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综述合集12篇

时间:2023-10-09 09:28:27

医药产业综述

医药产业综述篇1

中图分类号:F263; F2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1-0041-04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luster

LUAN Jingzhu1*, WANG Yue2, CHU Shuzhen1

(1.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2. Jiangsu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Nanjing 210008, China)

ABSTRAC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was teased and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government action,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cluster. We found that foreign scholars mainly focused 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played in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government’s policy on cluster, while the domestic ones usually focused on the life cycl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the analysis of government level perspective and performed the relative empirical study.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pharmaceutical industrial cluster; government behavior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各地方政府纷纷建立医药产业集群,以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医药产业集群的政府行为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以明确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各项政府行为和对发展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的意义。

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1 医药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

1.1.1 产业集群

哈佛大学Poter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重点阐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某一特定领域内,在地里位置上邻近、有相关联系的企业和相关机构以彼此的互通性和互补性相联结的经济现象。继Poter之后陆续有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新的阐述,如国外的Roelandt和denHertog则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指出集群是在一个价值增值生产中相互联系的、具有强烈相互依赖性的企业组成的生产者网络;国内的仇保兴从中间组织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群的组织结构介于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二者之间,它比市场稳定,又比层级组织灵活,正是这种特殊的组织方式使得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其后,学者们延续了经典的产业集群概念,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产业集群进行更多层面的解读。

1.1.2 医药产业集群

医药产业是指将新药研究、开发、生产与各种疾病的诊断、防止和治疗相结合的产业,其作为典型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的进入壁垒高,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相对垄断性等基本特征。产业集群的经济现象一样出现在医药产业中。结合文献研究,医药产业集群是指以医药产业为核心、相关辅产业为支撑,在某一地域范围内高度集聚,且相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政府机构、中介机构、大学或教育研究机构等)组成的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并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产业整体。

1.2 政府行为的内涵界定

政府行为首先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主要是指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虽然政府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已经形成了较多的文献累积,但具体到政府行为概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和理论家都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权威定义。不同学科领域,包括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等,从不同研究视角对政府行为给出了不同的界定。综合各种视角对政府行为的界定,并结合本文的研究目的,我们认为在本文中所论述的政府行为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立法、行政、司法)为保证和促进全社会的公共利益,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与发展目标,利用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政治、经济、文化等)和自身事务进行管理的各种活动的统称。一般体现为法律法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与其他社会主体的交流和影响等。

2 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文献研究

2.1 国外研究概况

2.1.1 产业集群中政府角色定位研究

Poter[1]指出集群代表了一种关于国家、州际和地区经济的新的思考方式,它对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机构在提升竞争力方面的新的角色定位提出了要求。他认为产业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是正面还是负面,要看它对钻石体系的影响,其意义也要根据公共政策的表现加以观察。政府的行为不仅要考虑到社会福利,还有其政治动机。Akifumi[2]认为政府和大量的企业是产业集群政策的中的重要角色:政府是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者,而企业则是集群价值链管理者。

2.1.2 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分析研究

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会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国外学者对此研究得比较广泛。这些研究主要针对特定区域的产业,分析其产业政策的现状、变革,并建立模型分析政策效果。Akifumi对中国天津地区丰田汽车形成的产业集群建立模型,进行个例分析,认为政府的产业集群政策要融入价值链管理的思想,促进企业价值链的形成和及时更新。Barbieri等[3]对我国广东省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经济特区政策、创新政策等)及表现进行了分析,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可通过密度(每平方公里内聚集的企业数量)、附加价值、新产品的产出、出口情况4个指标来测度。

2.2 国内研究概况

2.2.1 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政府行为研究

Poter将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分为3个阶段:诞生、发展和衰亡;Tichy认为产业集群存在诞生、成长、成熟、衰退或僵化4个阶段的生命周期。目前,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政府行为研究也常应用此理论,认为产业集群的政府行为应随着产业集群的成长而发生变化。戴卫明[4]指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当采取扶持政策,去避免集群成长中的负面因素,并加强正面因素的效应。柳晓明等[5]则论述了政府的角色定位,集群成形期的政府角色主要为引导者、服务者和调节者;成长期的角色是调控者、协调者和要素提供者;成熟期的政府则应扮演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而在产业集群的衰退时期,政府应当做“挖掘者”和“转移者”。

2.2.2 基于政府层次的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研究

在研究产业集群或区域经济问题时,倾向于将政府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层级。产业集群是一定区域的企业集中行为,因此,地方政府出于发展本地经济的动机,会对本区内的产业集群建设投入更多。在此基础上,关于产业集群中地方政府行为的研究较为普遍。

在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关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学者们基本达成了共识:地方政府的各项行为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应尽可能地扶持产业集群[6-7]。地方政府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对本区产业制定适宜的规划和政策、资金支持和招商引资行为、提供公共品以及完善中介机构。

2.2.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政府层次的政府行为研究

一些学者的研究则将生命周期理论和政府层次论两个维度综合起来分析产业集群的政府行为。陈志平重点论述了地方政府在在建集群和成熟集群中的作用:对于在建集群,地方政府可通过税收、金融政策和政府采购政策扶持创新企业,并打造集群的人文环境,塑造集群的品牌形象;对成熟集群,地方政府应重点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进集群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并优化企业分工合作[8]。蒋东仁[9]认为:在集群形成初期,地方政府行为重心在于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和资本集聚;发展阶段一般侧重于提供教育和培训,鼓励企业加强协作,融合企业创新;成熟阶段侧重于鼓励集群扩大开放,推动产业集群创新升级;在衰退阶段,地方政府行为转向宏观调控,规避集群风险,引导集群战略转移。

3 医药产业集群政府行为的文献研究

3.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存在许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如美国的洛杉矶、圣地亚哥、德国的海德堡,丹麦的“生物谷”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有两种:一是自发形成,另一是政策驱动[10]。将生物医药作为本国的新兴支柱产业来发展,各项政策的制定实施成为国外学者的关注热点。政策驱动型产业集群中政府最重要的作用是为集群形成提供条件,政府制定的政策主要能够分为产业重组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前者的目的是政府为了应对产业危机,后者则是为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政府的政策方向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政府的资金支持;扶持创建专业的生物科技公司;建立集群发展的专业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使得科技成果产业化。

3.2 国内研究概况

3.2.1 对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的政府行为理论研究

一些学者从宏观层面分析我国医药产业集群总体情况,也有一些学者对具体的医药产业集群进行针对性剖析[11]。其基本形成的共识包括:① 科学的医药产业集群规划的制定;② 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建设;③ 各项政策(产业专项政策、税收政策、创新优惠政策等)的支持;④ 健全的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此外,不同学者从自身的研究角度出发而各有侧重。如其中陈玉文等[12]还提到政府应完善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提升产业链的国际化水平、促进建立专业行业协会。

3.2.2 以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的政府行为实证研究

除了理论分析,一些学者还对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的政府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尹蕾等[13]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医药工业园区中的政府功能,其设计了17个政府行为指标并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了制度供给、公共产品供给、园区监管、软件配套支持4个因子,结论是政府能够通过政策和制度来推动园区发展,并规范园区活动。但政府对于园区的软件设施只能通过公共产品供给以及园区监管来影响。褚淑贞等[14]以全国30个医药工业园区作为调查对象、对我国医药工业园区发展要素进行实证研究,其选取了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直接投资、激励政策、约束政策4项作为政府作用的测度指标。数据结果显示,各地政府对园区企业发展的显著推动作用。朱艳梅等[15]也以实证的方法分析市场需求、知识溢出和政府扶持3个因素对我国医药产业集聚的影响。

4 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产业集群的政府行为研究,国外学者倾向于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政府的角色定位和产业政策及其影响,国内学者则倾向于采用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和政府层次观点来分析政府的各项行为;关于医药产业集群的政府行为研究,国外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政府角色、产业政策及其作用的研究较多,国内的研究则包括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与相关实证研究。

随着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进程,关于医药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我们认为,未来可以对有关政府行为进行更多实证研究,探索我国医药产业集群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机制,评析已有相关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从政府层面促进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参考文献

[1] Porter ME . 国家竞争优势[M]. 李明轩, 邱如美, 译. 2版.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2: 4 .

[2] Kuchiki A. A Flowchart Approach to Asia’s Industrial Cluster Policy[EB/OL]. [2014-01-01]. https://fasid.or.jp/_files/library/kaigou/handout28.pdf

[3] Barbieri E, Di Tommaso MR, Bonnini 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performances in Southern China: Beyond the specialized industrial cluster program [J]. China Eco Rev, 2012, 23(3): 613-625.

[4] 戴卫明. 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05: 100-116.

[5] 柳晓明, 周密. 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政府角色定位[J]. 经济师, 2009(5): 47-48.

[6] 魏丽华. 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基于地方治理的角度[J]. 理论与实践, 2010(7): 74-77.

[7] 张明莉.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 河北学刊, 2011, 31(1): 172-174.

[8] 陈志平. 论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2): 33-36.

[9] 蒋东仁. 论产业集群及其成长中的政府行为[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47-73.

[10] Davide C, Vittorio C. Forms of cre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biotechnology[J]. Techno, 2006, 26(9): 1064-1076.

[11] 曹阳, 卢春丽. 论医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J]. 上海医药, 2008, 29(9): 392-394.

[12] 陈玉文, 孟令全, 黄正正. 论我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J]. 中国药事, 2011, 25(11): 1068-1071.

[13] 尹蕾, 褚淑贞, 吴幼萍. 医药工业园区政府功能定位的实证研究[J]. 上海医药, 2013, 34(23): 48-51.

医药产业综述篇2

安徽医药(期刊级别:科技核心期刊 ) issn:1009-6469 cn:34-1229/r 邮发代号:26-175 周期:月刊 出版地:安徽省合肥市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安徽医药期刊简介     本刊是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省药学会主办的医药类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医药学研究进展,临床药学,药品监督管理及药品生产、经营等学术论文和重要信息。辟有综述与讲座、药学研究、药物与临床、药物分析、药品监督、医药工业、医药商情、医院药学、中药园地、微机应用等栏目。期刊面向药学、医护、药品监督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科学技术、管理人员。是一份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科技期刊。

    主要栏目:综述与讲座、药学研究、药物与临床、临床医学、药物分析、药品监督、医药工业、医院药学

医药产业综述篇3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药产品的需求量逐年提升,医药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当前医药企业应收款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erp的发展概况及应用现状,分析了医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基于ERP的医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管理,以期为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ERP;医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46-01

1 ERP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

1.1 ERP的发展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公司提出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主要是由物流需求计划与制造资源计划综合形成的。ERP主要通过综合整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客户关系等信息资源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ERP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上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企业生产管理由订货点法向MRP发展;二是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企业生产管理由MRP向MRPll发展;三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ERP系统逐渐形成。

1.2 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ERP自出现以来,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应用模块的集成化:ERP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通过模块管理实现跨部门的集成化管理。(2)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资源:通过ERP系统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有利于企业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3)业务流程合理化:ERP系统能够实现企业业务的流程化、规范化控制。

1.3 ERP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分析

应收款风险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ERP系统通过客户信用等级评估、客户信用额度评定、额度自动审批、内部授信制度等模块控制来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并对企业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控制,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应收款风险的管理。

2 医药企业应收款风险概述

2.1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经营活动损失的不确定性逐年提升,这也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的筹资、投资、生产、销售等财务活动的整个流程中,当前的企业财务控制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转移、损失控制、风险保留四种手段。

2.2医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的原因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产品的需求量逐年提高,医药企业在面对新发展机遇的同时,所面临的应收款风险也不断提升,应收款风险也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最主要的财务风险。医药企业出现应收款风险的原因:(1)国家在推动医药体制改革,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的过程中,部分商业公司违规经营或经营不善导致坏账风险。(2)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混乱,长期拖欠货款。(3)销售人员行为不规范,职业道德不高。

3 基于ERP的医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管理

3.1建立医药企业销售过程的实时监控机制

医药企业的销售过程是出现应收款风险的主要经营流程,要实现基于ERP的应收款风险管理,首先应针对销售过程建立完善的实时监控机制。通过ERP系统实现对销售环节的物流、库存、销售、客户服务等流程的综合信息管理,并建立自动纠错报警系统,形成应收款风险预警机制,结合库存模块、应收款模块的综合控制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

3.2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应收款风险管理

ERP在销售过程的不同阶段,其应收款风险管理的具体方式也有所不同。在事前控制阶段,ERP主要对合同信息、销售发票、客户资料等内容进行录入与管理;在事中控制阶段,ERP系统通过自动生成凭证、自动核销款项、自动核对账目等功能实现医药企业应收款的科学管理;在事后控制阶段,ERP具有极强的应收款分析功能,可以提出科学的应收款事后解决方案。

3.3健全一体化管理机制

通过引入ERP信息管理系统,医药企业能够实现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形成跨部门的高效管理机制。ERP系统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数据通信网络,对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实现高效的一体化集成管理,从数据信息角度提高了医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ERP系统是一种科学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完善基于ERP的医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建立医药企业销售过程的实时监控机制,加强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应收款风险管理,并建立健全一体化管理制度,从而不断加强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推动医药企业的长远发展。

医药产业综述篇4

医药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在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集中表现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升级较慢,行业内一些关键、共性技术尚未突破;药物制剂发展水平低,中药现代化进程较慢,生物技术药物规模小,相当一部分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品种仍属空白。对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就是要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改变以仿为主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探讨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促进医药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分析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文献不多,已有文献主要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一种是视医药制造业创新为综合系统,由投入、产出和支持环境构成,如李晓梅等认为产业技术发展、市场竞争、创新和外部环境不同而带来创新能力的差异,但对于支持环境系统的指标设计众多,莫衷一是。另一种是将医药制造业创新视为投入与产出的经济过程,如邹鲜红等、张永庆等从人力投入、资金投入来分析比较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各学者对医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多以区域性评价为主要内容,如吉生保等运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发现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效率总体上表现为轻微的衰退,与之相伴的还有波动性较大、区域增长不平衡的特点;邹鲜红等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R&D投入前20位的省份(直辖市)进行技术创新相对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其实,在医药制造业的不同投入当中,各投入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拟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使用面板数据,对我国医药制造业及其内部3个子产业(化学药品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生物和生化制品的制造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各投入要素对产业创新的作用程度,从而为提升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探求对策。

2评价指标

创新系统是把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投入转化为创新的经济系统。技术创新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经济过程,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多种资源的投入,其中包括人员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资金的投入主要包括R&D投入与非R&D投入[1]。国内众多学者建立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在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选取上观点基本一致,据此,兼顾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非R&D经费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的企业均值(人年/个企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等5个指标来反映创新的人员和资本投入;创新产出则使用新产品产值占当年总产值比重、利润占当年总产值的比重、企业年均专利申请和拥有数(项/个企业)共3个指标来说明,详见表1所示。要考察产业的创新能力,需要综合考虑该产业及其内部子产业在一段时间内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因此本文拟采取面板数据分析模式,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细化分析。

3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将创新产出作为因变量参考数列即母序列,将创新投入作为自变量比较数列即子序列,从而考察创新投入对产出的影响力。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色关联度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设系统行为序列为:(式略)如果原始变量序列具有不同的量纲或数量级,为了保证指标的可计算性,消除数量级大小不同的影响,需对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本文运用初值法,即每个数列均除以该数列第1个数,从而得到新数列,即:(式略)采用上述方法将数据标准化以后进行序列关联分析。由于本文在创新产出指标中选取了3个指标作为衡量标准,而在做关联度分析时为了能得到一个创新产出的综合指标,需要对3个产出指标进行合并,因此,本文通过采用信息熵方法来确定3个分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再对3个分指标进行加权求和。信息熵是系统均衡与有序化程度的度量,它完全建立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客观性比较强[3],其计算步骤如下:首先,将产业的创新产出作为一个系统。设i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序号,i=1,2,…,m;j为被评价产业序号,j=1,2,…,n;yij为第j个产业的第i指标的值。计算第i个指标下第j个产业的指标值的比重为:(式略)总结以上方法的使用步骤为:先以信息熵的方法求解3个创新产出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创新产出综合指标作为母序列;然后将母序列和其他5个创新投入指标按初值法标准化;最后计算标准化以后的创新投入子序列与创新产出综合指标母序列的灰色关联度,关联度越高,说明该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力越强。

4实证分析

医药产业综述篇5

医药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个特殊行业,其发展好坏与人民健康水平息息相关。智力资本是医药企业的第一生产要素,是医药企业的企业价值的源泉。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于智力资本的构成与其评价指标的研究没有统一的认识,正因此研究医药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以及评价指标对医药企业十分重要。

1.医药企业智力资本的构成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于其研究还仍然处于初始阶段,学术上也没有一个队智力资本公认的定义。

1.1智力资本的构成综述

关于智力资本的结构研究可以概括为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四因素论和五因素论四种观点。Stewart把智力资本分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即智力资本的H-S-C结构;Stewart(1997)认为智力资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指出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之中;Johnson(1999)指出智力资本包含四要素:人力资本、创新资本、流程资本以及关系资本;Brooking(1997)认为智力资本由市场资产、人力资产、智能财产资产及基础设施资产所组成。

1.2医药企业智力资本构成

医药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和高技术性的特点。笔者结合医药企业特点和智力资本结构理论,把医药企业智力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客户资本和创新资本。创新资本的单独分离体现了创新对于医药企业发展和生存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医药企业智力资本的四个组成部分中,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重要基础;组织结构的设计、适当的集权与分权以及企业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以及领先的知识资产等,这些是组织资本的作用体现;客户资本是企业实现价值的终端;创新资本是智力资本的中枢环节。智力资本这四个要素必须和其它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医药企业的智力资本就是通过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客户资本和创新资本的相互作用、共同整合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2.医药企业智力资本评价指标设计

智力资本评价指标设计是医药企业智力资本计量和评价的基础,是提高医药企业智力资本存量的关键。

2.1人力资本指标设计

人力资本是指员工的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的综合,它是知识经济条件下最关键的部分,是知识企业实现价值和价值增值的根本源泉。在医药企业产业化过程中人力资本尤其起到关键和核心作用,它是知识经济下医药企业实现价值和使价值增值的根本源泉。它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员工的能力,包括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参与政策制定和管理的能力;员工的态度,即对公司价值的认知、满意度、流失率;员工的培训,即公司的培训投入以及培训效率;员工的创造性。

2.2组织资本指标设计

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的发展都需要有良好的内部机制与环境。对医药企业来说,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等特点,要形成适应医药企业要求的特殊企业环境。医药企业的组织资本可以概括为:企业文化,即员工对企业远景的认同感;组织结构,即企业责权利关系;信息系统,即企业知识库的建设和利用效率;业务流程,企业的运作效率;组织学习,即知识共享程度。

2.3客户资本指标设计

任何企业的存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将企业产品和服务销售给顾客是企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企业盈利与否、是否能持续发展最终是建立在顾客对产品的购买程度上的,因此,客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药企业的客户资本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市场基础能力,即企业服务能力;市场强度,即知名度;客户忠诚度。

2.4创新资本指标设计

创新是使医药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不竭动力,创新牵系着企业的命运。因此,在医药企业中,创新资本作为一种为企业组织实施研究与发展的活动,企业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产品创新。医药企业的创新资本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创新成果,即企业的专利;创新机制,即研发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创新文化,公司文化对员工创新的支持和鼓励程度。

3.结语

医药企业可以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相关的智力资本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智力资本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本企业的智力资本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定位。企业还可以根据各项评价指标的情况,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特别是对于权重大而且评价低的指标更应该加强投入,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医药企业必须对智力资本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去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才能保证人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冬伟,李建良.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贡献程度研究[J].财会通讯,2009,(9).

2.赵罡,陈武,王学军.智力资本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4).

3.杨蔓利.高新技术企业智力资本构成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633:67-68.

4.杜锐.基于知识资本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医药产业综述篇6

基本药物政策分析:国际经验综述

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卫生问题 何敏媚,何闽江

世界新药研发趋势 杨波,黄泰康,Yang Bo,Huang Taikang

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中文版应用介绍 李明晖,罗南

浅议完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几个问题 徐为民

非营利性医院为什么存在? 董朝晖,吴晶

重度或难治性哮喘患者生产力损失及活动损伤的评价 朱立勤,吴晶

卫生经济学评价中健康产出结果的贴现问题 陶立波

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的本土化:方法学挑战及潜在的解决方法 汤涵

我国制药企业"蓝海战略"的路径选择 李建青

米卡芬净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 杨莉

我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发展与现状 武小军,李欣

社会资本理论在卫生领域中的应用(一) 何敏媚,何闽江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应用简介 陶立波,Libo Tao

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贝叶斯法介绍 张玉哲,吴晶,孙利华

"医药分家"的理想与现实 厉李,李野

基本医疗服务如何成为公共物品? 东风

从支付者角度考察成人咽炎的经济负担 李凌艳,吴晶

协调社会与产业的目标:药品定价中的议价模型 Stefano Capri,Rosella Levaggi,汤涵,董朝晖

药品定价与风险分担 林琳,汤涵

医疗保险视角下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评价探析 顾海,李磊,王江曼

中药经济学评价的意义与特点 李明晖,刘国恩

生产力成本测算的争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谢颖,孙利华

零售药店服务质量评测体系研究 钟素艳,李玲,陈玉文,杨亚明

对《药品差比价规则》的综合评价研究 韩晟,朱明蕾,史录文

公立医疗机构的结构重组与法人化治理 余晖,顾昕

医疗领域的政府干预与声誉机制 潘常刚,薛新东,PAN Chang-gang,XUE Xin-dong

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引入巴西国家药品目录的经济学影响——成本·效果分析和预算影响分析 李海涛,李洪超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抗真菌预防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杨莉

米卡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德国治疗念珠菌血症和侵袭性念珠菌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杨莉

抗损伤修复治疗糖尿病的新医学方法思考 抗损伤修复(基础加特异)治疗糖尿病研究课题组

精神病院门诊患者苯二氮革类药物的使用分析 姚树永

无痛人流和药物流产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李紫韶,黄志恩

厦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情况分析 王秀琴,张耀光

DP-2.0型手持式心电图分析仪在浙江农村推广的适宜性评估 朱雯,王红妹,沈毅,张扬,李鲁,姒健敏,蒋健敏,夏志俊,蒋海瑛,朱炜,杨再峰

基本药物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共产品性质分析 李洪超

恶性肿瘤门诊化疗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研究 谭中和,王宗凡

灵芝菌合剂促进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学习记忆及海马神经保护 张旺信,张秋玲,邓文,邱玉芳,邢国庆,ZHANG Wangxin,ZHANG Qiuling,DENG Wen,QIU Yufang,XING Guoqing

药物经济学研究设计方法的比较及启示 宗欣,孙利华

意愿支付法在药物经济学中的应用 秦续龙,郑亚明

建立药品创新与现实市场间的联接——动态模拟在新药产品战略中的应用 冯雪敏,胡豪

构建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准备金制度的设想 王彧,尹梅

金融危机下促进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对策探讨 华东

药物经济学如何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专家视点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唑来膦酸输注液与阿仑膦酸钠片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成本和收益比较 范长生,董朝晖,陶立波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Meta分析 张银花,李洪超,马爱霞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的经济学评价研究综述 高林竹,杨莉

中医药经济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张方,王曼,杜珺,Zhangfang,Wangman,Dujun

我国药品价格管理发展进程研究 常峰,张子蔚

新《专利法》对我国制药行业的影响 李欣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B2C 网上药店的评价 李凌艳,吴晶,LI Lingyan,WU Jing

我国医保运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析 尚丽岩,赵振太,SHANG Liyan,ZHAO Zhentai

从供方角度探讨我国药品可及性问题 李海涛,LI Haitao

质量调整生命年:基础知识 宗欣,吴晶

"药物经济学如何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服务"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国际药物经济学和结果研究协会第四届亚太会议2010 年召开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采用EQ-5D测量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实证研究 张方,傅书勇,王曼,杜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敏媚,王宗凡,董朝晖,He Minmei,Wang Zongfan,Dong Zhaohui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的Meta分析 李海涛,李洪超,徐东波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安全性的Meta分析 孙文韬,李洪超,马爱霞

美国药品价格政策——促进研发与保障消费之间的权衡取舍 李秀娟,孙利华,刘皓,LI Xiu-juan,Sun Lihua,Liuhao

各国流动人口主要卫生服务利用障碍及改善基本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措施 崔斌,周红

论我国医疗市场结构及其影响 李秀娟,刘皓,王华,Lixiujuan,liu hao,Wanghua

2型糖尿病的标准胰岛素治疗方案——来自英国NICE的推荐 郑亚明,吴晶

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析 卫陈,张晓月

质量调整生命年:挑战 Erik Nord,Mark Kamlet,宗欣,吴晶

营养与卫生经济 Staffan Bark,吴宗健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成本-效果分析 张银花,李洪超,马爱霞

我国基本药物的供需现状分析 董朝晖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综述 范长生,汤涵

美国孤儿药法案及其对新药研发的影响 张延军,王静波,郭剑非

国外针对医师与药剂师的药品价格管理政策研究 常峰,张子蔚

支付制度、医生的行为与药物经济学的应用 李易平,邱家学,Li Yi-ping,Qiu Jia-xue

基于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相衔接的视角探讨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定位原则 刘娟娟,马爱霞,Liu juan-juan,Ma ai-xia

2004年加拿大预防血透病人医院血流感染的成本-效益分析 Zhiyong Hong,Jun Wu,Crystal O'Leary,Clem Tisdell,James Gomes,Shi-Wu Wen,Howard Njoo,李洪超

卫生技术评估:全球经验综述 John C.O'Donnell,Sissi V.Pham,Chris L.Pashos,DavidW.Miller,Marilyn Dix Smith,刘庆婧,吴晶

医药产业综述篇7

每当一波疫情突发,A股市场上的医药股便闻风而动。

受中东呼吸综合征(以下简称“MERS”)蔓延刺激,A股市场上的医药股成为近期市场热点。尤其在6月1日,医药板块表现强势,行业涨幅位居前列。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概念股纷纷大涨,如鲁抗医药、达安基因、香雪制药、太龙药业、天坛生物等均强势涨停。

“尽管(MERS)尚未引发大规模疫情,但我国境内首次出现该病例依然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潜伏期为 2 ~14 天,在这段时期内,抗病毒类药物、免疫增强类药物将受到关注。”中银国际分析师王军在6月2日的研报中称。

除了受到MERS疫情的刺激,医药板块还迎来多个政策利好。尽管该板块今年涨幅翻倍,且市盈率达到70多倍,但多家机构仍认为其具备估值优势。 根据券商对医药类股票的估值,《投资者报》记者统计发现,仍有80只医药股具备上涨潜力,其中,15只股票的上涨潜力超过30%,华仁药业、佛慈制药、太极集团等的上涨空间更是在80%以上。

MERS疫情催热医药板块

5月29日,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广东省卫计委对外通报称,中国确诊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该病例出现在广州惠州,患者为一名韩国籍男子,正在当地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其在国内行程的密切接触者已找到38人,暂未发现异常。

据央视新闻6月4日消息,上述韩国籍男子在我国的密切接触者已全部找到,共78人,目前尚未发现异常。

据悉,中东呼吸综合征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其潜伏期为2~14天,以急性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该病引起的病死率达40%;目前尚无可用的疫苗和药物治疗方法。

与国内的有效控制不同,在韩国,MERS疫情则在迅速传播。据韩国媒体报道,自5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MERS患者以来,到6月4日,确诊患者已经增至35例。此外,因疫情被隔离的人员快速增加,总数超过了1600人。而由于MERS疫情扩散,韩国已有近700所学校决定停课。

随着事态发展趋于严重,A股市场上的医药板块得到投资者的重点关注。与此同时,与疫情相关的概念股则一飞冲天。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5月29日国内通报首例MERS病例以来的5个交易日,医药生物板块上涨9.48%,期间上证综指上涨7%,整体板块涨幅在申万28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9位。在医药生物的6个子板块中,医疗服务板块表现最为强势,5个交易日内上涨近17%,中药板块居于第二,上涨10.4%;医疗器械和化学制药两大子板块则并列居于第三位,均上涨9.5%;生物制品板块上涨8.3%;医药商业板块涨幅较弱,仅上涨3.3%。

个股方面,在两市205只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概念股中,自5月29日国内通报确诊病例以来,除山河药辅、三鑫医疗、华通医药、润达医疗等4只近期上市新股连续涨停外,近日复牌的九芝堂和精华制药也接连涨停,5日累计涨幅均达到61%。此外,鲁抗医药、嘉应制药、片仔癀、华仁药业、辅仁药业等涨幅均超过30%。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鲁抗医药的主打产品为人、兽用抗生素类药品,其产品能在抗病毒领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作用很有限。

此外,达安基因6月3日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有“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科研检测试剂。达安基因主要从事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销售。受该消息影响,达安基因当日强势涨停。

中银国际证券的分析师王军认为,从事件因素看,对MERS 疫情的担忧,可能进一步提升医药股行情的活跃度。他同时表示,相关疫情概念股可关注上海凯宝、白云山、香雪制药、康缘药业、以岭药业、红日药业、鲁抗医药等。

受益政策红利释放

事实上,除了受到疫情传播刺激,近期,医药板块还迎来多重政策利好。

5月19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对外公布,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被提升为“国家战略”。

关于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中国制造2025》提出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此外,国务院6月4日的会议部署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为此,要简化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医疗资源规划;支持通过股权、项目融资等筹集社会办医开办费和发展资金等。

国泰君安认为,民营医疗将是未来3~5年持续性的主题,在大型医疗集团逐渐成形,中小医院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具有资源优势的公司将会成为最终胜出者。

而根据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王军预计,下半年还会有行业政策出台并形成利好。其预计政府下半年会重点围绕三方面出台相关文件,一是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三是加快推广分级诊疗制度。这些政策将对行业形成长期利好。

年内翻倍仍存估值优势

受到短期疫情及政策红利释放推动,尽管今年医药板块整体涨幅翻倍,但多家机构认为,该板块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机构对于医药板块的看好,从其的看多研报中就可见一斑,根据巨灵数据显示,5月以来多家主流券商近70份医药行业研报,九成以上给予“持有”、“增持”等评级。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4日收盘,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板块今年以来涨幅达到101%,在申万28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14位。与此同时,该板块去年全年整体涨幅则仅有16.3%。若从去年年初至今计算,该板块涨幅为132.9%,在申万28个行业中位居倒数第5位,仅高于采掘、食品饮料、银行和家用电器4个行业。可见,在本轮牛市中,医药生物板块属于相对滞涨板块。

渤海证券分析师王雯6月3日研报认为,从估值角度来看,整体医药板块估值为75倍,仍具备较好的相对估值优势。

平安证券则从大盘当前走势及基金持股状况判断,未来医药板块仍具备投资机会。其在6月2日的研报中称,在市场震荡加剧的情况下,医药板块攻守兼备的特点将进一步显现。此外,根据基金披露持股情况,平安证券测算 2015 年一季度基金持有重仓股中医药股市值占比约 8.6%, 2014年基金持有的医药股市值占比约 9.27%,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2005~2014 年平均为 9.28%),市场进入震荡期,医药股具备攻守兼备的特点,较低的仓位为基金增持医药股预留了较大空间。

机构称15只股仍可涨三成

出于对行业前景看好,机构对于医药类个股的预期也较为乐观。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最近6个月内,机构对近130只医药股给出了目标价。与6月4日的收盘价相比,仍有近80只股票具备上涨空间,占比逾六成。

其中,按照机构预计,华仁药业、佛慈制药、太极集团等15只股票的上涨空间在30%以上。尤其是上述3只股票,机构最为看好,与预计目标价相比,这3只股票当前仍具备80%以上的上涨空间。

其中,中信建投的杨扬给予华仁药业增持评级,其给出的6个月内目标价高达30元。而截至6月4日,该股股价为10.25元,市盈率(TTM)为162 倍,据此测算,其股价未来上涨空间接近200%。

杨扬在6月2日的研报中认为,华仁药业是国内专业生产非PVC软袋大输液的领导者,是国内非PVC软袋大输液前三甲企业。公司大输液产品代表了国内未来发展大趋势,市场占有率增速明显。与此同时,公司是国内第一个生产销售非PVC软袋腹膜透析液的企业。在国家大病医保利好政策帮助下,国内腹膜透析市场有望迅速扩容。

除此之外,该公司拟收购红塔创新100%股权。杨扬认为,这将促进上市公司外延并购扩张和业务转型升级。

此外,西南证券的朱国广则分别给予佛慈制药和太极集团100元和70元的目标价,与当前股价相比,分别具备89%和83%的上涨空间。

医药产业综述篇8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7-0087-02

医药产业集群即是为共享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同时共同面对机遇,挑战和危机,从而建立积极的商业交流和对话的渠道,在地理上有界定又集中的一些相似、相关、互为补充的医药企业[1]。欧美地区的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时间长、成果丰厚,现已形成一些颇具代表性的明星产业集群。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生技河”、波士顿的“基因城”[2]。成功的医药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上有一定共性,因而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产业集群有一定借鉴意义。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与中国在人口、经济等方面情况类似,所以其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对近期中国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3]。本文将以欧美及印度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例,对医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的原因及该地区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经验的启示作一综述。

1明星医药产业集群的共性

1.1一流的研究机构

虽然实力雄厚的化学工业为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化学工业的实力并不是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该集群形成与发展首要因素之一是代表软实力的一流的学术研究机构。因为快速而批量的供应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对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4],所以各医药产业集群选址都将人才池的大小作为主要考虑因素[5]。如,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生技河”,波士顿“基因城”。“生技河”拥有德国最密集的人才技术网络,包括53所大学、11家马克斯―普兰克学院研究所、13家夫琅久费学院研究所等研究机构[6]。波士顿“基因城”中更是包括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两所美国顶级高校[2]。可见人才在医药产业集群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一流的研究机构更是知识外溢的基础及医药产业集群利润的保证。所谓知识外溢是指包括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在内的各种知识通过交易或非交易的方式流出原先拥有知识的主体,包括租金外溢和纯知识外溢两部分。知识外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综上可见一流的研究机构在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风险投资的支持

技术若想转换成产业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不仅为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也为其规避了风险[4]。许多生物医药企业的创始人曾聘请相关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操作,但由于相关人员无法承担日益增大的风险,因而这种模式不适合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他们将部分风险转移至企业外部以便更好工作,就此与日益发展的风险投资机构一拍即合。可以说勇于冒险的风险资本家是生物医药企业起步的关键。所以英国剑桥大学虽然是DNA研究的先驱,但是全球第一家生物技术企业却创建于拥有世界上最佳风险投资环境的硅谷,而美国新创生物技术企业也正逐渐从以纽约为代表的传统制药中心向风险资本集聚的旧金山地区转移[5]。上述现象充分说明了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

1.3领军企业与新创企业

领军企业在将一流研究机构周围的新创企业向医药产业集群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4],其可于所处地区产生强大的规模效应,以吸引大量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加速医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稳定发展。作为明星医药产业集群之一的丹麦―瑞典“生物谷”便拥有大量的龙头企业,如,Novo Nordisk、H.Lundbeck及AstraZeneca。上述企业均拥有很长的历史,也为“生物谷”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7]。与领军企业不同,新创生物技术企业的数目代表了一个医药产业集群活力。且与领军企业相比,新创生物技术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兴起时间短,所以拥有更强的创造力和可塑性,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也更为敏感。创造力可以转化为规模,但规模却局限了创造力的提升。因此,近年来许多领军企业不再追求扩大规模,反而于不断削减规模的过程中加强与新创企业的合作,以求在学术领域始终保持着创造力和敏捷性[4]。综上,可见领军企业和新创企业虽各有特点但在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对中国医药产业集群的借鉴意义

2.1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

欧美等地政府极少干预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其虽然提供相当的优惠政策,但很少再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因此,欧美医药产业集群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场,并受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8]。而中国医药产业集群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政府,但目前政府在医药领域总投入不足,所以用于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而且生物医药的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中国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不能支持政府承担如此大的风险和长时间资金的投入。所以,中国的医药产业集群要想迅速崛起就必须加大与市场的联系,以利用其充裕的资金,并接受市场需求的调节。此外,中国财政部门也应注重风险投资机构的建设。从欧美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可知,风险投资机构帮助医药产业集群获得大量资金并规避风险以便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专注于工作。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保守有余、冒险不足,因此现阶段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需要政府大力扶植以达到支持医药产业发展尽快形成集群的目的。

2.2加强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

欧美地区成功的医药产业集群比比皆是,但依然存在少数的失败案例。意大利伦巴迪地区医药产业集群的教训值得我们在发展具有本国特色医药产业集群过程中吸取。意大利以米兰为中心的伦巴迪地区是意大利生命科学研发最为集中的地区。1979―1996年该地区获得的欧洲专利办公室的专利授权达到整个意大利的43.9%。但该地区最终并未发展成类似美国波士顿“基因城”的明星医药产业集群。除了其研发水平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外,落后的校企关系是其发展的极大阻力。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该地区各高校并没有做好准备与企业相联合,60%以上的高校甚至没有标准的成果转化合同,造成两者间联系多在个人之间而不是机构之间[7]。知识无法转化成产品成为该地区未发展成医药产业集群的根本原因。所以,中国的医药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以便将知识现实化、具体化成相应产品投入市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2.3依据国情量体裁衣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与中国在人口、经济等方面情况相似。印度政府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在技术不如欧美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印度医药产业集群以仿制药品,接受外包和委托加工为主。据其海关统计显示,印度每年出口的药品大部分为非专利药,2000年其非专利药出口额已达16亿美元,而大批即将到期的专利更为印度医药产业集群此种发展方式提供了新契机[3]。接受委托加工可于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先进的制药技术,在仿制的基础上求创新,求突破,有利于医药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印度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并不盲目,其更注重来自于与自己国家文化联系紧密地区的投资。此举大大减轻了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并加强了国家和国家的联系,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依据国情量体裁衣依然可以找到适合本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道路。

3结论

医药产业集群的发展可以给国家和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很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其益。如,欧美,印度。但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等不利因素,因而要想做成真正明星医药产业集群获得相应经济利益需要的不仅是一流的研究机构、相关企业及强大的资金支持,更需要依据国情量体裁衣做好相应的规划。现今,如何合理借鉴别国发展经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同时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晋之,徐怀伏.中国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竞争策略初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6(10):151-152.

[2]连桂玉,杨莉,陈玉文.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8).

[3]王少礼.印度医药产业发展经验可资借鉴[J].中国药业,2006,15(5):40-41.

[4]吴晓隽,高汝熹,杨舟.美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模式,特点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132-135.

[5]王芳,曹阳,张文杰.美国加州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特点及借鉴意义[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3(10):53-59.

医药产业综述篇9

Cla长效避孕埋植剂的工艺研究邢青锋李伟洲(5)

哈蟆油口服液药效的验证韩烨将雅君(6)

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NEDOCROMILSODIUM的含量阎健生(9)

旋光法测定L—胱氨酸含量胡奎三李春争(11)

三氮唑核苷口胶的药理临床及毒理张海霞李越剑(12)

十五例犬侧脑室相关实测值及其意义李润兰许绍衡(14)

十种片剂新辅料的应用李树武王天皎(16)

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衍生物的开发姚静芳郁振龙(20)

生物技术药品简介陈明山(22)

沈阳医药 生物工程中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徐琦(24)

与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相互作用林玲(28)

有关软膏基质的国外进展姜志东陆旭(30)

关于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有关问题的建议报告(2)

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4)

行业视点

邵明立在“中国制药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9)

药品价格问题及改革思路周望军(10)

管理纵横

什么样的人适合当领导?马浩(13)

欲为强将,先强其兵:强兵之上无弱将云溪子(16)

分析研究

采用HPLC法检测左卡尼汀手性杂质含量唐奎山孟涛尤楠(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痔片中大叶茜草素含量的研究刘铁志李玲孙同德于希富任艳东陈兆然(19)

吡拉西坦残留苯检测方法尤楠沈阳医药 唐奎山闫日红(2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酮洛芬肠溶片含量孟振生栗红任春英(22)

齐多夫定中对甲苯磺酸甲酯检测方法的研究孟涛唐奎山周秀峰(24)

药效与临床

抗青光眼局部用药及不良反应李静霞(25)

左卡尼汀(LC)预防高脂性脂肪肝吴爽李春利(31)

中药材鉴别

购销过程中的中药材识别方法孔晓丽张春莲王增祺(33)

防己的性状鉴别王玉娟张巍(34)

综述与专论

医药零售业产业发展变向分析赵立斌郭政礼(36)

四海沙龙

你能管理多少人?博雅(38)

“猪”年说猪蒋益文(39)

读五代史看创业和守业(40)

药物制剂信息

文摘(42)

专利(47)

沈阳第一制药厂简介(F0002)

一个差的结果也此没有结果强(F0004)

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续)(2)

第八次全国各省市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会议纪要(6)

行业视点

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之现状及发展初探杨颐赵涛(9)

医药商业机遇大于挑战赵博文(11)

管理纵横

鳄战康小明(13)

“顶瓜瓜”品牌成功发展的奥秘刑生徐夷寒(16)

分析研究

细胞同工酶分析进行细胞鉴定赵会林侯绪凤陆军耿建玲闫峰刘颖(17)

沈阳医药 青霉素V钾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阎日红陈丽华王红霞(20)

医院药学

不合理处方用药的分析孙立军(22)

医院药品管理的特点赵立斌郭政礼胡军(26)

临床医学

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胆管结石薛忠海(28)

甲状腺癌再次手术原因及术式选择魏国辉张大悦(30)

人类遗传因素、HPV与宫颈癌韩延霞(31)

妇科肿瘤患者中肿瘤标志物相关知识的调查星阳(35)

综述与专论

实施GSP促进医药连锁药店竞争能力张春莲孔晓丽戴宇(37)

加强零售药店药品的分类管理张巍王玉娟(39)

四海沙龙HttP://

中国富人离公民有多远理由(41)

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张结海(44)

药物制剂信息

药物制剂信息(46)

在辽宁省医药行业协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企业文化建设协会表彰会上的讲话刁友军(2)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董增贺(6)

行业视点

沈阳医保药品新增920种(10)

药价降得好辛苦(11)

调整医疗收费价格为重要内容的医改新方案年底试行(12)

医院收回扣可定为受贿孙瑞灼(12)

国企改革

省国企股改今年要完成70%(13)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希望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外商投资东北引资提出“五大内容”(14)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正式出台(15)

工艺研究

树脂法提取发酵液中利福霉素SV的研究赵小峰李丽华郑锦辉张健李仁(16)

分析研究

酶法测定脂肪乳(力保肪宁)注射液中甘油的含量张晓非赵鑫赵艳丽(19)

利福霉素S-Na盐生物效价的测定李忠慧闫日馨昂正杰(22)

综述与专论

蛋白质糖基化产物抑制剂的研究高纯颖(24)

浅谈我国药品生产企业GMP现状严永东(28)

OTC药品营销对策研究沈阳医药 张晓明刘瑶(30)

制药企业既要GMP,又要ISO何新(34)

四海沙龙

一次饭局,你犯几个错?仪态大考官唐小松(36)

把事情做小罗西(38)

七大城市毛病(40)

在加快辽宁中药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刘国强(2)

我省医药行业现状及加入WTO主要应对措施高巍(6)

工艺研究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1Ala^125Ser复性影响因素的探讨阎峰胡金东王怡侯剑英(9)

磺胺嘧啶新工艺研究王兰君(12)

应用预胶化淀粉提高红霉素肠溶片释放度的研究张小燕孟繁敏安昕任杰良(13)

分析研究

HPLC法测定抑眩宁胶囊中黄芩甙的含量田越琳顾屏(15)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细菌内毒素法检验热原的考察孟繁敏张小燕陈皎任杰良(17)

环保与装备

磷霉素钠废水物化法治理王卓(18)

新型墙体材料在医药洁净厂房设计中的应用马晓冬张鸣言(21)

综述与专论

不同处方榄香烯乳注射液对动物疼痛及血管刺激筛选的研究姜雪丽王爱东关英丽徐文书(24)

沈阳医药 赴越南医药考察报告顾孝先顾悦(26)

药物制剂信息

药物制剂信息文摘(28)

医药产业综述篇10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9年3月16日了《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均照此标准遵照执行。2009年5~6月,按照《标准》的要求,笔者调查了本地区27家医院,包括8家三级综合医院、4家三级中医医院、10家二级综合医院、5家二级中医医院,并就各医院的中药房存在的问题作了比较分析,希望能为新标准的执行工作提供参考。

1 各类医院的达标情况

将《标准》内容分解成9个项目,对上述医院中药房符合情况分别调查,汇总调查结果见表1。表1 27家医院达标情况统计(略)

从表1可以看出两点:第一,中医医院符合标准情况优于综合医院,这与中医医院领导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配置中医药经费、设备购置有财政资金扶持有关。第二,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这与等级医院评审、考核时,三级医院药剂科的考核要求高于二级医院有关。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部门设置存在问题

《标准》要求:中药房至少设有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中药房可分中药饮片调剂组、中成药调剂组。在27家医院中,只有10家医院中药房达到此标准,其余17家医院均将中成药与西药合并,由西药房负责中成药的调剂工作,中药房只负责中药饮片的调剂。医院如此设置是由于法规没有明确中成药由中药房或西药房管理:医药机构在完成药事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置相关药学部门;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多数医院为简化药房管理流程,节省人力、物力,而存在上述问题。药学服务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有资料表明无中医教育背景的西医开具了85.05%的中成药处方[1],中成药不合理用药处方占不合格处方6.73%[2],这就需要药师严把处方审核关,中药房专业技术人员均经过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学习,能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处方。故《标准》确定中成药由中药房管理,纠正了目前多数医院中成药管理存在的误区。

2.2 人员配置存在问题

2.2.1 《标准》要求: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20%,中医医院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至少达60%。从各医院调查综合的数据,表面上只有5家二级医院没有符合标准,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大出入。按照《标准》,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应是在中药房工作的人员比例,但各家医院在统计时往往把西药房、病区药房等处工作的中药专业人员也全部统计入内,导致各家医院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符合标准。如果真正以从事中药工作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比例,9家中医医院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平均为42%,18家综合医院的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分别平均为14%,本地区只有4家医院符合此标准。

2.2.2 《标准》要求:中药房主任、中药饮片调剂组、库房导购负责人、调剂复核人均应有主管中药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调查的27家医院中,只有11家三级医院有4位以上主管中药师。各家二级医院本身药学人员紧缺,如果也与三级医院同等要求,估计较长一段时间内很难达到标准。

2.2.3 《标准》要求:煎药室负责人应为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煎药人员须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27家医院有22家设置煎药室,只有3家三级中医医院煎药室配备一名中药师为专职负责人,其余医院煎药人员均为医院聘任的合同工,此类人员由于薪酬、劳动强度等问题流动性较大,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并非每年举办煎药人员相应培训,故部分煎药人员没有取得相应资格也在从事煎药工作。

2.3 药房面积存在问题

《标准》要求:中药饮片调剂室的面积三级医院不低于100平方米,二级医院不低于80平方米。此标准只有8家医院符合。其余19家被调查的医院中药饮片调剂室、中药房办公区域、二级仓库等几项相加能达到此标准者也只有12家。各医院近年来业务量均在上涨,医院各科室场地需求紧张,中药房作为一个需占较大面积且产出不高的科室,工作场所面积往往被相应压缩,分流给收费处、各类便民服务处等。

3 结语

目前,我省医院中药房参照的标准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和《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控制考核标准》,主要偏重西药一块,对中药笼统带过,内容多年来未做大的修改。本调查结果表明,对照《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各家医院的中药房都存在不少差距,符合我省医院中药房的实际情况,表明不论中医医院或综合医院,中药房达标建设的任务都十分繁重,重点是加强中药人员、药房面积等硬件建设。

医药产业综述篇11

5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一家生产入选目录中药品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向媒体表示,《通知》规定的采购方式与此前的市场传闻基本一致。入选低价药清单的题中之意不在于提价,而是低价药清单中的部分产品可以不参与地方招标,直接进入医院采购行列,这对于产品放量有些帮助。

《通知》前,在低价药采购的具体执行方式上,市场传闻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存在分歧。在限价范围内,发改委倾向于直接挂网,即由医院与生产企业直接议价成交。而卫计委《通知》规定,对低价药实施分类管理,基层医疗机构使用的常用低价药,由省级汇总采购需求,实行集中采购、集中支付;而公立医院使用的低价药则由医院直接与挂网企业议价成交。

《通知》后,在采购管理方面出台跟进措施的省份屈指可数。6月,陕西、安徽等省份明确符合资质的生产企业均能直接挂网,而湖北省则直接规定要选取经济技术标得分高的三个生产企业中标。

毕竟,《通知》阐述的“优先采购通过新版GMP认证的生产企业的药品”,只是点到为止。

综合文件及相关细则,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表示,放开最高限价、实行分类采购都是跨越性的进步。他进一步解释说:“公立医院可直接与挂网企业议价成交,保障了供需双方的议价权,提高了效率;而对于基层卫生机构,可以使用基药之外的低价药,意味着药品的选择范围大大增加。”他举例,低价药覆盖基层后,安徽任何一家镇卫生院,其药品的选择范围将达上千品种。

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研究室主任傅鸿鹏在接受《中国医院院长》采访时表示,低价药相关政策是对现有药品定价、采购环节中暴露问题的综合性回应,政府的用意和决心有目共睹。但他认为,发改委公布的目录并未准确对应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有点太宽泛了。他说:“保障供给的关键是要找到临床必需但价格又偏低、药品质量和供应受到影响的品种,这些药才是应该用低价药目录保护的品种。”

的确,低价与药品的重要性不能划等号。耿鸿武表示,在全球,基药的重要性是共识。考虑到这一点,低价药中的基本药物,如果能在政策驱动下得以充足地供应,低价药的政策可算“真正落地”。

医药产业综述篇12

二、中国医药制造业的区位优势评价模型

确定影响我国制药产业布局的因素及影响程度,是合理布局产业、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制药企业资源相对分散、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的格局,实际上已经造成基础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现有的空间分布问题,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调整,本文运用一些分析工具对我国制药产业发展及布局的相关问题进行定量研究:以区位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医药制造业特点,提出关于医药产业区位选择的理论框架,并建立评价我国制药产业区位发展优势的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28个省市发展制药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评估和比较。

(一)指标体系与研究方法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如下图所示:产业的区位竞争优势是经济空间中诸多影响因素共振耦合的结果。为了对这一竞争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在文献研究基础上遵循统计学中指标选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设计了如下指标体系,鉴于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评价制药产业区位竞争优势的指标体系,且数据收集较为困难,只能设置易于收集的指标和现有统计数据,对于部分有价值但无法统计或难以取得资料的指标暂不纳人体系,从而增强可操作性。由于各指标数目繁多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造成信息重叠,不利于统计分析和经济评价。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能够从众多观测变量中找出几个不能直接观测到的抽象综合变量,有效提取数据内在结构,解决原始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也能依据对方差的解释水平进行客观赋权,克服指数综合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他综合评价方法需要主观确定参考变量、评价结果因人而异的缺陷,客观有效地寻找综合指标,即达到了维持一定的信息量又简化评价指标体系、梳理结构的目的。

(二)因子分析

1.数据的获取及使用的统计工具。医药制造业区位优势评价设计体系的大部分指标均自《2005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05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取得,部分指标是在实际观测数据基础上二次加工取得。本文所采用的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l2.O。

2.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尽管在指标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相对指标,但仍无法排除指标数值的量纲影响,因此在因子分析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z—score标准化公式:。.≈一x;i—xi,+‘2_,+~,其中^{『为标准化数据,^玎为样本数据,^J为第j项指标的均值,“为第j项指标的标准差,(i_1,2,……,13;j=1,2,……,10,其中i为样本数量,i为指标数量)。

3.运算结果。(1)KMO、Banlett球度等检验的结果。KMO值为O.741,根据Kaiser给出的标准,做因子分析的结果应该还不错,Bartle以求度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Ban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2)旋转前后的方差贡献分析。旋转前,前5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1.8%,前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旋转后前5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不变;另外通过对碎石图拐点的观察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因此选取前5个因子进行分析是比较理想的。

三、运算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1.因子解释。因子模型估计出来后,必须对所得到的因子进行合理的解释,这种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陛。通过方差极大因子旋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简化模型结构、方便解释的目的,从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因子载荷发生了向0、+1和一l的两极转化,现根据某一因子上有较高负载的变量来定义各抽象因子。因子1上有9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模糊指标体系下所有的集聚指标(Al—A5)都在因子l中得到了反映,另外地区医药制造业的劳动力数量、质量以及GDP总量亦得到了体现,劳动力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素质劳动力也是产业集聚的一个基础,所以综合考虑可以将因子1定义为医药制造业集聚因子。因子2上有三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包括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环境,在此将因子2定义为劳动力成本和产业发展软环境因子。因子3上有两个原始指标由较高负载,均为医疗基础设施方面的指标,在此将因子3定义为医疗基础设施因子。因子4上有两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包括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和人均道路面积,在此将因子4定义为市场化和硬件环境因子。因子5上仅有一个原始指标有较高负载,考虑到GDP增长率是反应市场增长潜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此不依照通常做法(一个因子只涵盖一个指标时,如果该指标与其它指标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可以删除它们,由相关指标代替;否则可以结合定性的方式将他们并人其它因子)将其进行归并或者删除,而是在此将其命名为地区发展潜力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