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合集12篇

时间:2024-02-04 14:45:19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1

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它是通过社会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内化而形成的,是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对其相应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责任感是对自己职责的感知,也是促进个人道德行为完善的动力。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分为对自我责任感与对家庭、他人、社会群体和环境的责任感,由责任认识、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等四部分要素构成,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促进责任感的形成。责任认识是前提,责任情感是基础,责任意志是关键,责任行为是体现。如何适时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组织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和良好平台。因为组织大学生开展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强化社会责任意志,最后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动,从而达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固化于意,外化于形的目的。

一、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概况

为响应“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社会潮流和号召,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南华大学于2010年6月成立“低碳生活协会”。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成立以来,200多名大学生环保青年志愿者,他们自筹经费3万余元,制作宣传画册、板报和调查问卷等,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走上街头和广场,走进街道和社区,深入厂矿和农村,进行环保常识、低碳生活常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大气监测和母亲河湘江水质及农村水井水质监测。3年共举行大型活动20余次,展出宣传展板50余块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进行环保意识调查300余人次。对母亲河――湘江进行水质监测8次,为乡村老百姓进行水井水质监测20余次,为3个工厂,4个社区,两个乡镇进行大气监测50余次。他们为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被人们誉为“环保卫士”。他们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协会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在一定范围内促进“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播与发展,同时引导大学学生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树立节能环保意识,生态伦理意识、低碳生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和人类做出大学生应有的贡献。受到了中国共青团网、红网、衡阳日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爱到省厅和团省委的表彰。

二、低碳生活协会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1.青年志愿者活动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体现了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参加志愿者服务,能够使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关注社会的主人翁责任感。青年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理想,一种合作,一种实践。大学生选择做青年志愿者的过程,既是一种抉择的过程,更是一种升华的过程。青年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把个人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与民族振兴结合起来,既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又体现了奉献精神。因此,青年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本身体现的就是一种社会责任。

2.低碳生活本身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倡导低碳生活,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的共识。一方面,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森林被大量砍伐,河流和海洋被肆意地污染,野生动物被无情地杀戮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在环境中扩散、迁移、积累和转化。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也被皮打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臭氧层被破坏,酸雨污染、全球变暖、土地沙漠化、水资源危机、城市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倡导和谐社会的同时,“低碳”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低碳生活是目前全世界环保主义者倡导的、保护地球、保护生存环境的健康生活方式。每个人的节能环保的行为都对国家和社会志着重要作用。低碳生活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加入到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中来,是每个人应负的社会责任。

3.宣传普及低碳生活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最近几年,地球上由于环境遭受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和自然隐患越来越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已显得刻不容缓。低碳环保也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已成为全球性的一大热点话题。当代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了国家能够更好地可持续的发展,为了美丽中国的建设,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而担当起普及低碳环保概念的责任。通过低碳生活协会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一方面组织开展低碳生活知识竞赛、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教育讲座、低碳生活的征文比赛、低碳生活问卷调查和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术报告等各类主题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增强大学生低碳生活理念和环境意识。同时,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农村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如“倡导低碳生活、呵护生态家园”“争做低碳环保捍卫者,从身边小事做起”“构建文明社区,共创低碳生活”等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向全社会进行低碳环保的宣传普及,这本身就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三、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作用

1.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

责任认知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开始,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通过参加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入街道社区、厂矿企业、学校农村。接触社会,亲眼目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亲耳聆听普通老百姓对他们的殷切期望。亲身感受人生百态。通过参观、听讲座、座谈和学习原著,青年志愿者们认真了解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刻体会到革命来之不易,胜利来之不易,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任重道远。同时也了解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增强大学生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民意,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强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加了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

责任情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履行责任状况进行评价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与愿望,它根源于个体的良心和对利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属于“90后”,在家里多是独生子女,被长辈宠爱,对老百姓的疾苦很少知道和体验,很难产生相应的情感。在参加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过程中,青年志愿者走进农村、厂矿和社区,走进农民群体、工人群体、农民工群体,真正走进老百姓当中,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面与面的交流,开展低碳环保生活专题调查,向老百姓宣传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和常识,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感受老百姓的疾苦。许多青年大学生对那些欠发达的地区和那些生活还不富裕的老百姓产生了诸多复杂的情感。面对贫困的人们,一方面,他们感到了辛酸;另一方面,也意识到作为一名有良心和正义感的大学生肩上责任的重大。这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3.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磨练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志

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更重要的是要磨练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社会责任意志,再外化为社会责任具体行为上。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中,青年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日、节假日,走上街头和广场,走进街道和社区,深入厂矿和农村,进行环保常识、低碳生活常识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大气监测和湘江水质及农村水井水质监测。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遇到许多问题。如深入偏僻农村,由于交通不便,有时走村串户,要克服长途跋涉,十分劳累疲惫和老百姓的不配合等困难。志愿服务指导老师经常鼓励和帮助大学生,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学会解决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责任信念不断深化。他们能够将外在的责任要求内化为自我需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负责的观念和心理问题的出现。这样循环往复,大学生由坚定的责任信念最终会转化为顽强的责任意志,表现出持续的责任行为。

4.低碳生活青年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为

当大学生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获得了社会责任的认知,并激发了责任情感,磨练了责任意志,使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责任感内化于心后,最关键的是要外化于行,要进行养成教育。大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把责任意识行为的训练纳入到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行为不断得到反复表现和发挥,并形成行为惯性,从而使不自觉的责任行为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为。南华大学低碳生活就是通过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不断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地接受任务,克服新困难,完成任务。在这种反复志愿服务中,大学生责任意识行为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并形成行为惯性,从而使不自觉的责任行为逐步转化为自觉的责任意识行为。

参考文献:

[1]熊裕华.低碳概念渐入高原居民生活[N].日报,2010-04-26.

[2]王颖慧.尽我一点力还地球一份绿――主题班会设计案例之四[J].广西教育,2011,(2):40-41.

[3]金培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理性思考[J].文教资料,2007,(6):43-44.

[4]潘姗姗.浅议大学生如何正确树立社会责任感[J].赤峰学院学报,2010,(8):189-190.

[5]杜凯.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6):36-37.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2

市科协领导对“低碳生活科普行动”高度重视,成立了市科协“低碳生活科普行动”领导小组,党组书记、主席王宝兴任组长,副主席赵海、赵彦富任副组长。20__年2月22日下午,组织召开了“低碳生活科普行动”科普宣传活动动员会,县区科协主席、部分学会秘书长和企业(院校)科协秘书长共40人参加了动员会。会上,王宝兴主席亲自作了动员讲话,向各县区、学会、企业(院校)科协部署了具体工作,袁凤遥部长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二、措施到位,推动活动不断发展

市科协专门制定了“低碳生活科普行动”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目标要求。将低碳科普宣传活动列入了年终考核,作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对低碳科普宣传工作进行通报,对活动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及时做好了宣传、总结。各县(市)区、企业(院校)科协,市级各学会对活动非常重视,切实加强了对活动的领导,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负责这次活动。

三、行动到位,低碳科普宣传百花齐放

市科协将“低碳生活基本知识”纳入科普宣传重点内容,动员和组织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及社会力量,深入乡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公共场所等,宣传低碳生活常识。

1、系列宣传。9月10日至10月20日,市科协在全市开展以“迎国庆,走近低碳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月系列活动。市委副书记周仲明,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海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凤岗,市政协副主席秦少清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活动以直接面向公众的形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对于在全社会树立低碳生活的意识,养成低碳生活的风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路北区科协在活动中打造“低碳科普国庆7天行”活动,每天选取一个社区,举行一场科普活动,举办一场科普展览。迁西县科协举行“六大活动”,点亮“迎国庆,走近低碳生活”系列科普活动。一是举行启动仪式。共展出低碳科普宣传展板30块,发放低碳生活科普宣传册1500册,二是组织家电经销商开展“低碳节能电器”推介活动,专家开展医疗义诊和科普谜语有奖竞猜等活动。三是低碳生活电视宣传。每周二、周四晚上8:00,在迁西县电视台“科普大篷车”栏目播放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低碳节能科普知识。四是开设低碳宣传专栏。在《今日栗乡》开设低碳科普专栏,集中向公众普及低碳生活理念及常识。五是低碳科普展。更新栗乡广场科普画廊和文化广场科普长廊部分展板,让低碳知识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六是低碳宣传农村行。由 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深入所在乡镇各村,通过播放科普光盘、发放低碳科普宣传册等方式,促进低碳生活理念在农村地区的传播。这次“迎国庆,走进低碳生活”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中,各县市区共有3000多人(次)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为群众进行科普服务,展出展版1000多块,发放科普书籍资料20__多份(册)、资料3万多份,义诊群众1000多人(次),动手操作的青少年和群众有600多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约35000多人(次)

2、集中宣传。今年3月,市科协与市文明办、市环保局、市妇联在纪念碑广场联合举办了“低碳生活,全民行动”集中科普宣传活动,组织了40多个市级学会和近百名专家面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展出了130多块图文并茂的低碳科普知识展牌。9月15日,市科协组织100名科普志愿者参加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举行的“唐山志愿者日”纪念暨服务“两会一节”志愿行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过后,志愿者们向广大市民发放低碳生活宣传材料,并免费为他们量血压,解答关于医疗、营养、健康、养生和农业方面的问题,累计解答问题100多个,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受益群众1500余人。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3

1992年,借助于在海湾战争中的优异表现,第一辆民用悍马面世,即悍马越野车,立刻赢得了众多青睐。由于优异的运行性能,被业内外人士誉为“越野悍马车王”。1999年,通用汽车公司从AM General取得了悍马的商标使用权和生产权。

悍马之所以死亡,最粗浅的原因在于悍马各种层出不穷的召回事件。先是在今年5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在全球召回近20万辆自2006年生产的悍马H3s车型,以修正其引擎盖,防止引擎盖在驾车时脱落,召回车辆中包括H3s和H3Ts,其中在美国销售的数量超过16万辆。在7月,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通报称,由于电加热风窗清洗液系统缺陷,通用汽车将自7月26日起召回部分可能在中国市场上存在的、装备有电加热风窗清洗液系统的车型。这些车型就包括悍马H2型。根据通报,缺陷产生的原因是电加热风窗清洗液系统模块中的过热保护装置在个别情况下可能无法实现设计功能,这将导致该模块外壳在过热状态下发生变形或热熔,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该模块起燃。

但真正让悍马倒下的肯定不是这种召回事件,召回在汽车业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悍马之死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悍马逆潮流而动,终被潮流所杀。

悍马被称做“油老虎”可谓众人皆知,旗下系列车型的油耗始终一如它的体型般惊人,搭载6.0升V8发动机的H2,百公里油耗平均23升,如果是在市区可能会达到30升;6.2升发动机的悍马H2市区油耗百公里28升左右,市郊油耗24升左右,高速油耗22升左右;而3.5升悍马H3的城市百公里油耗在20升左右,高速油耗也在15升左右。在燃油价格暴涨之后,油耗问题无疑成为众矢之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油价飞涨之前的2006年,悍马在美国的销量达71524辆,随后伴随着油价上涨销量就一路下滑,整个2009年仅售出9046辆,同比下跌高达67%。业绩不佳,成为悍马死亡的直接敲门砖。

造成这种局面的除了高油价以外,背后更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低碳这种价值观在世界范围的确立。低碳是一个综合因素的产物,是被气候现象、科学理论、媒体“吓”出来的,被环保主义运动“喊”出来的,也是被国际博弈产生的国际法“框”出来的,更是被低碳经济的大蛋糕“诱”出来的。尽管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低碳已经成为了一种普世价值观。低碳这种普世价值观充满了绿色环保的概念,比起人权的普世价值观,推广起来难度要小很多,所以在全世界的推广速度是很快的,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悍马这种高排量的汽车,就是目前全世界在接受低碳这种普世价值观进而推广低碳的主要天敌。目前人类通过汽车排放的CO2占所有排放的四分之一的左右,每台汽车排放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体的CO2排放。对汽车业整体节能减排,必然对降低CO2有着非常直接而又现实的意义。但低碳能够将悍马这个枭雄斩杀于马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低碳这种普世价值观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

当低碳被拥有话语权的气候学家、科研组织、环保运动、发达国家、社会精英从中性词打造成一个褒义词之后,与低碳有关的事情就充满了道德评价标准。低碳毫无疑问会成为是否有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标识。一些群体也必然站出来,用低碳行为为自己的形象加分。因为低碳这种时尚理念已经成了政治正确的同义语,这就意味着倡导、参与普及这一理念,必将给自己带来莫大的好处。无论是名人、富豪、企业还是国家都会树立起积极的形象,成为先进性的化身,甚至在其中赚取更多的名誉、利润和权力。这些通过社会责任能够获取的或大或小的利益,必然会驱动各种群体不遗余力地引领低碳潮流。

新能源汽车:压死悍马的稻草

尽管油耗很高,但对于能够购买悍马的富豪们而言,这种一般人看起来比较高的用车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价格因素不是扼杀他们使用悍马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就在于富人们也被低碳这种社会责任所绑架。富豪们可能不在乎钱,但绝对会在乎社会各界对其的评价。目前,越是发达国家,环保精神就越普及。一个富豪如果不顾社会的谴责,刻意要继续使用这种高碳的汽车产品,必然会给其带来巨大的社会形象的损失,会让其产生更多的关联损失。这才是导致悍马销量下降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随着低碳价值观的高涨,美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反悍马风潮”。在环保人士眼中,悍马油耗高,开悍马车等同于浪费能源,挑战低碳发展。最终,悍马销量暴跌,被消费者,被富豪们无情地抛弃。悍马在2010年以来销售下降78.3%,2010年1月底,悍马仅有不到2500辆库存。这加速了悍马的灭亡。

通用汽车这个刚起死回生的汽车巨无霸,无疑很清楚关闭悍马是个无奈之举,但更是一个明智之举。悍马这个品牌,连普通人都能看到它的末路,企业主、投资者岂有不懂之理。悍马的存在反而会拖累通用汽车的东山再起,会影响到通用汽车的整体形象。

悍马这个风光一时的枭雄品牌最终死于低碳之手,对于开始迈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全球汽车工业而言,算得上是个标志性事件。悍马代表的这种奢侈、高耗能、高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必将逐渐告别历史的舞台。这何尝不是在向全世界昭示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于未来全世界的汽车产业而言,对于全世界所有的产业而言,顺低碳者昌,逆低碳者亡。这个道理让更多的群体所认知,必然会让全世界更加意识到低碳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反过来也会加速低碳的发展。

除此外,悍马之死也给全球的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实实在在的大方向。全球汽车产业必然要适应“高油价时代”的需要,顺应低碳潮流的需要,把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新能源汽车必将会成为汽车业发展的主旋律。事实上,汽车业早就行动起来了。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就很早意识到这一点,一方面投入18亿港元入股中国著名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比亚迪10%的股份,另一方面以440亿美元收购全美第二大铁路运营商北伯林顿铁路公司,成为该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目前这些投资都取得了非常高额的回报,也反映了整个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一致看好新能源汽车。像丰田这样的汽车巨头早就在混合动力汽车上面花费巨资,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4

1979年召开的第一届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被首次提上联合国议事日程;1992年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首次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成为后续全球气候变化的核心原则;1995年签署的《柏林授权书》,表明各缔约国同意以国际谈判的形式进行碳减排义务协商;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成为在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为核心原则的全球气候变化框架下,首个达成并生效实施的全球碳减排交易协议,明确了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碳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之前不承担碳减排义务的实施路径;2005年和2007年,各缔约国分别通过“控制气候变化的蒙特利尔路线图”和“巴里岛路线图”;从2009年的哥本哈根,到2011年的德班,再到2014年的利马,在巨大的利益鸿沟和分歧面前,各缔约国的气候谈判进展缓慢。

2015年12月达成,2016年4月签署、同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协定》,是基于尊重各国、兼顾各国国情的原则,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整体性制度设计。 特朗普对“公平”的理解

特朗普宣布退出后,《巴黎协定》瞬间面临早夭的威胁。特朗普之所以退出,是认为该协议对美国不公平,他不止一次宣称“气候变化是骗局”,《巴黎协定》是“一项惩罚美国的协定”,“使美国处于不利竞争地位”。

对于“公平”的不同理解,是造成这一分歧的根本症结:国际社会和发展中国家从纵向的历史角度和横向的人均水平出发,认为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发达国家前期排放所致,因此发达国家应当承担碳排放的历史和现实责任。

特朗普则立足于纵向的发展角度和横向的总量水平,认为发展中国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结构才是造成现阶段气候变化加剧的主要因素,中国、印度等国应该承担更大责任。

生态环境属于非排他性使用的公共资源,实施碳减排政策有可能削弱美国竞争力,损害经济利益,正如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所说,“《巴黎协定》让美国经济付出诸多代r,包括出口削减损失的3万亿美元、600万个工业岗位和300万个制造业岗位。”

自宣布竞选以来,特朗普就被贴上了短视、自私、粗暴、缺乏包容的标签,但仅就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件事来看,特朗普实在是谋略深远,一箭双雕。

一是符合其竞选承诺以及“美国优先”的政治主张。特朗普宣布退出,不仅重申了共和党对气候变化的怀疑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美国普通民众特别是保守阶层的呼声,并不是个人或其政府的一时兴起或意气用事。二是构筑在国家自主贡献基础上的《巴黎协定》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也尚未获得美国国会批准,退出也无需经过国会批准。

即便如此,特朗普也是在上任四个多月后才正式宣布退出,从他的角度来说,应该是充分权衡利弊得失做出的“最有利于美国利益的选择”。 欧盟中国都难扛大旗

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就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碳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作为当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的退出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在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欧盟的推动下,《京都议定书》成功生效并实施,虽未完成既定碳减排目标,但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这一幕再次上演,《巴黎协定》命运将会如何?

根据《巴黎协定》规则,从特朗普宣布退出到2020年11月4日,美国仍属缔约国,仍应当遵守相关义务。但可以预见,消极应对甚至日趋敌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框架,将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主要立场。虽然美国20个州和50多个城市表态会遵守气候变化的承诺和《巴黎协定》的指导方针,但特朗普政府才是缔约国美国的唯一代表方,以及《巴黎协定》的法律责任方。

在特朗普宣布退出后,欧盟、中国、印度均纷纷表态,将选择继续遵守《巴黎协定》,欧盟更是要“挺身抗衡”。今年以来,欧盟经济持续复苏,包括CPI、PMI在内的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喜人。然而,强劲的经济数据并不能掩盖尚不牢固的复苏基础,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财政应对空间匮乏、货币政策困难重重,欧盟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难以承担更大幅度的减排义务。此外,欧盟还须正视英国脱欧带来的冲击,以及难民、恐怖袭击导致的内部割裂。内部政治和经济形势一旦出现变化,难保欧盟不会再次重蹈未完成《京都议定书》减排指标的覆辙。由此来看,欧盟不能也不会成为《巴黎协定》的主导者,强硬口气背后更可能是“故作姿态”。

美国还是那个美国,自顾不暇的欧盟却已不是那个雄心万丈的欧盟,那么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又能承担多大的责任呢?相对《京都议定书》时期,中国进一步强化了负责任大国形象,明确了到2030年的自主减排贡献目标,在G20杭州峰会上向联合国交存相关法律文书。在严格的环保制度推动下,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近期以来,国际上要求世界第一碳排放国中国成为承担更大责任的论调重又甚嚣尘上。但根据目前的减排承诺,起码在2030年之前,中国都不会成为全球碳减排的主导者,积极推动谈判并全面履行承诺仍将是中国的基本立场。中国如此,印度、巴西等国也概莫能外。 创造并公平分配减排利益

特朗普在退出时提到“仍将通过谈判协商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条件是“必须有利于美国及其商业、劳工、人民、纳税人,可能将同现有协议大相径庭”。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已明确表示,《巴黎协定》不会为美国再启谈判。而且,即使联合国为特朗普“破例”,在现有的谈判框架下,回到谈判桌前的双方达成共识的可能性也不大。

《巴黎协定》的签署国同意在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革命前水平低2摄氏度之内,并争取实现低1.5z氏度之内的目标。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仍存在经济利益、历史责任、资金扶持与技术转让等方面的巨大分歧和激烈博弈,因此鉴于《京都议定书》的前车之鉴,《巴黎协定》明确了“国家自主贡献”的自愿性碳减排指标,而非强制性的碳减排义务。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目前各缔约国提交的自主贡献目标并未体现出自身碳减排的最大能力,距离实现2摄氏度以下的既定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更遑论1.5摄氏度之下的目标。按照协定,各缔约国需要在2020年前根据情况通报新的国家资助贡献,并且此后每五年通报一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美国退不退出,为了完成《巴黎协定》的既定目标,全球气候博弈都将继续。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关系人类命运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如何有效提高世界各国碳减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各国承担更有“侵略性”的减排指标,是摆在联合国及国际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特朗普以“不公平”为借口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确保公平确实是未来全球气候谈判的核心准则。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西・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对于碳减排这份工作,相对于各自获得的利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对于利益分配是否感到公平。实现利益公平分配,是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隔阂,实现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合作共赢的有效途径。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5

一、引言

房地产低碳消费,是指房地产消费者在住房选择过程中应该牢牢树立低碳消费意识,将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贯穿于住房消费的全过程,以降低房地产消费的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发展房地产低碳消费,对拉动上游绿色生产、推动下游绿色消费,实现国家整体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低碳消费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消费者层面

一是低碳意识薄弱。由于普通居民缺少对气候变暖的形式与危害的了解,目前,我国居民的低碳消费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普遍缺乏低碳消费行为。二是消费水平制约。消费者消费水平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房地产低碳产品凝结更精细的生产工艺和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再加上部分新能源技术的使用,生产成本相比普通住宅高很多。由于我国经济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居民消费水平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低碳产品的购买意愿不强。

(二)企业层面

一是开发能力不足。低碳房地产开发难度大、成本大、风险高,低碳房地产商与普通房地产商进行竞争时处于劣势地位。房地产企业出于盈利目的,放弃开发具备良好发展前景、能增加社会效益的低碳住宅,而选择短期利益好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碳住宅。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但我国房地产企业对于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还不够,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脱节,技术转化力较弱,缺乏低碳技术研发的中长期规划。

(三)政府层面

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在房地产低碳经济方面还没形成相应的财税、金融、消费和产业政策等支持房地产低碳消费,国家对低碳住宅开发商的税收优惠、金融优惠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和标准。二是环保法律体系不完善。房地产低碳消费的实现需要国家通过法律手段来调控和引导。虽然目前针对环境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但在房地产低碳经济方面的法规还是一片空白,远不能满足房地产低碳消费需求。

三、我国房地产低碳消费发展的公共策略

房地产低碳消费的关键在于人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与消费行为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因此,房地产低碳消费的基本公共策略应该是: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如图1所示)。

(一)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消费者是创建科学、文明、健康消费方式的主体,在房地产消费过程中要改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必须加大对低碳的教育宣传力度,唤醒房地产消费者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文明住房消费者。

房地产低碳消费作为一种可持续性消费方式,既强调消费个体性,同时又突出消费的社会性。要实施居民住房低碳消费方式,应该首先要求住房消费者牢牢树立消费的社会环境意识,要让其意识到消费行为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同时会对其他人的消费需求产生影响。没有强烈的社会环境意识,即使国家奠定了坚实的低碳技术基础和实施房地产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政策,低碳消费也难以成为居民住房过程中自觉选择的消费方式。

(二)选择低碳建筑材料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住宅突出问题是房屋的隔热保温和绿色能源的使用。可以说,大力开发和使用新型隔热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屋内温度,减少对空调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消费者在进行住房消费过程中,为达到低碳消费目标,应该注重考虑以下两点:一是选择环保建材。房地产是以建筑为基础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将是决定低碳与否的第一个环节。消费者在住房选择时应该以低碳设计和低碳建材为依据,在价格承受范围内尽量选择具有低碳特征的住房。二是使用绿色能源。消费者在住房选购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使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少碳的排放。

(三)形成低碳消费行为

要实现节能,需要加快研发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和新型墙体技术,这是我国当前要重点突破的课题,但同时,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树立节约意识,反对铺张浪费,减少对水、电、空调、电梯等设备的使用,这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也具有重要意义。

循环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延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因为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如果不到建筑物的寿命就进行摧毁是对资源能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对于建筑寿命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关注。二手房交易是延长建筑寿命的有效途径之一,住房消费者可以通过分析交通、基础设施、小区环境等方面适当考虑购买二手房。同时,对于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应该进行分类处理,通过垃圾的综合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垃圾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6

(一)低碳农业。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而所谓的低碳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CO2的排放量达到最小化,同时获得整个农业经济的最大化收益,并且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低碳经济。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势下,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是一种新型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我国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因此,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通过一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力推广低碳农业的制度前提下,全球农业减排量达到了270-1520MtCOZ-eq/年,如果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纳入我们的测评范围,农业的减排量竟达到了5500-6000MtCOZ-eq/年。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可以达到保护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的目的。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但是可耕地面积较小的特点,并且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粮食的价格也在不断的增长,各国粮食均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区域。由于我国国内的现状,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低碳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三、我国推动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规避措施

(一)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有着巨大的意义,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孩子,导致劳动力流失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较低,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的政策,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可耕地面积减少,且已有的基础设施功能老化,被破坏严重。第三,农业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我国对经济的发展方向有所偏重,实行先工业后农业的政策,未形成有效的服务系统。

(二)对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的规避措施。第一,优化农村产业经济,在各地区大力普及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在这之前,还需要解决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对此可以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及其相应的文化普及方式,并形成规模效应。第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低碳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第三,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门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为农业发展建立专门的服务系统,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农产品的病虫危害的防治技术的推广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7

一、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中国目前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能源供给短缺、生产效率低下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如气候异常、城市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居民和政府。纠其原因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当前居民高碳化消费行为分不开。Schipper 等(1989)提出,消费者能源消费大约45%-50%的能源消费与居民的消费行为如私人汽车、家庭、服务等有关。张等(2010)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1997年-2007年居民完全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2%-63%。因此要解决环境问题,居民的日常的低碳消费行为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居民对低碳消费行为认识不足和践行低碳行为还存在着诸多障碍。

二、低碳消费行为的内涵

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居民在消费过程中关注环境等问题的行为用了不同的名词来描述。国外学者更多使用负责的环境行为, 具有环境意义的行为,社会责任行为、道德行为等来研究相关课题。Hines等(1986)提出负责人的环境行为是一种基于个人责任感和价值观的有意识行为,目的在于能够避免或者解决环境问题。Stern( 2000 )提出具有环境意义的行为,他是从行为的“影响”和”意向”两个维度对其定义,并根据行为的激进程度和涉及公共领域或私人领域分成四类:激进的环境行为、公共领域的非激进行为、私人领域的环境行为、其他具有环境意义的行为。国内的学者更多用可持续消费行为、生态消费行为、绿色消费行为、低碳消费行为等名称来研究消费中的环境问题。这些研究主题的提出与社会发展的背景分不开的,我们认为低碳消费行为是人们逐渐摆脱物质匮乏的困境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受制于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所作的主动选择,是消费者在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时考虑环境和资源的约束,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获得产品或服务本身带来的内部收益和外部的环境收益的行为。因此,低碳消费行为可以减少能耗、物耗、污染和排放和提高效能、效率和效益。

三、低碳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障碍

1.收入约束与市场价格障碍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追求效用最大化,即在消费过程中支出相同的情况下满足程度(效用)最大化,或在消费满足程度(效用)相同的情况下成本最小化,在具体消费过程中表现为“省钱”、“省时”、“省力”。 为了更好的解释效用最大化对低碳消费选择的影响,我们利用消费者行为经济模型来解释。假定消费者都是理性消费者,消费品分为低碳消费品和普通消费品。所谓低碳消费品是指其在消费过程中节约能源碳排放较少。如图所示,横轴X 代表普通消费品,Y表示低碳消费品;Px表示普通消费品的价格,Py表示低碳消费品的价格;低碳消费品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减少碳排放,生产成本高于普通消费品,即Px

图 消费者对低碳消费品和普通消费品的选择

2.消费文化中的障碍

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文化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个复合体,包括某一社会或某一群体所共同拥有的知识、信念、价值观、道德、规范、习俗等。文化是决定个人欲望与行动的最基本的因素。当前,中国消费者对于低碳消费的知识欠缺。首先表现为对低碳消费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部分人认为低碳消费就是要求少消费,这会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不符合我们大力发展经济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终目标。部分人认为低碳消费行为完全是属于消费的私人领域和未来领域,与当下和别人无关,这些错误认识对低碳消费行为的实施起到阻碍作用。另外,消费者低碳行为的具体知识不多。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首先要清楚什么样的消费方式才是环保、健康、低碳的,日常生活中如何节水、节电,废旧物品如何处理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并未普及。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面子”文化影响深远。Redding(1983)等人认为“面子”是解释中国等东亚国家人们消费行为的关键。Richins (1994)提出中国非常重视等级观念,以拥有社会财富的多少作为个人成功的标志。当前我国消费者低碳消费观念淡薄,一部分刚刚富裕起来的居民把“吃山珍,穿皮草,住别墅,开豪车”作为“高质量生活的标志。认为自己和家庭占有的消费种类越多、档次高,个人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就越强,消费的等级越高,购买的价格越高的消费品越能代表特权身份,提高个人的形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面子文化导致了中国奢侈品市场容量不断加大。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调查报告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达到3060亿元,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另外,面子文化驱动了一些特色的消费行为,比如人情消费、礼品消费、仪式消费等,而这些消费行为的最大特征是包装过度、排场讲究、奢华至极,从而消耗的大量的能源,是典型的高碳行为。因此,当前低碳消费的理念与显示自己成功身份地位相比,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因此,在社会上大力倡导低碳文化使其成为消费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当务之急。

3.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障碍

当前我国政府制定了大量保护环境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大多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而提出,至今也没有一部规范普通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法律法规。西方发达国家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的制定上走在前列,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相关措施较少。如果不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履行低碳的社会责任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完全依赖于消费者的道德伦理意识,就会造成能源需求进一步夸大,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会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例如虽然了“限塑令”,在大型超市虽然已经有偿使用塑料包装袋,但在农贸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等仍然免费提供塑料袋,没有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另外,政府对低碳消费的倡导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制定切实可行政策措施,对城市交通、住宅、产业发展等规划不力。多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完善,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使得居民家庭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交通拥堵困扰着大量的一线、二线城市,尾气排放造成了大量的雾霾天气的出现。废水、废气和垃圾的无序处理,使消费者对已习惯的高碳行为难以改变。因此,应该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来规范低碳消费行为。政府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主题,在低碳消费的背景下,担当着多种角色,即使低碳经济的倡导者、监督者、管理者,也是消费者。政府在践行低碳消费模式中起到“榜样”的力量,充分挖掘低碳发展背后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Schipper,L.,&Barlett , S .,&Haw k , D. , Vine, E. ,linking life_styles and energy use : A M atter of Time [J ]. Annual Review of Energy , 1989, 14(1):273-320)

[2]张等.我国居民生活完全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2010.11

[3]Hines, J.M., Hungerford, H.R., & Tomera, A. N.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986,18:1-18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8

低碳生活方式理念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危机以及其它生态灾难日益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前景的背景下提出的。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现有发展模式,走低碳发展之路。低碳生活方式是在环境责任意识下的生活方式选择,其消费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浪费、尽量以非物质形式满足精神需求,尽量选择低碳产品等方法,实现节制消费和理性消费,从而减少生活所需直接和间接的能耗物耗,进而减少CO2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低碳生活方式并非是倡导苦行,更不意味着生活质量或幸福感的降低,它强调以低碳为指向的理性的和节制的物质消费,同时也强调以非物质的方式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

二、低碳生活方式的本质意义

(一)低碳生活方式是化解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

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普及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对消费增长的过分依赖。工业文明的特征是电力驱动下的机械化生产,人们日常生活所消费的绝大部分工业产品都需消耗电力,电力目前主要源自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祸魁。在市场经济下,生产为市场而进行,市场意味着有购买力的人对产品的消费需求。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生产力可以很容易满足消费者用于生存必需的物质产品需求,当消费者生存需求普遍获得满足,并且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之后,为了保证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和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只有不断创造新的非必需的消费需求,如此就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生逆转,不再是生产为满足消费需求而存在,而是人们必须为维持生产的进行而不断消费,在此背景下,浪费和不断抛弃成为注定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的生活现实,而且成为世界大多数人的向往。在这种生活方式下,能源、资源被过度消耗,生态危机不可避免。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理性与节制的物质消费,意味着消费朝向必要需求的回归,也终将意味着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朝向只为满足适度消费的回归,意味着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大大减少,如此才能化解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长期和谐共存。

(二)低碳生活方式引领人们超越物质消费寻求精神幸福

精神层面的需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是大多数人很难清醒地意识到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获得精神需求的满足。现代科学取代了宗教的地位,帮助人们创造了丰裕的物质社会,却未能担当起精神导师的职责。市场经济下的生产和营销者利用人们追求精神享受的内在心理,一方面以各种手段引导大众消费文化心理,另一方面通过给产品增加差别性的非必需功能,为物质产品附加以文化、审美、个性、尊重、荣耀等精神领域的价值,使消费品具有了满足生存与精神需求的双重意义。比如,豪宅除了作为居所,更多是作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标志;时装不仅为了遮体御寒,更是为了展示审美、个性和魅力;盛宴不是为了果腹,而是为了享受觥筹交错的气氛和体验对于某一阶层的归属感,等等。通过这种把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捆绑在一起的办法,社会生产找到了可以持续扩大规模的巨大需求动力,人类追求精神幸福的过程套上了物质枷锁。然而,物质消费及其所附带的精神外衣并不能真正满足人们精神的饥渴,正如挥霍无度的亿万富翁并不能给社会树立真正幸福的典范,但是在盛行消费文化的整体社会氛围下,大多数人沉迷于物质消费,并将精神层面的满足寄托于此。市场经济下生产与消费的强迫症不仅导致了生态危机,也导致了人类的精神危机。低碳生活方式使人们摆脱经由物质消费寻求精神幸福的迷途,引导其把更多生命的能量用于道德、情感、审美、求知等精神层面的体验和探索,为心灵寻找真正的幸福归宿。

(三)低碳生活方式是对现行发展模式的挑战

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理性和节制的消费,可能会使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增长减缓,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进而影响社会就业;但是,如果不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一任目前这种过度消费、生产增长、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发展模式持续下去,生态灾难势必加重,二者都是我们不想要的,但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悖论。从伦理层次来说,生态伦理较之社会经济伦理居于更高地位,生态危机有可能危及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而且目前世界范围内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灾难频度增加,因此,应该首先站在化解生态危机的立场,对现行社会经济发展运行模式进行调整。低碳生活方式是对现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换一种思维方式,其实可以不必悲观。如果保持适度的社会生产规模,使人均享有的物质产品足以供其生存所需,但是不足以供其挥霍浪费,也即适宜于实行低碳生活方式,与之相应的社会分配方式能够使生存必需的物质产品在社会全体成员之间较为均匀地分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使一些人丧失生存的基本条件,那将是可怕的倒退),在人们的生存需求普遍得到满足之后,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不过多依赖物质材料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并通过精神层面消费的差异体现社会公平,使得在生产领域失去的就业机会,得以在扩大的提供精神文化服务的产业领域得到弥补,这种发展模式既有利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又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虽然它涉及对现行价值观与经济社会制度的较大调整,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但它理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实行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朝这一方向的现实努力。

三、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

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的集体理性和共同行动,真正有意义的是落实在生活中的具体行动,如何引导和推促人们在生活中开始低碳生活方式的实践?什么是对其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行为心理学原理,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内在动机影响因素和外在条件影响因素。内在动机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和价值观;外在条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机制和方便性。

(一)内在动机影响因素

行为动机的形成首先基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对想要做的事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可能产生深度认可和行动的愿望。有利于形成低碳生活方式行为动机的知识包括:生态学知识、生态伦理学知识、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灾难问题的知识、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人们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识等。应该把这些知识以易于接受的科普形式制作成书籍、报刊、以及广播、电视、电影节目,通过各种渠道向大众传播。

价值观是人对生命和生活中一些作为判断标准的根本问题的稳定观点。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文化传统和偶像影响。宗教教义是信仰者判断事物的根本依据,是他们最基本的价值观。文化传统的影响力在于,它在潜移默化中使大众具有相似的价值观。文化不是正式的规则和刚性的约束,但它却是人们思维的无形边界和判断的无形尺度,它可以使社会形成代代相传的稳定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传达的生态观念,“中”、“和”的理念所倡导的适度与协调,对解决当前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应该让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现实价值的思想理念,使其以这样的理念审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强烈内在动机。偶像影响也会对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作用。某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表现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对其他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示范和引导作用。要在全社会推广普及低碳生活方式,如果首先由受公众拥戴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所倡导,并向社会以身垂范,则较易于被大众所接受。

(二)外在条件影响因素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需要社会为其提供适宜的机制,例如建立对低碳生活方式进行宣传、管理、服务的规则和机构,可以加快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普及,使低碳生活方式从观念到行动、从个体的不稳定性行动到群体的习惯性行动等各环节之间的周期相对缩短。另外,也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和约束机制,对低碳生活方式践行者给以荣誉和奖励,增强其持续行动的信心和热情,形成对尚未行动者的吸引和带动。对违背低碳生活方式理念的行为则应进行约束和惩罚。

为实行低碳生活方式提供方便性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现行社会中绝大多数设施条件都是为适应既有生活方式而匹配的,这些设施有可能对低碳生活方式构成不方便性因素,比如,城市道路设计不适宜自行车出行、家庭和办公场所不设置中水循环系统、商店中不标示哪些产品是低碳产品等。对这些阻碍低碳生活方式推广落实的设施条件应该尽量调整改造,未来的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应该充分考虑为低碳生活方式提供尽可能的方便性,以利于其真正成为社会大众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选择。

参考文献:

[1]高丙中.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述略[J].社会学研究,1998(3)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9

虽然低碳经济的术语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有关文献中就出现了,但其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付加锋等,2010)。低碳经济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减少碳排放,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其目标是将大气温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减少子孙后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本。进一步细化,该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低碳经济中的“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碳”是指《京都议定书》所限定的六种温室气体。《京都议定书》根据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贡献、来源、稳定性、易监测程度,并考虑到其他国际公约的约束等情况,从而将强制减排的温室气体种类限定为: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在这六种气体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是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成份,但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则是人类活动的产物。狭义的“碳”仅指二氧化碳。在导致气候变暖的各种温室气体中,由于二氧化碳是最大“贡献者”,其贡献度高达60%(任仁,2005),因而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CO2信息分析中心(CDIAC)、国际能源署(IEA)等绝大多数权威研究机构在测算温室气体排放时的测算对象都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特别是森林被破坏)过程中有机碳的氧化引起,这一过程中,海洋和陆地生物圈并不能完全吸收由此引起的过多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此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当前研究低碳经济时重点关注的是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2“.减少碳排放”的两种途径。《京都议定书》提出了“技术减排”和“市场减排”两种减少碳排放的途径。“技术减排”就是通过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碳埋存及生物碳汇等技术的创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该途径是长期降低碳排放的根本方法。“市场减排”则是依据“清洁发展机制”(CDM)原则,允许掌握技术优势的国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援,帮助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换取“二氧化碳排放权”,该途径是短期降低碳排放的变通做法。

3.低碳经济中的“低能耗”有两个要求。第一个是基本要求,即在能源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降低化石能源所占比重。第二个是理想要求,即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费总量。

4.低碳经济中的“低排放”是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地球上的碳排放源包括自然排放和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的碳排放两种形式,后者被认为是使温室气体浓度逐渐上升的主要因素,因而降低碳排放主要指降低人类活动增加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自然界的碳排放和碳循环是平衡的。工业革命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值约为280ppmv(1ppmv=10-6,即百万分之一体积单位),这种碳平衡形成的自然界温室效应不仅无害,而且是有益的,即在地球自身的温室效应作用下,地球具备了温度调节的功能,基本上保持在适宜人类发展的平均15℃的水平。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人为导致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很可能(90%以上的可信度)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另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测算,到200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已达387ppmv,比工业革命之前增长了约40%,这促使全球温度不断上升。最近100年,据IPCC测算,全球气温升高了(0.74±0.18)℃,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和热平衡。

5.低碳经济的两个发展目标。从自然科学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排放、低升温或不升温。按照全球的尺度,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低”是指应保证“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一个水平上,使气候系统免受危险的人为干涉”。1997年《京都议定书》又进一步明确要求,39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之间,应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达到2007年IPCC和2008年斯特恩报告认为的把气候变暖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在这一基本共识下,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如英国的目标是到201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20%,到2050年共减少60%,届时建立低碳经济社会。从经济社会的视角看,“低”的目标是低成本。《斯特恩报告》认为,按照当前的发展模式,气候变化将造成全球经济下挫5%~10%,而贫穷国家则会超过10%。如果把环境和健康等一些额外的因素综合考虑进来,气候变化总成本的增加量相当于每人的福利削减20%,碳的社会成本将是85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我们立即采取行动,到2050年,减排的经济成本大概是世界生产总值的1%左右,碳的社会成本约为25~30美元/吨二氧化碳当量,仅是当前发展模式的1/3。

二、低碳经济的四象限评价法

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对引导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很大价值(娄伟、李萌,2011),蒋金荷、吴滨(2010),鲁静(2010)对目前评价低碳经济的方法进行了评述。现有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物质流分析法(MFA)、指标值综合合成法、投入—产出(I—O)模型、宏观经济模型、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动态能源优化模型、综合能源系统仿真模型、部门预测模型等,这些方法从各自研究的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了评价。本文从经济要素的角度设计了评价低碳经济的四象限法。哥本哈根会议后,发达国家将要执行的“碳关税”、“碳标签”将全球市场带入了“低碳”竞争时代,“碳排放”如同资源、劳动力等一样被计入了企业成本,从而成为影响企业利润增或减的经济要素,因而设计评价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评价经济要素的基本思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测算经济要素数量的多少和分析经济要素效益的高低。具体到本文,就是测算碳排放物理水平的变化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高低,前者主要是为长期“如何应对变化”提供依据,后者主要是为短期“如何促进经济复苏”提供依据。四象限法是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解决低碳经济长、短期问题结合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评价碳排放物理水平的方法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转型过程中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产业碳排放的基础和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Kuznetscurve,EKC)”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EKC曲线是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基于质量守恒原理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变化之间关系后得出的一种倒U曲线。该曲线表明,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但是随着收入的增加,二氧化碳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后,随着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其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根据碳排放量变化的这一规律,我们在评价产业碳排放物理水平变化时,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评价。“共同”是指各产业都应降低碳排放量“,有区别”是指不同产业由于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耗能导致的碳排放量不同,这种不同应区别对待,区别对待的方法就是从产业自身碳排放量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评价。为此,我们设基期本行业碳排放量为Pi0,报告期碳排放量为Pit,如果Pit/Pi0<1,我们称之为物理低碳化行业;如果Pit/Pi0≥1,我们称之为物理高碳化行业。

(二)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的方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经济效益对实现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对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倡议: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应当讲求成本效益,确保以尽可能最低的费用获得全球效益。在评价碳排放经济效益时,我们设某一行业碳排放占全部产业碳排放的比重为Si,用Si来反映该行业碳排放相对量的大小。设该行业增加值占全部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Ri,用Ri反映该行业增加值相对量的大小。设Ei=Ri/Si,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多而增加值相对较少;如果Ei>1,表明该行业碳排放相对较少而增加值相对较大。设基期经济效益为Ei0,报告期经济效益为Eit,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低碳化行业;如果Eit/Ei0≤1,我们称之为经济高碳化行业。

(三)四象限评价法

我们以横轴表示各行业物理碳排放水平,以纵轴表示各行业碳排放经济效益水平,以大于或小于1将座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表1)。第Ⅰ象限的行业由于其既具有经济优势又具有物理优势,因而属于有综合优势的行业;第Ⅱ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经济效益在提高而碳排放物理水平也在提高,因而属于有经济优势的行业;第Ⅲ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物理水平在增加而碳排放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因而属于综合落后的行业;第Ⅳ象限的行业由于其碳排放的物理水平在减少而碳排放经济效益也在降低,因而属于发展低碳经济中有物理优势的行业。

三、应用

笔者采用低碳经济四象限评价法,对河北省两次经济普查时的30个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如下:

(一)碳排放物理水平的评价结果

第二次经济普查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河北省制造业排放的二氧化碳从第一次普查时的2.84亿吨增加到第二次普查时的3.03亿吨。期间物理高碳化行业有19个,这19个行业在第二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2.47亿吨,第一次普查时为2.22亿吨,增加了11%。物理低碳化行业有11个,这11个行业第一次普查时碳排放量为0.61亿吨,第二次普查为0.56亿吨,降低了8%。

(二)碳排放经济效益的评价结果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10

对于“碳关税”这一定义,并无权威解释,普遍认为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碳关税虽名为“关税”之名,但性质上具有多元性和交叉性,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关税。理解碳关税的性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碳税

碳税是一种针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国内税收机制。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作为一种国内税收机制,碳税的征收目前主要在“生产环节”征税,直接向煤炭、石油等生产商来征收,显然会增加产业的执行成本。由于仅有少部分国家开征碳税,而大部分国家未征碳税,这就给开征碳税的国家造成两方面困扰:一方面,碳税的开征使得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继而影响到相关行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碳税的开征会导致 “碳泄漏”(Carbon leakage)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征收碳税的国家纷纷考虑对进口产品开征碳关税。

可见,碳税是进口国征收碳关税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碳关税主要用来解决碳税引起的碳泄漏与竞争问题。碳税作为碳关税的税基是向国内生产商征收,而碳关税向进口商征收;

二、关税

“碳关税”的名称本身极易使人认为它是一种关税,那么,碳关税就是一种普通关税吗?关税一直被用作管理贸易尤其是限制货物进口的措施,是世贸组织允许各成员使用的保护国内产业的重要政策工具。 关税减让表是世贸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各成员将其愿意进行关税减让承诺的产品及约束税率水平列在各自的关税减让表中。一国在作出关税减让后不得再进一步提高,成员方有义务不再实施超过减让表所列的关税水平或其他税费。从在Henry Waxman和Edward Markey提出的《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 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出,冶炼业、造纸业、化学业的生产产品是碳关税针对的主要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在美国的关税减让表中进行了明确的约束。因此,如果把碳关税视为一种普通关税,显然与WTO多边贸易规则GATT1994第二条第一款关税减让的规定有违。

同时,关税作为国家税收的一种,是海关代表国家按照国家制定、公布、实施的税法,对进出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从这一定义来看,由进口商根据进口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进入关境时缴纳的额外关税或碳税似乎符合关税的定义。但如果是进口商根据进口产品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进入关境时购买的排放配额或国际储备配额,则不符合关税的定义。

因此,如果对碳关税进行严格的关税意义内的解释,则只能包括额外关税或其他类似的形式,而不能将要求进口商购买的排放配额或国际储备配额称为“碳关税” 但目前所争论的碳关税实际上不但包括排放配额或国际储备配额的,还可能是国内税费、配额、许可证等。总而言之,碳关税不能列入传统的关税范畴,而在表现形式上看,可以认为与传统关税有所交叉。

三、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无论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看,碳关税都符合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1、名义合理。

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保持动植物及人民健康,关注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国际和国家层面,法律或是道德的层面,都可以得到普遍的认可。碳关税的提出背景是为了应对气候变暖保护环境,是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以《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为主的一系列国际公约支持。因此,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

2、具有隐蔽性且形式多变。

借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通过灵活多变的管理办法、检测内容和实施标准等,使出口方往往难以预见具体的内容及其变化,因此,绿色壁垒比其他非关税壁垒,更容易回避贸易对方的指责,而且各种检验标准内容等,往往隐蔽于具体的贸易法规规定、国际公约的执行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使商品出口国难以防范,碳关税的征收标准,完全由一国或者组织依照自身情况制定,易于隐蔽在具体的法律规定、执行中,起到影响或阻碍国外产品进口的作用。

3、对象歧视性和不公正待遇。

绿色贸易壁垒的歧视性和不公平性表现在各国在政策和标准制定过程中,不仅仅依据国内资源技术条件和国内市场环境,而是专门针对出口国家或商品制定的,甚至制定一些明显或隐蔽的双重环境标准,执行这些措施和标准时,隐含着歧视性和非公平待遇,这种在标准上的不一视同仁,往往有利于本国生产者而不利于外国出口商。置其于不公平的出口贸易境地,使其付出惨重代价。这一歧视性环保标准的动机具有很大的主观恶性,其真正用意可能在于以严格的高标准阻止特定国产品的进入,其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 。

4、合法性上的争议。

不同的是,绿色贸易壁垒有国际环境法基础,措施的实施具有国际环境法依据,而碳关税的国际法依据目前还存在争议。但无论赞成与否,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四、边境调节税(border tax adjustment,BTA)

从《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的相关规定来看,碳关税是作为美国在国内开征“碳税”的辅助手段而提出的。有鉴于此,2009年6月26日,世贸组织(WTO)在与联合国环境署(UNEP)共同发表的《贸易与气候变化》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各国政府可以通过诸如“碳税和能源税的边境税调整”来制衡因一国采取碳税或排放贸易而增加的成本所带来的与别国产品的价格差异的可能性,并通过该“边境措施”来解决“碳泄漏问题”。

边境调节税的定义为,指全部或部分根据目的地原则实行的任何财政措施。即出口国将出口产品相对于在其本国市场上销售给消费者的相似国内产品,从其承担的部分或全部税收中解放出来,或进口国家参照其国内同类产品,对进口产品征收部分或全部税收。 WTO 规则中与进口环节边境调节税有关的规定为 GATT1994第2条第2款(a)项,原文为“本条的任何规定不得阻止任何缔约方对任何产品的进口随时征收下列关税或费用:(a)对于同类国产品或对于用于制造或生产进口产品的全部或部分的产品所征收的、与第 3 条第 2 款的规定相一致且等于一国内税的费用” 这种等于国内税的费用就是边境调节税。边境调节税通过对进口产品征收与同类国内产品相等的税收,使国内外相同产品的税负相等,其既可以在边境征收也可以在销售环节中的任何地方征收。这也是边境调节税与关税的一大区别。

再回到碳税,如果假设碳关税是一种边境调节税,那么其调节的对象是作为国内税的碳税。国内税一般分为两种,即对生产者征收的直接税和对产品征收的间接税,一般来说,只有对产品征收的间接税,才适用边境调节税。而碳税是否属于间接税,现在仍存在争议,这直接关系到碳税能否适用边境调节税。对于此争议,还需要结合GATT1994第2条第2款(a)项进行分析:

GATT1994中规定的边境调节税包括两种,第一种是对与国内产品“相似”的进口产品征收的费用,具体引用GATT条款为第三条第二款的第一句 。第二种是对全部或部分用于制造或生产进口产品的物品征收的费用。

对于第一种,很显然,在这种类型下被征收碳关税的产品是与国内燃料属同类产品的进口燃料,因此这种类型的碳关税可视为基于碳税的边境调节税。

而对于第二种类型,从目前一些国家对碳关税的提议来看,碳关税主要是指针对进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来征收的。这就涉及到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可以被定义为“全部或部分用于制造或生产进口产品的物品”的争议。从狭义的角度讲,有一种观点认为,第2.2(a)条的措词已经将其适用限制在能物理包含入最终产品的物品上,即该物品必须实质存在于最终产品中,这样就排除了对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或化石燃料适用边境调节税的可能性(但并没有排除对燃料本身征税进行调节的可能性) 而从广义角度讲,GATT条款为第三条第二款“国内相似产品直接或间接征收的税费” 似乎给了回旋的余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及其排放的二氧化碳所征税费,可以归入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间接”征收的税费,因此,可以允许其适用边境调节税。

结论

综上所述,碳关税与关税的范畴虽有交叉,但不能并入关税的税种中。的与碳税有关的边境调节税(BTA)可以认为是与碳关税最为接近的概念,事实上,在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碳关税常被称为“边境碳调整”或“边境税调整” 这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论断。同时,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贸易壁垒形式,也在成为众矢之的。

参考文献

[1] 张红.海关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 苑路佳.WTO 框架下“碳关税”条款刍议[J].法学杂志,2001(8)

[3] 马歇尔•C.霍华德:《美国反托拉斯法与贸易法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11

“2006年的时候,我和身边的人聊起低碳生活这个话题,大家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市民普遍的反应是‘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凭什么我就不能开大排量的汽车?凭什么我就要多骑自行车多走路?凭什么我就要少用空调少喝瓶装水?凭什么我好日子还没过上,就到低碳时代了?”杭州市科协副主席张贵书感叹地说,“这些都是我们当时听到的声音。于是,从2007年开始,我们大力开展了低碳科普工作。2008年,杭州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启动阶段,市里也正准备要建科技馆。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要建一个综合场馆,报到市里以后,当时的市委决定要建一个以低碳为主题的场馆。从建设思路的转变中,也体现着未来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生态发展的总方向。”

这项工作具体落到了杭州市科协的肩上。为了让市民对“低碳”这个新鲜的词儿和理念有初步、科学的认识,从2009年开始,杭州市科协先后印制了《迈向低碳生活》和《低碳生活智慧》等市民丛书,分发到各个社区。还召集组织市科普讲师团进社区、进校园活动,甚至在很多社区进行“点餐式”服务,即每个社区可以根据自己社区民众的“特殊需要”来点有关低碳的主题,并让专家团进行专门的讲解。不难看出,为了推动低碳生活理念的宣传,杭州市科协可真是使出了各路招数。

几年的努力下来,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概念在杭州市民心中由陌生变得流行。

经过四年建造,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于2012年7月正式开馆,成为中国第一家低碳主题的大型科技馆。杭州低碳科技馆以“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为呈现手法,向观众展现了低碳的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的益处,以及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

低碳科技馆自开放以来,已迎接22余万的游客,也正逐渐成为杭州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了解“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第二课堂”。杭州低碳科技馆作为中国唯一一个以低碳为主题的科技馆,经过近一年与市民们的“互动”,于今年4月,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推荐、市民投票、先锋体验、专家评审等层层筛选,杭州低碳科技馆荣获2013杭州市民体验日“最具品质体验点”的称号。

在这里,低碳的主题不仅覆盖了整个展厅,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也在身体力行。上到馆长的名片、手帕都是可再生的,下到物业清洁时一桶水可以拖一层楼。吉京杭馆长说:“低碳并不是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改变生活模式。低碳馆开馆时给市民发放三宝:手绢、便携餐具、扇子。东西不贵,就是想让市民养成少用一次性用品的习惯。”

培养零排放的时尚公民

“在长期的低碳科普活动中,科协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从开始的简单低碳知识讲座,到现在力争切切实实地影响每个市民的行为习惯,我们着实花了一番工夫。比如,城市居民一些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产生了可观的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帮助每个市民都计算自己的‘碳足迹’。”

张主席给记者拿出了“碳中和计算罗盘”。这个罗盘可以清楚地计算出个人的“碳足迹”。记者看到,这里记录着日常的碳排放指标。比如,乘坐飞机飞行1000公里的碳排放约为140公斤;开车100公里碳排放约为16公斤;平常家庭用电100度的碳排放约为96公斤。

除此之外,罗盘上还列明了中和碳足迹需要的“碳汇”量。以小轿车行驶20000公里为例,记者将旋转表盘的“小汽车”与20000对齐,显示碳排放量为“4500公斤CO2”,此时“碳汇”项为20,也就是说,为中和碳足迹需要种20棵树;如果购买100件衣服,碳排放量则是“640公斤CO2”,对应的“碳汇”量是3,即需要种3棵树,才能中和掉碳排放量。

张主席告诉记者:“接下来,我们会将罗盘的碳中和计算方法普及到广大市民,公众可以明确了解自己的碳排放量。当市民了解了日常碳排放指标,就能够以植树的形式,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碳中和,让自己成为‘零排放’的时尚公民。”

如果要实现公民的碳排放交易,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碳汇交易平台”。所谓的“碳汇交易平台”,就是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政策、管理和碳贸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目前,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是浙江省内唯一一家从事林权交易,林业碳汇交易的森林资源交易平台。杭州市科协和杭州低碳科技馆正与其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

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战略发展部经理林莹告诉记者:“我国目前的林业碳汇交易只是一种基于自愿的购买行为,还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易行为,但未来有转变成交易行为的可能性。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如果每个人购买1元钱的减排指标,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减排量。”而且,个人购买碳交易不只局限于经济意义本身,这种行为还可以促进个人自觉形成低碳、绿色的环保意识,从而产生连带效果,推动更大范围内的碳减排。比如,个人购买碳指标有可能抵消一年来在工作、生活、旅行等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进行碳中和,甚至达到零排放。

吉京杭馆长也对记者说:“低碳科技馆作为低碳科学普及中心、绿色建筑展示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以及低碳信息传播中心,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有着诸多的共同理念及广泛的合作空间。比如下一步,低碳馆还会设置专门的大屏幕,滚动显示市民某某在哪里种了几棵树,可以中和多少公斤碳,现在树木的生长情况,树木的具置,等等。”

文化科普 垃圾也生态

杭州是出名的“东方品质之城”,你会发现连垃圾处理也带着科技文化味儿。

张主席向记者介绍了一句杭州的流行语,那就是“金山银山不如青山绿水”,在他眼中,各种固体废弃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选开就是资源。“垃圾资源化潜力随着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因此,杭州市科协会同市相关部门开展了垃圾分类宣传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且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所以说垃圾山可以变成金山。”

此外,杭州还开创了“跟着垃圾去旅游”这个品牌,用“垃圾文化”推行低碳环保的理念。

杭州市环境集团副总经理曹宏说:“开出垃圾旅游路线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市民近距离了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公众一般对垃圾处理的理解是:肮脏、臭气熏天、污水遍地、苍蝇乱飞,而我们现在将整个垃圾处理过程对市民公开,市民自由参观整个垃圾的处理过程,不是为了作秀,是使市民成为监管的主体。”

吴正浩是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一名普通工人,他骄傲地告诉记者,面前这个占地约1740亩的生态园,就是天子岭一期垃圾填埋场。我们很难想象,走过的每一步脚下踩的都是垃圾。

返璞归真 向传统文化取经

杭州的低碳同样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离开喧嚣的杭州市区,一路向南65公里就是桐庐县的深澳古村落。深澳古村落历史悠久,有记载的始于南宋,存有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深澳村至今还保持着一套独立的自然水系,由暗渠、明沟、坎儿井、水塘、溪流组成。暗渠的构造尤为巧妙,它长800米、深入地下约4米、宽1.5米、高2米,贯穿整个村庄。深澳的“澳”字就此而来。村内每户人家门前都可以采到水,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就是他们所有生活用水的来源。天井里蓄的雨水流入门前的水沟,同时带走生活污水。

桐庐县科协副主席严亦慈向记者介绍,目前全村还有17口坎儿井,12个水塘,完整的水系使深澳村免受水旱灾害的侵犯,这在一千多年前的建村规划时是非常有远见的。深澳的优美生态环境让村里的长寿老人格外多,随便走走就能碰到百岁老人。

深澳村因保持着悠久历史文化而闻名,而一走进紧邻它的环溪村,看到的是一幅新农村的美丽风貌。在这里,记者发现了一套特殊的污水处理系统,它采取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的处理模式,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可以回用灌溉,而沉淀池里的有机质底泥可以放入堆肥场,堆肥熟化后还可当作有机肥再利用。这样一套设施,既缓解了污水乱排的现象,也使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再利用。

让创新与传统完美统一,融科学与文化于一体,就这样,杭州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上,交出了属于自己的答卷。■

杭州市科协副主席张贵书

低碳理念具体落实有难度

科技生活周刊:

如何看待低碳理念?

张贵书:低碳是一种思想指导下的行为,一种习惯,更是责任。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群体的认同,现在公众的素质参差不齐,只有从思维方式上形成自觉的模式,在行为上养成习惯,才能形成生态文明的自觉行动。

科技生活周刊:现今低碳理念流行起来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张贵书: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环保、低碳理念正在改变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它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时尚,“今天,你‘低碳’了吗”已成为杭城环保人士新的问候语。

以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为代表的市场的无形“手”,除了引导企业自觉走上低碳经济的道路外,其外延也正在不断扩大,并日益对普通居民的低碳生活起着引导作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个人购买碳交易指标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即在于此。华东林交所将低碳理念融入市场经济机制,且与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优势互补,为打造“低碳城市”,加快“森林浙江”的建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技生活周刊:

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点有哪些?

张贵书:最大难点就是,科学传播,从传统科学普及到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反思科学,参与科学以及公共科学服务上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却有一定难度。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LED灯节能,但制作LED灯的过程是否节能呢?再比如,高晶硅应用于太阳能方面,但太阳能企业也是碳排放大户。也就是说,宣传和实际情况是脱节的。我们都知道写字楼等大厦地下室的灯都是24小时开着的,大家都考虑换成节能灯,但更换的成本高,导致实施困难。要想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在推广低碳理念的过程中结合奖励机制,以及公众的理解与自觉,才能把科普宣传落到实处。

科技生活周刊:杭州市在大力建设“智慧城市”,这和低碳城市建设有什么关系?

碳中和对普通人的意义篇12

目前,国家环保部以及环境发展认证中心公布了首批11家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企业。此次认证遵循严格的评判标准,全面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请问吕部长对于此次认证工作有何感想,海尔在全生命周期是如何实现低碳的?

吕佩师:海尔洗衣机是首批认证企业之一,对于此次认证,我认为不仅能推进我国企业和消费者的低碳消费,也将有利于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加有利的竞争机会。

海尔洗衣机始终坚信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管理体系。首先,采用绿色设计。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特性分析,重点开展产品的模块化、可拆解,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以及节能、降噪、轻量化等绿色设计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其次,进行绿色制造。严格遵守国际相关法规,有效控制铅、汞、镉、六价铬等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然后,运用绿色经营。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绿色和环保的经营理念,将其融入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最后,采取绿色回收。以国家级静生态工业园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回收体系,多渠道回收废旧家电;通过建立手工拆解与机械分选相结合的废旧家电处理体系,实现产品的绿色回收及材料的资源化再利用。

主持人:邵总您好!此次低碳认证工作主要涉及家电企业,其它行业的认证工作会逐步展开,您认为低碳认证工作对企业具有哪些意义?一直以来惠普电脑都致力于节能减排工作,能谈谈具体的做法吗?

邵冬:环保部低碳认证工作不仅是政府机构需要切实执行的建设要求,更是各家企业,乃至全社会必须遵从的国家战略目标。对于惠普来说,我们更强调企业与社会共赢,将节能环保作为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众多企业来说,低碳产品认证的出台,更是一种积极的督促。企业需要将绿色节能当作核心要求之一,而不仅仅是一项增值内容。

对于具体的节能减排工作,惠普更是将低碳行动融入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主要从绿色设计、绿色节能、绿色回收等多方面人手。

在研发阶段,惠普电脑的塑料外壳部件均不含溴化阻燃剂,产品涂料中均不含铅,制造过程中也不采用臭氧消耗物质;其次,惠普Illumi-Lite显示器均采用不含汞的LED背光板,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另外,惠普的大部分电池不含水银或镉,部分含量的不会超过当前法律规定标准。

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惠普也引导消费者降低PC产品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如惠普的智能AC适配器安装了内建传感器,可以根据各种电脑机型调整额定功率,优化性能,降低用户电量功率的使用。

此外,惠普还倡导用户建立IT产品的绿色回收意识,在全球率先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回收再利用服务。在国内,惠普已经在78个城市设立了电子垃圾回收站;商用笔记本电脑中90%以上的材料均可回收和再生,惠普电脑机箱均采用免工具拆卸设计,减少了聚合体、塑料、着色金属的使用,更利于产品的回收利用。

主持人:如果谈到电脑那就不得不提到英特尔,我们知道英特尔是全球电脑芯片的第一巨头。请问丁蔚,英特尔在节能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丁蔚:英特尔致力于从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等各个方面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并在每个环节安排相关部门进行战略推进和技术改进。

在提高产品能效上,英特尔借助微缩制程技术,将更多晶体管封装到英特尔处理器中,同时降低能耗。实际上,每一代新制程技术都有助于英特尔构建性能和提高微处理器的能效,据估算,2006年至2009年间,英特尔酷睿微架构相比上代技术共节省了260亿度电,相当于2010年夏季用电高峰期中国国内两天的用电量。

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策略上,首先英特尔与全球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展开合作,促使各方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有效计划,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建模技术等措施,对能源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在《英特尔行为准则》、《环境、健康和安全政策》里体现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制定了一系列环保目标,将环保理念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产链中;最后,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英特尔环保事业,并将员工的部分可变薪酬与他们在产品高能效、公司碳排放、能耗降低三个领域挂钩。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可再生电源的购买者,努力实现最小化的碳足迹,并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10年来,英特尔公司一直积极倡导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以及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企业低碳发展仍需大环境支持

主持人:刚刚大家也都谈了企业在走低碳化的道路中,更注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也根据产品的周期性制订了不同政策,采取了不同措施。请问各位,您认为企业还应在哪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推进低碳事业?

邵冬:目前,惠普电脑形成了“绿色科技生态圈”理念。我们还需将这方面进一步完善与推广。

“绿色科技生态圈”渗透在惠普电脑整个产业链的各个层面,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所有产品都会考虑如何使用环保材料,如何通过设计减少能源耗费,如何通过设计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等。我们将不断降低制造和使用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效率,将此概念贯穿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全线,并致力于帮助消费者了解如何降低PC产品使用中的能源消耗率,真正实现“绿色科技生态圈”的建设。

吕佩师:海尔洗衣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节能力度。首先是以科技创新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制造绿色环保产品,从而有效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其次以管理创新保证低碳经济发展。颠覆传统管理,让每个人都为企业的碳减排出谋划策。最后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低碳经济深入发展。创建“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

丁蔚:“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英特尔在中国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绩效目标。英特尔中国区的各个工厂和机构均积极支持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并积极在生产和产品方面研究开发节能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持续降低生产性的碳排放,促进并推动在产业生态链中实施节能环保,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问题。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目标,英特

尔除了在产品制造、产品能效、政策制定和员工动员上加大力度,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还积极致力于在全球各工厂实施可持续水管理。例如工厂选址时严格考核该地区是否靠近可持续水源,并为新制程技术制定具体的水资源使用目标;在运营的各个阶段,合理采用对环境有利的高效水资源管理措施。

英特尔还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每年,英特尔回收利用大部分运营中生成的废料,其中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料以及每块芯片的化学废料等。

主持人:从目前形势上看,政府是大力支持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从近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就能看出政府重视的程度。但是政府只是政策制定方和支持方,请各位从政府和企业角度谈谈目前需要怎样的环境?

丁蔚:国家环保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不仅积极推动面向企业的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而且致力于将环境认证标志的成功经验应用在低碳产品的认证上,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认为国家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从管理、结构和技术三个方面人手。

在管理方面,国家应当建立良好的机制和流程,鼓励企业积极实施低碳发展,同时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粗放增长。要加强对于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社会节能减排重要作用的认识,推动传统产业积极采用信息通信技术,贯彻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实现低碳发展。

在结构方面,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低排放产业更快发展。信息和通信产业(ICT)是低排放产业的代表,大力推动ICT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

在技术方面,希望政府大力推动研发采用ICT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新型技术方案,并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实施,引导企业实现低碳发展。

吕佩师:中国环境标志低碳标准不仅对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出要求,而且对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回收利用、污染排放、人体健康等产品综合环境指标做出要求,确保了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不仅低碳,而且全面环保。本次政府仅仅在家用电动洗衣机、冰箱、数字式多功能复印设备、数字式一体化速印机四种产品上开展了低碳认证。我们期待着政府能够扩大认证的范围,让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加强低碳意识,营造一个全员低碳的社会大环境,以支持企业进行低碳发展。

邵冬:大力推进低碳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社会各界都来支持和倡导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从政府的角度看,需要做的是制定完善的标准和规范,来整体管控和推动市场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需要严格遵从政府的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进而自发地来推进节能、环保的建设;从终端用户的角度看,要将节能、环保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并在产品购买和使用中时刻贯彻这一原则。

未来,可持续低碳发展仍是目标

主持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未来的五年中,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时期。未来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低碳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