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行业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20 10:25:26

会计行业的要求

篇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加快,不少财会人员在物质财富中失去了方向,贪污、等行为大行其道,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治理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本人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1.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具体地说,是指会计职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行为时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国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主要内容。

2.1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表现之一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2.2诚实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讲信用,重信用;而且要求财会人员做到不为利益诱惑,保密守信;还要坚持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2.3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反省、剖析、提高自己,同时要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4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首先要求会计人员的态度额观公正,其前提是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前提;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额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再次,还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

2.5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6提高技能。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才能够勤勉、谨慎地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如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会计估计等。

2.7参与管理。简单地讲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熟悉服务对名胜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2.8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会计人员服务态度好、严格执法、服务周到就能提高会计职业的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反之,就会影响会计职业的声誉,甚至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3.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典型特征。坚持原则能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作为会计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沽,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

3.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

3.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说,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法律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而起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篇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加快,不少财会人员在物质财富中失去了方向,贪污、等行为大行其道,客观上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使其成为各行各业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自律标准,这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治理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有效措施之一。本人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对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

1.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具体地说,是指会计职业人员在从事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行为时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根据我国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应包含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等主要内容。

2.1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表现之一是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2.2诚实守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讲信用,重信用;而且要求财会人员做到不为利益诱惑,保密守信;还要坚持做到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2.3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它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反省、剖析、提高自己,同时要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4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它首先要求会计人员的态度额观公正,其前提是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前提;其次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额观的会计职业判断;再次,还应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

2.5坚持准则。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它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和监督过程中,只有坚持准则,才能以准则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发生道德冲突时,应坚持准则,以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为此,要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2.6提高技能。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会计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会计工作,才能够勤勉、谨慎地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善于根据客观环境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如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做出合理的会会计估计等。

2.7参与管理。简单地讲就是间接参加管理活动,为管理者当参谋,为管理活动服务。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努力钻研业务,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熟悉服务对名胜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使参与管理的决策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2.8强化服务。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会计人员服务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会计行业的声誉和全行业运作的效率,会计人员服务态度好、严格执法、服务周到就能提高会计职业的信誉,增强会计职业的生命力,反之,就会影响会计职业的声誉,甚至直接影响到全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3.1原则性原则性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典型特征。坚持原则能使财会工作者职业义务感和使命感得以加强,作为会计工作者,如果不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坚持按原则办事,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2无私性财务工作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和行为,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无私性集中体现在财务工作者的道德习惯行为上,廉洁奉公,不贪不沽,一尘不染,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传统作风。

3.3服务性财务工作贯穿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各个部门。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行、各业、各部门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行各业各部门之上。

3.4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说,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法律制度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4.2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而起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篇3

一、会计专业教学的改革与优化的基本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高级技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致力于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优化需要在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构建过程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这是进行会计行业人才培养的根本思想,也是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指导。在会计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应基于社会发展着重进行学生生活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将学生的能力本位需求作为会计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参照点,做出合理的会计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优化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参照点,将会计职业需求及工作要求与会计专业教学基本特征相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改革。现阶段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较为宽泛,但是工作过程中专业符合程度较高,因此所需的会计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专业与技能素养。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学应该有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征,即会计专业教学与评价中应着重进行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教学,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又系统的知识理论,具有复合化程度较高的职业素养。此外,将工作需求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学生的财经语言表达及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撰写财经应用文能力培养、财经资料检索能力培养、财务岗位执行能力培养等全面综合起来,并融入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中,形成优化教学结构,加大复合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优化改革主要是先明确教学体系与技能训练体系,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与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还要进一步优化设计教学实施方法与手段,以有效推进教学内容优化进程与质量。

1.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设计思路

职业技能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也逐步实现了向信息化方向的转变,一些技术化的操作技能培养也逐步走入了职业会计专业教育课程中,职业院校开始推进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优化改革,以实现动态的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与优化需要将会计工作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进行整合融入到会计教学中。近年来,一些院校已经着重参考工作与社会需求进行了课程优化设计与实施,一般而言,在以工作过程为基准的会计专业教学优化设计过程中主要坚持的设计思路有:一是坚持市场与就业的导向地位,全面熟知社会行业需求,为课程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以便于确定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二是根据会计行业工作过程中实用的应用技能进行课程编排,建立起实用的课程体系,最大程度的实现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三是坚持以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活动相结合,将能力培养分割成具体的实践模块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四是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着重进行工作岗位与能力的结构划分,并将其融进教学内容优化工作中;五是根据行业工作发展动态进行项目教学活动,并在项目教学中加大教学课程的开发,制定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六是加大会计专业能力的整合与优化,在特色化的专业课程中强调专业技能的培训。

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优化与改革设计主要基于以上几点设计思路,具体的设计实施与应用主要分为四步进行。

2.会计专业课程优化设计内容

(1)专业教学基于市场调研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会计专业教学的市场调研主要是进行大型企业的会计岗位需求及工作技能需求进行调查,同时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情况及企业财会用人规格也要包含在专业教学的市场调研中。会计工作过程中的专业软件应用、专业财经文章的阅读及财经国际法规规范都应该在市场调研中加以注意,并于教学内容设计活动中加以体现。

(2)基于会计岗位与能力分析构建特色课程

职业院校的技能教学要根据市场调研与岗位分析制定相应的技术化教学课程,如专业财经杂质阅读及财经发展趋势解读课程、会计软件学习与应用课程等,这些课程需要参照设计与优化思路进行特色制定。

(3)解读会计工作过程,重构教学结构

培养技能型人才需要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先进行课程设置,还需要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成符合企业项目开展的实用结构。此外,在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还应该就具体化的细节进行结构细化,实现每一课程环节都有相应的优化设计要求。

(4)拟定会计课程内容

进行会计组织结构分析后便需要进行最终优化课程的拟定工作。课程的拟定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层次化内容设计,并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进行项目实训,争取以任务驱动作为教学内容开展的主导。

三、结语

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相结合,全力推进教学内容与体系的优化与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加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整个职业教学活动的核心,应该顺应社会与国际发展的人才需求进行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篇4

研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问题,即继续属于我国预算会计的一部分,还是归并于企业会计,或者是自成独立的体系。

关于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目前存在四种不同的观点:

1.事业单位会计仍应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与行政单位会计一起合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2.事业单位会计不应再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而应与企业会计一起合称“企事业单位会计”。

3.事业单位会计既不应属于预算会计体系,也不应属于企业会计体系,而应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体系。

4.根据资金来源性质的不同,区别对待:公立且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可以并入预算会计体系,而对于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会计体系可并入企业会计体系。

讨论事业单位会计的归属,首先应该对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进行重新的认识。过去事业单位的范围较广,而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对于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将并入行政单位,自然应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而具有经营性质且适宜向市场放开的事业单位将并入企业的序列,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其余的事业单位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主要由国家财政供应资金,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这些单位就应该按事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综上所述,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依然和政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家财政资金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属于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因此事业单位会计应该依然属于预算会计的一部分,纳入国家预算管理。

(二)财务报告主体

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主体,是界定事业单位财务报告范围的关键因素,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是组织会计核算的首要前提。财务报告主体具有独立性、实体性和统一性的特点。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我国的事业单位均是独立的法人,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因此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主体就是改革后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三)事业单位会计框架体系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采取准则加制度的模式,在制度层面又包括通用会计制度和行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中小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通用会计制度和各行业制度并存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业务有着各自的特殊性,同时在现行的行业会计制度中有的行业要求采用收付实现制,有的行业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但通用制度和行业制度之间不仅存在着大量的重复信息,还存在一些原则上的差异,造成了事业单位之间会计信息不可比、不真实,这既不利于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情况作出合理评价,更不利于新形势下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而会计准则的存在使不同行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有了共同遵循的标准,这就为取消行业会计制度提供了前提。有了会计准则,各单位的会计报表和经营成果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核算基础,便于检查分析和相互对比,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因此,根据我国会计标准改革的总体原则,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经验,应当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取消行业制度。这样既能从原则上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和概念基础,又能为事业单位提供具体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及其使用说明,增加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实务操作。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将“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将会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界定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概念更加明确,更符合国际惯例。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对会计工作及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会计核算工作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性规范。

讨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首先要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会计信息需求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决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类型和质量。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会计信息需求者应该包括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社会公众、投资人、债权人、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和其他信息需求者。就这些信息需求者来说,既包括了受托责任观中的委托者,又包括了决策有用观中的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因此他们除了需要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信息之外,同样需要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既应该满足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相关要求,如真实性、可靠性,也应满足决策有用相关的要求,如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及时性等。

(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归纳起来,应包括真实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包括一贯性和统一性两方面)、及时性等内容。真实可靠性是指事业单位会计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是对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如果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可靠性,那就失去了它的根本意义。相关性是指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够对决策有用,那么自然要求这种信息与该决策相关。明晰性也叫可理解性,它要求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清晰,便于理解。可比性是指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横向纵向均可比,包括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和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会计信息口径应当一致,相互可比。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时效,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会计信息及时利用。

(二)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篇5

随着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近年淼慕出口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外贸易的逐步发展,给各行业的涉外会计人才带来了发展空间,对这些涉外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在这个背景下,高等院校在培养涉外会计专业人才时,对专业能力培养和社会发展应当进行融合研究。

一、当前涉外会计人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会计人才的培养,通常情况下是为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日常财务会计工作。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还需要通过实习工作的经验积累,逐步适应实践的工作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经济知识的培养,各课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如财务管理、电商管理等,导致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不过关,缺乏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不能准确了解到工作中的语言文字信息,从而无法适应涉外会计人才的相关要求。

二、全球化背景下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涉外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涉外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是对涉外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通过市场调查,大中型的企业都要求会计专业人才的学历要在本科及本科以上,也有部分企业要求专科及专科以上。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得知,单位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苛刻,招聘单位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而非学历证明文件。其次是涉外类会计人员的专业背景,通过对400家企业的人才要求分析可以得知,有242家企业要求涉外人才具备会计专业,30家企业可以接纳非财会类的专业背景,另100多家企业没有明确的专业背景要求。招聘企业对涉外会计人才的职称资格证书也有相关的要求。半数以上的企业要求招聘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专业人才,一般都是财务主管类的工作岗位。最后,在涉外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上,大部分企业都要求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也有少数企业要求十年左右的工作经验。

(二)涉外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

涉外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职业能力上,还包括求职者自身的工作态度和个人品信等。企业对涉外会计人才的要求,既需要会计人员对公司财务的日常管理,也需要密切联系其他部门进行合作交流,为企业的领导层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全球化背景下涉外会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

高校在涉外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凭借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在会计培养市场上进行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各高校应当将市场的人才需求作为发展导向,建立起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案。

(二)加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低层次会计人员就业难的背景下,涉外会计人才需求却出现上升趋势。涉外会计岗位的综合性要求学生既具备会计专业核算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国际贸易知识。高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的趋势变化,对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作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团队协调能力、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独立执行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涉外会计人才已逐步成为各行业涉外业务的重要力量。社会需求带动着教育向前发展,高校会计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应当密切关注社会需求,把涉外会计人才纳入培养的队伍中。同时,在具体实施中也应当注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国际贸易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有效的组织实施。使得涉外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涉外企业的发展培养出坚实后盾。

篇6

会计信息生产是指采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加工处理,生成具有一定用途的会计信息产品的过程。会计信息生产按生产阶段不同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会计信息初生产,即企事业单位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利用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会计人员进行确认、储存、加工、传播而生成的会计信息产品。第二阶段为会计信息再生产,会计信息再生产是会计信息生产的高级阶段,即利用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再次进行确认、加工、提炼以满足不同会计信息需求者需要的过程。会计信息生产按生产主体不同可分为内部会计信息生产、政府会计信息生产和社会会计信息生产。内部会计信息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生产满足自身需要的会计信息的过程。政府会计信息生产是指政府部门生产满足国家宏观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产品的过程。社会会计信息生产是指对内部会计信息生产质量的审核,并为政府会计信息生产提供“原材料”的加工过程。一般来说,内部会计信息生产为会计信息初生产,该生产的特点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本身又是会计信息的需要者,会计信息产品没有商品化的基础。同时会计信息的初生产者具有强制性,因为按我国会计法规定,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单位无论大小都必须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生成会计信息产品。社会会计信息生产和政府会计信息生产为会计信息再生产,该生产的特点是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作为“特殊商品”,可在会计市场交换,给生产者带来丰厚的利润。

会计信息需求是指利用会计信息产品进行经营决策的客观需要。按其与决策目的的关系可分为一般目的需求和特殊目的需求。一般目的需求是指大众化决策对会计信息产品的经常性需求,如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和国家统计指标计算对会计信息产品的需求。特殊目的需求是指决策者为某一特殊目的进行决策对会计信息产品的临时性需求,如股票投资者对其上市公司某时期特定的会计信息产品的需求。会计信息需求按与决策范围的关系,可分为宏观管理需求和微观管理需求。通常宏观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产品由政府会计信息生产机构提供;微观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产品由内部会计信息生产机构和社会会计信息生产机构提供。

会计信息生产决定会计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生产种类决定会计信息需求种类,会计信息生产结构决定会计信息需求结构,会计信息生产层次决定会计信息需求层次;反之,会计信息需求又决定会计信息生产,会计信息需求种类、结构、层次决定会计信息生产种类、结构、层次。不存在没有会计信息需求的会计信息生产,也不存在没有会计信息生产的会计信息需求,会计信息生产与会计信息需求密不可分。

二、会计信息产业的涵义及特征

根据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的涵义,笔者可以界定“会计信息产业‘是指直接进行会计信息生产、传播和加工,以会计信息产品服务其他产业的盈利性组织的集合体。会计信息产业作为新建立的一个产业,具有产业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1.会计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是初生产者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对可用货币计量的原始经济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生成的信息产品,该信息产品凝结了初生产者的知识和智慧。再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是再生产者对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进行确认、加工、浓缩、提炼形成的信息产品,该信息产品不但凝结了初生产者的知识和智慧,还凝结了再生产者的知识和智慧。会训信息传播是连结会计信息生产与会计信息需求的纽带,会计信息产品的传播需要会计信息传播者在保持会计信息真实的条件下,对会计信息产品进行判断、分类、解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会计信息需求者的需要,该过程又一次凝结了会计信息传播者的知识和智慧。会计信息产品有用性是会计信息需求的源动力,会计信息需求者对已获取的会计信息产品,根据使用目的、对象进行分析、预测、判断、决策,组织好单位的经营管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会计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可见,会计信息产品从初生产到再生产,从传播到使用都凝结了不同环节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智慧,因此,会计信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

2.会计信息产业是渗透性和服务性产业

会计信息初生产满足了国民经济各行业、各部门的管理需要。因为会计信息初生产提供的会计信息产品可以帮助各行业、各部门管理当局管理决策。同时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又是会计信息再生产的“原材料”,来自各行业、各部门的大量的“原材料”为会计信息产业提供了该产业所需的生产对象,故会计信息产业具有“渗透性”。

会计信息一般目的需求是指大众化决策对会计信息产品的经常性需要;特殊目的需求是指决策者为某一特殊目的进行决策对会计信息产品的临时性需要。无论是一般目的需求还是特殊目的需求都表明会计信息初生产与再生产所形成的会计信息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会计信息产业的服务。

3.会计信息产业是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

会计信息产品是会计知识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品,知识的增值性与脑力劳动的能动性决定了会计信息产品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该产品有极诱人的商业利润;会计信息需求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扩大,这种扩大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扩大,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是呈几何级数递增;会计信息产品的高附加值和会计信息需求膨胀决定了会计信息产业是一种经济效益好的产业。

会计信息产业是处于发展中的产业,其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会计信息产业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产业,即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水平运用,又重视人的行为的产业,其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能提供更多的岗位。会计信息产业的主体有: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证券咨询机构、投资顾问等,其共同特点是:在取得自身经济效益时,提高了社会效益,因此会计信息产业是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

三、建立会计信息产业的意义

1、建立会计信息产业是会计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经济活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决定了会计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而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生产有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会计信息初生产发展到现在的会计信息再生产正体现会计实践的发展过程。首先,会计信息初生产与经济活动低级,社会实践活动简单密不可分。因会计信息初生产者本身是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初生产的会计信息产品仅仅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会计信息不需对外服务,不存在会计信息商品化的基础,是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商品经济时代相吻合。其次,会计信息的再生产满足会计信息对外交流服务的需要。这时的会计信息生产已经不只局限于服务管理当局,强调运用会计信息产品对外交流和服务,通过会计市场有偿服务是会计实践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与日益重视的资本经营方式生产力水平相吻合。

2、建立会计信息产业是我国会计市场对外开放的需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经济已是一种开放型经济,作为世界各国经济通用的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中关注的焦点。会计信息生产者不只满足国内会计信息需求,同时要满足国外会计信息需求,同样,会计信息需要者不只需要本国的会计信息,同时也需要其他国家的会计信息,会计市场全球化已成现实。我国会计市场作为新型发展的会计市场日益受到国际会计大公司、证券咨询机构的重视,世界六大著名会计公司分别在我国设置了分公司,其他有实力的国际会计公司也瞄准了我国会计市场的潜力,抢夺我国会计市场份额,国际大公司无论是规模、技术力量、经营经验等都比我国会计公司、证券咨询机构占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国际大公司抢滩中国市场,享受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市场全球化带来的成果,对我国会计公司、证券咨询机构带来了挑战。划分会计信息产业将有助于改变目前状况,会计信息产业可按产业组织规律对我国会计公司、证券咨询机构进行规模集中,缩短其发展时间,形成一批在规模、技术力量、经营经验等能与国际大公司抗衡的优势企业,迎接国际大公司的挑战。

3、建立会计信息产业是规范注册会计师等行业管理的需要

会计信息产业的主体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证券咨询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主体归属不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管理。各行业主管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在制订了一整套本行业范围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约束本行业务主体市场行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制订了一些防止他人入侵的行业壁垒,使得本应该流动的会计信息流动不起来,会计信息市场呈现无序化、条块化、行业化、行政化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特点,会计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严重浪费了会计信息资源。划分会计信息产业是将直接或间接以盈利为目的的会计信息生产者集合起来,实施产业化管理,通过会计信息产业部门制订一系列产业政策、规章和制度,约束各主体的市场行为,打破行业封锁和条块分割,使得会计信息生产按照统一的市场规则进行运作,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竞争,让会计信息产品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流动,合理有效地配置会计信息资源,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最大增值。

4、建立会计信息产业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会计信息再生产是对初生产的会计信息再次确认、加工、提炼的过程,是对初生产会计信息的复核。会计信息传播是连接会计信息生产者和需求者的桥梁,会计信息传播途径不畅、会计信息传播者故意诱导,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既损害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利益,又危害了会计信息生产者的信誉。会计信息产业可通过产业内的自我约束机制,疏通会计信息渠道、规范会计传播者行为、约束会计信息传播者动机、净化会计信息传播环境。建立会计信息产业即可对会计信息进行复核,又能疏通会计信息渠道、规范会计信息传播者行为、约束会计信息传播者动机、净化会计信息传播环境,保护会计信息需求者的利益,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途径。

四、建立会计信息产业的战略措施

1、建立会计信息产业领导管理体制

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组建会计信息产业机构领导体制。即将现有财政部的会计管理司、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合并为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会计信息产业部,组织领导全国会计信息产业工作;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会计信息产业厅(局),分管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会计信息产业工作,行政上和业务上接受国家会计信息产业部的领导和管理;在各地市、自治州乃至县级市设置会计信息产业局,行政上和业务上接受上绿会计信息产业厅(局)领导和管理。该种会计信息产业机构领导体制的建立,有利于从会计信息初生产到再生产进行直接领导管理。

按合理分工、规范管理原则设置会计信息产业部内部管理机构,即在会计信息产业内部设置政府会计信息生产管理机构、社会会计信息管理机构、内部会计信息管理机构、会计信息传播管理委员会、会计信息消费者管理委员会。在各级会计信息产业部门设立分支机构,以便于加强会计信息生产、会计信息传播和会计信息消费的协调管理。

2、制订会计信息产业配套的政策法规

篇7

一、会计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的职业活动实践逐渐形成的。会计职业道德亦是如此。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是随着会计职业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其中1996年6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较系统地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首次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写进了《会计法》。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职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职业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也在扩展和深化,由过去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逐步转变为参与决策、实施监控、改善经营、提高效率等全过程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人们对会计工作日益重视,会计职业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明显。人们对会计工作质量的期望和要求日益提高,促使会计从业人员应诚实守信、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等,始终保持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发展。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和作用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会计职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特殊职业,其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一般的职业道德侧重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信念的调整,通常只对那些最低限度的要求赋予强制性。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旨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职业规范,而不是仅仅去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高尚和完善。为了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调整职能,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许多内容都直接纳入了会计法律制度。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

会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会计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联系。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利益因素的驱动。由于会计人员的利益取决于经济主体的利益,当个人利益、经济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出现矛盾时,如果会计人员与经济主体利益协调一致,忽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时,便产生了会计职业道德危机。因此,会计职业的社会公众利益性,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和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一)爱岗敬业。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必须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本职工作。因此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句口号,它更需要具体的行动来体现,既要有安心的会计工作、献身会计事业的工作热情,又要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学苦练的钻研精神,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

(二)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主要内容。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要求会计人员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持业谨慎,信誉至上。

(三)廉洁自律。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廉洁自律的基础。同时要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四)客观公正。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是会计人员的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可能尊重事实。所以要求会计人员要以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独立性。

(五)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熟悉准则,了解和掌握《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的制度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

(六)提高技能。会计人员要适应时展的步伐,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才能不断进取,才会主动的求知,求学,勤学苦练,精益求精。

(七)参与管理。会计人员要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积极主动的作好参谋。主动提出合理建议,协助领导决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

篇8

近年来,企业财务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稳健性原则已然成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个重要要求。尽管稳健性要求与可靠性、准确性等其他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点,但由于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财务丑闻的曝光,社会公众越发要求企业遵循更加严格谨慎的原则进行会计计量,并且要有严格的会计准则对企业进行约束;同时综合考虑各方相关利益人的关系,达到平衡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利益,企业财务也逐渐向稳健性的会计核算和记录转变。无论是社会公众对企业会计实施稳健性原则的要求,还是会计行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在会计核算中保持应有的稳健谨慎的态度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职业修养。因此在当下稳健性视角下深化认识会计信息质量,对保证真实、准确地确认和计量业务信息,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1.稳健性原则概述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致使企业所遇到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在经济过程中的不确定事项越来越多,造成了会计核算的困难和随意。会计处理不确定事项的数量增加和难度增加是稳健性原则存在的基本前提。与此同时,在复杂的市场发展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险,实施稳健性原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在风险实际发生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并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稳健性原则作为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一项重要原则被国家会计准则作出明确规定,且被众多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采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已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该准则说明明确将稳健性原则列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重要要求,并完善了稳健性要求在财务中所涉及的范围,对稳健性原则的实施要贯彻整个会计处理过程的始终,并不仅局限于对企业营收和支出的关注,还要求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科目谨慎地选择会计核算方法,同时在对会计制度的学习中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遵循稳健性的前提下再深化对会计信息质量再认识,加强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改革。

2.稳健性观点下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再认识

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则,与其他信息质量要求之间存在着目标一致性,相互联系融合,共同为有效率、有效果地披露会计信息服务,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首先在实务中,根据稳健性原则对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核算仅仅只是估算,并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比如为确保谨慎性而对无形资产计提的折旧和减值,由于资产本身的难以计量性,加上种种客观或者主观因素的限制,无论选择何种计量方式,最终计量的价值仍会与该资产的真实价值有偏差。其次稳健性原则要求的不高估利润且不能低估费用,其实质上是以消极的态度对企业的事项核算特别是是针对不确定事项作出选择,但有时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扭曲,导致这种消极信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缺乏相关性。并且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事项的不确定性难以一致也难以评估。即使依据稳健性原则对事项进行谨慎评估核算,但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事项依照当下可供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仍容易导致会计核算错误,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由于稳健性原则与其它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因而在稳健性的观点下,不能刻板地盲目追求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绝对准确性,要结合当下的市场环境,遵循稳健性原则谨慎地选择计量基础和核算方式。例如在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时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的选择,根据稳健性原则,不能仅简单地按照真实的交易价格进行核算,还需要分析该资产自身的性质以及所处的市场情况,谨慎地选择计量基础和核算方式,以此完成会计处理。因此在稳健性原则下,其他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须更加灵活,在考虑交易事项的性质和会处理所要达成的目的的前提下,保证财务信息能够满足会计信息质量中的种种要求,得出高质量的会计结论。

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

1.从行业环境看

尽管稳健性观点下的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但从宏观上看,由于当下的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间贸易的增强导致的国际贸易竞争带来的经济不确定因素加大,日益要求企业财务会计在核算记录的过程中保持谨慎稳健的态度。而从微观的角度上看,众多企业面临着所有制结构和治理机制改革的挑战,以此来应对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在此背景下,企业的会计计量更需要稳健性原则的保障,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和各个相关利益方作出正确的决策。

2.从税收看

税收也是稳健性原则在实务运用中起到重大作用的领域。除了免税企业之外,其余企业都要履行纳税义务,定期缴纳企业所得税。在进行税收计算时,合理地进行税务筹划是减少税负,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因此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应纳税额的计算时会严格遵守会计稳健性原则,不低估费用,不高估收益。这种做法既保障了企业利益,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政府监管部门、股东和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申税纳税情况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推算出企业实际的收入费用情况。

3.从平衡各方综合利益看

在商业经济发展的早期,企业仅仅由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组成。随着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化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不断变革,以及股份制结构理念的推行和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产生了多种不同形式的所有制结构,与企业之间具有利益往来的关联者增加。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在决定会计核算基础时,不仅仅要考虑自身和公司的利益,还要考虑其他各关联方特别是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为了综合平衡各方的经济利益,一是稳健性原则可以适当避免管理当局过高地估计企业的资产和利润,限制对股东发放过高的股利,从而起到了保护债权人和其他利益方权益的作用。二是稳健性原则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利益和费用的核算更加谨慎和认真,避免过高的盈利率导致的股东诉讼,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提高稳健性在会计核算中应用水平的举措

1.健全相关会计制度,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力度

健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是保障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用水平的最根本的也是最基础的方式。尽管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对稳健性原则进行明确的定义,但是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依然对完善各项具体制度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加大对不确定事项的披露规定。同时在有法规可依、有制度可遵循的背景下还需要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近年来,许多企业财务丑闻的频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没有遵循稳健性原则而高估企业资产和利润,低估企业负债和费用。这些丑闻引起不仅股东、债权人还有社会公众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要求。因此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工作是提高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有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2.改革企业的治理机制

改革企业的治理机制要求企业依据自身的所有制结构进行各项针对性的变革,其中包括对财务会计处理的变革。良好的治理机制可以帮助管理决策者进行恰当的决策,约束管理者在进行财务披露时保持谨慎而稳健的态度,缓解管理层高估企业利润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且要求公司上下严格遵循该内控制度。良好的内控制度是发展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应用的保障之一,而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保障管理者在进行财务决策时受企业内控系统的约束和监督,以及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

3.激励推动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下财务人员必须是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优秀能力素质的高端人才,首先财会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谨慎性需要整个行业的支持,并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企业相关的财会部门可以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和思想道德上的培训,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保证持有谨慎稳健的态度下追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准确。其次会计人员自身要保持对会计信息的谨慎性,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是帮助自身熟练地掌握工作内容,而使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人员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会计准则》等相关要求。及r学习和更新对会计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和理解,在进行业务或者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在实践中以稳健的态度有效率、有效果地进行会计处理工作。

四、结束语

随着商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等等要求越来越高,稳健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为有效率且有效果地进行会计处理的保障之一也随之而生。稳健性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指标,其被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青睐,它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分析会计信息是否符合可靠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等等质量要求,以便进行有效的决策,还有利于企业趋利避害,实现更好的发展。因此深化对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再认识,对提升会计处理中各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水平,以稳健的节奏有效率、有效果地对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起着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林,张学训.建立“稳健性会计原则”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1993(02).

[2]王平.论稳健性会计原则及其在我国的运用[J].北方经贸,2003(05).

篇9

本文拟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研究对象,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给与需求,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理论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环境

1.供给环境

供给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内,提供审计服务产品的可控环境,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外,相关监管部门的可控环境。内、外环境综合作用影响行业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内部可控环境包括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相关的审计技术准则和审计技术手段、行业发展、同业竞争和职业独立性状况等因素;外部可控环境包括由财政部、证监会等制定的规范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质量和信息披露规范质量等因素。

2.需求环境

需求环境主要指影响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数量和质量的环境。由于需求主体可分为公司、政府和社会公众,因此,需求环境可分为微观的公司环境、宏观的政府环境和公众期望环境。微观的公司环境主要与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公司治理状况决定了审计质量需求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程度。而政府和公众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包括通过影响公司的治理环境进而来影响其审计质量的间接影响,以及通过直接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来影响其审计质量的直接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基础

我们都知道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的是审计服务,其工作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总体财务状况数据,这些财务数据即为会计信息。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是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基本元素,也可以这样理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基础,即为会计信息。

1.会计信息的供给

按现行有关会计规范的要求,会计信息的对外报表采用的是标准化会计报告模式,即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利润表。该类信息呈现标准化,有统一的规格,方便了使用者的比对,使其可以快捷的获取信息,但是,统一的报表形式也决定了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能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需求。

2.会计信息的需求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结构具有广泛性、差异性和易变性特征。对于不同的用户以及同一用户的不同用途,信息的需求结构是有差别的。作为需求的信息中既要有企业内部信息,诸如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又要有企业外部信息,诸如其他微观主体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市场形势的信息,甚至国际市场信息。从需求方来说,则涉及多个方面:政府、企业、经济个体、普通民众等等。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实证分析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分析

1.会计师事务所

(1)业务单一,监管不健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涉及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但国内绝大多数事务所还只能提供审计等单一品种的服务,能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业务和其他相关业务的事务所并不多,总体的业务服务能力和范围都十分有限。在执业环境的管理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事务所运营体制和行业监管机制等都存在较多问题,如事务所内部缺乏激励机制,行业监管监督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政府干预,作假较严重等。

(2)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才不多。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为顾客提供各种管理咨询业务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渠道也很少,由于事务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的层次较低,加之,还没能建立一套面向市场的、有效的培训机制,这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3)缺少小型事务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大部分。这些企业的年报审计工作,以及一些较为简易的管理咨询工作都需要一大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出于收费金额方面的考虑不大会承揽这方面的业务,这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这些小规模企业需要小型会计事务所提供价格低廉的记账、纳税申报、会计制度设计、基本会计知识培训、验资工作等专业。其发展可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格局,是发挥其特定的市场功能的需要,也是实现其市场自身定位方面的需要。同时,这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成立时间短、起步晚,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上都无法与大、中型事务所竞争,而只能将服务对象定位在中、小企业上。

2.注册会计师

(1)国内市场上会计专业岗位分布调查分析。下图是有关市场上会计专业岗位分布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总比 例只占到17%,而最基础的基本核算岗位占到了市场岗位份额的将近一半之多!当然这与调查对象当中存在大量私营企业有关,由于私人企业的会计日常核算并不是很复杂,基本的核算岗位设置即可满足企业的核算需要。但是大量存在的基本核算岗位是无法满足新要求、高标准的新型市场的。

(2)国内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分析。下面是国内某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年龄分布调查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队伍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为37%,而30岁以下的仅仅只有7%。注册会计师队伍当中的成员老龄化趋势仍旧偏大,年轻人才缺乏。这一点必将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3.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的一般结论

首先,很明显的是,从供给角度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注册会计师人数虽然在逐年上涨,但总数与国际知名事务所相比较还是略少。国内现有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当中老龄化严重,年轻人群当中也存在高级人才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其次,由于私营企业数量庞大,导致了会计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基本核算岗位,而高级会计人才十分短缺。但是,现有的这些基本核算岗位的人才也没有完全适合国内本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现状,真正可以满足私营、小型企业的事务所所占比例太小,发展缓慢,多种问题制约了这一新兴形式的事务所的出现。这些都是供给情况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求分析

1.需求主体

(1)外国会计公司以及外国投资者。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对外国会计公司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外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要求中国的会计市场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为他们提供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考虑到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相对成本方面的考虑,他们必然在适应本土特色的同时继续延续其国际化的策略。即,在雇用大量高素质的中方员工时,注重吸纳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和那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提出财经建议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外国资本流入和外国投资增加,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将产生全新的需求。

(2)中国资本市场以及改革后的新型企业。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各个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服务。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国外企业都将发生一个新的融合。我国企业在国家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行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不但要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提供审计和一般信息披露服务,还要求其提供有关资产重组、上市运作、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市场预测等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因此,这些都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范围、形式、层次、质量等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2.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数与社会需求

(1)中国与其他市场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数比较。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由于大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因此需要大量的注册会计师对其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成熟。每10万人中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相较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新兴市场国家大部分只在10人以上,明显显现出数量上的不足。但是相比较这些地区,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执业注册会计师5.6万人左右,平均每10万人中约有4个注册会计师。不仅与发达市场数据相差甚远,甚至远远低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人数。

(2)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其他行业需求比较。由于社会劳动报酬与社会劳动或者说劳动者的技能是成正比的,这就说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在经济活动当中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可或缺的经济角色和职能使得这一职业拥有了相对较高的报酬。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注册会计师人才的缺乏,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的极度需求导致了这样一种高薪纳才的局面。

3.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求的一般结论

首先,注册会计师在市场上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不仅没有饱和,甚至是一种极其短缺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各行各业尤其是商业部门,对于注册会计师的需求只增不减。这种需求是强大的、全方位的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对注册会计师服务数量的需求,还表现为对注册会计师服务形式的需求,对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质量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中国各个经济主体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巨大的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它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如果没有更多更优秀的国内注册会计师出现,没有有实力的事务所,这种需求的解决途径就只能依靠国外的大型事务所。这并不是一种妥善的解决办法。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均衡的制度安排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不均衡及影响

1.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由于一方面国内有强大的需求却没有具有实力和经验的国内事务所为其提供服务,而且国内外事务所成员收入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使得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大量人才流失,这将使得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处于愈加不利的竞争地位。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将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业务单一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会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将持续的在被国外事务所占领后的剩余小额市场上展开在业务数量、质量方面的竞争。这种激烈的多方竞争极其有可能会导致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不稳定。>,!<<BR> 2.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现有的会计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而会计信息的供给却还是一味的单一。这种从基础上的供需矛盾扩大后,便出现了高层人才匮乏、低层供给量过大;高层次高精尖人才匮乏、技术单一零散人才量过大的供给模式。加之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成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一辈注册会计师在新型会计市场的发展中不适应,知识储备不足,然而适应新情况的年轻一代中拥有注册会计师职业技能的人数却甚少。这些不合理的供给结构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行业内部人员得不到更新,其运作机制就会缓慢,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工作也必将受到影响。

(二)制度安排

1.培养优秀人力资源

这是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解决:首先是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改革考试资格、考试制度和考核内容、考核办法,注重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单单凭考卷定资格。其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大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力度,造就更加具有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再次,各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起自身的监管机制,使所内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最后,各个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指各个高校和专业 学校应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使该专业毕业生能高素质和高比率的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增加注册会计师队伍中的年轻人才比例。

2.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扩大经营范围,向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事务所学习,尽快适应多领域的需求,包括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同时注重质量、讲究信誉,以赢得更多客户。而扩大事务所规模的有效途径则是注重事务所规模的扩展,引导和促进国内事务所之间走强强联合的道路,有实力的大型事务所才能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健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这一点上,需注意的是要考虑到当前国内企业的情况,鼓励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小型事务所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3.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

篇10

    本文拟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研究对象,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给与需求,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理论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环境

    1.供给环境

    供给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内,提供审计服务产品的可控环境,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外,相关监管部门的可控环境。内、外环境综合作用影响行业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内部可控环境包括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相关的审计技术准则和审计技术手段、行业发展、同业竞争和职业独立性状况等因素;外部可控环境包括由财政部、证监会等制定的规范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质量和信息披露规范质量等因素。

    2.需求环境

    需求环境主要指影响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数量和质量的环境。由于需求主体可分为公司、政府和社会公众,因此,需求环境可分为微观的公司环境、宏观的政府环境和公众期望环境。微观的公司环境主要与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公司治理状况决定了审计质量需求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程度。而政府和公众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包括通过影响公司的治理环境进而来影响其审计质量的间接影响,以及通过直接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来影响其审计质量的直接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基础

    我们都知道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的是审计服务,其工作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总体财务状况数据,这些财务数据即为会计信息。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是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基本元素,也可以这样理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基础,即为会计信息。

    1.会计信息的供给

    按现行有关会计规范的要求,会计信息的对外报表采用的是标准化会计报告模式,即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利润表。该类信息呈现标准化,有统一的规格,方便了使用者的比对,使其可以快捷的获取信息,但是,统一的报表形式也决定了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能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需求。

    2.会计信息的需求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结构具有广泛性、差异性和易变性特征。对于不同的用户以及同一用户的不同用途,信息的需求结构是有差别的。作为需求的信息中既要有企业内部信息,诸如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又要有企业外部信息,诸如其他微观主体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市场形势的信息,甚至国际市场信息。从需求方来说,则涉及多个方面:政府、企业、经济个体、普通民众等等。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实证分析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分析

    1.会计师事务所

    (1)业务单一,监管不健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涉及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但国内绝大多数事务所还只能提供审计等单一品种的服务,能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业务和其他相关业务的事务所并不多,总体的业务服务能力和范围都十分有限。在执业环境的管理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事务所运营体制和行业监管机制等都存在较多问题,如事务所内部缺乏激励机制,行业监管监督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政府干预,作假较严重等。

    (2)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才不多。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为顾客提供各种管理咨询业务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渠道也很少,由于事务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的层次较低,加之,还没能建立一套面向市场的、有效的培训机制,这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3)缺少小型事务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大部分。这些企业的年报审计工作,以及一些较为简易的管理咨询工作都需要一大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出于收费金额方面的考虑不大会承揽这方面的业务,这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这些小规模企业需要小型会计事务所提供价格低廉的代理记账、代理纳税申报、会计制度设计、基本会计知识培训、验资工作等专业性服务。其发展可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格局,是发挥其特定的市场功能的需要,也是实现其市场自身定位方面的需要。同时,这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成立时间短、起步晚,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上都无法与大、中型事务所竞争,而只能将服务对象定位在中、小企业上。

    2.注册会计师

    (1)国内市场上会计专业岗位分布调查分析。下图是有关市场上会计专业岗位分布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总比例只占到17%,而最基础的基本核算岗位占到了市场岗位份额的将近一半之多!当然这与调查对象当中存在大量私营企业有关,由于私人企业的会计日常核算并不是很复杂,基本的核算岗位设置即可满足企业的核算需要。但是大量存在的基本核算岗位是无法满足新要求、高标准的新型市场的。

    (2)国内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分析。下面是国内某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年龄分布调查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队伍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为37%,而30岁以下的仅仅只有7%。注册会计师队伍当中的成员老龄化趋势仍旧偏大,年轻人才缺乏。这一点必将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3.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的一般结论

    首先,很明显的是,从供给角度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注册会计师人数虽然在逐年上涨,但总数与国际知名事务所相比较还是略少。国内现有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当中老龄化严重,年轻人群当中也存在高级人才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其次,由于私营企业数量庞大,导致了会计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基本核算岗位,而高级会计人才十分短缺。但是,现有的这些基本核算岗位的人才也没有完全适合国内本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现状,真正可以满足私营、小型企业的事务所所占比例太小,发展缓慢,多种问题制约了这一新兴形式的事务所的出现。这些都是供给情况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求分析

    1.需求主体

    (1)外国会计公司以及外国投资者。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对外国会计公司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外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要求中国的会计市场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为他们提供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考虑到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相对成本方面的考虑,他们必然在适应本土特色的同时继续延续其国际化的策略。即,在雇用大量高素质的中方员工时,注重吸纳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和那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提出财经建议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外国资本流入和外国投资增加,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将产生全新的需求。

    (2)中国资本市场以及改革后的新型企业。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各个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服务。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国外企业都将发生一个新的融合。我国企业在国家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行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不但要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提供审计和一般信息披露服务,还要求其提供有关资产重组、上市运作、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市场预测等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因此,这些都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范围、形式、层次、质量等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2.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数与社会需求

    (1)中国与其他市场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数比较。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由于大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因此需要大量的注册会计师对其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成熟。每10万人中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相较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新兴市场国家大部分只在10人以上,明显显现出数量上的不足。但是相比较这些地区,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执业注册会计师5.6万人左右,平均每10万人中约有4个注册会计师。不仅与发达市场数据相差甚远,甚至远远低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人数。

篇11

(一)会计行业的公信力有所下降 不断出现的会计违规事件使人们对会计行业的信任大为降低。会计行业不仅在我国,在整个世界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公信力下降。所谓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就是会计行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信誉。行业公信力是会计行业的无形资产,是会计行业在长久的经营中获得的一项宝贵资产。对于会计行业来说一旦没有了诚信,就会失去社会的信任,进而就会危及会计行业的生存,所以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诚信就是会计行业的尊严之所在,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而这种公信力的实施主体是社会大众,社会大众是会计行业公信力的评价主体,会计行业只是被动地被检验和认定。

(二)会计行业特色的道德培养体系尚未形成 中国会计学会早在1983年年会上就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中长期总目标定位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讲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所谓中国特色是指“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采和风格,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应该是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为背景,体现中国特点、从而有别于他国的反映会计规律的理论。”会计行业乃至社会对于会计人的要求必然不同于其他行业对其成员的要求。一定不能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大众的政治思想教育相混同,它们在目标上相差很大,内容上的相关度也很低,唯有开发出适合会计人自身特色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才能真正做好道德教育工作。另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会计人的道德教育工作被放在了遗忘的角落。世界历史上每一次会计舞弊案,都见证了会计行业公信力的下降。

(三)会计人的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自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实施以来也暴露出了一些现实问题,虽然该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但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发展的要求与会计基础工作差等滞后性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新会计准则中大量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种新的计量模式要求会计人不仅要面向过去,更要面向未来,要求会计人能够准确地提供前瞻性的信息。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下,会计环境变化迅速,加之各种组织机构也在大幅度地参与会计信息提供与分析,与会计行业竞争的态势迫使会计行业亟需培育出以勇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会计精神。会计行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性环境中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否则就会有被取而代之的危险。但从目前我国总体情况来看,会计行业仍然处于创新的低层次阶段。偶尔进行的一些创新也主要是为了被动地适应当前会计实践活动与时展的要求。从会计人自身的角度分析,达不到勇于创新核心要求的最大问题就是动力不足,最终致使会计人因循守旧或者是被动应变。积极参与创新应该是会计人在信息经济时代寻求生存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会计行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四)会计行业的整体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财政部在制定准则时势必要考虑市场经济的时代要求。新准则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准则中也大量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这就为市场经济主体增加了自主决策的成分,为活跃和发展市场经济增添了足够的活力。新准则中大量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减值准备的计提、未来现金流量的判断、折现率的确定等都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无形中赋予了会计人员乃至企业更大的自主决策空间。中国政府在扩大会计行业自主性的同时,也加紧了对会计行业的监管。在新准则颁布的同时,就出台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这种双管齐下,两手一起抓的行事方法固然有效,但不能仅仅依靠法律的手段来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还应该加强会计精神的建设,重视对会计人员价值观的引导,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行业的违规,才有利于会计行业整体素养的提高。

二、会计精神塑造的新思路

(一)注意目标导向性,做好新时期定位工作 会计精神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行业的传统、文化、理念和哲学等共同孕育的。优秀的会计精神的形成要经过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过程,并将那些不入主流的东西剔除,最终才会形成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独特风格的会计精神体系。应该明确会计行业的未来要靠会计人自己去谱写,明确的目标不仅给人指引未来前进的方向,还在于它会时不时地给人以动力支持。培养会计精神,要遵循时代性、先进性、激励性、效益性等原则,不仅要反映行业本质特征,而且要反映出行业的特点和特色。所以,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注重新时期对于会计行业的新要求,注意新的会计环境对会计行业的挑战,新时代的到来也同时要求会计行业要以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二)用系统的思维塑造会计精神 在充分认识我国当前会计精神贫乏的现状后,就要适应当前的会计环境,顺应当今时代的要求,积极而适时地调整会计行业精神状况,用系统的思维塑造会计精神。会计精神的塑造绝非是一项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精神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具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生存条件和运动规律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当前我国会计精神的现状并不能令人满意,而且以前也并没有会计行业精神的专门建设工作,因此要想真正做好会计精神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就必须提倡用系统的思维对待会计精神塑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系统的思维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能够事事、时时都从全局和整体上来把握的能力,要求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然后尽量关注和照顾到每一个细节问题,不断追求完美。

(三)用不断变化的思维审视会计精神的塑造 由于会计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不可能存在永远正确的会计精神培养方案,所以,一定要用变化的思维审视会计精神的培养工作,即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会计精神的培养工作。发展的观点要求在审视会计精神培养方案时不仅要依据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还要用不断成熟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不同时期会计精神的培养工作。培养会计精神,不仅要立足现在审视过去和当前,还要立足于过去和当前去审视未来。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引进不同的会计精神的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看到成绩与失误,进而做出相应的对策。通观会计行业的发展历史,会计文化一直都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新进展和新突破,这是会计文化永远发展与前进的基本动力,也是会计文化的优越性之所在。会计精神的塑造机制也应该在不断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发展壮大直至成熟。

(四)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与社会环境的约束作用 舆论是良好社会环境发挥作用的一个有力武器,只有在会计行业内外有强大的舆论存在,才能够对会计行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监督和激励作用。由于舆论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只有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够产生具有良好预期的舆论,也才能够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产生预期良好的作用。社会态度、社会信念和社会价值观等都是决定社会舆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进行会计精神的培养工作,需要良好的会计环境;另一方面,进行会计精神的培养工作又会营造出良好的会计环境。良好的预期舆论才能有效地约束会计行业的违规行为,才能够为会计精神的塑造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三、会计精神塑造的具体措施

(一)做好会计人的道德与责任感教育 会计道德追根究底就是社会一般道德在会计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在会计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上,会计人应培养积极进取、热情实干、谦虚谨慎、洁身自律、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和勤俭节约等精神,进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整个社会日新月异,这一切都增加了社会对于会计行业的依赖。所以,会计人对待道德的态度是否积极,最终的结果不仅仅影响到其自身,还影响到整个会计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会计人的道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品质善恶的问题,还是会计人是否具有责任感的问题。责任感对于会计人的工作态度要求非常严格,它要求会计人时时刻刻都应该心中常存责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的精神。只有做到对自己职业热爱和认真负责的会计人才能做到真正地符合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会计行业法规教育,树立法制意识 虽然会计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会计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会计违法违规事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会计人法律意识还很淡薄。所以,有必要提倡会计行业法律法规教育,以增强会计人的法制意识。通过法律法规来增强会计人的法律理念、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在法律底线上保证会计精神理念与会计职业责任观、会计纪律观、会计法制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会计人的行为符合会计精神的基本要求,符合会计纪律、会计法律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在进行会计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责任感教育的同时,还要在法律的层面上培养会计人的责任心。在没有法制约束的情况下也没有证据能够说明会计人必然会遵守社会秩序和行业道德。会计法规教育就要求会计人要切实树立起法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这样不仅有利于行业形象的树立,有利于会计精神的建设,还有利于会计人独善其身。

(三)重视会计人的职业理想教育,加强行业自律理想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职业理想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于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社会要求会计人必须具有职业理想,必须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为社会这个大机器的运转奉献个人独有的动力。会计人的职业理想应该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来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即个人所期望达到的阶段性或最宏大的职业境界。会计人的职业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个人的远景规划,是个人的职业蓝图,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期待都密切相关。通过职业理想教育可以让会计人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行业存在的意义,也可以引导会计人正确地认识会计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会计职业生活中把握住自己所处的职业地位、作用和职业角色,脚踏实地地干好会计工作。把个人理想和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促进个人进步和事业发展。做好会计人的职业理想教育不仅仅会计人自身受益,对于会计行业的自我建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四)强化会计人的创新意识,积极应对会计环境的变化创新是会计行业不断进步的灵魂,是会计行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当前会计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向会计行业提出了一个挑战,会计行业要积极而适时地调整自我以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精神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在塑造会计行业的自身良好形象,不断地改善自身,积极进取,力求做得更加完美。改善自身、完善自我并不是要为了要应付社会,改善自身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会计行业既有的一切,把自己变成他人。会计精神的根基是自己的文明、自己的特色,塑造会计行业形象就是在各个方面把会计行业的文明和特色充分地发扬。会计精神是会计行为重要的外在表现,是会计人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改造才能达到的水准。会计精神的养成是一种高思想境界的修养,是一个长期、艰苦磨练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会计人在具体的会计实践之中去摸索。只有不断自我创新,会计行业才能够顶住激烈的竞争环境带来的压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五)提高全社会民众的整体素质,兼顾社会环境的改造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环境好坏。社会环境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人类自身就是在不断接受社会环境改造的同时去影响社会环境。要想实现会计行业的整体文明,就必须从社会民众抓起。社会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环境,大环境的好坏可以在一开始就决定会计精神建设的成败。一旦会计精神得到实现就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来保持它。只有会计精神在会计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前期工作才没有白费。另外,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都处于加速发展时期,转型工作还在进行中,人们的社会价值观还需要政府的引导。现在社会提倡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也只有社会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优良社会环境的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会计精神的培养与实现工作才能得到持久的体现。

篇12

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入世必将对我国会计市场和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对此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做过论述。本文仅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对入世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入世后将面临的形势和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一、需求分析: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

入世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外国会计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外国在华的金融机构及其他中介机构其实早已看到了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加入WTO后,他们会大举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并展开竞争。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相对成本方面的考虑,他们必然把国际化置于本土化之中,雇用大量高素质中方员工,尤其是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和那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专业人才,这从目前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和外国保险公司主要雇用中方人员便可看出。外国公司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灵活的用人机制,使他们能够在高素质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全方位需求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将失去关税保护和出口补贴等,必须在国家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行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能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因为企业将不但要求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提供审计和一般信息披露服务,还会要求提供有关资产重组、上市运作、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市场预测等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入世后的中国企业,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范围、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质量等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要求。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将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他们也渴望得到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高质量服务。所以,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和内容上都将有巨大的需求。

可以以反倾销为例,说明入世后我国企业需要大量注册会计师服务。截止到2000年6月,共有27家中国企业在9项反倾销调查中向欧盟提出市场经济待遇申请,但只有3家中国企业的申请得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欧盟委员会否决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待遇申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项:(1)中国企业产品的国内销售受到限制。欧盟认为,限制中国产品,特别是高科技的合资企业产品的国内销售是中国政府保护国内低效率产业的主要手段之一。(2)企业决策受到明显的国家干涉。(3)企业缺乏经过正确审计的财务账目。欧盟认为大多数中国企业提交的是不完整的账目,其中相当部分根本未经过审计或没有按照国际会计标准进行审计,尤其是在资产折旧方面。(4)产品成本由于以前的政府行为而存在明显的不真实因素,如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不正确的资产评估和随意地重新评估等。(5)仍有一部分企业在进行易货贸易。欧盟的反倾销调查主要是书面进行的,欧盟也不会对中国企业进行任何培训指导。因此,中国企业如果受到反倾销调查,应当在有经验的反倾销律师和注册会计师的指导下,充分准备,积极应诉,积极申请市场经济待遇。

这生动说明,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入世后的我国企业必须按国际惯例去经营和运作,也必须遵守WTO规则,因此,到时众多的中国企业更加需要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为之提供全方位和高层次的服务。

(三)外国投资者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加入WTO后,会有更多的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外国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迫切要求中国的会计市场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为他们提供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如进行独立和公正的审计、提供规范和真实的信息及管理咨询服务等,以便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入世后外国资本流入和外国投资增加,也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服务产生新的更大需求。

(四)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所产生的需求

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各类公司已有一千多家。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上市,有的企业还要到海外上市,有的外国企业也会来中国上市;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创立,也将为许多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将有机会重组和上市,等等。开放的、规范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可靠服务。资本市场的逐步全面开放,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等中介服务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严的要求。

(五)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人们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注册会计师能否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和及时准确的信息,并且,人们应该能够随时获得有关企业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多地涉及到企业绩效、风险度量、发展预测等。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能为人们提供全新的服务。

(六)各级政府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各级政府也正在转变职能,一方面,政府原有的许多服务职能会转由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承担,另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也会越来越多地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社会审计等相应服务,这些都是较大的需求。

总之,加入WTO后,我国将对注册会计师服务产生一种全方位的需求。这种需求,既有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又有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业务范围的需求;既有对注册会计师服务数量的需求,又有对服务质量的需求;既有对服务形式的需求,又有对服务内容的需求。结论是,这种需求是巨大的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它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

二、供给分析:低层面的相对过剩与高层次的相对不足

如果从供给角度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我们会看到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

从注册会计师为市场提供服务的角度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1.事务所规模小。尽管全国现有执业注册会计师6万余人,但全国4000多家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在20人以上的事务所只有405家,其中40人以上的不到70家,60人以上的不到20家。从具有证券资格事务所的情况看,全国78家事务所拥有证券许可证注册会计师1000多名,超过20名的只有5家,合并后的事务所的规模虽有提高,但这些事务所中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平均也只有90余人,且70%的事务所的执业注册会计师人数在100人以下。

2.业务单一,获利水平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涉及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但绝大多数事务所还只能提供审计等单一品种的服务,能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业务和其他业务的不多,总体的业务服务能力和范围都十分有限。

3.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全国通过考试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有5万多人,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只有2万多人,因此,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能为顾客提供各种管理咨询业务的专业人才更是奇缺。

4. 缺少行业基础统计数据和资料,行业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例如,在1997年和199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在分行业数据中还没有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任何数据;《中国经济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也只有3页关于注册会计师的文字资料;《中国会计年鉴》只是分地区用文字概括地介绍了关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有关情况,也没有详细的行业统计数据。这对行业管理部门科学、规范地制订决策是十分不利的。

5.在管理和执业环境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事务所运营体制和行业监管机制等都存在较多问题,如事务所内部缺乏激励,行业监管监督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政府干预,作假较严重等。

6.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由于事务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的层次也较低,加之还没能建立一套面向市场的、有效的培训机制,这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三、一般性结论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可得出如下一般性结论:

1.加入WTO后,我国注册会计师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矛盾将变得更为突出。我国低水平的和不尽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与高标准的巨大的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矛盾。在提供服务的范围、水平、层次、质量、技术等各方面,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将存在一系列的不适应性。

2.竞争加剧。入世后的会计市场竞争,将是全方位的。既有中外竞争,又有国内同业竞争。由于收入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不可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象现有中资银行那样面临大量人才流失,这会使事务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将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这使得业务单一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会进一步恶化;在资本市场和放开的国际市场上,企业会选择信誉好、影响力大、服务水平高的著名会计公司和事务所,这将使众多小会计师事务所难以生存。

3.挑战与机会并存。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较大的冲击,但由于我国的市场需求巨大,而且呈多元化、多层次格局,那些机制灵活、管理水平高的事务所仍将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关键是事务所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及服务形式。但面对国际市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想要走出去在短期内恐怕还不具备任何条件。

4.监管难度加大。会计市场开放后,使得会计市场尤其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难度加大,这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制度上必须有所创新。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当今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下列特质:技术技能(包括会计经济财务生产等)、智能技能、沟通技能和团队技能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根据入世后会计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和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力度。要建立起一个面向市场的人才培训制度,以入世为契机和动力,充分利用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技术资源和培训机制,加速我国注册会计师达到国际水平的步伐。

2.多元化经营。会计师事务所的多元化经营,是会计市场开放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会计、审计、法律、税收、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的法规和实务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注册会计师、律师、税务师、财务分析师、评估师在专业知识方面也是互补的。一个机构从事多项业务服务,可以共享各种专业人士的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行多元化经营,也是防范经营风险的需要。

开拓新领域和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是多元化经营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不只是会计师之间的竞争,还包括会计师与律师、管理顾问等之间的竞争),配合网络营销的发展,国际营销效率大幅提高,审计业务如何有效营销和实行有效发展战略,将是会计师事务所竞争的关键所在。目前,会计专业应用各种信息评量不同商品劳务甚至信息本身的价值的机会与需求也逐渐增多。许多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或查账时的重点已经转向以风险为最主要的考虑重点。例如,过去企业披露时只是介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而将来都可能有标准化的衡量方式与披露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