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4-03-08 17:59:28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1

【中图分类号】G631

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要加强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就要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学生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根据现在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家庭条件,人文社会等各种因素,我认为目前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诚信的德育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也是如此。在进行诚信德育教育活动中,学校,家长和教师要善于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习性,性格差异,社会坏境等从不同角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德育育人环境。例如:1.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德育观念。2.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有感染力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3.充分利用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德育教育的氛围,大面积,大幅度的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德育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专刊",阐述德育的含义,列举诚信德育的优秀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德育教育。

二、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的优劣,除了个人主观努力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使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全体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鼓励并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互帮互助,除了课堂上相互切磋外,课余时间要提倡彼此为师,相互激励。为了搞好学习上的合作,课堂上,还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座位,把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让他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课下,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成立课余"学习互动小组",相互质疑问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讨。也可以在优等生和后进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发挥优等生的传、帮、带作用,促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转化。在班会上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合作行为,促使学生普遍提高学习水平。良好的学风,促进整体学生成绩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赶奔优异的好风气,久而久之,部分学生的的习气就会逐渐逐渐的减少,最终成为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

三、注重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的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要实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措施。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除此之外还要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注入新的血液,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有更加鲜明的甄别能力。

四、采用特殊先进样例教育法

积极上进的样例去影响学生,会对学生造成深刻的影响。在树立样例时,既要注重树立优等生样例,又要特别注重树立中等生、学困生的样例,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发扬,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不同方面的先进样例,可以是劳动方面的,可以是助人为乐的,还可以是守纪律的,可以是文艺的,可以是体育的,等等。总之,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充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以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进行感化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

总之,加强高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耐心的育人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用生动的、贴切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完善它。努力做好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为他们步入社会奠定科学的人生观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德侠.校长如何营造教师合作的文化氛围[J].教学与管理,2007(03)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2

摘要:作为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 现代 生物 科学 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常言说“有德无才,成不了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事”。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具体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一、指出目标,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去培养人,那就要求教育者要设法激活学生的内部动机,使他们感到自己的不足而自觉地去完善。教育人的 艺术 就是使教育者的意图由受教育者自己提出并转化为自己的要求,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

我国有悠久的 历史 和灿烂的文化。在教学中除了注意应用这些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外,我更加注意讴歌新 中国 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向学生说明生物工程和生命科学是新世纪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的新兴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占居国民 经济 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将来大有用武之地。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 发展 等。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 自然 会提高。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3

一、 挖掘利用高中政治课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政治课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只不过长期以来我们过分重视考试而忽视了它这方面的教育功能。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政治课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以《经济生活》为例。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就教导我们在生活与消费中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在认清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告诫学生要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正确的金钱观会使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要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可以给学生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老人或者刘盛兰老人的事迹,结合视频让学生纷纷谈感想。通过一番心灵的碰撞激荡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道德境界。

(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就业观。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中“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我们明确劳动者的地位和权利,懂得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但社会地位平等,劳动观荣。教师要借此教育学生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观念。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平等观,为报效祖国报效社会积聚力量。

(三)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通过第二单元中“企业经营与发展”和第四单元中“市场秩序”的学习,明确诚实守信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重要意义。企业能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成败,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启发学生做人也要讲诚信,这是人与人交往必备的前提,只有互相讲诚信,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在此给学生讲述“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接力送薪的故事。以诚信打动学生,教育学生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四)引导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学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结合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我国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增强对公权力的监督,维护纳税人利益,同时树立一旦成为纳税人就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购物或用餐后该不该向商家索要发票”的讨论,明确发票的经济意义:发票是消费者的购物凭证,也是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是否索要发票关系到国家税款能否足额入库,消费者索要发票,就间接地为国家税收做了贡献,同时,发票也是消费者维权的凭证。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时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给学生播放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有些厂家为了自身眼前利益,向河流排放污水,导致庄稼毁坏,鱼类死亡的惨象,还有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危及人身生命安全的有毒奶粉和大头娃娃事件,激发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如果将来从商,立志做一个守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的有良心的企业家,绝不做坑蒙拐骗,危害社会和他人的失去道德良知的黑心企业家。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雾霾天气,还我们蓝天白云净水,从自我做起,转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增强环保意识,实现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政治课教材,不仅仅是蕴含丰富知识的材料,它还是活生生的德育素材。只要你用心挖掘,善于利用,正确驾驭课堂,就会体验到立德树人的成就感。

二、积极利用学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借势发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借助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境界,教师要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利用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发表国旗下的演讲,宣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利用周末学生在校时间组织专家报告会,听取朱彦夫等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报告会;或者利用周末学生在校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红,事后要求学生写出800字的听后感或观后感并在班会上交流。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学生学习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学生树立并且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主题班会,举行主题演讲比赛。围绕“讲文明树新风,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三、利用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4

相较于初中生,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表现非常明显,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和形象,他们更加在乎“民主、平等”,他们希望教师能够把自己当做一个成人对待,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充当一个独立的个体。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教师无论是在授课还是在日常管理当中都要把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放在首位,这是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平等对待学生应以“润物无声”的细腻贯穿在每个教学环节中,而非大张旗鼓,宣传说教。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练习体育的特长生曾经告诉我这样一件事:语文课上,老师在前面板书,我还是老样子,不讲话却也心有旁骛,突然老师问了我一句“某某,你能看到我写的字吗”就是这句话,我感动了很长时间,也许老师没有意识到她做了件对我多重要的事,可是我感到自己被关注,没有因为我坐在角落就无人在意。

教师不经意的话起到的作用是无限的,可以无限温暖也可以无比寒冷。师生之间的“心理交融”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我们必须有一颗爱心,只有热爱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才会从各方面了解清楚学生的情况,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教育,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二、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对症下药

俗语说:“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这句话放在教育当中尤为合适。高中生追求个性和特色,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开出一朵与众不同的花朵,为了打开每个学生的心灵之锁,教师就要善于找出并运用好“钥匙”。

《论语》中有一则故事是讲孔夫子处理学生的问题,子路和冉有在不同时间向孔子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然而孔子的答案却恰恰相反。当同时在场的弟子公西华提出疑问时,孔子解释说子路性格鲁莽轻率因此要他慎重,而冉有做事不够大胆,所以要多加鼓励。这也是我们后人广为流传的“因材施教”,而打开学生心灵之锁的一把钥匙就是因材施教。

面对学生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例如,对自尊心强的,教师要注意照顾其面子,有问题可用个别谈心的方式解决;对好胜自负的,要一面肯定成绩,一面指出问题;对于感情冲动的,要施缓兵术,等冷静下来后再讲道理,陈述利害;对性情软弱﹑缺乏自信的,要多予以表扬鼓励,激其奋进。

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点都不相同,教师备好学生这一课,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才更加容易获得教育效果。

三、运用教师智慧,把握教育契机

在针对高中生做的调查中,“学生反感教师唠叨”占到了很大比重。与家庭教育有所不同,面对老师的“念经”学生不敢甩脸子,然而时间久了,必然置若罔闻,大大降低教育效果。因此,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就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什么是教育契机呢?契机就是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选择的一种最佳时机,也可以说是实施教育的最佳切入点,抓住了教育契机,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成功。

升旗是每所学校进行的常规活动,但升旗中总有个别班级学生说笑打闹,班主任也总是就事论事批评教育一番完事。其实此时,就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很好契机。我校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专题教育,制作了宣传展板“庄严的升旗仪式”,介绍升旗礼仪、国旗含义,并开展主题班会观看同学们升旗视频,使同学们对自己在升旗中的表现很有感触。在下一周的国旗下演讲环节我们再次探讨了升旗的意义和应遵守的纪律。这样,不少年轻老师也说自己获益匪浅,原来升旗时真没有想过那么多,升旗秩序有大有改观。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5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23-01

前言:在国内高速迅猛发展的物质经济水平支持下,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持续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就高中生而言,不仅面临巨大升学压力和学习任务,同时在网络时代中,互联网的出现成为高中生个人思想道德培养中的一把双刃剑,既存在消极作用,同样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互联网对于高中生德育教育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一、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不良影响

1.网络信息泛滥,学校德育教育权威性受到质疑

学校德育教育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要求和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教育教学步骤,对高中生展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让高中生逐步构建形成社会所需的品德观念[1]。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校德育作为主阵地,对我们学生的个人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权威性。但随着当前网络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影响,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与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呈现到了我们高中生面前,形成了价值与道德观念的冲突。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尚未完善,且对新鲜文化具有一定好奇探索心理,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德育教育产生质疑,学校德育的权威性动摇。

2.不良网络信息弱化高中生德育水平

高中生对于世界有极强的好奇心,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探索。但互联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导致不良信息泛滥,而部分高中生对于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在互联网影响下,思想道德水平被弱化。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中,缺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作为约束,在社交网站中与不同背景、年龄层次的人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极有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使高中生道德观念受到侵蚀。长此以往,高中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所接受的观念会逐渐对其日常行为表现产生直接影。

3.对于互联网过度依赖,不利于高中生自我认知形成

互联网所涵盖的信息覆盖面广阔,与现实世界相比较,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高中生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与学习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进行日常娱乐消遣,通过社交网站进行交友、聊天,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但部分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沉迷于网络,且对于网络过分依赖,缺乏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失去对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定位[2]。长期沉迷于互联网环境中,不仅造成高中生无法科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延误正常学习任务的完成,对学习失去兴趣,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出现网络孤独症,无法对高中生角色进行定位和实现正确自我认知,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化进程。

二、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积极影响

1.高中生德育教育渠道拓宽

事物具有两面性特点,互联网在对我们高中生德育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高中生德育教育渠道的拓宽。互联网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丰富、双向互动沟通的特点,与学校德育模式的局限性相比,有利于德育教育生动化、规模化形成。目前国内已经出现有青少年维权网、德育网等网站,包括多种题材、形式的德育教育信息,为高中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3]。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高中生能自主选择浏览页面和主题,并经由网络渠道,与教师就思想道德观念展开讨论,并在社交网站内发表个人对于德育观念的相关看法。在对网络信息、价值观念等产生质疑后,还可以及时通过社交聊天等工具,向教师提出疑问,在接受解答后,可以自行进行思考,进而弥补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2.高中生情感沟通需求得以满足

现在高中生普遍承受较大的压力,期待能够被教师、父母和同学理解,但高中生通常自尊心较强,对于隐私等问题较为敏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如实表达内心感受,而互联网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互联网交流的虚拟性特点,能够有效规避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尴尬局面。互联网能够为我们高中生提供相对轻松、平等的沟通环境和沟通手段,在互联网支持下,使同学们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让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能够在网络渠道中得到暂时发泄,起到放松精神压力的作用。

3.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尽管网络所提供的是虚拟环境,但并非完全独立于现实生活,同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素。作为高中生而言,互联网能够满足我们进入成年人社会的心理愿望,一定程度上为适应社会提供了锻炼机会。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下,需要独立辨别网络信息,促进判断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且在网络社交平台内,我们高中生同样需要进行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能增强我们与陌生人沟通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互联网对于人们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对于高中生德育教育同样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在互联网影响下,高中生对于学校德育权威性出现质疑,且易受不良思想道德观念侵蚀;另一方面互联网扩宽了学校德育教育渠道,满足了高中生情感需求。作为高中生而言,必须正确认识到互联网对于德育教育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进行自我约束和控制,正确分辨不良网络信息,同时避免过分沉迷、依赖网络,逐渐构建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6

一、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不良影响

1.网络信息泛滥,学校德育教育权威性受到质疑

学校德育教育是指教师根据特定的要求和目标,设计出有针对性、计划性的教育教学步骤,对高中生展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积极影响,让高中生逐步构建形成社会所需的品德观念[1]。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校德育作为主阵地,对我们学生的个人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具有权威性。但随着当前网络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趋势影响,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与信息通过互联网渠道呈现到了我们高中生面前,形成了价值与道德观念的冲突。对于高中阶段学生而言,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尚未完善,且对新鲜文化具有一定好奇探索心理,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德育教育产生质疑,学校德育的权威性动摇。

2.不良网络信息弱化高中生德育水平

高中生对于世界有极强的好奇心,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探索。但互联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却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导致不良信息泛滥,而部分高中生对于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在互联网影响下,思想道德水平被弱化。在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中,缺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作为约束,在社交网站中与不同背景、年龄层次的人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极有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使高中生道德观念受到侵蚀。长此以往,高中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所接受的观念会逐渐对其日常行为表现产生直接影?。

3.对于互联网过度依赖,不利于高中生自我认知形成

互联网所涵盖的信息覆盖面广阔,与现实世界相比较,更加丰富化和多元化,高中生既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与学习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进行日常娱乐消遣,通过社交网站进行交友、聊天,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但部分高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沉迷于网络,且对于网络过分依赖,缺乏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失去对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定位[2]。长期沉迷于互联网环境中,不仅造成高中生无法科学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延误正常学习任务的完成,对学习失去兴趣,更重要的是可能导致出现网络孤独症,无法对高中生角色进行定位和实现正确自我认知,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社会化进程。

二、互联网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积极影响

1.高中生德育教育渠道拓宽

事物具有两面性特点,互联网在对我们高中生德育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高中生德育教育渠道的拓宽。互联网具有时效性强、信息量丰富、双向互动沟通的特点,与学校德育模式的局限性相比,有利于德育教育生动化、规模化形成。目前国内已经出现有青少年维权网、德育网等网站,包括多种题材、形式的德育教育信息,为高中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3]。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高中生能自主选择浏览页面和主题,并经由网络渠道,与教师就思想道德观念展开讨论,并在社交网站内发表个人对于德育观念的相关看法。在对网络信息、价值观念等产生质疑后,还可以及时通过社交聊天等工具,向教师提出疑问,在接受解答后,可以自行进行思考,进而弥补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之处。

2.高中生情感沟通需求得以满足

现在高中生普遍承受较大的压力,期待能够被教师、父母和同学理解,但高中生通常自尊心较强,对于隐私等问题较为敏感,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如实表达内心感受,而互联网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互联网交流的虚拟性特点,能够有效规避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尴尬局面。互联网能够为我们高中生提供相对轻松、平等的沟通环境和沟通手段,在互联网支持下,使同学们情感需求得到满足,让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能够在网络渠道中得到暂时发泄,起到放松精神压力的作用。

3.高中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7

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追求的主体性德育,必然要求作为实体的整个学校教育具有主体性,表现出独立自主的人格特性。缺乏独立自主创新的道德教育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者是难以培养出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的。对此,主体性道德教育概念应包含两种含义,即主体性道德教育是以学校道德教育主体性的实现为保证,培养学生道德主体性的教育。道德主体是指教育对象在其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能自觉地摆脱单纯服从的被动状态,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走向对道德规范的内化,变成能主动创造新的道德风尚和主动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主体。其核心是个体在道德实践中的理性思考能力及在此基础上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高中主体性德育的原则

从道德主体性的核心——理性的道德思维能力出发,道德教育过程应该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其一,要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层次性。

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外部要求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吻合程度。传统德育因耳提面命式“灌输”倍受指责。但造成“灌输”的根源并不在体现外在要求的德育内容本身,而在于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的不适应,以致于代表社会意志与规范的教师有意无意地采取“灌输”的教育方式。因此,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重视学生是“道德实践主体”这一事实,并根据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与规律确定内容。

其二,道德问题的选择要求客观开放,以启迪思维。

在传统德育中,学生被视为既定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的无条件认同者与遵从者,他们既无权质疑,更无权尝试提出新的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他们能做的只有接受学校规定的各种“美德”。与此相应,学校、教师、教材被赋予一种至尊地位。教材以居高临下的不容置疑的语气记载着各种教条与信条,它们同教师一样被视为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和永远正确的价值理念。

道德教育要尽可能丰富地涉及现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易对人们价值观产生影响的新问题,在表述上要大量应用具体书例和数据、图片等。要注意用事实说话,避免比较绝对的用语。而对于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或合理的道德取向,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亲切的语言道来,让学生经由开放式的价值澄清过程而最终“自由地”得出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

三、“主动参与”活动育人模式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8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64-01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脱离青少年的青涩,但没有成年人的成熟与稳重。青少年在高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已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如果社会、学校和教师不给予正面积极的引导,很容易使得高中生误入歧途。

一、当前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影响着每一个人,心理问题已不再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它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高中生也不例外。学习、娱乐、升学等原因影响着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习压力大,心理压力得不到缓解

高考是目前我国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唯一途径,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校为了升学率,家长为了孩子能够上一个好的大学,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业紧张,每天奔波于家里、学校和各大补习班之间,学生没有一点私人的时间和空间,积累在心里的压力长期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发泄,时间长了学生心理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二)社会风气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比如2013年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土豪”等词都是对当前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应。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风行,再加上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宣传引导,使得不少高中生的三观深受影响。学生不再觉得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攀比和炫耀,不再觉得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曾有高中老师说到现在学校要求学生在校统一着校服,学生不能再衣着上相互炫耀便转向鞋上进行相互攀比。当前的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取向,也折射出学校德育教育的空白和漏洞。

(三)家庭学校忽视学生心理需求

现在很困扰家长和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是高中生“早恋”,如野草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家长和老师只是一味的责备孩子,但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这背后的原因。不排除其中有一些是因为攀比或者好奇,但更多的是因为现在的学生缺“爱”。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不要说与孩子沟通聊天,父母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要求即可,殊不知孩子需要的往往是心灵上的理解和关爱。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常常无意识的伤害了学生敏感的心。

二、关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在这个物质充足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高中生出现心灵的孤独感等心理问题多半是由于精神上缺乏关爱和理解,心里的压力找不到适当的渠道宣泄,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多方面努力。

(一)转变父母教育理念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

家庭是学生最初成长和生活的地方,父母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不仅是孩子的良师,还应该是孩子的益友,不仅关注孩子身体的发育,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理的需求。高中生正处于心理和思想的重要“转型期”,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关系对于高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要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学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

(二)教师的理解和包容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教师是教育三个必备的因素之一,承担着塑造学生,为国家和社会承担着培养优秀人才的艰巨使命。雅斯贝尔斯曾在《教育是什么》一书中说道:教育就是一棵树去晃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灵魂。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教师要唤醒学生的灵魂,需要的是爱心和耐心教育。爱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理解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将学生放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耐心教育就是要求老师能够包容和宽容学生,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关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学校加强德育教育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做人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学校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校的德育教育不仅仅表现在思想品德的教育上,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选修课或者知识讲座向学生普及心理方面的知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四)社会要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

高中生除了接受学校教育之外,另外一个接受教育的渠道就是社会教育,社会也要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承担部分责任。社会媒体和网络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如近年发生的“郭美美”事件以及电视上热播的选秀节目和相亲的节目对高中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网络、报纸、电视应加强对信息的筛选工作,建设青少年绿色网络平台,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减少负面信息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要树立更多的模范人物和表彰先进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生长营造一个 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否是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高中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高中生的心灵健康就是关心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

参考文献:

[1] 谢占杰.论爱心及爱心教育[J].许昌师专学报.2000(01).

[2] 王佐芬.浅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6).

[3] 刘和平.论高校爱心教育的载体建设[J].教育视角.2011.(01).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态伦理道德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因此培养学生们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尤为必要。学生生态伦理道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范畴中的,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在生态伦理道德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一、在文本研习中熏陶

语文新课程在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教材中编排了非常多关于人与自然方面的文章。这些课文在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态意识,为学生们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传承了大量关于大自然的名篇佳作,这些美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无疑是极好的素材。例如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中的《春江花月夜》就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在具体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一名句进行赏析与研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刘希夷所作《白头翁》中“更夐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来引导学生感悟古人对于天人关系的认识与感受:生命与宇宙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以展示,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一体同仁”的传统哲学思想。而诗人风格独特的审美体验与人生感悟更是让学生获得了很多启迪。

总的来说,引导学生进行这些文本的研习,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对自然美的世界加以感悟,并树立学生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这对于学生建立起同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在阅读讲练中渗透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在这一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用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材料来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渗透生态伦理道德教育。就近几年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来说就极具特色。 2002年全国卷阅读题《沙尘暴》、2007年四川卷阅读题《瓦斯的开发与利用》、2007年全国卷阅读题《关于保护生态多样性》、2008年湖北卷阅读题《关于湿地》这些文章都是向学生们渗透生态教育的好文章。因此,教师在知道学生做题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的向学生们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生态教育的影响,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提升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学生进行古文翻译训练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选用国学经典中与生态伦理道相关的文章进行训练文本,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古汉语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生态伦理道德修养。如课文《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等,学生通过学习或多或少的都可以了解到孟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思想。

三、在实践活动中体会

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这一主张,语文课程应该同其他课程、书本学习以及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高中语文教学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了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进一步的接触社会、认识自然,以实现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正因如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以体会,建立起正确的生态伦理道德观。学习《像山那样思考》这一课文时,老师可以围绕这一课文要求的学习目标与人文内涵来组织学生开展以“环保、生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增强,在无意识中也会提高学生对于生态环保方面的重视,乃至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当中去。不仅如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运用的相关学习当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与环保有关的宣传语、广告词,让学生来做出赏析、点评,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创作进行评比。这样一来,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精神得到了培养,而且有利于促进高中语文生态伦理道德教育。

总而言之,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态伦理道德,不但可以极大的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眼界、丰富社会经验,而且对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也有良好的效果。实践中感悟是校内外沟通的大融合,这一举措势必会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因此,高中语文生态伦理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感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样,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体会也会深深的影响到其自身的生态伦理道德观。

【参考文献】

[1]邵建新,朱永芳.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伦理道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02)

[2]朱永芳.语文教学中的生态伦理道德教育[J].教育.2010(01)

[3]冯景龙.浅议语文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双语学习.2007(08)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10

职高生的班级管理有别于高中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作为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素材,发现了德育教育的一些实际情况,这些情况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家庭教育无作为

我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乡村,父母亲大多数是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母都外出打工,有的是全家外出。留在家里的大都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这就是现在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加之严重的代沟问题,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致使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有些孩子睡觉前有不洗脚的习惯,个人卫生较差,乱花零用钱,用钱无节制,和同学关系较紧张,不能善待他人,学习无预习的习惯,甚至出现逃学、辍学,教育时逆反心理强,抵触情绪大。

(二)辍学现象严重

“辍学率”现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最大的难题。现在虽然经过上级政府的干预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辍学率”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当前“辍学率”好似是基本解决了,但有矛头上升之趋势,尤其是打工父母多,无人照管孩子,学习较差的,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了兴趣,则早早地辍学,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无人管自己的孩子,致使学生厌学,辍学不止。

二、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需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和了解,使之掌握好相关的学生信息,对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进心、自信心不强,但潜在的进取意识是有的,表现在学校的、班级的制度都能尚遵守,但要经常督促和提醒他们,让他们形成自觉的行为。对少数学生,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应该开展个别教育与扬长教育,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其重拾自信,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性格和人格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

现在,由于学生受多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其个性差异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不思学习,不思进取,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在此,我作为班主任,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尊重、关心和理解学生。对班里的落后群体,一味地训斥、挖苦、嘲弄只能增加他们的自卑心理,并加深师生间对立情绪,更谈不上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此,作好落后群体的工作应该是尊重关心和理解。尊重:对落后群体,不说不做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和事;不歧视、不疏远、不排斥;不体罚,不赶出教室,争取他们对我的信任,以此打开工作突破口。关心:只有用真挚的情感去关心他们,才能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世界。我经常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在上课时常提问他们,即使他们不会回答,我也不批评,不罚站,以此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心里有他或她。理解: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在行为表现上就存在反复性,不稳定性。当他们出现严重失误时,我不急于处理,而是等他们心理平静以后,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反思自责的机会。尽管他们犯了错误,我仍给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使他们感激不尽,倍受感动。由此,来赢得他们对班主任的爱戴和信任。

第二、努力寻找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扬长教育。差生并非一切都差,人人都有闪光点,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在班务管理上,要大胆起用两个差生当班委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让他们成为落后群体的代言人。

第三、不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对于差生看惯了家长、老师的白眼,听够了公开场合的讽刺和训斥,这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对此,要用极大的耐心和过细的思想工作,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了他们面子,他们乐于接受,因而其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第四、坚持以表扬为主,增强他们改错的信心。后进生在班级卫生扫除、校务劳动等方面表现一般都比较积极,抓住机遇大加表扬。在赞美中,他们逐步有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心,精神状态振作了起来,点燃了他们向善的正气。

第五、重视主题班会和生活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开展“怎样构建和谐班级”、“青春期的健康”、“早恋的危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等主题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第六、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每时每刻都很注重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培养,要求他们自己制订好作息时间表,安排好每天的学习任务,每次考试,哪怕是平时小测验只要是错题,无论是哪一门功课的,都要加强反思和总结,也有利于以后的复习。还多次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

班主任工作过程有欢乐也有忧伤,有优点也有缺点,有成功也有失败。我的一些教训和体会是:

第一、班主任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武装充实头脑。要通过充电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

第二、要用爱心浇灌每一粒神奇的种子。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无论什么环境下,不要吝啬爱的播撒。多付出一份爱,就多一份美好的收获。

第三、要尊重家长。对家长要有礼貌,不要因学生问题随便传唤家长到学校,难为家长。

第四、要理解宽容学生。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不张扬学生的隐私,发现问题,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是真正的严。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11

职业高中生的班级管理有别于普通高中生,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作为职业高中的班主任,在这几年的班级管理中,积累了一些素材,发现了德育教育的一些实际情况,这些情况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一)家庭教育无作为

我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于乡村,父母亲大多数是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母都外出打工,有的是全家外出。留在家里的大都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这就是现在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加之严重的代沟问题,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相对较少。致使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如有些孩子睡觉前有不洗脚的习惯,个人卫生较差,乱花零用钱,用钱无节制,和同学关系较紧张,不能善待他人,学习无预习的习惯,甚至出现逃学、辍学,教育时逆反心理强,抵触情绪大。

(二)辍学现象严重

“辍学率”现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最大的难题。现在虽然经过上级政府的干预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辍学率”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当前“辍学率”好似是基本解决了,但有矛头上升之趋势,尤其是打工父母多,无人照管孩子,学习较差的,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没了兴趣,则早早地辍学,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无人管自己的孩子,致使学生厌学,辍学不止。

二、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需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相关情况。通过对学生情况的调查和了解,使之掌握好相关的学生信息,对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我们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进心、自信心不强,但潜在的进取意识是有的,表现在学校的、班级的制度都能尚遵守,但要经常督促和提醒他们,让他们形成自觉的行为。对少数学生,班级中思想基础和学习都比较差的学生,通常表现为精力旺盛而又学不进去,思想活跃而又任性好动,对班集体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有一定影响。在教育转化这部分学生时,应该开展个别教育与扬长教育,从建立和培养感情入手,亲近他、关心他、了解他,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其重拾自信,使他们在班主任充分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性格和人格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

现在,由于学生受多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加之其个性差异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不思学习,不思进取,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在此,我作为班主任,谈谈自己的做法:

第一、尊重、关心和理解学生。对班里的落后群体,一味地训斥、挖苦、嘲弄只能增加他们的自卑心理,并加深师生间对立情绪,更谈不上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因此,作好落后群体的工作应该是尊重关心和理解。尊重:对落后群体,不说不做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话和事;不歧视、不疏远、不排斥;不体罚,不赶出教室,争取他们对我的信任,以此打开工作突破口。关心:只有用真挚的情感去关心他们,才能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世界。我经常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在上课时常提问他们,即使他们不会回答,我也不批评,不罚站,以此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心里有他或她。理解: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上比较吃力,在行为表现上就存在反复性,不稳定性。当他们出现严重失误时,我不急于处理,而是等他们心理平静以后,进行心理疏导,给他们反思自责的机会。尽管他们犯了错误,我仍给他们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使他们感激不尽,倍受感动。由此,来赢得他们对班主任的爱戴和信任。

第二、努力寻找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扬长教育。差生并非一切都差,人人都有闪光点,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在班务管理上,要大胆起用两个差生当班委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因素,让他们成为落后群体的代言人。

第三、不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对于差生看惯了家长、老师的白眼,听够了公开场合的讽刺和训斥,这加重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对此,要用极大的耐心和过细的思想工作,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了他们面子,他们乐于接受,因而其积极配合我的工作。

第四、坚持以表扬为主,增强他们改错的信心。后进生在班级卫生扫除、校务劳动等方面表现一般都比较积极,抓住机遇大加表扬。在赞美中,他们逐步有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心,精神状态振作了起来,点燃了他们向善的正气。

第五、重视主题班会和生活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高认识、开展教育,对良好班风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如开展“怎样构建和谐班级”、“青春期的健康”、“早恋的危害”、“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等主题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能力,促进班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篇12

学习兴趣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成才首先学会做人,所以教育者并不单纯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而且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全员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科任课教师在教学的同时都应该渗透德育教育,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作为生物教师,我在教学别注重挖掘教材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浅薄的思考与研究。

一、钻研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物教材为德育渗入供给了极其丰硕的素材。就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德育而言,其内容并没有现成的文字材料,它的理科特征,往往很轻易使我们较多地正视它严密的常识系统教授,而忽略其艰深的德育内容渗入。这就需要教师当真钻研教材,充实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身分,把德育贯串于日常平常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科是一门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教师要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例如,通过高中阶段的有关知识学习,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人体的最基本组成不过是20多种化学元素,按照元素――化合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由微观到宏观的构建方式最后组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人,人体在新陈代谢中生长发育、敷衍后代、衰老死亡,最后被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等)分解,于是这个生前或高贵或卑微的人就此解体,以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形式返回生态环境,成为一棵小草或一棵小树成长的营养,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物质循环。这样的一个知识体系教育为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内容的具体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生物中,有很多规律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生物活动课和生物主题活动。例如,高二学过生态环境的保护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洗衣粉和清洁剂的数量,然后结合生活污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生物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研究性活动,自己制作一下生态瓶,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四、人格魅力,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活动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思想品德和作风上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无数经验证明,身教重于言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教师只有自己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生物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所以首先必须具备一颗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心,对学生怀有深沉久远、博大无私的爱,以知识本身的魅力,教学艺术的魅力,教师人格的魅力来触动、感化学生。教师的威望愈高,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愈真挚,他对学生人格感化的力量就愈大。德育渗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全体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专业知识,杰出的创新思维,高超的教学本领,学生才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他们给学生带来的无形影响便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渐渗透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智育、德育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5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