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工作思路合集12篇

时间:2022-11-25 01:56:27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61-02

1 企业发展思路与企业科技、人才、管理的共振效应的内涵

“发展思路与科技、人才、管理”的共振效应是指正确的思路与科技、管理、人才含量的相互融通相互作用,和谐共振及其在企业经营中的协调运作过程。思路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总结和把握基础之上的,是对发展规律的反映探索和开拓,是企业面向未来、应对挑战、征战市场的“微软”,是企业的方向和目标。思路如同军事战略上的战略思想,战术上的智慧谋略,战役上的方案举措,思路是企业的宏观指导思想,中观价值取向,微观实现目标,思路是决策者驾驭全局的本领。正确的思路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来自于群众的实践,出自于决策者,检验于实践中,它具有科学性、预见性、超前性、实在性、战略性,思路又是胆略的体现,是智慧的结晶。科技、管理、人才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过程,运作质量和所占份额,是衡量企业整体素质的一个综合质量指标,它包括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先进的管理办法,高超的技能素质,崭新的时代观念以及科学的拴心留人机制等,可以把它称之为“企业含量”。含量是企业员工素质技能水准的综合体现和与企业新产品的物化结合,含量是质和量的共同反映,三个含量中管理是核心,科技是关键,人才是保证。三个含量渗透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如销售、生产、质量、工艺、安全、成本、技改、设备、材料、观念、责任等等。思路与三个含量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它们的共振效应是企业效益增长、企业活力增强、企业素质提升的关键。

2 发展思路与科技、人才、管理的交互作用过程

翻一翻八面河油田的发展史,探寻油田的勘探路,我们可以发现,每当勘探开发上有新的突破和发现,每当经济上有新的效益增长点,每当产量呈现主动上升势头,都首先得益于专家和领导者的正确思路,得益于科技、管理、人才三个含量的相互作用,可以说,在八面河的储量里,产量里,效益里,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专家和决策者思路与科技、管理、人才含量的共振效应,一个企业如此,其它企业也如此,这是被无数企业的实践证明了的。大家知道,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一样,出路是不一样的,江苏大地实业集团董事长李德永说:“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最关键的是经营者的竞争,而经营者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模式的竞争。一个企业家能不能成功,就看他敢不敢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只有突破自我心中的误区所带来的平衡,才能换取高视点的思维,才能对自己和自己领导的企业所定格的社会位置和经济经纬坐标有一个客观的分析,有一个立体式的谋略,否则,企业只能是原有基础上推磨式的发展,很难裂变。”可见,企业间的竞争,在于经营者思路的竞争,谁的思路技高一筹,谁就会在竞争中取胜。一个金点子救活一个厂,一个好思路盘活一个企业,这样的奇迹并非天方夜谭,完全是思路导向在起作用。

有了好的思路,还离不开科技、管理、人才三个含量的作用,只有内外包装由表及里表里如一,才能获取收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导和后盾,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是企业增产创效的最有力的手段。一定情势下,物质资源可以穷尽,但科技资源、智力资源开发不止,取之不竭。八面河油田针对老区上产难的实际,大胆决策,把制约原油上产的难点当成科技攻关的重点,始终坚持科研项目研究与推广并举,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结合的原则,根据八面河油田地质、工艺特点,开展科研攻关,重点配套和应用了以防砂、堵水、治稠、水平井工艺为重点的采油工艺技术,见到可喜成效,增添了油层活力。这说明,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器”,是企业永恒的发展亮点、潜力所在和效益增长点,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盘活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广阔前景和根本出路。

管理是生产力系统中的“软件”,历来被人们称之为“软科学”,它是企业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软件开发”的重中之重。管理的环节很多,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作用于企业的各个部位,但其核心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要通过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积极性。八面河油田为了完成产量,利润任务,又保证吨油完全成本不突破,实施了一系列管理创新办法,根据管理局、分公司下达的经济责任制,详实地制订了全厂各个基层单位的经济责任制,将产量、成本利润和经济技术指标层层分解,而且还把基层可操作的材料费、运费、动力费、修理费、值班车运费等五项指标细分到位,重点完善了作业系统预决算制度,采油队吨油成本考核制度,实行了水电、材料、作业项目管理承包法,进一步明确了责、权、利,实行严考核,硬兑现,有效地调动了各单位夺油上产、挖潜降耗,增收创效的工作积极性。管理的内涵没有止境,没有极限,只有深浅,只有更好。企业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深化管理,延伸管理。

在科技、管理、人才三个含量中,人才是决定性因素,正如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幸之助所说:“如果说现代化的技术和科学研究与先进企业管理是日本经济起飞的两个轮子的话,那么人才是两个轮子的轴”。可见,人才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是何等重要。人们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作者认为这话不错,但要再加上“无才不兴”即,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没有人才是不能兴旺的,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从某种程度上说,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不动产。作为资源性行业,我们深深懂得,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是可以穷尽的,而人的聪明才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八面河油田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注重队伍素质的提高,始终为知识分子和技能工人的成长成才铺路子、搭台子、出点子,在发展入党、评先选模、提拔重用、选拔后备干部、晋升职称、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方面,向有功之人,有绩之人,有劳之人倾斜。在成本紧张形势下,我们坚持压操作成本不压科研成本,压其他项目不压科研项目,并对科技成果出台明确具体的重奖政策。这些人才战略,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和岗位技能工人的聪明才智,为稳产上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性因子。

3 企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含量的具体运作

领导者决策者思路要与科技、人才、管理三个含量产生共振效应,必须抓好以下环节。

(1)抓学习:正确的思路形成于学习之中,产生于实践之中,决策者思路正确与否,取决于领导者各方面的素质和决策水平,而学习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决策思路正确的前提条件,企业经营者作为决策者不应巨事包揽,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大事,管发展,出思路,出谋略,出成效上,要学理论、学法律、学管理、学工商、学科技,学习一切之必须,从这个意义上讲,思路的灵感在于学习,学习是营养素,是思路的充电站,是正确决策的必修课。对于企业来说,要完善、坚持、创新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政一班人拓展思路议事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这些办法和途径都是出思路、出决策、出智慧的良医妙药,必须刻意求真,技之以恒按要求来运行。

(2)抓落实:落实是检验决策者和实践者德和行的最终判断尺度,是考量决策者和实践者思和行的双刃剑。思路不是一纸空文,不是一席虚话,不是一条口号,思路具有客观实在性,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具有质和量的可考核性,但思路变为现实,转化为实际成果,见到实效,需要付出艰辛的智力、体力的劳动,需要心血和汗水的浇注,需要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作风,需要一点一滴抓落实的使命与责任。抓落实就是凡事有布置安排、检查督促、总结兑现,有标准规程,有奖励处罚,抓落实是保证思路严谨性、计划严肃性,指标实在性,数据真实性的体现。思路不能束之高阁,如雾中赏花,一定要使思路在运行操作之下,见人又见物。

(3)抓机制:科技、人才、管理三者并不会自发地产生交互作用,必须靠机制把它们胶联纽结在一起。要坚持“自主研究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的科研机制,把改革、创新、创造、引进、借鉴、拿来相结合,保证在科技上时时领先,处处领先;要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管理机制,使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带,不留真空处,要完善“事业留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氛围留人”的拴心留人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同时,加强队伍员工的思想作风培训,业务技能培训,责任素养培训,观念更新培训等,不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使思路+含量不断创新,不断升华,永远主导企业生存发展方向,展望企业生存发展空间,让企业在思路+含量的良性循环的运作下发展有望,竞争有望,成功有望。

参考文献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2

第一、积极主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做好拓展科协职能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人才准备,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服务于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战的实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质是实现社会与政府的职能在资源上的合理有效配置,目标就是要理顺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市场之间的职能分工。政府职能工作交给中介组织,并不是政府职能的延伸,而是由中介组织来做一些政府不应做或做不好的事,发挥中介组织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自治区科协将在全区95个学会的基础上,组建和支持100家左右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社团组织、科技交易机构和社会组织,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围绕《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取消国务院部门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事项,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等简政放权事项,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衔接,力争把有关政府职能转移的事项由协会、学会承接起来,做好拓展科协职能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人才准备,以更大的改革勇气调整思路,转变观念,扶持有公信力并且适应市场规律的中介机构、知识产权评价机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技术交易机构,扶持市场信用评价机构,将人才、企业、科技中介、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服务等市场要素整合在一起,按“政府定规、学会操办、社会监督、自我约束”十六字方针运行,实现生产资本、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则有效交易、交换,为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进入市场搭建平台,促进其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为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搭平台,输送正能量。

第二、建设枢纽型科技中介组织和科技社团,培育自治区科协系统自组织能力载体,提升同领域社会组织的资源获取能力,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其自主发展。社会的生成离不开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而社会组织是社会自组织能力的载体。社会组织越丰富,社会的生活越能够有序进行,其社会转型的风险也就越低。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可以看作是社会转型的前置环节,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过渡阶段。枢纽型社会组织是由负责社会建设的有关部门认定,在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管理工作中,在政治上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业务上处于龙头地位,在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职能的联合性社会组织。

自治区科协由学会、协会、研究会和基层科协组成,组织系统横向跨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建立枢纽型科技中介组织和科技社团有利于发挥自治区科协固有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自身优势;有利于加快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步伐,把业务主管职能从行政部门分离出来,使社会组织体现专业作用和服务特色,实现自主发展;有利于在“同心多层”的组织体系内使同领域的公共资源得到集中共享;有利于加强领域内社会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产生集约效应,符合改革进入深水区人民团体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第三、建设部级科普示范基地和园区,打造服务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有形载体,为全面贯彻自治区总体发展思路提供科技支撑。科普示范基地是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是科普工作的有形载体和科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科普示范基地是推动科普工作社会化、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打造科普惠民平台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自治区科协开展的基地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今后五年,要建设一个部级“内蒙古都市观光农业科普示范园区”,其目标是“两个中心、两个基地”,即青少年科技创新体验中心和院士专家指导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成为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标志性工程。鼓励和吸引自治区各类科教场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其他组织内部有条件向公众开放的场馆、实验室,科技型企业、科技园,以及其他具备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展示和示范功能的部门和机构进驻科普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培训主题活动。同时,在全区有条件的盟市旗县进行科普基地内涵提升,用好国家、自治区的扶持、鼓励政策,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院校等组织的联合,从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八个发展定位中找方向,把部级科普示范基地的引导和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出来。

第四、建成自治区高端人才思想库、专家团、智囊库,把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整合在一起,为全面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供智力支撑和决策咨询。“草原英才”工程是根据自治区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社会发展等对人才的需求,围绕项目建设、课题攻关吸引和凝聚创新创业团队和高层次领军人才的一项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自治区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以来,评审出346名“草原人才”;引进2个院士团队;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院士30余名;引进海外博士174人,有9人入选国家“”,为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发挥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3

二、与时俱进.科学谋划科协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转变观念.

就要强化每个党员领导干部的科学执政理念.走粗放路”思维模式,要加快发展.摒弃“吃资源饭.确立与时俱进、科学有效的发展之路。学习活动中,按照市委确立的弘扬三苦精神,坚持三个顺应,大力解放思想,努力走出一条自然条件严酷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活动主题,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产业、气候等特色优势,把推动科学发展和发挥区域优势有效统一。全市科协系统广大干部,要切实围绕这一实践活动主题,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主线,使科协工作紧密结合市委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科普工作对提高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的基础作用,充分体现科技工作者对全市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智力作用。

三、真抓实干.搭建有利于科协事业发展的工作平台突出特色.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4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特点,要求高校的科技管理服务工作必须与之相适应。在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加强科技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应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工作,把群众路线的科学方法贯穿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在实践中做到尊重科研人员、依靠科研人员、服务科研人员,主动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热心解决科研人员遇到的困难,为高校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2]。

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承担着制定实施学校科技发展规划、项目组织申请、项目跟踪管理、科技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成果申报与转化应用、经费监督使用等多项职责。为了更好地履行管理服务职责,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只有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主动面向科研人员、热忱耐心细致服务,将群众路线的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研究支撑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校科技工作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人员,应该牢固树立密切联系群众的观念,立足本职工作,把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深深扎根于科研人员之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感情上贴近科研人员,工作上为了科研人员,一切从科研人员的利益出发,多为科研人员办实事、办好事,才能得到科研人员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科技管理服务工作梳理出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1)理论学习上不够系统深入,某些支部在贯彻落实中心组学习与专题理论学习制度方面,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支部党员常忙于具体业务工作,自行学习时间不充分,政治理论与科技业务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未能真正系统、透彻地领会学习材料。(2)某些支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存在实用主义,要用什么才去学什么,与工作关系密切的学得多,与工作关系不大的学得少,以会代学、以工代学的情况较多,系统学习理论较少。

2.工作推动力度不大。

(1)工作计划与重点工作布置后,跟踪推进欠力度,对于一些涉及多部门联合推动的工作,协调不够,联动不好,力量整合不到位。(2)在安排布置工作时,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走形式走程序的现象。传达精神、转发文件多,深入检查、狠抓落实的少。对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动脑筋想办法等方面的力度不够。(3)针对二级学院科技工作开展的调查研究,有些浮于表面,触动实际、切实解决问题的相对较少,支部班子的整体协同效果尚未充分体现,主观能动作用和整体效能尚未充分发挥。

3.深入科研人员不够。

(1)深入学院、课题组和科研平台调研、倾听意见不够。听取汇报多,直接倾听意见少;看先进典型多,了解实际问题情况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对学校科研情况的了解,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打电话、发信息、发邮件等方式,或者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很少专门抽时间到学院、课题组调研情况,不能及时准确掌握新情况、新问题。(2)一些全局性的工作在组织实施前,没有广泛征求学院、课题组和科研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在最大范围内做到集思广益。

4.开拓精神有所放松

(1)对于目前科技工作发展亟待解决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解决措施不够合理、效果不够显著。(2)在科技工作面临发展瓶颈、力求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班子成员存在按部就班的现象,对未来的工作缺少开拓精神,危机意识、开拓意识有所懈怠。(3)面对有一定难度或者棘手的工作,心存顾虑,有求稳怕乱、等待观望的思想,工作推进较缓慢。

三、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高校科技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路措施

1.自觉主动学习,转变工作作风。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增强履职能力。按照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的标准,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应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长效性,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两手抓。树立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务求实效的学习观,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通过学习,理顺科技工作发展思路与目标,深入思考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等深层次问题。(2)对于各二级学院科技工作存在的发展困难和突出问题,支部党员要逐条列举出来,再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深入学院调研,摸透掌握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提请支部班子研究后,安排布置抓落实、抓推进。

2.深入学院调研,主动热情服务。

(1)领导班子和支部党员对口联系二级学院。支部班子成员应深入学院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科研人员诉求,密切关注科研人员反映,多方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向班子沟通掌握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每位支部党员联系1―2个学院,检查、督促学校制定的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在学院的实施与落实;开展对部级项目、省级重大重点项目的跟踪管理,了解、督促项目执行进展,提炼重大科技成果;协助配合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科技沙龙等学术活动。(2)坚持问需于科研人员、问计于科研人员,加强科研人员的参与权、知情权,逐步建立让科研人员参与科研管理的常态机制与渠道,做到在促膝交流中了解掌握工作的利弊得失,在朝夕相处中增进与科研人员的感情,提高管理决策与服务方式的科学性。

3.增强忧患意识,不断开拓进取。

(1)在科技工作面临发展瓶颈的新时期,高校科技管理服务人员尤其要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克服得过且过、吃老本或惧怕困难的思想,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工作状态,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2)潜心研究国家科技工作趋势走向,制定高校短期工作任务与长远发展目标,及时调整战略发展思路,给予科研人员更多实质性的指导帮助,全力以赴推项目、出成果,扩大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产出质量。

4.建章立制,严格执行,优化管理流程。

党支部应根据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查摆和发现的问题,集中研究,追根寻源,从现行的制度上查找原因,属于有制度而没有执行的,加强落实;属于制度不完善的,加快修订;属于没有明确制度的,加紧制定。切实加强制度化建设,推进工作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一方面,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创新、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完善以科研绩效、科研工作量、科技奖励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学院、平台、学科性质和人员岗位类别的差异,研究和制定科技分类考核标准和办法,加强对各二级学院、科技创新平台和科技人员的考核,实行“问效制”和“问责制”。另一方面,完善促进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1)深化二级目标管理改革,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中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二级学院的科技工作实现从重视规模扩张到规模与质量并重的转变,更注重中青年人才,更注重科技内涵发展。(2)按照有利于形成完整学科链的原则,科学合理调整校内学科的归属,依托学科链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的科技创新链,通过任务牵引、积聚力量,承担来自国家、本省及社会的科研任务。(3)针对科技管理涉及的科技、财务、资产和审计等各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容易造成经费使用和项目管理混乱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打破项目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实现科研项目管理与项目经费管理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成效。

5.围绕需求,结合优势,制定发展战略。

(1)注重以生物技术引领传统学科发展,把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传统学科发展的核心内容,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的方法,促进传统学科与现代生命科学融合,提升传统学科发展水平。(2)推进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要平台、重大重点项目一体化建设,促进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机整合,实现学科建设资源、人才队伍建设资源、创新平台条件建设资源和科技项目经费资源的一体化。(3)以创新链上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难题研究为核心,推进大学科、大团队、大平台建设,促进学科、人才、平台资源要素向创新链聚集,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研究的学科集群、团队集群和平台集群。

6.注重学术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5

中图分类号:F27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011-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经济手段促进公路行业发展已大见成效。但只重抓经济效益而轻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为我党传统优势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企业全员素质的公路行业职工队伍建设,增强公路企业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能力,争取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公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实际,根据公路部门作业分散、职工属性差异大、工作生活环境差别明显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达到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建设和完善政工干部队伍

选择热心于政工工作、素质高、责任心强、政策性和理论水平高、掌握政工工作方式方法且有影响力的人充实政工岗位。只有这样具有高度工作热情的政工干部,才能不辞辛苦地经常深入到基层一线的职工中去,与职工交朋友、沟通思想,及时了解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便于开展工作。要求政工干部带头学习,勤政廉政,踏实工作,以身作则,发挥表率垂范作用,在职工中树立威信,以良好的言行表现感召职工,以人格力量影响职工,进行柔性渗透的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有力度和实效的责任机制,严明政工干部的纪律和责任;在制定阶段性或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以激励和促进政工工作的开展,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二)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公路行业步入市场经济也带来了职工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导致职工思想的多元化,也不断地引发出新问题和新情况。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关注和研究职工的兴趣、情感和性格等方面,探索、创新具有艺术性和互动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激发、引导和双向交流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及时解除他们心中的困惑。

二、促进职工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

市场经济要求公路系统管理的高水平和职工的高技能。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职工团队、加强科技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建立切实可行的职教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是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以达到公路建设的高技术、高质量和高效益。

(一)建设学习型职工团队

提倡党员干部及政工人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以此带动公路系统全体职工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如阅读文献资料、开设专家讲座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与观摩,促使职工科学发展观形成,逐步打造出学习型的职工团队,以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及创造力,增强团队的竞争力,实现公路系统的知识转化和结构优化。

(二)加强技术及科技人才的培养

注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同时抓好公路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提高生产进度、质量和效益。

根据科技发展和行业新形势的新要求,进行灵活多样、实用性强的针对岗位急需的适应性培训,如采取一事一训、短期培训等形式的应急培训,以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从业人员某方面的水平,弥补专业、技术方面的不足,提高职工的生产能力。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职教机制和管理规章制度

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分析现存的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并制定符合行业特点和形式要求的科学合理的职教工作运行机制,以保障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上级职教、人力资源和劳资部门协同管理的职工教育考核制度,以目标管理的方式,通过制定近期、中期、长远的职工教育培训目标,并由相关部门及负责人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职工教育培训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学技术、学科学、自学成才。通过介绍国内外新科技和新成就带动公路行业发展的事例,增强职工的科技意识、创造精神。表彰并宣传在各岗位取得较好成绩的人物事迹,奖励有科技贡献者,以调动职工学科学的热情,促进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局面形成。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活动。在进行职工技术业务培训的同时,组织一些技术比赛,促使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通过实际演练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相互取长补短。以此激励职工热爱本职工作,促进职工技术水平提高。

(四)打造高素质职工队伍

树立企业兴旺人人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增强职工集体荣誉感,营造企业发展靠大家,企业振兴我光荣的团队协作氛围,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和竞争力、既有技术又能吃苦耐劳、富于奉献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促进公路行业稳步、协调、健康、持续地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省德令哈公路段

参考文献:

[1]黄杏,卢霄.解放思想创新公路行业职工队伍建设[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6).

[2]任桂华.浅谈公路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2).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6

目前,运输市场正因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而面临着一场“恶战”。铁路过去稳如磐石的地位已被撼动,“海、陆、空、铁”四足鼎立的局势日趋明朗。尤其是公路运输业异军突起,以其快捷、方便的优势,从根本上动摇了“铁老大”的地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铁路要想站稳脚跟,抢回市场,走出低谷,当务之急就是要大力开展铁路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使全体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有一个全面的提高。

职工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应具有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时期的职工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应具有优良的品质和作风。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可以为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供正确方向和精神动力。文化业务素质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指应具有的基本文化基础。技术业务素质是指应具有的岗位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它们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固有的规律,应根据时展和企业的需要,有的放矢地给职工“充电”,提高文化业务素质。

一、职工的素质教育,要针对不同类型分别进行

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则要靠平时长期的环境熏陶和各种不间断的教育提高。如主人翁意识,敬业爱岗精神必须通过企业长期的教育和培养才能达到。今天是企业普通职工,明天将成为企业的厂长、经理,没有对企业负责的职工,就产生不了负责的经营管理者,企业经营就难以为继。企业要为职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创造环境和条件,加强模范职工典型和榜样的教育作用。

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可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基础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结合,理论教育与岗位练兵等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职工参加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还可以开展以老带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革新等活动,使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主要靠两个渠道提高:一是在职提高,二是目标培训。在职提高是一种主要的手段。技术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靠企业自身在运营中解决,例如,青年职工的业务能力,通常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帮带;更多的职工要通过业余时间的自学掌握新技术、新业务,边干边学边提高。对企业遇到的新技术,则用目标培训的方式,将职工送到外单位、专门学校、甚至外国去培训,也可以在企业里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办短期学习班,提高职工的新技术知识。

二、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

职工教育是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推进职工素质才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顺利发展。

首先,要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需求,在摸清企业人才现状、企业生产经营现状需要及企业前瞻性人才需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育人才,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其次,要突出素质教育的生产经营实践性。在素质教育中,除了专门的培训以外,更重要的要结合生产经营的每一项工程,每一道工序进行,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争当学习型员工。只有把书本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经营实践,从中摸索规律,掌握经验,只有在一道道实际生产工序中摸爬滚打,才能娴熟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特殊的专业要求,从而发挥人才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与此同时,通过在艰苦岗位上的陶冶,可以净化职工心灵,培养职工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度的责任心,从而达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再次,发挥生产车间、班组的各种优势,开展职工素质教育。车间、班组生产设备齐全,技术操作职工较多,是职工实作培训的天然基地。要通过开展车间导师带徒、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抢答等活动,提高职工素质,要在职工中大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对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成果要予以奖励,同时,要充分发挥优秀技术操作人才,车间班组技术员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普通操作工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塑造出能征善战的一流队伍。

三、必须大力发展高等职工教育

目前,提高职工素质的工作虽然已在铁路的各站段、培训基地逐步展开,但相对铁路企业的发展与需求,这种短期行为不能根本解决实质问题。

1.必须大力加强高级技工培训

高级技工是生产第一线的体力或半体力劳动者,是科学进步的实践者。没有他们,蓝图变不成产品;没有他们,再尖端的技术也变不成现实;没有他们,任何科学发明也不能为人类创造财富。高级技工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其的比例和技术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而不断提升。只有高技术的能工巧匠,才能在工作一线,用他们的智慧和技术使产品尽善尽美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把科学最终变为现实。铁路企业高级技工比例小到60个职工中只有一个高级技工甚至更少,而且这些比例甚小的高级技工文化素质都相对较低,这严重阻碍了铁路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级技工的培训,为铁路输送高素质的技工、技师。

2.企业、学校相携发展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专业;融合;借鉴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系统的不断完善,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基于网络技术的信息产业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机遇与挑战,培养网络工程专业各类技术人才、提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迫在眉睫。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实现了跨越,从原来的一个专业方向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专业。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专业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专业课程体系规范建设方面[1]。作为思科公司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社会公益项目,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思科网院)[2]通过校企合作,用思科提供的课程培养符合市场诉求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课程强调实践性学习以及岗前技能准备,让学生符合“互联网+”时代对网络技术越来越高的技能要求。通过初步探索思科网院课程体系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为解决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不规范、知识面不宽广等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1网络工程专业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规划、组网、维护、管理、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工程科学和实践问题。迄今为止,网络工程已形成独有的理论、工程方法和技术架构,专业课程体系趋于完善,专业方向基本明晰[3]。文献[1]旨在明确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明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技术与技能需求,据此论证网络工程专业知识领域、确定核心知识单元,在此基础上制定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计划,供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参考,以下简称“方案”。文献[3]作为一种标准和规格,从工程教学的本质出发,探究网络工程的专业定位,梳理知识体系与能力构成,为各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建议,各高等学校可在专业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和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以下简称为“规范”。以上两个文件成为目前国内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两个指导性文件。“规范”中提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网络协议分析、设计与实现,网络设备研发,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障六个方面的能力之一。“方案”中提出将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为网络设计、网络应用、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四个方向。同时,围绕四个专业方向制定了一个包括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实践五个环节的课程体系结构,一个包括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学科竞赛、自主创新、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思科网院CCNA(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路由和交换课程体系[4]全面覆盖了组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它从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到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均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教学资源、模拟软件、实验资源和学习平台,加之高水平的学科竞赛、高质量的实习及就业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借助思科网院这个平台,学好网络技术,胜任岗位需求,实现职业规划。

2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体系

思科网院课程由思科公司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以NetSpace作为课程平台(为配合课程教学推出的一个在线学习、测验平台,课程的所有相关资源可从该平台下载),主要内容包括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专业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创新能力、21世纪必备职业技能等,较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职场入门、职业认证、创业能力、继续教育等方面的准备。课程开展形式包括教师开课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其中教师开课主要采用面对面教室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自主学习指学生自主报名参加在线学习课程,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思科网院课程体系框架请参见文献[5],各门具体课程请参见文献[4]。以下详细介绍3门与网络工程专业组网工程方向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

2.1CCNA课程

CCNA课程分为如下4个学期的内容。1)网络简介。介绍因特网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功能、组件和模块。介绍IP编址原理以及以太网概念、介质和工作原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为选修其他CCNA路由和交换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修完本课程后,能够组建简单的LAN,完成基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以及实现IP编址方案。2)路由和交换基础。介绍了小型网络中路由器和交换机的架构、组件和操作。将学到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学完本课程后,将能够配置、排错路由器和交换机,并能够解决IPv4和IPv6网络中RIPv1、RIPv2、单域/多域OSPF、虚拟LAN、VLAN间路由相关的常见问题。3)连接网络。介绍了聚合应用在复杂网络中所需要的WAN技术和网络服务。了解如何选择网络设备和WAN技术,以满足网络需求,将学到配置和排错网络设备以及解决与数据链路协议相关的常见问题等知识,还将掌握在复杂网络中实施IPSec和VPN所需的知识和技巧。4)扩展网络。阐述了大型复杂网络的架构、组件以及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学习如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高级功能。学完本课程后,能够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能够排除其故障,并且能够解决IPv4和IPv6网络中常见的OSPF、EIGRP、STP和VTP问题,并具备在网络中实现DHCP和DNS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2ITE课程

ITE课程涵盖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高级概念。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描述计算机的内部组件、组装计算机系统、安装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工具和诊断软件并进行故障排除。学生还将能够连接到Internet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共享资源。本课程的新主题包括移动设备和客户端虚拟化,扩展主题包括MicrosoftWindows7操作系统、安全性、网络连接和故障排除。

2.3PT课程

CiscoPacketTracer是由Cisco公司的一个辅助学习工具,为学习思科网络课程的初学者设计、配置、排除网络故障提供了网络模拟环境。用户可以在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上直接使用拖曳方法建立网络拓扑,并可提供数据包在网络中行进的详细处理过程,观察网络实时运行情况。可以学习IOS的配置,锻炼故障排查能力。

3融合与实践

3.1CCNA课程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接

在学校最新修订的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根据“规范”和“方案”两个指导性文件的内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专业培养进一步凝炼为网络设计与集成(即“方案”中的组网工程方向)、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3个方向。保证六种能力培养不变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规范”和“方案”提出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机制。其中,计算机网络原理、组网工程和网络规划与设计3门课程构成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人才培养的主线,思科网院CCNA第1~4学期的课程较好地覆盖了以上3门核心课程的大部分内容。经过对CCNA课程以及3门专业课程的分析和比对,从如下4个方面进行对接。其一,理论课程的分析与对接。1)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CCNA第1学期内容基本覆盖了原有教材《计算机网络(第5版)》的内容,而且配合理论知识点的讲解,CCNA提供了更多的动画演示和实验。针对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借鉴CCNA课程的讲述方法,加入flas演示、加入PT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验例程的演示,增加动手环节,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2)组网工程课程。CCNA第2、3学期内容与本课程完全相符合,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实验的设置上以CCNA第2、3学期为基础,采用“先硬后软”实验法,即要求每名学生都先实际使用和配置网络设备,然后让他们使用PacketTracer这样的软件模拟器进行详细配置。3)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从CCNA第4学期内容中选取与网络规划与设计相关的部分,并加入CCDA(思科认证设计工程师)部分知识点,开展理论与实验的教学工作。其二,在课程设计环节引入相关内容。在《组网工程》和《网络规划与设计》的课程设计中,采用PackerTracer辅助实际设备的方式,选取思科网院提供的相关资料开展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环节。其三,开设新的全校选修课程。把CCNA第1~2学期的课程作为春季学期的选修课,暂定为“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实践”。其四,个性化教育和学科竞赛。在本专业的个性化教育环节,引入思科认证的相关内容,鼓励具有一定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参加CCNP或者CCIE的认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网络技术实力。同时,选拔有潜力的学生参加思科网院组织的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带练,使得学生有目标地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拓展就业机会。在以上4个环节中,充分利用NetSpace平台提供的教学资源和考试系统,以本专业的培养方案为基础,全方位开展CCNA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同时,把思科网院当作一个教学的交流平台,借鉴、学习其他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的特点,不断完善思科网院与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对接,制定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和规定,逐步形成思科网院与本单位教学工作相互促进、长期良性发展的局面。思科网院CCNA课程与专业教学对接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明确了“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深化如下3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培养质量。其一,认证与就业。联系到了河北思科授权培训合作伙伴,选派优秀的工程师到校,讲解本领域内的技术需求、学习方法、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思科的认证体系,鼓励学生参加CCNP、CCIE的认证考试,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其二,企业资源拓展。接触河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优质单位,他们是我省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与这些企业的接触,我们了解到目前企业内部的网络工程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高水平人才的需求较大,能够拓展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其三,行业动态跟踪。思科网院项目的开展,也使我们跟业内同行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能够更好地了解本领域目前的就业情况。以上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本方向人才培养体系的初步规划与布局,为网络工程专业“网络应用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两个方向后续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一,在“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中,以思科网院平台提供的课程体系、网络大赛为基础,当学生具备了扎实的网络技术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时,后续的个性化教育、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依托对口的技术型企业进行,使得学生能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渡到实际的工作中,构成了一条人才培养的主线。目前,多名毕业生就职于中国通信服务浙江设计院、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河北分局、河北广电网络石家庄分公司、新疆电信等国内知名企业,从事本方向的管理与技术工作。其二,在“网络管理与安全”方向中,借鉴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就课堂教学、学科竞赛与北京西普阳光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初步合作,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实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后续在“网络应用开发”中,将沿用这一思路,细化具体的培养方向,深化与国内外知名公司的合作,达到在教学、实习、就业等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3.2ITE课程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融合

把ITE课程的部分章节与信息技术基础的部分内容相结合,使得后续可能进入网络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能接触到思科网院的课程与理念。对接过程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教学对象。学校本三独立学院实行大类招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3个专业被包含于计算机类中。基于以上,信息技术基础与思科网院ITE课程的融合,只针对计算机类8个班。其二,融合意义。把思科网院ITE课程部分引入到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将丰富原来信息技术基础教学的内容,思科网院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模拟软件也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教学对象针对理工学院计算机类学生,所有学生后续都将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部分学生将进入网络工程专业学习,还会进一步接触到组网工程、网络设计与规划等课程,以上内容都整体或者部分采用了思科网院的课程资源,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必将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内容分配。保留原来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Windows和Office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主要变动包括:在Word内容之后,增加“长文档排版”内容;增加“思科ITE教程第3章计算机组装、第6章网络、第7章笔记本电脑”内容;增加PT课程内容。

4结语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课程体系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与实践,为整个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但是,限于师资、软硬件资源等问题,未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其一,课程对接基本完成,但是具体到每一门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程能力还有待提高;其二,在已有的课程对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NetSpace平台单元测验占用时间较长、PacketTracer实验强度不高,鉴于此要学习兄弟网院好的经验[6],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处理好理论、实验、测验的关系,不断完善课程对接过程,探索专业认证与个性化教学的学分互认。

作者:张光华 张世民 阮冬茹 练沛强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

参考文献:

[1]徐明,曹介南.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背景[EB/OL].(2010-06-04)[2012-03-09].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8

人文科学是哲学、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经济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总称。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处,人文科学向人们提供人文文化的视角,由此构建指引社会发展方向的理论体系,保障生产和生活秩序的社会结构,规范人们行为关系的道德和法律框架,使人们在把握社会规律过程中走向未来。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技工院校正是培养这种赋有创新素质的高技能人才遥蓝。创新素质来源于强烈的好奇心,来源于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敏锐观察力,来源于怀疑假设精神。一句话,来源于人文科学素养。

随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创新水平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技工院校在如火如荼的“一体化教学、校企合作、校企双制”等办学改革中,创新人文科学教学改革,将其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丰富与创新专业技能教学内涵。技工院校的人文科学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懂得并喜爱、鉴赏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善于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对中华文化与历史传统有较多了解,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修养;具有良好的哲学功底,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总之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逐步深入,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版本”也要创新升级。开发与设计、工艺与生产、检测与维修等构成了技工院校电子专业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升级要求电子技能人才具有深厚人文科学的创新潜力。

一、哲学思维追朔创新源泉

哲学思维是人们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时所运用的具有哲学特征的思维方法,具有客观性、辩证性、矛盾性、实践性等特性,其根本作用是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模式,培养、锻炼、提高人的思辨能力,是创新理性思维源泉。

1.辩证否定思维开启研发之门

辩证否定思维就是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增添旧事物中没有、但符合客观规律的因素,两者之间就是这样不断联系与发展着。电子产品研发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硬件电路、印刷电路板、程序等设计后做成样机的创新工作,新产品对旧产品的辩证否定开启研发技能之门。

产品研发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是保留:低频电路中的放大、反馈,高频电路调谐、振荡、锁相、变频,数字电路的逻辑门、触发器等最基本建构方式电路,再加上一些成熟的单元功能模块电路、印刷电路板设计和基本应用软件编程。第二步是克服:电路结构、功能、参数、性能、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不可取或不合理,还有软件版本过时、智能水平低下等。第三步是创新: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电路硬件重构,印刷板再植,软件更新换代与造型美观实用等研发实质性工作,最终研制成符合要求的样机。

2.对立统一思维贯穿电子制程始终

电子制程就是将元器件、零件、组件组装成结构完整、性能可靠、外形美观的电子产品所用的工艺流程和生产制造过程。对立统一思维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但事物的矛盾又是各自特殊的,都有自己的个性,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电子制程方案开发思维起源于对立统一辩证思辨,指导着方案实施的始终。

应用矛盾普遍性原理,根据电子产品生产对环境和技术总体要求,兼顾各方诉求,开发出科学、高效、绿色环保的电子制程方案。灵活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将制程所需的焊接、粘接、粘贴、紧固、、测试、测量、ESD、净化、SMT、光学、环境这十二大技术,应用于不同电子产品的制造中,让各种技术找准位置,各显其能。同时再利用共性与个性统一原则,整合人力与物质资源,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持、优秀的管理团队、专业的物流体系、完备的产品结构给电子制造企业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普遍联系思维提高检测维修技能

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故障检测与故障修复是电子产品检修技能的“四步曲”,普遍联系思维定调其主旋律,指导检修过程,提高检修技能。

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或现象都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着,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联系是多样化的。故障现象大多表现在光、图、声上,无光就无图,无图声可能有光,光、图、声等故障错综复杂地联系着;故障部位确定也是根据相互联系的电路,瞻前顾后判断的;故障元器件的损坏不能更换了事,更要关注“最魁祸首”。

在事物的实际发展中,多种多样的联系错综地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各种联系之间互为条件。故障现象五花八门、千变万化,需要充分操作故障机的各种功能,准确把握;再根据现象、信号流程,兼顾故障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确定可能的故障部位;选择适当的仪器、得力的参数,进行有效测量,全面分析数据,找出真实故障元器件。

二、技术能力造就创新素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远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有涯,而想象能环抱整个世界。”这就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知识的多少,不是经验的多少,而是有无新思想和善不善于产生新思想。当然知识多,经验多是好的,有助于创新的,但都不是核心。电子技术与技能创新素质主要包括想象力、注意力、洞察力和好奇心等四种能力。

1.想象力让技能创新插上翅膀

想象力就是人的大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所感知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特征的能力。想象力不但是电子技能的创新源泉,而且让其插上翅膀,翰翔职业天空。

“搭积木”式的想象力可以进行电路设计。在深入理解、熟练应用基本放大、负反馈、振荡、频谱变换、逻辑门、触发器等电路的基础上,根据设定的电路功能及参数要求,展开电路建构的想象,采用类似“搭积木”的形式,设计新型电子电路,研发出新的电子产品。

“导演说戏”可铸造电子技能的创新。通过认真研读生产工艺文件,客观分析生产实效,组织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给产业技术工人进行“导演说戏”,让“导演”与“演员”对各种“情景”与“场境”进行编设,“采排”互动,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生产工艺创新,同时也刷新了电子生产工艺操作技能。

2.好奇心给技能创新加上强大的引擎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因此,好奇心也是激发学生渴求获取知识、技能,更是技能创新的强大引擎。

实用、便携、趣味、多功能、人性化等琳琅满目电子数码产品最能吸引电子专业学生的眼球,激发好奇心,有着献身电子技术的冲动,注重引导,让这颗“好奇之心”永远处于抗奋状态,充满着无限的激情。电子职业的成就感、身边的成功人士、社会的认可度和美好的前程,都在培育着这颗“好奇心”,让它一直用心、惊奇、喜好下去。

技能教育一定要避免空谈,提倡务实。变理论为技能、化原理为数据、铸作品为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让技能创新这颗“好奇心”永葆青春,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3.洞察力产生技能创新的悟性与灵感

洞察力就是能迅速的抓住问题的关键,并且找出出路的能力。在电子技能方面,对于“手感好、方法巧”等心灵手巧的能工巧匠,属于洞察力特强、悟性与灵感极高的技能创新人才。

洞察力的培养要靠去领悟,要注意观察洞察力强的人是怎样工作的,领悟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电子维修技能的教学必须着眼于洞察力的培养,教师要扮演“上门服务”维修技师,精准描述故障现象;全面深入分析故障,确定关键检测点;合理使用电子测量仪器,测量有效数据,分析数据,找出故障元器件,拆焊与调试电路。要让学生仔细观察维修过程,特别要深度思考、入心领悟老师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走出困境、找对方向的。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电子维修技能的“洞察力”,增强技能的“悟性与灵感”。

4.注意力聚焦技能创新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技能创新高度取决于思维深度,而思维深度又取决于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电子技能教学只有遵照企业生产流程和工艺,营造出实际的生产环境,处处再现车间的“景”,工厂的“境”。这样才能营造触景生情的“情景”和身临其境的“情境”等技能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深度“工作”,聚焦技能。

当然集中注意力还需要很多因素,如思想、修养、健康等,这些只要熔人文科学在日常教育中,都会潜移默化培养出来,达到注意力聚焦技能创新教学目标。

三、文学艺术陶冶创新情怀

1.天道崇简才是最美的

宇宙万物如此复杂,老子却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何物?道是宇宙之本源。两千多年来科学的进展使人们越来越体会到:天道崇简才是最美的。

电子技术这个殿堂一切由“简单”筑成。PN结造出了半导体器件,电阻电路产生偏置,激活电路;串联电容器给交流开“绿灯”、直流亮“红灯”,而并联电容器使交流“夭折”、直流“永生”;所有电子电路的工作状态只有放大(线性)、饱和(开)、截止(关)三种,放大器组态也只有共射(源)、共集(漏)、共基(栅)三种;电子系统仅有电源流、信号流、控制流三种“流”,共同完成电路功能。

电子技能其实就是一些“简单”动作的“组合拳”。电子整机在路检测参数只有电阻、电压、电流三个,用“简单”的万用表来测量数据,测出的数据能大致反映整机实时状态,判断出故障部位及元器件;半导体器件的好坏取决于PN结,只要PN结没破坏,器件大多良好;准确把握故障机中关键元器件与关键检测点,让速修技艺变成“简单”。

简单具有直观、方便、易懂、高效等特性,符合自然天道,人们乐享其成,因而是最美的。其实电子技能中的“简单”真是不简单,不仅是经验的积累,更是智慧的感悟。

2.和谐打造电路结构情怀

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精髓,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电子技术处处打着和谐的烙印,使其电路都赋有和谐的情怀。

差动放大电路结构上的对称美,负反馈是以中和为已任的和平使者,恒流源负载以电流的不变应阻抗的万变,互补对称推挽功放电路是“分工协调”的结果,振荡器是“齐心协力”的真实写照等赋有和谐理念。让心灵以和善净化,给情感以和谐震憾,聚众一起快乐学习。

3.仿生学激活电路创新

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仿生学”不仅植根于电子学的土壤中,而且能激活电子电路的创新。

反馈电路就是从牛胃具有“反刍”的习性得到启发,成为电子线路中不可或缺的电路。锁相环电路通过特定基准信号这个基因的“遗传”,由鉴相器形成比较误差电压,去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从而达到锁频锁相目的。锁相环电路是高频解调器恢复原始载波的“克隆”核心技术,是以基准信号作为“基因”,“传宗接代”的典范。

4.格电路咏诗情悟画意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9

解放思想的深度和力度,影响着创新驱动的程度,制约着科学发展的脚步。思想不解放,创新驱动就失去了源头活水。一要勇于与时俱进。要以观念更新为牵引,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解除思想束缚,引领机制创新,转变思维模式,推动能力跃升。航空企业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推进企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绕不开躲不过,唯有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破解难题、抢占先机。同时,它客观要求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及全体员工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风格,要把贯彻落实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峰会精神迅速转化为立身做人的精神支柱,内化为指导思想的“魂”、统领工作的“纲”,广泛涉猎创新理论、科学管理等方面知识,通过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激发活力。二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始终保持“亮剑”品格,冲破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敢于怀疑,敢于说不,用新举措跨越新障碍。要始终保持“吃螃蟹”勇气,在工作中敢闯新领域、敢试新方法、敢趟新路子、敢做第一人,不断开创企业各项工作新局面。要始终保持“无止境”意识,解放思想无止境,探索创新无止境,要以不僵化、不停滞、不懈怠昂扬斗志驱动企业创新发展。三要精心谋事用心干事。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精心谋事是前提和基础,用心干事是过程和关键,专心成事是目的和落脚点。要紧紧抓住武器装备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围绕“两融、三新、五化、万亿”集团发展战略目标,分析形势、把握大局。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旺盛斗志和航空报国伟大志向,对航空事业充满激情,对国防武器装备事业包含热情,把矢志航空报国作为最高追求,把确保成功作为最重使命,聚精会神干工作,心无旁骛抓落实,专心致志推进航空企业快速科学发展。四要贵于实事求是。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恪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到“脱鞋下田”搞调查,在基层一线“接地气”“长灵气”“出生气”,使谋划部署、指导工作紧扣目标使命、紧贴经营实际、符合客观规律。五要破解难题。要着眼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突出深化改革,突出结构调整,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坚持把科学管理作为创新驱动之“基”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创新驱动的根本保证。一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个指导思想不动摇。教育引导干部员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源”,是成就事业的“指路明灯”,将其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素质能力来提高、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意识科学谋划发展,创新优化进程,抓紧推动落实;始终坚持对事业发展负责,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建设理念统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需求与可能、重点与一般、建设与应用、硬件与软件等关系,确保企业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二要完善制度机制,筑牢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机制体制,是营造良好科技创新平台及科技氛围、推动航空企业科学发展、做好武器装备创新工作的根本保障。要着眼长远和企业发展实际,不断健全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管理机制、薪酬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事关企业发展的制度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坚持创新驱动,深化机制创新,强化集约观念,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要深化技术创新,以重点课题和重大任务为牵引,破解科研技术瓶颈。三要完善创新培养制度。要加快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坚决破除阻碍人才流动、抑制人才发展的制度壁垒,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为航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创新型人才支撑。四要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认真梳理企业发展的内外、上下和远近关系,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和长远目标的创新管理体系,科学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定位清晰、方向精准、分工明确、专业集中的力量配置,为完成科研生产经营任务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五要提升管理效能。始终用争创一流、争当第一的标准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坚持用装备保障神圣使命实现、用先进集团文化和军工文化熏陶,更加有效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六要以管理改革为动力。克服既得利益的羁绊、惯性思维的影响、瞻前顾后的行为,推进资源整合和运行模式、科研管理、评价激励机制等改革实践,努力构建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坚持把履行使命作为创新驱动之“要”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10

2017年国务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产业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2018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2021年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要求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为会计事业发展提供新引擎、构筑新优势。在国家政策及发展规划指引下,高校陆续开始智能财会本科教育改革探索。本文试图以STEM为视角,探讨智能财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及实现路径。

一、数智时代对财会人才的冲击与影响

(一)财会人才的工作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数智时代是指在信息技术普遍应用背景下,经济活动大量依赖于平台支撑、数据驱动和智能算法等技术时代。在数智时代,各类组织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及会计软件应用,从业务到财务部分或全部实现线上处理,改变传统财务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方式,形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作场景。随着财务共享和智能财务的广泛应用,传统岗位逐渐消失,而适应数智时代需求的新岗位不断崛起。(二)财会工作从核算反映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通过数字信息系统处理的应用,令复杂繁琐的会计工作变得高效简便,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效率。传统会计业务,诸如发票真伪识别、往来账务核对和报表编制等工作,现在可以由财务机器人自动完成。在数智时代,对财会人员的需求从核算反映型向管理型、决策型转变,需要更多财会人才借助智能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风险控制。财会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基础的财会工作,这使得财会人员从大量日常的基础会计工作中脱身,将精力集中于财会专业化工作。由此,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管理服务型财会岗位群和技术服务型财会岗位群。(三)会计人员工作所依赖工具与基本技能发生本质变化。会计人员需要在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工具和方法之上,借助智能机器人和财务专家的有机合作,去完成企业复杂的财务管理活动。由于财务共享和智能机器人的普遍应用,各个信息“孤岛”被打通,业财数据实现了互联互通,大量财会人才从事数据采集、数据模型设计与计算、数据服务和应用等决策层次的工作。譬如,财会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对资金运营进行动态监控,实现资金运营效益的最大化;利用神经网络技术、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在预算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方面发挥作用;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实现资产的高效管理,在资产管理方面结合电子监视技术及智能机器人实现无人仓储管理。

二、基于STEM的智能财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设计

(一)基于STEM的能力框架1、STEM的能力内涵。STEM是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2019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局(IBE-UNESCO)的《探索21世纪STEM能力》对于基于STEM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一定借鉴意义。IBE从能力发展观角度将能力定义为“在21世纪背景下,以能动性和伦理性地使用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技术,实现个人有效参与体现集体和全球利益的行动并发展能力”。所谓能力,包含了“是什么”和“怎么做”两个基本部分,同时在能力实施过程中,还要体现人才本身的伦理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和团队沟通、协作能力,最终人是以一种综合能力方式参与工作。2、STEM能力框架的内容。在STEM能力框架中,以能力为本位建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形成跨学科的知识架构。科学蕴含着不同学科的知识,构成了人们探索客观世界而形成的事实判断、概念、原理、思想等内容;技术主要包含一些程序性的和技术性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要点和操作技能等方面内容;工程是指技术知识的规模化、产业化和流程化的特点,是推动技术性知识转化为产品的知识和技能;数学在人才培养中是基础性的知识,渗透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方方面面。基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维度,进一步分解为认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解决问题和工程思维、科研与探索能力、数字与计算思维、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写作等8项技能。(图1)(二)基于STEM的智能财务人才能力培养框架设计。根据STEM能力框架,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可分解和细化为:1、认知能力。智能财务人才需要洞悉数智时代给财会行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并准确把握智能财务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系统架构,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逻辑和核心场景,对未来信息技术演变有一定预见性。认知能力并不反映人才本身的知识储备,而是通过学习、观察、实践、思考等环节,以分析性、推理性和批判性思维获得认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问题本质,学会在不断实践中提升认知技能。必要时借助一定工具和方法等。2、信息处理能力———数据解释和数据分析。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数据获取、解释和分析,并以有效的方式显示结果。在智能财务领域,有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组织,并选择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是数智时代智能财务人才所具有的基本技能。要求智能财务人才能够通过利用数据图、Excel电子表、数据库、大数据分析软件等工具,培养自身数据驱动决策能力。3、解决问题与工程思维能力。通过识别分析复杂问题、分析数据、制订解决方案、评估和实施解决方案来发现智能财务领域的问题。工程思维离不开解决问题能力这一基础,另一方面也体现系统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时,注意项目的可行性和程序化的流程设计,为系统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工程思维还需要考虑客户需求,考虑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可靠性;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测试,并准备可能的备选方案,最终以可视化形式展示工程结果。4、科学调查。用数据来驱动决策,前提是要获得可靠的数据来源。在智能财务领域,依赖智能技术,获得信息和数据,分析数据,验证与测试假设,探索和发现相关规律和答案,以提供财务决策的理论依据。5、计算和数字思维。在智能财务领域,计算和数字思维是指采用计算机科学的概念、算法、数据模拟等方式,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计算和数字思维是有利于STEM任务的高效执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思维训练。6、动手操作技能。在智能财务领域,技能训练包括如何依赖智能技术在财务分析、决策等领域的应用和操作。通过智能财务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以智能工具解决财务问题。7、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在智能财务领域,工程和技术是保障智能化财务产品落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性思维还依赖于设计思维的锻炼和培养。通过头脑风暴、构思和原型设计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通过创造性的战略和过程来完成产品开发和方案的设计,为学生构建一个结构化的框架。8、沟通协作技能。在智能财务领域,团队需要协作设计构建许多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技能。有效的团队协作能让团队成员在平等机会之上进行交流。在教学方案设计中,通过沟通环境设计,促进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达成共同愿景、责任担当、信息传递、相互交流和合作。(三)融入STEM态度和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偏好、态度、方式和方法,是解决困境、面对利益冲突确定最佳行动方案。在智能财务领域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对数据伦理的重视,在制订决策方案时,如何选择对社会好处最大,损害最小的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三、基于STEM的智能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路径

(一)跨学科要素的重新融合。STEM的能力培养框架是跨理、工、文、经等多学科要素的组合。在智能财务领域,应摒弃以传统财会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干,再附加若干个计算机课程模式;而是通过跨学科要素的重新融合,将会计、业务和技术融为一体,避免“两层皮”的情况出现。通过跨学科导师制和跨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融合能力。通过整合计算机与会计学科师资的专业知识来建设跨学科的课程项目,诸如Python在财务决策领域的应用、商业决策和数据挖掘等课程开展,基于多种专业的教师队伍协作研究跨学科课题,以项目、问题的形式来展示课程内容。除了开展跨学科课程以外,学生还可以跨专业、跨院系,或者是跨学院选修核心课程或选修专业课,或者开展不同院系或不同学院之间的专业研讨会,通过选择不同专业的导师学习各学科知识,来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习者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二)智能财务课程体系设计路径。STEM能力框架的培养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智能财务领域课程设计路径分别有以下几个:1、传统设计路径。常见的传统课程体系设计主要是“专业学科+辅助计算机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是目前大多数院校智能财务培养的主要方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仍旧保留原有专业的培养框架和课程体系,对师资转型没有太大要求,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清晰。辅助计算机课程委托其他系老师讲授。缺点是呈现“两层皮”的情况,学生思维仍旧被固化在原有专业框架中,对于计算机在本学科的应用缺乏认识和锻炼。2、跨学科设计路径。跨学科智能财务的设计路径要求学生对两门专业学习是平行进行,同时对于计算机课程学习强调底层逻辑和计算机思维。学生从两个或多个相互联系的学科中学习概念和技能,课程体系设计更多增加一些应用类和设计类课程,例如,通过智能财务相关项目设计,在有效的跨学科方法中,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避免“两层皮”的情况。3、融合学科设计路径。以解决真实世界问题或执行真实项目为导向。应用来自多个学科知识和技能,形成自身独立的思维模式和操作技能。融合学科的精髓在于寻求跨越传统学科之间的鸿沟,这样使其比跨学科走得更加长远。这种模式对师资和学生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都非常高。(表1)(三)以能力为本的跨学科智能财务课程体系“搭建”。基于STEM的能力框架“搭建”智能财务课程体系中,以从学生认知能力和底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起步,由低阶到高阶逐步推进,最终通过设计综合项目训练,达到解决智能财务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课程体系设计如图2所示。(图2)智能财务专业人才培养最终是要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世界和情境的复杂问题。需要通过思维训练、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多个方面着手。在高阶阶段,教师要围绕培养目标,通过融合类课程的构建,引导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四)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培养路径。在智能财务跨学科培养模式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形成协同一致的多元利益主体。企业、社会团体、专业社团等多个利益主体参与,不仅仅依赖政府、学校的力量,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参与、联合培养,从而形成有效合力。开发产学研联合示范培养项目,发挥校企联合项目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多导师制、导师负责制、跨学科导师制等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念、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产学研培养路径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真实或模拟的体验,参与真实的财务方案设计活动,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学习问题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五)建立能力可量化的评价机制。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所具备的技能,能力培养既是学习成果,也是学习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能力培养的载体,将能力培养与课程评价标准联系,明确学生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内容,掌握的程度。通过课程标准建立,能够为学生获得某种能力程度提供参考依据。课程标准不仅仅包括内容标准,还包括培养质量。前者描述了能力框架内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后者明确学生掌握知识和获得能力的程度。(图3)

四、研究结论

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新的要素市场结构对会计人才能力要求提出新的需求。本文以STEM为基础,构建了智能财务人才能力框架,并探讨了智能财务人才能力实现的路径。本文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对可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述。从而为开设智能财务方向、或开设智能会计专业奠定了一定理论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鹏,田阳,黄荣怀.基于设计思维的STEM教育创新课程研究及启示———以斯坦福大学d.loftSTEM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9(08).

[2]许昊,陈怡斐,潘慧凡,张成.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改革与开放,2018(01).

[3]李闻一,李栗,曹菁,陈新巧.论智慧财务的概念框架和未来应用场景[J].财会月刊,2018(05).

[4]董泽华,卓泽林.基于项目学习的STEM整合课程内涵与实施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08).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89-02

国家教育部推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旨在通过在试点高校及专业实施卓越计划,摸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卓越计划强调要“重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适度超前培养人才”。从当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电子化学科技发展的不断综合化及加速化,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探索电子领域中化学工程教育规律,创建与电子科技大学办学定位和特色相适应的化学与电子的复合人才的印制电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电子化学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电子化学“材料制备-印制电路设计与制作-器件应用”系统化的印制电路教学领域,教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而随着电子化学品成分趋于复杂,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将化学知识与电子工艺结合在一起,着重培养在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工艺技术领域的高技术复合型人才,印制电路工艺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2]。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电子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印制电路高科技人才的专业,在应用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逐渐完善“化学”与“电子”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在国内是首创,是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扩展[3]。2013年我国印制电路行业总产值到达236亿美元,占全球产值的43%,尽管我国是印制电路制造大国,但不是强国。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印制电路产品,国外从制造设备、材料、工艺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要想改变我国高端印制电路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培养具有扎实的电子-化学理论基础,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印制电路工艺、制造等相关工作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具有卓越工程师潜质的毕业生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该文从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出发,探讨本科生印制电路工程专业工程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卓越计划修订印制电路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教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等培养实用创新型印制电路工程人才的思路。

1 印制电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教学现状

近年来,我国印制电路(PCB)产业每年以25%以上的高速度发展,已跨入世界PCB大国之列,伴随着印制电路产品发展,要求有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技术和新的设备。我国印制电器材料工业在扩大产量的同时,更要注重于提高性能和质量。我校应用化学专业是我国目前唯一培养电子技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高科技人才的基地,但目前对印制电路教学的重视度同市场需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单从学时分配上就可见一斑。从我校情况看,应用化学系本科生印制电路教学分成《印制电路原理与工艺》(专业必修课,32学时)、《双面印制电路板制作》(专业实验选修课,8学时)二个教学环节进行,在第三学年第2学期内完成。《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课程组在教学中,按照PCB技术发展历史与基础、基本材料、线路设计、线路制作、三废处理、质量管理和发展趋势的顺序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包括印制电路基板材料、印制板设计与布线、照相制版和图形转移、刻蚀和焊接技术、化学镀与电镀技术、孔金属化技术、多层及HDI板的制作技术、特种印制板制作技术、印制板工业三废的控制、印制板质量与标准化、印制电路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等部分内容。《双面印制电路板制作》实验训练项目包括:PCB布线贴图的设计与制作相关软件的学习、PCB照相底版的设计与制作、孔金属化工艺及技术、印制电路板图形转移技术与工艺、印制电路板线路制作及线路保护技术与工艺等几部份实验内容。

1.2 存在问题

印制电路课程知识点多,涉及知识面广,工艺制造问题及节点设计学习难度大,加之很多学生材料化学与工艺、应用电化学与电子化学品基础不扎实,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尝试将互动讨论式教学、PCB工业制造案例教学、学生调研式教学、学生小组作报告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因课时所限及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高,授课时往往还是无奈停留在学生对PCB制造的基本原理的掌握及工艺能够正确了解的层次,很难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到对印制电路线、孔构件、电气信号稳定性及任意层Cu互连技术进行优化设计和合理构造处理,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工程创能能力。同时对国内外印制电路电气结构设计规范的比较介绍也难以进行,对印制电路结构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介绍也不足。所以依据“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印制电路原理与工艺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效果分析,印制电路课程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印制电路课程的课程大纲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针对性不强;(2)教学内容对国内外最新印制电路制造的新理论、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吸收不及时;(3)印制电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程实际针对性不强;(4)学生学习兴趣及热情较低,整合高校、企业、科研资源配置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基地较少;(5)课时偏少,未做到因材施教;(6)很多学生侧重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动手能力较差,从而对印制电路板制作工艺产生畏难心理。

2 印制电路课程改革思路

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应是以知识学习为载体,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印制电路技术横跨信息电子与新材料两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培养方式对于化学与电子融合领域复合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基于我国印制电路领域的高技术人才匮乏现状,通过分析印制电路教学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改尝试。

2.1 课题教学及实验科目中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探索应用化学系印制电路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与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结合现代印制电路材料、结构、体系及设计方面的最新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开发出基于“材料制备-印制电路设计与制作―器件应用”系统化的印制电路教学的课件。并科学划分及衔接本科与研究生的印制电路课程内容。针对印制电路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采取凝练授课内容、主讲精讲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课后结合作业自学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方式精炼教学内容;同时将实验模式从讲授式逐步转化为开放式,在优化理论点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定印制电路课程开放实验教学大纲,启动印制电路实验教学改革,引入实际工程设计讨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及掌握印制电路理论知识及设计方法,构筑开放实验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2 加强实际工程训练

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形成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模式,努力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多样化拔尖人才培养创造“研发训练、工程实践、创业体验”的多样化拔尖人才培养环境,将先进工业化技术引进实验教学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及假期让部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参与印制电路的设计及制造工艺,印制电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逐步改进为实际工程设计题目。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培养使印制电路实验学科更具有自己独特气质,实现从实验向设计研究阶段的转变,改变传统实验与设计研究脱节的现象,学习体验大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使我校应化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得到提高,为今后成长为技术或管理人员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

2.3 激发学习兴趣,力求因材施教

现代印制电路技术是许多学科与技术相互渗透、交叉的产物,是一个从事电子仪器与设备设计与开发技术领域合格的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等。以资深教师进行印制电路课程学习动员,绪论课主要介绍印制电路发展的最新特点、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印制电路面临的瓶颈技术课题、印制电路未来的光电路发展前景、印制电路行业状况及国内外重大印制电路技术革新等。通过印制电路学习动员开阔学生视野也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印制电路的兴趣。鼓励对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LPKF ProtoMat H100数控钻机Board Master5.0、CR5000等印制电路工艺设计软件,为做毕业设计及适应毕业后从事印制电路设计工作做准备;鼓励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任课老师的科研课题,构建“基础性实验 专业实验?工程实训?创新实验”的递进式、工程化、创新型的实验体系,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建立化学虚拟工程模拟与工程实训相结合的先进工程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拓学生个性潜力、以期达到开阔学生知识视野、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健全身心、培养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2.4 电子―化学相关知识的拓展

在电子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元器件以及各种新型整机的研制、生产与应用,都与化学及其工艺过程密切相关,印制电路课程是以化学与电子技术有机结合的电子化学学科方向为主线,整合电子科学与技术、有机合成与光电技术、能源化学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等资源。这就要求学生在化学课学习阶段对印制电路所需的化学知识点扎实掌握,鼓励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印制电路课外书籍及科研文献、撰写读书报告等,从而改善学生因化学基础差而对印制电路学习产生畏难心理的状况,保证学生印制电路知识的系统性。

3 结语

我国要从印制电路制造大国转变为印制电路强国及至创新强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印制电路专门人才是当务之急。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修订印制电路系列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侧重工程应用型现代印制电路制作实验教材,精炼实验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印制电路热情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把化学知识与电子产品结合起来,利用校企联合培养方式即印制电路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印制电路制造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卓越计划要求的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后备军。

参考文献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篇12

随近年来,公路设计行业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大,经营管理模式和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完善和创新。这样便导致了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掌握新问题,解决新矛盾,迎接新的挑战,这是摆在各级政工队伍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做好公路设计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政工队伍建设与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两方面入手。

一、公路设计单位政工队伍建设主要内容

(一)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引领员工思想的能力企业政工队伍要重视所在工作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对企业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俗话说,“外行不能管理内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员工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年员工,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高素质群体,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熟悉和掌握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动态外,还要对他们所从事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帮助他们,真正地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上所遇到的难题和实际问题。了解和掌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一些专业知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有力的支撑,只有了解员工的工

(二)掌握科技是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当前,科学技术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远,对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一定

的科技知识,就不能去占领高科技领域这个重要阵地,就不能用新科技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科技素质,提升自身形象和教育效果。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与缺乏科学技术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了解这一领域或某些问题的科技文化知识,就不能从本质上说服其教育对象,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甚至被各种错误言论所迷惑,分不清是非曲直。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缺乏有关的科技知识,在做思想工作或写材料的时候闹出笑话的事也时常出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科技素质。

二、公路设计单位政治思想工作方法

(一)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规章制度,自始至终都以制度的确定性来开展人才工作。要本着“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择优选升,赏罚分明”的原则,营造人才成长的良性环境。对不合格的政工干部应进行批评并及时调离岗位,以免影响政工队伍的纯洁性,降低政工队伍形象,挫伤其他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量化并纳入考核体系,定期检查和考评,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落实,也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近两年来,我单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内容融入全段的整体工作之中,纳入部门、个人的考核项目,实行月考核、季度评比,并结合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实行分值量化,检查打分,兑现个人、部门考核工资。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工作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性