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合集12篇

时间:2024-03-04 14:42:06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1

中图分类号:G92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献回顾

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2013年底,“单独二孩”政策的提出,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给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两次新的突破。

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使得一部分家庭受到二孩政策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国家社会发生着变化,家庭发生着变化,家庭中的头胎儿童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

1.问题的提出

有关二孩政策,一直备受研究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社会各界人士对该政策实施过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从“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延伸到“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会改变现有家庭的模式,家庭中的成员从接受了只能生一个的政策转变为考虑生二胎。而二孩政策的实施会导致原家庭中的头胎子女陷入何种心理困境?这些头胎子女在家长选择生二胎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1)为何实施二孩政策。在我们明确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之前,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提前步入了老龄化的时代,劳动力开始短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前以廉价劳动力为优势的产业也逐渐开始转移到东南亚地区。

面对这些情况,政府不得不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样的生育政策在当前的人口情况下是否还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劳动力资源的紧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老龄化已不再只是社会养老问题。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困境。

(2)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我们在研究二孩政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了解到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发展过程,正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当前许多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进而形成了现在的独生子女群体。

我们这里界定的头胎子女指的是当年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但是其父母并没有丧失生育能力,我们将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定义为头胎子女。只准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到一定的程度后,中国的国情开始发生变化,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劳动力资源的紧缺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造成生育权利的不平等,减缓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也加大了社会风险。这些方方面面的变化都折射出一个问题,只生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发展到现在是否还是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一个合理的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放开二孩政策是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政策。

在2013年底,我国开始放开“单独二孩”,允许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第二胎,这个生育政策的调整涉及全国大范围内的相当一部分的人口,相当一部分的家庭会因为生育政策调整而有很大的改变。

在2015年,我国推出“全面二孩” 政策,对整个中国的家庭都带来了 巨大的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仅是对现 有的小家庭,那些大家族中的每一个 人也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个政策的 影响。

2.文献回顾

学者多是采用定量研究的方式从社会宏观层面来研究二孩政策,更多地涉及对整个家庭人口的研究。如吴迪在其文章中从宏观的角度看待二孩政策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主要论述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至少提前了25年进入刘易斯拐点,也就是进入一个“未富先老”的境地,如果不尽快准生二胎,将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在叶雯的《我国城市80后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和生育数量的实证研究》,作者得一些结论:一是理想子女数总体上倾向于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而且以一个孩子为主;二是已婚者明确的二胎生育意愿并不强烈,且双独家庭二胎生育意愿明显低于单独家庭;三是男性偏好并未完全转变,但已明显减弱,追求“儿女双全”;四是理想婚育间隔以一至两年为主,胎次间隔以三至四年为主;五是现行政策条件下的实际生育数量大部分也为一个或者两个孩子。

二、“全面二孩”政策下头胎子女面临的心理困境

1.头胎子女是否支持生二胎

对于全面二孩政策下准备要第二胎的家庭,头胎子女是否能够接受这个新生命的到来?

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有意愿再要一个孩子的家长来说,对于已经对“全面二孩”政策有意识的孩子也应该尽力去解释和让他理解这个政策,并且让他从心里接受这个政策,也接受第二胎孩子的到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第一胎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理由也是各种各样,比如父母会不喜欢他们了,会有人和他抢东西,他希望能有一个哥哥,而不是一个弟弟;爸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会喜欢他了,所以不接受第二胎小孩。还有的第一个孩子可能觉得表哥表弟这种也可以满足他玩耍的需求,所以不想再要一个弟弟或妹妹。还有的头胎子女会嫌小孩子烦,其原因可能是在看到亲戚里刚出生的小孩在小时候会有些吵闹,让这些头胎子女觉得如果再要一个小孩子的话,家里会很吵。

2.头胎子女对二胎的性别偏好

在成年人看来,儿女双全是最好的搭配方式,这一点在叶雯的《我国城市80后独生子女生育意愿和生育数量的实证研究》中也有所提到,对于“80后”家庭的生育意愿,虽然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有所存在,但是已经有所减轻,大家更希望儿女双全。

笔者在进行调查中了解到,头胎子女对下一胎的性别也会有所偏爱,有的女孩子就希望能有一个妹妹。这让我想到了性别角色理论对小孩子的影响,我们从小就有这样的思想,就是女孩子应该打扮得漂亮,穿漂亮的衣服,穿裙子,玩洋娃娃,而男孩子就不能这样,这样一种潜移默化的性别角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普通小孩的内心了,而大多数家庭都希望的是儿女双全,所以很多大人的看法和头胎子女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3.头胎子女面临的心理压力

头胎子女也会害怕如果有了弟弟或妹妹,他的爸爸妈妈就会不喜欢他了。两个孩子在一起,必然形成竞争关系,不再是所有东西都是自己一个人的,父母的爱也会被分散。每一个小孩子的内心都是脆弱的,都希望得到父母最大限度的关心和喜爱。不论是在母亲怀孕期间还是在弟弟妹妹出生以后,父母的关注点可能更大一部分都会转移到新到来的小生命的身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第一胎孩子的照顾和关心,第一胎的孩子可能会有相当一段时间都会抵触这个新生儿的到来,如果没有提前打消他内心里这样一种担心,即害怕自己再得不到父母喜爱的一种念头,这样对他的身心发展也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可能等到父母意识到自己忽视了对第一胎孩子的关心的时候,第一胎孩子已经在这种负面情绪中挣扎了很久。

如何与第一胎孩子交流,帮助他走出这样一个负面情绪,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很多的父母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不精通,只是隐约有一些了解,可能更多的只是从电视或者媒体报道中了解到,所以当第一胎小孩一旦形成父母在有了第二胎以后会不再喜欢他的想法以后,扭转他这样一种想法就变成了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如何缓解头胎子女的心理困境

1.怀孕之前跟头胎子女充分沟通

准备要二胎的家长,在这之前要与头胎子女做好充足的交流,充分了解头胎子女是否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而且头胎子女可能对第二胎子女的性别有所偏好,作为父母,在准备生第二胎之前要对头胎子女的内心想法了解透彻,不要让这个影响到头胎子女的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对头胎子女做出正确的引导,要跟他充分沟通,不能忽视了头胎子女的心里感受。

如果家庭中的头胎子女坚决不想要弟弟或妹妹,要了解头胎子女产生这样想法的原因,在充分了解原因的基础上,对头胎子女进行感化教育,而不能对头胎子女打骂和冷落。在生二胎之前,要预料到接下来的很多的困难,并且要得到所有家庭成员的支持。

2.了解头胎子女对于分享父母关心和爱的恐惧心理

如果头胎子女对可能要到来的二胎表示出恐惧,或者觉得父母会更爱二胎子女而不爱头胎子女了,笔者认为一定要了解头胎子女这样一个恐惧想法的来源,如果是因为一些叔叔阿姨无意中的玩笑话,父母要及时地开导他们,并且在生活上更加的关心他们,让他们解开心结,并且不论在后面的怀孕时期还是第二胎宝宝出生的一段非常时期,家长都不应该忽视头胎子女的心理感受,应该更加关心头胎子女,帮助头胎子女认识到父母虽然有了弟弟或妹妹,对他的爱还是不变的。在这期间,如果孩子身边有叔叔阿姨开玩笑说“父母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以后就不再喜欢你了”之类的话,要及时对说话者进行阻止,并且跟孩子沟通,让当事者承认这只是玩笑话,以免在孩子心中产生敌对第二胎孩子的情绪火种。

3.国家、社会共同努力

在国家层面上,国家机关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来完善“全面二孩”政策,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对于头胎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工作的机构以及相应的社会工作的人员要为这样一批在政策下准备要第二胎的家庭提供相应的帮助,不能让“全面二孩”政策给家庭中的头胎子女带来不利影响,影响头胎子女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银河,陈俊杰.个人本位、家本位与生育观念[J].社会学研究,1993(2):87-96.

[2]杨 敏.独生子女政策出台始末[J].中国新闻周刊,2010(10):80―82.

[3]倪姝囡.“单独二胎”政策施后的生育意愿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6.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2

此前,他和妻子悄悄备孕,政策外生下了第二胎,这是夫妻俩期盼已久的一个女儿。“终于男女双全了,等我们老了,小孩可以有个伴”唐军无奈地说,如果早知道全面二孩政策年底就会出来,他跟妻子就不必冒这个险了。

唐军和妻子在南屏一家企业打工,为了迎接这个不符合政策的新生命,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两人一直提心吊胆,被辞退,甚至罚款的阴影笼罩着这个外来工家庭,夫妻俩犹如惊弓之鸟,“妻子不敢去大医院,检查要找熟人,也不敢告诉同事自己有了第二个小孩,担心消息泄露。”

苦等五年多后,单独二孩政策2014年3月在广东终于落地,夫妻俩仍被排除在政策的藩篱外。

“我和妻子都有兄弟姐妹”唐军说,如果再等四五年,妻子错过生育年龄,以后想生都生不出来了,于是决定冒险赌一把,先把孩子生下来再说,“年龄不能再等了。”

“为了逃避处罚,唐军曾考虑过让妻子偷偷回老家,生下小孩后把户口挂在亲戚名下,当时想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后来都被否定了,我和妻子还是觉得一定要给两个小孩相同的权利待遇。”

令唐军感到庆幸的是,随着单独二孩放开,生育手续比从前简便了许多,妻子5月生下第二胎时并没有办理准生证,也暂未被发现超生。

除了向身边的同事朋友隐瞒了生育二胎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广东允许超生儿落户,不再与计生捆绑的政策出台后,唐军和妻子同样犹豫不决,“超生儿入户后可以正常缴纳儿童社保,但像我们这种在政策出台前抢生的担心秋后算账。”唐军说,看到全面二孩的消息,心里只有一个期盼,希望能对政策出台前抢生的家庭网开一面,不要罚款了,“既然国家已经放开了,说明对人口是有需求的。”

除了心理上的担忧,二胎带来的经济压力,让唐军的日子过得不如从前潇洒了。

唐军说,小女儿出生后,两个小孩加上老人,原来买的三房明显不够住了,需要换房,如今市区房价动辄两万多一平米,压力大太,而每月支出也增加了很多,零食、玩具都要双份,加上奶粉钱、服装、幼儿园学费,小孩抚养支出越来越大。

唐军和妻子周末想出去娱乐放松一下都很难有机会了,“天天围着孩子转。”

唐军坦言,因为家里有老人且身体健康,帮忙照顾小孩,自己和妻子尚能勉强支撑,“如果老人身体不好,光靠我和妻子根本不敢去想第二胎。”

三年前生二胎她丢了工作 比起唐军,苏丽(化名)似乎不幸一些。因为超生第二胎,她丢掉了工作。

苏丽和丈夫是珠海户籍,十年前在香港产下第一胎,户籍也落在香港,因此当夫妻俩2012年决定生第二个小孩时,一度存有侥幸心理,“当时觉得第一胎是在香港生的,没有占用内地的指标,生育第二胎应该是合法的。”

苏丽原本在一家国有大型通信企业珠海分公司工作,怀上小孩时她没有对外宣扬,但当她挺着一天大过一天的肚子到单位上班到第五个月时,终于被同事领导察觉了,有一天人事主管打来电话,“领导说我这样生育第二胎也是超生,要么打掉,要么主动辞职。”

苏丽说,她曾经辩解过,自己第一胎在香港,第二胎应该不违法,但单位领导并不认同她的做法。

去年12月,金湾法院曾审理了一起类似案例,一名女子在香港生育第一胎后,回珠海生育第二胎,被计生部门以超生为由追缴20多万元罚款,女子随后将计生部门告上了法庭,要求取消罚款,但被法院一审驳回败诉。

苏丽说,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十几年,习惯了这份工作,在此之前,她并未想过辞职,但在权衡利弊后,她最终选择放弃工作,“我舍不得小孩,但也不想让领导为难。”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3

一、全面二胎政策定义

全面二胎政策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指符合指定条件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一)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虽然这些年对两孩政策进行各种样式的开放,但是都没有办法改变生育政策需要改变的实情。

(二)劳动力短缺现象。在社会化的发展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下老人和小孩儿,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出生率减少,适龄劳动力减少,导致人均GDP下降,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单独二孩实战遇冷。政府实施里单独二胎的政策,但是并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到2014年底为止,只有不到100万的夫妻申请生育二胎,和政府一年增加200万新生儿的预计相差很多。进展不明显,原因如下:

1.没有明确的法案。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对一些法案进行改动,仅仅是对各地一些生育方面的条款作了修改。从而使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2.并不很想生育。生育二胎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也要从事业方面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夫妻对生育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夫妻并不是很想生育二胎。

(四)独生家庭问题。1.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4个或者更多的老人,同时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沉重的压力让人感到无力。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20世纪80年代的4-5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左右,家里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家庭的养老和生育功能不断减弱。2.老人失去独生子女成为家里不能承受的伤痛,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妇所承担的内心痛苦,未来的经济压力,再生育能力,以后的养老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承受的痛苦所能相比的。

(五)男女比例失调。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很多家庭希望生育男孩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B超对所生幼儿的性别起到很大作用,人们都会在孕间去做B超检查,增加了生男孩的比例,使男女的比例失调严重。这也代表着也来越多的男孩在适龄期间无法找到结婚对象,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对生育政策的各种限制就要放宽或者全部取消才行。

三、全面二胎政策难以实施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1. 生育成本高,面对压力大。现在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培养,再到儿女的成家,各种成本相当高昂,已经不是一个家庭轻易能承担的,况且就业压力大,再生一个孩子可能使夫妻的人生规划都改变,很多家庭很难做决定再生二胎。2.花费时间、精力多。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和社会上的地位不低于男性,越来越能在各个舞台展现自身风采。如果生育二胎,很可能使很多女性失去竞争的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抚养孩子,失去自己的事业。3.家里孩子阻力大。生二胎的另外一个阻力就是家里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二胎,认为生二胎父母对自己的爱就会转移,所以由于家里孩子阻挠的原因很多家庭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

(二)社会层面。虽然国家允许适龄的夫妇生育二胎,但是并没有根据生育政策针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相应更改。像女性的生育福利,产假福利,生育二胎妇女的就业政策,国家医疗卫生设施的优化,二胎子女教育成本的减免,完善的养老政策等等。1.医疗准备。全面二胎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同时,由于生二胎对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大,政府需要增加优质妇产资源。2.女养育育成本。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换房费等增量将比较大。

四、全面二胎的好处

1.二胎政策可以增加劳动力。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经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且出生率不到国际标准的二分之一,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将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二胎政策,为未来储备足够的人力资源,缓解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2.二胎政策可以调整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男女比例影响了年轻一代人的正常婚姻和组建家庭,而二胎政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二胎政策也有利于个体的发展。(1)二胎政策可以为孩子创造更健康的成长环境。在当今时代,我们不难看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弊端。一般独生子女都有内向和性格孤僻的情况。生育二胎可以让两个孩子在一个家庭成长,有利于塑造健康的性格和能力。(2)生育二胎还可以避免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讲也减轻了一个子女抚养老人的压力。

五、我对二胎政策的看法

如果按照现在实行的生育政策并不加以改变,用不了多久我国的老龄化现象就会十分严重,越来越少的出生率造成我国的人才储备告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体竞争力就会明显下降。独生子女赡养更多的老人同时抚养子女,压力很大,国家情绪低迷。失调的男女比例使越来越多的男人娶不到媳妇,增加犯罪率和社会不稳定性。全面二胎政策实施能合理改善老龄化问题,男女比例问题,国家人才储备问题,社会安全稳定问题,我认为当下实施全面放开的二胎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4

一、单独二胎与生育权的内容

(一)单独二胎。单独二胎政策是指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又称单独两孩政策,它扩宽了我国可生二胎的人的范围,使更多的人获得了生育二胎的机会,他们的生育权也得到了保障。

(二)生育权。生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是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是指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依照法律规定享有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和生育子女数量的权利,其内容包括生与不生的权利、生多生少的权利、生育平等的权利等等。

二、单独二胎政策的理论争议

单独二胎政策的提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到底是好是坏,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使很多人会担心我国的人口会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据专家分析,从我国现在的人口基数来看,这个小的生育高潮对我们总人口的影响很小,不会有很大的人口反弹,也不会造成人口增长的失控。但是,现在国家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会造成家庭一定的负担,例如高额的生育成本、孩子的抚养教育问题,这都是很多家庭的难题。另一方面,更多人赞成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带来的更多的是有利的影响。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对家庭个人来说,单独二胎政策给与了更多人生育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面会缓解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

三、单独二胎政策的积极意义

(一)对社会来说。首先,有利于缓解中国老龄化问题,保持经济发展后劲,保持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保持现在生育率的基础之上来缓解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不会使人口过多的增长,同时也有助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其次,有利于调整我国的人口比例失调现象。“养儿防老”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是很大的,撇开它的误区不说,在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下,很多家庭为了能生男孩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多,导致我国人口的男女比例失调。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后,符合条件的家庭就不会顾虑到底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因为不管是男是女都还有再生一个的机会。再次,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促进人口的均衡发展。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会使人口小部分的增长,适当的补充劳动力,不会造成劳动力匮乏或短缺,使我国的劳动力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最后,有利于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单独二胎政策使更多的家庭有了多生一个孩子的机会,这样等到父母年老的时候就多了一个孩子来养老,这在一定程度上面大大缓解了社会的养老压力,同时使社会的养老资源能更多的用到那些有需要的人身上。

(二)对家庭来说。首先,有利于消除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坏毛病。以前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都围绕着这一个孩子转,可能会导致孩子比较自我,娇生惯养,很难适应社会。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懂得关心他人,更容易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其次,有利于增加父母的家庭责任感。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可能会感觉不到很大的家庭压力,家庭责任感也不会很强烈。但是如果家庭里面有两个孩子,父母就是考虑到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从而会为创造更好的家庭条件而努力。再次,有利于解决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很多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小伙伴,家里面也没有人陪着,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如果家里面有两个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有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分享,一起玩耍,这样对孩子以后的人格塑造也有好处。最后,有利于减少独生子女的家庭风险负担。现在有很多“失独”的家庭,孩子遇到了不好的事情,父母也没有了精神支撑。但是如果家里面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遭到不测,至少还有另外一个孩子来弥补父母心中的那份伤痛。

四、关于单独二胎政策与生育权的思考

对于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虽然社会上支持的声音大于反对的声音,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思考一下单独二胎政策的负面效果:单独二胎政策导致了有关生育权的不公平现象。

(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育权的不公平。单独二胎政策规定夫妻一方或双方是独生子女的,享有生育二胎的机会,意思就是说如果夫妻双方都不是独生子女的,就必须受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约束,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显然违背了生育权赋予人们生育子女的权利,造成了生育权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不公平分配现象。

(二)农村子女与非农村子女生育权的不公平。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了在农村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父母可以生育第二胎,这给了农村父母一个生育二胎的机会,导致在农村非独生子女家庭是很多见的;而在城市计划生育政策抓的比较严,独生子女家庭比较多,所以单独二胎政策主要是惠及了城市人口。以前计划生育政策一直是农村比城市宽松一些,这次单独二胎政策城市受益人群多一些,意味着一对夫妇是否能生育二胎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是独生子女,这种由出身来决定生育权的做法显然有悖公民的生育权的。

(三)头婚夫妻与再婚夫妻生育权的不公平。我国对再婚夫妻生育子女的规定比较多,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再生育子女,所以单独二胎政策不能直接适用于已经有孩子的再婚夫妇;相对于新婚夫妇,他们不能够得到与自己亲生的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机会,也没有孩子作为家庭生活的纽带,体会不到家庭应该有的温馨。

五、结语

目前,单独二胎政策已经在部分省份实行,下一步就是希望单独二胎政策能在全国范围内放开,使更多的人能够有生育二胎的机会,即使不能保障所有公民的生育权,但是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可以保障那些有条件、有想法的公民生育孩子的权利,这不得不说也是人权保障的一种进步。

参考文献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5

二、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

(一)人口形势十分严峻。我国人口形势十分严峻。虽然这些年对两孩政策进行各种样式的开放,但是都没有办法改变生育政策需要改变的实情。

(二)劳动力短缺现象。在社会化的发展中,农村的年轻劳动力都在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下老人和小孩儿,没有足够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慢慢消失。出生率减少,适龄劳动力减少,导致人均GDP下降,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三)单独二孩实战遇冷。政府实施里单独二胎的政策,但是并没达到想要的效果,到2014年底为止,只有不到100万的夫妻申请生育二胎,和政府一年增加200万新生儿的预计相差很多。进展不明显,原因如下:

1.没有明确的法案。单独二孩政策并没有对一些法案进行改动,仅仅是对各地一些生育方面的条款作了修改。从而使每个地方和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2.并不很想生育。生育二胎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也要从事业方面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夫妻对生育的观念也在转变,越来越多的夫妻并不是很想生育二胎。

(四)独生家庭问题。1.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需要赡养4个或者更多的老人,同时需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沉重的压力让人感到无力。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从20世纪80年代的4-5人减少到现在的3人左右,家里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同时,家庭的养老和生育功能不断减弱。2.老人失去独生子女成为家里不能承受的伤痛,也是社会的一大问题。失去独生子女的夫妇所承担的内心痛苦,未来的经济压力,再生育能力,以后的养老问题也不是一般的家庭承受的痛苦所能相比的。

(五)男女比例失调。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而重男轻女的思想自古以来就在人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很多家庭希望生育男孩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B超对所生幼儿的性别起到很大作用,人们都会在孕间去做B超检查,增加了生男孩的比例,使男女的比例失调严重。这也代表着也来越多的男孩在适龄期间无法找到结婚对象,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如果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对生育政策的各种限制就要放宽或者全部取消才行。

三、全面二胎政策难以实施的原因

(一)家庭层面。1. 生育成本高,面对压力大。现在从怀孕到生产,从生产到培养,再到儿女的成家,各种成本相当高昂,已经不是一个家庭轻易能承担的,况且就业压力大,再生一个孩子可能使夫妻的人生规划都改变,很多家庭很难做决定再生二胎。2.花费时间、精力多。随着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工作和社会上的地位不低于男性,越来越能在各个舞台展现自身风采。如果生育二胎,很可能使很多女性失去竞争的机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抚养孩子,失去自己的事业。3.家里孩子阻力大。生二胎的另外一个阻力就是家里孩子不愿意父母再生二胎,认为生二胎父母对自己的爱就会转移,所以由于家里孩子阻挠的原因很多家庭放弃了生育二胎的念头。

(二)社会层面。虽然国家允许适龄的夫妇生育二胎,但是并没有根据生育政策针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作相应更改。像女性的生育福利,产假福利,生育二胎妇女的就业政策,国家医疗卫生设施的优化,二胎子女教育成本的减免,完善的养老政策等等。1.医疗准备。全面二胎放开后,医疗资源需求是最为迫切的。同时,由于生二胎对家庭的经济负担压力大,政府需要增加优质妇产资源。2.女养育育成本。孩子的生养成本主要由分娩、养育、教育三大块组成。对于生养二孩家庭来说,家庭支出无疑是要增加,尤其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孩子的保姆费、教育费、换房费等增量将比较大。

四、全面二胎的好处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6

日前,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这一要求与2015年的《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相比,前者从原则上不再允许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通知发出后,《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以及刚收官不久的《二胎时代》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与《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不同,《二胎时代》还是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一、依托政策热点获观众点赞

2015年10月,中共全会公报允许普遍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国家“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执行。从双独二孩到单独二孩再到全面二孩,国家逐步放宽生育二孩的政策标准,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家庭迈入“二孩时代”。为了能给考虑生育二孩的家庭解答疑惑,在这样的一个人口政策改变和家庭结构转变的大背景下,综艺节目《二胎时代》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在北京卫视上映,每周五晚21:08更新,每期约80分钟。

该节目作为国内首档结合“二胎政策”的综艺节目,以宝贝入住独子明星家庭的形式来展现二胎时代下父母和孩子在相处过程中将要面对的问题和正确的解决方式。节目组通过跟拍从全国选出的四位萌娃作为明星家庭的“二宝”在入住明星家庭后给家庭带来的变化,向受众展现独子家庭在面对突然多出来的“二宝”时的反应与表现,从而给已经或即将有二孩的家庭一个参考。与我国其他亲子类节目不同的是,该节目不仅展现了明星如何与孩子相处,孩子之间如何沟通,还展现了父母与上一辈人两代人之间,在教育孩子的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碰撞。除此之外,每期节目中还会插播一两个普通二胎家庭的生活状态和父母养育二孩的一些心得,从而使节目更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更接地气。

二、从传播学角度对《二胎时代》的解析

《二胎时代》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高的收视和点击率以及不同凡响的收视效果,其从节目定位、选题、策划、制作再到播出,是传播过程中“5W模式”的典型再现。

(一)传播者

在整个《二胎时代》节目中,导演组、玩具配音员和四个明星家庭及几组普通家庭多方位联动,成为整个活动的传播者。传播者作为整个传播活动的发起人,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担负着对信息进行搜集、筛选、传播的职责,因此也被称为传播把关人。传播学家Scheufele和Ghanem曾指出,传播者通过新闻设置和议程选择,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观点、事件、人群进行筛选过滤与传播,并且吸引公众对它们加以关注,因此他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众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①在《二胎时代》的节目里,导演组、玩具配音员和四个明星家庭及几组普通家庭都扮演了整个传播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传播者的角色,同是传播者,但是在节目中他们各自发挥着不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1、导演组。作为传播把关人之一,导演组在整个传播过程中主要负责节目的策划、嘉宾的选择以及对节目素材的筛选。北京卫视的《二胎时代》之所以一播出就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和人气,这与导演组的选题和策划有密不可分的联系。2015年是综艺节目井喷的一年,继《爸爸去哪》之后,各类亲情类互动节目也是层出不穷。在这种亲情节目泛滥,而受众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导演组抓住了“二胎政策”出台将给独子家庭带来很多变化的这个热点,使得该节目与时下的众多亲情类综艺节目有明显不同,《二胎时代》不单单是亲情类综艺节目,准确的来说是一档观察式的节目。与《爸爸去哪》不同,在拍摄期间,工作人员不会做人为干涉,所有的环节安排都是基于明星家庭原本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的,这档节目更加侧重于真实展现参与者的情感,尽可能的全方位的向观众展现参与者最真实的状态。节目记录了明星家庭在面对突然多出来的“二宝”时的反应与表现,通过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见证他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矛盾不断到和谐相处的过程。这就使得该节目既有娱乐性又具有教育意义,更适合想要二胎和已经有二胎家庭的父母和孩子观看,因此该节目在一上映就受到观众们的青睐。

2、玩具配音员。

节目中,孩子在结束一天与家人的相处之后,有一个与玩具互动交流的环节,这个环节的设置是整个节目中的创新点和亮点,也是与其他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很大的不同之处。孩子跟玩具做朋友,很多不愿意吐露的感情和心理话都会在与玩具独处的时候说出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玩具配音员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和引导十分重要。配音员会根据当天孩子面对矛盾冲突的表现时所看到的问题去询问孩子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对家长处理某件事情的看法,同时,这一环节的设置有利于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使家长明白在今后的相处中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与沟通。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也会和节目中的明星爸妈一起受到教育和启发。

3、四个明星家庭及几个普通家庭。

参加《二胎时代》的四个明星家庭是节目传播的核心传播因素。参加该节目的明星夫妇有王斑曹颖夫妇、杨威杨云夫妇、潘长江和女儿潘阳、夏克立黄嘉千夫妇及其他们的孩子和分住在每个家庭的“二宝”。这些明星夫妇均是演艺界及体育界知名明星,因其知名度和观众的偷窥与猎奇心理,受到了观众的极大关注。与《爸爸去哪》、《爸爸回来了》不同,《二胎时代》每期节目中还对两个或三个普通的二胎家庭进行跟踪拍摄和采访,观众不仅可以看到明星家庭是如何处理二孩的问题,还能够看到其他普通家庭在教育二孩或多个孩子之间的问题,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

(二)传播内容

一档节目的成功关键在于节目本身的内容,而非仅仅靠社会化营销和新闻炒作。当下关注、描写、反应父母和孩子、婆媳夫妻、岳婿家庭关系的综艺节目不胜枚举,关注二胎家庭的节目仍是一个行业空白。而《二胎时代》的开播正好填补了这片空白。节目内容也很有看点。强剧情:多重家庭关系、二胎的社会痛点,成为强剧情的现实依托。在家庭成员增多,结构复杂的二胎家庭中,这种感受更是明显。该节目借力这种天然存在的戏剧张力,依托四个不同生活背景下的家庭,讲述在四个家庭中,二胎的出现给整个家庭成员带来的变化。强人物:根据中国式家庭的典型关系格局,设置不同角色的标签化人物。孩子之间、父母与孩子、父母之间、父母与祖辈、祖辈与孩子等至少4对家庭人物关系是节目主体关系的主要部分,依托这样真实存在的人物关系,观察他们在二胎到来后,人物的冲突、磨合和成长。强共鸣:节目直击社会痛点,能够很快的把观众的情感带入节目中去,使其感同身受。明星家庭和普通家庭虽为不同的社会群体,但相同的亲子情感、家庭关系和孩子成长的潜在问题等都是普通百姓和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再加之节目中对普通二胎家庭的采访,这些都极大地使观众产生共鸣。

(三)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是传播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纽带,是连接传播者与受众的重要物质手段。②它也可称为传播渠道、信道、传播工具等,是传播内容的载体。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③从传递信息的手段角度来说,《二胎时代》虽然是一档以电视为传播载体的亲子节目,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二胎时代》综艺节目除了以电视为传播主体外,还在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乐视、优酷、PPTV等在线平台播出,同时,该节目在微博和微信上开通了官方账号,更新预告并与网友互动。参加节目的明星父母和孩子也随时更新着微博,与粉丝进行交流互动。

从负责制作、加工、传输的组织机构角度看,《二胎时代》是由北京卫视联合千足传媒一同打造。强强联合使节目覆盖国内、亚洲、和北美等地区,国内总覆盖人口超过2.5亿,其在观众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四)受众

受众是传播过程的另一重要主体,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主要包括报刊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视的观众、广大网民、现场观众等。④没有受众,传播就失去了对象和目的。每一个成功的节目都反映了其传播内容对受众需求的满足。《二胎时代》之所以在播出之后引来众多围观,一是满足了父母这类受众,在二胎政策下,他们需要转变育儿观念;二是满足了孩子和其他受众群体的好奇、娱乐、窥探的心理。明星生活一直是大众和媒体所关注的对象,《二胎时代》的录制是通过跟拍宝贝入住明星家庭后的家庭变化,且拍摄地点大部分是在明星家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明星家庭的居住环境及家庭成员的好奇心和八卦心理。同时,该节目贴近观众的生活,节目中孩子与孩子,大人与孩子之间笑料不断,这不仅在教育孩子上给观众以教育和启发,还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无限的娱乐效果和无压力的释放。这就导致了人们对该节目需求的直线攀升,从而吸引更多的粉丝。

(五)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过媒介传至受众而对受众产生的影响。⑤《二胎时代》自开播以来收视率就稳站前线,视频点击率飘升,微博关注上万,话题浏览量达到2.1亿,这说明了该节目在观众中十分受欢迎。该节目以其国内首档紧密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关注“二孩”政策的优势,得到了大量观众的赞赏与支持。节目不仅丰富了观众们的娱乐生活,更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解答疑虑、反思自我的育子平台。观众在观看这档节目的过程中,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也会拿节目里明星家庭中出现的问题与自身家庭的现实状况作对比和借鉴。“二孩来了,孩子们发生了哪些变化?”“两个孩子之间都有哪些矛盾?”“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们之间的矛盾?”“父母在面对孩子与祖辈、祖辈与父母之间的问题时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是二胎政策出台后现代家庭面临的严峻问题,更是人类繁衍生存过程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二胎时代》无疑为年轻父母们提供了新的育儿观念。

三、总结

尽管在星二代参与的真人秀中会出现对孩子进行炒作和错误解读的现象,但是,《二胎时代》在综艺节目同质化的今天能脱颖而出,不得不说其从选题到内容再到传播方式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其依托当下政策热点进行及时准确的节目定位,内容上的充实和结构上的创新,都是值得综艺类节目学习的地方,希望通过本文对《二胎时代》整个传播过程的分析,能够给未来综艺类节目的创新以启发。(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解:

①[美]H.Lasswell.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In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M].New York:Institute for Religious and Social Studies,1948.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7

前言:二胎政策是我国最新实行的一种计划生育政策,同时也被称为二孩政策,值得就是符合条件的夫妇允许生育第二个孩子,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既然称为二孩政策,也就是第一胎是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时候,不能够继续生育。2011年,我国各地开始实行,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育二孩;2013年我国则提出,夫妻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则可以生育二孩;2015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会议上提出,我国需要坚持计划生育的政策,完善人口持续发展的战略,因而实施夫妻可以生育二孩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二孩的生育对于想阶段90后人群产生的影响是双面的,下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准生二胎的政策

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国一般情况下规定只要第一胎是女孩,就允许生二胎,但是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夫妻双方年满28周岁,并且两胎之间需要间隔四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经过这一政策的规定,我国人口增长的情况飞速转变,目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脱离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情况,而是变成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等等,因此我国提出二孩开放的政策[1]。

二、二胎开放政策对90后的影响

二孩开放政策一出台,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特别是现在社会上的主要人员――90后,因为9已经有一部分90后进入可以结婚的年龄段,所以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90后的婚后生活也会造成一定影响。还有就是90后父母,正处于壮年,因此很多家庭条件等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90后的父母也对于这一政策跃跃欲试。这样两种情况很容易给90后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二胎开放政策对90后的有利影响

1、对90后自身造成的有利影响

据调查显示,我国第一批90后,在2014年就已经步入了晚婚的年龄,所以在现在很多已婚的90后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生育,随后2015年则颁布了二胎政策,这无疑是对于90后生育问题的干扰。很多90后认为,自己出生的时候,刚好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兄弟姐妹都比较少,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身边除了朋友就是堂兄妹或者是表兄妹,所以90后缺乏从小晚到大的小伙伴,也没有感受过父母一代与别人分享心事,有哥哥保护,姐姐照顾,或者是照顾、保护弟弟妹妹的情况,所以很大一部分90后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也像自己一样孤独,二胎政策开放之后,刚好解决了这一问题[2]。

2、父母孕育二胎对90后造成的有利影响

现阶段社会压力越来越大,90后在未来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还需要赡养父母,这一点无疑也加重了这一代人的压力,所以90后父母如果生育二孩,孩子长大之后,兄弟姐妹之间可以共同负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给90后减轻一定的压力,同时也能够使90后学会照顾、谦让等良好的习惯。

(二)二胎开放政策对90后的不利影响

1、对90后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

因为二孩政策是在2015年开始实施的,所以9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也就是说如果90后响应二孩政策,未来的生活中,一对90后夫妻,就会面临着照顾两个孩子,四个老人的生活状态,这无疑是对90后未来工作和生活增加压力。而且父母都比较希望下一代人越多越好,却没考虑到90后生活的难处,这也是给90后造成不利影响的一大原因[3]。

2、父母孕育二胎对90后造成的不利影响

现在的90后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六个大人疼爱,这样也给90后孩子的心理和思想上造成一些不健康的影响,导致很多90后孩子性格傲慢、孤僻、暴躁等,所以一旦90后父母想要生育二孩,很多90后是无法接受的,并且因为现在父母生育二孩,与90后年龄相差比较多,90后自然而然会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因为现在已经有子女的家长在未来教育和抚养二胎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发现年龄上的弊端,需要90后人群作为法定抚养人继续代替父母承担抚养和教育弟妹的责任。在这种大环境下,90后人群所要承担的责任就非常巨大,90后人群照顾和抚养的比例不断增加[4]。

三、90后对于二胎开放政策的思考

许多家庭开始考虑计划孕育二胎,作为曾经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有的感受到了喜悦的情绪。90后年纪的人感受喜悦的原因来源于自身是独生子女比较孤独,如果家长再次孕育新的生命对于自己来说是十分幸福的事情,能够拥有兄弟姐妹的陪伴,还可以分担照顾父母的压力。对于90后的人群来说,父母对于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造成了90后的巨大压力,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庭等方面都需要90后人群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当二胎政策实施以后,90后人群的压力就被分担了,父母的期望值从过去的一个人分散到两个人身上,对于90后人群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十分有助于90后人群健康阳光心态的成长。总结来说,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家庭计划孕育二胎提升了90后人群的生活幸福指数[5]。

结论:综上所述,我国在经历人口过多,人们生活压力大,人均生活水平较低的状态之后,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发展方式,但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大部分人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我国出现了一个孩子、一对夫妻、四位老人的家庭分布情况,这也导致我国成为人口老龄化大国。因此在2015年开始提倡夫妻二孩政策,这样的政策颁布下来之后,对于90后是产生一定影响的,第一批90后已经步入晚婚年龄,因此90后如果生育二孩,就等于一对夫妻需要照顾两个孩子,四个老人,就会导致90后的生活压力加大。另一个角度来看,90后的兄弟姐妹比较少,二孩政策的开放能够给未来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在90后父母的角度看,如果执行二孩政策,二胎和90后的年龄相差比较大,也就是在某方面来讲90后需要负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但是未来父母年纪大了之后,二孩对于90后来说又是一个可以互相照顾互相依靠的亲人。因此二胎的开放对于90后的影响有利有弊,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90后自身的想法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风笑天.生育二胎:“双独夫妇”的意愿及相关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2010,05:58-66+188-189.

[2]徐文策,梁.“单独二胎”决策与网络协商――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路径选择[J].新闻传播,2014,01:12-15.

[3]田茂勋,吴贵洪.关于“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问题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14,24:160-162+165.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8

政策落地,有人欢喜有人忧

这个周末,陈琳打算好好放松一下。难得公司不加班,难得女儿被老公带去泡温泉——老公单位活动,临出发时老公和女儿还极力劝她一起去,她连连摇头:“你们去吧,我还有好多事儿呢!”其实她是想有一天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女儿一出生,就像口香糖一样黏在了她身上。8年了,属于她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几乎没有。难得有个清静的机会,陈琳头天晚上便关了闹钟,打算狠狠补一觉。

可一大早,一阵急促的门铃声把陈琳从睡梦中惊醒。这时候会有谁来呢?陈琳在纳闷中极不情愿地披上外套去开门。从猫眼里一看,她的心顿时一沉。是婆婆!她当然明白婆婆的来意——自从几天前得知“单独”夫妻可以生二胎的消息,陈琳的心就一直悬着,她知道婆婆迟早会上门,可没想到会这么快!

婆婆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给陈琳报“喜讯”:“琳子,你知道吗?国家有政策了,咱现在可以生啦!”

“哦。”陈琳嘴上应付着,脑子里一团乱麻。从跟老公谈婚论嫁之日起就开始的“战争”,一幕一幕在她脑海中浮现——

她跟周传中谈恋爱时,婆婆就强烈反对,理由是她是城里姑娘,而婆婆希望儿子娶个村姑,将来有机会多生孩子。婆婆早年守寡,周传中是遗腹子,也是三代单传。据说周传中的名字是他父亲临终前给取的,当时叫“传宗”,意思再明确不过,希望传宗接代。后来因为太直白被周传中自己改了个同音字。不过婆婆终究敌不过年轻人爱情的力量,默认了儿子的婚姻,但寄希望于媳妇的肚子争气,给老周家生个孙子,可偏偏陈琳生了个女儿。当时女儿一落地,婆婆便求陈琳把孩子悄悄送回老家养,他们再生一个。陈琳坚决拒绝。她不能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让女儿一出生就成为“黑人”。婆婆拗不过她,只好作罢,但从此婆媳关系更加冷淡。这两年,放宽生育政策的消息不断传出,尽管不是官方的,但每次一听到相关消息陈琳就紧张,她怕真的有政策了,婆婆会逼她再生。她不是不想成全老人家的心愿,而是确实觉得生养一个孩子代价太大。

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女孩,陈琳被父母格外宠爱,被两个哥哥不满地称为“女宝”。她这个“女宝”在家从来不做家务,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到处傻疯。自从做了妈妈,她的生活全变了。因为在生孩子的问题上婆媳关系闹得很僵,加之生的是女儿没能让婆婆如愿,婆婆没有帮她带孩子,陈琳也不勉强。丈夫工作忙,三天两头出差,陈琳便独自承担了带孩子的重任,每天基本以孩子为中心,吃穿用都先满足孩子。这几年她的淘宝账户上显示的消费品大都是尿布、奶粉、玩具、衣服以及其他婴幼儿用品。如今养个孩子不容易,仅这笔开支一年累计下来至少3万元,占了他们家全部收入的1/4。每个月,除去吃饭还房贷,他们的节余寥寥无几。生打扮的陈琳,很少给自己添置衣物,甚至连逛街都省了。

女儿上小学后,陈琳更是不敢松懈,除了照顾女儿的生活,还得辅导功课。一个孩子都累得她喘不过气来,如果再生一个,她简直无法想象那种艰辛。

婆婆并不了解陈琳的纠结,一直沉浸在抱孙子的幻想中,喜不自禁地对她说:“这下我们老周家有指望了!”说到此,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讨好地对陈琳说:“你放心,孩子你们只管生,我来带。你们要是放心,我带回乡下养,不放心我就搬到城里帮你们养。”

看着婆婆热切期盼的眼神,陈琳有些不忍,但她又不得不表明自己的态度。她知道,家里又将爆发一场拉锯战。

像陈琳这样符合政策却不愿生二胎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柯朋、杜洋夫妻也是一对。

几年前两人结婚时,就有“双独”夫妻能生二胎的传闻,两人幸福地憧憬着未来:先生一孩,等有政策后再生一孩,两个孩子将来有个伴多好。特别是杜洋,孤独的童年让她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童年不再孤独。

一切朝着他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婚后第二年他们就有了可爱的儿子。两人工作忙,孩子正好由退休在家闲着没事的外公外婆带。这样,杜洋的父母顺理成章地住进了他们家。其实房子也是两位老人出首付买的,他们住进来也是应该的,况且住进来也没闲着,帮他们做饭带孩子。可问题是,老人家爱管事儿,他们回家晚一点要管,周末睡个懒觉也要管。特别是柯朋,喜欢交友,经常在外喝点酒什么的,难免喝多,回家没少被老人唠叨。小两口之间平时也难免有个磕磕碰碰,争论几句都得小心翼翼不敢放开嗓门儿,否则被两位老人听见准当大事来抓。跟父母住一起的日子,小两口在享受老人免费服务的同时,也感到憋屈。去年,孩子送幼儿园了,杜洋的父母也搬回自己家住了。小两口长吁了一口气,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上幼儿园由谁接送?晚上由谁带?还有孩子的早期教育由谁承担?这几年有杜洋的父母在,小两口并没有操过孩子的心。过去嫌老人爱管事,如今没人管了,俩人又作难了。

小两口正在为谁管孩子纠结时,国家出台了“单独两孩”政策。同事朋友向他们祝贺,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都嫌多,谁还想再生一个呀!”

杜洋的父母可不这么想,他们兴致勃勃地打来电话,叫女儿女婿做好生二胎的准备。他们却不知道,电话这一端的杜洋和柯朋都一脸愁苦。

生二胎,说着轻巧做着难

“单独两孩”新政启动,让“一个太少,两个正好”的梦想照进现实,想生二胎的“单独”家庭蠢蠢欲动。然而,在客观现实面前,不少人又面对着一本本难念的经,不禁感叹:生二胎,说着轻巧做起来难啊!

张先民、于慧夫妇是“单独”夫妻中年龄稍大的一对,“70后”,女儿刚上大学。他们的二胎梦早在十几年前女儿诞生时就开始了。张先民是家里的独生子,迫于父母的压力,当年刚一生下女儿他就开始为生二胎挖空心思。为此,他把未满月的女儿悄悄送到乡下老家,对外说夭折了。可不久,有好事者拆穿了这个谎言。他们只好又把孩子接回城里养。一年后,于慧悄悄怀上了二胎。快显怀时,她到医院找关系开了个病假条,向单位请了长期病假,然后以养病为由躲回大别山区的娘家待产。可没多久就被人举报,不得不做了引产手术。夫妻俩受此打击,从此断了生二胎的念想。张先民的父母也渐渐接受了现实。

可如今,“单独两孩”政策出台了,张先民夫妇心中沉睡多年的愿望也随之复苏,但理智却告诉他们,自己已到不惑之年,女儿也已经17岁了,这时候再生孩子,他们自己都觉得难为情。况且,他们还生得出来吗?于慧已是中年妇女,加上当年那次引产手术对身体的伤害,现在是否能怀上都是未知数。

跟张先民、于慧夫妇一样,杨浦、王丽小两口也一直想生二胎,盼二胎政策多年。他们生二胎的目的,只想让儿子有个伴。儿子3岁了,还一刻都离不开他们,这让杨浦想起自己小时候天天跟在哥哥姐姐屁股后面疯玩的情景,他觉得儿子要是有个弟弟或妹妹,就会本能地照顾弟弟或妹妹,不会这么孤独,也不会这样黏大人了。

王丽是独生女,正好符合生二胎政策。可当杨浦告诉她这个好消息时,她却犯难了,主要是担心经济上负担不起。她大致算了一笔账,在他们生活的武汉市,正常情况下,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18岁),大约需要花费40万~50万元。而他们两口子是工薪族,每月的收入除去还房贷,现在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要存钱只能依赖年终奖金。依照过去的惯例,可能只是略有盈余,给儿子将来攒教育经费都吃力,哪还有闲钱再添丁进口呢?农村长大的杨浦劝她说:“穷有穷的养法,富有富的养法,咱农村人没什么经济收入,不照样养几个孩子?”王丽反问:“你愿意看到咱儿子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如别人吗?你愿意看到别的孩子上重点学校而咱儿子却上普通学校吗?你愿意咱们为了多生个孩子从这套大房子搬出去,一家人挤在狭小的房子里吗……”王丽还没说完,杨浦已经连连摆手:“那咱不生了还不行吗?”

“单独两孩”政策出台后,在“生或不生”这个问题上发生分歧的不在少数。相比较而言,男人更愿意多要一个孩子,而女性大都望而却步。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许多女性不再把全部期望寄托在孩子和伴侣身上,而是更多地关注个人发展。在生还是升之间,她们总会掂量掂量。童妍就是一例。

因为起点高,童妍一上班就被破格聘用为公司经理助理,可工作几年后,她还是助理,而比她入职还晚一年的一名“部下”却升职当了经理,成了她的上司。背后的原因,就因为她被孩子牵绊,无法集中精力干事业。好不容易女儿上了幼儿园,早送晚接,她终于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了,也终于升职做了副经理,老总曾向她暗示,只要把业绩搞上去,就提拔她当总经理助理。可是这个时候让她生孩子,无异于在事业上把她打回原形,无论如何她都无法接受。

此外,教育孩子的艰辛也让不少“单独”夫妻知难而退。女儿正上初三的邓小军夫妇也是“单独”夫妻,符合二胎政策。当年他们也曾盼着生二胎,现在却没有这个勇气了。原因就是,“单独两孩”政策出台的时候,邓小军的女儿所在的学校出了一件事,有个孩子因为没考上当地重点高中的素质班,被家长埋怨了几句居然跳楼了!事发那天,邓小军去接孩子时跟别的家长聊起生二胎的事,大家都说这是个好政策,可又都摇头说不敢生,原因是养孩子太费心了。的确,如今教育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头等大事,正因为大家重视教育,往往会因为教育而被孩子“绑架”——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你就得看老师的脸色,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照;你还得看孩子的脸色,不能不给他压力,也不能给他太大的压力,弄不好孩子就跟你玩“蹦极”,把你推向万丈深渊。累!太累了!这是家长们的深切体会。他们也知道,出现这种状况可能跟独生子女在教育上的弊端有关,但要说再生一个,也不敢贸然行事。生二胎,真的需要不一般的勇气!

理性生养,选择高品质生活

“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在社会上反响强烈。“这个政策将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同时对于‘单独’家庭来说也将带来教育方式的转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说。的确,独柴难烧,独子难教。据统计,实行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来,我国独生子女已多达1.5亿以上。这些独生子女大都有孤独、以自我为中心的通病。给孩子生个伴儿,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还可以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的照料功能。可以说,无论从独生子女成长风险上考虑,还是从降低未来家庭空巢概率上着眼,这一政策都是有益的。但具体到社会个体,却面临心动与行动之间的选择。

笔者随机采访发现,半数以上的受访者“愿意生”。“80后”工人刘琳说,生二胎是她多年的心愿,既然有了政策,再苦再累也要生!“90后”大学生张欣说:“我当然希望有两个孩子,一起长大,相互照顾,不用再像我们一样孤独地成长。”“85后”公务员耿先生说:“‘一儿一女、一生一世’是我的憧憬和希望,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努力。”

采访中,更多的“单独”夫妻还在“心动”与“行动”之间犹豫。犹豫的原因,有物质上的,有精神上的;有生理上的,有心理上的。首当其冲的,是养育成本过高。奶粉贵、看病贵、入托贵、择校贵、买房贵,这些无不考验一个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其次是价值观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生政策的日益深入人心,多子多福的陈旧观念早已为优生优育的时代新风所取代。注重孩子素质培养,不断提升生活品质,已成为人们新的生育观和生活观。

“单独两孩”新政下,到底要不要生二胎,答案见仁见智。多年研究独生子女这一人群的美国女记者桑德勒说:“最重要的,还是聆听自己的内心,想想什么才是你真正渴望的自由、生活和家庭。”

生二胎前,先扪心自问:为什么要生二胎?问问自己是否需要养儿防老,孩子是否需要玩伴,抑或是公婆是否需要传宗接代。再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是否经过深思熟虑,是否充分考虑到现实问题。最后还要考虑有没有养育两个孩子的经济能力。问问自己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生二胎。这些问题弄清楚了,生还是不生,答案也就有了。

如果选择了生二胎,优生优育是第一要务。有网络调查显示,在有关二胎的问题中,网友关注度排在第一位的话题是“如何实现优生”。对此,相关人士给出如下建议:

一是35岁以上女性要做好“优生检查”。产科医生梁旭霞说,年龄偏大的孕妇,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肺部或肝部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怀孕期间很有可能出现怀第一胎时没有的状况,合并有内外科疾病的孕妇尤其要注意。她建议,打算生育二胎的妇女,应在孕前到医院做一次优生咨询,接受相关检查,排除以上疾病和妇科疾病等,尽量避免并发症、胎儿异常、妊娠中止等意外发生。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9

唯一欣慰的是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符合国家双独二胎政策,不必为多生一个孩子的户口操心。假如我和老公不符合国家政策,恐怕我们就不会纠结了,违着法,挨着累,图什么?多半是放弃。

我有一个表姐,军婚,孩子6岁,还想再生一个。已近40岁的姐夫有个亲姐,尤其憧憬,他太清楚有个亲姐姐的好。双方老人健康,经济条件不错,可惜当时单独二胎不允许。军人绝不能违反国家政策,无奈之下,迫切的姐夫甚至试图说服表姐先怀孕,然后假离婚。表姐当然不同意。好不容易等到政策放开,怀孕三个月的表姐准备在今年春节宣布喜讯时,毫无征兆地流产了。听到养好身体再生的安慰,表姐就会掉眼泪,“哪有那么容易呢。”

环境污染、电脑手机辐射、饮食不健康,种种原因让怀孕变得不容易。经济压力、人手不足让许多想生二胎的人犹豫。而符合或不符合政策对资源丰富、意愿强烈的夫妻来说,恐怕又都不构成限制。

我做了一下自我分析,符合政策,资源不够丰富但好在老人全在,意愿虽不强烈,但也不排斥。可我仍然纠结,很想停止,却没有百分百的信心面对。

巧的是,在医院检查时偶遇一同事,小我两岁,刚刚结婚,忍不住跟她倾诉,她笑嘻嘻地说挺好啊。之后给我发了个短信:要了可能后悔,不要肯定后悔!

我不想后悔。二胎,我决定生。

四根顶梁柱

在下定决心生二胎之后不久,生活就提出了一个挑战――我父亲病了,刚开始是高烧,CT显示肺部有阴影。常年吸烟的父亲总是咳嗽,多次劝说无果,这次害怕了。从县城坐火车到沈阳来治病。本应该忙前跑后的我,此刻因为止不住的孕吐只能在家卧床,加上胸科医院属于传染病医院,孕妇抵抗力低不宜出入,老公单位实在脱不开身。全程都是公婆陪着,挂号排队,看病确诊(肺结核)直到住院。

父亲住在胸科医院,从我家坐公交不到两站地。公婆没有直说,只提醒我在家休息,父亲则更坚决,叮嘱母亲一定不能让我去医院看他。正值炎热7月,胃里的翻江倒海让我看起来很憔悴,惦念父亲加上帮不上任何忙,不光胃酸,心也酸极了。

母亲住在我家,公婆偶尔会过来看看。一大早,母亲先把我儿子送去幼儿园,然后做饭, 吃完饭后去医院给父亲送饭,中午再回来给我做饭,再折回医院照顾父亲,到点了又去接我儿子放学,再做晚饭。老公下班吃晚饭,再去医院送饭。

母亲的脚因为走路太多,磨破了皮。我以为当初反对我生二胎的她此刻会抱怨,谁料她竟只字未提。我就愈发觉得对不起他们了。

原本的计划是双方老人轮流来我家帮忙,有负责做饭的,通常是公公或我父亲,有负责打扫卫生和带孩子的,通常是婆婆或我母亲,因为我和老公还要工作,毕竟那个未出生的仍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但现在因为父亲住院,母亲一个人承担的就多起来。虽然公婆有时也来,母亲仍然不轻松。我有点不敢想象,孩子出生后,双方老人中哪怕有一个身体不适,日子都会一团糟。

于是第一次产检做B超时,我竟然有个邪恶的想法,如果胚胎发育不好……怦、怦、怦,是胎心吗?时隔4年我又听到了这熟悉的声音,没有曾经的激动,平静地跟医生说了谢谢。

老公懂我的心事,再次动摇,“还生吗?”公婆说尊重我们的意愿。我问:“再生一个会不会给咱们家带来欢乐?”婆婆说:“那肯定啊。我们全力以赴。”“那就生吧。”听我这样说,公公眼圈有点红,“看你这么遭罪,我们心里真挺不好受。”

现实很骨感

父亲的病逐渐好转,但因为怕传染,始终没进我家门,甚至看外孙都是远远地。回家时,他又带着新任务,到社区及计生部门开证明,证明我是独生女,他和母亲是初婚。这些简单事实需要政府部门出具手续证明时,就不简单了。跑了几个地方总算把章盖齐了。加上公婆那边的证明,我和老公退独生子女光荣证等一系列手续,好不容易拿到了二胎准生证。

接下来面对的是更实际的问题――房子。公婆准备卖掉他们的房子,搬到我们小区。恰巧相中了一个三居室,但对方需要一次付清。东挪西借,凑足了钱去签合同,没想到人家已经卖出去了。“这个房子也不是特别好,以后再说吧。”老公安慰的时候心里也清楚,这个房子的性价比很高,恐怕再难遇到。就这样,婆婆住我家,公公晚上做完饭离开。他们确实全力以赴,可我们内心却不安,为了下一代的下一代,他们竟然无暇照顾彼此。甚至二宝出生后,婆婆为了伺候月子,公公患上溃疡性结肠炎都是一个人去的医院。

因为公公患病与二宝出生几乎同时,我父母就成了伺候月子的主力,婆婆白天照顾孩子,晚上回家照顾公公,即便如此,日子竟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混乱和忙碌,许是有些经验吧。大宝很喜欢二宝,只是时刻要求有人陪他玩。晚上睡觉讲书的任务交给了他爸,偶尔会赖在我身边,说要和妈妈妹妹一起睡。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10

当代电视剧的趋势随人们的需求和社会热点与时俱进,电视剧《二胎时代》就是响应了国家的政策,描述了社会政策变革对于家庭的影响。因为其是立足于全面二孩的背景,不同于其他家庭生活剧的单纯家庭成员间的纠葛,它的特征是是否生育到要二胎后对于家庭经济的影响,以及二胎后对于不同家庭成员生活的利与弊。从新中国成立时,因多年争战而导致劳动力不足以及国家还处于落后的局势下,相关部门适时提出的“人多力量大”充分适应了国情需求。再到后来的70年代因人口增长过多提出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划生育,顺应了当时中国人口过多增长而导致的经济和资源不足,这个政策的影响下便有了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出现并且多是80后和90后这一人群,电视剧《裸婚时代》《奋斗》等都是描述了长大后的80后不同的生活生活方式,譬如AA制的夫妻生活,裸婚等等都是电视剧所刻画不同人群的生活。二胎为背景的剧情下,映射出了杀踩说牟煌观点,同时不同的家庭和睦程度对一家生育决定的影响,隐藏在剧情娱乐表象下的还有人口的老龄化和对于经济的长远影响。

一、家庭关系影响二胎生育意愿

家庭伦理剧多是叙述婆媳关系,以及丈夫在家庭经济上和婆媳纠纷上的挣扎。在《二胎时代》剧中婆婆多是鼓励生育,而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对于生育的看法有所改变,不再是传统封建的生儿育女单一角色的扮演者,现代的女性崛起体现在职场上的新重要角色扮演,两方思想上的冲突可以从家庭关系中有不同的表现。这部剧中女主金灿灿是在重回职场后对二胎的犹豫不决,婆婆的鼓励最终让她决定生二胎,并以此为线索细致写了一个家庭在面对二胎的家庭压力和由此诱导出的家庭矛盾,剧中还讲到两家亲家在产检和买房上纠纷不断。

二胎生育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婆媳之间的不同观念的隔阂,新时代的女性若许久只是待在家中,就会逐渐成为“隐居人士”,生活圈子缩小与脱离社会,在工作方面没有自己的保障,而婆婆则是秉承过去对妇女的观念,认为女性的外出工作并没有生育重要。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丈夫对二胎的影响,前面说到选择生育二胎且陪伴孩子的女性无疑是牺牲了自己的工作,该剧的豆瓣影评“一池萍碎”说过“剧中对贤惠男主角的塑造方面影响着女主选择二胎,对于二胎有时候不光取决于经济、健康、心情、周边环境,还取决于家庭组合以及老公的人品。”婆媳基于不同时代对于女性观念的不同,丈夫与妻子性别间的思想碰撞,都会影响一个家庭的二胎决策。

二、从电视剧家庭经济到GDP

计划生育至今的中国逐渐出现人口老龄化,但养老政策还不健全造成了新的社会和家庭压力,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家庭负责两个家庭的养老,在此基础上二孩的加入毫无疑问更是艰难,不管是经济还是是劳动力方面都会增加新的负担,还有前面提到的女性回归家庭更是加重了丈夫的经济压力,并且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经济家庭的影响也是不一的。对于农村经济落后的地区来说 二孩的到来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其部分思想的封建导致此类家庭多鼓励生育,《二胎时代》剧中的城市家庭所描写的,作为丈夫的人设是从普通职员到了公司高管,但期间其家庭还是会因为孩子的用品购置和买房而导致家庭矛盾,这是剧中体现的小社会缩影家庭经济受二胎的影响。而从宏观上来看的话,我国当今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步增高,而人口年龄结构跟不上社会劳动力的需求,二胎人口数量的增加从长远来看能够改变人口结构的变化,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且也能缓解劳动力的供给问题,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和长远计划。

从房地产方面看待二胎政策,还是围绕剧中的家庭因买房而导致的家庭纠纷,房是一个家庭人员扩展后的必需品,但是房价却总是不能顺应民意,居高不下的房价和越来越多的楼盘现如今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本只在一线城市卖不出房的现象如北京的房价的让多少北漂人做梦都不敢多想,而后逐渐在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发生此现象,二胎的未来人数增加能有利于楼盘的售出数额增高,逐渐缓解房地产方面带来的经济危机。电视剧中的家庭经济纠纷和买房决策都用影像的传达,来描绘了百姓对二胎政策的接受力和用小缩影的方式来表达了大数据会有相应改变,虽然对有的家庭会造成不小的家庭经济负担,但是从要不断的改变的人口构造来适应的不同的社会发展期才会能有所进步。

电视剧是民众的茶饭后谈资,渗透其中的社会热点与国情国策也会影响民众的现实观点,这就是实时题材电视剧的特殊艺术表现形式。二胎题材电视剧既能达到从中宣传政策又能反应普通家庭的思想变动和对此的选择行动,从小家庭反思社会大家庭多方面的变化和利弊。

参考文献: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11

原中国社科院人口所所长、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制定者之一田雪原,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30年前中央连开5次会议讨论计划生育政策,最终他们起草了给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报告,其中就有上面这句话。他说,制度设计之初,目的便是“控制一代人生育率”。

如今,“一代之约”的时间已到。在计划生育政策主导下的早期出生者,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同时,中国的人口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结下硕果的同时,也酿下了苦果:男女比例失衡、民工荒、人口老龄化,这些前所未有的问题都给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独生二胎”的消息来自“内部渠道”

何亚福告诉本刊,“一独生二胎”的消息来自“内部渠道”。对于这一消息,本刊采访的一位官方学者称,对此事‘‘知道一点”,但具体信息不愿更多透露。而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处的工作人员则对本刊表示,“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得到的消息,我们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

尽管中央尚未有正式通知,但地方对此事却已多有所闻。

就在9月中旬,浙江省刚刚进行了一次相关调研。据《钱江晚报》报道,杭州市各社区在几天内对全市上千人进行了电话调查。内容便是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是否愿意生育二胎。而据杭州市江干区计生局工作人员称,调查范围不只是杭州,而是覆盖了浙江省。杭州市计生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厉敏对媒体称:“这是省里在做的一个调查,是为国家做决策服务的。”这一消息一经发出,便引来人们对二胎政策变化的猜想。旋即,在9月16日上午,浙江省计生委叫停了这次调查。

当本刊记者联系到浙江省计生委办公室主任潘祖光时,他并不避讳:“国家有这个计划,但现在还没有定论,我们也在等。”他直言,这是一个面向全国的计划,而不仅仅是对某些省份。

本刊记者联系何亚福提到的其余4个试点省份计生委时,除了黑龙江省计生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蒋艳秋表示对此事尚不知晓外,其余3省的计生委人员都表示听闻了这个消息,但也仅限于“听说”,还没有看到正式文件下发。

从各省计生委的回应可以看出,目前这项政策的总体方向并无太大疑问,只是具体试点方案尚未确定。

9月26日的《南京日报》刊载《老龄化加速,生育率极低,我省“二胎”政策有调整空间》一文,也清晰地传达了这个意思。文中提到江苏省计生委有关人士称,目前国家还没有正式公布试点省份名单,因为一直在不断调整,“就我了解的看,江苏可能不在第一批试点范围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江苏省计生委宣教处有关人员也采用了这一说法。

计生部门:人口问题,敏感

在此次采访中,各地计生部门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十分谨慎的态度。

江苏省计生委宣教处人员向本刊表示,人口政策牵扯到千家万户,社会稳定,太敏感。“敏感”,成为各省计生部门提到最多的―个词。

辽宁省计生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更直白:“计划生育的事情,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社会就会有非常大的反响。所以有什么政策,我们只能说是不知道。”

对于地方计生部门来说,除了人口政策本身事关重大,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央的态度。尽管按照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放开二胎”的权力已经交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方计生部门仍然要看中央行事。

上述辽宁省计生委人士称,“实际上权力并没有下放”,国家有要求,省里得服从国家大局,各省政策都要上报国家计生委。

吉林省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孙姓处长也对本刊称,各省的人口政策法规必须由国家批准,不批不放。“唯独人口政策,不光是由国家计生委批准,还得国务院批准。”

但由于试点须由地方开始,而在中央给出定论之前,地方又难以放开口风,这使得地方计生部门面对媒体时常“自摆乌龙”。

据《新民晚报》报道,此次“一独生二胎”的电话调查中,在浙江省计生委叫停调查前后,官方的说法发生了明显转变。事前称“调研是为国家决策服务”的杭州市计生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厉敏在随后媒体的采访中选择封口:“此事由省计生委宣教处统一向媒体信息。”而浙江省另一座城市宁波的海曙区计生局,更直接否认了进行过相关的调查。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北京市。今年1月25日,《新京报》报道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彭或华透露有望实行“一独生二胎”。但第二天,北京市人口计生委即矢口否认。

目前,各地都处在“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冲刺阶段。由于这一规划事关未来五年的长远发展,各个部门面对舆论便愈发谨慎。受访的各省计生部门纷纷表示,“十二五”期间地方的具体计生政策是否会有改变,还要看中央的意思。

本刊记者联系到的几位官方学者,也显示出不同寻常的谨慎,大意多为“只谈学术观点,不谈政策”。一位官方权威人口学者直接表示,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今年一句话我都不能说,我的名字就不要提了”。

计生政策松绑呼声渐高

相比政策制定部门的低调,最近几年,舆论关于计划生育的讨论可谓空前热烈。

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放开二胎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葛均波、张茵都提议放开二胎。张茵建议:国家应逐步放开二胎政策,并且有个3~5年的过渡期,让一部分人先生。然后再完全放开。提案一经披露,便被众多媒体关注,并在网上得到很高的支持度。

学者们为计划生育松绑的呼声在这两年也陡然增高。这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的两篇文章。

2009年11月26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在《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中国需稳健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稳定未来人口规模》,呼吁“从现在起开始实行第二代人口政策,即‘―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其政策目标是防止人口严重老化和少子化”。

作为国内著名的政府智囊,胡鞍钢曾在2000年称“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而现在,他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到了“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进行适时、灵活、稳健的调整”的时候。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便是田雪原。这

位被称为计划生育政策“副总设计师’的学者在去年12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特别提到“夫妇一方为独生子女者,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农村现在可以实施,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同时他还在文中建议全国不分城乡,夫妇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普遍允许生育两个孩子。

在接受本刊采访时,田雪原说,媒体认为他的观点发生了转变,这是“不正确的”。他自称,现在的观点,就是在“坚持初衷”。而他所说的初衷,就是1980年定下的,三十年后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在田雪原看来,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达到了当初的目标,少生了4亿人,使得计划生育政策在上一个阶段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低生育水平多年,这正如30年前所料,人口政策需要面临新的抉择。这和胡鞍钢的看法颇为相似。

还有些微妙的变化在悄然发生。何亚福对本刊说,2005年之前,他的研究成果不但不能出现在电视报刊上,而且在人民网论坛上发帖都无法通过审核。

而在大约2005、2006年期间,这种情况开始发生改变。从那以后,他的文章不仅能顺利通过审核,有时还会被加精并推荐到首页。而几乎是同期,他的文章开始可以在各个媒体发表,“这放在2005年前是不可能的”。

近两年,他在两会期间还积极参与人民网的E提案活动。他提过十多个提案,其中今年提出的《计划生育转变为自主生育的建议》在十大提案评选中位列第二。何亚福认为,这些转变都可以看做是中央在转变人口政策前所做的必要试探。

全面放开二胎,在短期之内不太可能

如果此次“一独生二胎”的政策最终推行,受覆盖的人群将会非常可观。

辽宁省计生委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还没有相关数据,但这次应该是很大的一个规模。他说,一独家庭应该还是以城镇为主,而在辽宁全省,城镇人口占到60%,符合条件的家庭“数量肯定不会小”。

而可能被选作试点的省份,都是计生政策效果显著,生育率较低的省份。这些省份本身城市化的水平都比较高,因此都和辽宁一样,影响甚广。

但是有专家认为,这些政策可能惠及的家庭有多少会选择生育二胎,结果尚未可知。 根据近年来的调研结果,随着育儿成本的升高,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已经大大降低,尤其是在沿海发达城市,而这些城市往往也正是老龄化严重的地区。

“总和生育率”大致代表平均一名妇女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当生育率达到2.0左右时,人口规模可以保持稳定。根据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的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总和生育率为1.33。低下的生育率,成为众多学者支持放开二胎的主要依据。

实践也在为放开二胎提供依据。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省酒泉、山西省翼城、河北省承德、湖北省恩施等地,就一直在试行二胎政策。“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曾在2005~2006年前往这些地区调研。结果发现总数超过800万人的试点人群在宽松的生育政策下也常年保持人口低增长,总和生育率不到2。而且,在这些地区,一孩的比例不断上升,二孩的比例不断下降。

对二胎政策的看法和感想篇12

落在他人户籍下:在熟人社会的农村是非常普遍的操作手法,将超生子女落在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戚户口上,可用少量“好处费”代替巨额罚款。

离异,找个初婚对象:各地皆规定,因离婚再婚的,再婚前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再生一个。

嫁给老外或成为外籍人士:有很多明星都是“超生游击队”:王菲有两个女儿,李连杰有四个女儿,姜文有两儿一女,林依伦有两个儿子,景岗山有一儿一女,马伊正在孕育第二个孩子……但由于这些明星都因再婚、外籍,或别的原因,均符合国家计生政策,比如王菲是再婚,李连杰、姜文早已是国外户籍,林依轮妻子和景岗山妻子都是美国外籍,马伊被爆将到香港生产……

利用各地政策规定迁徙生育:如果在广东,可安排留学。《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规定,夫妻留学一年以上怀孕后回国生二胎不算超生。

如果在北京,可办 。《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第一个子女指定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为非遗传性病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可生育第二胎。如果有农村户口,入赘。男性农村居民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书面表示自愿赡养老人的可生育第二胎。

如果在江苏,第一胎为女孩,夫妻双方定居在人均土地五亩以上(以村计算)的沿海垦区,或夫妻间有一人是职业渔民,从事海洋捕捞业五年以上,就可生育二胎。

如果在福建,将夫妻双方的户籍地改为某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五十人以下、人均耕地二亩以上或者人均山林地三十亩以上的乡镇即可生育二胎。

罚款:顺利超生后,要让孩子上户口必须认罚,但罚了也不一定能上户口。罚款标准为:未达到规定的再生育年龄或生育间隔而提前再生育的,征收提前年限里每年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年度总收入的二倍至三倍征收;每再多生育一个子女,依次增加三倍征收。实际收入明显高于当地人均收入、但无法核实其具体收入的,按照人均收入的四至六倍征收。

后来,这笔罚款改名叫“社会抚养费”。

更改民族:夫妻俩的户籍均是农村少数民族,或至少一方在少数民族乡、村居住或者工作满五年,可享受二胎政策。许多居住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汉族居民还会在人口普查时改为当地少数民族。

政策受益人的冷淡

如果在10年前就允许“单独二胎”,今天又是什么局面?

10年前,与进入育龄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有关的生育政策,是“双独二胎”政策。然而经历了自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生育率高达5.6的高峰期,“双独二胎”在2002年前能照拂到的,也只是2.1亿独生子女中的极少数。2002年后,当80后这批独生子女主力军进入育龄期后,中国人的生育观却突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热闹一阵后,舟山市卫生和计生局渐渐回归了平静,咨询的人多,正儿八经去申请的寥寥无几。已经连续11年人口负增长,当地政府也没指望靠政策就迅速拉升生育率。

南京的情况与舟山类似。江苏省在二十多年前就允许“双独”家庭生育第二个孩子,但当时南京符合条件的家庭极少。直到2007年后,申请二胎的家庭数量才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5年增长了7倍”。真相是,即便增长了7倍,2012年的南京也只有4000多户家庭申请二胎,其中又有约30%最后放弃了生育计划。

“最近几年,不管是双独家庭还是单独家庭,都只有不到30%有生二胎的意愿。其中70后比例为27.1%,80后为26.3%。”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风笑天对五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后得出结论。

经济是第一大原因,尤其在城市家庭。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在很多父母看来,只有重视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而越重视教育投入,生育成本就越高。若按照媒体计算的养一个孩子需要200万元的标准,大部分家庭都承担不起。

认为“该生的早就生了”的陈莉,此次也在政策辐射范围内,但她拒绝生育第二个孩子。她考虑得更多的是精力和情感分配。68.2%的被调查者将此列为拒绝生二胎的理由,她们大多在35岁以上。“我能公平对待两个孩子吗?我愿意为孩子牺牲事业吗?”

陈莉的女儿7岁,自从政策颁布被周围人半开玩笑地频繁试探“妈妈给你生个弟弟(妹妹)好不”后,她就对还没出现的新成员异常排斥。女儿的反应让陈莉思考:如果再要一个孩子,即便可以给他同样的物质待遇,但精力和感情上却无法做到对前一个孩子那样,大女儿也从此只能分到妈妈一半的爱,这对两个孩子都不公平。“有人说一个孩子太孤独,所以要生两个。但你养两个孩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给她们彼此找个伴。”

在光大银行上海分行信贷科工作的杜玲,面临的是事业和家庭的选择。杜玲的父母和公婆身体状况都不乐观,即便请育儿嫂也承担不了看护新生儿的责任。如果要生,她必须抛下正处于上升期的事业。丈夫的收入能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但离开职场数年再回归,面对的很可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

况且,在现代婚姻根基越发脆弱、女性在婚姻中的保障严重缺乏的大背景下,失去独立经济地位依附丈夫,杜玲不认为是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多一个孩子,未来多一份保障

要不要多生一个孩子,和结婚一样,成为一对年轻人、两个家庭、四个父母一起考虑和纠结的问题。尚处于育龄期的夫妻,纠结的是对自身利益的衡量。许多已经荣升为祖父母的老人却对政策持热烈欢迎态度。他们从父母的角度看政策,考量的是子女到晚年后,生活如何保障的现实问题。

这些老人都为50后和60后。他们多数出生在多子女家庭中,对大家庭生活方式有深刻感触;在生育年龄时又赶上只能有一个孩子的规定,是独生子女孤独感和空巢家庭落寞感的见证者和体验人。

鞍山特钢厂63岁的退休工人尹平军,坚持要让儿子和媳妇再生一个。政策颁布当天,她制作了一张“二胎特辑”,从注意事项到申请流程,一目了然,贴在小两口书房的电脑旁。

“我知道媳妇向儿子嘀咕过,说我封建,就是为了要孙子,把她当生育机器之类的。其实生男生女都一样,他们太年轻,经历太少,不知道只有一个子女的心酸和危险。”

为了减轻小两口养两个孩子的压力,老两口承诺将负担第二个孩子的所有花销。但和其他年轻人一样,儿子和媳妇也将再要个孩子视为降低生活质量、失去自我的选择。付出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尹平军觉得憋屈和着急。

自2011年失独家庭遭遇见诸报端后,她一直关注这个话题。“可以瞬间摧毁一个家庭的东西太多了,车祸、、酒精,年轻态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病,白血病……”

尹平军担心小两口在三十年后再后悔今天的决定就来不及了。只有活到她这个岁数,才会明白即便不靠子女养老,子女也有赡养的重任;多一个孩子,对下一代本身利大于弊,那意味着一个分担责任、可供商量的人。

二胎申请所需材料一览

1.男女双方的结婚证

2.男女双方的独生子女证(这个需要强调,如果不是在户籍所在地申请,需要回户籍所在地证明独生子女证是有效的)

3.定居地所在的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检查证明(这个主要是检查女方的,如果在手续没办前,千万不要怀上第二胎!)

4.夫妻再生育申请审批表(这个居住地所在的居委会提供,记得填完表后按手印)

5.街道出具的第一胎生育证明(这个的注意事项同独生子女证。此外,如果男女双方户口已经在一起了由户口所在地街道出证明,如果男女双方户口还没迁在一起由女方户口所在地街道出证明)

6.社会调查证明(这是对独生子女证的补充证明,可以由双方父母所在单位、居委会办理)

7.男女双方身份证原件

8.女方单寸美照一张

9.户口簿原件和复印件

10.第一个孩子的出身证

4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

40年间,政策制定者在中国现有国情和传统家庭观间不停寻找平衡点。

1972年政府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战略思想。

1982年提倡“晚(晚育)、少(少生)、稀(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基本国策。

1984年北京在全国率先颁布“双独二胎”政策,规定无论城乡居民,只要是“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均可生育第二个孩子。

1985年《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修订和实行“双独二胎”。

1987年人口第一大省四川紧随其后颁布此政策。

2002至2002年,天津、上海、江苏等27个省份也修订了各自的计划生育条例,施行“双独二胎”政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