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4-03-23 17:41:54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1

1、报头

报头部分包括简报名称、期数、编号、密级、编发单位和印发的日期等。报头设计要求美观大方,约占首页的三分之一。简报名称宜固定,不要随意改动,其位置居中,用大号宋体,或套红,或手书,以求端庄醒目。

在简报的第一页上方,中间几个醒目的大字写简报的名称:“хх简报”或“情况反映”等。名称下面是简报顺序号,编号下面靠左下侧是编发单位的全称,如“新星机械厂部办公室”,会议简报则是“ххх会议秘书处”,右下侧是简报印发的日期,如果是机密文件,在报头的左上方印上“机密”二字,是供内部阅读的,在报头的左上方印出“内部刊物,注意保存”的字样。

报头通常都是各机关、各单位预先印好的固定刊头。报头下面用一条横线与正文部分隔开。

2、文章

文章部分包括标题和正文,有时要加编者按和注明供稿者。各份材料要分开,第一页可印上目录,正文之后用一条横线与报尾部分隔开。

本体是简报内容之所在,由标题和正文组成。正文又包括导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有的简报还要加上编者按语。

(1)标题简报的标题,必须恰当、醒目,使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中心内容。简报的标题有三种类型:单行标题,双层标题、多行标题。

①单行标题用一句话作为标题。或高度概括简报的内容,或直接揭示简报的主题。如:хх市改革商品流通购销体制,

简洁鲜明,一目了然,看标题就知道简报写的是什么内容。

②双层标题在正标题下面加上副标题。正题突出简报内容或意义,副题补充说明,起强化正题的作用。如:选上一个明白人红杏一枝出墙来

хх商场民主选举经理搞活企业经营

正题突出内容和意义,副题补述做法和结果,一看就能对简报有个全面的了解。

③多行标题

由三行以上标题组成。上行是眉题,或说明背景,或交代形势,或烘托气氛;中行是正题,或概括内容,或突出主题,或点明意义;下行是副题或补充情提要事实,或简述结果。如:鼓励收粮人为卖粮人提供优质服务、新乡粮食仓库设职业道德奖、作风显著转变农民拍手欢迎

眉题说明事由,正题概括内容,副题补充结果。多行标题的显著特点是容量大,且醒目。

(2)正文简报的正文分为导语、主体、结语三部分

①导语

导语是简报正文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用极简洁明确的一句或一段话,总提全文中心或主要事实,让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一般要交代清楚谁(某人或某单位)、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件)、结果怎样等内容,一份简报如果只有一段,那么第一句话就是导语;如果由几个部分或几段组成的,那么第一段就是导语。

简报导语的写法灵活多样,常为人们使用的有概述式、提问式和描写式,不管采用哪种写法,导语都有必须开篇入题、交代清楚、概括简练。

②主体

主体是简报正文的中间部分,即主干、中心部分。它紧承导语,用典型而有说服力的材料把开头总提的内容或观点具体化,起着阐述说明的作用。它通常可以反映当前情况,可以肯定已有成绩,可以介绍具体做法,可以提出存在问题,也可以上述几项兼而有之。

简报主体的写法,没有确定的方式,最常用的有三种:

叙述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自然顺序表述。

概括式――既以典型材料,又从共性角度,点面结合进行概括反映。

归纳式――按材料性质归纳分类,按逻辑联系排列组合而构成主体。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简报主体的写作都应该做到:a紧扣题目,紧承导语来写,主体要跟导语相一致,不能“走调”。

b主题结构安排与内容相适应,形神统一。c选用的典型材料要确凿具体,有代表性。

③结语

结语是简报正文的结尾部分。在一般情况下,简报导语已概述了事实的结果,文末不必再作重复,主体写完,自然结束。所以,多数简报没有专门的结语,也有一些简报在结语部分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主题。对正文的内容作一小结,以加深印象,或集中总结成绩,以强调效果;或指出发展趋势,以引人关注;或发出普遍号召,以推动工作,或补白未尽事宜,以“画龙点睛”。

简报一般不具名,必要时可以在正文右下方加括号注明撰稿人姓名或供稿单位,日期已印在简报报头上的也不另写。

(3)按语

有的内容重要的简报还写有按语,按语的作用是对简报内容加以提示、说明或评注,它代表简报编发机关的意向和要求,以引导读者注意。按语一般加写在报头主体的间隔线之下,顶格标明“按语”或“编者按”等字样。按语也可以插入正文之中,但应用括号括住。

3、报尾

报尾部分主要是注明本期发放范围――报、送、发或加发的单位名称和个人职务姓名、末一行注明印发份数,一般用两条平行横线标明是报尾部分,报尾注明简报发放范围,位置在报尾,左上方,还要注明印发份数,在报尾的右下方。

培训简报(一)

12月3日下午两点半,护理部中医小组在五楼多功能厅进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培训。此次培训由王莉护士长主持,张丽平副主任参加了培训,全院各临床科室护士长及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此次培训由石瑞芳护士长和马冰清护士分别对“耳穴压豆”及“中药涂擦”规范化操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现场演示。

耳穴压豆法使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疾病的辅助疗法,其操作简单方便,适应症广泛。主讲人对其从操作方法以及流程等多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示范,使此项操作更为统一完善。

中药涂擦是中药治疗学的重组成部分,较内治法更为简单实用。也是我院多年开展的一项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此次培训主要针对涂擦的厚度、不同赋性剂(蜜、水)离边缘的距离、时间以及选材等方面做了统一规范化。

培训结束后,由主讲人示范演练,大家积极讨论,并且参与其中通过亲手操作以及亲身感受,使大家对以上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其操作步骤统一规范化。

培训简报(二)

20**年12月9日上午9点30分,贵州省20**年高校辅导员培训班,开班典礼在我校逸夫楼322教室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涛,校党委副书记冯晓宪出席并讲话,来自全省44所高校的78名辅导员参加培训。校学生工作部(处)长肖建宗主持开班典礼。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2

在中高级管理人才简历中,求职者往往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只填写“王某某”、“李某某”,或使用英文名、名字的全拼等;对所工作过的公司名称或参加过的项目名称也保密,只填写“某公司”、“某项目”等。

也许,这样的求职者确实有不方便的情况,或者还有其它考虑,不便透露个人姓名、公司名称和项目名称等信息。但这样做的结果是:首先,会让人力资源招聘人员对您的工作经历和项目经验产生怀疑,认为经历不真实;其次,不利于表达出求职者的工作能力,通过企业名称和项目名称,招聘人员至少可以得知这个求职者是否曾在知名企业中工作,是否参加或管理过知名的工程项目等重要信息;再次,如果招聘人员见到一份连姓名都没有的简历,很可能认为求职者没有诚意,在初步筛选时就将这份简历直接pass掉,这样将使您无形中错过一些面试的机会,也许这里面就有您心仪的企业和职位。

二、项目经验太多需要有所取舍

简历中的项目经验其实可以有所取舍,没必要对每一个项目经验都进行详细描述。那么应该如何取舍?应该选哪些进行详细描述呢?通常来说,同行业人员对较大或较有名气的项目都有耳闻,因此,如果求职者参与过这样的项目,一定要进行详细描述;另外,有些项目可能并不是非常著名,但对求职者个人来讲非常重要,比如在其中担任了很重要的管理角色,这样的项目经验也一定要详细描述。

三、自我评价无法突出竞争优势

自我评价主要是通过一些简明扼要的概述,向招聘负责人展现自己的综合素质、特点,包括技能专长总结、兴趣爱好描述、沟通协调能力总结等,要使用简练的语言说明求职者对于所应聘职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一个好的自我评价能够突出求职者的个人特点和竞争优势,给招聘负责人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第一时间抓住招聘负责人的眼球。所以一定要写,并且要认真填写。

四、培训经历不知填写什么内容

与工作技能有关的培训最受招聘人员重视,例如:建筑行业绘图工具Auto CAD的培训;从事室内外装修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需要熟练掌握的3damax 、Lightscape 、Photoshop等专业软件的培训;建筑行业七大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建造师执业资格培训等。另外,语言类的培训和公司内部的技术培训也很受重视。如果求职者参加的培训不多,那么可以将所有培训信息都写出来,如果参加培训过多,建议优先填写较为重要的培训内容。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3

翻译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交流之中逐渐衍生出来的东西,学外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便有翻译。高校的翻译课程设置的非常简单,大多数都是认为将自己的母语同外语相互翻译便是其精髓所在,仅仅是在字面上进行翻译。其忽视了翻译的内涵,往往造成其对于语言的片面的理解。

一、MTI培养在短期记忆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偏离翻译教学目标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外语教学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便是培养出能够流畅自如的进行翻译的人才,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和信息。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的首要技能便是其外语的水平能够达到其母语的水准,不仅能够了解外语的根本含义,还能够从外语的角度进行思考。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很多人对其的认识是出现了部分的偏差的,即便是对于教学的老师,其外语水平和母语水平也处在不同的级别,未能实现均衡,更不用说学生。在学生的头脑当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在翻译时他们会过多的局限于固定的翻译模式和语法规则,从而忽视掉外语背后所代表的真正的含义。

(二)翻译的课堂教学法有待改善

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所采用的方式也过于的单一,并且非常的依赖于汉语同外语之间相互翻译的固定模式。这样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会使得老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充当着双重的角色,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这样的话老师即使外语的代表,同时也是利用母语进行翻译的主体。并且最终还要以老师的身份来对翻译结果进行评价,所以学生很容易得到不真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因此,需要改善课堂的教学方法。

(三)难以培养具有广泛性的翻译能力

翻译存在的价值便是为了能够将原文翻译成另一种文字,使读者免受阅读原文的苦恼。单从翻译来看,其会基于不同的目的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翻译。也即,现实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翻译问题大多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设置的,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练习了自己的语法基础知识,但是却在另一个方面受到了更大的制约。因为,教学当中用来翻译的题材非常的局限,其他的哲学、经济、法律或者诗歌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尽管当前的外语教材不断的增添新的内容,但是其凸显出的局限性仍然不可小觑。

二、提高MTI口译质量的短期记忆训练

(一)锻炼翻译人员的逻辑思维

在MIT的口译训练过程之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的重要。首先,要注重对于所需要的翻译的语言文字的整个逻辑进行分析,其中的关键性信息以及一般的辅信息要能够明确的予以区分。其次,在翻译的时候不仅需要能够概括出原文的意思,还要能够根据整个语言环境所凸显出来的中心思想表述出各语言间的逻辑关系,将各个信息之间的逻辑顺利排列好。因此,必须要锻炼口译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领会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避免出现片面翻译的现象。

(二)引导翻译人员进行跟读练习

跟读练习能够加深人员对于口译的信息的记忆,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翻译出来。在进行跟读练习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用相同的语言来跟读已经准备好的阅读材料,提升其注意力。最好是选用母语的相关资料,跟读后要求跟读人员用母语表述资料的主要内容。其次,经过上述步骤后在用外语来跟读资料,最后用外语来概括主要意思。这样的过程将会逐渐的培养出口译者的跟读习惯,提高其短期记忆的能力。

(三)提高翻译人员的复述训练

提升口译质量同复述能力的训练密切相关,在进行复述训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复述材料的时候需要选取具备较强逻辑性、条理性的资料,要求学生既能够凭借大脑进行记忆,不能够做笔记,最后凭借自己的自己对资料进行复述。其次,在人员复述过后应当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价,将复述员错误或者是有遗漏的部分提出来,加深其印象。最后,复述的训练工作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跟随复述人员的实际能力选取合适的材料。

(四)加强翻译人员的笔记训练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经过了短期记忆的训练之后,其口译的水平定然会得到提升,但是毕竟大脑所能够记忆的东西是有限的,为了确保口译水准的稳定发挥,拥有一个良好的记笔记水平是非常必须的。它能够对短期记忆的遗漏部分进行补充和提示。另外,在培养翻译人员在笔记方面的习惯和能力的时候,需要引导其发现最合适的记录方法,最主要的原则便是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不能使用太过花哨的符号,以简洁为主。

(五)有针对性开展数字及专有名词等的训练

想从根本上提升翻译的质量,加强对数字以及专有名词的训练是非常关键的要素。在对数字翻译进行练习的时候可选择将数字写在黑板上,让翻译人员凭借着视觉和听觉的方式将数字记下来,并且是采用翻译的形式表达出来。对专有名词的训练则可以采取分类记忆的模式,不同的行业或者不同的领域的词组成一个版块,这样能够培养翻译人员的语言环境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够提升翻译人员的短期记忆能力。

结束语:

翻译人才对于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大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原有的教育方法和培养手段,要加强翻译人员逻辑思维的训练,通过复述训练、笔记训练等,从根本上提升翻译质量,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入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王志忠.李光耀,短期记忆训练法概述[J],科学研究,2012.05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4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138―02

1 研究课题

寓作文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社交能力

2 指导思想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创造了“期望理论”,实验中发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语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成就。这说明,培养人才按照预先设计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产生预定的效应。目前,素质教育为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指明了发展方向。21世纪,农村青少年广泛接触社会,赶上新时代,从小培养社交能力势在必行。因此,我提出“寓作文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社交能力”的课题研究,面向社会,面向未来,让学生从小掌握好语言,跻身于社会,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有合作精神的人。

3 实验课题的提出:

3,1课题的内容。素质教育,创造了适合儿童的教育,开辟了教育的崭新天地,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希望人人成才,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大环境中,语文教师应先带头,把作文寓活动之中,放眼于世界、放眼于未来,着力培养学生听话、说话、写作能力。

(1)通过活动的开展,把听话、说话、写作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训练整体。

(2)通过活动的开展,根本目的是提高作文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3)通过活动的开展,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2研究目标。搞活动,目的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而作文应当是学以致用的,这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正是我们的研究目标。

3.3理论基础。传统的命题作文,是让学生依题作文,有言无言都要写,有感无感都要发,于是不乏有胡编乱照、闭门造车的现象,不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假话、空话、套话,学生往往一吐不快。这样怎能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要求优生如此,差生也如此,纵然搜肠刮肚也无济于事。对作文、交际岂不失去了信心。目前,农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说话、写文章为了交际,为了表达思想,从需要出发,他们便会产生动力,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条件,安排切合实际的活动,这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提供了写好作文的可能。

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4.1研究的内容。按照语文课程标准,除写记叙文的文章之外,我们把日常生活的会话、转述、主持会议、讲故事及通知、留言条等应用性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列入训练计划之中,为学生当前和今后的需要安排写作内容。

4.2研究的方法。

(1)具体训练程序的编制:在活动中,我们考虑到文体写法的难易程度及语言文字的深浅、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缺点,训练是阶梯状,一步一步地上升,周期为三年,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2009年,调查、开设对比班,采用观察法。负责人:朱林,观察记录、撰写调查报告。1、2年级,学讲普通话,能复述故事、文学作品的大意和精彩片断,能较完整地讲述故事、讲述感兴趣的见闻。

第二阶段,2009――2010年,负责人:朱晓成,追踪观察、撰写课题报告。3、4年级,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听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单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生动地讲述故事。

第三阶段,2010――2011年,负责人:马红,总结验收阶段,完成研究报告。5、6年级,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作即席讲话、主题演讲,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2)组织开展活动,把作文放在活动之中,做好学生的”采花“工作。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旅游季节重大节日,安排一些有教育意义、生动有趣的活动,相机安排语言训练。

(3)上好作文指导课,做好学生的“酿蜜”工作,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既可扩大说写训练的内容,又可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很有情趣的。作文课上,教师相机行事,指导学生把见到的生活常识,领悟到的哲理通过散文、小说、小幽默、小笑话等多种表达形式表现出来,得到了花粉,也得到了花蜜。

(4)创造条件,组织大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①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和图文表达见闻和想法。

②观察大自然、社会、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学会合作。

③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习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开专题答辩会、主题演讲会。

④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

⑤组织课题研究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5

提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好多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马上就会说:“这是语文老师的事,听、说、读、写不是语文的教学目标吗?”虽然数学课以训练为主线,但训练的多是“做”,大量的书面练习,而很少进行“说”的训练。因此学生“只会做而不会说’的现象普遍存在,或是说上几句而又表达不清,或是说话没条理,颠三倒四,或是说话没主次,说不到点子点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并且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认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说”在数学中是多么重要!

其实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思维与语言密不可分。而数学是一种科学语言,它是人类社会进行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因为数学能够用非常简明的方式,经济有效地、精确地来表达和交流思想,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简明语言的能力。小学数学必须进行“说的教学”,使小学生从小学会交流,增强他们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因而在数教学中重视并加强“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当务之急,是一项需要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花大力气去努力的事情。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数学的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

一、在计算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

四则计算的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习内容最多,学习时间也最长。通过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四则计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计算的法则和方法,了解四则计算的定律、性质,学会简便运算,同时也应该通过计算教学加强说话训练,发展智力,培养思维能力。

首先,在理解四则计算的意义上加强说的训练。例如乘法意义的理解。我设计成这样的三步:第一步让学生两朵花两朵花地摆红花三次,三朵花三朵花地摆四次,四朵花四朵花地摆五次。摆好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第二步,让学生观察,讨论摆出的图形和三个连加算式,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在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学会读写,并归纳概括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样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在大量感性材料基础上,又加上语言的阐述,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就水到渠成了。

其次,在四则计算法则的推导上可多采用尝试――讨论,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一一讨论自学课本、理解法则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会算,还要逐步用规范的语言简洁、清楚、正确地表述思维过程中。如学习“7+8”这一道算式时,就要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用凑十进法进行运算并引导学生表述:“7可以分成2和5,2加8等于10,10加5等于15。”

最后,在算式读法教学中应有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规范性。如(7+8)×3,不能读成“括号7加8括号乘以3”而应读成“7加8的和乘以3”。

二、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说的训练

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是指用文字或语言叙述(有时也用图画或表格表示)出来的,含有已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数量关系的,并求出未知数量的实际问题。数学的认知过程,是老师帮助学生求出未知数,经过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抽象、概括,得出数学理论知识,再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那么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加强说话训练呢?

1.在理解题意时训练“说”

应用题的叙述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情节、条件和问题三个要素,理解题意就是弄清题目的情节、关键词语、条件和问题。在理解题意时训练说话能力,可以读促说。读是说的基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应用题,读出重点,读出关键点。然后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把题目所述情景,在头脑中呈现为一幅图画。再让学生复述题意,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由于有读的基础,有闭目想象出的直观画面的展现,学生也就不愁无话可说了。真正读懂、读通了应用题,解答应用题也就不成问题了。

2.在分析数量关系时训练“说”

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应用题教学不能仅满足于学生会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由因到果”去分析或运用“执果索因”的思路去解答。以“说”明量,以“说”导练。在说的过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并根据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专项训练,提高“说”的能力

把日常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这是列式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因此专项的数学语言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如应用题口述多样化,“48-25”可让学生口述成:“48减25得多少?”“被减数是48,减数是25,差是多少?”“48和25相差多少?”“48比25多多少?”“25比48少多少?”“48比什么数多25?”“48再减少多少就和25同样多?”或者是应用题表述为文字题,如“红花有4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黄花有多少朵?”引导学生说出:“求黄花有多少朵,就是求4朵红花的2倍是多少,也就是求2个4是多少。”这个题还可抓住关键句“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引导学生分析“黄花跟红花比,以红花做标准,如果把红花的朵数看作1份,黄花就有这样的2份,求黄花的朵数用乘法计算,如果求红花的朵数要用除法计算”等。

三、通过一题多变的形式训练学生说

如条件不变问题变,或问题不变条件变,或解题方法不变而叙述形式起变化。并在变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辨析、议论,抓住关键,分析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提高说的能力。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6

 可以用什么方式让课程通俗易懂呢?

 如何用哪些更简单的案例让学员听起来就能很快明白呢?

当然,这需要培训师在工作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积累,从而形成丰富的知识库,以备急需的时候,随时都可以提取。比如,当讲授到边际效用理论的时候,如果按照边际效用在数学上应用的方式来讲述,具体内容是边际效用是效用函数的导数,因为效用函数是单调递增的下凹函数,函数值单调递增而导数值单调递减。就理论讲述理论,学员不易理解,更难记住。换一种方式进行讲述,适当的形象比喻,比如,一个人饥肠辘辘,给他第一小馒头,自然美味有加,第二个馒头,还是挺好吃,第三个馒头,还是不错,第四个,有点饱了,第五个,有点烦,第十个,估计难以下咽。这就是典型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较为形象的比喻,以通俗的方式表达,就容易理解了。

异常点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一般都会设计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一般都会有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同样,培训课堂中,培训师是就是一个导演者,就有必要把课程内容全方位设计,从而让内容兴趣点不断,让学员胃口大开。如果培训内容按照正常顺序和逻辑推进,容易让学员觉得一马平川,没有什么思考,更不会有感触和触动。这就需要培训师通过巧妙课程设计,让培训内容时刻有异常点。一般而言,对于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面,都有正反面,只是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比如,在用人方面,通常都是用人所长。如果培训师只讲用人所长,这就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观点。这个时候,突然讲一个用人所短观点,容易提起学员胃口。比如,讲授企业文化内容,如果只讲企业文化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授其好的一面,学员可能就不太感兴趣。但可以讲一些不良文化带来的严重后果,学员估计更感兴趣,从而引入良好企业文化形成需要时间、引导和培训。

深入点

很多时候,培训师在授课过程中,喜欢面面俱到,经常点到为止,讲到关键内容,突然嘎然而止,或者重点不突出,讲授不深入。结果,学员听了之后,感觉大同小异,起不到培训应有的作用,也无法达到培训目的。成人培训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如果仅仅就理论讲理论,就观点讲观点。在整个培训设计过程中,培训师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天的课程,一定要有几个深入剖析的观点,或深入实践的具体操作技巧,否则,学员收获甚少,或没有深刻印象的知识点,影响培训效果。比如,当讲授到用人所短时,请问,什么时候可以采用用人所短的管理方式呢?这就是管理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一般而言,用人所短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一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二是所短应有所长来弥补;三是所短不会影响大局;四是用人所短应在较为年轻的时候,年纪大了之后,用人所短应慎重。通过层层深入分析,提出可操作性意见,就容易让学员理解和受用。

实用点

授课内容一定要实用,务必结合实践,从而理论到实践,真正成为可操作的技巧或方法。要达到实用,关键要在课堂上加以设计,并予以体现。比如,有老师讲授《心理学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培训老师讲了很多心理学知识和理论,也讲了很多例子,可自己在课堂授课,从来不用这些理论,也没有转化为实践和培训技巧。对于学员而言,最直接最能够感受的是,培训师自己怎么应用,这才是关键。而不是说归说,讲归讲,自己却一点都不用。如果是这样的培训师,可以归为“纸上谈兵”一类。其实,对于学员而言,学习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是模仿,自然,授课老师是最直观的。正如笔者上一门《培训师授课技巧》,学员是这样评价的:“姚日来老师的课,是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通过老师自身在课堂上灵活应用,我们感同身受。”

萨拉(Sarah)女士曾担任过Alamo培训公司首席培训师。据其介绍:“职业培训师首先应具备丰富的理论造诣、过硬的教学经验与实战经验。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首先要教给学员的是一种思路而不是空洞的泛泛而谈,培训是要将“技能性”的思维灌输到学员的头脑中,这是第一要旨。”

那么怎样才能实用点呢?培训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7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有其特殊性,它精巧、简明、方便,是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它不仅为数学本身,也为其它学科的数学应用提供了简捷的表达方式.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语言又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手段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种特殊的语言.很难设想,一个不懂数学语言的学生,将来能在数学及相关学科中有所作为.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在数学语言表达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这显然和中学数学的基础有关,同时也说明大学生同样需要继续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由于数学语言是一种高度抽象的人工符号系统,因此它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能力,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二、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表达要清晰、准确无误.

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时要注意清晰,也就是要确切而不是模棱两可,同时要准确无误.例如不能把“非负数”说成“正数”.在表达数量关系时要贴切,有时一字之差,可使题目面目全非,甚至有时语气上的停顿不当,也会使人在数量关系上产生错误理解.例如“ ”,应该读成:“ ,减 分之一”.即在 后略作停顿.若在 后面停顿,读成“ 减 ,分之一”就变成了 .

(二)表达要严谨,有逻辑性.

数学语言首先要符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有其严密的科学性.即表达要十分严谨,符合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符合已有的科学理论,毫无差错.

例如,在微积分中“ 是无穷小量”,这种说法就是不严谨.因为无穷小量的概念,必须和自变量 的变化趋势联系在一起,只有当 趋向于零时, 才是无穷小量.

(三)表达要通俗,使人易懂.

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要符合数学上的一般习惯,用通俗的措词和符号,并且应当“直来直去”,而不“转弯抹角”.

例如在概率论中,如果设A=“没有一次拿到的三个球有不同颜色”,就不如设成A=“任一次拿的三个球都同色”直接了当.又如概率论中习惯把随机变量用 、 表示,而有的学生把随机事件也用 、 表示,后者的表示方法就不符合概率论中表达的一般习惯,使人感到别扭,也容易混淆.习惯上随机事件常用A、 B、C等表示,以区别于随机变量 、 .

(四)表达要精炼,简洁明了.

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要特别注意详略得当,简洁明了.凡重复的或多余的叙述应力求避免,而必须交待的事项则一定要阐述清楚,不可省略.例如对习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时,要抓住实质,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转弯抹角,使人看不明白.

三、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几种途径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中学生阶段的年龄特征是模仿性较强,教师就是他们的楷模,而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中学,还没有完全脱离开中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处处模范地使用数学语言,对学生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符合“清晰、严谨、通俗、简洁”的要求,且要有启发性,善于引导学生,还要有趣味性,使人喜闻乐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对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的互译工作有所重视.普通语言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事物,学生容易理解,通过互译就可以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

数学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除用语言讲解外,还需大量的板书进行推导演算.教师的推导演算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观察和记忆.这种认真、严谨的推导演算也能给学生起很好的示范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因此,考究教学语言,精心设计板书,是数学教师备课时必须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试想教师上课词不达意,板书零乱,详略不当,用一些不恰当的比喻来描述数学事实,使人不得要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十分有害的.

(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教科书,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必要性.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主要源泉,同时也是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事实的典范.各种数学符号、数学图形都是数学里的特殊语言,它们的意义、用法或画法在教科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且有典型的范例.从历史上看,数学符号、图形的引进是数学发展的必要,每个数学符号或图形都有它的优越性.在阅读中可让学生逐步了解这种必要性和优越性,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语言的意义,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数学里的各种特殊措词,如“当且仅当”、“任意给定”、“无限趋近”等等,其含义和用法,在教科书中也有确切的说明.因此,数学教科书不但是传授知识的教材,而且也是学习数学语言的教科书和工具书.应当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书中陈述各种数学事实的方法和措词,逐步养成严谨、规范的表达习惯.

(三)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和训练.首先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对数学的概念、公式、法则有确切的掌握,才有可能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上的缺陷,必然带来语言表达上的缺陷.因此,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口答和习题解答给与适当地指导,要求他们尽量仿照教科书的有关陈述来作答,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无疑是有益的.此外,还应重视普通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化训练,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例如,把“ 中至少有一个等于零”,转化为“ ”;把“ 是区间 内的增函数”,转化为“若 ,且 ,则 ”.很显然,这种语言转化训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8

1.体现了“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读和写的被动接受,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中。学生自己去搜寻要讲演的题目、文章,安排表达的方式,去评价表演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的提高,事倍功半。

4.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基础的“说”的能力,也通过搜寻说话材料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方式步骤

从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实施的第一天到现在为止,在实践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口语训练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阅读积累、讲述和演讲。难度也由易到难,逐步增加。

1.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就是利用课前让学生说一说在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成语更有操作性。因为成语往往既有语言文字美,也有其故事性。在实行前,并不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好内容,只需通知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就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供学生选择,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例如:一年四季的景色描写,天气冷热、阴晴的气候变化,花草树木的长势状态,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以及古诗、名言警句、成语故事、歇后语等等。接下来的材料搜寻和遴选,在网络的普及和学校图书室建设完善的促进下,现代的初一学生完全可以独自完成。

2.讲述

讲述就是让学生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弥补课内因时间仓促只能提问少数同学的不足。可以由学生就感兴趣的题材自由讲述。

讲述是在阅读积累一阶段后开始实施的方案,相比之于阅读积累,讲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是用自己的话把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

同样,在开始实行阶段老师也可以规定范围,让学生更好着手,例如:发生在身边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你参加的某项活动或某次旅游;讲述你在报纸或电视上所看到的新闻,并简单谈谈感受;甚至欣赏的一部电影等等。讲述的内容非常的宽泛,要求讲述时语言要通顺、流利,还要加入自己简单的看法。

3.演讲

演讲就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是带有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演讲者面对观众,以有声语言为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演讲是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最终阶段,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演讲的目的是使听众接受并认同自己的观点,落实到实处就要求演讲者不但要具有流畅的话语,更要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具体要求有:

①演讲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演讲之别于讲述,主要在于演讲要大量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流畅、有理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是相当不易的,所以我让学生选取有讨论意义、甚至有争议的文章或事件,先说出来让大家了解,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感悟。一开始时可以以叙述为主,辅以简单的评论,随着学生逐渐的驾轻就熟,慢慢增加评论比重。理想境界是使叙述简单明了,控制在半分钟以内,剩余的时间由演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要加强对学生演讲的指导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习惯,要求演讲者态度要大方自然,亮相要得体,演讲当中要注意用眼睛和听众交流,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手势;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演讲主题收集素材、构思结构、组织语言等。由于演讲的难度较大,所以初期学生很容易手足无措,这时老师的点拨就非常重要了。

③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之前的“阅读积累”和“讲述”都较简单,一般学生提前一天准备,第二天上台时基本不会有问题了。但演讲就困难得多,所以要把演讲内容提前告诉学生,前几天就让他们做好准备。普通话基础不好的学生先写出演讲稿,然后反复读,将字音读准,直到能背下来。在多次当众背稿的过程中他自然能体会演讲的感觉,慢慢也就学会了演讲。

三、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注意事项

1.训练要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能见成效。语文课前的训练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积累每一节课的三分钟,三年坚持下来,这项学生在各方面均会有很大的进步。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非常的幼稚。如果这个时候就让他们直接进行讲述或演讲训练,无异于揠苗助长,惧难而退,最后只能无功而返。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降低要求,从最简单的阅读积累做起,时间也不必强求三分钟,要一步一步有耐心地辅导。

3.要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9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114-01

记得有一次,城区教师到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上张乡中心学校调研上课,讲课教师设计独特巧妙,启发也到位,课上得很精彩,唯独欠缺的是学生流利的、有表情的回答,课后该教师说了一句很“客气”的话:“可能是农村的学生胆小不敢说!”这句话引发笔者很长时间的思考。的确,教学中会碰到这样的现象:①学生缺乏自信,不敢举手,不敢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②几个优秀学生代替全班学生发言,大部分学生只是“忠实的听众”,好像课堂发言不关他们的事;③即使会发言的学生也是语言啰嗦,词不达意,表达不完整,不清楚,只会“做”数学,而不会“表达”数学;④一些学困生连自己会什么、不会什么都说不清楚,教师提问都不知道问什么。但是,一到课外就“生龙活虎”,有说有笑……这样的现象不必一一列举。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最重要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缺乏一些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应从加强心理方面训练(包括机会、鼓励性)和能力方面培养(包括方法、训练)两方面入手。

一、给予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非演说家、讲解师,应尽量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能有时间和空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同时,还要给大多数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如果只限于在课堂中回答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不妨通过自言自语、同桌互说、小组讨论、总结评价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实现有效、自主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时,先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了什么?从图上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想一想怎样解决。”让学生通过说先审题,弄清信息与解决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接着请学生个别说,一个学生如果说得不完整、语言不规范、缺乏条理性,这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用完整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再问:“这道题怎样算?把你思考的计算过程跟同桌说一说。”请优秀学生到讲台上做回小老师,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可以质疑,也可以互相补充。

这样的教学既给了学生说的时间,也给了他们说的空间:个别说、同桌说、全班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应适时指导,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跟着思维走,培养用语言来表达思维的能力。

二、强化复述的训练

复述是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可以促进理解,锻炼思维。在机械朗读课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训练时,首先要选好复述内容,可以先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简单的话题开始,如童话故事、动画片等。进而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复述,如解题思路的复述、学生回答内容的复述、教学过程中重点语句的复述;其次要丰富复述的方式,可以采取简单复述、创造性复述、内容提要简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既能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想象能力,说话有条理,用词正确,提高逻辑思维的敏捷性。

三、鼓励学生大声“说”

如果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扬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不训斥,以免挫伤其积极性。如经常使用“你能说得更完整吗?”“你能大声地表达出来吗?”“你回答得真响亮”“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等商量、鼓励的语言。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多加鼓励,一开始可以多提些简单、易答的问题,答对之后多加表扬,还要肯定学生能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在日积月累的课堂教学中,再慢慢地提高要求,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鼓励平时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说”,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能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使他们都想、都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是否成熟,都将课堂变成思维碰撞的阵地,思维交流的空间。渐渐地,学生的胆子大了,说话的兴趣浓了,觉得和同学、教师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课堂成了学生向往的舞台。

四、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想法”的习惯,让学生经常自述,把口头语言、思维过程转换为数学语言表达出来,适当增加要求,要求学生不但会做,而且要会说。学生在解题时可以先说,说好了再做,也可以先让学生做,做好了再说。学生解题只是一个环节,用笔写出答案就是完成解题的全部任务。学生计算出最终结果就“对”了吗?也许作为考试可以,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只有学生真正理解题目,将题目的每一个步骤都透彻解析出来才是完整的解题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无论应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有自己的思路。因此,学生会做,更需要会表达。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天就能训练出来的,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搭建形式多样的训练平台,从易到难,分层次逐步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10

一、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又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所限,配套学具不充足,因此让学生自制学具,使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农村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具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走了全程的时,还距离中点20千米,求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教学时,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启发学生去找对应的量与分率,激发学生大胆尝试,想出了几种解法。解法一:20解法二:解法三:解法四: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解法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了比以后,让学生对于含有比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联想,如从“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你能联想到什么?”(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或80%);(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或125%);(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或25%);(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或20%);(5)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4:9;(6)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7)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这样,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11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但从农村学生的思维仍很不充分。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思维能力谈粗浅体会。一、 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又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所限,配套学具不充足,因此让学生自制学具,使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二、 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农村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具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走了全程的 时,还距离中点20千米,求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教学时,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启发学生去找对应的量与分率,激发学生大胆尝试,想出了几种解法。解法一:20解法二:解法三:解法四: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解法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了比以后,让学生对于含有比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联想,如从“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你能联想到什么?”(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或80%);(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或125%);(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或25%);(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 (或20%);(5)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4:9;(6)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 ;(7)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这样,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 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农村小学生的思维缓慢而不敏捷。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心算、抢答、游戏、限时计算、限量竞赛等形式进行。并要注意教给学生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如,在求空心圆柱体的体积时,方法多样,我引导学生讲出算理,让学生通过公式变形,最后使学生归纳出空心圆柱体体积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即也是用面积 高求出。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地计算出来。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速度训练,如以填数游戏、猜数游戏等形式赛快,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此,通过长期的速度训练,能提高大脑转数,促进思维发展。四、 加强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途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思维发展。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勇的重要环节。农村的小学生更要加强数学语言训练,为此,教师要耐心听学生说,鼓励学生敢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所以,教师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途述模式。如用“首先……然后……最后……”, “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学习应用题时,强调学生叙述思路,可按照 “已知……和……, 可以求出……”,或 “要求……必须先求出……”的句式去叙述.而学习一些规律\结论\计算公式时,要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有序地表述的能力。如教学 “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我启发学生看实物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的推导过程:把一个圆柱体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体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所以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 高。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既会说,又会想,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当然,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不充分还有其它方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学习提供良机,科学地,经常地,多渠道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

简述常用的培训方法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66-01

对于自闭症儿童一般说来,言语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主要表现为语言的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发展很缓慢,他们不能及早地正确理解别人所说的的含义,或者是模棱两可,或者是断章取义;同时对语言结构掌握很差,只能讲些简单句、情景性的句子,句子结构极不完善。这一切阻碍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语言能力的培养可分为二部分。一是语言理解的能力,二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两者的关系中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深化。自闭症儿童学会理解和思考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为了培养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首先要训练自闭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一、培养自闭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

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首先第一步就是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采取各种方法利用教具和实物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先形成对言语符号的理解,使其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的语言符号。可从单音开始,使符号与事物统一起来。通过图片(或实物)、手势符号和言语符号等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学生对简单言语指令的理解。如对“洗脸、抱抱、喝水、睡觉”等日常用语的理解和模仿。

其次对于已掌握一定的言语符号的自闭儿童则要进行扩大词汇量训练,循序渐进的逐渐导入更多的词汇,多以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高的开始,并加强词汇的扩展,初期由名词导入。进而学习动词,形容词等,强化空间方位词、大小、多少等词汇的理解,能理解物品的功用等。

再次当儿童的词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步让儿童理解两步指令,如对:妈妈拿杯子喝水等两词连续动作句式的理解,并提供儿童选择与学习类似句式“谁拿什么做什么”,如:小朋友拿梳子梳头发。老师拿笤帚扫地。妈妈拿铅笔写字等等类似的句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强化这个句式。使学生在感知和模仿的过程中理解语言。逐渐向完整句式的理解过渡。

最后最好是能透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在游戏的过程中,配合简短、清析的语句,将孩子在从事的活动说给他听,也就是把实际的动作与语言的配合紧密结合起来,帮助自闭症儿童了解语言的实质意义。

二、培养自闭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语言。因此,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感受生活、感受真实的世界,让孩子不仅有说话的机会,而且有说话的内容,这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下雪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接雪花打雪仗,引导孩子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像雪白的棉花铺在地上。像撒了一层白面。像撒了白糖。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绒毯。”这样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白雪,欣赏雪景。理解语言。教师也可以带孩子去田野、草地、湖畔等地方亲身感受生活。在此过程中,孩子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尽情感受生活的美好,尽情地去理解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眼中的一切。这种丰富孩子生活经验的过程,使自闭儿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培养和激发孩子进行语言表达的欲望和信心

三、创造语言交流的情景,培养语言发展的土壤

1、如果孩子用非语言方式表示她想喝水,不要因为她指着杯子就给她。相反,把一瓶关得紧紧的水给她。看着她,等待,你不要说话。等她来说要求你打开,或者他用语言表示请你帮忙时才帮她打开。

2、如果孩子想写字,给她纸但是不给她笔 (或者给她笔,但不给纸)。看着她,并等待。目的是提高他的主动语言。如果她不说话,把她要的东西拿起来给她看,(这是视觉辅助)你还是不要说话。直到他说了他要的东西,再给他。

3、他想吃他喜欢吃的东西,只要他认识那东西你就不要随意拿给他,要举在他眼前,直到他主动提出要求并用语言表达他的欲望以后你再拿给他。

4、如果他想知道他很好奇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你不要着急地告诉他,你要让他学会对你提出疑问,如果开始他不会你就教他说,然后在不同的情景中训练他主动用语言向你提出疑问时你再告诉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