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9 16:06:51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1

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指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创业意识与思维、创业技能等,通过这种教育使学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为国家的战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创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该专业的学习为学生实现创业的可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该专业中开展该教育十分必要。

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校对创业教育缺乏清晰的认识

虽然各个高校都在积极倡导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创业教育,但是学校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却不是十分准确,一些学校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培训混为一谈,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国家政策、形式的宣传,辅以就业技能指导培训,学校更是很少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开展创业教育渗透活动,所以学校所倡导的创业教育大多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1.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师资力量不够专业

由于受到学科定位不精准的影响,学校很难设置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所以学生没有办法从学校那里接受到完备的创业理论知识。另外创业教育需要有理论和实践知识都非常丰富的教师来指导教学,但是实际上学校给该专业配备的师资力量的专业程度并不是很高,根本无法满足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这也影响了创业教育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渗透效果。

1.3学校教育中缺乏实践性

任何专业的教育都需要实践环节来验证理论学习成果,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这样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更是如此,但是学校往往不会给学生提供很多的实践机会,即使有实践的活动课程也是以观察案例和重复模拟为主,最后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无法衔接,也就出现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比率并不是很高这一问题。

2改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途径

2.1对创业教育的性质进行科学定位

首先高校要明确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区别,二者受教育的过程不一样,创业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中,是一点一滴逐渐进行教育渗透的过程。就业指导一般是在学生临近毕业以前,学校对学生开展的短期的就业培训,不具有长期性。其次创业是学生自主创办企业单位,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学生有明显的自主性,是行为的主体。就业则是学生积极的调整自身向用人单位或者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靠拢,自主性明显不同。

2.2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首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了解某一领域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精准的创业定位指导。学校方面也应该给教师更多专业化发展的机会,例如参加专业化的培训会议或者到各大公司实地学习考察。

2.3改革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创业实践机会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方式,例如采取实例教学、场景模拟和试营创业项目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案例给学生提供创业方向启发,获得影响创业成功或失败的可能因素,然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虚拟创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最后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教师或者自己选择的创业项目进行创业活动实际运作,在锻炼自己的创业能力的同时为毕业以后实际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结束语

在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创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所以我们应该从各个角度继续努力,让创业教育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过程中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2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教材的选择相当重要。一本好的教材可以使教师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更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工商企业管理内容多,知识量大,授课时间却相对较少,这对教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还充当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对工商企业管理方法的重视,是近年来中国社会变革中最为持久的热点。对工商企业管理的重视刺激了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又推动了工商企业管理教育的蓬勃发展,但同时教材建设却显不足。一本好的工商企业管理教材不应该只是空洞理论的阐述,更应密切联系中国和世界的工商企业管理实际,在分析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中那些震撼人心的事件中,传递工商企业管理实践中那些取得重大成功的经验和信息。作为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慎重选定。

二、改变陈旧单调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企业运营模式及管理学基础,但中职生并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教师采取适用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明显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的教学,而管理学常用的案例教学法又是否适合中职生呢?这便是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特定企业业务情景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良好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师生交流由被动听课到互动教学,使课堂教学富有生气、活力。当同学们看到案例后,运用所学知识,经过缜密的思考,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给以正确的提示和引导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表达思辨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无论是经验欠缺的还是经验丰富的学习者,案例教学都适用并可以有效地运用,特别针对工商企业管理这门抽象性知识学科,其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但对中职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受到较多因素的约束首先,中职生的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储备学习能力都不足,不具备相关的社会阅历,对企业的机构的运行机制等并不了解;并且好的工商企业管理案例篇幅长,阅读量大,远超出中职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对于案例没有深入而正确地了解,就无法展开充分地讨论。其次,中职生习惯了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在教学中直接采用大量互动式的案例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互动性的效果不明显。最后,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实践经验又未经系统培训,根本无法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及引导学生思考,案例教学只是教学的补充和说明,对学生而言吸引力不足。

与此相反,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或角色扮演法等情景模拟教学法却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游戏教学法,由一名同学担当领导者通过口头语言教全体同学画图,在此过程中不允许其他同学提问,看看有几位同学能画出完全相同的图形游戏结束后,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并结合管理知识写一份心得体会。我相信只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寻找适合的管理游戏,合理组织游戏,并在游戏结束后通过游戏的过程及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各小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知识分析整个游戏,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让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最终学生会爱上工商企业管理。

三、加强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中职教学环节当中,实践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企业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应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从当前的职业教育水平来看,其仍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不足,偏重于理论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行为,使学生都成为了只懂知识但不会应用的“书呆子”,这种情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也对中职教育水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阻碍。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工商企业管理原理当中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应该加强课外实践,来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对教学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性的让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来实现学习进步,同时又避免课外实践过多而影响学生的主动性。课外实践的模式有很多种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对内容形式的把握来进行课外实践模式的选择。例如让学生去参加一些工商企业管理专题讲座,让学生切实的融人到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氛围中,通过听讲座来实现对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认识,并在讲座中实现知识水平的进步与提升,为学生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应用能力提升提供支持。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3

工商管理专业的基本能力概念是在开展工商管理职业的过程中应该具有根本的、通用的才能,它在工商管理的不同部门之间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迁移性以及通用性等特征,也是一个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应该具有的基本职能素质和能力。

(二)核心能力

工商管理职业中的专业核心指的是:第一、对工商管理职业的适应,第二、对工商管理职业知识的使用,第三、有较高的能力来化解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拓展能力

工商管理职业中的拓展能力指的是:可以迁移,参加任何一种职业都不可缺少的高级能力,学生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岗位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和创业的发展等就应该具备这些能力o

二、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这次主要是调研工商管理专业职业学员的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我们挑选了56家工商管理单位来实行问卷调查。在这次的调研中,进行调研的对象是56家国家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主管。一共有56份问卷发放了出去,收回了56份,除去7份答案不完整的问卷,其中有22份属于企业类,6份属于国有企业类,7份属于民营企业类,4份属于外资企业类,5份属于其他类型的企业。

(二)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基本能力适应度的需求

基本职业的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的能力、一般学习的能力、语言运用的能力、计算机使用的能力以及外语基本使用的能力等。根据企业要求毕业生英语水平的程度进行调查,有百分之九十的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一定要求,大多数都要求在四六级的英语水平。根据统计毕业生计算机运用水平的数据显示,现代企业对毕业生计算机运用的水平主要是要熟练office。在49份问卷里有23份具有文字能力的表达,其比例接近了总问卷的一半,从而表现出在企业工作中语言文字能力的表达也显得非常重要。

(三)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专业能力适应度的需求

企业针对不同的专业其需求也不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一般主要对以下几方面的需要比较大:1、人力资源的管理,2、企业财务管理,3、市场营销。其他专业相对来说需求会比较低。现代企业应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能力,除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获取、市场营销这些必须具备的知识外,法律和贸易知识对现代企业也有很大的重要性。现代企业期望工商管理专业职业人才的能力跟社会和国际背景是相应的,且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四)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素质适应度的需求

经过这次调查还显示出了现代企业一个重要的需要,那就是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需求。再者就是对专业素养、工作责任心以及协调、沟通能力等需求。通过这些素质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价值观、家庭背景等,它是体现出人们更深一层的内心,也是最不容易被改变的,相对来说,我们更容易掌握知识,但是好的道德和情操确很难养成。这也是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项,在就业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三、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措施

(一)从实际出发,改革现行教学计划

第一、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认真把文化基础课、技能训练课以及专业理论课这三者之间关系处理好。把能力作为学时比例的重点,对理论课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压缩时,这三类课一般的比例是3:3:4。

第二、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从事经营管理的第一线,不但要动脑筋还要动手。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认真处理好,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能够紧密的结合,才能达到学习和运用的一致性,再培养学生使用理论知识去进行实践,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二)采取激励措施,强化能力的培养

使用一些激励的手段,去加强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可以开展一些评选活动,比如:“市场营销高手”“特长生”等等。根据不用的职业能力来展开竞赛活动,把培养职业的能力在活

第一、“校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信心。

第二、把实习实现课堂化教学。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出四环节:讲、演、练以及评,从而实现密度高、强度高以及当堂教授,当堂实践和掌握的目的;

第三、对实习进行严格的管理,认真落实实验管理人员和实习教师的职责,提高学生安全防范的意识以及操作规范的意识和质量的意识,并且让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能得到培养。

(三)举行职业能力示范表演,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4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只要说明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面是否能够胜任,也能说明一个人在该职业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由于职业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我们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基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应用写作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着重点考查学生的责任心、忠诚度、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承压能力等方面加以考察。

但是这些能力要求并不是所有职业岗位都必须具备的,不同的职业往往在某些能力上要求很高,而对另外一些能力要求很低,因此笼统的人才规格描述使得对毕业生的评价缺乏区分度,也打击了学生主动提升各项能力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对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笔者选取50个中小企业,通过自编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从基本能力、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状况做了调查。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主要按照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毕业生工作状况的总体满意度调查、毕业生基本职业能力调查、毕业生专业能力调查、毕业生综合能力调查、毕业生职业素养调差五个维度设计问卷,主要采用封闭式问题。

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被调查的人员为50家中小企业的部门主管或高层,选取的毕业生(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进入企业工作三年以内的员工,包含曾经雇佣后离职的员工),年龄是23岁〜26岁之间的。共发放问卷40份其中物流业10份、制造业10份、中介服务业12份、流通业11份,IT业7份,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回收40份,剔除5份无效问问卷卷(答题不全),有效问卷为35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总体工作满意度状况分析

数据表明:在35份有效问卷中对毕业生能力评价中很不满意者有5人,占15%;基本不满意者有9人,占26%;认为各项能力尚可的有10人,占28%,是最高比例人群;另有8人(占21%)表示目前工作基本满意,仅有3人(占8%)对毕业生评价为很满意。通过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来看,从整体来看,这些企业普遍认为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质量上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对其所拥有的职业能力不是很满意,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不宽,反应在工作上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从职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方面来看,71.4%的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视职业素养,其次是基本能力,再考察岗位能力,最后才看你所具备的知识结构。这与我们平时认为的专业对口的就业思维方式差异很大。

2. 职业基本能力现状与需求分析

其中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最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按重要性程度排序有:职业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其中职业适应能力被认为最重要,而创新能力却仅仅在重要性排序中排在第六位,这说明大部分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更强调其实践能力,对创新的要求并不明显。

在所有基本能力中77.1%的企业认为大学生最为欠缺的就是:二..…、....... 市场调研知识应用能力,其次是职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总体上对其他能力的满意度也不高。这说明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能突出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特点。

3. 专业能力现状与需求分析

在专业能力调查中,67%的企业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与社交公关能力其次应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能拟定企业基本管理文件、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等;第三,要熟悉企业市场运作过程,掌握市场营销基本技會能这三项业务能力是被调查企业普遍的反映,还有11.4%的企业对预算的编制能力、财务报表的阅读能力提出了要求,相反对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这些管理的技能要求并不高,说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初期大都从事具体性工作,需要几年的积累才可能被提升为管理者,因此初期大都要求毕业生的基础工作能力。在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上,则因为从事岗位的差异,结果较为分散,在物流和销售岗位为主的岗位中,重视程度都比较低,而对于会计和市场推广岗位,重视程度相对较高。

4. 职业素养评价

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的竞争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企业对毕业生职业素养评价,我们可以看出,75%的企业普遍对毕业生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太满意,88%的企业认为现在毕业生吃苦精神较差,85.7%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心理素质、承压能力较差。从这三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都十分看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尤其是以上的三个方面,因为很多企业认为责任心、敬业精神、承压能力这些基本素养实在企业中很难通过短期培训获得的,而这些又恰恰是影响个人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企业的管理者普遍认为,业务技能是从大学开始习得的,而且在工作中才开始熟练,因此短训的方式再加上实际工作的积累可以是新员工的业务水平迅速得到提升,但是基本职业能力如英语水平、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则需要较长时间的习得,企业培训难以迅速取得成效,所以企业较为看重;而职业素养更是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特征反映,因此也必然成为企业最看重的方面。而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仅仅看重考试分数,忽略实际能力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习成,大大阻碍了毕业生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三、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发现,现在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都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很多企业在选拔和招聘人才时越来越看重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高校应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基本能力为重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设计,重视实践性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才能力的适应性。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突出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推行职业化能力的评估体系。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5

1.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主要以现象学的思辨推测研究和经验总结为主,缺乏实证依据;专家意见并不代表岗位的实质需求,并不能完全契合岗位。

2.工作任务分析更多关注的是工作或任务本身,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员工的工作绩效上,既没有回答获取高绩效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素养(即胜任特征)是什么的问题;也没有提出提高工作绩效的方式和方法。

3.工作任务分析得出的胜任某一岗位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组合并没有经过有效性检验,以至于有可能造成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符。

以上三点不足是导致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常感到学非所用或所学的知识、技能用处不大的重要原因。通常,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评判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有用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否很快胜任某一岗位或出色地完成某一工作任务。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引入胜任力理论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加以探讨。

一、岗位胜任力研究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利夫(David C.McClelland)将直接影响员工绩效的个人特质和行为特征定义为胜任力,即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本研究以此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访谈和问卷调研,明确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要素,并以此为依据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重新构建符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胜任力的课程体系。

二、岗位胜任力的目标

本研究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与调研,有效界定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胜任力要素,提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想,并以此为依据构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该专业建设提供有效参考,以提升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效性,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工作竞争力,真正实现专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岗位胜任力的特色

近年来,我国学者、管理实践者甚至是政府组织者对胜任特征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广泛探索,但其内容主要侧重于国有企业中高层、销售管理人员等岗位的胜任力研究,而对基层管理者的胜任力研究很少,尤其对这些管理者的前身――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岗位胜任力的研究更少。本研究将胜任力理论运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把它纳入到“个人―职位―组织”匹配的框架中,可以根据行业、企业对该专业人才胜任力的要求,缩小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对人才要求的差距,使课程体系更具针对性与个性化,以期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达到人职匹配,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三赢”的目标。

四、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为对象,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明确该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胜任力,提出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想,构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和工作竞争力。

五、通用素质模型的构建

1.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2.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各要素:人际理解能力、客户服务导向。3.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4.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果断性。5.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识。6.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管理类工作是素质模型专家们所研究的最大的工作类别,由于管理类工作十分普遍而且重要,所以在工作胜任特征研究上比其他工作类别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六、课程体系的建立

根据通用素质模型的构建,在高职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标准中渗透通用素质模型的要素,完善课程体系。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模型,有针对性的对于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进行引导。而且可以在考试中考察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57-02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是热门专业,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而由于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高校未根据实际经济需要来开展教学工作,导致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从而造成就业率过低。学生学习效率过低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仅仅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便造成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达标,从而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而工商企业管理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便是综合性较强,因此,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将实践教学真正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

一、工商企业管理课程的特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有灵敏的思维、清晰的分析能力,此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较为广泛、繁多和复杂,并且需要学生具有超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管理工作输送更多的人才。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求学校和教师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要求选取内容进行教学,从而避免学生与实际社会需要脱节的现象。此外,高校需要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不断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从而让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包含的课程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从而失去了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及时改变这一现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来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认真地学习。学生仅仅掌握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只有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才是重中之重。因此,深刻分析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到适合此专业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能够让学生的职业能力显著提高。

二、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由于高校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较多,这就使得学生学习专业课的时间相对较少,而在有限的时间里学习较多的知识则无法高质量地完成学习内容。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安排课程教学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目标。目前,由于高校制订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和具体,这就使得高校教学依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而一旦教师没有在课上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这便会导致学生盲目地学习,而到最后造成学生学得一塌糊涂。此外,由于企业需要综合人才来提高企业效益,因此高校便应该明确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由于教师没有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学校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日后工作时缺乏实践能力,未得到企业认可。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教学期间我们能够发现,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造成在完成课堂任务时屡次照搬课本内容的现象日益加重,而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便是教师没有合理利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由于地区经济以及社会需求不同,而教科书内部的内容有的是无法适应学生当地的情况,这就使得教科书上面的内容与实际相脱节,从而让学生无法分辨知识的主次。

(三)未体现实践教学重要性

尽管目前高校已经认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由于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新形势下所产生的专业,因此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这就使得实践教学无法从根源入手。此外,由于现有教师通常专业素质较高但是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这就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实践教学还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而学校的设施配备则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与企业之间合作的通道,或是通过企业管理模拟沙盘实训,从而让学生在企业中得到真正的锻炼来完善自身的管理技能。

三、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开设便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服务。而真正的人才就必须要具备独立完成管理工作的能力,因此高校必须明确这一点,争取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的社会管理人才。而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教师,应该根据社会管理工作的需要,将课本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工商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知识点,达到具体量化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争取以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在此过程中,(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57页)教师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理论知识过渡到实践教学中,这样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情况进行内容教学,争取从学生日后的工作形式、管理实例出发,对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共鸣。此外,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从多方面进行课程引导,例如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传统的灌输知识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指导。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不断进步。

(三)深化实践教学和模拟沙盘训练

深化实践教学还需要从四方面入手。首先,在进行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让学生具备实践的能力,从而让其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投入学习。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挑选适合其实践学习的地点,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第三是进行模拟沙盘实训,让学生在模拟仿真的企业中进行大胆经营,体验企业管理过程中各个工作岗位,提高各方面工作能力和素质。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投入到实践学习中,而避免出现学生仅仅为观摩的现象。通过这四点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走出课堂,进入实际企业工作中,并最终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累积实践经验。

从我国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到,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和教学方法不够完善,不能够贴切实际企业要求,这便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无法顺利的开展工作。而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便是高校还未完全明确和量化具体教学目标到实践教学中。因此,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发生,学校必须对现有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进行改革,从而让学生能够具备完善的实践能力并且丰富自己的阅历以及经验。

【参考文献】

[1]史宝玉,邵仲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市场应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

[2]张世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教育,2013(08)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7

目前,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条件还很有限,特别是校企合作实训条件还不能较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因此,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使其成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阵地,无疑是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和现实需要。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目前,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第二课堂的功能作用基本都定位于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上,还没有与该专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更没有与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紧密联系起来,第二课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普遍存在教学缺乏系统谋划、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参与学生覆盖面小、缺乏科学评价与激励等问题。

1.教学缺乏系统谋划。目前,第二课堂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期,后面的第二、第三、第四学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社团活动。而很多学生由于自身主动性较差,再加上相当部分社团本身就只是徒有其名,没有实际活动,以致很多学生在后面的三个学期中基本只有课堂学习。

2.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目前,第二课堂教学项目主要由学校、教学院系两级学工部门、团委负责安排,由学生会或班委会具体组织实施,没有专业老师指导。这样一来,导致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质量保障。

3.参与学生覆盖面小。目前,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基本都是由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包场,实际参与学生数很有限,覆盖面小,无法让全体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和受益。

4.缺乏相应的评价与激励。目前,对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既没有开展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效果等的过程分析与评价,也没有开展面向活动参与者的状态、优缺点、改进方向等的分析与评价。由于缺乏评价与激励,学生完全凭兴趣和个人感觉参与活动,直接影响参与人数以及参与质量。

二、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建议

既然第二课堂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那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完全可以将其作为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将其从后台推向前台,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其得到更好的关注和利用。

1.将第二课堂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第一课堂进行统筹策划与安排。要想科学有效利用好第二课堂,就应对其功能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形式等均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第一课堂进行统筹策划与安排。(1)在功能定位上,可以根据第

一、第二课堂的教学特点进行一个相对分工。(2)在教学内容方面,第二课堂可以进行环境与职业认知、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等的教育与训练。其中,环境与职业认知教育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形势教育、实习与就业辅导等;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主要包括:office办公软件与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等的训练。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案策划与组织实施能力、现场管理能力、质量管理能力等的训练。专业素养训练主要包括: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等素养训练。(3)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晚会、竞赛、社团活动、参观考察、以及学术报告等形式实现。(4)在时间安排方面,可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素养形成规律,结合第一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2.对第二课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激励策略。一是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即针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明确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确保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设计的科学有效。二是建立学生参与评价体系,即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次数与效果等,分单项、学期、学年以及在校总体表现等分别进行评价,目的在于确保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同伴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打下基础。如对比赛类活动,一方面,通过设置单项奖,并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到位的形式对参与者进行激励;另一方面,在活动结束后,应分别组织开展活动总结和参与者个人总结,即要对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效果等进行系统总结与评价,引导和帮助组织者反思活动过程,积累经验教训,为下次类似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基础;也要帮助参与者正确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其对症下药,加以改进。对综合表现突出、效果较好的,给予学期、学年、大学期间实践积极分子、优秀实践者等荣誉称号。同时,评价结果计入学生档案,既作为其学期成绩的一部分,又作为其参评奖学金、助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等的重要依据,还作为优先推荐其实习、就业的依据。

3.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指导。一是为第二课堂配备足够的专业指导教师。由专业指导老师负责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全程控制指导,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为全体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并能在其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提供保障。具体可以单个活动项目为对象,视活动大小配备1~2名专业指导老师。也可以活动类型、小组或社团为单位,配备2~3名专业指导老师。二是加强指导老师的选聘、考核、与激励管理。第二课堂指导老师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还必须拥有较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强烈的责任感,热心学生工作。具体选聘程序可以由老师或学生推荐,再由专业教研室考查,报院系批准。对被聘为第二课堂指导老师的,应给予其适当的课时外津贴或项目指导津贴。当然,还应定期对指导老师进行考核与激励。如可参考第一课堂学生评价的方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方式、以及效果等进行评价,一是帮助指导老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指导工作,二是敦促指导老师不断改进自己,确保指导效果。对被评价为优秀的指导老师,可作为老师年终评优、职称晋升等的重要参考。

总之,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感性获取与理性认知相结合,能突出学生特长,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

参考文献: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C-0057-03

相对于研究型高层次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扎根基层、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具备特定管理技能的基层管理人才。具体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两种管理技能,即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

一、管理技能的种类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类技能:一是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简而言之,管理者要掌握与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监督会计人员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会计技能。二是人际技能(human skills)。人际技能(有时称为人际交往技能)是指正确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三是概念技能(concepmal skills)。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即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是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掌握的,因为他们要指导员工的工作;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是最重要的,高层管理者需要具备在任何混乱、复杂的环境中,敏锐地辨清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准确地抓住问题实质,果断地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人际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来说都是必备的,都是要掌握的,即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具备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

一般而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定位为培养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企业管理技能,能在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培养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基层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同时兼备较强的人际技能。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两种管理技能

(一)技术技能

工商企业的类型非常多,有专注生产(服务)的企业,有专注销售的企业,有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的企业,等等。企业的基层岗位也非常多,有计划员、仓管员、销售员、采购员等岗位。而与企业基层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技术技能也有很多,包括产品开发、订单处理、市场调查、销售预测、生产排程、现场管理、物料采购、客户服务、绩效考核、成本核算等技能。那么,哪些技术技能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学生需要掌握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企业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常见的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这里所指的制造业企业是指以市场需求为依据,集生产制造与营销导向于一体,从生产到品牌到销售均由自身掌控或有较高参与度的制造企业,如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涉及的业务环节比较多、比较齐全,管理的流程也比较有代表性,既有生产又有销售,可以视为现代企业的典型代表。这些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第一,产品设计:设计并开发满足客户需求、便于生产制造的产品;第二,原料采购:按照产品设计的原料、辅料、配件要求在适当的时间采购相应的物料并配送到生产线上;第三,生产制造:根据生产计划准时、低成本地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第四,仓储运输:在要求的时限内低成本地将产品从生产中心配送到销售点;第五,订单处理:根据销售点需求、客户订单或市场预测等发出订单到生产部门或配送点,以便安排生产或配送;第六,销售及推广:经过批发分销、零售推广等将产品送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第七,财务管理:贯穿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到最后的销售及推广全过程的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

与上述业务流程相对应的能力要求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对应于整个企业的业务内容需要如下的技术技能:第一,产品设计技术技能。包括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虚拟仿真、逆向工程等技术开发设计新产品,对产品研发设计的立项、设计实施、设计定型、生产定型等进行控制和管理。第二,原料采购技术技能。包括开展有效的采购谈判、供应商寻找及选择、原料采购控制与管理等。第三,生产制造技术技能。包括生产排程、现场管理、质量管理、5S管理等。第四,仓储运输技术技能。包括仓储作业管理、库存控制、配送等。第五,订单处理技术技能。包括面向客户的产品报价、订货,及面向生产和仓储的订单预测、订货补货等。第六,销售及推广技术技能。包括批发分销、零售推广、促销、店面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第七,财务技术技能。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筹措等。

以上七项技术技能,可以归为三大类技术技能:一是生产运作技能: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企业生产活动中以制造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提供客户所需要的服务的能力,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面向生产和仓储部分)等技能;二是营销技能:发现与发掘客户的需求,让客户了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将这些产品和服务送到客户手中的能力,包括订单处理(面向客户部分)、销售及推广等技能;三是财务技能:为企业筹措资金并合理地运用资金的能力,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筹措等技能。这意味着,对于常见的现代企业管理来讲,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术技能主要是三项,即生产运作技能、营销技能和财务技能,简称为“三大技术技能”。

由上述可知,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它可以围绕三大技术技能来建构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对于这个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如果想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企业管理知识技能的“庐山真面目”,有必要系统地学习生产运作、营销、财务这三大块技术技能。

考虑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定位主要是面向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执行人员等岗位,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将上述技术技能按照岗位的具体要求细化、具体化。一般来说,这些岗位可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运作岗位(包括生产计划员、物料管理员、质量管理员、采购员、库存管理人员、车间班组长等);二是营销岗位(包括业务员、营业员、推销员、导购、客户服务代表、销售助理等);三是财务岗位(包括出纳、会计等)。这些岗位对应的更加具体的技术技能主要有:

1.具体的生产运作技能。部分基层生产运作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1所示。

2.具体的营销技能。部分基层营销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2所示。

3.具体的财务技能。部分基层财务岗位所应具备的技能如表3所示。

当然,由于这三大技术技能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不同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就业面向,有所侧重地取舍这些技术技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不学”。

(二)人际技能

管理上的人际技能指的是人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正确处理和驾驭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和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说话、倾听、商谈、疏通及说服别人的能力;要掌握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解决冲突及与人和谐共事的能力。

学生具备了人际技能,才能践行管理工作中的领导、沟通、激励职能,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反之,如果学生缺乏人际技能,就很难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影响他人、沟通他人、激励他人的作用,也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因此,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未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需要从进入学校开始注意培养自己与人沟通、打交道的能力,系统学习社交礼仪、管理沟通、商务谈判等课程,提高自己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注意培养自己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系统学习冲突管理、管理心理学、团队管理等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处理、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整个专业的知识技能体系应该是以生产运作、营销、财务三大技术技能为核心,并辅以人际技能。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掌握的程度决定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的高低。这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也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建设的着眼点,只有搭建好三大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基础,才能进一步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拓展其他的管理技能,才能进一步建构起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企业基层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9

作者简介:李晓云(1970-),女,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蔡玉文(1966-),女,北京人,南昌航空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西省教改课题项目“基于战略联盟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研究―以A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编号:JXJG-11-83-6)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5-0057-03

一、问题的提出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应用型的本科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增。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自身特点,它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1],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专业,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经营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工商管理人才,本科层面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向企业输送面向中、基层的管理人员。根据发达国家经验,经济越发展,社会对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大。据统计,全国需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约为200万左右,而普通高等学校的工商管理类学生不足10%,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2],但现实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严峻。有关调查表明,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好,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但是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强,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3]。

提升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普通本科的当务之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国外(如德国的FH,即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国内专家一致认为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即在课程设置上以“厚基础”为导向,优化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加大专业选修课的课程门数,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宽口径”,就业选择上“多方向”,并开展案例教学和加强实验室建设,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大连理工大学徐雨森、蒋杰认为,应从界面管理的视角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提出校企共同高强度投入共建研发中心、对由校企双方人员组成的研发中心实行企业化管理和人力资源的柔性利用。虽然这种模式在校企双赢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资金有限的普通本科院校以及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并不具有普遍意义。而国内更多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是都是侧重于高职层面的校企合作,其观点大多以共建实训中心或学生到企业顶岗(一般是固定在某个基层岗位)实习来提升其应用能力,不过这种途径更适合那些操作性技能的培养。实践表明,中、基层的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采用“轮岗制”,而企业基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在合作过程中责任大于回报,参与积极性不高。事实上,我国大多数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暂时解决企业基础岗位的用工不足的浅层次上,校企间的互动较少,教师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学校的教师队伍大多只有从学校到学校的经历,自身实践经验不够,对实习的指导作用有限。因而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在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上,与市场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以互动致多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即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通过学校、企业、学生、教师的深度互动,最后达成学校、企业、学生、教师的共赢。

二、以互动致多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探索

(一)学校应科学选择合作企业

多赢的校企合作是一种兼顾多方需求和利益的合作,而企业的规模、发展阶段以及管理水平和理念都会影响到合作的意愿和深度,因此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作为合作对象。经验表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已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人才供需基本平衡,制度建设方面也相对稳定,企业的合作意愿并不强烈,它为学校提供的仅是单一的操作类岗位,这类合作更适合高职类学生,对于工商管理本科生来说只适合作为短期课程实习或参观基地。而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前期的企业,不是规模太小不能消化大量的学生,就是自身方向不明确而无暇顾及后备人才的培养,也不是校企合作的首选对象。

事实证明: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比较适合校企的深度合作。快速发展的企业自身存在多种需求:一是企业自身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员工的成长速度跟不上企业发展,中、基层管理人员缺乏,而外部招聘则存在企业文化兼容的问题和良莠不齐的风险;二是企业的快速成长导致管理水平跟不上发展要求,如岗位设置由创业初期的粗放型转为专业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岗位间工作任务繁简不均衡、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协调之间的矛盾等,特别是制度建设比较滞后。而学校具有的理论优势能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三是企业现有的管理层大多由基层提拔,在管理中更多的是依靠实践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理论水平常跟不上企业发展,因此学校由可以提供员工培训,特别是管理层培训;四是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往往正值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行业前景广阔,这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目前,传统服务业是我们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业合作首选。传统服务业指与吃、穿、住、行相关的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我国经济的发展使之快速发展,但其从业人员大多综合素质不高。如我校合作单位之一的汽车销售公司,正是在这几年汽车行业的井喷期中成长起来的。这类企业在快速长大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数量的不足与能力的滞后已严重拖累了企业的发展,他们迫切需要既有一定现代管理理念、又对企业有一定了解的人员填补中、基层管理人员的空缺。因此他们非常欢迎本科学生到企业实习,成为储备干部。

(二)企业、学校、学生、教师的深度互动是合作成功的关键

为了达到校企合作中各方的共赢,我们采用3+1的培养模式,即学生三年在校理论学习,一年企业实习。在大三结束时,合作企业根据专业特点及岗位需求提供实习岗位,实习学生享受试用期员工待遇,企业按正式员工的制度对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的岗位除了诸如人力资源类、营销类、财务类等职能部门的专业岗位以外,还有大量的基层岗位,如客服、收银等,对于职位要求低于本科专业技能的岗位,我们要求企业必须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在一系列基层岗位的轮训,熟悉整个部门的业务,为成为部门主管打下基础,同时在岗位实践中,对所学管理理论的提升使学生保持了基层岗位的实习热情。在实习结束后,企业和学生可根据双方意愿签订正式录用合同。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校指定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一是老师要定期到企业了解学生情况;二是学生必须完成实习工作日记,并接受老师指导;三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日记,以及自身对企业的走访和考察,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建议。事实上,我们的做法很受企业欢迎,因为其管理层短期内不能解决企业壮大后管理效率和员工满意度下降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引入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为其诊断,但高昂的咨询费用令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而且咨询公司从效益角度考虑,不可能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全面地了解,不能为其“量身定做”解决方案。而我们的实习学生充斥于企业的很多基层岗位,正好充当岗位信息、市场信息的收集者,通过老师的指导,能发现许多的管理问题:如在汽车4S店(其战略定位是通过“服务”打造竞争优势)前台实习的学生记录了一个顾客的投诉,说工作人员在为其汽车进行喷漆修补时把漆也喷到轮胎上了。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个案,但老师引导学生从制度层面进行思考:一种可能是公司的作业流程不完善所导致的质量缺陷,即在喷漆作业前缺少一个“遮盖”作业程序,所以必须将这个“遮盖”程序固化到喷漆操作规程中,所有人员在喷漆作业前必须进行“遮盖”操作,否则视为违规;另一种可能是作业流程是完善的,但作业人员能轻易突破或更改程序,这比第一种情况更严重,因为这说明制度如同虚设,导致产品质量缺乏保障,企业必须从两方面着手改进,首先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意识的培训,同时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审视,引入过程指标,即在关注产量等结果指标的同时也关注工作过程的质量,并设立责任追综等。

指导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企业的岗位进行深入了解和体会,用理论知识来发现问题的根本并解决问题,这使企业受益良多。比如2010年我们在与南昌某房地产集团的合作中,发现其相关岗位的职责交叉较多,形成“五龙治水”局面,但实际效果却是“无龙治水”,管理成本高且客户满意度低,管理层仅从绩效考核方面进行控制,结果客户满意度没有得到改善,员工离职率反而上升。实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岗位调查,做工作分析,重新界定和优化岗位职责,再设计了一套绩效管理体系。使企业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还减少了1/4的基层岗位需求量。而学生通过全方位的界入式实习,专业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时,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密切接触,不但发挥了知识专长,也了解了企业现状,获得了鲜活生动的案例,更提升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合作中,学校邀请企业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管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走进学校,以讲座或兼任某门专业课程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的需求,明确学习方向;而企业通过走进学校,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了解,更好地制定实习招聘计划,同时也能针对性地对学校提出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建议,学校从而能更迅速地了解企业需求,更新培养计划,使学生更贴近社会需求。

通过学校与企业深入、多层次的互动,学校在办学特色上更加鲜明,同时,也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企业特定的选修课程,为企业定向培养某些专业人才;而企业也在满足了人才需求的同时提升了管理水平,达到学校与企业的长远共赢。

三、结论

以互动致多赢的校企合作的基础是应综合考虑学校、企业、学生、教师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必须对宏观的产业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确定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再按“快速发展、初具规模”的标准选择合作企业,而企业依据自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向学校提出培养方向和要求,企业按学校的教学要求提供实习基地,学校按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人才。

在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深度参与:既指导学生,又为企业作参谋,更提高自身,最终实现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的多赢。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10

引言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而专业的应用性比较强,学生的就业面也比较广,这对于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不利的,这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要求存在着脱节的情况。

1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职业素养现状

1.1职业意识较淡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其所有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是以学生的就业作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并不突出,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是理论教学,学生在进入院校之后,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企业,也没有理解自己日后的工作岗位,学生的职业意识较淡。

1.2没有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

大部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没有规划自己从事的职业、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工作等,也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有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前,一并没有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而是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来找工作。目前,每年有很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学生的就业较为困难,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方式。

1.3职业适应能力比较弱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的职业适应能力比较弱,频繁的出现跳槽的情况,不能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很长时间。而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而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的了解并不充分,其综合素质也不够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也不能适应工作的改变。

1.4合作意识较弱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沟通、合作的意识,要有服务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然而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集体活动比较少,而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这都是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比较弱的原因。

1.5缺少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学校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不利的。

2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2.1采取模块化教学的方式

第一,合理的设计教学模块。高职院校在设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教学模块的时候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模块,在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模块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场景化教学方法。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要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仅要以考试作为评价方式,还应该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实践能力来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习应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2丰富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为了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创建企业文化月来丰富校园活动。首先,学校可以开展企业文化调研比赛,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对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其次,学校应该安排学生进行企业招聘会的研究,了解学生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依据这些要求来反思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是否可以满足企業的需求;再次,为了提高企业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者是优秀毕业生来学校进行演讲,使学生重视职业素养;最后,学校可以通过职业素养、职业礼仪等的比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3培养学生的隐形职业素质

2.3.1树立独立的思维意识

首先,思想对于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致使人们很容易出现浮躁的心理与盲从的情况;其次,职业教育应该符合科学发展观。职业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假如不能培养有着独立思维方式的学生,将不能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健康的发展;最后,由于人的需求是在不断的变化,职业院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精神,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2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与道德对于人们都有着约束的作用,职业道德是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法治道德的培养。法治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而有着较强法治观念的人民也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2.3.3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为了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敬业精神,高职院校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训方面融入敬业精神,要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2.3.4培养学生的市场观念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的提高,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接受这些就业竞争。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对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红蕾.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与创新[J]. 经营管理者, 2015(24).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11

一、前言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向建设、管理等社会领域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也应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区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职院校在教学策略的应用与探究都应保持自己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中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并熟悉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企业运营脉络,还应具备能担负起企业基层管理的职能。针对这一专业的特色,高职院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力与技能。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在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这一专业中出现了明显的定位不清晰的问题,主要定位过低,且狭窄。在人才的培养中也缺乏目标的明确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占据很大的比例,所以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其二,人才的培养方向没有明确为中小企业;其三是人才的培养中缺乏凸显出专业能力;其四,没有彰显出专业的特色,高职院校在开设工商企业管理这一专业的时候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模式,导致这一专业缺乏教学的特色化。

2.教学内容理论化且缺乏创新

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与内容主要划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但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仍然着重突出理论知识,而实践教学则微乎其微,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没有结合一些典型的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有的教师则完全集中对企业管理的理论讲解,当理论讲解完了再进行实践操练,这种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通过人为的因素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完全的分割开来了。近几年,工商企业管理出现了许多典型的案例,但高职院校的学生所用的教材并没有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内容的更新,所以目前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内容都较为老化,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岗位完全的脱离了。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1.理论和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存在严重的教学弊端,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应该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来辅助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开展。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主要是前往机关、企事业单位、营销、管理等社会领域中,这就促使在高职的理论教学中,应该适当的协调好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满足学生的就业的基本需求和够用为根本,再要求学生对重点、实用性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工具主要是借助多媒体的方式进行,通过启发式、传授式等现代教学方法相融合来突破对传统教育的钳制。具体运用于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等。理论教学的手段主要是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通过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并有意识的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另外,在职业技能的教学中,根据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积极的为学生创设锻炼与实践的机会,或者是通过对日常工作场景的模拟来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流程的认知。同时还应着重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技能,根据这个专业的特征来确定学生面向社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培养技术性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理论课堂和校外实训相结合

工学结合的模式要求在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应该把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除却要求学生应该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还应勇于突破课程的限制,通过例举出当前工商管理中的热点话题开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发现问题,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角度不同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另外,教师还积极的为学生创造深入校外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多增加学生的实训教学,与学生一起操作,并有目的的培养自主解决问题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当学生真正的通入到企业课堂中,学生才会把自己当做是企业中的一员,从而认真求实的工作,通过在实际的企业工作岗位中,学生也有可能遇到从来没有发生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帮助学生去解开疑惑,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但是对课程体系的创新和改革仍然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教学方式与手段进行革新。因此,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出发,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向社会输入一批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知识与具备高超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勇于革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并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教师应创新在课堂中的理论教学方法,并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到企业课堂中增长见识,与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篇12

二、调查方案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论文所获取的研究数据,均由作者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全国各大高校论坛上派发,通过同学号召、教师号召、互联网宣传的方式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共计在全国发放24个省市高校,共计165所高校(皆属于二本以上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在本调查问卷发放过程当中,共计发放问卷数量为120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200份(由于便于统计,故发放整数份)。经过统计,此次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人数中有800份为女生,400份为男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统计毕业生均为应届生,不包括办理暂缓就业的学生,也不包括社会工作人员。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项,具体如下列示:第一为性别;第二为地区;第三为是否找到工作;第四为就业的行业及岗位。

(二)调查结果

在对上述调查问卷进行分类以及整理之后,具体的统计结果如下列示:(1)对于性别的统计。在调查问卷当中男生所占毕业为三分之一,共计400人。女生所占毕业为二分之一,共计800人;(2)对于地区的统计。在调查问卷当中,学生来自于中国24个省市的高校,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学生总人数占总体学生样本数量为百分之六十,其中来自于二线城市例如武汉、南京、重庆、天津等地区学生样本数量为百分之三十,其中来自于其他地区,例如港澳台地区、广西、云南等我国西部地区学生的总体样本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十;(3)根据对第四个选项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之后,作者发现,其中大多数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走入社会岗位之后从事前台、文秘等文科类岗位的为百分之五十,其中从事企业咨询工作的为百分之十,从事销售工作的为百分之十,继续选择深造的为百分之十,其他为百分之二十。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经过上述的统计之后,作者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了下述的分析:(1)对于性别的分析。根据统计男女数据的比例,经过三个选项相互结合之后,作者发现,其中男生的就业比例高达百分之六十,而女生的就业比例相对于男生较低为百分之五十;(2)对于所在区域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位于一线城市地区的就业比例为百分之七十,而位于二线城市的就业比例为百分之五十,位于其他地区的就业比率为百分之四十五;(3)将三个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合并进行分析之后,作者发现,其中位于一线城市地区的男性就业较为容易就业,此项统计与学生专业性无太大关系;大多数学习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都是偏向于文科类的,也就是管理类的工作,他们需要保持较好的与人打交道、撰写文书、朗读主持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四、对当代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完善现有专业授课体系,开展多样化教学

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对现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授课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1)对现有教科书内容及所选课程门类进行甄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非常偏重于实践性的课程,而现有大多数高校对于该专业教学都是偏向于理论课程教学。为此,应当不断整合与更新现有授课内容,对给学生授课的教材进行不断的调整,在其中添加实用性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理论、阅读与自学的能力;(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互联网科技飞速影响下的高等院校,应当与这一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以及现有多媒体设施,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社会,使他们对社会中该专业的实践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聘用校外导师

我国高等院校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当不断提升现有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对于该专业而言,其实用性较强,就决定了其授课教师不仅仅需要拥有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且还需要拥有实践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在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课题研究与校外企业相互合作,从而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发挥其在授课环节当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国各大高校还应当积极的聘请校外导师,利用学校办学的特点与主打的学科,吸引校外导师加入到学校中来,为班级学生现身说法,提供有益于其今后成长与发展的建议。

(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习实验室

三、以正确的方法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庞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因学校性质的不同而变得简单。因此,高职院校虽与普通全日制高校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其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合理规划。首先,要在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奠定高职特色的基调,从校情出发形成鲜明特色;其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缺一不可,同时有所偏重地适时做出调整,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再次,学校各部门全员参与,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以主人翁姿态共建校园文化,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始终都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付诸实践。“行百里者半九十”要避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空喊口号不做实事,应以科学合理的实施框架,将具体而详尽的内容和措施全面落到实处。

与时俱进的网络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21世纪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各高职院校纷纷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利用网络文化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中各环节效率。如今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堂和图书馆获取知识,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个方便快捷的渠道,足不出户交流学习心得,而老师也可以为学生们网络答疑。因此,校园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和学习模式也得益于网络文化的发展有所转变,师生之间形成互动教学体系,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此外,学校可利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网络文化也可能对高职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正确全面地认识信息化,并利用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它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祥龙,朱静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周鹏.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饶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管理,2015.

[4]于鹏,闫献伟.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