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6 10:13:04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由于护理学职能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近年来医患纠纷的频频发生,如何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一直是我们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本文在结合医科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人文素质、创新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通过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是一种态度和行为。[1]

进入21世纪,随着医疗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重点也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开始转变,病人不再是单纯的“生物人”,而是具有复杂系统的“社会人”。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具有较高的护理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这就要求高等护理学教育从培养只懂护理专业知识的单一型护士向培养掌握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等卫生服务本领的复合型人才转变。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思想

高校护理学教学应推行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现代护理教学模式,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让学生掌握护理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要让学生认识自我、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理解社会,成长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护理学人才。各医科院校结合专业特点增设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使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进入课程体系,进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2、完善课程设置,增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增加与护理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课程

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定期举办文理交叉渗透的专业讲座,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社会课程体系。要通过长线教育,打牢学生综合基础,逐步提高学生修养,提高学生运用人文精神对医疗护理实践及现实生活进行哲学的、历史的、美学的、科学的认识,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发展健全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关注现实、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态度。[2]

二、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是指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获得的稳定的在创新活动中必备的基本心理品质与特征。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

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如“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遏制了学生的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将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教学课时较多,护理操作技能是学科的特色。因此,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以往的操作技能教学,注重强调操作程序的准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各医科院校应该改革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拟练习――教师指导”三段式实验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转换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强化护理操作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创新尝试和行为予以认同并鼓励。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

三、业务素质

在新的就业市场形式需求下,护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有机遇也有挑战。许多用人单位对护理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护理理论和规范的操作技术之外,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及举止高雅的气质仪态等,这些就业素质的要求恰好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相符合。在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今天,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必定会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1、岗前培训

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时间为3个月。做好新护士岗前培训日程安排,目的是让新护士了解医院的工作性质与概况掌握工作特点、各班工作情况。让新护士了解医院的护士除了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树立整体护理观

从思想上认识到整体护理概念,要以整体护理理念为宗旨,整体护理程序为依托,从入院评估开始与患者近距离的亲切交谈,让他们感受到护理人员的真诚。责任护士始终贯穿健康教育并提出出院指导患者的身心需求,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在更高层次上满足患者需求。

3、礼仪培训

请专业的礼仪老师对新护士进行礼仪培训与授课,组织观看仪表与礼仪的录影带等形式。做好护士素质、仪表、言行规范的教育。通过有计划地进行礼仪培训,使新护士的仪表形象更加得体。[4]

相关医科院校应该针对所开设专业进行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帮助学生指明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激发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热情。并且要提供较多的实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他们将来的工作场景,增强对该专业的认识,从而以真才实学去竞争谋职。同时要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会在将来的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合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项内容。护理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开展综合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护理教育中只有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和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

【注 释】

[1] 周小菊,董小萍.寓人文素质教育于《护理学基础》教学中[J].职业时空,2011.06.116-117.

[2] 黄文娟,纪忠红.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职业素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71-72;2012.08.752-753.

[3] 赵志清,陈先华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对培养护生创新行为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2.08.752-753.

[4] 王燕瑜,李秀增等.军队疗养院培养新护士综合素质方法的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5.157-158.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2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竞争日益加剧,决定毕业生求职成功的因素是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笔者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暴露出来的不足,对强化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了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时暴露出综合素质的不足

1.理想信念不坚定。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存在,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择业观产生了消极影响。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只看重个人兴趣,个人发展前途,而对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考虑甚少,没有正确处理好个人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在岗位选择上,注重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向往大城市和物质生活,不愿意到艰苦地区工作。

2.个人参与职业竞争不足。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毕业后从过去的包分配转变为现在的“双向选择”,为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然而,由于就业制度的不完善。社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大学毕业生愿意竞争又对竞争存在扫忧、顾虑甚至恐惧,不少毕业生不知如何向用人单住推销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造成既盼职业选择中竞争上岗,又不愿意承受风险,渴求找到一个旱涝保收的单位。

3.心理素质不好,难于适应社会。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次不成功就产生自卑、压抑、绝望等心理,不善于从求职经历中吸取教训;还有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有明显的虚荣、攀比心理,他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社会知名度高、经济实惠的就业岗位上,不是从发挥自身优势出发,不考虑自己的竞争力甚至不考虑自己的专长爱好,他们在选择职业岗位时是为了让别人羡慕。做给别人看,与别人攀比,而不是为适合自己,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除了上述不足外,还有缺乏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较差,劳动观念淡泊,专业知识薄弱,创新实践力不强,视野不开阔,功利性强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大学毕业生在求职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目前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已不再满足学生的成绩好,而更多地关注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一个显著特点。招聘单位看重的是人品,在同等学历的毕业生中,如外语六级以上、或计算机:级以上、或写作表达能力强、或公关能力强等,都会引起招聘单位的特殊兴趣。可以说,拥有社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又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永远是抢手的。就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言,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人际交往素质等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投身到国家经济建设中,真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真诚、勤奋,能吃苦,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规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正确的择业观、责任感,能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做到个人适应社。会。服从社会。

2.人文科学素质。大学生除了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知识结构,还应该熟悉国情并具有世界经济、地理、文化背景等知识。比如文科生要有自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理,工农医科学生要有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争知识,有较高的艺术鉴赏力等。

3.身体心理素质。大学生应该具有自信、豁达、乐观的思想品德,坚强、果断、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和人格魅力,有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社会。同时要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适应艰苦环境,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4.创新素质。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应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即要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或较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及时汲取新知识;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具有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险的科学精神,有较强的独立性。

5.人际交往素质。人际关系将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学业完成和事业拓展。大学生在枝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生活的环境是核园,交往的对象是教师和同学,交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切磋学问、关心国事、探讨人生、抚慰鼓励。当离开校园,踏上社会后。因工作任务、生活环境、交往对象等发生改变,人际交往变得更为复杂,因此需要大学生不断地加以学习和磨练。

三、高校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充分利用“两课”、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等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避免在择业问题上片面追求自我和就业意识上过重的功刺化倾向,具有良_好的个人品德和修养。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应树立新形势下的道德观念,如信誉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等。

2.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人文科学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人文科学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懂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高尚、什么是邪恶、什么是卑鄙,懂得我国的历史、国情,懂得世界的历史。为此。高校应把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作为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增设不同的课程,当然有些基本理论和知识所有学生都必须读,有些东西要求学生应知应会,比如,唐诗宋词应该会读,交响乐、钢琴协奏曲和有些著名的书法美术作品会欣赏。另外,可以列出一批必读书目,选出一些要求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科学素质时还应注意多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味、格调、情感和价值观取向等方面下功夫,在教学计划中应开设人文类选修课,文科生也要设自然科学方面的选修课。此外,通过课外活动,讲座报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3.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要突出创新教育,第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因材施教,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尝试,探索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首先,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其次,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氛围,积极为学生参与国内外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到国内外科技大舞台上去开阔视野,把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置于教学活动中心,鼓励学生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理论体系,大胆提出新思想、新问题和新方法。第二,要从创造型人才素质结构出发,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加厚加宽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突出课堂教学在创新精神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大力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性、参与性。教师在传授知识当中,要注意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观念、方法,精神等,特别是其中人文内容和创造精神,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泉,以指导学生尽快完成从知识的继承者到知识的创造者的转变。其次,在毕业班中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的大学毕业生。

4.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竞争所造成的压力,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培养乐观自信的思想品德;培养广泛的情趣爱好,进行友好的人际交往,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健康,自我个性意识稳定发展。增强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能经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适应采来的社会竞争。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工作心境。当代大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自的历史重任,深刻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积极进取,完善自己,具体应做到“三有”、“三会”、“三不怕”(“三有”,即有目标,有信心,有毅力;“三会”,即会做人,会做事,会创造;。“三不怕”,即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失败),使自己在求职择业中处于主动地位,在未来工作中干出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胡解旺,欧清华,论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原则[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任务,重视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探讨和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更新思维,分析研究学生干部素质培养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探索新的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任用,真正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教师放心、学生信任的学生干部队伍。

1大学生干部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1.1大学生干部的自身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大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同学中起示范和带头作用,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近几年,国家选拔的大批优秀大学生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锐意进取,获得了好的成绩和效果;用人单位也越来越注重大学毕业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招聘时往往要求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在校期间担任大学生干部是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机会,通过工作帮助学生干部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们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增添了砝码,并且能够在走向社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1.2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大学生干部既是被教育对象,同时又在教育和管理他人,作为学生,应该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是德才兼备的学生的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修养,这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以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引导学生奋发图强,成长成才。

1.3做好大学生工作需要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工作干部的有力补充,弥补了专职学生工作干部数量不足的缺陷。特别是在大学扩招以来,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起到协助教育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成才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大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学生工作开展的质量。“打铁先得自身硬”,学生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有效促进学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上行下达”的桥梁作用,成为学生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2大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的策略

2.1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配备工作

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坚持民主推荐制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公开选举、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选拔和换届工作;多方征求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意见,真正将德才兼备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从学生干部的性格、气质、能力和特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搭配;构建学生干部队伍的“梯形”结构,为学生干部队伍的动态交替打好基础。

2.2加强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必须坚定不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任何错误思潮面前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大的学生干部,应能从自身做起,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尊敬师长,努力培养自己纯洁的道德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处处以身作则。再次是法律素质。法律素质已经成为大学生成长必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懂法依法守法的意识,实现学生干部的全面发展。学生干部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要求大学生养成经常锻炼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促进身体健壮、全面发展体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去。

2.3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

知识理论包括专业技术知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知识等,学生干部社会工作较多,学习时问自然就会相对减少。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善于抓紧一切时间搞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善于摸索并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干部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做到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并通过总结去创造新经验,推动理论的发展。在指导和监督的前提下要给他们适当的权力和空间独立开展工作,让他们在活动、志愿者服务、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要在每项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使他们在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2.4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在学生干部素质培养中采用考核激励机制对于大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迎接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挑战,以及学生干部自我价值实现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的考核制度是正确衡量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依据,加强对学生干部在思想水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专业成绩、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生干部档案,及时向其本人反馈意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及时予以调整。总之,大学生干部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力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所以要想打造一支能力出众、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是每个学生管理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1

当今的世界是个经济、科技高度发展的世界,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现象,“拜金主义”有所抬头等,这些社会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对生活在大学里的大学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某些错误的舆论导向,对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内心世界的发展也同时产生了不良影响。大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价值观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部分大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颇有点“急功近利”,认为自己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应该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他们往往忽视了“社会价值”的存在。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改革深层次的疑虑与隐忧有所增加,与改革的成就相伴的另类现象是趋于形成固定格局的收入两级分化、失业下岗、竞争失序等不良现象的增多,这直接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改革负面评价的增加,并产生一些深层次的隐忧,因而对改革的前景持观望和说不清的态度,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前途渺茫。其次,社会公德状况不尽如人意,并存在许多新的道德困惑。部分大学生认为深层次的道德观念和具体行为选择之间存在着差异。即对公德赋予了很高的价值,强烈要求改善社会公德,但对自身的道德实践却缺乏同样严格的要求,对现实中反道德行为标准表现出无可奈何、默认,甚至主动接受。加上由于社会对一些现象不能做出明确的道德评判,直接影响部分大学生行为的选择和道德的困惑。理想信念与困惑并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联系。近年来在思想意识领域流行的“淡化理想”、“拒绝崇高”、“告别主义”,”改变话语”等思潮,对青年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合格的政治素质

大学生合格的政治素质,首先要求具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对大学生的首要的要求。大学生是追求理想的最热烈的时期。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前进就有了充足的动力,人生发展就有了正确的方向。“有理想”就是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现阶段则要树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合格的政治素质,还要求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人格。要做到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二、科学的思想素质

科学的思想素质包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的方法论。在世界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武装头脑,防止形而上学;用唯物史观武装头脑,作为观察各种社会现象的唯一科学方法。在人生观方面,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的目标,把劳动和对社会的奉献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尺度,而不是把金钱作为人生的价值尺度。同时,按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体原则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为先、个人为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解决好这一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大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思想上才能健康发展。同时,科学思想素质的形成,一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基础的理论功底,要能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精髓;二靠在实践中锻炼,讲科学理论付诸运用。培养科学思想素质,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这是保证政治上清醒的前提条件。

三、良好的道德素质

良好的道德素质来源于高尚的道德观念。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使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要求诚实守信是道德之本。待人诚实,拒绝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是调解人际关系的基础,良好的道德风尚,来自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导。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时,要想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先进分子则要做到先人后己,把社会主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否定利己主义、个人至上、损公肥私,倡导集体主义、克己奉公。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既要靠社会主义道德的指导,也要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慎独,这一自古以来的道德修养准则,应该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只有在一切复杂的情况下,把握住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保持自己良好的道德状态。

四、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青年人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具有坚强的意志。这就是培育抗挫折、抗压迫、抗失败的能力,保持旺盛的生活态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临难而不失常态。坚强意志的形成,要靠在实践中的自觉磨练,没有任何捷径。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表现为具有谦和宽容的气质。承认个体的气质,才能确立宽容的气质;承认人有所长,才能确立谦和的气质。谦和宽容的气质,是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是吸纳能量、汇集百川、在未来竞争中展示优势的前提。与此相反,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则是缺少自信心的消极表现。

五、全面的文化素质

全面的文化素质,要求大学生具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的文史哲中汲取营养。还要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了解现代著名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对待国外的先进文化,要兼收并蓄,不能一味的肯定或否定。

作为大学生本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自己思想理论学习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在提高自己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改造好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在社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坐标和定位,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观。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5

1.1 非理性因素的概念 非理性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人类非理性的心理现象, 包括人的意志、欲望、情感、情绪等, 另一类是指人的非理性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能力,包括人的直觉、灵感、顿悟等[2]。非理性因素是不受人的目的和意识所支配的,是意识主体非逻辑性、非程序性、非规范性地把握世界的方式,非理性因素与自觉的理性意识相对,不受人的理性所控制,但对人的社会生活、社会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是人的综合素质不可缺少的部分[3]。而人的认识过程就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在认识的辩证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千万不能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其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1.2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激发、驱动和控制的作用。在我们的心灵领地里,非理性因素处处可见,并且还呈现出了纷繁复杂的现况,我们心里的天平一定要保持平衡,拥护它的积极方面,回避其消极一面。例如,乐观的心境、坚忍的意志、坚定的信念、饱满的情绪往往就能调动主体的精神力量,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不过,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的作用。我们大学生应该坚持正确的认识方法,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运用其积极方面增长我们的见识和才干,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2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实时,在面对充斥功利主义、物质攀比的世界时,在面对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很容易将自我的利益放大。出现道德滑坡,诚信出现危机[4];自私任性,惟我独尊[5];一个人为中心,感情淡漠;缺乏正义感、民族意识、责任感等。

3 正确引导积极地非理性因素,规避消极的非理性因素,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非理性因素的驱动作用、激发作用还有控制作用都能促进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我们生命中乐观向上的态度,控制我们消极的负面情绪就可以进一步地完善我们的心理素质,增强我们应对挫折和挑战的信心与勇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而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意志等因素也促进了我们道德修养的提升;关注我们的情绪、情感,促进自身心智健康发展;关注……总而言之,始终坚持科学正确的非理性因素作用原理的指导就是全面发展我们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事物的联系是具有普遍性的。反过来,我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我们认识能力的提升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有了较高的综合素养,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会更加开阔,我们的认识也将不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更多的是剖析其背后的深意。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发展我们认识过程中积极的非理性因素,从而使我们达到更高的认识境界。

4 感悟

一名大学生的成长除了生理上的明显变化,也有心理上的悄然改变。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我们的认识观也在逐步完善,日趋成熟。而在我们对于人、事、乃至世界的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就我而言,作为一名广播电视编导系专业的大学生,我更是有着切身体会。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我们这个专业的特殊性,我们需要瞬间灵感火花的迸发,非理性因素积极作用中的激发作用可谓是功不可没。独到的直觉、灵感,另类的视角,这些不可名状的,非逻辑性的情愫往往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思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打破沉闷,给作品注入新鲜的血液。例如,最近我需要发明一个创意镜头,想了很久还是毫无头绪。然而,当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在草坪上跳绳的时候,仿佛有什么触动了我,我突然就有了一个奇妙的构想。草丛间的小生物们,它们眼里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怎样才能以它们的视角看世界呢? 于是我用跳绳拴着摄像机将其抛出至抛物线,落入草坪后又拉起,记录下了一次“草丛奇遇”,完成了一个独特视角的创意镜头。其实这只是列举了一个小小的例子,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灵机一动”。

另外,现在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共性,较之从前的学子们,虽然思想活跃,但理想信念感却不坚定;富有创新精神,但往往缺乏持久的意志力;热爱生活,但抗挫折能力却并不乐观……这些在我们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我也有着这样的种种问题。这时候就需要非理性因素来进行“自我救赎”了。不仅是我,还有和我一样的大学生们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地运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将科学理论内化为实际行动。在策略上,千万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控制作用,应当自觉端正我们的生活、学习态度,努力加强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修养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目标,控制自己消极和错误的情绪,刺激自己积极进取的情绪;在方法上,更是可以充分发挥非理性因素中情感、兴趣和爱好的积极诱导因素,将其作用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上。相信长期的锻造可以使我们树立坚定的信念,收获更加成熟、睿智的人生。

综合素质的体现其实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一招一式皆可展现我们的综合素养。这也再一次地提醒我们,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我们成人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日后步入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过硬的综合素质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更是一种必备的技能。所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关于对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的研究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我们也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应该坚持积极的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这将指导我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塑造完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蔡景华论.非理性因素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38(10):133-134.

[2] 解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非理性因素的培养[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3):102-104.

[3] 高雪梅,奚晓岚.大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中的非理性因素分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5):92-94.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6

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电大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①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拥有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②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③永葆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

2.强化科学文化素质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电大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①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③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④有创新能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

3.提升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电大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①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②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③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7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大学生 综合素质 培养

学科竞赛活动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动,学科竞赛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科学性,既无任何捷径可走,又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因此,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学科竞赛在促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引导高校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的培养,在倡导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高校学科竞赛,除了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科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必然要进行文献资料查阅、竞赛方案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归纳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在竞赛活动的时间、空间、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应用,都得到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实践。这为他们今后科研能力的培养,独立科研工作及创新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们的竞争实力。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深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扩大科学知识面,构建合理的科研知识结构;可以有效地拓宽思路和科研知识范围,学到许多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和才干。通过学科竞赛活动,可以重新构建合理的科研能力结构,增强探索和创新精神。

在科研氛围浓厚的高校里,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然而,从目前大学生学科竞赛现状看来,存在着学科竞赛成果质量偏低,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人数偏少等现象,因此学科竞赛需要高校内部各方面的共同协作,积极组织并参与到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之中,是高校学科竞赛工作与时俱进、服务育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的真正体现。

二、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源泉,现在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论文很多,在此无需赘述。但是,高校学科竞赛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则鲜见报刊。学科竞赛在大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其对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人格和智慧、思想和行为等均具有深刻影响,自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是符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要求的,它将创新观念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一方面发挥培训和育人成才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成才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自我提高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学科竞赛为大学生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必要开展专项的学科竞赛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要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他们树立创新理想,通过各种学科竞赛将他们培养成创新人才。对于一个志在成为创新型人才的高校学生而言,在竞赛活动中积极地钻研科学理论,自主地汲取知识营养,有利于他们逐步完善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学科竞赛达到知识的积累,形成自己对新事物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科学知识点和方法论。达到这个程度以后,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取的知识不仅仅是应用于直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会激发大学生自身产生投入创新活动的想法,并试图独立解决许多问题,或者在前人所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及知识基础上整合自己的想法,经历创新活动的成功与失败,找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增强创新自信心,从而树立创新理想。

三、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组织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之一。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在团队的通力配合下完成学科活动。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位、多层次、多频率的,因此,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在高校的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大学生把理论知识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分析,把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深入解决,再加上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管理和强化,实践能力在活动中就会逐渐得到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科竞赛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要进行大量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数据的查阅,这个过程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是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学习,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二是学科竞赛阶段,这一过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历练,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得到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获得和增强不但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有助于创造力的提升,对他们的择业、就业和创业有着重要意义。

四、学科竞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自觉合作、积极努力的一个凝聚力很强的社会群体。“精神”一词指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也可以指表现出来的活力。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关于团队意识和团队有关的一般心理状态,是团队成员对团队及团队相关事物的一系列的态度的综合,包括对团队的正确认识对团队的积极的情感和积极的反应意向等三种心理成分,表现对团队的认同和实际的支持性行动。

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是高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益处并提高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与人共事时团结协作的主动性,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人格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进行学科竞赛培养团队精神建设,对大学生个性化及认同自己社会角色的要求是有益的,也符合塑造学生良好个性的要求。

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将增强大学生团队的凝聚力。比如,数学建模竞赛、程序设计竞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多媒体设计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学科竞赛有助于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将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要求。因此,大学生实践能力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主要是指知识的转化能力。具体说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今的高校大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比较薄弱,高校在这方面对学生锻炼比较欠缺,学生亲自动手方面比较差,所学的知识理论实践应用方面欠缺,以至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不适应,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才能进入角色。

高校学科竞赛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学科竞赛活动。学校和国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个创新平台,开辟了一条条提升自我之路,创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下面列举两个例子。

A.电子设计竞赛

电子设计竞赛目的在于按照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着重基础、注重前沿的原则,促进电子信息类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B.课程设计竞赛等

课程设计是工程技术等专业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综合地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有关知识、理论、技术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综合就是创造、就是初步的创意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总之,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大学生都要予以重视。要建立健全学科竞赛章程及管理办法,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平台;大学校园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开设各类竞赛活动,加大经费投入。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组织竞赛活动的能力;大学生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克服怕苦畏难情绪,积极投入到实践和创新的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朱路芳.发挥科研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作用[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8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等10多个门类,学校拥有以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各类国家及省部级高端人才构成的师资队伍,每年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简称该校)为例探讨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问题,在当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高端人才的特点

一般意义上,人才是否高端通常通过学历层次或某种职称层次来划分,认为具备较高学历,或者获得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是高端人才。随着国家教育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获得高学历,但经过实践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高学历人才,并不具备从事某些重要工作的能力基础,这些人才还不能够算做高端人才。因此,高校中的高端人才,必须是具备某种经验的历练,并证明自己具备了从事某些重大研究或者担任某些重要岗位工作的能力,他们在高校一般是指具有正高职称的师资队伍,这些优质的师资队伍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点。

具体来讲,高校的高端人才主要指国家及省部级人才计划获得者、国家重点基金负责人、各类重要获奖者等,如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教学名师、湖北省百人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等。该校拥有各类高端人才300多人,他们在学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核心

人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品格、气质、修养、风度等综合特征,核心是人的本质和质量。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建立在人的素质之上,经过后天的高等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形成的对大学生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的,最基础、最重要、最本质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知识数量成倍增长的挑战,高等教育不可能把人类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大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他们可持续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同时由于当前大学生大都是95后,这代人更多是独生子女,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因此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应具有时代特点,要符合社会和个人发展特征。结合该校人才培养特点,本文认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身心素质;二是思想道德修养;三是知识能力储备;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身心素质是基础,思想道德修养是方向,知识能力储备是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核心。

四、高端人才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高校是高端人才的重要汇集区,“名师才能出高徒”,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优质的师资力量,这也为高端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该校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促进非智力能力发展,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广义上讲非智力能力包括智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和身体能力。作为在校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壮的体格是基础,是整个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基石。该校一方面通过开设《震旦讲坛》邀请海内外金融、管理、学术等多方面的高端人才来校做学术报告,与全体大学生分享人生经验、讲授前沿科学、传递创业激情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陶冶情操、激发兴趣爱好、坚定学习意志、明确前进方向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该校传统特有的登山、攀岩、户外等体育运动方面汇聚了像董范教授这样的体育高端人才,培养了首位登顶珠峰的在校女大学生陈晨、多项大学生羽毛球比赛冠军等等,极大地激发了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为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高强度的工作提供必需的健康体魄。

2、建立协同创新育人模式,创新教育教学培养体系。

以往的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对大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利于大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该校汇聚了地球科学高端人才,该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科教结合,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地球科学菁英班,创新教育教学培养体系。地球科学菁英班与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携手,通过“暑期学校”、“大学生科技夏令营”、“短期科研实践训练计划”等走进中科院活动,在实践锻炼中检验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大学生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内生动力。在协同育人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培育下,该校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奖,团支部、班级屡获校内荣誉称号,数十人在导师指导下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

3、完善导师制双选制度,提升科研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196-01

0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为此,结合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路:

1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①充分发挥政治思想理论课课堂教学和多种教学形式在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②坚持不懈抓好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深刻领会我国、我党在现代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以及路线、方针、政策。③切实抓好党课等党的基础知识培训和党员的发展与教育工作。④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⑤加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①开展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坚持知行统一,把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②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育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3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素质

①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课外学术、科技等竞赛活动,强化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②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广泛宣传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提高科研能力,在全院学生中形成了科技创新的风气,强化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③开展学生参与科技立项活动。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管理办法》,促进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④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在课堂上突出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争论,允许学生质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的目的。⑤通过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一系列循序渐近、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环节。把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构建适应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作为重点,在继续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与企业或科研机构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4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①课堂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②课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形式。举办人文系列讲座、社会实践、组织学生文学创作、艺术创作、创新设计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文化艺术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注重利用网络资源的教育。③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促进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

5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质

①加强课程建设。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学》,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能力。②建立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制度,建立了心理档案。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干预和跟踪服务提供参考。③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④开展一系列富有新意的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成立心理爱好者协会、成立心理互助小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增强学生相互关怀与支持的意识。⑤建立学院、系、班三级心理危机防御机制。每系指定一位专职辅导员作为心理信息联络员,每班指定一位同学为心理委员,每月定期通报有问题学生的思想状况。

6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①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通过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强化学生实践意识,重视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②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选择参加科技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③各级学生组织和社团干部的培养,也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干部,指导他们开展工作,为他们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④社会实践是校园学习的有机延伸,是学生在校期间踏入社会、检验自身能力的重要环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为社会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⑤广泛的志愿者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渠道。开展的志愿活动包括志愿服务宣传活动和服务实践活动。⑥勤工助学活动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有酬劳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偿服务形式。对于帮助学生增强经济自立能力,锻炼独立生活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育乏力的局面,而且可以调动当代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使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要求,能够承担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继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观”[J].当代教育论坛,2007(9):58.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自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可以预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仍会相当严峻。激烈的人才竞争也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生时,除了要求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外,更注重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德、敬业奉献的精神等职业综合素质。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辅导员要从大一新生开始做好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在大学毕业时能从容地展现自己,在职场脱颖而出,从而培养更多的社会合格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应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素质是后天学习实践培训得来的,其重要性表现在:它是决定职场成败的重要因素,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它可以改变人生;它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大学实际是“半个社会”,而在校大学生,实际是“半个社会人”,一支脚在校园,另一支脚已踏上了社会。但由于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素质缺乏认识,且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渗透,离职业素质培养的方向还差很远,或者可以说很多大学生根本就没树立好或建立起职业素质的目标,更别提培养。近年来国家招生政策显示,本科院校招生人数每年的比例有所下降(总体上还是比往年有所增加),高职高专院校的招收规模在扩大。也就是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科生人数,增大了高职高专的大学生人数。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增加,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加大了高职高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同时又使他们面对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当前如此严峻的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在校时就及时有效的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使自己成为社会合格及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识

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新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在职业素质方面,有41.56%的学生认为提高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是社会实践,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高职学院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认识,有35.58%的学生想在大学里学到技能,提高综合能力,说明大部分学生读大学的目的是掌握社会急需的专业技能。相比于老生,新生的诚信意识较高,有45.77%的学生能做到诚信、40.95%的学生基本能做到诚信,但有39.36%的学生认为学校诚信教育不够,应该加强诚信教育。说明当前高职高专的大部分新生对职业素质在就业中的重要性已经有明确的认识。在此种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将能得到大学生本人的支持,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职业素质培养的建议

笔者认为,辅导员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应注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职业观念的培养。

高职高专大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考试当成自己学习的指挥棒和一种动力,自然而然形成了习惯于围绕考试掌握知识点的思维定势,这种思维不利于完成学校学生到社会人才的角色转换,而学校也很少引导学生按照职业素质要求进行培养,只是光靠几堂就业指导课或到学生快要毕业了才安排几个讲座,搞一点咨询和指导,学生不解渴,教师干着急。作为辅导员,我认为,高校新生进校后,就应在入学教育的同时,考虑对学生进行职业观念的启蒙教育,这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着力点。只有让学生从一进校就对职业有所了解,树立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才会给学生成才增加新的原动力,因为对职业追求的目标高,学习的动力自然就大。因此,辅导员应对大学新生及时做好早期的职业观念的启蒙教

育,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参观考察、谈心活动、校友成才报告等形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逐步让学生形成围绕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观意识,将读书学习与锻炼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大学生活的一开始就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从而更好地把求职的压力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树立职业理想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职业理想,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只有让大一新生趁早建立职业观念,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有利于大一新生更好度过大学的时光,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地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学校资源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最终达到自身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

(二)职业道德观的培养。

职业道德体现在每一个具体职业中,优良的思想道德是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所必备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在职业实践中表现在职业道德的优劣、对待劳动的态度、自强自立、自尊自律等诸多方面。辅导员帮助大学生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感恩教育。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均很看重大学生的“德”,把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招聘的首要条件。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忽视自己的职责和价值,重功利索取多,强调责任和奉献少,因此亟需高校培养具有强烈责任感、奉献精神且拥有感恩之心的学生。

2.要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面对挫折要有较强的承受能力,做到自强自律,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培养自强自立的坚强性格。作为辅导员,要关注大一新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新生到了大学校园后,学习、生活环境等变化太大,面对生活、学习环境改变带来的压力以及经济问题的影响,容易产生悲观、压抑情绪。要关注贫困生的内心世界,许多贫困生存在既自卑又自尊的心理矛盾冲突,因此要培养贫困生具有内在价值观的自尊心,完善自我意识,即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养成健康的心态、培养健康的人格,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3.要培养大学生讲诚信的素质。诚实守信是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共处的道德规范。有些学生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在求职简历里作假,就业违约现象不时发生。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给学生分析专业的利弊,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就业的现场和认识形势,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指引学生以后的发展之路;通过QQ、博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问题,确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高职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要加强诚信教育,尤其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评比工作中,杜绝学生弄虚作假行为。

(三)职业能力的培养。

锻炼实用的职业才能是培养高职高专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支撑点。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社会阅历和工作才能相对比较重视,即使毕业的学校、专业一般,只要能力素质较高,往往也会被优先考虑。因此,辅导员应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大课堂的锻炼,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另外,应鼓励大学生还要利用在校担任学生干部做一些社会工作,利用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接触社会生产的实际,利用“五一”、“十一”、暑假、寒假等长假,到一些单位去见习。只有在校期间多一些社会工作的阅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职业素质的提高才有可能。

四、总结

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关系到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适合学生职业素质发展的各项措施,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11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0-155-02

一、引言

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带来的弊端开始显现,应届毕业大学生数量呈井喷态势,人数逐年增加,就业这座大山始终压在社会、学校以及师生的肩上。2013年,也就是教育部叫停大学扩招计划的第一年,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应届毕业生数量刷新纪录;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衡量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不断降低,宏观态势从增长趋势变成下行趋势,虽然政府坚定不移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出台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仍有较大压力,计划招聘岗位人数减少,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增加,达到727万人,2015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749万人,应届毕业生连续十五年递增,“史上最难就业年”的名号在不断的更迭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也始终是悬在社会及个人的头上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僧多粥少”的现状短时间内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毕业即失业”、学非所用等情形也是当下大学生求学漫漫路途的困扰。

在就业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如何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呢?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求职者需要在招聘者面前展现出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匹配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培养自己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的同时,有意地锻炼统筹执行力、组织能力、领导力以及协调能力等职场人必备的良好要素,从而可以在求职面试中脱颖而出,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让自己学有所用,在追求人生价值的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

二、我国大学教育现状及例举

现阶段,我国大学的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创新性,虽然国家不断强调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校教育资源的差异,各高校的发展条件有较大的差距,并且难以短时间内得到彻底的解决。众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具有创新性,就业观念跟不上时展,导致就业难题,从而加速了我国的高校转型。教育部高校转型改革方向已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其中308所1999普通升格的本科高校,287所独立学院,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破解中国高校发展同质化、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走‘产教融合,校企结合’发展模式”,高校首先要增加改革的紧迫性和主动性,要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渗透到每一项制度、每一个专业、每一项课程、每一个教师,使学校成为产业的大学、城市的大学、社区的大学。

较之于一般高校的大众化、普遍化、同质化,国内顶尖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遵循教育规律,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争创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实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目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

如今年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完成了一箭20星的新亚洲纪录,这其中就包括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冰工业大学在内的四所国内顶尖高校研发的多颗卫星,尤其是哈尔滨大学研发的“紫丁香二号”,这是我国首颗由高校学生自主设计、研制与管控的纳卫星。该研发学生团队包括学校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机械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热能工程等8个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0多人,是一支学科交叉的学生研制团队。

作为我国顶尖高校,从科研实力到教育资源在国家的大力扶持、自身长久积累下,远胜于一般普通高校,这就为他们进行开拓新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5新学年,天津大学开设了《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打破传统,由天津大学学生社团“鹊桥会”负责组织开设。天大开展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改革,鼓励支持引导学生社团在内的各单位申报课程项目,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该课程是以讨论为主,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主导到以学生共同参与为主。天津大学实施学生课外实践教育课程化、学分制改革方案,将有一定开展基础且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课外实践教育活动设置为课程。课外实践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人文艺术、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身心健康等类型。同时将课外实践教育学分情况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范围,并与学生评奖评优和推免研究生挂钩。丰富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待人接物能力、思维创新等综合能力,通过鼓励支持引导学生自主申报开展新课程,提高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强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并可以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从而实现遵循教育规律,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时代教育目标。

三、“小百花”文艺活动的项目简介

应对于当下社会的就业难、大学生素质的缺失现象,结合我院实际,通过历史悠久但与时俱进的这样一个文艺汇演的形式,来探究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与新渠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习使人明智,文艺陶冶情操,通过“关于校园内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拓展――‘小百花’文艺活动”项目的开展,我们在国贸学院作为试点,探究新时代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小百花”晚会在国贸学院的悠久办学历史中承担了育人的重担。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的就是自觉成为一名具备综合素质、全方位提升自我、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活动层出不穷,大到各类学科竞赛校级选拔赛,小到摆台宣传。国贸学院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浓缩进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晚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你关注到的只是台上表演人员精湛的技艺,无法一窥全貌,但是整台晚会的完美呈现,需要涉及的人数上达数百人,如何让所有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都会是我们在项目开展期间所想要达到的阶段性成果。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个的高效率团队、能够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需要的是将所做的事看成是自己、甚至高于自己事的高度责任感的团队成员,需要能和老师、同学进行有效沟通,起到上传下达、完美中枢作用的团队,能够和赞助商进行洽谈、展现良好语言魅力的同学,我们求职、入职时需要的能力,就是经过与广大同学商讨研究并付诸实践的“小百花”所能锻炼到的东西,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统筹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等等。

四、结语

我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并给出如下人才培养建议:首先大学教育在提高同学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对人文素养的提升,其次教育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接受能力的人选择同性不同质的培养体系,最后作为求职者,大学生需要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及时了解市场变动,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中国梦相结合,将自己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早日成为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篇12

0.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学术界以及公众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逐渐加深,我国实行素质教育以及进行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的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型的人才,更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对理工科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推行和要求下,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是智商与情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智商主要指的就是一个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情商主要是指一个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情绪的控制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等方面。智商和情商的高低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也说明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能力的高低影响大。在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理工科大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好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其适应素质教育的培养要求,也对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理工科大学生自身要重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尽快让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2. 探究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求

2.1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中的核心内容。所谓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发展的内部根据和内部动力,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心理素质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专业技术知识学习以及实践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对实践中的突发事件的应激性反应较影响较为明显。心理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的核心内容,为一个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是发展其他能力的基础和前提[2]。

2.2交流沟通能力是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交流沟通能力是一个人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基本能力,一个人能否将自己的思想与观点明确、有效地传递给他人主要是看这个人是否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加速,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良好交流与合作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所以说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和书写能力,对于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有很多的理工科的学生不能进行高效的沟通与交流,不能有效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思维,所以在素质教育的实行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理工科大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2.3创新能力是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中综合素质能力的灵魂。创新能力不仅是理工科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中综合素质能力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要适应现代知识型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也对人才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理工科大学生要发掘其巨大的创新潜能,为实现自我价值、服务社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也要求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时刻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

2.4实践动手能力是理工科学生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理工科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大学课程中,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内容中不仅包含专业的技术理论知识,也有大量的实验与实践课程,意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来理工科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就需要把自身学习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转化为一种能力,并且通过动手实践完成来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创造财富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实践动手能力是理工科学生创造财富的根本途径[3]。

3. 理工科大学生在现阶段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方向

3.1心理素质能力。当今社会很多在城镇生活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促使很多学生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较弱,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进入大学以后,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依然较弱,自我的控制能力较差,面对困难容易采取逃避的方式或者逃避的态度。由于心理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行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心理素质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

3.2交流与沟通能力。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对方明白你的思想或想法。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很多的大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与相处过程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人际关系和人际问题,这是不利于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在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理工科大学生只注重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不善于交流与沟通,导致其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有效的与他人进行沟通与合作。由于交流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理工科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开设相关的交流沟通课程,加强学生对交流沟通的认识。理工科的老师要建立交流沟通课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的研究当中,通过一系列交流项目让理工科大学生认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让他们主动来提高自己的的交流沟通能力。

3.3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可以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效发掘创新能力也有利于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应试技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很多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素质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可以改革学校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可以开展多样的设计大赛,或者关于创新能力的比赛来挖掘和拓展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

3.4动手实践能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应试能力和书写能力,对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忽视,导致很多理工科大学生对纯理论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但是对需要动手实践的课程或者项目掌握的较差,这突出反映了传统教育留下的弊端。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以及提高理工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理工科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和验证真理,这样有利于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4. 结束语

本文笔者主要是基于素质教育来探究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问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的探究也需要不断地深入。本文主要是对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任务也任重道远。(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大学)

备注:“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13DZZ057。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