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等级评价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8 16:09:05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1

盾构法主要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由于地下和水底工程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隧道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和定级,从而采取各种合适的针对性措施,实施风险控制,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道氏指数法以及权衡风险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客观量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风险评价过程中专家的作用,且系统性不强,对风险大小的描述比较模糊,缺少直观的结论,不便于决策者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本文采用r=p×c定级法对采用盾构法的武汉长江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定级评价,其结果可供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参考.

1 r=p×c定级法

r=p×c定级法是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风险定级的一种方法,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此法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a. 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

b. 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p.

c. 根据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影响的程度,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给这些风险因素划分后果等级;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灾难性、重大、严重、中等、轻微),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后果等级c.

d. 最后综合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级c和其发生的概率p,将两者组合起来,参照r=p×c定级方法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 施工风险识别

武汉长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是目前长江上正在进行的首条穿越长江江底的过江隧道.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在江底施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潜在风险因素多,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结合长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以及盾构法施工技术的特点等,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隧道施工经验,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出长江隧道工程在采用盾构进行施工时主要有以下15种风险因素: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u1)、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u2)、盾构进出洞(u3)、开挖面失稳(u4)、盾尾密封失效(u5)、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u6)、盾构江底段可能换刀(u7)、盾构隧道衬补强度不够(u8)、盾构的推进控制不当(u9)、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u10)、开挖面有障碍物(u11)、隧道上浮(u12)、高水位粉细砂层联络通道施工(u13)、基坑失稳(u14)及隧道透水(u15).

3 施工风险定级评价

3.1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

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找出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并确定这些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是r=p×c风险定级法的第一步.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风险的分析,得出了工程可能发生的15种主要风险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些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表1).

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后果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分为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这里只介绍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如下.

a. 确定因素集.因素集为各种风险因素的集合,即u={u1,u2,…,un}.

b. 给定各因素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一般用权重向量a={a1,a2, …,an}表示.

c. 建立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这里,由十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d.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表示为

r={rij|i=1,2,…n;j=1,2,…,m},(1)

式中,rij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e. 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a. 确定风险事件集和后果评语集两个论域.前面已经找出了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15种主要风险,将这些风险事件构成集合,就形成风险事件因素集u={u1,u2,…,u15}.评价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一般分成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就构成了长江隧道工程风险事件的后果评语集v={灾难性(v1),重大(v2),严重(v3),中等(v4),轻微(v5)}.

b. 确定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的确定,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距阵a.本文主要采用0-1评分累计法,即经过专家对每个风险事件评分后,取其平均值,求得各参评因素权重值(表2),则参评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为

a={a1,a2,…,a15}={0.124,0.072,0.01,0.124,0.072,0.03,0.072,0.072,0.03,0.03,0.01,0.03,0.072,0.124,0.124}.

c. 计算模糊关系距阵r.作为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模糊矩阵(式(1)).rij可以通过专家投票百分比法确定,即由专家及有关人员组成投票小组,按照评语等级分级标准,在每项评价因素的m个等级中进行投票,最后以百分数确定rij.通过专家投票,经统计和计算,就可以得出模糊距阵r.以计算r11为例,专家30人中,对评价因素u1的5个评语中,投v1的有25人,则r11=25/30=0.833.依此类推,可计算得到r矩阵的其他因素,得到r为

根据计算的综合评价值,用五个区间将长江隧道工程的15种风险事件因素纳入上述后果评语集v定义的五个级别,具体划分情况见表3.

3.3 风险定级

表4是r=p×c风险定级法的工程灾害风险评估矩阵,表中数值和字母的组合就是表示风险事件的p和c的组合.

根据表4,对工程风险事件的p·c组合进行分级,从表5中可以看出,每一级风险水平都有多个p和c的组合情况.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造成后果的等级,将每个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等级组合起来,再参照表5,就可以确定每个风险事件的等级(表6).

摘 要:根据工程风险评价的基本原理,针对水下盾构隧道施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以对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定级评估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正确定位各个风险因素,从而指导风险控制和管理.并以长江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r=p×c风险定级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风险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风险定级; 盾构隧道; 施工风险

盾构法主要应用于地下隧道工程,由于地下和水底工程地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隧道施工时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盾构隧道施工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和定级,从而采取各种合适的针对性措施,实施风险控制,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检查表式综合评价法、优良可劣评价法、道氏指数法以及权衡风险法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建立在对工程项目所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客观量度的基础上,没有体现风险评价过程中专家的作用,且系统性不强,对风险大小的描述比较模糊,缺少直观的结论,不便于决策者做出进一步的决策.本文采用r=p×c定级法对采用盾构法的武汉长江水下隧道工程的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和定级评价,其结果可供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参考.

1 r=p×c定级法

r=p×c定级法是综合考虑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给风险定级的一种方法,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p×c不是简单意义的相乘,而是表示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和风险因素产生后果的级别的组合.r=p×c定级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此法对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因素实施定级步骤如下.

a. 找出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主要风险因素.

b. 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以往类似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各个风险因素的发生概率,得出发生概率p.

c. 根据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人、环境和工程项目本身造成影响的程度,采用定量计算的方法给这些风险因素划分后果等级;一般划分为5个等级(灾难性、重大、严重、中等、轻微),通过定量计算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后果等级c.

d. 最后综合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等级c和其发生的概率p,将两者组合起来,参照r=p×c定级方法的风险评估矩阵,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等级并制定不同的方案,用比较合理的措施实施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2 施工风险识别

武汉长江隧道,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隧”,是目前长江上正在进行的首条穿越长江江底的过江隧道.该项目工程量大、工期长,且在江底施工,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在施工中潜在风险因素多,施工风险管理难度大.结合长江隧道工程特殊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以及盾构法施工技术的特点等,参考国内外类似工程隧道施工经验,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识别出长江隧道工程在采用盾构进行施工时主要有以下15种风险因素:地质预测预报准确性(u1)、盾构机适应性和可靠性(u2)、盾构进出洞(u3)、开挖面失稳(u4)、盾尾密封失效(u5)、软硬不均且差异性较大地层施工(u6)、盾构江底段可能换刀(u7)、盾构隧道衬补强度不够(u8)、盾构的推进控制不当(u9)、较大的地层损失及不均匀沉降(u10)、开挖面有障碍物(u11)、隧道上浮(u12)、高水位粉细砂层联络通道施工(u13)、基坑失稳(u14)及隧道透水(u15).

3 施工风险定级评价

3.1风险事件及其发生的概率确定

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并找出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并确定这些主要风险发生的概率,是r=p×c风险定级法的第一步.通过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风险的分析,得出了工程可能发生的15种主要风险因素,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这些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表1).

3.2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事件后果排序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可以分为单因素模糊评价和多层次模糊评价,这里只介绍单因素的模糊评价方法,其评价过程如下.

a. 确定因素集.因素集为各种风险因素的集合,即u={u1,u2,…,un}.

b. 给定各因素的权重.由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或由专家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一般用权重向量a={a1,a2, …,an}表示.

c. 建立评价等级集.评价等级集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可能做出的各种评价结果所组成的集合,即v=(v1,v2,…,vn).这里,由十位专家组成评价小组,评价等级分为5级,即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d. 确定隶属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表示为

r={rij|i=1,2,…n;j=1,2,…,m},(1)

式中,rij为隶属度,即第i个指标隶属于第j个评价等级的程度.

e. 进行模糊矩阵的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b=a·r.

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风险进行评价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a. 确定风险事件集和后果评语集两个论域.前面已经找出了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15种主要风险,将这些风险事件构成集合,就形成风险事件因素集u={u1,u2,…,u15}.评价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一般分成五种情况,这五种情况就构成了长江隧道工程风险事件的后果评语集v={灾难性(v1),重大(v2),严重(v3),中等(v4),轻微(v5)}.

b. 确定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参评风险事件因素权重值的确定,就是确定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距阵a.本文主要采用0-1评分累计法,即经过专家对每个风险事件评分后,取其平均值,求得各参评因素权重值(表2),则参评风险事件因素的权重向量为

a={a1,a2,…,a15}={0.124,0.072,0.01,0.124,0.072,0.03,0.072,0.072,0.03,0.03,0.01,0.03,0.072,0.124,0.124}.

c. 计算模糊关系距阵r.作为从u到v的一个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r,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模糊矩阵(式(1)).rij可以通过专家投票百分比法确定,即由专家及有关人员组成投票小组,按照评语等级分级标准,在每项评价因素的m个等级中进行投票,最后以百分数确定rij.通过专家投票,经统计和计算,就可以得出模糊距阵r.以计算r11为例,专家30人中,对评价因素u1的5个评语中,投v1的有25人,则r11=25/30=0.833.依此类推,可计算得到r矩阵的其他因素,得到r为

根据计算的综合评价值,用五个区间将长江隧道工程的15种风险事件因素纳入上述后果评语集v定义的五个级别,具体划分情况见表3.

3.3 风险定级

表4是r=p×c风险定级法的工程灾害风险评估矩阵,表中数值和字母的组合就是表示风险事件的p和c的组合.

根据表4,对工程风险事件的p·c组合进行分级,从表5中可以看出,每一级风险水平都有多个p和c的组合情况.

通过前面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长江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主要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后造成后果的等级,将每个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等级组合起来,再参照表5,就可以确定每个风险事件的等级(表6).

确定了风险因素的等级后,就可以将对风险因素抽象的认识变成定量的具体的认识,根据风险的级别确定风险控制的重点,结合各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产生的后果拟定合理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计划,让风险管理的目标明确化,实现合理经济的风险管理.

4 结 语

大型水底隧道工程,由于其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在施工阶段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对风险事件的认识和分析仅仅局限于其外在表象,那么风险管理将无从着手.从纷繁复杂的风险表象中,找出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用定量方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正确定位各个风险因素,从而采取合适的策略有效控制和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易萍丽.现代隧道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2

Abstract: EPC general contract due to the project scope, involving more participants and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risk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general project contracting, the need for objective, accurate, reasonable on its risk.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EPC's risk evaluation index, using the exten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function to establish the extension matter-element model, the EPC assembly package project risk evaluation, risk evaluation results are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determine the risk level, to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Key words: EPC general contract project; matter element model; extension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F72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EPC承包是一家总承包商或承包商联合体对整个工程的设计(Engineering)、材料采设备采购(Procurement)、工程施工(Construction)实行全面、全过程的“交钥匙”承包。在这种承包模式下承包商通过业主对项目的功能描述进行设计,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采购和施工,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工期、造价全面负责[1]。EPC项目规模大、系统繁复、涉及专业技术面广,参见单位多同时设计的利益相关者多且复杂,这都会影响EPC项目的实施,同时加大项目与预期结果的偏离程度[2]。

由于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由承包商完成,业主并不对项目直接负责,则项目实施过程的中的绝大多数风险由承包商承担,与此同时在这种合同下业主过失风险往往也规定由承包商来承担,例如业主并不承担合同文件中存在错误、遗漏或者不一致的风险,而承包商要对合同文件的准确性和充分性负责,在EPC模式下一般采用总价合同, 合同价格并不因为不可预见的困难和费用而予以调整,这都增加了EPC承包商的风险[3].

因此,总承包商在投标之前必须对项目风险有一个客观、全面的的评价,根据项目的不同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价。以往承包商通常采用AHP、模糊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来评价项目风险[4,5,6],但这些方法除了具有强烈主观性外, 还割裂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而事实上指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本文引入可拓理论,对项目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将定性的描述用以定量的方式进行表达,注重各指标之间的联系,实现风险评价的客观、准确性目的。

1 EPC总承包风险管理体系

1.1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项目管理班子通过对不同项目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以此为基础合理地综合利用多种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建设项目活动范围内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7]。传统的风险应对方式为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转移等事中、事后处理方式,一旦风险处理不好必会影响项目的进程。现阶段风险信息向前集成,以事前主动控制和事中过程控制为主,尽量为项目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对风险事件的合理利用,扩大风险事件的有利结果,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来实现项目既定的总目标。与此同时,2002 年 N Lucy 提出了项目集成风险管理理论(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IRM),将风险管理应用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对项目风险实行全面、系统的管理,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各要素的综合配置,达到项目控制风险的目的[8]。

项目风险评价是事前主动控制风险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主要由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组成。在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分析项目风险的形成过程,项目风险主要是由风险因素经过一些列的变化产生的,其具体过程如图1,以EPC项目风险演变为例。

图1EPC项目 风险作用链条

1.2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是建立EPC总承包风险评价的系统的基础,其选取的准确性直接左右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由于EPC工程项目十分复杂,涉及来自不同国家的组织和机构,涵盖了多学科知识如土建、化工、水利、电力、管理科学、经济学,因此其项目风险要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识别[9]。

本文首先运用PEST分析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同时结合EPC承包的项目特点,决定将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并入客观风险,同时将管理风列入其中。EPC项目业主对项目本身只有功能描述,承包商需要同业主进行大量的沟通来降低与业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沟通风险必须进行分析。本文经过对EPC总承包企业和相关专家学者的走访调研,结合EPC项目的特点深入分析EPC项目的风险组成,设定风险指标对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从项目的客观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入手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此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2 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EPC总承包风险因素的分析,识别出11个风险因素,对给出了影响风险因素的风险内容,为后面的专家打分指明方向。

EPC总承包风险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

可拓理论由中国学者蔡文教授首次提出,可拓学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变换解决矛盾问题,它是一门横跨哲学、数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10]。很多学者对将可拓理论引入进行项目评价做了尝试并取得满意的成果。周志丹等将可拓物元理论引入企业自主创新的成功度评价[11].颜红艳等对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成功度进行可拓评价[12],李沃源等通过全面分析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13],郭孝锋等应用多层次可拓方法对UIG(University—Industry—Government) 合作创新进行了实证研究[14] 宿钦兰建立了政府性债务预警的可拓物元模型[15]都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果。

本文引入可拓物元模型对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进行评价,其具体过程如下。

2.1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物元

(1)基本物元模型

根据可拓物元理论,把待评价事物I 及其特征值C 和特征的量值V 的三元有序结合R = ( I,C,V) 称为物元。可拓物元模型是把各个评价指标按照相应规则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有其相应的取值范围,根据实际所测各指标值与各等级范围的相关联程度进行判断待评价物元的等级。

为了描述和评价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的的特征,需要定义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为评价物元。根据图1 所建立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评价指标框架,选取影响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为评价因子( 即特征因子) ,分别记为Ci( i= 1,2,…,n) ,同时以N表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水平,Vi( i = 1,2,…,n) 分别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测定取值,其基本物元模型如下:

(2)确定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

1)确定经典域

设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有m个评价等级,用Nj( j = 1,2,…m)表示 ,经典域定义为Ci关于各等级Nj各特征的取值范围,物元矩阵表示为:

式中: Nj( j = 1,2,…m) 为Ci的第j 个等级,Vji为Nj关于特征的量值范围,即各等级关于对应特征Ci的经典域< aji,bji >,本文将项目风险分为4个等级,Nj={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如为C1指标低风险的取值范围,及其经典域。

2)确定节域节域

定义为Ci各特征全部等级的值域,物元矩阵表示为:

式中Ip为待评物元,称Vpi = < apj,bpj > 为Ip关于特征参数Ci的节域,及Ci可取的值的范围,且有Vji∈Vpi( i = 1,2,…,n; j = 1,2,…m) 。

3) 确定待评物元

建立待评价物元模型,即将EPC总承包风险等级作为待评价项,根据特征参数的性质,确定各指标的数值,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P0为EPC总承包风险等级, Ci为P0的特征参数,Vi( i = 1,2,…,n) 表示特征参数的Ci具体取值,即该特征单元的实际专家评价值或者实测数据等。

(3)构建关联函数,计算关联度

根据可拓学的关联函数定义,关联函数表示物元的量值取值为实轴上一点时,符合要的范围程度[16]。即表示待评物元P0关于特征参数具体值Vi属于EPC总承包风险等级Nj的程度。令有界区间Vji =[aji,bji]的模定义为| Vji | = | bji - aji | ,则某一点Xi到某一指标等级的经典域Vji =[aji,bji]的距离为:

,公式(1)

同理,某点Xi到某指标的节域Vpi = < apj,bpj >的距离为

,公式(2)

若区间,实域上任一点x关于Vji,Vpi的位值为

,公式(3)

则关联函数,Vji为经典域,Vpi为节域。

式中: Kj( xi) 表示待评物元P0关于特征参数的具体值Xi属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平等级Nj的程度。

(4)确立关联度及评定等级

根据公式(1),(2)(3)计算关联函数值,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计算关联度

,公式(4)

则: Kj = maxKj( P0) ,从而确定EPC工程总承包风险等级为第j 级。

3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可拓物元模型对某企业EPC总承包项目进行风险等级评价。此项目为某少数民族地区一标志性建筑的改建工程,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按照上文进行的风险分析和可拓物元模型对该项目风险进行评价。

(1)取图1所列指标作为评价体系,一次记为Ci( i = 1,2,…,n);通过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调查访谈,将评价指标划分为1-4级标准,分别对应EPC总承包风险等级: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对应可以构建该项目风险等级的经典域< aji,bji >。

(2)通过对该EPC总承包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到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评价指标 的信息数据,为了评价的方便,对评价值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及,在对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估时从风险概率、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后果的可控程度入手,其值用P0表示。结果如表1所示。

(3)采用德尔菲法对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确定各指标相对权重,其权重如表1中所示,计算过程略。

表1EPC总承包风险评价指标标准

则EPC总承包风险等级评价的可拓物元模型为

(4)综合关联度计算。按上述权重,运用(1)、(2)(3)(4)公式计算可得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的各个指标的关于评价标准Nj(j=1,2,3,4)的综合关联度以及项目风险的可拓综合评价等级,如表2

表2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水平综合关联度和可拓综合评价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Kj(P0)max=K4,则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等级综合关联度为K4=0. 146,说明该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处于高风险状态,其领导决策需慎重考虑。

4结论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3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1月27日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和高度集中,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也在不断增长,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与日俱增。保险公司是经营灾害风险的专业金融机构,本文以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为研究对象,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进行风险分析。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保险公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客观相融合的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再结合灰色聚类的方法进行灰色聚类分析,得出各指标因素的风险值,并最后定量分析保险投资项目在运行中的风险等级。本文计算结果为保险公司降低或规避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提高偿付能力,从而维护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的利益。

一、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聚类法,对其主体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保险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主客观相融合的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指标权重,量化聚类指标权重,再通过灰色聚类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风险值,最后定量分析保险投资项目在运行中的风险等级。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问题分成不同的层次,相应的层次包括若干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度对不同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判断矩阵,计算获得不同影响因素的权重,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第一步,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主要包括目标层和准则层。构建问题的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该问题的评价目标,再明确影响问题评价的准则,可以分为若干层次,每一层都有相关的相应因素。

第二步,依据评价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表1)

判断矩阵A中的元素aij表示,根据某一判断准则以及表1层次分析法评价标度,要素i对要素j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且有aij>0,aij=1/aji,aii=1。

第三步,确定要素的相对权重。设判断矩阵为A=(aij)n×n,计算该判断矩阵特征矩阵和最大特征根。

第四步,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第五步,计算综合权重。为获得层次目标中的每一指标或评价方案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关权重进行总排序。

(二)灰色聚类法。灰色聚类系统的概念是我国的邓聚龙教授根据“灰箱”的概念进而演变而来的。灰色聚类系统是指部分信息不是完全模糊的,但是对于这些信息的关系也可进行灰色系统的提前掌控和控制。

第一步,确定灰类白化权函数。λkj为第j个聚类指标第k类白化函数的阀值。白化函数根据闽值阀值情况有3种形式,可以列出白化函数的3种计算公式。

二、AHP-灰色聚类在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建立一个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灰色聚类对保险公司投资进行风险评价,其步骤如下:

(一)建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对保险公司投资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价,应从政策层面风险因素、市场层面风险因素和管理层面风险因素三个角度建立保险公司投资风险评价体系。而政策层面风险因素、市场层面风险因素和管理层面风险因素的评价又分别有一些与其相关的要素构成。

(二)基于AHP法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准则层因素权重向量和指标层因素权重向量。为获得层次目标中的每一指标的相对权重,必须进行各层次的综合计算,然后对相关权重进行总排序。

(三)灰色聚类风险评价

1、聚类指标子因素风险评估。邀请6位有经验和权威的专家,请他们客观上对聚类指标进行量化风险评价,其结果作为白化数参与灰色聚类评价。

根据聚类指标风险评估表可以得到风险量化评价矩阵,如下所示:

2、聚类指标灰色聚类分析。对保险风险评价采用5个评价灰类,表示为e∈(1,2,3,4,5),分别对应的风险水平是(高,较高,中等,较低,低)。

根据式(4)计算指标层各个聚类指标的对于不同灰度的聚类系数,计算结果如下:

(6)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由指标层灰色聚类系数矩阵确定第i个指标层聚类指标的灰类。由计算结果可知,政策导向C1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法律法规C2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监管方式C3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经济周期C4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利率C5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通货膨胀C6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市场竞争C7属于第1灰度,风险等级为“高”;汇率C8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信用C9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资产和负债C10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公司操作C11属于第4灰度,风险等级为“较低”;公司决策C12属于第3灰度,风险等级为“中等”;公司治理C13属于第5灰度,风险等级为“低”。

三、结论

本文根据AHP-灰色聚类法的基本原理,对保险公司投资所涉及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效果。对整个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层因素进行灰色聚类风险评价,由计算结果可知,市场竞争风险最大,风险等级为“高”;公司治理风险最小,风险等级为“低”;其他风险因素风险适中,风险等级为“中等”。建议公司高层引起对市场层面风险的重视,在保险投资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改善可以影响到市场层面风险的各个指标因素,特别加强对市场竞争风险的调查分析,从而降低或规避风险。

主要参考文献: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4

承压类特种设备是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备,其共同特点是危险性较大,对人们生命安全有着较大威胁,在现实当中,有许多有承压类特种设备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安全的监管,正确的评价其运行风险,对于保证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1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的指标

1.1 评价指标的选择

评价指标体现着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特性,直接关系到其典型事故现实风险的大小,所以,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十分重要。在评价指标体系当中,按照其指标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者,按照指标代表事故发生率,可分为概率性指标和严重性指标。其选择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1.1 FTA法初步选择评价指标

FTA法即故障树分析法,是通过对事故发生原因的分析来,制定相应正确的故障树,进而得到事故风险评价指标,其优点在于能够对事故原因作出准确、详细、全面的分析,综合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选择过程较为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其具体步骤包括:(1)确定典型事故事件,并分析事故有关的各个方面因素,包括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2)根据所得结果,对所有原因进行从上往下的逐级分析,以确定最根本原因,并根据逻辑关系绘制相应的故障树;(3)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得到最根本原因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确定基本事件的重要性,将结构重要度最小的基本事件排除,进而得到事故的风险因素;(4)初选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上述得到的事故风险因素,结合风险定义和SMART原则,从严重性和概率两个层次和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个方面初选相应的评价指标[1]。

1.1.2 根据风险重要性优选评价指标

初选得到的评价指标数量较多,并不能准确地反应典型事故现实风险的等级高低,所以,还需要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优选,优选运用的方法通常是风险重要性评价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问卷内容直接明了,得到的问卷数据处理较为简单方便,十分适用于大批量评价指标的筛选,对于剔除不重要或不容易获得的指标有着重要作用。

风险重要性评价法优选的具体操作步骤为:(1)分析初选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通常而言,指标重要性可分为极重要、重要、普通、不重要和极不重要五个等级,采用五分制从高到低依次代表;(2)计算评价指标的重要性系数,将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到计算指标重要性系数,以便于对比评价指标的重要性;(3)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根据上一步得到的评价指标重要性系数,将重要性系数值超过2.5且变异系数值在25%以内的评价指标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其它不符合标准的指标去除。

1.2 锅炉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锅炉运行的各种典型事故分析,锅炉运行安全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管理和运行状况三个方面,其具体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

首先,在技术方面,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额定功率、额定工作压力、能源种类和制造商资质等。其中,额定功率的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14.0MW、[7.0,14.0)MW、[1.4,7.0)MW和

2 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的模型

2.1 基于风险大小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模型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典型事故是指发生于设备使用运行期间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监督管理不善引起的,因此,在评价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时,要考虑现实风险和固有风险两个方面内容,以保证风险评价模型的全面、系统、准确。

以风险大小为基础建立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分级模型,其出发点是预防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风险分级的基础是事故预防的技术、教育、管理理论和安全系统人员、设备、管理、环境四要素理论,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风险数学函数和风险矩阵模型,从而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事故结果的严重性影响因素进行确认。

在本模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素主要包括技术、运行和管理三个方面,在风险评价指标上,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事故结果严重性程度上,主要包括对人员安全影响、对财产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事故本身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2.2 承压类特种设备定量分级的数学模型

在建立承压类特种设备定量分级数学模型过程中,识别典型事故现实风险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都是通过风险数学函数引入的,然后根据矩阵相乘的基本算法,得到相应的数学模型。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具体计算方法为:R=[P][M]*[L][N],其中,[P]、[M]分别是设备风险评价指标合集及相应的矩阵,[L]、[N]分别是设备风险后果严重评价指标合集及相应矩阵。

设备风险评价指标合集[M]=[mi]T,i=1,2,3……n,设备风险后果严重评价指标合集[N]=[ni]T,i=1,2,3……n,其中,mi和ni均代表各自评价指标的权重,两个公式中的n均代表评价指标的数量[3]。

在定量分级数学模型当中,根据计算得到的R值,通常将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Ⅰ-Ⅳ四级,并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以便于降低设备运行安全事故概率。其中,Ⅰ级代表不可接受风险,主要通过终止设备运行和最高级别预控措施,直到风险消除或降低至安全值后恢复运行;Ⅱ代表不期望风险,主要通过限制运行和中级别预控以及高强度监管措施,将风险降低;Ⅲ级表示能够接受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部分限制运行、低级别预控和较高强度的监管以及采取必要保护措施;Ⅳ级表示低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警告信息、常规监管以及企业自控。

3 结语

承压类特种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备,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有着重要影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极容易引起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所以,保证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极为重要。而通过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的方法,将设备运行风险因素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当中,能够对设备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评价,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风险问题发生,提高识别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云,徐丽丽,崔文,黄强华,罗志群,葛升群,夏锋社.承压类特种设备典型事故现实风险分级评价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01):98-102+107.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5

一、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DT集团聘请DH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简称“咨询公司”)作为其内控建设的中介咨询机构,根据需求调研,咨询公司项目组与DT集团共同确定了其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由表1可见,DT集团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1个综合指标“风险管理及内控”;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风险管理及内控设计完整性(简称“设计完整性”)”、“风险管理及内控遵循性(简称“遵循性”)”和“绩效目标风险”,编号分别为“X”、“Y”、“Z”;48个二级指标,其中“设计完整性”和“遵循性”均下设22个二级指标(编号分别为“X01”~“X22”和“Y01”~“Y22”),“绩效目标风险”下设4个二级指标(编号为“Z01”~“Z04”);358个三级指标,其中“设计完整性”下设140个三级指标(编号为“X01-01”~“X22-04”),“遵循性”下设200个三级指标(编号为“Y01-01”~“Y22-05”),“绩效目标风险”下设18个三级指标(编号为“Z01-01”~“Z04-05”);2 062个四级指标,其中“设计完整性”下设874个四级指标(编号为“X01-01-01”~“X22-04-07”),“遵循性”下设1188个三级指标(编号为“Y01-01-01”~“Y22-05-09”),“绩效目标风险”不设四级指标。

二、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方法与评价步骤

(一)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方法

DT集团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该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该方法由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而成。

1.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

该方法源于灰色系统理论,用于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该方法对样本量和样本的规律性没有特定要求,且计算量小,不会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情况。在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中主要用于各级指标在其上一级指标中的权重计算。

2.模糊综合评价法

该方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方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在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中主要用于各级指标隶属度的计算和各级指标自下而上的自动汇聚。

3.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该方法由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两者有机结合,嵌于DT集团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软件之中,对该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

(二)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步骤

DT集团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可划分为六个步骤,如图1所示。

1.四级指标采集与评价

(1)四级指标的度量与统计。本步骤不涉及绩效目标风险指标,就设计完整性和遵循性两个方面分别设表计算。其中,设计完整性指标采用完备程度来表示,取值范围为0~1,均为正向指标,取值越大表示相应风险管理及内控指标设计越完备。可以单人评价也可多人评价,若多人评价,则取评价得分的算术平均值(简称“评价得分值”)。

遵循性指标采用抽样结果代表责任主体对风险管理及内控指标的遵循程度,取值范围为0~1,均为正向指标,即取值越大表示责任主体对风险管理及内控指标的遵循程度越高。实际评价得分值按照实际抽样合格率来表示,抽样规则如表2所示。

(2)计算四级指标的优劣等级隶属度,得出其评价结果及值。优劣等级隶属度计算规则如表3所示。

某四级指标优劣等级隶属度的最大值,即为该指标的评价值;该评价值所对应的优劣等级即为该指标的优劣等级,即评价结果。本步骤就设计完整性和遵循性两方面分别设表计算。

(3)计算四级指标在所属三级指标中的权重。本步骤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各单项指标的权重,该过程不受评价人事先主观设定参数的干扰,得出无需人为设定的动态权重。本步骤又可细分为4小步:

1)选择每个三级指标中四级指标“评价得分值”的最大值作为该三级指标中四级指标的“参考指标”。

2)计算各四级指标与参考指标之间的距离D0i。用“参考指标”与各指标“评价得分值”相减,分别计算各行差值的平方,得到各四级指标与参考指标的距离D0i=(y0-yi)2。

3)计算各四级指标的权重vi,vi=1/(1+D0i)。

4)计算各四级指标的归一化权重wi。由于各指标的权重之和∑vi≠1,为了便于比较和评价,需要对各四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按照wi=vi/∑vi求各个指标的归一化权重。

2.三级指标采集与评价

(1)设计完整性三级指标数据评价。对设计完整性三级指标进行评价,首先要计算三级指标的优劣等级隶属度,得出其评价结果及值。设计完整性四级指标采集与评价中,已得出这些指标的归一化权重和优劣等级隶属度,将其按照矩阵数乘的法则合成,得出设计完整性各三级指标的优劣隶属度。为便于不同的设计完整性三级指标进行比较,需要对其优劣隶属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归一化优劣隶属度,三级指标优劣隶属度的计算规则同四级指标。其次要计算每个三级指标在所属二级指标中的权重,计算规则同“四级指标在所属三级指标中的权重”计算规则。

(2)遵循性三级指标数据评价。遵循性三级指标数据评价可比照设计完整性三级指标数据评价进行。

(3)绩效目标风险三级指标数据的采集与评价。绩效目标数据包括两类数据,分别是上级单位下达的绩效考核值和对标标杆值。以实际完成值与绩效考核值的差距反映剩余风险,以实际完成值与对标标杆值的差距反映固有风险。应尽可能获取绩效考核值和对标标杆值,但按照本评判方法,即使不能全面获得,也不会影响评价结果。如果是独立评价,应对已完成指标值和绩效目标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计,以审计后的数据作为评价依据。

绩效目标风险三级指标分为三类:正向指标,值越大越好,如经济增加值、利润总额、总资产周转率等;逆向指标,值越小越好,如成本、污染物排放量等;适度指标,值越趋向于一个中间值越好,如资产负债率等。

需要对绩效目标风险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一方面,由于数据的单位和类型不同,需要把数据做无量纲化处理,即均采用实际值与目标值的相对值;另一方面,需把逆向指标数据和适度指标数据转化为正向指标数据。为了激励优秀指标值的提升,抑制消极行为,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用不同的系数对相对值做加强或削弱处理。所得分值被限定在0~1之间。指标数据的处理及赋值规则见表4。

3.二级指标评价

二级指标有三类,分别隶属于设计完整性指标、遵循性指标和绩效目标风险指标。为了揭示剩余风险和固有风险,在对绩效目标风险二级指标评价时,要对基于考核目标的二级指标和基于标杆值的二级风险指标分别评价。

采用基于多级灰色关联度的模糊评价方法评价二级指标,首先要对三类二级指标实行统一的运算法则,通过对三级指标权重与隶属度实施矩阵数乘运算,得到二级指标的优劣隶属度,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及值。其次要计算每个二级指标在所属一级指标中的归一化权重。

4.一级指标评价

一级指标有三个,分别为设计完整性指标、遵循性指标和绩效目标风险指标。为了揭示剩余风险和固有风险,在对绩效目标一级指标评价时,要对基于考核目标的一级指标和基于标杆值的一级指标分别评价。

采用基于多级灰色关联度模糊评价方法评价一级指标,首先要对三个一级指标实行统一的运算法则,通过对二级指标权重与隶属度值实施矩阵数乘运算,得到一级指标的优劣隶属度,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及值。其次要计算每个一级指标在综合指标中的归一化权重。

5.综合指标评价

为了揭示剩余风险和固有风险,在对综合指标数据进行评价时,要分别依据基于考核目标的一级指标评价结果和基于标杆值的一级指标评价结果,得出两套综合指标评价结果,以基于考核目标得出的综合评价结果为最终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以基于标杆值得出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最终评价的参考和修正依据。

采用基于多级灰色关联度模糊评价方法评价综合指标,通过对三个一级指标权重与隶属度值实施矩阵数乘运算,得到综合指标的优劣隶属度。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综合指标的评价结果及值。

6.风险趋势预测

DT集团不仅关注企业现时的风险,也关注企业风险的发展趋势。DT集团及所属各单位在对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将被评价对象的现时评价数据与历史评价数据相结合,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和回归分析预测方法,对各级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进行风险预测,以事先拟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一)软件设计与开发同内控建设的关系

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为DT集团内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公司项目组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为DT集团开发专用的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软件,设计与开发过程镶嵌于DT集团内控建设过程中,其在内控建设各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标志性成果如表5所示。

在内控缺陷查找阶段,咨询公司项目组向DT集团演示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软件的原型版本,进而了解DT集团的个性化需求,形成评价软件需求说明书;在内控的建设阶段,项目组基于DT集团提供的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个性化软件开发,形成DT集团专用的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软件及相应文档资料;在内控的测试与完善阶段,由DT集团派专员对软件进行验收测试,以不断完善软件,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DT集团专用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软件及相应文档。

(二)软件的主功能界面

该软件基于Excel,采用Excel中的函数和VBA编程,实现自下而上的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DT集团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软件的主功能界面如图2所示。

(三)软件的使用价值

采用评价软件进行风险管理及内控评价时,只需根据软件使用说明,对设计完整性、遵循性四级指标以及绩效目标风险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并赋值,软件可自动得出对应的各级指标以及综合指标评价结果及值。该评价软件简单易操作、维护方便,不仅可有效减少评价人员主观判断,而且能大大简化评价人员的工作。可用于中央企业和一般上市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控的自我评价、独立评价、定期评价与专项评价,区别在于,一般上市公司不包括绩效目标风险指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

[2]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S].2010.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6

Abstract: The core enterpris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If any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has a risk, it will make the core enterprise affected, even lead to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and unhealthy functioning. Therefore, both risk early warning and assessment in the supply chain are very important, which is also to ensur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all parts of the supply chain.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supply chain risk assessment researches,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improved AHP and Fuzzy theory. Improved AHP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AHP on the scale, also makes the right to get closer to the actual weight. Finally, a case study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lgorithm.

Key words: core enterprise; supply chain; 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theory

引 言

供应链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带来供应链风险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好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不仅能使供应链健康的运作,而且能使供应链中各合作商获得最大利益。供应链是由多个不同的独立企业相互合作而成,如果供应链的各合作企业中有任何一个存在着风险,那么就可能导致供应链的核心业务出现风险,甚至会导致供应链的中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争力也越来越大,而供应链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核心企业在选择自己的合作商的时候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所以关于供应链各合作商的风险预测和评估,在学术界也越来越热。文献[1]中,杨康等将节点度的指标引入风险评价中,并从复杂网络角度建立双层双维风险评估模型。文献[2]中,钟嘉鸣等综合了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并克服它们各自的不足,把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了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模型。文献[3]中,赵刚等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和熵权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评价。文献[4]中,段秉乾等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复杂产品创新所面对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综合评估模型。文献[5]中,方正等采用了聚类分析和层次分析方法对商场建筑进行火灾风险评估,计算风险的评估值,并确定风险的等级。文献[6]中,鲁f欣等把模糊判断应用到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中,并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定量化,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本文首先从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影响供应链的因素,包括采购风险、配送风险、制造风险、需求风险等,然后运用模糊理论构造模糊隶属度函数,接着用改进AHP建立判断矩阵,并采用方根方法进行权重的计算,如果权重值不合适要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根据风险等级计算公式得到风险等级的值,查表即可以得到风险等级。

1 供应链中核心企业风险模型的构建

1.1 风险等级的确定

风险的定义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所受到的损失或危害。本文对供应链各合作企业间的风险评估采用双因素评价方法,评价风险的指标为风险等级。风险等级主要有风险的危害度、风险概率两个变量构成。

可以把风险等级表示为Z=FP,C,其中P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C表示风险危害度。则风险等级可以计算如下[7]:

1.2 模型构建的具体步骤

Step1 建立风险因素集

Step3 改进层次分析法以及对指标权重的计算

(1)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沙旦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但是传统的层次分析法存在不足,传统层次分析法采用了1~9标度,级别差别大,往往不能满足相对完善的指标赋权值。根据已有的文献[8],对标度进行了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重新加入三种标度类型,对于评价准则的指标是非数量性指标时,采用表2中所示的第二种和第四种,但是第二种标度的ε(偏离一致性指标)较小,得到的指标权重更精确。

(2)构造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首先建立供应链中风险层次结构图,此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三个级别,核心企业风险层、一级风险因素层、二级风险因素层(如图1所示)。

构造判断矩阵,聘请本行业的专家或者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A,判断矩阵A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0,a=1,a=1/ai,j=1,2,…,n易知判断矩阵A是一个正交矩阵,而且左上和右下的数值互为倒数,对角线上面的元素均为1,做判断的时候只需要做nn-1/2次比较。如表3为一个4×4的判断矩阵:

其中:w为表示判断矩阵A在特征值λ下对应的特征向量。

接下来为了度量不同阶数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β。当阶数大于2时,如果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u满足u=ε/β

Step4 求评价向量B

一级评价向量B=w*R

二级评价向量B=w*R

依次类推还可以把因素集U分为更多级模型。

Step5 求风险等级

利用C=B*V公式求出风险危害度,利用Z=FP*C=1-1-P*1-C求出L险等级值,查表得到风险等级。

2 案例分析

某汽车公司所面临的供应链各合作伙伴合作风险因素集U=合同类型C,利益分配风险C,合作类型C,信誉风险C,风险等级评价表V=很低0.1,低0.3,一般0.5,高0.7,很高0.9。根据不同的标度值和评价标准,选择各个企业中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或专家建立判断矩阵和模糊关系矩阵R:

第一步 求危害度C的模糊评估

专家对U中各风险因素的评语如表4所示:

表5、表6为各风险因素的判断矩阵:

由表5、表6可知各风险因素权重:

第二步 对供应链各合作企业利益分配风险发生的概率P的模糊评估

选择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家共15人,根据评价标准对供应链各合作企业利益分配风险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如表7建立模糊评价矩阵R。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采用了模糊理论和改进AHP综合的评价方法,对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评估,改进AHP弥补了以往传统的标度的缺陷,它得到的判断更能接近实际。但是AHP算法本身就是一个主观评价方法,尽量要剔除一些不合适的评判结果,如何克服这一问题也是作者以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杨康,张仲义. 考虑节点度的供应链网络风险模糊评估[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3,37(6):107-111.

[2] 钟嘉鸣,李订芳. 粗糙集与层次分析法集成的综合评价模型[J]. 武汉大学学报,2008,41(4):126-130.

[3] 赵刚,刘换.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及熵权理论的实用风险评估[J]. 清华大学学报,2012,52(10):1382-1387.

[4] 段秉乾,司春林.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创新风险评估模型[J]. 同济大学学报,2008,36(7):1002-1005.

[5] 方正,陈娟娟,谢涛,等. 基于聚类分析和AHP的商场类建筑火灾风险评估[J]. 东北大学学报,2015,36(3):442-447.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TD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3-0193-02

在我国,煤矿的主要的开采形式为井工开采,由于采煤工作面空间狭窄多变,设备、噪声等不安全因素而造成了众多事故。为确保煤炭工业健康、高速发展,对煤矿生产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安全评价,已成为当前煤矿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针对煤矿生产中存在隐患的安全评价,目前管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安全检查表、专家现场询问观察法、事件树、事故树、指标评分法、预先危险性分析和作业区域危险评价等等[1-2]。为了在实践中更具客观性与实用性,本文采用了粗糙集和灰色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能避免常规采煤工作面风险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弊端,即主观性太强,同时也提高了采煤工作面危险源风险评价的精度,可以为煤矿企业制定安全生产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及其环境特征,通过对大量现场检测数据、环境变量模拟值等信息的系统分析,辨识其中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因素的层次结构。一级风险属性指标层可表示为;其下属的二级风险属性指标可表示为Rj={Rj1,Rj2,...,Rjm},j∈n。其中j为一级指标数,m为第j个一级指标Rj包含的二级指标个数。依据煤矿统计资料的调研结果,采用专家打分法,向现场资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安全评价原理,得出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危险源评价体系

2 评价模型

2.1 基于RS的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以上建立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对于安全评价结果(决策属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描述不同指标对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影响程度时,应赋予的权重不同,影响较大者赋予较大的权重,应用粗糙集理论确定各指标权重的具体步骤如下。

2.1.1 构建信息系统

依据以上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作为RS信息系统的属性集,以指标的风险评分值构成的集合作为决策信息表的论域,形成出信息系统:S={U,R,V,f};;;V={1,2,…,m}。其中为第i个样本,为第i个风险属性,V为评语集,m为评估等级。

2.1.2 并确定权重

计算各风险属性的信息量与重要度,对于属性,通过公式计算风险属性重要性,通过公式可以得到各风险属性的权重。这样,风险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W1,W2,…,Wn)。同样地,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分别确定各二级风险属性指标和一级风险属性指标的权重。

2.2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风险评价模型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来设定评估灰类,即确定评估灰类的等级数、各灰类的灰数、白化权函数。其中,评估灰L,即l=1,2,…L,l表示评估灰类数。用gl( )表示hij属于第L类评估灰类的权函数hij为评分信息表中第i个专家对第j个评价指标的打分值,用eij表示评价指标j对L灰类的灰色统计数,ej为评估矩阵对第j个指标的灰色统计数,则有:

其中,m为评价专家的人数。

以此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矩阵如下:

其中,n表示风险指标数。结合指标权重和白化权函数评价矩阵,综合评价矩阵为:

即可得出评价结果为:

3 实例分析

以陕西某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危险源为例,其主要关注的影响因素指标结构见图1。运用专家调查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评定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共邀请了10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对表1各指标进行评分,评分范围为1-10分,利用专家评分表构成决策信息表(见表1,限于篇幅,仅以组织管理因素为例)。

具体评估过程如下。

用粗糙集理论确定风险指标权重。本案例中U={U1,U2,…,U10}为论域,R={R1,R2,R3,R4}为一级指标属性集Ri={Ri1,…,Rim}为二级指标属性集。以需求风险R3为例计算其各指标的权重。

为便于处理,将表中信息进行简化处理:MAX表示一列中的最大值,MIN表示一列中的最小值。令STEP=(MAX-MIN)/3,对于这一列中的属性值,在(MIN+2STEP,MAX)范围内的用2表示;(MIN+STEP,MIN+2STEP)范围内的用1表示;(MIN,MIN+STEP)范围内的用0表示。经过上述处理后得到决策信息见表2。

然后分别计算属性集R3中各个分量的信息量,重要度及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U/ind(R3)={(U1),(U2),(U3),(U4),(U5),(U6),(U7),(U8),(U9),(U10)};

U/ind(R3-R31)={(U1,U2),(U6,U9),(U3),(U4),(U5),(U7),(U8),(U10)};

U/ind (R3-R32)={(U1,U3),(U2),(U4),(U5),(U6),(U7),(U8),(U9)(U10)};

U/ind(R3-R33)={(U1,U3),(U2,U7),(U4),(U5,U8),(U6),(U9),(U10)};

U/ind (R3-R34)={(U7,U8),(U1),(U2),(U3),(U4),(U5),(U6),(U9),(U10)}。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权重。具体结果如下。

σ31=0.4,σ32=0.2,σ33=0.6,σ34=0.2;

W31=0.2857,W32=0.1429,W33=0.4286,W34=0.1429

因此,指标R3的二级指标权重构成的向量

W3=(0.2857,0.1429,0.4286,0.1429)。

确定评估灰类并建立灰色评估矩阵。在此案例中,确定4个评价灰类,其相应的评价等级为K=(K1,K2,K3,K4)T=(3,5,7,9)T,分别表示“风险较小”、“风险适中”、“风险较大”、“风险很大”。

结合数据得出:

e11=7/2,e12=1,e13=7/2,e14=2;

e21=4,e22=6,e23=4,e24=3;

e31=2,e32=2,e33=2,e34=4;

e41=0,e42=1/2,e43=0,e44=1。

因此得出单因素模糊矩阵:

经计算得出指标R3对评语集的隶属

向量:

=(0.3081,0.4398,0.2402,0.0225)。

则评分等级为=5.0027。

由此可知需求风险水平中等偏大。同理,可计算出固有危险源因素R1的评分等级为P1=3.6384;开采技术R2的评分等级为P2=5.9217;诱发风险因素R4的评分等级为P4=5.4593;则总体风险R的评分等级为P=W()T=5.3539。

从评价结果可知,提高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对于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适当加大顶板控制方面的安全投入是防范工作面顶板事故关键的安全措施。

4 结论

本文将结合粗糙集理论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应用粗糙集理论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避免了主观定权法的弊端;以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指标量化值,应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安全评价,处理对各评价指标量化尺度统一形成的不确定性问题,将主观和客观方法结合,同和二者的优点进行安全评价,实例分析表明,应用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可以有效刻画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风险等级,可以为煤矿对于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曹庆贵.煤矿安全评价与安全信息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3.

[2]王玉怀,潘德祥,李祥仪.应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评价进行煤矿安全评价研究[J].煤炭工程,2005(3):60-62.

[3]Pawlak Z.Rough 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1982,11(5):341-356.

[4]王国胤.Rough集理论与知识获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5]王洪德,马云东.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的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仿真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25(7).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8

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设立目标。只有先确立了目标,管理层才能针对目标确定风险并采取必要的行动来管理风险。其次,识别与上述目标相关的风险。再次,评估上述被识别风险的后果和可能性。最后,针对风险的结果,考虑适当的控制活动。依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定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即两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和三十一个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构建

第一,建立内部控制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体如下:

一是确定评价因素集。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指标集,表示为:U={u1,u2,…,um},同时可以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指标建立二级、三级等多层次的指标集。根据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可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从两大方面、十个因素衡量,确定的因素集如下:一级因素集为U={u1,u2}={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二级因素集为U1={u11,u12,u13,u14,u15}={人力资源因素,管理因素,自主创新因素,财务因素,安全环保因素}。U2={u21,u22,u23,u24,u25}={经济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科技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三级因素集为 U11={u111,u112,u11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依此类推,可确定其他三级指标因素集。

确定方法有统计法、试探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该方法是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多种关联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表示,再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系数。

采用1~9标度方法,根据各层次的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利用AHP软件得出各层次的指标权重,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排序的结果有满意的一致性,即权数的分配是合理的。由AHP软件得出各层次权重集为:一级指标权重集A=(0.75,0.25)。 二级指标权重集A1=(0.0577, 0.2471, 0.5072, 0.1438,

0.0443)。A2=(0.2129,0.0656,0.5208,0.0939,0.1068)。三级指标权重集A11=(0.4667,0.4667,0.0667)。A12=(0.429,0.1283,0.0652,0.3775)。A13=(0.1429,0.8571)。A14=(0.126,0.4161,0.4579)。 A15=(0.2,0.4,0.4)。

A21=(0.1622, 0.1863, 0.3518, 0.1863, 0.1134)。 A22=(0.5,0.5)。 A23=

(0.4127,0.2135,0.0473,0.2365,0.09)。A24=(0.3333,0.6667)。A25=(0.75,

0.25)

三是确定评语集并赋值。V={v1,v2,v3,v4,v5}={低,较低,中等,较高,高}={1,3,5,7,9}根据对评语的赋值将1~9等分成五级,对应相应评语,设计定量评价标准如表2。

四是确定模糊评价综合矩阵。请20位专家对某企业影响内部控制风险的第三层因素进行评价,根据专家评价结果汇总,如表3。

根据表3,进行单因素模糊评价,即是从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价,确定评价对象对评语集的隶属度,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

R=r11,r12,…,r1mr21,r22,…,r2mrn1,rn2,…,rnm

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子因素层指标来看对第j级评语vj的隶属度。rij的值可由德尔菲法确定,整理专家评分表得到专家对末级指标的评语,根据表3可计算出各个因素的隶属度,其中 R11=0.75 0.15 0.05 0.05 00.55 0.35 0.10 0 00.45 0.30 0.10 0.10 0.05,其他矩阵Rij依以此类推可以得到, i=1,2; j=1,2,3,4,5。

第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模糊评价法不仅可以对评价对象按综合分值进行评价和排序,还可以根据模糊评价的值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去评定对象的所属等级。

利用合适的算子将A与各被评事物的R进行合成,得到各被评事物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即:

A?誘R=(a1,a2,…,ap)r11 r12 … r1mr21 r22 … r2m… … … … rp1 rp2 … rpm=(b1,b2,…,bm)=B

一是各层因素模糊综合评价。从评价指标体系最末层开始进行评价,依次对各层风险因素经行评价。

对第三层级因素做综合模糊评价,则有:

B11=A11?誘R11=(0.6067,0.2334,0.0700,0.0233,0)

B12=A12?誘R12=(0.0377,0.1452,0.3345,0.0621,0.0429)

B13=A13?誘R13=(0.0286,0.0929,0.0143,0.0071,0)

B14=A14?誘R14=(0,0.2126,0.4855,0.2040,0.0979)

B15=A15?誘R15=(0.0100,0.2500,0.2900,0.0500,0)

B21=A21?誘R21=(0.0162,0.2326,0.4495,0.2573,0.0443)

B22=A22?誘R22=(0,0.3750,0.1000,0.0250,0)

B23=A23?誘R23=(0.3600,0.4065,0.1802,0.0533,0)

B24=A24?誘R24=(0,0.0833,0.1833,0.0667,0)

B25=A25?誘R25=(0,1.1375,0.27921,0,0)

B11=(0.6500,0.2500,0.07750,0.0250,0)

B12=(0.0606,0.2333,0.5374,0.0998,0.0689)

B13=(0.2001,0.6501,0.1001,0.0497,0)

B14=(0,0.2126,0.4855,0.2040,0.0979)

B15=(0.0167,0.4167,0.4833,0.0833,0)

B21=(0.0162,0.2326,0.4495,0.2573,0.0443)

B22=(0,0.7500,0.2000,0.0500,0)

B23=(0.3600,0.4065,0.1802,0.0533,0)

B24=(0,0.2499,0.55,0.2001,0)

B25=(0,0.8029,0.1971,0,0)

对第二层级因素综合评价,根据第三层级评价的归一化处理结果,得出一级指标的评价矩阵R1=[B11,B12,B13,B14,B15]T和R2=[B21,B22,B23,B24,B25]T,并进行模糊评价:

B1=A1?誘R1=(0.1547,,04508,0.2791,0.0843,0.0311)

B2=A2?誘R2=(0.1909,0.4196,0.2754,0.1046,0.0094)

对上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

B1=(0.1547,0.4508,0.2791,0.0843,0.0311)

B2=(0.1909,0.4196,0.2754,0.1046,0.0094)

最后,对第一层级因素进行评价,根据第二层级评价的归一化处理结果,得出综合评价矩阵:R=[B1,B2]T,并进行模糊评价:

B=A?誘R=(0.1658,0.4430,0.2782,0.0894,0.0257)

对上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B=(0.1655,0.4421,0.2776,

0.0892,0.0256)。

二是对综合评分值进行等级评定。为了对各层次因素进行比较,可用等级分数矩阵计算综合评价值W。等级分数矩阵是对每一级评语进行赋值组成,即:C=(1 3 5 7 9)

可以得到企业风险综合评判值:W=B·CT=3.7351

同理,可以得到第一层指标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综合评判值:

W1=B1·CT=3.7726;W2=B2·CT=3.6439。

企业风险综合评判值为3.7351,对照表2评价分级标准可知企业风险属于二级,处于“较低”风险水平,且被评为“低”、“较低”的比率约为59%。企业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综合评判值分别3.7726,3.6439都属于二级,都处于“较低”风险水平。

对影响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因素进一步分析判断,可得到第二层指标综合评判值:W11=B11·CT=1.9499。W12=B12·CT=4.7664。W13=B13·CT=2.9986。W14=B14·CT=5.3744。W15=B15·CT=4.2667。W21=B21

·CT=5.1618。W22=B22·CT=3.6000。W23=B23·CT=2.8536。W24=B24·CT=4.9004。W25=B25·CT=3.3942。

由综合评判值得到各类风险因素的排序,内部风险按照财务因素、管理因素、安全环保因素、人力资源因素、自主创新因素依次降低,其中财务因素、管理因素、安全环保因素评估结果介于4.2与5.8之间,为“中等”属于三级风险,人力资源因素评估结果介于2.6与4.2之间,为“较低”属于二级风险,自主创新因素评估结果介于1~1.6之间为“低”属于一级风险;外部风险按照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法律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依次降低,其中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评估结果介于4.2与5.8之间,为“中等”属于三级风险,法律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评估结果介于2.6与4.2之间,为“较低”属于二级风险。

四、结论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9

一、海洋平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海洋平台风险诱因

通过对海洋平台事故的统计发现,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钻井、完井作业风险,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海上安装施工并网风险和自然环境风险是引起平台失效的主要诱因,由它们导致的事故占95%以上,鉴于此本文将海上平台的作业风险因素分为这五大类,选取了21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1.2 确立评价因素巢

因素集合:u=(u1,u2,u3,u4,u5),再对因素集u作划分,得到第二级因素集:

U1={拖航风险,钻井船就位风险,验船风险,联接风险,检查风险}=u11,u12,u13,u14,u1

U2={钻井风险,井口安装风险,射孔风险)={u21,u22,u23

U3={洗井、压井风险,下套管、固井风险,开滑套风险、拆生产管柱风险,采油树风险,装注水管柱、防喷器风险}={U31,u32,u33,u34u,u35)}

u4={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外部力量,系统、设备自身因素}={u41,U42,U43,u44}

u5={海水冲刷,海生物腐蚀,风暴、地震,船舶、海冰等撞击}:{u51U52,u53,u54}

1.3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例中提到的五大类因素与21个内部因素之间的层析关系如上表所示,构成了平台安全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二、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实例分析

本文将对渤海八号海上平台进行实例分析。渤海八号海上平台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和安装的近海石油钻井平台。平台建于1977年,设计服役期为15年,属于导管架钻井贮油生产平台,位于渤海内东经119。41,32'"北纬39。9’36"。通过实例数据分析,详细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海洋石油平台安全风险评价实例中是如何运用的。

2、1 计算因素隶属度

本例中通过层次分析法可以确定各指标权重数,其结果如上表标示:

2、2 建立评价集

本文把评价集V具体分为五个等级,即V={很小,较小,一般,较大,很大}:并设有相应的评价等级分行向量C=(C1,C2,C3,4,C5}C={100,80,60,40,20}

2、3单因素模糊评价

(1)根据表,可以得出对平台安全影响的个因素的模糊矩阵R1、R2、R3、R4、R6和各评价要素的权重系数矩阵A1、A2、A3、A4、A5

(2)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计算模型Bi=Ai*Ri可以计算出各个评价指标的模糊评价向量Bi:

①“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1为:

B1=A1*R1=(0.2390,0.2345,0.3285。0.1870,0.011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拖航、就位、验船、联检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②“钻井、完井作业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2为:

B2=A2*R2=(0.2415,0.3290,0.2415,0.1880,0.000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钻井、完井作业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③“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3为:

B3=A3*R3=(0.1555,0.3135,0.0990,0.2000,0.032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生产井转注水井作业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④“海上安装施工(并网)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134为:

B4=A4*R4=(0.1820,0.2820,0.2740,0.2050,0.057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海上安装施工(并网)风险”应属于“较小”的等级。

⑤“自然环境风险”的一级模糊评价向量Bs为:

B5=A5*R5=(0.2250,0.2655,0.3270,0.1745,0.008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自然环境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3)该平台安全风险综合评价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B为

B=A*R=(0.1950,0.2826,0.3034,0.1925,0.0250]

按照隶属度最大原则,该平台的风险应属于“一般”的等级。

2、4综合模糊评价

综合评分:W=B*CT=0.1950*100+0.2826*80+0.3034*60+0.1925*40+0.0250*20=68.512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08)01-0057-03

近几年,人民银行总行和天津分行分别制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将内部控制定性为: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通过制定和执行一系列具体的制度、程序和方法,对相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机制和动态过程。指引的出台,标志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构建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框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标准,保障本单位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

一、基层人民银行现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目前推行的内部控制审计模式是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制定的全面型内控审计模式。

(一)审计模式主要内容

审计内容分为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措施和内部控制监督五个部分,将上述五个部分归纳为两大类,即宏观类和微观类,宏观主要体现管理、环境、监督等职能。具体由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监督四个部分组成。微观主要体现业务操作职能。包括:重大事项决策、风险点控制、领导层履行检查职责、授权、不相容职务分离、重要事项报告、应急方案制定等。内容基本涵盖了基层人民银行所有业务领域。

(二)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采取现场审计的方式。主要有:一是进点会谈。二是问卷调查。三是被审计单位汇报。四是依据现场审计表逐一进行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做出“是”与“否”两种判断。五是检查有效项数与检查总项数之比得出被审计单位控制有效率。六是依据内审工作程序形成审计结论、处理决定、整改意见及审计报告等。

(三)审计评价

根据综合考评的分值对审计单位进行评价。具体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A级(85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健全,能够较好执行内部控制措施。B级(70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基本健全,某些控制措施存在缺欠。C级(60分以上)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薄弱,存在一定风险隐患。D级(59分以下)表示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缺失,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二、现行内部控制审计模式及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

(一)现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不完整

现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未涵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内部控制监督四方面内容。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上述四方面无具体的评价标准和依据,审计人员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例如,在对中支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中,涉及职工教育、培训内容时,对应的形式多样,有的采取集体学习,有的分层次进行。学习内容、次数不同,学习效果不尽相同。评价时,既无量的评价指标,也无质的评价指标,无法对学习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结果缺乏一致性

内部控制活动的优劣应与其它四项内容有着内在的必然的正向联系。即内部控制活动有效,则内部控制环境优良,风险识别及分析科学,信息沟通渠道顺畅,内部控制监控有效。然而,目前的评价体系无法体现五项内容的一致性。例如,在锡盟辖区的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个别支行的内控得分高于辖区平均分,内控有效率却低于平均有效率。内部控制评价得分与内部控制有效率不一致。

(三)评价指标未划分风险级次

人民银行总行《指引》要求“分支机构进行风险分析时应充分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可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将风险区分为高、中、低等不同的风险等级”。但现行审计模式未将风险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价,而是以指标控制有效项数与指标总项数之比的有效控制率为评价标准,不能明确反映存在问题风险程度。即使是风险程度不同,只要是控制有效项数相同,有效率就相同。

(四)缺乏对行政管理职能的审计、评价

现行审计模式侧重对业务管理内容的审计,对行政管理内容缺少足够的关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查错纠弊的业务审计上,还应对领导层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审计。

(五)评价指标的分析方法单一

现行审计评价指标分析只有定性分析,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是”、“否”的简单方法对风险控制进行定性,不能充分说明风险控制的程度。例如,评价审批业务中,审计期内,有些审批符合制度要求,有些审批不符合要求。这样,在一个审计周期内,无唯一的评判结果,不能客观进行评价。

三、建议实行“风险型”审计模式评价机构风险状况

(一)风险型审计模式目标

一是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及时防止并发现、纠正错误,保护人民银行资金、财产、人员的安全;三是规范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岗位行为,使各项工作及内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二)风险型审计模式坚持的原则

一是权威性原则。内部控制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上级行规章制度,以此约束单位所有人员,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特权。二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须涵盖单位内部各项工作及相关岗位,并针对人、财、物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三是制约性原则。内部控制须保证人民银行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四是效益性原则。内部控制须遵循成本效益、效率优先的原则,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和确保内控目标实现,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五是适用性原则。内部控制须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业务的变化、人员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三)内控审计评价内容

1.领导班子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认真履行领导班子职责情况,传导货币政策,落实宏观调控措施情况,重大事项决策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情况,选拔任用干部情况,领导班子团结情况,金融风险处置情况,案件防范责任制落实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依法行政情况。

2.办公室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和机关管理事项,要害岗位人员考核事项,密级文件管理事项,档案管理事项,计算机安全管理事项,行政许可实施事项 ,印章管理事项,财产管理事项。

3.国库会计评价内容。重点审计评价:执行国库会计制度情况,国库重大事项审批情况,国库业务核算情况,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运行及管理情况,组织指导人民币反洗钱工作情况,支付结算管理情况, 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情况,账户管理情况, 财务管理情况。

4.货币金银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岗位设置是否符合监督制约原则,查库制度执行情况,《发行库管理子系统》运行情况,发行基金调拨情况,库务管理情况,现金管理情况,反假人民币管理情况,人民币流通管理情况。

5.安全保卫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保卫工作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持枪人员管理情况,保卫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守库值勤情况,管库人员监督制约情况,电视监控报警系统运行情况,枪弹管理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技防设施管理情况。

6.金融管理评价。重点审计评价:货币政策传导情况,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情况,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发行、兑付审查、考核情况,再贷款管理情况,风险处置情况。

7.调查统计审计评价。重点审计评价: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金融统计监督检查情况,金融统计资料管理情况,征信管理情况。

8.纪检、内审、事后监督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执法监察情况,纠风和行业作风建设情况,案件防范和检查情况,工作管理情况,履行职责审计情况,离任审计情况,内控审计情况,审计操作程序执行情况,审计结论定性情况,审计责任落实情况。

9.人事工作评价。重点审计评价:人事档案管理情况,养老统筹管理情况,干部任免、后备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情况。

10.宣传群工评价。重点审计评价:党费管理情况,工会经费管理情况,评优评先情况。

(四)风险控制点分类

风险型审计模式首先要对各个部门、每项业务、每个控制环节的风险进行分析,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就是内控审计的重点,因此分析风险级次、采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风险,针对现行模式高风险问题失控与低风险问题失控在有效率上无法准确反映风险程度的情况下,按基层人民银行业务内容可能发生风险的程度,将控制内容划分为一类风险控制点、二类风险控制点和三类风险控制点。一类风险点包括领导班子、办公室、国库会计、货币金银、保卫、金融管理六大类,二类风险点包括调查统计、人事、纪检内审事后监督三大类。三类风险点包括党宣群工一大类。

(五)评价风险等级

采取计算分值的定量分析方法确定内部控制风险等级。根据对各类风险控制点的现场审计结果及风险状况,对被审计机构做出风险等级划分,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

将一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总分确定为100分,共六大类,总分为600分;二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确定为50分,共三大类,总分为150分;第三类风险控制点每大类为50分,共一大类,总分为50分。

扣分标准:用每大类风险控制点总分除以每大类控制点得分计算,如某项控制无效将扣除本项得分。如国库会计股共有81个风险点,国库会计属一类控制点,用100分除以81,得出每项检查内容分值为1.23,如果一个风险点控制无效则扣除1.23分。

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以控制点为单位按扣分标准扣分。对部门评价,按其扣分比例确定其内控状况等级,对被审计机构总体评价,按得分情况确定其内控状况等级。

1.部门风险等级。将部门内控状况按扣分比例划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扣分比例在5%(含5%)以下为低等级风险;扣分比例为25%以下(含25%)为中等级风险;扣分比例在25%以上风险级次为高级风险。

2.机构风险等级。将支行总体内控状况等级按得分情况划分为低等级风险、中等级风险和高等级风险三个等级风险。所有的控制点总分为800分(一类控制点总分600分,二类控制点总分150分,三类控制点50分)。得分在760分以上(含760分)为低等级风险;得分在680分以上(含680分)为中等级风险;得分在680分以下为高等级风险。

(六)划分责任类别,实行责任追究

风险型审计模式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监督部门根据检查或掌握的情况,按内部控制点与被监督部门关联人的责任进行定性归类,根据该控制点的等级和责任性质分为领导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和集体责任。

假定总分值为100分。

领导责任(10%):主管行长对所负责的部门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部门责任(20%):部门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部门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11

智能电网是庞大的工程,而且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因此对我国的智能电网行业的风险进行评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安全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外部风险等五方面建立智能电网风险评价体系,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智能电网风险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为提高我国智能电网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奠定基础。

1 智能电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原则,综合考虑内外部影响因素,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指标层组成的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与以往智能电网风险评价不同,本指标体系将主观与客观、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因此能够更加客观有效地评价目前我国智能电网的风险状况。具体的指标体系如下:

目标层:我国智能电网存在的风险A。

准则层:金融风险B1、技术风险B2、安全风险B3、管理风险B4、外部风险B5。

指标层:市场风险C11、信用风险C12;核心技术C21、技术标准C22;信息安全C31、隐私风险C32;用户对智能设备的抵制C41、技术管理人员培训C42;宏观经济波动C51、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C52。

2 智能电网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评价,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能较好地解决难以量化的、模糊的问题,能够综合有效地分析企业信用风险问题。

2.1 确定评价因素集

根据上述评价体系,本文构建的智能电网风险评价因素集共包含三层,目标层A为评估智能电网风险,准则层B={ B1、B2、B3、B4、B5}共5个因素,指标层C={ C11、C12、C21、C22、C31、C32、C41、C42、C51、C52}共10个因素。

2.2 确定评语集

上述评价因素可能出现的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即为评语集,表示为V={V1、V2、V3、V4、V5},分别代表风险程度为:{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

2.3 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计算运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基于目标层、准则层与指标层三层次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权重分析方法。首先,运用1-9比例标度法,邀请专家组比较两两因素间的重要程度来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其次,根据判断矩阵,运用方根法计算指标权重。判断矩阵每行的几何平均数为:,对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令,则向量即为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判断其可信度。一致性比率CR计算公式为:CR=CI/RI,其中CI=(λmax-n)/(n-1),表示一致性检验指标,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可通过文献获取,为判断矩阵最大值。检验标准为:当CR≤0.1时,判断矩阵可接受,当CR>0.1时,判断矩阵需调整。

2.4 确定隶属度

由于多层次评价体系中各目标间不存在统一的度量标准,并不易进行指标比较,因此在进行综合评价之前需先明确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评价值,即得到隶属度函数值。此处需注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种。

首先,定性指标并不易进行定量表示,一般选择模糊统计方法来明确其隶属关系,也就是让参与评价的专家根据相应规定好的评语集,来对各指标所属等级进行明确,统计指标属于各评语等级的频数mi,专家人数为n,则其隶属度向量可表示为:raij=mij/n,raij表示的是评价指标ai隶属于评语等级j的隶属度。

其次,在定量指标隶属度确定过程中,若评价因素集中的各因素对于其风险评价隶属度函数都是根据一定线性关系变化的,则当各因素指标值与其风险存在正相关关系时,就可通过公式r(x)=(x-xi)/(xi+1-xi),(xi

3 实例分析

FU=WU・RU=(0.0157,0.3473,0.4447,0.1513,0.0025),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以及评语表,可知V3的综合评定值0.4447最高,所以判定目前我国智能电网风险等级为较高,且以安全风险与技术风险最主。

4 结语

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建立了一个多层次、完整、有效的智能电网风险评价体系,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得到目前我国智能电网风险等级为较高的结论,同时也得到五大风险中以安全风险与技术风险最为突出,未来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参考文献:

[1]杨方,王文迪,葛旭波,张义斌.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格局及综合评价[J].中国电力,2012,12:81-85.

风险等级评价方法篇12

    过去20年,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建立和发展,金融监管模式也逐渐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是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是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机构,负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审计署职责之一是对中央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进行审计。近些年,审计署组织开展的金融审计对于揭示商业银行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构建适用于国家审计的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评价模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银行监管理论,对于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增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联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比较分析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由于信用风险导致银行大量倒闭,银行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产生了以信用风险为主的风险评估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是《巴赛尔协议》有关信用风险的评估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JP摩根在考察衍生产品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估市场风险的风险估值法(VaR),巴赛尔委员会于1996年公布了《关于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的概述》和《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规定银行计量资本要求时,除了考虑信用风险外,还要考虑市场风险,同意各家银行采用VaR等内部模型评估市场风险。1999年,巴赛尔委员会公布《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要求对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风险进行评估。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则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国外银行风险评级体系主要有美国骆驼氏评级体系评级制度、意大利PATROL年度评级体系、法国ORAP评级体系等,其他西方国家也建立了适用于本国的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其中以美国骆驼氏评级体系评级制度最为着名,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思想是对金融机构的资本、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水平、流动性和敏感性按1至5级进行评级,然后按5级制进行综合评级。1996年,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2004年,银监会公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2006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国家审计在实践中也曾借鉴美国骆驼氏评级体系评级制度建立了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模型。

    国内外金融理论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在研究的主体、对象、指标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1)研究主体不同。有的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监管角度进行研究。(2)研究对象不同。有的侧重于研究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有的侧重于研究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3)研究指标选择不同。有的比较全面,有的比较简洁,有的研究只包括业务指标、有的研究既包括财务指标又包括业务指标。(4)研究方法不同。有的以定性研究为主,有的以定量研究为主,有的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有的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判别分析等。就目前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来说,风险评估模型只是引入阶段,还没有达到真正应用,而从国家审计的角度把现代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研究更少。

    国家审计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监管机构,风险评价对象主要是分支行。原因有:一是商业银行分支行数量众多,监管机构很难对某一家分支行持续关注,容易形成监管盲区;二是除宏观风险、市场风险之外的众多运营风险集中于分支行;三是从实践来看,商业银行分支行发生的问题比较多,且较严重。同时,相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和监管机构而言,国家审计在对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上也有其独特之处(见表1)。

    三、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模型的构建是以现代金融风险理论为指导,以美国骆驼氏评级制度为基础,采取层次分析法对商业银行分支行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分层,结合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的风险评价和商业银行审计实践经验,遴选出适用于国家审计评价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商业银行分支行综合风险值并进行排序,以利于在国家审计实践中迅速把握商业银行各分支行风险程度,把有限的审计力量和时间用于解剖风险程度较高的分支行,以提高审计效率,维护金融稳定。

    (二)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计量

    在理论和实践上,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有很多,已有的风险评价指标大多数来自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少有来自于商业银行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指标。国家审计是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损益的全面审计,因此在指标的选择上与现有的风险评价体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构建的是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评价模型,其资本充足度无需计量,我们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分支行综合风险进行评价。

    1.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与计量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选取两个,一是不良贷款率,二是VaR在综合授信中的占比。

    (1)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其中,不良贷款以五级分类为标准,包括次级类贷款余额、可疑类贷款余额和损失类贷款余额。

    (2)VaR在综合授信中的占比

    VaR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当基础资产价格产生不利变化时,在给定置信水平下,所持有的资产头寸可能产生的最大可能损失。

    无论哪种定义方法,求解VaR即找到投资组合最小价值或者最小收益率R'。

    假设银行资产组合价值的概率分布为f(w),那么在给定的置信水平c下,有:

    本模型中对于置信水平的选择采取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选择的置信水平即99%,持续期间为一年,并且VaR值计算符合以下假设:

    (1)综合授信价值服从正态分布;

    (2)信用等级转移概率矩阵遵循马尔柯夫过程,即信用等级在某一年的转移概率独立于过去时期;

    (3)综合授信收益率相关系数为零,不考虑相关条件的联合转移概率矩阵;

    (4)资产组合持续期间的选择为一年。

    计算VaR在综合授信中的占比步骤:

    (1)取得商业银行分支行客户信用等级数据;

    (2)取得商业银行分支行各个客户信用等级综合授信余额,其中综合授信余额包括贷款、信用证、保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

    (3)根据商业银行前三年信贷管理资料,计算不同信用等级客户授信回收率;

    (4)根据商业银行前三年信贷管理资料,计算不同信用等级客户下一年度信用等级变动概率矩阵;

    (5)计算各个样本的不同信用等级授信的VaR值和各个样本的总体VaR值;

    (6)计算各个样本的总体VaR值占综合授信总额之比。

    2.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与计量

    一般衡量流动性风险指标有中长期贷款比、存贷比、流动性比例和核心负债依存度等,但这些流动性风险指标是针对挤兑风险、破产风险等设置的,对商业银行总行持续性监管比较有效而在分支行风险暴露中未能发挥信息有效提示作用。

    在目前审计实践中,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所揭示的业务违法违规的可能性,因此本模型选取对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风险揭示较为有效的流动性缺口关注率作为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计算步骤为:

    首先计算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缺口。本模型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联行往来分析,将各分支机构的“系统内借入、借出”和“存放系统内款项”、“系统内存放款项”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加总轧差,如余额表现为借方,说明资金运营正常,如余额表现为贷方,则表明出现占压联行资金情况。二是计算与分析资金缺口。资金缺口的计算简单来说就是资金来源减去资金运用,其中资金来源包括各项存款和同业存放;资金运用包括各项贷款和清算资金。根据计算结果,如差额为正,说明资金运营正常,如差额为负,则表明存在资金缺口。其次根据各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缺口计算各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缺口关注率。

    流动性缺口关注率=各分支行流动性缺口/∑各分支行流动性缺口

    其中如果对各分支行流动性分析结果为正常,则流动性缺口取值为零。

    3.操作性风险评价指标与计量

    本模型选取两个操作性风险评价指标,一个是操作风险损失率,一个是内部控制关注率。

    (1)操作风险损失率。借鉴银监会对操作风险评价指标,将操作风险指标定义为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定量上表示为:

    操作风险损失率=操作造成的损失/当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

    (2)内部控制关注率。首先,建立内部控制水平评测表,对商业银行分支行内部控制要素、业务系统、会计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内部控制监督系统给予审计评价,限于篇幅具体内容省略,但并不影响本文对问题的说明。其次,对每个分支行进行内部控制水平评价,评价标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好则计0分,较好计0.25分,一般计0.5分,差计1分;另外对每个分支行经济犯罪案件和举报信纳入内部控制水平评价,一个经济犯罪案件5分,一封举报信1分。再次,计算得出每个分支行得分。最后,计算内部控制关注率,计算公式为内部控制关注率=分支行内部控制得分/∑每个分支行内部控制得分。

    (三)风险综合计量方法

    综上可以得出,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