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污染问题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8 16:09:05

水环境污染问题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1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够均匀。整体来看,我国东南部水资源分布较多,西北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属于人均水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采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通常是高投入和高消耗)对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在这种发展模式下,我国的水环境和水污染问题较严重,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和环境保护的理论逐渐深入人心,亟需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

1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现状

1.1我国城市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现状

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除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水处理技术比较落后外,主要原因是对水污染宏观调控不到位,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以及支撑整个水环境控制和管理的技术平台。首先,城市水环境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规划的原则上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时难以接受;对水污染控制问题,没有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处理水环境、经济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方面没有协调好。同时,严重缺乏对水环境功能、效益的认识,从而导致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在水环境规划方案以及规划指标方面没有体现出城市水环境的特色,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

在进行水环境以及水污染的控制过程中,没有对这一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且监督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无法在城市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中发挥出作用和效果。其次,在对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时候,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由于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工作步入正轨的时间比较短,对城市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过程中的规划、运营以及治理效果等方面的考核机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缺乏有效的评估考核机制。同时,在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从而导致水环境和水污染的控制处理设施盲目的扩建,但治理效果没有明显的增加。不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成本增加,还使得大量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合理的配置。

1.2我国农村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程度不断扩大和加深,水环境和水污染问题逐渐蔓延到农村。但是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主要是偏向城市的水环境保护,针对农村的水环境保护和治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地方性的政府管理人员,在潜意识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对其不够重视。加之对农村水环境认识不够充足,缺乏对农村水环境生态系统的了解,使得农村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水资源在为农村提供水资源的同时,还为城市水环境提供的支援作用。通过对农村水环境进行治理和控制,不仅可以保护好农村的水环境,还可以对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现今农村得到快速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资源污染的情况逐渐加深,需要重视农村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问题。

2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措施

2.1加强对城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针对水环境和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进行。针对城市而言,其工业产业比例偏重,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较多,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而言,主要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产业结构的调整则需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对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改进,需要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以及成本。

2.2对水资源污染的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

对水污染的源头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加大对工业点源的治理。针对当地工业排放不达标的、以及对当地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进行关停处理;对工业工艺比较落后,并且环保技术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同时,需要加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水排放。

2.3建立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机制

由于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因此,亟需建立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机制。规划从制定到执行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对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和处理时,需要根据规划的相关要求进行,以便有效的规范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将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和作用,以便减少我国水污染的情况,提高水环境质量。

结语

针对目前我国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的现状,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优化水环境和水污染控制措施的时候,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作经验,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以便取得更大的效果。在控制和处理水污染时,需要脚踏实地将基础工作做好,将控制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以便减少水污染现象。同时,需要积极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大家共同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2

环境是没有国界的,对环境的污染并不会在人为划分的疆域前止步。越界环境污染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产生,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利影响的污染,从其产生之日起,国际 一直在探讨这类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随着人类对各种形式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手段及其强度不断提高,跨界污染损害事件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如何妥善解决跨界污染损害问题,成为现代国际 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中俄跨界水污染事件回顾

我国幅员辽阔,周边与十几个国家相接壤。在发展 的同时,保护好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护同周边国家在环境事务上的友好合作关系,是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2005年11月13日,我国邻近中俄边界的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水域污染,随后松花江污染带汇入作为中俄界河的黑龙江,对俄罗斯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假如中俄双方同意这种影响构成当前国际法上公认的跨界污染损害的话,如何妥善地解决俄方可能提出的松花江跨界污染损害赔偿问题,将对今后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

二、基于中俄跨界水污染事件的国际法适用分析

根据国际法,跨界污染损害赔偿问题应当以和平方式解决。《联合国》规定,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这条原则是中俄双方都必须遵守的。

用和平方式解决松花江污染跨界损害赔偿问题,可遵循的途径包括法律解决和外交解决两种途径。法律解决又有国际公法上的法律解决和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解决两种。

国际公法上的法律解决一般是在外交解决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解决办法,包括司法裁判和国际仲裁。如果采用司法裁判,可能的途径是中、俄协议在国际法院进行有关国家责任和相应的国家赔偿的诉讼。如果采用国际仲裁,则可由中俄双方协议选择一个第三方国家的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或者由中俄双方共同委托一个国际仲裁机构进行仲裁。国际公法上的法律解决可能导致国家赔偿。国家赔偿以国际公法上的国家责任为基础。

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解决主要是提起国际民事诉讼,即由受害者通过在中国或者俄国的法院提起国际民事诉讼,谋求民事救济的一种私法途径。国际民事诉讼可能导致国际民事赔偿。这种赔偿以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民事责任为基础。

外交解决是一种回避法律责任问题的争端解决方式。它的形式主要有谈判与协商、调停、调解等。谈判和协商是当事国双方之间通过谈判和协商,互谅、互让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最为灵活、迅速和节约成本的办法。调停和调解涉及第三方调停人或调解人的参与。

本文对基于法律解决的国家赔偿、国际民事赔偿和基于外交解决的谈判与协商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谈判与协商解决是中俄双方应当采取的妥善的解决办法。

三、国际解决途径

(一)国家赔偿

公法关于国家责任的一般原则,国家不遵守国际义务即构成国际不法行为,引起该国的国家责任,其通常的后果是使受害国能够运用它按照国际公法所提供的措施和程序,迫使违法的国家履行有关义务并由于该国不履行义务所致损害而从该国取得赔偿。与跨界污染损害有关的国家赔偿必须符合这一原则。

具体到跨界河流污染上,不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已成为 国际公法上的一项基本的国际义务。根据国际公法的原理,一国违反了这个义务,就要承担相应的国家责任,并进行赔偿。

然而,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罗斯科?庞德所说的,“书本上的法”常常与“行动中的法”相背离。在跨界污染损害的赔偿问题上,这种背离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涉及跨界污染损害的赔偿时,各国通行的做法要么是消极回避,要么是明确拒绝适用国家责任。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首先,跨界污染损害及其赔偿问题牵涉到各国的重大的经济利益,各国一般不愿把国家责任明确化。

其次,跨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的国际法基础并不牢固。

再次,国际社会对跨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的内容存在很大分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关于跨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和国家赔偿制度尚没有通过广泛的国际法律实践得到确立,存在着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松花江跨界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国际法背景。

从条约义务看,中俄之间没有一个共同参加的有关跨界河流污染问题的多边环境条约。也就是说,对于俄国,我国并没有承担关于松花江跨界污染损害的国家责任及其国家赔偿的条约义务。

此外,从政治上看,两国如果就松花江污染事件在国家责任和国家赔偿的层面上发生争端,将对中俄两国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由此可见,选择国家赔偿来最后解决松花江跨界污染损害问题,无论在国际法上还是在政治上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对中俄双方都不利。

(二)国际民事赔偿

在发生跨界污染损害时,尽管国家责任和国家赔偿的途径难以行通,但仍有必要对跨界污染损害的受害者予以赔偿。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将国家层面的赔偿问题转移到私人层面上,也就是说,以国际私法关系上的污染者与被污染者之间的国际民事责任上的赔偿取代国际公法关系上的国家责任上的赔偿。

但跨国因素的存在也引起了跨国民事诉讼特有的问题,主要包括法院管辖权、准据法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等。

法院管辖权的确定是审理有关跨国民事诉讼案件的前提条件,它直接影响案件的判决结果,对双方当事人利益攸关。在松花江跨界污染损害的法院管辖权问题上,中俄两国的法律规定是一致的,并没有法律冲突。如果俄方就松花江跨界污染损害提起民事诉讼,中俄两国的法院都有管辖权,原告可以向任何一方。

在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上,中俄两国在1992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互助的条约》,两国承诺相互执行对方法院作出的判决,存在法律上的根本障碍。

跨国民事诉讼的关键在准据法。侵权行为地是各国确定侵权行为准据法的首要连接点。从我国和俄罗斯相关法律规定看,不论俄方是在本国还是在我国提讼,中俄两国的法律都有可能成为准据法。但是,我国与俄罗斯在环境损害赔偿方面的规定却存在巨大的差别。首先,从2002年《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第5条、第6条、第11条规定看,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俄罗斯联邦各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和公民都有权向法院就违反环境保护立法造成的环境损害,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此外,《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第78条把诉讼时效定为20年,远远超过我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设定的3年期限。也就是说,按俄罗斯法律,针对松花江跨界环境污染,在未来的20年之内,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受影响的州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当地居民随时可以向俄罗斯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

诉讼时效如此漫长,赔偿的利益相关方如此众多,赔偿的范围和额度又如此巨大,即使能得到执行,执行的效果相对其预期目标也必将有较大差距。更重要的是,中俄双方在环境标准上差别很大,我国环境水体的硝基苯标准比俄罗斯高十多倍。而这是争议的焦点所在,因为环境损害民事责任的构成条件之一是环境损害事实的存在,而判断的标准就是国家的相关环境标准。

松花江跨界污染事件如果依照俄罗斯法律,可以认为环境损害事实是存在的。如此则我国相关责任人理应为环境侵权行为承担包括赔偿在内的法律责任。但按我国的环境标准,并不存在环境损害。如此则可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46条第2款的规定,不作环境侵权行为处理。即使俄方就此作出判决,我国也可拒绝承认和执行。但如此可能影响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政治影响上看,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司法上的冲突,是不必要的,对两国都没有好处。因此,在一些涉及国际民事赔偿的关键法律问题上,中俄两国的法律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极大地削弱了松花江跨界污染损害的国际民事赔偿的可行性。

(三)谈判与协商

在两国一致认可俄国受到的不利环境影响的前提下,怎样才能既对俄国受到的不利环境影响给予适当的补偿,又不引起两国间的司法争端呢?我们认为,外交解决方式中的谈判与协商是最好的选择。

谈判与协商是国际法主体为了解决彼此之间的争议而进行交涉的一种方式。环境条约一般都将谈判与协商作为国际法主体之间解决争端的主要方式。

在国际关系中,外交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其中的谈判和协商的解决办法,是处理国际争端的首选办法。近年来,我国和俄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了诸如边界划界问题等重大问题。两国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各自的国内发展创造了和平的环境。两国都受益于这种双边谈判和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两国没有必要把松花江污染事故的环境影响扩大到影响国家间关系的的层面,也没有必要借助以第三方介入为特点的裁判、调解等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两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松花江污染跨界损害赔偿问题是较佳的解决方式。实际上,在松花江跨界污染损害事件发生后不久,中俄之间就开始了频繁而有效的谈判、协商和合作。通过谈判和协商,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双方互谅、互让,和平而妥善地解决松花江污染跨界损害问题,符合中俄两国的根本利益。

四、结束语

以上分析表明,在松花江污染事故这个问题上,有国家赔偿、国际民事赔偿以及外交谈判和协商三种基本的方式。但解决在国家责任层面和国际民事责任层面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基于 解决国家赔偿和国际民事赔偿的选择不是最佳的,基于外交解决的谈判与协商应是中俄双方应当采取的妥善的解决办法。作为一个现实的选择,中俄之间必然会以谈判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尽管以外交方式来解决跨界污染损害是很便利的选择,避免了适用国家责任和国际民事责任时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但就跨界环境污染来说,不仅仅是需要赔偿受害者和惩罚污染者。更重要的是保护环境,预防污染的发生,通过签署一个关于共享河流污染防治问题的双边协定,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常设的、双边的、以预防为主的共享河流污染防治合作机构和制度。

参考文献:

[1]国际法委员会.关于危险活动引起越界损害所造成的损失分担的法律制度第一次报告.

[2]国际法委员会.关于危险活动引起越界损害所造成的损失分担的法律制度第二次报告.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3

2009年以来,为解决剩余氨水的污水处理问题,公司与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省环境管理体系咨询中心等有关单位研发剩余氨水资源化利用工艺,并在2012年1月获得成功。

剩余氨水资源化利用工艺,是将预处理后的剩余氨水在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按照一定方式注入兰炭炉降温区,利用兰炭的余热将剩余氨水气化。剩余氨水蒸汽随兰炭炉向上移动,进入炭化区,与水蒸气、炽热煤层及部分有机物蒸汽发生水煤气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下,气态物质上升,进入荒煤气中,通过文氏塔、旋板塔及电捕焦净化,生成的煤气和未反应的有机物分别进入煤气系统和焦油系统,实现全部回收。这一工艺可彻底解决剩余氨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氨水无害化处理并变废为宝。

此外,公司投资研发的5~35mm小粒煤干镏技术获得成功,对促进兰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年产60万吨兰炭工程及其配套的尾气发电项目,每年可节省6.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38万吨。

我国海藻酸纤维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辛化

武汉纺织大学科研人员经过8年艰苦努力,日前掌握了从海藻中提取功能性海藻酸纤维的关键技术。这一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孙晋良等建议,尽快开拓海藻酸纤维应用领域,满足市场需求。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4

一、现有农村水资源的污染状况

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讲是指地球水圈内的水量的总和。包括已经被人类控制利用的可供发电、航运、灌溉、养殖、给水等多种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井、湖泊、港湾和江河等。水资源是每个国家发展经济所必不可缺的重要资源,是人类及一切生物所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1.工农用水矛盾日益突出

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匮乏的省份,位于内陆腹地,大陆性气候,平均每年降水量仅为680毫米。陕西的人均水资源为133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

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国用水量最多的地方就是广大农村,但是近年来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也在逐年增加。而且随着陕西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水资源的利用重点将转移到工业等非农部门,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可用水量,加剧了工农用水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了水资源利用中的供需矛盾。

2.农村水污染

由于现代农业中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和无节制使用,形成硝酸盐,直接破坏了当地的水资源,尤其是对农村应用水的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其次,农村中的生活污水、牲畜和人的排泄物等都不经处理就随便排入水中,容易使水体面临遭受寄生虫的危险;最后,由于地方政府大力鼓励乡镇企业的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湖、江中,直接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更加剧了农村水资源的污染。水体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利用中的供需矛盾,而且还威胁到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的安全和农业生产。

二、环境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片面的发展理念

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一切以经济发展为前提,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方针。所以有些地方的官员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片面增长,对于某些污染严重、排污不达标的乡镇企业,一路大开绿灯,不仅不处理反而还给予保护。

正是由于这种片面的发展理念,把工业发展与环境发展相隔离,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协调性、工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统筹性,不仅污染了水资源,从长期来看还遏制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信息透明程度低

我国对于环境信息和水资源信息的透明度存在着不少缺陷,公开程度依然不高。政府掌握了公开信息的主导权,从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角度来决定是否公开政府信息,影响了公众对政府信息的了解和执行。尤其是那种排污超标的企业,由于拥有政府的支持和维护,没有公开企业的排污信息,不仅加速了该地区水资源的恶化,也使受害人得不到任何有效赔偿。

3.农民本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我国对于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法律规定太过抽象,没有具体规定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具体程序。尤其是在与水资源有关的公共决策中,农民就更是缺乏有效参与的合法途径和程序。正是由于保护农民权益的合法规定太少,其合法权益就更容易受到其他强势利益的侵蚀和损害。

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不能形成有效的民间保护机构。当他们在面对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的时候,只能束手无策,或是零散地寻求政府的帮助,而没办法寻求合法途径正确快速地解决问题,而这些弱势群体本应该获得的赔偿,也可能在强势的企业主面前无法实现,农民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1.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力度,保护湖泊、江河等自然资源,把工业污水的排污标准纳入法律范畴,从法律层面保护水资源。研究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水处理质量,从而有效地解决农村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再利用率,形成再生水合理利用系统。建立科学的灌溉系统,合理利用农药化肥,降低对农村水资源的污染。

2.政府的扶持

政府应从财政、技术方面加大对农村水资源保护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节水效果。由于我国农村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模式,大多数农民普遍都难以承受滴灌、喷灌和管道灌溉等高成本投入的灌溉技术,政府应在节水灌溉工程、节水灌溉技术、节水高产抗旱品种技术和节水高产耕作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扩大对农村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支持。

3.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农村的工农产业布局,加大乡镇工业技术改造,限制高耗水高排放的工业发展,压缩用水效率低的产业,淘汰技术落后、排污量大、用水量高的产业。加大对低耗能的技术的研究开发,降低耗能量高、耗水量高的传统加工业在乡镇企业中比例。优化农业的种植结构,调整农作物的布局,发展高产节水农业。尤其是在水资源相对不足的陕西地区, 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雨养旱作农业。

4.联合运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提高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和循环利用,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通过衬砌等方式改造原有渠道,或是直接将渠道改为管道的输水形式,可大大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

5.培养农民的节水意识

培养农民的节水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是保护水资源的一种有效措施。同时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在城镇普及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人们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保护水资源的活动中。

四、结语

正是由于陕西省的水资源严重匮乏且污染严重,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也将势在必行。可以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很大程度决定了陕西的经济发展前景。农业是国家之本,对农业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更是不可忽视,一定要加强对农村的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重视,提高对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率,因地制宜地发展科学灌溉系统,有效地解决现阶段农村水资源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志勇.农村水资源利用中的矛盾分析[J].甘肃农业,2005(6):34-35..

[2]任海波.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水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科技资讯,2008(18):109.

[3]范志辉,陈颖.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03):280-281.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5

而国际环境法作为环境法与国际法的边缘学科,可见其意义重大。

国际环境保护立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有关国际环境方面的公约和条约的数量与日俱增。从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1992年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到1997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尽管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国际社会已先后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环境污染防治法,但世界局势毕竟是纷繁芜杂的,环境问题仍然层出不穷:跨国界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问题,国际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保护、执行监督问题,发达国家在国际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承担的义务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让各国签订的各个公约、条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国际环境污染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进而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在下面的章节中,将进一步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国际环境污染,污染防治,法律责任,发达国家

一、国际环境污染的严峻现状

1、国际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问题自古就有,但是大规模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则是工业革命以后的事情。工业革命以及其后的技术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世界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同时,人类对环境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土地、生物乃至外层空间不断受到破坏。环境问题也相应超越国界,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即国际环境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类在发展中遇到的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破坏,生态破坏是国际环境问题的首要表现。由于人类的毁林开垦、围湖造田、乱挖滥采、超载放牧与捕捞、不合理的灌溉等行为,引起了土地的荒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淡水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减少以及一些病虫害的流行等。这些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如下特点:范围不断扩大、时间延续长久、问题发生频繁,一些问题已超出自然界的自净与自救的极限,引起一系列生态危机。二是环境污染,18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革命从纺织工业开始,以建立煤炭、钢铁、化工等重工业而告完成。煤的大规模应用产生烟尘、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物质,而冶炼业生产排放的有害物质更对各地区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是生产中分离出的氯化氢、硫化氢等排入大气,亦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污染大气,侵蚀衣物,损毁建筑物,使树木枯黄、庄稼受害、河鱼中毒等等。此外,水泥工业的粉尘,造纸工业的废液,及染料、炸药、石油、酸碱精致等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失等,也给环境带来污染。20世纪20年代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急剧增长,石油在燃料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使石油污染日趋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环境问题有了新的变化,局部地区的问题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问题;暂时性的问题演变成长远的问题;潜在性的问题进一步恶化演变成公开性的问题。

可见,环境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而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事业的两大任务之一。事实上,由于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对环境资源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之生态破坏更为直接和显而易见,而且环境污染往往又是生态破坏的直接原因,所以各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基本上是直接起源于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各国国内尚且如此,国际环境的污染问题就更应得到重视和有效的解决。

2、严峻的现状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南北差距扩大等日益突出,成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着全人类的未来生存和发展。”①

由联合国列出的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包括:(一)全球气候变暖;(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四)酸雨蔓延;(五)森林锐减;(六)土地荒漠化;(七)大气污染;(八)水污染;(九)海洋污染;(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从这十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不难看出,“污染”是直接或间接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罪魁祸首”。

而目前,就我国的环境污染来看,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我国有80%左右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我国地下水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的污染也有增无减,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加重。另外,水污染导致城市缺水现象更加严重,我国南方城市因水污染导致缺水量占这些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 ②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除此以外,我国还面临着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等问题。

由此可以想象,国际环境的污染已经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而环境保护工程的前景也是不容乐观的。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走过的历程,认识到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③

3、国际环境污染防治法的发展

有关环境保护的国内立法,早在中世纪时就在一些国家出现。但国际上保护环境的努力,直到二十世纪初才逐渐开始。最早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野生物种的保护;另一方面就是界河和国际河流的渔业管理和水污染的防治,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国和加拿大1909年签订的《美加界水条约》。

二战之后,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条约开始不断增多。

1954年《国际防止还上油污公约》是最早的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6

摘 要:我国水污染领域的社会不公主要表现为:⑴上游企业、居民等排污,下游地区居民、政府等承担水污染的后果;⑵城市将河流当作排污通道导致农村环境致病社区化;⑶严重的水污染导致水资源与环境代际分配不公。这些环境不公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论文关键词:水污染 环境正义 环境不公问题在中国主要表现为:国际层面上的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污染密集产业转移、有害产品销售及“洋垃圾”走私;城市向农村的污染转移;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环境正义问题和代际之间的环境不公。[①]目前中国关于环境正义的研究,大都关注整体环境利益与责任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而较少探索某一领域环境利益与责任分配的不公问题。陈阿江教授曾从和谐社会建设的宏观视角把人水关系划分为“人水不谐”与“人水和谐”两种理想类型。“在‘人水不谐’型里,人与水环境的互动呈恶性循环:水污染导致居民患病,影响经济发展,诱发贫困;随着污染危害的加深,出现人口迁移,进而加剧社会分化与社会不平等等次生社会问题。‘人水和谐’型为人与水互动的良性循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发展生产,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保护环境提供了动力,也为社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重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特征及生态知识,是实现由‘人水不谐’ 向‘人水和谐’ 转型的认知前提。” “人水不谐”是对环境不公的高度概括,“人水和谐”是环境公平实现后的理想状态。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水污染领域的环境不公问题。 一、环境不公问题在水污染领域的表现 别涛曾用“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干”描述我国水污染和水危机的现状。 长期以来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们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这其中也包括了由于水污染而导致的各种环境事件的爆发和社会矛盾的激化。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水污染在历年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所占的比例都很高,虽然除2006年以外,这个比例在降低,但是在各种环境污染事故中,水污染发生的概率却一直排在首位。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使用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不仅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和城市的缺水问题,还使南方相对多水的地区和城市形成了“水质型”缺水。水污染不但是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影响社会正义实现的“社会问题”。 表-1:2001—2007年全国水污染在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所占的比例(制表人:张彦)[②]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 1842 1921 1843 1441 1406 842 462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7

关键词:

中国;水污染防治;流域管理;战略对策

1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存在的问题

1.1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

流域作为整体水文循环单位,同时也是人类活动起源,汇入到整个河流干道中,有利于保护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系统。流域同时也是完整的管理单位,集中了人类多种活动形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问题,涉及到多种污染体,因此,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美国早期就明确了水污染治理这一概念,尤其注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体现,在把握水流域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及水生态社会子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还要对水生态系统发展制定整体规划,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制定水流域综合治理计划,这些保护有利于解决部门内部冲突,矛盾问题,有利于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效率。采取这一水污染治理措施注重保护水污染治理完整性,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水污染温度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地标物质组成结构等,还有土壤物质组成,针对区域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好专家以及研究学者力量,为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供支持。

1.2缺乏对水环境特征区域差异的研究

各个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各区域造成的水污染程度不同,因此,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要对流域进行划分加强管理,美国针对这一问题,早期就制定了水生态区域划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环境管理效率。对于水生态系统流域监测站点选择上、针对水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制定恢复标准,有利于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定TMDL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域水环境特征不同,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水流域治理机制,无法准确判断水流域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难度大,保护措施有效性不强。

2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控制原则

2.1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面对我国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对污染物特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做好分类,优化污染质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制定污染物治理化学指标,按照污染物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啊不能污染物,一种是特殊污染物;按照水污染物自身性质将其划分为淡水、海水、人体健康污染物;按照污染物因子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保守、非保守物质,在以上总结过程中,针对污染物特性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2.2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我国流域面积广阔,各地区水环境差异明显,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水流域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发展战略,保护水文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水体功能差异划分为几种形式,也是建立水污染控制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水体发展环境,加大水污染物控制制度。其中,水资源分区将水文循单元作为重要依据,将其划分为几种形式,主要为了呈现水文完整度,尤其要把握污染物转化规律,有利于加强水质管理,划分水生态区则是按照流域生态特征,包括土壤植被等多个要素,主要是为了对水体进行分类,这一方法是为了判断水体生态性质以及水体生态基本标准,有利于为水体生态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了解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差异,把握好流域尺度、平衡人类发展需求的主要区域管理方式。流域水环境功能包括三个等级,矛盾区、一般功能区、最高层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管理区主要为了提高流域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功能过程中,需要制定冲突协调机制处理区域冲突,协调各个区域水质矛盾冲突问题。

3结束语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污染的复杂问题,就必须实施流域污染控制策略,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在于转变传统的污染控制理念,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生态一致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全国水环境生态分区方案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与水环境特征,提出不同分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从而为污染控制目标的分解提供支持,以水环境生态分区为基础进行污染负荷的计算和管理。

参考文献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8

1 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存在的问题

1.1 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

流域作为整体水文循环单位,同时也是人类活动起源,汇入到整个河流干道中,有利于保护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系统。流域同时也是完整的管理单位,集中了人类多种活动形式,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矛盾。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问题,涉及到多种污染体,因此,加强水流域污染治理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美国早期就明确了水污染治理这一概念,尤其注重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体现,在把握水流域基本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及水生态社会子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还要对水生态系统发展制定整体规划,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制定水流域综合治理计划,这些保护有利于解决部门内部冲突,矛盾问题,有利于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效率。采取这一水污染治理措施注重保护水污染治理完整性,重点解决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水污染温度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地标物质组成结构等,还有土壤物质组成,针对区域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好专家以及研究学者力量,为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提供支持。

1.2 缺乏对水环境特征区域差异的研究

各个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存在很大差异,对各区域造成的水污染程度不同,因此,解决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要对流域进行划分加强管理,美国针对这一问题,早期就制定了水生态区域划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环境管理效率。对于水生态系统流域监测站点选择上、针对水生态系统污染问题制定恢复标准,有利于为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定TMDL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域水环境特征不同,目前,我国并未建立完整的水流域治理机制,无法准确判断水流域环境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状况,尤其是水环境治理难度大,保护措施有效性不强。

2 我国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控制原则

2.1 污染物质的分类控制原则

面对我国流域水污染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流域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对污染物特性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划分,做好分类,优化污染质结构,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分解,制定污染物治理化学指标,按照污染物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啊不能污染物,一种是特殊污染物;按照水污染物自身性质将其划分为淡水、海水、人体健康污染物;按照污染物因子特性,将其划分为两种形式,保守、非保守物质,在以上总结过程中,针对污染物特性提出具体控制要求。

2.2 污染控制的分区原则

我国流域面积广阔,各地区水环境差异明显,因此,要根据各个地区水流域具体情况来制定不同发展战略,保护水文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系统水体功能差异划分为几种形式,也是建立水污染控制体系的重要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水体发展环境,加大水污染物控制制度。其中,水资源分区将水文循单元作为重要依据,将其划分为几种形式,主要为了呈现水文完整度,尤其要把握污染物转化规律,有利于加强水质管理,划分水生态区则是按照流域生态特征,包括土壤植被等多个要素,主要是为了对水体进行分类,这一方法是为了判断水体生态性质以及水体生态基本标准,有利于为水体生态安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了解我国水环境管理能力差异,把握好流域尺度、平衡人类发展需求的主要区域管理方式。流域水环境功能包括三个等级,矛盾区、一般功能区、最高层次区,划分为多个功能管理区主要为了提高流域水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环境功能过程中,需要制定冲突协调机制处理区域冲突,协调各个区域水质矛盾冲突问题。

3 结束语

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水污染的复杂问题,就必须实施流域污染控制策略,在流域尺度上开展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研究,重点在于转变传统的污染控制理念,根据流域地理、水文气象、生态一致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开展全国水环境生态分区方案研究,根据不同区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特征与水环境特征,提出不同分区的污染控制要求,从而为污染控制目标的分解提供支持,以水环境生态分区为基础进行污染负荷的计算和管理。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9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与环境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其中农业面源问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面源污染是指“进入地表及地下水体的以广域、分散和微量形式存在的一种污染物”。而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中的泥沙、无机污染物、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漏和农田排水等过程进入水体而形成的水环境污染。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世界水环境主要污染源之一。

1 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逐渐多样化,农田化肥施用、禽畜粪便、农田固体废弃物、水产养殖垃圾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构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五大污染源,其中以化肥施用和禽畜粪便占主导地位。化肥施用是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使用量大但利用率较低并且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1990~2008年问,我国因化肥施用导致TN排放量由313.27万吨增加到408.88万吨,TP排放量由16.66万吨增加到25.03万吨。近年来,随着中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禽畜固体粪污和养殖污水的排放逐年增加。截至2007年,由禽畜养殖粪便排放的COD、BOD总量高达5947.41万吨和5151.08万吨,TN和TP量高达1452.99万吨和446.77万吨。由于禽畜粪便运输困难、不易施用以及无化肥速效功能,大量禽畜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严重的水体、大气污染问题。

2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目前,在农业面源污染对各类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中,对水资源环境的影响突进最多、强度最大,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河流水质恶化与湖泊富营养化

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大量氮磷元素进入河流、湖泊,易引起水生态系统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生生物死亡,水生态系统失调。环保部调查显示,在我国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的流域,农业污染是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甚至超过城区工业点源污染和生活点源污染。

2.2 饮用水源污染问题

地下水作为我国主要供水水源,其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体上,我国地下水硝酸超标率较为突出,硝酸盐超标面积较大,而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施用高氮肥的集约化农田超过全国农田总面积的30%,多分布于人口密集城市周边地区,由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已对饮用水安全问题构成严重威胁。

2.3 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10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加快城市环境保护问题的处理,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如何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问题。

一、探讨城市发展规划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

城市发展规划中遇到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问题、废水污染问题、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噪声污染问题。

(一)大气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是主要的环保问题之一,导致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一是工厂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二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三是各种能源的消耗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四是喷雾剂等化学制品对空气的污染。这些污染源都导致城市空气变得更加污浊,从而影响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

(二)废水污染问题

废水污染同样是主要的环保问题之一,导致城市的水资源遭到污染,导致城市水污染的源头主要有工厂和生活方面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以及农田排放水中的大量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经雨水冲刷而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较为广泛,但总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生活方面产生的各种垃圾;二是工业方面的各种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三是农业方面的固体废弃物;四是建筑方面的各种废料和废土等。这些固体废弃物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大气、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从而威胁到人体的健康。

(四)噪声污染问题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机器、现代交通工具、高音喇叭、建筑工地以及商场、体育和文娱场所的喧闹声等。这些噪声危害着人们的机体,使人感到疲劳,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引起疾病。

二、关于如何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几点措施

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因而必须做好城市的发展规划,而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基础设施与环保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处理到位与否不仅关系到整个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关系到当前建设生态型的现代化城市的成效,这就对环保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因而作为现代环保工作者,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应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工作。

(一)大气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治理城市大气污染,必须结合城市交通情况、能源结构确定危害城市的最大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浓度、污染范围等,这样在治理大气污染这一环境保护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认为处理大气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确保工业布局合理。工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城市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因而工厂的布局必须合理,尽可能将具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企业进行集中布局,利用现代化的废弃综合利用处理系统,对废气实行无害化处理,尽可能的减少废气的排放。

二是尽可能的减少汽车造成的废弃污染,例如改良发动机、提高燃油燃烧质量,使其得到有效的燃烧,以及油改气等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机动车的废气排放量。

三是植树造林,在降低风速的同时净化控制中的粉尘携带量。有的树叶有绒毛、有的页面粗糙、有的能分泌油脂和粘液,这些树叶大都具有吸附粉尘的作用,经过雨水的冲刷,就能将空气净化。

(二)废水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城市污水处理是主要的环保措施之一,处理污水主要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处理。在生活污水中,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是最多的污染物,而工业污水中的污染物则相对复杂,且污染物的不同会导致水的污染程度不同,因而在处理废水污染问题时,我们应在结合城市水污染程度的前提下,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城市发展规划:一是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在鼓励人们加大废水利用力度的同时加强废水、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再进行排放;二是在城市的重点区域建立污水处理厂,利用现代化的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科学化、无害化的处理,将污水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四)噪声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

三、总结

总之,在现代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处理好环境保护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大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神态环境平衡的同时促进现代城市的发展,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毅,王丽平.城市总体规划中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22)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11

中图分类号 X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216-0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问题对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的阻碍也将日趋明显。农村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农村养殖污水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新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农村养殖污水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建设以和谐发展为主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不能顺利进行。

1 农村环境保护的概念及意义

农村养殖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中心的乡村区域范围内各种人工改变农村因素的总体。它包括该区域内的土地、大气、水、动植物、交通道路、设施、构筑物等。农村环境保护是指对农业,养殖业或农村环境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活动。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养殖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 我国农村养殖污水污染的成因

2.1 现代化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水污染

目前,养殖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村养殖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点,造成水质变坏、影响土壤的酸碱性、大气浑浊恶臭,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品质,水的性质。危害农业生产,且易传染疾病,影响居民健康。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家庭养殖的传统广大农村几乎家家圈里有猪,院里有鸡。近年来中国养殖业发展很快。规模不等的养殖场遍地开花,但也存在汗多问题。如饲料生产监管不严,滥加添加剂。大多数农民环保意识差,缺乏维权意识和基本的污水处理技术。散户养殖比重大:养殖户为节约成本对粪便,污水几乎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农田或水体或露天堆放,造成土壤,地下水的污染。且井的选址与厕所,猪圈,堆粪地相距较近。因此,农村养殖对污水排放对农村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2.2 农村养殖业废水污染严重

种植业废弃物(秸秆)和养殖业废弃物(畜禽粪便)是农业废弃物的两个主要来源。农村畜禽养殖多为无序分散状况,且数量较多,大量畜禽粪尿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当地环境(特别是地下水)污染,现已成为农村一大新的污染源。集约化养殖场其污染危害更加严重,畜禽粪便对地表水造成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对大气造恶臭污染,甚至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其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群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养殖污水长时间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的硝态氮浓度增高,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导致水质恶化,甚至丧失其使用功能,同时危及周边生活用水水质。高浓度污水还可以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盐化严重降低土壤质量,甚至伤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和死亡。

2.3 禽畜养殖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元素不像有机物污染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将长期留置在土壤中,导致其含量不断在土壤中增加,从而破环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游离酶活性。研究发现,长期使用中高量猪厩肥会明显提高稻田地土壤中的zn,cu生物有效性,其效态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86.5%,66.8%和42.3%。as总量明显增高。而效态含量增加不明显。可能是饲料中AS含量虽高,土壤中点位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正在与日俱增。

3 农村养殖污水的成因及存在问题

3.1 环保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发展观是导致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农业养殖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忽视养殖废物大量排放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养殖、环保养殖知之甚少,不能根据生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大量养殖,盲目饲养,结果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破环,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养殖污染包括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最主要的还是水污染较为严重。要解决农业养殖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

3.2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目前,环保投入严重不足,仍是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养殖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3 农村养殖污水处理

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科学系统的环保规划,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环境因素。城镇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小型养殖场“遍地开花”,造成严重的农业资源浪费和水污染。另外,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有规划目标,但是一旦考虑经济发展,那些破坏环境的项目出现在经济规划中,就全然不受环保规划的影响;或一旦注意到资金、人力、物力的实际流向时,就会注重经济增长计划,而非环保计划。

4 结束语

为了做好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实现废水回收再利用,减少废水排放和化学物质对环境的输入,使污染减轻到最低限度不仅要实现污水处理的过程无害化,而且要实现过程的资源化,有效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养殖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协调。所以,我们要科学养殖,环保养殖。我们的生存环境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水环境污染问题篇12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危害到人们的健康问题。我国的七大水系水质均遭到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太湖、滇池水质,检测呈现为劣V类;其次是海河,为重度污染,黄河、淮河等水质遭到轻度污染。综合我国的水环境,可以为分以下几点:①还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遭到污染的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都非常严重;②最主要的污染为重金属污染;③湖库水中氮、磷等浓度高,负荷大,甚至出现异常现象;④新型、复合型污染物源日趋扩大;⑤水资源超过开发限制,工业用水极度浪费。全球的水资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上述情况也均有显现,不过发达国家都对水污染给予了有效的治理。目前,国际上对于水污染,采取了生物监测、遥感监测等技术的应用,我国也相继开发和使用了多种水质监测系统。美国开发了StreeterPhelps等模型体系和水质模型,以便对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进行描述。我国对于水污染数值模拟的研究开发还在进一步进行中,虽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水平还存在距离,不过我国所构建的湖库等水域富营养化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有着突破性进展。

2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以及日趋城市化,更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土壤环境逐步受到污染。我国的受污染土壤大部分是因农药、重金属所至,矿区、石油以及固体废弃为主要污染来源,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以及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我国的土壤污染呈局部扩散至区域、从城市扩散到农村、单一发展到复合的多种交叉污染特征。土壤的浸染日趋严峻,已经不只是净土洁食的问题困扰,而是已经发展到土壤的侵蚀、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关注土壤污染,不过目前对于土壤污染的状况了解并不完全,缺少一个系统的掌握。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法国等国家为了开展土壤污染的相关调查以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建立了一个专属的基金。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修复技术手段,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国对于重金属砷、铜等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并且获得了明显的成效。对于石油污物进行了大量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不过总体来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大气环境保护形势和研究

大气污染属于国际性的问题,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会对整个地球造成危害。对于大气环境的保护主要在于酸雨、臭氧、雾霾、重金属等问题的研究,大部分的污染因素是不合理的排放工业废气、废物,使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国内外先后研发了不同的大气污染模式系统来解雇大气污染问题,国际上在外街观测、物理模拟等方面取都有多项研究成果,以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大气污染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尖端的研究课题。最早对大气污染进行研究的国家是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并研究出对浸染深度的定量预报。对于室内空气污染,国际上采用的手段一般为物理化学吸附、臭氧净化等技术。此外,国内外也发展了多种净化新方法,不过总体来说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4生物保护形势和研究

地球上的生物频临灭绝,日趋严峻,尤其是热带森林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在国际上已经被广泛关注。在我国,生态的恶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局部生态问题有所缓解,而区域的破坏却逐渐加深;原本出现的生态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单一的问题虽然开始被控制,可系统性问题又不断显现。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植被遭到大面积破坏导致土地退化、多种生物频临绝灭、湿地不断减少、生态灾害多现等。此外,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干旱地区进一步增加和土地沙漠化;沿海水平面会出现再次上升;草原、冰川等可能会加快减少,甚至消失。许多国家对生物多样性开始关注,我国最先完成了多项报告以及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