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人才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4-01-03 16:49:02

建筑人才管理

建筑人才管理篇1

〔关键词〕

建筑企业;管理;人才

人才是建筑企业的血液,是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业市场,建筑企业要不断进行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这也是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的首要任务。从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状况可以观察到,人才流失已经上升成为影响建筑企业经营效益的首要因素。人才对实现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企业人才管理建设的必要性

现如今,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相较于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人才管理方面更是有诸多不足的地方。就目前我国建筑企业人才管理情况分析,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在建筑业市场中,要想掌握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就必须拥有高质量的人才团队,但同时也因此造成了建筑业内部的人才竞争,进而引发人才流失。那么,如何改善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并实现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其次应该增强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最大程度满足人才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增加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员工的忠诚度,进而减少建筑企业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从根本上确立了人才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占据的地位,重要人才大多掌握着建筑企业的核心技术和重要资料,人才流失将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命运以及未来发展。因此,加强建筑企业人才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筑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才重视程度不足。我国建筑市场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化为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虽然不断地发展,但仍然有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并没有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只要提高薪资水平,建筑单位的人员量还是可以保证的,同样也可以通过提高薪资水平来广泛募集人才。但是,需要认识到那些具有较高学历、受过系统性专业教育,并且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这些人对自己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对企业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们有强烈愿望去进行知识更新,并且能够在岗位上进行持续学习,能够在变化的工作环境中持续地完善自己,不断学习先进知识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同样也是建筑企业真正需要的优秀人才。

2.人才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建筑企业人才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建筑企业招聘到人才之后,不能对人才进行合理的定位、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培养,缺乏对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体系。建筑企业不具备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将会造成部分专业人才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会使建筑企业内部缺乏人才晋升空间及人才欠缺清晰具体的职业规划。由于建筑企业竞争激烈,人才对建筑企业忠诚度受到影响,加之建筑企业并未制定合理的薪资体系及有效的激励制度,这些都造成了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加快了建筑企业人才流失。

3.建筑企业工作条件存在特殊性。建筑企业工作环境复杂、稳定性较低,在人员配置、生产模式等方面与其他行业均存在诸多差异。建筑企业多数处于施工一线较贫穷且偏僻的地方,生产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施工一线物质资源匮乏、精神层面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很容易造成思想的波动甚至精神抑郁。尤其是刚刚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对薪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心理预期过高,对建筑行业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认识不充足,在理想与现实中存在很大落差,时间长了,逐渐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4.建筑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及激励制度。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只有重视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使每位员工都认可企业文化,才能提升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多数建筑企业依然沿用依据经验判断且比较传统的考核评估方法,甚至没有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很多建筑企业在选人过程中只看重资历与学历,忽略对人才潜力、综合素质及业绩的考量和分析,这就造成一部分建筑企业员工跳槽现象的发生,他们通过更换企业来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行重新定位和评估。建筑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绩效考核及有效的激励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三、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策略

1.创新建筑企业人才管理体系。因为建筑行业工作条件的特殊性,在人才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并且不断对人才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优秀人才发展自身潜力的同时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人才竞争的实质是管理机制的竞争,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应当依据建筑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及建筑业专业人才特点,对人才的引进、聘用等多方面实行系统的、全面的人才管理建设;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优秀人才渴望得到发展的迫切要求,并尽力为其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定期安排专业人才进行集中培训和进修,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要健全员工晋升体系,加强对建筑企业各部门的综合治理,倡导能力至上,进而提升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认同感。

建筑人才管理篇2

(一)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与目标,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需求和目前的人力资源状况所出的分析与预测,通过进行职务编制、员工招聘、测试选拔以及人力培训、薪酬设计和员工重新配置等手段,使企业人力资源的布置与管理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和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和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和逻辑起点,对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内容

按照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内涵,其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人力资源的数量规划,数量规划是根据企业未来的业务规模、发展速度以及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的规划,数量规划必须考虑到企业具体的商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的组织结构等因素,科学的安排企业未来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与种类。数量规划不仅仅是预测企业需要人力资源的数量,更应该对企业需要那种人才,需要进行配比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并在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其次是结构规划,结果规划是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以及企业发展的规模和未来战略发展重点进行的人力资源分层管理。最后是人力资源管理规划还包括了素质规划,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需求状况以及业务流程的要求,对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设定具体的任职资格要求。并根据人力资源的自身的状况,制定企业的选人,用人的标准和企业培训计划。

二、建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不够重视

很多建筑企业的领导仅仅是表面上认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很重要,但具体到实处,却似乎不太关心。没有将人力管理规划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进行对待,很多建筑企业都比较重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却不是很重视。建筑企业领导具有高度的决策权,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那么显然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要想好好开展,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二)建筑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缺乏系统研究

理论研究是发挥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系统的关键,加强理论研究才能有效的指导建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实践,由于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人治”管理和非理性管理是主流,西方经历了科学管理时代,强调管理理性,倡导计划、规划对管理的指导作用。很多企业在研究和应用人力资源规划当中都显得比较功利,强调技术、模型、方法的学习,而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的整体构建,造成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效性较低。

(三)企业成员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认识不深

很多建筑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没有具体的认识,他们不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没有体会到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很多人力资源规划仅仅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者人事部门开展,获取内外信息的触角不够全面、广泛,难以形成有指导意义的人力资源规划。由于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再加上有些单位或部门不给予配合,导致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很难发挥实质的作用与效果。

(四)缺乏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规划的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是一件复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划不但需要物质资源的投入,更需要强有力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那么要作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就将成为空谈。建筑企业,由于领导不重视,再加上用人环境不是很科学合理,很难遇到具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人才,因此由于缺乏人才,导致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归规划工作很难具体落实和开展。

三、加强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建议

(一)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盘点

该步骤是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重要步骤,对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工作具有重要影响。现有人力资源盘点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状况。这一部分工作需要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工作分析的有关信息来进行。一个良好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应尽可能多地输入与员工个人和工作情况的资料,以备管理分析适用。

(二)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这一步工作主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本企业的内外部条件选择预测技术,然后对人力需求的数量、结构及素质要求进行预测。可与人力资源招点同时进行。在预测人员需求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对人员需求预测的影响:如企业历史因素、组织机构变革、管控模式选择、企业战略重点对核心能力要求、预期经营计划的转变等。在预测过程中,预测者及其管理判断能力与预测的准确性关系重大。

(三)对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只有进行人员供给预测,并与需求预测相对比之后,才能制定各种具体的规划,如培训、开发、人才引进等。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企业内部人才拥有量的预测,比如根据现有人力资源及其变动情况,预测出各规划时点上的人员拥有量;二是对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量进行预测,确定在规划各时间点上的各类人员的可供量。

(四)人力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应该对人才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尤其是针对关键人才,该环节主要是把预测到的各规划时点上的供给与需求进行比较,确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要求及分布的不一致之处,获得人力资源需求量。这一步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制定各种具体的人力资源制度、措施和行动方案,保证需求与供给在规划各时间点上的匹配。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开发现划、配备规划等。

四、完善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是建筑企业取胜于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世界已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继劳动力、资金、自然资源之后已成为第四大资源,也是最重要的、最活跃的资源。建筑企业员工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建筑企业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因此,人力资源日益成为建筑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建筑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必须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及其管理,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努力做到适才适用,特别是要为优秀人才构筑施展才能的平台,给予他们适当的权力与空间,让优秀人才的自我价值在经营管理中得以充分实现,满足其自豪感和成就感。建立、健全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平台,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决策管理,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给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物质、精神的双重需求。

(三)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模式

要善于引进、培养大学毕业生。要给年轻的科技人员压担子,让其积极投入生产实践,并在生产和科研一线加强实地考察;破除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痼疾,建立、健全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公平竞争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的“传、帮、带”作用,对年轻的科技人员加以职业引导。要善于从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中提拔优秀人才,同时不断给现有人才“充电”,加强继续教育工程。通过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岗位技能培训教育、出国考察等形式,提高企业现有人才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一定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人才引进与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建立高效的多方位的激励机制

建筑人才管理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了使得建筑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大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然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只有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一.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缺乏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培养方法不够先进,仍然依靠着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1]。对此,我国必须对该传统模式进行改革,努力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在贯彻落实培养活动前,应止呕定好相关培养计划,比如配制适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并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规定,以确保培养工作具有方向性。专业培养计划是作为实际教学的指导性依据,能够有效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应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理论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育以及实地实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不仅能掌握基本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知识,而且还能获得动手操作经验,在实践实训中巩固所学知识。建筑工程管理的新培养模式的执行能够培养出熟练建筑工程技术以及精通建筑工程管理的混合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主要内容

2.1培养具有一般职业能力的人才

培养具有一般职业能力的人才是指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包括能够判别真伪、美丑与善恶等,以及能够正确处理好公共关系的能力。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加强政治理论课教育等来实现。

2.2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

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是指要求人才熟练掌握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力。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求努力将员工培养成具备现代建筑工程意识并能对建筑工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缜密处理的人才[2]。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应具备能够熟悉审核相关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的能力;具备能够灵活指导现场施工的初级专业能力;具备能够对建筑工程进行预算等的能力;具备能够及时分析处理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专业能力的培养一般主要是借助课堂教学、课内实验以及校外实训等环节来实现对人才的综合培养。

2.3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人才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主要是指培养人们适应岗位的能力。人们在接受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其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促进人们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综合职业能力的排样主要是对人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个人能力等进行培养。专业能力是指要求人们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测量方法的能力以及外语沟通交流能力等。而方法能力要求人们掌握收集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筛选的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要求人们能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与工作伙伴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3]。

三.改革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

建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关工作人员改革对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下提出能够有效促进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4]。

3.1加大改革教学方法的力度

可通过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力度,加大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力度等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教学中应坚持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有效结合相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3.2关注个人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

在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还应注重对人们社会沟通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适应未来工作模式的变换。在培养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时,应充分考虑个人因素的影响,加大对个人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力度,使得人们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形成独特的专业素质。

3.3结合相关科研成果,改革课程体系

据相关社会调研结果表明,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可以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综合考虑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技术人员的成长规律,可通过开发出融教学与管理为一体的课程体系[5]。对校内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组织思想教育活动,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并不断探索培养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新培养模式,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具体典型的新时代高素质特征。教师运用最先进的教研成果指导人才的培养工作,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3.4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

可通过对社会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深入了解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质。听取来自社会各界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性建议,并积极吸收其他企业或院校的改革经验,以新教育理念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需要有关工作人员改革对高素质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有效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国,武云甫,何卫国.高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05):63.

[2]胡世华,杨永昌,韩军霞.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15(5):24.

建筑人才管理篇4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与造价审计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JKGHAD-0462。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26-02

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和值得研究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对专业教育的方向有直接的影响,必须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确立准确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考虑因素入手,剖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宏观定位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符合国家对高职培养的宏观定位,应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思想素质上应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学生能应用语言文字等手段进行信息,思想,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具备正确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具有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工程造价管理、合同管理、建设项目可行性及投资效益评估、项目投资预算、工程成本控制和工程财务管理等能力的职业素养。

二、认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建筑业全行业始终处于持续扩张状态。行业销售额持续扩张,从业人数不断增加,行业内资质以上公司数量持续增长。资金和劳动力保持持续流入,这些都标志着建筑业经济发展势头的茁壮、旺盛,以及经济界对这种势头的认同。与此同时,也对建筑业的管理现状提出了质疑,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促使建筑企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也由过去的注重施工过程管理转向对整个项目的整体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资金管理(即财务管理)运作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建筑管理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且大多是只懂工程项目技术,不懂财务技术的人才居多,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不断涌现,甚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为建筑行业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认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顺应建筑行业发展趋势。鉴于目前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且未来发展空间大,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资金管理(即财务管理)运作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应以培养出兼顾工程造价和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应当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岗位型、应用型、职业型人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就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根据市场的发展规律,发展状况和人才的供求状况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在专业建设上应采取务实的办学态度, 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合理的教学计划并加以实施。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进,建筑业的发展也也被推向了高潮,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技术也越来越高,对具备建筑工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及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等综合素质的经济管理人员需求量加大,然而,从全国范围内看,目前仅有少数院校开设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且培养目标定位单一,即:要么是造价员方向、要么是建筑会计方向,同时兼顾造价和财务的几乎没有,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与企业实际发展相脱离,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明确、规范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和要求。因此,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把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四、以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以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为基础。通过实际调查和走访,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员的具体工作岗位以及岗位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完成这些工作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 整理研究建筑行业招聘岗位要求的资料,并针对性地走访了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咨询业内人士,归纳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群及能力分析表,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总体上来说可以归结为两个部分,财务管理能力和工程造价能力。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能力紧密联系,互相补充。而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能力即财务管理能力的有效发挥需依赖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的支持。因此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方向兼顾,既考虑了学生就业所需的能力,又兼顾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建筑企业的实际需要。

五、总结

通过对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建筑市场人才需求和相关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分析,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建筑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系统掌握财务管理和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工程造价控制和项目财务管理能力兼顾,能在造价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建筑人才管理篇5

建筑施工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智力技术型为辅的企业,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建筑施工企业承受着国内外行业的激烈竞争。在竞争中,让大家清醒的认识到建筑施工管理和技术人才在企业运营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如何提高建筑技术人才管理,预防技术人员流失,全面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人才资源培训和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管理意识,创新人才管理理念。

在实施过程中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但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现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为改变这种不良风气,企业应该建立一种以人为本、任人唯贤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有效管理机制,确保建筑施工管理技术人才在施工中的战略地位,使技术人才发挥出应有效能,从而为企业规范经营开拓出更大的效益空间。

二.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给我国建筑市场提供合格的综合类人才,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建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包括教学环节的配置、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等,它规定了专业培养的目标、知识结构以及能力需求。专业培养计划不仅是制定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而且是实际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建筑工程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建立具有建筑行业职业特点的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等教学体系,为此,建筑专业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该结合实际,以就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并突出和强调建筑行业的专业特色,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拟教育以及实习基地实训四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掌握建筑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各种实训和实践,获得相应的动手操作经验,为建筑行业培养出不仅理解建筑工程技术,而且对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都精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以此来体现新型的职业技术教学特色,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使得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没有毕业或者毕业时,就可以达到直接上岗就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缩短了企业员工的培训时间,为建筑行业节省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飞培训成本。

三、采用多种形式,积极选拔人才

人才的选拔与使用应遵循扬长原理,即将人才用到最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地方,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主要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重点是建立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人才选用公开招聘制度。

具体实施中,应坚持五项原则,即党管干部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程序办事和接受监督的原则。同时体现以下几个特性:(1)市场性。使用人单位依据岗位条件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选人,符合条件的个人可自愿报名,双方具有平等的选择权利,经过报名、审查、考试、考察,优秀人才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向选择”和“双赢”;(2)公开性。即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都把岗位、条件、规则、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公开,以接受各方监督,避免暗箱操作;(3)公平性。即所有竞争者都能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没有特殊参与者,避免“平衡照顾”,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4)公正性。即选拔、招聘、竞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每个环节都有纪、监部门和职工代表监督,工作过程严格、严密、严肃、严谨;(5)合理性。即打破人才的单位所有和地域界限,选人视野由小圈子、小范围扩大到一个面、一个整体,使人才在企业内部有序流动,即减少一些单位的人才积压,也满足一些单位的人才急需,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尊重、作用得到发挥,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四.加大技术人才的开发、引进及培养力度

当建筑施工企业面临发展的瓶颈时,许多管理者会想到创新,而实现创新就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如何加大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来实现建筑施工工程的高端性和吸引力,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引进人才,对一些极具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不拘一格的积极引进;二是使用人才,使用人才最基础是尊重人才,尊重他们的知识、技术、和研究成果,并择取适用到施工一线,实现才进其用;三是注意留住人才,技术人才是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建筑施工企业要善用感情、待遇、发展等各种方式,为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的降低技术人才流失。

企业只懂使用人才,不去培养人才,长而久之,就会对企业的更大发展产生阻滞。建筑企业应该在技术人员的培养上加大力度,比如定期输送技术人才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专业知识学习;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行业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开发研讨;定期学习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知识等,通过上述措施可实现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

五.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的企业薪酬制度

薪酬是对所有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利用强化岗位职责和效益考核,使薪酬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鼓励技术专利、成果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钻研和创新激情。

六.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施工现场的分散性、人员的流动性、艰苦的劳动条件及员工技术力量薄弱等因素,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而企业文化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同样重要,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本身特点,营造出一种忠诚理念、团队意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留住专业技术人才,用好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人才管理篇6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加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民用工程和建筑方面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但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限于传统的住房建设方面,还有一个更全面的土木工程基础应用型人才。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提供平台”育人才,“激发潜能”促人才,采用“3+1”模式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即专业技能、社会技能、管理职能和实践技能相结合模式。对于专业技能的培训着重培训本专业人员对建筑基本技能的培训。在未来十年,随着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的培训,社会的不断进步,水平的不断上升,建设工程技术职业毕业生继续充实进生产最基层的建筑施工行业,从业者整体质量将大大提高,对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国家经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专业培训和教育,他们的实践经验丰富,但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科学和技术,并不足以满足当前建筑企业的人才需求。

一、建设工程的专业人士所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在建筑企业不可避免地引起高职院校模式存在的隐性知识不足,工程技术人员的限制,很难把握,顶岗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形成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一个良性循环。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做了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课程相结合,但也有大量实用的模拟,但这些学校实践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但由于老师实践能力有限,缺乏实训基地,课程的局限性系统,使大部分学生难以在毕业后适应建筑装饰工程的职业生涯。

(二)大学、研究生院的人才培养。大学和研究生院是建设的专业人士,具有强大的的教师阵容和更多的大型合作企业,但仍然有一个缺点是不能被忽略的。首先,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文化耗时太长,4-7年的过程中,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很难跟上技术创新。其次,实践困难的条件上,让学生学习专业技术,但更多的时间一般在第1-2年,在此模式下吸收学到的专业技能并不多,虽然这种模式,使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当学生进入社会工作,使得学生难以进入技术领域。

二、培养人才“纲要”

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培育一个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建筑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商务专业人士认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形成共识眼光,为未来的企业,这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管理。因此,人才的使用上,应最大限度地考虑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注意合理的人才配置的一致性,和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具有人才成长的地方实现人生的价值。企业创新涉及的企业、各级、各部门,不仅是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知识、新技能,新的组织设计和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所有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必须始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牢牢把握这一点。

三、锤炼人才的思想品格

一个人的责任,往往是无私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学习和工作,持之以恒,矢志不移。这说明,关键人员的培训,此举是教育人们形成一个崇高的理想,有抱负、高贵的品质。培养人才的良好思想品德,人才的质量标志,以确定人才的成长和成熟。一个人有能力,有知识,如果他们不能把握自己的政治行为,是很难成大的行为,有些人会走向堕落。因此,重要的方面是人员培训,提高政治和思想境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实施激励措施

激发潜能,促进人才成长,培养人才不仅有一组实用型人才的管理办法,还需要探索更加积极的无形资产的形成机制,充分激发大脑潜能的能力,所以,从眼前到长远发展,把着眼点转移的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

实现永久的锻炼,工作的高标准。工作标准的水平,影响发展的人才。在一定的限度,更高的标准,更深层次的人员培训,意味着更快的增长速度,更好的质量。否则,这将是人才的浪费,贻误人才。如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设置的标准,就可以实现最大的努力,以逐步给予他的最好的努力来完成这项工作后,给他激励,以促进他达到意想不到的高度,使他可以成为潜在的意想不到的发挥,这样就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实施给予人才安排难度较高的位置。真正的人才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只有通过实践,不仅能接触到表象的东西,也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所有正确的认识,最终来源于实践。特殊环境,实行特殊的人才,平静不能培养出良好的水手。要善于在困难和复杂岗位培养有潜力的人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是加快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企业员工若在一项长期的工作中保持安逸的工作状态,潜力将萎缩,它会滞后企业的发展。我们培养的人,我们应该注意给以足够的工作阶段超负荷工作,从而培养高效的工作作风,将能提高其快速反应能力和敏捷的分析能力。一个大项目,作为主战场来训练,以提高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集中繁重而艰巨的工程,可以为企业培养和储备良好的后备队。

五、“3+1”的模式建设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技能、社会技能、管理功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模式。培训的重点是建设基本技能培训的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砌体结构学习和掌握。砌体建筑施工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土建施工人员上岗工作的主要内容,专业技能包括组织实施砖石砌筑和质量检验工作,脚手架和垂直运输设施选择填充墙砌筑砌筑和质量检验,砖石砌筑和质量检验实施;组织实施,管理技能,监督信息。主装置工程监理分类包括掌握各类监管信息的内容,角色编写的基于上转移表的要求和信息需求,要求监督管理信息,调度控制数据,控制数据质量,成本控制信息,分资格的信息和合同管理的信息内容和作用,要求在该地区的社会技能的专业人士,能够处理招标主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项目业主和竞争对手进行招标前的调查分析,计算和确定投标报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编制招标文件,主人叫决策,战略和技术实践技能,包括技能混凝土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施工项目成本的做法。建筑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以下技能:掌握技术的建设工程,基本知识和理论方面的项目成本,建设工程监理和建设,财务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投资评估,估算、预算、工程招标,完成账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和建设项目的投资与建设的法律,法规,熟悉,等等。

六、本行业培养人才

需要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施工技术和管理,项目评估和定价,原料供应和测试,工程监理,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工作知识。专业的技术,如:正确的阅读能力和熟练收到的地图专业的施工建设,正确使用建筑材料的检测和监控能力,您可以使用计算机图形和专业技术操作,加强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拥有的能力;突发性强,手柄施工过程中,参与该项目的运作和管理的能力,参与施工图审查的能力;具备的基本能力,参与招标工作。其他技能包括: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工作相结合,有完全的控制以及施工现场临时的适应性,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能力和团队合作。

本文中所提之人才培养模式,是综合时间定岗实习,实际的单项工程是人才快速成长的基地,营造一个真实而又具体的学习环境,每位职员可以以师傅助手的身份直接参与到建筑工程施工,学习岗位知识,练就岗位能力。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强,钢筋混泥土铸就的城市崛地而起,这对建筑工程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在学习中培养实践技能,又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才能应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建筑人才管理篇7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向不清晰

 

由于其就业前景十分明朗,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无论是在高职

 

院校,还是在各大高校都是一门热门的专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本身的教学方向却不清晰,有的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强调工程管理与工程法律;有的院校则更为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使得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基础不同,有的属于专业型管理人才或技术型人才,有的则属于复合型人才,不符合社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需求。

 

(二)课程设计不平衡

 

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很多高职学校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采用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设计阶段,却缺乏理论性的引导和实践支撑,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十分混乱,并且为了追求教学效率,盲目加强各个学科的学习压力,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也不利于高效性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手段太单一

 

高等院校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在教学模式上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理论内容还是实践教学,基本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因此,学生的技术性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同时,高职专科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在理论学习的能力上比较薄弱,因此不断强调理论学习,加强学习压力反而适得其反。

 

(四)师资力量不均匀

 

相比本科院校而言,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就出现了师资力量分配不均的现象。实际上,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本身是实效性高于理论性的,需要专业教师进行实践带队,帮助学生完成实践教学,掌握实践知识。而由于师资水平有限,师资力量不均的原因,致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无法顺利得到有效的指导,学生需要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来完成学习。

 

二、培养专业人才的对策及思考

 

要培养专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需要从教学方向、课程设计、教学手段、师资力量四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打造高效率的教学课堂,才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达成社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保障学生的就业前景。

 

(一)明确方向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教学现状制定教学方向是培养人才的第一步。在当下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社会更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将理论融入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

 

(二)完善体系

 

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是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设计,以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改革前提,根据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动向,充分结合对行业长远的审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计划的合理分配,侧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技术的基础上开展其他方面内容的教学活动活动作为补充。

 

(三)丰富教学

 

教学手段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对教学参与的积极性。目前高等院校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将直接导致学生厌倦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明确教学方向、完善教学体系后,就要针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或多种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生动立体地展现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针对建筑工程管理这一块内容,让学生选取案例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加强其实践操作能力。有条件的院校可配备实训基地或运用沙盘模拟实训,不断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完备师资

 

完备的师资力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直接因素。为加强教学综合素质,高等院校本身要鼓励教师多学习,可组织教师进行各类进修活动,帮助教师提升自身,并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学习,从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两方面入手,加强教师的实训能力,保证教师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筑人才管理篇8

信息化管理是建筑工程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一个必要手段,企业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结合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策划、控制、统计、分析和调整,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法提高到科学、高效的数据化管理控制模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曾明确指出,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工程企业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大前提下,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提高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而建筑行业涉及的专业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要求高,单一、传统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目前的需要。

一、工程企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程度

(一)快速变化的技术人才市场需要信息化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力量,即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知识体系,要求企业应持续培养与开发职工的专业技术,不断吸收新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建设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而高效的人才培训与建设离不开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数据的计划、检查、统计与分析、控制。

(二)信息技术可促进建筑企业职业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的现代化管理机制建立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企业跨越传统的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迫在眉捷。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就意味着企业要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人才培训与教育工作中,通过知识联网和大数据化管理,使人才培养工作的时间周期减短,科学灵活,最大程度的提高人才培养效果,降低培训成本,同时将高效的管理方式渗透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经济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促进整个建筑工程企业的现化代机制的建成。

(三)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信息化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现代管理的保证

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与市场联系较少,而目前的建筑市场,已发展得比较成熟,市场需求与发展方向占主要的地位。为了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建筑企业利润和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考虑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其中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中占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整体地考虑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理智而有计划地选择企业需要的人才组织结构,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培养开发水平的进步。

二、努力实现建筑企业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信息化管理

建筑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可以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开拓创新,以信息化推动企业生产和管理现代化、网络化建设,实现人才、经济、营销、策划的科学化管理。

(一)企业领导高度重视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信息化建设

建筑企业的一些领导喜欢把重点关注到工程项目上,对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储备方面的重视度不高,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开发信息化管理模式没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认为投资大、见效慢。而一些企业本身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企业文化在这一方面基本是空白,或者搞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开发信息化管理,但没有将其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人才发展规划很好的结合,不能高效的利用起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企业领导应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企业自身状况,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渗透,使企业的人才优势发挥到最大的效能。只有企业高层领导改变观念,加强引导,着力解决制约企业人才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围绕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素质做好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信息化建设。

(二)做好工作人员的培训,扩大职业技术人才的队伍

建筑行业因为其独特的生产特点,人员流动大,人才缺口和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一直是企业职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很多建筑企业目前拥有的人才队伍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要。而做好企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信息化管理,除了需要专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外,还需要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人才培训经验、信息数据操作能力的综合性人员。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要有高效的管理团队进行信息化管理,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技术人员队伍,鉴于信息管理对人员要求较高,而建筑企业的专业人员又比较缺乏,因而企业更要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养,来满足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为贯通企业人才管理的各个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为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目前,由于国家经济产业正面临重大转型,建筑行业也面临了严竣挑战,很多建筑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使得企业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受到了很大限制,很多企业无力在这一方面投入更多。但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在人才培养与开发、储备的信息化建设还是不能停滞。在此提出两种解决的方法:一是量力而行,争取少花钱多办事;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如争取国家、政府的人才培养经费,与地方高校资源共享,借助多渠道的资金、技术、资源支持,力争达到低投入、高效果。

建筑人才管理篇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各类建筑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对于新兴的中小型建筑企业来讲,他们对于相对实力以及较弱,抗压能力差,因此优秀的人才对于他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一、建筑企业人才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讲,质量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引进优秀工程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以完善科学、高效的工程部成员,可以在施工中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问题,保障项目工程按时交付使用。同时,建筑企业引进优秀的人才,加强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可以使企业在项目的各个环节,减少成本的投入,节约工程造价,以获得经济利益最大化。质量和造价应当是建筑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提高质量和降低造价,是提高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也是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取得长远发展的基础条件。另外,随着建筑行业整体上的不断规范化,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加强了建筑企业资质的管理,提高了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而优秀的人才正是施工企业申报资质,进入市场的重要准入条件。企业要申报高一等级的资质,进入高一层次的发展,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经济管理人员、建造师人数。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人才竞争优势,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尽可能的为员工提供宽阔的自我发展平台,创造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的条件,这样才能适应建筑行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二、 建筑施工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综合性人才稀缺

建筑市场的高速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这也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的综合性人才、高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在过去传统的建筑企业中,企业管理人员多为一些现场施工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较弱的“老师傅”,他们由于年代的限制,多数都不懂电脑、CAD绘图以及工程预算等现代化施工技术。这种情况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新的建筑环境下,要求企业管理人员不光要懂施工,更要具有节能环保意识、企业成本控制、施工管理及组织等综合性经验,才能推动企业以及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2.建筑企业人才流动性大

建筑企业人才流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首先,从建筑行业本身来讲,建筑企业作业范围不固定,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可能在全国各地哪都有,而且多为野外作业,周围交通环境较差。加上建筑企业夏季施工较早,一些地区通常都实行早6晚6的作息时间,以上这些客观因素是造成企业人员流动性大的重要因素。如果再加上企业本身的原因,如施工企业施工期间没有正常的休息日,没有额外的驻外补贴,不给员工办理保险等福利,这就更进一步加大了人员的流动性。

3. 人才培养观念上的误区

我国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管理方面普遍重视程度不够。企业老板只看到了给员工支付的薪水,没有考虑到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实际上实在为企业服务这一实质性问题。认为花钱雇人来是工作的,对于员工的技能培训、身心发展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没有重视起来,这就造成了本来枯燥的建筑工程环境中,员工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工作不顺心也无法和外界保持正常的交流,这样就造成了思维活跃的员工对于工作环境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还有的企业,采取压工资以试图减少离职现象;不支持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工作等,生怕企业中优秀的人才跳槽,这种怪象正是企业人才培养上的重大误区。人才离职正说明了企业存在问题,不能留住人才,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应当从企业自身寻找解决的措施,而不是采取压制员工的措施来留住人才,这样只能让更多的人才选择离开。

三、 实现“人才强企”的措施

“人才强企”战略,是指利用建筑企业人才管理的一些措施,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的的积极性,使得员工有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二者之间的统一,具体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关注人才身心健康,创造宽松环境

建筑施工环境多数枯燥、乏味,尤其是对长期驻外的员工,企业首先要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注意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尊重和关心人才。多为员工提供创新活力和创造的热情,使他们能有尽情发挥的空间,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创业激情,培养人才的企业归属感,把个人发展、企业发展目标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其次,采用互动、反馈以及沟通等方式,为员工提供一个实现尊严和自我价值的载体,使人才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员工之间团结合作的效率以为企业服务。同时,也要通过有效的沟通,了解和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不能单纯要求纪律上的一致,要营造出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气氛,才能充分挖掘出每个人的潜质和特长。

2. 开展教育培训以强化人才队伍

在员工的教育培训方面,首先要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营造出浓郁的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成果化氛围,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技术水平。其次,根据建筑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拓宽培训教育内容,创新培训教育方法,增强培训教育效果,并将职工培训教育工作和技能竞赛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同时突出对技术员工和工程经理等一线职工的培训教育,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技术高超、思维创新的技术型、复合型、知识型的企业职工队伍。再次,坚持传统建筑行业中“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对于重点技术岗位和紧缺的工种,通过选择名师和有培训价值的学徒,明确具体的帮学内容和目标,强化专业技术的传承和延续,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绝技绝活的员工,加快人才结构从专业技术型向综合型人才的转变。

3. 实行目标管理,制定科学的考核系统

建筑企业人才的管理,需要建立绩健全的效考核体系,以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考评。首先,可以对高层员工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对中层实行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对职能部门实行目标管理、对项目部实行目标成本责任制的考核办法。其次,对于各层次的目标设定要科学、可操作,能抓住关键绩效指标。其中对公司、分公司这一层次考核要与产值、承接任务量、利润、资金回收率、技术创新、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指标挂钩,项目部这一层次要与成本、资金回收率、技术创新、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指标挂钩。对职能部门、班组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要细化,可将管理要求、布置任务作为考核内容。第三,合理确定各层次的考核频次,对公司、分公司一般实行年度责任承包考核,对项目部实行月度、关键节点、完工考核。对职能部门实行月度、季度、年度考核。四是考核时要通过述职、审计、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力求信息对称,各绩效指标考核要客观公正,有说服力,根据考核情况确定考核结果,将其与员工的薪酬挂钩,奖优罚劣。

结语:

人才的培养是建筑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这也是制约着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因素。

参考文献:

建筑人才管理篇10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时期,经济学家称之为"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要从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劳动成本、低价土地政策、低价环保成本发展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型转变。房地产市场的低迷、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上近几年建筑类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的迅猛下降。我们如何应对,建筑业选择什么样的路径,真正把"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升级"贯彻到实际工作中,继续保持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给各大专院校提出了一个需要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人才培养往哪里走?

 

一、新常态下建筑市场的需求

 

我们必须要转变思路。建筑业"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要坚持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建筑信息化技术的简称建筑模型技术(BIM)引入到建筑领域,是建筑业的一次质的颠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它的重要性。BIM技术对工程建设领域的作用和价值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界认可,并在建设工程项目上得到快速应用与发展,BIM技术已成为继CAD技术之后行业内的又一个最重要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对于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施工行业而言,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对于各专业的交互检查;施工阶段应用对于节约成本、加快进度、保证质量等方面均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建设部已经在认识上起到了导向作用,认识到了BIM技术潜在的价值,已发文给全国的建设行业,重点是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树立大建筑业的概念,从注重承揽大型公建向包括基础设施、第三产业服务、再造城镇文化的"建城"转变。思路转变了就要把握时机,人才培养是关键,各建设类高校要认识到新常态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经济减速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克服依靠扩张规模发展、做好结构调整的空间和时间,使我们有机会从先期人才培养抓起,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从实用技能入手。所以,我们每个学校一定要超前谋划,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建好配套的实训场、室,把经济下滑带来的各种不利就业因素降到最低程度。加强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公司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交流会、研讨会、大师工作室等搭建平台,尽快地分享各单位的实战经验,凝聚实践智慧,尽快保质的在2020年到来之前把BIM人才培养好,以促使企业能正常在应对新常态挑战。

 

二、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的必要性

 

应用BIM技术可以支持建筑设计、造价、施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分析和模拟,实现虚拟的设计、虚拟的建造、虚拟的施工现场管理以及全生命期、全方位的预测和控制。例如,施工企业在正式开工前如果设计单位利用BIM审图功能进行了各专业设计的碰撞检查,提前发现了各专业之间的不协调问题,就可以避免后续的设计变更问题出现。

 

BIM技术可有效提高施工建造阶段的各专业、工种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所有对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有效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都是以项目参与人员对项目全面、快速、准确理解为基础上展开的。BIM技术不仅基于三维数字化参数模型,其核心是在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各参与方共同的资源平台共享。它改变了原来所有专业间靠蓝图进行协作的方式,改变了单纯依靠设计人员用抽象的符号和文字表达的施工图纸为依据的管理方式。降低了项目参与人员对结构、构件难重点的理解难度,提升了不同专业间、不同参与方对项目的协同能力。

 

利用BIM技术创建的数字化模型,相当于对建设工程项目从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进行管理进行了优化和方案预演。

 

三、BIM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应用。BIM技术可与项目管理集成应用并为项目管理提供技术和专业数据的支持。BIM技术应用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可供深加工和再利用的数据信息,是信息生产者;项目管理系统解决了企业之间、企业到项目、项目之间的协同管理问题,在协同过程中,成为业务数据的使用者。二者相结合,可有效形成业务数据产生、存储、使用、再存储的一个封闭环路,可以有效提高业务数据准确性和使用率。这样的模式,将会对传统的项目管理机制和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二)工程建造方面的应用。目前我国大力推行建筑产业装配式施工,目的是减少建筑垃圾,实行绿色建造。BIM技术能够将建筑全寿命期内不同阶段的数据、资源等连接起来,形成行业产业链的贯通,为工业化进程提供技术的保障。核心之一就是推进建筑预制装配化,而推进建筑预制装配化必须实现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项目管理信息化等。采用BIM技术就能比较容易实现模块化设计和构件的"部品化",可以说在建筑工业化的应用中有天然的优势。,如基于BIM技术实现设计过程中的空间优化、专业工种之间的碰撞检查;施工过程中的深化设计、施工工艺的模拟和优化、成本控制等;这些是预制装配化建造过程中对BIM技术的实际需求。

 

四、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以BIM模型为核心,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集成应用,发挥双方更大的价值,支持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实现智慧建造。目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渐被普遍应用,为BIM技术的深度应用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撑和应用手段。BIM技术基于几何模型,可附加建造过程大量的业务信息,前端可集成物联网、移动应用等,动态掌控工程建造现场及建筑物运行状况;后端可利用云计算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性,形成稳定的BIM模型数据库,支持基于BIM技术的业务协同。在这种状况下,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那么我们高校培养的学生本身就是要求与施工一线零距离接轨的,那么人才培养方案的转型就是势在必行的事了,怎么转,以哪一种方式与企业接轨,课程如何架构都是我们在近一到二年必须快速解决的问题,2020年就要来了,我们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春天也要来了,我们每一个高校都应该抓住机遇,不放过每一秒钟,保持和党中央的高度一致,最终实现智慧建造。把基于BIM技术综合集成各种信息技术,可以系统地管控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包括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和材料等不同业务,提升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和控制水平,

 

建筑人才管理篇11

前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且深入的同时,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对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形势的促进之下,建筑行业实现了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国民生产总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建筑工程行业。然而,建筑工程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已经对其未来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力度,发现现存问题是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笔者选择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作为探讨的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的。

1、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建筑工程管理缺少科学的法律法规支持

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分布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在国内,这是一套较为科学且完整的法律法规,引进了许多国外建筑工程管理的先进管理方法与模式,对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管理工作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它法律法规的分布与实施使得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工作有规范可依,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与模式上还较为落后,影响到建筑工程水平的提高。有一些建筑工程企业没有对建筑施工行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在建筑企业内部,还存在着管理机构工作内容不明,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使得现存的法律法规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影响到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

1.2建筑工程管理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迅猛,并不断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许多建筑工程负责人与管理者并没有这一点。在许多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者将技术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对于管理工作则采取忽视策略。这就使得当代的许多建筑工程企业一味追求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而没有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力度的加大。所以,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造成建筑施工的各项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1.3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健全程度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工作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量也在增大。但是,我国现在还没有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可以支持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与组织的成立。国电化学,在许多建筑工程管理实践当中,没有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人才的培训工作与引进技术也较为落后。这些对于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大大阻碍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竞争实力的提高。

2、建筑工程管理加强对策分析

2.1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尽完善,执行的力度也不够大。所以,要解决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与健全法律法规。国家要支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利用法律法规的建设,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只有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得到建立与实施,才能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者有法律可依,不断规范自己的建筑工程管理行为。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与法规的制定要具有及时性与专业性,只有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性提高,才能使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从更加专业与严谨的角度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也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才能与国际水平贴近。

2.2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

社会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而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会使得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思想与模式落后。建筑工程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重视力度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前进的一大障碍。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在企业内部要加大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利用有效的宣传工作与教育工作,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建筑工程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专业化与应用型的人才,这也是建筑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力度,更新人才引进与利用的思想与方法,使具有管理业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另外,建筑工程企业要加强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利用对外交流与企业内部学习的方式,不断更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者的思想,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人才。另外,建筑工程企业要更新人才引用制度,不要只关注人才的学历,从人才的实力出发,关注实践能力,使具有实践管理能力的人才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管理工作作为基石。笔者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入手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加强建筑工程企业领导者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视,利用有效的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希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持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常芳芳.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3(19)

[2]. 姚水.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几点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6)

[3]. 陈秀云;杨青林.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建筑人才管理篇12

1.1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机制具有显著的计划经济特点,很多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规范在建筑管理体制中并没有体现,这就会使建筑企业丧失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进而失去合理而科学的决策能力,导致建筑管理工作的缺失,最终形成建筑企业效益的下滑和长期发展能力的丧失。

1.2人员素质不高

人才是建筑企业和建筑行业的根本,一个优良的企业一定是高层次人才高度集中的组织,也一定是人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和施展才能的单位。从当前的建筑人才市场上看,整个建筑领域对于人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和管理机制不合理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建筑企业急需专业性、实用性的高层次人才,而对于人才的各种合理需求又不能给予合理地满足,一些建筑企业甚至违规聘用素质和能力低下的技术人员来替代高层次人才,这使得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质量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此外,很多企业钟爱采用外聘人才的方式,而忽视了本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这会使建筑企业失去对内部人才的吸引力,进而容易形成人才的流失,最终受到影响的只能是管理和培养机制不健全的建筑企业以及整个建筑行业。

1.3安全意识不强

我国建筑领域的安全事故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不但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效益,还为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因素。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产生原因有:一方面,在成本和投入的影响下一些企业忽略安全生产的规范,片面降低建筑生产和管理的主要成本,不按安全操作的规范和流程进行建筑施工和工程作用,这会出现安全隐患的增加,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建筑施工难度增加的前提下安全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当前建筑施工的复杂程度和危险程度正在呈现倍数增长的情况,而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对安全予以应有的重视,而是沿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这会造成在复杂的建筑施工中和困难的项目建设里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进而出现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

2解决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2.1建立市场化的建筑管理体系

在建筑管理工作中应该以管理者和决策者为重点,建立建筑管理的体系与机制,使建筑管理的各项工作有落实的基础,让建筑管理具体问题有贯彻的可能。应该结合建筑管理人员的职业成长,推进建筑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培养工作,将每位建筑管理人员看做是可发展和可进步的主体,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建筑管理团队。要发挥体系的领导与监督作用,以监督来促进建筑管理体系的全面落实,掌握建筑管理的方向和要点,突出建筑管理的环节、细节与重点,进而确保建筑工程在落实质量、进度的基础上,得到更为科学的控制和管理。

2.2促进现代化建筑管理人才的培养

要树立建筑管理人员的正确发展与成长观念,以建筑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为突破口,以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培训机制为平台,通过有效奖励和多重促进的措施激发建筑管理人员自我成长的积极性。要加大建筑管理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敢于在培养工作中增加资金、技术和政策的投入,真正使建筑管理人员走向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道路,做到对建筑管理工作发展人力与资源上的支撑。

2.3提升建筑管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建筑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要在建筑管理工作中随时随地保持对安全的重视。应该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与认知,落实建筑管理工作中安全方面的要点,通过有效地预防和严格的管理实现建筑总体的安全。应该针对建筑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安全问题展开全面的治理和强化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落实建筑管理安全工作的方针与正常,以严格的测评与考核强化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根本上做到对建筑安全的本质性把握和保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