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合集12篇

时间:2022-02-05 13:15:51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当中的这种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平民教育会诸述周时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近,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随你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命都可以办到。只要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何愁没有人上前线,何愁没有人抗战?”毛泽东同志将党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他说“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啊!”

1981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的话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邓小平群众观的思想情感来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和设计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邓小平同志都始终坚守一条准则: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引述的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念。人民至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表达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宏愿,也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为政哲理。从2014 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17 年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关心的民生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扶贫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二、“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依靠人民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

如何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鼓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2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站在人民立场,团结和带领人民反对军阀割据,抵抗外敌入侵、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着力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努力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确立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带领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我们党一直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土地革命满足了人民拥有土地的愿望,让人民分享革命胜利成果。群众路线的确立使人民主体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思路,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使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两个务必”,到“八项规定”“三严三实”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就业、医疗等人民群众关心的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一直奉行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致力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衡量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准则,使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维护和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着眼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始终坚持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总之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奋斗的党。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员干部的必备情怀

既然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那么,所有党员干部就应当具备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

情怀是一个人的心境或心情,体现和表达着人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员干部的必备情怀,是应当始终葆有的对人民的纯洁而炽热的感情。只有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把为人民服务不仅仅看作是工作责任,而且看作是热爱人民、牵挂人民、奉献人民的崇高境界。革命战争时代,毛泽东强调,“我们有困难,人民更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首先要想到人民,我们宁可自己吃苦菜,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宁可自己盖稻草,也要把衣被分给人民”。正是具备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党员干部才能永远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亲民意识,才能自觉葆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为民思想,才能真正践行“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惠民举措。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特别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始终牢记和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依靠广大人民的磅礴力量,共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当前,我市脱贫攻坚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涿鹿县、万全、崇礼和宣化区率先摘帽脱贫,341个村出列,9.05万人实现脱贫。但是,全市仍有张北、康保、沽源、尚义、阳原5个深度贫困县,99个深度贫困行政村。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处在贫困边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还面临一些短板制约。2019年,还有“8+1”个县区面临脱贫摘帽的硬任务。为此,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必须认清形势,不断增强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继续坚持目标标准不动摇,突出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多措并举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确保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三、实施精准扶贫,动态管理

 一是切实做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在全面深入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全力找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病灶、病根儿,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以最精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实施精准扶贫。二是做好动态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及时做好数据对比,完善资料。进一步核实贫困户家庭拥有城镇住房、车辆、经营实体、财政供养人口等情况,做到该出的一个不留、该进的一个不少。特别是对贫困户档案资料不全、数据逻辑错误、信息录入错误多、贫困户资料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请乡扶贫办督促各驻村工作队及早检查、及早整改、及早做好数据录入,绝不能到脱贫验收时搞突击入户、突击填表。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真心”、“真情”扶真贫

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用“真心”、“真情”扶真贫,真扶贫。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一定要将民情冷暖挂在心头,将民众关心的问题落到实处,做到心中有民,执政为民,处处心系于民,善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贴心人”,主动深入群众之中开展精神扶贫,通过交心谈心,讲政策明道理,帮助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通过长久耐心的教育引导,逐步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提升自主脱贫和自我发展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4

【正文】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构成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的阐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党的十九大上上升为治党治国治军的基本方略,是党的宗旨观、群众观、人民观、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重大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实践体系,是党执政和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的重要指南,成为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尤其是重点学习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第四专题。结合自己的工作,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是夯实基础,在真学中体现政治态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政治理论学习基础在学。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学好这部重要著作。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学,认认真真逐篇硏读、深入领会。其次要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整体性、系统性,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把握其内在逻辑、内在联系。

二是学深悟透,在真懂中提升理论水平。

要结合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切实融会贯通,学深悟透。要重点学习全局性、大势性论述,重点学习与自己工作业务相关的论述,扎实提高理论水平,并不断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5

    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政治立场的重要体现。唯物史观确立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政治立场。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6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并从灵魂、主题、精髓、基础等四个方面对其实质进行了阐述,它是以我国国情为基础,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而提出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是党的理论思想与时俱进的又一伟大体现。

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的复杂多元化,因此整个人类社会也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体系。尽管价值体系有所不同,但任何国家、民族都必须有主导的价值体系作为支撑,从而有效地保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开拓创新的缩影―对于党的优良传统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必须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发扬,对于新时期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以历史经验为依托,不断创新进取,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健发展的新篇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代表的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社会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它涉及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更是全民族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①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党始终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地引导公民主人翁意识的养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近现代史及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巩固和发展人民内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移风易俗,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蔚然成风。”之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社会新形势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新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则是实现这一主题的根本保证。

伴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始成为公民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当“中国梦”成为国人奋进的强心剂之后,从核心价值体系中所提炼出来的核心价值观便成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保证。党的十用24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努力的方向,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稳定的有力保证,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上述三个层面也体现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的基本原则与内涵。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国家由集体构成,集体又是个体的集合,所以个体是国家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是个体社会价值的集中体现。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对社会价值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给个体带来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无法避免。因此,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引领民众价值观的形成,并采取多种途径和举措,努力提升其人文内涵,关注公民个人生存环境,才能促使个体社会价值体系的形成,才能使其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准则。也只有以个体为依托,展开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真正实现与时代主题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的里程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内涵具体表现在于它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等四个方面都以个体为中心,始终坚持了对价值主体―个人的关爱与保护。它不仅强调了个体认知的主旋律,还强调了改善个体生活状况、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②对人文内涵的探究,不仅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深入的把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人文内涵的具体体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人民幸福的保证。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前,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之中,形成了适合中国革命并改变中国人命运的思想。凭借着思想这一强大的理论武器,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中国人民结束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列强压迫,中华民族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纪元。

20世纪末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时展主题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至此,改革开放的大幕拉开,从此中国经济从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社会体制从半封建向全面开放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温饱转向了基本小康。

进入21世纪,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党、我国所面临的新形势而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指明了方向,不仅明确地指出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一如既往地将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不断发展的先进生产力以及不断前进的先进文化,使得我国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随后,“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的伟大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国情联系得更加紧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归根到底是将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提高人民生存尊严作为根本出发点。

所以说,正是因为我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不断结合中国国情的变化,中国革命才得以成功,改革开放才得以顺利开展,生产力才得以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状况和生活水平才得以不断改善,中华民族才得以昂首挺胸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如果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将毁于一旦,人民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人民幸福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为主旋律。党的十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

从理想的形成机制来看,共同理想归根到底是社会个体的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本身可以是一种社会理想、群体共同理想,也可以是一种个人理想,而社会由群体构成,群体再由个体组成,个体是社会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最终归结为个体理想的共同体现。个体理想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群体共同理想的形成有赖于构成社会的个体,只有能够代表大多数个体理想倾向才能成为群体的共同理想;社会共同理想的形成则是各群体理想博弈的结果,各个群体理想相互交流碰撞,最终形成代表大多数的社会共同理想。从理想的主客关系及其本质来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归根到底是由个体的属性决定的。理想反映的是客体(存在)与主体(个人)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存在是理想的客体,个人是理想的主体。理想既不是理想客体所具有的属性,也不是理想主体所具有的属性,而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理想是以主体个人的需要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如果个人不能在自己的对象性活动中将自己转化为自己的对象,他就不可能成为自觉的认识主体。所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要从个体出发,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交流、采纳最终都要通过作为理想主体的个人来完成。

通过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机制与主客关系的本质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地代表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统一,努力奋进、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共同理想是全体中国人奋斗的目标,它不仅是国家强大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国人争取自身幸福的有效手段,国富才能民强。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人民幸福的精神食粮。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更是人之为人的重要体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得以解决,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将人的精神追求放在首位,《论语》中孔子“去兵去食不可去信”之说,反映了人对诚信的追求;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反映了人对气节、自然的追求;宋代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反映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关注社会个体在物质充足之余,是否具有相应的精神生活,社会个体的精神诉求是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同时,为社会个体提供个人不断努力前进的精神动力、提供应对人生突发事件的精神支持、提供人生意义最终得到升华的精神追求,并且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以人性的充分展现为最终价值评判标准的社会价值导向。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我们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是所有精神文明的根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个体精神文明的最高体现,它是我们最需汲取的精神食粮。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核心、最根本的人文内涵是对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的关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人民幸福的道德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华夏历史中,无论历经怎样的沧海桑田,我们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从未改变过。在国家危亡的战争时代,我们追求不惧生死、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危难时刻,我们追求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追求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民族时刻坚持着反映时代主题与精神的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统一、日益强大的思想纽带和精神动力,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必须以此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的新方向,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没有强大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没有良好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动准则,和谐社会将无法实现。

人文内涵的新拓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内涵反映了国家对人民的关爱与呵护,也是我党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新时期,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我们必须不断加大人文内涵的拓展,以人文精神来引导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中流砥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主体,以人文内涵对大学教育进行指导、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是人文内涵拓展的新方向,更是时代所赋予的新使命。③

一方面,学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发展、实践的主阵地,大学教育环境、教育体制的完善与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践行的关键因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家弗吉里奥就曾提出,大学教育对人的培养应当使其参与到公共道德规范、意识形态问题的讨论之中,应当竭尽所能地去引导他们发掘自身的内在潜力与外在的创造力,使他们在追求自身幸福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热情、理智、崇高,而不仅仅只是关注知识本身。教育家维多利诺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精神、身体、道德的全面发展;康帕内拉对理想大学教育的构想是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双翼齐飞。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内涵,就其终极目标而言,仍旧是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努力发展自由、平等、友善的教育环境,形成努力探索、健康繁荣的学术风气;必须以思想道德教育为载体,将思想道德课程与其它学科相互渗透;必须以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思想道德规范为准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不同意识形态的讨论氛围中去。

另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培养是能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因素。国外大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全球公民,如美国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公民参与个人思考和群体性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本国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能理性地权衡本土的、国家的及国际的问题,认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存关系等。美国大学生学习的内容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为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公民品行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道德品质的继承与个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蔡元培先生为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1916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就曾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以此来革新北大教育体制,培养自由之人才,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此形成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大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全球化的经济、文化体制的形成,在给大学生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价值观的冲突。另外,由于金钱的诱惑力、现实的残酷性、社会各种不健康价值观念的影响,也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极负面的影响,导致大学生会在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犹豫,在个体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之间摇摆。因此,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正确引导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同时建立创新、完善的引领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变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接纳的道德标准,才能保证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才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注释】

①潘玉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②张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意蕴”,《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7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1

编纂《民法典》是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领导的一项重要立法活动。5月28日立法部门以高票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切实实施民法典。这体现了党中央对编纂和通过《民法典》的高度重视和实施《民法典》的坚定意志。

《民法典》是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所有民事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基本典章规范。《民法典》确认、保护和救济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财产权利与合法利益,在调整民事关系的同时也为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设定了公权力的边界。有了《民法典》,全面依法治国将更向前迈进一步,人民生活会更美好。

我们要学习好、宣传好《民法典》,为《民法典》的实施贡献力量。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2

一、民法典的编纂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精神。

翻开历史的画卷,从1954年到2017年民法典的编纂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一部“法”的诞生伴随着中国社会60多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伴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接续努力推进编纂民法典工作,先后十次审议民法典相关草案,组织全国人大代表两次研读讨论民法典草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经过反复修改的草案,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该法典在本次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通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二、民法典将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义环境。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加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变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驱动下的创新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

三、民法典颁布与实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民法典让社会更加公平发展,让群众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建设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让公民尊严得到充分尊重、民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具有的历史价值。

四、作为法律工作者的律师要把学习和掌握民法典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学好、用好民法典。

《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这1260个条文涵盖了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巨大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民事单行法的吸收合并上。《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3

作为全国两会的重要内容,酝酿多年的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即将生效的《民法典》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民法典》共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计1260条。《民法典》正式颁布实施后,我们耳熟能详的《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将废止,退出现行有效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国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国《民法典》是保护公民私权利的法律汇总,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胎儿到身故后五十年”漫长岁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关。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权利保护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不仅能统一民事法律规范,消除法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可以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许多问题,民法典作出了明确回应,如:《民法典》中对各种“人肉搜索”、非法盗取他人信息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突出的特色规定有“离婚冷静期制度”、“继承人宽恕制度”、“自助行为制度”,确立了“自甘风险”规则,同时对遗体器官捐献、职场和校园性骚扰、非法从事与人类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严格规范。因此,《民法典》将在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越来越复杂,这部包罗万象的《民法典》就像一个无形的天网,全方位保护人民民事权利,每一条法律规定都凝聚社会生活规则的共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法制建设更加深入人心。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即将精彩亮相。《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公民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需求,保障了人民的权益,用权利本位构建起整部法典的逻辑主线,必定能够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的重要支柱,必将为法治中国建设筑牢根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4

2020年5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称民法典),一经公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作为基层干部,就要蹭这个热点,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同时,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带头人和老实人,让民法典根植于心、笃于行。

以人民为中心,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民法典是一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因涉及面广,涵盖面深,对每一个人的言行具有很强的约束意义。作为基层干部,是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人民群众身边的知心人,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始终做到人民群众在哪里、干部的心就在哪里,人民群众需要什么、干部就要去想什么,人民群众盼什么、干部就要干什么。只要时时处处想着人民群众,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忧,化人民群众之困,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的实干精神藏在心头、放在嘴上,干群关系就十分融洽,人民群众就会把干部当亲人,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干部讲,还处处夸奖干部的好,把干部当成无话不说的亲人,大家共同携手为小康生活齐心奋斗。

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做党纪国法的带头人。民法典第一章第十条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基层干部,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人,也是跟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的人,在日常的工作中,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特别是在服务人民群众领域内的法律法规知识,不仅要熟记,还要落实在行动上,时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在民事纠纷、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等调解化解中,要公平公正依法做好人民群众的调解员,在体现法律的公信力的同时,也是体现基层干部带头学习党纪国法、应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也是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在基层人民群众中,大力开展学法普法宣法活动,基层干部更要时刻以党纪国法规范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学法用法的典范。

以典型为榜样,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甘于奉献的老实人。身处基层就要为基层人民群众谋事干事,首先要讲奉献,奉献是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利益至上等甘于奉献,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要甘于奉献乃至生命。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的白衣天使、“直播带货”的县长、深藏功名60多年的老英雄张富清、排雷英雄杜国富、奋战在脱贫攻坚付出宝贵生命的黄文秀等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作为基层干部,在学习榜样中、汲取榜样的力量的同时,要在实际的工作中修身做表率,才能做到学有成效、行有标准、做有样子,就有人民群众的“口碑”,干部所做的事业就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民法典》学习心得体会5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8

【正文】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局长从一个平潭普通家庭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离不开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高度的责任心。潘东升局长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警察,我们要像他一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执法为民宗旨,践行初心,永远记住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群众的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人民警察。我们将始终牢记人民警察前面的“人民”两个字,将自己最深厚情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奉献给每一位人民。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们将发扬“八闽楷模”的时代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大队掀起了一股学习“八闽楷模”潘东升同志的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潘东升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数十年如一日,忠诚履职尽责,忘我拼搏奉献的精神。

我们要向潘东升同志学习,学习他立足本职工作,不忘初心,不负人民,在基层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向潘东升同志学习,学习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执法为民宗旨,真正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放在第一位的精神。在潘东升同志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职责使命,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从潘东升同志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学习潘东升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严格要求自己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永葆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展现人民警察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10月28日晚,湄洲派出所统一组织收看“八闽楷模”潘东升仪式。我收看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虽然与潘东升局长素不相识,但通过仪式中潘东升局长同事们讲述的一个生动事例以及潘东升局长生前部分视频片段,在我心中构筑出了一个高大光辉的形象,特别是潘东升局长不赴饭局的铿锵有力宣言,最让我印象深刻。

潘东升局长从警33年来,始终忠诚履职、甘于奉献,出色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令人钦佩;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终不忘心之所向;面对纷繁诱惑始终谨小慎微、坚持原则;面对艰难困苦始终直迎而上、步伐坚毅。潘东升局长常说的ー句话“只有个人的干净,オ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我很受触动。潘东升同平凡而精彩的生命诠释和践行了“忠试、干净、担当“,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潘局长走了,作为人民警察,他打击犯罪,护一方平安,用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身为领导干部,他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心存敬畏,坦坦荡荡,干干净净。作为一名民警,我要学习潘东升同志舍己为民、服众群众的品质,他在自己工作过的每一个岗位上,始终以党赋予自己的权利和职责为信仰,做到了责任担当、心中有民。作为一名民警,我要学习潘东升同志坚定信念、纪律严明的品质。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潘东升同志工作中永不改变的服务宗旨,我将以此作为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明灯,使之成为我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对党忠诚、实干尽责、心系群众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我们要持续深入学习潘东升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要教育引导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以潘东升同志为标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记初心使命之责,常谋干事创业之策,常兴为民服务之风,常怀廉以自守之心,聚焦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任务,把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与落实机关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传统,持续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福清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港湾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火车跑的快不快,全靠车头带!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与其在台上做万千遍报告,不如用自己的点滴言行,为干警做表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和干警都是看在眼里的!“如果有人看到我在酒席,可以煽我一个大嘴巴”!能这样硬气地说出来,其担当作为,表率作用可见一斑!英雄不一定要有丰功伟绩,奉献不在于惊天地泣鬼神,也有实实在在,平平凡凡,有血有肉,我们要学习潘东升同志高尚的品格,无私的奉献,永葆对党、对人民的忠心,始终将公平正义放在心上,初心不改,勇于担当。潘东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着党和人民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采,将会引领我们继往开来,秉持公平正义,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7载从警岁月,为民初心昭昭可鉴。作为人民警察,潘东升同志一心向党,忠诚为民,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以一腔正气,捍卫公安队伍之风清气正与雷厉风行,将锐气、勇气、正气融入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中,彰显了一名政法干警、一名优秀党员对人民、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英雄已逝,浩气长存。潘东升同志如东升朝阳,照耀八闽大地,其是楷模,亦是明灯。作为政法干警,我们必将学习其锐意进取之奋发干劲、披荆斩棘之无畏勇气、严于自律之浩然正气,永葆为民初心,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尽职尽责,砥砺前行,公正司法,严明执法,以实干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铮铮诺言。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八闽楷模”潘东升是每个中国共产党人都应该学习的榜样,其展现出来的遇到困难,百折不饶的勇气;遇到失败,越战越强的毅力;遇到牺牲,舍我其谁的担当,使我更加坚定向英模学习的决心,做一个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干警,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加入公安队伍,就要准备好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什么是躺着出去?就是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这是潘东升局长奉为圭臬的一句话,他也用行动和生命践行了这句话,诠释了党员干部为人民的职责使命。同为政法干警,我将以潘东升局长为榜样,学习他冲锋在前、心系群众、清正廉洁的崇高情怀和责任担当,继续立足岗位,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好每一起案件,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用实际行动学习弘扬潘东升局长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是政法干警的先进典型和优秀代表,他始终心系群众,保持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和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优秀政法干警的高尚品质。同为政法干警,我会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汲取奋进力量,学习潘东升同志忠诚履职、勤勉敬业、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践行为民宗旨,坚守司法公正,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以高昂饱满的斗志和永不懈怠的精神投入到年终清结案工作,多办案,办好案,为司法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八闽楷模”潘东升同志拥有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恪尽职守、廉洁奉公的美好品质,并用生命和行动来诠释了这些美好品质。身为一名政法工作者,我们应当向他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站位,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安心的政法铁军中的一员。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记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始终坚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做公正司法的坚实捍卫者;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成为一名奉公守法的优秀干部。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榜样是看得见并且最有说服力的哲理。”潘东升同志用“一生追随党”擦亮忠诚底色,用“一心系群众”诠释人民至上,用“一竿插到底”写下实干注脚。在他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了坚守本心、专注事业的勇毅,坚持原则、不失考量的定力,不求闻达、清正廉洁的作风。

青年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作为青年干警,当以潘东升同志为镜,不止步于前,不甘于“躺平”。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为民情怀,在知行合一中克服“本领恐慌”,把自身成长融入到新时代法院的各项工作中,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努力成为“最好之青年”,绘就“最美之人生”。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从警37年,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他热爱一生、奉献一生的公安事业,用生命诠释和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忠诚、干净、担当。潘东升同志是全省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榜样,作为一名市直机关党务工作者,我应当继续加强学习,发扬成绩,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强执行抓落实敢担当上作表率,为提升机关党建科学化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仪式通过视频短片和访谈讲述等,展现了潘东升同志的生动事迹和感人故事。大家一致认为,潘东升同志是坚决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公安工作重要论述的优秀代表,是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榜样典范。要学习潘东升同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警要求,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忠诚履职尽责,忘我拼搏奉献,推进永定110指挥中心各项业务再上台阶,为护航永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服务民生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在观看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公安机关干部,要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生活中处处关心身边百姓的生活,为百姓多做实事、多做好事。同时,要向潘东升同志一样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肩负起守护辖区平安的神圣使命。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清正廉洁、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公安民警,我将自觉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始终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汲取奋进力量,不忘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守护好一方平安和稳定。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对党忠诚、爱岗敬业、心系群众的共产党员光辉形象。我们要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品格,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学习他身先士卒、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做到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学习他一心为民、为民解难的初心,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们要汲取奋进力量,学习潘东升同志以担当扛起为民之责,以奉献诠释永远忠诚,清正廉洁、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打造过硬队伍;学习他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在公安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将潘东升同志爱岗敬业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我们更优质的服务。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福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潘东升从警37年,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用生命和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他的事迹让我感同身受,他的精神值得学习。作为机构编制工作者,我们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做到市委有部署、机构能保障、编制跟得上,为奋力谱写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福清篇章贡献应有的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用生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有福之州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民公仆,才变得更加美丽。作为应急系统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潘东升同志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用坚定信仰拓展人生价值,用担当精神踏平前进路上的荆棘,用个人的“舍”换取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得”。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新时代应急管理改革发展大局,积极投身于应急体系建设,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好“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铿锵誓言,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虽死犹生,但精神不灭、楷模犹存,潘东升同志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优秀共产党员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汲取其精神力量,我们将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岗位上,牢固树立“人民信访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树立忠诚履行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信访问题作为讲政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以实际工作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充分展现信访干部良好形象。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得知潘局离世的消息,我和曾经在省公安厅十一处工作过的同事们无比悲痛。潘东升局长从一个平潭普通家庭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源于他刻苦学习的精神,源于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他对党和人民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作为一名文旅党务干部,我们要学习他奋发有为的昂扬锐气;学习他披荆斩棘的铿锵勇气;学习他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要把锐气、勇气、正气融入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中,融入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浪潮中,融入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征程中。潘局是个好领导,好干部,值得大家缅怀、学习!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对党忠诚、实干尽责、心系群众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最终积劳成疾,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作为一名普通信访干部,我们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学习他身先士卒、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立足信访工作岗位,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雷厉风行、脚踏实地,依法依规推动信访问题解决,切实做到“为民解难、为党分忧”;学习他亲民、爱民、为民的质朴情怀,用真挚和感情对待来访的每一名群众,处理好每一件信访事项,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为群众谋福祉、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为省会中心城市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长期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正义的力量、廉洁的精神,为福州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我们要努力学习他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将党的信仰深入骨髓,将榜样力量化为行动,在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服务加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过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我们要努力学习他一心为民的良好作风。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但凡关系群众利益事项都努力办理、竭尽全力。我们要努力学习他廉洁奉公的一贯追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用担当扛起为民之责,用奉献诠释永远忠诚,用行动和生命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职责使命,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作为政府办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从潘东升同志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做到忠诚担当、恪尽职守,认真践行习总书记对办公室工作“五个坚持”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服务相统一,牵头抓总与协调各方相结合,努力推动“三个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保障市政府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行,为福清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出经验、当标兵作出应有贡献。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对党忠诚、履职尽责、勇于作为,积劳成疾,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忠诚履职、严于律己、勇于奉献、善于服务、恪尽职守的优良品质。作为妇联主席,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学习他身先士卒、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要立足妇联工作岗位,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立行我为基层妇女办实事,全力推动“巾帼心向党、巾帼建新功、巾帼暖人心”三大工程,亲行一线,切实履行“党政所需、妇女所求、妇联所能“职能,力所能及地为广大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推动各个家庭及其成员共同为创建幸福之城建设奉献自己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的先进典型,他把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都献给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使命。我们要以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为指引,学习潘东升同志始终如一坚守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崇高品质和宝贵精神,勇挑重担,坚守岗位,将为民服务与当前市司法局正在开展的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在实际行动中真正落实向潘东升同志学习。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加入公安队伍,就要准备好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什么是躺着出去?就是时刻准备着,为党为人民牺牲一切。”潘东升同志用他的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诺言,一诺无悔。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们应当以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为榜样,立足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于心,学习他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品质,立足本职、勤勤恳恳工作的态度和高度自律、清正廉洁的作风。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紧扣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等决策部署,跟进监督、精准监督,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不幸因公牺牲,他用果敢的行动、无私的奉献、改革的精神、博大的胸襟,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公安事业的无限忠诚,我们要认真学习潘东升同志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立足本职工作就是要深入树立“人本、专业、安全、便捷”的服务理念,全力打造“零违纪、零差错、零投诉”的服务队伍,筑牢“出入有境,服务无境”的服务意识,切实将学习效果转化为做好新时代公安工作的巨大动力。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因积劳成疾突发疾病而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省委追授潘东升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大家表示,潘东升同志在任职期间,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躬身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向潘东升同志学习,让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信念得到坚定。作为一名政法干警,我们要以潘东升同志为标杆,找出差距,诚心改正,从每一件日常工作做起,真心实意地为人民造福,做一名人民群众认可的好党员、好干部。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是一位心系群众、忠诚履职、甘于奉献的好干部,他从警37年,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崇高的人民公安事业,他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高度自律、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作为新时代的工会工作者,要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将实现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做好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娘家人;要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弘扬担当精神,锐意开拓进取,努力在工作事业中当先锋、做表率。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的先进典型,是新时代政法干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突出典范,是政法系统的优秀典型。作为一名政法干部,我们要以潘东升同志为引领,一要学习潘东升同志不忘初心、献身使命的政治品格,永做对党忠诚的坚定捍卫者。二要学习潘东升同志人民至上、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永做服务人民的无私奉献者。三要学习潘东升同志秉承公平、坚守正义的价值追求,永做执法公正的忠实守护者。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不忘初心、忠诚履职、担当尽责,为推动平安福清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无私奉献、清正廉洁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将党的信仰深入骨髓,将榜样力量化为行动,既要做到为民服务、担当作为,也要做到坚守初心使命、弘扬英模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政法队伍崭新形象和浩然正气,为建设“五高五美”现代化新蕉城贡献政法力量。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作为分管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干部,他常说的那句“只有个人的干净,才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让我很有共鸣,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学习他做人做事光明磊落、高风亮节,重点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必须不断地加强自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只有这样,才能以理服人、以德示人;二是要有深厚的爱岗之心。要珍惜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事业。要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做一个正直向上的人,感党恩,对党忠诚,并将感恩之心内化成定力,在知责眀责、尽责担责上,做好表率带头。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优秀共产党员”、“八闽楷模”潘东升同志从警37年,多次立功并获嘉奖。今年9月25日,病倒在安保维稳工作岗位上,年仅57岁。潘东升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忠诚可靠、无私奉献、英勇无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心系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是新时代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八闽楷模”,是贴近群众,一心为民的身边公安英模。他慎独养德、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传承党员好家风;他奋战扫黑除恶,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引领人民群众向往美好未来。他的人生,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员坚守初心使命、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政治本色,将激励我们政法干警砥砺前行。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感动,他不仅是共产党人的标杆,更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作为一名政法干部,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四下基层”等优良作风,践行“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的寿宁精神,不忘初心、不负人民,踏实做事、担当作为,扎实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寿宁”“平安寿宁”建设。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螺丝钉精神”和执法为民的光辉形象。作为政法队伍中的普通一员,我要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学习他在困难面前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钢铁意志;学习他们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潘东升同志为榜样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绽放青春之光。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对党忠诚、一心为民,他恪尽职守、担当作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政法委的年轻干部,我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崇高情怀;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的责任担当;开拓创新、勇于改革的进取精神;清正廉洁、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工作中注重以学促干,将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做好政法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持续深化平安柘荣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着力防范化解各类涉稳风险,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县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潘东升以平凡而精彩的生命诠释和践行了“忠诚、干净、担当”,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廉洁自律的优秀品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作为政法委的一名干部,我们要学习潘东升同志身上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的崇高情怀,冲锋在前的责任担当,还有廉洁奉公的清廉底色。我们还要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干部。

学习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9

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民本思想。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这一优秀民族思想,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承认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二、艰苦奋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一优良传统作为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革命战争年代,造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新中国遭遇国际封锁的建设初期,造就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精神。我们党正是靠着这种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就了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他的一言一行展现了他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三、科学求实

为了治理“三害”,焦裕禄牢记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下决心要把兰考县18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焦裕禄亲自参加调查。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

四、迎难而上

焦裕禄到兰考县时,正是兰考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史的最低水平。他不等不靠,不畏艰难,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文章,坚定地树立了消灭“三害”的决心,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他不怕困难、不惧风险、攻难克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五、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焦裕禄同志从来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始终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政治本色,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组工干部学习焦裕禄心得体会

学习焦裕禄争当好公仆心得体会6000字范文

学习焦裕禄做人民满意公仆心得体会

审计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精选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焦裕禄 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干部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党员教师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心得体会

个人学习焦裕禄心得体会

学习焦裕禄 为民务实清廉心得体会

2016学习焦裕禄 反对“四风”心得体会(精选)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10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0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它有着深刻的内涵,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适应的具有强大力量的理论武器,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继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就成为了建设这个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和必要途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那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成为一个必要的途径。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学习和宣传教育等形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理论,为人民大众所接受、理解和应用的理论并且同人民大众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的过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它的理论思想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若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理解就需将其大众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能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稳步进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是在价值观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的指导。马克思主义首先作为指导思想旗号打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为广大人民所知,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第一步也成功踏出。这两者在大众化过程中是相辅相成同时进行的。从这一点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思想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又一新的科学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策略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11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4-0014-0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这一宗旨始终贯穿于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确保了党在人民心中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增强了我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在那个时代,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鲜明时代内涵凝聚为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完成自近代以来的民族任务和阶级任务,建立一个属于工农大众的人民共和国而共同奋斗。斗转星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党不仅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而且还开创了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时代任务丰富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内涵。本文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就新时期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时代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人们深化对新时期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时期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保障

我国今天之所以取得令世人瞩目和令人民满意的光辉成就,关键归功于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并在全国人民的共同支持下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的近代历史发展及其国情使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独立的领导者,选择了必须走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建国之路。同样,中国的现代历史发展及其国情也又一次证明中国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果没有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就不能三座大山,坚强地站立起来;如果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人民就不能实现真正地当家作主,成为新共和国的主人;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我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就不会真正富裕起来。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这条道路,因为它能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并在它的引领下更好地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人民选择它,因为他们能拥有一个为自己服务的党,能给自己带来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的政党。所以,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历史的选择,是中国现实国情的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中国人民利益得以保障的重要前提,就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此,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没有动摇过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坚定步伐。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矛盾,一些人错误地把这些要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遇到的普遍性矛盾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来的不可解决的特殊矛盾,并由此对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产生了悲观的情绪。

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进程表明,现代化发展必然带来矛盾,一个成功的现代化国家决不会因为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而放弃自己开创和选择的现代化发展路径,相反,它是积极主动地用适合自己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现代化模式来解决这些矛盾。例如,英国是通过三次议会改革来完成自己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美国是通过内战来实现全国统一市场的整合和现代化发展路径的统一。这些国家通过坚定不移地走适合自己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现代化发展中的矛盾,而且还实现了制度层面的进一步完善和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历史、国情和人民意愿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矛盾。这些矛盾往往都是要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都会遇到的不可回避的矛盾,所以我们不能把这些现代化发展路径上的普遍矛盾当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特殊矛盾,并由此片面地否定我们开创和选择的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基于中国国情和历史以及人类最先进的理论成果而创造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恰恰正是能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矛盾的最好发展路径。可以完全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解决自己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并通过改革达到自我的进一步完善。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最大的目标是为中国带来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中国共产党人订立所有的目标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宗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和谐,中国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根本前提保障,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才能得到贯彻。相反,偏离这个轨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将发生变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必将成为一句空洞的历史口号。

二、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应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需要而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需求表明,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时,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保障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发展”的理念。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现代化发展,中国人民已经告别了那个物资极缺、靠票证购物的年代,过上物质充足幸福安康的小康生活。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以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判断标准,不管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上遇到多少风风雨雨,从未动摇和放弃过自己的“发展”信念。由此,才使得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得以解放和发展,在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等领域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党相信,只有为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可以保障生活享受生活的充裕物质财富,才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物质基础。在一个没有发展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人即使再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思想,中国人民即使再有美好的愿望,那也只能是一种空想。中国人民也不可能有条件过上物质上和精神上双重富裕的“小康”而“和谐”的生活。实践证明,中国人民利益能够得以实现的基础,就是中国社会必须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党只有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理念,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保障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人民本位的服务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思想,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把人民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是真正的以人民为本的思想,完全不同于中国古代的人本思想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思想。中国古代讲究的“民贵君轻”的人本思想,其实是以“君主和帝王”为本位,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思想,则是以“金钱和资本”为本位,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只有科学发展观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才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我们党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事业是以人民为本位的事业,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完全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才能真正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还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一种能够全面和谐永续地保障人民利益的科学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使人民利益得以全面保障;只有实现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才能实现人民利益在和谐经济社会中的有效保障;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使人民利益得到长期永续的保障。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指南,才能做到把人民主体本位思想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高度统一。所以,科学发展观像一盏明灯,是指引新时期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指南。

三、着力改善民生是新时期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实践

民生问题是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存生活必需的问题,这些也都是人民最关心、最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执政政策的认同和拥护,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古人常以“民唯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警句告诫自己和后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社会才能发展。我们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时刻都把民生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把改善民生作为立党为国为民的根本。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我国生产力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经过改革开放,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供应极度短缺的矛盾基本得以解决,中国的民生状况有了极大改观。然而,在我们取得改革开放伟大进步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诸如贫富差距矛盾、劳资矛盾、城乡矛盾和地区差距等。这些新矛盾在新时期又成为阻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五大民生问题,即“就业”、“教育”、“分配”、“社保”和“稳定”。所谓“就业”,就是人民有生存和生活的根本;所谓“教育”,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是强国富民的基础;所谓“分配”,就是使人民获得休养生息的源泉;所谓“社保”,就是使人民生存和发展有依托,是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的保障;所谓“稳定”,就是使人民获得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在当前,解决好这些新矛盾新问题,将进一步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人民向往的和谐社会。因此,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现实困难,成为了新时期我们党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办实事的突出任务。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12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中国文明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姿态,向世界庄严宣告,以百年为奋斗新起点,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我们所开创并矢志推进的伟大事业,必将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七一建党100年心得体会100字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感到无比光荣。

无论何时,我一定会以一个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要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预备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好好学习,为医疗事业奉献青春!

七一建党100年心得体会100字三

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对党绝对忠诚先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正气之魂。我们一定要结合学习百年党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感悟思想伟力。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

七一建党100年心得体会100字四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100年的岁月了,她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战胜风险挑战中壮大。2020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100岁华诞。100年风雨砥砺,100年沧海桑田,在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她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一系列伟大的变革,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中国共产党唯有初心不改,才能永葆活力。

七一建党100年心得体会100字五

持续深化“思想铸魂”行动,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信念支撑。要坚持绝对忠诚。绝对忠诚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是做好工作的根本点。要做到知行合一。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为发展下苦功、为百姓尽心力、为工作多流汗,真正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成为我们闯关夺隘、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七一建党100年心得体会100字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秉承这样大无畏的气概昂首向前,披荆斩棘,才换来了人民现在的幸福安康。多少年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一步步发展壮大,现如今已经有了9千多万党员同志。各党员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不断努力。中国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摇身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应该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七一建党100年心得体会100字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承载中国发展的责任担当,引领13亿多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砥砺奋进,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庆祝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爱岗敬业、勤劳奉献、热爱工作,将党和人民厚望转化成拳拳之心,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