生活的真实性,代表作有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让书中的人物“做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的和应该有的事,而不是我希望他们做的事。”二是追求典型化,艺术家要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创造,努力树立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中描写了在当时时期由政府做主、自由恋爱这一普遍现象。小二黑和小芹追求幸福的这一勇敢的人物作为典型人物,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事实。赵树理把握了典型时期的典型人物,给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的生活现实。三是追求思想倾向的隐蔽性。它将表现主观感情、思想倾向与再现客观社会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同时我认为作家不必把所描写的社会冲突的历史的未来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

总之,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合乎规范而又独具个性的个体特征。艺术风格由创作个性、创作方法和艺术语言等因素所决定。艺术史上主要的风格类型有崇高与优美、悲剧与喜剧、简洁与繁富、自然与雕饰等。艺术流派以趋同化的艺术风格为标志,其形成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艺术史上早期主要流派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参考文献

古典艺术的特点篇12

一、中国古典舞基训艺术化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整个训练体系中唯一一门每天必修的课程,学生要通过训练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规范舞蹈的体态,学习正确的方法,掌握高难的技能和技巧。任何技能的训练都无法和风格的训练割裂开来,形体是舞蹈的工具,素质是技能的基础,技术只是表演的一种高级手段。由于古典舞从静态中的静中有动、“形止势延”,到动态中的动势连接、动中有韵的舞种特性,训练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去寻找其内部规律,全面认识其风格及韵律的内涵,并把它们渗透到整个基本功训练中去,这是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的要求,也是体现新世纪艺术教育的标准。

二、基训艺术化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如何艺术化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笔者认为要让这门课程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质。在全球化的今天,许多艺术门类逐渐面临被同化处境,呼唤传统回归与升华的要求与日俱增。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课,其重要任务及基本问题是如何正确地继承与发展可以依靠而又必须依靠的传统,如何将所继承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下舞者的身体文化进而继续传承的问题。

(一)身韵的贯穿

为什么在解决基训艺术化问题上首先要使身韵贯穿其中,笔者认为身韵是集合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动律,以“圆”“游”为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审美取向,而这些运动法则都贯穿在形、神、劲、律等艺术素养的培养中。这将改变以往古典舞基训课单纯从人体科学方面出发开发学生身体的传统,而是将风格性的舞种特性在每一天的基训课中融入。古典舞基训课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这是一堂风格性很强的舞种功能训练课,而非是一堂技术课。训练出的学生不应该是一群匠人,而是具有艺术家气质的演员。因此,基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是指加一些情节、人物之类,而是指培养一个演员的整体艺术素质的问题,体现在抬手、举足、呼吸、连接中。

(二)教师语言的运用

首先,笔者认为教师的语言应该艺术化。因为基训课是每天都要上的课程,基训课的教师有传递民族文化的责任,那么教师对语言、词藻选择对培养学生文化底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笔者认为在古典舞基训课堂中不应该再出现芭蕾的术语,因为我们已经有系统的古典舞表述,为什么还依赖芭蕾的术语呢?试想一下古典舞的课堂,在灌输民族文化、培养古典审美意识的时候总是出现法语,会让学生很难感受古典的精神。有些教员之所以在说芭蕾术语是古典舞发展当中的必然,因为在他们研习古典舞那个年代结合课还处在混沌的阶段,所以这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没有选择的。可是古典舞发展到今天,已经有50多年了,逐步地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过去没有这样系统的古典舞术语,我们可以借用芭蕾的,可是现在有了,为什么有些教员不去用,笔者认为这是教师是否具有艺术责任感的问题。

(三)音乐节奏的运用

我们在运用民族传统韵律时,也要将关注点放到音乐节奏上。众所周知,芭蕾舞是“脉动性节奏”,古典舞是“弹性节奏”,所以说古典舞有其独特的动作节奏表现特点,而这种特点是产生在大的传统文化下,与民族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性,致使民族舞蹈形态本身多具有内在节奏,古典舞的节奏强调满、赶、闪,这一点也正是暗合了民族音乐多为附点和切分的特点。因此,掌握抻、放、快、慢、松、紧这种节奏才能训练出古典舞的特点。

三、基训艺术化对学生的益处

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意识和艺术修养及艺术素质的全面性,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会是有民族神韵和传统文化底蕴的艺术工作者,而不只是会完成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舞蹈匠人。比如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腿能控制在180度,能做多种复合的技巧,可是让人感觉不到不可抗拒的美,不像在舞蹈,而像在竞技。然而有些学生虽然控制能力和技术技巧的完成并没有达到极限,可是却让人感到非常美、非常有魅力,能够非常准确地表现应该表现的感情。技术不等于艺术,而真正的艺术必然包含着技术,这是个辩证的观点。因此,技巧不可缺乏其内在的神韵,或者说培养出的学生不应该缺乏某种不可缺少的艺术素质和气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