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合集12篇

时间:2023-10-15 15:24:10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1

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正踏入高速成长的时期,施工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与条件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艰巨而且复杂,安全隐患排除不彻底,采取的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不完善、科学,又造成了新的安全隐患,导致了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破坏了安全效益,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2009年1月15日21时20分,青海省西宁西过境公路天峻路高架桥20号桥墩钢筋骨架倾覆,致一人当场死亡,一人受伤送医院抢救无效后死亡。后经安监部门和有关专家分析认定,事故原因为:在复杂多变的风场条件下,施工单位对风险认识不足,防范措施考虑不周密;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及时跟进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值守帐篷搭建不符合安全生产规范要求;监理单位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和方案等。事实上,通过采取科学、系统、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完全能够排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按照操作标准规范施工,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1、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路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设备、施工人员众多,条件不一,安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是安全工作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分析公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可发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是因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排除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的因素后,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这是施工现场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施工人员的素质低,缺少施工机械施工操作的技能,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足,使得施工操作过程不规范,产生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2)部分施工企业赶进度。有些公路工程工期较短,施工企业为了尽快完工,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尽快完成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赶进度,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得过且过,弄虚作假,没有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生产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3)安全监管的缺乏。施工单位安全监管不足,具体表现在缺乏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的措施和制度,比如管理原材料的供应和采购、监督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操作、运转。即使存在完善科学的安全监管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施行,安全管理不到位,让制度和规范流于形式。

2、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一是施工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二是施工单位安全意识薄弱,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三是监理单位没有起到监理的作用,不能有效、有力地监管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环节。四是安全保障技术的缺乏。安全保障技术直接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来进行安全技术控制,另外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技术不过关,施工设备落后等都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

3、公路施工安全控制保障技术与措施

施工安全的保障首先要从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入手,不能让素质低下、施工技术不过关的队伍参与到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来。同时,重点培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加强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主动地遵循施工安全标准与规范,在施工现场创建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让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符合安全需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从行动上维护施工过程的安全。

3.1施工前调查

每项公路工程都有其环境与施工的特点,地理环境、气候、工程概况等条件的变化,往往会给安全施工带来新的挑战。因此,要对施工现场的条件、施工的特点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与预测,并结合同类工程施工事故的教训,寻找工程施工的薄弱点和不足,重点攻破,加强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力度,通过采取有质量保证的材料、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装备以及采用安全系数高的施工技术,降低薄弱环节的施工危险程度。

3.2施工安全措施

在施工前期调查分析得出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安全方案,有利于对症下药,解决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

1)管理措施。实现施工安全首先要以一套规范、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在对政策法规、施工标准、施工规范等进行解读并根据施工单位实际体现在制度上,才能约束管理、施工人员。在有了安全管理制度之后还需要传达到相关人员,因此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专人负责,进行管理制度培训,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贯彻实施。同时负责安全管理制度推行的部门、专人不仅要重视管理制度的传达,用严格的安全教育与训练让安全措施深入人心,还需要制定监督与奖惩的制度。

2)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工艺。要消除事故的隐患,降低风险,就要在施工安全与施工速度之间达到一个平衡,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案,运用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从技术手段杜绝事故的发生。②施工设备。施工设备要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技术参数要留有一定的安全冗余,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按照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也要设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危险部位要采取维护措施,并设立危险标志。加强对危险材料与工具的保管与使用。增强对工地现场的监督和保护。③紧急措施。在施工开始前要制定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如在施工人员受伤的时候要有应急医疗预案,在工地发生危险情况是要有警报系统,采取一系列的施工安全措施,来保证遇到安全事故时生命、财产的损害降到最低。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2

1 引言

随着我国政府对基建的投入不断加大,公路建设正踏入高速成长的时期,施工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与条件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艰巨而且复杂,安全隐患排除不彻底,采取的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不完善、科学,又造成了新的安全隐患,导致了施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仅影响了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破坏了安全效益,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事实上,通过采取科学、系统、完善的施工安全保障技术与措施,完全能够排除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人员按照操作标准规范施工,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路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设备、施工人员众多,条件不一,安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这是安全工作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分析公路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可发现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有是因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1)施工人员素质较低。排除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的因素后,影响安全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施工人员的素质,这是施工现场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施工人员的素质低,缺少施工机械施工操作的技能,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足,使得施工操作过程不规范,产生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

2)部分施工企业赶进度。有些公路工程工期较短,施工企业为了尽快完工,或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尽快完成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赶进度,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得过且过,弄虚作假,没有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使得生产安全系数大大降低。

3)安全监管的缺乏。施工单位安全监管不足,具体表现在缺乏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的措施和制度,比如管理原材料的供应和采购、监督施工过程施工机械的操作、运转。即使存在完善科学的安全监管制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施行,安全管理不到位,让制度和规范流于形式。产生的原因主要是:1、施工单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安全保障措施的重要性。2、施工单位安全意识薄弱,不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3、监理单位没有起到监理的作用,不能有效、有力地监管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环节。

4)安全保障技术的缺乏。安全保障技术直接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标准来进行安全技术控制,另外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技术不过关,施工设备落后等都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因素。

3公路施工安全控制保障技术与措施

施工安全的保障首先要从严格审查施工队伍的资质入手,不能让素质低下、施工技术不过关的队伍参与到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来。同时,重点培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关负责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加强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主动地遵循施工安全标准与规范,在施工现场创建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让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符合安全需求,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从行动上维护施工过程的安全。

3.1施工前调查

每项公路工程都有其环境与施工的特点,地理环境、气候、工程概况等条件的变化,往往会给安全施工带来新的挑战。因此,要对施工现场的条件、施工的特点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与预测,并结合同类工程施工事故的教训,寻找工程施工的薄弱点和不足,重点攻破,加强薄弱环节的安全管理力度,通过采取有质量保证的材料、满足施工要求的机械装备以及采用安全系数高的施工技术,降低薄弱环节的施工危险程度。

3.2施工安全措施

在施工前期调查分析得出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危险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安全方案,有利于对症下药,解决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

1)管理措施。实现施工安全首先要以一套规范、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在对政策法规、施工标准、施工规范等进行解读并根据施工单位实际体现在制度上,才能约束管理、施工人员。在有了安全管理制度之后还需要传达到相关人员,因此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或者专人负责,进行管理制度培训,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贯彻实施。同时负责安全管理制度推行的部门、专人不仅要重视管理制度的传达,用严格的安全教育与训练让安全措施深入人心,还需要制定监督与奖惩的制度。

2)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工艺。要消除事故的隐患,降低风险,就要在施工安全与施工速度之间达到一个平衡,采用成熟的施工方案,运用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从技术手段杜绝事故的发生。②施工设备。施工设备要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技术参数要留有一定的安全冗余,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要按照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同时,也要设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危险部位要采取维护措施,并设立危险标志。加强对危险材料与工具的保管与使用。增强对工地现场的监督和保护。③紧急措施。在施工开始前要制定紧急事件应对措施,如在施工人员受伤的时候要有应急医疗预案,在工地发生危险情况是要有警报系统,采取一系列的施工安全措施,来保证遇到安全事故时生命、财产的损害降到最低。

3.3施工安全监控

制定施工安全措施之后就要交付给专门的部门或者专人执行,让所有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都清楚施工的安全措施,并保证这些管理措施能落实到位。除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实施安全措施的自觉性之外,还需要对安全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早发现安全隐患,制止违反措施的行为,并约束这类行为的再次发生。同时还需要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修正执行安全措施的方法、技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系数。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3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是在事故发生前,通过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辨识,判别危险源产生风险大小,对危险源进行监测、监控和预警,最后削弱和消除危险源,杜绝煤矿事故发生。机电安全管理辨识危险源是关键,危险源辨识应按照机电系统分析辨识或按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必须全面分析辨识和有效控制,才能杜绝事故。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提炼管理对象,通过管住管理对象来实现对危险源控制。编写相应的针对管理对象的控制和消除危险源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使员工明白每一项任务应该如何做,从而将风险消除、降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是处于安全状态的条件,是衡量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准绳和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有了管理标准,还需要有相应的措施,使员工明确其职责权限及范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要求全面覆盖机电设备的所有危险源。其内容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人员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机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保障管理标准与措施完备性的管理制度方面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

一、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标准和措施

1.机电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针对管理对象的,管理标准一定要做到只要达到这条标准就能够消除相对应的危险源,标准要明确、具体。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统一,目前没有标准的考虑增加新的标准,要认真考虑定性标准。一是人的管理标准,明确在何时何地应该以什么顺序和方式做什么以及不应该做什么;二是机的管理标准,管理对象的完好标准、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正常运转状态;三是环的管理标准,管理对象处于安全范围的标准;四是管的标准,管理标准和措施完备。

2.机电安全管理措施。机电安全管理标准包括规范人员作业行为的人员管理措施、保障机器设备完好及正常运转的机的管理措施、保障环境处于安全状态的环境的管理措施以及保障管理标准与措施落实的相关制度。一是人的管理措施,包括监督检查、激励机制、安全培训以及挂警示牌提醒等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方式方法;二是机的管理措施,机电设备定期检查、检修、维护,确保性能可靠、运行正常;三是环的管理措施,环境的监测以及不符合标准时应采取的措施;四是管的措施,完善管理标准与措施的方式方法。

二、落实机电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

1.定期的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机电设备的质量问题。对设备进行优化和维护,从而减少设备零部件的损伤,减少后续的维护工作。与此同时,在对机电设备的维护过程中要把握好维修的次数和范围。在机电设备的运行中,时常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对机电设备的维护要制定出相应的维护程序,有的放矢的进行。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对其进行安全保护和维护才能有效的对安全隐患进行防控。

2.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管理监督力度。机电设备的管理者要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对于在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工作中的真实情况,根据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相关的分析,善于准确的把握关键性问题,把问题解决的萌芽状态。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现场运行监督检查管理,根据安全运行标准的规定,认真的进行监督管理,保障机电设备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程序进行运作。

3.认真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良好的规章制度是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准则,是做好机电工作在纪律和规则上的保证,所以必须在实践中建立和健全。而在当前情况下,存在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这也成了重要而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对机电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上以及平衡、验收、现场管理上存在问题。因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设备的管理,所以在规章制度上以管理好和维护好设备为重点和工作方面的主要内容。而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和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对机电管理人员的责任管理制度;对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的规范制度;机电设备维护和保养以及后续的维护和保养制度;对机电事故的管理、设备的现场管理、技术管理以及综合平衡等制度。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4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77-01

以提高电厂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为目的,对常见各类故障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电厂发电机变压器系统中,电气运行为核心部分,其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各项因素影响,导致系统运行风险增大,如果不及时采取处理,不但会降低生产效率,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增大对电厂电气运行安全性的重视,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

一、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电厂电气安全运行是保障生产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电厂生产系统所需设备数量、种类众多,并且为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求,电厂生产系统规模不断加大,结构也更为复杂,相应的管理难度也就更大,使得电气运行安全管理已经迫在眉睫。虽然现在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被应用到电气运行管理中,但是受传统意识限制,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信息落后、定额标准不统一以及数据分析不完善等。现在很多发电厂,电气设备管理层存在严重信息落后问题,对系统运行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完善,数据处理结果不可靠,相同数据不能进行统一,导致信息可利用性降低[1]。统一定额标准是保证电厂发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另一重要因素,如果不能有效统一,也会对基础数据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二、电厂电气运行所存安全风险分类

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电厂电气运行必然存在的,由自然或者人类活动引起,通过自然生态环境来对设备以及人员等产生一定安全隐患。从物理方面分析,风险主要包括设备设计缺陷、粉尘、设备运行噪音等;从化学角度分析,风险主要包括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物质以及有毒物质等;生物角度分析,风险主要包括病微生物以及有害动植物等[2]。环境风险不但会对设备运行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操作人员产生威胁,导致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

2.设备风险

设备风险需要从技术角度分析,常见的如高压高温管道、电气设备、转动设备以及控制系统等故障,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与损失。例如高温高压管道泄露,迫使机组停运,或者是管道爆破造成设备损坏以及人身伤亡。而风机运行时转轴部分很容易绞住,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磨煤机运行时转动设备故障,也会造成人身伤害。控制系统系统是电厂电气运行关键部分,如果其出现保护误动、拒动等问题,会造成设备损坏或者停运,而电气绝缘故障发生后,很有可能会造成电弧烧伤,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3.人为风险

主要即工作人员心理意识以及生理行为所造成的危险,对于很多电厂电气操作人员来说,其安全意识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误操作而存在风险。其中,专业技能有限,决定了其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对存在的问题也不能有效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三、电厂电气运行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1.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电厂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完善,针对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做好风险规避方案研究,最大程度上来避免各类问题的发生。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核心,以满足安全管理为目的,对常见安全问题进行研究,确定各类问题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做好风险识别、评价以及处理,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将风险影响降到最低。应对电气运行做好信息登录,随时掌握不同分项运行状态,做好电气设备使用以及闲置状态的分析,并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与以往管理经验相结合,编制出操作性最高的风险规避方案[3]。

2.优化电气管理方式

现在电厂电气设备规模不断加大,且结构更为复杂,为减少运行故障的产生,提高其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对设备管理方式进行优化,进一步促进电气系统升级。应合理划分电气设备类型,分析不同设备运行故障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与控制。技术人员应结合不同类型设备运行特点,合理划分了设备等级,对整个电气运行系统进行分级管理,减少设备故障维修频率。另外,还应选择先进的故障诊断方法,对常见的设备故障进行有效诊断,然后以此为依据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将故障信息进行统计,做好不同类型设备故障的总结分析,争取不断提高电气安全管理效果。如变电室故障一般集中出现在二次回路与互感器部位,伴随放电、冒烟等现象,一旦发现问题需要与监控部门取得联系,并及时切断供电电源,控制安全事故发展事态。

3.优化设备故障处理措施

3.1绝缘层故障

要求技术人员在对电气设备以及电气线路进行敷设时,要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进行,避免违规操作对设备或者线缆造成损坏,同时还应做好防潮、防晒、防腐等保护措施。另外,还应设置双电源供电,可以实现双电源的自然切换,避免电厂突然断电,而对设备运行安全性造成影响。电气设备大多为金属外壳,为提高其操作与运行安全性,还需要对其进行接地保护,避免电气设备接地出现短路故障[4]。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关闭电功电源,减少因为短路故障造成的高温高热。

3.2电弧与电火花故障

如果在电厂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出现电弧或者电火花问题,操作人员需要在设备安装阶段就做好管理,将此部分电气设备与易燃易爆区域分开。技术人员应在日常生产中做好各电气设备状态的分析,确定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在出现电弧或者电火花故障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控制影响范围。

3.3温度过高故障

对电厂电气系统设置信号装置与保护装置,一旦电力电路或者电气设备出现运行故障,以及电力负荷过大情况是,保护装置可以及时动作,对故障部位进行有效切除,控制故障影响范围,并及时发出告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处理。

结束语

以提高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为目的,需要对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特点进行分析,掌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完善风险规避措施,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减少设备运行故障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宋立伟,和艳慧.论如何提高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J].山西电子技术,2015,02:92-93.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5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施工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不仅妨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下面,就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 安全管理的涵义

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施工过程中指导、协调、监督、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有效控制生产因素,消除或减少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其指导、协调监督等功能构成了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安全结构网络,在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就是企业经营的命脉,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做好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有利于业主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质量、进度、投资等的控制。

2 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麻痹、失误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老化、建材不达标)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由此看来,要有效减少和避免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平安建设,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防控综合体系。

3 做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是根本

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各级施工管理者、项目经理、安全员、作业工人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并认真学习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操作技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做到警钟长鸣,从思想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

3.2 强化安全责任是关键

安全责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灵魂,是加强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单位,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施严格的安全绩效考核、考核体系,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真正落实。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监督和指导施工企业健全完善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维护建筑安全生产秩序,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积极发挥安全管理作用。

3.3 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是保障

3.3.1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措施实施,一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越好,其产生的安全效应就越高,也只有在良好的安全措施保证之下,施工人员才能较好地发挥技术水平、质量也就有了保障,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处罚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宣传培训制度,规范施工行为,遏制安全事故,同时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每年年初下达安全工作控制目标,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体制,使各级安全生产经营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

3.3.2 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保障制度,从经济上保障安全措施顺利进行。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发包、监理部门、安监机构责权关系的不明确,造价管理部门动态考评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吝啬安全成本的投入,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或查处不力等现象时有发生,要使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得到有效落实,就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首先,发包方应当在施工过程中对承包单位落实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情况进行现场认证,并签认计量认证单,从技术层面监管;其次,发包方在编制招标文件的标底时,按规定单独列项,足额计取安全文明施工全部费用,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时,将施工合同约定的此项费用的支付计划作为保证工程安全的具体措施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否则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做到以科技兴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提供稳定而有力的经济保障,确保一方平安。

3.3.3 开展安全检查,推动落实安全防护。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监督管理者和各级领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的规章制度和特点要求,对施工现场场所和员工生活、工作场所安全状况进行的清理检查手段。通过检查,使管理者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强化管理,使施工企业提高认识,较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发展,同时要讲究方法,明确检点、检查手段、检查方法等,特别对高空施工机械吊装、临街施工、消防设施等部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对其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灾害及后果进行客观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并形成检查记录。

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事,企业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是效益,文明施工为安全”的意识,强化主管部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引进新的管理和技术方法,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安全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平安建设才能把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再忠.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J].低碳世界,2015,(1).

[2]谢立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5,(21).

[3]徐建刚.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21).

[4]崔滨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5,(18).

[5]林尧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危险源管理[D].厦门大学,2014.

[6]汤国强.华诚集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践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

[7]张政元.港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4.

[8]常永国.某高等院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4.

[9]张承丽王月明.基于多级物元分析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J].建筑安全,2014,(10).

[10]邹平华.前苏联和俄罗斯供热可靠性的研究历程及主要研究内容[J].暖通空调,2014,(3).

[11]赖跃强杨娟徐蕾.工程建设安全监理方法与实践[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4,(7).doi:10.3969/j.issn.1001-5485.2014.07.020.

[12]胡泉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探究[J].城市建筑,2014,(2).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6

笔者在安全监管中,发现有很多由于机械设计的不合理或者缺陷而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给从业人员造成伤亡,给企业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为此笔者根据安全监管实际,从机械安全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认为,在机械设备设计阶段就加强安全技术防护措施,是保证机械设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最大程度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稳步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机械设备本质安全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设备本质安全的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中“安全第一”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不管任何原因,只要安全与生产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无可厚非地都要将安全摆在第一位。所谓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即指所有机械设备均应达到安全使用标准,保证操作者在设备使用期间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在实际监管过程中,许多企业主或设备生产者在事故发生后往往把安全责任推到操作者身上,将操作不当作为事故发生的主要责任。殊不知,操作者按要求进行准确操作固然重要,但过分强调人的因素,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完全寄托于操作者身上,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提升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才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根本,在设备进行设计之初,就应将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深入分析。

众所周知,在设备的设计上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将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事故和伤害。为杜绝这种现象发生,就应该听取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等多方建议,并认真对待安全监管人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设备进行安全改进和科学设计,以此提高设备安全性能,确保产品能符合质量要求、达到质量标准,并具有最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从而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延长使用周期,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二)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

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应以生产设备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制定生产设备安全技术措施为原则,重点把握三个阶段的关键控制:

1、设计阶段。要想从根源上杜绝事故的发生,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可针对具体情况采用远距离或自动的形式对齿轮进行滑润,使人员彻底远离危险区域;另外,在设计阶段应该首先注重加强危险区域的封闭措施,尽可能的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以构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2、操作阶段。要利用故障诊断技术,对在用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施动态监测;建立健全保养维修和设备使用前预防维修制度;对设备故障要有预见性,做到及时避免、及早发现;开展安全装置定期维护检查活动,使其始终保持保持可靠和待用最佳状态;保证个人防护用品的满足供应等。

3、管理措施。加大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包括设备危险性资料和维修安全手册等,要通过培训与管理,提高操作员对安全事故的敏感度和突况的处理能力。

二、本质安全的主要措施

我们通常所说的机械设备本质安全,就是指机械本身在遇到操作失误或者设备故障形成隐患时,设备能自动对隐患进行发现与排除,使人员及设备时刻处于安全保护状态。对机械设备进行本质安全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科技成果,将形成事故的主要因素进行根本消除,即使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也可运用相对的安全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安全体系,并完善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人员操作和安全生产建起一层“保护网”。

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措施,是通过对机械设备本身和控制器进行安全设计来得以实现的。一方面我们所构想的最理想措施,就是能从根本上解除引发事故产生的条件。就目前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是人直接触碰危险点引起的,因此实现机械自动化生产,是保证人身安全不受事故威胁的最有效措施,例如需要人手操作的由专用工具来替代,将危险点设置成自动控制功能等等;另一方面应增强设备的自动防御功能,主要是对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进行主动防御和自动排除。操作失误是由人引发的事故条件,即操作方法不到位,操作规程不严格等等,而设备故障则是因设备本身功能受损或者遭到破坏,造成的技术性能下降,严重者完全丧失。基于此现象的常见性和多发性,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应严格设备的自动防护措施。在这些措施的保护下,即便是人员失误,或者是设备故障,都能保证提前预知、自动排除,设备会自动会进入切换或安全停机状态,不但有预警功能,还会根据情况自动做出应急反应,如果还能显示设备故障的精准部位, 那就是机械设备本质安全的最理想状态,这些都应是设备在设计时应引起重视的因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在设计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遥控技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往往是机械的可靠性、准确度都优先于人。这是因为人是具有生命情感的个体,容易受到自身心理、生理及外在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数据显示,人与机械相比,失误率是1:0.1,与高性能高精准的机械相比甚至可达到1:0.01。因此,以机械自动化来替代人的操作,是消除人与危险因素直接接触的最佳方案。它是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率、防止因错误操作而威及操作者安全和设备安全的理想措施。对于危险作业和在恶劣环境作业的尤为适用。

(2)采用可靠性设计,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3)采用安全防护装置。一些危险因素来不及消除或者根本无法消除时,使用安全防护装置将其隔离在外,是安全生产中最常用的技术保障措施。如:带有联锁装置的防护罩等等。

(4)安装保险装置。保险装置又叫故障保险装置,其作用与安全防护装置本质相同,但在自动控制方面更为先进,它能最大程度的消除或减弱设备中超压、超温、超速、超载、超位等危险因素。安全生产中最常见保险装置包括安全阀、限速器、爆破片、极限位置限制器等等。

(5)采用自动监测、报警和处理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现代化、科技化就是充分借助现代化仪器仪表等科技手段,对设备运行中的各项参数实施监测和故障排查诊断,一旦有异常现象出现,第一时间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同时做出应急反应,如设备自动进入停机状态,或者切换到备用设备等。

(6)采用传感技术。

利用传感技术独特的“感官识别”功能,在危险区设置光电式、感应式、压力传感式传感器,当人进入危险区,通过信息传递,使设备终止运行,将危险隔离在外。

(7)采用多重安全保障措施。对于危险性大、作业环境恶劣的生产过程,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要求更为严格。过于单一和简单的安全保障措施无法有效避免故障及错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因此,应采用双重甚至是多重安全保障措施,确保设备运行万无一失。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7

中图分类号:TD726文献标识码:A

搞好煤矿矿井瓦斯防治是预防煤矿矿井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是煤矿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常抓不懈。而矿井通风与安全监控管理又是搞好煤矿矿井瓦斯防治的关键,若有忽视便会发生事故。给经济带来惨重损失,及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搞好矿井通风工作,笔者结合煤矿矿井通风存在的安全技术弊端,分析思考矿井通风问题形成的原因,创新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技术,有利于煤矿资源开发的技术管理创新与实践。

一、矿井通风技术

矿井通风,是现代矿业开采过程中,采用相关技术向矿井井下输送新鲜空气,稀释排除矿井中粉尘瓦斯等有害气体物质,调节井下氧气密度,优化工作环境,保证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煤矿矿井通风,是针对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为有效改善井下工作环境而采取的输风降调性处理。煤矿开采中,矿井通风的工作原理是将新鲜空气风流由入风口引入矿井后,通过气体的循环置换,优化矿井内部空气环境,然后由回风井将毒害气体排出矿井,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在煤矿矿井开发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煤矿矿井通风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1.实用性。能够安全有效地向矿井井下输送足够的新鲜空气,调节矿井井下的空气密度及温度效应,保障矿井内工作人员的氧气消耗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安全生产。

2.可变性。矿井通风是矿井生产最基本的安全技术,起着稀释淡化以及降低改善功能,受矿井工作环境、技术人员素质、以及机械设备的性能影响很大,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二、当前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弊端

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技术开发的制约,当前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

1.企业人才紧缺

人才是强企兴企的根本。由于前些年煤炭企业经济不景气,经济效益差,收入低,人才流失严重,加上很长时间没有院校毕业生分配到煤矿企业工作,造成煤炭企业人才出现了断层,矿井通风专业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矿井通风工、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维护维修工缺乏。由于用工制度的改变和待遇偏低,人员流动性大,员工稳定性差,掌握熟练技能的技术工人更少,尤其是乡镇煤矿更为突出,个别矿的一些通风和安全监控设备、仪器无人会修,设备、仪器出现故障后,由于得不到及时维修,致使这些设备、仪器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人员培训

有些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抓得不够。一是对现有通风专业、矿井安全监控年轻技术人员的再教育、再培养工作不够重视,一些年轻技术人员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时间短,缺乏经验,而所在单位又缺少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使这部分人员没能迅速地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此外,外出参观学习、接触新技术、新工艺、学习新经验的机会少。二是对通风工、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维护维修工的培训少,一方面是缺少师资;另一方面是因矿井规模小,人数少不好办班,各矿之间没能很好地解决联合办班的问题。

3.矿井通风效果受机械设备的质量性能制约性大

矿井通风是煤矿生产中有效治理矿井瓦斯、粉尘、火灾危害的常用手段,矿井通风的动力源可以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形式,主要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对于机械通风来说,风机是主导矿井通风系统效果的动力源,基于生产成本考虑,很多煤矿尽可能选择价格低廉的风机,导致矿井通风的风机设备存在严重质量弊端。

4.矿井通风系统的功能设计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由通风动力、通风装置、通风巷道、风流监测与控制等设备组成。矿井通风系统的任务是利用通风技术有效控制风向及风量,并配合其它措施,改善矿井生产环境。但由于条件的实际因素制约,煤矿通风系统存在功能不完善、回风段局部阻力大、调节功能失调等诸多设计性问题。

5.煤矿矿井通风的局部管理措施相对失调和混乱

由于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客观性薄弱环节,矿井通风的技术实施存在局部通风管理措施不科学现象,通风设备的安装配置不够协调,矿井通风的方式不合理,很多矿井出现通风巷道网络设置不畅通,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矿井通风管理相对弱化和混乱,不能及时有效地改善井下生产作业环境。

6.矿井通风措施缺乏长期有效的监控管理体系

煤矿矿井通风系统的有效实施,除了受机械设备因素、技术人员素质以及矿井实地工况影响制约以外,科学有效的监控管理体系也是保障煤矿矿井通风高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对矿井的长远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当前,很多煤矿在矿井通风的技术落实上,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保障,导致矿井通风管理工作的粗疏豪放。

7.矿井通风技术的创新开发缺乏必备的资金保障

煤矿资源的长期运行,必须具有资金作保障。矿井通风技术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措施,需要高瞻远瞩,不断进行功能研发和技术创新。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制约,很多煤矿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管理的技术开发上存在投入滞涩现象,造成矿井通风技术系统的方式单一陈旧,功能弱化。

三、新时期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管理的优化对策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问题与弊端,必须优化资源管理,探索和完善实施策略,以便实现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的高效运作:

1.提高矿井通风设备性能。当前,机械设备是煤矿矿井通风的重要保障,现代煤矿的安全开采,必须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展技术优势,提高技术设备的设计性能,提高煤炭资源的安全生产效率。

2.创新矿井通风技术开发。科学有效的矿井通风技术,是煤矿安全开采的重要技术措施。新形势下,应坚持科技创新,挖掘与研发矿井通风技术潜能,规范和改进矿井通风技术预案,落实煤矿矿井通风技术实践。

3.优化矿井实际工况环境。市场经济下,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具有一定的环境保障,煤矿企业要充分整合资源,保障和改善矿井作业的实际工况环境,保障煤矿矿井通风技术的运行高效性。

4.加大矿井通风管理投入。煤矿的安全管理,需要充分的人才技术设备与资金投入。煤矿企业要加强矿井通风资金扶持,加大通风设施的优化配置、开发与更新,拓展技术培训和实践,实现矿井通风安全管控。

5.严格矿井通风监管控制。煤矿开采属于高危性行业,安全监管工作必须长期落实,煤矿企业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完善法律保障制度体系,加强矿井通风的监管力度,实现矿井通风技术措施的高效落实。

四、结束语。总之,矿井通风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新形势下,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矿井通风技术问题,相关主管部门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技术与管理创新,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和杜绝矿井安全事故的发生。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8

【前言】: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施工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不仅妨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下面,就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安全管理的涵义

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施工过程中指导、协调、监督、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有效控制生产因素,消除或减少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其指导、协调监督等功能构成了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安全结构网络,在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就是企业经营的命脉,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做好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有利于业主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质量、进度、投资等的控制。

2、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麻痹、失误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老化、建材不达标)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由此看来,要有效减少和避免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平安建设,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防控综合体系。

3、做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是根本

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各级施工管理者、项目经理、安全员、作业工人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并认真学习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操作技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做到警钟长鸣,从思想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

3.2强化安全责任是关键

安全责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灵魂,是加强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单位,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施严格的安全绩效考核、考核体系,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真正落实。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监督和指导施工企业健全完善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维护建筑安全生a秩序,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积极发挥安全管理作用。

3.3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是保障

3.3.1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措施实施,一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越好,其产生的安全效应就越高,也只有在良好的安全措施保证之下,施工人员才能较好地发挥技术水平、质量也就有了保障,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处罚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宣传培训制度,规范施工行为,遏制安全事故,同时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每年年初下达安全工作控制目标,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体制,使各级安全生产经营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

3.3.2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保障制度,从经济上保障安全措施顺利进行。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发包、监理部门、安监机构责权关系的不明确,造价管理部门动态考评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吝啬安全成本的投入,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或查处不力等现象时有发生,要使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得到有效落实,就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首先,发包方应当在施工过程中对承包单位落实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情况进行现场认证,并签认计量认证单,从技术层面监管;其次,发包方在编制招标文件的标底时,按规定单独列项,足额计取安全文明施工全部费用,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时,将施工合同约定的此项费用的支付计划作为保证工程安全的具体措施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否则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做到以科技兴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提供稳定而有力的经济保障,确保一方平安。

3.3.3开展安全检查,推动落实安全防护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监督管理者和各级领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的规章制度和特点要求,对施工现场场所和员工生活、工作场所安全状况进行的清理检查手段。通过检查,使管理者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强化管理,使施工企业提高认识,较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发展,同时要讲究方法,明确检点、检查手段、检查方法等,特别对高空施工机械吊装、临街施工、消防设施等部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对其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灾害及后果进行客观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并形成检查记录。

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大事,企业只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是效益,文明施工为安全”的意识,强化主管部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引进新的管理和技术方法,提高管理者和作业者的安全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到平安建设才能把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9

 

0.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施工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不仅妨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下面,就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安全管理的涵义

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施工过程中指导、协调、监督、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有效控制生产因素,消除或减少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其指导、协调监督等功能构成了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安全结构网络,在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就是企业经营的命脉,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做好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有利于业主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质量、进度、投资等的控制。

2、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麻痹、失误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老化、建材不达标)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由此看来,要有效减少和避免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平安建设,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防控综合体系。

3、做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是根本

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各级施工管理者、项目经理、安全员、作业工人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并认真学习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操作技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做到警钟长鸣,从思想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

3.2、强化安全责任是关键

安全责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灵魂,是加强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单位,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施严格的安全绩效考核、考核体系,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真正落实。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监督和指导施工企业健全完善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维护建筑安全生产秩序,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积极发挥安全管理作用。

3.3、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是保障

3.3.1、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措施实施,一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越好,其产生的安全效应就越高,也只有在良好的安全措施保证之下,施工人员才能较好地发挥技术水平、质量也就有了保障,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处罚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宣传培训制度,规范施工行为,遏制安全事故,同时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每年年初下达安全工作控制目标,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体制,使各级安全生产经营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

3.3.2、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保障制度,从经济上保障安全措施顺利进行。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发包、监理部门、安监机构责权关系的不明确,造价管理部门动态考评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吝啬安全成本的投入,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或查处不力等现象时有发生,要使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得到有效落实,就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首先,发包方应当在施工过程中对承包单位落实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情况进行现场认证,并签认计量认证单,从技术层面监管;其次,发包方在编制招标文件的标底时,按规定单独列项,足额计取安全文明施工全部费用,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时,将施工合同约定的此项费用的支付计划作为保证工程安全的具体措施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否则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做到以科技兴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提供稳定而有力的经济保障,确保一方平安。

3.3.3、开展安全检查,推动落实安全防护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监督管理者和各级领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的规章制度和特点要求,对施工现场场所和员工生活、工作场所安全状况进行的清理检查手段。通过检查,使管理者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强化管理,使施工企业提高认识,较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发展,同时要讲究方法,明确检查重点、检查手段、检查方法等,特别对高空施工机械吊装、临街施工、消防设施等部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对其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灾害及后果进行客观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并形成检查记录。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10

 

0.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施工安全问题日渐突出,不仅妨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下面,就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安全管理的涵义

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施工过程中指导、协调、监督、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有效控制生产因素,消除或减少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其指导、协调监督等功能构成了建筑企业管理的一个安全结构网络,在建设工程领域,安全就是企业经营的命脉,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做好安全管理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有利于业主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进行质量、进度、投资等的控制。

2、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很多,但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麻痹、失误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老化、建材不达标)也是事故的直接原因;环境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对人的行为和物的状态产生负面的影响;管理管理的欠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因为管理对人、物和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由此看来,要有效减少和避免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平安建设,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防控综合体系。

3、做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3.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是根本

建筑施工管理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各级施工管理者、项目经理、安全员、作业工人要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并认真学习现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操作技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做到警钟长鸣,从思想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安全。

3.2、强化安全责任是关键

安全责任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灵魂,是加强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途径。建筑施工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单位,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实施严格的安全绩效考核、考核体系,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真正落实。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监督和指导施工企业健全完善以法人代表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维护建筑安全生产秩序,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积极发挥安全管理作用。

3.3、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是保障

3.3.1、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措施实施,一项工程的施工质量越好,其产生的安全效应就越高,也只有在良好的安全措施保证之下,施工人员才能较好地发挥技术水平、质量也就有了保障,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应急预案、安全处罚等安全管理制度和宣传培训制度,规范施工行为,遏制安全事故,同时做到早规划、早安排,每年年初下达安全工作控制目标,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体制,使各级安全生产经营责任更加明确和具体。

3.3.2、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保障制度,从经济上保障安全措施顺利进行。在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发包、监理部门、安监机构责权关系的不明确,造价管理部门动态考评机制的不健全,致使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吝啬安全成本的投入,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或查处不力等现象时有发生,要使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得到有效落实,就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措施:首先,发包方应当在施工过程中对承包单位落实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情况进行现场认证,并签认计量认证单,从技术层面监管;其次,发包方在编制招标文件的标底时,按规定单独列项,足额计取安全文明施工全部费用,在申领施工许可证时,将施工合同约定的此项费用的支付计划作为保证工程安全的具体措施提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否则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做到以科技兴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为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和安全保证体系正常运行提供稳定而有力的经济保障,确保一方平安。

3.3.3、开展安全检查,推动落实安全防护

安全检查是一项综合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监督管理者和各级领导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行业的规章制度和特点要求,对施工现场场所和员工生活、工作场所安全状况进行的清理检查手段。通过检查,使管理者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强化管理,使施工企业提高认识,较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发展,同时要讲究方法,明确检查重点、检查手段、检查方法等,特别对高空施工机械吊装、临街施工、消防设施等部位要进行重点检查,对其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灾害及后果进行客观评估,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并形成检查记录。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11

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运用客车制动缸进雪积冰问题发生率较高,对铁路运输秩序和行车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客车运用工作。因此,车辆部门把此类故障列为客车十大惯性故障之一,作为保障安全的关键点进行整治。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整治冬季运用客车制动缸进雪积冰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地处高寒地区运行的客车,冬季高速行驶产生的强大风力,将路基上的积雪刮起,形成浓浓的雪雾,体积细小的雪雾在强大风力作用下,沿着安装在车体下部的制动缸活塞筒与活塞杆间隙进入制动缸内。待运用客车终到进入整备库内检修时,在库内较高温度作用下,进入制动缸内的积雪融化成水,与制动缸体内金属器件缓霜所产生的凝结水混在一起,积存在制动缸内。运用客车出库或从库内转至库外后,制动缸内的积存的雪水在室外低温作用下,冻结成冰积存在制动缸内。如此往复,制动缸内积存的冰、雪等异物愈积愈多。积冰常常会随着制动缸活塞杆的作用积存在制动缸底部,制动时将起密封作用的皮碗垫起,使制动缸的密封性遭到严重破坏。当列车减压制动后,造成这些车辆制动缸前盖漏风、制动后不保压现象。

列车运行中准备进站停车或减速时,通常是施行常用制动。施行常用制动后,104分配阀处于保压位,制动缸的压力也保持一定。104型分配阀具有自动补风作用,当制动缸前盖发生漏泄时,副风缸会自动向制动缸充气。副风缸的压力空气由列车管供应。当制动缸因内部有积冰或弹簧折损等原因发生压力空气大量漏泄时,副风缸会不停地向制动缸补充气,此时列车管的压力空气大量供应给副风缸。当列车缓解时,104分配阀内列车管的空气压力下降无法与工作风缸内空气压力产生压力差,从而造成制动机不缓解或缓解不良。

二、问题产生的危害

如果旅客客车在运行途中发生上述故障,受站停时间限制,客列检车人员或车辆乘务员在固定停车时间内不能及时将上述突发故障查找到并妥善处理,就会导致列车晚点,造成旅客列车设备故障,晚点时间超过一小时就会构成行车一般事故。更为严重是,如果运行途中车辆不缓解或缓解不良故障未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会造成单辆车轮擦伤,如果车轮擦伤超过规定的限度,必须甩车处理,也会构成行车一般事故。既干扰了铁路运输正常秩序,又给旅客带来了安全隐患和麻烦,还增大了检修费用支出,后果极其严重。

三、防范控制措施

几年来,我们对三棵树车辆段佳木斯运用车间配属的16组197辆非密封式制动缸运用客车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试验,找出了客车制动缸内积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制动缸前盖活塞筒与活塞杆间隙进雪融化,冻结在制动缸底部,制动时将皮碗垫起造成运行途中制动缸前盖漏风,制动后保不住压。针对上述原因我们从防范雨雪进入制动缸入手,分别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形成了如下比较成熟、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入冬前对运用客车加装制动缸前盖护套。在制动缸前盖加装帆布制成的护套,将制动缸前盖活塞筒与活塞杆间隙进行密封,防止雨雪进入制动缸,从而有效遏制了因制动缸内积冰造成前盖漏风,制动保不住压故障的发生。

2.冬季尽量减少运用客车(特别是朝发夕至的中短途客车)入整备暖库检修的次数,以防止制动缸内金属器件多次缓霜,产生冷凝水越积越多,而冻结成冰。

3.认真做好记载,对进暖库整备8次及以上车辆,制动缸须定期开盖检查一次,发现缸体内有积冰现象,应及时清除。

以上措施已经过有关专家认证,并以三辆技[2010]39号文件的形式对此措施在全段进行了推广,经过几年来的运作,对有效解决冬季运用客车进雪积冰问题效果显著。

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该措施的具体方法及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涂打行程测量标记

安装制动缸前盖护套后,原活塞杆行程测量标记就看不到了,必须涂打新的标记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在制动机缓解状态,活塞完全退回时,在活塞推杆距离制动缸前盖导筒外端面200mm处,用手锯割出1mm宽、1mm深的凹槽,并紧密贴凹槽在伸出方向涂打20mm宽的白色标记。

2.安装前盖护套

分解清洗制动缸后,将护套套装在制动缸前盖导筒和活塞杆上,确保护套的红箍前沿与制动缸前盖导筒外端面平齐,然后紧固前盖导筒处的安装箍。缓解状态下压紧套的褶皱,然后紧固活塞推杆处的安装箍(注意:帆布接缝朝下,安装后套不得转筋)。

3.测量活塞行程

制动缸处于缓解状态时,白色标记凹槽距离护套红箍前沿(即与制动缸前盖导筒外端面平齐处)应为200mm,安定试验时该距离限度值为390±15mm,按照冬季行程要求为400-405mm。

五、问题整治效果分析

1.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后故障率同比明显下降

以三棵树车辆段佳木斯运用车间(原佳木斯车辆段)为例。2007年-2008年冬季,佳木斯运用车间共发生此类故障13起,其中造成列车晚点的达7起。因制动缸不缓解故障造成车轮擦伤2起,更换轮对6个。2008年-2009年冬季,虽然我们采取了分解清洗制动缸的方法对此故障进行了重点攻关,但还是发生了5起制动缸前盖漏风制动不保压故障,其中造成列车晚点的2起。事实证明:该类故障在2009-2010年冬运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2011年冬季和2011-2012年冬季,佳木斯运用车间采取了上述综合防控措施后,连续二个冬运期间无一起制动缸前盖漏风故障发生,此类故障得到有效控制。

2.采取措施后成本支出大幅下降

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篇12

关键词: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措施

电力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电力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以及国家的财产安全,电力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电力的使用逐渐的增加,随着电力覆盖面积逐渐广泛,我国对电力安全的关注也逐渐的增加。电力生产安全才能够保障我国经济安全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下面笔者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日后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帮助。

1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安全意识

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安全的认知比较浅,不知道安全生产对于企业有多么重要,生产过程操作不当容易引起安全问题的发生,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1.2企业的基层管理不当

电力企业的一个通病就是只关注较大的电力项目,对于基层工作反而不关注,但是基层的工作往往是决定企业质量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提高电力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保证电力企业电力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1.3习惯性违章

在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经常发生违规操作,这种情况做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操作习惯,工作人员自己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这种情况对于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会为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伤害。1.4安全保护器具缺乏管理在进行电力生产工作时,设备的安全措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安全保护措施,但是因为没有专门人员看管,导致这些设施已经老旧,甚至不能使用,为电力企业的生产工作留下安全隐患。

2保障电力安全生产的措施

就目前来看,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电力支撑,电力逐渐深入到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电力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但是,现阶段在电力行业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电力行业相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企业管理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电力行业的安全使用。因此,加强电力生产的安全进一步保障,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加以重视,保障电力行业的生产的安全,也是在保障我国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健康的发展。

2.1增强企业安全管理意识

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生产时,要秉承安全理念,并且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这是我国电力生产企业必须要坚持的安全理念,在进行电力生产时,所有工作都要建立在安全的条件下。并且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主要以工作人员的安全为重点,电力生产的安全设施、设备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这样才能为电力生产工作提供保障,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此外,还需提高电力生产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安全课程教育,从潜意识中提升安全的观念,将电力生产安全提高至最大程度。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力企业要为相关工作人员创造完善的电力生产环境,避免操作失误的情况产生,防止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电力企业生产安全一定要得到相关高层的重点关注,并且要进行相关制度和体制的加强管理,为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起到良好的引导,对工作人员进行督促,利用电力企业的多媒体设施、设备,对安全管理进行大肆宣传,进而促使电力生产企业的安全意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

2.2加强组织安全培训

只有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和理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力企业的生产安全。只有将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上来,才能促使电力企业的进步,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影响力。要提高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和生产规范,必须要对电力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对工作人员灌输最新的安全准则,并且采取定期教育模式。在进行教育时,要依照国家颁布的最新标准和规范进行全面教育,促使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思想得以提升。在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时,不能光对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还需让工作人员进行实际的安全操作,这样的方式更能加深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对安全操作的印象。

2.3加强现场安全监督

提高点企业生产现场的监督力度,并安排专门人员按照电力企业制定的安全规范守则对电力生产现场进行良好的监督,提高电力生产过程的管理。在进行电力生产安全工作的关键在于生产安全和生产小组人员管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就是对生产小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生产小组在进行电力生产工作时要注意生产中的安全问题,每名生产工作人员要对生产工作进行总结,并集中探讨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使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并且要对已经发生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进行解决,还需要依据新的安全问题对电力企业的安全标准进行更新,促使电力生产工作的安全运行,保障电力生产的质量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生产工作中,必须提高安全思想观念,加强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预防,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

2.4加强设备的更新,维修和养护工作

电力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优良是保证电力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现代化设备应用在电力企业中能够提高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电力质量。提高新设施的运用,充分发挥新设备的功能性,并且需要对老旧的设施进行更换,并对更换下来的老旧设施进行维修。

3结束语

由此可见,保障电力安全生产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电力的安全生产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能进一步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命安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电力的使用逐渐的加强,并且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发展差距,因此,应该积极的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且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保证我国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子昂,邓亚稀,张宝.论电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J].供电企业管理,2011(01):47-48.

[2]胡姣丽.完善电力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01):22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