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毕业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1 16:25:37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1

上篇金牛区工商企业面对的问题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章金牛区工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外部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金牛区工商企业发展的一般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第二节金牛区工商企业的特殊环境不利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第二章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自身管理和改革的需要

第一节十大骨干企业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节一些私营企业管理落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下篇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第一节营造具有激励效应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鼓劲助力

第二节构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舞台

第三节培育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氛围

第四节打造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章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造金牛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优势

第一节采取强有力措施,提升金牛区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节努力为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第五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2

第一章 我国近年来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我国60%的工业总产值和40%的实现利税率来自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主导作用。然而,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自己做强做大并不容易。许多弱势小企业只是昙花一现,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往往产品开发上市时轰轰烈烈,但没几年就销声匿迹了。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2.7年,生存10年以上的只占民营企业的15%.中小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取得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营销方式,实施创新新举措,不仅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赢得广大消费者良好的社会声誉,更重要的是企业将获得可持续发展和壮大。要做到这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有较大差距。中国加入WTO以后,全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与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相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落后,产业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运行效率低、消耗较大,产品缺乏竞争力。其次、管理模式落后、经营者素质普遍不高。第三、优质产品少、品牌效应低,制约了私营企业的竞争力。第四、人才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既然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空之下,依托各自的优势,凭借中国企业家的卓越才能,定能在21世纪的全球化经济中,在中国加入WTO这个机遇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壮大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

第二章 中小企业经营创新的条件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创新的领域有很多。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着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创新”概念包含下述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虽然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企业经营中的各个创新层面,但考虑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在创新中具有经营体制灵活、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以及承担风险的创业冲动易于激发等比较优势,我们认为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中小企业应该重点加以关注的3个领域。针对不同的领域,可以采取适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创新策略。

(一)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及开放创新的相互关系

1、技术引进、模仿创新是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基础。

由于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许多国内企业早已将“自主创新”纳入到其发展战略中,但多数仍只为名义上的自主创新,实为技术引进或模仿创新。这是许多中小企业进行创新的开始,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引进是通过一定形式从国外向国内引进先进或适用的技术成果,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模仿创新是通过模仿而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包括两种方式:一是完全模仿创新。即对市场上现有产品的仿制。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多企业发展都从模仿其他企业技术开始。二是模仿后再创新。这是对率先进入市场的产品进行再创造,也即在引入他人技术后,经过消化吸收,不仅达到被模仿产品技术的水平,而且通过创新,超过原来的技术水平。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可节约大量研发及市场培育方面的费用,降低投资风险。但是同时难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而且新技术的模仿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专利制度的不断完善,模仿新技术的难度将会更大。

2、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长远发展战略来说,国内企业引进技术并不等于引进了创新能力,最终还靠自主创新来增强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技术,其内涵已经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物化产品,其中更深刻的还在于技术是缄默知识派生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涵义是完全不同的。“缄默知识论”的基本逻辑是:知识可分为编码化知识和隐性知识,随着交通通讯的发展前者可不受空间的限制快速传递和扩散,而后者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获得;创新过程涉及大量隐性知识的输入,而这类知识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才能有效获取。缄默知识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诀窍来自于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是组织学习的结果,依赖于企业内部解决技术问题过程中的努力。也就是说,企业的技术能力的提升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只能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活动,而没有任何组织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可以替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只能作为提高创新能力的学习手段,目的是要在消化吸收的技术上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站在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基点上的再创造和再发展。因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必须进行自主创新。 3、正确理解“开放创新”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

一般认为,“开放创新”模式,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亨利·切斯布朗(Henry Chesbrough)教授,于2003年在他的专着《开放创新:技术创新和收益的新需要》中倡导的。他认为,在科技创新不断发展的今天,大企业越来越难以从其研制的先进技术中获取市场收益,原因主要在于这些公司只固守自己的理念,而近年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创新剧变,使大企业不再具有垄断创新理念的能力。因此,必须消除存在于企业和大学之间的界限,特别是要让大学分享企业的研究成果,这种合作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将大大超过付出的成本。他强调企业自有技术和外部技术有机融合,在已有的技术和市场之外产生新的技术和创新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创新可以使企业充分、有效利用全球范围的科技创新资源,打破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创新壁垒和障碍。对于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很难找到合作对象或成为被合作对象,所以不能急于实施开放创新,否则就重新

回到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老路上。 (二)影响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战略的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

1、外部环境。

①入世带来的竞争压力。随着国门的逐渐开放,国外公司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会缩短其在国内市场的扩散周期,使模仿创新难度越来越大。同样,国内的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国外市场经常会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如制鞋业和纺织业的“反倾销”事件。所以,广大中小企业不能以“世界制造工厂”而沾沾自喜,而应适当注意长远利益,不断地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②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制度因素。能够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是企业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因此,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而言至关重要。而目前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基本建立,但执行过程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现象。二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当,某些保护措施和保护对象超出了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变成了对垄断知识产权的少数跨国巨头的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变成了跨国企业的谋利工具,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阻碍了公众享受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

③国家产业政策。当前,国家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推进结构调整,已经把自主创新摆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我国的国情是,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要推进自主创新的产业政策,必然需要发挥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为此,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配套政策和法规,为中小企业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2、内部原因。

①自主创新意识淡薄。许多企业满足于引进设备、仿制产品所带来的短期效益,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特别是一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降低劳力成本、物流成本等方面,很少经营自己的品牌,结果导致大量利润流失。

②技术基础落后。企业技术资源尤其是核心技术的缺乏严重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创新。

③资金相对短缺。资金问题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制约因素。

④创新型人才储备不足。虽然目前高素质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是中小企业的对口创新型人才仍然匮乏。中小企业目前主要缺乏两类人才,一类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一类是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这两类人才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关键。

第三章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自主创新战略的建议

(一)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谁掌握了更新的技术和知识,谁就占有了更大的优势。这在信息技术产业表现得更为明显,虽然网络经济泡沫导致了许多依靠信息技术企业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但是信息技术仍然在不断地创造着亿万富翁,微软公司更是创造了世界上最多的财富。而创造知识的源泉主要是自主创新,所以,中小企业必须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走以依靠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不再受制于人。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建立适合自主创新的管理制度体系,有利于从内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工作。要把创新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科学地协调组织起来,形成自主创新的整体能力。建立决策管理制度,对创新机会的把握,对创新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是正确决策的核心;建立员工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吸引和储备创新型人才,打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源泉;科学规划企业资源,加大技术创新的工艺改进的投入,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长效机制。

(三)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器。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3

根据教育部预计,2017年全国将有79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30万。而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1.43万,在毕业后的半年内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会达到434万。在毕业半年后还在继续寻找工作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1.59万,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46万,另有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16.51万,三者共计73.56万(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结构调整。高校和毕业生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多方共同面对。作为高校方来说,所面临的外部就业环境短时间是难以改变的,那么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来破解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结构调整的要求,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大类的代表具有研究的典型性。

一、本科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社会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满足社会特别是的需要,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经过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的调研,本文从三个个方面总结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1.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口岗位类别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适合的工作岗位主要有:市场营销类:销售人员、营销助理、市场调查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人力资源管理类:人事助理、员工招聘专员、企业内部培训专员、绩效管理专员等;行政管理类:后勤主管/总务主管、行政助理/后勤助理、行政专员、行政文员等;物流管理类:物流调度员、国际货物员等;其它:财务管理、管理储备干部、管理咨询助理等。

2.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分析

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以实践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根据对企业招聘工商管理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来看,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具备相关的理论水准、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更看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生的现代企业管理技能、管理技术等实践能力是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首要考虑的素质,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一年内通常不会派遣其到管理岗位,而是先在基层各岗位实习,待其了解本企业或掌握相关经验后才到选调到管理岗位任职,说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新招聘员工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如果在校期间具备相应能力的话,进入管理层的时间就会缩短。

3.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第职业素质要求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其思想、品德、气质、性格、能力、知识、风度等等。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下:优秀的人格品质素质。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必须有高度的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工作要勤奋。办事公道,不谋私利,坚持原则;职业能力素质。要想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用人能力等等。一个现代管理者,应能胜任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日益加重的业务负担,因此,还必须具有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的魄力。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时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与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偏差

目前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是新生先学习英语、数学、思政、语文等公共课程,同时会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如管理学、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学三、四年级则进行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的深入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个缺陷,它忽视了大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经过了高考的选拔,大学生基本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平台,更应该是一个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的平台。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目前国内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偏差。

2.工商管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师应用型教学设计指导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的作用,有些从事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师从事的工作任务只是所谓的“实验准备”,其被学院认定的课时工作量低,有的实践课教师被归为“非教学人员”,其工作不能计算工作量,这使许多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当中。在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一般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因为在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工商管理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其优点是高学历,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基础扎实,但由于缺乏在企业、公司参与工商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因此比较缺乏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相关经验,也不太了解实验室、实训室软硬件,甚至一些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详细操作规范对于理论课老师来说也显得陌生,对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疑问不能够很好的解答。正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强,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课程虽然已开设,但并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根据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性才的需求,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工商管理教学方法,创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手段

依据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不同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具体来说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式实验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断融合以及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开发映工商管理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本土案例,建立本土化工商管理教育的案例库,大力发展管理案例教学,实现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形象的案例教学中理解工商管理管理的真谛和精髓。通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企业工商管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工商管理知识融于工商管理活动情境之中,培养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养成的兴趣。建立包括案例讨论、在线实验、在线工商管理论坛等模块在内的虚拟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深厚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也具有丰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订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吸纳、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工商管理教师队伍。推动工商管理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和挂职锻炼,跟踪工商管理实践的前沿,促进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和丰富工商管理专任任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才能适应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毕业生的需求,这对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必须根据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律,针对学生、针对企业、针对实践,从师资、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践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才能够得到社会和企业认可。本文中总结了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新特点,高校只有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创新,注重专业特色的凝练、明确专业定位,才能培养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陆毅华,李养良,都学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轻工科技,2017,(02):160-161.

[2]苗大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商论,2016,(28):188-189.

[3]孙理军,王开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2015,(31):126-127.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4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综合行政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选择性很大,但实际上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与社会的匹配性不强,工商管理专毕业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如何加强学生的特定专业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如何增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是当前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的调研,期望探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一些新思路。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次主要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需求调研。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在某一职业上的胜任度。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三个部分,具体构成如表1。

 

表1 职业能力构成

 

职业素质包括责任心,职业道德,学习态度等,是对人内在的一种要求。不同的职业对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某一职业对计算机要求很高,但可能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不高。但很多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不同的职业在对职业素质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笔者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通过《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从对本专业的需求、胜任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五个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按照被调查者所在企业的基本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六个维度进行调查。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被调查的人员为56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的部门主管。共发放56份问卷,回收56份,剔除7份无效问卷(答题不全),有效问卷49 份,其中国家机关6份,事业单位21份,企业22份,包括:国有企业6份,民营企业7份,外资企业4份,其他类型企业5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信任度分析

 

数据表明:在4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工商管理需求状况是:非常需求者有4个,占8%;较多需求者有2个,占4%;一般需求者有27个,占56%;较少需求者有11,占22%;无需求者5个,占10%。

 

调查者所在企业过去三年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为:呈上升趋势的有16家,占33%;呈基本持平的有25家,占51%;呈下降趋势的8家,占16%。

 

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有少数企业不需要,可以得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就业面是很广的,市场的相容性很高。就需求变动来说,少数企业处于下降趋势,其余大多处于上升趋势或持平。

 

从每一种企业性质单独分析需求变动,在国家机关中:呈上升趋势的有67%;事业企业中呈上升趋势的有38%,呈基本持平趋势的有48%;其。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这类企业中有较大的需求。

 

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和就业总量都是比较乐观的。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度分析

 

数据表明:49份有效问卷中,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非常胜任的有4份,占8%;认为比较胜任的有32份,占66%;认为勉强胜任的有9份,占18;认为不太胜任的有2份,占4%;认为极不胜任的有2份,占4%。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还是不错的,基本得到企业的肯定。

 

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会由于专业特性,自身对知识的应用在工作中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在分析胜任度的同时我们还调查了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情况,统计数据如下:认为能够胜任高级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的有3份,占6%;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19份,占39%;认为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的有9份,占18%;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的有5份占10%;认为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的有13份,占27%。从这些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在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这便涉及到该专业毕业生对知识的一种迁移能力,即一种转化知识的能力。针对较宽的知识面,表现出的不精通,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一个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用人中相对于知识储备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高等教育的现状多少有些出入。

 

3.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适应度要求

 

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一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等。针对被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英语的要求,数据处理如下:要求英语四级的有 27份,占55%;要求英语六级的有14份,占29%;要求达到商务英语水平的有一份,占2%;要求到托福,雅思的有一份,占2%;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的有5份,占10%。由此可得,90%的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了要求,主要要求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针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统计数据如下:要求基本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6份,占12%;要求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40份,占82%;要求有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水平的有2份,占4%;其他要求的有1份,占2%,从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基本以熟练office为主。

 

对于文字表达能力,在49份问卷中,有23份显示应该具有,这个比例将近一半,同样显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4. 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应度要求

 

通过对企业更希望工商管理专业学的二级学科,频数分布图如下:

 

图1 更希望工商管理人员所学专业

 

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一般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频数比较大,目前市场的需求也会更大一下。其他专业会由于有些已经饱和或是国内发展不成熟等原因频数较低。

 

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考取并获得相关证书的看法。调查结果为在49份有效问卷中有5份认为不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10%;其余44份认为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90%。由此看来考取相关的证书是有必要的,这是对自己有专业知识的一种说明。对于有必要考取证书的44份,如下图:

 

图2 有必要考取的证书

 

这里的证书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一种资格证,是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要求的证明,图2表明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人力资源和会计类证书的需求。

 

针对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除去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外,法律知识,贸易知识在现代企业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企业抢夺市场的速度。法律知识是保证企业受到非法打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期望是与社会背景,国际背景相吻合的,是在不断发展的。

 

5.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适应度要求

 

我们选取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效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强、学习新知识的态度进行选择排序,从中选则四项重要的职业素质,再按主次排序。处于首位的职业素质的频数、比率为:职业道德,27份,56%;专业素养6份。12%;身体素质0份;心理素质4份8%;工作效率 1份,2%;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6份,12%;责任心强5份,10%;学习新知识的态度0份。这组数据可以分析出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其次是专业素养、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等。这些素质会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是人内心深处更深一层的体现,是不易被改变的一项,相比较而言,知识则更容易掌握,而好的道德情操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也是在校期间大家会忽略的一项,对于我们的就业却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6.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

 

通过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企业工作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的建议有:(1)、加强口语;(2)、加强社交礼仪;(3)、加强商务英语;(4)、公共关系;(5)、心理教育课程;(6)、法律知识课程;(7 )、社会政策研究;(8)、实践课;(9)、人文类课程;(10)、艺术鉴赏类课程; (11)、文学课程;(12)、公司财务管理;(13)、演讲与沟通能力;(14)office高级操作培训;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生的需求也因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在企事业单位达到基本满意。该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之处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塑造自己。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时候也可以参照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来进行。具体的结论建议如下:

 

1.突出核心课程,完善教学环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过了30 多年了,目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业务的交易运行事项也变得愈加复杂难解。现阶段应该对这30 多年里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加以分类、整理和归纳,特别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工商企业面临极其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采用最符合、最适应我国国情的,贴近工商管理实际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中国的企业市场实情下接受专业知识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如社交口才、商务英语、文艺类课程、中外公司企业文化、职场商务礼仪、职场心理学、办公软件高级课程、社会政策研究课、企业实践调研课等;

 

同时突出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所需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管理和技术人员,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和相关工程技术的了解;同时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结合试卷或结课论文(期末)、模拟实习公司、章节案例演讲、项目策划书等全方位的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

 

2.学生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划

 

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应该关注近几年工商管理类下二级学科的人才需求与兴趣方向,选择一个细分的专业方向,改变宽而不精的知识结构,加强责任心、培养职业道德同时熟练的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并根据自身就业方向,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3.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培养方案

 

现代企业不仅考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更加看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会做什么会做多少。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在体现本校本学科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应该合理划分专业知识结构和职场能力结构,强化管理类基础理论和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工商管理的管理教育要使得将来的管理者形成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理论基础。

 

4.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加强与企业合作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5

(一)调查内容本次主要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需求调研。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在某一职业上的胜任度。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三个部分,具体构成如表1。职业素质包括责任心,职业道德,学习态度等,是对人内在的一种要求。不同的职业对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某一职业对计算机要求很高,但可能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不高。但很多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不同的职业在对职业素质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笔者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通过《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从对本专业的需求、胜任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五个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按照被调查者所在企业的基本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六个维度进行调查。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在本次调研中,被调查的人员为56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的部门主管。共发放56份问卷,回收56份,剔除7份无效问卷(答题不全),有效问卷49份,其中国家机关6份,事业单位21份,企业22份,包括:国有企业6份,民营企业7份,外资企业4份,其他类型企业5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信任度分析数据表明:在4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工商管理需求状况是:非常需求者有4个,占8%;较多需求者有2个,占4%;一般需求者有27个,占56%;较少需求者有11,占22%;无需求者5个,占10%。调查者所在企业过去三年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为:呈上升趋势的有16家,占33%;呈基本持平的有25家,占51%;呈下降趋势的8家,占16%。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有少数企业不需要,可以得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就业面是很广的,市场的相容性很高。就需求变动来说,少数企业处于下降趋势,其余大多处于上升趋势或持平。从每一种企业性质单独分析需求变动,在国家机关中:呈上升趋势的有67%;事业企业中呈上升趋势的有38%,呈基本持平趋势的有48%;其。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这类企业中有较大的需求。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和就业总量都是比较乐观的。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度分析数据表明:49份有效问卷中,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非常胜任的有4份,占8%;认为比较胜任的有32份,占66%;认为勉强胜任的有9份,占18;认为不太胜任的有2份,占4%;认为极不胜任的有2份,占4%。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还是不错的,基本得到企业的肯定。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会由于专业特性,自身对知识的应用在工作中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在分析胜任度的同时我们还调查了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情况,统计数据如下:认为能够胜任高级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的有3份,占6%;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19份,占39%;认为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的有9份,占18%;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的有5份占10%;认为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的有13份,占27%。从这些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在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这便涉及到该专业毕业生对知识的一种迁移能力,即一种转化知识的能力。针对较宽的知识面,表现出的不精通,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一个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用人中相对于知识储备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高等教育的现状多少有些出入。

3.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适应度要求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一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等。针对被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英语的要求,数据处理如下:要求英语四级的有27份,占55%;要求英语六级的有14份,占29%;要求达到商务英语水平的有一份,占2%;要求到托福,雅思的有一份,占2%;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的有5份,占10%。由此可得,90%的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了要求,主要要求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针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统计数据如下:要求基本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6份,占12%;要求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40份,占82%;要求有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水平的有2份,占4%;其他要求的有1份,占2%,从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基本以熟练office为主。对于文字表达能力,在49份问卷中,有23份显示应该具有,这个比例将近一半,同样显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4.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应度要求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一般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频数比较大,目前市场的需求也会更大一下。其他专业会由于有些已经饱和或是国内发展不成熟等原因频数较低。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考取并获得相关证书的看法。调查结果为在49份有效问卷中有5份认为不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10%;其余44份认为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90%。由此看来考取相关的证书是有必要的,这是对自己有专业知识的一种说明。对于有必要考取证书的44份,如下图:这里的证书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一种资格证,是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要求的证明,图2表明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人力资源和会计类证书的需求。针对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除去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外,法律知识,贸易知识在现代企业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企业抢夺市场的速度。法律知识是保证企业受到非法打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期望是与社会背景,国际背景相吻合的,是在不断发展的。

5.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适应度要求我们选取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效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强、学习新知识的态度进行选择排序,从中选则四项重要的职业素质,再按主次排序。处于首位的职业素质的频数、比率为:职业道德,27份,56%;专业素养6份。12%;身体素质0份;心理素质4份8%;工作效率1份,2%;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6份,12%;责任心强5份,10%;学习新知识的态度0份。这组数据可以分析出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其次是专业素养、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等。这些素质会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是人内心深处更深一层的体现,是不易被改变的一项,相比较而言,知识则更容易掌握,而好的道德情操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也是在校期间大家会忽略的一项,对于我们的就业却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6.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通过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企业工作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的建议有:(1)、加强口语;(2)、加强社交礼仪;(3)、加强商务英语;(4)、公共关系;(5)、心理教育课程;(6)、法律知识课程;(7)、社会政策研究;(8)、实践课;(9)、人文类课程;(10)、艺术鉴赏类课程;(11)、文学课程;(12)、公司财务管理;(13)、演讲与沟通能力;(14)office高级操作培训;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生的需求也因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在企事业单位达到基本满意。该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之处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塑造自己。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时候也可以参照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来进行。具体的结论建议如下:

1.突出核心课程,完善教学环节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过了30多年了,目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业务的交易运行事项也变得愈加复杂难解。现阶段应该对这30多年里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加以分类、整理和归纳,特别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工商企业面临极其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采用最符合、最适应我国国情的,贴近工商管理实际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中国的企业市场实情下接受专业知识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如社交口才、商务英语、文艺类课程、中外公司企业文化、职场商务礼仪、职场心理学、办公软件高级课程、社会政策研究课、企业实践调研课等;同时突出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所需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管理和技术人员,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和相关工程技术的了解;同时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结合试卷或结课论文(期末)、模拟实习公司、章节案例演讲、项目策划书等全方位的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6

    职业胜任力是个体获得工作,并能较好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1.职业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场行为等方面的素养;2.职业胜任力包含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两个层面的能力。专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某专业工作的能力,与特定的工作和岗位有关;基本能力是大学生从事并做好各种工作和岗位都必须具备的能力。3.职业胜任力不仅包括寻找并获得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在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能力。

    大学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有关,不同专业类型其指标体系有别,国家政策、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形势、社会文化等都影响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结构。不同行业和工作职位对职业胜任力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如传统制造业领域一般需要更多的专业技能,而新兴服务产业可能需要更多的非专业技能。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应考量这种需求差异性。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情况分析

    为了了解山东省工商管理类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情况,本研究对山东省内30所各类高校、25家用人单位、10场招聘会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683份,其中毕业生及在校生3391份,用人单位807份,学校485份。

    (一)职业胜任力指标重要性分析

    本次调查要求毕业生评定各项职业胜任能力对目前工作的重要程度(重要程度依次为:1、2、3、4、5分)。在26项职业胜任力指标(见表2)中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重要性排名居前的职业胜任力指标基本属于个人基本能力,如倾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有社会适应力,如学习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之后,随着工作的深入,个人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1 重要性居前十位的指标

    (二)毕业生职业胜任力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图1列出了大学生刚就业时职业胜任能力最重要的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可以看出,这10项指标与用人单位的差距都很明显,说明高校在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提升毕业生人才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力应该成为高校教改的重点。

    三、提升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措施

    (一)将职业胜任力植入课程

    职业胜任力教育应该整合进课程中,否则职业胜任力是琐碎的,不完整的。当职业胜任力被整合到课程时,职业胜任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英国一些高校在这方面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非常有效的。

    将职业胜任力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首先要根据劳动力市场对工商管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特点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现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以此为指导设置通识课、专业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等课程体系,使所有的课程都与职业胜任力有关,都以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为目标。其次,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参与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可由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家、高级员工、学生代表等组成咨询委员会,共同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聘请企业家、高级员工到校为学生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并且参与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二)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胜任力指标体系

    依据社会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及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现状,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系统设置四组指标:个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表2 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胜任力指标内容

    (三)构建以提升职业胜任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设计——以职业胜任力为核心

    在实践教学设计环节中,明确地方应用型定位,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设置1—2个实习学期,延长实践教学时长。将职业胜任力指标分解到相应的实习模块中,实施能力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案,达到学生经过特定模块的学习就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工作能力的目标。

    2.校内实验——模拟真实工作环境

    没有企业化的环境,学生找不到企业岗位工作的感觉。因此,要在工商管理专业校内实验教学中引入模拟实验教学。工商管理模拟实验教学就是一种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方法,它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企业经营管理情景,把企业真正“搬进”高校的实验中心,让学生在实验中心完成模拟实习训练,熟悉企业运作流程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经济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3.校外实践——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7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覆盖领域广、实践性强的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和发放。本次研究分别设置在校生问卷、企业及毕业生问卷,分别对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企业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对该专业的一些感受,同时了解实际工作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调查。问卷调查主要以湖南省高校为主,另对江西省、广东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的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两种类型问卷的调研时间均为一个月,其中在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发放了500份,有效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对企业及工商管理毕业生问卷发放了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92.5%。

2.个案追踪调查。研究选择了20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访谈。通过与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进一步论证结论。

二、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调研

根据在校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2%的人认为更多的校企合作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途径,这也说明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是明显不足的。根据企业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招聘时,92.86%的用人单位是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验。从这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只有2.5%的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很清楚。对专业定位的不清晰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短板。调研中,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

1.教学重“量”而不重“质”。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知识面涵盖非常广的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种类多,覆盖面广,既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又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类课程,还涉及到法律、房地产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开设的课程太多,导致每一门蜻蜓点水,求广不求精,重“量”不重“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2.理论与实践学习不对称。工商管理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文科,专业的实践性不如理工科类专业强,平常的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导致部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产生质疑,从而会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降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

3.校企合作的缺失。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的是现代公司的治理,而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紧跟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培养人才,老师讲课所引用的案例多是一些像华为、谷歌这样的公司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典型,但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切身的体会,无法获得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4.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实践教育的不足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思考问题而不是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往往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因为应用能力较差而遭到企业的拒绝。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太满意的,其中只有2.22%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很强,81.11%的企业人士认为应用能力较差或很差。

5.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毕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同龄人相比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往往在大的局势和整理掌控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这并不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的企业对众多高校工商管理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是存在质疑甚至是不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2.6%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强,81.25%的企业人士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弱甚至是差。

三、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需要从政府、学校和学生3个方位来解决。

1.政府鼓励“双轨制”教学。虽然目前几乎所有专业都要求学年实习,但是很多情况下短短一两周的实习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政府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应当充分发挥其过渡作用。政府可以借鉴德国的做法,大力推广“双轨制”教学,即本科生在完成必修的基础课程之后,不想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可以将一半的学习时间放在企业实习中完成。诚然,德国的“双轨制”教学在许多国家和理工科专业中实施并不成功,因为部分专业需要扎实且深厚的理论功底,而这些理论只能在学校集中学习,但是这项制度非常适合对实践要求高的工商管理专业。“双轨制”教学还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对于实习生的接受程度。中国企业不同于德国企业,更倾向于接受培养完善的学生,而不乐意花费成本进行过多的员工培训。针对这一点,政府可以发挥自身的调控作用,对于接受“双轨制”学生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贴,比如减免税收等,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双赢合作。

2.学校提供全方位培养。学校作为学生教育培养的主要阵地,对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起主导作用。(1)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灵活的课程设置是解决课程僵化的最主要的措施。“灵活”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建立灵活的选课系统,第二是要制定灵活的考核制度。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尽早走上职场、积累经验也是他们本科学习的主要目标之一。适逢教育部同意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高校应当以“学分制”作为学位授予的衡量标准,在规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分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在学校的相关制度下自主选择每学期课程。(2)实践能力培养。由于工商管理课程实践性较强,适用于理论考核的考试制度并不能完全考察学生的知识或技能的程度。课程的考试方式往往决定了老师的授课目的,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教师为了保证考试内容的传授,而弱化甚至削减所谓“超纲”知识。而学生也会尽量迎合考试框架以期得到更高的分数。由于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工商管理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部分课程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考核。即根据小组作业的情况评判整个组的分数,而不是以学生个体作为评判对象。这样做,一方面减少了老师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小组内产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提高考核制度的可行性。(3)语言水平提高。为了解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沟通”问题,高校应当制定课程或者举办活动,多方面提高工商管理本科生的语言水平。语言水平的提高,不光是指学习英语甚至是第三外语,更多的是中文母语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应当提供更多沟通和写作课程的选择,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比如布置更多的小论文作业或者提供更多课堂展示的机会等等。第三,学校的团学会要组织更多的课外活动和竞赛,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3.学生自主提高软实力。(1)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念。根据调查,在工商管理大四学生中,有66%的受访者都准备去北上广深以及其他省会城市工作。以湖南某高校商学院而言,学院与湖南联通合作建立的“联通班”(即大四湖南籍学生毕业前数月开始进通实习,毕业之后回原籍的联通分公司工作)。在大四学年开始之初鲜有问津,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城市甚至小县城工作。但是有趣的是,在大四准毕业生经历了大半年找工作和实习的磨炼之后,“联通班”却成了公认的好机会,很多湖南籍学生后悔莫及。究其根源,是因为很多学生的就业观存在问题,他们坚持认为去大城市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小城市拥有更多尚未开发的市场和较小的行业竞争。同样,中小型企业因为发展的需要也可能更加珍惜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其挤破头去大城市蜗居,不如改变观念,在经济形势较好的中小城市、中小企业谋得一职。这样的就业观念,也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一种好的方法。(2)制定完整连续的职业规划。由于工商管理专业面广,可以进入的行业多,导致很多学生产生“选择困难症”,出现所谓的“迷茫”。很多在校学生都有目标,但更多时候这个“目标”只是“憧憬”,因为没有下层建筑去支撑。我们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制定职业规划时应当采用“目标导向性”规划,由总体目标向下分化,最终得到短期目标。另外,目标不宜过细,在计划实施的同时要定期自我检查,自我反馈并及时调整。(3)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本次调查中,76%的工商管理在校生表示参与过至少一次校外实习或者兼职活动。但是80%的实践行业和职位都是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耗时长的工作,比如“外卖员”、“发单员”,很少有人对自己从事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思考。90%的工商管理在校生表示,参加兼职更多是为了得到零花钱。

因此,从总体上看,大学期间的实习和兼职对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有限。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更应当明白“机会成本”的概念,只有选择了合适的实习并从中收获经验和知识,才能有效降低机会成本。因此实习应当遵循职业规划,有的放矢地寻找对口的、规范的企业,尽量保持与企业的长期实习关系(如3个月以上),尽量完整地参与企业业务流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时也不要滥竽充数,宁可花时间学习专业技能,也不要将时间浪费在简单的重复操作上。

参考文献:

[1]刘中艳,罗琼.行业需求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94-96.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97-02

关于商务英语的研究,国外学者Munby和Boswood等从ESP角度进行了论证,他们围绕交流需求分析做了详尽的论证,提出了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国内学者阮绩智也从ESP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指出商务英语课程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而曹德春在交流需求分析框架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基础上,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实证调查。严明从跨文化商务沟通角度阐述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包括三个模块。

国内外专家多从思辨性角度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提出了理论框架和构想,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的实证研究还很少。因此,进行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的研究意义非凡。

河南省目前共有73所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占我省高校总数的65%,能够为外贸企业输送大量人才,但现实是这些人才并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出现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外贸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的出现进行调查,分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Munby和Boswood的交流需求分析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与个入访谈相结合。通过电子邮件、QQ、邮寄等渠道发送调查问卷,分别发送给了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省内15家进出口企业。

在问卷回收之后,通过SPSS软件,对有关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然后根据问卷反馈信息,选择5位外企业负责人和10位商务英语毕业生和进行访谈。

二、调查结果

(一)对学生的调查。课题组抽取了河南省5所高校的5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外贸型企业,高达70%的商务英语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是翻译及国际贸易。对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太合理,超过60%的学生对所学教材及教师教学效果不满意,甚至有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中几乎用不到学校中所学的内容。

在随后的访谈中,几乎所有参与访谈的学生都提出了实训机会太少、实践能力差的问题,认为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商务实践活动,多提供校外企业实习机会,强化商务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二)对企业的调查。课题组对河南省15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调查发现,企业目前已经有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占70%,另有61%的企业打算招聘商务英语方向的毕业生,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69%的企业负责人认为最受欢迎的毕业生类型是“专业知识扎实和语言能力强”,另有61%的企业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至少“英语口语好要好”,52%的企业则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必须有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对于“要求学生具有什么资格证书”这一问题,多数企业建议在校学生可以考商务英语翻译证书、BEC证书、以及外销员和报关员等证书。关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企业认为高校应开设下列课程,如:《国际贸易贸实务》《国际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经贸英语阅读》《国际营销》《商务写作》等,但这类课程在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却很少看到。

(三)结果分析。中原经济的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给我省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河南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商务活动中,他们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商务英语发展前景乐观,市场潜力大;另一方面,这些涉外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存在许多问题,与市场需求产生了脱节。超过60%的企业对商务英语的毕业生感觉不满意,认为这些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人才的蜕变”,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达到有效的对接,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我省商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调查发现,我省多数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不清晰。首先,关于专业归属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在多数高校中属于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有一部分学校把它归属到经贸学院,还有的归为国际学院。归属到外语系或外国语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英语专业+部分商务课程,即在传统的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这样培养的学生语言基础较扎实,但商务知识不够系统、商务实践能力不足;归属到经贸学院或国际学院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一般为:商务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部分英语语言基础课,如听说等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学到系统的商务知识,但是受总课时的限制,学生的语言基础和交际能力薄弱。

(二)教学与市场脱节。首先,许多高校选用的商务英语教材内容陈旧,更新太慢,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不主动引进真正的原版商务教材,国内的教材理论性又太强,实用性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偏重英语语言训练、单词记忆和传统的句子翻译,忽视了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专业词汇和术语,如:报关、保单、提单、支票、汇票等。学生即使把这些词汇和术语倒背如流,却不知道在商务活动中如何使用它们。

由于专业定位不清,各个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也比较乱,不能处理好商务课程和英语课程的比例。有的学校以英语为主,在英语专业语言基础课程之外另开少量的商务类课程,如商务英语口译、阅读、写作、外贸函电等。有的学校以商务为主,开设系统的商务课程及少量的英语听说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

(三)师资力量薄弱。高素质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既精通商务知识,又拥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商务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我省高校的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毕业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们英语语言基础扎实,英语交际能力很强,但是这些教师因为都是英语语言文学背景,缺乏相应的商务背景知识和足够的商务实践经验。尽管有部分教师毕业于商务英语或商务相关的专业,甚至具备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英语语言功底和交际能力堪忧。

由此看来,商务英语教师师资薄弱,“双师型”教师明显不足,针对商务英语教师的进修和培训有待加强。

四、我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办学特色,然后要调查社会的需求,根据相应的岗位制定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及郑州航空港的建设,英语在国际物流、电子商务、涉外接待、国际会展、国际会议及商务洽谈等方面的使用日益频繁,河南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基础知识为核心,同时兼顾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同时又能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软件的复合型高级商务人才”。

(二)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也必须考虑市场需求,考虑学生未来就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素质,培养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要合理分配语言基础课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学时,强化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构建“强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设计还应当突出技能训练,重视商务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创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艰巨,需制定长远的目标和计划。我省各高校当前急需建立一支英语水平高、商务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要达到这个目标,各高校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按计划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实战训练,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级商务人员到学校给老师们培训或办讲座。

(四)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和订单培养模式。我省高校应该抓住中原经济迅速崛起和郑州航空大都市建设这一契机,积极与涉外企业和郑州航空港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开展校企合作,实行校企结合式或订单式人才培养。

1.校企结合式

校企结合式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融理论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可以达到教室与工作地点一体化、课堂学习与职业训练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一致。可以建立固定的学生实训基地,或组织学生到涉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商品的进出口流程,进行情景教学,或派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商务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

2.订单培养式

订单培养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用人单位根据所需人才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和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并在办学条件、师资、技术方面与学校达成一致,可以与学校合作办学。通过“订单”,企业可以从各高校相关专业获取较为稳定的人才来源,毕业生可以获得一定的企业和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河南外向型经济的飞速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商务英语高级人才,这既是契机,更是挑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我省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确保我们培养的人才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受企业欢迎,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德春.解析多层次交流需求构建商务英语核心优势[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3).

[2]阮绩智.论中国高校商务专业英语课程设计[A].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严明.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A].第七届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周聪贤.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对商务英语教学的需求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2(2).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就业竞争力

作者:王静静(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滁州分校)

1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简述与就业竞争力分析

学生就业压力主要由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决定的,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包含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能力、校园实践经验、社会实践经验以及综合素质等,能够对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社交能力能够提升的能力。本文所研究工商管理类的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评估,即是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能等内容的评估;除此之外,在当下的各大企业对于就业生的就业态度、就业精神、就业能力、就业团队意识都比较重视。

据就业竞争力分析,工商管理毕业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知识储备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等方面学识,相对掌握的比较扎实,但是面对较为专业最新信息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相对较弱,就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而言,因为拓展相关专业最新知识与专业技能知识,有利于学生专业技术职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促使更优秀的专业般配。工商管理毕业生需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而毕业生对于实践经验的专业能力掌握的并不完善,容易影响和打击毕业生对于这方面的就业竞争力。

2就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2.1工商管理毕业生前沿知识较为欠缺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企业随着不断进度,而工商管理专业也随着社会企业需求不断革新技术,突破传统迈向前沿,更加需要结合最新信息化技术操作,因此,毕业需要掌握相关最新领域的知识,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及技能。不能滞后与时展趋势,需要加强相关专业领域的拓展。

2.2缺乏专业性质的实际操作与技术掌握

就工商管理专业的性质来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以及熟练的技术技能操作,作为就业的辅助技能,根据实际情况的企业反应毕业生太缺乏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经验,不能完善的处理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相对专业性质没有完全就实际效果想吻合。

2.3团队意识薄弱

从社会的角度下分析,随着现在学生出身家境养成的习惯,对于团队意识的理解比较薄弱,面对团队合作的机会重视程度不高。在工商管理专业领域中,团队精神是整体全局观的体现和相互结合交流学习意识思想,以现代管理型企业对于人才普遍需要有一定的团队精神成为至关重要的条件,所以,这方面能力的欠缺或者不善于将对就业竞争力会降低。

2.4毕业生企业组织管理能力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毕业生需具备综合能力,持有对企业组织与管理的能力。根据大数据的反馈,现在的毕业上都普遍缺乏企业组织管理经验,不能良好的协调个人能力与公司资源,从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2.5学习欠缺创新以及思想守旧

工商管理理论知识过于陈旧欠缺创新,各个行业都注重创新能力的突破与培养,而作为就业职员需要不断革新陈旧观念,在企业任职中许多毕业生不懂得随机应变以及死板硬的方式套处理事情。从而创新力表现不足,循规蹈矩。

3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1不断拓展与学习专业前沿知识

在高职高专院校工商管理课程设置中,专业教师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需求给予学生补充专业的最新信息化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授,如:不定期的请企业相关高级专家开设讲座论坛,分享经验与交流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促进学生求学兴趣全面掌握行业知识的情况。让学生思想走在行业的最前沿,能够更有效促进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3.2强化实验操作与实践行动力

教学需要站在企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根据不同的学生条件,采用课堂内容与项目结合适当安排专业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企业案列分析、企业走访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鼓励学生,多参与项目活动及实践。加强组织管理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水平。

3.3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

在项目教学法与情景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团队意识的重要性,教师应根据实际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精神,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团队活动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沟通。

3.4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主创新

在课程中,需要不断加强课堂设计与模式革新,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鼓励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学习与活动实践注重培养个性与能力,或者通过课外组织活动积极参加,如社团、学生会、短期实习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不断拓展创新能力的发展,促进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3.5加强校企合作

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交流,采纳企业相关决策与建议,从而得到资源分享,可以安排毕业生就职实习,从中吸收借鉴突破自我,让学生不段累计经验,促进学校、企业、学生合作交流的关系,达到三方共赢的效率。也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现状问题分析,根据需要根据现在的市场发展方向及市场实际需求相结合,对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对高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给予相应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更好的明确就业目标,同时提高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10

作者简介:钟苹(1977-),广西桂林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09A039)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4-0047-02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4号)明确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指出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很重要教学环节,尤其针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近年来,由于学校不断扩招,学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紧缺,部分教师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了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水平降低,甚至出现论文粗制滥造、抄袭、买卖等学术腐败现象,毕业设计质量逐年下降,以致有的教师提出取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看法。对此,我们需要反思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挖掘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高职经管类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设计定位不清

最近几年,人们意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然而,高职经管类毕业论文的目标、选题、撰写要求等方面,仍然采用学科本位下的论文标准,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无论是教师指导记录还是评阅记录、答辩记录,均充斥着“该论文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论文的创新程度不够,深度有待挖掘”、“文字流畅,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等字眼,无不显示着学术论文观的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其课程设置要求基础理论必须遵循“实用为主,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很少有学生对某一学术领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使有,文字表达又是一大难题。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且课程教学与实际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大的差距。显然,让高职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论文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二)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有的教师所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不能反映和跟上时代的需求,不能有效的将毕业设计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多是一些理论行研究或是学术论文题目,造成毕业设计空洞无实用价值。而有些教师每年的毕业设计的选题多是与上一届大同小异,学生往往随意找找资料,或是类似论文,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三)学生忙于找工作,无力进行毕业设计

几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基本上将精力放在实习和找工作上,学生花在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许多学生为了找工作,基本上是应付了事,质量不高。国家对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重视,经常统计就业率,以此来确定该校的招生指标。在此压力下,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允许学生在第五个学期离开学校开展顶岗实习,但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也刚好是安排在这个时间段,但是往往因为工作繁忙且缺乏安心撰写毕业论文的环境,更何况安排的学术论文与他们正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 很多学生视毕业论文为一种负担。

(四)毕业指导环节松散不利于毕业设计完成

毕业设计的完成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但是由于教师资源的紧缺,一个指导教师往往带15个甚至20个以上的毕业生,老师不仅时间精力难以保证,也不可能样样精通,不能有效地指导每个论题。加上顶岗实习,学生不能得到教师面对面的有效指导,教师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远程指导。一些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对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是置若罔闻或不能正确理解,有时甚至要通过十几封邮件才能讲清一个问题。

二、基于职业能力胜任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高职经管类专业都提出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设计环节。针对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基于职业胜任要求下,我院商务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制定出一套改革方案,强调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运用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四个环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一)改变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

对毕业设计形式进行调整,将原来只是简单提交一份论文文稿的形式变为提交“调研方案(含调查提纲、调查问卷)+市场调研诊断报告+可行性报告(或是商业企划书、经营实施方案)”的特有毕业设计范式。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运用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四个环节完成毕业设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任务内容

选题范围主要是所学专业和岗位在学习中或是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环节有不同针对性的任务要求。

1.设计调查方案。可以具体实习单位或是选定企业为对象,通过调研方案组织、调研问卷设计、对选题对象企业在特定业务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在这一环节可以给出类似“XXX超市柜台商品销售经营业绩调查”或是“XXXX企业客户满意度调查方案”这样的选题方向做为参考。

2.市场调研诊断。通过调研数据收集、调研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对选题对象企业在特定业务方面的工作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提出诊断报告或是意见书。如可以提交“XXXX企业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或是“XXX超市柜台商品销售经营业绩调查”

3.撰写可行性报告(或商业企划书或经营方案)。根据前一环节的“市场调研诊断报告”找出来的企业问题,撰写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如“三星品牌手机在手机卖场的布局陈列设计方案”、“步步高电子产品POP海报投放方案设计”、“童乐乳业酸奶产品推广营销方案设计”、“领跑体育用品连锁门店商品结构规划设计企划案”、“南城百货连锁超市商品配送优化方案设计”等企划书。学生在撰写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商品销售、消费心理分析、商品陈列、门店管理、采购配送等等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

在这一环节尽量利用产学合作形式,做到真题真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课题和合作项目,让可行方案变成操作性的经营方案。其中的重要环节是要学生提交“企业经营成本分析”,其中主要是围绕资金筹措、经营成本费用核算、现金流控制、预期收益值、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如果无法结合真实项目实现,也可以自主创业方案为模板来分析“某店经营成本费用”。

4.成果汇报与交流。每组学生将完成的文稿制作成PPT演示稿,推荐代表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并对老师或是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借此机会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前后衔接,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从查资料到选题,再到查资料、做设计方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学习检验过程。可以很好的将学生三年所学的专业课程很好的串联在一起,极好的检验了学生学习所得,也让学生明白了整个专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三)改变完成方式

鉴于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及其所涉及的较宽知识面,原来单独个体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毕业设计要求团队合作,一般以6-10个人为宜,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中的一些综合性项目。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提高,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应的,指导老师也不再是一对一的指导,这就需要将3-4名不同专业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在时间上,适当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布置和安排,统一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以4-8周的时间内完成。

(四)改革考核方式

毕业设计完成方式的改变也随之带来了考核方式的变化。改革传统文本阅卷评价方式和一般答辩方式,要求学生将撰写的毕业设计与专业、岗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采用“PPT演示+口头陈述+回答提问”的方式进行现场评价考核。考核成绩中“毕业设计完成度”占60%,“PPT演示+口头陈述”占30%,“回答提问”占10%。通过这种形式的改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实践或技术领域成果的捕捉、提炼、归纳、概括、分析和运用能力,训练学生对专业理论或技术问题的把握能力,提高其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和技巧。

(五)完善指导和监控过程。

毕业设计的执行阶段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重点。鉴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复杂性,这对指导教师提出较高要求,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设计开始前将学生按人数分成毕业设计小组以便互相学习、讨论,并且要选出责任心、强理论扎实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在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指导教师要严格执行计划,将制度落实,为学生毕业设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加强学生考勤,处理好学生找工作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要对学生毕业设计完成进度及时检查,督促学生按要求的时间完成规定的设计内容。及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平时还要注意记录学生在完成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在毕业设计答辩阶段,按照统一规定,严格评分标准,规范答辩程序,做好有关记录,认真填写各种表格。毕业设计工作完成后,系部和教研室要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哪些工作与计划相吻合,哪些工作尚有偏差,形成完整的检查报告。

参考文献: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049-02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在高职三年所掌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的全面检验,也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考查和展示的平台。但是由于课堂教学和毕业实践中各种实际原因,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设计依然存在着严重问题。主要有:企业参与流于形式,学生选题脱离岗位;指导形式过于单一,缺乏企业一线的直接指导;评价标准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学校基础工作做得不实,学生准备工作不充分。针对上述问题,天津职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与本地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以此为依托,通过走访调研、数据分析、企业参与、反馈总结等方式,探索出基于“校方夯实基础、企业深度参与、双师联合指导、动态监督管理”的“校企联动”毕业设计模式。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校企合作,选题方式多元化

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课程的体系构建和开发设计中必须要有企业的参与,而企业的参与也决定了毕业设计选题能否直接来自企业一线并最大程度地契合企业需求,从而达到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1.订单培养,定向选题

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与伊顿国际幼儿园、天津巴士悦信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天津精诚恒逸软件有限公司、日上免税行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订单班校企联合培养合作”关系,这些企业固定在第五学期初来校,根据每年不同的用人需求进行招聘。学生面试合格即时上岗,毕业顶岗实习随即开始。毕业设计的题目全部来自企业工作岗位一线,在正式给学生之前,会与学校指导老师进行协商。指导教师会从教学实际内容、学生实际能力来综合评判这些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大小是否适合学生做,并且在与企业深度沟通后,对每个题目进行文字导读,并建议学生们按照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避免了盲目选题、中途换题、文不对题等现象出现。毕业设计与实习就业实现了无缝对接。

2.签订校企协议,扩大选题范围

签订校企协议主要针对两种企业,一是进入校园进行招聘的企业,二是毕业生通过自己求职找到的企业。学校会与这两种企业签订《毕业设计校企双方联合指导协议》,作为顶岗实习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议须由企业负责人、企业指导教师、学院负责人、学生本人四方签字后生效。题目来源分为两种,一种与订单班相同,由企业提供,题目均来自企业工作岗位一线,紧贴岗位实际;另外一种为学生结合实习内容自主选题,题目须经学校和企业两位指导教师的批准方可立项,最大程度地保证题目紧贴工作实际,彰显实践价值。

3.从企业引进项目由学生自行选题

对于少数准备专升本的学生,由于其主要经历放在复习中,所以会暂时放弃一些就业实习机会。针对这种情况,商务英语专业开创了从企业引进毕业设计项目的先河。以《天津职业大学教师脱产到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为政策指引,商务英语专业每年都会下派2~3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其任务之一就是结合教师工作实践和课程教学实际,为毕业设计搜集可操作的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这些题目来源于岗位一线或由企业根据工作实际命题,在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上与前两种方式无异。此外,企业派技术人员定期到学校对学生进行讲座和指导,学生也会定期亲临企业一线,对自己正在实施的毕业设计项目的背景会有更直观深刻的了解,使其毕业设计质量同样得到保证。

二、毕业设计实行“校企双师指导”

1.双师指导的责任分工

校内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化指导、提供文献检索指导帮助、定期与毕业生及企业指导教师联系,监督毕业设计进程等;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设计中的技术指导和疑难解惑,并定期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就毕业生在毕业设计实施中所欠缺的理论及实践知识进行沟通和交流。

2.双师指导的具体实施

具体实施贯穿于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双师指导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让毕业生从理论知识层面和动手实践层面得到双向立体指导。

三、建立“校、企、生”三方动态管理监督体系

首先,校企双方是互动管理平台的主要组成者,双方需互相协调配合,才能将管理监督落到实处。从责任方面看,校企分别成立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并建立毕业设计责任人制度,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均有明确的责任划分,杜绝了责任上互相推诿,切实提高指导效率。学院还将校内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到教师的年度量化考核中,使教师能够对毕业设计指导给予高度重视。从过程方面看,校企合理科学分工,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包括选题开题、进度跟踪、指导反馈均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监督,并做好详细记录,定期通过毕业设计交互平台进行沟通交流,对信息做到及时交流,对问题做到及时解决。

其次,首次将学生纳入毕业设计管理监督体系中。按照“学生评教”的思路,学院要求学生登陆毕业设计交互管理平台,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及表现予以评分,评价指标包括指导作用、指导态度等。

四、做好基础工作,为毕业设计提供实施保障

1.制定相关文件

针对学校基础工作做得不实、没有明确的政策文件的问题,同时为保证毕业设计各项环节落到实处,并形成良好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标准》等文件。学院以此为政策指导,结合学院的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也制定了毕业设计的院级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毕业设计实施进程中的各个环节均提供了政策指导,有利于毕业设计规范平稳的开展实施。

2.为毕业生开设毕业设计讲座

为了让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商务英语专业聘请具有丰富毕业设计一线指导经验的教师,在第五学期初对全体毕业生开设毕业设计系列讲座,使毕业生能在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之前对毕业设计形成全面具体的认识,并对其重要性必要性形成正确充分的了解,从而有意识地把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置于同等地位并予以有效结合,根除了过去“重就业,轻毕业设计”的错误思想,杜绝了以往到了答辩关头,指导教师还在与学生纠缠于格式排版等低级问题的现象,有效提高了毕业设计的实施效率。

3.对指导教师开展相关培训

在对毕业生开展讲座的同时,针对学校指导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而导致对毕业设计指导无法全身心投入等现象,学院还要对指导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从“工学结合”理念、英语专业特点、教学实际、课程构建、校企合作和学生就业等多方面向教师阐述学生毕业设计的重要意义,使教师在思想上将其与教学科研置于同等位置;并且对每年毕业设计实施前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通报,使教师能够根据每年不同的指导背景制订具体的指导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并制订解决方案。

五、“校企联动”毕生设计的“三赢”

从学生角度来说,“校企联动”弥补了课堂教学实践性缺失的劣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给自己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位并明确未来的职场发展方向;也增加了成功就业的机会。

从企业角度来说,企业给毕业生提供的选题都来自于工作岗位一线,其中有一些是企业尚未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做毕业设计,也就为企业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此外,企业通过指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做事态度等均有了全面了解,对该生可否留下继续工作提供了具体翔实的依据。

从学校角度来说,通过与企业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商务英语专业以岗位实践为指导,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构建,使今后培养出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上都能更好地符合毕业设计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同时对正在建设中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思锋. 高职商务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新模式研究——以应用英语专业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2010(10).

[2]吴思乐,等. 全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环节考核模式现状调查与分析[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工商企业毕业论文篇12

从该专业四年所学的课程可以看出,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1.通识课程。所谓的通识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等。我院为更好的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继开设了大学英语、微积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隶属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同时,对学生气质和校园文化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我院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率统计、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基础等学科,这为之后该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打下了基础。

3.专业课。严格意义上来说,工商管理专业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该专业范围较广,所学课程较多,大致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诸多科目,为此,我院开设了管理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公司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通过开设这些课程,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初步具备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分析

为了深入的了解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的需求,本文通过调查企业以及查询各种资料的方式,得出了以下结论: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除去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对其沟通表达能力、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以及学习创新能力也较为看重。

1.专业素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企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⑴.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⑵.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⑶.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⑷.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⑸.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⑹.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沟通表达能力。在调查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应届毕业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他们聘任人员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在当前经济形态下,不管何种单位,都离不开分工与合作,而良好的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基础,企业内部成员内存在着不同的分工,而不同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只有具备较高的沟通表达能力的成员,才能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合作做事,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一些部门负责人针对该指标列出了具体的标准,主要有:①日常中能够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同他人进行交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②能够团结队友并且有出色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等等。

3.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价值取向、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本文调查中,多数企业表示,对于那些有德无才的人,他们将培养使用;而那些有才无德的人,便限制使用。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4.学习创新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观念、知识融通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想像能力、能动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同化顺应能力等。归根结底,学习创新能力就是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这对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运用的好,便能大量增加企业的产值。

三、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分析

对宿迁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事业单位实际所需要的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更直观的表现其中的差异,本文据此得出如下图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