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设计合集12篇

时间:2023-11-28 14:39:32

水环境治理设计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1

1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呈现的问题

第一,制度建设不完善。我国部分城市管水制度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规范的一系列水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管理工作、排污工作与处理工作没有章法,因此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政策措施。第二,信息管理工作落后。由于系统与信息管理工作是现代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必要技术支撑,然而部分城市信息管理工作落后,难以及时地掌握好水污染的动态,这些是造成我国河道污染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并没有建立起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机制,相应的取水、排水、监管渠道建设等都十分落后,因此必须要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第三,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从整体来看,厂区的处理能力依然难以满足河道污水排放的数量需求,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行状况。部分企业、社区居民的生活污水依然存在直接排入城区河道的现象,而城市造水功能区难以控制好达标的状况,城市河道所能承载的水污染能力逐渐下降。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城市污水排放量的控制工作,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与处理工作。

2 我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措施思考

第一,加强河道科学发展规划建设工作。我们要做到河道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目标,只有水环境生态得到了我们良好的保护,水资源才能够继续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帮助,因此我们必须要构建相应的水资源开发系统、节水系统等城市配套措施,加强河道规划编制工作,工作人员要明确河道规划建设目标与根本任务。第二,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由于城市的河道是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是防洪工作的重要通道,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防洪与防污两方面工作。首先,要加强城市河道建设工作的管理力度,要及时进行水系统排污排障,建设堤坝;其次,要加强对河道的水资源治理,要求企业排污口设置相关的档案管理内容,定期对其检查,对难以达标的企业加强管理力度,对一些私自排污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并责令企业停止排污的行为。第三,修复河道生态环境。要想修复好城区的河道生态,就必须要构建起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开发河道水资源必须要坚持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原则,始终保持水环境中有保持生息修养的空间,让水中的生物生存空间不受影响。并且,我们修复水生态需要与治理入河的污染物相结合,工作人员要严格控制企业对污水的排放量,政府要加大治理河道环境的投资,不断开辟出新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城区水资源所承受的工业废水的压力,净化生态环境。

3 我国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2

我国水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水环境问题引起各方高度关注。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被提升至国家发展的战略层次。水环境治理牵涉面广,涉及多方利益纠葛,对生产、生活影响深远。各级审计机构作为专职监督部门,对被审计对象的水环境管理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审计机构应按照一定标准,运用适当的程序和方法,对水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项目建设运营等环境管理活动进行审查、分析、评价。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水环境审计是对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监督的一个重要措施,开展水环境审计有助于维护国家水资源战略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水环境审计的高度融合

(一)将水环境审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使生态文明建设操作性更强。生态文明要求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对水环境治理进行审计,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对水环境治理项目资金流向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检查,考察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相关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对各经济组织的水环境治理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考察和监督,从而更有效地保障水环境治理资金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达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将水环境审计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扩充了水环境审计的内容。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审计相结合,丰富了水环境审计的内涵,迎合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为水环境审计实现“免疫”功能提供了新的方式。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环境审计,要求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生态制度与生态行为是否文明,是否有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环境管理系统及相关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与员工是否具有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水环境审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文明理念,延伸、扩充水环境审计的内容。

(三)落实国家政策实施的内在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严峻,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有效地解决资源审计问题,国家层面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就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等作了较明确的规定,并强调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我们意识到应当以“审计之眼”关注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加强对水资源的审计是落实资源审计政策的内在要求,也实现了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上的转变。

二、生态文明理念下水环境审计的重点

根据审计目的不同,水环境审计可分为水环境财务审计、水环境合规性审计、水环境绩效审计。通过水环境财务审计,旨在确定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反映了水环境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通过水环境合规性审计,旨在判断水环境治理项目是否遵守了水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内控制度。通过水环境绩效审计,旨在确保水环境项目的实施是经济、高效率和有效果的。具体包括:

(一)水环境法规制定、执行情况的审计。

1.水环境法规、政策制定情况的动态评价。为了有效地保护水环境资源,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数量庞大的水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政策。这些政策、法规是政府关于水环境、水质和水的使用建立标准、进行管理的基本工具。通常,政府会规划总体水环境政策,涉及水环境保护政策的总体目标、目的和策略。这为水环境保护行动指明了总体方向和进程,有助于向需要执行政策的参与者发出公共政策的明确信号。但梳理这些法律、法规,更多的是对水环境治理起到防御作用,禁止的多,引导的少。水环境污染治理不能光靠“堵”,更多的要靠“疏”,做到“疏堵结合”。作为水环境审计的主体,要从水环境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水环境政策的完整性进行评价。重点关注水流域政府部门制定、颁布的水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执行效果,促使政府部门进一步提升、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对这些政策进行评价时,需要运用动态的眼光,分析走向。在不同时段和不同流域对水环境进行评估时,需要结合流域环境变化和国内外经验对政策进行调整,使之逐步完善、趋于合理。

2.水环境法规、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我国水环境政策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供水、生产用水、居民用水、农业灌溉、污染控制、渔业和航行等内容。由于牵涉部门众多,政府会给予这些部门授权分工,要求这些部门对于违规排放造成河湖污染的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现实中,受懒政思维影响,某些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水环境保护职责,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已有的法规政策,评估这些职能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及其监督检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具体的水环境审计审查对象有:用水项目的环评审批,监督污水排放者对法规的遵守情况,对水环境法律法规进行的解读与宣传,对公民投诉行为的落实、反馈和对环境违规行为予以制止情况的处理等。

(二)水环境治理资金的审计。

1.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属于环保专项资金,对各项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延伸。重点根据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对水污染防治资金设立、安排、拨付、管理使用情况及设施运营、治理效果、责任进行审计。评价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经济性、效益性、有效性,促进资金管理相关部门履行资金管理职责,实现规划目标。

2.水环境治理设施投入和经营情况审计。要做好水环境治理,基础设施投入是第一步。投资主体会将大量的资金投放在诸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以及配套管网、配套设施等水环境治理设施项目的建设中。各审计部门需要对这些水环境治理设施项目建设资金筹集、投放、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在水环境治理设施项目开始运营后,需要对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进行评价,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确保上报的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3.农村用水资金审计。随着农村工业化的进展,农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村用水安全项目投注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如不加以有效的监督管理,很有可能会被贪污、挪用或浪费,造成巨大的损失。各审计主体应重点关注用水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用水专项审计,揭示农村用水安全工作和管理以及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评价农村用水安全工程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三)水环境治理体系审计。水环境治理涉及面十分广泛,既包括环境方针政策制定的组织机构,也包括落实这些政策、职责的相关部门。方针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治理体系。相关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很有可能会制定、选择有利于自身管理的政策。审计机关可以选择对单个政府部门的整个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计,也可以围绕一个或几个共性问题跨部门审计。重点关注这些部门水环境管理体系设计是否合理,不同部门有无利益冲突,政策是否矛盾。评价管理体系是否具有有效性、应急性,以促进政府部门间水环境管理工作的协调。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水环境审计提升的有效措施

水环境审计是近几年刚兴起的环境审计的一部分。和传统审计相比,环境审计更多的是对环境相关指标的评价,需要用到大量的环境业务数据。为了迎合环境审计需要,达到审计效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方法。现在较常用的审计方法有审阅法、观察法、调查法、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更多的被用于财务资金审计中。而水环境审计除涉及到资金筹集和利用情况外,还包括水环境政策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的效益评价等内容。为有效解决水环境审计问题,审计方法的选择就有别于传统财务审计。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外,应更多的采用目标导向法、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风险分析法、综合模糊分析评价法等独有的水环境审计评价方法。

(二)积极开展跟踪审计。根据水环境审计的特点,可将水环境审计分为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鉴证三个阶段。在水环境项目立项前,需要先对被审计项目进行风险预判,确定水环境项目风险点。通过对被审计单位水环境保护相关内控制度的了解,结合水环境投融资预算,评估该项目的合理性、效益性。在水环境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实际发生的数据分析,监控重点风险领域,从而在源头上制止造假、在事中控制违规操作。事后鉴证是指审计部门通过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足够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水环境资金使用的合法性、管理层适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等问题作出公允的评价。水环境审计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水环境审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的内容,能够为水环境审计工作打开新局面。

(三)利用外部专家,探索水环境合作审计。由于水环境管理牵涉到环保、财政、水利、建设等多个单位和部门,故水环境审计也会和这些部门发生联系。为了做好水环境审计,共同推动水环境目标的实现,审计机关应主动加强与这些单位、部门的沟通、联系,互通信息、查找案源,督促审计整改。各审计部门在水环境审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其他相关部门专家的智力支持,进行合作审计,来提升水环境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合作审计时,审计部门应该做好带头和协调工作,使审计目标统一、审计程序步调一致,审计信息成果共享。通过合作审计的方式开展审计调查,建立各部门的联动机制,进而共同研究与探讨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水环境审计对投资者和社会大众的有用性,应当加强水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统一审计报告模式。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审计信息化系统、网络系统与安全系统,把一系列的水环境信息纳入系统中,以便提高水环境审计信息的优化配置并实现资源共享,做到水环境审计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和事后鉴证,从而提高水环境审计质量。利用庞大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将审计、环保、水利、城建、林业、农业等部门的水环境审计信息串联在一起,实现数据共享。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机制与水环境审计运行体系。实施水环境审计信息的全程跟踪与关联,解决好水环境审计项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水环境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可行性,进而降低水环境审计风险。

(五)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水环境审计与其他审计有很大不同,除了要求审计人员掌握通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外,还要清楚水环境的特殊性。在水环境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更多的关注水环境事项相关的计量与报告,考虑与水生态环境相关的专门分析指标,以及水环境审计实施中协同管理等问题。作为水环境审计人员,需要交叉具备审计知识和环境资源管理知识。为有效开展水环境审计,专业的环境审计人才必不可少。为此,一方面要求各审计机关、企业与社会中介组织可以和高等院校合作,采用“订单班”模式,培养环境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已有的审计队伍进行水环境政策法规、审计技术方法等岗前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环境审计专业技能。

将生态文明观引入水环境审计,丰富了水环境审计的内容;而开展水环境审计,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开展水环境审计时,将两者紧密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的要求日益严苛,水环境审计的作用愈加重要,重要性日益突显;有关水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会愈加深入,水环境审计也会取得更大的成果。S

参考文献:

[1]厦门市审计学会课题组.福建九龙江流域环境审计研究[J].审计研究,2013,(03).

[2]于书翠.我国水环境审计现状分析及对策[J].绿色财会,2012,(04).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3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环境工程设计包括:

(一)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电磁、放射性等环境污染防治工程的工艺设计、非标准设备设计和相应的建构筑物等配套工程设计;

(二)废物资源化工程设计;

(三)环境生态工程设计。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环境工程设计业务的单位必须持有《环境工程设计证书》(以下简称《设计证书》),凭证从事环境工程设计。

第四条《设计证书》分为甲级、乙级和丙级。

持有甲级《设计证书》的单位,可按《设计证书》规定的专业范围,在全国范围内承接环境工程设计项目。

持有乙级《设计证书》的单位,可按《设计证书》规定的专业范围和工程限额,在全国范围内承接相应的环境工程设计项目。

持有丙级《设计证书》的单位,可按《设计证书》规定的专业范围和工程限额,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承接相应的环境工程设计项目。

第五条《设计证书》的专业范围,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电磁、放射性等环境污染防治,废物资源化和生态保护进行行业分类。

第六条《设计证书》的分级标准和工程限额标准,适用本办法附件《环境工程设计证书分级和行业分类规则》的规定。

第七条《设计证书》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审查核发,并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申领《设计证书》的条件和程序

第八条申领《设计证书》的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国家规定,依照法定程序批准设立该单位的文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办公、设计及试验场所;

(三)符合所申请的《设计证书》级别和业务范围要求的条件。

第九条申领甲、乙级《设计证书》适用如下程序:

(一)申请单位向国家环境保护局提出书面申请,领取《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一式三份,并按要求填写;

(二)申请单位为国务院各部门直属单位的,应将填写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报其所属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然后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核;其他申请单位应将填写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然后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审核;

(三)国家环境保护局经过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甲级或者乙级《设计证书》;对不符合条件的,驳回申请,并告之理由。

第十条申请丙级《设计证书》适用如下程序:

(一)申请单位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领取《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一式三份,并按要求填写;

(二)申请单位将填写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报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然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过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丙级《设计证书》,并报国家环境保护局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驳回申请,并告之理由。

第十一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取得行业工程设计资格证书的单位,在承接本行业的环境工程设计项目时,视为具有本行业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的资格,可不再申领环境工程《设计证书》;但超出原设计资格证书限定的行业范围或级别承接含有环境工程设计内容的工程设计项目的,必须按照本办法第九条和第十条的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工程《设计证书》。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

第十二条环境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在已取得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规定的级别、专业范围及工程限额之内承接环境工程设计任务。

禁止未取得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的单位承接环境工程设计任务。

禁止持有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的单位超出证书规定的级别、专业范围及工程限额承接环境工程设计任务。

第十三条设计单位在承接环境工程设计任务时,必须将已取得的环境工程《设计证书》交由项目建设单位查验,并将《设计证书》的复印件,依该工程投资限额报相应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设计单位完成任务后,在提供设计图纸、竣工图纸等主要技术文件时,必须附有《设计证书》复印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一并审核。

第十五条持有《设计证书》的单位可以联合承接环境工程设计项目。各联合单位所持的《设计证书》级别不同时,以承担主要设计任务的单位所持的《设计证书》级别为准,并由联合单位中所持《设计证书》级别最高的单位对设计项目负责。

第十六条持不同级别《设计证书》的单位,收取不同标准的设计费用。

设计收费标准另行规定。

第十七条《设计证书》的持证单位,在机构、人员、资产、技术等资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向发证机关申报并办理相应变更手续。

第十八条国家环境保护局对《设计证书》的颁发和使用情况,每三年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并可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为:

(一)持证单位资质条件的变化情况;

(二)履行合同的情况;

(三)承担项目的情况;

(四)遵守本办法和有关法规的情况。

检查和抽查工作由核发《设计证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四章处罚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各处以不高于设计费一倍的罚款。

第二十条由于持证单位的设计责任造成重大质量事故、严重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的,省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设计单位可处以不高于设计费一倍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发证机关主办核发证书的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持证单位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责令中止使用《设计证书》;情节严重的,由发证机关降低《设计证书》级别或者吊销《设计证书》:

(一)弄虚作假骗取《设计证书》的;

(二)转借或者变相转借《设计证书》经查证属实的;

(三)所完成的环境工程设计质量低劣,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的;

(四)资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已不符合所持《设计证书》规定的级别和专业范围,未按要求及时申报的;

(五)拒绝接受检查的。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军队系统的设计单位承接地方环境工程设计项目的,执行本办法。

第二十四条境外设计单位参与承接国内环境工程设计业务,其设计资格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确认。

第二十五条《设计证书》和《环境工程设计证书申请表》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统一印制。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一九九五年八月一日起实施。

附件:环境工程设计证书分级及行业分类规则

一、环境工程设计证书按设计对象分综合证书和专项证书。

(一)专项证书按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电磁、放射性、生态工程等专业划分。

(二)综合证书包含以上各个专业。

二、环境工程设计中压力容器的设计资格,按劳动部有关规定办理。

三、本规则不包括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设计。

四、设计资格分级标准:

(一)持有甲级《设计证书》的环境工程设计单位,承担环境工程项目设计范围不受地区和工程投资限额的限制。

(二)持有乙级《设计证书》的环境工程设计单位,可以承担工程投资总额500万元以下的下列环境工程项目的设计:

1.废水治理工程

工业废水量不超过3000吨/日、COD不超过3吨/日的废水治理工程。

2.废气治理工程

(1)工业尾气量不超过60000m3/时的废气治理工程;

(2)容量不超过60吨/时的单台锅炉及一般工业窑炉的消烟除尘设施。

3.固体废弃物治理工程

除有毒有害以外的其它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工程。

4.噪声治理项目

(三)持有丙级《设计证书》的环境工程设计单位,可以承担工程投资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下列环境工程项目的设计:

1.废水治理工程

工业废水量不超过500吨/日、COD不超过0.5吨/日的废水治理工程。

2.废气治理工程

(1)工业尾气量不超过15000m3/时的废气处理设施;

(2)容量不超过20吨/时的单台锅炉及小型窑炉的消烟除尘设施。

3.固体废弃物治理工程

除有毒有害废弃物外的其它小型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工程。

4.噪声治理项目:

可以设计工业车间及其他噪音治理工程。

五、申请环境工程甲级《设计证书》的设计单位必须符合如下技术条件:

(一)综合性设计单位

1.有研究开发新工艺能力;有同时承担两项大型环境工程设计项目的能力;独立设计过两项大型环境工程项目,并已投入正常运行,项目效益和社会信誉好。

2.每个主体专业中至少有5名专职固定的设计技术人员,主要配套专业至少有3名具有本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水平、并设计过2项以上规模及技术复杂程度高于乙级工程的技术人员,或者在本专业科研工作中取得科研成果(指获过省、部级以上奖的成果)的科研人员,并且其中必须有高级工程师2名;其中,凡工程涉及大型结构工程建设的,主体专业必须包括结构工程专业,确保工程安全。

3.专职设计队伍必须合理配套,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约占80%,人员总数在60人以上,其中高级工程师总数不少于10人;

4.具有完备的实验和化验室,有试验化验设备;

5.具有本行业的技术特长和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能够利用CAD软件做出先进的设计成果;

6.具有引进、吸收国外环境工程高新技术和进行国际技术协作交流能力;

7.有健全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二)专业性设计单位

专业性设计单位的技术条件和综合性设计单位的相应专业的技术条件要求相同。

六、申请环境工程乙级《设计证书》的设计单位必须符合如下技术条件:

(一)综合性设计单位:

1.有同时承担两项中型环境工程设计项目的能力;独立设计过两项中型环境工程项目并已投入正常运行,项目效益和社会信誉好;

2.每个主体专业至少有3名专职固定设计技术人员,配套专业至少有2名具有本专业大专学历水平、并进行过至少2项相当乙级工程的技术人员,或在本专业科研工作中取得科研成果(指通过省、部级技术鉴定的成果)的科研人员,并且其中必须有高级工程师一名;其中,凡工程涉及大、中型结构工程建设的,主体专业必须包括结构工程专业,确保工程安全。

3.人员总数40人,高级工程师不少于5人;

4.具有试验、化验条件;

5.有健全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二)专业性设计单位:

专业性设计单位的技术条件要求和综合性设计单位的相应专业的技术条件要求相同。

七、申请环境工程丙级《设计证书》的设计单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有承担小型环境工程设计项目的能力;独立设计过两项小型环境工程项目并已投入正常运行,项目效益好,社会信誉好。

2.专职固定设计技术人员中每个主体专业至少有二名,配套专业至少有一名大专学历水平,并曾担任过丙级工程设计技术负责人的技术骨干;

3.人员总数20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不少于5人;

4.有与设计资格等级相适应的化验室;

5.有健全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制度。

八、环境工程专业分类:

(一)废水治理工程

1、纺织类

印染废水、洗毛废水、化纤废水

2、化工类(含石油化工)

有机废水、无机废水、酸性废水、含油废水、含氰废水及其它废水

3、电力类

火电厂废水(高温水、冲灰水)

4、食品轻工类

食品废水、制革废水、酿造废水及其它废水

5、造纸类

黑液、白水

6、采矿类(含煤类)

浮选废水、开采废水

7、建材类

8、机械类

含油废水、乳化液废水、电镀废水、电泳化废水、酸洗废水、碱性废水

9、冶金类

10、制药类

生物制药废水、有机废水、无机废水

11、医院废水

12、生活废水和其它废水

(二)废气治理工程

1、烟尘

2、烟气二氧化硫

3、含硫尾气

二硫化碳、硫醇、硫醚、硫化氢、硫酸雾

4、含氟尾气

5、氮氧化物尾气

6、氯气

氯、氯化氢、盐酸雾

7、金属尾气(含氧化物)

铅、汞、铍及其它

8、建材粉尘

水泥粉尘、耐火材料等

9、有机废气(包括恶臭)

(三)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4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18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为此国家大力开展各领域、各环节的可持续发展观逐步被落实,河道治理工程也不例外。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生态水利建设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生态水利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实。目前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落实到河道治理环节中,能有效的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也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概述

目前水利工程破坏现象很严重,河道治理工程要从设计理念进行理念改革,提出了符合了生态发展规律的工程理念。现代城市河道治理要改变传统观念,对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研究要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要具有综合性,也要符合生态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在河道治理工作中。目的是改善城市河道质量,提高工程生态效益。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可以为河道治理工作做普遍,进行河道的设计和施工。这样可以保证城市河道的正常排涝、排污与通航的效果。可以提高城市河道的功能和生态性,将多功能、多效益与一体。生态水利新理念要以人文本,实现功能、生态和文化理念与一体,在河道治理中将被广泛应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要协调周边生态环境,设置合理的管道结合工程中的配置系统控制河道污染,有效维持河道的生态平衡,实现工程设计和生态协调发展,新的水利设计理念要实现以人为本,在河道设计过程中要将居民生活环境和工程需要相结合,创造生态效益较高的水利工程景观,在河道设置的过程中要逐渐完善城市河道的功能,确保在关键期为人们造福,因此,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要结合一定的文化背景,保证设计工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最大程度发挥工程的景观效益,生态水利设计要从生态可持续性出发进行工程设计,建立良好的水利设施完善水利体系,设计理念的落实可以完善工程性能,提高工程效益,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可以实现多重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不仅为河道治理工作做出了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新的内涵,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河道治理是根据河道的变化规律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为治理河道进行的水利工程规划提供依据,治理的原则是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分期施工。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蓄水、航运、生态环保等方面,河道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治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在河道治理中要依据生态水利的模式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环境负面影响是比较小的,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木目标,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水利模式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使水利工程从单纯的只追求经济效益向注重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在环保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河道的生态环境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所有的水利工程都是沿河建立的,在河道的施工工作中受一些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为河道治理工作带来了难度,从而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使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变,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附近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包换陆生环境和水生环境,主要表现在对植物来说,大量的植被被破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人为施工和施工所占用的土地会破坏河道周围的植物。河道周围的植被受到破坏,进而就会破坏生态环境。由于水利建设受到了破坏,原有的自然河流被阻断和掩埋,河流改道会淹没部分土地,由于河道的变迁对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附近的植物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导致生产环境发生恶化。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会被破坏,生物链会被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了影响,进而也影响了鱼类和植物的正常生长,影响了生态的多样性。

三、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1.河道治理工程概述

河道治理工程在河道治理理念的指导下按照河道治理规划的航道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要注意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一定要结合实际,从全局出发河道应该具有防洪、排涝、航运和蓄水等功能。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河道治理的目的是对河道进行有效的规划,提高河道的综合效益。现阶段的河道治理施工工作引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不断推进水利的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及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多样化和整体性是河道治理工作中遵循的原则,有利于维护河道的空间特质。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设计要点

首先生态水利理念要注重水资源的利用,水的自然功能是指水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气候变化。设计理念指注重发挥水的自然功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将水的自然功能要和城市的自然功能相结合,是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在河道的设计工作中要引入蓄水技术。生态水利建设要采用橡胶坝进行蓄水,这种技术有一定的环保实用的特点,还具有大跨度的特点。

生态水利建设设计理念运用自然生态工程维护河道平衡,生态工程措施主要指自然属性的生态措施,如人工生态护岸。自然生态工程要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协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和传统的设计理念相比,要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要注重低下水的调节,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生态水利设计中要注重功能和自然相结合,生态水利设计要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生态的自然元素,对工程中的植被也要要以保护,保证生态结构的完整性。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对城市河道工程的指导作用

依据水利设计理念河道治理工程要保证河道的蜿蜒性,要保留自然河道,河道具有一定蜿蜒性可以增加河道的蓄水能力,河道的蜿蜒性就是保留河道的自然因素,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要在河道的治理中拟建生态网工程。生态水网指河道水网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其中包括生态设计理念,生态水网的构建需要个环节互相配合,有利于对生态环境的维护。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还要保证河道中生物的多样性,保持物种的多样性需要对水生植物进行养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河道中水质要定期检验,保证水的质量。

结束语

生态水资源设计理念要已以人为本为原则,实现功能效益和文化效益为一体,生态水资源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的指导水利工程的建设,推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立霞,阮国余,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2012(12) .

[2] 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J].山西水利,2013(5) .

[3] 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5) .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5

1 内河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河涌水环境现状

我国绝大多数内河涌的水体质量都比较差,尤其是一些中小城镇由于缺乏资金及技术支持,内河涌已经常年缺乏管理。近年来,少数大中城市开始着手治理城市内河涌,但由于思想过于传统,观念太老套,技术也不到位,治理效果并不明显。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我们应该使内河涌的治理朝着生态化、人文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引入,我国城市内河涌的治理在近两年来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1.2 内河涌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东省东莞市地势较平坦,水资源丰富。城市内河涌较为密集,东莞大部分的工厂废水、农业用水、生活污水经过沟渠排至河涌中,久而久之,城中一些内河涌中水体被污染,污染物的浓度大于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质量下降,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生物锐减,水质发黑、发臭,此时内河涌已经完全起不到防洪排涝的功能了,恶劣的水质不仅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使城市的水环境失衡。

除了水质被污染,内河涌还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现象:城市建设大量占用河道,使水面积骤减。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可用面积萎缩、污泥淤积、涌障严重。对内河涌的管理不到位,导致河道两岸开发无序、河堤低矮等问题,最严重的是在内河涌周边搭建了各类建筑,大量阻水物使河涌的调节功能下降,蓄水能力丧失,排水不通畅,严重阻碍了城市内河涌功能的发挥。

2 对内河涌治理工作的思考

2.1 治理工作秉持的理念

在对内河涌的治理过程中,国内外有许多优秀的案例可以借鉴。总的来说,对内河涌的治理工作需要秉持以下三点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内河涌的治理过程中全面规划、分清主次、按阶段进行,每一区域、每一阶段都需要与实际相结合。要将该地区的水环境与该水域的生态系统相结合,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规划好工程系统,尽量遵循自然环境优先发展的理念,提高水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以提高城市内河涌的蓄水能力,在雨季来临时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对于内河涌还需要注重标本兼治,在内河涌治理大的目标下,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先后顺序,兼顾效益与公平,逐步改善该地区的水环境,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1]。

(2)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城市内河涌的整治过程中,要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首位,并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穿始终,以恢复和谐的生态环境。对于水资源,我们要科学管理,强调人与水友善相处,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且加强对洪涝的管理与防治,使洪涝自然有序地消退。我们还应将人对环境的需求与城市内河涌的建设紧密相连,将城镇建设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使水、城相依,建设花园式的城镇。同时可以美化河道景观,在河道两岸修建适量的娱乐设施,将居民的休闲娱乐融于自然环境中,形成独特的景观。

(3)现代化的理念。要使内河涌的治理秉持现代化的理念就必须采用当前前沿的科学技术和设计手段,不论在水环境的设计、布局、建设还是在施工、建材选用、管理等方面都要运用先进的理念,使资源优化配置、水系运作合理、管理全面有效。

2.2 内河涌治理措施

2.2.1 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南方很多城市,比如东莞,更是将内河涌及其周边的水体环境作为不可多得的公共活动空间,并将其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主要是恢复内河涌的河道生态环境,以建立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面对这样的治理目标,我们需要对内河涌中的混凝土河床及两岸的砖砌护栏进行相应的改造[2]。在护栏的下半部分用土料筑堤,上半部分设计为适合当地植物生长的护栏形式,并在岸边种植草皮。对于河道的设计,要保证内河涌的防洪排涝功能,允许少量侵蚀及淤积现象,要保持河道浅滩、深潭自然分布、宽窄搭配、衔接自然,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河岸空间。

2.2.2 合理设计河涌

合理设计河涌是治理工作中比较关键的一步,设计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规范和标准设计。若果条件允许,尽量多参考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在护栏形式的选择时,也要根据整体风格进行选择,这样设计出的景观环境才能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融于一体。同时河道治理的材料要首选自然、无公害的材料,这样才能保障河道内的生物安全生存、繁殖,才能建造一个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3]。

例如东莞市麻涌镇的内河涌的设计,就充分结合当地水源丰富、水系发达的实际情况,在河岸两侧构建人工湿地,该湿地系统不但能净化水体、吸收降解水中污染物质,还与河涌周边的建筑群相得益彰,整体风格相互补充,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

2.2.3 加强河涌管理

除了加强对内河涌的治理,还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相关管理部门要重视河涌的治理工作,要认识到城市内河涌综合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对各处河涌采取相应的措施与管理,同时相关单位还要做好群众宣传工作,通过提高人们爱水护河的意识,对城市内河涌进行全面的管理。

对河涌的管理可以分为两部分:①对骨干河道的管理,主要负责从大局着眼对河道进行管理和调度;②对各辖区内小河涌的管理,主要负责协助骨干河道的调度工作,并对各辖区的水资源进行管理。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理目标,对内河涌的管理需要从全局出发,健全管理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以达到净化水质,改善内河涌环境的作用。

2.2.4 与污水管网建设同步进行

内河涌的治理工作要与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同步进行。内河涌的基本作用都是防洪、排内涝,因此在早期对其治理过程中多以防洪排涝为目的而治理,而没有将污水管网沿河岸铺设。由于河涌周边的污水的排入,很多内河涌治理完成后,一段时间后又变成臭水河,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的内河涌虽起到防洪排涝的效果,而未达到优化环境的作用。在今后的治理工作中,将结合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按照就近排放的原则,使污水管网沿河岸铺设,充分利用排水管渠,让河涌周边污水流入排水管,真正达到美化河涌环境的作用。

3 结束语

内河涌运作的好坏对城市的发展、居民的生活环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受到破坏的水系进行疏通与修复,是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的必经之路。治理后的内河涌既能防洪排涝、蓄水灌溉,又能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有纳污自净的能力。通过对内河涌的治理,可以还给市民一个舒适、优美、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6

伴随着我国废弃露采矿山不断出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水污染等灾害性现象,废弃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景观设计在城市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美化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将景观设计应用于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废弃露采矿山的特征以及其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废弃路采矿山的特征

废弃矿山开采有三种形式,分为规则开采以及不规则开采、凹陷式开采型,规则开采型采用台阶式与缓坡开采的方式,不规则开采是在坡度为30度以上的斜坡式开采,凹陷式开采向地下的斜坡或台阶式开采。

这些开采方式按照不同地区采矿区的不同地质、水文特征进行选择,在进行开采后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利用凹陷式开采方式的地区都会形成深坑水潭。采矿石壁则会造成风景区以及交通干线的视觉污染,而开采过程中由于土质疏松等问题,在废石(土)堆废弃地会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泥石流等灾害。

废弃露采矿山总体来说,是一个对环境破坏严重的污染源,其造成的环境问题大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废弃露采矿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采用景观设计方案来治理废弃露采矿山的环境问题是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废弃露采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废弃露采矿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和破坏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人居环境、打破人类生存依赖的自然环境良性循环,严重而突出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下。

1.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现象是废弃露采矿山经常遭遇到的环境问题,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在露天矿山采矿的过程中,将矿山上面及旁边树木进行砍伐,草皮剥落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一旦出现,不易根治,对矿区及周边的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植被荒芜化现象严重

由于开采矿山的过程中,会对地表植被进行大量砍伐、造成植被,而开采现场遗留下来的采石坑中多是矿体、矿柱等残留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一眼望去,遍地黄沙、触目荒芜,一片凄凉之景。

3.占用土地现象严重

废弃露采矿山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目前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大量废弃土地的闲置,不仅会增加经济负担,还会对土地资源造成危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损害。

4.水、空气等的污染问题

水、空气是人们生命不可忽视的物质,废弃露采矿山对环境污染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是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更是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空气污染物作为粉尘飘入空中,水污染物质溶解在人们的生活用水中,都会造成疾病传播、细菌传染等的问题。

二、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经常会应用到的一种理念,它将自然环境与人为设计理念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建筑艺术。将这种艺术应用到废弃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中去,不仅可以改善与修复当地恶劣的环境,还可以为当地的视觉感官贡献一份力量。

景观设计是一种现代化的景观美化、城市美化的重要方式,一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气质,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城镇周边废弃露采矿山对生态环境、地质环境都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且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十分不协调,如果对其进行治理,并且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景观设计改造,可以改变当地的文化氛围,自然现象甚至是气候现象等,百利而无一害。

三、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引入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被引入到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去,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

(一)文化资源的引入

在进行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过程中,可以对当地文化环境进行考察,并且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了解,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将文化资源充分运用进去,既可以体现我国5000年来悠久的历史文明,又可以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文化理念,打造一个与当地风俗习惯、文化氛围相适应的地域文化景观特色。

(二)景观融入与转型

由于很多废弃露采矿山的对城市或者城郊的形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考虑如何避免废弃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何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当地的地质环境治理方案中去。

目前很多资源枯竭性城市在废弃露采矿山建立主题公园以及街心花园,并且对其制备进行绿化,既满足人们对绿地的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是逐步实现近期国家在“三区两线”积极推进“矿山复绿”行动的具体表现。

(三)应景改造

一个地区的景观设计应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城市的文化氛围相协调,我们可以看到,废弃露采矿山的地质环境都是破坏十分严重的地区,因此在这些地区进行环境美化改造时一定要对其水源等污染物质进行清除,打造一个适宜文化传播,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这样一个自然景观,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有利于人们的心情欢愉,对人们工作、生活的效率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四)保留与开发

在很多废弃露采矿山中,并不是所有的地质景观都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在这些地方,有很多的具有地学研究意义的资源,例如地质遗迹、古生物活动遗迹等,都可以成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因素,因此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综合考察,选取有用的因素,改造对人们危害极大的成分,打造适宜当地城市建设与发展、改善环境的景观设计。

结语:

在景观设计被引入废弃露采矿山的环境治理应用中,应该重视矿业遗迹资源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正确认识景观设计对其治理的意义遗迹作用,为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谋利益。景观设计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废弃露采矿山的环境问题,凸显了当地的人文理念,推动了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建设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带动废弃路采矿山的环境治理逐步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黄敬军,陈子玉,蒋波等.景观设计在废弃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中国矿业,2011,20(7):55—58.

[2] 李艳芬.宝日胡硕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投资优化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9.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7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对此国家积极开展各领域、各环节的可持续发展观落实,河道治理工程也不例外,针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专业的生态水利研究也不断推进,以期将生态水利理念切实贯彻落实,现阶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贯彻到河道治理的每一环节,可以有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与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中着重介绍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及其应用。

一、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概述

针对当前的水利工程环境破坏现象,河道治理工程着重从理念入手进行了理念革新,提出了更加符合生态发展的工程理念,现代的城市河道治理一改传统的观念,着重进行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研究,提出了生态水利的设计理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具有综合性,也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目标在于改善城市河道质量,提高工程生态效益。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可以指导河道治理结合安全、生态的原则,进行河道工程的相关设计与施工,既能保证城市河道的正常排涝、排污与通航的效用,又提高了城市河道的功能性与生态性,可以说是集多功能、多效益于一体。

生态水利新理念集以人为本理念、功能理念、生态理念、文化理念于一体,在河道治理中应用将更加广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主要协调周边水文环境,设置合理科学的河道,并结合工程中配置系统的控污设施,维持河道内的生态,实现工程设计与生态的协调,新的水利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中将居民环境需求与工程需求相结合,创造生态效益较高的水利工程景观,并着重综合完善城市河道的功能,以保证在关键时期发挥应用的效用为居民造福,此外,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还着重结合文化理念,保证设计出的工程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之外的景观效益,生态水利设计主要从生态可持续性出发,进行工程设计,建立良好的水利设施与水利体系,该设计理念的落实可以完善工程性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效益,更有利于生态平衡。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可以实现多重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落实应用,不仅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理念指导,还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新的内涵,指导建成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综合水利系统。

二、河流综合治理指导思想和治理目标

河流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是: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河道疏浚、岸坡整治、水系沟通、生态修复等措施,着力恢复河道功能,提高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农村水环境。基本原则如下: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生态环境等要求,与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乡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流域、区域水利专业规划相衔接,统筹布局。

治理目标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河畅:通过河道清淤疏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措施,主要河道保持水流畅通,河势与岸坡稳定。水清:通过综合整治,结合河道两岸污水直排处理,达到水面清洁,满足水功能区功能,做到水面基本无漂浮物,河道水质逐步改善。岸绿:岸边无垃圾,岸坡整治应为植物护坡,河道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景美:通过水系沟通维护河流的整体性、连续性和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充分体现河道的自然特色。

三、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乡镇规划得到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能源建设、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步伐加快,测土施肥、秸秆还田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环境监管能力极为薄弱,农村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垃圾任意排放,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饮用水水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使食品安全令人担忧。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成为影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广大农村地区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让农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农村的具体行动;是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缩小城乡差别的具体措施。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创建环境优美村、镇为载体,引导农民树立清洁生产理念,逐步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各级政府要把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农村的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大力宣传、认真落实。要在充分尊重农村意愿的前提下,提供必要的技术、物资和资金支持,发动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和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2、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各部门要集中力量,在原有规划、计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统筹安排农村环境建设资金和项目,重点保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需要。

3、综合整治,和谐发展。坚持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创新适合农村特点的环境保护工作模式,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在发展中改善环境质量。

4、重点突破,总体推进。在环境优美镇、村创建上要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引导和推进一批具有较好基础的镇、村首先达到环境优美镇、村的标准。

5、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点内容,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卫生、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村镇规划和环保能力建设。项目的安排要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先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到2010年,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得到一定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到2015年基本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目标。

(二)主要任务

根据我市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近期治理目标,到2010年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首先,要改善农村饮用水质量,划定水源保护区,严格保护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农村人口相对密集居住区的集中饮用水源。其次,要防治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第三,要建立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制度。第四,要杜绝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化肥农药对水质造成污染。

(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积极开展土地退化和矿山植被破坏的生态修复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严格控制因不合理开发导致新的土地退化和生态破坏,加强封山禁牧、封山育林。

2、强化乡村污染治理

(1)防治土壤污染。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根据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试点,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2)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环境监管,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重点保护的区域、流域和生态敏感区;要规范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对超标排放的养殖企业进行限期治理;要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生产有机肥、堆肥等工艺处理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

(3)治理乡村工业污染。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对乡村工业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乡村工业企业,给予限期治理、取缔或关闭;乡村工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对污染实行集中防治。

3、开展村镇创优活动

要积极开展村镇环境创优活动。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环境的村镇率先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环境优美村的标准。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作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的提高自然环境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经济。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开发绿色、环保、高附加值产品,推进乡村工业生态化,提高乡村工业档次和效益。新建乡村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秸秆等再生资源转化及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

4、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采取市直部门包扶,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等综合措施,在全市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柴垛、清路障、清宅侧、清违建和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及村屯绿化等“五清、五改、一绿”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5、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1)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通过秸秆气化为村民提供燃气。

(2)推行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作。开展太阳能、民用炉灶、炕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

6、推进农村环境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建设部门采用适用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加强农村环境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环境监管,适当加强乡镇一级环保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

四、重点工程

(一)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

环境优美村镇创建工程已纳入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乡镇、村,率先开展环境创优工作。全市建设20个环境优美乡镇,100个环境优美村。

(二)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

建设5个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饮水安全示范工程。在县(市)进行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各建设1个饮用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同时,开展水源地周边截污、工业污染治理、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等工程。

(三)再生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建设5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各县(市)要组织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技术研发,选择经济适用技术,开展农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各建设1个资源转化与循环利用工程。

(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工程。建设5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各县(市)要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因地制宜的选择生产有机肥、沼气、堆肥、粪尿处理、各类环境技术模式,各建设1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五)乡村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5个乡村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各县(市)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和完善乡村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各建设1个工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六)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建设5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示范工程。各县(市)要开展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各完成1个(有机杂粮、野生茹、干鲜果品等)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七)村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1、大力推进农村改水、改路、改灶、改厕、改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2、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理。3、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做到达标排放。4、村庄道路要硬化平整,道路两侧栽树种花,要清除柴草堆、物料堆、垃圾、残土堆、粪肥堆,无散放的畜禽。

(八)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完善8个县(市)区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1、加大农村环境的监测和监管力度,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基础设施、装备和队伍建设,初步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系统。2、加强农村环保科研能力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达标排放与资源化技术研究,加大农村科技人员培养与引进力度。3、深入开展科普与宣传教育工作,举办农村环保技术知识讲座,组织当地农民观看科普挂图、展板、宣传资料等,向农民传授农业环保实用技术,引导农民自觉保护农村环境,形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要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卫生、民政、交通、建委、公用事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调度、协调和考核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二)政策措施与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政府补贴、部门支持、农民自筹、市场运作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各部门要统筹安排专项工作资金,形成合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要作为环境优美村镇的配套工程进行安排,根据国家规定,从排污费中解决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有稳定的投入,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年调整。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9

构建“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格局。通过不断加大城考工作力度,切实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建设“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美丽宜居、经济繁荣”的新黄冈,并为我市创建环保模范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考核内容

考核实行百分制,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共18项指标:

(一)环境质量指标(35.2%):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二)污染控制指标(24%):清洁能源使用率、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重点工业企业排放稳定达标率和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

(三)环境建设指标(16%):城市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四)环境管理指标(4.8%):环境保护机构建设和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

(五)总量减排指标(20%):COD、SO2削减率。

三、主要措施

(一)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是完成环保目标任务的第一责任主体,要将总量减排等重要环保指标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领导政绩考核体系,逐级签订和落实《环保目标责任书》。切实采取工程、结构、监管、科技减排措施,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给我市年度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市政府对各地各部门完成环保目标任务情况,将进行严格考核,实行奖惩兑现。对完成好的地方将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将严肃追究责任,实行评先创优“一票否决”和区域限批。

(二)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一是进一步实行道路硬化、黑化,减少地面扬尘。二是禁止建设工地现场搅拌混凝土,推广商品混凝土,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建设施工封闭作业,减少建筑扬尘。三是加强工业烟气污染治理,对锅炉、大灶烟囱实施消烟除尘,减少工业烟尘排放量。四是大力推广天然气、电能、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确保全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达70%以上,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排放。五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开展机动车环保检测,全市机动车环保检测率要达到80%以上,禁止尾气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行驶。六是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不断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并达到35%以上。通过采取以上得力措施,确保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全年的85%以上。

(三)加强全市水环境治理。一是推行全市“碧水工程”三年实施规划,对全市主要河流、湖泊、水库进行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确保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年先期治理对各县(市、区)城区影响较大的城中河、城中湖、城中库及饮用水水源。建立水污染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由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需治理水域的“河长”、“湖长”、“库长”。二是制订全市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规划,设立市级主要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并加强监测,及时掌握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三是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及与供水无关的建筑,建设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标志、界碑和护栏,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四)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一是继续推进工业噪声、建筑施工、汽车喇叭、燃放鞭炮、经营音响、卡拉OK噪声专项治理,减少噪声扰民,确保建成区内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56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小于68分贝。二是选择适当点位,设立噪声环境自动监测站,对城市环境噪声实行24小时昼夜连续监测,及时掌握我市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为我市治理噪声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一是加大淘汰关闭落后产能力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关闭。二是推进重点企业污染治理,将全市重点排污企业列入治理计划,挂牌督办,对未按期完成的企业坚决责令其停产治理。三是强化新建项目环境管理。加大环评、“三同时”执行力度,重点抓好新建项目环保设施达标验收工作,确保各新建项目稳定达标排放。四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行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确保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废水、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排放稳定达标率达100%。

(六)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不断提高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使之达到80%以上。二是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的建设,并加强管理,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及时转运,无害化处置率达85%以上。三是制定危险废物处置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加快城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确保全市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

(七)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大力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环保部门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部门应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通力协作,切实担负起在环保工作中所承担的职责。部门之间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互通信息,齐抓共管。

(八)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四城联创工作,开设环保宣传专栏,积极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高度重视由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组织实施的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工作,确保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85%。二是实行环境信息制度,定期通过新闻媒体城市空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流域水质等环境信息。

三、职责分工

(一)城考工作职责

1、市监察局: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负责对城考工作实行行政监察和责任追究。

2、市环保局:负责市城考办日常工作。牵头组织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开展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负责环境质量指标和环境基础设施的环境监测,牵头组织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设。

3、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全市节能工作,负责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城市清洁能源推广工作,负责将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气、重点水域综合整治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纳入年度重点工程。

4、市建委:牵头组织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气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负责建筑施工扬尘、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督管理。

5、市规划局:负责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负责提供城市规划管理基础数据。

6、市卫生局:负责监督全市医疗单位按规范做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和医疗废水的污染治理工作;负责城市供水的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

7、市园林局:负责绿化工作达标。

8、市统计局:负责城市基础数据的统计工作。

11、市财政局:负责环境监测、监察、宣传教育、信息等能力标准化建设经费保障工作。

(二)城考表格填报

1、《API指数统计结果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统计表》由市环保局填报,市建委提供水厂每月取水量数据。

3、《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汇总结果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4、《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5、《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结果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6、《清洁能源使用率情况统计表》由市统计局填报。

7、《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情况统计表》由市**局填报。

8、《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情况统计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9、《危险废物处置情况统计表》由市环保局填报,市卫生局提供医疗废物处置有关数据。

10、《工业企业排放达标情况统计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11、《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统计表》由市环保局填报,市统计局提供工业增加值数据。

12、《城市污水处理厂情况统计表》由市建设委填报;《城市污水处理厂监测结果汇总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1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情况统计表》由市建委填报;《城市垃圾处理场渗滤液监测结果统计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1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统计表》由市园林局填报,市规划局提供城市建成区面积数据。

15、《环境保护机构建设情况统计表》由市环保局填报。

16、《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调查统计表》由市统计局填报。

17、《城市基本信息统计表》由市统计局、建委、规划局、**局、卫生局、环保局分别填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我市城考工作的领导,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决定成立黄冈市城考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市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10

2 生态水利的实际应用优势 

所谓生态水利,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在重视水利枢纽的建设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生态工程。生态水利的现实目的是不仅研究和把握水利水文的特性、生物种群之间的特性、河道河流之间的特性等,还要创新河流湖泊等节能型的开发和利用。不仅重视水利资源开发的同时还要重视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研究、重视水体特征性的研究和流域的循环性研究。在开发和设计河流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河流整体和河流中包含的各种生物体还有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产生,在有效满足开发的基础上,保持原生态系统固有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 

传统所做的河道治理方式不但会破环河道的整体生态环境、景观等还会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此,结合采用美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环境学、生物学等大多学科为整体的河道治理即生态水利便是现代环境和有效改善的首选方案。生态水利和传统的河道治理相比较,生态水利的实际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河道治理中运用生态水利理念,能大幅度的提高河道水流自身的净化能力,做到净化河道中有机污染物,良好的有机物能做到为真菌和细菌提供生态环境和所需营养, 

同时在有机物的氧化作用下进行分解处理,分解后的无机物被藻类吸收,随着光合作用释放充足的氧气,能够满足河道生物的生长需求为河道整体的周边环境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 

②生态治理是依据河道周边的环境,通过科学配置让水中的生物和周边植物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稳定良性循环系统下的河道生态环境,能对河道两侧植被恢复的同时还能为河道中水生物的生长和岸上的鸟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3 生态水利的实际应用分析 

3.1 能进行自然恢复的河道环境 

生态水利工程的实施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河道和水体内生物的多样性,保障河道建设、水利工程防洪蓄水等功能前提下,将河道周边环境改善到从前的自然生长状态。恢复河道内自身的自然环境,创造多样化河道结构能为达成河道环境自然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运行河道岸线设计的时候,根据河岸自然生态驳岸的基本特点,对坡度缓和、土质质量较高的地段采用天然河道边坡,同时帮助格室结构、抛石插值、植活木桩等方式,这样的方法不仅能符合自然形式功能的需求,还能够保障河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河道自然生长状态的修复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除此之外,进行河道治理设计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周边的环境和河道生态网络建立的配合,达到周边环境和河道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河岸设计时应突破传统混凝土河岸,增添綠色植被为周边鸟类动物等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从而实现河道系统多样化,为维持整体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良好发展保障。

    3.2 生态护坡设计的建设 

进行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从综合考虑河道本身功能特点、周边环境等因素着手,制定适应河道生态系统的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方案。在生态护坡方案施工前,对河道周边植被、生物类型进行分布状态的全面调查,用来保障河道施工划分不会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自然运行状态。将河道区域划分时分成三个区域:常淹区、变化区和常露区,不同的区域特点选择不同的植被,提高植被在所选区域正常的生长。例如,分别在三种区域种植不同的植被。在常淹区内种植水生的植被;在变化区种植较为干旱抗淹的植被;在常露区种植耐旱植被。在不同环境下种植相匹配的植被能为河道创造良好稳定的生态护坡。另外,在进行设计方案时,还要视为设计重点的是进行河道环境美化的设计,努力满足人类对河道美观程度的需求,在进行护坡设计之时,在河道两岸建设浅滩,给人营造一种河道渐宽的视觉上的冲击,还能为河道中水生物提供宽阔的活动范围,提高生物多样,这对维持河道整体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3.3 实际应用生态水利事例 

实例1:利用动物和生物的自然生长,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关键是利用土地处理、人工湿地处理、生物膜处理、生物操纵等技术进行河道自然环境的生态恢复,利用植被生长分解河道中存在的污染物,达到水体的净化目的。同时,利用水环境的空间艺术进行环境造景,创造河道生命力,营造快乐、轻松、灵动的河道生态系统环境[1]。例如:北方滨海地区多采用图1所示表面流人工湿地断面,利用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搭配,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空间,与溢流坝结合建成水流稳定的水生态系统。 

实例2:创设亲水性活动空间,重点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生态治理原则,保障不影响河道防洪蓄水的功能基础上,建造亲水性活动空间,用以实现活动空间和城市景观的整体结合,同时进行河道旅游领域的开发。例如,某湿地公园河道治理如图2所示,充分利用滨水、河流等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湿地的绿化功能,创建了回归自然的旅游和休闲的场所[2]。 

实例3:河道污染的有效治理,湿地对于污染的控制具有显著的作用和效果,能调节改善小范围内的气候,使各类生物、植物自然生长栖息。采用人工湿地建设的方法对河道水体生态进行恢复建设,运用合理的转化达到最佳污染处理作用。此外,充分结合水体环境空间艺术,利用水体特征造景[3]。例如,某湿地生态水利河岸设计如图3所示,赋予原本静止状态的自然水体以生命力,达到给人自然、愉悦享受的感觉。 

河道治理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等诸多问题,这是对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非常不利的因素。通过对河道治理实际应用生态水利,在不影响河道抗洪蓄水基础上,能够做到对河道生态系统稳定修复、增加生物多样性、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此,加强生态水利实际应用探究、提高应用效果进一步改善水质和水资源利用率等工作是河道治理工程的重中之重[4]。 

4 结论 

在当前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下,人类的需求不再是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而是开始面向研究具有环境、生态保护、造景功能的新型生态水利发展。生态水利在现代环境下河道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已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望通过以上所述對河道生态水利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够为新时代下人文自然和谐发展的水环境建设提供思考。 

【参考文献】 

【1】许映建,石磊.如皋城区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07):38-41.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11

城市河道具有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的重要生态景观,是城市防洪疏浚的天然“海绵”,城市河道和周围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蓄水能力,是城市的天然水库,也是调节城市气候的“水肺”。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发展,城市河道系统遭到破坏,河水污染、河道枯涸,河道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激化,只有运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才能打造城市生态河道,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着重生态多样化与整体性的保持,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有利于在维护河道景观状况的前提下改善河道的空间异质性。

1.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设计要点

首先,生态水利理念注重利用水的自然功能。水的自然功能是指形成水域、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影响气候变化的功能。设计理念中所谓的注重发挥水的自然功能足指水利工程中将水环境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设计理念中注重蓄水技术的引入。生态水利设计中常采用橡胶坝进行蓄洪涵水,该技术既环保有实用,而且还具有大跨度、自重轻的特点。其次,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注重运用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维护河道生态平衡。所谓生态工程措施是指基于自然属性的人工性质的生态措施,例如人工生态护岸。自然生态工程措施用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能够促进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相较于传统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生态功能的发挥,而且新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还注重地下水的调节,具有较高的理念价值与使用价值。再次,生态水利设计中还注重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契合。生态水利设计主张最大程度上的保留原生态环境的自然元素,都工程的周边修护中也注意运用生态工程措施,以保证生态的完整性。

2.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对城市河道工程的指导作用

生态水利设计理念指导下的河道治理工程注重保持河道的蜿蜒性,保留自然化河道。河道的蜿蜒性能增加河道的蓄水量与水容量,保持河道的蜿蜒性,就是对河道自然因素的保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主张河道治理中构建生态水网工程。生态水网是指以河道水网为基础进行资源调配的网络系统,其中也包含生态理念生态水网的构建需要各环节的相互协调,利于生态环境的维护与改善。生态水利设计理念落实还能保证河道治理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持。河流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到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需要进行水生动物群养护,提高水循环净化水体的效率,还要定时检测水体的水质状况,以保证水体质量。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还需要河道工程构建生态河堤。生态河堤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做好生态河堤建设可以保证河道的自然性,保护河道周边的植被,提高水体的功能效益。在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河道治理注重生态元素的加入,对于新型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3.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设计理念的应用

河道作为生态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很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环境一起构成相对独立的完整生态系统,河道的基本就是水与土的,而水土也是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条件,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危害到生物的生存,导致硬质化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环境保护和河道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利益统一,需一起考虑。

3.1构建水生完整生态系统

现代河道治理的要遵循人鱼之然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正确的处理水利工程与河道生态关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稳定生态系统。一个多元化的生态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性就是在外界的不利影响情况下,依然保持自身发展方向,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可持续性就是自然环境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之下,能够提供自我发展的动力,能够按照规律循循渐进的发展下去。生态水利就是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来维持长远的发展。

首先要构建水生动物种群。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利用消费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浮游生物、有机碎屑、腐碎以及水蚯蚓和摇蚊等底栖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然后要构建水生植被。种植浮叶植物睡莲和沉水植物伊乐藻、金鱼藻、菹草、黑藻、苦草等,以转化和吸收底泥和水中的P、K、N等营养物,降低水体中N、P、K及周转速率与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为水体供氧。

3.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水污染治理的技术方法

污水处理系统SPR通过化学方法从真溶液状态下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析出,产生具有固相界面的微小悬浮颗粒或胶粒,再通过高效经济的吸附剂从污水中把色度、有机污染物等分离出来,然后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各种胶粒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依靠过滤水力学和旋流等流体力学原理,在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快速分离絮体与水。

3.3确定河流基本需水量

生态需水量包括保证水生生物栖息所需水量,并维持水体自身净水能力的需水量,此外保证水面蒸发水量与降水量维持一定比例,维持河流水沙平衡的需水量,维持河水盐碱平衡的生态需水量。

此外,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生态河堤。建立生态河堤,就是要适应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强水体净化作用,调节用水量、洪存补旱。建设趋于自然的水利工程。模拟生态自然状态,趋于自然化的河流的建设包括河道的治理和护岸的治理。丰富河道生态环境的物种丰富度,尊重自然环境状态,提高这个环境的自然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张家武,王善永,宋卫明,等.生态水利工程学在漭河治理上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03):33-34.

水环境治理设计篇12

全面贯彻落实农村环境“以奖促治”政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资金,整村推进,连片整治,解决我县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建设,为我县在农村环保体制建设、政策机制创新、农村环保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经验,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我县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的有机结合,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围绕“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目标,采取“抓点、带线、促面”的方式,通过整治,使示范区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重点乡镇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重点村镇环境有明显改善。示范区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确保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农村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等生产生活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置,面源污染得到进一步控制,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清洁水源、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取得明显进展;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监管得到加强,干部群众环保意识普遍提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经过整治的示范区域连片综合整治率≥80%。

(二)基本原则

1.注重实效,农民受益。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示范区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2.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金,鼓励农民出资出劳。

3.规范管理,公开透明。向社会公布整治项目的确定、成效考核和奖励资金的使用,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

三、工作重点及预期目标

(一)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部署,针对我县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确定我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重点是实施“三清”示范工程。即: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连片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示范工程,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示范工程。

(二)重点工程及预期目标

1.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通过实施“水源清洁”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区域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截污设施建设,取缔保护区范围内排污口,使受益地区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

2.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示范工程。通过实施“家园清洁”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示范区域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污水达标排放,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生活污水处理率≥80%,村庄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80%。

3.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通过实施“田园清洁”示范工程,使示范区域村庄做到人畜分离、畜禽集中养殖、集中治理,养殖废弃物做到无害化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和建有配套处理设施的农户比例≥80%。

四、工作步骤

根据省政府规定的整治时间要求,县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阶段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组织阶段性考核验收,确保示范区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我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分5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2011年11月10日至2011年12月10日,完成工程设计、招标和政府采购工作。

(二)施工建设: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所有工程施工。

(三)工程初检:2012年5月15前,县环保、财政部门进行初检。

(四)工程复检:2012年5月20日前,接受市有关部门复检。

(五)整体验收:2012年6月中旬,接受省财政厅、环保厅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周密组织。成立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保局、县审计局、县监察局、迎春镇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程项目部、工程技术部、资金监管部。

1.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

2.工程技术部。由县环保局牵头,同志负责,县发改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审计局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工程招标、审计、质量监督等。

3.资金监管部。由县财政局、县环保局、迎春镇政府牵头组成,同志负责,负责配套资金落实、项目资金鉴定、项目工程财务及账务等。

4.工程项目部设在迎春镇政府,由同志任项目法人,等同志为成员,负责示范区项目施工建设、管理和服务。项目部下设办公室,由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落实配套资金,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各有关乡镇、部门(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村企对接、党政机关帮扶、整合涉农资金等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连片整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要落实配套资金,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县级财政报账制,专款专用,转账核算,不得擅自调整、修改项目预算,更不得超预算开支。项目资金要按计划、按预算、按进度、按质量拨付工程款。工程建设费要直接支付到施工单位或农户,管理费用实行预算控制、据实列支、领导审核、统一结账、集中支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