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验分享合集12篇

时间:2023-11-20 10:25:25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1

2015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是个人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的集合,这些素养是在现代民主社会中,为儿童和成人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也为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所需要。“素养说”学者将“母语沟通”素养(我国称为“语文素养”)列为学科素养的核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五大支柱”说将“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列为相互关联的五大核心素养;我国将包含着“诚信友善、合作担当”的“社会责任”列为九大素养之首,同时将强调“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的“学会学习”列为中国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紧扣语文素养来发展儿童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核心素养时代”语文教学方法如何革新与完善?

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分享・让学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通过五年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将“分享”作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让学”的生本课堂,可以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路径。

一、 离开了教师的控制,学生是否有能力自学语文

面对这个问题,任何一个理性的教师都会给出肯定答案,但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总是不放心,总担心教师没有讲授过的课文学生不理解,教师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点学生不关注,教师没有训练过的能力点,学生不扎实……

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分享・让学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组织的问卷调查和对比试验表明,教师多虑了――

对比试验回顾:

常规教法对照组:

试验内容:按常规教学预设实施《云雀的心愿》一课教学,教后完成测试。

自主学习实验组:《云雀的心愿》

试验内容:学生自学课文《云雀的心愿》,翻看工具书,讨论交流,遇到难题向教师询问,课后完成测试,时间为一课时。

对照组实验组备注测试内容总得分正确率总得分正确率默写课中词324277.19%302472%满分100分简答:云雀的心愿是什么?40796.9%38992.6%满分10分填空:云雀分别到过哪几个地方?37489.0%37789.7%满分10分用自己的话总结森林的作用。33479.5%34281.4%满分10分描述你本课学习的收获。100%有收获100%有收获自由表达实验数据分析:常规教学班和自主学习实验班形成性测试中数据差别并不显著。

差距最大的项目“词语默写”,自主学习班级的学生尚未形成识记生字新词的自觉,离开了教师的要求和指挥,识记质量有所下降。

阅读理解项,两班的差距不大,自主学习实验班反超了常规教学班级。究其原因,“我们在小组里讨论过,就记住了”。“我们自己分工演这个课文的,每一个地方都记得”……学生自己给出的解释已经表明――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课文,记忆反而深刻。

综上所述,课题组确信:语文学习的根本是学生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母语环境下的语文学习应充分发挥儿童已有的学习能力,尊重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现和积累,在同伴共学中分享成果。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没有教师絮絮叨叨的要求与指导,学生也能读懂课文,增长知识。教师要有充分的信心构建“让学”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时空,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是多元的,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其次,语文素养还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作为包含着诸多内隐性知识在内的“素养”,必定是在动态实践中获得和积累的;再次,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

因此可以说,语文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绝不是简单的师生口耳相授就能够完成,更不是师控线性课堂能够实现。“教师退一小步,学生进一大步”,语文教学的课堂必须摒弃师控单线性,走向学生自主、开放、互动,才能在言语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离开教师的线性控制,学生有能力有可能学习语文。

二、 分享让学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主张

江苏省教育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分享・让学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经过五年的研究,尝试从改变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课堂学习活动的程序,以“分享”为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让学”愿景,让学生的言语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旋律,使语文课堂教学成为接壤核心素养的平台。

(一) 分享能力是儿童社会化必备的核心能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需要提倡分享并且不得不学会分享的时代。人口的急剧增长,生存空间的有限,人均资源的相对减少,生活方式、道德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危机和环境危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分享”的价值、领悟“分享”的意义、发挥“分享”的智慧。随着网络的普及,分享意识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分享行为广泛出现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汪堂家教授从哲学的层面研究了“分享的意义”――“它(分享)不但暗示人的群体性,而且暗含对他人的承认;它不但包含‘分而居之’的意义,而且意味着在‘共存状态’中对分有之物的共同享受”。并提出了“共有是分享得以可能的条件”;“分享以共同体为前提”;“公开承认和尊重他人权利的分享构建了体现当下对话性关系的“你”和“我”关系,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你”和“我”在形式上的平等关系(我承认你的当下性),克服了“他”与“我”的关系中“他”对于“我”的外在性;“分享是出于公共利益并合乎公共利益的一种要求”……

当下的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其分享的意识薄弱,分享的能力更有待培养。分享行为不可能靠说教养成,必定是在“分享”活动中不断习得和完善。学校作为儿童期主要的活动场所,“上课”作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学习”作为儿童生活最重要的内容,着眼于“分享”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应该让每一节语文课成为学生在“分享”活动中发现语文、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分享能力的主阵地。

(二) 语文学习课堂是分享能力培养的优选时空

我国的语文课堂学习本质上是母语学习,对于培养分享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分享行为充溢在语文学习的每个环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交流与互动”是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特征,同样也是“分享”活动最大特点,“分享”与语文学习的结合顺理成章。

阅读是在和文本分享,享用人类的文化成果,不断拓宽着自己的视野、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享受着美感与愉悦;与同伴交流,是在分享同伴视角与智慧,发现着身边人的精彩;和老师讨论,是在分享长者的阅历与智慧,快速增长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每一次分享活动对于行为发出者而言都是一次整理自己的思想、选择组织语言、实现自我表达的复杂的语文实践活动;对于行为接受者而言,都是一次聆听、思辨、整理、吸纳的语文思维过程;分享过程中衍生出的总结、质疑、讨论、争辩……无疑是思维含量更高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本身为分享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无尽的资源。

(三) 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用“分享”贯穿始终

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现代班级授课制下的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习者拥有众多“学友”,每一节都有条件营造成一个“分享”的场境。《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理解的多元性为语文课堂学习的“分享”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也正是在“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前提下,“分享”活动呈现出别样的风采,完全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学习活动的常态,贯穿语文课堂学习的始终。

学生课前自学的资源可以分享,放大个体的学习成果,形成小组共学;学生的疑难可以分享,使之成为全班探究学习的内容;答疑思考的过程可以分享,教师或学习领先同伴的思维示范,有助于各学力层级学生的“各取所需”,帮助他们发展;教师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可以和学生分享,帮助学生积累拓展,巩固所学……语文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分享”活动的整合下指向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成长。

三、 分享让学式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

分享让学式语文课堂教学基于分享的理念,引入“分享行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以分享为主要的课堂行为方式,打破教师对课堂教学进程的全控状态,“让学”与生,是不断促成学生生成新知新能的教学方法,是激活学生成长动力,使学生的成长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多元满足的生本课堂。强调把课堂活动的权力、过程、时空尽可能多地让给学生,使尚蒙的学生觉悟、聪慧,进而实现教学活动向“学”的本质回归。课堂成为“主动习得的学堂”,“情智交融的场境”,“互动温馨的共同体”,师生共同分享丰富的课堂资源;共同享用人类社会已有的方法知识;共同分享探索未知世界活动中丰富自己智慧系统的乐趣;共同享受满足自身精神生长需要的活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儿童是主动的、学习是真实的、过程是愉悦的、收获是丰富的。

构建这样的课堂,必须始终坚持“四点关注”,建立过程性操作体系。“四点关注”中的“四点”为“基点、起点、重点、宿点”。基点关注,旨在“凸显语文交往特征,激活儿童分享愿望”;起点关注,重在“指导充分备学,丰沛分享资源”;重点关注,是研究的关键所在,涉及“构建分享共同体,营造分享情境,提高分享质量,调控分享进程,保障分享成果”;宿点关注,以学会分享、实现“让学”为主旨。

优选课程资源,壮大分享课堂的基点。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教师职责,彰显教师的智慧和艺术。分享让学式的语文学习课堂不是生硬的“知识批发市场”,而是学生实践、探究、思考、生成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收获知识和技能,更收获方法和智慧的实战场。选择一个学生乐于探索的课程资源,设计学生乐于分享的话题,激活儿童的分享愿望,是构建分享型课堂的基点,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凸显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交往特征”和“交往活动”对于儿童的吸引力。

指导学生备学,丰沛分享资源,夯实分享式语文课堂教学的起点。分享让学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生生之间的阅读收获分享、疑问分享、解决问题策略分享等都有赖于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行动。如果没有每个学生个体充分的“备学”,带来充沛的分享资源,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对于已经习惯了听从教师安排的“被动学习者”而言,备学――提前自主学习,形成自己分享资源,有备而来――至关重要。这也是学生磨炼学习能力的必由之路。

“备学”,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学习”,其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为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所做的自主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指出:要把预习规定为“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他《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指出:“这个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的阶段,就是‘预习’;它于‘养成读书习惯’关系极大。”叶老所说的“预习”就是“备学”的一种方式。

备学既可以是指向“新知新学”的提前预习;也可以打开“旧识未知”的思维蓄势、动力储备。常见的方式有:

1. 由教师提供课堂学习的目标要求,提示学生对新课文进行初步感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能还不够全面,心里肯定还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但对于一些阅读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会在好奇天性的驱动下提高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意识。

2. 给学生提供课堂学习分享话题预告,实现思维预热提前思考。每一次阅读活动都是在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无论是与文本的互动还是与同伴的分享都需要已有积累为基础。课前备学,不仅仅是熟悉教材的过程,更融合了经验激活、知识背景铺设,求知管道打开等过程,是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个体思维预热活动,提前思考带来的是一个较为丰厚的知识的“地基”,有助于在课堂分享中呈现更丰富的内容,驶向更精彩的思维的深处。

3. 根据教师的备学指导,提示学生自主收集相关经验。整理相关知识记忆,完成“三三三备学”,“三忆”(回忆三个相关知识记忆和生活经验记忆)、“三思”(与新课相关的三个思考)、“三问”(准备在新课学习中讨论的三个问题),充分打开学生思维,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为课堂集体学习备足分享资源。

构建分享共同体,保障分享进程,紧扣分享教学法的重点。语文分享课堂的建构离不开五个关键:构建分享共同体;营造分享情境;提高对话质量;调控分享进程;保障分享成果。在具体的分享情境中,训练有素的合作学习小组互相分享各自对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发现,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借助教师的资源发展各自的认识,无论是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抑或学习能力、思维习惯都能得到发展。更为可贵的时,这样的课堂让每个学生借助小组这个平台,呈现自己的学习进程和成果,获得展示的快乐、助人的成就感以及自身成长的愉悦。

完善课堂评价机制,将分享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直指“核心素养”的“宿点”。“分享・让学”课堂教学活动效果评价强调“三全”角度:全员、全程、全面,以促使每个学生课堂中主动活泼地个性化生长。

全员角度:教师课堂评价的焦点尤其要集中在弱势学生身上,在即时诊断的基础上加强学困生的个别化辅导,使语文课堂成为不同水平层级学生的加油站。

全程角度:评价不仅要有形成性成果评价,更要有针对分享意识、分享能力、分享效能的过程性评价,并在即时评价的基础上及时调适分享进程。

全面角度: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倾听能力,分享能力纳入评价范畴。

课题研究的事实证明,分享让学式语文教学课堂,因为“备学”的存在,儿童语文课堂学习的程序从“教师单线指导”变成了“学为先导”“生生互学”“教师介入点播”到“指导备学”,程序的变化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经过备学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表现欲望加强。很多同学在备学阶段就已经基本掌握了新知,直接挑战教师按部就班的传统授课模式,倒逼教师提高课程设计能力;学生备学以后,产生大量意想不到的学习需求,涌现各种问题,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学习期待水平提升,倒逼教师不断完善教学预设;备学以后的学生,各自携带了学习资源进入课堂,学生的分享基础、分享愿望和分享能力都显著提高,“小先生”式的生生互动有时比教师的教授更有效,倒逼教师改变课堂组织形式。

随着分享活动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尊重”与“理解”“聆听”与“表达”“分享”与“合作”日益成为学生熟稔的行为。为了儿童的美好未来,连接着核心素养培养的分享让学式语文教学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5-04-01(4).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2

在新课标中,提到“个性”的就有14处之多。个性,是一个人优点的集中绽放,充分展示和绽放自己的个性,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在语文分享教学中,不仅强调学生的个性绽放,同时也强调老师的个性绽放。因为老师的个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的个性完善。因此我们老师要有个性化的教育理念,追求形式多样、方式独特、内涵丰富的教育教学。同时我们还要敢于让自己的教育目的个性化,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形式个性化。在教育教学中,知道每一个学生的特长,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创造情境,搭建平台,再因材施教,让学生学自己所学,乐自己所乐!

在语文分享教学中,追求个性化教学的最大体现一是个性化阅读,二是个性化写作。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是需要老师对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尊重,个性化写作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唯有个性,才有创造;唯有创造,才是生命的乐享!无论是个性化阅读,还是个性化作文,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生命的激扬,生命的乐享。

2.生命:语文分享教学的过程

说生命是语文分享教学的过程,是因为:①语文本身就含有生命的成分;②语文课堂应该含有生命的成分;③语文课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生命;④我们语文老师也要在语文课堂张扬生命。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语文课堂要凸显对生命的关怀,对灵魂和人格的塑造,对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构筑,对生命的意义的开掘,对性情和心灵的陶冶。好的语文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讲解,更要有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对话,心与心的交融与碰撞。在语文分享教学中,不仅要用脑去思考,更要用心去感受。

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挖掘教材里的生命资源,释放语文教材的生命力,更要绽放教师自己和学生的生命力。让我们的语文分享教学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种,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中产生火苗,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产生火花,以生命促进生命,以生命关怀生命,以生命呵护生命。

海德格尔认为生命是一种未定之存在。人的生命本身不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生命价值逐渐显现,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学生,其生命注定就是一个不断生成与建构的过程,具有向着未来开发和发展的无限可能,在语文分享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老师一定要顺着这一生成的建构,引领学生向未来进发:注意生命的情感性,认识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尊重生命的差异性,唤醒生命的主体性,追求生命的体验性,激活生命的超越性,释放生命的创造性。

3.生活:语文分享教学的外延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认为:教育即生活。叶圣陶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中小学各科教育教学中,语文可能与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

语文是一门语言教育学科,但它又是一门国语教育,具有民族性的属性,因此语文教学还有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正因此,语文学习的大课堂也在生活中。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它必须在一定的背景情境中教学。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也是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尊重和建构。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生命世界,是语文分享教学的一个立足之处。而老师万不可用虚拟的僵化的客观的世界掩住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4.对话:语文分享教学的立交桥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对话,不仅要师生对话,还要有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不仅要与生活对话,与心灵对话,还要与历史对话,与先贤对话。对话是一种教育思想,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平等互尊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手势、眼神和机器等媒介,相互交流,互有反思,自由表达各自的疑问和见解,而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发展的教育方式。

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无不含有对话教学的成分。同时,对话更是在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里被奉为至上原则。在互为资源的课堂上,时时会生成“冲突”。过去由于教师的一言堂,冲突被抹杀。语文分享教学不仅强调预设,更强调生成,因此对话的课堂就不可避免。在具体对话的实践中,我们的语文分享教学课堂还要注意:

⑴在体验中对话,分享个性的课堂。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中,形成内容更为鲜活、空间更为广阔、情态更为开放、结果更为多元的教学对话,并通过对话再次生成新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认识。

⑵在合作中对话,分享交往的课堂。对话教学是沟通的、合作的,这是它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对话教学具有对话心态,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是对话心态基本的构成因素。

⑶在探究中对话,分享发展的课堂。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真知的过程,注重满足学习的心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抛开过多的讲解,不是用自己的思想去填充学生的头脑,而是走下讲台,走近学生,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对话充分展开思维的碰撞。

⑷在批判中对话,分享辩证的课堂。真正的学习是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是与知识平等的对话而不是思想的俘虏。学生只要自己思索,自己作主,摒弃人云亦云的思维惰性,坚持用自己的经验去汇兑作品的情意,获得独特的体验,必然能显示出自己的个性来。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3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身心献给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爱的教育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们所共有的教育思想。爱学生,就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真情去打动学生,用关爱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时,笑眯眯地递上一张贺卡……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享受到教师的爱,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人性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老师同乐,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这样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地听他教育呢?”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就现出了成功的曙光。

二、享受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能带给学生学习知识的快乐,那么在课堂中需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经常表扬。不论谁在学习上有优点,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不吝啬表扬。比如一个学生的字进步了,多举手了,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如果你上的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往往对物质奖励更喜爱。可以常画一些小图片,制作些头饰胸饰,以表对他们学习的肯定。

我们可以感受到沉闷、机械化的课堂就犹如一潭死水,缺乏生机。而如果课堂上能够能适当添加上“趣味”这调味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快乐教学”是当代教育界正在深入探讨的课题。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快乐教学”必将代替传统的那种枯燥、单板的教学模式,苦学乐学会学,这是时展的必然结果。

三、享受现代化优越的教学资源

在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学语文应设法运用好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接触和享受。如组织学生收看一些语文知识方面的电影、指导学生收看一些节目,将语文学习融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语文;充分利用Internet,Internet上有丰富的语文教学信息资源,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要可加以充分利用,给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最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和设计精美的课件,使抽象的语法、词汇生动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枯燥的教变成有滋有味的欣赏和享受;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文化的特性,享受文化的乐趣,加深对语文内涵的掌握

四、享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的学习更应重视平时的训练和应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实践中享受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读比赛、演讲会、辩论会、戏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置身于各种令人兴奋放松的学习环境中,让他们从多方面接触语文,感受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印象深刻,经久不忘,而且能在各种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充分享受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4

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呢?本文拟就如何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

一、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目前,广州市使用的新编小学英语教材词汇量大,信息获取量大,对学生素质要求比较高,此外,由于我国母语是汉语,所以小学英语教育缺少自然习得语言的社会环境,他们英语知识的获得,就只能更多地依靠课堂教学以及课外的阅读。因此,一定量的课外语言信息资源补充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二、运用各种阅读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会阅读

开展阅读教学,运用各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促使学生学会阅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发展的特点,我们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自然拼读法;在低年级开展分享阅读教学;而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则运用KWL阅读教学法。

1.自然拼读法(phonics)——引领学生进入英语阅读的门槛

自然拼读法是英语phonics的中文译名。它是西方国家儿童母语阅读的一种最为古老、传统的方法,是引领儿童进入英语世界的门槛。在美国,教师始终认为,自然拼读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应从辨认单词开始,然后到句子阅读,再过渡到一些简短故事的阅读。例如,学了a/ei/后,就让学生整体认读单词apple;学完第一组字母(s,a,i,t,n,p)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读音来朗读It is an apple. It is an ant.等句子,并利用图片或实物来导入句子的意义。此外,还可以编写一些押韵的句子,让学生朗读与阅读。自然拼读法教学专家Blevins(1996)认为:自然拼读法包含了字母音和形之间的关系,能向学生讲授英语中最普遍的音形关系,使之能够解读或拼读单词。这种解读单词的能力是阅读成功的关键因素。

2.分享阅读法(share dreading)——分享阅读快乐的安全桥梁

分享阅读法是教师(或者是家长)与学生一起利用学生喜爱的故事书,通过互动式阅读活动,分享阅读快乐的阅读教学方法。为了使所有参与分享阅读的儿童都能看到并喜欢故事书中的文字和插图,故事书的尺寸设计得较大,所以分享阅读又被称为“大书阅读”。分享阅读已成为国外儿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方式,它是一种适合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1)营造分享阅读的氛围

小学生需要在与同伴分享阅读的时候感到舒心,乐于分享想法、提出问题、共同冒险。因此,我们务必要营造一个分享、交流、温馨、平等、亲密的环境来分享大家的阅读经验、分享大家的阅读体会。如我们可以建一个“分享网页”,让学生把这星期看的书推荐给同学一起来分享。

(2)体验分享阅读的乐趣

用于分享阅读的材料一般是配图故事,既可以是原版英语故事,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改编、续编或根据插图自编故事,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PowerPoint呈现,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把阅读的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被动的课堂英语阅读过渡到主动的分享阅读,效果很好。广州版小学英语的Story time和Let’s go further就是采用分享阅读法的好材料。

例如,在执教广州版小学英语第一册Unit 18 Let’s go further关于图形circle,square,triangle,rectangle的阅读故事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改编故事:让学生去猜测形状,可以做成什么物品,在读到故事结尾时,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can you make with circles\

squares\triangles\rectangles?”学生纷纷用所学的英文表达自己的预测,有的说:“There is a cat.”有的说:“There is a cow.”有的甚至说:“There are trees.”在一次次的猜测活动中,同学间能够交流合作,一起想象故事,使故事得到延续,学生兴趣盎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体验到分享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三、KWL阅读教学法———有效扩充学生的阅读图式

KWL是Ogle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What I know”集体讨论、引导学生获取对某个课题的已有知识,并从别人的说法中增进自己的知识;W是“What I want to know”,引导学生利用问题,在分享各种问题之后提问心中所渴望知道的知识,问题便成为学生阅读的目的;L是“What I learned”,学生默读时,尝试从文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总结自己在文章中学到的新知识。

KWL教学法主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理解能力,是一种结构式的思考、阅读及资料归集策略。通过使用KWL阅读策略进行阅读训练,能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了人文、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信仰、生活习惯、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将受益终身。

例如,在教完广州版小学英语第七册Module 6后,发现学生对“Festivals”这个topic(话题)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指导学生使用KWL方法进行阅读有关中外“Festivals”的系列文章,特别是中国的几大节日(Spring Festival春节、Lantern Festival元宵节、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由于学生对我国的节日比较熟悉,因此使用KWL阅读方法尤显其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技能和兴趣。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答案,并填入“What I Learned”栏中,除此之外,在组织学生讨论从阅读中还学到哪些新知识,从文章中找出来也填入“L”栏中。对于一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阅读获取,如查找报刊、上网浏览中外节日的网站等等。

总之,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训练方式,注意消除阅读技能的障碍,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王家骥.谈英语阅读与写作训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01).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5

1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及网络的教学研究层出不穷,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Warschauer and Kern 2000:151;Brett 2000;Reid 2001;贾国栋1999;2007;匡忱、刘莉2001;章国英、胡继岳2002)。这些成果的共同特点是将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充分应用于英语教学中,或是网络在二语习得中应用,或是网络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个案研究,或是对网络英语课程教学方式的反思,或是基于网络的各种英语教学设计与成效。近些年的这些研究中“就事论事”的个案研究或实践较多,而预示未来教学趋势的基于网络的完整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却很是鲜见(贾国栋,2003)。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高速宽带的校园网在高校也得以普及。但是,大部分重组后的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工作,教学任务超重,没有太多的时间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制作,而且上课所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个人用的课件和题库,多数是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特点进行开发的,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此外,这些资源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课件水平也参差不齐,重复制作现象严重,而且资源仅存在个人,没有对外性的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虽然很多高校大多已经建成了千兆级校园网和网络多媒体教室,学校也开通了校园网络系统、网上教学课件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以及音视频点播平台等基本网上应用系统。然而大部分学校校园网设备更新换代缓慢,服务器大多用于多个专业综合教学管理,并没有足够的存储设备用来存放海量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更很少给英语教师提供较大的存储空间。

因此,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问题是近些年普通高校合并重组后的一个新课题。目前这项工作仍处于一种零散的、局部的研究状态,有待进一步完善。明确建设内容、确立应用目标、制定建设方案、统一建设应用标准、规范开发过程、建立研发机制、落实实施措施,是加快高校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避免重复开发应用,从而迅速整合现有大学英语教学资源,使英语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共享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2 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的核心是利用网络虚拟学习环境,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外语教学的优势,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互动助学。因此平台是一个立足于在校园网之上的基于WEB的软件平台。通常对校园网网络结构无特殊要求,可以安装客户端,也可不必安装客户端,通过IE浏览器实现学习和资源共享。

2.1 开发环境与技术实现

目前周口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拥有7套120座多媒体网络实验室,其中两套全电脑网络语言实验室,拥有独立的服务器,在网络中心校园网支持下已建立了大学英语网络共享平台,通过服务器端与本校和其他院校校园网可以以1000M或更高连接,平台上存储了外教社,外研社等数家出版社的英语学习资料,并与外教社,外研社,高教社网站对接,还可以连接到省内各大高校英语教学平台,学生学习时随时可以登录平台,查阅自己的学习状况,登陆所用教材的出版社网站,查询相关的学习资料,在实践教学中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大学英语网络共享平台主要技术指标如下:大学英语网络共享平台把平台在功能和应用上划分成三个子平台,即:教师教学平台、学生应用平台和教学及资源共享平台。这三个子平台针对不同的服务群体,配备不同的功能板块,但又密切配合相互联系,让大学英语教学涵盖整个高校各专业学习的全过程,通过资源的共享产生互动,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实现最终的大学英语教学目的,并能通过平台链接到外教社和外研社出版平台,和省内一些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共享平台的辅助作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及网络平台建设在三个子平台下按平台建设划分可分为教学课件系统、即时辅导系统、作业批改系统、在线测试系统,注册选课系统,学习在线记录系统,成绩分析系统,反馈系统、以及语料库系统、信息统计系统、外语资源系统、系统维护系统等多个系统和多个资源共享库组成。其平台结构框如图所示:

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及网络平台

图1

根据使用对象而划分的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子平台可以将上述各个系统平台进行集成组合,形成以功能划分的纵向系统和以使用对象划分的横向平台有机结合,通过三个子平台的相互配合实现各系统的功能。

大学英语资源共享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利用了ASP(Active Server Pages)NET和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主要为教师服务)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仅是建立在现有共用网络基础上的虚拟学习网,而且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框架,能被用于一台网络服务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因此,可以用来建立动态、高性能、稳固的动态平台,实现Web的动态交互。由于学校网络中心的操作系统平台提供了相对应的VPN服务端程序,加上Microsoft操作系统使用的普遍性,大学英语资源共享及网络教学平台也选用Windows Server 2003 Enterprise Edition通过校园网搭建VPN服务器系统。同时通过Internet链接和其他高校之间客户端运行Windows系列的系统平台。这些系统平台因为具有与操作系统的合成并兼并采用Microsoft产品的用户界面而且开发方法便捷,因此作为WEB服务为开发、运行和学习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有该更好的web服务器和window系统出现时,也能适时兼容。

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系统在用户与资源库之间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开发模式.B/S结构可以为平台操作提供一个顺畅的界面并尽可能减少平台用户操作的繁杂性,增强了系统管理的灵活性、可操作性,提高系统的管控能力,保证系统高效安全稳固地运行。系统平台采用的语言编程可以用VBScript、XML、HTMI、JavaScript,SQL等语言编写。

周口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及网络教学共享平台是学生课内外学习、师生互动、高校外语院校之间大学英语交流的平台。因此平台里数据库涵盖了大学英语各类教材,四、六级试题库,教师教学课件等海量资料。平台的页面设计(包括页面的色彩、内容、文体等)具有鲜明的英语学习特征,选择了主流英语或最新英语学习活动作为平台的主色调,并辅以多种和谐的搭配,这样不仅能便利的调动院校之间的英语共享资源,还能减少使教学由于长时间的学习而产生视觉疲劳。

2.2 建设实施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2.2.1 资源共享及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工作要与大学英语实际教学紧密结合

周口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建设是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和网络技术构架了一个集管理、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它的技术手段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它的使用目的是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应注重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构建,注重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功能性,无论是在资源的内容材料还是功能,都应该考虑大学英语学习的需要,提高教师、学生利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平台的积极性。因此,平台的开发就是运用可靠的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个便捷的网络化教学共享平台环境,让信息技术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营造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强引导的大学英语学习新环境。

2.2.2 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和人员配备要充分并相符

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建设的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网络工程,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平台研发过程,也是在一个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因此在建设设计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平台学习功能需求调研,还要重点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多媒体网络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和各种障碍,努力探求一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这一过程重要性在于:一个好的教学和管理模式的设计直接会影响到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效果和整个平台设计的基础。

由于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设计开发是一项信息技术工作,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英语教师和管理人员是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的直接管控者,也是确定教学和管理模式的主导者,因此周口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人员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计算机专业人员3方面组成。只有这样,建设开发的平台才能符合师生的意愿,真正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2.3 稳定的经费与合作保障网络平台软硬件建设环境

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共享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硬件支持和网络软硬件环境的运行状态。没有硬件,就建不成网络共享平台。教育部已提出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思路,高校应促进本校和校际之间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改革方案,细化改革措施;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加快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必须的基本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要切实解决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取得实效。保持网络运行顺畅,教学才能正常进行,反之运行失常,资源共享就无法实现,如多次出现就会影响师生的情绪,造成大学英语学习的障碍。周口师范学院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也在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保证了硬件正常运行,还有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有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软硬件的技术维护与咨询平台,目前平台建设运行良好,正在进一步发展扩展,在已和国内外教社等四家外语出版社网站实现互联的基础上,力争短期内和其他高校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平台实现共享互联。

3 大学英语资源及网络共享平台的开发应用

教育部于2004年初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作为当前全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即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向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突出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因此周口师范学院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随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的建成,结合外教社和外研社两个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的应用也取得很大成效。

大学英语课程是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一门重点精品课程,是全院教学任务量最大最重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和教学质量一直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学院对这门课在以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支撑下的教材选用、教师教学、教学管理、考试管理,等方面给予了科学的指导和精心的安排。

长期以来,学院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积极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增加大学英语教学时间、推行英语学分制等方式加大英语教学力度。2007-2013年间,学院每年投入约60万元进行信息网络平台和语言室重点建设。同时结合学院的英语教学的特殊困难。即一方面,学院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英语基础差异明显,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另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上,由于近年来学校一直在扩大招生,大学英语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都需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大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而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的建设,大幅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师生不仅清楚地了解学院内部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方便地检索外院校的资源,实现了师生直接对异地存储资源的访问,还可以进行英语教学资源咨询、电子文献查询等新型服务。还实现了高校外语学院(系)及出版社联合的网络虚拟咨询。

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虽然还在不断完善,但为了更好的通过平台实施大学英语教学,学院每年都通过一些实验班来检测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本课题组结合学院的要求也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应用试验,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具体实验如下:

本项实验在2012级新生和2013级学生中实施,共选取四个实验班,约240人。为测量实验效果,12级和13级各两个实验班。6名课堂教学教师和网络辅导教师参与实验,实验进行两个学期,经过两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按照学院英语教学的课程安排,参加实验的学生仍然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课程。

为有效了解该实验群体英语学习的情况,课题组在对2013新生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参与实验的学生作了两次有关他们英语学习态度、动机、兴趣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这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40份。问卷共10个问题,调查了学习模式、自主学习兴趣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从调查表的统计来看100%的学生对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参与并自主学习的学生占96%,但对教学资源和网络不熟悉的占53%,希望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学的学生也有90%所有学生对英语学习持有非常正确的态度,积极参加英语活动。大多数学生将过四、六级当作自己奋斗的目标。84%的学生有信心学好英语。

实验班和普通班班教学模式都是课堂教学和网络平台学习。课堂教学每周3课时,主要解决教材中所涉及的综合英语内容,包括词汇、阅读、翻译和写作。教师采用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讨论和练习,完成了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但实验班每周安排实验学生参与一次网络共享平台学习时间,每次两个小时,结合系统的要求给试验班学生在平台上完成普通班课下完成的工作,让学生借用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完成大学英语第二册和第三册的任务内容。实验班教师每周在平台上对试验班学生进行辅导,布置课程学习内容,安排口语交流的形式,随时记录学生完成学习内容的效果。此外,参与实验的学生在业余时间投入一定量时间和其他普通学生一样和辅导教师交流心得和自学英语。

学生对所采取的基于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非常适应。主要优势体现在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等特点上。从实验的结果看,80%的学生喜欢网上学习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91%喜欢网上学习可自由选择学习进度。2012级两个实验班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达到82分,远远高于同年级普通班的学生平均73分成绩,有70%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这些结果表明,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和网络共享平台所体现的个性化、自主式等学习方式符合大学生的学习要求。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6

如今,大部分中学生申请了QQ号,通过QQ的多种互动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多种方式分享着语文课外资源,讨论字词句段篇问题,展现随笔。中学语文教师要巧妙把QQ多种功能转化成中学语文教学所能应用的互动性资源优势,开辟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中学语文教师可申请专用的语文教学QQ号,实现一对一的个别辅导或一对多的集体辅导;可创建学生QQ群,团队共研,共同辅助交流;或创建家长群,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可通过QQ空间和共享文件夹、网络硬盘共享文章,扩充语文教学资源;通过QQ可一对一有效音视频指导或群聊、还可通过QQ邮箱私密指导建议,或群发海量语文信息等等,通过QQ的很多交互,可使语文教师如虎添翼大有作为,可有效补充语文教学课堂的不足,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微博、微信传递灵感火花,聚集语文精彩瞬间

智能手机已成为一种时尚,中学生几乎人手一台,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如今最主流,最具人气,当前最火爆的微博、微信通讯软件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路学习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随地用一句话随意记录生活体验,用手机随时随地发微博、微信,捕捉头脑风景中瞬间的精彩火花,记录下自己的所看所闻所感所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情感体验,也分享了学生个性化的语文资源,引导同学、师生共享、交流,迅速获取最热最火最快最酷最新的语文资讯。

三、博客网络空间共创建,快捷共享语文优质资源

中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免费博客空间共建语文优质资源平台,多鼓励学生上传、分享他们所挖掘的语文资源,组织学生分门别类的整理目录,分别存放、编目,方便查询和应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和语文素养。另外,还可以通过博客的评论功能推动学生交流、讨论、品鉴、反思,帮助学生内化语文优质资源,快捷获取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眼界,扩充知识容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语文教师也可鼓励中学生创建自己个性化的随笔博客或生活日记式博客,通过博客点点滴滴练笔,强化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开展互访、互评等活动,选择优秀文章装订成册,进行宣传推广,让学生享受写作成功的快乐。

四、打造语文论坛,共建语文交流社区

利用网络论坛功能,可打造语文研讨论坛,共建语文交流社区。师生可在语文论坛里发表文章、共享资源、传递邮件、互评互论等,在这样一个完整的语文社区里,师生共同努力创建语文之家――把多年的语文学习资源、影像资料、经验成果等都上传语文交流社区里,既记录了学习历程,也为以后复习和查询提供了资源库,更为以后学友们留下了宝贵参考资源。

通过语文论坛这样的私密性互动交流,可以拉动家校联动,为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提供便利,能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动态,共同协商教育、提高学生成绩的办法,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五、利用SOSO问问答疑解惑,有效延伸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7

(一)从“编码取向”到“意义取向”

2000年之前,“阅读课程”已在很多幼儿园开设,但教学方法多为“编码取向”。“编码取向”是一种自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的语言教学法,它强调早期阅读教学首先应该进行辨别音、形、义、字、词、旬等技能的训练,认为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才能进行有意义的阅读。因此,早期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习字、词、句,培养幼儿复述和表达的能力。在“编码取向”的早期阅读教育中,常见的阅读材料是儿歌、童谣,其中的重点字、词会被放大或特别加以标注;教学形式以教师讲、幼儿听为主,常常围绕重点的字、词做识字或听说游戏。因此,有人指出这样的早期阅读课程准确地说应为“识字课程”。彼时,也有一些幼儿园提出要重视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他们的阅读教学虽没有明显的识字倾向,但活动形式主要还是“教师读、幼儿听”,教学重点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学说故事中好听的字、词、句,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听说方面。

2000年之后,“全语言教育思想”开始广泛影响我国幼儿园的语言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全语言”强调语言教育的整体性,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应着眼于完整篇章的学习,认为只要不断地创造条件并鼓励儿童阅读,儿童先前经验中的有意义联结就将促成理解(Goodman,1992),而外显的语言知识教学通常枯燥且难以理解。对早期阅读教育弊大于利。“分享阅读”是在全语言教育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幼儿园语言和阅读教学方法,它与以识字为主要目的的语言和阅读教学形成鲜明对比。它的推广和应用使得注重师幼共同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成为早期阅读教育的主流价值追求。

(二)“编码取向”与“意义取向”的融合——“平衡教学”

“分享阅读”教学是在全语言教育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天然存在着全语言教育的不足。它虽然不否认字、词、句的学习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但并不提倡开展相应的专门教学。因此,一些幼儿无法通过阅读活动自然掌握词汇,从而出现了词汇总量获得较少、对书面语言敏感性较弱和词素意识发展不足等问题。1996年,美国加州教育行政部门针对全语言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新的语言教学方法——平衡教学法。旨在将全语言教育和“编码取向”的语言教学相结合。研究发现,大多数美国小学语言课教师采用平衡教学法。他们认为在互动式的分享阅读教学情境中融入“编码取向”的语言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61-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颁布标志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融入了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的教学理念。基于网络的Moodle平台,具有组织、跟踪、评估、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免费课程管理系统(CMS),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克服学时不断缩减的问题,更好地践行这一教学理念。教学双方可以作为平等主体在课堂外的虚拟学习环境中相互协作,根据各自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实现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和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通过学习模块的设置和管理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探究能力,使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英语学科知识,而且还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二、大学英语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的构建与应用

Moodle平台支持自主式、引领式、讨论式等类型的网络课程,虽然Moodle平台提供了测验、作业、讨论区等活动设计模块,但是如何设计和组织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学习以及培训,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流程,笔者与参与研究的本校30名行知班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探讨。

(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

在研究伊始,笔者首先向受试者演示和讲解Moodle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指导受试者使用Moodle平台的问卷调查模块进行单项分析并绘制图形报告,采用师生名录记录的每个学习者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学习者的学能和类型,建立学习者档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基于Moodle的学习模块任务和自主学习方案, 并通过学习者档案管理追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二)学习内容和进程管理

教师可以使用课程模块以灵活的方式提供教学材料,上传教学视频进行程序教学,设定课程的时间,设定学习者需要完成的学习量,限制回答问题的尝试次数,根据学习者的表现以决定如何进行评价。如笔者为学习者按照四级考试的要求分题型设计了限时阅读和写作板块。如快速阅读板块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1200词短文阅读,完成10道选择题,计算机自动倒计时。可以促使学习者找到模拟考试的状态进行高强度、高效的课程学习。讨论区模块可以进行课程交流和讨论。通过强制订阅讨论区,教师可以让学习者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子邮件收到英语等级考试强化讲座和专项训练等学习内容的线上和线下最新安排的课程学习内容、进程和教学重点等通知。这种类似聊天室的交流模式可以方便学生交流做题感受、学习心得、学习经验等。同学间的在线交流和互动使学习的过程变得妙趣横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电子记录可供日后查阅,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三)作业上传与反馈

通过作业模块,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论文、项目和报告等任务类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工作成果(任何格式的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操作颇具灵活性。教师可以指定作业的截止日期和最高分。学生上传作业的时间会被记录在案,如果学生迟交作业,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迟交了多久。教师可以在一个页面内为整个班级的每份作业做出打分和评价。反馈结果会显示在每个学生的作业页面上,并且有email通知。学生可以选择打分后是否可以重新提交作业,以便重新打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鼓舞和提高。

(四)资源共享与共建

Moodle的Wiki模块允许学生共同创建、扩充或修改页面内容。这种快速建立并及时更新的集体创作有利于促进英语学习者进行协作、互动、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自主成为话题和发起者和创建者,可以分享学习经验,可以分享自己搜集的学习资料,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不懂的问题在Wiki上与同学共同探讨、完善对问题的看法。借此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学生还可以上传各类文件:如word文档、ppt、flash等。教师可以利用平台丰富的制作教学资源的功能,为每一节课设置课件和教学资源,从而形成可重复利用和共享的课程资源包并在教师间共享。

(五)网络试题库搭建与网上测试管理

Moodle的测验模块允许大学英语教师将编制的听力、阅读、完型、翻译和写作题目分门别类储存于题库中重复使用,还可以随机组合成新的试卷供模拟测验使用。测验可以多次作答,题目自动评分,教师可以选择是否给予反馈信息或是否显示正确答案,还可以为测验指定开放时间。可以随机显示的题目和答案能够减少作弊发生。题库可以在任何支持国际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中导入导出,方便教师之间共享,节省人力物力。目前笔者已经为专科生建立了大学英语1-3级题库,为本科生建立了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库和在线测试平台。

三、结语

契合《课程要求》,依托语言实验室和自主学习中心,借助网络和多媒体优势资源,笔者搭建起以Moodle平台为基础的大学英语信息化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和持久度,建构了英语学习爱好者的家园。实现了学习资源模块的多样化和互动性,形成了资源与经验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实现学习者学习的个性化,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自我探究能力,使其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还能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一体的新型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学养”和“学能”,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乐观、互助、好学的人格。建立了大学英语1-4级课程试题库和大学英语四、六级在线模拟测试平台。通过基于Moodle平台的应用型研究,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Moodle平台强大的教学辅助作用,有助于激励广大老师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基于网络的课程设计和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能力。总之,依托实验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实现了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协作,并根据各自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学习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共同成长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2] Nun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9

2010年秋季,贵州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教学的评价等都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小组互助学习,讨论,共同探究等,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该怎样应对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做了些改革,我任教的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核心理念是“合作,共享”,其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成立备课小组,集体备课,优势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二是“于合作中努力实践课改理念,精心营造实效课堂。”语文组的老师们通过共同努力,总结外出学习的经验,并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精心打磨课堂细节,探索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 成立集体备课小组,优势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每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在组长的组织下集体备课。

以高中语文必修四为例,我们的做法如下:

第一单元:介绍戏剧的一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重视学生的文学欣赏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和认识。

第二单元:介绍有关词这种文学样式的一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欣赏宋词;指导学生诵读;

第三单元:介绍随笔、杂文的文体知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提炼和概括文章的观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单元:介绍传记的基本知识;介绍传记的读法;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多样的叙事写人的手法;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根据每篇文章的特点,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讨论了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课本的编写意图、体例和特点,掌握并熟悉教材中各个专题及各篇课文的内容,为顺利完成高中语文必修教学任务,稳步迈进新的课程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还讨论了教法、学法、课型以及文本的课件制作,譬如第一单元:《窦娥冤》《雷雨》为课件讲读课,《哈姆雷特》为概括故事梗概课;第二单元为宋词鉴赏课。

为了使参与新课改的教师更快地把握新课改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在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的同时,认真组织新课改的教学观摩课。从而达到优势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努力实践课改理念 , 精心打造实效课堂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阅读中探究,品味个性化和集体化阅读的乐趣

老师教学新的文本的时候,应先摆脱自我,不借助任何参考书,同时把前人的、他人的甚至自己以前对文本的种种理解暂时“搁置“,重新对文本进行陌生化的处理,走进教材,仔细阅读,读出新意、读出个性,记下自己初读时的理解、问题、感想、感悟等,然后在集体备课中进行交流、探讨,灵活取舍,提练出大家的共识部分,再针对存在的不同意见,进一步阅读教参等参考书,把交流探讨的结果与教参中的解析结合进行对比、融合,这样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感悟等融入到教材中,再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

(二)在细节中打造精彩,实现“不教而教”的最佳效果

我想:备课的充分是为了课堂教学的精彩,而精彩则需要细节来成就。因为能否及时捕捉预料之外的学生思维火花闪现的那一瞬间,很可能会书写一节课的成与败。

我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有一个环节是“林冲怒刃奸人,奋起反抗”的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同学们事先已经分配好了角色。但我在观察中发现有一个学生着急中带有跃跃欲试的神情,于是果断改变原有教学设计,请那位学生来演林冲。学生的精彩的表演让我们始料不及,阵阵的掌声中有师生诚挚的赞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达到了“不教而教”的最佳效果。由此可见,如何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预料之外的盲点、闪光点、疑惑点、疲倦点等等的关键点转化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和精彩点,使课堂闪烁着智慧的亮光,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三)研讨课堂提升水平,成就备课组整体的提高和发展

集体备课不仅仅是语文科组的老师集中在小组备课室里关上门讨论完教案和课件就完事了,集体备课的全过程还包括最后一个环节,那就是中心发言人要先授课试讲,其他老师听课。听课的老师要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的教学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再集中提出修正;而对于其优点就要学习借鉴,力求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尽善尽美。试教的中心发言人通过课后评课来改正缺点,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语文的集体备课是要通过经验加反思来完善的。因此,我们组每周一次公开课,进行研讨活动。

研讨课动中,我们组首先确定探究点和预设成果,一是通过探究点的确立,明确研讨课需要探索解决的、具体的、有价值的学科教学问题;二是通过预设成果,明确本组的努力方以及可实现的结果。

在每一次研讨课后,主讲教师都认真研究同事意见,明确修改目的和理由,从而突破每节研讨课的一探究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正是全组教师积极的主动学习和反思行为,成就了备课组整体的提高和发展。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10

二、微博(Micro-blog)功能

微博具有关注、、评论和转发四大基本功能,其主要特点有:1,便捷的信息获取与;2,岁时随地地交流与分享;3,病毒传播式的人际网络构建。[1]除此意外,微博还有组建论坛功能。微博可以建立相应的讨论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组织用户发起讨论。在腾讯微博中,点击微博编辑上“插入话题”的链接,在输入框内会自动出现两个“井”号,他们只要将中间内容改成要发表的话题,在后面加上您的见解并点击“发送”按钮即可通过。而“关注”了论坛主题者微博的人都可以参加讨论。因此,微博是一个隐形的交际网,可供师生、生生、教师——家长交流的平台。无形地聚集了大量兴趣相投的人,参与者可以看到其他组员的发言、粉丝、关注等,从而通过一个更迅速的渠道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二、微博(Micro-blog)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课程是中学里一门主干课程,在升学过程中占据很大分值的课程。因为中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英语环境的文化氛围,同时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蹩脚的地方,比如说,只学不用、只学不做、只学不写。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一张障碍,也是一种挑战。从另一方面说,当今社会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信息技术产品无处不在。中学生对信息技术产品的热爱,比如上网移动终端、台式机、笔记本、智能机和非智能机的应用,还有山寨手机的大肆推广。等等这些信息技术产品都为中学生上网提供了可能和便利。然而,中学生是一个处于人生可塑性大的时期,掌握知识和社会经验都比较少,容易在网络上迷失。组建中学生的微博群也成为一种必要。促使师生、生生以及学生-家长-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

英语教学是中学教学中一门比较重要的任务。采用微博技术对中学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可能。由于微博简易的可操作性的功能,成为师生的挚爱,也是家长体验学习、监督师生教学的一种方式。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讲解和论述微博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单词记忆、语法学习、语句理解和记忆、英语学习氛围营造。

1.微博在中学英语词汇记忆中的应用

学习英语过程中,记忆单词和短语是中学生一大难关,记了忘、忘了背、记住了又忘,形成了一个无限循环行为动作。长期以来,因为只学英语而生活中不使用的环境中,致使中学生浪费了大量的美好时光背英语单词上。而引用微博学习英语、分享英语单词认识和理解过程,把对单词的理解和认识分享到微博中,建立英语学习微博群,让中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单词的成就感和快乐。也是促进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激励措施。

同时,另一方面,同学可以从“记忆单词”的微博中看到此条信息,分享他学习英语单词的经验,同时也能够学习对单词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对该条信息进行发表意见、评论、以及个人认识、还能够转播,转其他人阅读。教师可以从该信息中进行评价和监督,也可以批评指正,更多时教师的关注和评论是一种鼓励学生。家长,作为第三方可以成为一个忠实的监督者,不但监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质量,关注教师动态。

2.微博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应用

词汇,是学习英语必须掌握的知识。多数中学生掌握英语词汇,都是通过英语教师,有一部分学生是通过阅读英语语法书籍掌握语法。此处,又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学生他们掌握语法,很多情况就是死记硬背语法知识,在题海战术中,掌握语法用法。这样的学习就像贴在墙上的泥巴,时间一长,泥巴就会从墙上掉下来。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英语语言和用英语讲话。在微博中分享课文中长短句语法是学习的必要。作为中学英语教师,积极分享英语语法纪要,是教师的责任。组建微博群,分享微博,更新微博、引导学生采用微博学习英语语法,是作为一名导师的象征。因此,教师分享之后,不仅学生可以通过微博互动,还可以转发其他教师和同学,因此,教师一条成功的经验可以无限分享下下去。

3.微博在中学英语语句理解和记忆的应用人类每天都会面临一个新话题、新任务。教师也一样,每天都会讲一些新内容,包括新课程、新语法、新单词。学习经典句子,不免要有记忆的冲动。把经典的句子发到微博和微博群里,也是教育传播的一种途径。对经典句子的讲解,甚至是对句子典故的用汉语形式的讲解都不为过。因为,对一个长句子讲解,避免要添加一些汉语。这样也可以接受。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学,也需要母语这座桥梁。学生通过阅读英语句子和汉语解释,理解英语长短句。但是要促使学生把看过的句子记忆下来,有些困难。这时,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英语句子进行评论、补充、调侃等转播该条信息。在转播的时候,也被收录自己的微博里,这时,在下次登录微博的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找到这个句子,进行再次阅读,甚至采用背德方法记下这个句子。有时,必要的时候可以用纸和笔来补充记忆这个句子。

4.微博在中学英语学习氛围营造的应用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11

1知识管理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进行合理的知识管理能发挥教师个体的知识能力与开发潜能,促使教师应用知识以提升教学水平以及外语教学部门整体对外的竞争力。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和领导阶层的有效配合,还需要相应的组织文化、信息技术及评估方式。各项因素的形成与管理都应当相互协调,这可以充分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并促使知识管理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顺利开展。高校外语教学部门英语教学的优势体现在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输送人才,而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决定这一切的关键因素。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英语人才,外语教学部门应当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知识管理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它能促进部门内部的知识流通,提升教师个体获取知识的效率。对于现有知识的再次利用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最终达到提高外语教学部门竞争力的目的。

知识管理对于高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教育是一项知识密集型活动,因此,对知识进行捕获、识别、编纂、分享与应用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必要措施。有意识地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储存起来以提高高校的总体知识存量,同时让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相关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活动,最终达到提高高校竞争力的目的,这些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对知识进行编纂整理,并积极促进知识在教师之间的分享,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最终提升英语教师的总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外语教学部门是该知识管理过程的载体,部门内部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文化与价值观是知识管理各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明确知识管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的目的、内容、步骤、策略,以及为贯彻实施各项策略所需的基础构造是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2知识管理的内容

外语教学部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教师个人才能、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

2.1个人才能

所谓教师个人才能主要是指来自于那些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工作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教师的才能。教师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应该如何使这部分内隐的知识固化下来(外显),并且在部门内部流通,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避免资源浪费,是外语教学部门知识管理的重心。一方面,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个体利用了多种资源来教学,例如听力、阅读、口语。语言学习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及时的资源分享显得尤为重要。部门应当促进教师之间进行资源交流,让学生可以获取多方面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个体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而积累了经验,这些知识是隐藏于教师个体内的,是不容易被整理和分享的,外语教学部门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将这部分知识从教师个体中提取出来并进行整理、储存和交流。让宝贵的教师个人知识固化在部门内部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将教师的个人才能融入部门文化而长远地发扬下去,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而流失。"

2.2内部构造

企业的内部构造有若干组成成分,如技术、文化、观念等等。教师是在特定的内部构造中创造价值的,那么,如何将外语教学部门的内部构造有效地组织管理起来将是知识管理所面临的又一难题。一方面,知识管理可以推动教师之间的知识交流,另一方面,通过部门的内部管理,促使教师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部门可以将各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以及所采用的资料储存下来,并进行整理、编辑,将一些原本内隐的知识外显出来,这有利于知识在部门内部的流通。同时,要确保每位教师能轻松地获取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并利用该知识进行创新活动,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外部构造

师生关系、教师与外界企业的沟通以及部门的品牌地位构成外语教学部门的外部构造。部门经由外部渠道所获取的知识资产,也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长期与学生和外界企业的信息交流中,部门采集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管理能将这类知识固化在部门内部,从而节省人力与物力资源。通过知识分享,教师可以利用已往的经验来处理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在知识的再利用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进一步增进知识资产的价值。这些外部资讯来源可以向部门提供最新的、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整理与学习,教师能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外语教学部门的整体教学水平。

3知识管理策略

外语教学部门可以形成不同的以知识为导向的策略,然而各项策略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知识的交流。知识的交流包括部门内部以及部门与外部的知识交流。在采用恰当的策略之前,部门应当对自身特殊的情况给予充分的考虑。对于外国语部门来说,有两种促进知识交流的战略方式:编纂和个性化。

3.1知识编纂

高中语文经验分享篇12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8-0011-03

【作者简介】孙绪阳,南京市第一中学(南京,210001)教师。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被世界广泛地认同。英语学习者本应以阅读为载体,以文化为视界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与认识。但传统阅读教学却否定了文化的沉浸过程,使学习者丧失了阅读的原动力,破坏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长久兴趣,更引发了“文化贫瘠”现象。

1.片面地强调结果为导向的语言知识。

传统语言教学片面地强调知识目标的达成,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一方面过于重视文本材料中新词汇的积累,另一方面过度纠缠于对长难句表面语义与语法结构的剖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忽略了语境与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得文本材料中原本丰富的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文化内涵止步于肤浅的语言形式,造成了阅读在形式上支离破碎,在内容上空洞乏味。

2.片面地强调结果为导向的阅读技巧。

在应试指挥棒效应的长期影响下,急功近利的训练模式使得教师与学生充满了对捷径的“渴求”。在过于精细的训练中针对阅读技巧的灌输屡见不鲜,而对于文本内在的文化感知却少之又少。这一方面造就了英语学习功利化的趋势,使得语言学习变得索然无味。更令人担心的是,在浅表且机械的阅读模式盛行的今天,学生不仅缺乏大量延展式的自主阅读,“慢节奏式”的文化“体验―思考―分享”(Experience-Think-Share:ETS)更是无从谈起,造成了学生严重的文化“营养不良”现象。

二、以“文化沉浸”为中心的自主性阅读教学模式

为了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语言学习环境(王笑施,2001),学者Harmer提出的ESA(Engage-Study-Activate)教学模式,描述了英语教学三个重要的环节,即投入、学习与激活。本文提出的以“文化沉浸”为中心的体验―思考―分享模式就是ESA教学方法的运用。其中体验为投入的过程,思考为学习的过程,分享为激活所学的过程。

我们以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M6 U3 Project为例,具体阐述以“文化沉浸”为中心的自主性阅读教学模式。

文本以旅游指南的形式展开,其中的四篇短文囊括了加拿大因纽特人、澳大利亚土著人、新西兰毛利人与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社会、文化与生活素材,生动地展现了四种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一)教学目标

了解四种不同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提升自主思考提问的意识与能力,提升人文学科的思维品质;欣赏文化,热爱文化。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体验文化、思考文化与分享文化(ETS)。

第一环节:体验文化(Experience)

课前教师指导三名学生分别准备三种文化(自选)的材料。另请三名学生制作相应文化的手工纪念品。

Step 1:Warm-up

请学生根据材料内容猜测文化名称。猜对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文化纪念品。之后学生就该文化展开初步讨论,就每种文化至少说出两条客观事实或主观感受(可重复材料中的内容)。学生准备的材料如下。

材料1:依次播放图片式幻灯片,猜测国家/文化的名称。(幻灯片依次展示德国科隆大教堂、德国香肠、德国总理默克尔、德国宝马公司的图片)

讨论参考答案(德国文化):

1. German beers are said to be one of the best kinds throughout the world.

2. Germans are very meticulous about everything they do, especially when it comes to their jobs.

...

材料2:依次播放文字材料,猜测城市/文化的名称。

Clue 1: It is close to the Aegean Sea, which is an elongated embayment of the Mediterranean Sea located between the mainlands of Greece and Turkey.

Clue 2: It is best known through cultural relics like its temples and theatres.

...

讨论参考答案(雅典文化):

1. Athens is one of the oldest cities in the world, which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originates from.

2. Athens is recently into financial troubles, with a lot of unrest going on in the city.

...

材料3:依次播放文字材料,猜测国家/文化的名称。

Clue 1: There isn’t a lot of population compared to the size of its land. And most of it’s people live on the border.

Clue 2: Usually it is very cold during the winter time.

...

讨论参考答案(加拿大文化):

1. Canada is a rich country where people’s lives are comfortable.

2. It is close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me people speak English whereas others go with French.

...

设计意图:作为导入,文化的学习应体现在体验与感受等形式中。一方面,在课前,笔者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先行一步,他们通过自主阅读大量的原版书籍、查阅网络资料与采访外教等活动,整理出相应文化的信息。对于参与者来说,这样的活动本身就是以浸入式的方式体验与感受文化的过程,也为其他学生做了很好的示范。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以猜测这一游戏形式的学习任务来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以英语游戏为载体,主动获取信息,大胆分析信息,建构了知识,开启了话题。同时在悬念的吸引下,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猜测信息中初步体验了文化的乐趣。之后大家又根据自身的认知、经历与感受,在讨论与分享中将自己对文化潜在的热情瞬间激活,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导入的目标。

Step 2:Reading

将班级分为四组。每一组专注于文本中的一种文化。引导学生参考四个小标题、四幅相应的照片结合自身知识储备和经验来讨论与猜测:What might the culture be like in terms of traditions / customs /costumes / food / music / art / festivals / religion(belief)...?

讨论后,教师将四种文化的猜测答案分别简写在黑板上,供全班思考。

学生带着以下任务,快速阅读全文并讨论(不分文化)。

探索任务:Check if the guesses are right.

体验任务:Name three favorite / least expected cultural phenomena with reasons.

设计意图: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活动的重心应从教师转向学生。在认知上,学习者由于内在的愿望,基于已有的经验与知识,进行探索与发现式的学习。在情感上,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与发掘学生的主观感受,努力将他们的体验有效地转变为教学的资源与主体。同时,任务型教学法(TBLT)提出应为学生设计有交际意义的任务,使他们能尝试与探索语言。

基于以上两种理论,笔者设计了以探索与体验为导向的任务型阅读过程。它以任务为教学的载体,以探索与体验为教学过程展开。

探索任务是通过阅读来检验之前对客观事实猜测的准确性。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与悬念的吸引下,通过阅读主动地对文化展开有效的自主探索。设计创新体现在“破”与“立”并存。“破”指的是摒弃了“以题导读”的功利化倾向;“立”指的是通过设计使阅读回归到其最初始最纯净的本质,即通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渴求的欲望,使他们自发地聚焦于阅读本身。体验任务是根据主观感受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或最意想不到的文化现象。笔者通过这样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排除了随意评价学生的可能,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下通过文本自然地建立起与文化的情感联结。

第二环节:思考文化(Think)

Step 3:Question-and-answer

1.提出问题。根据之前分配的四大组(分别代表四种文化),在大组的基础上形成四人小组,通过研读与讨论来提问:Ask at least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culture.(Answers aren’t necessarily from the text.)

教师可给出范例。

请学生以发言与板书的方式展示所提问题,供所有学生思考。(见设计意图1)

2.探究问题。将这些问题以文化为单位分配给其他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使用电子平板或智能手机等工具开展研究活动。

推荐的社交与学术电子平台有:Wikipedia、Quora、Yahoo Answers、Pinterest、World Digital Library、EBSCO等论文数据库(来自于国家数字图书馆)。(见设计意图2)

3.回答问题。各组研讨与回答其他组的提问,问题设计组对回答进行点评与补充。

设计意图1:思维品质一直是重要的教育培养目标。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提问的能力都是现代公民理性认识世界所必需的科学素养,也是西方乃至全球创新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受到了一些英语教师的关注。但是真正将思维品质融入英语课堂的少之又少。很多的提问设计往往止步于文本,限制了学生想象、创造与批判的空间,更谈不上发问的培养了。

这一环节的价值就在于打破限制:提出的问题可以源于文本,也可以是根据文本进行想象、发散或批判的结果。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而所提出的问题也具有很高的思考价值。同时教学设计中的提问、思考、回答与反馈等一系列过程都由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培养了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与能力,由教师为中心的讲堂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社区。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文本答案型。问题的答案出自于文本。如澳大利亚土著文化:What roles does singing and dancing play?What roles does the Great Spirits play?

2.发散性思维与想象力型。回答者需要在图片或文本信息的提示下,参与头脑风暴式的讨论,给出创意的答案。如澳大利亚土著文化: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ick-like thing can do in the photo? Why does his face turn out the way it does in the photo?

3.批判性思维型。回答者应充分研读文本信息,广泛查阅电子资料,根据证据做出理性的判断。如美国印第安人文化: If you were a tribe leader, would you choose to stay independent from the main stream or allow your people to be assimilated into the dominant world? Why? How do you protect Indian cultur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4.感受体验型。根据一定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讨论,回答者将分享自己的感受。如美国印第安人文化: Do you want to be an Indian? Why?(food / tent / hunt / belief...)

文本自主阅读应是一个读者在与文章心灵交流中寻找信息、展开想象、提出质疑与分享感触的,内在而主动的过程。请学生发问不仅促进了文本的深度挖掘,更是以高于文本的方式进一步激活了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培养了他们主动阅读所必需的思考习惯。

设计意图2:传统的课文文本阅读的质与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个信息爆炸时代的需要。对于未来的工作者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词汇认知与语法分析的过程,更应教会学生如何从海量信息中分析、筛选与甄别出有价值的内容。利用电子设备与互联网开展沉浸式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与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多个层面与视角来认识世界,从而塑造他们的世界视野与全球胸怀。

第三环节:分享文化(Share)

Step 4:Show-and-tell

1.制作海报。四人一组,参考之前自主阅读与思考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做翻页式海报。

2.分享成果。各小组以组内合作的方式展示翻页式海报。全体学生在分享的基础上投票选择最向往的文化,并用至少两句英语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ESA教学模式提出,在完成投入与学习后,教师应该通过“激活”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结合一定的情境或任务,通过交流、讨论、协作与评价等方式来完成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作为一个真实的语言交流机会,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复习与巩固中感受语言学习的意义,更是一个锻炼他们交际能力的机遇。通过生生互动与生生评价环节的设计,课堂由教师为中心的讲堂真正地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社区。

(三)作业

1.组织全班学生深入研究获得最高选票的文化,并以此为主题来布置装扮教室。

2.根据海报活动中的小组划分,结合所学、所思将海报内容整理为文字版的旅游指南。修改后汇编成册,在年级其他班级间传阅。

三、结语

文本自主阅读是知识建构的过程,阅读者应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理念下,以文本为载体,参与文化的体验并做出思考与分享。相比轻视“过程与认知”的传统阅读教学,文化的“体验―思考―分享”(ETS)模式在本阅读课中的成功给我们展示了将文化融入阅读教学的可能。它以ESA教学模式为模板,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需要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通过亲自体验与感受文化来挖掘自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多引领学生,以基于文本而高于文本的方式对文化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甚至跨学科的深度思考,提高其人文学科的思维品质。再者,教师应为他们创造一个生生互助的学习社区,通过协作,交流与分享对文化的热爱之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