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知识合集12篇

时间:2024-01-05 17:00:20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1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一道,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王辰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相较于其他三大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这5个指标上都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

根据我国2012年的统计数据,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12.32%,占农村死亡人数的15.75%。

“当很多重要疾病的死亡率和病死率都出现下降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五个指标同时急剧上升的情况非常罕见。”在王辰看来,我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偏低是导致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直呼吁对各类疾病都要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但是大家对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度始终不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为例对此进行解释,“由于大家缺乏对慢阻肺的认知,所以人们通常是在咳嗽得很厉害,出现严重气喘等症状后才去医院就医,而这个时候患者的肺功能已经下降了接近50%,治疗难度也大了很多。”

钟南山告诉本刊记者,他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我国只有三分之一的慢阻肺患者会主动去医院诊断,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

除了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有限之外,王辰认为,政府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投入与关注也存在不足。“现在高血压、糖尿病都纳入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而呼吸系统疾病却始终未能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王辰说,“目前老百姓都知道高血压、糖尿病,也都知道可以通过测量血压和血糖来关注相关指数,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应被纳入大病医保

为改善中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管理状况,近日国际非营利性健康培训组织――世界健康基金会携手医疗健康领域领先企业和组织共同宣布成立中国呼吸疾病联盟。

世界健康基金会全球执行副总裁琳达・海兹曼(Linda Heitzman)对本刊记者表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中国在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上的防治意识还有待提高。

早在15年前,欧美国家就开始加大对于相关疾病的防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意识则相对欠缺。钟南山介绍,“我们必须把医学医护专家,包括呼吸系统疾病专家p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卫生经济学专家和生产企业团结在一起,从研究相关政策、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p普及肺功能检测等方面入手,在政府的支持下,提高对以慢阻肺和哮喘为代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王辰表示,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医院对慢阻肺、哮喘等相关疾病缺乏科学的诊断与治疗,且医保体系也未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纳入最重要的覆盖范围。

“以慢阻肺为例,政府在医保政策上也应该对慢阻肺的诊断、治疗和用药给予一定保障。我几年前就大力呼吁慢阻肺应该纳入到大病保障里面来,这种高发疾病如果没有医保报销,老百姓是很难承担的。”王辰说。

吸烟与污染也是祸因

除了在预防和保健体系上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着良好的管理之外,在社会环境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与我国有着较大的区别。

王辰表示,对于吸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导致我国慢性呼吸疾病盛行的重要原因。

“我国不但吸烟率极高,而且在吸烟的行为方式上也有非常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公共场合抽烟会造成大量被动吸二手烟的人群;另外我们在无烟区的设置上也有一些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观点是只要建筑里有人抽烟就是有烟区,而我们只是简单划一个有烟区或无烟区的范围。”王辰指出,要想有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就必须对控烟加以重视。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表示,美国加州大学曾经作过香烟与疾病对国家收支状况的计算,结果发现,尽管香烟会为国家带来一定收入,但是吸烟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是高于这项收入的。“我们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作过一项研究,由于我国的烟草消费量巨大,所以一包烟在当时每增加一毛钱的税,这笔钱就可以建立起农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这个办法现在仍然适用。”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2

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胃肠疾病。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除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外,与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也有关,因为它们会降低人的免疫力,从而增加了肺气肿等肺部疾病的产生。与呼吸系统有关的疾病有,肺炎、咳嗽、咳痰、气喘等慢性病,这些呼吸疾病不易根除、易反复发作。笔者是在呼吸内科长期工作的一名护理人员,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要点。

1 呼吸疾病患者表现特点

任何疾病发生的因素都是多方面的,呼吸疾病也不理外,它的发病原因与患者的生理因素、年龄情况、心理情绪等有关,这些致病因素往往相互影响。

1.1 心理问题

呼吸疾病患者因系统免疫力低下,这些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温度、气候变化影响大,病情易反复发作。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此外,患者呼吸疾病严重时,如呼吸衰竭,辅助呼吸的人工呼吸机常会受到患者的排斥,一是其作为机器易给人冷冰冰的感觉,除了给患者不适外,长期使用还会使患者产生情绪低落、内心焦虑、抑郁、恐惧、怀疑等不良心理。

1.2 生理问题

呼吸内科患者有呼吸不畅、呼吸道有异物,胸闷、气喘等问题,他们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奏、脉搏、血压、痰量等指标会有异常。它们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疾病易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进而影响患者整体的健康情况。

1.3 人群组成特点

据调查,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多数是中老年群体,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机能如,呼吸系统、心机等功能变弱,排泄机能也变弱,加之长期粉尘,烟雾等有毒物在体内的积累,一旦有发病的诱导因素,呼吸疾病的症状便显现出来;也有一些因长期工作在粉尘环境的年轻人,如煤矿工人,他们短时间内接触含粉尘颗粒的频率十分大,即使身体健康,但有害物质已经远远超出身体的负荷,超出正常的自身净化能力,不能及时排除,最终导致严重的呼吸疾病。也有部分孩子因体质较弱而患者呼吸系统疾病,而有的人是先天性呼吸疾病。

2 护理工作应注意问题

患者接受住院治疗是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护士作为医师治疗后,病人重要的关照人,与患者身体的恢复有密切关系,在对呼吸病患者护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2.1 及时护理

护士工作繁忙、需要护理的病人很多,每天的工作量也很大,但我们要遵循选一行,爱一行的原则。不怕苦、不嫌累。把一些需要重要护理的患者分类,及时给他们必要的护理和照料。对其他患者也要给予及时医疗,关注其病情发展情况,并及时向主治医师反应,以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治愈呼吸系统疾病。

2.2 工作态度和蔼

为人民服务是光荣的,真心实意为民众办事、解决他们在就医中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护士应尽的责任,而且有助于民众对医院产生感激心理,解决当今社会对医院只顾赚钱的质疑,提升医院、人民天使的形象。呼吸疾病易通过空气传染,清洁的住院环境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重要。

3 护理方法要点

3.1 健康教育宣传

对患者来说,有健康意识很重要,这样他们就能学会保护自己。对呼吸系统患有疾病的人来说,有了健康意识,就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咸、生冷等刺激性太强的食物)、注意天气变化给他们呼吸系统带来的影响,及时增减衣物、了解自己病情的发展,及时用药或就医、了解整体患者的心理情况,学会找家人或朋友及时疏导。

健康知识的宣传需要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时及时给与患者和家属,医院呼吸系统门诊可以有自己的健康宣传资料,及时发给患者。此外,医院也可以定期举行有关知识的教育讲座,让民众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3.2 医患沟通和谐

每天查房时与病人聊天,测量体温、肺部情况,痰量等情况,询问患者一天的身体情况,用药情况及对药物疗效的感应,及时了解病人的病情,给需要的病人及家属沟通,告诉他们患者病情,并结合身体动作、去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给听话孩子以赞许和鼓励、给老人以希望,给中年人以叮嘱。让他们感觉到温暖、和真情,而不仅仅是医院里冰冷的机器、刺鼻的空气苦涩的药片。医患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护士可以在这以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3.3 药物、饮食、睡眠调理

药物治疗是对患者疾病初期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及时给药能控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给患者心理安慰。护理人员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过敏反应等症状、病情康复情况等多方因素,适当调整药物和药物剂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药性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症状,进行药物注射时,全面了解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注射易过敏的药物后要注意药物疗效、病人对药物的反应、药物副作用,掌握及时的抢救方法,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准确性、疗效性。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营养搭配、多食用高蛋白食品、适量食用水果、不挑食,不偏食,适当进粗纤维 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等,对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也有重要作用。

4 结语

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对环境比较敏感,易感程度强,受环境改变,心理情绪影响较大,因此,它们的工作、生活等常会被疾病困扰,长期会造成病人抑郁、焦虑等,不好的情绪又会影响病人的康复,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护士对呼吸内科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要全面、客观分析问题,掌握病人病情动态,药物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在掌握呼吸系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时,应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医患工作的展开,又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结合患者自身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做到治病先治心,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3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省达县人民医院

近年来,根据我国的死因调查结果显示,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占据前三位。因此,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研究防治对策,加强患者护理,已成为呼吸科护理工作者的重要课题[1]。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播疾病和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如果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应用科学合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将我院对住院的呼吸系统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呼吸科在2008年3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其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16~83岁,平均(43±10.2)岁,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 评估

由于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等的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差异,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进行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宣教方式是必要的,否则会起到负作用,导致宣教失败,使患者失去接受知识的兴趣[2]。首先通过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交谈,收集患者有关的各方面信息,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既往史、特殊嗜好、心理因素等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宜的护理预案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宣教内容 医院通过疾病知识讲座,发放教育手册,病房走廊设置宣教画廊,护士通过治疗、巡视、护理或其他时间对患者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健康宣教,以各种不同方式使患者对疾病深入了解,改变不良习惯,改善医患关系,积极配合医生参与疾病的治疗过程。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以及保护措施的宣传教育,使患者家属起监督、管理的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都有呼吸道刺激物的敏感性,如果患者居住的病房有呼吸道刺激物将不利于治疗,所以呼吸科患者居住环境要清洁、卫生。要经常开窗,使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温度适宜,同时也要保持地面干净卫生。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通过饮食调理,适当补充营养, 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辅助作用。要保证患者每天食物热量的充足摄入,三餐定时定量,多吃新鲜瓜果和蔬菜,以确保患者对维生素的需求,饮食清淡,禁食辛辣、油腻和一些易致过敏的食物,多饮水,做到少量多次,使痰稀化,易于咳出。

呼吸科老年患者居多,加之病程长,且反复发作,患者易存悲观、忧虑心理,容易对康复失去信心,不配合医生的治疗,所以我们要注意和患者的进行心理沟通,多安慰患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安心休养,争取早康复[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通过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住院患者的依从率对照组仅为71.8%,而实验组的患者绝大多数积极配合治疗,依从率高达94.4%,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对比

组别依从治疗例数总例数患者依从率(%)

实验组373994.9.*

对照组283971.8

注:.*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 对住院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为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使患者的院内感染率降低到5.1%,减轻了住院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与对照组比较,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比较(例,%)

组别院内感染例数总例数院内感染率(%)

实验组2395.1.*

对照组113928.2

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健康宣教的目的就是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患者所患疾病的常识,以及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掌握的护理方法,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信任医院,增进医患之间关系,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通过我院的探索发现,患者通过健康宣教后能够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合理应用膳食的方法,以及各种治检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各种疾病如何配合常规检查,如何留取标本,预防感染的措施等。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对待病症,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为人本服务理念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现代化的医院应该摒弃传统的单纯性的机械式的护理模式,应该以人性化的护理手段为患者解决困难,健康宣传教育使医护人员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考虑,为患者治疗和护理,既能更好的了解病情,又为医患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健康宣教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呼吸系统疾病认识的,同时我院的医护人员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促进我们去不断学习, 拓宽专业知识,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医院管理质量及工作效率也有很大提高;健康宣教加强了医患信息沟通,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我们产生了信赖感,我们也增加了对患者的爱心[3]。

参 考 文 献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4

据悉,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重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长期居我国城乡居民各系统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之首,疾病负担巨大,已成为国家极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问题。另外,由于吸烟、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新病原与耐药病原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呼吸疾病发病形式将更加严峻。然而,现阶段我国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于应对日趋严重的发病趋势,整体防治能力亟须加强。这一严峻形势赋予了我国呼吸学界重大的历史使命,也为呼吸学科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机遇。

建多学科交融体系

在呼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王辰认为,呼吸学科的发展方略应构建多学科交融的立体架构的学科体系,合纵连横。“多学科交融领域的‘游戏规则’是哪个学科能够以更积极的姿态与作为投入其中,更多地承担起发展该领域的责任与使命,哪个学科就会更多地‘主宰’该领域的业务与发展。”王辰说道。因此呼吸学科需努力体现自身优点与优势,倍加重视与其他学科有广泛交叉的领域,承担建设与发展交叉领域的主导责任和使命,努力深化研究,提高预防与诊疗水平。

首先,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PCCM)有机结合、捆绑式发展才符合呼吸学科的良性发展,才能培养更专业的人才。而人员队伍建设是内科ICU建设的关键之所在,应切实推动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2013年,上海市已开展PCCM专科医师培训,作为全国第一批PCCM培训单位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翟介明认为,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推动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学科的发展,形成专科医师培训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培养具有呼吸病学与危重症专业素养的青年医生,形成全国呼吸危重症专科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育。

其次,提高肺癌早诊率也是呼吸学科努力的方向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找到更理想的肺癌早筛方法,让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疗的希望所在,相关研究值得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其中。此外,为避免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成为影响“桶中”生命之水积聚的“短板”,“我国呼吸学科被动、消极的文化必须要改善。我国呼吸学界应当清醒认识自身承担的重大任务使命,以呼吸学科发展带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王辰如是说。

学科防治需携手基层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仅依靠三甲医院之力无法有效防治全国慢性呼吸疾病。需携手基层医生来共同完成。“我国很多社区医生连慢阻肺这样基础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搞不清楚。”王辰说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迟春花同样也这样认为,她反馈我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现状堪忧。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已建立近70年,目前用于医疗支出的费用占GDP的9.4%,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一个面向全面、看病免费的初级卫生体系,即全科诊所。全科诊所只用20%的总医疗资源,却提供了超过80%的总诊疗人次的服务,日均住院成本足够全科诊所为一个患者服务一年。全科医生的职责包括解决轻症、自限性疾病、慢性病管理等,还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相关的预防手段,以及与综合医院进行合理转诊。从英国对基层医疗考核的项目来看,哮喘、慢阻肺等均占比重很大。

相对而言,我国呼吸疾病防控方面,未得到足够重视。首先在卫生层面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里没有涵盖呼吸疾病;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里没有将呼吸疾病纳入管理;国家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考核标准里没有呼吸疾病的内容。其次在基本用药和医保层面上,缺乏呼吸疾病常用药物。常用药物中没有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雾化吸入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药物。呼吸疾病未列入门诊慢病。再次从基层医生诊疗层面上来看,基层医生知识观念陈旧。我国10省市农村基层慢阻肺诊治现状调查显示,门诊及住院患者常用检查中没有肺功能检查,疾病早期诊断不足、误诊和漏诊率高。同时,公众对常见呼吸疾病认知不足,疾病知晓率低。

所幸,中国已开始高度重视慢性呼吸疾病,已将慢阻肺首次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同时被写进国家慢病防治工作规划中。提升基层医生呼吸疾病诊治能力,指导基层医生搭建呼吸疾病诊疗体系将是今后非常重要的工作。

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5

结果: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5.0%,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结论: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可以切实提升患者认知度与满意度,应用效果极为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 优质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23-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医疗观念发生了改变,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医疗各科室积极开展护理模式创新以为患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提升医疗水平。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作为一种实用性极高的护理应用模式[1],渐被推广应用到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为40-70岁,平均年龄为(56.8±4.2)岁,具体包括肺部感染患者34例,哮喘患者21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患者11例,弥漫性肺部疾病患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例,其它疾病患者3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常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护理措施。

1.2.2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创新护理人员排班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组建责任制整体护理小组,制定责任制整体护理方案,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按照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等进行相互搭配排班,并结合护理工作内容进行护理人员配置;组间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评量小组,并定时监督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评价护理效果。②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无缝化护理:责任护理人员定时进行病房巡视,并向患者沟通,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向患者讲解疾病发生原因、临床治疗方法与方案、护理措施、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帮助患者了解疾病及其治疗、护理相关信息;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如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进行密切护理,并定时进行翻身护理,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

1.3 观察指标。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疾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中疾病认知度评量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等,60分以下为差,护理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行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行X2检验,用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疾病认知度比较。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优良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85.0%,研究组患者疾病认知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于各科室临床护理中有助于科室专科护理的发展[2]。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内容上更加开阔、深刻,更具规范性、科学性与系统性[3],在对专科护理人员素质及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实现了配合化护理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4]。本文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研究发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与护理满意度,这对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该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5],提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于呼吸内科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可以将其推广应用到其它科室临床护理工作中。

临床研究发现,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到呼吸内科优质护理中可以切实优化临床护理服务方案,提升医疗质量,强化患者疾病认知观念,应用效果极其显著。本文研究发现,对呼吸内科患者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患者疾病认知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法,充分证实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实用性,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心容,何剑.PD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管理,2012,22(03):63-65

[2] 李周轩,林焕英.CA循环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3,19(35):130-131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6

结果:治疗4周后,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69%,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康复效果观察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68-01

康复医学已近百年的历史,相对脑病康复、骨病康复来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并未被广泛认知,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本身存在各器官系统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而言,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1]。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65-82岁,平均71.6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氧疗、止咳祛痰及茶碱类药物等支持对症治疗。对干预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主动康复。教会患者进行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法。同时结合我国古代养生保健操如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这些保健操可以带动胸背的呼吸肌运动,有助于缓解呼吸肌的疲劳,可增强下肢肌力及下肢的灵活性[2]。

1.2.2营养康复支持。肺康复患者病程较长,消耗大,患者体质虚弱,故应加强营养,尤其注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3]。我科室根据辨证施膳总结出一系列利于肺病康复的餐饮处方,同时嘱患者三餐定时定量,以餐后不感到腹胀为度,忌饮食过量,忌食用不卫生、不新鲜或生、冷食物。

1.2.3合理氧疗。肺病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加之肺部感染,进一步阻碍了肺泡气体的正常交换,结果引起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障碍,氧气又不能顺利地进入血液,因此大多数患者处在缺氧状态,要向患者介绍吸氧的好处,使其配合治疗。

1.2.4帮助排痰。支气管扩张、COPD、肺心病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感染时,均可出现痰液增多的现象,应告知患者原因,使其消除恐惧心理,使用药物后或推拿、拍背、引流等手法帮助患者将痰液尽快排出体外。

1.3疗效判定。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急性呼吸道症状明显减轻,基本无咳嗽,无喘息、呼吸困难。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减轻。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1.4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X±S),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康复医学蓬勃发展的同时,肺病康复的诊疗方案也已成熟,在国内很多医院已将肺病康复作为康复科的一个项目进行临床科研,通过药物和呼吸肌的功能锻炼进行肺康复,已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

具体到本次研究,我们首先向患者普及疾病原、病情发展过程、治疗措施及治疗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等知识,并且加强治疗期间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消除患者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使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合理氧疗、食疗、呼吸功能锻炼结合机体锻炼等。

我们为患者安排的主动康复主要着眼于呼吸功能的锻炼。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呼吸操练习以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及耐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6]。其次,由于此类疾病的慢性进程,患者能量消耗大,容易引发营养不良而使病情加重,及时补充营养也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方面。它对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极为重要。因此,呼吸肌的收缩力受到患者全身营养状态的制约。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将有利于提升其呼吸肌的肌力,改善疾病预后。

另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多存在长期慢性低氧,可引发肺血管广泛收缩及肺动脉高压,最终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对此应特别注重对患者的氧疗。长期氧疗能显著提高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消除组织低氧状态,防止甚至逆转低氧所引发的组织和器官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显示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助于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掌握肺康复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青,余海滨,余学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3,28(5):642-645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7

住院;疾病;医院;学龄儿童

为全面地了解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及变化情况,以利采取相应的预防手段,降低严重影响学龄期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发生率,提高学龄期儿童健康水平,故进行了此次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开封市4家三级医院2001~2010年间学龄期8421份儿童住院病历,其中男生4401份、女生4020份,城市儿童3950份、农村儿童4471份。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疾病种类 在前10位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18.3%)、消化系统疾病(16.7%)居其次、意外损伤和中毒(15.6%)次之。对呼吸系统疾病进一步分析,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上呼吸道感染(51.3%)、支气管炎(29.7%)和肺炎(13.5%)。

2.2 学龄期儿童中男生和女生的住院疾病种类比较 男生和女生住院疾病前10位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男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0%)、意外损伤和中毒(8.8%)、消化系统疾病(7.9%);女生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3%)、消化系统疾病(8.8%)、意外损伤和中毒(6.8%)。

2.3 城市和农村学龄期儿童的住院疾病种类比较 前3位住院疾病种类相同,疾病顺位有所不同。城市学生住院疾病

作者单位:475001开封,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9.9%)、消化系统疾病(8.8%)、意外损伤和中毒(6.5%);而农村学生住院疾病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损伤和中毒(9.1%)、呼吸系统疾病(8.4%)、消化系统疾病(7.9%)。

2.4 排在前3位的疾病种类近10年发病趋势分析 通过对2001-2010年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的分析,发现在住院疾病构成顺位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始终排在前3位,同时前3位住院疾病种类百分比近10年均呈上升趋势,应值得大家重视。

3 讨论

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为主。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改善学龄期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近10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始终位居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首位。这与儿童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主要关系,儿童呼吸道黏膜柔嫩而且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一旦有病原菌侵入,极易发生感染[1]。其中仍主要为肺炎,同时喘息性疾病亦有明显增多,所以加强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管理,进行毛细支气管炎、哮喘发病机理以及预后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规范化的哮喘治疗,提高患病儿童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儿科全体医师今后从事研究和临床工作的重点。消化系统疾病位居开封市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种类的第2位,其中胃肠炎和结肠炎的比例最大,一年中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主要原因为学龄期儿童的个人卫生自理能力差,没有养成进食前洗手等好的生活习惯,导致病从口入。随着小儿C13呼气试验和超细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发现Hp相关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道溃疡疾病儿童数量渐增,一般有家族聚集性。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所以指导家长对小儿的喂养,改善环境卫生,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开封市学龄儿童住院疾病的第3位,其中车祸伤、跌伤、异物吸入、中毒等为主,这与目前机动车数量剧增、公众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性还还相对较差、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全球范围内,意外损伤已成为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中毒在儿童意外事故中占首位[2]。

学龄期儿童中男女生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均位居首位。男生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第二,发生伤害的常见原因为玩耍、骑车、运动、溺水及触电等,校园内外受伤机率明显高于家中,所以加强对学龄期儿童的安全教育,尽量避免意外伤害发生,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预防措施,对降低学龄期儿童的伤害发生率尤其重要。女生消化系统疾病位居第二,消化系统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病种,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进食不洁食物,这与女生喜食零食、卫生意识较差有关,针对这一点在儿童中开展食品卫生知识教育、使她们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亦很重要。

农村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位居前3位的依次是意外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意外损伤和中毒位居农村学龄期儿童住院疾病首位,因此提高农村学龄期儿童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教育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全民族儿童的健康水平,广大农村的卫生保健工作更不容忽视。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类疾病谱不断发生变化,儿科医学也从单纯诊治躯体疾病发展到关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于儿童疾病从注重治疗向注重预防保健转变,进而涉及社会-文化问题,成为现代儿科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根据不同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不失时机地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高质量医学关注儿童,尽一切力量使儿童达到最佳的、最理想的健康状态[3]。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儿童的健康,为儿童创造一个和平、宁静、清新、活泼的生长环境是我们全体儿科医生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 考 文 献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8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

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体位、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2】在中医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中医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3】在内一科实习一个月了,我深刻感受到心血管内科在整个医院,乃至人们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者人们的健康,它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旦患病,就将终身服药,所以预防是很关键的一步。人们往往不注意这些,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危害的时候,才会前来就诊,尤其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在实习的这一月中,我对心血管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高血压病人来了常规要做心电图,拍胸片,做心脏彩超发现微小病变,还有实验室检查,治疗上不但要降压,而且还要抗凝,降脂,扩血管等等对症综合治疗。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也见到了很多的病例,比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炎等。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很有深感的是:病人来了常规化验血糖,通过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尤其对于低血糖昏迷病人,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许就会给予高糖口服,这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也许还会造成病人死亡。这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实习学员学习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心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心电图分析是最基础的,还有心肺复苏,常见药物的运用,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平喘药物等。对医师素质的要求也很强:

⑴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心血管疾病,发病凶险,危及患者生命,要快速进行抢救及治疗;

⑵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 心血管疾病其起因十分复杂,要求医师应时刻关注疾病变化;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9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10月45位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男性患者,年龄60~84岁,平均68.7岁。

1.2 方法

其中1期矽肺合并肺气肿28例,2期矽肺14例,3期矽肺3例,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病情观察、咳嗽、咳痰的对症护理、功能锻炼、电话随访。

1.3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45例,除2例因年龄大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去世,43例通过护理干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情绪稳定,能正确对待疾病,身心状态良好。

2 护理

2.1 病人评估 1期矽肺即使肺功能下降不影响正常生活,但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患呼吸系统疾病,可引起咳嗽、咳痰症状加重,反复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发生,进行性加重。2期矽肺肺功能明显下降,胸闷、气短、缺氧等肺气肿症状。3期矽肺支气管痉挛或粘膜水肿,缺氧出现紫绀,合并肺心病时,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下肢水肿。

2.2 心理护理 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因为长期患病,影响日常生活,不同程度出现焦虑、紧张、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心理,我们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和氛围,有计划地进行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病因、治疗和预后等知识宣教,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动与患者接触,肯定他们为国家煤炭事业所做的贡献,耐心倾听工人师傅的诉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培养患者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其家属配合,逐渐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3 生活及饮食护理 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室内每日上午9:00~10:00,下午15:00~16:00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根据每一个患者的病情给予卧床休息,坐位或半卧位,衣服宽松,被服松软、暖和,以减轻对呼吸运动的限制。对心、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容易咳出。适当增加蛋白质、热量、粗纤维饮食,低糖饮食,可避免血液中二氧化碳过高,可以在食物中加入不饱和脂肪酸如:黄豆油、花生油等。粗纤维食物可预防便秘,避免产气食物,可以预防腹胀。高蛋白食物提高能量,强壮肌肉和骨骼。

2.4 病情观察 病人急性期有明显的咳嗽、咳痰及痰量增多,缺氧发绀加重常为原发病加重的表现,注意观察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及心肺体征变化,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节律及血压的变化,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5 咳嗽、咳痰对症护理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鼓励和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指导病人每日2~4小时定时进行数次随意的深呼吸,在吸气终了屏气片刻后爆发性咳嗽,排出呼吸道内分泌物。(2)胸部叩击:五指并拢,呈空心掌叩击胸部,叩击从肺底到肺尖,肺外侧到内侧,叩击时间15~20min,每日2~3次,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呼吸、咳嗽、排痰情况。

2.6 呼吸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锻炼方法:患者取立位、坐位和仰卧位,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用鼻子吸气时尽力挺腹,用口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吸气2秒,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1:2或1:3。(2)缩唇呼吸锻炼方法:通过缩唇形成的微弱阻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2]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每天3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两种锻炼方法达到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提高气道内压,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增强肺泡换气,改善缺氧,缓解气促的症状。

2.7 电话回访 患者出院后护士每月一次电话回访,询问身体情况,告诉病人做到生活规律、预防感冒、避免受凉及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避免烟尘吸入,如天气良好多到户外活动,提高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

3 小结

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生命健康。早期预防并采取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矽肺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好转的有效措施。护理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更好地为临床患者服务。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10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4-121-03

Efficacy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Aged People

NI XinCAO Fengjiao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of Yiy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Yiyang 41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on knowledge -attitude-practice(KAP)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200 COP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with 100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dinary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received the systematic health education for 1 year. The KAP level and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both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KAP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nsiderab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and markedly higher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P

[Key words]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Health educ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它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老年致死病因,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COPD患者不仅在疾病病因、不合理治疗的不良结局和急性加重期自我管理等方面知识贫乏[1],而且在疾病的信念和行为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2]。知信行(KAP)理论认为只有建立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才能改变其行为。健康教育是一门通过改变行为来促进健康的科学,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其重要性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对100例老年COPD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干预,旨在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老年COPD患者KAP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COPD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和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改变不健康行为和采纳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2月~2008年2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COPD患者200例,诊断均符合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年龄66~78岁,其中男146例,女54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0例。除外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以及其它肺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和住院次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接受一般性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为期1年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

1.2.1教育内容①疾病知识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明确告之患者及家属,减少个体对香烟、职业粉尘、化学物质和室外大气污染的暴露;努力使吸烟者戒烟,非吸烟者制止周围人吸烟,从而减少被动吸烟,降低发生COPD的危险因素;告之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呈现给患者及家属一个积极的前景。②气道护理患者多有支气管痉挛,痰液多且黏稠,不易咳出,不主动定时、有效排痰,痰液排出受阻会进一步加重通气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及叩背排痰的方法,痰液特别黏稠者沐舒坦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液化痰液、咳嗽无力时使用排痰仪协助将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保证病室和居住环境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为避免寒冷空气刺激,冬天注意保暖,外出戴口罩。每日视病情饮温开水1500~2000mL,可湿化痰液,增强气道的防御功能。③氧疗知识病人发生慢性呼吸衰竭时需接受长期氧疗(>15h/d)。正确氧气疗法可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COPD患者多属Ⅱ型呼吸衰竭,即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交待病人及家属氧疗时严格遵守医嘱,实行持续低流量吸氧,不要在自感喘憋或气候加重时自行调节氧气流量而吸入高浓度氧。护理人员密切巡视,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保证患者及家人自觉遵守。教育内容主要有:缺氧的原因、临床表现、正确氧疗的方式和浓度及吸入时间,了解动脉血液气体结果、血氧饱和监测的意义、懂得用氧的目的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氧疗失效的原因及对策。逐一指导教育,使之掌握,适应出院后正确、安全的家庭氧疗。④具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较仅用常规药物治疗能更快地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病人PaO2,降低PaCO2,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家庭。为了让患者掌握正确方法,使用前做好心理沟通,消除恐惧等不良情绪,告之仪器的原理及注意事项,增加病人依存性。护士细致耐心地教会患者配合的方法,选择好适合病人的模式,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采取合适的交流方式,耐心听取患者感受,正确评估病人信息,调节好各参数,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⑤营养指导 长期通气不足可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影响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又因缺氧、感染等因素长期摄入不足,加上高分解、高能量消耗的需要,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尤其是热卡摄入的减少,逐渐消瘦,抵抗力降低,严重影响疾病的恢复。指导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保证食物的营养,少食多餐,急性期静脉补充复合氨基酸、脂肪乳剂,提高对疾病的耐受能力,保证机体需要,同时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有利于缓解疾病进展和改善预后。治疗时由治疗护士认真讲解目的、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等。⑥运动锻炼及康复指导缓解期病人以增强体质、进行呼吸锻炼为主,可改善呼吸功能,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复发。缩唇腹式呼吸、吹气球、练气功、打太极拳都是很好的锻炼方法。把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制成CD或U盘发放给病人,对患者建立电话回访录,定时定期电话回访并指导、督促自觉坚持锻炼并持之以恒。

1.2.2教育方式负责护士对病人全面评估后针对患者具体情况,明确不同阶段必须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技术性操作护士先给病人示教,然后请病人回教,直至掌握。定期组织病友参加讨论,互相交流,护理人员及时评价效果,不断改进措施。常规内容打印成册发放给病人,将急需了解的知识制成彩色宣传展板,挂放在病房走廊显眼处或绘制成黑板报挂放在宣传栏处,供患者随时阅读。根据每位患者的健康档案资料,每月实施电话回访,对不遵医行为进行分析,并调整教育方案。提供联系方式及时回复患者及家属的提问。

1.3效果评估

①KAP水平于入院当天(干预前)和实施健康教育后1年(干预后)采用刘丽萍等[4]设计的KAP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进行评估;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蔡映云等[5]改编的COPD生活质量评分表并将该量表各条目按1、2、3、4分正向赋值,并计算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或t’检验,以P

2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KAP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A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KA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知信行水平

KAP模式理论认为,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和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危害健康的行为。COPD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应有重点和针对性,尤其要强调健康行为的形成[2]。对COPD患者及家属实施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可促进患者和家属对该疾病的认识,患者对于自身价值和对疾病治疗信心的正向认同得以提高,同时在坚持呼吸功能锻炼、规范化用药、均衡饮食、保持生活起居规律性、培养业余爱好等行为方面的依从性改善。钱思兰等[6]对132例乙型肝炎患者实施系统干预,结果发现,系统干预可提高乙型肝炎病人KAP程度,有利于病情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KA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COPD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提示系统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COPD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有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明确治疗方案和治疗目标,有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自觉调整心理状态,坚持用药与复查,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助于病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但这与刘丽萍等[4]的研究结果不符,他们对54例COPD患者实施为期6个月的系统性、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COPD患者的知识、行为水平明显增高,但态度水平无明显改善。这种不一致可能与研究样本不同和干预方式不同有关。

3.2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的评估不仅反映了生理功能,还涉及心理状态和社会交往。生活质量作为评价个体在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的综合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人群健康状况的测评、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等方面。COPD因其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且呈进行性加重,患者常因焦虑情绪、呼吸费力、自理能力差等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记忆力差、接受能力差及器官功能减退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7]。因此,进行健康教育时,需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化,并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个体差异等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辛玲[8]的研究表明,充分运用程序化模式对COPD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孟共林等[9]的研究证实,老年COPD患者按健康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可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进一步证实了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有利于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系统性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Hernandez P,Balter M,Bourbeau J,et al. Living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survey of pati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J]. Respir Med,2009,103(7):1004-1012.

[2] 刘丽萍,赵庆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及教育需求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041-1043.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4] 刘丽萍,赵庆华,刘雨村,等. 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知信行水平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7):1293-1295.

[5] 蔡映云,李倬哲,方宗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评估[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4):225-227.

[6] 钱思兰,刘南田. 系统干预对乙型肝炎病人和家属知信行及病情控制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09,23(23):2104-2105.

[7] 刘丽萍,赵庆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 护理杂志,2007,24(1):43-45.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24-02

睡眠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医学,而睡眠呼吸疾病是睡眠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疾病。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次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并成立了诊治睡眠疾患者的睡眠中心。由此,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为代表的睡眠呼吸疾病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疾病,从而带动全世界睡眠医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疾,该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过去25年是国际睡眠医学进展最快的时期,然而,对于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认识却停留在浅显阶段。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呼吸疾病部分设有睡眠呼吸暂停疾病一章,很多院校选择这个章节为选修课,或者即便是必修课,也忽略了相应的临床教学实践。临床医学生在步入临床后对睡眠呼吸疾病的了解知之甚少。下面,本文对睡眠呼吸疾病进行介绍,并对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的重要性以及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一、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 breathing, SDB)是睡眠呼吸疾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相关研究表明,SDB与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已引起心脏科、神经科医生的重视。国内有人正在研究无创通气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人开发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呼吸疾病患者夜间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降低与总血氧饱和度降低相关联,但患者清醒后大脑血氧供应的恢复存在滞后现象,并提醒重症患者次日出现脑缺氧症状勿容忽视;呼吸生理表明上气道局部神经反应性对维持上气道开放有重要作用。在睡眠呼吸疾病发病机制中,上气道塌陷与睡眠时上气道局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关。保持上气道结构完整是保护该神经反射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某些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增高的原因。遗传学表明,SDB在不同的种族患病率存在差异,亚裔、西班牙裔及非洲裔美国人较高加索裔高,发病呈家族聚集性遗传的特征。

然而,在中国,睡眠医学专科建设相对落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相关学科建设有着特殊的管理实情,各级医院重视不够,患者以及群众对睡眠疾病认识不足。对于就诊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SDB,以及心力衰竭合并陈施呼吸等患者,很多国内医院的医生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想到睡眠呼吸疾病与原发病的关联,对睡眠疾病缺乏认识,还有的医生自己患了睡眠呼吸疾病却不知道医治,这在知识和理念上均与先进国家相差很大。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以及一些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已经开始着手开设睡眠疾病的相关科室,一些较小的城市仍没有相关科室和专职睡眠疾病的医生。普通群众对睡眠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度不足,医生也常出现误诊,如认为打鼾是睡得好的表现,将发作性睡眠病当做癫痫来诊断和治疗等,大大影响了睡眠医学的发展。因为睡眠医学未能得到广泛普及,很多患者直至病情严重时才前来就诊。睡眠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睡眠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和各项临床与基础研究,但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由于睡眠呼吸疾病与其他各个系统均有关联,且属于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内科学部分开展睡眠呼吸疾病的教学与实践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教学实践的形式

睡眠呼吸疾病目前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个章节出现在内科学教科书和耳鼻喉科教科书中。由于该类疾病不被重视,导致有的医学院校出现以内科学为主或者以耳鼻喉科讲解为主,还出现内科学讲一遍,耳鼻喉学课程时再讲一遍的现象,更有甚者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均不讲解,导致该项教学内容的缺失。然而,即便是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均重视此类疾病,内科学治疗方面侧重于保守治疗,而耳鼻喉科侧重于手术,最后往往导致医学生在初学此门课程时就发生诊治方面的混淆。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医学生的呢?我们建议整合一切医疗资源,由内科学教师、耳鼻喉教师,以及神经内科、精神内科、口腔科医师在一起备课,制订出一套理论授课方案,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也可以不拘泥于自己所授科目的教科书,要全面系统地讲解该类疾病。多媒体课件要声、图、文并茂,最好在睡眠中心选取一手病人的影像资料,对疾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进行讲解,这样能更直观地让医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治,提高对疾病的重视度。

三、实践授课形式的探索

睡眠呼吸疾病也属于交叉学科疾病,这种疾病与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科、精神科、耳鼻喉科以及心理科、口腔科均有密切联系。比如,有些病人患有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其首诊会到心血管科的高血压病门诊。医生进行包括引起高血压的各种可能因素在内的一系列检查,然而未发现异常。有经验的心血管医生会想到患者是否存在睡眠呼吸疾病,为病人进行相应的睡眠监测,最后发现病因。然而,睡眠呼吸疾病在临床上(尤其是在小一点的医院),很多时候是被忽略的,从而出现漏诊。因此,在医学生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的教育,就是要加强医学生对这部分疾病的认识,从而在走到相应的科室后,不至于想不到有些症状与睡眠呼吸疾病的关联。所以,我们的临床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探索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效果最好的仍然是各个相关科室互相合作,每个科室抽出一名教师对学生在课间实践阶段发现的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比如呼吸科会设有睡眠中心,该中心的病人有单纯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呼吸科病房还会有睡眠呼吸暂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可以以此为病例进行详细讲解;心血管内科可以挑选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例,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或阐述呼吸的病例,进行讲解、比较;内分泌科可选择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病例;另外,糖尿病肥胖病合并睡眠呼吸疾病也占很大比例……我们要逐科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鼓励医学生查阅前沿知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睡眠呼吸疾病治疗方法,国内外有所不同。毕竟睡眠医学在国内属于新兴医学,很多经验借鉴于国外,但又不同于国外。跟睡眠呼吸疾病病因相关的颌面部结构在东西方人种中就有差别。东方人下颌更圆更短,睡眠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应高于西方高加索人种。另外,在儿童群体中,很多睡眠呼吸疾病是由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严重的病例主张将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然而美国最近的报道称,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的患儿中,成年后又出现了睡眠呼吸疾病。这就给治疗该疾病带来了挑战。成人患者中,国内大部分选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一部分人选择手术,然而对手术的效果缺少跟踪数据,无法判定其疗效,这些都给医学生的教育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提倡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与阅读,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识,也提高睡眠呼吸疾病在医护人员和患者群体的认知程度。

总之,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的教学实践势在必行,这有利于整合各科医疗资源,提高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整个社会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认识,为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面睡眠医学人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篇12

睡眠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边缘医学,而睡眠呼吸疾病是睡眠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疾病。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次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并成立了诊治睡眠疾患者的睡眠中心。由此,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为代表的睡眠呼吸疾病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疾病,从而带动全世界睡眠医学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及悬雍垂咽软腭成形术用于睡眠呼吸暂停疾,该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过去25年是国际睡眠医学进展最快的时期,然而,对于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认识却停留在浅显阶段。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呼吸疾病部分设有睡眠呼吸暂停疾病一章,很多院校选择这个章节为选修课,或者即便是必修课,也忽略了相应的临床教学实践。临床医学生在步入临床后对睡眠呼吸疾病的了解知之甚少。下面,本文对睡眠呼吸疾病进行介绍,并对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的重要性以及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一、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 breathing, SDB)是睡眠呼吸疾病的主要疾病之一。相关研究表明,SDB与高血压、中风、心肌梗死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已引起心脏科、神经科医生的重视。国内有人正在研究无创通气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有人开发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呼吸疾病患者夜间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降低与总血氧饱和度降低相关联,但患者清醒后大脑血氧供应的恢复存在滞后现象,并提醒重症患者次日出现脑缺氧症状勿容忽视;呼吸生理表明上气道局部神经反应性对维持上气道开放有重要作用。在睡眠呼吸疾病发病机制中,上气道塌陷与睡眠时上气道局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关。保持上气道结构完整是保护该神经反射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某些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增高的原因。遗传学表明,SDB在不同的种族患病率存在差异,亚裔、西班牙裔及非洲裔美国人较高加索裔高,发病呈家族聚集性遗传的特征。

然而,在中国,睡眠医学专科建设相对落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相关学科建设有着特殊的管理实情,各级医院重视不够,患者以及群众对睡眠疾病认识不足。对于就诊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SDB,以及心力衰竭合并陈施呼吸等患者,很多国内医院的医生并不能在第一时间想到睡眠呼吸疾病与原发病的关联,对睡眠疾病缺乏认识,还有的医生自己患了睡眠呼吸疾病却不知道医治,这在知识和理念上均与先进国家相差很大。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医院以及一些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已经开始着手开设睡眠疾病的相关科室,一些较小的城市仍没有相关科室和专职睡眠疾病的医生。普通群众对睡眠疾病的认识和重视度不足,医生也常出现误诊,如认为打鼾是睡得好的表现,将发作性睡眠病当做癫痫来诊断和治疗等,大大影响了睡眠医学的发展。因为睡眠医学未能得到广泛普及,很多患者直至病情严重时才前来就诊。睡眠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睡眠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和各项临床与基础研究,但对于临床医学生来说,由于睡眠呼吸疾病与其他各个系统均有关联,且属于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内科学部分开展睡眠呼吸疾病的教学与实践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教学实践的形式

睡眠呼吸疾病目前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个章节出现在内科学教科书和耳鼻喉科教科书中。由于该类疾病不被重视,导致有的医学院校出现以内科学为主或者以耳鼻喉科讲解为主,还出现内科学讲一遍,耳鼻喉学课程时再讲一遍的现象,更有甚者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均不讲解,导致该项教学内容的缺失。然而,即便是内科学和耳鼻喉科学均重视此类疾病,内科学治疗方面侧重于保守治疗,而耳鼻喉科侧重于手术,最后往往导致医学生在初学此门课程时就发生诊治方面的混淆。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才是最适合医学生的呢?我们建议整合一切医疗资源,由内科学教师、耳鼻喉教师,以及神经内科、精神内科、口腔科医师在一起备课,制订出一套理论授课方案,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也可以不拘泥于自己所授科目的教科书,要全面系统地讲解该类疾病。多媒体课件要声、图、文并茂,最好在睡眠中心选取一手病人的影像资料,对疾病的诊断、鉴别以及治疗进行讲解,这样能更直观地让医学生掌握疾病的诊治,提高对疾病的重视度。

三、实践授课形式的探索

睡眠呼吸疾病也属于交叉学科疾病,这种疾病与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科、精神科、耳鼻喉科以及心理科、口腔科均有密切联系。比如,有些病人患有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其首诊会到心血管科的高血压病门诊。医生进行包括引起高血压的各种可能因素在内的一系列检查,然而未发现异常。有经验的心血管医生会想到患者是否存在睡眠呼吸疾病,为病人进行相应的睡眠监测,最后发现病因。然而,睡眠呼吸疾病在临床上(尤其是在小一点的医院),很多时候是被忽略的,从而出现漏诊。因此,在医学生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课程的教育,就是要加强医学生对这部分疾病的认识,从而在走到相应的科室后,不至于想不到有些症状与睡眠呼吸疾病的关联。所以,我们的临床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探索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效果最好的仍然是各个相关科室互相合作,每个科室抽出一名教师对学生在课间实践阶段发现的典型病例进行讲解。比如呼吸科会设有睡眠中心,该中心的病人有单纯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人;呼吸科病房还会有睡眠呼吸暂停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可以以此为病例进行详细讲解;心血管内科可以挑选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病例,心衰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或阐述呼吸的病例,进行讲解、比较;内分泌科可选择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病例;另外,糖尿病肥胖病合并睡眠呼吸疾病也占很大比例……我们要逐科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鼓励医学生查阅前沿知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睡眠呼吸疾病治疗方法,国内外有所不同。毕竟睡眠医学在国内属于新兴医学,很多经验借鉴于国外,但又不同于国外。跟睡眠呼吸疾病病因相关的颌面部结构在东西方人种中就有差别。东方人下颌更圆更短,睡眠呼吸疾病的发病率应高于西方高加索人种。另外,在儿童群体中,很多睡眠呼吸疾病是由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引起的,严重的病例主张将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然而美国最近的报道称,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的患儿中,成年后又出现了睡眠呼吸疾病。这就给治疗该疾病带来了挑战。成人患者中,国内大部分选择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一部分人选择手术,然而对手术的效果缺少跟踪数据,无法判定其疗效,这些都给医学生的教育增加了困难。所以我们提倡进入临床实习的医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与阅读,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认识,也提高睡眠呼吸疾病在医护人员和患者群体的认知程度。

总之,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中开展睡眠呼吸疾病的教学实践势在必行,这有利于整合各科医疗资源,提高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整个社会对睡眠呼吸疾病的认识,为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全面睡眠医学人才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